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学学员论文十篇大学学员论文十篇

大学学员论文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8:22:15

大学学员论文篇1

论大学生党员素质的时代要求--党校学习结业论文

21世纪是充满希望和挑战的新纪元,人类社会处于一个大变化的时代。无论国际

国内,我们当代大学生都处于一个世界大转折,中国大变化的新时代。同志在这世纪之交的关键时期,全面分析了我们党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科学总结地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并在十六大报告中做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号召,是我们党进入新世纪新阶段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当代大学生要树立和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肩负起历史和时代使命。为实现党在新时期的历史任务和最终目标而奋斗,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和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而奋斗,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而作为大学生群体中的大学生党员,更应迎接新时代的挑战,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勤于学习、勇于创新、甘于奉献,以符合时代的需求,做先进文化和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切实起到表率和先锋模范作用。

一、勤于学习

(一)深入学习理论知识,以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脑袋。

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是来自于实践并被实践证明的科学真理。我们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中国革命史和建设史更进一步以铁的事实证明,只有以科学理论的指导,才能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才能保证事业的成功。理论知识的学习应紧抓本质。马克思主义本质是与时俱进。思想是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在中国革命实践中的继承与发展;邓小平理论是马列主义,思想在改革开放时期,新历史条件下的传承和发扬;“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更是以同志为代表的共产党人结合当代中国的新要求对马列主义‘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坚持和创新。它们是一脉相承’源出一澈的,并是这样地不断开拓创新着!可见,科学的理论无处不闪烁出智慧的光芒和高瞻远瞩的思想。为此我们大学生应义不容辞地全心全意投入学习理论知识的浪潮中去。因为要坚定共产主义理念不动摇,就要有过硬的政治立场。加之我们还缺乏对理论的掌握,缺乏“本本”。因此只有深入学习马列主义、思想等这些科学理论,才能显示出我们青年大学生党员思想观念高于一般同学的优势

。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我们大学生党员应挥散出我们应有的光芒!

(二)努力搞好自己专业的学习。

作为青年大学生,如果自己专业的知识都没学好。那么何以谈得上报效祖国,服务社会、人民呢?只有扎扎实实学好自己的专业知识,定好每一年的奋斗目标,加强自我成材的意识,扬起希望的风帆,才可向胜利的目的地驶进,譬如,神舟五号的成功载人上天,医务人员胜利抗击“非典”的例子,不正说明了专业知识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作用吗?确实,没有高度的专业知识,神五就不能送人上天,抗非就不能胜利!

作为大学生,我们须明确,我们的首要任务就是学习。而大学生党员,怎样才能起到先锋模范作用呢?我认为除开思想表现好不好外,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专业学习成绩突不突出。四年大学生活是短暂和美丽的。我们不应虚度如此黄金岁月,不能让大学四年里过得碌碌无为而遗憾一生。我们要明确自己读大学的目标,明确对自己的定位,明确要培养哪方面(的能力,明确要怎样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明确学习的计划步骤,明确自己对比的人群等等,逐项

明确以后,并付诸行动中,才能使自己经过四年后有所得,有所长。总之大学是一块提供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超越的平台,他更强调自我约束,自我控制的主观能动作用,是俗称的放牧是学习场所。因此,我们只有对自己高定位,高要求,专中且全,才能紧跟时代步伐,并在知识信息快速发展得时代,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鱼跃而出,独表一格。

二勇于创新

同志曾经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三个短句,高度的概括了创新的重大意义和紧迫性。创新在每一个领域里都是一把锋利的刀,谁尽快拥有并掌握它,谁就可以引领潮流,做时代的弄潮儿。纵观我们党的革命和建设史,无处不充满着创新的气息和壮举。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为代表的党,本着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根据我国当时的实际情况,开辟了“以农村包围城市”的新策略,领导人民取得了革命的胜利。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里,在传承党的思想路线下,作出了改革开放,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创新。在当时风云万变,国际形势变幻莫测的时代作出如此重大的创新,可谓是前不见古人。而正是这些创新给人民带来了富裕安定,给国家带来了繁荣富强。人民得感谢这勇于创新的党领导人。

创新是一项新的尝试,是一次新的实践,我们要放胆地去尝试,大胆地去闯。历史已多次警诫了我们,一成不变、墨守成规就会导致生产力与思想的停滞不前、固步自封。保守地应付事情当然不会出大乱子,然而古语说得好:“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在当今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里,学习和工作如果仅局限于传承,仅局限于对原样的复制和简单重复的话,那么我们则好比逆水行舟了。邓小平同志告诫着我们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但同时要“摸着石头过河”。我想其意思是从另一方面警示着我们:创新并不意味着异想天开,不是叫我们幻想不切实际的事。创新的基础是应基于“摸着石头”和摸清石头的基础之上的。

作为大学生党员,应认真审视时势的要求,将个人的学习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紧密相连,追求真理的同时崇尚创新!物理系有一位老教授说过一段很有启发性的话:“外国发明了一种先进科技,我们再接着‘发明’出这样先进科技,这不叫发明创造,这叫跟别人屁股,顶多叫弥补国内的空白。”

大学生是一个站在科学文化知识前沿的特殊群体,肩负着社会主义事业中肩力量的历史重任。但学生党员应积极进取,解放思想,勇于开拓创新,站在时代和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前沿,做现代化建设的领头先锋。

三甘于奉献

(一)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最重要的是体现在拥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品质,而大学是人生中的黄金年代,是我们思想逐步形成并日臻成熟的重要时期。古语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它启示着我们要主动学习先进科学的思想理念,并以之武装自己的脑袋,才能近之,而赤之。大学生党员要着力加强自己的党性修养,坚持在思想素质的自我锻炼和改造。有名师跟我们说过:“四年大学过后,除了学业收获外,更重要的是在思想上要有质的改造,质的飞跃。”

在面对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已滋生出一批党的蛀虫。他们轻则违法乱纪,重则贪污腐化;他们权钱交易,欺上瞒下;他们惟利是图,损公肥私,表面却仍打出“人民公仆”。他们的卑劣行径给党和集体带来了极大危害,深深损害了党的形象。究其缘由,是他们缺乏坚定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因此坚定共产主义信念,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我们大学生党员亟待解决的重要课程。

人生价值观是为人处事的标准,是把握人生方向、抉择人生道路的指南,是一个人思想意识素质的反映,因而三观中最重要的。共产党员的人生价值在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大学生党员应秉承党的优良作风和传统。自觉地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自觉地树立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人生观,坚持集体主义,反对个人主义,利己主义,坚持物质追求;与精神追求相统一,反对拜金主义;坚持内在价值与外在价值的结合,反对只重视自身的内在价值;坚持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结合,反对实用主义。并抱着极向上的心态,奔赴人生目标,做劳动的人生,创造的人生!

(二)人生价值的实现在于对社会对人民的奉献

时代不同或许人生价值的体现方式也不同,然而它们总有一个共同点:人生价值的内涵包含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两个方面,即人对社会的奉献与索取关系。÷大学是社会未来建设者的摇篮,大学生怀有高远的抱负并在追求中不断寻求自我价值的实现,这是无可厚非的,但我们在寻求自我价值的同时,必须坚持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民,这是由我们党的宗旨所决定的。也只有懂得无私奉献的人,他的人生价值才能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正如“歌诗合为时而著”一样。只有个人的理想和抱负同时代紧密接轨,只有把个人的才智青春献给社会和人民,人生价值才能得到最高体现。

古代有两类人,一种是抱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怀并鞠躬尽瘁之人,另一种是才却隐居山林之人。可分析,后者人生价值是不完整的。一个人很有学问却不愿意出来服务社会、人民,那么这种“隐士”只是注重实现个人的内在价值,是使遗憾的。从战火纷飞的动荡年代到今天繁荣安定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从无数先烈抛头颅、洒热血的壮举到今日平凡而朴实的岗位上默默工作着的人们,无论是为后世人们所敬仰的英雄还是现今默默工作着的楷模,他们的骨子里都闪烁出一种发光的无私奉献精神,或奉献生命,或奉献青春才智。

可见,无私奉献是我们的优良传统和一种高尚的精神。即使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当今,我们亦要大力倡导奉献精神,这对于我们正确的价值取向是起着积极作用的。大学生党员要牢记党的宗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主动搞好学习的同时,积极参与学校内外的各项工作,多承担一些工作,争当各项工作的主要力量。在实践中培养和树立奉献的意识,为日后到社会上工作打下牢固的基础。

四强壮身体素质

古语云:“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财富,只有拥有了强健的身体,才能再一步谈学习和工作,才能有灿烂的人生可言。有一精辟的比喻:健康就数字"1",其余的就像“0”,只有先把“1”摆在首位,然后再在后面加“0”,加的“0”越多,自然价值越大但如果没有了这个“1”,那么即使后面有再多的“0”,它的价值仍是“0”。社会需要的并非弱书生,我们在学习的同时要积极锻炼,打造出一副强健的体魄。

大学学员论文篇2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新生工作对策

经过高考的洗礼,广大学子抱着对“象牙塔”的憧憬与渴望,来到这期盼已久而又陌生的环境,陌生的人,陌生的校园,让很多第一次离开亲人的新生们感到茫然。如何让这些刚入学的大一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是我们高校辅导员所面临的问题,也是辅导员工作是否能够顺利开展下去的基础。

一、大一刚入学新生普遍存在的问题

1.学生对新环境不适应。很多学生都是第一次离开家人,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中,到处都是陌生的面孔,再加上同学们都来自不同的地方,有城市的,也有农村的,还有边远山区的;有少数民族,也有汉族,生活习惯上的差异,语言上的沟通障碍,导致学生在短时间内很难适应这样一个陌生而又崭新的环境。

2.自理能力差,让他们对大学生活感到无所适从。随着“90”后进入大学校门,学生中的独生子女的比例数逐年增加,他们有的在家里甚至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被家长们视为“掌上明珠”,导致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非常差。高中时期,虽然部分学生也寄宿在学校,但是家长们会经常性的去学校问寒问暖,学生也经常回家享受“皇帝”或“公主”般的待遇。进入大学校园后,很多事情都需要他们自己做,自己去想办法,这种依赖性和独立性的矛盾和反差造成了他们对以往生活方式的怀念和留恋,导致他们对新的大学生活感到无所适从。

