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脱贫基本途径十篇脱贫基本途径十篇

脱贫基本途径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8:28:39

脱贫基本途径篇1

XXX,男,生于XXXX年XX月,中共党员,XXXX扶贫办主任。自2014年从事扶贫工作以来,该同志严格按照省、市、县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部署开展全乡精准扶贫工作。在单位上,她认真研究精准扶贫政策;下乡入户时,深入了解贫困群众实际情况。并将两者紧密结合起来,探索践行农村扶贫工作新思路新途径,使XXXX扶贫攻坚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显著成效。 

立足乡情实际,深入研究“理思路” 

XXXX同志自从事扶贫以来,为了快速转变角色,投入到精准扶贫工作中,学习成了最有效的途径。精准扶贫工作是党中央提出的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民生工程。精准扶贫贵在“精准”,为了实现“精准”她在认真研读省、市、县关于精准扶贫的各项知识政策,将惠民政策“吃准”的同时,更多的精力则用于下乡调研。 

立足本职工作,勤于研究“精指导” 

作为一名基层扶贫工作人员,XXXX同志深刻认识到精准扶贫工作整体性部署和延展性规划的重要性。在脱贫状态专项整改行动和制定贫困户脱贫政策工作中,她结合实际、悉心研究,按照时间节点,制定《脱贫状态专项整改行动方案》和《XXXX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脱贫路径》,为全乡精准脱贫工作开展确定了路线图。 

脱贫基本途径篇2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社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普遍得以提高,然而,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各种条件的制约,在我们社区却有部分困难职工仍然生活在温饱线以下。通过探讨送温暖工程的社会化途径和方法,实施救助工作,通过关心人,理顺情绪,化解矛盾,把人心凝聚到建设文明和谐社区推进社区发展上来。

关键词送温暖工程社会化途径方法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社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普遍得以提高,然而,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各种条件的制约,在我们社区却有部分困难职工仍然生活在温饱线以下,如何帮助他们摆脱困境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已经成为摆在我们社区面前的重要工作。工会更应该积极去做好困难职工群体的帮扶救助工作,做到认真解决困难职工的生活问题,深入开展送温暖工程,实施救助困难职工,通过关心人,理顺情绪,化解矛盾,把人心凝聚到建设文明和谐社区推进社区发展上来。

一、工会帮扶困难职工的途径和作用

(一)帮扶救助困难职工的必要性

所谓帮扶救助,就是密切关注困难职工群体生活,了解他们的疾苦,并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对有一定自救能力者进行帮扶,使他们走上脱贫致富之路,对无能力自救者实施救助,提供基本和生活保障。其必要性在于:

1、帮扶救助是困难职工的现实需要。在当前社区中,有相当一部分人的生活十分贫困,通过对困难职工生活调查,在全体职工收入水平逐年提高的同时,贫困职工生活水平呈相对下降趋势。其中少数职工因家庭成员素质偏低,致使他们脱贫的希望变得十分渺茫;因受发展环境及条件制约,困难职工自我脱贫难度大,发展资金不足,致使有的自营经济很难发展起来。这些问题的存在,靠困难职工自身是很难解决的,必须靠组织的帮扶救助,才能使他们走上脱贫之路。

2、帮扶救助是发展的需要。在社区发展的今天,如果困难职工的问题得不到妥善地解决,在经济上相差悬殊,那么这部分困难职工群体就极易产生心理失衡,给社区造成不稳定因素,产生不和谐音符,影响职工生活和企业发展。因此,改善这部分群体的生活环境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必须尽力做好。

3、帮扶救助是工会的基本职责。工会作为党领导下的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它的基本职责就是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工会法》明确规定,工会必须密切联系职工、听取和反映职工的意见和要求,关心职工的生活,帮助职工解决困难,全心全意为职工服务。因此对于帮扶救助生活困难职工,工会责无旁贷。

4、帮扶救助要认识到位,落实行动。关心群众疾苦,努力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切实维护困难职工群体的合法权益。把帮扶救助困难职工摆在重要议事日程,把职工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二)工会开展帮扶救助工作的基本途径

做好解决困难职工生活问题的“第一责任人”,这是中华全国总工会提出的,各级公会组织必须履行的,要当好解决困难职工生活问题的“第一责任人”。

1、调查分析,当好“第一知情人”。

首先,要坚持调查研究。调查研究是“知情”的前提。因此,工会组织要定期对困难职工的生活状况进行调查研究,认真分析生活困难职工群体中出现的新情况、新特点和新问题。其次,要及时做好反馈情况。要将调查分析的结果及时向党政各级组织反馈,提出可行性建议,为决策提供依据和参考,真正发挥好纽带的作用。最后要实行过程管理。困难职工的生活状况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要建立经常性的困难职工台账,定期进行核对和填补,使各种生活困难的重点对象和不稳定因素得以及时发现、及时反馈、及时处理,进入可控状态。

2、拓宽渠道,当好“第一帮助人”。

对困难职工进行直接的帮扶和救助。与其他组织相比,工会具有明显的组织优势。一是建立和扩大两级送温暖基金。二是加大困难补助的力度,加大职工临时困难补助的力度,提高困难补助的有效度,努力解决“杯水车薪”的问题。三是办好职工大病互助保险工作。四是自谋出路,对于困难职工来说,仅靠有限的组织救助,永远也不能使其摆脱贫困,发展自营经济,是帮助困难职工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工会今后要加大自营经济项目的调研,解决启动资金,进行重点扶持,做到扶持一个,成功一个,分期分批的帮助困难职工脱贫致富。五是积极安置就业,就是要向有关方面积极呼吁,争取多给困难职工及家庭成员创造就业的机会,增加家庭收入。

二、研究“送温暖工程”社会化的途径和方法

(一)“送温暖工程”是社区和谐发展的保障

随着社区改革的发展,深层次问题也不断暴露出来,比较突出的问题是富裕人员必须有一套完整的体系,如以互助基金会、金秋助学、困难职工自营自救为合体,在企业的支持下建立的公会组织帮扶机构等,通过有效的方式解决困难职工的困难。工会组织建立职工困难档案,及时提供困难职工信息,为帮扶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二)深入实施“送温暖工程”的方法

对困难职工帮扶救助是一项长期任务,不是靠一时热情和短期行为就能完成的,要靠制度约束,深入实施“送温暖工程”。首先,抓制度建设,将之纳入日常管理。要制定并完善干部包帮贫困职工管理办法,建立签订协议、走访反馈、座谈汇报等基本活动制度。其次要抓典型宣传,要多开展一些诸如评选“帮扶救助优秀典型事例”活动,选树一批帮困脱贫优秀包保干部和优秀包保工作等方面的典型,用典型影响和带动全体干部当好“第一帮助人”树立新时期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和党员干部的新形象。

三、结语

全心全意为职工群众服务是工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工会参与社会管理和建设的基本立足点。工会通过源头参与、社会监督、维权工作、帮扶救助等方式,维护职工劳动经济、民主政治权益,这些在实际上都是参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基础性工作。

参考文献:

脱贫基本途径篇3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贫困虽然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改善,但依然没有根除,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潮流中,贫困依然是一只拦路虎,最好方法就是国家精准的扶贫策略,解决农村人口贫困增加其经济收入要以农行产业化为支柱,以农业产业化作为切入点是促进精准扶贫的重要话题。

1精准扶贫与农业产业化的相关概述

改革开放至今,我国经济腾飞式发展,并取得巨大成就,脱贫政策的实施实现了有条不紊的发展,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果。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农村仍存在大量未脱困人口,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大阻碍。

