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高等学校毕业论文十篇高等学校毕业论文十篇

高等学校毕业论文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8:22:31

高等学校毕业论文篇1

此标准格式样本是对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毕业论文格式规范化的范文的形象化表示。在此样本中,正体字为示范论文原件,斜体加粗字为对论文文档及各段示范论文格式要求的文字描述。

毕业论文中必须包括以下内容,且按以下先后顺序装订,括号中内容根据实际可缺省:论文封面、中英文摘要(中文300字左右、英文不超过250个实词)、目录、(前言)、正文、参考文献、谢辞、(附录)。

本格式样体格式大致在以下几个方面规定。

1、论文用a4纸单面打印。

2、论文中的各部分(各章)一级标题用三号宋体加粗居中,方式为“第1章 XXXXXXXXXXXX”,一级标题与正文之间必须空一行,且每章之间必须另起页。

3、二级标题用四号宋体加粗,方式为“1.1 XXXXXXXX”,二级标题与其上段或下段正文均必须空半行。

4、三级标题用小四号宋体加粗,方式为“1.1.1XXXXXXXXX”,三级标题下的内容之间无须另起页,但必须与上一段空半行。

5、正文用小四号(或五号)宋体,每段必须首行缩进。

6、上边距2.54厘米、下边距2.54厘米、左边距2.5厘米、右边距2.5厘米。

7、装订线0.5厘米、页眉1.5厘米、页脚1.75厘米。装订位置左。

8、页码右下角,以阿拉伯数字顺序排序,加页眉“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         电子与电气工程系毕业设计论文”。(小五,宋体)

9、表的标注方式为:表1.1 XXX居中标注在表上面;图的标注方式为:图1.1 XXXX居中标注在图下面。

10、       文中所有英文的字体设置为“times new Roman”

11、       参考文献书写方式见范本。

12、       具体论文格式可依据范本来做。范本为见附件1。

13、       文中行距设置为“固定值20~25”,含有公式的行用“单倍行距”。

 

xxxxxxxxxxxx(三号宋体加粗,居中)

(空一行)

摘要:(小四号宋体加粗)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小四号宋体,首行缩进两字)

(空一行)

[关键词](小四号宋体加粗)工资(空两格)激励   ……(小四号宋体)

    

 

 

 

 

 

目录(三号)

 

前言(可缺省)………………………………………………………………………1

第1章XXX……………………………………………………………………………2

 1.1xxx……………………………………………………………………………2

 1.2xxx……………………………………………………………………………2

第2章xxx……………………………………………………………………………3

 2.1xxx……………………………………………………………………………3

 2.2xxx……………………………………………………………………………3

第3章xxx……………………………………………………………………………4

第4章xxx……………………………………………………………………………4

参考文献……………………………………………………………………………4

谢辞………………………………………………………………………………5

附录(可缺省)………………………………………………………………………6

(小四号宋体,左对齐,二级标题缩进一格)

(另起页)第1章 频率响应

(一级标题,三号宋体加粗,居中,空一行)

 

1.1概述(二级标题,四号,宋体加粗,空一行)

1.1.1频率响应(三级标题,小四号,宋体加粗)

频率响应是衡量放大电路的一项重要技术指标,……(用小四号宋体,首行缩进两字)

 

1.1.2频率响应分析(小四号,宋体加粗))

对频率响应的问题,……,从五大方面分析:

①上限频率。……,……

1)……

a.…… (用小四号宋体,首行缩进两字)

b.……

②下限频率。由于区位条件、建筑材料、……

③…… (用小四号宋体,首行缩进两字)

 

1.2分析(二级标题,四号,宋体加粗(空一行)

……

 

 

 

 

 

 

(另起页)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用三号宋体加粗居中)

空一行

[1]余兴发等.现代企业定价——理论与应用.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88年

[2]李光绪.工业企业会计.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1993年

以上是中文图书表示方法,用小四号宋体

[3]董志强等.统计预测问题的决策影响图方法.系统工程学.1994(9)100-107 (100-107是论文在期刊中的页码)以上是中文期刊表示方法,用小四号宋体

[4]Freeman.theBenefitsofenviromentalimprovement.1979Johns HopkinsUniversitypress

以上是英文图书表示方法,用小四号timesnewRoman字体

[5]RossDShachter.evaluatinginfluenceDiagrams.operationsResearch1986(6)871-882

 (871-882是论文在期刊中的页码)以上是英文期刊表示方法,用小四号timesnewRoman字体

 

 

另起页                                      

 

谢  辞

(“谢辞”用三号宋体加粗居中)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正文小四宋体,首行缩进)

 

另起页                                      

 

附 录

(“谢辞”用三号宋体加粗居中)

高等学校毕业论文篇2

1我校中药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现状

1.1我校中药学专业的定位我校中药学专业是应用型

本科专业,培养掌握中药学基础知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熟悉中医学、药学等知识和能力,能在中药流通、使用、生产、检验领域从事中药调剂、合理用药、中药制药、质量检验等符合中医药产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可从事如下工作:药店、医院、保健品店等的调剂、合理用药及养生保健等工作;中药相关企业的经营、管理、质量检验、质量控制、临床监察、生产、研发、信息网络等工作;中药及天然药物相关实验室技术工作。

1.2我校中药学专业毕业论文工作概况

根据专业定位及人才培养方案,中药学专业培养应用型中药学本科人才,而非研究性相关人才。本专业采取3+1培养模式,即:利用3学年进行公共基础、专业基础及专业课程的学习;利用1学年进行毕业实习及岗位实习,使学生在岗位实习中进行中药相关岗位实训并完成毕业论文。在毕业论文工作中,力求围绕毕业论文的核心目的,以实际岗位工作为核心,在毕业论文中解决实际问题。

2我校中药学专业毕业论文的实践及成果分析

我校中药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工作目前已完成2011届、2012届及2013届,在毕业论文工作中,根据实习单位特点及具体实习工作内容,以培养方案为核心,不断地对毕业论文工作的过程、形式及管理等方面进行实践,提高毕业论文质量。

2.1选题阶段灵活,双指导教师选派,旨在解决实际问题

由于我校中药学专业大多数学生进入不同实习单位或不同岗位,原则上要求一人一题,与岗位相结合并考虑实用性[1],要求学生进入实习单位后,结合实习单位具体情况、实习具体内容及自我兴趣自拟选题。选题务必紧扣培养目标,可利用一种或几种研究方法综合研究,且有可实施及可操作性。首先在实习单位指定指导老师,因为学生在完成毕业论文期间一直在岗位实习,实习单位老师可随时指导学生;同时,学校会配备1名校内负责教师协助指导,跟校外实习单位的老师沟通,高质量地全过程管理学生的毕业论文。对于实习单位没有相关指导老师的,结合选题的同时,在学生、教师双向选择基础上,选派校内老师作为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并实行负责人制。

3毕业论文选题类型的多样化

3.1鼓励支持科研型毕业论文形式

学生实习单位是科研院所或医药公司的,在实习过程中参与中药研发等项目,毕业论文与科学研究相关,这与大多数高校中药学专业毕业论文一致。在此期间,学生可以对药物研发有深刻认识,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培养良好的科研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有部分毕业论文题目为此类论文。

3.2增加实验大报告类型的论文形式

实习单位是某医药公司或药厂的质检部门,在实习中主要接触质量检验工作,依据药典或相关规范操作,无需进行科研设计,不能完全等同科研项目,将该类型设定为实验大报告的实验型毕业论文,要求学生将实习工作及实验过程的每一个环节掌握。有部分毕业论文题目为此类论文。

3.3增加调研型毕业论文的形式调研型论文的增加基于以下几点:

①众多高校中药学相关专业的本科毕业论文大多是实验型论文,这是沿用多年的医药学院校本科毕业论文的模式。然而,我校中药学专业的学生在毕业实习中不能接触相关实验或科研项目。

②我国高校中药学相关专业的毕业论文遇到诸多问题,也都在进行改革。中山大学药学系学生做过调研型毕业论文,其他中药学专业做调研型论文的资料很有限。

③从我国高校现状来看,除实验性很强的专业外,有很多专业的毕业论文倾向于社会调查深入剖析某专题的实质。且我校经济管理等其他专业的毕业论文采用调研型论文。基于上述,我校中药学专业毕业论文增加调研型论文,不仅非常切合毕业生的实习岗位,也符合就业现实情况。该调研型论文要求与中药学领域相关,解决单位的实际问题,这对毕业生开展后续工作及工作晋升都有现实意义。通过中药学相关领域的调研,完成毕业论文,能够对学生基础、专业知识及应用能力全面考查,使学生所学知识与岗位实际需要相结合,培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及知识应用能力,使学生能得到综合训练,达到毕业论文教学目的。调研型毕业论文题目。

3.4增加处方分析

类型的论文形式学生实习的具体工作是医药药房的中药调剂工作,可以对处方的规范性及合理性进行分析,有些可参与医院开展的处方点评工作,将该类型设定为处方分析型毕业论文。这样不仅可以很好地结合实习单位的具体问题,也可利用所学的中药学相关的知识,综合分析、解决问题,也为后续中药调剂工作做铺垫。有部分毕业论文题目为此类论文。

3.5增加实习总结类型的论文形式

实习单位是医药公司或药厂的车间,学生实习中参与药物生产过程;有的实习单位是药店,学生实习中进行药品销售、中药饮片调剂、中药煎药或库房管理等工作,可以根据具体实习内容撰写实习总结类型毕业论文,不仅可以使学生对中药学相关岗位工作内容有全面、深入地了解,也可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分析实践操作中的每一环节,解决实际遇到的问题,从而达到毕业论文综合训练的目的。有部分毕业论文题目为此类论文。

4合理安排毕业论文时间避免就业的冲突

近年来就业压力越来越大,毕业论文与就业的时间和精力难以平衡,有的学生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工作或找工作中,难以保证毕业论文任务。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专业对此状况进行相关改革:调整本科毕业论文的时间,在时间上给予保证,其毕业论文时间已经由原来的大四下学期调整到大四的两个学期,实践证明这对提高毕业论文的质量具有一定的成效。我校中药学专业为缓解此问题,在3+1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前提下,将毕业论文的启动时间提前,学生在8月中旬进入实习单位,基本在9月初左右确定选题,在实习的前半过程中基本完成毕业论文的相关研究工作,后续的实习工作中只进行论文的撰写及补充等工作。这样的时间安排可在一定程度上缓冲就业与毕业论文的矛盾。

