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议论文怎么写十篇议论文怎么写十篇

议论文怎么写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8:29:35

议论文怎么写篇1

它首先要有明确的观点,没有观点,一切无从说起。就考试而言,观点是在准确理解题目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意思提出来的。

议论文写作使用四大技巧之一:设问与举例相结合

在议论文的写作中,使用论据要讲究方法。既讲究理论论据,又讲究事实论据,事实可以直观地再现情景。要注意设问与举例相结合。例如:

是爱迪生吧?他一手持蛋,一手持表,准备把蛋下锅煮五分钟,但是他心里想的是一桩发明,竟把表投在锅里,两眼钉着那个蛋。

是牛顿吧?专心做一项实验,忘了吃摆在桌上的一餐饭。有人故意戏弄他,把那一盘菜肴换为一盘吃剩的骨头。他饿极了,走过去吃,看到盘里的骨头叹口气说:“我真胡涂,我已经吃过了。”

这两件事其实都不能算是健忘,都是因为心有所旁鹜,心不在焉而已……

忘不一定是坏事。能主动地彻底地忘,需要上乘的功夫才办得到。孔子家语:“哀公问于孔子曰:‘寡人闻忘之甚者,徙而忘其妻,有诸?’孔子曰:‘此犹未甚者也,甚者乃忘其身’。”徙而忘其妻,不足为训,但是忘其身则颇有道行。人之大患在于有身,能忘其身即是到了忘我的境界。(梁实秋《健忘》)

技巧使用指导:文段围绕“健忘”这个主题,选取“爱迪生”“牛顿”“白居易”三个事例说明“忘”的涵义、范围,围绕“忘其身即是到了忘我的境界”的观点,典型准确,很有说服力。用例先开头用设问,然后再用例分析,这是一种论证方式。

议论文写作使用四大技巧之二:同一事例,共同分析

用两个相同的事例,结合起来分析,就是一种论证方式。如果手头有两个以上的人物素材该怎样用呢?决不能只是简单的材料堆积,可以将几个论据用排比方式组合起来,相互补充,形成集团效应。例如:

冰心说:“成功的花儿,人们只惊羡它现时的美丽。当初它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水,洒遍了牺牲的细雨。”如果遭遇挫折,仍能以奋斗的英姿与之对抗,那么这样的人生是辉煌的。当苏武被流放到北海时,北海的羊群咩咩地叫着,似在欢迎这位坚贞不屈的大汉臣子。这十几年的痛苦如果可以当作是一次挫折,那么这次挫折无疑是痛苦的,可是这位牧羊老人从未曾放大痛苦,于是十几年后,大汉的丹青上书写下了民族不屈的坚贞气节。昭君出走大漠,丝绸之路上又多了一串驼铃的丁冬声,“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不应该是她真实心态的写照吧!如果不赂画师,终至出塞算是一次挫折,那么是挫折换来了汉匈两地人民的短暂安宁。

苏武和昭君的举动应该是对直面挫折、缩小痛苦的心理的诠释。人生只有走出来的美丽,没有等出来的辉煌,因此直面挫折,化解痛苦才是我们的最佳选择。(高考满分文《生命是一朵常开不败的花》)

技巧使用指导:“苏武被流放到北海”“昭君出走大漠”这两个事例,作者是如何联系在一起的?两个事例并列使用,相互支撑。本段的结构是:名言+两个事例+分析。以“直面挫折,化解痛苦”为中心,对两个人物所蕴含的精神进行深刻剖析,从而有力地突出了主题。

议论文写作使用四大技巧之三:运用对比,形成反差

在论证中,运用正面事例与反面事例相结合,就是正反对比。这样优与劣、好与坏、美与丑自然会鲜明突出。这种方法可以广泛运用于各种文章的写作中。例如:

贝多芬甩开了尘世的喧嚣,在音乐的国度里尽情跳跃;居里夫妇抛弃了名利的纷扰,在科学的世界中迈出了更深远的步伐;陶渊明忘却了世俗的黑暗,在自由的南山中悠然采菊……他们的人生轻松徜徉,嗅着人间的芬芳。而别里科夫被世俗束缚在套子里,葛朗台被金钱拖至了死神的身边,他们没有全力轻松地奔跑,最终被卷入世俗的浊流中……(高考满分文《轻松起跑》)

技巧使用指导:把“贝多芬”“居里夫妇”“陶渊明”这些正面材料与“别里科夫”“葛朗台”这些反面材料,进行对比分析,一者是轻松的跑,一者是不轻松的跑,进行对比,其精神境界的高低、优劣显而易见,这就是文章的对比手法的妙处。

议论文写作使用四大技巧之四:增强理性,反复设问

议论文怎么写篇2

[内容]

 <?XmL:nameSpaCepReFiX=o/>

   (江苏兴化唐刘中学 华义平)

   写作教学的指导需要有“序”,而且需要科学合理化的“序”。这较为科学合理的指导程序究竟是什么?多年来,笔者潜心于这方面的探索与研究,并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了这样一条新思路,这就是①明确目标②研读领悟③探讨写法④训练操作⑤交流评议⑥指点迷津⑦修改重作⑧总结升华。这一指导程序合乎学生的认识感知规律,体现了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循序渐进、逐步深化提高的认识过程。实践表明,运用这一程序进行写作的指导是行之有效的,它不仅对学生的写作起正确的导向作用,而且可迅速提高写作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下面和大家谈谈我在教学时实施这八个步骤的具体做法和体会。