农业产业化作为市场经济的发展产物,是提高农业效益的重要途径与方式,农业产业化主要是以土地为重要基础,主张发展规模经济,为贫困人口提供高效率的生产方式与先进技术,充分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实现了农业产量的稳步提升。此外,规模经营将农业与市场发展连接到一起,让农产品的生产与消费环节紧密相连,由此提高农产品的经济效益,实现农民增收。农业产业化可以让贫困农户有效改善现阶段的情况,解决脱贫的相关问题。

2农业产业化扶贫面临的主要困境

2.1地方财政投入力度不足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各级地方政府在农村基础设施投资总量上呈递增趋势,但整个财政支出却呈现下降趋势。乡镇政府对于乡村的道路设施建设投入的资金不足。虽然有一部分乡村得到了资金的补助,但还存在着众多的贫困村因远离交通要道,地处偏远地带,难以发展集体经济。贫困农户经过辛苦劳作换来饲养家禽家畜,但受道路限制,无法及时转化为实际的经济收入,加剧了贫困的现状。

2.2市场体系尚不健全

现阶段,现代化农业市场的信息体系并不完善,贫困户缺乏获取市场信息的专用渠道,因此无法及时了解当前的市场需求动态。例如,2015年柑橘的价格受到了市场供需的影响,达到了近些年的最高价格,但是贫困农户没有及时获取到相关信息,担心售卖过程中出现困难,采取了大批量低价售卖的方式,当得知市场实际价格时,已经没有库存的柑橘能够销售。此外,市场体系尚不健全导致优质的农产品缺乏畅通的销售渠道,因此难以利用有效的销售门路与营销手段,将消费人群简单的定位于沿途的行人[1]。

2.3缺乏专业人才

很多乡镇地区,由于贫困环境的影响,导致青壮年劳动力处于外出打工的状态,外出务工人员已超出50%以上,滞留在农村的多是老人、妇女、儿童,青壮年劳动力基本上是在农忙时回家耕作,农闲时外出打工,虽然这种方式可以增加家庭收入,但错失了学习先进生产技术的机会,制约了农业产业的发展,阻碍了农民增收与脱贫致富。

3农业产业化扶贫的路径选择

3.1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乡镇政府应该重视大型农业设施的建设,并且逐步将农村小型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到相关的政府列支项目,加大财政的扶持力度。积极争取涉农资金,通过争取项目,经由上级财政直接支付或者是通过转移支付的方式实现。引导农村金融机构为农业产业实现脱贫助力,发展农业产业的过程中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建议政府列出帮扶清单,推出精准扶贫的政策,切实解决部分符合条件的贫困户的实际困难[2]。

3.2建立合作经济组织

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就是产业扶贫中的重要推动力,通?^建立相应的组织,能够为贫困户提供基本的物质基础,同时也能以农村专业合作社为纽带,构建出一体化的经营模式,建立完整的产业体系。

3.3培养专业技术人才

重视发展战略的实施,应该积极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强化对农业从业人员的培训,积极构建多样化的培训体系,举办各式各样的培训班,更好地提升相关人员的专业技能。重点实施走出去战略,依托相关的培训机构,有组织、有目的的选拨实用人才,开展多样化的农业产业化发展之路[3]。

脱贫基本途径篇4

>>公允价值会计的理论基础与现实选择非义务教育产业化发展的理论基础与现实依据城市群内城乡统筹的理论基础与现实依据浅议行政补偿的理论基础及其宪法依据社会工程的理论基础构建与现实应用东亚货币合作的理论基础与现实路径浅谈会计公允价值的理论基础与现实选择oCB的理论基础分析及激发策略探讨浅议纳税服务优化的理论基础及途径森田疗法的理论基础及运用董事离任义务的理论基础及规制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的理论基础及启示刑法谦抑主义的渊源及理论基础浅谈镜像法的理论基础及解题步骤浅析公允价值会计的理论基础及应用企业环境管理的理论基础及完善牧式教育的理论基础及品质诉求民营资本进入能源行业的理论基础、现实问题及发展路径节俭性消费的理论基础及现实意义论党媒“姓党”的理论基础及现实要求常见问题解答当前所在位置:.

[11]钏急.我国慈善事业发展的法治困境及路径选择[J].法学杂志,2012(3).

[12]潘小娟,吕洪业.构建慈善超市长效发展机制的探索[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0(1).

[13]廖建军.论我国公益慈善事业管理机制的创新[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1(3).

[14]曹方超.协力攻坚、精准脱贫[n].中国经济时报,2016-03-20.

[15]曹方超.协力攻坚、精准脱贫[n].中国经济时报,2016-03-20.林晖.“中国式贫困”面临历史大考[eB/oB].[2015-06-22].http:///politics/2015-06/22/c_1115686260.htm.

脱贫基本途径篇5

自我加压、全面扶贫、首战必胜

《决策》:滁州市作为传统农业大市,虽然是非重点贫困地区,但脱贫任务依然艰巨。滁州贫困人口和扶贫工作有哪些特点?

张祥安:滁州是农业大市,粮食总产量居全省第4位,人均商品粮产量居全省首位。滁州市现有1个省级重点贫困县――定远县,4个有扶贫开发任务的县(市)。五个县(市)共有贫困人口5.26万户13.2万人,贫困发生率为3.7%,低于全省2个百分点。

总的来看,贫困人口分布不均衡。县与县之间不均衡,全市约55%的贫困人口集中在定远县。全市123个贫困村,定远县就占70个。村与村之间不均衡,全市13.2万贫困人口呈零星分布,其中73%的贫困人口分散在非贫困村。低保、五保贫困户比例较高。全市低保贫困户人口5.4万,占41%;五保贫困户人口0.9万,占7%。从致贫原因看,因病贫困户比例较高。全市贫困户因病致贫占55%,高于全国13个百分点。

尽管上级只认定滁州市5个县有脱贫任务,但根据农村实际情况,我市在天长、南谯和琅琊3个市、区同步开展脱贫攻坚,自我加压、全面扶贫,识别出1.3万户,2.2万相对贫困人口纳入精准帮扶、精准脱贫范围。

《决策》:今年初,滁州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1号文件。近一年来,滁州市脱贫攻坚各项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如何?还有哪些困难和问题有待克服和解决?

张祥安: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视察安徽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围绕“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和“六个精准”、“五个一批”的要求,全面实施“十大工程”,聚力落实八项机制,全市脱贫攻坚工作快速扎实推进,55个村出列、4.5万人脱贫首战目标任务定能实现。突出抓好五个方面:

突出联系帮扶。市、县、乡三级均成立由党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双组长的领导小组。建立市级领导“1112”定点联系帮扶制度,即1名市级领导联系1个乡镇、1个贫困村、包保2个贫困户,39名市级领导率先垂范、带了好头。全市共安排17134名干部开展结对帮扶工作,实现“县、乡、村、户”包保帮扶全覆盖。

突出精准识别。将关口前移到公示环节,实行“农户申请、四邻签字、组级评议公示、村级评议公示、乡镇审核公示、县级复审公告”,程序更加精准,有效解决了“群众公认”的问题。三次“回头”,确保质量。先后开展两次大督查,4月中旬进行了第三次“回头看”。其中剔除不合格人员5.1万人,新识别贫困人口5.4万人。

突出因地制宜。每个县市区都组织5个以上懂生产、懂技术的工作组,成立专家智囊团,坚持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分类制定“四项清单”,解决一般干部帮扶措施拿不准和“一村一品”产业选不准的问题,用技术保障精准。市扶贫办还特别制定了“入户信息采集和脱贫方案制定样本”,“帮扶责任人月度帮扶记录登记表”和“贫困户家庭全年主要收入支出来源明细表”,对四项清单进行补充完善。

