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图书馆季度总结十篇图书馆季度总结十篇

图书馆季度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8:12:27

图书馆季度总结篇1

关键词《文华图书馆学专科学校季刊》《文华图书科季刊》知识产出学术风格文献计量学

1引言

提到民国图书馆学,浮现在人们脑海中的是一次运动、一所学校、一个协会、一群闪亮的名字。例如,最近几年,吴徐年、韦庆媛、郑锦怀、顾烨青等对刘国钧、戴志骞等民国图书馆学人和图书馆协会展开的系列研究,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师生及毕业校友对文华精神和文华系在中国图书馆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进行的系统总结,都非常具有典型性和影响力。

与之相对的是,图书馆学界对民国时期图书馆学专业期刊的关注度略显不足。因为大多数治史的学者都把民国图书馆学期刊作为一手史料来用,如李小贞以《中华图书馆协会会报》为一手资料研究民国时期中西图书馆的馆际交流。也有一些文献将民国图书馆学期刊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期刊史研究,如陈焕文、谈金铠、李万健、范凡等对民国图书馆学期刊的集体素描。把刊物本身作为研究的主体和对象展开专刊研究的文献并不多见,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有:谢灼华对《文华图书馆学专科学校季刊》、《浙江图书馆馆刊》的研究,吴永贵对《文华季刊》的学术旨趣和精神特质的研究,刘宇对《图书馆学季刊》的研究,邓咏秋对《中华图书馆协会会报》的述评,王阿陶和姚乐野二人对《中华图书馆协会会报》的研究。

在研究方法上,现有的专刊研究多是从中观或宏观层面,对刊物的功能和历史价值进行述评,对刊物本身微观特征的呈现和解读有待深入。本研究采用文献计量学和历史计量学的方法,试图通过《文华图书馆学专科学校季刊》(以下简称《文华季刊》)的计量特征对其学术风格进行解读。

民国图书馆学三大期刊中,《图书馆学季刊》和《中华图书馆协会会报》可谓出生名门、集万千宠爱于一身。作为中华图书馆协会的官方媒体,两者在创刊伊始就受到了图书馆界、乃至整个民国文化界的广泛关注和呵护,这一名门气派从为刊物赐稿、题字的众多文化名流就可见一斑,如梁启超、胡适、马叙伦、沈兼士等等。此等辉煌,在今日图书馆界已不可重现。

同样身为图书馆学三大期刊之一的《文华季刊》,办刊资源“依托的主要是本校的师生和校友资源”。1928年,《文华图书科季刊》由武昌文华大学图书科刚刚入学半年的庚午级9名学生创刊,1929年1月20日创刊号正式发行。

1930年,《文华季刊》发生了一些重要变化。首先,从第2卷第1期开始编辑排版由竖排变成了横排,更加符合新式书刊的形式。其次,刊物获得蔡元培先生的亲笔题字,这对提高刊物的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第三,成立了“武昌私立文华图书科专科季刊社”,由毛坤、钱亚新、徐亮、朱瑛、邓衍林、董铸仁、朱用彝、黄连琴、骆继驹等9人组成编辑、出版、发行三股。毛坤任社长,兼出版股股长;钱亚新任副社长,兼编辑股股长;徐亮任发行股股长。同时,还《季刊社规程》,实现了刊物的规制化建设。至于季刊社具体何时开始主持《文华季刊》的编辑出版工作,谢灼华推断应该为1930年夏秋之际。这一推断应该比较可信。1929年至1930年,正值图书科与华中大学分道扬镳之际。1930年下半年,图书科独立建制之事基本尘埃落定。“1930年6月20日文华图书馆学专科掌校董事会决议:‘本校已于民国政府教育部立案,为办事便利起见,应行独立,惟课程方面仍可与华中大学协作一切。”,同年12月,正式启用“武昌私立文华图书馆学专科学校”印章,沈祖荣为校长。正是在这样的组织变革背景下,文华图专借此独立之机将一份学生刊物转变为正式的官方校报,这也是刊物第2卷第3/4期合刊印发的背景原因。

虽然文华图专1931年已经正式脱离华中大学,但是直至1932年3月刊物才正式更名为《文华图书馆学专科学校季刊》,卷期号顺延。更名启事宣称“文华图书科经国民政府教育部立案后改名为武昌文华图书馆学专科学校,本刊自第四卷第一期起亦改名为文华图书馆学专科学校季刊,以归一致。”从此直至1937年12月出版第9卷3/4合期后停刊,《文华季刊》前后历时九载,是民国时期少数办刊时间超过5年的图书馆学专业期刊之一。

2.2销售发行

《文华图书科季刊》起初虽是一份学生主办的刊物,但是却没有止步于自娱自乐的小范围之内。刊物从1929年出版之始即开始向社会公开发行,代售处设在武昌察院坡文化书局;每期定价“二角五分,全年大洋一元”。武昌察院坡是武汉三大文化街之一,这里书店林立,毗邻众多公立、私立学校,文化消费旺盛,是公开发行书刊的最佳选址。苦于销售渠道单一,刊物还请个人代为销售。1929年,耿靖民在第3期的“最后一页”中向李汉元、章新民、陈普炎、陆绣、孙述万等代售刊物第2期的个人表示感谢。

1930年季刊社建立之后,《季刊社规程》将刊物的发行销售模式定为三种:设代售处、个人代售、邮寄征订。规程第十二条明文规定“推销之方法如次:1.设代售处(规程另定)拟,2.通函请预定,3.登报(限以义务及改换为准),4.觅代售人。”

随着文华图专校友不断走向全国、《文华季刊》在图书馆界影响力的不断提升,刊物的发行范围也逐步覆盖全国主要城市。根据刊物“凡例”中的记载,1932年刊物在5个城市设立代售点,“武昌文华公书林;北平国立北平图书馆;南京国学图书馆;上海博物院路廿号环球书报杂志社;广州岭南大学图书馆陈普炎君。”但是,总体来说,作为一份专业性、学术性刊物,《文华季刊》的发行销售之路并不顺畅。1933年开始,上海的代售处停售《文华季刊》,不久南京代售点和广州代售点均停售。1935年至1937年3月,《文华季刊》的代售点一直是“武昌本校季刊社发行部;北平国立北平图书馆;上海泗泾路三十六号中国图书馆服务社”三处,南京和广州的代售点未能重建。《文华季刊》最后二期的经售处仅剩上海中国图书馆服务社和武汉文华本部二处。

《文华季刊》经历过一次不太顺利的提价。根据该刊各期“凡例”的记载,从1929年卷1(4)期开始至1931卷3(4)期,刊物的定价都是“每期二角五分”;从1932年卷4(1)期开始至1937年停刊(除了1933年卷5(1)期),刊物定价都是“每期三角”。1933年第5(1)期“凡例”中记载:“本刊定价,零售每期二角五分,颇定全年四期,只收一元,邮费在内。”定价的异动,笔者推测可能是1932年刊物提价导致销量下滑,季刊社可能希望通过降价提高销量、增加发行收入。但是,作为一份专业性、学术性刊物,《文华季刊》的受众毕竟有限;同时,办刊成本既定,“每期暂规定用洋一百二十五元为最高金额”。薄利多销的销售策略对《文华季刊》来说并不适用。因此,才会出现1933年3月的价格异动,但随即在同年6月(卷5(2)期)将定价改回“零售每期三角,预定全年四期,一元二角,邮费加一”。

季刊社对《文华季刊》的订价是煞费苦心的。对于底层的劳动人民而言,季刊价格不菲;据社会学家陶孟和的调查,1927年北京工人家庭的半年平均收入约为93.45元。但是,对于季刊的目标消费群来说,刊物的定价是比较合理的。民国的知识分子收入优渥,据调查30年代大学毕业生的起点月薪一般为50银元。同时期的《图书馆学季刊》定价为零售每期四角大洋,一般图书的定价为3-5角,也有少数贵至1-2元。可以说,《文华季刊》在针对目标群体定价的同时,想尽可能地扩展自己的影响力、通过低定价覆盖更广泛的公众。

3知识产出的形式特征

3.1总体特征

虽然名为季刊,《季刊社规程》也明文规定刊物在每季度最后一月定期出版。然而,和《图书馆学季刊》一样,《文华季刊》也存在合期出版现象,先后共5次,即第1卷第三四期、第4卷第三四期、第5卷第三四期、第7卷第三四期、第9卷第三四期均为两期合刊。因此《文华季刊》累计刊发31本。从宏观上看,合期出版可能源自社会动荡,也可能源自于图书馆事业刚刚起步,从业人员稀少,稿源缺乏;从微观上了解具体合期出版的原因,还尚待发掘可信的史料。

和《图书馆学季刊》不同的是,虽然在《季刊社规程》中明确提出《文华季刊》内容分为六项:“论著、译述、调查及通信、杂说、书评、消息”,但是刊物在目次页中并没有对论文进行明确详细的栏目划分。笔者对每期目次页中注明责任者的文章进行统计,累计得到文章共364篇。季刊有24篇连载文章,分几次刊发,便以几篇文章计。因此,本文在做文献计量分析时,按照364篇计。平均每卷载文量约为40篇;考虑到存在5次双期合刊的情况,实际每期发文12篇左右。相比今天的图书馆学期刊来说,《文华季刊》的发文量具有小微风格。

各卷发文量统计结果如图1所示,基本保持在40篇上下,仅有1931年、1934年两个突显值,主要是因为两个专号所致。1931年,文华图书科的创立人、中国图书馆运动的“皇后”韦棣华女士逝世,为纪念韦棣华女士对中国图书馆事业所做之贡献,特将第3卷第3期定为“韦棣华女士纪念号”,该期共刊登各界人士的文章22篇,占第三卷载文总量的42.31%。这些珍贵的文献成为日后研究中国图书馆学史、图书馆教育史的重要一手资料。1934年第6卷第2期为“世界民众图书馆概况专号”,该专号实为徐家麟、毛坤等组织14位师生共同翻译鲍士伟所编《世界民众图书馆》(thepopularLibrariesoftheworld)一书所成。专号共介绍了世界47个国家和地区公共图书馆事业的近况(本文计为47篇文章),如但泽、维尔京群岛、巴勒斯丁(今译巴勒斯坦)等。刊发该专号的目的是想通过介绍各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激发中华大地共同推动我国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发展、进而推动社会教育之普及。正如沈祖荣所言:“可畏的苏俄等国,他们是多么的注力于提倡民众图书馆啊!上自国家,社会,机关,下至学士,商贾,农工,他们无时不在振励的提倡,无人不在声嘶的高呼,反顾我国呢?我不忍言!我不忍观!”1932-1933年第4、5卷两卷发文量较少,分别只有26、28篇,主要是因为这两年均出现过合期出版。连续两年均有合期出版现象,可能是受到“九一八”事变之影响,世事动荡、稿源不足所致。

3.2译文

和《图书馆学季刊》相同,《文华季刊》的主要内容也分为原创性文章和翻译转发的文章两部分。《文华季刊》出版发行的9卷中共刊载译文148篇,占总发文量(364篇)的40.66%,这一比例远远大于《图书馆学季刊》(10.30%)。这与

根据目次页和原文对这些译文的出处进行了统计,发现除9篇未标明译者和9篇译自日本的文章外,其余译文均译自欧美,占译文总量的87.84%。这不仅与文华图专的美式教育模式相关,也表明在1930年代,中国图书馆学已经从“取法日本”转而“追逐欧美”。如刘国钧先生所言:“日本之近代图书馆知识实由美国而立,推本穷源,则图书馆界之转其眼光与美国亦固其所……斯时自美国习图书馆学归国者,亦相继以为新图书馆运动号召于时。西洋图书馆之办法与理论,乃渐为国人所重视。”

3.3英文载文

《文华季刊》的另一特色是专设“英文之部”专栏刊发英文文章,这在民国乃至当代中国图书馆学期刊界均是比较罕见的。“英文之部”起始于1931年第3卷第3期“韦棣华女士纪念号”,当中刊发了包括时任外交部部长的王正廷、美国圣公会在华鄂湘教区主教吴德施、其弟韦德生、以及同事学生等人撰写的英文纪念文章。自1935年第7卷第2期起至刊物停刊,“英文之部”一直被列为正文之栏目。如将韦棣华女士的纪念文章也计算在内,“英文之部”共刊发文章26篇,占《文华季刊》发文总量的7.14%。

如前所述,《文华季刊》实际上并未设立刊物栏目,“校闻”、“同门会消息”之类报道性内容不应被视为刊物正文,当然也不属于刊物正式栏目。“英文之部”列为专栏,足见文华人对此部之重视;同时也表明文华人想把《文华季刊》推向世界的雄心。从内容上来看,“英文之部”主要是向世界展示中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如毕爱莲的《中国图书馆中之参考工作》、戴镏龄的《略谈中国政府出版品》、郝路得的《中国之儿童图书馆事业》等文章最具典型性。这表明文华人不再仅仅满足于单纯地吸收借鉴国外的图书馆学思想和知识,开始着手向世界展示中国图书馆事业,为中西图书馆学思想的交流、融合贡献力量。

4知识产出的内容特征

通过对《文华季刊》发表的文章进行分类标引和主题标引,可以深入揭示刊物知识产出的内容特征,借此管窥民国图书馆学的知识体系。如前所述,《文华季刊》有24篇连载文章,在合并续文、刨除研究性不强的文章(比如纪念韦棣华女士的文章、卷首语、序言、发刊词等),最终得到313篇研究性较强的文章。内容标引主要是针对这313篇文章展开的,由一名图书馆学副教授和一名图书馆学硕士研究生分开标引,再对结果进行比对,不一致的地方通过讨论并咨询一位图书馆馆员决定标引结果。内容标引旨在呈现《文华季刊》知识产出的内容范围与特征,为深入探讨其学术风格以及民国图书馆学的学科特征积累经验资料。