3.学习方法不适应。我国的教育从小学到高中虽然一直倡导素质教育,但是大多数学校为了追求高的升学率,都采用了灌输式的教育,完全是一种被动式的学习。而大学的学习相对比较自由,主要为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老师的讲授也仅仅局限于课堂讲授,课后还需要学生自己去查阅大量资料,总结相关的理论知识,还需要培养自己熟练的基本技能。习惯了“灌输式”教学的学生,面对这一教学方式转变,部分大一新生感到极大的不适应,不知道自己该学什么,该怎样去学,往往表现为课前不知如何下手,课后无所适从,毫无头绪。这一学习方式的不适应,导致了部分高中时优秀的学生,期末考试好几门不及格。

4.突然间没有了目标和方向。“金榜题名”是大多数学生在高中时期秉烛夜读、孜孜不倦地追求和奋斗的目标。一旦他们实现了目标,跨进了向往已久的大学校门,拨开了“象牙塔”上那层神秘的面纱,往往有一种大学生活不过如此的感觉,有些同学就此止步不前。根据我们对大一新生的调查,普遍存在学习目标不明确,没有方向,学习缺乏动力。有些同学感觉十年寒窗苦读太辛苦了,现在应该好好放松一下了。他们一踏进大学的校门,就对自身的要求放松了,就像断了弦的发条无论如何也绷紧不起来,失去了前进的动力,突然间迷失了前进的方向和目标。

针对上述大一新生普遍存在的问题,笔者根据这么多年的工作经验,总结出如下做好新生工作的方法和对策。

二、做好新生工作的方法和对策

1.充分做好迎新前的准备工作。我把迎新前的主要准备工作放在了阅读新生的档案。阅读学生的档档一定要认真、仔细,最好是把他们的特点特长都记录下来,把他们的家乡、家人等情况也一一记录下来,便于分班,便于分配宿舍,也便于今后对学生管理做到心中有数。

2.迎接新生,要做到“三个第一”。(1)要见好“第一”面。报道的第一天,应该是学生最难忘的一天,新生进入校园见到的第一个人,遇到的第一件事,都有可能给他们留下终生难忘的印象。辅导员的第一印象,更是会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辅导员要高度重视见好学生第一面,无论是衣着打扮,还是言谈举止,都要特别注意,要争取给新生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比如在报到当天,辅导员第一面就能叫出部分学生的名字,并能关切地提及其家人、家乡、旅途等话题。这样的交流不但会给学生留下良好的印象,还能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让他们感觉到辅导员就是他们在这个陌生环境中的唯一亲人。总之,辅导员与新生的第一次见面,是整个学生工作的开端,作为辅导员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2)要“第一”时间走访学生宿舍。报道结束后的当天晚上,辅导员要在第一时间到学生宿舍走访。了解他们的住宿情况,是否还有需要解决的困难,并和他们亲切的交谈,嘱咐他们要尽快适应新环境,尽快结交新朋友。并告知他们在陌生的环境中一定要注意人、财、物的安全。这样的走访会让学生感到很温暖,有家的感觉,同事也让学生对辅导员更加信任。(3)要开好“第一次”级队会。新生入学报到的第二天,辅导员集全体新生召开第一次级队会。这是辅导员和学生最正式的第一面,因此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级队会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但切记不要一味的说教,这样会让学生反感,要做到既严肃认真,又要生动活泼。

3.做好军训期间的安抚工作。军训是大学的第一课,通过军训既可以增强学生的体质又可以磨炼他们意志。但是对于这些娇生惯养的“90后”来说,军训是一个不小的考验。在军训中退缩者不在少数,因此我们一定要想方设法做好他们的安抚工作,让他们坚持军训。

4.组建好第一届班委会。第一届班委会的组建直接关系到今后班级工作的开展。因此,辅导员一定要高度重视第一届班委会的组建工作。班委会的成功与否在于班干部的选拔,辅导与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用部分任命与班级民主选举的方式进行。重要班干部如班长和团支书可以根据辅导员所掌握的情况进行任命,其余班委成员可以通过班级民主选举产生。

5.做好特殊学生的思想工作。(1)做好贫困生的工作。对于贫困生来说,则要培养他们的自信。告诉他们贫困不是自己的累赘,不是低人一等的条件,相反要让他们摆脱这种阴影,转化为一种积极向上的动力。我就曾经对他们说过一句话,没有生活费了来找我,虽然我没有多少钱,但是我尽我最大的能力去帮你们,但是你们一定要努力上进。(2)做好单亲家庭、性格孤僻等学生的工作。一定要深入学生中摸底,掌握单亲家庭学生、性格孤僻等学生思想动态。如发现问题,及时找他们进行沟通交流,使他们及时的调整心态,以一种积极心态去面对大学生活。

总之,新生工作是整个学生工作的开端,关系到辅导员工作的全局。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我们要以满腔的热情和精力,全身心地投入到新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中。

大学学员论文篇3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大学生;人文素养;

中图分类号:G4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1-00-01

大学莘莘学子处于花一样的年纪,他们在懵懂中步入大学,往往对于大是大非的判断有着诸多的不确定性,常常有许多成长的烦恼困扰着他们,影响着他们的健康成长。笔者根据自身的实践经验对于高校辅导员如何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做出了相关思考。

一、人文素养的内涵与意义

目前,对人文素养一词,从字面上看,“人文”,在这里当为确定的“人文科学”(如政治、经济、历史、哲学、文学、法学等);而“素养”是由“能力要素”和“精神要素”组合而成的。所谓“人文素养”,即“人文科学的研究能力、知识水平和人文科学体现出来的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精神品质人的内在修养”。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教会学生“做人”的道理,一定程度上来说也是在不断培养、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人文素养的灵魂是“以人为中心的精神”,每个人的人文素养的质量是个人身心健康发展的结果。其核心内容是对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的关怀,是一种为人处世的基本的“德性”、“价值观”和“人生哲学”,道德精神即包含在其中。

二、产生大学生人文素养差异的因素

(一)家庭是最高形式的影响

家庭是孩子性格形成的摇篮。家庭教育理念偏差是感恩教育实效性较弱的前提。每个做儿女的,其心理上都会有父母给其留下的烙印,这烙印既有积极的人格特征与良好的行为习惯,也有消极的一面。父母作为道德主体的第一位启蒙老师,教育效果的良莠关系着道德主体一生的发展。尤其,父母的受教育程度作为家庭的文化资本,对子女的学业成绩和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获得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感情,是形成子女健康性格的主要原因。可以说,只有成功的家庭教育,才能培养心理健康的子女。

(二)学校教育存在偏差

校园文化往往体现着一所学校的内在精神和行为风范,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的影响不容忽视。当大学生远离父母,踏入大学校门,意识到一切都得靠自己面对、处理时,很多人内心深处便产生了极度恐慌和恋家情结。在过去的教育中,高等院校普遍存在着重专业轻基础,重理论轻实践,重分数轻能力,重教育轻引导的误区;在制度上,往往过于死板,缺乏激励提拔大学生迅速成才的机制。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传统的管理教育教学理念与新的教育模式正处在接轨中,有些内容过于陈旧空洞,具有局限性。不少大学生陷入“迷茫一代”、“价值真空”、“精神危机”的漩涡。俗话说: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德育为先。学校教育更应该在感恩教育中发挥指导性作用。

(三)社会是转型期的负面诱因

随着社会的转型,存在着社会紧张性刺激增多增强,不良文化与思潮带来很多危害,校园文化氛围中的负面诱因,人际关系的多元化,大学生在校园生活中的各种不适应以及择业就业的压力等负面影响。价值观、人生观的偏颇使一些学生在利益的驱动下,缺失了应有的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大学的学习相对宽松,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很多,不少同学走出了校门,去观望另一个新奇的世界,这个世界是广阔的,然而,有阳光的地方,必然有阴影。他们看到的只是在社会上的生存原则“唯利是图”,从而导致他们产生社会责任感缺乏、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社会公德浅薄等问题。

三、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途径

(一)提高辅导员的素质,做好大学生的人生导航人

辅导员作为我国高校教师中的特殊群体,具有特殊的工作性质和特定的职业角色。首先,高校辅导员应不断提高学习能力,完善自我,做好角色定位,成为学生的道德楷模。要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在道德教育中弘扬知恩图报、饮水思源等独具传统美德的典范,用现实生活中道德模范的先进事迹来引导学生赞同感恩,培养感恩的心;其次,导员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作为辅导员,要树立“感恩”的工作理念,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同时,代表和维护学生的正当权益,为学生提供成长成才指导、就业指导和服务,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包括心理问题必先具备良好的品质。

(二)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质与意识,开辟大学生的感恩课堂

有计划、有目的地推进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民主化,是对大学生进行人文素质培养的又一重要途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第四十一条规定“学校应当是健全和完善学生参与民主管理的组织形式,支持和保障学生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辅导员首先应结合院里实际情况,探索一套行之有

效的思想教育模式,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组织系列“感恩教育”活动,从多角度诠释“感恩”的内涵。在自由民主的交流中,加强推进校园活动的民主化改造,建立长效监督机制,营造知恩、感恩、报恩、施恩的道德氛围,鼓励和引导学生会“自治”。学生自治的意义在于学生走向自我认识、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提升自我的感恩情怀。

(三)降低网络对于学生的负面影响

还要注重网络、影视的影响,降低或减少危害大学生,影响大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导向性,帮助学生构筑一道思想防线。网上交流可以使来访者尽可以大胆倾诉自己的苦闷和烦恼,而不必有任何负担,从而达到治标又治本的效果。利用非传统的方式,在这个自由自在、民主平等的虚拟网络社会,为大学生个性化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可以张扬自我个性,进行自我认识,给予自我评价,找到自我价值的平台。

参考文献:

[1]胡维.论民办高校辅导员如何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J].赤子,2012,(1):66.