   第一步:明确目标 在写作训练之前,笔者首先根据这次训练的目的意图及要求,明确地向学生提出这次训练的目标,使学生个个心中有数。当然,目标的设计一要具体,切忌笼统空泛,比如写记叙描写性的文题,不应只是“线索清楚、详略得当”“具体、生动”之类的话;二要有针对性,目标的设计应结合学生实际,充分估计学生在写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以便有的放矢、重点突破,使问题逐步得到解决。写作训练的目标准了,导向明了,学生在训练过程中就不至于盲目地走弯路,也就有了积极主动学习的自觉性和克服学习困难的内在动力。

   第二步:研读领悟 针对目标要求,布置学生课前广泛阅读与这次训练文体题型同类的文章。其目的有三:一是感知“写什么”,二是丰富积累,三是培养语感。同时指定(印发)具有代表性的优秀习作二至三篇,要求学生仔细研读领悟,初步了解这类文体的写作特点,注意揣摩其写作思路和结构模式。这一步骤比较重要,它为下一步探讨这类文章的写法,解决“怎么写”的问题作了铺垫,是引导学生由感性认识进而上升到理性认识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其阅读的材料则还可供学生在实际写作时模仿与借鉴。

   第三步:探讨写法 在上述研读领悟的基础上,组织学生集体讨论,对这类文章的写法(主要是构思和章法)进行综合分析,通过比较异同,寻找共性,探求规律,从而逐步形成共识。关于文章的写法问题,古人说“文无定法”,可大体则有。中学生训练的四类文体(记叙、议论、说明、实用)中,应用文有一定的格式自不待言,其他体裁的文章又何尝不是如此?比如,就议论文而言,总的来说通常是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来展开论述,亦即回答“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怎么办”等问题,这就形成了“引论”“本论”“结论”的结构模式。具体到某一题型又有相对的定式,如对一般事理的阐发可采用“引话题亮观点”“正面说反面议”“驳异议明是非”“提办法做总结”(古人称之为“起、承、转、合”)的思路展开,而对一些消极现象的评论则以采用“摆现象”“论危害”“挖根源”“道实质”的构思方法为佳,如此等等。

   一般地说,对文章写法的探讨,我们固然应注意审题立意、选材剪裁、语言表达等方面,但更应着眼于文章思路和结构的分析揣摩上,因为就目前的现状而言,中学生写作的困惑主要有两点:一是“写什么”、二是“怎么写”。解决这两个问题,前者易,后者难。而引导学生探究文章的思路和结构模式,有助于学生摆脱不知“怎么写”的迷惘,从而合理地谋篇布局,严谨地构思行文。因此,在写作教学指导的过程中,我们不可忽视“写法探讨”这一环节。抓住这一作前指导的环节,很大程度上能解决该“怎么写”的问题,以达到“防患于未然”的目的。

   第四步:训练操作 这一步骤的实施,大体分这几步进行:首先出示文题,接着进行审题指导。审题指导的侧重点可因题型、文体的差别而异,对记叙性的命题作文主要指导学生如何抓“题眼”,如何把握“旨趣”;而对供料型议论文,审题指导的内容应着重如下几个方面:(1)弄清着眼点,抓住材料的“神”;(2)把握侧重点,确定最佳议论角度;(3)选准联系点,力求和生活贴近,等等。然后指导学生编拟提纲,最后师生同作。平时的训练,通常是学生习作,教师“旁观”;其实,学生习作,教师亦下水垂范,我以为这个办法很好。师生共同参与,对学生来说,可激发兴趣,增强“竞争”意识;就教师而言,“下水”尝试,不仅与学生沟通了感情,而且能品尝到训练的甘苦,真切地体会到这次写作的困惑之所在,以便把握问题的关键,从而有利于加强习作指导的针对性。古人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平常我们自己不“下水”实践,只知纸上谈兵,叫学生写作是缺乏说服力的。当然,教师“下水”垂范,既需要有扎实的基本功,也还需要有点勇气。这个道理不言而喻。

   第五步:交流评议 习作初稿拟成后,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便结合各自的写作实际,在课上或课后作双向交流,分别谈本次写作的心得体会,尤其是主要困惑,及时而准确地反馈出成功的经验和失误的信息。然后在全班筛选、推举出合乎这次写作要求、最能体现这次训练目的和意图的优秀习作(包括教师的“下水文”在内)与具有典型性失误的习作各一组(每一组二至三篇即可),引导学生集体议论,对比剖析,品评优劣。对优秀习作进行赏析,并揭示其成功的底蕴;对另一类习作则分析其典型失误之所在。这里姑且不论以上这一做法有多大好处,只是说它的确一改了过去那种在习作讲评课上通常仅由教师评议讲析的习惯做法,“交流”乃属创新之举,而“评议”已不再是教师的“专利”,从这一意义上说,这一做法还多少带点“教学民主”的味儿,与传统的做法相比,总算是进步了。

   第六步:指点迷津 经过上述交流评议,随后重点小结归纳出本次写作训练中出现的典型失误,并进而给学生指点诊治的方法。这样做,其目的在于诫人以谬,让学生引以为鉴,同时“治病于已然”。这一步至关重要,它侧重于解决“不该怎么写”的问题,有利于引导学生对症下药,纠正偏差,从而走出写作的误区。

   第七步:修改重作 要求学生重温此次习作训练的目标要求、基本写法、易犯毛病……在进一步明确该与不该“怎么写”的基础上,然后对照自己的习作当堂进行自改,或者互改。对一般习作应作大幅度的修改,乃至重作,以便升格提高;优秀习作则进一步加工润色,以精益求精、锦上添花。笔者则有目的有规律(便于轮番循环,且好、中、差兼顾)地重点抽改(面批)几篇。同时,对学生的批改适当作巡回指导并及时检查、验收,肯定成绩,指出不足,提出改进意见。