4.1学科分类分析

《文华季刊》载文的学科分类,可以反映该校图书馆学教育的重点和研究倾向,同时也能反映出当时中国图书馆事业发展的知识需求。根据《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第五版)》的G25(图书馆事业、信息事业)的分类体系,对《文华季刊》中所刊载的研究性文章进行了分类标引,以考察其学科构成及研究深度,结果见表1。

根据表1数据的特征,可以发现《文华季刊》的学科构成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①注重对世界各国图书馆事业的介绍

如前所述,《文华季刊》刊登两期专号:“世界民众图书馆概况专号”和“世界各国国立图书馆概况专号”,向国人宣传介绍国外图书馆事业。所刊载的313篇研究性论文中有86篇为介绍世界各国图书馆事业的文章,其比例高达27.48%;是中国传统图书馆学研究领域(文献学和目录学)载文总量的二倍多。这表明中国传统图书馆学知识体系逐渐式微,西方近代图书馆学理念随着图书馆人对西方图书馆事业的宣传,逐步开始建立。观念决定行动,对不同模式图书馆的宣传推广,在实践上会影响中国图书馆人致力于建立一种什么样的图书馆。以欧美图书馆为样本建设中国图书馆事业,已经逐步成为当时图书馆人的目标。

②注重图书馆学实践性的研究

在中图法的分类类目体系中,G250图书情报学、G256文献学、G257目录学这三个类目立类具有比较明显的理论性倾向,而其余类目以事业实践立类的特征比较明显。理论倾向的类目文献总量为84篇(占总体的26.84%)。以实践工作导向的类目(G251信息行政管理、G252信息资源服务、G253信息资源建设、G254信息组织、G255各种信息资源工作)发文的总量为102篇(占总体的32.59%)。在各项实践工作中,尤以分类和编目为主体的G254信息组织备受关注,在各类中发文量位列第二。

③对资源建设和信息服务关注度不够

《文华季刊》上刊登G252信息资源服务和G253信息资源建设的文献量不大,分别只占总文献量的5.75%和2.24%。对信息资源服务关注度较低,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民国图书馆学“重藏轻用”的风格,和当代图书馆强调读者服务大为不同。对信息资源建设的关注度较弱,可能源于当时的出版事业不够发达、社会文献量不如今天巨大有关。

4.2主题统计分析

为了进一步深入揭示《文华季刊》的内容特征,研究人员对文章进行主题标引。标引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直接从文章题名中抽取具有检索意义的实词作为主题词进行标引;例如标引《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档案分类法》一文的主题词共有6个,即“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大学图书馆、档案、分类法、档案分类法”。另一方法是对分类法G25类目的各级下位类的类名进行人工规范化处理,形成主题词表,结合文章所论述的内容进行主题标引;例如,陈季杰的《此中人语》一文的主题词是“文献编目、集中编目、在版编目、索引、信息检索”。最终共选取了350个标引词,这些标引词累积标引1137次,从词频分布的拟合度来看,标引词的分布规律符合指数分布规律,如图2所示。标引次数为2次以上的标引词共109个,累积标引896次,占总标引次数的78.8%。

标引次数在5次以上的标引词共40个,累积标引729次,占总标引次数的64.12%,见表2。由表2可知,《文华季刊》的主题分布特点与学科分布特点基本吻合,即相较中国传统图书馆学研究的内容,更注重对世界各国图书馆事业的宣传和介绍,同时整个刊物在研究层次上对实践层面的关注程度要重于纯粹的理论研究。在标引次数的词频统计中,“图书馆”、“民众图书馆”、“国立图书馆”、“大学图书馆”等高频词都属于“世界各国图书馆事业G259”或“各类型图书馆G258”的范畴,“分类法”、“文献编目”、“索引”、“杜威十进制分类法”等高频词也均属于“信息组织G254”的范畴,属于国家地域性质的标引词中,“中国”、“美国”都是高频词。这佐证了在对西方图书馆事业的宣传和图书馆学的知识引介中,尤以美国为效仿的榜样。

5实用主义的学术风格

李小缘先生曾经对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图书馆学专业期刊有一比较权威的评价:“其杂志之能介绍图书馆技术者,当首推《图书馆学季刊》及《武昌图书馆学专门学校校刊》。二者最注意介绍图书馆专门学术技能,兼及其他图书馆事业附属学科。”李氏的评语可谓大师手笔,中肯、见地深刻,寥寥数语不但肯定了两份刊物的重要学术地位和价值,同时也指出了《文华季刊》乃至整个民国图书馆学的时代特色――实用主义的知识取向。

所谓实用主义的知识取向,是指把图书馆学的学科价值建立在“术”的层次上,即李氏所谓的“最注意介绍图书馆专门技能”。这一知识取向直接导致了图书馆学的知识生产以解决文献的组织和管理为核心,以如何有效地建设和运营图书馆为实践归宿,以肯定和向社会公众宣传欧美公共图书馆理念为意识形态。也就是范并思所说的,“将图书馆作为一个机构来研究,就是研究图书馆机构运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高机构运作的效率,提高机构服务的绩效”。在图书馆学研究中“重视移植,同时又在移植中强调接轨,以实用为归旨的学术路数,也正是中国近代图书馆学主要学术底色”。

这一知识取向在《文华季刊》知识产出的内容特征中得到恰如其分地反映,而且与刊物的办刊宗旨相互呼应。1930年12月刊登的出版宗旨明确表示:“本刊以提倡图书馆学,研究实际问题,解决应用方法为目的……本刊为促进图书馆之设立,改良图书馆之设备,提倡图书馆之应用”。从《文华季刊》知识产出的内容分析可以看出,以分类编目为主体的信息组织和图书馆行政管理一直是刊物关注的重点;而且当时刊登了不少关于图书馆建筑、设备、组织机构设置等主题的文章,这些议题现已淡出了当今图书馆学界的研究视野。1932年3月刊物更名之后,在各期“凡例”中,刊物办刊宗旨重申了自己的办刊目的,同时补充道:“本刊……不仅引起图书馆界同志研究之兴趣,并在普及民众之图书馆常识。”《文华季刊>设立两期专号对各国民众图书馆和国立图书馆进行系统的宣传介绍,正是秉持此办刊宗旨的结果;“图书馆事业”作为最高频出现的主题词,也是对办刊宗旨的又一反映。“总体而言,季刊的风格并不以高深理论见长。强调图书馆学的实践性,不蹈虚、讲应用、求效果,才是季刊真正着力的重点。”

实用主义的知识取向扎根于民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现实,如何实现从藏书楼到现代公共图书馆的转变是民国图书馆人所面临的最迫切的问题。在实现转型的过程中,不仅要明确何为“彼岸”――欧美公共图书馆,同时也需要知晓到达“彼岸”的各种方法。因此,《文华季刊》大力着墨于对西方各类图书馆的宣传介绍,同时也重视在中国建立、运营图书馆中会遇到的种种现实问题,在选题上“特重事实……不避琐细题目”。这一内容特征不惟《文华季刊》所独有,《图书馆学季刊》同样存在类似的情况。因此,实用主义的知识取向既源自于民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现实,也极大推动了民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李小缘在总结民国“黄金十年”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时说:“图书馆专门技术问题,其已陆续解决,或已产生结果者固多。”取得如此之成绩,以《图书馆学季刊》、《文华季刊》为首的图书馆学专业期刊可谓功不可没。

实用主义的知识取向的另一重要来源,是文华师生、乃至整个民国图书馆学界深受杜威范式图书馆学的影响。“西方图书馆学输入到我国的时候,恰好是杜威的职业伦理最为盛行的时候”。以沈祖荣、胡庆生、李小缘、袁同礼、戴志骞、洪有丰等为首的民国图书馆学人所接受的图书馆学教育,主要来自于杜威范式的美国纽约公共图书馆学校或纽约州立图书馆学校。作为1920-30年代中国最主要的图书馆学教育机构,文华大学图书科不仅在课程设置上模仿两校,在学术研究上也带有鲜明的杜威范式的色彩,重技术、重方法、重实用。文华系在民国图书馆界占有重要地位,文华毕业生在走向工作岗位之后,势必将自己所受教育的学术风格进一步推向全国。

实用主义的知识取向在推动民国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同时,也为图书馆学自身的发展留下了隐患的种子――经验主义的知识生产传统。王子舟在总结建国后60年的图书馆学发展历程时指出,1980年之后,中国图书馆学进入了“彷徨的时代”,学科地位不高、学科认同度较低。导致彷徨的一大原因就是民国图书馆学实用主义知识取向所形成的经验主义的知识生产模式和传统。“图书馆学专业期刊中充斥着经验总结文章,这给其他学科研究者诟病图书馆学提供了口实。”为了争夺学科的合法性、巩固学科地位,改革开放之后图书馆学界掀起了关于图书馆的本质、图书馆学学科研究对象等元问题的大讨论,这一热潮一直持续有二十余年。对图书馆学元问题进行的抽象的学理化的讨论,和民国时期图书馆学的“务实”传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20世纪末图书馆学的“务虚”特征,不仅是图书馆学界对学术界其他学科诟病图书馆学的理论回应,也是对民国图书馆学实用主义知识取向的反思和反叛。

6结语

图书馆季度总结篇2

关键词:新馆设备运行管理

Reviewonequipmentoperationmanagementofnewly-builtHubeiprovincialLibrary

YonggangYan,LiuYanG,ShijunwanG

(HubeiprovincialLibrary,wuhan,Hubei430060)

abstract:FacingtherapiddevelopmentofpubliclibraryinChina,libraryconstructionengineeringwithmodernadvancedtechnology,havebeencompletedonebyoneunderthefinancialsupportofgovernmentofthelargelocalpubliclibrary;meanwhile,engineeringequipmentsystemthatmatchesthelibraryengineeringisincreasinglyputintouseinthedailyworkofthelibrary'soperation.inthisarticle,somesuggestionsareputforwardtodealingwithproblemsofengineeringequipmentofthenewHubeiprovinciallibraryinoperationmanagementinlinewithsituationinpractice.

Keywords:newLibrary,equipment,operationmanagement

1.湖北省图书馆新馆建设背景

我国的公共图书馆事业,在近几年,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随着国家及地方政府对公共文化事业建设的财政倾斜力度加强,一批具有现代化先进技术的图书馆建筑工程相继建设完成。而与新馆建筑体相配套的工程设备系统也越来越广泛地被应用在图书馆的日常工作运行之中。为了保障图书馆的顺利对外开放,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优越舒适的阅读环境,图书馆的大型工程系统设备起着重要作用。

图书馆管理主要研究图书馆事业与个体图书馆的管理工作,即包括宏观管理和微观管理两个方面。管理的主要环节包括计划、组织、人事、领导、控制等内容。研究图书馆工作机构的设置,劳动组织,人事管理,工作计划,工作定额,行政管理,资金管理,设备管理,工作统计等。在图书馆综合采用科学管理、行为管理、定额管理、目标管理、战略管理、信息资源管理、系统管理,结合现代化管理手段,合理配置图书馆各种资源,提高工作效率,充分发挥图书馆人力、财力、物力和文献信息资源的作用,提高工作水平。

湖北省图书馆新馆总建筑面积约10万平方米,整个建筑体分为地下两层,地上八层。图书馆的管理,可以从总体上来说,一面是置于前台的图书馆业务工作,一面则是置于幕后的设备运行维护管理工作。两者相辅相成,才共同创造出了图书馆全面工作的高效,安全,稳定进行。图书馆工作的现代化,一方面是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对图书馆工作的影响,另一方面,图书馆建筑及其配套设备的现代化,图书馆工作过程的机械化、自动化也是其重要部分。

2.湖北省图书馆新馆节能工程概述

2.1空调系统节能应用的具体措施

该系统配备有四台国际品牌的三工况制冷机组;一台热回收主机;九台美国最新技术的蓄冰盘管;二十七台德国威乐水泵(其中,地源水泵六台,乙二醇水泵四台,乙二醇补液泵一台,用户侧低温水泵四台,用户侧常温水泵二台,内区冬天供冷水泵三台,热回收水泵四台,冷却水泵二台),板式换热器四台;地埋管双U(828套)。整个系统可实现自动检测控制。整个空调系统计算总冷负荷为8050Kw,总热负荷为4600Kw;空调冷热源采用三工况螺杆式地源热泵机组与冰蓄冷系统相结合的型式;在冷冻机房内同时设一台全热回收型地源热泵机组为八楼接待客房供应生活热水。空调风系统除地下一层部分、七八层办公室区域及接待区采用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外,其他均采用全空气系统。对一层核心区域则采用变风量系统。

空调水系统则分为6个环路,其中七八层风机盘管系统及地下层书库系统的两个环路采用同程管式设计,东、西、北三个环路采用两管异程式系统,对服务于核心中庭区域的南环路水烯烃采用四管制系统,在冬季及过度季节,当空调机组全新风运行仍不能满足室内热环境需求时,空调机组在制冷模式下运行,其冷冻水由热泵机组的蒸发器通过板式交换器提供。