大学学员论文篇4

高校学生心理特点

大学生的心理是比较复杂的,究其原因主要是受整个大的社会环境影响以及高中到大学阶段的转变。每个社会时期,都会产生有相对特色的社会风气。当大学教育越来越受社会各界关注的时候,学生的心理也发生着重大的转变。一方面他们更积极向上,努力为自己的未来学习文化知识并锻炼各种能力。这种思想和身体紧绷的状态下,就会顺应出现抑郁、狂躁、自闭等一些不良心理状态。当然,大学生本身心理的敏感和脆弱也是出现这种不良心理的原因之一。大学与高中学习与生活状态的不同使得学生心理出现一种不安的感受,在他们寻找自我安慰的同时也承受着一些阻力,而这种日积月累的阻力便成为他们不健康心理因素的罪魁祸首。大学生这种不稳定的心理表现是需要通过学习和生活中的安全感才能得以改善。接受和承认是良好情绪的表现,而勉强确是问题的起源。对于学生内心脆弱和敏感产生的压力是可想而知的,种种压力的激增完全有可能在瞬间将一个人的正常神经系统摧毁。人是一种社会性动物,人的整个思想和心理是受大的环境所影响,积极、乐观、有爱、自信以及充满希望的校园环境是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的保障。简单化的思考模式同样也是大学生心理单纯的一个明显特点。大学生思考问题普遍趋于简单化,这是他们生活阅历简单的特性。这种大范围的特性受社会环境、学校环境、家庭环境影响较重。如此,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一些需要处理的棘手问题时,往往考虑欠缺、容易激动,紧接着便会产生不良的情绪,进而影响身心的和谐,并产生不理智的行为。乐观属于大学生较好方面的心理特点,也是平衡不良情绪的良药。每位学生都有属于自己的独特心理,以至每位学生面对同一件事情时的认识和反应是不一样的。这种个体化的心理表现成就了不同的学生性格。

辅导员的学生心理工作

高校辅导员工作在学生事务的前线,以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为主要工作。大学生的心理辅导是思想政治引导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的思维控制着人的心理,并影响着人的行为。辅导员在深入学生团体时,要注重引导个体对事物正确化得认识。当然,大学生自大、敏感、脆弱、简单化得心理特点,可能会把一些矛盾进行不必要的隐藏,所以高校辅导员在发现学生心理问题时,不仅仅要做的是援助,更多的应该是教会学生如何去看待一些事情,如何解决身边的矛盾,如何缓解自己的压力。心理辅导就是一种心理疏通和教育。教会学生了解自己的内心,懂得适时做事,是他们走向社会前必修的功课。高校辅导员是学生心灵的指明灯,肩负着教育事业中一项重要的任务。高校辅导员要拥有强大的心理素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并自身做到自尊、自强、自爱。高校教育承载着一定的历史责任,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和输送着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近年来,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高校学生的整体素质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为此学生所面临的各项挑战也与日俱增。辅导员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关注度也因此不断的在提升。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关心学生和深入学生,辅导员要把学生当朋友、当亲人,用自己的真心来对待学生。大学就如同一个家,学生出现的任何心理问题,大多是因为生活和学习中缺乏的安全感。辅导员作为学生身边的心灵导师,要及时消除学生们的疑虑,为他们创造公平、有爱的校园环境。教育本以育人为本,育人则以德育为先,德育为以心育为重。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关乎着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辅导员应尽职尽责的对待学生,对待工作,用专业化的态度和技能完成学生心理的各项辅导工作。

结语

大学学员论文篇5

(一)工学矛盾,缺乏足够的时间

开放教育学员以在职人员为主,一部分学员是工作单位的骨干和家庭的顶梁柱,主要利用业余时间进行学习,因此工学矛盾、家庭负担是个很现实的问题。可供其支配的用于学习的时间和精力有限,如果不能合理地安排工作、照顾家庭和兼顾学习所需的时间与精力,就有可能无法完成既定的学习计划。一些学员没有很好地利用毕业论文写作早期和中期的时间,遇到困难时能拖就拖,出现在写作时间的安排上前松后紧,不能按期完成各阶段写作任务的现象。随着答辩时间的临近,学员会面临更多的负面影响,如心理压力增大、焦虑,最终放弃论文写作。在对学员毕业论文缓修的原因进行询问时,学员通常的答案是因为没有足够的时间。似乎时间问题是学员在写作过程中的突出问题,而且学员所给出这个论文缓修的原因又是院校爱莫能助的,这会让开放教育院校产生一种高缓修率无法避免的错觉。学员毕业论文缓修确实有一些不可避免的原因,但是比较一下毕业论文的缓修率和其他课程的缓修率,我们不难发现毕业论文的缓修率要远远高于其它课程的缓修率,并且再次重修的时间往往也拖得更长。没有足够时间的回答在某种程度上掩盖了事实的真相,可能只是一个借口,大部分学员缓修论文实际上有更深层次的原因。通过更深入的访谈,我们发现学员提出毕业论文缓修的原因与写作困难和对写作的畏难、孤独、恐惧和焦虑等不良情绪有更直接的关系。

(二)写作困难与不良情绪的影响

1.对毕业论文思想上不重视,选题随意,导致写作出现困难很多学员在思想上不重视毕业设计环节,存在应付心理。思想上的不重视导致学员在选题时,没有进行认真的思考,未能选择自己熟悉、感兴趣的内容,选题随意性大。此外,开放教育学员受传统的知识灌输型教学的影响,问题意识淡薄,导致在提取已有知识确定论文题目方面存在困难,因此模仿、照搬他人的题目也就成为学员主要的选题方式。选题简单化、盲目、随意性大等现象普遍存在。由于选题不恰当,当面对指导教师对毕业论文写作的严格要求时,不具备按教师意见深度思考的能力,无法结合专业知识分析问题,在撰写论文阶段,就会出现不知道怎么写,没有东西可写的局面,文章难以继续完成。2.专业知识薄弱,综合应用能力较差,对论文的写作存在畏惧心理毕业论文的写作不同于一般课程的学习。一般课程的学习更多的是对已经成熟的理论知识的被动的理解、记忆而已,而毕业论文的写作则是运用所学知识创造出以前没有的一种东西,是一种主动的行为。所以它比学习一般课程难得多。毕业论文的写作是对学员综合运用专业知识能力的考查,学好专业知识是做好毕业论文的基础性要求。但部分学员在学习专业知识的过程中,既不参加面授课,也不主动浏览网上资源,专业知识掌握的广度和深度都不够,只是为了应付考试。基础理论知识都不懂,更谈不上综合应用、融会贯通。这些都直接导致了毕业论文写作的困难,学员对毕业论文写作普遍存在畏惧心理。3.论文写作训练的缺失和论文写作知识的匮乏,导致写作出现困难虽然开放教育几乎所有专业课程都设置了实践教学环节(课程社会调查、实习、实验),但是很多课程实践教学环节没有作规范要求,敷衍了事。一些学员也常常因工作忙、家务重、基础薄弱,加上学习态度不端正,撰写调查报告或课程小论文马虎搪塞,甚至互相抄袭,从网上下载了事,违背学校开展实践教学的初衷。课程学习中学员缺乏严格的写作训练,很少得到论文写作方面的系统指导,不了解毕业论文写作的程序和方法,不知道如何查阅文献和收集资料,对于如何写论文、怎样写好论文等方面的操作性知识几乎是空白,难以将实践经验用文字的形式总结并表达出来,在毕业设计环节,常常感觉无从下手。毕业论文在学员眼里成了可望不可及的东西,是一项无法独立完成而又不得不去完成的任务。

二、毕业论文缓修的干预对策

学员提出毕业论文缓修并非受单一因素的影响,往往会受两种以上的因素干扰,因此要防止这种情况发生,我们应及早从各方面入手给干预。

(一)加强学员对毕业论文写作的重要性和写作要求的认识

“态度决定一切”,只有让学员从思想上充分认识到毕业论文写作的重要性,学员才会认真对待毕业论文的写作。因此,在进行毕业论文写作的学期之初,指导教师集中学员做好毕业论文写作的宣传动员工作,重点强调毕业论文在开放教育所有课程体系中的重要性和毕业论文写作的严格要求,引起学员的高度重视;说明毕业论文写作的基本程序,让学员对论文写作中要完成的主要任务有一个整体上的了解;总结历届学员在毕业论文写作中常见的经验和教训,并预计学员在完成毕业论文的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错误,事先确定避免或解决的方法,鼓励学员敢于面对困难;公布选题范围,强调选题的重要性,并介绍各位指导教师的基本情况及研究方向,方便学员根据自己的意愿选题和选指导教师,指导教师和学员进行初步沟通。

(二)做好选题指导工作

“题好文一半”。选题为论文的写作确立目标和方向,它直接关系着毕业论文的价值和写作的成败。对指导教师来说,要特别重视学员毕业论文的选题,在选题方面和学员多沟通,了解学员的情况以确定研究范围,比如说学员的职业、经历,学员感兴趣的问题,学员在课程实践中曾经做过的调查,学员是否积累了一定的资料等等。确定研究范围后,帮助学员在深度和广度上对其限制以确定大小合适的具体题目,为毕业论文的顺利写作打下好的基础。

(三)强化时间管理

时间是不可再生资源,时间资源越是有限,时间管理就越重要。在学员的主观归因中,影响学员顺利完成毕业论文的首要因素就是与时间保障有关的因素。因此如何指导和帮助学员管理不充沛的毕业论文写作时间,以使学员顺利完成毕业论文就显得尤为重要。为发挥时间管理的作用,指导教师可以在给学员的毕业论文任务书中规定每个写作阶段(提纲、初稿、修改稿、定稿)提交任务的最后截止日期,要求学员在规定时间之内完成各阶段的任务。通过设置截止日期的方法,可以帮助一部分学员按照时间要求完成任务,但也会有一部分学员置若罔闻。也就是说时间管理的作用是有限的,对时间管理最有效的办法仍然是学员自身的写作动机和意愿。

