访谈录作文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8:32:06

访谈录作文篇1

被采访人:我的爸爸.

爸爸:昕昕,你现在是采访者,我是被采访者,你有什么问题就随便问吧!

我:好的。

我:爸爸,记得你说过,你小时候很喜欢看故事书,你不知道,我和您太像了,跟您说实话吧,有一回上科学课,同学借给我一本很好看的故事书,我在课堂上实在坐不住了,就拿出故事书偷偷的看,老师见我一直低着头,就叫我起来回答问题,我当时看的太入迷了,就说我看完再还你行吗?老师听完,是火冒三丈,下课后把我叫到办公室里狠狠的骂了我一顿。

爸爸:{笑},我小时候父母都不大管我,可是不让我看故事书,怎么办呢?于是到了晚上,大人们都睡了,我就一个人钻到被窝里打着手电筒看,谁也不知道{笑}。

我:爸爸,我喜欢语文,数学不行,偏科。

爸爸:喜欢语文当然好,但数学也一样要好,哪一样都不能落下。

我:爸爸,我试过好多办法,比如说每天多做十几道数学题,还有把有些难题背下跟据问题把解答的方法写出来等。

爸爸:那我每天给你出一百道数学题,这样,你的数学成绩就渐渐提高了!

访谈录作文篇2

地点:森林

我:您好,树妈妈。

树妈妈:小伙子,你好。

我:那么请问树妈妈,这里一片狼藉是怎么回事?

树妈妈:唉,实不相瞒,刚下了一场酸雨,许多刚看到世界的小树苗就这么死了!

我:哦,我知道了。那么树妈妈,既然他们这么挥霍资源,为什么还是有人破坏环境呢?

树妈妈:唉,利欲熏心啊!他们为了金钱不顾一切。造纸时,他们疯狂榨取我们的树汁。为了铺设木地板,我们的许多同胞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我们供栖息的地方越来越少,眼看我们这一带树木都要灭族了!

我:这个问题确实很严重。我最近听说有不法分子非法在这里开设工厂,有这回事吗?

树妈妈:嗯,确实有。最近就有一伙人,偷偷摸摸的,他们的工厂经常可以看见浓烟滚滚,黑色的烟频频冒出,黑烟飘过的地方的树经常生怪病,好几颗青春树好好地就病死了,弄得我们“树”心惶惶的,以后可怎么活啊!

我:那黑色的烟可是毒气啊!为此,地方的政府官员来过吗?

树妈妈:来过!不止一次的来过!他们雷厉风行,几下就把那些不法分子治得服服帖帖。可他们走后,总是有新的人来搞破坏。真怀念以前美好的生活啊!

我:那么以前的森林又是怎样呢?

树妈妈:十几年前,这里可是仙境啊!大树枝繁叶茂,遮天蔽日小树挺直腰杆,绿发可爱;梅花鹿蹦蹦跳跳,小猴子荡来荡去,小鸟们叽叽喳喳,好不快活,这真是一个天堂。

我:那现在破坏成什么样了呢?

树妈妈:毁了,全毁了!那些可爱的鹿儿被猎杀了,那些活泼的小猴子的皮被活剥了,那些鸟儿被整日囚禁,我们的生活惨不忍睹。

我:那么除官员外,还有人来行动,帮助改善你们的生存环境吗?

树妈妈:有啊!志愿者啊!他们微笑着走上来,扶起那些将要倒下的小树,帮助保护那些饱经风霜的老树,还贴上标语“救救我们的树林!”,真是对我们关心备至。他们可是我们的救星啊!

我:儿童们有没有行动呢?

树妈妈:(笑)哦,你不说我还真差点忘了他们呢。每逢植树节,他们就跳着笑着跑过来,为我们仅剩的森林添上一大片新绿。他们可爱的笑容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呢!

我:我知道了,那么在访谈的最后,我想问您一句:您对地球重新回归自然,建设绿色家园有信心吗?

树妈妈:(坚定)有!只要地球上只剩我最后一棵树,我也要坚

访谈录作文篇3

军旅文学繁荣的关键在于,要书写当下中华民族最迫切需要的一种责任感,一种崇高感,是那种天塌下来有我扛着的阳刚气、英雄气。新世纪以来的

长篇军旅小说所承载着的爱国主义、理想主义和英雄主义精神,在相当程度上满足了物质主义时代背景下人们心中空虚失落了的精神需要。

从本质上说,军旅文学就是战争文学

傅逸尘:在当下较为活跃的军旅作家当中,您是比较特别的一个。既因为您两次亲身参加战争的特殊经历,在同龄的军旅作家中可以说独一无二;更因为您20多年来,始终秉承着纯粹的军人理想和崇高的英雄信念,建构起了一套个性鲜明、风格独具的英雄叙事话语,在当代军旅文学乃至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页。从《潇洒行军》《弹道无痕》到《仰角》《历史的天空》《八月桂花遍地开》《明天战争》《高地》《特务连》以及最新的《四面八方》,无论是表现当代战争、书写现实军营,还是重叙革命历史,您都始终坚持对军旅题材的正面强攻。从这一系列作品中我感受到了一股扑面而来的阳刚气、英雄气,以及作为一名军旅作家所体现出的强烈的忧患意识和使命感、责任感。应该说,您对于军旅文学的长期坚守和不懈探索,在新世纪军旅文学题材边界不断模糊、核心价值面临散佚、世俗化和欲望化叙事充斥其间的大背景下,就显得弥足珍贵,对于新世纪军旅文学的发展也产生了标志性的意义。在当下多元、多样、多变的文学环境中,是什么在支撑着您对军旅题材的坚守呢?您对于军旅文学和英雄叙事是怎样理解的呢?

徐贵祥:这和我的生活体验和成长经历密切相关。我从小就崇拜英雄、向往英雄,曾幻想当一个智勇双全的司令,指挥千军万马,这种英雄情结是与生俱来的,也是我在文学作品中着力建构的。亲身经历了两次战争,对我的心理和情感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战争中我要考虑生与死的问题,要求生,必然会产生一些英雄主义式的想法。第二次参战时,我是一个基层指挥员,我要考虑怎样带着这支小分队完成任务,化险为夷,消灭对手,保存自己。这种对于战争、对于生死的本体思考很自然地就会转化成对英雄主义的追求。在我看来,从本质上说,军旅文学就是战争文学,即便是我们写和平时期的军队建设,所反映的也是一种战争准备状态。我们的军队、军人、军事训练、军事科技的发展和我们的潜在对手形成了一种对峙状态,战争准备也是战争的一个阶段,实际上战争一天也没有离开我们。

傅逸尘:就是说您的英雄观是建立在对战争的独特感受和深刻思考之上的,具有一种本体性的性质,您小说中的英雄叙事也是以此为支撑的。

徐贵祥:在我看来,战争是一个巨大的概念,也是一个非常奇妙的东西,我们当然可以很简单地、泛泛地对战争进行普世性的价值判断;但是,事实上战争的内涵十分深厚,也存在着多种认知的角度和阐释的空间。比如说,从人类恒久的立场上去看,我觉得军人这种职业,这种群体可以取消;但是在面对现实的时候,问题就复杂得多了,甚至在我看来这还是一个很深层次的哲学问题。没有谁不强调和平,但是,人类的战争从没有停止过。战争给人类带来很大的灾难,流离失所、家破人亡;但是从历史发展的角度、人类进化的角度来看,战争往往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催生剂,也是人类科技文明发展的催生剂。战争是一个客观存在,我们必须正视它。在当今世界维持平衡的局面里面,中国的军队是一支不可缺少的力量,所以我们生活在其中,我们对它存在的价值,对生活在这个群体里面的人、人的情感、人的命运、人的价值,应该有一个比较客观和清醒的认识。军旅文学应该为生活在这其中的成员提供一份赏心悦目,能够引起深思、能够激发情感、能够激励斗志的文学作品,我觉得这是我们军旅作家的基本责任,也是我一直在坚守的写作伦理。

真正的军旅长篇小说就是要讲究宏大叙事

傅逸尘:当前,我国进入了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新的历史时期,在军事思想、武器装备、作战指挥、兵员成分、军事训练等各方面都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如何紧跟世界军事和中国军队变化发展的步伐,创作出更多直面当下、现实感强的作品成为摆在军旅作家面前的重大课题。然而新世纪军旅文学的实际状况却是,许多专业军旅作家们早已远离了部队现实生活,对当下正在进行中的部队变革不但不熟悉,甚至还有些隔膜,有的对现实题材甚至对军旅题材本身的存在和意义都发生了动摇。我不反对军旅作家应该拥有更为宏阔的视野和更为阔大的创作领域,但是毕竟从所表现的题材来说,新世纪军旅文学的现实题材作品与历史题材作品相比还是太少了一些。

徐贵祥:你说的这个现象确实存在。不过我觉得每个作家的生活体验和成长经历不同,他所关注和思考的对象就会有所差异,连兴奋点都不一样。我呢,是真正从部队最基层成长起来的,从士兵、排长、连长、指导员、干事、参谋、师机关、军机关,中途到军艺文学系进修两年,回部队机关当科长,再到解放军出版社当编辑,我还到部队代过职,应该说我和部队的联系始终非常紧密。俗话说:根往下扎,树往上长。我的根始终扎在部队。生活是一个广义的概念,一方面就是直接扎根到军营去,过去说实行“三同”,与士兵同吃同住同训练,这是一种生活;另外一种生活呢,就是对于中国的军事文化的一种深层次的亲密接触,比如说要了解中国传统的军事文化,中国是一个兵法大国,从兵法上、从谋略上加深对战争的认识,还要了解军事历史,包括中国的和世界上的军事历史;第三个是要了解中国的军事人物,中国的军事人物是根植在中华民族这块土地上生长起来的,军事人物的个性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民族的性格。从上述这些方面都可以汲取到营养,所以我觉得对生活本身不能片面地理解。作家要有丰沛的想像力,要有强大的思想穿透力,认知程度除外,他的独立思考、独特的见解是决定他有没有生活积累的一个重要标志。军旅作家们需要时刻保持对社会和军队发展变化的敏感,要从当代正在进行着的深刻的军事变革中捕捉到信息,从中寻找一些能够而且值得进入文学视野的东西。

傅逸尘:最近几年的军旅长篇小说和我们当下的军旅生活拉开了一定距离,而且大多数的距离还很遥远。我认为,军旅文学也还负载着对军队、对军旅生活的认识功能,新时期以来的军旅文学在各个历史时期都是和我们的社会和我们的军队的发展同步的,甚至是引领时代和风气之先的。套用一个军事术语,就是新世纪军旅文学对现实生活的快速反应能力严重下降。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徐贵祥:我过去常用三句话来讲军旅文学的难写:过去式的没有写好,现在式的不好写,未来式的写不好。我认为要求军旅文学快速地做出反应,一是不可能,二是不可取。因为文学所要表现的生活,必须要经过沉淀,必须要经过时间的检验。现在我们回过头再来看新时期之初的某些煊赫一时的作品,不难发现存在着很多艺术上的缺陷,当时之所以成名,之所以产生那么大的反响,也有着政治上的背景和时代的因素。所以说作家们不能太浮躁、太急功近利;也不能为了紧跟而紧跟,制造一些速朽的东西,那样反而是对生活资源、对题材素材最大的破坏和浪费。

傅逸尘:说起长篇小说,我觉得新世纪军旅文学发展的态势十分不均衡,长篇小说一枝独秀,其他文体相对衰落。进入新世纪以来,您本人的创作进入了喷发期,保持着年均一部长篇小说的良好势头;但是长篇之外也几乎没见您有其他文体的作品。然而,地方文坛上,中、短篇小说一直比较活跃,可以说是持续的兴盛。很多名作家也是一直倾心于中、短篇小说。我认为,在某种意义上讲,中、短篇小说更能检验一个作家的文学感觉和艺术功力;但军旅中短篇小说却表现出了难以遏制的颓势,在最近几届的鲁迅文学奖和其他评奖中,都鲜有军旅作家获奖。在商业出版和改编电视剧的巨大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军旅作家的眼光只盯住长篇小说一种文体,对军旅文学总体而言无疑是一种失衡。您觉得这种失衡长此以往会对军旅文学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徐贵祥:我觉得一味地追求长篇小说创作,当然有作家急功近利的一面,迫切要出大作品证明自己;另外也有现实利益的考虑,现在出版社和市场上对长篇小说的需求相对旺盛,改编电视剧方面也为作家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最近我本人也在反思,长篇小说的繁荣对于军旅文学应该说是可喜的;但是作为一个作家,不会写中、短篇小说,只会去干大活,搞大建筑,我觉得这也绝对是一个负面的问题,我本人也是如此。我之所以一直在进行长篇小说创作,客观上讲,因为我感觉我的创作才刚刚开始,有太多思考、太多情感要表达,滔滔不绝;而且可能与我的思维习惯有关,我总是习惯于大处着眼,喜欢讲大故事,说大话,习惯于品头论足、指手画脚地干预社会,搞宏大叙事,老想做点什么大事情,这是我骨子里的个人英雄主义在作怪。我十分认同你的判断,我也觉得篇幅相对小一些,架构精巧一些,语言精致一些,人物丰满一点,故事细腻一点,这些都是中、短篇作品的特点和优势,不仅能够看出一个作家的功力,而且可以看出作家的审美旨趣和文学品位,更能看出作家的操守和德行;所以我在琢磨,最近一两年当我的长篇写作阶段过去以后,我会集中精力写一些中、短篇小说。

傅逸尘:与宏大叙事相对应的是,新世纪文学出现了一种底层叙事的思潮,作家们的视点集体下沉,开始关注民生,关注底层百姓的生活。然而军旅文学并没有表现出这样的趋向,长期以来,基层官兵们在军旅文学当中处于失语的状态,沦为沉默的大多数。在我看来,军旅文学写给谁看已经成为一个导向性的问题,难道仅仅是为了娱乐大众,取悦评委们吗?值得思考的是,去年电视剧《士兵突击》的热播,将这一问题清晰地勾勒了出来,它将关注的视线聚焦于许三多这个普通战士身上,表现了基层官兵的喜怒哀乐,塑造了基层官兵的生动群像。因此在广大基层官兵中间,甚至是广大社会青年中间都产生了巨大影响。您怎么看待军旅文学对基层官兵的疏离问题?转贴于

徐贵祥:你说的这个基层官兵处于一种失语的状态,我也有同感。作家要关怀底层,关怀社会,要怀着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要切中时弊,要准确地把握住社会和军队发展中存在和暴露出的问题。《士兵突击》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傻子”,让观众为之喜、为之悲;他可爱就可爱在他“傻”,这种兵有可取之处,但是多了不行,我们不能把理想寄托在一个“傻子”身上。我的《明天战争》里面有很多理念化的东西,作为小说它有很多毛病,小说的味道、土地的味道、人烟气少了一些;但是我觉得作为军旅小说,它的价值并不完全在于他的视点是否低沉,是否触动到了生活的阴暗面,反映了生存的苦难,如果仅仅是为了写底层而写底层,为了写苦难去写苦难,那作品的格局和气度就太狭隘了。也不是你把主要的笔墨放在兵的身上,兵就爱看了。我觉得一个真正的军旅长篇小说就是要讲究宏大叙事,它的承载量和视野在现在的基础上还应该是更博大一些,要拿出真正有思想、有内涵、有味道、有份量的作品,才能真正吸引广大官兵阅读,否则你就是整天去写某个兵,写军营生活的某个横截面,兵们也不见得会亲近你的作品。