对南区的空调机房另设一套供回水立管。在地下一层特藏书库采用水冷恒温恒湿机组,利用电极式加湿,机组专用的闭式冷却塔安装在室外绿化带外;三层声像资料库及六层网络中心机房则采用风冷恒温恒湿空调机组,其室外机分别设置安装于八层大屋面。

空调系统冷热源采用三工况螺杆式地源热泵机组与冰蓄冷系统相结合的型式;在冷冻机房内同时设一台全热回收地源热泵机组作为太阳能卫生热水系统的辅助系统(注,因该系统工程承包方原因,太阳能系统在交付使用时并未实现施工实施)。在非空调季节或者空调季节的白天作为卫生热水的辅助热源,在空调季节的夜间,则作为空调系统的机载主机使用。

冰蓄冷系统采用四种运行模式:即主机蓄冰模式;盘管融冰单独供冷模式;主机单独供冷模式;主机与蓄冰盘管联合供冷模式。冰蓄冷系统由三台板式换热器通过低温乙二醇水溶液与空调水进行热交换来为馆内提供4℃的空调冷冻水,七八层及地下层(风机盘管系统)所需7℃冷冻水由部分回水(12℃)与4℃空调冷冻水混合而来;板式换热器在冬季同时作为流经机组蒸发器的乙二醇水溶液与地埋馆水系统之间的换热器使用。

夜间0:00~7:00时,三工况主机全力制冰,由机载主机提供馆内所需的空调负荷。白天,在全负荷或者负荷较大时采用主机与蓄冰盘管联合供冷的模式运行;而当部分负荷时,通过人工控制,采用部分主机与盘管融冰联合供冷或盘管融冰单独供冷的模式。我馆地下一层为古籍特藏书库,由于保存古籍对湿度温度的严格要求。采用的是水冷恒温恒湿机组,利用电极式加湿,并为机组设置专用的闭式冷却塔。

2.2湖北省图书馆新馆地源热泵空调系统在环保方面与节约电能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

在常规情况下,我们一般使用的空调所需的能源是氟利昂,是一种化学商品,并且在运用时会有大量的对大气造成危害的气体排出,对大气的臭氧层保护具有很严重的威胁。而由于地源热泵是提取土壤及水分的热量,由此形成的能源运用在空调上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对空气的污染,对保护环境具有很重大的意义。

由于我国的电网存在峰谷差,各地区电力部门普遍采用的是电力负荷“削峰填谷”的电费计量方式。而地源热泵系统空调系统,正好采用了在低电价时段制取冷(热)量储存起来,在相对高电价时段少用或者不用电,把储存的冷热量释放出来使用的用电方式,来大大降低空调系统对电能的耗用,从而降低系统的运行、运转费用。

3.湖北省图书馆新馆工程设备运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湖北省图书馆新馆按照上级文化主管部门的统一部署和要求,于2012年12月正式对外试运行,至今已有一年多。各项工程设备在试运行期间,运行平稳,安全有效。随着新馆建设工程陆续交付使用,建筑设备自动化的监控设备,大型空调水泵系统,冷热源系统,给排水系统,供配电系统以及建筑照明系统等都将由我馆正式接管。在这个接手、管理的过程中,存在着以下一些问题。

首先,是思想准备上的严重不足。我们原来的旧馆其建筑规模小,拥有的相关系统设备相对较为简单。现在进入新馆,光是单体建筑面积就达到十万平方米,空调系统,供配电系统,电梯控制系统等等成套设备智能化、自动化程度高,构造原理及组成结构复杂,对专业性的要求更高,面对这样一个巨大的设备运行管理状况,我们不能再以之前的那种小视野,小思维来面对。

其次,新馆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虽然我们能够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但是解决问题的及时性和工作效率不高,往往是设备运行出了问题,但是需要请示、汇报、购买相应的配套耗材,时间周期拖得过长,不利于工作效率的提高。很有必要建立一种长期的耗材预先储存备用的相关制度,以解决上述问题。

最后,在管理制度上,也存在部门职能权限不清,相关职责权限不明确的现象。一套设备出了状况,有问题了,找这个部门,说是那个部门的职责,找那个部门又说是另外一个部门的职责。同一套设备,又存在这个部分是你的事,那个部分是他的事。出现了要么多部门都在管,要么各部门都不管的情况。

4.对新馆工程设备运行管理的思考

针对我馆工程设备运行管理的现状,我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思考。

第一,建立部门工作职责制度以及岗位责任制度,明确各部门的工作权属与工作责任范围,使部门工作职责细致化,具体化。

第二,由于新馆工程设备数量多,结构复杂,必须建立健全工程易耗品和备用件储存备用制度,按照工程设备运行的特点,归纳整理出具体的易耗品和备用件,集中统一购买,统一储存和备用,并做好相关记录。

第三,针对我馆工程设备运行管理的特殊性和专业性,可以成立专门的运行管理机构或部门,专门对我馆的大型工程设备进行专业化、专门化的高效管理。以确保全部工程设备的安全、高效运行。

5.结语

湖北省图书馆新馆投入运行时间不长,在今后的运行管理中,还会出现和面临很多问题,如何维护好图书馆馆内各项工程设备的运行安全及工作效果,保障好全馆工作人员的良好工作环境,切实努力为广大读者营造出安全、舒适的阅读氛围,我们还任重而道远。明知任艰,而余执为之。肩负着湖北省图书馆的百年荣光,我们将继续努力,为湖北省图书馆的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奠定好基础。从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角度上,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新型和谐社会方面,湖北省图书馆新馆的空调系统工程在节约电能能和保护环境上的优势是比较突出的。虽然与利用电能集中供热制冷的中央空调系统相比,地源热泵的空调系统投资成本很大,但是从节约能源,减少环境污染的长远利益考虑,使用地源热泵的空调系统还是值得的。

当你徜徉在“楚天鹤舞,智海翔云”的湖北省图书馆新馆,选一个邻窗明亮的座位,聆听思想的声音,沐浴着智慧的阳光。这是日均接待量达到一万人次的湖北省图书馆。如此舒适的阅读环境,静谧的休闲氛围,湖北省图书馆的空调系统工程做了重要贡献。正是由于空调系统的安全有效运行,为以上的环境提供了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中国图书馆事业发展报告,2011,中国图书馆学会,国家图书馆编.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2

图书馆季度总结篇3

传统的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一般仅是单一的保存查阅功能, 随着21世纪信息社会的到来,图书馆正处于由传统图书馆向现代图书馆转型的重要历史时期,现代技术的介入使我国图书馆传统的地方文献类工作发生了重大变化,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无论是地方文献的征集、整理、还是宣传、开发,均呈现多元合作的趋势,地方文献服务工作也出现了多元化的格局。特色馆藏建设是提高图书馆地方文献特殊资源和特色服务能力的必要条件。为了满足用户多元化的信息需求,图书馆的地方文献服务必须要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为此,各馆应根据本地人文特点、行业、专业……来选择多元化的特色知识信息服务。东莞市图书馆麻涌分馆就在地方文献特色服务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与探讨。

一、麻涌图书馆建馆之初,就注重与各相关社会机构的互动合作,成为包括地方文献服务在内的信息服务中心

东莞市图书馆麻涌分馆位于麻涌镇次级行政办事中心内,建筑面积约2000平方米。从2006年开始动工,2007年底交付使用。它的落成为麻涌这个香飘四季的地方增添了一道独具特色的文化景观。该馆根据麻涌的镇情与读者群的情况,制定了《麻涌镇图书馆新馆建设整体设置方案》和《麻涌镇图书馆新馆建设与发展规划纳要(2007—2010)》,对图书馆的现在与未来的发展定下目标。麻涌图书馆建筑外形新颖,极富现代感,共有四层,设十一个功能区,一层设总服务台、少儿阅览室、电子阅览室,二层设新书阅览室、社会科学阅览室,三层设自然科学阅览室、地方文献阅览室、四层设报刊阅览室、特色馆藏室、多功能活动室、自习室。全馆设计藏书量10万册,报刊50多种,期刊150多种,读者席160多个,电子阅览计算机50台。麻涌图书馆立足于现代图书馆的服务理念,馆内所有阅览区实行开架式服务,为广大读者提供公共图书借阅,地方特色文献阅览、电子资料阅览、报刊阅览、信息咨询等多种服务。并面向全镇民众举办知识讲座、培训、展览、图书交流、读者互动、地方文献征集、收藏、研究等活动,是集教、学、研多种功能于一身的现代化中心镇图书馆。作为市图书馆的分馆之一,麻涌图书馆纳入了东莞市图书馆之城建设的总分馆体系,与总分馆及其他镇街分馆“统一标识、集中管理、同一平台、共享资源”;读者使用麻涌图书馆的读者证可以免费借阅览、归还市图书馆和其他镇(街)分馆的各种文献资料,实现“一馆办证、多馆借书、多馆还书”的通借通还功能。麻涌图书馆也是市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之一,为广大读者提供各种优秀视频资源的点播、查询和使用服务,读者可通过电脑浏览25多万种电子图书、1100多万篇学术论文、8000种电子期刊等。作为城市最基本的文化设施,麻涌图书馆一方面作为市民终身教育的知识殿堂,另一方面也是城市文化内涵和文化品位的重要象征;同时进一步加强信息参考功能,为镇政府决策、经济发展、科技创新、学术研究等活动提供高层次的知识支撑和信息服务;成为麻涌镇文献信息服务中心和展示麻涌镇三个文明建设的窗口。

二、《东莞市麻涌镇志》的编撰工作,凝聚了麻涌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的不可磨灭的贡献,也是一个基层图书馆为地方志书编撰工作进行全程跟踪服务的成功尝试

新编《麻涌镇志》,历时八载,终于修撰面世,付梓在即,实乃麻涌全镇人民之大幸。这其中麻涌图书馆为《东莞市麻涌镇志》的编撰工作提供了大量的史书史料,给予了全程跟踪服务,可谓功不可没。

盛世修志,乃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为了把麻涌的历史翔实地记录下来,使其起到“资政、存史、教化”的作用,在东莞市第二轮大规模地方志编修中,麻涌镇党委、政府把镇志编修当作一项重要的文化系统工程来抓。早在2007年底,麻涌图书馆交付使用之始,就将配合《麻涌镇志》编撰作为工作重点之一,精心组织人员千方百计征集了大量的史书史料,如旧版《麻涌镇志》、《麻涌百年纪事》、《萧氏族谱》、《大步春秋》、《百年东太》等,并根据《麻涌镇志》的需要开展了大量的文史资料服务工作。麻涌图书馆工作人员与镇志编写人员一起深入农村、深入基层单位,走访知情人,当事人,广泛进行调查访问,从有关的档案、图书馆藏籍、报刊和专著等中搜集有关资料,再编入镇志。2008年上半年《麻涌镇志》初稿形成。从2009年5月开始,麻涌图书馆工作人员与镇志编写人员又深入市(镇)档案馆(室),查阅了大量民国时期和建国以后的档案;对《镇志》的史实进行了考证,并挖掘考证麻涌地情资料,补写了匾额、碑刻、革命纪念地与文物以及人物篇中重要历史人物等内容;全书设21 篇、96 章、345节,约120余万字,配发图片 400多幅。是为《麻涌镇志》二稿。2010年麻涌图书馆工作人员又配合镇志编写人员提炼文字、理顺语句、合并段落、修改章节、改变文体、拾遗补缺、补充数据、调整表格、纠偏勘误、优选图片以及做好新旧镇志对接等;在此基础上形成了《麻涌镇志》三稿。2011年春节期间,《镇志》办将三稿打印,分篇章对应发到各有关村(社区)、有关单位甚至有关个人(如外出老干部)征求意见,又将志稿挂上《麻涌之窗公众信息网站》面向社会征求意见,共收到意见与建议六个方面十七大项三十九条。以上意见经麻涌图书馆工作人员与镇志编写人员一起分析考证、去伪存真、进行了修改,是为《麻涌镇志》四稿即终审稿。《东莞市麻涌镇志》历经八年、四易其稿,这部志稿凝结了所有为编写镇志而付出辛勤努力的同志的汗水,麻涌图书馆工作人员与镇志编写人员默默无闻、乐于奉献、辛勤劳动、精益求精,数易其稿,终于编撰成书。新编《麻涌镇志》洋洋一百余万言,图数百幅,上溯千年,纵横百里,雍容大度,包罗万象,全面、系统地记录了麻涌的建置沿革、地理风貌、政治军事、经济建设、文化教育、风俗民情、人物胜迹等方面的演变,其数量之巨,涵盖之广,跨度之长,堪称是一部记载麻涌镇情的百科全书,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全面系统的资料性地方文献,为麻涌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了历史的借鉴和科学的依据。新编《麻涌镇志》已然成为全镇各级领导干部的“案头书”,成为地情教育的必备书,成为社会各界了解麻涌的窗口,成为联系华人华侨、港澳台同胞的纽带,并为全镇的四个文明建设发挥积极作用。

三、麻涌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在筹建岭南水乡民俗博物馆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图书馆与博物馆互为补充、相互促进的一个创新范例