(四)加强师生沟通与交流,给予学员更多的情感支持,帮助学员树立自信心

学员写作能力不高、写作知识的空白和对写作的恐惧、焦虑是影响写作顺利完成的关键因素。学员的写作能力需要长期培养和积累,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也不能单纯依靠毕业论文环节解决,本文暂不考虑这一问题。但当学员对毕业论文写作产生畏难心理和焦虑时,促使他们继续完成毕业论文的最大动力就是情感支持,教师的关注和鼓励能帮助学员树立写作的自信心,逐步克服对写作的畏惧。多媒体强大的互动功能为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提供了便利条件,教师可随时随地了解学员情况,关心学员,对于学员在写作中可能遇到的种种问题,尽其所能地为学员提供建议和帮助,为学员毕业论文写作提供更为有效的情感支持服务。自信心跟他人的评价有着密切的关系。毕业论文的写作对学员来说是一个新的领域,完成情况不太好的学员比较容易有挫折感,此时教师的话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对学员的论文评语要考虑学员的接受度,要多鼓励,多去发现他们写作中的积极因素。对于学员写作中的不足,应和学员一起讨论,共同修改论文,找到修改方法。学员在与教师的平等交流中不仅可以得到更为个性化和具体的指导,也可以消除概括性评语让学员产生的茫然感,增强学员的自信心。通过采取干预措施,提出毕业论文缓修的学员人数有所减少,反思我们的工作实际,可以做的还有很多。

三、减少毕业论文缓修现象的建议

(一)毕业作业指导平台创设时间管理的硬性环境

借助具有任务功能和时间控制功能的平台来创设硬性环境可以更好地发挥时间管理的作用,不给学员拖延任务的机会,从而保障时间管理的执行效果。在时间管理方面,目前学员所使用的毕业作业指导平台只有毕业论文写作结束时间的限制,对学员毕业论文写作过程各个阶段没有时间节点的设计。建议在平台上设计不同写作阶段(提纲、初稿、修改稿、定稿)的时间节点,通过事先的规划,为学员提供一种完成任务的提醒与指引,学员需要在时间节点前提交相应的任务,逾期不能完成后续任务。指导教师可以对学员行为进行跟进,并进行相应提醒,保证学员有效运用时间,引领其顺利完成毕业论文的写作。

(二)把课程实践教学做实

实践教学在远程开放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中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虽然各门专业课程对实践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但执行情况不容乐观。这一问题在学员毕业论文撰写阶段凸显出来,实践教学要求不严格,学员缺乏问题意识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会导致毕业论文写作出现困难。把课程实践教学的要求落到实处,首先要加强课程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其次教师可根据专业特点及课程要求,探索适合学员特点与工作生活实际的实践教学模式,对学员的实践性作业(如课程实践小论文、调查报告)严格把关,认真批阅,不符合质量要求的限期改正,切实提高学员的实践能力,为毕业实践环节毕业论文的写作奠定基础。

(三)开设毕业论文写作指导课程

在毕业论文的写作过程中学员遇到的首要问题就是“不知道怎么写毕业论文”,对毕业论文的写作缺乏基本的认识。小学教育本科专业规则里开设有“学位论文指南”课程,但该课程仅为申请学位的开放教育本科专业学员开设的省开必修课。建议在毕业设计环节为所有学员开设该课程的面授辅导,由有丰富的毕业论文指导经验、专业能力强的教师执教,突出该课程指导性和实用性的特点,把毕业论文写作的理论知识和写作实践结合起来,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同步或交叉进行。在向学员介绍论文写作的基本知识(学位论文写作的一般要求、主要环节、写作规范和写作技巧)的基础上,和学员一起讨论他们在写作中遇到的问题,通过小组讨论、相互评价、相互情感激励等合作互助方式加强师生、生生间交流与互动。学员之间相互作用和影响,相互鼓舞和激励,不仅可以帮助学员理解论文写作的知识,获得论文写作的实际帮助,而且还可以弱化在论文写作中的孤独感,增强学员论文写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四、结语

大学学员论文篇6

一、什么是毕业论文答辩

毕业论文答辩是答辩委员会成员(以下简称答辩老师)和撰写毕业论文的学员面对面的,由答辩老师就论文提出有关问题,让学生当面回答。它有“问”有“答”,还可以有“辩”。

答辩是辩论的一种形式,辩论按进行形式不同,分为竞赛式辩论,对话式辩论和问答式辩论。答辩就是问答式辩论的简称。与竞赛式辩论相比,论文答辩有以下几个特点:

1.答辩具有明显的不平等性。首先,人数不对等。毕业论文答辩组成的双方人数是不平等,参加答辩会的一方是撰写论文的作者,只有一个人。另一方是由教师或有关专家组成的答辩小组或答辩委员会,人数有3人或3人以上。一般地说,答辩小组或答辩委员会始终是处在主动的、审查的地位上,而论文作者则始终处在被动的、被审查的地位上,并且双方的知识、阅历、资历、经验都方面都相差悬殊。

2.答辩委员会具有双重身份。竞赛式辩论除了参加辩论的双方外,还设有专门的裁判,即有个“第三者”对辩论双方的高下是非作出评判。而论文答辩虽然也要作出评判,但它不是由特设的裁判员来评判,而是由参加答辩会的一方——答辩小组或答辩委员会对另一方即论文作者的论文和答辩情况作出评价。可见在毕业论文答辩会上,答辩老师是具有双重身份的:既是辩论员,又是裁判员。

3.毕业论文作者的答辩准备,范围广泛。为了顺利通过答辩,毕业论文作者在答辩前先需要作好充分准备。然而,毕业论文答辩会上的题目是由参加答辩会的一方——答辩老师根据另一方提供的论文拟就的,所要答辩的题目不是一个,而是多个,一般是三个或三个以上,并且答辩小组拟就的题目对另一方——论文的作者事先是保密的,到答辩会上才亮出来。答辩老师提出问题后,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让学员即论文作者独立准备一段时间(一般是半小时以内)后再当场回答;另一种情况是不给学员准备时间,答辩老师提出问题后,学员就要当即作出回答。因此,虽然在举行论文答辩会以前,学员.也要为参加答辩会作准备,但难以针对答辩会上提出的问题(因为事先不知道)作准备,只能就自己所写的论文及有关的问题作广泛的思考和准备。(这个问题将在本章第二节详细讨论)

4.表达方式以问答为主,以辩论为辅。论文答辩一般是以问答的形式进行,由答辩委员会成员提出问题,论文作者作出回答。在一问一答的过程中,有时也会出现作者与答辩委员会成员的观点相左的情况,这时也会而且也应该辩论。但从总体上说,论文答辩是以问答的形式为主,以不同观点的辩论为辅。

二、毕业论文答辩的目的

毕业论文答辩的目的,对于组织者——校方,和答辩者——毕业论文作者是不同的。

校方组织毕业论文答辩的目的简单说是为了进一步审查论文,即进一步考查和验证毕业论文作者对所著论文论述到的论题的认识程度和当场论证论题的能力;进一步考察毕业论文作者对专业知识掌握的深度和广度;审查毕业论文是否学员自己独立完成等情况。

第一,进一步考查和验证毕业论文作者对所著论文的认识程度和当场论证论题的能力是高等学校组织毕业论文答辩的目的之一。一般说来,从学员所提交的论文中,已能大致反映出各个学员对自己所写论文的认识程度和论证论题的能力。但由于种种原因,有些问题没有充分展开细说,有的可能是限于全局结构不便展开,有的可能是受篇幅所限不能展开,有的可能是作者认为这个问题不重要或者以为没有必要展开详细说明的;有的很可能是作者深不下去或者说不清楚而故意回避了的薄弱环节,有的还可能是作者自己根本就没有认识到的不足之处等等。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提问和答辩就可以进一步弄清作者是由于哪种情况而没有展开深入分析的,从而了解学员对自己所写的论文的认识程度、理解深度和当场论证论题的能力。

第二,进一步考察毕业论文作者对专业知识掌握的深度和广度是组织毕业论文答辩所要达到的目的之二。通过论文,虽然也可以看出学员已掌握知识面的深度和广度。但是,撰写毕业论文的主要目的不是考查学员掌握知识的深广度,而是考查学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和锻炼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学员在写作论文中所运用的知识有的已确实掌握,能融会贯通的运用;有的可能是一知半解,并没有转化为自己的知识;还有的可能是从别人的文章中生搬硬套过来,其基本涵义都没搞清楚。在答辩会上,答辩小组成员把论文中有阐述不清楚、不祥细、不完备、不确切、不完善之处提出来,让作者当场作出回答,从而就可以检查出作者对所论述的问题是否有深广的知识基础、创造性见解和充分扎实的理由。

第三,审查毕业论文是否学员独立完成即检验毕业论文的真实性是进行毕业论文答辩的目的之三。撰写毕业论文,要求学

员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但它不像考试、考查那样,在老师严格监视下完成,而是在一个较长的时期(一般为一个学期)内完成,难免会有少数不自觉的学生会投机取巧,采取各种手段作弊。尤其是像电大、函大等开放性大学,学员面广、量大、人多、组织松散、素质参差不齐,很难消除捉刀代笔、抄袭剽窃等不正之风的出现。指导教师固然要严格把关,可是在一个教师要指导多个学员的不同题目,不同范围论文的情况下对作假舞弊,很难做到没有疏漏。而答辩小组或答辩委员会有三名以上教师组成,鉴别论文真的能力就更强些,而且在答辩会上还可通过提问与答辩来暴露作弊者,从而保证毕业论文的质量。

对于答辩者(毕业论文作者)来说,答辩的目的是通过,按时毕业,取得毕业证书。学员要顺利通过毕业论文答辩,就必须了解上述学校组织毕业论文答辩的目的,然后有针对性的作好准备,继续对论文中的有关问题作进一步的推敲和研究,把论文中提到的基本树料搞准确,把有关的基本理论和文章的基本观点彻底弄懂弄通。