议论文怎么写篇3

关键词:运用;举例论证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7-294-01

举例论证是议论文中的一种方法,是指运用典型事例来证明论点的方法。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通过列举典型事例,具体有力地证明了中心论点,增强了说服力。

通过平时学生的写作和教师分析议论文来看,这种看是最简单的论证方法,在运用时,学生还是存在着种种问题,如事例不够典型,缺乏代表性和真实性。事例有雷同,重复率高,多数学生喜欢举爱迪生、司马迁、屈原等事例。还有事例叙述拖沓冗长。部分教师对举例论证分析不到位,不透彻,缺乏论证分析。如上《懒惰的智慧》一文,某位教师的公开课就提出“请同学们找出在本文中作者举了哪些例?”说实话,本篇文章举例的地方很多很多,学生很容易找出来,课堂上教师用大量的时间让学生回答体现在哪些地方。而没有让学生进一步思考,这些举例有什么作用,没有对这些大量的例子进行归纳分析。没有让学生举出其他例子。本文举家务劳动和职业劳动中的例子,是为了论证没有懒汉的思想,人们将因面对单调的劳作而疲惫不堪;用社会发展中的例子证明没有懒汉的思想,人们将面对单调乏味的劳作。以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及数字规则论证了精神懒惰也同样促进了人类的进步。这些事例有一定的广度,代表性。按照一定的时间,社会的发展来举的。正是懒惰激励了发明,促进了人类的进步。从而进一步理解文章的主旨,我们所提倡的懒惰,是在脑力劳动中寻找捷径的懒汉,促进人类进步。如果就是纯粹的找找例子,不做深入分析。那么对指导学生写议论文就很难了。

所以我们要注意运用好举例论证。首先要选择有代表性的典型事例。应选用能够在单个事例中体现普遍规律的事例,而不宜使用只具有偶然性、私有性、传奇色彩的事例。曾有位学生论证“人要讲诚信”,就举《期行》中的元方,其实文中的元方是批评那个友人不讲诚信,没有礼貌,不是元方正面所具有的诚信事例,这是不具有典型性的,没有说服力的。如换成《蔡勉旃坚还亡友财》中的蔡勉旃就好了。还有相当多的学生举例喜欢举身边的人、物。寝室里、教室里、村里面呀,像这些事例没有代表性的,不典型。平时学生的积累素材很少,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有代表性的典型事例,学生积累要加强。其次要注意事例是真实的、准确的。不可依赖于旁门左道,如《吴汉何尝杀妻》一文,作者为了论明吴汉没有杀妻,让人们清楚的认识到:历史的真实和舞台艺术的真实,有时距离很大。举出在汉代的历史典籍中,完全找不到所谓“吴汉杀妻”的事实根据;在《后汉书》中关于吴汉的生平记载,《后汉书》中关于吴汉的家庭关系的记载,以及吴汉的为人记载都没有吴汉杀妻的事实。作者所举的《后汉书》是一部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史书,由南朝刘宋时的范晔(398年-445年)所著,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记载了从王莽(6年)起至汉献帝(189年)的183年历史。其具有很强的真实性,说服力,与其他史料比较,准确性要强得多。

所举的事例要新颖而丰富。避开重复使用率高的事例,注意新近发生的事情,事例的时代、地域分布范围愈广,愈能体现事例的丰富性。另外注意事例的叙述要简明扼要。不把议论文记叙文化和散文化,平时练就较强的文体感,学会规范地写议论文。平时对优秀的议论文进行仔细阅读剖析,牢记写作目的,找出其中叙述和议论的语言,体会叙述的简明和议论精到。《谈语言》一文中,作者举“著名散文家朱自清晚年的作品比他早年的作品好,他晚年的作品更受读者欢迎,我自己就爱看他晚年的作品。这是什么原因呢?......”这一段简明的叙述,让我们懂得写文章的书面语,要朴素、自然、平易近人,就不能脱离口语,正如朱自清先生晚年作品那样“话怎么说,文章就怎么写”,其实就是讲究口语化。

特别强调的是对事例要注重阐释。事例作为议论的基础,是难以取代议论成分的。大多数学生存在举例之后议论薄弱,根本原因是理性思维能力不足,缺乏逻辑推理意思。还以《谈语言》的作者举朱自清先生晚年作品好的例子。其实这一段是有阐释的,逻辑性很强的。首先就道出朱自清晚年作品好,因为受读者欢迎,再进一步论述为什么受欢迎呢?因为“话怎么说,文章就怎么写”,再把他早年与晚年的作品比较,得出他晚年的作品朴素、自然、平易近人,其实就是做到“话怎么说,文章就怎么写”,“朴素、自然、平易近人”和“话怎么说,文章就怎么写”,说白了就是口语化,所以受读者欢迎,受欢迎的东西自然就应该提倡噻。有力的论证了“书面语离不开口语”。举完例子,在后面的论述要注重全面性。

议论文怎么写篇4

写作过程是走向自觉、完善自我、不断成长的过程,是整合素材、斟酌文字、转变角度、传达思想、反思提升的过程。通过议论文写作,学生思维会变得更加清晰严密,性格也会变得更加成熟稳重。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培养学生议论文写作的特色。