突出产业扶贫。着力抓早,早在1月份就制定了产业扶贫百种模式,2月份成立了45个专家帮扶指导组,抓住了春耕备耕这个关键,争取主动;着力抓快,3月份研究制定了补助政策,4月份全面组织实施;着力抓好,一月召开一次会议现场推进,比学赶超。全市已发展产业的贫困户共2.8万户,占除五保户外的贫困户比重达48.7%,为实现“造血”扶贫夯实了基础。同时,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全市财政资金投入的扶贫项目共3329个,项目建成后预计年实现资产收益1970多万元。

突出调度考核。在调度上,推行“八个一”工作法。即,每日信息一交流、每周工作一小结、每旬重点工作一通报、每月召开一次现场会、每月开展一次督查、每双月一次过程考核、每季度召开一次调度会、每年一次总考核。在考核上,实行分类考核。采取过程考核、分项考核、年终考核相结合的方式,拟定了一系列考核办法。

当前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有:一是资金拨付不快,需要改进资金管理办法和使用办法,做到早拨付、早实施、早发挥效益。二是要加大非贫困村的支持力度。当前,对贫困村的资金、人力投入、支持很大,对非贫困村相对较弱。我市大量的贫困人口分布在非贫困村,应适当加强对非贫困村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等的扶持力度。

产业扶贫创新模式

《决策》:滁州市作为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源地,近年来不断深化农村改革、加快农村发展。如何将“三农”工作与扶贫结合起来,用改革新思维、发展新理念打好脱贫攻坚战?

张祥安:“三农”工作和扶贫工作是总体和部分、系统和关键之间的关系,必须坚持把“三农”工作和扶贫开发有机结合起来。作为中国农村改革发源地,滁州市必须不辱使命,按照“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供给侧改革的新思维和五个发展的新理念、新要求,在强产业、破瓶颈、补短板上下功夫,担负起聚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领跑责任。

一是强化统筹理念,坚持“四化同步”。利用工业化的理念、信息化的手段、产业化的要求和城镇化的成果,加大城乡统筹力度,补齐农业不强、农民不富、农村不美这个短板。二是强化现念,创新发展模式。坚持以“工业化”、“市场化”思维,以农业供给侧改革为要求,进一步深化农村土地产权为重点的农村改革,进一步推动以“规模化、原料化、机械化、电商化、复合化”为要求的现代农业发展,以示范区建设为引领,建立健全符合供给侧要求的现代农业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和产业体系,不断释放和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活力,为脱贫攻坚打下坚实的产业基础。三是强化绿色理念,提升共享成果。大力建设“生态宜居村f美、产业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谐乡风美”的美丽乡村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为脱贫攻坚提供方向引领、环境保障和信念支撑。

《决策》:精准扶贫重在精准开发,走开发式扶贫、造血式扶贫的路子。滁州在方面探索出哪些好的模式?

张祥安:做好产业扶贫,关键是走好“龙头带动、资本投入、科技支撑和产业融合”的路子。实践证明,单一农户特别是贫困户靠自身发展产业,往往受到市场、技术、资金等制约,难以实现稳定发展。针对这个情况,我市在发展产业扶贫上,重点推广三种模式。

一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特色产业+贫困群体”模式。目前,全市已有100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10家合作社、329个家庭农场参与帮扶,吸纳1654个贫困人口就业、带动10503个贫困户发展特色种养业。

二是“村集体+企业+贫困户”的模式。如定远县定西村在农业企业和农户之间搭建“桥梁”,规划建设了一期面积200亩、投资200万元的特色种养业扶贫示范基地,建立“企业、贫困户、村集体”三方资源整合、共建共享的“三赢”机制,覆盖全村40户贫困人口发展产业。贫困户中的自种户年均蔬菜收益超过3800元,代种户获得年分红收入3800元。

三是折股量化合作模式。以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来安县舜山镇六郎村贫困人口共42户、72人。该村将60万元扶贫专项资金以每股10元折算成6万股,按比例进行分配。目前年资产收益6.56万元,每股收益1.093元,一般贫困户、低保贫困户、五保贫困户每年人均资产收益分别为378元、568元、946元。凤阳县姚湾村投资177万元建设了3个大棚蔬菜项目,将财政资金形成的经营性资产107万元,以每股1万元折算成107万股,量化给村集体和贫困户。在发展村级特色产业的同时,让贫困户取得固定的资产收益分红。

《决策》:滁州不断开拓脱贫新路径,在特色种养业脱贫、乡村旅游扶贫等方面探索创新。这些做法实践中的效果如何?

张祥安:近年来,我市在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和深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进程中,积极顺应市场需求,大力推行农业供给侧改革,以特色种养业、乡村旅游业为代表的农业多功能开发快速发展,成为产业扶贫的重要途径和必由选择,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在特色种养业脱贫方面,贫困户在获得资金、技术和销售等支持下,找到一条勤劳脱贫的路径,既能获取较高的收益,又能坚定劳动致富的信心。如,凤阳县东陵村贫困户陈如芬通过种植大棚草莓,年收入达10万元,如今不仅脱贫而且成为致富带头人。

在乡村旅游扶贫方面,通过“景区捆绑贫困村”,“大户带动贫困户”等方式实现旅游脱贫。如,明光市柴郢村同八岭湖景区建立合作关系,贫困村通过资产租赁收益年收入达5万元以上,贫困户通过务工、餐饮、民宿和销售农副产品收益,户均纯收入达1.5万元以上,顺利实现脱贫。全椒县三合村农民刘莉流转了10户含贫困户在内的900亩土地和水面办起了“龙王山生态农庄”,并聘用这10户农民在农庄务工,月月发工资,年底还“按股”分红,使得贫困户实现稳定增收。

此外,按照“宜游则游”原则,“十三五”期间,我市将精选出15个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和6个富民工程重点村,直接带动2000余人脱贫。

让发展与脱贫同频共振

《决策》:从长期来看,脱贫离不开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大环境。“十二五”以来,滁州市奋力跨越赶超,创造了经济发展的“滁州速度”。“十三五”,滁州如何让发展与脱贫同频共振?

张祥安:经济社会发展和脱贫攻坚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指出:发展是甩掉贫困帽子的总办法。经济发展目的是为了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发展为脱贫提供了物质保障。打赢脱贫攻坚战,是促进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实现共同富裕的重大举措,也是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扩大国内需求、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促进社会生产力的提高。

“十二五”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滁州全市上下凝心聚力、团结拼搏,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就,实现了冲刺全省第一方阵目标,综合经济实力大幅提升,为脱贫攻坚奠定了坚实基础。“十三五”我们将着力从以下几个方面让滁州发展与脱贫同频共振。

一是要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当前,我市发展不足、发展不优、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仍然突出,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十三五”必须抢抓机遇,乘势而上,m一步推动全市经济发展迈向新的更高的水平,确保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二是要着力抓好贫困地区发展。加大政策扶持,着力推动发展要素向贫困地区集聚,重点支持贫困革命老区开发建设。推进滁州西部贫困地区大工业基地建设,力争到“十三五”末,基地实现工业总产值达到1000亿元以上,形成全省县域经济新的增长点。

脱贫基本途径篇6

一、以往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在扶贫事业上作出的重要贡献

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积极参与脱贫攻坚行动,是多年来参与光彩慈善事业的延展深化,是先富帮后富、促进共同富裕的应有之义,是展示自身价值、丰富人生宽度的重要实践。

(一)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已成为扶贫开发的重要力量

改革开放以来,在党的带领下,7亿多农村贫困人口成功脱贫。其中,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积极响应党和国家号召,热情参与扶贫、感恩行动和公益慈善活动,成为扶贫战线生力军。据初步统计,仅过去5年间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参与实施光彩项目3.9万个,投资总额达2万多亿元,组织培训463万人,安排就业654万人,带动脱贫826万人,公益捐赠427亿元(数据来源:中国统一战线杂志)。在2016年首次召开的全国社会扶贫工作会议上,有60家民营企业荣获先进集体荣誉称号,94名民营企业家荣获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分别占比23%和36%。这些荣誉展示了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重要贡献。