5毕业论文的模拟训练的必要性

在论文工作开始前,开设相关课程或必要培训,使学生掌握需要具备的知识和能力。广东药学院药科学院在实习前进行毕业论文系统辅导,让学生明确实习目的及论文要求,并要求实习单位强化对论文的质量监控。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专业[4]在毕业论文工作前期进行课程设计和集体指导,开设系列论文选题指导和论文写作等专题讲座,辅导一些共性问题,从源头上改善毕业论文质量。广西中医学院应利用寒、暑假期,充分利用实验室资源,组织学生进行论文相关的技能训练。在我校中药学专业毕业论文工作中,利用毕业论文开始前的中药课题设计为毕业论文工作打基础。课程中开展毕业论文写作讲座,并对毕业论文进行初步模拟;同时,在平时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和撰写科研论文能力,毕业论文开始前加强对学生毕业论文的正确态度的引导,通过适当培训、练习及模拟设计等措施,逐步使学生掌握完成毕业论文的有关能力,从而确保并促进论文整体水平的提高。

6加强毕业论文过程管理严格保证毕业论文质量

毕业论文工作需要在各个环节严格把关,精心组织和指导是毕业论文顺利完成的保障;需要规范毕业论文过程管理,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明确权责。在论文管理过程中,需要找到较好的全程管理方法,pBL教育理念贯穿于选题、文献搜集、课题设计及结果分析、论文撰写等各环节中,从而确保毕业论文质量。在我校中药学专业毕业论文工作中,制作《中药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指导手册》给学生和论文指导老师,使指导老师和学生均能够明确论文要求;在实际操作中严格控制,全程确保论文质量;及时了解在论文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对于共性的困难问题,统一解决并予以明确;对于有些学生对论文的态度及做法错误,及时告知、纠正。在论文的开题、中期、答辩等环节严格把关,对于质量较差的学生,要求其进行二次审查。同时要求学生在每2周向指导老师汇报进展,以便更好地指导与管理。

高等学校毕业论文篇3

[关键词]现代远程教育;毕业论文;教学体系;构建;实施

[中图分类号]G40-057[文献标识码]a[论文编号]1009-8097(2013)05-0088-05[Doi]10.3969/j.issn.1009-8097.2013.05.018

引言

随着网络技术及多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出现了现代远程教育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现代远程教育利用最新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打破了传统教育的局限,以其远程性、开放性、灵活性、先进性,满足了现代不同层次的人群对教育层次、知识更新的需求。发展现代远程教育是推动教育现代化,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终身学习需求的重要手段。我国自1999年开始在中央电大和68所普通高校试点现代远程教育以来,现代远程教育在我国逐渐成为高等教育领域非常重要的办学形式,步入快速发展的规模扩张阶段,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高等教育要“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现代远程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无疑也应当将此作为教育改革的一个重点。现代远程教育主要定位于应用型人才培养,学生大多为在职从业人员,本身都在随岗实践,但随岗实践不能取代毕业论文教学。毕业论文教学作为现代远程教育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不可缺少的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是学生运用所学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围绕实际问题进行的综合性训练,也是培养学生调查研究能力、查阅文献资料能力、方案设计与比较能力、计算与绘图能力、数据获取与处理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科技论文写作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现代远程教育在教学形式及教学对象上与传统高等教育截然不同,如何在远程教育背景下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毕业论文指导服务,保证毕业论文的质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已成为摆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问题。保障现代远程教育毕业论文教学质量是一个系统工程,有必要围绕现代远程教育的培养目标,结合现代远程教育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基础与学习需求,构建一个合理可行的毕业论文教学体系。

一、现代远程教育毕业论文教学体系构建的原则

1.结合现代远程教育特点,充分利用最新计算机网络技术

现代远程教育具有远程性、开放性、灵活性、先进性等特点,进行现代远程教育毕业论文教学体系的构建,需要结合现代远程教育的特点,充分利用最新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为学生提供超越时空限制的全方位、多渠道的教学支持服务。

2.有利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和成长

根据社会对专业人才知识结构的需求,现代远程教育的培养目标定位于应用型人才培养,并突出对学生的实际应用技能的要求。因此,构建现代远程教育毕业论文教学体系必须有利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和成长。

3.考虑学生的基础与学习需求,有针对性地施教

现代远程教育采取宽进严出的政策,学生基础较差,多数为在职学习者,具有鲜明的职业背景,比普通学生有更强的应用能力需求。因此,进行现代远程教育毕业论文教学体系的构建,需要考虑学生的基础与学习需求,有针对性地施教。

4.明确教学主体各自职责

传统全日制高校毕业论文教学主体由论文指导教师、学生及学校构成。现代远程教育毕业论文教学主体除论文指导教师、学生及学校之外,还包括分布在全国各地的校外学习中心,如图l所示。进行现代远程教育毕业论文教学体系的构建,需要明确各教学主体的职责,做到职责分明。

二、现代远程教育毕业论文教学体系的构建

本文基于现代远程教育毕业论文教学体系构建的原则,构建了由教学资源体系、论文指导体系、论文答辩体系以及论文监控体系组成的现代远程教育毕业论文教学体系,如图2。

1.教学资源体系

教学资源体系包括教师资源、学习资源与平台资源。为了增强师资力量,丰富教学形式,除了学校聘用的异地指导教师外,学校需要鼓励部分有条件的学习中心在当地聘用符合学校要求的本地指导教师。针对相当多学生学习基础较差,在毕业论文环节经常无头绪、无思路,不知道做什么论题的问题,学校需要根据学生基础与需求建设论题资源库,论题以应用型论题为主。此外,指导教师在论文指导初始阶段需要为学生提供写作方法类以及参考文献类的论文辅导资料,供学生写作参考。为适应现代远程教育的特点,学校还需要充分利用最新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建设网上论文指导与管理平台、网上答辩与集中答疑平台等平台资源,以便为学生提供实时与非实时的远程教学支持服务。

2.论文指导体系

论文指导体系包括指导环节与指导形式。指导环节包括学习中心毕业论文动员、学校与学校中心指导学生论题库选题或自主选题、指导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初稿及终稿的写作、指导教师给出终稿评语及成绩等常规性教学环节。指导形式包括论文平台指导、网上集中视频答疑与线下指导。为适应现代远程教育的特点,论文平台指导应作为论文指导的主要形式,同时辅以网上集中视频答疑与电话、见面等线下指导形式。

3.论文答辩体系

论文答辩体系包括答辩环节与答辩形式。答辩环节包括学校对学生进行答辩资格审查、学校与学习中心组织论文答辩、答辩小组给出答辩评语及最终成绩。为适应现代远程教育的特点,学校与学习中心共同组织的网上毕业论文答辩应作为论文答辩的主要形式,同时允许符合条件的学生中心自行组织现场答辩。

4.论文监控体系

论文监控体系用于学校对上述体系涉及的关键环节进行监督控制,以保证教学质量。为了保证学习中心聘用的指导教师符合学校要求,学校需要对学习中心聘用的指导教师进行资格审查,只有学校审批同意后才能作为学校的本地论文指导教师。为了保证论文指导质量,学校需要对指导教师的指导行为进行监控与考核,并对指导教师给出的指导评语及成绩进行审核。为了保证答辩质量,学校需要对学习中心自行组织的本地现场答辩进行全程监控,并对所有答辩评语及答辩成绩进行审核。

三、现代远程教育毕业论文教学体系的实施

大连理工大学现代远程教育根据上述构建的毕业论文教学体系,在毕业论文教学环节进行了具体的实施。

1.开发现代远程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实现论文平台指导与管理,同时辅以远程集中视频答疑与线下指导形式进行指导

为实施网上课程教学与毕业论文教学,学校开发了现代远程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其中论文指导平台主界面如图3所示。通过该平台实现论文写作环节的控制、论文辅导资料的上传、论文任务书的发送、教学信息的传递、论文的答疑与批阅、指导教师指导行为的监控等。为了集中解决学生在论文终稿阶段遇到的问题,学校在论文终稿环节利用网梯实时多媒体交互系统实施远程集中视频答疑,答疑效果良好,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此外,指导教师也经常采用电话、QQ、见面等线下指导形式对学生进行论文指导。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利用论文平台对教师指导行为进行监控与考核

高质量的师资是提高现代远程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学校自开展现代远程教育以来,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逐渐建立了一支知识结构合理、业务水平较高、实践能力较强的师资队伍。目前,学校现代远程教育的论文指导教师由两部分构成:一是学校及有条件的学习中心聘用的学术水平高、工程实践能力强、教学效果好、责任心强的教授、副教授及其相应的教学团队;二是学校引进的985高校硕士及以上学历的远程教育专职教师。对于没有工程背景工作经历的远程教育专职教师来说,缺少的正是工程实践的经验。为此,学校搭建起远程教育专职教师工程实践平台,每年定期安排远程教育专职教师深入生产第一线实践实习,有效地提高了远程教育专职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

为了增强指导教师的责任心与责任感,提高毕业论文的教学支持服务水平,学校建立了毕业论文指导教师监督与考核制度,即首先由学校制定出毕业论文指导准则,比如学生留言必须在24小时之内回复,学生稿件必须在3天内批阅完毕,学生稿件批阅意见或评语必须达到一定要求等;之后学校根据毕业论文指导准则在论文指导平台对教师指导行为进行监督与考核,考核包括周考核、月考核及学期考核;最后学校根据考核结果给予指导教师相应的奖励或处罚,对不称职的教师坚决取消其指导教师资格。毕业论文指导教师监督与考核制度的建立,有效地促进了学校毕业论文教学支持服务水平的提高。

3.创建“毕业论文模板”指导模式,同时支持学生自主选题

为了解决绝大部分学生在毕业论文环节不知道做什么以及怎么做的问题,提高毕业论文的质量,学校结合学生基础与需求,创建“毕业论文模板”指导模式。所谓“毕业论文模板”指导模式,即首先由实践经验丰富的学校各专业教授、企业工程技术人员以及远程教育专职教师根据各个专业学生的岗位需求,共同参与为每个专业制作多个毕业论文模板,形成“毕业论文模板资源库”,然后由学生根据自身兴趣及工作性质,选定某个毕业论文模板,最后学生在该毕业论文模板的引导以及指导教师的指导下,顺利完成毕业论文的写作。每个毕业论文模板为学生提供了某一论题的目录和格式,并且每一章都配有引导性内容,正常情况下,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以及模板的引领下都能顺利完成毕业论文的写作。另外,为了避免使用同一毕业论文模板所带来的毕业论文雷同问题,学校制作的毕业论文模板绝大部分都是半开放式毕业论文模板,即要求学生结合实际的工程或项目来做,如某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某工程工程量清单编制等。由于学生选择的具体项目或工程不一样,也就避免了采用同一毕业论文模板所带来的毕业论文雷同问题。此外,对于少部分希望自主选题的学生,学校也允许其采用自主选题模式进行毕业论文的写作。自学校实施毕业论文模板指导模式以来,有效地提高了学生毕业论文写作的积极性。