一、观点准确鲜明

观点准确鲜明是指作者在文章中肯定什么,否定什么,或者作者对某人某事的见解是怎样的,都要表达得清楚明白,不能含糊其辞,不能似隐似现。比如一次议论文训练中,学生的观点是“不完满才是人生”,按照如此说法,“完满”就不是人生了,这样的说法就会轻易被别人驳倒,导致整篇文章都缺乏说服力,如果说成“不完满也是人生”就精确多了。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帮助学生提高表达观点的能力。首先,每周利用一节语文课给学生看一些新闻评论性的电视节目,如《新闻联播》《社会观察》等,或者辩论性比较强的节目,如大学生辩论赛等,引导学生注意新闻或者辩论的标题,学习提炼观点时思维的角度以及语言表达的特色;其次,教师可以搜索一些时事热点事件,让学生在课上谈谈自己的观点,并且形成文字,这样的活动可以两天甚至每天进行一次;再次,我们可以经常组织学生在语文课堂上进行简单的辩论赛,教师给出论题,学生进行辩论。如果我们这样长久地做下去,学生议论文的观点或见解一定会准确深刻得多。

议论文的构思要有特色,即构思要精巧、严密,因为写议论文的目的是说服别人。最好的方法莫过于“追问法”了,即追问原因――问一个“为什么”,追问办法――问一个“怎么办”,追问结果――问一个“会怎样”,追问对象――问一个“关涉到哪些人事物”,追问意义――问一个“有什么现实意义”,这样的文章既结构严谨,又解决现实问题。

二、事例新颖独特,议例深刻

朱熹有诗云:“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而中学生现在都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即使读书也只是局限于作文书,知识面极其狭窄,举例总是离不开司马迁、屈原、史铁生等老生常谈的人物,没有“源头活水”何来“清如许”?再说,就是偶尔能积累到一两个新颖的素材,也不能准确深入地做出分析,说什么都是浮于表面,不能有效地论证自己的观点。

比如“崔永元请152名农民工吃饭”的素材也只能分析到“感恩”这个层面,理解比较肤浅。究其原因还是学生平时接触社会比较少,思想比较幼稚。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多积累一些新鲜素材,鼓励学生假期走进社会,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接触形形的人、多种多样的事;在学校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特色社团,多与不同学科的教师、不同班级的学生交流;最主要的是在语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对素材做深入挖掘,如“崔永元请农名工吃饭”的素材,我们可以提出“崔永元为什么要请农民工”,“事件曝光后农民工生活过得如何”等问题供学生思考,让他们就这个事件挖掘社会意义,这样才能使事实论据发挥出最大作用,让议论文更具说服力。

三、论证合情合理

中学生在写议论文时说的道理大都是泛泛而谈,使用自己的语言直白来论述,翻来覆去说的就是同一个意思,导致议论文空洞乏味。有力的道理论证离不开引用名人名言,因为在这样一个物质生活极度丰富而精神生活相对贫乏的时代,一句句闪烁着智慧光芒的名人名言,就像一座座人生的灯塔,照耀着人们前进的道路,能够引人深思。

学生道理论证无力还有一个表现就是语言苍白,平铺直叙,一说到底,其实在讲道理时学生可以运用排比、对比、反问、设问、比喻、类比等多种手法。如在论证“尊重孩子”时运用比喻:“孩子不是裸机,父母想格式化就格式化,想装什么就装什么。孩子不仅有自己的操作系统,还能创造和衍生出自己的应用程序。”这样是不是更生动形象了呢?论证“敬畏自然”时运用排比:“自然给予人类恩泽,让我们生生不息;自然给予人类奥秘,让我们沉醉探索;自然给予人类真朴,让我们心静如水;自然给予人类启迪,让我们解读真谛。”这样是不是更磅礴有力了呢?所以,要使道理论证有特色,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并灵活运用多种写作手法。

议论文怎么写篇5

[内容]

(江苏兴化唐刘中学华义平)

写作教学的指导需要有“序”,而且需要科学合理化的“序”。这较为科学合理的指导程序究竟是什么?多年来,笔者潜心于这方面的探索与研究,并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了这样一条新思路,这就是①明确目标②研读领悟③探讨写法④训练操作⑤交流评议⑥指点迷津⑦修改重作⑧总结升华。这一指导程序合乎学生的认识感知规律,体现了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循序渐进、逐步深化提高的认识过程。实践表明,运用这一程序进行写作的指导是行之有效的,它不仅对学生的写作起正确的导向作用,而且可迅速提高写作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下面和大家谈谈我在教学时实施这八个步骤的具体做法和体会。

第一步:明确目标在写作训练之前,笔者首先根据这次训练的目的意图及要求,明确地向学生提出这次训练的目标,使学生个个心中有数。当然,目标的设计一要具体,切忌笼统空泛,比如写记叙描写性的文题,不应只是“线索清楚、详略得当”“具体、生动”之类的话;二要有针对性,目标的设计应结合学生实际,充分估计学生在写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以便有的放矢、重点突破,使问题逐步得到解决。写作训练的目标准了,导向明了,学生在训练过程中就不至于盲目地走弯路,也就有了积极主动学习的自觉性和克服学习困难的内在动力。

第二步:研读领悟针对目标要求,布置学生课前广泛阅读与这次训练文体题型同类的文章。其目的有三:一是感知“写什么”,二是丰富积累,三是培养语感。同时指定(印发)具有代表性的优秀习作二至三篇,要求学生仔细研读领悟,初步了解这类文体的写作特点,注意揣摩其写作思路和结构模式。这一步骤比较重要,它为下一步探讨这类文章的写法,解决“怎么写”的问题作了铺垫,是引导学生由感性认识进而上升到理性认识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其阅读的材料则还可供学生在实际写作时模仿与借鉴。