三、毕业论文答辩的意义

通过答辩固然是大学毕业生参加毕业论文答辩所要追求的目的。但如果大学毕业生们对答辩的认识只是局限在这一点上,其态度就会是消极、应付性的。只有充分认识毕业论文答辩具有多方面的意义,才会以积极的姿态,满腔热忱地投入列毕业论文答辩的准备工作中去,满怀信心地出现在答辩会上,以最佳的心境和状态参与答辩,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和水平。

第一,毕业论文答辩是一个增长知识,交流信息的过程。为了参加答辩,学员在答辩前就要积极准备,对自己所写文章的所有部分,尤其是本论部分和结论部分作进一步的推敲,仔细审查文章对基本观点的论证是否充分、有无疑点、谬误、片面或模韧不清的地方。如果发现一些问题,就要继续收集与此有关的各种资料,作好弥补和解说的准备。这种准备的过程本身就是积累知识、增长知识的过程。再说,在答辩中,答辩小组成员也会就论文中的某些问题阐述自己的观点、或者提供有价值的信息。这样,学员又可以从答辩教师中获得新的知识。当然,如果学员的论文有独创性见解或在答辩中提供最新的新鲜材料,也会使答辩老师得到启迪。这正如一位外国学者所说的:“如果我们彼此交换想法,本来各自只有一个想法,而现在大家都有几个想法,因此一加一就等于四了。”

第二,毕业论文答辩是大学生全面展示自己的勇气、雄心、才能、智慧、风度和口才的最佳时机之一。毕业论文答辩会是众多大学生——包括已走上工作岗位的电大、函大学生——从未经历过的场面,不少人因此而胆怯,缺乏自信心。其实毕业论文答辩将是大学生们在即将跨出校门、走向社会的关键时刻全面展示自己的素质和才能的良好时机。而且毕业论文答辩情况的好坏,对于国民教育的大学生来说,影响的不仅仅是毕业论文的成绩,而且还很可能影响工作分配的去向。人生能有几回搏?毕业论文答辩就是大学生们的一次重要拼搏。大学生们应该用自己的拼搏,为今后自己的发展奠定基础,为组织上合理分配自己的工作提供依据。对于在职学习的函大、电大毕业生来说,虽然通过毕业论文答辩来改变工作岗位的机会较少,但它也是人生中二次难得的经历,一次最宝贵的体验。所以,大学毕业生们对毕业论文答辩不能敷衍塞责、马虎从事,更不可轻易放弃。

第三,毕业论文答辩是大学生们向答辩小组成员和有关专家学习、请求指导的好机会。毕业论文尤其是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一般是有较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较高专业水平的教师和专家组成,它们在答辩会上提出的问题一般是本论文中涉及的本学科学术问题范围内带有基本性质的最重要的问题,是论文作者应具备的基础知识,却又是论文中没有阐述周全、论述清楚、分析详尽的问题,也就是文章中的薄弱环节和作者没有认识到的不足之处。通过提问和指点,就可以了解自己撰写毕业论文中存在的问题,为今后研究其他问题时的参考。对于自己还没有搞清楚的问题,还可以直接请求指点。总之,答辩会上提出的问题,不论作者是否能当场作出正确、系统的回答,都是对作者一次很好的帮助和指导。

第四,毕业论文答辩是大学毕业生们学习、锻炼辩论艺术的一次良机。在当今社会,人们愈来愈认识到,能言善辩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重要素质。一个人如果掌握了高超的辩论技巧,具有雄辩的口才,他在事业上,在人际交往中就会如鱼得水,左右逢源、逢凶化吉、遇难呈样。正因为如此,自古以来那些胸怀大志的人,都非常重视辩论素质的训练和培养,把拥有精湛的辩论艺术视为其事业成功的得力臂膀。

市场经济社会是一个竞争的社会,能言善辩更是竞争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在学校擅长交际、善言能辩的学生要比一个成绩优秀但性格孤僻内向的学生被聘用的机会多,在社会上成就事业的可能性更大。

大学学员论文篇7

(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广西南宁530023)

摘 要:远程教育行政管理毕业论文是广播电视大学学员的毕业综合实践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学员能否完成学习任务、拿到毕业证书顺利毕业。通过对课题组教师所指导的最近几届远程教育行政管理专科学员的毕业论文进行分析,总结取得的良好经验和存在的不足,找到进一步改进的措施,提高文章质量,促进毕业论文的规范化。

关键词:行政管理;毕业论文;规范化;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4)22-0222-02

收稿日期:2014-06-08

基金项目:广西新世纪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成人高等教育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创新——以行政管理专科专业为例”的部分成果(2013JGa264)

作者简介:方仁(1981-),男(壮族),广西宁明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教育管理;韦玲云(1972-),女(壮族),广西柳州人,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行政管理。

一、远程教育行政管理专科毕业论文的写作

电大远程开放教育行政管理专科专业毕业作业环节的首要任务是联系社会实际,加强学生对所学理论、方法、技能的掌握,提高学生运用行政管理理论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专业写作的基本能力[1]。

毕业论文是毕业综合实践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学员几年学习成果的综合检验,这个环节合格,学员才能拿到毕业证书。毕业实践环节包括论文、社会调查要根据成人学员在职学习的特点,培养学员掌握必需的管理知识,适应社会建设的需要,进行创新和实际应用。论文的写作是一个综合的过程,学员通过这个环节,将已有知识、能力进一步转化、升华。完整的论文应包括题目、摘要、

关键词、目录、正文、

参考文献、致谢等。论文要求格式规范、语言精炼、论述清楚、数据可靠、结论有据。

二、文章的研究对象

在我校(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开设的远程教育2012年春季、2012年秋季、2013年春季、2013年秋季、2014年春季的行政管理专科毕业班之中,抽取课题组所指导的部分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采用面谈、电话、网络询问结合的办法,对其毕业论文进行分析。探讨学生论文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分析学生在论文写作上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问题的途径,注重分析学生的看法、类型与原因。

三、最近指导学员毕业环节取得的良好经验

(一)良好的配合是完成毕业环节必不可少的

对于远程教育的毕业指导,工作人员、指导教师与学员们的共同配合是完成毕业环节必不可少的前提。在前期准备工作中,面对琐碎的毕业环节工作,学校团队工作人员进行了合理的分工,顺利的完成了前期的工作。很多学员刚刚进行论文撰写活动的时候,经验不足,在开展具体工作时,要对他们进行解答疑惑。从学院领导到指导教师到班主任,发挥团结合作、互相帮助的精神,各司其职,才能有效地完成毕业环节。

(二)举行毕业环节辅导会

举行毕业环节辅导会,统一要求,通过面授讲解,到会的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熟悉相关规定,与辅导教师进一步联系。通过辅导会,提高学员的重视程度,让他们通过毕业环节认识到,要认真完成论文与调查,关注地区发展的热点问题,尽自己所能深入调查研究,为区域发展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三)及时、有效地沟通有利于提高毕业环节写作的效率

许多学员以前接触的论文写作比较少,在专业知识、调查方法、写作技巧等方面经验不足,这就需要在写作过程中多与辅导教师、班主任、同学进行及时、有效地沟通。我们在近几期的毕业环节中,采取了多种沟通、联系方式,包括有电话、电子邮件、QQ、学校自己开发的毕业论文写作网络平台,或者学员、教师都有空的时候,可以到学校进行面对面的交流,等等。通过多种方式,学员就可以得到更多的信息与指导。

(四)规定写作专题与自由选题的有机结合

规定专题是近年远程教育院校采取的毕业论文方式之一,对学员的论文限定一定的范围,或者直接规定题目,利于学员进行书写,但学员发挥的空间较小,自由选题则是在专业范围内,任由学员自选题目进行书写,学员的自由度比较大。两种方法各有优点,我校近年的毕业论文都采用过这两种方法,有的学期规定了写作专题(例如城市的公共交通服务等),有的学期是自由选题,都取得了一定的实践效果,两种方法可以有机结合。

四、论文中存在的不足

(一)论文格式各异

尽管我们对毕业论文的格式做了统一的要求,并开了说明会,但有的学员因为工作忙碌,没有到会,或者对相关要求不熟悉,在写作过程中论文的格式还是各异。有的缺少摘要、

关键词,有的没有

参考文献,有的没有按照规定要求排版,有的没有使用学校论文的表格来书写,等等,需要指导教师多次提醒,最后终稿提交时才补全。

(二)各个模块部分不够清晰

有的学员的论文各个模块部分不够清晰,例如,前言部分对前人的研究成果概括不够,有的对案例缺乏交代,有的论证缺乏说服力,各部分之间联系不强。论文要求其结构安排科学合理,各部分之间联系比较紧密,层次分明,观点表述准确。因为许多学员是初次接触论文的写作,经验不足是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三)细节不够完善

通常说,细节决定成败。论文的写作,也要从细节入手。不管是资料的收集与调查,还是写作的过程,都要仔细认真。在撰写论文的过程中要注意一些平时看来并不十分重要的细节问题,比如有的学员题目不够简练、概括,还没有反映所要撰写的对象、领域、方向等;又如,有的学员还没有认真核对文章中的数据、图标、注释,

参考文献不完整,等等。

五、加强论文规范与提升质量的措施

(一)加强毕业环节的管理,提高学员的重视程度

加强对实践教学的管理,是建立良好的实践教学秩序和保证实践教学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顺利实施的前提[2]。远程教育的学员大多是在职学习,有家庭、工作方面的原因,工学矛盾比较突出,经过几年的函授学习,也存在学习疲劳感,面对最后的毕业环节,有的学员对毕业实习与论文写作不够重视,存在应付心里,积极性不高,科学、严谨的态度不够。社会调查与毕业论文,是通过具体实践活动才得到锻炼与提高。学校要加强毕业环节的管理,首先要提高学员的重视程度。论文的写作与平时的散文、工作总结等写作存在较大区别,需要丰富的资料、严谨的逻辑思维,这是一个系统锻炼的过程,通过这样的锻炼,在职学习的学员才能达到高等教育毕业的要求。

(二)进一步明确论文组成、强调格式

指导老师通过各种方式,告诉学员论文的组成、格式,并按照要求进行书写。例如,论文正文的各级小标题可以细分,但是主体可以分为前言、主体、结尾三大部分。前言阐明写作的背景、目的、现实状况等,提出问题;主体是论文的主要部分,论述研究的方法、发现的问题、解决的对策等;结尾总结文章的主要观点,深化主题,引起思考,展望前景等。在我校曾经采用过的区域公共交通专题写作中,许多学员按照指导老师提示的大纲来进行写作,包括区域公共交通的基本情况、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解决该问题的建议等。学员由此思路展开调查和分析,完成撰写。规定社会生活中的热门话题,学员感兴趣,相对容易书写。

(三)细节完善

论文的细节包括了字体大小、段落、

参考文献格式、错别字完善,等等,这些细节也经常需要指导教师提醒。比如,我们可以统一规定字体字号,论文题目用宋体小三号加粗;一级标题,宋体四号加粗;二级标题,宋体小四号加粗;三级标题、正文、

参考文献,宋体小四号。

另外,一些主要的

参考文献格式,指导教师也经常提醒学员,包括如下:

专著:作者.专著名[m].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

期刊文章:作者.题名[J].刊名.出版年,期号.