4.区别对待不同需求的学生群体

学校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在毕业论文环节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对于不申请学位学生的毕业论文,只要毕业论文质量和总体完成情况达到学校对本科毕业论文的最基本要求,即可通过毕业论文环节,顺利获得学分。对于拟申请学位学生的毕业论文,学校对写作难度和完成质量均做了更高的要求。为了保证申请学位学生毕业论文的质量,学校从学位毕业论文模板的制定,指导教师对学位毕业论文的指导,到学位毕业论文答辩,建立起学位毕业论文三把关的严格制度。首先,每个专业分别制定了学位毕业论文模板,学位毕业论文模板的难度要高于非学位毕业论文模板,如对于工科专业,学位毕业论文模板原则上要求是设计模板,需要申请学位的学生只能选取学位毕业论文模板进行毕业论文。其次,指导教师在指导学位毕业论文时,毕业论文完成质量要求较高,只有学位毕业论文终稿环节成绩达到中等及以上的学生才允许申请答辩。最后,要求拟申请学位的学生必须参加毕业论文答辩,只有答辩成绩良好及以上的学生才能在毕业论文环节满足申请学位的条件。

5.采用网梯实时多媒体交互系统实施网上远程答辩,同时审核有条件的学习中心自行组织现场答辩

考虑到现代远程教育的特点,学校对绝大多数学生采用网梯实时多媒体交互系统实施网上远程答辩,答辩效果良好。同时,为加强教学支持服务,学校审核同意有条件的学习中心自行组织现场答辩。为保证自行组织现场毕业论文答辩工作的规范与严谨,学校通过答辩巡视或远程视频对答辩过程进行了全程监控。

6.建立科学规范的毕业论文教学流程

现代远程教育毕业论文教学具有学生数量多、分布地域广、教学活动组织管理难度大等特点,必须形成科学规范的管理流程,合理安排、周密部署,才能成功地实施现代远程教育毕业论文教学,保证毕业论文的质量。学校根据构建的现代远程教育毕业论文教学体系,不断完善过程管理,逐步建立起科学规范的毕业论文教学流程(如图4),保证了毕业论文教学体系有条不紊地实施。

四、现代远程教育毕业论文教学体系的实施效果

为了检验现代远程教育毕业论文教学体系实施的效果,我们对大连理工大学今年春季参加网上毕业论文答辩的59名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进行了毕业论文教学满意度调查与答辩成绩的统计,如表l所示。从表1可以看出,共有53人选择了满意或非常满意的选项,只有6人选择了一般的选项,学生对毕业论文教学的满意度达到了90%;共用54学生的答辩成绩达到良及以上,优良率达到了92%。可见,学校实施现代远程教育毕业论文教学体系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高等学校毕业论文篇4

随着校企合作不断推进,以及教育主管部门相关文件的陆续出台,实施高职毕业设计(论文)与顶岗实习并行的教学模式,已成为当前高职院校开展毕业设计教学的主要形式。顶岗实习作为学生职业生涯的转型期,对塑造学生正确的学习观和工作观尤为重要。它既是校内综合实践教学的延续,也是学生从事社会工作的“首演”。顶岗实习能给高职毕业设计提供科学选题、真实素材、实战演练、合理评价等优越条件,既成为了高职院校深化毕业设计教学改革的理想平台,也是促进校企深度交融的有力抓手。然而,当前校企双方尽管拥有强烈的合作需求,但因缺乏有力的共管机制,使我国高职院校毕业设计(论文)仍多采用“校内指导、校外执行”的教学模式。多年来,国内职业教育者也对高职毕业设计(论文)的管理模式、设计选题、过程控制、考核机制等进行了大量研究,但更多的是基于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面对高职毕业设计(论文)与顶岗实习并行日趋普及的发展趋势,构建基于校企协同创新的保质机制,将是我国高职院校实施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提升工程中首待解决的核心任务之一。

二、当前江苏省高职毕业设计与顶岗实习并行所存在的问题

1.毕业设计选题机制有待改进毕业设计(论文)选题是决定高职毕业设计与顶岗实习能否和谐并行的关键环节。调研中发现,好多兄弟院校都能很好遵循“一人一题”的原则,并且也能紧密贴合所授专业。但出于顶岗实习单位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大多高职院校为避免毕业设计与顶岗实习时间上冲突,确保毕业设计(论文)应有的理论深度,同时便于教学部门顺利开展毕业设计,纷纷采用了提前启动毕业设计的方案。尽管此种选题机制是建立在师生自愿互选的基础上,而且大部分学生的设计题目也是来自于往年顶岗实习单位现场生产问题,这些仍将是导致毕业设计选题与现役实习岗位产生距离的根本原因,大大降低了实习单位的合作热情。

2.双师协同指导力度有待加强毕业设计(论文)与顶岗实习并行过程中,“校企双师”指导对确保毕业设计质量的作用不言而喻,在走访的大多院校中都已100%的配备到位。但受校企地域距离、课题岗位差异等因素的综合影响,校内指导老师、企业指导师傅普遍存在鞭长莫及的感受。校内指导老师由于指导学生多,教科研任务重,学生分散在全国各地,难以对学生提供有效的跟踪指导。而对于企业指导老师,部分院校抱怨他们指导水平参差不齐,期望能聘请车间或工段的技术人员担任。但深入剖析企业指导师傅指导不力的真正原因有三种:一种是毕业设计选题与顶岗实习内容存在差异,企业指导老师无充分时间提供额外指导;二是来自生产一线的企业指导老师因自身理论水平的限制,难以从理论角度给出高质量指导;三是目前企业老师指导属于无酬劳动,也没纳入企业考核范畴。“校企双师”协同指导不力,是导致高职毕业设计(论文)质量下滑的重要原因之一,也使学生不能正视实习岗位的技术含量,最终引发频发跳槽现象。

3.毕业设计考核机制有待完善在毕业设计(论文)考核方面,大多高职院校期望建立校企合作的考核团队,共同对学生毕业设计成果作出全面评价。鉴于当前顶岗实习的现状,构建稳定的“校企双师”考核团队显然难以实现。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基于顶岗实习过程,同时开设了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两门课程,采用职责分明的双重考核制度:企业负责顶岗实习考核,学校负责毕业设计考核。在毕业设计方面,校方仍主要通过校内的指导老师、评阅教师、答辩小组层层把关,来考查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从近几年实施效果来看,校内评价关注更多的是论文格式、研究对象、难易程度、理论价值,而未能对毕业设计(论文)实践应用价值给出准确评价。这种传统的考核方式,一直使学生认为自身需要完成顶岗实习、毕业设计双重任务,在两者协同方面受工作压力、工作时间、毕业考核等方面的压力,感到无所适从。

4.校企协同共管平台有待建设高职毕业设计与顶岗实习并行,需要校企双方分工明确,鼎力合作。由于顶岗实习单位比较分散,持续时间也相对较短,校企之间无法建立“以一对多”的个案化操作平台。校企分居两地,无疑增加了协同共管的难度。仅仅通过电话、手机、邮件、定期交流等方式,难以保证校企共管下的毕业设计质量。与本科院校毕业设计相比,高职毕业设计与顶岗实习并行模式涉及企业较多,人员数量较大,需要花费成本更高。在倡导建立政府主导、企业行业参与的新型办学体制下,有必要充分利用信息网络化技术,建立一个通用型校企齐抓共管信息化平台。

三、高职毕业设计与顶岗实习并行机制建构探索

1.构建具有高职特色的微型毕业设计高职毕业设计源于本科毕业设计,但两者因人才培养目标的不同,导致在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教学目标、考核要求等方面均存在明显差异。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向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输送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与应具备科研能力的本科生相比,高职生主要从事工作现场的维护、调试、安装、技术支持、售后服务等工作,他们能具备撰写技改项目的总结报告、故障检测排查报告、产品安装调试报告等能力即可,无需要求能写理论研究较强的长篇报告。根据教育主管部门对高职毕业设计(论文)的总体要求,我们引入当前先进的CDio工程教育理念,建立如图3所示的高职微型毕业设计,它主要包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方案决策、解决问题四大模块。四大模块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克服传统毕业设计弊端,而且也有利于实现高职毕业设计(论文)紧密贴合实习岗位,推动两者协调发展。

2.构建校企协同的动态选题双轨制在毕业设计、顶岗实习启动阶段,高职生去向较为分散,如校内外顶岗实习、继续学业深造、自谋职业等等。为了能使毕业设计(论文)选题同时满足校、企、生的各自要求,我们初步形成了校企协同的动态选题双轨制。在规定的选题周期内,毕业设计(论文)一直处于构思阶段。当进入规定的时间节点后,对于进入顶岗实习的同学,要求必须结合实习岗位进行选题。在校内实习的同学,由校内指导老师进行定题,或自由选择,但必须经过校企混编毕业设计工作指导小组的认可,力争实现“假题真做”。此种基于校企协同的动态选题机制,有助实现选题紧连岗位,有助实现一人一题的原则。

3.建立校企协同的双师指导协调制高职毕业设计的开设宗旨,就是运用专业的理论知识去解决工程中实际问题,这对毕业设计的实用价值和理论深度提出了一定要求,同时也给校企双师指导的工作思路指明了方向。校企双师在理论研究、实践操作方面各具优势。在毕业设计(论文)选题紧密结合实习岗位的选题下,企业指导老师负责实践指导,进行毕业设计的实用价值把关,而校内指导老师负责提供毕业设计的理论支持,进行毕业设计的理论水平把关。针对毕业设计(论文)与顶岗实习的并行进程,我们建立了校企协同的双师指导协调制,以确保毕业设计的指导质量。

4.建立校企协同的多维监控机制由于学校、企业、学生对毕业设计的价值取向存在差异,这给当前校企协同管理毕业设计带来了巨大困难。若我们能合理运用校企协同选题机制后,即毕业设计成为校、企、生三方拥有实现各自需求的共同载体时,这便有助形成校企齐抓共管的局面,促使高职毕业设计有条不紊进行。学校、企业、校内外指导老师要准确跟踪学生毕业设计的全过程,根据各关节的具体考核指标,严格把关毕业设计每个环节。对此,我们建立了校企协同的多维监控机制。