第三步:探讨写法在上述研读领悟的基础上,组织学生集体讨论,对这类文章的写法(主要是构思和章法)进行综合分析,通过比较异同,寻找共性,探求规律,从而逐步形成共识。关于文章的写法问题,古人说“文无定法”,可大体则有。中学生训练的四类文体(记叙、议论、说明、实用)中,应用文有一定的格式自不待言,其他体裁的文章又何尝不是如此?比如,就议论文而言,总的来说通常是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来展开论述,亦即回答“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怎么办”等问题,这就形成了“引论”“本论”“结论”的结构模式。具体到某一题型又有相对的定式,如对一般事理的阐发可采用“引话题亮观点”“正面说反面议”“驳异议明是非”“提办法做总结”(古人称之为“起、承、转、合”)的思路展开,而对一些消极现象的评论则以采用“摆现象”“论危害”“挖根源”“道实质”的构思方法为佳,如此等等。

一般地说,对文章写法的探讨,我们固然应注意审题立意、选材剪裁、语言表达等方面,但更应着眼于文章思路和结构的分析揣摩上,因为就目前的现状而言,中学生写作的困惑主要有两点:一是“写什么”、二是“怎么写”。解决这两个问题,前者易,后者难。而引导学生探究文章的思路和结构模式,有助于学生摆脱不知“怎么写”的迷惘,从而合理地谋篇布局,严谨地构思行文。因此,在写作教学指导的过程中,我们不可忽视“写法探讨”这一环节。抓住这一作前指导的环节,很大程度上能解决该“怎么写”的问题,以达到“防患于未然”的目的。

第四步:训练操作这一步骤的实施,大体分这几步进行:首先出示文题,接着进行审题指导。审题指导的侧重点可因题型、文体的差别而异,对记叙性的命题作文主要指导学生如何抓“题眼”,如何把握“旨趣”;而对供料型议论文,审题指导的内容应着重如下几个方面:(1)弄清着眼点,抓住材料的“神”;(2)把握侧重点,确定最佳议论角度;(3)选准联系点,力求和生活贴近,等等。然后指导学生编拟提纲,最后师生同作。平时的训练,通常是学生习作,教师“旁观”;其实,学生习作,教师亦下水垂范,我以为这个办法很好。师生共同参与,对学生来说,可激发兴趣,增强“竞争”意识;就教师而言,“下水”尝试,不仅与学生沟通了感情,而且能品尝到训练的甘苦,真切地体会到这次写作的困惑之所在,以便把握问题的关键,从而有利于加强习作指导的针对性。古人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平常我们自己不“下水”实践,只知纸上谈兵,叫学生写作是缺乏说服力的。当然,教师“下水”垂范,既需要有扎实的基本功,也还需要有点勇气。这个道理不言而喻。

第五步:交流评议习作初稿拟成后,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便结合各自的写作实际,在课上或课后作双向交流,分别谈本次写作的心得体会,尤其是主要困惑,及时而准确地反馈出成功的经验和失误的信息。然后在全班筛选、推举出合乎这次写作要求、最能体现这次训练目的和意图的优秀习作(包括教师的“下水文”在内)与具有典型性失误的习作各一组(每一组二至三篇即可),引导学生集体议论,对比剖析,品评优劣。对优秀习作进行赏析,并揭示其成功的底蕴;对另一类习作则分析其典型失误之所在。这里姑且不论以上这一做法有多大好处,只是说它的确一改了过去那种在习作讲评课上通常仅由教师评议讲析的习惯做法,“交流”乃属创新之举,而“评议”已不再是教师的“专利”,从这一意义上说,这一做法还多少带点“教学民主”的味儿,与传统的做法相比,总算是进步了。

第六步:指点迷津经过上述交流评议,随后重点小结归纳出本次写作训练中出现的典型失误,并进而给学生指点诊治的方法。这样做,其目的在于诫人以谬,让学生引以为鉴,同时“治病于已然”。这一步至关重要,它侧重于解决“不该怎么写”的问题,有利于引导学生对症下药,纠正偏差,从而走出写作的误区。

第七步:修改重作要求学生重温此次习作训练的目标要求、基本写法、易犯毛病……在进一步明确该与不该“怎么写”的基础上,然后对照自己的习作当堂进行自改,或者互改。对一般习作应作大幅度的修改,乃至重作,以便升格提高;

优秀习作则进一步加工润色,以精益求精、锦上添花。笔者则有目的有规律(便于轮番循环,且好、中、差兼顾)地重点抽改(面批)几篇。同时,对学生的批改适当作巡回指导并及时检查、验收,肯定成绩,指出不足,提出改进意见。应当指出,在这一环节上,我们似乎没有尽到对每一位学生的习作进行“精批细改”的义务,但我以为这倒不失为一种可贵的尝试。广大语文教师呼唤作文教学的改革,他们(包括我在内)的最大愿望之一是渴望能从“愚公移山”式的作文批改的困境中解脱出来。因此,只要我们的尝试是切实可行、讲求实效的,那大可不避“偷懒取巧”的嫌疑。

议论文怎么写篇6

2、教学目标:学习和积累文言词汇。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深刻理解和正确评价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生活理想和政治抱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3、教学重点:疏通文意,掌握文中常见实词的意义和虚词的用法。理解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思想境界。

4、教学难点:学习文章叙事、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体会文章骈散结合的句法形式。

5、教学方法:诵读法讲授法讨论法交流法

6、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7、课型:新授课。

8、教学用时:3课时。

9、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介绍“记”相关知识和岳阳楼情况;作家作品介绍;积累生字词;教师范读,学生自由读课文。