(二)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参与扶贫开发已成为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渠道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使命。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是党的重要群众基础和社会基础,一直有听党话、跟党走的优良传统和基因传承。长期以来,党的职责使命与广大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密切相关。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贡献力量,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坚持“义利兼顾、以义为先”理念,积极帮助脱贫解困,为密切阶层关系、增进社会和谐、促进共同富裕发挥不可替代作用。

(三)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参与扶贫开发是实现“两个健康”的重要实践

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积极践行“致富思源、富而思进,义利兼顾、以义为先,扶危济困、共同富裕”的光彩精神,在发挥自身资源优势惠人达己、积善为福的同时,弘扬中华民族乐善好施、扶危济困的传统,彰显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群体内心感恩社会、贡献爱心的情怀。这本身就是展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个人价值、树立良好形象、传达正能量的善举,必将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积极、阳光心态的培养,进而做到身心和谐、健康发展。同时,非公有制企业以产业带动等为主要方式参与扶贫开发,有效促进产业梯度转移,延伸产业链,扩大产品销路,通过吸纳扶贫地区劳动力就业降低成本,以参与扶贫开发的行动,增强企业发展新动能,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二、八五八农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参与扶贫活动现状

八五八农场现有非公企业共11家,党委统战部按照十要求,加强同非公经济组织联系合作,促进其思想上与农场同心同步,他们也在自己的事业上,各自发挥着优势,积极参与农场经济建设。农场党委统战部在2017年4月组织召开了员工代表、非公经济组织、企业家代表座谈会,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在全场开展了“三进五访活动”,即:通过进厂房、进宿舍、进职工家庭,企业班子成员分片包访、定期约访、登门拜访、一线随访、电话互访等形式,为职工排忧解难,推动构建和谐劳资关系。为促进农场剩余劳动力就业,强化企业的自主创新、品牌建设,农场原福润粮油加工有限责任公司改造成为北大荒集团旗下黑龙江省八五八农场持股的水稻全产业链经营专业企业的中临米业股份有限公司,为农场提供就业岗位30多个,帮助农场剩余劳动力及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同时,农场还组织引导非公企业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爱心助学”“爱心捐款”等活动。在2017年“扶贫帮困爱心基金”活动中,收到来自全场11个非公企业14万元的捐款。为全场困难职工提供了生活保障,在农场公益慈善事业中,体现了他们非公企业经济组织思想的先进性。为资助困难职工、学生低保户等人员,农场举办了爱心超市捐款捐物活动,收到各类非公企业和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各界组织的物资累计2万余元。在帮助农场困难职工、困难学生、困难家庭解决问题的同时,真正发挥了与非公有制企业经济组织同心协力创新,同心协力创业,同心协力创建,同心协力惠民的重要作用,树立了非公企业良好的形象,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三、八五八农场贯彻扶贫会议精神开展精准扶贫工作情况

(一)建档立卡,精准识别

八五八农场按照扶贫工作会议精神,将农场贫困情况进行了分类,将符合“精准帮扶”的贫困户,做到摸清底数,精准识别。按照垦区标准,对贫困人口进行筛查和建档立卡工作。由工会、民政、统计、扶贫等部门参加,针对农场2015年末所有户籍人口家庭人均纯收入低于3500元(低保户享受的低保金不计入)的家庭拟确定为贫困户。严格按照上级要求填报贫困户信息采集表和黑龙江垦区贫困人口电子档案。以农场为单位按管理区及社区逐级进行统计,摸清贫困人口底数,做到户有卡、区有册、场有档。完成本单位人均纯收入测算、入户调查,对贫困户收入情况、致贫原因和脱贫需要进行分类统计,做到致贫原因清、收入来源清、脱贫需要清。筛查结果通过工会、民政、统计、扶贫等部门审核确认后进行公示,并建立健全完整的贫困户电子档案,对贫困人口实行有进有出的动态管理,严格把好新进、延续和退出关口,每年对全场的贫困人口进行30%以上的抽查。对重新返贫人口进行认真分析原因,关注脱贫效果的可持续性。进一步分析找准致贫的根本性原因,明确解决问题方法路径。

(二)强化责任,精准考评

八五八全场扶贫工作,由农场负总责,负责目标确定、项目下达、资金投放、组织动员、督促检查等工作;并承担主体责任,书记、场长为第一责任人,相关部门承担具体责任,负责脱贫进度安排、项目落地、资金使用、推进实施等具体工作。按照扶贫对象隶属关系,由有关单位制定脱贫攻坚规划及办法,明确贫困户家庭脱贫需要、扶贫对策、脱贫措施和脱贫运行时间表。对于贫困户脱贫攻坚任务要落实到党员干部,责任到人,根据帮扶需要进行任务分解,实施“一对一”对接。对于贫困人口由场领导包扶到区,相关部门也承接帮扶任务包扶贫到人,将扶贫工作纳入各级组织和领导干部的考核内容并严格落实。

(三)科学退出,精准脱贫

建立退出机制,实施有序退出。贫困户退出,由管理区、社区职工代表评议,农场审定,报管理局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退出贫困人口基本信息在本单位公示3天,并在电视台播出公示情况。在脱贫攻坚期内,贫困人口脱贫后给予扶贫政策延续,巩固提高脱贫成果。在2017年的“扶贫”工作中,八五八农场按照分类情况,切实开展了扶贫解困工程。继续开展了“一帮一”工程,经过深入摸底调查确定困难和低收入户共28户,成立了“一帮一”扶贫解困领导小组,制定了帮扶方案,落实了机关领导干部“一帮一”扶贫对象,并为困难和低收入户建立电子台帐和档案,解决无息贷款75余万元;切实做好了“精准帮扶”工作。按照上级文件要求全面开展扶贫开发工作,经入户摸底调查,共49户贫困户,针对这些贫困户家庭制定了脱贫工作方案,确定了帮扶人,完成了建档立卡,做到了“六项精准度”。并在端午节前夕进行了逐户走访,为他们送去节日慰问品合计5千余元;深化传统品牌扶贫项目。继续开展了“两节送温暖”活动,走访全场各类退休职工、军烈属、统战、困难职工、困难党员3千多人,送去慰问品32万元。以节日为契机,母亲节走访慰问31位困难女职工,合计4千余元。继续开展“六一”助学活动,2017年为33名学生进行了资助,送去了慰问金和慰问品,合计1.32万元;继续开展了日常(常态)救助活动。第一季度为12名因各种原因导致生活困难人员进行了救助,合计1.9万元。第二季度为10名家庭生活困难人员进行了救助,合计2.6万元。

四、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参与精准扶贫基本原则、途径和方法

(一)基本原则

1.政府引导,自愿参与省委、农垦总局、管理局、农场党委等政府职能部门向全社会发出倡议,广泛动员全县有帮扶意愿的非公企业和非公组织参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活动。按照自愿的原则,采取非公经济组织帮扶贫困户的方法,力争使贫困户尽快脱贫致富。2.自选对象,量力而行根据非公企业和非公组织要求,由企业和个人自选帮扶对象,并根据企业和个人实力,结合贫困户实际,找准贫困成因,明确发展思路,完善发展规划,研究致富办法,力所能及地为贫困户办好事、办实事。3.创新机制,市场引领充分发挥企业资金、信息、人才等优势,结合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和贫困户优势,以市场为导向,积极培育优势产业,广泛吸纳劳动力转移,形成常态化、全社会参与的帮扶机制,实现职工增收,共同发展。4.因地制宜,统筹安排尊重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个人意愿,引导团结当地更多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参与扶贫帮困,并与贫困户合理对接、广泛覆盖。