网络电子文档:作者.题名[eB/oL].网址,发表日期.

(四)加强写作前的培训与各个环节的联系

毕业论文主要包括了六个阶段:论文选题、拟定大纲、开题、撰写初稿、定稿、答辩。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从严管理,要对学生的论文选题、论文大纲、论文内容和论文意义进行认真指导,督促学生认真地完成毕业论文[3]。我们要求学员按照学校要求参加毕业环节的培训,熟悉相关要求,通过多种方式(电话、邮件、QQ群、论文指导网络平台、面谈等),加强与指导教师的联系,悉心听取指导老师的建议,开展调查,进行论文的书写。

(五)加强指导教师队伍的建设

夯实实践教学保障基础,一要加强实践教学师资力量的培养,强化实践教学软件建设。要将传统理论型的教师通过培养和引导逐渐转变成“双师型”教师,大胆聘请用人单位的一线工作人员作为实践教学的导师,使行政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有另一重意义的“双师”,即学生校内有专业教师,校外有职业导师;二要增加实践教学的财力和物力投入,加强硬件设施建设,满足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必要的物质需求[4]。校内教师也要多加强实践,积累各种行业、企业锻炼经验,积累丰富的案例。完善辅导团队,可以相互分工协作,准备好丰富的教学资源,更好地指导学员写作。

(六)其他好的建议

我们在调查中,一些学员还提出了不少好的建议。例如,有的提议可以在毕业论文培训会、网络平台上多展示一些往年的论文、报告,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论文的说明规范、层次、细节等,让学生更有把握写好论文。有的建议加强规范的同时也鼓励创新,多一块是由学生自由去发挥的模块,作为加分题,这样可以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发挥。好的建议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可以采用。

参考文献:

[1]韦玲云.远程开放教育行政管理专科毕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探索[J].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2):21-24.

[2]马武玲.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0(24):139-141.

[3]乔成邦,黄闯.完善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6):61-63.

大学学员论文篇8

摘要:

西柏坡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即将胜利的新形势下,组建创办了马列学院、华北军政大学和华北大学等三所大学,三所大学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和新中国建设培养了政治理论强、专业水平高的各类人才;其办学实践实现了西柏坡精神与大学环境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等建设的有机融合,形成了西柏坡时期独具特色的大学文化,引领了新中国新文化的新风尚,从而为社会主义大学的文化建设提供了丰厚的文化滋养,为中国特色高等教育发展提供了广博的精神财富。

关键词:

西柏坡时期;马列学院;华北军政大学;华北大学;文化建设;环境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

西柏坡时期是中国共产党由战略防御到战略进攻、由减租减息到耕者有其田、由农村革命到城市建设、由局部执政到全面执政的伟大历史转折时期,因此,中国共产党需要大量的马列理论水平较高、善于打攻坚战、能够管理城市、熟悉未来新中国建设等类型的干部。“夺取全国政权的紧迫任务,要求党迅速地有计划地训练大批能够管理军事、政治、经济、党务、文化教育等项工作的干部,并提高现有干部的理论水平。1948年7月,在中共中央和华北局的筹划下,马列学院、华北军政大学和华北大学先后开学。从各地到解放区的学生和各解放区的干部被选送入校学习。这些学校为培养党的干部发挥了重要作用”[1],在生动的办学实践中,体现了西柏坡时期独具特色的大学文化。

马列学院校址设在河北省平山县李家沟口村,1949年3月27日迁往北平,1955年8月1日,中共中央把马列学院改名为中共中央直属高级党校,即中央党校。西柏坡时期的马列学院为中国共产党培养了一批理论和宣传水平较高的干部,为新中国成立前后开展大规模的党校教育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为中国共产党开展党校教育积累了丰富而宝贵的经验。华北军政大学于1948年5月1日在石家庄南新城正式成立,由晋察冀军区的军政干部学校、步兵学校和晋冀鲁豫军区的陆军中学、军政大学、青年教导团等单位合并而成,解放后几经更名,1999年定名为石家庄陆军指挥学院。此校从开始办学至1950年9月更名为华北陆军军官学校这段时间里,向华北及全国各大战场输送了初中高各级指挥员及各兵种骨干四万六千余人;培养政治、军事、文化等各类教员千余人。华北大学于1948年8月由晋冀鲁豫解放区的北方大学和晋察冀解放区的华北联合大学合并成立,以华北联合大学在河北省正定县城的天主教堂校址为新校校址。

1949年5月,华北大学由正定迁往北平,华北大学下属院校也先后独立办学,1950年10月,华北大学更名为中国人民大学,在成立一年多的时间里,培养了大批干部,建国前已有一万四千多人成为新中国建设的急需人才。马列学院、华北军政大学和华北大学的创办过程既是培养专业人才的应急之需,同时也开启了新中国创办社会主义大学的文化先河;既是西柏坡精神生成的历史基础,体现并践行了西柏坡精神,同时也实现了西柏坡精神与大学文化建设的有机融合,形成了西柏坡时期独具特色的大学文化。当今的大学文化建设理论相对成熟,本文从环境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等方面分析西柏坡时期三所大学文化建设的特点,对其经验进行总结,以期对新时期大学文化建设提供借鉴。

一、环境文化建设体现了艰苦奋斗、因陋就简、艰苦创业的精神

西柏坡时期三所大学的办学理念印证了清华老校长梅贻琦的大学非“大楼”论断。当年三所大学培养了大批革命和建设的急需人才,但办学条件却极其简陋,体现、践行了西柏坡时期艰苦奋斗、艰苦创业的精神。

(一)农舍为校,因陋就简马列学院办学很简单,没有另建校舍,住宿没有独立的房屋,上课没有专门的教室,不定时在李家沟口完小①大教室上一次大课。老百姓腾出来的房子,既是学员的自习室又是宿舍,领导和学员均住在老乡家里,无论职务高低都睡一个大炕。地上一张方桌、两把木凳供学员学习用,没地方学习的就坐在炕沿上学。上课时,教员们在前边讲,学员们没有课桌和凳子,就用膝盖当桌子记笔记;在没有风沙的时候,大家有时到坟地或戏台上去学习、讨论。学员使用的课本是用解放区自制的质松易破、颜色灰黄的马兰纸印制的,印出来的字不清楚,在煤油灯下看起来非常吃力。学员们极少拥有课本以外的参考书。

(二)条件艰苦,自编教材华北军政大学没有固定教室和桌椅,在露天地里上课,使用墙壁和门板做黑板;学员没有课桌,记录就用自己的膝盖,坐凳也是就地取材各种各样;大部分学员住在学校附近的农民家或是土庙里,住房比较拥挤,生活条件非常艰苦;教材缺乏,学校就按照教学目的组织力量,参考国内外军事学校的基本教材,有计划地编译了30多种军事教材和20余种政治教材,根据学员的接受能力,从实战需要出发,自己编写教材,学内容。

(三)就地取材,艰苦创业华北大学没有教室上课,就采取在露天或宽敞的大院子里上大课的方式进行教学,开始是一人讲、几百人听,以后发展到一千多人、两千人甚至是四五千人同时上课的大课堂;开始建校时没有扩音器,前边放一块大黑板,每人坐一个马扎听讲;学员们没有床铺,全睡在铺有稻草的席子上;吃小米饭、窝窝头、高粱米、白菜、萝卜;学习用具主要靠自制,教学设备十分简陋,基本靠就地取材。三所大学简陋的办学环境,其隐含的因陋就简、艰苦节俭、朴实无华的文化品质,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教育了学员,激励学员们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发挥自己最大力量的精神。

二、行为文化建设体现了严谨治学、民主团结、服务社会的精神

西柏坡时期三所大学在办学过程中践行西柏坡精神,教风严谨、学风纯正,师生民主平等、教学方式灵活,始终以先进文化引领辐射社会并为社会服务,形成富含西柏坡精神的行为文化。

(一)教师教风严谨,师生民主平等马列学院老师严谨的教风感染着每一名学员。例如何其芳的作文课让学员印象深刻,他对108个学员的每篇文章都指出具体问题,并写出眉批、总评,还要面谈一次,对提高学员的写作水平有显著效果。学员认真学习,从不浪费时间并克服困难完成作业。教学方式灵活多样,师生关系和谐,保证教学效果。马列学院采用自学与集体讨论相结合、教员讲课与学员学习相结合的两结合方式,具体为各门课的教师以单元为单位先作引言报告,后学生阅读、自由讨论研究、提问题,教师最后进行辅导解答。采取这种启发式教学方法组织教学,使师生在互相启发中解决疑难问题和错误认识,提高了理论水平。华北大学采用上大课、分组讨论的学习方式,由各班辅导员组织分组讨论;学员在民主、自由的氛围中畅所欲言,充分表达自己的看法。华北军政大学奉行“官兵、官官、兵兵”互教的民主教学方法,把整个教学过程分为教学的准备、实施、检查三个阶段,教员在每个阶段都要认真听取学员和其他教员的意见,教员针对各阶段的问题做出教学计划,师生互相学习,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在民主团结的气氛中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得以提高。