根据《东莞市博物馆之城实施方案》的统一部署,为了充分发挥利用好麻涌良好的区位优势和水乡民俗优势,麻涌镇决定在香飘四季农业生态园内建造一座岭南水乡民俗博物馆,并以该馆为依托,发掘、保护、研究、整理、展示麻涌乃至东莞全境和整个珠江三角洲的水乡民俗文化。“岭南水乡民俗博物馆”的建设,是麻涌人民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是麻涌镇委、镇政府落实东莞市打造“博物馆之城”的重要举措,更是一项大力弘扬麻涌的良风美俗,传承麻涌世代相传、勤劳奋进、自强不息精神的壮举。依据东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关于岭南水乡民俗博物馆筹建工作的函》的定位:“岭南水乡民俗博物馆是‘香飘四季’农业生态园的文化旅游配套工程,是东莞市博物馆之城建设的重要项目。”、“岭南水乡民俗博物馆是以‘香飘四季’农业生态园为依托,以麻涌特色为基础,全面展示和传承岭南水乡民俗和农耕文化,具有较高观赏性、趣味性、参与性和知识性,具有省级水平的专题性民俗博物馆和文化旅游景点”。该馆属历史资源类专题性博物馆。它将立足麻涌、融入东莞、放眼珠三角,通过展示岭南地区传统的民俗文化和麻涌本土特有的水乡风情,成为集教育、休闲和旅游于一体的岭南地区水乡民俗多元文化传承和保护的重要基地,成为麻涌发展文化产业和特色旅游的重要支撑点。具体来来说,就是:麻涌传统民俗民风和本土风貌的体现地;麻涌传统农耕生活习俗农耕工具的收藏、研究和展示地;麻涌文化产业、特色旅游的重要承载点。然而,要实现以上设想,就离不开麻涌图书馆特别是地方文献工作人员的支持、帮助和共同努力。

岭南水乡民俗博物馆筹建期间,麻涌图书馆地方文献室工作人员和筹建人一起制定了《岭南水乡民俗博物馆文物征集工作方案》,并向各村下发了《关于协助做好“岭南水乡民俗博物馆”文物展品征集工作的通知》。在麻涌全镇人民的大力支持下,经过麻涌图书馆文献工作者和筹建人员的艰苦努力工作,共征集文物653件,主要是二十世纪80年代以前的反映当地社会生活、生产状况、、岁时礼俗等物品。有历史沿革档案、农业生产工具、手工业、商业、生产关系、服饰、饮食、居住、交通工具、礼仪活动、文学、艺术品、音乐、舞蹈、娱乐、嗜好、科学、等一切与岭南人民生活有关的民俗与实物。具体包括:与麻涌水乡生活和农业生产相关的各式各样的旧物品;反映麻涌水乡风情且有较深艺术造诣的字画、照片、诗词手稿以及民间收藏的古字画、古籍、文房四宝、印章等文物;麻涌氏族来源的姓氏族谱、手稿、文献、史料等;体现麻涌曲艺之乡相关的古乐器、古戏服、道具及曲艺界名邻照片、作品、生活用品等;凡在麻涌生活或工作过的名人照片作品稿件、生活用品等;各种民间礼仪、婚嫁习俗用具及民间信仰礼拜用具;近代商业的字号、牌匾、货架和商品等以及反映生产关系的借贷、劳役、租佃文书、典当文书、契约等;各类石碑、墓誌、石雕、木雕等的民间手工艺文物;反映麻涌及周边地区有 关历史档案的方案书籍、文字报告、圣旨、碑文、诏书、抄本、信件等实物;有关各种手工业作坊复员陈列所需的实物;有关科学与方面的资料与实物,等等。上述文物,已做好登记入册,一部分集中在麻涌镇文广中心妥善保管,一部分存放在麻涌图书馆文史资料厅供读者参观与查阅。毫不夸张地说,岭南水乡民俗博物馆筹建的所有过程,都离不开麻涌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者的辛勤汗水,这既有基层单位工作分工不分家的因素,也是麻涌图书馆主动开展地方文献工作多元合作的一个创新。

四、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地方文献工作及取得的成就,使麻涌图书馆的多元合作道路越走越宽广,为基层图书馆探索出了一个多元合作的新方向

麻涌图书馆十分注重地方文献征集工作,2007年底开馆伊始,就制定了相关的征集方案,通过派发宣传单张,在报纸、电视上广告宣传等形式,加大宣传效应,增强征集力度。工作人员不怕苦不怕累,通过实地走访,深入到群众家中了解情况,进行地方文献的征集。2008年8月, 设立地方文献资料阅览室;2009年8月至2012年3月,先后举办或与有关单位、个人联合举办各类文献、文物以及其它形式的大小展览11次;2010年10月起,与麻涌镇委、镇政府联合设立麻涌地方文史资料库,使东莞图书馆麻涌分馆的文史资料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建馆5年来,始终与麻涌镇志办一起,对麻涌镇志所需的地方文献资料进行收集、研究、考证和采用工作。从开馆以来,东莞图书馆麻涌分馆安排了专人对本馆以地方文献资料为特色的图书馆多元化服务进行追踪、记录、归纳与研究,掌握了第一手资料。同时,按照《东莞图书馆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的有关要求与规定,积极开展课题项目的研究成果总结工作。然后,在工作中继续实践、推广与提高,务求取得更好的项目成果。

目前,东莞市图书馆麻涌分馆馆已设立“香飘四季资料室”,专门存放地方文献,基于地方文献还通过举办相关图片、实物展,如“平畴沃野、香飘四季”地方文献图片展、“历史的痕迹”等,向广大读者打开一扇了解麻涌历史的窗户,受到了读者的欢迎。2009年麻涌镇委、镇政府决定设立全镇综合性质的文史资料库,东莞图书馆麻涌分馆及时跟进了这项工作,全面系统的收集了有关麻涌的地方文献资料,并在文史资料阅览室进行了二次地方文献展览,受到读者的一致好评,同时,我馆还长年开展文献资料的查阅工作。2010年,东莞图书馆麻涌分馆配合《麻涌镇志》的编修工作,提供了大量的经过考证的第一手文献资料,为麻涌的镇志编修工作作出了贡献。2011年,东莞图书馆麻涌分馆配合建党九十周年和辛亥革命100周年,举办了“纪念章展览”等三个展览,让读者的阅读与参观实物展览结合在一起,达到最佳的效果。7月8日,2009年7月8日,麻涌镇“走进东莞文明”系列活动之历史痕迹--麻涌地方文献展览在东莞图书馆麻涌分馆地方文献室举行,吸引了不少人前来参观。东莞理工学院麻涌镇社会实践分队的队员参观了此次展览。时值建国60周年,地方文献的展览有一定的历史意义。这次的展览主要是展示一些反映麻涌镇历史的地方文献和有一定历史价值的民间收藏品、照片,例如一些村的族谱、旧的诗集、地方粮票及一些毕业证书、教师聘书、会员证、购肉证等珍贵史料,还有近些年来麻涌镇人民编写的镇志、百年记事、乡土史等作品。 在知识海洋里畅游,大学生们都感到收获颇多,领略了很多不为年轻人所知的地方历史,见证了建国60周年麻涌的变化发展。更重要的是,麻涌地方文献展览的《麻涌民俗志》、《香飘四季》等书还为大学生们的社会实践文化调研提供了宝贵的参考资料。正因为以上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地方文献工作的开展,东莞图书馆麻涌分馆已然成为一个地方文献资料的特色馆,其地方文献资料工作受到省、市有关领导和专家的多次表扬,更受到麻涌广大读者和参观者的一致赞扬。

综上所述,麻涌图书馆作为一个镇一级的基层图书馆,从多个角度不同层面探讨了多元合作基础上的地方文献工作,这不但有效的推动了图书馆自身地方文献工作的深入开展,而且也提高了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的社会影响,特别是在乡镇一级的基层,一般都没有专门的文史档案馆和博物馆,图书馆的地方文献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其与社会各相关机构的互动合作空间也说更加地广大。麻涌图书馆的有益尝试与成功探讨只是个例,但“窥一斑可见全豹”,这种从实践到理论的尝试与探讨,必将为所有基层图书馆传统的地方文献工作带来新的启迪和思路,从而找出新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 《21世纪图书馆新论》

上海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01

吴建中

[2] 《当代中国的博物馆事业》 当代中国出版社1998.北京 《当代中国》丛书编辑部

[3] 《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5.北京

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中心

[4] 《岭南水乡社会研究》 汕头大学出版社2008 张振江 陈志伟

[5] 《麻涌镇志》(2003版)和《东莞市麻涌镇志》(2012版)

[6] 《香飘四季》广东省出版集团花城出版社2008再版 陈残云

图书馆季度总结篇4

【关键词】图书馆;单复本;馆藏模式;大数据

0引言

复本一般定义为同一种书收藏不止一部时,第一部之外的称为复本。“单复本”主要是针对多复本而言的,“单复本”馆藏模式是指图书馆收藏图书每种只收藏一本,供读者馆内阅览或流通外借[1]。该模式是我国香港、台湾和国外高等学校图书馆主要采用的馆藏模式。

目前,很多高校图书馆的管理模式已经与国际接轨,图书馆数字化建设也日趋完善,无论是馆员的业务水平还是馆内的软硬件设施都达到了新的高度,既有开展了同一地区的高校图书馆间的馆际互借服务,又有购买了电子书数据库作为印本馆藏的补充[2]。同时,读者信息素养也较高,能熟练利用网络访问图书馆的各种电子资源,检索馆藏信息,还能借助移动图书馆、手机短信等移动通信方式实现与图书馆间的有效互动[3]。因此,高校图书馆实行“单复本”馆藏模式具备良好的基础。

“单复本”馆藏模式具有许多优势,例如丰富了印本图书种类,满足了不同读者需求;提高了资金的利用率,优化了馆藏图书构成;减少了管理的工作量,降低了图书闲置浪费几率;减少了建筑空间的占用,开拓了其他服务的场所等等。

1“单复本”馆藏模式实践及建议

1.1上海海事大学图书馆“单复本”馆藏模式实践

上海海事大学图书馆新馆建于2007年,总建筑面积46,425平方米,现有馆藏图书373万册。近几年,入藏印本图书数量逐年递增,突显了有限的建筑空间和增长的藏书需求之间的矛盾,迫使图书馆采用“单复本”馆藏模式以缓解矛盾。在采用“单复本”馆藏模式后,图书馆的馆藏图书品种数和资金利用率都有明显的提高,还节约了馆藏空间,表1是2013年前三季度我馆与其他各类图书馆入藏量比较。

表12013年前三个季度各类图书馆入藏量比较

数据来源:武汉三新书业有限公司的统计[4]

上海海事大学图书馆在践行“单复本”馆藏模式时也碰到了一些问题:图书流通性不足,“单复本”图书特别是热门图书,容易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图书丢失,无复本保障。全开架的借阅模式不可避免存在图书丢失问题,据统计,西方国家及日本图书馆丢书率的平均水平也为0.5%左右,因而在此模式下一旦丢失绝版图书,几乎难从市场上购回;乱架图书,难以借阅。图书馆读者挟藏图书、读者自行胡乱归架、图书分类错误、贴错书标和书标贴得不紧造成脱落等等行为都能造成图书乱架[3],“单复本”图书馆存在唯一性,一旦乱架,将使读者难以查找和借阅。

1.2践行“单复本”馆藏模式的经验与建议

1.2.1电子与纸质图书并重,构建一站式检索系统

电子图书已经成为馆藏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国内高校图书馆大多购有或自建电子书数据库,上海海事大学图书馆也不例外。在购买超星百万电子图书、龙源电子期刊等数据库的基础上,图书馆还提供教参书和热门图书数字化服务,以缓解图书借阅紧张的局面,实现了印本图书和电子图书相互补充。同时,要重视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在图书数字化的过程中要采用相应措施,避免复制侵权、网络传播侵权、下载链接侵权等的问题。另外,可构建印本图书与电子图书的集成检索系统,帮助读者一站式获知馆藏信息。

1.2.2开拓读者荐购,回溯专题学科图书

图书馆图书采购的工作质量决定馆藏图书质量和利用率的高低。国外图书馆极其重视文献采购工作,一般是学科馆员参与并且与学院积极沟通,以保证文献采购能够符合学校教学科研的需求,从而提高图书借阅率。上海海事大学图书馆在学科馆员荐购的基础上,还在网站上开通了读者图书荐购栏目,拓宽图书荐购渠道,更好的满足读者的需求。同时,还展开专题学科图书回溯工作,补全和强化专题学科图书馆藏质量。

1.2.3积极应用新技术,优化图书馆服务模式

图书馆向来是新技术应用的前沿阵地,而且新技术的应用能够解决许多积弊已久的问题。例如移动图书馆技术能够使读者随时随地访问图书馆资源;RFiD技术能够实现图书的识别定位,避免了图书乱架和丢失对读者开架找书的困扰。上海海事大学图书馆不仅升级了图书管理系统,设计了图书预约排队、我的书架等功能,还提供如还书提醒、催还通知、预约通知等信息服务,都有助于“单复本”馆藏模式的良好有序运作。

1.2.4文献传递与资源建设有机结合,多途径满足需求。

上海海事大学图书馆实施“单复本”馆藏模式时除了提供读者手册、新生培训和日常参考咨询帮助读者充分利用图书馆外,还要实现服务创新,提高读者满足度。一、文献传递服务和资源建设工作结合在一起,不仅弥补本馆的馆藏的不足,实现互通有无和资源共享,还直面读者需求,更有目的性进行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二、提供各种反馈途径,读者可通过网站或服务台实现信息反馈,图书馆可及时获取乱架或丢失图书信息,尽早恢复和补全馆藏图书。

2大数据环境下图书馆“单复本”馆藏模式思考

大数据,顾名思义为海量数据,iDC为代表的业界认为满足“4V”(Variety、Velocity、Volume、value,即多样性、速度、容量、价值)指标的数据才可称为大数据。图书馆历来是信息技术应用的重镇,因此,利用大数据对多类型的海量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并从中挖掘出有价值,隐含的关系、规律和现象,是新时期图书馆开展知识创新服务的关键支撑,也是图书馆业务发展的必然趋势。

大数据时代,图书馆将可在传统图书采购流程大数据环境下图书馆“单复本”馆藏模式体系

(上接第213页)上,结合大数据技术,分析和预测学科建设和发展趋势以及馆藏建设的重点,深入挖掘读者的潜在需求,预测当前图书借阅的热点和趋势,从而更有针对性的购买印本图书,实现采购经费的有效配置,提升了“单复本”馆藏质量。图书馆还可利用大数据技术,根据读者的教育层次、专业背景、检索历史、借阅历史和检索内容,主动提供图书借阅推荐,特别是其检索书籍相关馆藏图书,实现图书的有效利用。另外,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将对图书馆的软硬件设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更大的数据存储设备和更专业的馆员服务水平。同时,还要制定相应的图书馆规章制度,保护读者隐私。

因此,新时期,大数据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单复本”馆藏模式体系分为四大模块:服务、资源、系统和规章制度其各个组成部分均基于大数据技术的应用相互影响,实现图书馆“单复本”馆藏模式的高效利用和服务。

【参考文献】

[1]吴志荣.感悟“一个复本”:探究西方大学图书馆的办馆理念[J].图书馆杂志,2004(12):41-43.