傅逸尘:从《潇洒行军》《弹道无痕》《仰角》《明天战争》到《特务连》,可以看出,实际上您始终在关注基层官兵的生活和他们的命运。尤其是《弹道无痕》里面石平阳的形象,没有了同时期的“农家军歌”作品所渲染的悲情色彩,也少了一点农民军人为了离开土地改变命运而挣扎的过于强烈的欲望,而是多了一些豪迈、豁达与大气,这样的形象与性格,在你之后的创作当中是一以贯之的,我觉得这个人物形象是理解您军旅文学创作的一个基础。1999年出版的《仰角》,在我看来是您现实题材军旅创作的一部集大成之作,您之前一直强调的英雄主义、理想主义,在《仰角》当中有完整的体现,这部作品的好处在于把当时整个时代的社会情绪表现了出来,在价值判断多元化、世俗化,军人职业化的思潮下,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您依然为小说的主人公们安排了一个惟一而且比较坚定的理想化的命运。

徐贵祥:你说得非常对,也非常好。《仰角》与我的一段亲身经历有关。这里面写了一个炮兵教导大队,正好赶上军队干部制度改革。那么干部制度改革最应该受益的或者说最应改得到认可的,应该是那些最优秀的军官和骨干。但既然是改革就不能瞻前顾后,不能患得患失,必须是大刀阔斧的,也必然要伴随着阵痛。我写了那一批人,也写了那个时代。在那个时代,无论社会有多少思潮,但是中国军队、军队的基层、军营应该说还是比较纯洁、积极、向上的,直到现在我仍然为那个时代的军人的精神风貌和理想情怀所感动。我在创作中着力追求这种积极的、健康的、高亢的、崇高的精神状态。有时候我往往可能会把我作品中的人物也赋予很强、很浓厚的理想色彩,但是我认为这是应该的,如果没有了理想,那我们还要文学干什么?文学,尤其是军旅文学,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要让崇高理想的光芒去照亮读者的心灵,这就是我所理解的英雄精神,也是军旅文学必须大力弘扬的。

傅逸尘:如果说《仰角》是您前半生创作的集大成之作,那么《历史的天空》应该说标志着您对新的创作领域的成功开辟,获得茅盾文学奖在给您带来巨大的声誉的同时,也对您这之后的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对《历史的天空》比较多数的看法就是它的成功之处在于对梁大牙这样一个匪气十足的另类英雄的塑造,颠覆了以往军旅文学的英雄形象的固有模式;也有人把它归为新历史小说。您对于那段过往的历史,是不是有纯粹个人化的判断或者新发现呢?

徐贵祥:首先,我在写作的时候没有想到它是属于哪个主义的,我的强项在于,我对生活这本大书可以说读得很透。在写历史题材,写战争时,因为我对部队的日常生活、官兵关系、上下级关系,甚至包括部队的编制、各种兵器等等,都搞得比较透,也就是说军营生活这一块,我可能比别的作家更熟悉。《历史的天空》如果叫我讲它的成功之处,我想可能就在于我努力使我笔下的人物更像人,而不是神,更不是鬼,既不搞神化,也不进行妖魔化处理,而是把它还原成一个人。其实在战争生活中,有很多真实的故事和事件是出乎我们意料的,是我们远远没有表现出来的,是我们想像力无论如何也达不到的。事实上我们现在所了解到的战争,仅仅是冰山一角。几千年的战争历史,就说中国的革命战争吧,那也是历时几十年,跨越960万平方公里土地,演绎了多少人的生离死别,那种成败得失悲欢离合,那种壮志豪情英雄悲歌,如海洋般丰富无限;所以,每一个作家在构思他的作品的时候,我觉得他必然要朝一个方向,那就是独到、新颖,力求做到前所未有。

梁大牙这个人物就是前所未有的。所谓前所未有不是说历史上没有,并不是生活当中没有,而是文学作品里面没有。我们过去写正面人物,写英雄的时候,不敢这样写。你在写高级将领时,哪能想到他还有这些事,比如说唱黄色小调。小说里面写他养了一只狗,把炊事员的鸡给吃掉了,还跟炊事员对骂。战争年代里面经常有一些听起来很荒诞、很不讲道理,但是又很朴实的话从他嘴里说出来,他有一种朴素但却智慧的思维方式,他是个真正的智者。他从武术到技术、到战术,一直演变成为一个战争艺术家;由一个聪明的乡村少年,到一个有才华的战争指挥员,到一个有战争智慧的高级将领。用我的话来概括,就是从底层出发,包括他的身份、他的道德起点、人生价值观都从最底层出发,在绝望中诞生,一路升腾着走来,最后崛起为一个大写的人。所以我说梁大牙这个人物就是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在那个时代,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乡村老百姓从草莽到英雄的这么一个过程,应该说我对这个人物研究得还是比较透,写出来的故事跌宕起伏,有很强的戏剧性,也很好看。实际上这个人物的命运走向隐喻了我们中华民族整体性格中的一个方向。

我给读者提供阅读快感,不是观赏快感

傅逸尘:我觉得新世纪文学呈现出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故事的回归,讲述一个好看的故事成为作家们的首位追求,大众文化和消费文化背景下的文学表现出了很强的通俗化的趋势。军旅文学尤其军旅长篇小说在这方面的表现尤为明显,很多作品就是为了讲述一个戏剧性强的故事,为了吸引读者。所以说新世纪军旅长篇小说的繁荣某种程度上成了军事题材电视剧的繁荣。您也有很多作品被改编成电视剧,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您怎么看待新世纪军旅长篇小说和电视剧的同构关系?

徐贵祥:首先,在我看来小说就是故事。当然故事有好有坏,好故事应该深入人心,应该让人感到痛楚、震撼,欢欣、共鸣。我觉得只要故事讲好了,这肯定是一个好小说。另外,你刚才说军旅文学的繁荣是军事题材电视剧的繁荣,我想说即使没有军旅文学的繁荣,军事题材电视剧依然会繁荣,这是由时代特点决定的。这是一个信息时代,是一种多媒体多渠道信息传播的一个时代,这是势不可挡的。我写小说的时候,想到的就只有小说,就是强调人物,强调情感,强调情节,强调人物命运。在写小说时我从来不想电视剧的事,作家要坚守好自己的阵地。我的《八月桂花遍地开》,很多人说作为一个小说很好,我自己很喜欢这部作品,但是要改编成电视剧,难度就太大了。为什么难度太大?是因为我要给我的读者提供阅读快感,不是观赏快感。

傅逸尘:这个说法很有趣,也很到位,揭示了文学和电视这两种媒介之间的本质性差异。小说在故事、情节、悬念等层面跟电视剧是共通的,但小说还有与电视剧不同的东西,比如说语言、叙述、人物心理描写,也就是那些不能直接转化为视觉的东西。

徐贵祥:是啊,我要给我的读者提供文字所能产生的丰富想像、无穷韵味和阅读的趣味,而不是给他提供一次性快餐。所以我坚决不写电视剧剧本,我只写小说,一部好的小说可能会给电视剧提供一些有用的东西、有意义的东西、有影响的东西,但是好的电视剧剧本却肯定不会成为好的小说。

傅逸尘:新世纪军旅文学渐渐远离了传统的纯文学期刊,转而由出版商、电视剧改编和大众化阅读形成一个通俗化的文学场域,一些评论家指出军旅文学的文学性不高、艺术性的探索比较差,您怎么看待新世纪军旅文学通俗化的转向问题?

徐贵祥:你说的这个现象确实存在,我觉得这也是对军旅文学的一种腐蚀。但是也要看到还有很多人在维护军旅文学这块金字招牌,在坚守着文学这块圣地。作为我本人来讲,我是视文学为神圣的,至少我的主观愿望是这样的。对小说而言通俗化并不是一个贬义词,小说就应该是通俗的,就应该是大众的。当你把一个作品,一个故事,或者几个人物琢磨透了,那么你写出来的东西就会非常流畅。我从来不否认我的写作速度很快,因为当你在心中把小说中的一切都酝酿成熟的时候,它就会自然而然地流出来的,自落的瓜肯定是好瓜啊。所以我有一次驳斥了一个媒体记者,他说一年搞一个作品怎么可能是好作品呢?我反问他60年搞一个作品就一定是好作品吗?

傅逸尘:当前的军旅文学存在一个问题就是生活质地的稀薄。个别作家一年当中出版好几本长篇小说,质量很差,还出现一些常识性错误。丁玲曾经提出过“一本书主义”,作家把一生的生命体验都融汇在一本书当中,至少在生活的质地上是坚实而丰饶的,我觉得对当前这种快餐化的写作具有反拨意义。去年我给一本杂志做了一年的小说栏目主持人,接触到了很多身处部队的业余作者,这些业余作者对现在的军队现实生活有着比较真切的生命体验,生活的基础很扎实,创作基础很好。您怎样看待专业作家和业余作家这两种不同的状态?

徐贵祥:我觉得文学的发展只能靠业余作者,因为说到底所谓专业的就是其他事不干,写作就是工作。如果说我们把写作作为一种工作或作为一种谋生的手段、一种职业,它对于写作只会造成妨碍和制约。所以我比较倾向于把自己定位在业余作者,从生活当中挤一点时间,然后争分夺秒地搞创作。这样的状态写出来的作品还是比较富有生命力的,比较有生活的质感和韧度的。

访谈录作文篇4

【关键词】面对面采访技巧选择倾听记录

面对面采访要处理好面访对象、采访时机、采访场合和记者自身形象的选择。面访中的倾听,要专心听、全面听、听时要作出恰当的反应、注意文化差异。记录时要记内容要点和关键点、掌握速记法、事后立即整理。

一、面对面采访应处理的几个选择

在面访过程中,记者面临着各种不同的选择。首要的选择是采访谁;找准了采访对象,还应考虑选择最佳的访谈环境、营造融洽的谈话氛围。在这些细节工作做好后,记者才能进行采访,记者在采访过程中要处理的重要选择,有以下几个选择。

(一)面访对象的选择。记者只有找准掌握所需信息的人,才能获得所需的信息。怎样选准采访对象,要选择最有发言权的人。包括新闻事实的参与者、见证人或直接关系人;围绕新闻事实的知情人;对采访的事实有研究、有见解的人;这些人有利于记者认识和评价新闻事实。采访他们能够了解新闻事实,加深对事实的理解,透过现象看本质,提高新闻报道的舆论引导力。在新闻采访中,若没能采访到所有与新闻有关的对象,新闻来源单一化,就可能削弱新闻的公正性、客观性和可信性。

(二)采访时机的选择。新闻报道强调及时性,要求记者快速反应、及时采访。许多新闻现场转瞬即逝,如果不及时,现场的生动细节便得不到,新闻价值的及时性也就得不到体现。但也不是所有的新闻现象都越早采访越好。

(三)采访场合的选择。选择理想的采访环境,对消除采访对象的顾忌,激发谈话兴趣,有显著的调节作用。采访对象一般愿意在非正式的场合接受采访,可能提供更多的信息;而在正式场合采访对象对记者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顾虑。记者在采访中要注意选择可轻松谈话气氛的环境。若采访纯属工作方面的内容,最好选择在工作场所采访。

(四)记者自身形象的选择。记者的服饰、妆容、言行等,服饰与妆容,考虑适当减少与采访对象的形象落差,如见领导要西装革履,到工地要身着便装;要注重以“朴实稳重”为美,这样更能给人以成熟稳重之感。言行要求“落落大方,不卑不亢”,以朋友的姿态面对采访活动。

二、面访中的倾听技巧

(一)专心听。记者在采访中要集中注意力,排除干扰,用心理解采访对象的谈话内容。专心听取采访对象的谈话,能体现对被采访者的尊重,也是记者引导谈话内容,促使话题深入的必要条件。记者认真听、仔细想,才能跟上被采访人的谈话思路,提问有价值的问题,发现新的线索。

(二)全面听。要注意谈话的具体内容,也要注意采访对象的口气、语调,注意其谈吐特点和谈话内容的侧重点。“锣鼓听声,听话听音。”同样一句话,在不同的场合、时间、不同的人,说出来的含义可能是不一样的。要听出有意义的弦外之音;同时,要听出说话者本人也不一定意识到的含义。还要注意采访现场的音响信息。现场音响信息的采集,不但可弥补谈话内容的不足,还能增强报道的现场感,提高作品的生动性,增强作品的可读性。

(三)听时要作出恰当的反应。采访是一种交流,要求双方互动。这样,交流才可能得以继续。如果一方口若悬河;另一方无动于衷,讲述者就感到会无味,交流不会进行下去。为激发谈话兴趣,记者在采访对象回答问题时,要对被采访者谈话保持关注和浓厚的兴趣,给予适时的回应,促使对方继续谈下去。作出反应的方式有很多,可以是简短的插话,也可以以肢体语言如眼神等表示自己对对方所谈的内容感兴趣。比如,与对方谈话时,若身体保持适度前倾,眼睛看着对方,这样就表示对对方所谈的内容感兴趣,对方就会受到鼓励继续谈话内容。如果身体懒懒地靠在沙发或坐椅靠背上,无精打采地环顾四周,半天不发一言或只是“嗯、嗯”应付,给人的感觉就是漫不经心,对方可能匆匆结束谈话。

三、记录艺术

采访记录的形式通常分为三种,即录音笔(机)记录、心记和笔记。相比心记和笔记,录音笔(机)记录属现代化的记录手段。它主要有记录速度快、准确性高的长处。现在的录音笔(机),录音时间长,音质保真度高,小巧便于携带,同时,因录音笔(机)“有闻必录”,也便于记者在采访中将注意力集中在听和问两方面,这一点在采访权威人士或重大活动时非常重要;采写的广播稿中需要配发同期声时,录音笔(机)有不可取代的价值。但用录音笔(机)记录也有其弱点:整理所录内容,这既费时又费力,有些报道的时效往往延误,易使被访者紧张或做作。过多运用录音笔(机),容易使记者在采访中过多依赖录音,减少对谈话内容中的关键数字、人名、地名等易误听误解信息的留意,造成重复采访现象的产生。为此,不管采访设备如何先进,记好采访笔记永远是记者的一项基本功。记录要求有以下几点。

(一)记内容要点和关键点。采访中作笔记时不是从头至尾全记下来,一般内容用心记住就可以了,笔记只记事实要点如关键数字、关键语句、精彩语言和一些专用术语等内容。记者记要点,可以节省时间,更能帮助记者理清思路。记者记录时,如果对方语速较快,或内容不太重要,记者可用自己的语言概括记录对方的讲话内容。

(二)掌握速记法。速记比普通记录决4倍多。记者如能掌握速记技术,无疑他较一般记者而言,就多了一种优势。随着笔记本电脑的小巧化,除笔录以外,记者在采访活动中也喜欢用电脑来记录。它也要求记者要掌握一门快捷的输入法,力争打字速度能上升到每分钟100个字以上,减少录入迟缓对采访出现的不利影响。

(三)事后立即整理。采访活动结束后,记者要及时整理采访记录。若不及时整理,心记的内容就会遗忘,也会忘记笔记中即兴创造的简写省写内容的内容,整理记录内容还可以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材料缺漏,以便补充采访。通过笔记的整理,还能使记者更好消化新闻材料。

参考文献:

[1]张薇.新闻采访提问技巧四题[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7(11).