5.建立校企协同的特色评价机制目前高职毕业设计的考核方式主要采取“校方考核为主、企业协评为辅”的考核机制,显然难以很好保证高职毕业设计(论文)质量,需要建立一种教育主管部门、学校、行业、企业、其他社会组织共同参与的质量评价机制。根据校企实际需求,重构高职毕业设计的评价指标,建立多方参与的远程协调考核机制,如网络答辩、校企混编的答辩小组、校企混编的毕业设计工作指导小组、“学校考核理论应用+企业考核实用效果”联合考核机制、优秀毕业设计同学由实习单位优先选择或由学校推荐就业等。教育主管部门和行业对校企协同主管的毕业设计(论文)从服务于社会主义建设角度作出建设性评价,引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及其工学结合制度科学发展。

6.建立校企协同的网络化管理平台基于高职毕业设计并行于顶岗实习的特有教学模式,结合本科院校毕业设计信息管理系统的成功案例,采取以学校为主体、企业参与的建设思路,通过整合校企双方对毕业设计的需求,应用信息网络技术,建立了高职毕业设计信息管理网络化平台建设方案。通过网络集成环境下多个数据库的访问与协作,使企校双方能及时了解、掌握学生毕业设计的具体实施情况,能很好解决高职毕业设计特有的地域冲突问题,同时供多方人员进行考评。

四、结语

高等学校毕业论文篇5

关键词: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管理误区

毕业论文是本科教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对某些专业或方向来说,是整个实践教学的最主要环节,其质量对本科教学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当前毕业论文的实际运行情况并不理想,并呈现出质量逐年下降的趋势,泡沫化日益严重的情况,甚至出现了本科毕业论文存废的争论。毕业论文的整体质量下降,是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和扩张而出现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非常有必要对毕业论文的实质、发展变迁和目前毕业论文质量下降的原因做深入的思考和分析,才能对毕业论文是否保留、如何提高质量等做出正确的选择。

1.本科毕业论文工作存在的误区

1.1对本科毕业论文作用的认识误区。

1.1.1将毕业论文和研究生学位论文混淆。本科毕业论文与研究生的学位论文有着本质的区别。虽然社会上也出现了一种趋势,不要求研究生毕业,但那指的是期刊论文,对于学位论文来说,是研究生获得学位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可以说,研究生从一入学开始,就是围绕着课题,也就是最后的学位论文而开展工作的,研究生的学位论文是评价研究生学术能力最主要的工具。显然,本科毕业论文无法也不应该承担这样的任务。本科毕业论文是当学生完成基础和专业的基本学习任务后,一次总的检验和实践,通过毕业论文活动,学生能够初步尝试在准独立状态下进行一项系统性较强的工作。这个过程能够锻炼学生,对于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本科毕业论文带有某种总结性的意味,更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延续,是整个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环节。

1.1.2对于毕业论文的不适当拔高和贬低都是不合适的。毕业论文是整个教学体系中的重要支柱之一,一种错误认识在于将毕业论文孤立看待,认为与其难以实际操作,不如直接取消。这样的做法对教学体系的破坏是非常严重的,会导致高等教育阶段不完全,对学生质量也造成了很大的损害。如果找不到可以有效替代毕业论文的途径或方式,简单粗暴地取消毕业论文阶段无疑是不合适的。另一种值得注意,但是很少反思的现象是对毕业论文工作的不适当拔高,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将本科生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作为教学成果来宣传,尤其是毕业论文阶段,一些高校将重心转移到有更多学生发表SCi、ei论文上。这其实是一种非常危险的信号,毕业论文正在逐渐脱离其教学功能的本质而被异化。究其原因,主要是高校在管理过程中,将对创新的适用范围不恰当扩大导致的。我们不怀疑有少量学生在本科阶段可以做出一些创造性的成果,但这不是本科教育阶段所必需和应有的责任。这种不恰当的指向,会导致毕业论文的整体泡沫化日益严重,学生毕业论文的独立性逐渐降低,有些甚至直接把教师的成果转移到学生身上。这种趋势在实质上不仅弱化了毕业论文在教学体系中的地位,更容易在今后造成如学术不端之类负面教育等更加严重的后果。

1.2毕业论文管理上的误区。

由于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的下滑,一些学者将矛头对准了教学管理部门,认为其对毕业论文的管理松懈,规范性不足。本科水平评估对毕业论文的规范性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我认为,目前高校毕业论文阶段的管理工作不是松懈,而是严苛,严重背离了教学管理的科学规律。比如一些高校开始简单套用研究生学位论文的管理办法来管理本科毕业论文,虽然对于一些条件较好的高校可能会得到一定的效果,但对于广大的地方院校来说,并不具备实际上的操作性。成本问题和培养规格差别注定了这种盲目管理最终的结果必然是少数人受益,而大多数学生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益处。

在管理上形式主义严重,导致着力点偏差。主要体现在对过程的要求繁琐而不切实际,过于注重格式和文本要求而忽略了实质内容。一些高校制订的毕业论文写作规范,从字体、字号、体例编排等诸多方面进行了严格限制,并且作为论文评价的重要指标。这种做法,从其用意上来说,当然是希望毕业论文过程更加规范,同时方便管理部门管理和评价,能在上级的检查中获得更高的评价。但实际效果上,学生和指导教师在和毕业论文实际水平并无太大关系的这些环节上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使本来就非常紧张的毕业论文工作更加难以有效完成。

在管理过程中对一些规定的理解僵化,从而使管理行为背离教学规律。比如为了切实发挥毕业论文对学生的锻炼作用,教育管理部门要求实现一人一题。对于完成过程预见性较为清晰的情况,多人同题的现象当然会引起雷同和相互抄袭。但是,毕业论文的本质是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独立解决一个较为系统性的问题。即使是同样的题目,如果题目设计相对开放,不同的学生实现的途径也会差别很大,并不违背独立性的原则。同时一些高校管理部门不允许多个学生合力完成一个论文,这也是值得商榷的,对于高度强调协作能力的现代社会,多人合作完成某项工作应该是值得鼓励的做法。但是高校管理部门对一人一题采用题目不得完全一致这种简单的一刀切规定,不仅造成了选题的困难,而且在实际工作中造成了新的困境:一些老师指导学生的题目,只是个别词语的区别,实现方法和途径几乎毫无区别,却符合了管理部门的规定,这对学生的损害是很大的。

1.3就业压力与毕业论文质量的冲突。

毕业论文质量下滑和高校的高速发展是同步进行的,许多人对这种现象不理解,但其内在其实有着深层次的原因。大学扩招以后,大学获得了更大的发展空间。本来使得高校可以有更大的财力投入教学,但是,由于扩招后学生的就业成为头等大事,高校的实际生存压力越来越大。由于一般教育管理部门统计12月底的初次就业率,并作为衡量高校教学效果的重要指标。这就导致不仅学生在第四学年一开始就面临着就业压力,学校本身也面临着来自上级的巨大压力。毕业论文的时间与找工作的时间发生了冲突,为了就业率,毕业论文不得不为之让路。我们不得不承认,就实际情况来讲,毕业论文和就业率相比较,对高校的生存紧迫性当然要低,这种时间的错位冲突直接导致毕业论文被弱化的尴尬。

2.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措施

针对以上提出的三类基本问题,我们需要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才能逐步改善毕业论文目前的尴尬处境。

2.1充分认清毕业论文的本质,使其回归应有的教学职能。

毕业论文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并不是一个完全独立的部分,是一个训练和培养过程,是学生一个准独立的实践过程。毕业论文是教学属性的,教学体系设计者需要通过毕业论文的环节,发现教学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加以系统性的改进;学生需要通过这个环节发现知识体系中的不足加以巩固,并发现自身的优势和劣势,以便今后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向。高等教育的任务是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如果学生没有创新精神,教育无疑就是失败的。但是创新能力,则受限于学校条件、学生条件等诸多因素,不仅在大学期间需要培养,更重要的是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要继续培养。而本科学生在校期间获得创新成果则不应该成为本科教育所考虑的重点内容,虽然我们乐见少数学生在校园内就做出瞩目的成绩,但为了获得少量成果而损害大多数学生正常教学秩序是得不偿失的。

2.2遵循教学规律,进行科学的管理。

毕业论文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部分,有其作为教学过程的共性,但也有自身的特点。据调查发现,低年级的学生对毕业论文的期望值很高,但到了毕业论文阶段,由于管理的繁琐、时间的冲突和指导的缺失,毕业论文很大程度上成为了一种负担。管理部门应该尽量摆脱指导者的角色,做好服务功能,让指导老师和学生能将主要的精力投入到问题的发现和解决上。总体来说,就是毕业论文的管理宜宽不宜严,宜粗不宜细,宜简不宜繁。管理者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为毕业论文提供必要的平台,比如建立网络平台,方便师生的交流,同时将繁琐的过程简洁化,使学生和教师可以将主要精力放在毕业论文的实质性内容。

2.3进一步解放思想,进行教育改革。

教学质量下滑和高校快速发展并行的情况,其根本原因在于高一级管理部门的投入指向和教育发展规律不一致,在这种情况没有得到有效改善以前,希望高校自动将主要精力投入教学工作是无法实现的,这就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加深入地进行教育改革。对于高校本身来说,应该深刻认识到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普及和社会大众的认识的提高,高校的学生培养质量会在高校的社会声誉和生存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而教学质量的提升甚至保持都不是短期的工程。从学校发展的长期来看,重视包括毕业论文工作在内的教学工作,对学校的长期健康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高校管理者也应该更加积极地思考毕业论文科学评价的标准问题,只有制定简单、清晰、科学、可行的标准,才能将毕业论文的管理工作带入正轨。

3.结语

毕业论文工作是学生结束本科阶段学习,踏入社会之前的一次总演习,它的重要性是其他教学环节所无法替代的,我们不应该因为其发生了问题就简单地取消了之,而应当采用更加开放和积极的态度,分析导致毕业论文发生变化的社会经济变迁等深层次原因,从而找到合适的解决途径,让高等教育能够完整、高效地提供给学生,使学生通过毕业论文的洗礼,在真正独立应对纷繁复杂的实际工作问题时,能多一份从容,多一点怀疑精神,多一点创新的动力,从而做出更多的成绩。

参考文献:

[1]时伟.大学本科毕业论文的弃与存.中国高等教育,2010,(7):45-47.