(二)途径和方法

脱贫基本途径篇7

一、现状

xxxx位于xxxxx,辖x个村民组,x个自然村x户x口人,全村耕地x亩。现有脱贫户x户,其中:x户监测户。低保户x户x口人。

二、制约因素

一是产业机构单一,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业为主,总体收入水平不高。二是农民素质普遍较低,缺乏技能培训,外出务工致富意识不强,技术型农民少、技能型劳务输出少。三是群众患大病后医疗支出过大,容易造成因病返贫致贫。

三、发展优势

1、产业扶贫。依托我县“巧媳妇”工程项目基地的优势,在村内大力推进服装加工、渔网编制项目,让一部分出不去的农户实现在家门口就业增收。依托县涉农龙头企业、合作社等,落实专项资金扶持、互助资金扶持、就业创业扶持和信贷资金扶持等措施,对脱贫户、监测户进行产业扶持,确保脱贫户稳定增收。充分发挥专项扶贫资金作用,建立专项扶贫资金到户台账,集中扶持脱贫户、监测户发展致富产业。积极引导小额创业贷款、中小企业信用贷款投入扶贫开发,向符合贷款条件的脱贫户、监测户倾斜,重点扶持刚脱贫家庭退伍复转军人、大中专学生和进入城镇的自主创业者,拓宽脱贫渠道。积极探索推广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大中型农机具、农村有效房产等抵押贷款模式,为脱贫户、监测户提供更多贷款支持。拓宽农业保险险种和承保覆盖面,增强脱贫户、监测户应对自然风险能力。鼓励脱贫户、监测户入股或进入“巧媳妇”项目加工点从业,增加资产性收入和工资性收入。

2、整村扶贫。坚持行业扶贫与专项扶贫相结合,整村推进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加大整村推进扶持力度,联系协调相关部门负责水、电、路、广播、电视、网络等“到村”问题,专项扶贫解决“到户”问题,提高整村推进财政扶贫资金扶持标准。全面改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条件,提升公共服务能力。

3、能力扶贫。依托扶贫、人社、教育、农业、工会、团委、妇联等各类培训资源和培训资金,组织一部分有一定学历和意愿的脱贫户、监测户参加由农业服务中心牵头、扶贫办确定对象、远程教育及专家培训、社会各行业协助就业的培训计划,依托职业培训机构,举办扶贫培训班。实施“雨露培训”计划,对脱贫户、监测户和进城务工劳动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同时加强脱贫户、监测户剩余劳动能力输出,确保培训一人、就业一人、带动一户。健全完善大中专学生返乡创业优惠政策,促进贫困家庭大中专学生自主创业、有效就业。对脱贫户监测户劳动力开展实用技术培训,确保脱贫户监测户家庭至少有一名劳动力掌握1—2门实用技术,至少参与一项种植、养殖、设施农业等增收项目。

四、帮扶措施

(一)基础设施建设

1、标准化卫生室

2、益农信息社

3、道路修建

4、路灯安装

5、自来水安装

6、村室维修

(二)产业项目规划

1、实施扶贫开发到户增收项目

采取使用扶贫到户资金入户扶贫基地办法,计划实施35户119人到到户增收项目,实现贫困户每户直接收益500元。

(三)因户施策落实扶贫政策

1、对因病致贫的xxx等17户,帮助办理就诊优惠卡、重症慢性病证等。

2、对特困人员实施低保、五保供养脱贫等政府脱贫措施,对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特困人员可申请集中供养。

3、对存在不安全住房,帮助申请危房改造。

五、未来规划

(一)及时统计好脱贫返贫的统计监测工作,持续巩固好脱贫攻坚的成效。不能觉得脱贫了就放松了工作要求,要加大监测和帮扶力度,防止脱贫户返贫和边缘户致贫。突出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消费扶贫等带动作用,持续巩固脱贫成效。

(二)持续优化发展产业,以产业来促进贫困户的增收渠道。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思路,把发展产业作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根本之策。鼓励更多的人成为致富的带头人,强化先进引领带头的作用,持续带动贫困户增收,满足他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

(三)深入开展消费扶贫工作,创新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消费扶贫是促进扶贫产业发展和巩固脱贫成效的重要举措,利用电商平台、抖音直播间,做好村里农产品的宣传促销工作,切实解决扶贫产品销售难的问题。要积极探索本村的电商人才,吸引外出务工的人员积极投入到乡村建设中来,切实做细做实消费扶贫各项工作,以消费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提升脱贫攻坚质量。

(四)统筹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贯彻落实好五中全会精神。五中全会提出,要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所以在“两不愁三保障”达到基本保障标准的基础上,要进一步巩固好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饮水安全和收入不稳定等突出问题。持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补齐基础设施建设短板。确保贫困群众短期能脱贫、长期可持续,做到长短结合,接续推动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改善。

脱贫基本途径篇8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政治思想建设方面

一是对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精神程度不够深,还需用心领悟其内涵实质,在实际工作中思考和投入到工会工作的精力比重大,投入到扶贫领域的工作精力相对比重小,挂钩支队存在一定程度的上紧下松、“温差落差”浮动的情况。二是对学习贯彻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及其云南工作和交通运输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学习还不够主动,理论钻研深度不够,系统性不够强。虽然能够认真参加总队党委组织的脱贫攻坚相关政策学习,但是自觉主动地抽时间静下心来学习比较少;在开展党建工作、脱贫攻坚工作、路政工作以及工会工作时遇到问题才翻理论、寻政策,碰到需要才找依据、查资料。三是对精准扶贫、精准帮扶相关精神内容学习不到位,运用精准扶贫思想指导具体工作意识不够强,没能把理论和总队扶贫工作实际紧密地联系起来。

(二)履行行业脱贫攻坚职责方面

一是作为总队工会主席,客观上认为总队扶贫工作有分管领导,自己做好帮扶责任人相关工作就行了,没有以全局上升到总队党委的角度来思考脱贫攻坚工作,针对脱贫攻坚工作向总队党委提出的新方法、新思路偏少。二是对脱贫攻坚的艰巨性估计不足,总认为国家经济不断增长,人民群众的生活不断提高,打赢脱贫攻坚战问题不大,思想上持有乐观态度,对扶贫一线的开展情况掌握程度不够深、不够细,调研次数偏少。三是对挂钩支队扶贫工作开展情况的了解、指导不够,在主抓工会工作时带动脱贫攻坚工作的意识不够强,教育引导实效有待提高,实施“志智双扶”还需进一步落实,风险防范措施不够强。四是在具体脱贫攻坚工作中,想问题、做工作、办事情还是凭工作经验的老方法、老套路,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少,防范脱贫返贫风险措施不够。

(三)组织建设方面

一是对支队基层党建基础情况的了解不够,对基层党建基础薄弱的支队党建工作指导、监督力度不够。二是对自身要求不严,针对个别同志存在的小问题,小毛病总是以提醒为主,存在好人主义思想,寄希望于同志们的自觉自律,落实党建工作“一岗双责”职责还需进一步提升。

(四)纪律作风与巩固发展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方面

一是紧密结合实际深入整治扶贫领域、党建工作领域作风问题仍有差距,监督意识不强,监督作用发挥不明。政策宣讲、思想动员工作力度不大,职工的积极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一些贫困户“等帮扶、等小康”,存在“干部干、群众看”的现象。二是对支队的政治思想建设工作、党建工作以及脱贫攻坚工作督促指导力度还不够,发动干部职工共同加强政治思想建设、党建工作以及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具体行动还不够。三是对开展扶贫领域和纪律作风建设专项整治自查自纠工作认识还需加强,以简单查找业务问题代替腐败和作风问题。四是落实监督、监管责任方面不到位,主要表现在对挂钩支队拨付的扶贫资金没有认真落实了解支出情况,仅限于会议要求及谈话要求上。