10、借助工具书和课本注释,读懂文句,初步理解全文大意。教师提示重点词语与句子,要求学生自读时注意。

11、默读课文,理清条理:全文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自然段):记叙了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及作记的缘由。第二部分(2—4自然段):写“迁客骚人”或悲或喜的“览物之情”。第三部分(5自然段):抒发作者的阔大胸襟和政治抱负。这是全文的核心。

12、五、小组合作探究,讨论交流,教师作提示性讲解分析。速读第一段,回答下列问题:第1自然段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这背景是什么?说明了什么?首句中“谪”字点明了滕子京当时的处境。滕被谪以后心情不好,准备修好岳阳楼后“凭栏不恸数场”。可作者偏偏在文章的一开头就点出这个“谪”字,这不是存心触痛老朋友吗?试联系整篇文章的意思想一想,作者这样写是否别有深意?

13、齐读第2段,思考:从岳阳楼上看到的雄伟景象有哪些?第二段写“岳阳楼之大观”,虽然概括,却写得富于形象,气魄宏大。仔细体味,作者是用了哪些词语取得这样的效果的?

14、细读第3、4段,思考:说说作者为表现“悲”“喜”两种不同的感受,分别选取了哪些有特征的景物?又是怎样渲染气氛的?作者用哪些话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悲”和“喜”?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两段在结构上也是完全相同的;甚至连前后两个抒情句的表达方式也完全相同。试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如果把两个抒情句都去掉,行不行?为什么?

15、自由读第5段,回答:“古仁人之心”是怎样的?古仁人”的忧乐观是怎样的?“进”、“退”指什么?“微斯人”的“斯人”指什么人?作者认为古仁人之心和迁客骚人的思想感情不同在哪里?古仁人有没有快乐的时候呢?这种“古仁人”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人物,实际也许并不存在。联系有关作者的资料,说一说作者为什么要议论这种实际上并不存在的人物。怎样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

16、朗读全文。要求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进一步领会本文“景”“情”“理”交融的特点以及具有音乐感的语言特色。

议论文怎么写篇7

进入论文阶段,改为对其进行中期筛选。硕士研究生可在二级学院内完成。开题报告评议表是研究生开题工作,及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得以确定的的重要凭证。该表应现场填写,在给出相应评审意见后,考评专家须当场。

而最重要辅助材料就是中期报告,这是在论文写作中间的一个重要材料。写作中期报告时你已经思路清楚,只有把中期报告写好写清楚,写全文时才能够胸有成竹,下笔如有神。

本科生要想获得学位证书,撰写毕业论文是一个必要的条件但毕业论文的撰写一定要通过中期报告这个关,如果中期报告不被通过,那么就不允许撰写学位论文,因此中期报告对于本科毕业论文而言起着关键作用。那么本科毕业论文中期报告怎么写,具体步骤有哪些?下文笔者会做详细分析,大家可以进行参考借鉴。

这个重点要进行已有文献综述把有关的题目方面的已经有的国内外研究认真介绍一下先客观介绍情况要如实陈述别人的观点然后进行评述后主观议论加以评估说已有研究有什么不足说有了这些研究但还有很多问题值得研究。其中要包括选题将要探讨的问题。由于研究不足所以你要研究。你的论文要写什么是根据文献综述得出来的,而不是你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如果不做综述很可能你的选题早被别人做得很深了。

在上述三个方面中间文献综述是重点。没有文献综述你就无法找到自己的题目也不知道这个题目别人已经做得怎么样了所以你要认真进行综述。当然综述的目的还是引出你自己的话题所以不能忘记评述。

议论文怎么写篇8

【关键词】高考作文命题特点评分细则强化训练

每年高考过后,第一时间备受关注的是作文。无论是报纸,还是网络,无论是身边的学生,还是老师,议论纷纷的还是作文。作文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有人批评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上不作为,或者“不肯有作为”,这个观点我不同意。语文教师谁不想把学生的作文教好?而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是怎样有作为,怎样进行有针对的训练?应试作文和常规作文存在较大的差距。怎么解决这个矛盾?我的看法是:深入研究高考作文命制特点,准确把握应试作文评分细则,强化应试作文训练。

一、深入研究高考作文命制特点

我们如果研究一下2010年高考18道作文题对文体的要求会发现,有的省市明确要求写议论文或记叙文,比如湖南卷、江西卷;有的明确要求文体特征鲜明,比如山东卷。这是为什么呢?从1999年话题作文出现,到2004年话题作文达到全盛,话题作文在给了考生无限的写作发挥空间的同时,由于在文体方面都是“自选文体”,没有任何限制,结果出现了许多“四不像”作文,这该是话题作文意想不到的负面结果。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大家议论纷纷。如果限制文体,那么就限制了考生的发挥,那又该怎么办?于是有了山东卷的文体特征鲜明,有了湖南卷、江西卷的两种文体任选一种。

对文体的要求,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这就是一些作文题允许考生写这写那,但是就是不许考生写诗歌。如天津卷、重庆卷、北京卷、安徽卷、上海卷、浙江卷、江苏卷、山东卷,共8套试卷不允许写诗歌。18套试卷中有一半要求诗歌除外,如果写成了诗歌体裁,判分20分以下。

2010年高考18套作文中,新材料作文题有10套,它们是全国1卷、全国2卷、海南宁夏卷、福建卷、四川卷、辽宁卷、湖北卷、安徽卷、上海卷、山东卷;新命题作文7道,这就是湖南卷、广东卷、江苏卷、重庆卷、江西卷、北京卷、浙江卷;话题作文1道,天津卷。