[2]廖元秀,周生明.本科生毕业论文改革探索.高教论坛,2010,(11):69-71.

高等学校毕业论文篇6

【关键词】高校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影响因素

一、引言

本科生毕业论文是高校本科人才培养质量和素质的综合体现。通过毕业论文的写作,可以综合反映出大学生对专业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认识问题、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对大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思维方法的锻炼和提高。然而,从目前高校本科毕业论文的整体状况来看,普遍存在着选题不准、理论与实践相脱节、内容缺乏创新、形式不规范等问题,论文质量急剧下滑。分析这些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不仅有利于推进高校本科教学质量工程建设,深化本科教学改革,提高本科教育质量,而且对提升大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和素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结合多年从事本科毕业论文指导的实践,仅就普通高校文科类毕业论文质量的影响因素进行一些探索。

二、认识不足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是实践的基础;实践对认识具有反作用,科学的认识能使实践取得成功,错误的认识会导致实践失败。教育部早在2004年就明确指出:毕业设计(论文)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近年来,高校大学生在毕业论文认识上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对完成毕业论文的目标、目的、作用和意义理解不全面,对其重要性认识不深刻,态度不端正,仅仅把完成毕业论文当成是一项任务,或者只是获取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的一种手段,而对“毕业设计(论文)对自身思想品德、业务水平、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深远的影响”的认识不清。其结果必然导致论文写作中出现弄虚作假、请人、付费买论文、剽窃抄袭等学术不端行为和不良风气。调查显示,近年来,一些高校70%以上本科毕业论文均有不同程度的抄袭现象,有的改一改开头和结尾,其他内容基本是从网上复制后搬到论文中;有的变换一下句子形式,但内容相同;有的论文中引用他人成果没有标注;有的甚至出现只改一改题目和作者姓名,其内容完全抄袭的现象,等等。

三、基础不牢

扎实的知识基础是写好毕业论文的基本前提。这种基础包括撰写毕业论文的基本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专业基本理论和专业基本技能的应用能力、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分析能力、科学研究的方法与技巧,以及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从近年一些高校本科生毕业论文的指导、评价和答辩中不难发现:错字别字较多、标点符号错误、语句不通顺及其表述的学术性专业性不够、英文翻译错误、基本格式不规范、数据不准确、参考文献不规范、框架结构凌乱、思路不清晰、论证不充分等问题在论文中非常普遍。此外,理论与实际脱节现象比较严重,用理论来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较低,一些论文前半部分用了大量篇幅来阐述论文的理论背景和依据,但后半部分却不能用理论分析现实问题。这些问题,一方面反映出当前高校大学生最基本的写作基础还比较薄弱,如错别字、标点符号错误、语法错误等不应出现的错误,这与高校扩招带来的生源质量下滑有密切关系。另一方面也说明当前“对素质教育的片面理解,使许多学生忽视对专业知识的学习,而更热衷于参加校内外各种各样繁多的活动,往往荒废了学业,并且综合素质也不高”。以至于大学生连最基本的毕业论文写作技巧都没有掌握,这与高等教育大众化趋势下普通高校人才培养体系和培养条件有很大关系。如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课程体系中重理论轻实践等。

四、投入不足

这里的投入主要指学生在完成毕业论文中投入的时间和精力。包括资料收集整理、社会调查、实验实习、毕业论文的撰写和修改等所投入的劳动时间。近年来,不少高校毕业生在完成毕业论文过程中普遍存在着时间精力不足的现象,未按照规定的时间和要求完成毕业论文的各个环节,工作计划简单,实际工作量偏小,实验和调查数据陈旧、不充分,从选题、开题论证、资料收集、实验实习、与指导教师的沟通与交流,到毕业论文答辩投入的时间和精力都不够,一些学生在动笔写毕业论文前,基本就没有做过调查和实验,也没有与指导老师进行过深入沟通,只是简单地从网上查阅一下资料,东拼西凑后用几天的时间就把论文写出来了,其论文质量可想而知。投入产出理论告诉我们,在一定条件下,投入与产出之间成正相关关系。如果在完成毕业论文中没有付出或付出较少,不按照要求踏踏实实完成好论文的每一个环节,要想写出高质量的论文是不可能的。

我们不禁会问,为什么学生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不够呢?他们写毕业论文的时间都用到什么地方了?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找工作占用了他们大部分时间。由于毕业论文的写作、答辩一般都是安排在大四的最后一个学期(要求应不少于半年),而这个学期又是学生择业的高峰期,为了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多数学生往往需要耗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奔波于各种形式的招聘会、供需见面会、洽谈会等。不仅如此,一旦被录用在一些民营企业,要求马上上岗,有些用人单位连周末也要上班,致使这些学生无暇顾及毕业论文。二是各种形式的岗位考试占用了他们大部分时间。学生考研、考公务员、考村官、出国考试以及各类职业资格考试耗费了大量精力,使得毕业论文中的调查没有了、实验没有了,更不能静下心来深入思考和分析,对完成毕业论文造成极大影响。三是一部分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为了在毕业时正常毕业,获得学位证书,往往忙于四年中未通过课程的补考,不得不以牺牲毕业论文的时间来复习功课。

前几年,由于高等教育实施了产业化改革,致使高等教育办学规模持续膨胀,招生人数不断增加,这在一些地方高校表现得尤为突出,其结果是学校教学资源如师资队伍、实践教学等条件与办学规模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在毕业论文环节,最突出的问题就是指导教师的数量和质量不能满足论文指导的需要。从数量上看,教师指导学生过多。一名老师指导10名左右本科生的情况非常普遍,师生比偏高,任务过重,加之指导老师还承担着教学和科研任务,很难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指导学生完成好毕业论文,在指导过程中往往出现不仔细、简化环节等现象,有的甚至出现学生从开始拟定选题、过程指导到最后毕业论文答辩都没有见到老师的现象。这个问题直接影响了教师在毕业论文选题与审题的整个过程中的工作状态以及毕业论文日常指导工作的质量。从质量上看,由于指导教师数量不足,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学校只有放松遴选论文指导老师的规定和要求,一些责任心不强、工作不认真、专业不对口、职称不符合要求、虽有指导资格但水平不高、没有科研背景、不了解论文指导的基本要求和工作规程的老师仍然被安排指导本科生的毕业论文,致使在论文指导时显得力不从心,无法对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实行有效指导,致使指导的论文质量难于得到保证。

五、监控不严

在国家教育部开展本科教学水平评估时,各高校都加强了对本科生毕业论文的管理和质量的监控,毕业论文各环节都有健全的管理体系,并形成了一些特色鲜明的管理制度。但是,近年来,毕业论文管理过程中各项规章制度执行不严格、不规范、监控乏力等现象又凸显了出来,严重影响到了毕业论文的质量。具体来讲,突出的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选题把关不严。由于定位过高,过分强调毕业论文的理论创新和学术创新,忽视对学生技术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和锻炼,结果不同学科专业毕业论文选题类型雷同,一些应做毕业设计的应用性专业也来写毕业论文,一些毕业论文选题把握不好,过大过空,有的论文内容与学生的专业和未来发展方向相差较远。二是毕业论文过程管理松散。本科毕业论文的完成包括一系列必须的环节,如开题论证、资料查阅、调查和实验、研究方案和研究框架的拟定、数据整理和分析、论文撰写与修改等。但由于受经费等条件的约束,一些高校在论文管理中,往往简化甚至略去一些环节,如开题论证没有了,资料查阅不够,调查和实验的时间缩短甚至没有,研究方案不全面等,这将对后续论文质量的提高带来不利的影响。三是论文评阅、答辩走过场,成绩评定不严格。按照毕业论文成绩管理规定,一般学生的论文成绩主要包括论文指导、评阅、答辩三个部分,但在实施过程中,普遍存在着要求不严,流于形式。如论文评阅老师与答辩老师是同一个人;在答辩中压缩时间,提问简单,学生回答问题不深刻;评分标准偏低,不严格,只要完成论文,参加答辩,基本都能顺利通过。此外,论文答辩后的管理也非常松散,针对答辩时老师提出来的意见基本没有修改,学生把论文及其相关材料一交,就算完成论文了。究其根本原因在于对毕业论文缺乏有效的监控措施,对现有的毕业论文管理规章制度执行不严,进而导致毕业论文的质量出现下滑。

我们知道,提高毕业论文质量是一项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工作,高校只有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制定完善的人才培养标准,着力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健全和严格包括毕业论文在内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增强教育竞争力,促进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提升,才能在竞争日趋激烈的高等教育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才能实现高等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

(注:项目来源:云南农业大学教改项目(校政发[2009]349号)。)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通知[Z].教高厅[2004]14号.

[2]陈为德:扩招对农业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影响及对策[J].高等农业教育,2002(9).

[3]李宗坤:高校本科毕业设计(设计)质量下滑及其对策[J].郑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4).

[4]方曼:高校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几点思考[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8(6).