访谈录作文篇5

暑假教育实习调研报告(一)

我国现阶段经济增长迅速,但地域发展不平衡问题日益凸显,国家不断加强对偏远山区建设的投入,但由于地域条件等问题,偏远山区各方面发展速度缓慢,经济结构改革困慢重重。扶贫工作一定程度上给予贫困地区以帮助,有利于先进物质精神文化的推广交流,也能加快贫困地区经济的发展,大学生支援山区教育深受贫困地区人民的欢迎,对当地中小学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他们对当前社会的认知都有启蒙和帮助,相互的交流和感化也意义重大。

关键字:贫困经济发展产业改革环境教育

三门峡卢氏县狮子坪乡毛河村是位于河南省最靠西位的偏远山区,全村178户,617口人,居住分散。介于交通与地理环境原因,经济发展落后,人均耕地面积处于全县最低,农作物产量低,主要经济来源极不稳定。近年,在各级政府和帮扶单位的协助下,村民经济发展思路有很大变化。近年,有省委组织部派下的分包单位,全力扶助新农村建设,毛河村是新农村建设的重点村。

毛河村党建工作原则及新农村建设规划

毛河村村办是一个年轻有活力有干劲,始终坚定以为人民服务为主责的领导班子。多年被评为五好党支部,先进村。村长夏明云带领各村联委班子成员在招商引资条件不成熟的情况下,借资,垫资,敢想敢干,大力投入公路,村基础设施,优势特色产业项目及村民居住条件和科教文卫等方面建设,初期规划近20年发展方向。

1.基础设施建设

(1)公路交通。地处偏远山区,交通问题一直困扰其经济的发展和人文交流。近年,毛河村通过借资,垫资,已经通入近1300万人民币通入公路的修建,预计在2011年6月前将全面完成三条出境的主干道。方便人民的出行。

(2)住房条件。由于自然灾害及山区住房破旧分散等原因,毛河村按照新农村规划,扶贫建设69户房屋,将危房及过于贫困居住条件下的村民住房问题加以解决。不搬迁的加以规整,给搬迁户人均XX元辅助资金。为改善和丰富居民生活条件,毛河村正投资百万建设村级活动场所。包括村级办公室,大型舞台,洗浴中心,健身娱乐场所,超市,招待所,农家乐等设施建设。为实现对天然环境的保护和利用,毛河村合理处理垃圾,牲畜粪便,实行厕所,沼气,猪圈等一体化,设沼气池,充分利用能源。

(3)经济发展规划。毛河村利用天然的水质,山林,规划并创新一批特色产业。毛河烧酒,毛河腊肉,食用菌,山货,烟叶,特殊养殖,有色金属,红色旅游及部级森林公园都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并产生产业链条,比如毛河烧酒,腊肉及旅游搭配,相互带动。目前,由于封山育林,毛河村食用菌产业停滞。烟叶,农作物则由于耕地面积过少而不能作为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有少部分村民正在进行娃娃鱼等特殊养殖的试验,如果经验成熟将得到大力推广。毛河烧酒腊肉的制作是每家每户都熟知的传统手艺,急需招商引资,集中发展壮大产业规模。有色金属矿山的开采进入最后审核阶段,它将解决大部分村民闲散劳动力问题。开采加工,出售成品,为期十年。十年后的人力资源则可以为即将开发的红色旅游业来服务。毛河村外出务工人员70余人,目前空闲劳动力200多人,村委也在动员村民外出务工,促进交流和提高村民的社会认知。

2.毛河村发展所存在的问题及困难

(1)资金问题。自新农村建设及改革经济体制以来,毛河村的资金问题一直很难解决。除国家发放以及帮扶单位捐助的资金外,用于道路,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建设的资金多是村民,村联委集资,借资,垫资来进行运作的。招商引资没有成熟的进行。传统特色产业无法大规模组建。

(2)如何宣传。地处偏远,经过长期的半封闭,毛河村如何面向市场化经济的大趋势,推销自主品牌,发展旅游产业也是个问题。

(3)科技人才。先进文化和技术知识紧缺。懂技术的人才太少,外出务工人员少,对外交流少,很难把生产推向灵活高端的进程。医疗,教育事业也发展缓慢。关键是人才的紧缺。如何吸引留住人才是个问题。

(4)环境保护。发展必定带来环境的改变。毛河特色产业离不开优质的环境资源保障。目前,已经封山育林,但开采矿山,发展旅游对环境的影响也值得关注。

(5)教育大业。贫困是教育问题存在的根本,学生对只是的渴望,家长对教育日渐的重视,针对偏远山村师资力量的缺乏和部分在职正式老师的职业态度,国家应给予关注和调整。

毛河村的发展总体上正处于瓶颈阶段,村领导带领村民积极地进行最基础的新农村建设,但资金,将来的出路,部分规划但未能预知困难的产业项目都紧紧的包围着这个偏远山区的村民们。村书记夏明云说:只要我们敢想敢干,作出成绩,自会得到上级领导的支持。只要我们以诚信为本,自会得到投资者和来访者的信任和满意。

我的暑期时间感想:

毛河是一个环境清丽的地方,依山傍水,民风淳朴,山区的人民同样渴望过上幸福安康的好日子。经济制约着物质与精神文明的发展。同样制约着渴望知识文化的孩子们去奋斗创造未来。在那里,村民齐心搞建设,渴求党和社会给予他们机会和帮助。我想,在中国现阶段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应该尽我们每个人的一份力量去关注并帮助贫困地区的人们早日过上幸福的生活。同时,作为一名大学生,有了此次的支教经历,对我的人生价值观念和对社会的认知都是一个新的提高和丰富。百年大业,教育为本。只是改变命运,成才后才能回报社会,回报家乡。

暑假教育实习调研报告(二)

一、目的:

(一)对六个调研小组的全体成员进行现场培训。

(二)分析实地调研状况和预调研得到的一线资料。

(三)进一步微调、完善调研方法与工具,为下一步实地调研打好基础。

二、预调研方法与内容

为了预测调研的情况,及时发现调研内容的不足之处和培训参与调研人员的调研能力,使他们熟悉调研过程,调研组首先进行了预调研工作。为了达到预调研的目的,预调研所采用的方法与内容是和正式调研一致的,主要包括三个方面:问卷调查、访谈和课堂观察与录像。

(一)问卷调查

问卷调查包含五个方面的问卷:实习生问卷、实习学校学生问卷、实习学校主管教育实习校长问卷、实习学校指导教师问卷和语数外学科专业教师知识问卷(包括中学教师和师范生两种)。通过广泛的收集数据,和同类样本间与不同样本间的横纵对比,研究分析此次教育实习的效果与存在的问题。

问卷调查样本抽取原则是:实习生问卷的调研样本为所有调研学校的所有实习生;实习学校学生问卷的调研样本是每个县域块内各选择一所初、高中学校,每校抽取两个班级(不同年级,有实习生工作的班级);实习学校主管教育实习校长问卷的调研样本是实习学校主管教育实习的校长1人;实习学校指导教师问卷的调研样本为县域内实习学校的所有实习学校指导教师;语数外学科专业教师知识问卷的调研样本为参与问卷调查的数语外专业的实习生和指导教师。

根据样本抽取原则,把样本确定为:实习生问卷的预调研样本为在永吉七中实习的我校全部实习学生,共十五人;实习学校学生问卷的预调研样本为永吉七中两个班的学生;实习学校主管教育实习校长问卷的预调研样本永吉七中副校长;实习学校指导教师问卷的预调研样本为永吉七中的所有指导教师;语数外学科专业教师知识问卷的预调研样本为参与以上问卷调查的数语外专业的实习生和指导教师。

(二)访谈

访谈的对象包括四部分:实习生访谈、实习学校指导教师访谈、实习学校学生访谈和实习学校主管教育实习校长访谈。访谈的内容是访谈者依据访谈提纲上的内容进行访谈,主要分三大块内容:基本情况访谈、教育心理访谈和教育技术访谈。

访谈样本的选择原则是:实习生访谈对象为每校选择3-5名不同专业实习生,实习学校指导教师访谈对象为每校2-3名指导教师(其中要有班主任指导教师),实习学校学生对象样本为选择6-8个学生进行访谈,实习学校主管教育实习校长访谈对象为实习学校主管教育实习的校长1人。

根据样本选择原则,把样本确定为:实习生访谈对象为在永吉七中实习的我校实习生,实习学校指导教师访谈对象为永吉七中的一名女英语教师,实习学校学生访谈对象为永吉七中的六名学生(三男三女),实习学校主管教育实习校长访谈对象为永吉七中副校长。由于此次预调研目的之一是为了培训参加调研的全体成员,因此进行访谈的学生都是有过访谈经验的或者之前受过访谈方面培训的,其余参加访谈的调研组成员则是见习这些访谈者访谈,向他们学习访谈的方法与技巧,吸取经验。

(三)课堂观察与录像

课堂观察与录像的样本选择原则是:随机抽取有我校实习生实习的班级进行课堂观察与录像的工作。

预调研的课堂观察与录像工作一共记录了三节课,分别是:初中一年一班的地理(授课人:刘伟),初中一年一班的政治(授课人:吴静)和初中二年五班的英语(授课人:文雅)。

三、预调研过程

(一)预调研的时间和地点

1.时间:20xx年10月8日上午7:3018:00

2.地点:吉林市永吉县第七中学

(二)预调研准备工作:

1.分配工作:侯恕安排此次调研的工作分工,提出基本要求。

2.协调工作:向永吉七中学校领导说明调研目的与内容,协商具体的调研事项,得到了校领导的大力支持。

(三)预调研工作内容:

预调研工作的主要内容有三项:访谈、问卷调查和课堂观察与录像。

1.访谈

(1)学校主管教育实习领导(此次访谈对象为永吉七中副校长)的访谈,访谈时间为15分。

(2)我校实习生的访谈,访谈时间大约为15分钟。

(3)实习学校指导教师访谈(英语,女),访谈时间约5分钟。

(4)学生座谈(6人,三男三女),访谈时间约为5分钟。

2.问卷调查

(1)学校主管教育实习领导问卷调查,为5分钟,在访谈之前。

(2)我校实习生的学科能力试题和我校实习生的问卷调查,发15份试题全部收回,调查问卷发15份返回13份。

(3)实习学校指导教师的调查(学科能力试题和调查问卷),共持续约一小时。学科能力试题全部做完收回,问卷调查做了10份。

(4)学生问卷调查(两个班),每班的问卷平均都用了40分钟。

3.课堂观察与录像

共录了三节课的教学录像,分别是:初中一年一班的地理(授课人:刘伟),初中一年一班的政治(授课人:吴静)和初中二年五班的英语(授课人:文雅)。

(四)下一步调研工作安排:

1.问卷相关部分负责人对问卷调整(周五完成),周六合卷,周日印出(杨明)。

2.侯恕协调带队老师分组,参与调研的研究生分组(专题负责人分本专业学生,统一调整)。

3.联系六个调研县域的学校带队教师,与调研学校提前协商(张丹)。

4.调研设备落实(李广负责)

5.调研预算(侯恕)、借款(张丹)

6.下周开始进行实时实地调研工作。

(五)预调研材料的简单处理

预调研结束后,为了进一步完善和微调调研的方法与工具,科学有效的进行实地教育调研工作,为下一步实地调研打好基础,课题组成员将收回的问卷、访谈录音和教学录像内容做了一些处理与分析,并对实地调研状况作了分析讨论。

四、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问卷调查的研究结果与分析

在永吉七中领导和我校实习生的积极配合下几乎所有问卷的完成质量都比较好,而且收回了绝大多数的发放问卷。问卷内容基本真实的反映了教育实习的实际情况,能够达到了调研的目的。但是在问卷调查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的问题。实习学校领导问卷、实习生问卷、学生问卷和实习学校指导教师问卷这几类问卷中,只有实习学校领导问卷的问题数量适中,便于回答。

实习生问卷、学生问卷和实习学校指导教师问卷的问题数量都较多,但是实习生问卷的问题数量虽然较多却并没有影响实习生的回答。学生问卷的问题一方面问题数量比较多,另一方面其中教育心理的有些问题问得比较晦涩,学生难于理解,因此平均每个学生回答问卷的时间在40分钟左右。实习学校指导教师问卷的问题数量较多也影响了对问题的回答。

(二)访谈的研究结果与分析

访谈者依据访谈提纲的内容都进行了访谈,并且能够就一些问题展开提问,进行深度访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见习访谈的学生也通过当场观察、学习访谈者的访谈过程,得到了很好的学习机会,对访谈的整个过程有了较为全面和深刻的认识,学会了访谈的一些基本方法与技巧,为调研工作的顺利进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是有的访谈者虽然就某一个问题问的较为详细,却忽略掉了一些问题的访谈,尤其是对基本情况的访谈并不全面。

(三)课堂观察与录像的研究结果与分析

新授课的录像图像清晰,教学情境反映的较为全面。不仅有对实习生的讲课情况进行录像,还有对学生的上课情况进行录像,而且质量很好,可用性强。但是此次预调研只有新授课的录像,可参考的维度太少,给课堂教学的分析讨论带来不便。

基于以上对预调研结果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尽管课题组成员为教育调研的工作做了充分的准备,使预调研的工作顺利进行,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取得了良好的成果。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需要在后续的工作中改进。为了使实地调研的工作得以顺利进行,取得完满的成果,因此提出以下建议。

五、建议

(一)对问卷的建议

由于各类问卷中,只有实习学校领导问卷的问题数量适中,其余问卷的内容都过多,而且学生问卷中教育心理的有些问题学生不能很好的理解。因此建议精简除了实习学校领导问卷的所有问卷的内容,使问题少而精,浅显易懂便于回答。

(二)对访谈的建议

在访谈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访谈者进行访谈时并不能对所有相关问题进行提问,有遗漏的地方。因此,建议访谈者在访谈之前要熟记访谈提纲的内容,对相应部分的问卷内容也要有所了解,使访谈全面深入的进行。

访谈录作文篇6

一般地说,研究工作可以分为两大类:实验研究和调查研究。实验研究一般在实验室中完成,需要配备实验所需要的各种条件(如各种科学仪器工具),一般以实验动物为对象,而且理论性很强,是一般的社区医生所不能独自完成的。调查研究主要在调查现场和办公室完成,不需要特殊的设备,直接以事物或现象为研究对象,注重实践性,这些比较适合社区医生学习运用。当今社会也要求我们社区医生开展相应的研究,撰写研究论文,总结工作经验,因此社区医生也要学习开展研究工作的方法。

调查研究和实验研究并不是截然分开的。如高血压、糖尿病的现况研究,既需要现场测量血压,又需要采集血样分析测试血糖水平。这样调查研究和实验研究相互结合起来了。在此仅就现场调查技术与方法介绍给大家,以供工作参考。