[2]钟笑雅.“多复本”馆藏模式的思考[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0(12):83-85.

图书馆季度总结篇5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环境艺术设计外部环境内部环境

新时期应把人文建设摆在高校图书馆建设重要位置上的重要思想得到了高校图书馆界的一致认同。与此同时,各高校图书馆已开始逐步加强“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与管理模式。加强高校图书馆的环境艺术设计既是重视高校图书馆人文建设的重要体现,又是高校图书馆“以人为本”,重视人文关怀的集中体现。作为高校的标志性建筑,高校图书馆建筑主体的造型设计与馆内外环境设计都备受高校广大师生员工的关注。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师生提高教育科研与学习水平的依托,其内部与外部环境的艺术设计总是能够直接影响高校师生阅读与学习的效率。心理学的研究已表明了环境对人的思想和行为具有一定的诱导作用,能使人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陶行知说:“一种生机勃勃,和谐稳定,健康向上的环境氛围本身就具有广泛的教育功能。”造型美观、环境优雅,使读者能在其中感受到愉悦的图书馆更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激发学生读者的求知欲。人文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环境则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实现对人性的熏陶。因而,加强高校图书馆的环境艺术设计应受到足够的重视,如何加强高校图书馆的环境艺术设计值得我们进一步探讨与研究。

艺术是人们熟悉的重要文化现象,是通过文字、音符、色彩、线条、图像等文化标记,从审美的层次表现人类文化的一种独特的文化存在,它的独特之处就在于:艺术总是能够在生动的感性关照形式中集中体现特定的时代、特定的民族的审美情趣,能够使人从物质享受中获得精神享受。环境艺术设计是新兴的艺术设计门类,可以被看做是人类艺术创造活动的一种,是人们以艺术的手段来美化和完善自身生存空间的过程,是人们通过设计手段有意识地来物质化自己的审美理想。环境艺术设计以建筑学为基础,但与注重技术的建筑学相比,又有其自身的侧重点,即更加注重建筑室内外环境的艺术气氛营造。环境艺术设计包含建筑设计、室内装饰设计、自然景观设计等,高校图书馆的环境艺术设计是高校对图书馆审美理想的集中体现,也是高校综合竞争实力、高校图书馆综合竞争实力的部分体现,是以艺术的手段美化图书馆建筑主体内外环境的设计活动。

一、图书馆外部环境艺术设计

图书馆外部环境主要指图书馆主建筑周围的环境,相关设计包括灯光、园艺、雕塑、绿化等种种造型。基于图书馆标志性建筑的地位,现代高校图书馆建筑主体的造型都相当考究。建筑艺术是实用与审美相结合的艺术,高校图书馆的建筑主体在空间组合上,大小比例要符合图书馆的功能分区的布局,避免因外部造型导致内部空间的浪费。目前高校图书馆建筑的主体在质地、色彩及设计的节奏感方面都体现出舒适、明朗、简洁的时代特征。许多高校在校区的规划上,都将图书馆主体建筑落于校园中轴线上,或使其成为进入校园大门就首先进入视线的建筑,较多也颇有气势,但无论高校图书馆选址如何,都应为建筑主体周围留有较大面积的空地,使图书馆能够坐落于绿化或有园艺、雕塑等幽美的环境之中,能够与周围的景观融为一体。加之有很多高校为使图书馆内部环境尤其是大厅环境宽敞明亮,都使用了通透的玻璃墙面,当读者阅读疲惫时可向远处望过去,放松眼睛,因此,图书馆外部环境不仅应十分开阔,还应充分绿化。如果馆前空地面积足够大,还可以修建人工湖,使湖面波光粼粼,湖岸绿树成荫,营造使读者获得内心宁静的氛围。

英国城市规划理论家勒・柯布西埃大力提倡“阳光、空气、绿化”是城市住宅不可缺少的三大要素,认为:“绿是人类生命的欢乐与希望,草则是绿中最为舒适与柔软的,给人以安稳、闲适、豁达的心境。”在高校图书馆外部环境的艺术设计中,绿化也是基本要素,它不仅能衬托图书馆主建筑,使其艺术效果增强,更重要的是,能够改善气候,净化空气,减少风沙污染,使人有亲近大自然之感。

与艺术表现手法相关,绿化或者说园艺,也是构图、绘画的过程,可通过大小、明暗、聚散、曲直等对比,以点、线、面结合的方式对绿化带进行规划。草坪即是较大的绿化面,可以将其划分空间,造出地形起伏等曲折变化。花坛或花圃因形状多样,大小错落有致,可视为点,根据不同季节选择植物进行搭配,做到四季常绿、四季花开。彩色能够为绿化带带来生气,丰富绿化造型。规则的绿树成荫或较高的绿植形成绿篱则可看做是线,可将绿化带分割,可分出绿化带的过道。

图书馆建筑主体与自然景色、人工景观融为一体,不仅丰富了图书馆建筑主体的设计,而且是校园文化艺术景点的共同构成。图书馆外部环境的艺术设计还应充分利用地形,结合地貌,巧用园艺小品,如雕塑、叠石、喷泉安排在绿化带的空处,使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有机结合,相互衬托,相映成趣。

二、图书馆内部环境艺术设计

图书馆内部环境是图书馆馆员与读者活动的场所,内部环境的艺术设计更为直接地影响馆员与读者工作、阅读的心理状态、精神状态。图书馆内部环境首先应设置周到的基础设施,艺术设计主要对基础设施周边空间和馆内空出来不进行阅读与工作利用的空间进行合理的安排。一定要认识到阅览室、书库等读者活动的场所并不仅仅是陈列图书资料的地方,读者自习室也不应该是仅有桌椅板凳的冰冷空间,进而强化艺术设计理念。

1.装饰与绿化

高校图书馆的内部装饰也是内部环境艺术设计的重要环节,它对读者的心理具有一定的特殊影响。高校图书馆建筑一般墙面多、空间大,可装饰性强,目前许多高校图书馆都会在大厅或走廊的墙面上悬挂名人肖像、名人名言书法、绘画作品等,这些悬挂的装饰能够增添图书馆整体的文化氛围。设计还应考虑选材能够激发读者,尤其是学生读者的学习热情,开阔读者眼界,拓宽读者思路。

绿化作为图书馆外部环境艺术设计的重要环节,也是图书馆内部环境艺术设计的重要环节,室内绿植能释放并保存更为丰富的负离子,促进人体新陈代谢,调节人的神经活动,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发散,因而不容忽视。合理的馆内绿化可以改善馆内局部环境,除净化周围空气外,也使走廊、过道等空间显得更加生动,缓解读者阅读疲劳。室内绿化应根据不同场合采用不同的绿植或花卉进行装饰,如图书馆的大厅空间较大,通常摆放展板供读者观赏品评或设置座椅供读者休息与交流,展板四周可安置精巧的盆栽,装饰展板,其他空间则应以安排轮廓自然、较为大气的绿植为主。在图书借阅室或阅览室内,可雅中求静,选择体态较为轻盈的绿植,如文竹、滴水观音、绿萝、富贵竹等。室内四季摆放花草,能使室内环境保持格调高雅,增添情趣,能够持续对读者产生感染力和吸引力。室内植物的摆放也可进行色彩搭配、艺术造型,植物与室内其他要素的搭配务必和谐统一,进而产生艺术的美学效应。

2.色彩与照明

色彩、色调与图书馆内部环境的任何装饰因素都息息相关,色彩、色调的过程运用是图书馆内部环境艺术设计的重要环节,单纯色彩、色调的使用会增加读者的紧张或疲劳感,因而有必要进行合理搭配。色彩、色调总是直接刺激读者的视觉,直接影响读者对空间审美的感受,自然合理的色彩、色调的搭配与色调明暗对比的运用也能使读者获得精神享受,因而,图书馆内部环境的艺术设计不仅要考虑色彩、色调的冷暖搭配问题,而且要考虑色彩、色调对读者心理的影响。色彩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了色彩的功能性,比如绿色可使人消除困倦,蓝色可使人有宁静之感;冷色调给人清净、凉爽的感觉,暖色调给人兴奋或温馨感。总体来说,图书馆内部环境的色彩设计应以营造稳定、柔和、淡雅的阅读氛围为主,如墙面宜选用白色或淡黄色,地面可选用稳重的灰色或淡青色、浅棕色,书库的架位若较为密集,则应使用亮色书架增加间距感和书库内的空间感。

图书馆内部环境艺术设计应为读者提供明亮、安静的阅读环境,设计时应考虑好光线强弱与环境的关系。光线过强会使读者感到刺眼,增加阅读疲劳感;光线过弱会使读者感到精力较难集中,阅读费力。因此,馆内灯光艺术设计首先应注重采光的合理性,以读者的舒适感为设计基础,一般情况下,最好使用与日光光谱较为接近的荧光灯照明,保证光线分布均匀。图书馆的灯光艺术设计除了照明外,还有调节室内色彩、营造气氛、造型与划分区域等功能,设计者可精心安排。当然,白天最好还是多利用自然光线采光,广角窗或玻璃墙面的设计都能收到装饰和采光的佳效,在环保、节省能源的同时,增加读者阅读的自然感、舒适度。

图书馆环境艺术设计主要是为图书馆的读者与馆员服务的,设计首先应遵循“以人为本”的适用性原则,以使读者与馆员感到舒适满意为设计基准。图书馆环境艺术设计还应遵循美观性原则,保证图书馆内部与外部的环境设计是和谐、统一的,无论馆内外色彩、色调,还是雕塑、绿化造型都能达到协调一致,共同营造良好的图书馆文化氛围。最后,设计还应遵循个性化原则,使各馆的视觉识别突出个性,突出自己的优势,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提高图书馆的知名度与美誉度。

参考文献:

[1]马莎.高校图书馆文化建设与创新[m].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

[2]周澜.关于高校图书馆文化氛围构建的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7.6.

图书馆季度总结篇6

民国初年任职甘肃的陈,搜藏敦煌写卷颇多,特别以历代书法精品,且每有题跋,品评书迹,颇有可观,其后写卷均已散亡。今就余所得见14件写卷中存有陈题跋者,逐一辑录,析论其涉及的相关问题,提供敦煌写卷聚散研究、敦煌写卷辨伪研究及敦煌写卷断代研究之参考。

关键词:散藏敦煌写卷;题跋;陈;书法演变;断代

中图分类号:G25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4106(2017)01-0074-13

一前言

敦煌写卷的发现是近代中国学术史上的重大事情,但因时空背景等诸多因素,以致未能及时系统完整地保存,而流散世界各大图书馆,乃至公私收藏。清末民初散藏敦煌写卷收藏名家,如李盛铎、刘廷琛、李滂、何彦升、陈、张广建、许承尧、叶恭绰等,或为北京名士,或为甘肃官员,率为晚清科举出身,雅好文物,精于品鉴,擅长书法,笃于学术;对其收藏之写卷,往往撰有题跋。或历叙写卷收藏过程;或品评写卷书法字体,且偶加断代;或考论写卷内容,评论其价值。涉及敦煌学之内容与价值,不容小觑。本人有鉴于此,特研拟专题计划,并承科技部补助?q?。计划执行中,曾以收藏家为个案研究,选取旧藏可观且多精品,并颇有题跋留存的许承尧为对象,辑录其旧藏敦煌写卷题跋,略加考述,并据以展开题跋内容的研究,分析归纳其中涉及的相关问题,先后撰写《散藏敦煌遗书所见题跋辑录与研究――以许承尧旧藏题跋为例》?r?及《台湾地区散藏敦煌遗书所见题跋辑录与研究》?s?。