高等学校毕业论文篇7

[关键词]高校毕业论文设计问题对策

[作者简介]雷芳(1979-),女,江西临川人,东华理工大学,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高校财务管理;邱卫林(1979-),男,江西上饶人,东华理工大学,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财务会计。(江西抚州344000)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1年省级教育规划课题项目“本科会计学专业的培养目标与毕业生就业能力的比对研究”(项目编号:10YB272)和2010年校教改项目“高校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教学研究”(项目编号:JG0026)的研究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09-0124-02

本科毕业论文是教学计划中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高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一课,是衡量教学水平的重要标准。通过毕业论文的写作,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础技能,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科学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提高大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素质,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是学生毕业与学士学位资格认证的重要依据。如何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质量在本科院校已变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一、本科院校毕业论文设计环节存在的问题

1.学生撰写毕业论文,从事理论研究的实践基础薄弱。我国大部分本科院校的毕业论文均安排在最后一学期,且与毕业实习结合在一起。从教学计划的执行来说,这种安排无可厚非,并且这样安排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的毕业论文和实践单位联系起来进行撰写,避免写一些纯理论的文章。比如某高校经济管理学校规定学生的毕业论文必须要联系具体的单位,不能写纯理论的文章,否则给予不通过,直接进入二辩。可是由于一些专业的特殊性(如会计专业),如果学生实习不可避免会涉及企业的商业秘密,企业一般不愿意接受学生实习,这就带来了高校安排学生实习的难度。所以,一般本科院校的学生大部分都采取自己联系实习单位的方式,从而使实习质量难以得到保证,学生得不到应有的实践锻炼。

2.毕业论文的教学管理制度执行不力,检查流于形式。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对本科学生毕业论文设计都建立了一系列管理制度,明确了毕业论文的地位与作用、毕业论文撰写的态度和要求、毕业论文设计和答辩工作时间、毕业论文的选题、毕业论文的结构与行文等相关制度。但当学生的就业和毕业产生矛盾的时候,学校在对论文要求的执行过程中往往是流于形式,没有严格执行。这样一个状况,助长了师生轻视毕业论文的风气,严重影响到了论文写作质量。同时高校就业率是评价高校质量的一个标准,学校的就业率往往和其招生存在一定的比例关系,给高校创造了许多向社会展示和与社会接轨的机会。在目前就业压力日趋增大的情况下,就业工作给毕业论文环节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因此各高校中不存在毕业论文设计不通过的现象。比如,学校规定在第八学期开学初,学院就要进行毕业论文前期检查,对学生选题、指导教师的安排、任务书的下达以及学生开题报告等情况进行自查,并报教务部门审查。而教务部门对各学院上报的前期检查,只是收全而已,对检查所写的内容关注得不多。

3.毕业论文指导不到位。高质量地完成毕业论文,必须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而学生的积极性主要靠教师去调动,指导教师肩负学生思想工作和指导毕业论文工作的双重任务,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因此,指导教师队伍的状况直接影响着毕业论文的质量。当前本科院校本科论文指导不到位的问题突出。一是部分教师对本科毕业论文的重视不够。有些教师认为,本科生不是研究生,本科毕业论文只是走过场,学生感受过了就行,不必有太高的质量。也有些教师认为,本科生的就业形势这么严峻,让他们安下心来写论文是不太可能的,也是不现实的。因此,对本科毕业论文写作不够重视,在帮助学生选择和确定课题过程中,没有引导和启发学生明确论文的目的,没有指导好,也没有严格要求学生做好文献综述工作。在论文指导中,教师对学生的论文没有进行严格的审阅,没有指出论文中存在的问题,对论文中出现的问题没有坚持让学生全部改正后再进行定稿,论文的质量也就不能保证。同时,我们也不能否认,有些教师在学生毕业论文指导上不愿付出更多的辛劳,现在评价大学教师的标准是科研成果,教师对教学的不重视就显得更为普遍。二是指导教师短缺,所带学生过多。高校近几年连续扩招,学生人数大增,但教师数量的增加没能跟上学生数量增长的速度,生师比过高,致使每个指导教师所带的学生人数增加。以江西某高校会计学专业的学生和老师来作一个比较分析:目前该学校的经济管理学院会计教研室的老师一共有8人,而该校应届会计学本科专业平均每年共有120名学生,参与论文指导的共有10名教师,每个教师平均要承担12个学生的论文指导工作,在这10名教师中,有6名老师指导的学生数超过12人。这与江西省教育厅2004年5月颁发的《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通知》中所指出“每位教师所指导的学生人数,本科学校原则上不超过8人,高职高专学校原则上不超过10人”的文件精神不符。教师的精力和时间总是有限的,一名教师指导的学生人数过多,指导就不可能面面俱到,影响了学生的毕业论文的质量。

4.论文的写作时间仓促。根据高校教学计划的安排,本科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的时间安排在第八学期,时间一般是十周左右(含毕业实习时间),表现在工作安排上,学校规定在第七学期末完成学生毕业论文选题和指导教师的选定工作,但由于学生在第七学期末就已经开始为各种各样的招聘会奔波,各学院往往在第八学期开学后才能确定该项工作,而学生则是开始论文写作时才了解其任务和内容。比如江西某高校会计学专业的学生一般是完成了第七学期的教学计划后,就可以离开学校找工作、实习等,学生实习结束返校己是五一节后,而学校规定论文答辩必须在6月中旬前后结束,学生实际写作时间还不到6周,毕业论文写作时间明显不足。为此,我对江西部分高校的学生进行调查,在调查中,当问及“为确保论文的质量,你认为论文的撰写时间应为多少周为宜?”他们的回答情况如下,76%的学生认为,为保证毕业论文的质量,撰写毕业论文的时间须在10周以上;47%的学生认为,撰写毕业论文的时间应在11周以上;32%的学生认为,撰写毕业论文的时间应在12周以上,其中有1名学生认为,为确保毕业论文质量,毕业论文写作的时间应在15周左右。所以学生毕业论文的撰写时间是远远不够的。

二、加强毕业论文设计教学的对策

1.提高学生认识,科学合理安排论文时间。毕业论文是高等学校应届毕业生按照教学计划规定在毕业前必须完成的能反映其综合学习成果的学术论文,是高等学校教学组织过程的重要阶段,是实现培养目标和检验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毕业论文的写作成果是学生毕业及学位资格认证的重要依据,是对学生进行业务能力评价的最主要内容。撰写毕业论文是教学计划规定的重要环节和内容,是对本科生学业水平和研究能力的综合检验,也是本科生在学校期间,运用所学的知识和获得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最后一次重要的训练。这对于保证教学质量和保证合格毕业生的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高校应该科学制定毕业论文设计和毕业论文答辩的时间,更好地保证毕业论文质量。

2.强化论文过程各环节的管理。一是加强选题审题管理,要明确论文题目必须紧密结合本专业培养方向,学生应该选择具有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的论文题目进行研究和写作,一般应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结合学生的实习单位情况和本人的兴趣进行选题。一般高校都是采取由各个学院自己组织指导教师提出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审查并公布课题名称,组织学生选题。二是学校应加强对毕业生写作过程的检查监督,指导教师对学生毕业论文设计进展情况的检查,一般每周至少一次,对检查情况应做好记录,在进展情况记录表中,应如实记录学生提出的相关问题或指导教师的检查内容和结果,杜绝空洞的现象发生。并且要有中期小结记录表,定期对前一阶段完成工作做个总结,指导教师进行监督,并写出建议。三是在指导资质方面,为了保证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指导教师应由具有讲师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或具有工程实践和教学经验的工程师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工程技术人员担任,助教、研究生不能单独指导毕业论文设计,只能作为助手,协助指导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四是在过程控制方面,指导老师要承担起在学生毕业论文写作各个环节中应承担的责任,在论文设计的全过程中,指导教师应指定时间和地点,对学生进行阶段性检查并向学生提出书面指导意见,重点可以放在思路、方法及资料查找上给学生多方面的指导,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分析、对比和解决问题,平时应该定期与学生联系,采取多种方式检查学生的工作进度和工作质量,了解毕业论文设计的进度并予以指导。同时学校还应该加强对指导老师的监督检查力度,设立毕业论文设计专项管理制度,管理人员尽可能的是那些在专业方面经验丰富的独立的第三方,能够站在一个比较客观的角度,理性地看待题目审查、初期检查、中期检查、答辩检查等各环节。比如学校教务处会同督导组随机抽查各学院对毕业论文设计中期检查的执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给予纠正和上报。

3.建立起“3.8.2.1”毕业论文教学新模式。高校可以启动“3.8.2.1”毕业论文教学新模式,具体就是通过理论支撑,联系实践,并且通过循序渐进的方法,有阶段性、分步骤训练特点的毕业论文教学新模式。该模式分为四个模块:写作基础模块、专业训练模块、模拟写作模块、写作检验模块。模式中“写作基础模块”的“3”是指开设“大学语文”“论文写作及学术规范”“经济文献检索”三门课程,开设这三门课的主要目的是为以后撰写毕业论文奠定基础。其中“大学语文”一般是安排在第一学期,“论文写作及学术规范”安排在第二学期,“经济文献检索”安排在第三学期。在课程上这样安排是为了保证时间上的连贯性,同时也体现了大学与高中知识的延续性。模式中“专业训练模块”的“8”是指根据教育部规定的各个专业指导性教学计划中规定的有关主干专业课程进行课程论文训练,通过对课程论文写作的不断训练为以后撰写毕业论文奠定基础。课程论文的写作形式多样,如研究报告、文献综述、学习小结、案例分析等形式。模式中“模拟写作模块”的“2”是指开展论文专题讲座和进行学年论文写作训练,时间一般可安排在第七个学期完成。模式中“写作检验模块”的“1”是指在最后一学期,学生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完成毕业论文撰写全过程。在操作上可以尽可能围绕学年论文确定的题目作进一步的调查研究,使研究内容不断充实和升华。

[参考文献]

[1]高艳阳,郭艳丽.强化质量监控提高本科设计(论文)质量[J].中北大学学报,2006(2).

[2]李永胜,刘胜洪.提高高等院校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思考[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4(4).

[3]孙万欣.会计学专业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统计与咨询,2009(6).

高等学校毕业论文篇8

关键词:毕业论文;应用型本科院校;质量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12-000-02

毕业论文(设计)是高校人才培养最有一个环节,是对学生专业知识综合应用的一次考核,是衡量高等教育教学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学生毕业和学位资格认定的必备条件。我院自2013年首届毕业生到如今已经历了四届毕业论文工作,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出现了不少问题,笔者就针对我院经管类毕业论文质量管理提出对策。

一、我院经管类毕业论文现状分析

第一,学生数量连续增加,指导教师数量不足。近几年随着学院不断扩招,经管类学生人数急剧增加,毕业班学生增加将近1倍,教师平均指导学生人数比例高。

第二,学生对毕业论文重视程度不够,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我院毕业论文启动在大四年级第一学期的中期,学生忙于应聘求职,有少部分学生准备考事业单位或研究生,学生对论文选题、开题等环节敷衍了事,无法集中精神去阅读参考文献,做实地调研等,以致学生论文选题偏大、内容空洞及拼凑痕迹明显等问题。

第三,指导教师不够重视,缺乏必要的指导。教师教学、科研工作量较大,对学生论文指导多数在面上的指导,对于论文撰写的方法及论文内容的指导比较欠缺。另外,聘请了较多的校外指导教师,在兼职教师管理上存在较大的问题,如部分教师是其他高校的教师,因距离较远,与学生当面指导的机会很少,主要通过网络、电话联系,效果不理想。

第四,过程管理没有真正落实到底,缺少有效的监控。学院毕业论文过程管理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结合其他高校经管类毕业论文的管理,已经有了比较完善的过程管理体制,从学生选题、开题答辩、中期检查、及论文答辩等环节都有相应的管理文件,但管理真正落地及监控是比较缺失的。像开题答辩及论文答辩环节,由于教师、学生等多方面原因,答辩环节没有起到实际的管理效果。