调查研究的种类

按调查研究的的性质,调查研究可分为描述性研究和解释性研究两类

①客观准确地描述所调查研究事物/现象的状况、过程和特征的研究就是描述性研究。例如对我国某地区孕产妇利用妇幼保健服务的现状、过程和特征的描述,以发现孕产妇使用妇幼保健服务的规律,提出改进妇幼保健服务的措施。②解释性研究经常应用于理论检验研究或专题研究中,主要目的是说明某现象的原因,预测发展趋势和后果,如对某地矿难事件原因的调查研究。

按调查研究的时间,调查研究可分为横断面研究和纵贯研究横断面研究是在某一个时间,对研究对象进行的横断面的研究。如不同人口特征和不同经济状况的人健康状况以及对卫生保健服务的利用。单个的横断面研究属于静态研究,但多个横断面研究结合起来,可作动态分析。横断面研究的优点是调查面广,可对各种类型的研究对象进行描述和比较。但横断面研究资料的深度和广度较差。

在不同时点或者较长的时期内开展的观察和研究,就是纵贯研究。纵贯研究的特点是,它能了解某现象的发展过程,能比较不同时期的变化。但纵贯研究的调查范围较小,难于进行不同类型人群之间的比较。

按调查研究的范围,可将调查研究分为普查、抽样调查和个案调查

普查:是对研究对象的全体进行调查。这类调查的典型代表就是人口普查。普查资料的标准化程度高,可统计汇总和分类比较,调查结论具有很高的概括性和普遍性,可精确地反映总体的一般特征。但调查的内容较局限,缺乏深度,工作量大。

抽样调查:从研究对象的总体中抽取一些个体作为样本,并通过样本的状况来推论总体的状况。调查结果是否能够较好地反映总体的状况,取决于抽样方法是否科学。抽样调查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几乎可用于所有的调查研究。

个案调查:从研究对象中选取一个或几个个体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以详细描述某一具体对象的全貌,了解事物发展变化的全过程。

按调查研究获得的资料性质,调查研究可以分成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两类①获得定量资料的调查研究,称为定量研究;②而获得定性资料的调查研究,则称为定性研究。定量研究的标准化和精确化程度较高,逻辑推理比较严谨,其结论更客观更科学。但是,定量研究容易忽略深层的因素和具体的过程,很难真正确定某两个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定性研究可对研究的现象进行全面深入的探讨和描述。但是,定性研究的结论具有很强的主观性。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各有优缺点,应扬长避短,发挥各自的优点,克服各自的不足,结合运用。在自然科学中,定性研究的运用已经越来越多了。

搜集数据资料的方法很多,只有选用正确的搜集数据资料方法,才能得到研究所需要的合乎要求的数据资料,达到研究的目的。

搜集数据资料是通过对研究对象的观察、测量和探究,获取相关信息的过程。搜集资料的方法有问卷法、访谈法和观察法等。对于敏感问题,还有特殊的调查技术。目前流行的做法是,对于某一项研究,往往采用不只一种方法来搜集数据资料。用不同方法搜集数据资料,相互比较印证所得到的数据资料,从而评价并保证数据资料的真实性,最终保证研究的高质量。

问卷法

问卷法是运用统一的有问有答的资料搜集工具,向各个被调查对象了解情况与意见的一种方法。统一的有问有答的资料搜集工具即是问卷。问卷法是现代调查研究中最常用的资料搜集方法,是高效率地了解总体的一种调查方法。

问卷法的特点:问卷法的第一个特点是标准化。对于所有的被调查者,问卷法都是以同一种问卷进行询问,同时以同一种方式发放与填写问卷。因此,既可以反映同一地区、同一阶段等具有某种相同特征的被调查者的平均趋势与一般情况,又可以对不同地区、不同阶段等具有某种不同特征的被调查者的情况进行分析比较;有时还可以对相同的一些被调查者在间隔了一定的时期之后,进行追踪调查。本法搜集的资料,便于进行计算机处理,进行定量分析。

问卷法的第二个特点是匿名性。使用问卷法,调查者一般不要求被调查者在问卷上署名。由于匿名,被调查者就减少了顾虑,有利于提出某些敏感性与威胁性的问题,并得到被调查者真实的回答。

问卷法的第三个特点是间接性。使用问卷法,调查者一般不与被调查者直接见面,而由被调查者自己填写问卷,这样可节省调查费用。但这样不能有效控制对问卷的正确填写,而且将研究结果完全建立在被调查者主观的回答之上。因而,问卷的真实性程度难以确定,一般来说要低于访谈法。问卷法要求被调查者能够阅读和理解问卷上提出的问题,并按要求填写。因此,问卷法对被调查的文化水平有一定的要求,不适用于对文化程度偏低的人群进行调查。间接进行的问卷调查的另一个缺点是回收率低。

问卷的基本结构如下。

①前言:前言是写在问卷开头的一段话,又称说明/封面信,是调查者向被调查者说明调查目的与要求的一封简单的信。前言的篇幅不能太长,宜短小精悍,但它在整个问卷中的作用巨大。被调查者能否愿意配合,如实按要求填写并将问卷交回,在很大程度上就取决于前言的效果。前言一般要说明调查的目的与意义、关于保密的保证、对被调查者回答问题的要求以及调查者的个人身份或组织名称。②主体:问卷的主体是问题和答案。问卷就是通过问题和答案来搜集被调查者的资料的。问卷中的问题,分为开放型和封闭型两种:开放型问题,不向被调查者提供备选的答案,允许应答者充分自由地按自己的方式发表意见,不受什么限制,因而其回答是自然的,所得的资料是丰富多彩的。但正因为这样,开放型问题需要被调查者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思考、组织和书写,被调查者要有较强的表达能力才能完成。另外,对所得的资料分析处理较困难。与开放型问题相反,封闭型问题提供备选的答案,被调查者只能从中挑选,这样实际上就限制了被调查者回答问题的方式和内容。因而,被调查者容易回答,而且所得的资料形式统一(甚至有些死板),便于分析处理。但是,如果设计人员考虑不周,遗漏了重要的选项,那么可能导致调查结果的偏误。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常常将问题设计成半封闭(或说半开放)型的,就是在封闭的答案后增加一开放性的选项,允许发表不同的意见和观点。开放型的问题常用于探索性调查的问卷中,而正式调查的问卷中,封闭或半封闭型问题占绝大多数。

主体中的另一重要内容是对回答问题方式的说明,即对如何回答问题或选择答案作出的明确而具体的说明。对问题中的概念和名词要给予通俗易懂的解释,对其含义和范围作出说明。要特别注意对问题接转的说明。对回答方式的说明要简单明了,使被调查者一看就懂。自填式问卷的说明可以放在问题的后面或前面,也可以在问卷中对有关项目作注解;访谈式调查,则要单独编制访谈指南,培训调查员时作重点讲解。

③结语:结语是完成问题后,结束之前的一些话。主要包括感谢被调查者合作,以及请被调查者将问卷寄回或上交。

④问卷设计:问卷调查的过程,是调查研究者通过问卷了解被调查者情况的过程。一方面,问卷要满足调查研究者的需要,搜集相关的信息,充当为调查研究者服务的角色;另一方面,被调查者根据问卷,决定是否参加调查,回答哪些问题,如何回答这些问题等,因此问卷是被调查者的主宰。问卷的这两方面的功能,都很重要,尤其是后者,为此设计问卷时必须从被调查者的角度出发,为他们着想。

问题的产生:问卷的核心是“问题”。编制问卷首先需要确定问题,即在问卷中提出哪些需要被调查者回答的项目。问题的形成,一般经过如下步骤:a.课题分析,提出假设;b.概念具体化,寻找变项;c.确定指标;d.为测定已经确定的指标,编制直接与间接的问题。

问题的提出:提出问题是问卷设计中的一个关键环节。一个好的问卷,必须合理科学与艺术地提出每一个问题。

问题的排列:问题的排列,需要遵循如下几个原则。a.同类组合,即把相同主题的问题排列在一起;b.先易后难。先容易回答的,后难于回答的;c.先次后主。先问次要的问题,后问主要的问题;d.先一般后特殊。先问一般性的问题,后问跟研究主题密切相关的特殊问题;e.先大后小。先问较大方面的问题,后问较小方面具体的问题;f.先封闭后开放。先问封闭容易回答的问题,后问需要思考的开放型问题。

问卷的试用和修改:初步设计好的调查问卷,都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不足和缺陷,甚至是遗漏和错误。存在不足和缺陷,乃至遗漏和错误的问卷一旦发出去后,一切潜在的缺陷和错误都将无一遗漏地直接展现在被调查者面前,然后又带着令研究者遗憾和后悔的资料回到研究者手中。在这一过程中,研究者即使发现了所存在的缺陷和错误,也无力对它们进行修改和纠正。所以,问卷设计中的任何不足,都将在最终得到的资料中留下不可磨灭的痕迹,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因此,初步设计好的问卷,不能直接用于正式调查,而必须先用于一次试调查。

对调查问卷的试用,就是在正式调查前对调查问卷的实际测试,包括对问题顺序、格式和说明等的测试和检验。试用初步设计好的问卷,有两种方法。一是客观检验法,即在要正式调查的总体中抽取一个小样本(30~100个调查对象),对他们进行试调查,然后认真检查和分析试调查的结果,发现问题,修改完善调查问卷。二是主观评价法:将初步设计好的调查问卷,分别送给该研究领域的数名专家、研究人员以及典型的被调查者,请他们根据自己的经验和认识对问卷进行评论,指出各种缺陷和错误。研究者再根据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对调查问卷进行适当的修改和完善。⑤问卷的发放和回收:问卷可分为自填问卷和访问问卷两种。自填问卷又可分为邮寄问卷、发送问卷和报刊问卷。由此可见,问卷可以通过邮寄发送问卷,再通过邮寄回收。可集中分发,当场填写,当场收回;或登门发送,登门收回等等。也可夹在报刊中或者印刷在报刊上,来发放问卷,再通过邮寄回收问卷。

无论通过哪种方式发送问卷,问卷的回收是问卷调查中比较重要的问题。常用问卷的回收率来衡量问卷回收情况的好坏。问卷的回收率是指问卷调查中收回的问卷数占发出的问卷数的百分比。问卷回收率的高低直接影响样本的代表性,以及资料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如果问卷的回收率过低(低于50%),就很难保证调查结果对总体的代表性。因此,保证较高的问卷回收率是进行问卷调查时的基本要求。总的说来,影响问卷回收的因素有:a.主办调查研究单位的权威性。主办单位的权威性,将直接影响被调查者是否信任,是否愿意回答调查问卷。合法的科研机构、政府机构等单位或者其成员主办/组织的问卷调查,问卷的回收率一般都能达到较高的水平。所以,提高问卷回收率的方法之一,就是通过组织的名义来发放问卷。b.问卷及其回收。影响问卷回收率的因素之一是填写和回收问卷是否方便。一般来说,调查问卷不宜太长,被调查者能够在20分钟内完成的最好,完成一份调查问卷最长不能超过30分钟。同时问卷中必须给回答者有关的指导。应该明确无误地告诉回答者回收问卷的方法。需要邮寄回收问卷时,一定要说清楚邮寄的地址,最好为回答者提供已经写好地址、贴上邮票的信封,可能时甚至可以附一定的报酬。c.说明信和催追信。无论是哪一种调查问卷,都应该附有说明信,说明调查研究的性质、目的和意义等,并请求被调查者积极合作。问卷发出去以后,还要发一些提醒或催追的信涵,再次请求被调查者的合作,事实证明这种方法可以显著提高问卷的回收率。

访谈法

访谈法是调查者直接向被调查者口头提问,当场记录答案并由此了解有关问题的实际情况的一种方法。访谈是一种特殊的人际沟通,是了解人们的经历或动机与看法的科学方法。

访谈法的特点:访谈法具有如下特点:①访谈双方直接互动。访谈是一个面对面的社会交往过程,在整个过程中访谈员与被访者双方相互影响,并对调查结果产生影响。一方面,访谈员所搜集的资料以及对其的解释说明等,要受到被访谈者的回答和态度的影响;另一方面,被访谈者的回答和态度,又受到访谈员的仪表举止等的影响。因此,交往成功与否,决定着调查质量的好坏,这就使得访谈具有强烈的个人色彩,调查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访谈员个人的交往能力、掌握的访谈技巧以及对访谈的控制能力。所以,访谈法对访谈员的要求比较高。

②访谈过程灵活可控。在访谈过程,如果发现被访谈者对问题不理解或者误解时,访谈员可以及时引导和解释;如果对被访谈者的回答不理解或不清楚时,访谈员可以当面追问澄清;如果访谈环境不好,访谈员可以设法调整,以使访谈不受干扰。在访谈过程,当访谈员发现新的预先没有估计到的感兴趣的问题时,访谈员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积极主动追寻探讨,以获得更多更全面的信息资料。故访谈法获得的资料可靠性好。

③访谈结果易有偏误。访谈的潜在威胁是有些被调查者言不符实,或对某一问题存在偏见,从而带来资料的偏差。

④访谈法不适于敏感性问题、尖锐问题和隐秘问题的研究。被访谈者往往不愿意当着外人的面谈论这些问题,或者不愿意真实地回答这些问题,所以很可能得不到调查结果,或者调查结果不真实。

⑤此外,访谈法的费用较高,也需要较多的时间和人力,不适于做大量的访谈。但总的来说,访谈法可以获得较丰富的资料,实施起来灵活方便,应用范围相当广泛,而且有利于对问题的深入细致的探讨。

访谈的类型:访谈法可分为标准化访谈、半标准化访谈和非标准化访谈。

①标准化访谈:按照研究者统一设计的访问表询问被调查者,要求调查者以相同的提问方式、记录方式进行访谈。采用这种访谈形式获取的资料,便于统计与比较分析。但这种访谈形式比较呆板,调查者难于临场发挥,被调查者的回答也缺乏弹性。这种调查形式适合在调查者对被调查者一般特点已有一定了解的情况下使用。

②半标准化访谈:为了克服标准化访谈过多的束缚,保留标准化访谈便于汇总的优点,社会学者创造了半标准化访谈。半标准化访谈,使用事先拟定的访谈提纲与主要问题,具体如何发问,在访谈过程中,根据当时的情况灵活决定。这样,各组访谈双方都有一定的发挥余地,又有同一的交谈中心。

③非标准化访谈:非标准化访谈是一种自由的漫谈形式,事先只给访谈员出一个大题目。这种方法有利探讨问题,并在自由的交谈中不知不觉地涉及某些敏感的问题。但这种访谈费时,容易离题;从不同访谈员访谈得到的信息资料难以相互比较。非标准化访谈往往采用事后记录的方法。

访谈员的挑选与培训判访谈员是访谈中的中心人物,研究结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访谈者的个人品质、特征和能力。一个好的访谈员,不但所得资料丰富可信,而且还可以从访谈中获得新思想,发现新问题。反之,就只能了解到一些表面的,甚至不真实的现象。因此,利用访谈收集资料的任何研究都有一项任务:挑选和培训符合该项研究要求的访谈员。