这里需要说一说新命题作文。新命题作文包括两种类型:一是标题+要求型,二是材料+标题+要求型。重庆卷(以“难题”为题)、湖南卷(以“早”为题)属于前者类型,2010年江苏卷属于后者类型。在材料+标题+要求型题目中,特别应该重视的是材料。因为材料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标题,认真阅读思考所给材料,便能顺利打开思路。2010年南京市期初考试出了两道作文题:第一道作文是标题+要求的命题作文,第二道作文是新材料作文,没有采用08.09.10年江苏三年未变的材料+命题+要求的作文模式。

二、准确把握应试作文评分细则

准确把握评分细则,对我们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写作文,大有裨益。2010年江苏省高考作文评分的基本原则是:作文须坚持立意、内容、语言、文体为重点,全面衡量。对那些紧扣文题、概念准确、判断恰当、论证严密、富有真知灼见、真情实感的好文章,赋分时尽量打高分。淘汰切入分的做法,采用分类打分形式:一类卷原则上63分以上:二类卷原则上56~62分;三类卷原则上42―55分:四类卷原则上28~41分;五类卷原则上27分以下。五类卷对应的审题、立意方面的要求应为:一类卷切题,二类卷符合题意,三类卷基本符合题意,四类卷偏题,五类卷严重偏题。对于内容方面的要求是结合记叙文、议论文的写作详细注明。不管是记叙文,还是议论文,做到言之有物,内容便是充实的。记叙文叙述具体,描写到家,表现手法多样,突出表现中心思想,你能说内容不充实吗?议论文论述充分,论据丰富,论证方法灵活,有力论证中心论点,你能说内容不充实吗?所谓语言通顺,就是要求语言表达规范、准确、连贯。所谓规范,是指符合现代汉语表达要求,没有病句;所谓准确,要求语言表达恰如其分,能切合原意;所谓语言连贯,指句子之间语意贯通,顺序合理,注意前后照应和衔接。至于文体要求,如果让你写记叙文,就要以记叙为主,就得有六要素,就应展开合理的描述,写出的文章像记叙文的样子。如果让你写议论文,就要以议论为主,就得有三要素,就应进行理性的论述,写出的文章像议论文的样子。

三、强化应试作文训练

强化作文教学,突出作文训练,是高三应考复习的重中之重。建议结合专题复习进度,单独拟定作文复习计划。根据每单元的写作要求,从“审题、选材、立意、布局、语言”等方面进行有重点、序列化的作文训练。重在指导学生在有限的考场时间内(60分钟),用800字左右的文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出自己对题旨的独特理解。在写作之前,可以做适当的指导,在认真批改之后,更重要的是做好讲评。

还可以采用一些有效地训练方法,提高复习效率,提升作文水平。比如:

1.积累材料法。

充分利用课内外各种渠道,获取新颖的写作素材:可以是名人故事,可以是新闻报道,可以是名言警句,可以是俗语谚语。起初用笔记本记录下来,然后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述和回忆。积累的素材应以小故事为主,多义性的小故事最妙。写作时要想一想自己积累的材料有哪些可以入围写作范畴。

2.语言训练法。

每周确定一个话题,每堂课课前3分钟,要求学生写好提纲或文稿,有准备地进行口头表达。也可以复述自己积累的材料,以此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佳作欣赏法。

结合作文讲评课,把同题作文中的优秀作文作为范文,请习作者朗读,师生共同点评,评一评有哪些优点,哪些地方值得大家借鉴,以此拓宽写作视野,提高审美能力。

4.分层目标法。

分析班级学生的实际写作能力,按照下等、中等、上等制定入格标准和精作标准,根据学生的差异性确定不同学生的写作目标,学生只要按照这等要求写作文,就是好作文。

5.提纲训练法。

目的是增加训练的密度,节约训练的时间。围绕题目,只拟提纲,打好作文草稿,沉着为文。这样做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快速思维能力,同时,在写作上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议论文怎么写篇9

纵观近几年来的高考议论文作文,凡是得高分的文章,大多数以说理见长。对文章进行道理分析,可以增加论证的深度,更能显示出作者思维的缜密。“讲道理”是议论文写作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讲道理可以使论点旗帜鲜明,提倡什么反对什么都给人以清醒的认识。而论据通过分析,可以揭示其中所蕴涵的道理,说明其与论点的联系,使论点与论据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一句话:论点是统帅,论据是士兵,论据要为论点服务。

那么怎样讲道理呢?讲道理的方法有多种,为了便于记忆,我把它们编成了口诀:

议论文写作要讲“理”

议论文写作要注意

证明论点要论据

论点论据要分析

细分析讲道理

前后勾连成一体

原因结果紧相连

事物转换须条件

正反对比观点明

点面结合显周全

假设分析开思路

比喻类比很形象

意义分析不可忘

层层分析细剥笋

看待问题要辩证

具体问题具体析

尊重客观规律性

一分为二看问题

透过现象看本质

分清内因和外因

抓住主要和次要

万物联系又发展

质变前提是量变

这个口诀包括了讲道理的多种方法:因果分析、条件分析、正反分析、点面分析、假设分析、比喻分析、类比分析、意义分析。

这个口诀同时也包括辩证唯物主义的多种观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观点、尊重客观规律性的观点、一分为二的观点、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

它也包括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几种关系:现象与本质的关系、内因与外因的关系、主要和次要的关系、量变与质变的关系。

下面对一个论点用多种方法进行分析作为示例。

论点:毅力是成功的保证

1、原因分析:为什么说毅力是成功的保证呢?因为做任何事情都不会一帆风顺,会遇到许多困难和挫折,它们都是我们前进途中的绊脚石,我们只有发扬顽强拼搏的毅力才能征服它,才能摘取成功的果实。因为有了毅力,就有了与困难作斗争的勇气;有了毅力也就有了恒心。狄更斯说得好:“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峰。”

2、结果分析:有了坚韧不拔的毅力,付出了艰苦的劳动,洒下了辛勤的汗水,总有一天我们会取得成功。俗语,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有了春天的耕耘,怎么会没有秋天的收获呢?