二、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的管理措施

第一,加强指导教师管理和培训。首先,加强指导教师的筛选。对指导教师的筛选不仅仅是在学历和职称上,更应该结合指导学生的负责程度等方面综合考虑,建立论文指导奖惩体制,对不能胜任的导师取消去指导资格,并与教师教学业绩考核挂钩。其次,加强对指导教师的培训。由于学院指导教师组成的多样性,不仅有本学院教师和院外教师,还有校外高校教师及行业人员,所以对指导教师培训非常必要。培训内容应包括指导规范、论文系统使用等多个主题的培训。

第二,加强毕业论文管理制度建设和落实。根据学院实际,结合本科毕业论文相关规定,制定过程管理文件。对导师选择、选题规范、开题答辩、中期检查、论文答辩及申诉程序等制定规范化流程。对计划任务书、文献综述、文献翻译、开题报告、论文、中期检查表、学生指导记录、论文评阅、指导记录、毕业论成绩评定等各类文档的填写提出具体的内容和规范要求,并印制成册,使责任明确,管理更科学、更规范。

第三,加强学生选题管理。首先制定各专业毕业论文选题的原则性意见,从选题原则、选题的内容要求、范围要求、题干要求、选题方式和选题的审核程序等方式作出规范和要求。其次,规范学生开题答辩流程。以论文答辩的流程开展学生的开题答辩,严把学生论文的选题关,对于不符合要求,没办法完成的选题进行第二次开题答辩,不通过者延期论文答辩时间。

第四,重视论文答辩环节。论文答辩是毕业论文工作的最后一个环节,通过答辩,可以全面了解学生论文质量及导师的指导水平,是考核学生综合专业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应变能力的等多方面的素质。首先,加强学生答辩资格的审核。论文指导教师同意学生答辩,学院采用系统对学生论文进行检测,如重复率超过学院规定标准,直接取消其答辩资格。其次,设计论文合理规范的答辩流程,如对学生陈述时间、指导教师提问时间及提问重点、论文不予通过的原则性意见等做基本规定。最后,建立答辩应急机制,应对答辩过程中出现的突发事件。

三、毕业论文质量保证实践效果

为提高我院毕业论文质量,在前几届毕业论文管理过程中碰到的问题,结合其他经管类高校毕业论文管理经验,主要采取了管理过程规范化、制度化,部分毕业论文选题与教师科研相结合或与学生科研项目相结合,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具体如下:

第一,加强了学生毕业论文过程管理。毕业论文从选题、开题到论文撰写是一个比较长的周期,每个环节完成情况奖直接影响毕业论文质量。国际商学院结合前几届毕业论文管理的经验和问题,经过多次的讨论和修订,制定了《国际商学院毕业论文(设计)管理办法》,明确了毕业论文的目的和要求,规范了毕业论文过程管理。其中包括明确了学院、系、导师和学生的职责和要求,论文选题审核、开题答辩、中期检查及毕业论文答辩等各个环节的流程。与此同时,学院还设置了毕业论文领导工作小组、学院督导组监督并认真实施毕业论文各个环节的检查制度,采用自查、互查和抽查等相结合的方式,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和整改。通过规范化制度保证毕业论文顺利完成。

第二,将学生论文和指导教师课题或学生实践科研项目相结合。部分学生毕业论文是学院科研项目的一部分,通过真题真做,有效地提高学生科研实践和创新能力,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导师科研项目压力,既保证了毕业论文质量,带来了双方互赢的结果。

第三,加强了校外指导教师的管理。随着应用型本科院校建设的推进,校企合作交流越来越频繁,为充分利用校外资源,提高学生毕业论文选题来源渠道,改善师生指导比例,引进了校企合作单位校外指导教师作为论文指导教师。为此学院制定了专门的校外教师指导工作规范,由校外指导教师和校内指导教师共同担任学生导师,指导学生论文。明确了两名导师的工作职责,分工合作。这种校企合作的指导方式,不仅让学生选题更贴近社会和生产实际,增强了学生的责任性和事业性,保证了毕业论文的质量。

第四,更加重视学生论文的写作能力。学生具备一定的写作能力是学生完成毕业论文的根本保证。为提高学生毕业论文写作能力,专门在大三第二学期开设了《文献检索与研究方法》的课程,本课程围绕论文选题确定、核心概念界定、文献综述、外文翻译以及论文撰写等毕业论文全过程,进行文献检索、研究方法和研究过程各环节科学训练,奠定毕业论文的质量基础,训练学生从事科学研究的基本规范。

第五,加强了过程管理对学生毕业论文成绩的影响。毕业论文成绩是否合格是影响学生是否能正常毕业及是否授予学位的必要条件,因此,将对学生毕业论文成绩的评定贯彻至整个过程管理,对学生起到了监督作用。对于未按要求完成相关文档的学生,第一次给予警告,第二次暂缓其毕业论文答辩资格。对于开题报告答辩未通过学生,给予第二次开题答辩资格,如不通过则暂缓其毕业论文答辩资格。对于毕业未通过者,取消其毕业论文答辩资格。对于毕业论文答辩未通过学生,给予结业处理。以上制度对学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确保学生按规定完成论文,提高毕业论文质量。

第六,加强了对导师的管理制度。导师在整个论文过程中,是指引灯,也决定了学生论文质量好坏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所以对导师管理非常重要。建立了导师反馈机制。对于首次被学生投诉的导师,经学院调查,确实存在工作失责的,学院给予谈话处理。如多次被投诉属实者,取消其论文指导资格,如情节严重的,按学校教学事故处理。进行了论文导师评价制度。在论文答辩结束后,由学生对导师进行评价,作为学院评定优秀导师和选拔下届导师的依据之一。

四、结语

本科毕业论文是高校人才培养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对学生专业能力、综合职业能力最全面的一次实践和考核。也是提高本科院教学质量不可或缺的一环。根据我校几年的毕业论文管理工作,提高毕业论文质量要从教师、学生和管理上着手,加强过程管理,制定管理规范,力求解决每个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切实提高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

参考文献

[1]章晓宇.高等教育毕业论文(设计)工作中的问题及改革构想[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09.

[2]张志成,等.应用型本科院校毕业设计(论文)质量保证体系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1,34.

高等学校毕业论文篇9

关键词校企合作;高职毕业设计;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23-0006-03

1高职毕业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是评价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标尺,也是衡量高职院校办学成果的重要依据,但其状况仍然令人担忧。体现出来的表面现象是论文抄袭拷贝、东拼西凑,答辩流于形式,其实还有更深层的原因。

1)套用普通高校毕业论文(设计)模式,而恰恰忽视了高职人才培养区别于普通高校的本质特征[1]。这种区别就是学术型人才和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之间的差异。

2)设计主题与实习岗位脱节,客观上割裂了大学生从毕业到就业这个过程中保证自然平稳过渡的承上启下的关系[1]。毕业论文(设计)、顶岗实习两个阶段与择业方向之间就是这种承上启下的关系。

毕业论文(设计)与顶岗实习之间的矛盾,使得前者得不到实习单位的支持;学生由于怕失去实习岗位,总是工作第一,论文最后。由此衍生出来千奇百怪的各种现象:失联――通过其家长、同学、朋友等,辗转数层关系也不能保证联系得上;拖拉――本来要求离校前交初稿,后来延期到暑假后,但直到11月上旬交初稿时仍然说“赶了半个月才赶出来的”;抄袭――即使反复强调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等把“连续12个字重复”作为抄袭的判据之一,仍然整句整段甚至整篇抄袭;怠工――把修改要求说得清清楚楚,一个月后论文还是原样,还要重新问如何修改;狡辩――教师说“起码要四稿以后才能定稿”,学生会问“已经修改了四稿怎么还不能定稿”;……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3)无法面对面指导,沟通不通畅。实质上造成实习学生不了解指导教师的要求,指导教师无法掌握实习学生的动态、跟进其论文进度。

4)不能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知识检索或运算。

2国内大学生毕业设计教改研究与实践发展概况

校企合作指导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新模式教育与实践相结合,许多行之有效的新模式和新途径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以理工科院校为代表的大部分高校,与社会实践涉及的方方面面建立了千丝万缕的联系[2]。近年来,许多本科院校与企业合作,发挥企业课题、人员和设备优势,积极探索校企合作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的新模式。

研究认为,校企合作指导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具有诸多优势[3]:企业课题针对性强、应用价值高、选择余地大,企业欢迎;新颖的课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生拥护;企业有较好的培训机制和软硬件开发环境,课题的进程和验收有良好的监督,学生可以运用一些先进的技术进行实践,并在与企业人员的沟通中去了解这些新技术的应用,这在很大程度上使他们的论文质量得到保证,课题完成可以马上应用于企业;企业招聘首选表现出色的学生。总之,校企合作形式实现企业、学校、学生三方共赢。

但是校企合作指导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也存在很多问题[3]:校企双方对学生的培养目标存在供需矛盾;不同的企业之间没有达成共识,无法用统一的标准管理实习学生;学生的知识结构无法满足毕业课题的要求;是否用对员工的标准对学生进行考勤;如何加强学生对工作中一些必要的新技术、新设备的应用;等等。

由此提出校企合作指导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新模式的研究课题[2]:多元化的校企合作指导毕业论文(设计)模式;如何选择和评估合作企业;校企合作双方的责、权、利如何界定;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校企合作指导毕业论文(设计)监控系统。

高职学生毕业论文教学改革与实践针对高职学生毕业论文(设计)中存在的种种质量瑕疵,有人对食品专业毕业论文(设计)教学进行改革探索,使论文质量有了很大提高,并总结了很多成功经验:适当定位论文质量水平;灵活多样的论文选题和类型;注重实效的论文教学过程管理;加强论文形成过程中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综合评定毕业论文成绩。

3校企合作指导高职学生毕业论文(设计)教改方案

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人才培养之道一般而言,信息技术是指近现代借助以微电子学为基础的计算机技术和电信技术结合而成的手段,对声音的、图像的、文字的、数字的和各种传感信号的信息进行采集、传递、存储及处理的技术。计算机技术是现代信息科学技术的基础,是现代信息社会的主要技术之一,它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的隔离领域,对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正在并将继续改变人类的学习方式、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

对于教育来讲,计算机已经成为当前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它对于提高高职学生适应信息社会的能力,对于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促进高职学生毕业论文内容、写作手段的改革,加速学生毕业设计的现代化,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等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校企合作教学新模式应运而生。