①访谈员的选择:一般地讲,应尽可能选择那些经过训练、有调查经验、对所调查的问题比较熟悉的人作访谈员。访谈员应当具备的条件分为两类:一类是由研究主题的性质、社区类型及调查对象的特点所规定的;另一类是任何研究的访谈员都应具备的。前者称为特殊条件,后者称为一般条件。

特殊条件:重要的有以下几个方面。a.性别:研究表明,男性访谈员去访谈领导人较宜,对女性的访谈则以女性较适宜。在访谈生产、政治问题时,以男性访谈员为宜,而婚姻、家庭调查则以女性访谈员较合适。b.年龄:通常是青年访谈青年较好。对于身份较高或影响较大的领袖或年龄大的人,宜以年龄较大者为佳。在政治和经济问题的研究中亦不宜以年轻人为访谈员。c.教育:研究表明,教育水平高的访谈员在提问方面造成的差异最小。教育水平对访谈的重要性,还在于访谈技巧的运用和对于被访谈者的反应程度。d.地区:尽量选择当地、同民族的人作为访谈员。总之,访谈员与被访谈者背景(如职业、社会地位)越相近,访谈效果越好。

一般条件:要求访谈员诚实钻研、有兴趣有能力、勤奋负责、谦虚耐心。

②访谈员的培训:任何一项调查研究,无论招聘到的访谈员素质、调查经验如何,都应该对他们进行适当的培训。这不仅是因为每一项调查研究的目的、要求和问卷等不完全相同,还因为对访谈员的培训过程,实际上是将不同的访谈员的访谈统一化和规范化的过程。这是调查中控制和减少系统误差的极为重要的一环。培训访谈员的方法与一般步骤是:a.研究指导者作简要介绍;b.阅读问卷、调查员手册/访谈指南及其他与该项研究有关的材料;c.举行模拟访谈;d.集体讨论,解决疑问;e.宣布监督管理办法。

访谈的程序与技巧①访前准备:正式实施访谈之前,有两种准备工作:一是访谈项目主持人(或机构)的准备工作,即编制访谈提纲、访谈表、访谈工作细则等;二是访谈员的准备工作,即掌握访谈细则,熟悉访谈提纲或访谈表内容,学习相应的知识,利用文献等方法了解未来的访问对象等。②预备性谈话:根据被访人、周围环境等的特点,访谈员主动说一些有利于活跃气氛的话;寻找共同点,激发被访者的热情与兴趣;引用权威力量,引起被访人对访谈的重视。③正式提问:发问清楚、委婉、从容,切忌审问式提问,要让被访人有考虑的时间;耐心礼貌地听,做中立者,不作对错评论,要用语言和动作表情,时时鼓励被访者继续说下去,要与被访人进行适当的情感交流,即学会“听的艺术”,切忌反客为主,发号施令;淡化与麻痹敏感性与威胁性问题。④追问访谈:当被调查者答非所问或一带而过,或避而不谈,或欲言而至,或说谎时,需要进行追问,追问主要有直接追问、迂回追问和反感追问三种形式。⑤结束访谈:结束访谈是访谈的最后一步,但有时比开始访谈还难。访谈时间不宜太长,一般以1~2小时为宜。要正确把握结束访谈的时机:被访谈者谈兴正浓时,可以转移视线等暗示他不要继续谈下去,然后适时插话而结束访谈;被访谈者感到疲乏厌倦,没有谈兴时,应尽快结束访谈。无论发生什么情况,最后都必须向被访谈者表示感谢。⑥访谈的记录:访谈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取信息资料,在访谈调查中,资料是由访谈员记录而得到的。因此,在访谈调查中,记录是非常重要的。标准化访谈的记录比较容易,半标准化访谈的记录就比较困难,而非标准化访谈的记录就更困难了,做好记录需要一些特殊的技巧。记录分当场记录和访后记录两种:当场记录是征得访谈对象同意的情况下,边访谈边记录。这种记录方式记录的资料比较完整,比较忠实于访谈对象,但有可能忙于记录而忽略访谈对象的非语言信息,甚至引起访谈对象的反感。为此,可以由两位访谈员合作,一位提问,另一位着重记录,共同完成一个访谈;最好是征得访谈对象许可,使用录音设备,将访谈谈话录下来,回来后再整理,既可以保留现场记录的优点,又可克服其不足,只是相对来说比较费时。访后记录是在访谈结束完成的,建立在访谈员的记忆基础之上,尽管能够保证访谈过程的顺利进行,并消除访谈对象对泄密的顾虑,但记录很可能不完整,甚至可能由于访谈员的偏好而只记住了他自己认为重要的信息,导致信息偏性。如果一定要访后记录,那么访谈员一方面要训练提高自己的记忆力,另一方面可学习并采用一些技巧,如先列好提问的顺序,然后按顺序提问,最后按顺序回忆记录,也可在提问的同时,作一些看起来简单但有利于回忆的文字记录或者符号。

电话调查法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和技术的发展,电话越来越普及;同时,人们工作的节奏越来越快,个人的自我意识越来越强等等,导致当面访问变得越来越困难。因此,电话调查应运而生。

①电话调查的特点:电话访谈有其独到的特点,包括:a.电话访谈时间短,并省去了路途往返等时间。b.电话访谈费用比较低。c.电话访谈降低了对被访者的潜在威胁性。d.电话访谈只使用少数有经验的访员完成访谈任务,从而可以提高访谈质量。电话访谈可以比较充分地利用访谈的最佳时机。e.电话访谈比当面访谈更能得到关于敏感性问题和威胁性问题的真实答案。f.电话访谈难于控制,对于不愿意接受访问的,访问员无能为力。g.电话访谈受电话普及率的限制,样本的代表性往往不太充分,因而增加了推论总体时的误差。

②电话调查的抽样方法:在电话普及率极高的地区、阶层或单位,使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是可行的。抽样的具体方法主要有如下三种。

a.电话号薄法:根据电话号薄抽样的常用的方法是机械随机抽样。其程序如下:根据电话号薄的页数与样本规模,决定平均间隔多少页抽出一个样本。假设这个间隔为K。在1到K之间,随机确定一个数字,以这个数字为样本所在的第一页,然后每隔K页抽出样本所在的页数。在第一页上随机抽出某一栏中的某一个号码为样本,以后每一页均把这个位置的号码抽出来作为样本。某些人不公开电话号码,或者电话号码常变更,甚至没有电话,这三种情况可能影响使用电话号薄法抽取得到样本的代表性。

b.随机拨号法:随机拨号法,就是随机地在电话拨号盘上拨号,抽取样本。这种抽样方法,可以消除根据电话号码薄抽样的前两种形成误差的因素。但随机拨号技术也有它的问题:住宅电话与非住宅电话混合在一起,同一个家庭的成员可能在住宅电话和非住宅电话中被访谈;拥有两部或更多部电话的家庭,比只拥有一部电话的家庭有更大的被抽取的概率;随机拨号往往会遇上空号。

C.综合法:是兼用电话薄法与随机拨号法而形成的抽样方法。常用的有“随机双数法”和“加1法”。随机双数法:首先,从电话薄上抽出若干号码,然后,随机改变已抽样号码的最后两位数字,作为样本。加1法:每当从电话薄中抽出一个号码,再加上1,然后以此数作为样本。

选择受访者的方法:可以任意指定,也可以根据要求选择指定。一般来说,首先接电话的往往比较乐意交谈,因此如果对访谈对象没有特殊的要求,访谈首先接电话的人比较合适。如果对访谈对象有特殊要求,可以礼貌地请符合要求的人接听电话。如果该号码的家庭没有符合研究要求的访谈对象,该电话号码就算抽样不成功;如果有符合研究要求的访谈对象,最好立即进行访谈,不方便时可以礼貌地约定访谈时间。一般主张在一个家庭中只访谈一个访谈对象,访谈多个访谈对象有可能造成信息污染。

电话访谈的时间:①访谈时间长度:电话访问的总时间不宜过长,以不超过15分钟为好。②访谈时机:不同的项目,被调查对象不同,访谈的最佳时机也不相同。电话访谈时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访谈时机。准备实施时,首先应该估计到访谈对象很可能在家,而且有时间接受访谈。

电话访谈的应用:电话访谈是社会调查和市场调查中常用的调查方法。常用于电视收视率、热点问题等的调查,可以充分发挥其获取信息快捷经济的优势。在医药卫生的科学研究中,还没有正式使用电话访谈的报告,但是通过电话了解卫生工作的状况、进展等的情况屡见不鲜,尤其是想了解分散地区的情况时,电话调查更显示出了其巨大的优越性。

观察法

前面所述的各种方法,能够获得人们的有关信念、态度、价值和报告行为(而非实际行为)方面的信息,但不能准确推测他们的实际行为,实际行为方面的信息(尤其是非语言方面的信息)只能通过观察来了解。观察法是一种搜集所研究问题的初级信息或原始资料的方法,它通过直接感知和记录的方式,获得由研究目的和研究对象所决定的一切有关现象和行为的信息资料。观察虽然主要是依赖视觉获取信息,但也运用其他感官(如听觉、触觉和直觉等)作为辅助。观察法属于定性研究方法,通常在实地研究中使用,而且经常与其他方法结合共同进行。

观察法的意义与特点:观察是取得社会信息的重要手段。观察法还用来搜集用其他方法很难获取的信息,特别是研究者与被研究者无法进行语言交流的情况下。观察也是提出假设的基础。在理论研究中经常是一开始对所要研究的问题并没有较全面深入的了解,没有明确的概念和假设。这时一般先进行探索性研究,初步观察和了解研究对象的特点,并结合其他方法形成一些理论假设,为下一步的深入研究做准备。

由上可知,观察法具有以下几个优点:①可以当时当地观察到现象或行为的发生,从而掌握第一手资料。②观察一般是在自然环境中进行,对研究对象的扰动较小,可得到自然条件下真实行为的资料。③观察法特别适用于研究无语言文字沟通的调查对象,例如对土著、幼儿、聋哑人等的研究。④观察法可以弥补其他方法的缺陷,并且能验证其他方法所获得的资料。

观察法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和缺点:①观察者的出现往往会干涉所观察行为的自然客观进程,使观察时的目标行为与一般情况的目标行为不完全一样,最终使观察的资料不完全真实,研究结果有偏性。②由于观察的直接性和自然性,使它难以控制环境变量和时间变量,很难进行数量分析和统计判断。③由于观察的主观性和情感性较强,观察资料可能受到观察者的价值观和情感因素的影响。④观察是一项较复杂的工作,工作量很大,资料的记录、整理、分析以及总结也较复杂,需要花费许多时间。⑤观察的样本量小,如不补充其他来源的信息资料,就无法说明观察结果的代表性(典型性)。

观察的类型:从观察的场所来看,观察法可分为实验室观察和实地观察。实验室观察通常在具有单向透镜、摄像机、录音机等设备的实验室中进行,有时也可以在某些自然场所如教室、俱乐部等,但这些自然场所事前必须经过一定程度的控制,如网络生存研究。实地观察则是在自然环境中进行,不需要也不可能对观察的场所和对象进行控制,而是深入到现实生活中对实际所发生的现象进行观察。

从观察者的角度来看,观察法可分为局外观察和参与观察。所谓局外观察即非参与观察,就是观察者置身于所观察的现象之外,“冷眼旁观”研究对象的活动和表现。参与观察则是指观察者亲自投身到所观察的现象和生活中去,在自身成为这种生活的一员的同时所进行的观察。

根据观察程序的不同,可把观察法分为结构式观察和非结构式观察。结构式观察往往事先要对观察的范畴详细分类,对各项内容的观察和记录方法逐一规定。因此结构式观察常将注意力集中到若干具体的、明确的,许多还是可以计数的行为特征上。这样,结构式观察的结果可以进行定量分析。而非结构式观察则没有这些要求,其资料只能从定性的角度用来描述所研究的对象和行为。

根据观察对象的不同,又可将观察分为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直接观察即对那些正在发生、发展和变化着的人们的行为所进行的观察。研究者当时亲眼目睹人们的行为举止,正在发生的各种事件和过程。例如,对医生提供服务的态度或问诊检查过程的观察。间接观察的对象通常不是正在活动着的人们,不是人们当时的行为和表现,也不是正在发生的事件和活动,而主要是人们行为以后,事件发生以后所留下的各种痕迹。例如,研究者想估计旅店顾客的使用情况,由于的实际使用是无法窥视的,直接询问顾客是否使用又得不到可靠的资料,因此,研究者将分发给所有顾客,在顾客离去后检查旅店房间和废物箱,取回用过和未用过的,从而估计其使用率,这就是间接观察。

访谈录作文篇7

记得刚去实习的第一天,是班上十多个同学一起过去财经大厦的,在人事处小黄学长的安排下,每个人分到了局里各个不同的处室,我被安插在基建处,实习正式进入轨道。

第一周是熟悉熟悉自然和人文环境,经历了几次跑腿送文件之后,差不多对与自己处衣业务相关的处室有了印象,以后再做类似的工作理所当然就不需要他们详说地理位置了,这也是我的收获之一:要用心去做事,工作不应该像一只无头苍蝇,理不出头绪,尤其是新手,应该懂得快速地适应新环境,那就得靠自己平时的细心积累。至于人文环境嘛,当然是要与同事们融洽相处了。我是个多虑的人,或者可以说是胆小,特别是面对长辈,总觉得不知道该怎么与其开怀相处。这次实习最大的遗憾就是这个了,我都没来得及亲切地叫他们叔叔阿姨,都称他们为师。做人真的是门很高深的学问,这只是称呼上的一个小小例子罢了,尊师的称法让我们之间有了距离感,没能快速融入同事的生活。这是以后需要多加修行的地方,也让我领悟到了工作人跟学生真的不是同一回事,工作中社交圈子明显扩大,是男女老少各种性情的人都有,在短时间内受到大家的认可和肯定,是很不容易的一件事,但却是一门必修课程。

有件小事不得不提,那就是泡茶,这貌似跟实质性工作没什么牵连,但也是工作所需,特别在厦门,在机关单位,办公室里都有茶几,是用来招呼客人的。茶文化是闽南文化里很重要的一种,这里的人对喝茶很有考究,像我们内地喝茶就非常简单,抓几根茶叶放进茶杯,开水一冲即成。而在这里,除了要用过滤杯过滤外,第一杯茶是不用来喝的,算是长了见识吧。果然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

经过一个星期的适应,跟同事们差不多熟络起来,虽然还未曾找到归属感。办公室里的人也开始习惯叫我做事了,这是我一直期待的,因为要亲手处理事务才能真正学到东西。我很清楚地知道基建处这些关系民生的大型项目是不可能交给一个实习生去做的,只好逮着同事们叫我帮他们制表的机会,用心地做好每一张表格,看看各个项目的支出和预算等等,从这些细微处寻找新的知识发现,我对基建处具体负责什么工作大部分是从制表的过程中得知的。再有一大收获就是:我的excel水平大有长进,相信以后一定有用武之地。