3、正反分析:普希金说:“大石拦路,勇者视为前进的阶梯,弱者视为前进的障碍。”强者有顽强的毅力,对“拦路石”毫不畏惧,把它当作锻炼自己的机会,而后一种人因为缺少一股拼搏的毅力,不懂得成功来之不易,光看到别人的成功,看不到成功所付出的艰辛的劳动,面对“拦路石”知“难”而退,或者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最终还是一事无成。

4、点面分析: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幼年读书读得“口舌成疮”;马克思写《资本论》用了四十年的时间,其间贫困疾病交加,用他妻子的话说,他是在坟墓边徘徊。可是马克思没有动摇过信念,这两个事例告诉我们,毅力是治学的支柱,凡是事业上有所建树的人,大都有艰难的历程和坚强的毅力。

5、假设分析:如果我们没有坚强的毅力,没有刻苦耐劳的精神,遇到困难绕道而行,遇到挫折就气馁,我们永远也不会取得成功。

6、条件分析:那么如何才能培养自己的毅力呢?首先应该树立远大的目标。因为目标是我们前进的动力……其次,要有刻苦耐劳的精神……再次,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

7、意义分析:这是千百年来人们智慧的结晶,是从无数实践中摸索出来的一条规律,充分体现了成功者的真知灼见。它可以给失败者以信心,使他们能够正视困难,从而战胜困难;它可以给那些奋斗者以不断拼搏的勇气,使他们从胜利走向胜利。

8、比喻分析:如果说成功是胜利的彼岸,那么毅力便是前进的风帆,它可以使我们劈风斩浪;如果说成功是高山之巅的一道奇异的风景,那么毅力便是通向山顶的阶梯;如果说成功是一座关闭的宝库,那么毅力便是打开宝库的钥匙。

议论文怎么写篇10

“学生议事会”从成立至今,已走过4个年头。议事会的例会每月两次,基本全由学生担任的会长、秘书长自行主持。而每次的议事主题也几乎全来源于设在各班的“学生议事分会”,并经归类、提炼而成。每当议事时,各小议员们都能既专心致志又兴致勃勃地讲身边事,说心中话……论常规,他们共议“文明就餐时应注意些什么?”;谈卫生,他们共议“吃完有壳有皮的水果,壳皮该如何处置?”;诉心声,他们共议“我们更喜欢做怎样的回家作业?”……同时,还有计划地倡导开展了“我是护绿小使者”“认捐花白鲢,洁净母亲湖”等一系列趣利相得益彰的主题活动。议问题、谋对策、写决议、发倡议,一桩桩、一件件,都议得像模像样,干得有声有色。小议员们的主张不仅代表了全体学生的心声,同时也为教师教学、学校办学提供了非常真切、可贵的决策依据。尽管事务繁杂,可我总会设法抽空问问议事的内容,看看决议的情况,并不时写上几句或表扬、或鼓励、或指点的话,以鼓励、诱导这些小议员们在一次次的议事中不断地享受自主、体验成功。

3月9日下午,本校图书阅览中心聚集着一群中高年级学生。这是“学生议事会”小议员们出的金点子:让本校“《扬子晚报》小记者站”的9名小记者代表对我进行专题采访。我由衷喜欢着这些“久经沙场”却仍难免有点羞涩的小记者们。围坐停当后,小记者们的问题开始接踵而来:“您小时候是怎样学习语文的?又是怎么克服学习中的困难的?”“您能给我们讲讲怎么处理好学习功课与发展爱好之间的关系吗?”“您的名字让人印象十分深刻,请问这是谁帮您取的?有什么含义吗?”“您已在我们学校当了18年校长,让您觉得最幸福的事情是什么?对学校的未来,您又有怎样的憧憬?”……面对小记者们所提的问题,我均毫无保留、有问必答。从管理中的“苦”与“乐”,说到成长中的“思”与“悟”;从学习中的“难”与“易”,说到日常行为中的“安”与“洁”……整个过程中,小记者们显得轻松自如、乐此不疲……从中,我让他们理解了学语文没有捷径可走,唯有多读、多想、多记、多问、多写、多讲才行;让他们明白了学习着就是一种幸福,学习要讲究质量和效率,千万不能“效率不高,成本太大”;也让他们懂得了做人要爱学习、懂生活、有修养、敢担当……采访活动一结束,小记者与小议员们又很快联动着就我答小记者问的情况进行专题讨论,还形成决议,倡议全校小伙伴一起学习,并将之化为切实行动……

有时由小议员们提出议题,议出决议,发出倡议,再由小记者们对行动过程和效果进行采访、报道;有时由小记者们将采访、报道中发现的问题形成议题,再提供给小议员们议事;有时又故意软化小议员、小记者之间的边缘,使之交叉重叠行动,并有选择地在校园小荷电视台的“含笑花节目”中作相关专题报道……这“一会”“一站”的两者互动,比翼齐飞,都很好地强化了同学们的民主意识和自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