校企合作教学新模式校企合作,顾名思义,是学校与企业建立的一种合作模式。它注重人才的实用性与实效性,针对性地为企业培养人才;它适应社会与市场需要,注重在校学习与企业实践,学校与企业资源共享,毕业与就业接轨,是一种校、企、学生“三赢”模式。目前主要有四种合作模式:学校引进企业模式;劳动和教学相结合、工学交替模式;校企互动式模式;“订单”式合作模式。

校企合作教学新模式在指导高职学生毕业论文(设计)中的应用严格来说,校企合作指导高职学生毕业论文(设计)教学模式可以归纳为校企合作模式三和模式四的结合。模式三中企业提供实习基地、设备、原料,参与学校的教学计划制订和专业教学;模式四则实现招生与招工、教学与生产、实习与就业的“三同步”。

1)校企合作指导高职学生毕业论文(设计)教学方案。

①校企合作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有文献把校企合作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图1)归纳为一个核心(专业标准、教学质量保障等)、双线监控(学校、企业)、三级管理(专业建设委员会、校企合作理事会、教研室)、四方评价(学校、企业、职教专家、学生)。

校企合作指导高职学生毕业论文(设计)教学是该体系中的一环,理所当然按照该体系运行。

②校企合作指导高职学生毕业论文(设计)教学管理方法。既然校企合作指导高职学生毕业论文(设计)教学应该按照上述质量保障体系运行,那么就要遵循质量管理体系的方法――戴明环,即pDCa循环。p、D、C、a四个英文字母所代表的意义如下:

p(plan)――计划,包括确定教育方针、培养目标,制订活动计划;

D(Do)――执行,就是按照活动计划具体运作;

C(Check)――检查,根据计划执行情况,总结经验教训,找出做得对的地方,明确与计划有偏差的地方并分析原因,制定整改措施;

a(action)――行动(或整改),总结成功的经验写入控制文件,便于以后工作时遵循,执行所制定的整改措施,启动下一个pDCa循环解决遗留问题。

“pDCa”管理工作方法的特点是“大环套小环,小环保证大环,互相促进”(图2)。也就是说pDCa循环的每一步都可能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包含了一个或多个pDCa循环;只有这些小的pDCa循环都成功了,才能保证大的pDCa循环每个步骤的成功;大小循环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图3则是任何一个管理体系的原理:持续改进。不怕起点低,只要起步了,通过pDCa循环,循序渐进,就能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台阶,持之以恒就一定能达到目标。

2)教改方案实施。具体做好以下工作。

①以“丰富内涵,深化校企合作”为主题,修改《校企合作协议》,补充指导毕业论文(设计)相关内容。制定涵盖组织结构、职责分工、师资结构、课题来源、过程监督控制、教学效果评估、论文答辩等论文全过程全要素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②组成包括教研室各专业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在内的毕业论文(设计)指导委员会,明确职责分工、权利和义务。

③建立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的“双导师制”,定期选聘企业导师,对企业导师实行动态管理。

④定期召开毕业课题座谈会,对来自校企双方的课题进行研讨。建立毕业课题库,根据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和企业的经营目标对毕业课题库实行动态管理。

⑤对于已经开题的毕业课题,由企业导师面对面指导,并提供必要的时间、人员、场地、设备等支持。

⑥学校导师不定期走访校企合作企业和实习学生,与企业导师座谈,沟通毕业论文(设计)进展状况,解决存在的问题。实习学生的毕业课题质量评估以企业导师评价为主。

⑦形成形式多样的毕业答辩模式,以进企业答辩为主。在毕业论文资料归档时间期限之前,灵活安排答辩时间。

4结论

大学要培养接地气的人才,企业要用接地气的人才。在当今这个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国家及企业迫切需要这种接地气、懂创新、会技术的应用型人才。校企合作模式在高职毕业设计中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恰好为这种应用型学生的培养创造了条件。通过本文的研究,望能够使校企合作在高职毕业设计教改中发挥更大作用,全面提升学生的理论与实践能力,熟练掌握各种现代先进技术。

参考文献

[1]张永春,陈亚东.高职学生毕业论文(设计)改革研究与实践[J].辽宁高职学报,2011,13(10).

[2]韩雪峰,陈乐培,陈泽民,等.校企合作指导毕业论文新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高等学校毕业论文篇10

1.1选题问题

(1)缺乏创新性

在高职院校积极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大背景下,我们鼓励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最好是来自于企业,来自于自己的实习岗位。但大部分学生由于实习岗位的局限性及自身能力的不足,仍然是依靠指导教师来提供毕业设计选题或确定毕业论文题目。但由于一些指导教师并未及时追踪企业的新工艺、新技术或者对市场的前沿信息不了解,造成选题过于陈旧而且很多题目大同小异,如数控专业的毕业设计(论文)题目为“xx零件的工艺分析及加工程序编制”、“xx系统的故障诊断分析”等,甚至有些论文题目已经有几届毕业生在做。

(2)缺乏针对性

有些学生由于对自己所学专业不感兴趣,或者实习岗位与所学专业不完全对口,选择了与专业培养目标不符合的毕业设计(论文)题目;也有些学生为了能方便查找参考文献或现成的文章,一味追逐热点问题,造成了论文东拼西凑的情况;有的选题过大或者难度不合适,造成大题目小论文或者工作量不饱满的情况。

1.2指导教师问题

(1)指导教师数量不足,高职称比例不高

由于近几年高职院校的不断扩招,指导毕业设计(论文)的教师数量明显不足,有些专业一位指导教师要指导高达18-20个毕业生。再者,指导教师的职称还有很多是助教,教授、副教授的比例不高。

(2)导教师的工程实践经验不足

高职院校很多青年教师都是从学校到学校,没有企业工作背景,即便有工程实践的锻炼,但也不会对学生顶岗实习的岗位要求和技术要求有深入了解和把握,所以指导实践性课题的能力不强,提不出针对性意见,造成毕业设计(论文)质量不高,这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

1.3毕业生自身问题

高职院校的毕业设计(论文)大多安排在第五或第六学期,这个阶段除了有毕业设计任务以外,学生也在进行顶岗实习或落实工作单位。面对各种人才招聘会,学生们东奔西跑,精力分散,无暇顾及毕业设计,再加上指导老师管理、督促不到位的话,毕业设计(论文)的高质量无从谈起。因此,毕业设计中学生精力投入不足是我们面临的首要问题。

1.4组织管理问题

由于用人单位希望实习生尽快熟悉工作岗位,大部分学生是边实习边做毕业设计(论文),且实习地点也相对分散,毕业设计周期长,部分学生面临求职或补考的双重压力,毕业设计环节经常是形同虚设,成为学生毕业前的最后过场。;另外尽管学校有明确的毕业设计(论文)管理的相关文件,但大部分指导教师也同时承担繁重的教学及科研任务,对于制度的执行大打折扣,因此毕业设计(论文)的管理存在困难。

2高职院校毕业设计改革的几点建议

2.1选题

(1)鼓励多样化的选题来源

选题的来源可以多渠道,多方向。最好是结合自己的顶岗实习岗位确定毕业设计(论文)方向。除此以外,还可以是学生一直比较感兴趣而且进行了研究的该专业的某一热点问题;在校期间申请或参与的大学生实践创新项目或有创业想法的学生写的创业计划;全国高职院校技能大赛的项目及竞技性成果;指导教师的科研课题中的某个子课题;所参加社团的研究课题等。

(2)估计团队合作

同一来源的选题,多人在同一个单位顶岗实习的或者是在同一个社团的,可以共同完成一个共同感兴趣的课题,指导教师事先按照工作量进行明确的分工。这种形式能够比较学生的认真程度、资料查阅能力、创新意识,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升职业素养。也是目前很多高职院校比较推崇的一种毕业设计(论文)形式。

2.2师资

(1)聘请企业兼职教师

鉴于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是在实习期间完成,而指导教师无法每天接触到学生,给予指导,而且有些毕业设计课题本身来源于学生的工作岗位,对于企业的情况,校内指导教师并一定熟悉或完成能够把握,因此,有必要聘请企业的能工巧匠作为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的第二指导教师。即实行“双导师”制。校内校外两名指导教师分工明确,取长补短。校内指导教师主要进行毕业设计(论文)的过程控制、规范化程度及对学生的监督管理;校外指导教师则主要对学生的具体技术、技能进行指导。“双导师”协同作战,做好毕业设计(论文)环节的指导工作。

(2)提升指导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

高职院校中的很多教师都是从学校到学校,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但由于缺乏企业的真实工作环境的熏陶和锻炼,所以很少学校的“双师型”教师都名不副实,这些教师的科研能力和四技服务能力相对来说是短板。由于毕业生人数较多,指导教师数量有限,因此,在聘用指导教师的时候,不得已这些教师也要硬着头皮去“作战”。面对来自于企业一线的工程技术问题或管理课题,由于指导教师缺乏工程实践经验,很难给学生进行有效地指导。因此,在聘请企业技术人员作第二指导教师的同时,学校也应该有计划地安排教师进企业进行工程实践,丰富其实践经验。这对于师资队伍建设、专业建设及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都是大有裨益的。同时,也鼓励老师利用假期,主动联系企业,抓住机会,深入生产和工程实际,积累实际经验。作为教研室,在安排指导教师时,在教师数量允许的前提下,要优化毕业设计指导教师队伍。年龄、知识结构、业务能力、理论水平、实践能力等要综合搭配考虑,指导毕业设计(论文)奠定良好的基础。

2.3质控管理

(1)制度保障

管理规范,制度先行。高职院校毕业设计(论文)存在的必要性不再是争议。关键点是如何切实保证这个环节的有效性,真正解决人才培养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各院校都制定了先关制度,如《做好做好毕业设计(论文)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毕业设计(论文)管理规范》等,这些制度是规范毕业设计管理,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及把好人才培养质量关的重要保障。同时,在这些宏观文件的约束下,毕业设计各个环节的过程控制也不容忽视,从毕业设计(论文)开题、前期检查、中期检查到最后的答辩,都要建立一系列毕业设计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而且要有可操作性。例如,对毕业设计(论文)评价的标准和指标按照学科类别(工科、文科、艺术类等)进行量化。从而规范指导教师、评阅教师的评分。

(2)技术保障

为保证毕业设计管理质量和效率,很多高职院校应用信息系统现代化的管理手段规范指导过程。现代化管理系统可以帮助指导教师每天了解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进展情况,系统可以实现师生活动,并保留有痕迹,动态管理,加强过程监控,大大提高教学管理质量。

3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