在这里,我不得不认清一个事实,公务员并不像传说中的那么轻松自在。每个工作人的肩上都有着自己的担子,只有自己才知道这担子究竟有多重。我不否认自己在实习期间是有些悠闲,但办公室里的同事可不是这样,尤其是年末,几乎天天都加班。他们让我深刻体会到工作的轻松与否跟自己对本身职责的认识是分不开的,一个真正热爱自己工作的人或者对自己工作负责的人来说,不管是在什么单位什么岗位都不会是悠闲的。因为他们肩上挑起了重担。在这一点上,我是十分钦佩的,今后也会以他们为榜样。

我还领会到了学习东西关键是要靠自己的主动。我在整理资料的过程中碰到不懂的就会去问身边的同事,也会想出一些办法提高效率。有时候资料太多,要整理出来真的很难度,我就会把这些项目分成几类,社会发展,交通设施,教育医疗等等,这样再在每一个小类里面去对应整理,明显提高了工作效率。在没事的时候,我会翻翻处室里的一些资料和书籍,像公务员手册、预算指南、公文写作指导等等,也学到了一些知识。比如知道公文分为十几种啊,每种大概都有个具体的定式,很规范。

在实习期间,我有很多感触。曾在师兄的电脑上看到了福建省各个市的财政收入和gdp产量,厦门市财政收入是位居榜首,但是gdp排名全省第一的却是泉州。这让我想起书本上说的财政收入与gdp成正比,但是现在却刚好相反。脑海中自然也就有了疑团。后来上网去查阅原因,知道gdp只是影响财政收入的一大因素而已,还有很多其它因素也会影响着它。诸如各个地方不同的主要税收收入,各个地方的征税能力,执行能力等等。这也让我认识到了调研的重要性,只有实践才能出真知,书上的知识是不能生搬硬套的。另外一个感触比较深的就是厦门财政局的财政力量,真的很雄厚,也较大程度地实现了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看看厦门的公交系统就不得而知,近年新建的brt工程更是为改善交通做了不少贡献。所以,大政府、国有化也未必就一定低效率。本次金融危机不也正好说明了这一点?不过政府机关也有政府机关的缺点,直接体现为办理事务的繁琐。经常可以看到同一个人天天往财政局里跑,所以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的问题有待改进。其次就是政务网外网需要及时跟进。做了一次调查,老百姓普遍对会计之窗这一块反映满意,就在于它实用,真正给市民提供了有用的信息。诸如政府采购等部门的外网都应该继续改进,增加政府处理事务的透明度,创造一个良好的信誉环境,让老百姓放心地把自己的税收收入交给国家来处置。

实习调研报告范文(二)

一、目的:

(一)对六个调研小组的全体成员进行现场培训。

(二)分析实地调研状况和预调研得到的一线资料。

(三)进一步微调、完善调研方法与工具,为下一步实地调研打好基础。

二、预调研方法与内容

为了预测调研的情况,及时发现调研内容的不足之处和培训参与调研人员的调研能力,使他们熟悉调研过程,调研组首先进行了预调研工作。为了达到预调研的目的,预调研所采用的方法与内容是和正式调研一致的,主要包括三个方面:问卷调查、访谈和课堂观察与录像。

(一)问卷调查

问卷调查包含五个方面的问卷:实习生问卷、实习学校学生问卷、实习学校主管教育实习校长问卷、实习学校指导教师问卷和语数外学科专业教师知识问卷(包括中学教师和师范生两种)。通过广泛的收集数据,和同类样本间与不同样本间的横纵对比,研究分析此次教育实习的效果与存在的问题。

问卷调查样本抽取原则是:实习生问卷的调研样本为所有调研学校的所有实习生;实习学校学生问卷的调研样本是每个县域块内各选择一所初、高中学校,每校抽取两个班级(不同年级,有实习生工作的班级);实习学校主管教育实习校长问卷的调研样本是实习学校主管教育实习的校长1人;实习学校指导教师问卷的调研样本为县域内实习学校的所有实习学校指导教师;语数外学科专业教师知识问卷的调研样本为参与问卷调查的数语外专业的实习生和指导教师。

根据样本抽取原则,把样本确定为:实习生问卷的预调研样本为在永吉七中实习的我校全部实习学生,共十五人;实习学校学生问卷的预调研样本为永吉七中两个班的学生;实习学校主管教育实习校长问卷的预调研样本永吉七中副校长;实习学校指导教师问卷的预调研样本为永吉七中的所有指导教师;语数外学科专业教师知识问卷的预调研样本为参与以上问卷调查的数语外专业的实习生和指导教师。

(二)访谈

访谈的对象包括四部分:实习生访谈、实习学校指导教师访谈、实习学校学生访谈和实习学校主管教育实习校长访谈。访谈的内容是访谈者依据访谈提纲上的内容进行访谈,主要分三大块内容:基本情况访谈、教育心理访谈和教育技术访谈。

访谈样本的选择原则是:实习生访谈对象为每校选择3-5名不同专业实习生,实习学校指导教师访谈对象为每校2-3名指导教师(其中要有班主任指导教师),实习学校学生对象样本为选择6-8个学生进行访谈,实习学校主管教育实习校长访谈对象为实习学校主管教育实习的校长1人。

根据样本选择原则,把样本确定为:实习生访谈对象为在永吉七中实习的我校实习生,实习学校指导教师访谈对象为永吉七中的一名女英语教师,实习学校学生访谈对象为永吉七中的六名学生(三男三女),实习学校主管教育实习校长访谈对象为永吉七中副校长。由于此次预调研目的之一是为了培训参加调研的全体成员,因此进行访谈的学生都是有过访谈经验的或者之前受过访谈方面培训的,其余参加访谈的调研组成员则是见习这些访谈者访谈,向他们学习访谈的方法与技巧,吸取经验。

(三)课堂观察与录像

课堂观察与录像的样本选择原则是:随机抽取有我校实习生实习的班级进行课堂观察与录像的工作。

预调研的课堂观察与录像工作一共记录了三节课,分别是:初中一年一班的地理(授课人:刘伟),初中一年一班的政治(授课人:吴静)和初中二年五班的英语(授课人:文雅)。

三、预调研过程

(一)预调研的时间和地点

2、地点:吉林市永吉县第七中学

(二)预调研准备工作:

1、分配工作:侯恕安排此次调研的工作分工,提出基本要求。

2、协调工作:向永吉七中学校领导说明调研目的与内容,协商具体的调研事项,得到了校领导的大力支持。

(三)预调研工作内容:

预调研工作的主要内容有三项:访谈、问卷调查和课堂观察与录像。

1、访谈

(1)学校主管教育实习领导(此次访谈对象为永吉七中副校长)的访谈,访谈时间为15分。

(2)我校实习生的访谈,访谈时间大约为15分钟。

(3)实习学校指导教师访谈(英语,女),访谈时间约5分钟。

(4)学生座谈(6人,三男三女),访谈时间约为5分钟。

2、问卷调查

(1)学校主管教育实习领导问卷调查,为5分钟,在访谈之前。

(2)我校实习生的学科能力试题和我校实习生的问卷调查,发15份试题全部收回,调查问卷发15份返回13份。

(3)实习学校指导教师的调查(学科能力试题和调查问卷),共持续约一小时。学科能力试题全部做完收回,问卷调查做了10份。

(4)学生问卷调查(两个班),每班的问卷平均都用了40分钟。

3、课堂观察与录像

共录了三节课的教学录像,分别是:初中一年一班的地理(授课人:刘伟),初中一年一班的政治(授课人:吴静)和初中二年五班的英语(授课人:文雅)。

(四)下一步调研工作安排:

1、问卷相关部分负责人对问卷调整(周五完成),周六合卷,周日印出(杨明)。

2、侯恕协调带队老师分组,参与调研的研究生分组(专题负责人分本专业学生,统一调整)。

3、联系六个调研县域的学校带队教师,与调研学校提前协商(张丹)。

4、调研设备落实(李广负责)

5、调研预算(侯恕)、借款(张丹)

6、下周开始进行实时实地调研工作。

(五)预调研材料的简单处理

预调研结束后,为了进一步完善和微调调研的方法与工具,科学有效的进行实地教育调研工作,为下一步实地调研打好基础,课题组成员将收回的问卷、访谈录音和教学录像内容做了一些处理与分析,并对实地调研状况作了分析讨论。

四、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问卷调查的研究结果与分析

在永吉七中领导和我校实习生的积极配合下几乎所有问卷的完成质量都比较好,而且收回了绝大多数的发放问卷。问卷内容基本真实的反映了教育实习的实际情况,能够达到了调研的目的。但是在问卷调查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的问题。实习学校领导问卷、实习生问卷、学生问卷和实习学校指导教师问卷这几类问卷中,只有实习学校领导问卷的问题数量适中,便于回答。实习生问卷、学生问卷和实习学校指导教师问卷的问题数量都较多,但是实习生问卷的问题数量虽然较多却并没有影响实习生的回答。学生问卷的问题一方面问题数量比较多,另一方面其中教育心理的有些问题问得比较晦涩,学生难于理解,因此平均每个学生回答问卷的时间在40分钟左右。实习学校指导教师问卷的问题数量较多也影响了对问题的回答。

(二)访谈的研究结果与分析

访谈者依据访谈提纲的内容都进行了访谈,并且能够就一些问题展开提问,进行深度访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见习访谈的学生也通过当场观察、学习访谈者的访谈过程,得到了很好的学习机会,对访谈的整个过程有了较为全面和深刻的认识,学会了访谈的一些基本方法与技巧,为调研工作的顺利进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是有的访谈者虽然就某一个问题问的较为详细,却忽略掉了一些问题的访谈,尤其是对基本情况的访谈并不全面。

(三)课堂观察与录像的研究结果与分析

新授课的录像图像清晰,教学情境反映的较为全面。不仅有对实习生的讲课情况进行录像,还有对学生的上课情况进行录像,而且质量很好,可用性强。但是此次预调研只有新授课的录像,可参考的维度太少,给课堂教学的分析讨论带来不便。

基于以上对预调研结果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尽管课题组成员为教育调研的工作做了充分的准备,使预调研的工作顺利进行,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取得了良好的成果。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需要在后续的工作中改进。为了使实地调研的工作得以顺利进行,取得完满的成果,因此提出以下建议。

五、建议

(一)对问卷的建议

由于各类问卷中,只有实习学校领导问卷的问题数量适中,其余问卷的内容都过多,而且学生问卷中教育心理的有些问题学生不能很好的理解。因此建议精简除了实习学校领导问卷的所有问卷的内容,使问题少而精,浅显易懂便于回答。

(二)对访谈的建议

在访谈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访谈者进行访谈时并不能对所有相关问题进行提问,有遗漏的地方。因此,建议访谈者在访谈之前要熟记访谈提纲的内容,对相应部分的问卷内容也要有所了解,使访谈全面深入的进行。

(三)对课堂观察与录像的建议

课堂观察与录像之前要得到被采访者的教学设计,而且不仅要对实习生的新授课进行课堂教学录像,也要对实习生的试讲课和指导教师对实习生的指导课进行录像。这样就可以为以后的课堂教学观察与分析提供较为全面的参考依据,完善调研内容。

实习调研报告范文(三)

一、调查概况

我于xx年9月份,对我实习的一所省重点中学的学生的学习心理状况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研究,对中学生的学习心理有了初步的了解,为准确地把握当前中学生的学习心理动向,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路子,提供了客观依据。

二、调查的具体目标和方法

(一)具体目标

1、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现状

2、当前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

3、当前中学生的学习心理成因及对策

(二)调查方法

学生问卷,内容涵盖教育价值观、学习态度、学习需求和学习目的四个方面。问卷调查在六中学进行,共发问卷80份,回收有效问卷70份,接近理想的高效样本数。

三、调查结果

对学生问卷调查分析,中学生的学习心理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一)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现状分析

1、教育价值观

调查显示,大部分中学生具有较为明确的教育价值观。74%的学生认为学习的作用是提高自身素质,10%的学生认为学习的作用是为了考大学,16%的中学生没有考虑。

调查还显示,中学生的教育价值观带有显著的经济社会特征。他们认为,青年人的经济收入与受教育程度成正比,其中65%的学生认为大学生挣钱多,25%的学生认为高中毕业生挣钱多,8%的学生认为初中毕业生挣钱多。

2、学习态度

调查结果表明,67%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较高,24%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中等,9%的学生害怕学习。这与他们“考大学”意识淡化是相一致的,值得注意的是,害怕学习的学生数占相当份额。而且,我们在调查中还发现,90%的学生都有自己“最讨厌的课程”。学生害怕学习或讨厌某些课程的根本原因,一是与教师的教学方法紧密相关;二是与该课程的实用价值紧密相关。调查结果显示,86%的学生对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实用性强的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热情较高,而对学术性较强的历史、地理、生物、英语不感兴趣。在学生讨厌的课程中,英语是初中的核心课程之一,有45%的学生认为“英语对于我们以后的生活几乎没有用处”。

3、学习习需求

当前,“特长”是师生共同关心的热门话题,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对“特长”有正确的认识,其中,92%的学生有自己感兴趣的目标,且有52%的学生希望得到教师的指导。同时,78%的学生希望学到较多的、实用的科技知识,使之能对他们以后的生活工作有所帮助。

4、学习目的

调查结果表明,对于高中毕业后的打算,99%的学生有读大学愿望。

(二)当前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

调查显示,当前中学生的学习心理与以往的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相比,有明显不同。

教育价值趋向多元化、务实化、功利化。

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已经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价值在于帮助他们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使他们掌握生存、生活所需的基本的文化科学知识,以增强自己在未来社会的竞争能力。在此基础上,部分家庭经济条件较好且成绩优秀的学生则致力于追求更高等的教育。

访谈录作文篇8

【关键词】电视访谈;杨澜;谈话;技巧

电视访谈节目主要是指节目主持人以新闻人物为主要对象进行对话,节目形态相对轻松,区别于严肃类与娱乐类的综艺节目。凭借低成本、易操作、高收益的优势,电视访谈一直以来深得电视制片人的青睐,另一方面,大量涌现的访谈节目中也不乏滥竽充数者,各节目间难免重复、抄袭。如何在受众自主化的年代,在众多的电视访谈类节目中独树一帜,主持人的谈话技巧尤为重要。

在这方面做得较成功的当属由著名媒体人杨澜女士主持的高端访谈节目——《杨澜访谈录》。该节目由主持人杨澜亲自创办,近几年来在社会中高阶层的精英人群中有着相当的美誉度和影响力。杨澜的独到之处就在于同嘉宾之间的知性沟通与交流,深入挖掘嘉宾的精神层面,带领观众近距离感受传奇人物的传奇人生和丰富的内心世界。杨澜在自己的书中说道:“做访谈节目的人是以提问为生的。我们这辈子做的最重要的工作就是不断地提问。”通过回顾《杨澜访谈录》近两年的视频,并大量搜集相关研究,本文以杨澜的谈话艺术为研究对象对电视访谈节目中的关键谈话技巧做了以下三点总结。

一、访谈节目中礼貌原则的使用

20世纪80年代,英国语言学家GeoffreyLeech(1983年)在合作原则的基础上,提出了著名的“礼貌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准则:1.策略准则:使他人受损最小,使他人受惠最大;2.宽宏准则:使自身受惠最小,使自身受损最大;3.赞扬准则:尽力缩小对他人的贬损,尽力夸大对他人的赞扬;4.谦虚准则:尽力缩小对自身的赞扬,尽力夸大对自身的贬损;5.赞同准则:尽力缩小自身和他人之间的分歧,尽力夸大自身和他人之间的一致;6.同情准则:尽力缩小自身对他人的厌恶,尽力夸大自身对他人的同情。1