二、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

对照以上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一)政治思想建设认识不到位

对学习贯彻落实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及云南工作和交通运输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关于脱贫攻坚工作的严肃性、任务的艰巨性、形势的严峻性以及复杂性认识不到位,站位不高,依然沿用过去的办法抓扶贫,没有深刻领会脱贫攻坚工作给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建设带来的重大机遇。对脱贫攻坚工作没有用更多地精力和时间去认真领会精神内涵。

(二)理论学习不扎实

工作中放松了脱贫政策理论学习。学习缺乏主动性,深度广度不够,要求不严,有时因工作忙、任务重,安排学习时紧时松,“温差落差”较大,落实决策部署工作不到位,尤其是对脱贫攻坚具体要求、政策规定、好的经验做法学得不深不透,宣传引导群众浮于表面。

(三)具体工作落实不够

对脱贫工作执行政策缺乏刚性约束,存在上紧下松,随大流、搞突击的心态仍然存在,缺乏工作抓在平时、抓在经常、重在落实的自觉性。没有很好做到谋划发展思路、落实发展任务,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还不到位。

三、下一步的整改措施

通过对照检查,自我剖析,使我更加清醒的认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今后的脱贫攻坚工作中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和提高:

(一)进一步加强政治思想建设理论学习,增强政治思想理论修养

把学习贯彻落实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及其云南工作和交通运输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摆在自身工作中的重要位置,不断自我加压,提高标准,提醒自己不能有任何松懈之心,继续保持并提高学习上的优势,不断促进脱贫工作能力的提升,为工作提供思想理论支持。

(二)进一步增强组织建设,有效推进基层党建基础工作建设

带头履行管党职责,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良好的思想状态、足够的工作精力来抓基层党建工作。加强对德宏支队的指导和监管力度,密切关注基层党建工作开展情况,有效梳理挂钩支队基层党建工作中存在的难点与不足,将路政本职工作、基层党建工作、扶贫攻坚工作与工会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抓牢、抓细、抓实,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三)进一步改进纪律作风建设,夯实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的基础

严格督促基层支队做好路政本职工作、党建工作以及脱贫攻坚工作,努力做好每一项工作、办好每一件事,把各项工作抓得细之又细、实之又实。严格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严肃“六项纪律”,持续做好反“四风”工作,久久为功,沉下身心,通过以上率下、改进方式方法促进干部保持优良的工作作风,持续掌握基层党建工作的基本状况、存在问题,准确掌握基层的实际情况,找准“难点”“病根”、明确靶向,对症下药。

脱贫基本途径篇9

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全生产防汛备汛社会稳定等工作,确保完成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用实干实绩向党和人民交出满足答卷。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学习抓六稳落实六保心得精选资料。提供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欢迎阅读。

 

 

心得体会一

省委副书记省长许xx赴xx调研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并深入xx县多个乡镇了解基层运转脱贫攻坚情况,检查节日旅游市场。他强调,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遵循,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

在xx调研期间,许xx来到xx县白云山林场,了解绿茶生产与销售情况,并与正在?茶的茶农亲切交谈,询问?茶收入和村民生活变化。来到壶瓶山镇,他具体了解乡镇运转保障宜红古茶道遗址保护等工作,检查节日旅游市场运行和旅游景点疫情防控情况,深入偏远的大岭村察看易地扶贫搬迁农户居住的新房,以“四不两直”方式督导脱贫攻坚。来到磨市镇,他瞻仰了王尔琢陈振亚等烈士故居,强调要继承革命先烈遗志,坚持人民至上,决胜全面小康,把自己的家园建设得更好。途经皂市水库时,他认真了解水库库容及防洪调蓄能力,强调做好“一湖四水”防汛备汛各项工作。在xx县,许xx就如何落实“六保”任务与当地干部进行座谈,听取xx市和xx县相关情况汇报。

座谈中,许xx充分肯定xx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成效。他强调,当前国际国内形势严重复杂,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要坚定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坚定信心保持定力,努力把自己的事情办好,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要厘清发展思路把握发展机遇,积极主动作为勇于战胜艰难,依靠发展解决遇到的问题。要坚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将财政资金更多用于落实好中央提出的“六保”任务,满足保居民就业保基层运转保基本民生资金需要。

     要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优化完善产业链和供应链,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致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各级领导干部要真抓实干奋发有为,力求实效务实进取,坚定打好三大攻坚战,抓好粮食生产安全生产防汛备汛社会稳定等工作,确保完成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用实干实绩向党和人民交出满足答卷。

心得体会二

为了疫情尽早结束,无数人都奋战在一线岗位上。有的持续工作十几日二十几日,在他们的努力下,除湖北外,疫情已经呈现15连降,治愈出院病例已经首超新增确诊病例。成效令人欣慰。但是,在这战果背后,冲锋在一线的医护人员干部警察志愿者们却以极度的疲乏状态在应战,有的牺牲在岗位上。强制歇息令的下达,既是对防疫“战士”的关爱,也为科学防疫注脚。

冲锋在一线的防疫工作人员,既是防疫抗疫“战士”,他们是“超人”是“拼命三郎”,但也是有血有肉的一般人。支持并为防疫工作人员创新科学适度的防疫抗疫工作状态,是各方都需要面对并思量的问题。时代需要“英雄”,但我们又不期望“英雄”在众人泪目时倒在工作岗位上。

随着防疫体系不断健全,防疫力量不断集结扩充优化,不管是医护人员,一线干部,志愿者,还是其他参与防疫的队伍,防疫的强度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些可爱可敬的防疫“战士”们,责任心使命感,比以往更强烈。轻伤不下火线,带病防疫抗疫,已经成为常态。这不是科学防疫所需,这在客观上会降低防疫效率。让防疫“战士”们歇息好,以更为饱满的斗志投入防疫,是为了更好的战“疫”。

一张张强制歇息令,外表“强硬”,内里柔软,是关爱,是激励,也是动员。以小观大,从中央到地方,先后出台了多项为医护人员社区力量服务的保障措施,也是最大限度减轻他们的工作强度,减轻他们的心理负担,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为凝结起强盛防疫合力创新了有益条件。

随着防疫工作的不断深化,防疫体系力量统筹医治技术正在不断更新优化,提高了防疫的精准性,提升了治愈率,也缓解了一线工作人员工作强度。党中央明确指出,指挥调度后勤保障要科学到位,对医务人员舒缓压力生活保障必要休整精神激励务必及时加强落实,这些外部环境的积极变化,也同样给“强制歇息”提供的可能,让担心的防疫工作者歇息一下,养精蓄锐,回头再战,是共识也正在变成实在的行动。

防疫阻击战正在最吃劲时,但“磨刀”不误“砍柴功”。再对防疫方案进行优化,再扩充防疫队伍力量,再强化科技防疫支撑,再全面群防群治,防疫节奏将更蹄疾步稳,强制歇息令终将完成历史使命,留存在防疫人员光荣征程中。

心得体会三

门难进,事难办,脸难看,一度是对官僚主义者最形象的比喻,如今却可以拿来比对于小区大门。其大约的情形如下,尽管快递小哥戴了口罩,也配合测量体温,甚至比平时更加注重快递车辆所载货物进入小区之后的“守秩序”,然而惋惜的是,小区大门就是不让你进,理由唯一一个,疫情严重,请你配合。

接下来的情形则如下:受疫情影响,许多市民“宅”在家中,网购成为消费主流,而线上下单量也随之呈现爆发式增长,不少小区门口呈现快递物品扎堆的现象。扎堆者,蜂拥而至呈包围状也,以如此阵势,小区门口岂不形成另一个极大的传染源?