撰写过程中,对于民国初年任职于甘肃,且曾甘肃省长一职的陈,亦多触及。陈氏在陇期间曾大力搜藏敦煌写卷,其中颇多精品,钤印收藏,甚或于藏卷前后,施以署签、题跋。或请同侪名家鉴赏评骘,书写题跋。内容视角多元,或论书法风格,或叙流传来历;或就纸张笔墨以论时代,或抄录诗词用以遣怀;或只言片语,或长篇巨论,自成特色。尤以品评书迹者为多。陈氏藏卷后多散亡,然以今公私收藏所见,其卷帙尚颇可观。今应邀参加“2016敦煌论坛:交融与创新――纪念莫高窟创建165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爰就所见分别散藏于北京中国国家图书馆、北京故宫博物院、首都博物馆;上海图书馆、上海博物馆,及杭州灵隐寺、浙江博物馆等写卷中存有陈题跋者,逐一辑录,归纳其中涉及的相关问题,略加析论,尚祈方家,不吝指教。

二陈的生平及其敦煌藏卷

(一)陈的生平

陈(1883―1952),字季侃,小名阿迦,浙江诸暨枫桥人。家学深厚,自幼颖悟,禀赋过人。父陈y声(1846―1920)?t?,光绪十二年(1886)进士,曾任翰林院编修、松江知府、川东道台等职,主修过《国朝三修诸暨县志》,文风骏迈雄健,著述颇多,与翁同、李慈铭等齐名[1-2]。季侃十三岁时,随父就学,“出入名门大族,侃侃而谈,有辩才,善诗赋”[1-2]。光绪二十八年(1902)中举人,获徐世昌收为弟子,出任京师大学堂教习。民国成立后,废除清代府、州、厅制,实行省、道、县三级制。甘肃省划设为七道,民国六年(1917)陈出任甘肃兰山道道尹,民国九年(1920)十二月,新任省长蔡成勋未到任前,陈护理甘肃省省长?u?。当时,护理甘肃督军陆洪涛将鸦片作为财源,因以20万元贿赂陈,请其解除种植鸦片之禁令,遭到陈拒绝。陆氏遂派兵包围省长公署,陈坚不妥协,陆氏最后只好撤兵。1921年10月,陈辞职后返回诸暨家乡。

民国十四年(1925)10月,直系将领浙江督军孙传芳组织浙闽苏皖赣五省联军并任总司令,陈应其邀出任五省联军总司令部秘书长。1926年,浙江省省长陈仪准备起义响应北伐军,事情败露,遭孙传芳拘禁,陈力保,方得获免。此后几年,陈致力地方事务,先后创办中兴煤矿、劳工小学等。

1937年对日抗战爆发后,陈避居乡里,同何燮侯等人在枫桥魏家坞创办忠义初级中学,并担任董事长。抗战胜利后,出任浙江省参议会参议员、浙江省通志馆编纂。1950年获马一浮推荐,任浙江省文史研究馆馆员。1952年因病逝世于杭州。

(二)陈旧藏的敦煌写卷与流向

陈具有中国传统士人雅好书法精品之习尚,他出任甘肃兰山道道尹到任护理甘肃省省长期间,因天时、地利、人和之便,得到不少属下的献宝,同时又正值兰州地区民间文物市场散藏敦煌写卷充斥,买卖交易活动热络,他趁地利之便,不时出入书肆,多方网罗,更参与竞购,因而收藏的敦煌写卷数量颇为丰富。2003年姚培h撰《绍兴人与敦煌学》介绍叶昌炽、罗振玉以及陈季侃等三位对敦煌学初期有所贡献的绍兴籍文人、学者[3]。文中立有“陈季侃与敦煌遗书在浙江的流传”一节,曾根据浙江教育出版社副总编辑徐忠良的估算,以为陈季侃通过别人赠送、自己购买等方式,其收藏敦煌遗书总数约达300余件?q?。至于其流向,除“至少有17个敦煌卷子已归北京图书馆收藏”[4]外,另有一部分赠送给了上海博物馆和上海图书馆[5-7],其余一部分写卷被当作礼物,相互赠送,而流传于浙江地区。浙江博物馆1954年入藏的一批敦煌写卷中便有其旧藏,另有一部分藏于浙江图书馆及杭州灵隐寺。浙藏的这些写卷复印件,今均见载于2000年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浙藏敦煌文献》大型图录中。

(三)今所知见陈旧藏的敦煌写卷

自1900年敦煌文献发现以来,有关写卷的流散始终是大家关切的议题。藏经洞偶然的重见天日,当时发现者王道士及其后清廷派遣的押运人员究竟造成多少写卷的流失?散藏何方?这些确切数目与藏者,实在难以追寻。近年有学者尝试从各家敦煌图录中辑录出相关的收藏印、鉴赏印,撰写《敦煌遗书近现代鉴藏印章辑述》[8],希望能提供散藏写卷的有关信息。经调查所得,陈在已公布的敦煌藏卷上所使用的印记计有17款,分别是:“陈”、“陈之印”、“”、“陈度陇所得”、“陈偶得”、“陈晚福”、“古越陈”、“陈墨守”、“宝晋室主”、“禅晋揖善之室”、“字曰季侃”、“公亮长寿”、“藏有晋隋唐人写经”、“公亮”、“公亮眼福”、“季侃”、“侃叟”等。钤有这些印记的敦煌写卷计有17件。分别为国家图书馆藏7件(BD14528、BD14544、BD14560、BD14953、BD14996、BD15125、

BD15126)、上海图书馆藏4件(上图077、上图078、上图079、上图080)、上海博物馆藏3件(上博02、上博04、上博23)、浙江省藏2件(灵隐寺01、浙江省博物馆168)、故宫博物院藏1件(故宫新184190)。这些都钤有陈所用藏书印,可确定为陈旧藏的敦煌写卷。

另外,首都博物馆藏32.577号《佛说解百生怨家经》,虽仅一纸,然尾题《佛说解百生怨家经》后,有“陈”及“疑庵”(许承尧)朱印[9],也当是陈旧藏。

又国家图书馆藏BD15125(新1325)《法句经》卷上、浙江省藏浙敦029(浙博004)《太子慕魄经》、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西域文献遗珍》117《妙法连华经》等三件,虽未见有陈署签、题跋与藏书印记,但在其藏卷上许承尧的题跋中,均明明白白写着“季侃仁兄省长属题”,可见这些写卷当是陈旧藏无疑。总此而论,目前有明确证据确知为陈旧藏的敦煌写本,已有20件。其他尚有待进一步的调查。

三陈散藏敦煌文献题跋之辑录

余从以上所提及20件确证为陈旧藏敦煌写卷,逐一加以检视,发现其中存有陈的题跋总计有25t,写于14件写本,分别藏于北京中国国家图书馆、杭州灵隐寺、浙江省博物馆、上海图书馆、上海博物馆、北京故宫博物院等,兹谨依写卷复印件分别移录其题跋如下。

(一)中国国家图书馆藏

北京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敦煌写卷有陈题跋的写卷计有五件,现依卷号先后为序,分别移录如下:

1.BD14528(新0728)《大方广佛华严经》卷三十二。护首题签有“隋写《大方广佛华严经》陈永宝”并钤有“陈之印”阴文朱印。

玉池有“六朝烟云”四大字,后有二则陈题跋。第一则题跋4行,跋文如下:

藏经白纸多属晋魏人书,彼时/尚未知以黄Y染纸也。此卷书/法近隋,仍当断为北魏人书。/陈并识。

下钤有“陈”阳文朱印。第二则题跋37行,跋文如下:

敦煌石室藏经记

/清光绪庚子,甘肃敦煌县/沙碛中发现石室。室有/碑记,封于宋太祖太平/兴国初元,距今千余岁。以/所藏历经考之,最古/者近二千年。所藏上至西/晋,下迄朱梁,纸书、绢画、/袈裟、彝器,粲然备具。/唐写佛经为独多,晋魏/六朝稍稀有矣。纸皆成/卷,束以绢带,完好如新。/诚天壤间瑰宝也,吾国/官民不知爱惜。丁未岁,法/国文学博士伯希和自新/驰诣石室,贿守藏道士,/检去精品数巨箧,英人、日/人继之,咸大获而归。余度/陇时,购求唐人精写者,已/极难得,而着有年代及晋/魏人书,则非以巨价求之巨/室,不可得也。苏子瞻云“纸/寿一千年”,今已突破先例。/盖敦煌流沙堆积如阜,高/燥逾恒,苟石室永,再更/千百年,犹当完好。一入人手,/则百十年间可沦夷以尽。证/之今日,藏经已希如星凤,/其后可知。犹忆在陇时,朋辈/与余竞购者,所藏皆已散亡,/余亦何能永保?但求爱护/有人,千百年珍物不致损/毁吾人之手。吾愿已毕。/风雨如晦,鸡鸣不已,得者/宝诸?q?。癸未春月/前护陇使者诸暨/陈季侃

写卷后拖尾有陈氏题跋20行,内容是抄录陶渊明《饮酒诗》,用以自遣: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意/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还有/真意,欲辩已忘/言。日暮天无云,/春风扇微和。佳/人美清夜,达曙/酣且歌。歌竟长/太息,持此感人/多。皎皎云间月,灼灼/叶中华。岂无一/时好,不久当如何。/甲申避难尚店,仅以/佛经小箧自随,笔亲/无存。客店无聊,因借秃/笔、求剩纸;写此自遣。

其后“陈”阳文朱印。

2.BD14560(新0760)《大菩萨藏经》卷三,存有陈题跋三则。

写卷玉池署有“贞观新译”四大字,后有陈题跋二则。

第一则题跋7行,跋文如下:

卷尾有贞观廿二年八月一/日苏士方写造题记,上方/有慈恩寺沙门玄奘译/名、许敬宗监阅及弘福/各寺沙门联署。盖系玄奘/奉敕翻译正本,而此从正本中/转写流传。实为希见珍品。

第二则题跋38行,跋文如下:

敦煌石室藏经记

/清光绪庚子,甘肃敦煌县莫高/窟沙碛中发见石室。室有碑记,/封于宋太祖太平兴国初元,/距今千余岁。以藏经纪年考之,/且近二千年。所藏上起西晋,下/迄后梁,纸书、帛画,罗列备具。/唐人写经为最多,晋魏六朝/转更希有矣。纸皆成卷,束以/绢带,完好如新。诚天壤间瑰/宝也,吾国官民不甚爱惜。丁/未岁,法国文学博士伯希和闻/之,自新驰诣石室,贿守藏道士,/检去精品数巨箧,英人、日人继之,/咸大获而归。迨端陶斋赴欧/察,见于伦敦博物院,知/其故。归而访求,则石室已空,仅/于处士家搜得佛经三千卷,贮/藏北平图书馆,今不知尚存否。/余度陇之岁,购求唐写精品,/已不易致,而着有年代及六朝/人书,则非以巨贾求之巨室,不/可得也。昔苏子瞻云“纸寿一/千年”,今兹发见突破先例。/盖敦煌戈壁积沙如阜,高/燥逾恒,苟石室永,虽再经/千年,犹当完好。一入人手,则百/十年内可沦胥以尽。证之今/日,藏经已如星凤,此后可知。犹忆/在陇,朋辈与余竞购者,访闻/所得多半散亡。余亦何能永/保?但念千古珍墨,藏无恙,/后之人应如何爱护,毋俾毁/损自我!风雨如晦,乱靡有已,/其能免兹浩劫否耶??q?/甲申天中节/前护陇使者陈季侃

下有“陈”阳文朱印。

卷尾接出拖尾,有一则题跋35行,跋文如下:

《大菩萨藏经》题跋/余藏有唐开成四年侍御史刘/轲所撰《玄奘师塔铭》,叙述玄奘/事迹甚详。求经西域,出于玄奘/自动,并遭凉州都督李大亮/禁阻。偷渡瓠芦河,出流沙,至/伊吾,历廿四国,备尝艰险。最后/至印度,见戒日王。王甚威武,问/曰:“闻支那国有秦王破阵乐,/秦王何人也?”玄奘盛谈太宗/功德,王倾听肃然,因尽礼资/送。达于阗国,乞高昌胡商,附/表奏闻。大(太)宗侈其事,特敕西/京留守房玄龄,盛具仪卫,迎/至洛阳,见于仪鸾殿,备陈所/历,太宗大悦,敕于弘福寺翻/译梵文,御制《圣教序》,以张/其事。盖玄奘自动出国,适为/太宗宣传威德。太宗嘉其夸/扬盛美,故尽极礼敬,以示国/人,本意与佛无关。而适以造/成佛教西来辉煌盛典,则/玄奘法师之美也。贞观廿二/年六月,皇太子宣请法师/为慈恩寺上座,更造翻经/院。于是由弘福迁于慈恩,完/成功德。此经即于是年八月一日/写造。正如初写《黄庭》,想当纸/贵洛阳矣!余特据塔铭,以为/考证,则卷尾纪年及玄奘之/为慈恩寺沙门,若合符节,/岂非经典珍闻!而是经与铭/适均入余手,为尤可异也/甲申端阳后一日。/越州陈季侃

此卷遒劲隽秀,已开唐楷之/门,卷末有比丘道舒、清信尹/嘉礼两款,并有开皇九年、十年、/十一年校诵题识,至足珍贵。

2.上博23(19714)《佛说佛名经》

包首有题签:“梁写绘佛名图经庚申得于兰州”。引首有陈署“现众妙相”四大字,后署“陈偶得”。后有题跋29行,跋文如下:

敦煌石室藏经记

清光绪庚子,甘肃敦煌县砂碛中发见石室。室/有碑记,(内容除个别文字差异外,与a式多同,以下省略)……风雨如晦,鸡鸣不已。藏者宝诸。癸未春月前护陇使者陈季侃

第二则题跋5行,跋文如下:

此卷为石室希见之品,紫光莲座/绮采缤纷,如入旃檀林中,结千佛道/场。吾人于千百年后发见古代色彩/藻绘如新,欢喜赞叹,得未曾有。/陈并识。

卷末有许承尧题跋25行,跋文如下:

敦煌乃瓜沙故都,昔通西域孔道。/城外鸣沙山沙肤石骨,以流沙乘/风升降,时时有声得名,因山为寺,/名三界寺,中多北朝刻像及画壁,/较伊阙云冈为早。其深处石室崩/豁于光绪庚子年,发见二大轮藏,卷/籍极富。最先为英法游士捆载去。/清学部乃遣人辇其写经入都,号/五千卷,然佳者寥寥,又皆割裂充/数,其留于武威、张掖、皋兰者不少,且/皆精整。予以民国二年至皋兰,适市/时遇人求售,值颇廉,因遂购访,先后/得二百卷。分类整理,乃知其中不止唐人/书,有元魏,有周、齐、隋,有五代,至赵宋太平/兴国止。最古者,有孙吴甘露年写。知此/室乃昔之图书馆,闭于宋初也。陈君季/侃至陇后予数年,时已渐罄,求索不易/矣。彼仍得元魏及初唐精书一二卷。此/朱梁写经,本不足贵,佳在有画像耳。/惟今北中(平)图书馆所藏,已不可问。予所/有亦散佚,幸存无多。则此近二千年之/宝墨,安可不珍视?且此物不能伪造,较/之隋唐、宋元之赝画,迥不同也。因/培心先生索题,忆及去尘,如温旧梦,/不觉絮絮。甲申冬,许承尧,时年七十一。

(五)北京故宫博物院

新184190《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菩萨行品第卅一》

玉池署有:“开皇纪年”四大字,后有陈题跋三则,第一则题跋3行,跋文如下:

卷尾有优婆夷袁敬姿开皇/十七年题款。书法秀健,语亦雅/驯,至为名贵。陈偶得。

下钤“陈”阳文朱印。

第二则题跋38行,跋文如下:

敦煌石室藏经记

清光绪庚子,甘肃敦煌县莫高窟砂碛中发见石室。室有碑记,(内容除个别文字差异外,与B式多同,以下省略)……风雨如晦,鸡鸣不已。得者宝诸。癸未春月前护陇使者陈季侃

下钤“陈”阳文朱印。

第三则题跋3行,跋文如下:

写经时代之先后,纸墨笔法望而可辨,/初无假于款识,而题有年代者,贾竖必/居为奇货,此恒例也。

卷末有第四则题跋23行,跋文如下:

南国有佳人,容华/若桃李。朝游江北/岸,夕宿潇湘b。时/俗薄朱颜,谁为发/皓齿。a仰岁将暮,/荣耀难久恃。/飞观百余尺,临牖/御棂轩。远望周千/里,朝夕见平原。烈/士多悲心,小人/且闲。国仇亮不塞,甘心思丧元。拊剑/西南望,思欲赴太/山。弦急悲声发,/聆我感慨言。

/甲申避难尚店,周君子/豪家,仅以/佛经小箧自/随,书物荡然,纸笔无/存。自春徂秋,客居无/聊,因借秃笔,求剩纸,/写曹子建诗以遣烦忧,且为异日之思。/季侃

下钤“陈”阳文朱印。

四陈散藏敦煌文献题跋的特色与价值

敦煌文献中颇多书法优美之写卷,尤其唐代正式的佛教写经与道教经典,无论纸张、装潢、书写文字均堪称艺术珍品,自来深获文物鉴赏家的青睐。早期文士对于敦煌写卷的收藏,大多撮意于此,经典的文本内容并非其所重,藏者大抵视之为字画文物,因此,雅好于藏卷上鉴赏品题,撰写题跋。上举存有陈题跋的14件写卷,正是此一传统文士风气的流露与呈现。14件写卷内容除《太玄真一本际经》为道教经典外,其余皆为佛教写经。陈氏对此14件写经均有短语题签、识语,并撰书题跋,其对珍藏的写经书法风格加以品题,包首题签不计,总共存有陈题跋25则。最早写于壬戌年(1922),其他则为抗战期间,避难时所题写。分别是壬午年(1942)、癸未年(1943)及甲申年(1944),而以癸未年题跋为最多。

其中十三件有长篇的《敦煌石室藏经记》记叙写卷流散、收购情形及乱世散亡之无奈等。其他题跋则大多为简短题识,品评书迹;卷末还有不少抄录的曹子建、郭璞、陶渊明、杜甫、坡等古代名家的诗词。其形式或短文,或长篇;其作用或评论,或记叙,或慨叹,或遣怀。m为随意任性之抒发,然于敦煌写卷之书法风格,或论述笔墨断代,或考述写卷内容,乃至敦煌文献散藏流布之情况,凡此种种,从敦煌学史的研究视角观之,亦有其可参考之价值。以下谨据上举各藏卷之题跋,举其大端,析论如下:

(一)品评写经可供书法史研究之参考

陈季侃生平喜爱收藏古物,酷爱晋唐写卷。在甘肃时,收集晋魏隋唐写经既精且丰,其所藏多醉心于敦煌写卷书法精品,而题跋亦以写卷书法之视角赏玩出之居多。且从收藏的经卷中挑选书法精品,足为各时代书法风格特色具标杆者,于卷轴玉池亲手以四字识语概括,以大字题签,彰显此件写经的特色。如“隶楷蜕变”、“六朝僧话”、“六朝烟云”、“北朝正宗”、“石室冠冕”、“石室宝书”、“开皇纪年”、“瘦硬通神”等,其中颇有评骘书法风格者,题签后更有针对此写经书法鉴赏品作出简明论说。见解中肯,颇见学养与见识,可供敦煌书法研究及书法史研究之参考。如:BD14953《大方广佛华严经》卷五十八。写卷玉池有“隶楷蜕变”四大字,后并有题跋云:“石室写经不贵精而贵古,精易求古希见也。此卷书法奇古,许太史承尧以其所藏署有前凉年号者较之,如出一手。欲以唐写精品相易,余未之许。前凉奄有敦煌之地,正当西晋五胡乱华时,距今近二千年。吾人得见隶楷之蜕变,岂非一段奇事耶!”

北魏是北朝拓跋建立的政权,重礼乐及教育,又施行汉化政策,后改姓元故又称元魏。魏楷,又称魏碑,是指广泛存于南北朝时期,尤以北魏为主的各种刻石记铭(如墓志、造像记、碑刻等)中的一n楷书书体,它是楷书再一次兴起的标志。其质朴雄强的壮美书风,与南方秀丽温婉、典雅优美的书风呈双峰对峙。陈收藏了不少北朝时期的写经,且多撰有题跋,论述书法风格。如BD15126《大般涅经》陈题跋有云:“北魏人书,端重刚劲,深入显出。深则入木三分;出则锋析毫尖。此卷笔锋犀利,如新出于硎。”又浙藏027(原浙江省博物馆002)《大智度论》题跋有云:“卷末有田丰题款,造词雅驯,书法刚健婀娜,唐人无此风味。卷亦特长,六朝精品也。”

楷书演变从魏晋到隋唐,经历了隶楷(隶意楷书)、魏楷(魏碑楷书)、隋唐成熟正楷三个发展阶段。过去由于唐前写本传世甚少,魏晋隋唐名家真迹几近失传,多半仰赖碑刻、拓本。1900年敦煌藏经洞的发现,数以万计的敦煌经卷公诸于世,其中大量魏晋隋唐的写卷,成为研究这一时期书法发展的重要史料,以大量的实际书法真迹遗存提供了中国书法从隶书到楷书发展演变过程的最佳实证。

楷书成熟的隋唐时期,盛唐、中唐为楷书的全盛时期。陈在上博03《大般涅经》的题跋有云:“此卷遒劲隽秀,已开唐楷之门,卷末有比丘道舒、清信尹嘉礼两款,并有开皇九年、十年、十一年校诵题识,至足珍贵。”又故宫博物院新184190《大方广佛华严经》陈题跋有云:“卷尾有优婆夷袁敬姿开皇十七年题款。书法秀健,语亦雅驯,至为名贵。”他不仅关注隋代楷书遒劲隽秀之风,下开唐楷之门;同时还论述唐代楷书在盛唐、中唐流行书风的不同。如浙藏193(原浙江省博物馆168)《妙法莲华经》陈于玉池上署有“瘦硬通神”四大字。后有题跋云:“此卷书法,特为超妙。积健为雄,劲折如发。尚有六朝沈着意味,为褚河南嫡派。玩其使转处,非石刻所得见也。”

按:唐代楷书名家褚遂良,其书法风格疏瘦劲炼。宋朱长文(1039―1098)《续书断》卷上《妙品》评其书云:“其书多法,或学钟公之体,而古雅绝俗;或师逸少之法,而瘦硬有余。至章草之间,婉美华丽,皆妙品之尤者也。”南宋董《广川书跋》卷七“褚河南圣教序”也云:“多肉微骨者墨猪,多力丰筋者圣,无力无筋者病。河南岂所谓瘦硬通神者耶!”上图079《大佛顶如来密因修正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经》题跋有:“此卷笔法体势俨然颜柳,盖中唐时盛行。此体亦犹初唐时盛行右军书体。可辨时代之先后,观兹益信。”

(二)论述笔墨纸张具写卷断代参考之价值

断代是敦煌研究的基础,不论是敦煌文献,还是石窟壁画,断代都是最为重要的基准点。敦煌文献的断代面向有二:一为写作年代,一为抄写年代,二者互有关联。写作年代可作为断定抄写年代的上限;抄写年代则可作为写作年代的下限。由于敦煌写卷书写年代跨越度长达七八百年,加上大多为残卷断片,既缺标题,又大多无题记年代可资判断。年代不明,文献内容之考述与研究则不易明确。因此,断代研究成为敦煌文献学之核心基础,断代的方法与关注点,随着写卷的陆续公布,学者在叙录、考述敦煌写卷的研究过程中,便基于各自写本的情况,纷纷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展开写卷的断代工作。总结前贤论述,涉及敦煌文献断代的方法,主要有从题记纪年、名物、历史事件等内容来进行断代;或从书法、避讳字、武后新字、俗字等字形;或从纸质和形制等外在形态来断代?q?。

1940年代陈的题跋中,便偶有涉及写卷断代的见解与看法。如故宫博物院新184190《大方广佛华严经》陈的题跋中有云:“写经时代之先后,纸墨笔法望而可辨,初无假于款识,而题有年代者贾竖必居为奇货,此恒例也。”换言之,断代除了题记年代外,主要有二大关注点即“书法”与“纸张”。陈题跋除了上文“其品评写经可供书法史研究之参考”一节中提及书法风格从隶楷、魏楷到隋唐正楷的判断外,如上图079《大佛顶如来密因修正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经》题跋有:“此卷笔法体势俨然颜柳,盖中唐时盛行此体。亦犹初唐时盛行右军书体。可辨时代之先后,观兹益信。”意识到写卷书法,从笔法体势可辨时代之先后;甚至还明确地指出初唐时盛行右军书体,中唐时盛行颜柳体,凡此均可作为断代之参考。

东晋到北宋以前约六百年期间是中国写本时期,不同时期的纸张材质、颜色、厚薄、帘纹、纸幅长宽各有特色。东晋六朝写卷的纸张材质多用麻纸;隋唐时,除麻纸外,还使用楮皮纸与桑麻纸;五代时期,则以麻纸居多。就现存敦煌写卷使用的纸张来考察,其质量以8世纪以前制造的最佳,安史之乱后,纸质较差;吐蕃占领至于归义军时期的纸张,更为粗糙,不易书写。因此,考察纸张也就成为判断写本年代的参考指标之一。

陈藏卷的题跋中也偶有提及纸张颜色与染Y的时代分野,如BD14528(新0728)《大方广佛华严经》写卷的题跋中有云:“藏经白纸多属晋魏人书,彼时尚未知以黄Y染纸也。此卷书法近隋,仍当断为北魏人书。”又上图077《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二陈题跋有云:“此卷书法渊懿静穆,波磔使转,纯系元魏笔意,因纸为罗纹横理定为隋。”

(三)提供写卷流散实况之史料

发现敦煌莫高窟藏经洞的道士王圆,由于文化知识有限,不知道这些写本珍贵的学术价值,因此,在写卷发现之初,将一些精美的绢画和完整的写经,分送给敦煌县衙门中的要人以及当时地方名流,士绅们又转相赠送。敦煌写本就这样开始在早期的西北地区流散,也造成敦煌文献聚散的复杂情形。

陈在1942年、1943年、1944年对日抗战避难期间,对其宝爱之敦煌文物尤多感触,因此,每每于其旧藏写卷题跋后题写《敦煌石室藏经记》,说明敦煌石室藏经发现流散及其竞相收购之始末,兼以表达其保护珍贵文物的决心与愿望。

以上所录中国国家图书馆、杭州灵隐寺、浙江省博物馆、上海图书馆、上海博物馆、北京故宫博物院等存有陈氏题跋的14件写本,除了上图077《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二外,其余13件题跋均有《敦煌石室藏经记》,其中BD14996《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二十六题跋较为简单,显然是《敦煌石室藏经记》的节略,其他各件的《敦煌石室藏经记》除了少数有个别文字差异外,内容可说几乎多同。盖其敦煌写卷题跋之通则。内容旨在记述敦煌写卷发现、流散之情形,并提及在甘肃地区好古之士竞相收购之情况以及散亡之无奈。