杨澜在节目中展现出优雅知性的形象,而她的谈吐也一如她得外表一样,让人感到舒适自然。成就她这种气质的众多因素中,节目中的礼貌原则是十分重要的一点。本文认为语言学家Leech的理论,对于电视访谈这一媒体形式的发展有直接的借鉴价值。

下文将结合《杨澜访谈录》中的具体案例,解析“礼貌原则”在其访问中的具体体现与其应用效果:

例1、杨澜:在您的武侠小说中有很多让人神往的爱情;您觉得哪一对人物之间的爱情是代表了您对爱情的一种理想的想法?金庸:我对爱情理想的想法,不能说那一段,总之对人很忠心的,没有三心二意的,一直从一而终的这种感情我是很钦佩的,自己也做不到的。杨澜:自己做不到,所以很愿意去把它描绘出来。

金庸先生在小说中为人们描绘了众多传奇的爱情故事,但作为这些故事的原创者,他的婚姻却倍受外界争议。然而,对于一个已经年迈的沧桑老人来说,以犀利的言语去刺激责备显然不妥。因此,杨澜没有正面发问,而是从金庸自己的作品为切入点,表面上谈论武侠小说、爱情理想,实则给金庸心里暗示,避免唐突。而金庸也由小说自然地谈及自身,这样杨澜便可顺理成章地引入到核心的问题,这是策略原则的体现。通过合理的策略减少节目访谈对象的利益损害,是保证节目能够顺畅进行下去的有效手段。

例2、杨澜:但是为什么在得了金牌以后你的表情依然是那么恬淡,带着迷人的微笑,也没有觉得特别激动,不能自已。刘子歌:可能我就是性格就是这样……(省略)

本例中杨澜用的“表情恬淡”、“迷人的微笑”这类褒义的词语来描述被采访者,就是赞扬准则典型应用。对采访对象的适时的赞扬不仅可以表达主持人的友好,更可以是采访对象身心愉悦,从而达到使采访活动更加顺畅的进行下去的效果。

例3、杨澜:我每次(做采访)都很紧张,你呢?卡尔拉格菲:每做一次时装,我都当它是第一次,下一次我就能把它做得更好。

事实上对于杨澜这样一个采访过超过500个社会名流的资深媒体人来说,杨澜必定会有胸有成竹、轻松应对的时候,但是这里杨澜却说“每次都很紧张”,显然是谦虚的表现。适时的谦虚有时也是一种方法——将自身的“感受”作为出发点从而引导采访对象描述对同一处境的感受,既可以看作是提问也可以看作是谦虚的讨教,其效果就是采访者更乐于与主持人分享。

例4、黄秋生:对,特别典型,女人其实讲这些话,她不是要真的做出来。杨澜:对,对,对……(省略)我很能够理解这一层意思,就是当时觉得是没有任何选择了,但实际上回头看并不见得是一件坏事。

该例中杨澜用“对,对,对”、“我很能够理解这一层的意思”,从语言上拉近了主持人与嘉宾的距离,扩大了一致性,有利于创造融洽的谈话氛围,正是赞同原则的体现。

例5:席琳.迪翁:……后来我就在他面前开始清唱,没有音乐……听了他便开始流泪,便开始哭泣。真的。杨澜:哦,真是太感人了。

例6:金庸:对他的去世,大概我没有责任,但是可能有间接影响,至少他不喜欢我跟他妈妈离婚,但是他自杀不是因为我的关系。杨澜:所以这个痛苦,我想对一个父亲是很难承受的。

在以上两个例子中,席琳和金庸都是成功人士,却有着不同程度上的坎坷人生——席琳深爱的丈夫身患癌症,以至席琳只能通过人工受精怀孕;金庸婚姻失败,受尽世人猜疑,儿子自杀更是他心中沉重的伤害。在触及伤痛时人们难免悲伤,此时主持人的言语上的肯定,对他们不幸遭遇的同情,会让被采访人感到安慰,缓和其痛苦心情,这就是同情准则在谈话中的应用及功能。

二、访谈节目中模糊限制语的使用

1965年,加利福尼亚大学教授L.a.Zadeh在论文《模糊限制语的模糊集论解释》中首次提出“模糊集”这一概念,标志着模糊理论的诞生2。模糊限制语作为模糊语言的一部分,是实现语言模糊的重要手段之一。美国语言学家G.Lakoff(1972)最早提出模糊限制语这一概念并且定义为“使事物变得模模糊糊的词语”3。更通俗易懂的说那些表达不确定的、非量化的、难以确定外延的词就叫模糊语言,而模糊限制语指的是一种用来修饰一个术语或名词短语的形容词或者副词等,而这些词的应用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被修饰词的模糊程度。

模糊性语言是语言交际中的普遍现象。使用模糊性语言通过使用简洁的语言,增强访谈节目的真实性、保护谈话双方,并避免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同时,由于模糊语言具有模糊中心词的作用,因此访谈中模糊限制语的使用可以减少某些尖锐敏感话题对采访对象造成的刺激与伤害,起到缓和语气,缓解气氛的作用。本段将结合《杨澜访谈录》中的具体案例来分析这些模糊限制语的巧妙之处:

例7杨澜:除了给自己穿小鞋之外,别人也有可能给你穿小鞋,你遇到过这样的竞争吧?栾菊杰:像我现在代表加拿大参加比赛,又是接近50岁……(省略)

例8:杨澜:那个时候,好像很多人都觉得,就因为王楠输掉了这场比赛,我们把女团的这枚金牌丢掉了。王楠:对,确实。杨澜:那时候甚至有媒体已经说,你可以退役了。

例9:杨澜:我觉得你的成熟度,远远大于你的年龄,大概跟看《道德经》是有一定的关系。你会不会觉得你的世界有点儿单调?刘子歌:不会啊,我偶尔也会看电视啊,有什么新出的电影也会去看。

例10:杨澜:在双杠的比赛中,我看到你最后落地的时候,一开始稍微有一点点摇晃。李小鹏:对。杨澜:然后终于站住了,那一瞬间有没有一点害怕?李小鹏:哎呦,天哪,有有有……(省略)

例11:张艺谋:我回应就是没法儿干也得干,你还必须干,包括我们的修改,也是必须改好。杨澜:好像武术指导程小东也跟你急过几次。

在以上几个案例虽然没有覆盖模糊限制语的所有类型,但是已足以说明杨澜在访谈中通过巧妙的运用模糊词语,成功的达到了降低尖锐性,缓和气氛的效果。

例7中杨澜采访已经50多岁却还活跃在奥运会上的栾菊杰,或许有人对她有些不理解,认为她应该把机会让给那么年轻人。对于一个多次强调“做足事先功课”的主持人来说,显然杨澜早有耳闻,所以杨澜用了“可能”这样一个不确定的词语给被采访者留下余地。

例8中杨澜和王楠的讨论话题亦是如此,主持人用“好像很多人都觉得”、“甚至有媒体已经”这样的语言,一来表明立场,避免主观倾向以保持节目的中立客观性,二来有意模糊了具体的舆论来源,起到缓和舆论双方矛盾的作用。例9中的“我觉得”、“大概”是主持人为了表达一种推测或者估计的时候使用的词。这里,杨澜并不能肯定刘子歌之所以比实际年龄显得成熟就是因为读《道德经》的关系,她只是基于谈话内容所做的猜测。

其他如例9中的“有点儿”和例10中的“一点点”、“一点”表示程度上的模糊。例11中“几次”是一个变动型模糊限制语,在节目中这种数字是不宜透露的,否则就会影响到两位当事人的媒体形象,可以起到保护被采访人的作用。此外,例11中的“好像”是一种间接缓和型模糊限制语。这里明显的是为了顾及被采访人的感受,尽管提到的确为事实,但毕竟是负面事件,如若直接发问则导致引起当事人尴尬。

杨澜曾经自我评价她的采访风格是“温和的深刻型”。4杨澜说:“到底是开着轰炸机把这块地都炸平,还是钻井取油?后来我们认为,深刻的问题也可以用一种温和的形式提出来。”而这里的“温和的方式”也就是模糊限制语的大量使用所成就的。

三、访谈节目中有效诱导信息的提问方式

几年前,当时的俄罗斯总理卡西亚诺夫来中国进行为期两天的访问,期间只接受了杨澜一个人的采访。随行的人员说,是因为曾经接受过杨澜采访的俄罗斯副总理告诉卡西亚诺夫:“如果你去中国,应该接受这个女记者的采访,她提的问题很有水平。”5

杨澜的采访得到肯定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杨澜的提问方式。总结现在汉语使用习惯发现,汉语中问句有八个主要问句类型和三个非主要非问句类型:其中陈述疑问句、特殊疑问句、含有情态词的是非问句、正反问句、附加疑问句、正向是非问句、反向是非问句以及选择疑问句属于主要问句类型。三个非主要的非问句类型则主要包括包括信息索要,转换话题,延长声音。与非问句类型相较,运用问句从受访者处获取信息的方式占有更高的比例。同时,在对问句的类型研究中发现,运用特殊疑问句和陈述疑问句获取信息的情况更为常见。杨澜之所以能够捕捉到别人捕捉不到的信息,跟这些句式的灵活运用密不可分。

这里本文随机选取了《杨澜访谈录之东方看奥运Ⅱ》为样本,做了一个粗略的统计(见表):

从表格可以看出,杨澜在发问时其提问的方式是多样化的,用杨澜自己的话说,她“不是把一个问题扔给他,得到答案后又接着问采访提纲上的另一个问题。”6而是随着谈话的进展与变化随时改变自己提问的方式。本文分别选取两种类型中使用频率较高的陈述疑问句与声音延长两种提问方式,结合《杨澜访谈录》中具体案例分析其使用及优势:

例16。杨澜:他(指普鲁申科的师兄——亚古金)就是欺负你的那个人。普鲁申科:他是其中之一,还有别的人……(省略)

普鲁申科是俄罗斯花样滑冰运动员,小时候体弱多病且家庭经济困难,常被人欺负。他经历过许多困难的时刻,但是他十分刻苦努力。然而成为专业运动员后,日常训练中他还是受到不少排挤,因此第一次参加世锦赛的他非常渴望赢得金牌证明自己。然而遗憾的是他没有拿到预料的金牌,普鲁申科因此消沉过一段时间。普鲁申科早年受人欺负之事,虽然有苦衷,但也不方便在公众面前直指其师兄,这时杨澜一个主观臆断的肯定陈述,让他不得不做出正确的回应——“他是其中之一”。

例18杨澜:为什么不呢?这么说一点儿没错,谈到你电影的风格……格林斯潘:是海明威风格的电影。

例19:杨澜:我想问你的最后一个问题是,你怎么看待这一次的刘翔退赛?姚明:我认为他做了正确的决定。如果受伤的话,特别是如果这不是你最后一次的比赛的话,为长远考虑,应该退下来。杨澜:有人说……姚明:而且说实话,哪怕是最后一次比赛,你也要考虑到,不作为运动员的话,今后的日子你还要怎么过,不仅仅是你自己,你的家人怎么办?像我现在结婚了……(省略)

在这两个例子中,杨澜使用声音延长的方法,但是它们的功能是不一样:例18中延长声音是为了引导嘉宾自己说出答案。例19中同样的方法,目的却是截然不同的:刘翔退赛影响巨大。当时,社会上谴责声、质疑声、叹息声都有,这里杨澜采用延长声音而不说破,正是为了保证刘翔的个人利益不受损害,也保证节目的客观公正性不受损害。

四、结语

随着实践的不断积累,电视访谈节目开始走向成熟,节目的形式,内容也逐渐多样化。但无论以何种形式做访谈,把握谈话技巧是主持人的中心课题,是保证节目质量重要基础。倘若不总结经验,不研究问题只顾发展数量,这类节目的质量将日益衰减,最后也必将沦落为观众厌恶的次品,最后也只能走向衰落走向灭亡。

注释:

1杨青青.从礼貌原则看《杨澜访谈录》中的委婉语[J].首都教育学报,2010(12).

2夏丽云.模糊限制语·新闻语体·语用功能[J].淮阴工学院学报,2006(2).

3李若洋.模糊限制语视角下的新闻语篇[J].青春岁月,2011(22).

4袁余梅.杨澜的主持风格简析[J].西江月,2012(21).

5杨澜.我们可以不成功,但是不能不成长[J].文苑,2009(18).

6蒋珂.论思想性:访谈节目制作之根本——以《杨澜访谈录》与《鲁豫有约》为例[J].戏剧之家,2010(4).

【参考文献】

[1]杨青青.从礼貌原则看《杨澜访谈录》中的委婉语[J].首都教育学报,2010(12).

[2]夏丽云.模糊限制语·新闻语体·语用功能[J].淮阴工学院学报,2006(2).

[3]李若洋.模糊限制语视角下的新闻语篇[J].青春岁月,2011(22).

[4]袁余梅.杨澜的主持风格简析[J].西江月,2012(21).

[5]杨澜.我们可以不成功,但是不能不成长[J].文苑,2009(18).

[6]蒋珂.论思想性:访谈节目制作之根本——以《杨澜访谈录》与《鲁豫有约》为例[J].戏剧之家,2010(4).

[7]Leech.G.principlesofpragmatics[m].London:Long-man,1983.