还有另一种情形需要引起官方民间以及菜鸟驿站经营者的注重。小区内快递柜形同虚设,或者根本没有设置快递柜,这让“菜鸟驿站”形成规模。而形成规模之后的菜鸟驿站绝非三三两两门可罗雀,而是在封闭空间内形成快递散货货架。好一点的菜鸟驿站经营者自觉在疫情期间将快件取出后再送到取件者手中,而不自觉且无疫情防控意识者则直接让买家到菜鸟驿站封闭空间内自行自助取件,如此以来,货物本身卫生不能保证安全,散货货架更不能保证快递件卫生安全,这等同于形成了一个病菌传染源。尽管这是秃子头上的虱子摆在面上的隐患,但包括购物平台快递链经营者官方管理者以及菜鸟驿站经营者一概对此熟视无睹,任由安全隐患时时刻刻存在,且无任何人加以过问改正,如此下去,与主观传播病毒何异?

解决这个问题的两条途径,其一,快递员直接与客户对接见面,将货物直接物归原主。此一途径因“上班族”缺少时间而存在短板,只适用于居家一族。其二,存放在小区快递柜内,由客户自由取件,而这样的形式在疫情之前除某些未设快递柜小区之外一直实行。然而,如前述,一个“进门难”,令快递小哥“望门兴叹”。

快递小哥说:去年天天可以送三百单,此刻只能送一百单。其实这只是一种表面现象,疫情当前,唯有快递业的正常运转,才是解决居民衣食住行中最重要两项“衣食”无忧的唯一途径。没有电商经营者,没有快递业,就没有抗疫的胜利。之所以快递送单缩水,恰恰是因为公众对取件“最后一公里”之病菌隐患存在极大担忧。那么,快递“最后一公里”卡脖子,有官方管理者的懒政,有小区的“门难进”“脸难看”,也有快递业链条“最后一公里”的设计短板,比如任由菜鸟驿站在封闭空间内取送快件。在小区内设置一个快递柜,何其难哉?让快递小哥在疫情防控严格检查基础上进入小区送快递,何其难哉?由此可见,官僚主义不止存在于官场,同样存在于一些小区物业。

心得体会四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六稳”之首,就业稳则民心定、家国安。2月23日,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明确指出,全面强化稳就业举措。这是亲自部署、统筹推进的战“疫”方略重要内容,在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同时,还要全力确保就业平稳。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稳就业最直接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关注就业问题,坚持把稳就业当做疫情防控的关键一战全力以赴,坚持把稳就业作为切实保障基本民生的首要任务常抓不懈,坚持把稳就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位置毫不放松。民生有保障,战“疫”更有底气。打好稳就业保卫战,更好强信心、暖人心、聚民心,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随着脱贫攻坚工作进入关键阶段,一些深层次的矛盾逐步显露,精神贫困正在成为脱贫攻坚路上难爬的坡。扶贫最怕什么,最怕贫困户有“等靠要”的思想,不愿意配合脱贫甚至抗拒脱贫。要从思想上引导贫困户自觉摒弃“等靠要”的观念,树立志向,依靠自己的双手来实现脱贫,鼓励和引导贫困群众走出去打工就业。通过入户走访,在电视台、报纸开设专题专栏,悬挂宣传标语等多种形式,引导教育贫困群众,激发他们自强不息的动力,充分调动贫困群众脱贫的积极性。“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还要从技能上加强对贫困户的培训,实现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提高贫困户的就业创业率。根据贫困劳动力文化程度、培训意愿及用工需求等,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地组织开展劳动力技能培训,努力实现“培训一人,就业一个,脱贫一户”的目标,充分调动贫困群众脱贫的创造性。

心得体会五

强调,今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解决好贫困群众就业问题非常重要。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加大扶持力度,通过各种方法保障贫困群众就业。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脱贫攻坚的重要动力源。要兑现我们党“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的庄严承诺,必须要下好就业的“先手棋”。

脱贫攻坚已经进入收官之年,就业脱贫已成为打通脱贫攻坚“最后一里路”,就业脱贫不仅能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更能夯实贫困群众稳定脱贫的基础。只有从思想上重视起来,清晰认识当前就业脱贫工作的严峻形势,充分认识就业脱贫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才能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把抓好就业作为巩固脱贫的重要抓手,不断增强做好就业脱贫工作的使命感。

    还要从行动上落实起来,进一步落实责任、明确任务,真抓实干,努力在精准对接、精准帮扶、精准施策上下功夫,不断增强做好就业脱贫工作的责任感。一方面压实责任,年初逐级将计划任务分解下达到各级政府,形成任务明确、上下联动、左右协作、合力攻坚的工作格局;另一方面精准数据,“精”和“准”的基础便是底数清,摸清就业脱贫底数才能为推进精准就业扶贫打下坚实基础。

脱贫基本途径篇10

党的先进性是党的生命线。党的先进性要通过党的基层组织来发挥,通过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来体现。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农村党员是贯彻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的骨干力量。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农村党员的先进性,首先要体现在忠诚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上。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一些农村党员在经济上处与贫困和落后状况。各级党组织过分强调党员履行义务、发挥作用,忽视了对他们的关心帮助,特别是对农村贫困党员的关心帮助明显不够。长期以来,广大农村党员为农村改革发展稳定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为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关心帮助农村党员是各级党组织的重要职责,是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的客观需要,是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迫切要求,是凝聚党员激励党员发挥作用的重要途径。当前要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出发,按照城乡统筹、“城市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切实关心帮助农村贫困党员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不断加强农村党员和农村基层党组织先进性建设,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打下坚实的组织基础。

我市农村是丘陵欠发达地区,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农民收入水平较低。如何贯彻落实好党的十六大精神,加快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是摆在全市各级党组织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我市现有4000多个农村基层党组织,6万多名农村党员。他们是农村改革事业的主心骨,经济发展的领头雁,是党联系农民群众的纽带和桥梁。但是农村党员年龄偏大,60岁及以上的占农村党员数的25.85%;文化偏低,初中及以下文化的占76.08%;贫困比例较高,贫困党员占9.42%;科技素质偏低,致富能力偏弱。面对这种现实情况,市委认为,农村基层组织和党员群众靠自身力量难以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和困难,必须认真组织和动员各级党政机关、党员干部关心帮助农村党员,不断提高农村党员群众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和素质。近年来,我市坚持以关心帮助农村贫困党员脱贫致富为切入点,积极采取有力措施,提高农村党员的素质和能力,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吸引力。并在具体实践中形成了农村贫困党员脱贫致富“内有动力,外有推力,前有引力”的促进机制,为新形势下研究党组织关心帮助农村贫困党员的有效途径提供了有益借鉴。

一、我市关心帮助农村贫困党员的基本途径

(一)着力强化目标责任。我们从强化目标责任要求入手,切实解决重视不够、资金缺乏、力量不足的问题,为关心帮助农村贫困党员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一是明确目标要求。市委制发《关于进一步开展帮扶特困党员的意见》和《关于开展农村特困党员帮扶活动的意见》,制定帮扶工作五年规划,从2003年开始每年帮扶1/5贫困党员改变贫困状况,2007年使全市4500多名农村贫困党员脱贫致富。二是构建责任体系。由市委组织部负责牵头,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牵头抓,组织部门具体抓的领导体系。自2003年6月我市率先在全省成立第一个县级党员服务中心以来,全市已建立3个县级党员服务中心,96个乡镇党员服务站(室),255个村(社区)党员服务点,形成了区县、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服务网络。三是拓展工作力量。大力推进“脱贫致富信息服务组”、“技术服务队”、“信息咨询服务中心”、“种养殖服务小组”、“技术技能培训中心”、“就业信息服务中心”、“岗位信息中心”等各类帮扶中介服务组织建设。四是营造舆论氛围。充分利用报刊、电视、电台等新闻媒体,积极宣传工作典型,大力营造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帮扶农村贫困党员的良好氛围。