(二)理论联系实际,提升教育水平华北军政大学在教学中非常重视前线和战场的实际经验。为了使课堂教学更有针对性,校长特抽调一批教员组成参战组先后前往参加太原和济南等战役,实地收集作战经验和有关资料,回校后用作报告的方式把战场发生的最新情况讲述给其他教员和学员,使学校教育与战场实际及时对接,实现了理论教学和战场实际的有机结合。华北大学也同样强调理论和实际的结合,反对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强调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要从中国革命实际出发做到有的放矢。一部指导学员学习的基本精神是实事求是、追求真理,允许大胆怀疑与自由争辩,不扣政治帽子。教学采取上大课和自学辅导、理论学习与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方针。针对学员的实际思想情况,通过教学和开展各项活动,教育、引导学员具有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克服个人主义、主观主义思想,使学员成为具有正确人生观的革命者。二部组织教员参加各地的教育会议,了解当地的教育情况,并组织师生实地参观、实习;选择当地的一些学校作为实验学校,设立通讯研究部与实验学校教员及时联系,以最短的时间验证教学内容是否符合社会实际需要。三部组织学员参加实践活动,在校内帮助其他部、院成立课余剧团,在校外参加社会上的各种文艺活动。这种边学习、边参加群众工作、边进行艺术实践的教学方法使学员们的业务水平迅速提高。

(三)文化生活丰富,兼顾服务社会马列学院周末经常举办晚会或草鞋舞会,师生都要参加表演,感情融洽,气氛和谐。同时,马列学院注重为当地服务,联系和帮扶李家沟口完小,完小的政治、时事、音乐等课程的教学任务由马列学院教师兼任。特别是时事课教师对大决战阶段的形势发展和战况具体而生动的讲解,讲各战役发生的时间及规模、消灭敌人和缴获武器数量等内容,课后由完小教师归纳要点让各村的走读生当晚在本村进行广播,同时广播内容再以黑板报形式表现出来,宣传影响辐射李家沟口周边几十个村;音乐课教师教唱歌、识谱,启蒙了学校的音乐爱好者;同时,学院还经常与完小及该村群众举行各种联合活动。马列学院随党中央进京前,陈伯达、杨献珍、艾思奇、何其芳在完小话别会上分别做政治、文学、哲学问题的报告。这些活动宣传了党的政策,开阔了群众的眼界,提高了群众觉悟。华北大学在学习过程中,学员们有丰富的文化生活。学员每天早上做早操、扭秧歌,早操后浏览学生会办的时事政治墙报。课前各班相互拉歌,还时常安排英雄报告会、演讲会、参观访问等多种实践活动,为这一学术殿堂营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围。华北军政大学建立了两个校直的文体组织:篮球队和文工团。两个组织的活动不仅为学校赢得了荣誉,也使学校声名远扬。篮球队使校内篮球运动开展得十分红火,在石家庄组织的大型比赛中夺得冠军;文工团主要任务就是在学校和驻地周围从事文艺演出活动,训练部队剧团和工人剧团,教育乡间旧艺人,指导部队和地方开展文艺活动,同时为学员提供实践基地,排练的歌剧《刘胡兰》等,从石家庄演到北京、天津的乡村城镇,文工团演员们的表现折射出是有文化、有教养的军队,吸引了很多知识青年携笔从戎,参军报效祖国。三所大学的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注重培养学员严谨务实的作风,善于调查研究,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了学员踏实为人民和社会服务的能力,激发了学员报效祖国的热情。

三、制度文化建设体现了求真务实、善于学习、敢于创新的精神

西柏坡时期三所大学在制定制度过程中,没有生搬硬套、盲目效仿,而是从自身实际出发,善于创新、善于学习,原则性和灵活性紧密结合,很好解决了办学面临的困难,形成了三所大学共有的制度文化。

(一)制定制度体现求真务实基于马列学院培养具有高水平理论干部的目标,其招生制度的制定很务实,对招生的学员要求有五年以上实际工作经验,政治正派,文化程度要达到能写文章或相当于高中毕业以上水平;除经中央特别批准的高级干部外,一切学生须经过考试入学。[2]马列学院对教学做了制度性定位,把握准确,《中共中央关于党校教学材料的规定》指出全党应加强政策和理论学习,其中马列学院应着重进行理论学习。

(二)编写教材体现善于学习华北军政大学在建校的初始阶段,几乎没有现成的教材,导致教员授课“无章可循”,为了解决教材短缺问题,要求全校干部教员本着对教学负责、对学员负责的态度出谋划策,紧紧结合华北军政大学的办学定位和教学目的来编写新教材。特别是在编写战术教材的过程中,为了将实际作战经验及时补充到教材中去,学校抽调部分教员到前线战场观摩学习,使新编写的教材既有理论性又有实用性。

(三)大胆用人体现勇于创新华北军政大学组建初期,教员严重缺乏,全校能上课的教员仅有36人,有的长期在学校没有战场实战经验、有的长期在战场缺乏教学经验,全校48个单位中只有12个单位能满足教学需要,缺额达75%。面对如此巨大的师资缺口,根据实际情况,果断而大胆地“搬师请贤”,吸收二三百名从敌人阵营中起义、投诚和被我军俘虏的有真才实学的旧军官担任教员,这些旧军官或具有一定的军事理论水平,或具有一定的军事技术专长,大多有就读军校的背景,部分军官还有在苏、美、日留学的经历。这种创造性的使用人才的方法,很好地解决了教师短缺问题。1948年12月3日,肯定了华北军政大学的教育方法,认为教者学者都有进步“,这是一个创造”。

(四)灵活管理体现实事求是华北军政大学学员来自于5个不同单位,级别从旅团级干部到战士;职务种类多,差别大,有来自部队的干部和战士,也有来自地方的武委会干部,还有来自敌方的青年军官;文化程度、工作经历更是差异较大,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管理的困难。为了把学校建成正规化军校,全校学员进行了考试和分科编队,营级干部2个大队;团级干部,炮兵、工兵干部6个大队;高干队、华南队及台湾队3个直属队。这种善于调查研究、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对于加强学员管理,提高教学效率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三所大学在条件艰苦的情况下,因地制宜,勇于学习创造,不仅调动了各类学员和教员的积极性,且保证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和教学效果。

四、精神文化建设体现了信念坚定、追求真理、开拓进取的精神

西柏坡时期的三所大学从筹办建校到学校建设过程,虽校址不在一处,但有一点是共同的、一致的,即是要培养具有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的政治合格、技术过硬的专业人才,画出了特有的社会主义大学的精神文化符号。

(一)理论引导强化坚定信念三所大学办学理念都强调学员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学员的头脑,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和革命意志,树立为革命和建设服务的价值取向。华北大学下设四部两院,其中一部实际上是政治训练班,主要教学任务是对学员进行思想政治和党的纲领政策的短期训练,校长吴玉章亲自给党员上党课,还经常给全校师生员工作形势任务报告。各部、院除各自的专业课程外,还开设了社会发展史、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新民主主义论、中国革命史等公共政治理论必修课。马列学院课程共分三类,其中第一类课程就是马恩列斯和的相关哲学著作,目的是让学员学习马克思主义相关哲学著作,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华北军政大学进行马列主义理论、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时局和任务及党的政策等四项内容的政治教育活动。通过马列主义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教育,让学员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坚定政治信仰。

(二)联系实际强化追求真理马列学院的办学目的是通过领导干部强化学习马列主义和思想,使学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分析历史现象,认识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华北军政大学实现了学校教学活动与解放战争实际的紧密结合,教员到前线实地参观太原战役、济南战役等战役、战斗,收集有关资料和作战经验,使学员对军事思想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提高了学员学习思想的自觉性。华北大学的办学理念更是体现了对理论学习、服务人民的渴望,华北人民政府主席董必武为华北大学写了“加深理论的学习”的题词,谢觉哉题词为“造就为人民服务的人才”,胡乔木题词为“与工农兵亲密结合是真正民主主义者的标志”,周扬题词为“为人民革命战争与新民主主义国家建设工作服务”,中共中央城市工作部的贺词是“为建国树人,为人民服务”[3]。同时,华北大学在办学过程中号召学生们学习马恩列斯理论要联系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结合理论学习进行民主讨论,在争辩中大家对无产阶级革命、人民战争的认识都有所提高,增强了中国革命必胜的信心。

(三)健全组织体现党的领导华北军政大学行政机构和党组织健全,突出党的领导。学校自上而下成立了党的组织,校党委会实行集体领导下的分工负责制,总负责并主管教育,学校党委领导成员组成党政、教育和行政三个领导小组。凡学校党委要讨论和决定的全校性问题,先在相关领导小组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意见和方案,然后提交校党委讨论。华北大学成立了中共华北大学委员会,由吴玉章、范文澜、成仿吾,钱俊瑞,孟夫宵、沙可夫6人组成,钱俊瑞同志任党委书记。[4]

(四)面向未来强调开拓进取马列学院创办时就强调为将来的事业服务,从着眼于对新中国建设、对全中国的管理入手办学。刘少奇为马列学院学员做报告强调,马列学院要多读理论书籍,熟悉理论,要着眼于建设新中国,管理全中国。华北军政大学的创办亦即如此,办学过程中,校长结合《论语》中“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一说,着眼发展,提出具有前瞻性的教学理念:“不教而战是谓弃之,不学而教是谓害之。”《华北大学校歌》更是面向未来、开拓进取、勇往直前的号角:“华北雄壮美丽的河山,是我们民族发祥的地方,争得了人民战斗的胜利,新民主主义的道路无限宽广。我们是新文化的先锋队,要掌握最进步的科学艺术,学习马列主义思想。我们忠诚团结、朴实虚心、意志坚强;要把新时期的革命潮流更推向高涨。勇敢、勇敢,我们要表现人类创造的力量;勇敢、勇敢,我们要表现人类创造的力量。”[5]

三所大学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注重对学员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强调培养政治合格的人才,这为当时其他解放区及其建国后社会主义大学的创办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西柏坡时期三所大学的创办和文化建设,不仅解决革命和建设人才匮乏的问题,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和新中国建设培养了政治理论强、专业水平高的各类人才,而且也以西柏坡精神为鲜活素材创造了独具特色的大学文化,引领了新中国新文化的新风尚,从而为社会主义大学的文化建设提供了丰厚的文化滋养,为中国特色高等教育发展提供了广博的精神财富。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第1卷下册)[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1:769.