[8]何兆熊.新编语用学概要[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访谈录作文篇9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根据立意抽样的方法选择16名受访者,其中l3名均来自重庆地区的医疗机构的管理岗位,包括卫生局局长3名,医院院长6名,人事处处长4名,在本职工作岗位上任职时间0.5~18.0(6.50±5.94)年。另外3名是副主任护师以上的护理教育专家,他们来自四川地区医学院的附属医院,教龄24~39(29.33±8.39)年。均为自愿参与。受访者的一般资料:性别:男5例(31.25%),女11例(68.75%);年龄:31~40岁4例(25.00%),41~5o岁6例(37.50%),51—6o岁5例(31.25%),≥61岁1例(6.25%);学历:中专1例(6.25%),大专3例(18.75%),本科11例(68.75%),硕士0例(0.00%),博士1例(6.25%);工作年限:11—20年4例(25.o0%),21~30年4例(25.00%),31~40年7例(43.75%),i>41年1例(6.25%);访谈过程是否录音:是9例(56.25%),否7例(43.75%)。

   1.2资料搜集

   本研究采用深度访谈法通过半结构式访谈提纲进行资料收集,与受访者联络,讨论并选择适当的访谈时间和地点,包括专家的办公室、家、教室、宾馆。研究者向受访谈者介绍自己及研究目的,每例个案访谈45—150min,征求受访者同意后用录音笔录音,由记录员忠实记录访谈内容。访谈中仔细观察访谈对象表情变化及行为动作。同时将研究对象表达的内心体验用文字记录下来,以便更好地帮助研究者理解其想法。访谈结束后及时将录音资料转化为文字。

   1.3资料整理分析

   数据分析利用了接近Colaizzi提出的方法及Sandelowski的策略,尝试融入受访者的经验,而不跟随既定的研究规则。通过多次聆听录音,同时阅读访问记录,在多次阅读访谈记录当中进行编码、分类、归纳,最后阶段是取得受访者确切见解及对症所找出的意义。对于16名受访者的访谈内容经过一系列的分析程序后分成两种意见。一方面让高年资护士留在临床一线上,另一方面建议其从事其他的工作。为了概述访谈资料,将16名受访者从护理教育专家、卫生局局长、医院院长到医院人事处处长依次排序,具体排序按照访谈时间进行,序号分别为1~16号。

   2结果

   2.1留在临床一线4名受访者均提出减少上夜班的时间、留在本职岗位上;4名受访者均建议老年护士在临床一线,协助病区护士长做好临床管理工作,其中包括7、10、13、15号;5、12号认为可以“传帮带”一业务指导年轻护士;6号认为老年护士(高年资护士)可以转变为医生。

   2.2离开临床、从事其他工作4、9号认为可以从事辅助工作,即转岗到助产士、办公室甚至是环保工作;1、14、15号认为可以从事其他护理相关工作,即从事一些健康教育、保健咨询、医疗交流、护理健康教育、社会医疗护理等工作。

   2.3老年护士的资源开发①老年护士的开发势在必行:我国护理人员的年龄结构说明我国的护理队伍存在很大的资源浪费,进一步的开发老年护士有利于我们进行护理人力资源的开发,1、6号指出护理人员的运行机制存在问题,如老年护士的待遇问题,老年护士的去向问题。②老年护士开发的影响因素:老年护士的开发需要一定的保障措施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国家以及医院方面而言,要从宏观上给予保障。5号认为,国家要有足够的资金保障整个卫生事业的发展,医院要给护士提供一定的空间、环境,进行能级管理。13号提出,关键是解决待遇问题,提高待遇。16号也指出,国家应该倡导建立和谐的医疗工作环境,改善一线医务人员的待遇,倡导尊重医务人员。对于老年护士本人而言,需要她有种奉献精神,正如5号认为从事护理工作的人要有一种奉献精神,应加强护士的职业道德教育。

   3讨论

   谈到老年护士,我们首先要明确对于“老年护士”的界定。许多资料将其进行分类:较年轻的老年人(45~54岁)、中等老年人(55~64岁)、较老的老年人(>65岁)。在这里我们将老年护士确定为年龄45~64岁具有护理职业的人群。

   相对于年轻护士来说,老年护士对一个医院、患者及其家庭,甚至对年轻的护士都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一家医院来说,老年护士更可靠、更忠诚、更有职业道德;对患者及其家属来说,老年护士不仅有更多的临床经验,而且丰富的生活经验使她更能体会与理解患者及其家属的心情;对年轻护士来说,老年护士不仅是启蒙者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更是领导者,可在教育、监督、指导方面起着角色模范的作用。在《从初学者到专家》一书中也讲到,一名有经验的老年护士具有出色的解决处理问题的能力,具有操纵不断变化的健康系统的能力,能理解患者,提供特别的、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具有非常的职业权威,因为经验而有敏感直觉。

   护理人员的短缺已成为全球性的问题,无论是我国高年资护士的大量流失,还是国外护士的老龄化,都已使我们意识到保留老年护士是阻挡护士短缺的一个重要战略。如何保留老年护士,是护理人力资源开发中非常棘手的问题。国外的研究曾指出,影响老年护士决定继续工作的因素有四个,包括健康状态、经济状况、对退休的态度和对目前工作的满意度。Laura在他的“减少保留老年工作者的障碍”一文中指出,专家建议可以通过简单询问(simplyask)一名员工:我们需要做什么才可以留住他们。

访谈录作文篇10

[摘要]唐德刚先生,作为海外华人中从事口述史的开拓者,其口述史著作众多,并且形成了自己的口述史观和方法论。特别是其从事口述访谈到口述资料的整理、撰写等一套的方法,对当下从事口述史实践尤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唐德刚先生;口述史;认识;方法;

[中图分类号]i20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1)05-0111-02

doi:10.3969/j.iss.1671-5918.2011.05-056[本刊网址]http://省略

近年来,国内各种媒体、网络、和图书出版等都出现大量关于口述史方面的节目和书籍等,涌现了一股“口述史热”。在深入追溯这一股热潮背后的领军者时,让人不得不提起作为海外华人中从事口述史研究的开拓者――唐德刚先生(1920――2009年)。作为海外著名华人史学家,唐德刚先生的史学著作很多,如《晚清七十年》、《袁氏当国》等,但使他蜚声海内外和富有开创性的是他口述史的研究及其著述,其口述史著作有《胡适口述自传》、《胡适杂忆》、《顾维钧回忆录》和《张学良口述史》等。大陆史学界很早就直接或间接地把唐德刚先生的这些口述史翻译介绍进来了。笔者学识浅薄,谨以此文,欲在唐德刚先生口述史学及其方法论上有个全面和客观的认识和总结,以就教大方之家。

一、唐德刚先生对口述史之认识

唐德刚先生在哥伦比亚大学口述历史研究室,长期从事着口述历史的实践工作。从他所做口述史对象来划分,其口述史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关系中国近现代社会转型历史进程中起重大作用的人物和事件的口述史。有《胡适口述自传》、《李宗仁回忆录》、《顾维钧回忆录》、《亦云回忆》和《张学良口述史历史》;一类是能反映中国近现代社会变迁的人群。有《战争与爱情》和《桃园县的“下中农”》。

经过多年做中国近现代口述历史的实践,唐德刚先生对口述历史涵义也有着自己的阐述,他说:“所谓口述历史并不是一个人讲一个人写就能完成的,而是口述部分只是其中史料的一部分而已。”诚然,依唐德刚先生的表述,在口述部分之外,口述史家要积极发挥自己的能动性,以所得口述资料为凭借,结合已有的文献资料,积极构建口述历史。在《文学与口述历史》一文中,他在比较史学的视野下进一步总结了口述历史与一般史料的异同,他说:“口述历史是活的史料,其他史料是死无对证的,口述历史可以慢慢谈、慢慢问,可以加以补充改正,而其他历史就不能如此。”对口述历史的作用,他也有自己的思考,他说:“‘口述历史’的好处,便是让历史上的英雄们自己现身说法,去说个痛快淋漓,信不信由你。”而且,唐德刚先生善于从我国传统史学和西方传统史学中探求“口述历史”的传统。在我国传统史学中,他认为《史记》中记载的“荆轲刺秦王”这一事件是我国最早的“口述历史”实例。又在《文学与口述历史》一文中把我国有记录的“口述历史”的源头最早追溯到孔子作《春秋》算起,并且认为《论语》也是由孔子口述、其学生或其学生的学生记下来的,自然也是一部口述史。在西方传统史学中,他认为从古希腊、罗马的荷马、希罗多德的作品到《马可•波罗游记》等,都是“口述历史”。在论述口述史与文学等其他学科的关系时,身为海外著名的史学家,他兼容并包,大胆、批判性地吸收我国传统史学和西方史学中有益主张。我国传统史学有“六经皆史”、“文史合一”、“诸史皆文”、“史以文传”等主张;西方史学很早也有“二经皆史”之说(二经为《新约全书》、《旧约全书》),史学发展到当代,在西方更涌现了“史学若文学”等主张的后现代主义思想浪潮。虽后现代主义思潮有种种缺点和不足,如强调叙事中的虚构性等,但在历史的叙述中加强文学性是值得借鉴的。在口述史的叙述中,他积极用生动、幽默、诙谐的笔法来写口述史,增强了口述史的可读性,他说:“现在搞口述历史要像桃园三结义一样,把历史、文学、新闻三位结成一体,变成刘、关、张三兄弟,就可以写成很好的历史了。”

二、唐德刚先生口述史之方法

唐德刚先生作为海外华人学者中从事口述史学的开拓者,其从事口述史的方法、技巧和原则对当下从事口述史工作者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笔者学识有限,试着从口述史访谈、口述资料的整理和撰写等方面对他的口述史方法做进一步的探求和总结。

(一)在口述访谈方面

一部口述史著作的产生,口述访谈是其至关重要的部分,否则就不能称其成为口述史。唐德刚先生长期从事口述史实践,其形成了自己一套访谈方法与技巧。

首先,在口述访谈的方式上,他采用的是口述史访谈中最为流行的一对一的访谈,即访谈者与受访者一对一的交流。从他目前流行于世的口述著作文本中可以窥见其当时访谈的方式。如在《胡适口述自传》中有“唐君,你还要我说什么”、《张学良口述历史》中随处可以见到“我跟你说一个人”、“我跟你讲”等这样的说话方式。从这些口述著作中留下的当时访谈痕迹可以看出其所采用的访谈方式为一对一的访谈。他之所以采用这种访谈方式,这一方面是哥伦比亚大学口述历史部对他所指派的要求,人员有限,只能一对一;另一方面是由于他与受访者有很好的个人情谊,易于一对一的访谈。而且,这种一对一的访谈方式易于互动交流信息,可以更好地让受访者发出自己的声音。

(二)在访谈的技巧上

他所做的口述史都大多是个人生命史的口述史。唐德刚先生由于熟稔中国近现代转型社会的这一段历史,他把所做访谈对象一生的经历,按逻辑结构和时间顺序,划分为若干专题,编成访谈写作大纲,每次访谈都围某一专题的重大事件与受访者进行访谈交流,有的放矢。这种技巧是他从做胡适、李宗仁口述史中总结得来的。在做胡适口述史时,据他自己记述:“我先把各章的情节研究一遍,找出个有系统的小‘节目单’,并把这些节目有关的资料和情节稍加汇编。‘访问’之时,我就根据这个单子和资料,向胡适发问,或请胡公自动叙述。”从他一生著作中“用功最深”的《李宗仁回忆录》的访谈技巧中更可以窥见其口述访谈技巧的娴熟。据他自己记述:“我把他一生光辉的经历,大致分为若干期,他同意后,我又把各期之内,分成若干章。他又同意了,我乃把各章之内又分成若干节和节内若干小段。其外我又按时兴的史学方法,提出若干专题,来加以‘社会科学的处理’,……每次访问时,又只认定某章或某几节”。

而且,他口述访谈的技巧还表现在,虽其有很深的史学功底,但他每次访谈前都事先准备详细,而且在访谈中很有技巧性地从旁提示资料,让访谈者能回忆所经历的历史场景,说出自己的故事。据他自己记述,他在做李宗仁的口述访谈时,都先把每次访谈专题的客观背景讲清楚,然后再请受访者讲述自己在这段历史史实中所扮演角色,然后说出自己的故事。不仅如此,他很善于和受访者在口述访谈之外交谈、交心,聊些“无记录的谈话”,他说:“这些不经意之谈,往往却沙里藏金,其史料价值,有时且远大于正式访问。”这个技巧是他从做胡适、李宗仁口述访谈中得来的,屡试不爽。

(三)在口述史访谈原则上

他最大的优点就是能静静地、认真地倾听受访者的心声,这也是口述访谈中最重要的原则。像李宗仁、胡适、张学良辈等,晚年生活在异乡,英雄坐老,孤寂难以排泄,唐德刚先生对他们所做的口述史,正好是他们排遣苦闷的方式之一。不难想象,如果没有唐德刚先生能静下心来倾听他们的声音,他们也很难说出自己的故事,他也很难写出当代几部寥寥可数的畅销口述名著。据唐德刚先生自己记述,他在做李宗仁口述访谈时,经常“天南地北地聊天聊到深夜”。

(四)在口述资料的整理和撰写方面

唐德刚先生在口述资料的整理和撰写方面也有自己独到的认识和总结:

首先,在口述资料的整理、筛选上,他有一条重要的方法,即把口述访谈资料与文献、图书资料相互印证。遇到受访者所述史实不正确时,他都是回头及时整理并把正确的资料加进去,以求符合历史事实。这条重要方法是他多年从事口述史实践、研究的经验之谈。他说,“口述资料只是其中史料的一部分而已”,“我替胡适之先生写口述历史,胡先生的口述只占百分之五十,另百分之五十要我自己找资料加以印证补充。……不过李宗仁的口述历史,统计起来,大概只有百分之十五是他口述,百分之八十五是我从图书馆、报纸等各方面资料补充而考证而成的。”他在整理、筛选李宗仁口述访谈资料实践就是这条方法的最好实践明证。据他自己记述,“他所说的大事,凡是与史实不符的地方,我就会给他‘箍’掉了。再就可靠的史料,改写而补充之。”他所用的补充资料都是“可靠的史籍、档案和当时报章杂志的记载”,这样就可以“考据出确信无疑的历史背景”,竟而“再用烘云托月的办法,把他‘口述’的精彩而无误的部分烘托出来,写成一部信史”。

其次,在口述史的撰写上,他也有自己深刻的认识和总结。在口述史的撰写中,他尽量保持其口述访谈史料的语气和原貌,做到原汁原味的口语化风格但又不失其真实性。从目前他出版发行的口述史著作中不难看出这样的撰写特点。据他自己记述,他在撰写《李宗仁回忆录》中,“尽可能保持他口述时桂林官话的原语气,和他对政敌、战友的基本态度。……他如有少许文字上的改写,我也尽量保留他那不文不白、古里古怪的朴素文体,以存其真。”这样就有利于保持口述历史的原貌和真实性。

不仅如此,他还根据各个受访者的综合素材和实际情况,在口述史的撰写上对各个受访者的口述史区别对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在胡适口述史的撰写中,他创设了一种受访者口述和访谈者注释的综合模式。从《胡适口述自传》可以看出,唐德刚先生的注释部分在整部口述史中是不可或缺的部分。正如朱旭晨对唐注总结的那样,“从内容看,这些注释涉及中美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领域。有的指出正文所提问题的参考书目及出处,有的对各种学术及制度问题展开讨论,有的对胡适及其他人物、事件、观点等进行评论等等,不一而足。”更值得一提的是,唐德刚先生还把他在做其他口述史中所得到的口述证据通过注释的形式补充进去。如,他在撰写胡适口述认为1915年日本要的“二十一条”是中国外交部故意泄露于世的这一史实时,他就在注释中征引了他1960年做顾维钧口述史的口述资料以证明这一史实。其撰写中区别对待的例证还有,他在撰写李宗仁口述历史时,是先写中文稿后写英文稿,他说:“这中英二稿,并非一稿双语,而是一宗文稿在撰写程序上的两个阶段。中文稿实是‘初稿’而英文稿反是‘定稿’也。”

综上所述,从以上总结可以看出,从他对口述史的认识,到口述访谈到口述资料整理、撰写,唐德刚先生都给后世从事口述史实践和研究的工作者留下来宝贵的方法财富。唐德刚先生口述史的认识与方法为当下不断发展的口述史学提供了借鉴的理论与思路模式。总之,作为海外华人学者中从事口述史学的开拓者,唐德刚先生的口述史的认识与方法,对中国近现代史学研究和口述史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唐德刚.胡适口述自传[m].北京:华文出版社,1992.

[2]唐德刚.胡适杂忆[m].北京:华文出版社,1990.

[3]唐德刚.张学良口述历史[m].北京:中国档案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