(二)大力强化帮扶措施。为提升工作实效,我们大力强化帮扶措施,不断解决农村贫困党员思想观念陈旧、思路狭窄、发展意识不强、信心不足、本领不高、致富无门等问题。一是实施“观念帮扶”。通过大力宣传党的富民政策,帮助贫困党员增强脱贫信心,改变思想守旧、懒散、小富即满等落后意识,树立竞争意识和市场经济观念。二是实施“思路帮扶”。积极帮助贫困党员理清思路、确定发展方向和目标,提供致富信息,寻求致富项目和门路。三是实施“政策帮扶”。积极在手续办理、税费减免、费用征收、就业服务、子女入学等方面给予系列优惠政策,努力为贫困党员脱贫致富提供政策支持。四是实施“科技帮扶”。积极开展“送技术送项目”的科技扶贫活动,大力开展就业技能、信息实用技术培训和业务技术指导,增强脱贫致富本领。五是实施“感情帮扶”。党员干部经常深入贫困党员家中,带着真情实感走访慰问,让贫困党员增强对党组织的感情。

(三)努力创新活动载体。创新载体是推进工作的有效抓手,也是工作得以顺利推进的重要保证。我们努力创新帮扶工作活动载体,通过连续不断地开展一系列活动,扎实有效地推进关心帮助农村贫困党员工作。一是党内“三级帮扶”活动。2002年以来,1300多个市、县(区)、乡镇党组织,10000余名党员领导干部,结对帮扶4500多名农村贫困党员脱贫致富,得到党员干部群众的好评。2004年度被评为全市群众满意的十件大事之一,中央政策研究室党建局还为此编发工作简报,介绍了我市的做法和成效。二是“爱民书记向爱民党员干部深化”活动。坚持将“爱民书记”活动中由书记的示范行动扩展为广大党员干部的自觉行动。2004年以来,动员和组织市直机关和县(区)机关2000多名党员干部,结对帮带农村贫困党员1000多户,努力帮助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三是“送温暖”活动。坚持每年春节元旦和七一期间,广泛开展走访慰问送温暖活动,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生活困难问题,让广大贫困党员切实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四是“党员农贷快车”活动。为帮助党员解决发展缺资金、项目问题,2003年以来大力开展“党员农贷快车”活动,累计向25000多名农村党员发放贷款近2亿余元。五是技能技术培训活动。广泛开展烹饪、编织、缝纫、机械、营销、保安、花卉种植等技能技术培训班,提高农村贫困党员的致富本领。2003年以来,已经累计培训困难党员50000余人(次)。

二、我市关心帮助农村贫困党员的基本经验

(一)始终坚持以探索建立工作制度为切入点,为关心帮助农村贫困党员提供强大外力支持。我市农村地区发展滞后、经济基础薄弱、自然资源匮乏的现实,决定了农村贫困党员脱贫致富必须依托外力支持。为此,我们始终坚持以探索建立帮扶工作制度为切入点,大力推进关心帮助农村贫困党员工作深入开展。一是建立责任制度。明确各级党组织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促使各级党委特别是党委书记认识到位、责任到位、精力到位,做到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坚持把关心帮助农村贫困党员工作与党员干部年度考核、党内创新争优相挂钩,列为党建目标管理重要内容进行考核。二是建立共推共建制度。坚持党委总揽、组织部门牵头、相关部门紧密配合,解决了部门、单位各自为政的问题,构建了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共推共建的机制。要求市、县、乡三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通过“一帮一”、“几帮一”、“一帮几”方式,结对帮扶农村贫困党员,凡达不到要求的,帮扶单位不脱钩、不撤人。三是建立督查制度。实行登记造册制,组织为农村贫困党员建立记载贫困状况、贫困原因和脱困措施等内容的“爱心档案”。实行定期汇报制,各帮扶单位每季度报告帮扶工作情况,及时了解通报帮扶工作进展情况。结对公示制、帮扶承诺制、脱贫验收制、联席会议制等系列制度的建立,有力推动了帮扶工作规范化、制度化。

(二)始终坚持以提高能力素质为着力点,激发农村贫困党员自我发展的内在动力。内因是决定因素,注重增强自身发展内在动力才是关心帮助农村贫困党员脱贫致富的关键。因此,我们始终坚持以提高农村贫困党员素质为着力点,教育引导农村贫困党员自我创业自我发展。一是推进观念创新。通过开展专题辅导报告、思想大讨论、外出学习考察等方式,大力推进农村贫困党员观念创新,帮助他们切实转变“等、靠、要”的思想,树立机遇意识、发展意识和竞争意识。二是理清发展思路。组织向农村贫困党员讲清楚当前农业、农村、农民的发展形势和机遇,深入宣传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系列方针政策,明确本地区发展的主导方向和具体措施,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找准发展方向。三是提升致富本领。依托农广校、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等党员干部培训基地,采取“学校+场园”、“课堂教学+劳动实践+素质训练”等办法,强化农业技能培训,努力使45岁以下的农村党员掌握1-2门实用技术。

(三)始终坚持以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吸引力为落脚点,教育引导农村贫困党员永葆先进性。关心帮助农村贫困党员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吸引力,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为此,我们始终坚持以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吸引力为落脚点,着力增强农村贫困党员的先进性意识,教育引导他们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永葆共产党员先进性。一是增强先进意识当先锋。通过组织理论宣讲团、宣讲小分队深入开展理论宣讲,党员领导干部讲党课等措施,深化农村贫困党员对党的先进性建设和党员保持先进性要求的认识,明确保持党员先进性的具体要求和不合格党员的具体表现,进一步增强了他们的党员意识、宗旨意识和责任意识。二是带头脱贫致富做榜样。自身脱贫致富是对新时期合格党员的要求。教育农村贫困党员时刻牢记自己的党员身份,坚持“一个党员一面旗帜”,做遵纪守法、促进发展、维护稳定的模范;引导农村贫困党员学习致富本领,增强致富能力,在脱贫致富中为困难群众树榜样。三是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做模范。教育和引导农村贫困党员牢固树立自己富不是富,大家富才是富的观念,积极帮助农村困难群众发展致富,争当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先锋。

三、新形势下关心帮助农村贫困党员的思考

农村贫困党员的产生既有历史的原因,也有现实的因素,同时也和党员自身的局限有关。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形势下,党组织关心帮助农村贫困党员工作,要从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入手,通过制定落实配套优惠政策,不断创新活动载体,切实提高关心帮助农村贫困党员的实效性。

(一)建立健全工作机制。要坚持把关心帮助农村贫困党员工作列为“民心”工程、“民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进一步建立健全工作机制,推进关心帮助农村贫困党员工作规范化制度化。一要在思想上形成共识。要统一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认识,自觉把关心帮助农村贫困党员工作放在重要位置紧抓不放,在关心帮助农村贫困党员中不断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吸引力,实现农村党员先进性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的有机融合。二要在责任上明确目标。要形成领导抓、抓领导,一级抓一级的工作格局。要实行目标管理,坚持联系帮助对象不脱贫不脱钩,进一步强化工作责任。要坚持把关心帮助农村贫困党员工作与党员干部年度考核、党内创新争优、干部的任免使用相挂钩,并列为党建目标管理的重要内容进行考核。三要在工作上形成制度。要完善督查制,实行帮扶承诺、脱贫验收等制度。要坚持结对联系帮扶制,认真组织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结对联系帮助农村贫困党员。要大力表彰结对帮助农村贫困党员的优秀党员干部和党政机关部门,要提拔任用事迹突出、成效明显、能力强的党员干部,使关心帮助农村贫困党员成为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自觉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