[2]中央档案馆,西柏坡纪念馆.西柏坡档案(第一卷)[m].北京:中国档案出版社,2012:363.

[3]中国人民大学校史研究丛书编委会.造就革命的先锋队———中国人民大学史(第1卷)[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192.

[4]华北大学农学院院史编委员.华北大学农学院史记(1939-1949)[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5:191.

大学学员论文篇9

   毕业论文答辩的目的,对于组织者——校方,和答辩者——毕业论文作者是不同的。校方组织毕业论文答辩的目的简单说是为了进一步审查论文,即进一步考查和验证毕业论文作者对所着论文论述到的论题的认识程度和当场论证论题的能力;进一步考察毕业论文作者对专业知识掌握的深度和广度;审查毕业论文是否学员自己独立完成等情况。

   第一,进一步考查和验证毕业论文作者对所着论文的认识程度和当场论证论题的能力是高等学校组织毕业论文答辩的目的之一。一般说来,从学员所提交的论文中,已能大致反映出各个学员对自己所写论文的认识程度和论证论题的能力。但由于种种原因,有些问题没有充分展开细说,有的可能是限于全局结构不便展开,有的可能是受篇幅所限不能展开,有的可能是作者认为这个问题不重要或者以为没有必要展开详细说明的;有的很可能是作者深辅尝滇妒鄄德殿泉东沪不下去或者说不清楚而故意回避了的薄弱环节,有的还可能是作者自己根本就没有认识到的不足之处等等。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提问和答辩就可以进一步弄清作者是由于哪种情况而没有展开深入分析的,从而了解学员对自己所写的论文的认识程度、理解深度和当场论证论题的能力。

   第二,进一步考察毕业论文作者对专业知识掌握的深度和广度是组织毕业论文答辩所要达到的目的之二。通过论文,虽然也可以看出学员已掌握知识面的深度和广度。但是,撰写毕业论文的主要目的不是考查学员掌握知识的深广度,而是考查学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和锻炼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学员在写作论文中所运用的知识有的已确实掌握,能融会贯通的运用;有的可能是一知半解,并没有转化为自己的知识;还有的可能是从别人的文章中生搬硬套过来,其基本涵义都没搞清楚。在答辩会上,答辩小组成员把论文中有阐述不清楚、不祥细、不完备、不确切、不完善之处提出来,让作者当场作出回答,从而就可以检查出作者对所论述的问题是否有深广的知识基础、创造性见解和充分扎实的理由。

大学学员论文篇10

【关键词】细胞生物学双语讨论课教学改革

随着生命科学的新知识新进展不断涌现,经典的细胞生物学也逐渐向分子细胞生物学发展,细胞生物学课程教学内容和方法手段也应该不断丰富和调整。学科的不断渗透,知识点的不断前沿化成为了细胞生物学课程教学的新的触点[1]。课堂讲授的形式和内容已远远不够,如何提高学员自主学习能力、及时掌握学科领域最新进展的能力是细胞生物学教学面临的新问题[2]。提高学员专业英语水平,尽早进行专业技能培训是解决上述问题的重要举措之一。为此,我们在医学本科生《细胞生物学》课程的教学中首先开展了双语讨论课,使学员在关注学科前沿的同时,专业英语阅读和交流等方面的能力也得到初步的锻炼,并就教学方法和模式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选取第四军医大学2011年度开设细胞生物学课程的五年制临床医学和口腔医学一年级本科生共493名学员作为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

双语讨论课按以下步骤实施。讨论课的形式以小班课进行,每小班分成7组,每组5-6人。由全体教员商讨确定7个讨论主题,分别是:1.细胞如何死亡——自噬的功与过(Howdosecelldie?meritsanddemeritsofcellautophagy)。2.端粒与肿瘤(telomereandcancer)。3.原核细胞骨架(procaryoncytoskeleton)。4.Rna家族的新成员:siRna.miRna和piRna。(thenewmembersofRnafamily-siRna,miRnaandpiRna)

5.诱导多能干细胞(ipS)与细胞重编程(inducingmultipotentstemcellandcellre-programming)。6.线粒体与细胞凋亡(mitochondrionandcellapoptosis)。7.内质网应激与疾病进展(endocytoplasmicreticulumstressanddiseaseprogress)。

讨论课前一个月将讨论主题公布于全体学员,学员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确定一个讨论主题,并自行完成小组内部项目分工,包括查阅英文资料、撰写综述报告和制作幻灯,并确定一名主讲学员。每个小组可自行选择采用中文或者英文形式汇报(鼓励英文汇报)。在讨论课前夕,组织所有主讲学员预讲一次,由教员提出修改补充意见。讨论报告会由全体教员和学员参加,分专题进行报告和讨论,每个主讲学员报告完毕,台下学员可以用中英文自由提问,台上学员解答,最后由教员总结。

3.结果分析

(1)教员根据学员在文献综述、幻灯汇报及讨论交流等表现多方面综合评价双语讨论课实施结果。

(2)课后进行问卷调查,教员归纳出学员对相应调查内容的反应,形成结果报告。

结果

1.双语讨论课实施结果

本次讨论课有493名学员和2011年度全体代课教员参加,每个小班有7名学员上台主讲。报告过程流畅,内容充实,信息量大,重点突出,英文表述清晰,幻灯片制作新颖别致。台下学员在听完汇报后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并向主讲学员提问,对目前一些细胞生物学的热点问题,讨论更是激烈。本次讨论课采用英文讲解和提问的人数统计结果见表1,有81.5%的主讲学员采用英文形式讲述,有44.9%的学员采用英文提问。

2.问卷调查结果

在讨论课实施后,我们又针对这次讨论课的改革试验效果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及结果见表2。

本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493份,其中有效问卷493份。有效率为100%。由表2可知,被调查的学员中,有98.6%的学员认为细胞生物学双语讨论课这种形式很好,有93.1%的学员认为采用双语形式对专业学习是有帮助的。

讨论

1.通过双语讨论课,提高学员的自主查阅所需要知识的能力

面对当前知识大爆炸的社会,如何从海量的信息中获得自己所需要的知识,这就需要学员具备快速筛选、去伪存真,获得有用信息的能力,而我国学生在这方面的能力比较欠缺。通过这次双语讨论课的实施,许多学员第一次尝试使用了维普,pubmed,Sciencedirect等数据库,并开始尝试在专业的医学或生命科学网站上搜索资料,初步学会了从海量的信息中寻找自己所需要的信息的能力,为他们今后科研及医疗能力的提高打下了基础。

2.通过双语讨论课,提高学员阅读英文文献和用英文表达交流的能力

通过查阅英文原版文献,学员的英文文献阅读能力大大提高。许多学员表示,通过英文文献的阅读使他们感到阅读英文并不是一件枯燥无味的事情,而是结合在自己感兴趣的知识领域阅读,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显著提高了英文阅读能力。通过在课堂上的英文讲解和讨论,使得学员英文发音,口语表达等能力也得到了相应提高。

3.通过双语讨论课,提高学员对生命科学前沿知识的关注度

通过直接查阅《Cell》、《nature》及《Science》等这些细胞生物学专业顶级杂志,获得第一手的英文原版信息,使学员们深切体会到,细胞生物学乃至整个生命科学并不是深奥不可理解的,作为大学一年级的新生也可以通过查阅英文文献等方法直接接触科学领域的前沿研究进展,因此更激发了学员的学习热情。通过双语讨论课教学,使学员更加关心科学时事,扩展了知识面,进一步提高了专业修养。学员通过对文献的设计思路、研究手段、取得结果的分析初步了解了研究科学问题的思维脉络,明白应该怎样去发现科学问题,怎样去研究科学问题。通过设立讨论课,学员普遍对细胞生物学这门学科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并对自主式学习有了较深入的了解,学员对于英文原版专业书籍、辅导材料、生命科学网络资源、专题讲座等方面的需求明显增加。

4.几点问题有待进一步完善

讨论课结束后,我们还组织学员对这种教学模式进行了探讨,学员们表示仅仅通过课堂讲解对所学知识印象浅,通过改变灌输式教学法而采用互动教学模式,可以提高自主思考、独立学习的能力,同时加深对重点内容的理解。学员建议可适当增加双语讨论课次数,并希望部分讨论题应由学员自己选题,题目应更贴近学员感兴趣的细胞生物学前沿课题。还有部分学员表示希望教员在课堂讲解时适当加入双语讲解,以便学有余力的学员掌握。

结语

通过双语讨论课的实施,我们意识到通过不断引导学员采用多种方法去学习专业课,使得学员的思维方式和掌握知识的方法都有了明显的改变,由“死记硬背,被动接受”转变为“活学活用,兴趣浓厚”,这正是学员综合素质提高的具体表现之一。教学过程包括“教”和“学”两个方面,由教员和学员的共同活动所构成。如何处理好教员和学员的关系,如何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既要调动教员教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想方设法改进教学方法,同时又要把最佳学习方法交给学员,充分利用有限的资源,最大限度地调动学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对提高学员自学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学员学习兴趣、拓展知识面,培养有国际视野的合格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在改进教学方法的过程中我们认识到:作为一名教员,必须注重提高自身素质,不断进行知识结构和教学手段的更新,在力争使学员与教员思维同步的同时努力使教员与本学科的发展同步[3],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进一步完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把细胞生物学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

参考文献:

[1]蒋建利,刘宏颀,边惠洁等.细胞生物学讨论课教学改革尝试[J].西北医学教育,2004,12(1):56-57.

[2]张思河,陈志南,邢金良,蒋建利.医学本科生细胞生物学双语教学调查评价[J].西北医学教育,2005,13(1):5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