其次,以为端方赴欧考察,于伦敦大英博物馆得见英藏敦煌文物,归而访求,时石室已空,仅于民间搜得佛经三千卷,贮藏北平图书馆。然有关端方此段记述恐有误,端方(1861―1911)1899年,出任陕西按察使、布政使、并陕西巡抚。光绪二十六年(1900),八国联军占领北京,慈禧和光绪帝出逃陕西。端方因接驾有功,调任河南布政使,旋升任湖北巡抚,光绪二十八年(1902),湖广总督,三十年(1904),代任两江总督。之后,他调任湖南巡抚。在历任上述封疆大吏期间,端方鼓励学子出洋留学,被誉为开明人士,“奋发有为,于内政外交尤有心得”。端方为早期英法等国尚未撷取敦煌写卷前,少数几位接触到敦煌文物者。不过光绪三十一年(1905)12月端方奉派率团出使西方考察,于次年(1906)8月回国。英国斯坦因第一次到敦煌莫高窟获取敦煌文物,其时间在1907年5月。端方欧洲考察,英国尚未获取敦煌文献,不可能于英国博物院获见敦煌写卷。又清廷敦煌劫余实为罗振玉从伯希和处知敦煌藏经洞发现消息,乃于1910年提请清学电令陕甘部收集残余,运回北京,归藏北京图书馆。再者,写卷也非三千卷,当时押运回经计数为8679号。卷数也不合。

再者,陈记述“度陇之岁,购求唐写精品,已不易致,而着有年代及六朝人书,则非以贾求之巨室,不可得也。”按:许承尧民国二年(1913)受聘前往甘肃担任甘凉(今甘肃张掖)道尹,前后在西北任官长达十年,由于精于书法,酷爱敦煌晋魏隋唐写经,曾斥资收贮,所得甚丰,在其旧藏敦煌写经的题跋中,许氏每每叙及当时敦煌写经在甘肃流散的情况,颇有助于敦煌写卷初期流散之研究。如:许承尧1940年赠唐式遵的敦煌卷子《救疾经》题跋中有:“光绪庚子年,寺之复壁忽圯,发现内窟中,藏晋魏隋唐迄北宋写经写书卷轴极多,盈二锯轮,并氍毹疖诸物。卷中纪年至太平兴国止,以是推知此壁盖扃闭于北宋初也。法人伯希和游历过此,喜出望外,择其精异者捆载而去。英人踵至,亦有所得。于是敦煌石室之名,流播五洲。为清学部所闻,檄取其余,储之图书馆。然阅时既久,多所散佚,甘凉兰州,时复见之。余游陇时,数岁顿尽,今于西陲求片楮不可得矣。”上海博物馆藏23号《佛说佛名经》题跋云:“其深处石室崩豁于光绪庚子年,发见二大轮藏,卷籍极富。最先为英法游士捆载去。清学部乃遣人辇其写经入都,号五千卷,然佳者寥寥,又皆割裂充数,其留于武威、张掖、皋兰者不少,且皆精整。予以民国二年至皋兰,适市时遇人求售,值颇廉,因遂购访,先后得二百卷。分类整理,乃知其中不止唐人书,有元魏,有周、齐、隋,有五代,至赵宋太平兴国止。最古者,有孙吴甘露年写。知此室乃昔之图书馆,闭于于宋初也。陈君季侃,至陇后予数年,时已渐罄,求索不易矣。”

许氏民国二年任职甘肃,于兰州时遇人求售,多所购访,价格颇廉。民国六年(1917)陈任甘肃兰山道道尹,民国九年(1920),护理甘肃省省长。他至甘肃的时间比许承尧晚5年,当时甘肃流散的敦煌写卷,坊间已渐售罄,求索已越来越不容易。

(四)相互品题藏卷之风尚

陈所得敦煌写卷每每请许承尧为之题跋或题签,甚至有同卷前后相互品题之情形,展现传统文人对藏品相互品题的风尚。如中国国家图书馆藏BD15125(新1325)《法句经》卷上,扉页上有许承尧题跋:

鸣沙奇宝季侃仁兄省长属。歙县许承尧题。此敦煌石室写经之最古者,朴茂渊懿,直逼汉分。所见数千卷,无出其右。余藏奇古者三卷,无写时题识。以日本人所得元康六年写之《诸佛集要经》证,知为晋人所作,而较此不如。此卷亦不着年代,要当在羲、献以前。真可谓宇内鸿宝矣。

浙江省藏浙敦029(浙博004)《太子慕魄经》,首纸钤有许承尧题跋:

鸣沙秘宝隋开皇九年皇后造《太子慕魄经》,考敦煌石室所出写经,以隋为最精。书法至隋,集南北之大成,别有一种冲和廉穆态度,迥非唐人可及。此卷出自椒房,尤为异宝。季侃仁兄省长属题,弟许承尧。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西域文献遗珍》117《妙法莲华经》,有许承尧题跋:

下方为唐显庆五年沙门重迁造《妙法莲华经》,敦煌莫高窟所出。楮质良好,书法精密。初变隋人之冲和雅澹,而为廉悍劲折。于虞、褚外,别辟途径。决为士大夫书,非生手笔。所见有萧大严居士写经及上元官造经,差可方驾。虽非满卷,亦可宝也。壬戌(1922)春孟,季侃仁兄省长属题,歙县许承尧。

上图078(812525)《太玄真一本际经》卷第二,包首有许承尧题签:“武周太玄真一本际经”,中间有双行小字“武周二年款”“石室希见之品”。

引首有许承尧横署“鸣沙秘宝”四大字,下有题跋:

下方为武周长寿二年沙州神/泉观道士所造《太玄真一本际/经》卷第二敦煌莫高窟所出,/书法精整,由北朝蜕化之迹尚/可寻绎。考鸣沙写经,佛藏为多,/道藏较少,此经亦不见今道藏中。/罗叔言得其《证实品》卷第五,以刊入《雪堂丛刻》。诧为秘籍,固/可贵也。壬戌正月为/季侃仁兄省长题,弟许承尧。

后有题跋5行,跋文如下:

藏经以着有年代者为希/见之品,道经尤属难得。尾/款月日两字用则天皇后/创造文,殊可爱玩。/越州陈季侃

卷末有陈题跋三则,第一则题跋8行,跋文如下:

此卷盖出于千佛洞。据法国伯希和/证唐神泉观被藏僧所毁,此类道经为/僧徒狼籍,弃置于千佛洞,利其纸质厚/韧,于其背面缮写佛经,吾所得千佛洞/道经,几无不若是。数量亦寡且皆残/阙,据此则此卷独未被藏僧涂写且/有年号题款弥足珍贵。季侃识/《伯希和访书记》录后。

图书馆季度总结篇7

一、加强教育教学理论学习,提高物理教师理论素养

1.认真学习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物理课程标准》、《学科标准解读》和有关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课程改革与课程评价等各类课程改革的材料。

2.组织教师进行理论学习交流,积极撰写教学论文。

二、按物理课程标准,进行教学研究,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1.设立新课程标准教学研究小组,共同研究,促使课程改革。本学期教学研究内容主要是:⑴优化课堂教学,实施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⑵构建教学模式,重视物理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学和情境教学;⑶开展研究性学习和综合实践活动,重视科学探究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加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⑷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要求;⑸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方法。

2.加强教学常规检查,做好备课笔记、听课笔记、作业批改等的检查或抽查工作。认真学习杜郎口经验,借鉴杜郎口教学方式。努力创设:“预习”、“展示”和“反馈”课堂教学模式,切实提高备课和上课的质量,严格控制学生作业量,规范作业批改。

3.组织每位教师每学期上好二节示范课或教学研究课,共同探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和途径。

4.组织学习教材教法,熟悉教材体系及教学要求。

三、加强课题研究,提高教师的教科研水平

本学期继续加强江苏省级教科研课题《初中物理"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和市级教科研课题《指导物理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研究,进一步完善研究内容,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保证研究质量。提高研究效益,并做好课题的总结工作,在认真总结的基础上推广研究成果。

四、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促使青年教师迅速成长起来

1.继续组织青年教师学习教育理论,要求他们坚持自学教育理论,写好学习笔记,不断提高青年教师的教育理论水平。

2.加强对青年教师备课和上课的指导,探讨课堂教学结构、模式和方法,组织青年教师参加各种讲座、讨论、参观等学习,帮助青年教师熟悉教学业务,提高教学业务水平。

五、加强基础年级物理教学工作,提高物理教学的质量

作为基础年级物理教学要把重点放在加强双基和能力培养上,要求教师运用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方法,注重知识形成过程教学和实验教学,重视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创新能力。同时积极进行新教材教学研讨活动,共同研究新教材的特点,交流教学经验,明确课堂改革的方向,努力提高物理教学成绩。

六、其它工作

1.积极参加各级教育教学交流活动,鼓励教师撰写论文,进行评选。

2.搞好课外兴趣小组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物理知识竞赛。

3.完成教学校和年级布置的其它工作。

七、逐周工作行事历

20xx年1月8日,学术研究委员会在陕西省图书馆举行工作会议。主任委员杨玉麟教授主持会议,学会副秘书长尚庄副研究馆员出席会议。

会议对委员会20xx年工作做了认真总结,并经过认真讨论,形成了20xx年的工作计划。具体内容如下。

1.设立学术研究委员会专业工作组

为了更加广泛、有效地开展我省图书馆学术活动,吸引更多会员参与到学术研究中来,培养青年会员的学术研究能力,决定在学术研究委员会下组建若干专业工作组。经讨论,决定设立:

(1)图书馆学理论研究工作组:主要任务是就图书馆学一些热点与重要理论问题组织研究活动,如图书馆精神、读者权利、图书馆立法、图书馆管理、图书馆事业发展问题、西部图书馆发展对策等。

(2)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与组织工作组:主要任务是组织开展图书馆各类信息资源建设、分类、主题标引、著录、储存、布局、共建共享等方面的研究。

(3)图书馆用户与服务工作组:主要任务是组织开展用户研究,图书馆服务理念、服务方式(含阅读指导)、服务手段等方面的研究。

(4)图书馆信息技术工作组:主要任务是组织开展各种图书馆现代技术理论与实践方面的研究。

学术研究委员会所有成员均按本人意愿划分到各工作组。除此而外,工作组同时可以吸收具有一定学术专长和水平的会员参加。各工作组主任人选由学术研究委员会主任会议提名,报学会理事长会议审议;各工作组副主任人选(1-2人)及其他非委员成员由专业委员会主任提名,报学术研究委员会主任会议审议。

专业委员会主要任务是:在学术研究委员会的统一安排下,承担学会所开展的相关学术活动的组织与实施,包括省学会学术年会分会场活动的策划、组织与实施,落实相关学术报告和小型专题研讨会的筹备与实施。

2.组织20xx年学术年会

按照本届学术研究委员会组建之初的决议,从20xx年秋季开始,每隔一年组织一次全省学术年会。经讨论,决定20xx年学术年会在秋季举行。

(1)结合当今图书馆事业发展趋势和理论研究方向,确定20xx年学术年会主题。(由于会上没有形成统一意见,我给大家布置作业:下周一前通过电子邮件把个人建议告诉我。我自己的意见是:“服务创新与和谐社会”。)

(2)3月,由学会秘书处向全省图书馆界公开年会主题,并征集论文。

(3)6月,对应征论文组织评奖,并公开招募年会分会场报告人及其报告选题。

(4)秋季,正式举行学术年会。(具体时间、地点待商议,需请示理事长。)

(5)年会会期为一天,上午和下午分别按两个时间段(全体共4个时间段)组织:第一个时间段举行大会开幕式;第二、第三个时间段按分会场形式举行大会报告和交流;第四个时间段举行大会总结和闭幕式,包括颁发征文奖。

(6)获奖及优秀论文争取集结正式出版(积累成果,也为会员办点好事。)

3.以志愿者行动的方式,开展全省基层图书馆骨干培训

针对陕西省基层图书馆发展实际状况,学习中国图书馆学会成功经验,决定以志愿者活动的形式,公开招募专家志愿者,以5-6年的时间,对全省基层图书馆业务骨干进行一次专业培训,以期提高陕西省图书馆事业的整体发展水平。

(1)培训活动方式:采用志愿者行动方式。由学会在20xx年第一季度,公开在全省图书馆界招募具有副教授/副研究馆员以上技术职务、具有教学或培训经验、掌握现代图书馆理论/现代信息技术比较好的志愿者作为培训授课志愿者教师。志愿者自愿报名,经过学会组织遴选。志愿者不领取任何活动报酬,自愿遵守各项活动纪律。

(2)培训活动组织:建议学会争取到省文化厅的支持,以文化厅的名义下发培训文件。由文化厅主管部门领导或学会常务理事会组成培训活动领导小组,学会秘书处负责活动的实施,学术研究委员会负责培训主题的选定和志愿者教学活动的协调,接受培训活动的市图书馆具体学员的组织与具体培训活动的组织。省文化厅负责承担活动中辅导教材编写及志愿者食宿与交通费用。参加培训学员的费用由各地自己解决。

(3)培训活动目标:争取在5-6年时间里,对全省10个地区的图书馆骨干进行一次全面的现代图书馆知识与技能的培训。培训活动以地区为单位进行,个别有能力组织的县(区)视情况许可也可以安排。每年根据志愿者能力安排1-3次培训活动。

(4)培训活动内容:根据陕西图书馆发展实际情况确定4-5个培训主题,采取课堂讲授、师生交流、分组讨论、实地考察等培训活动形式。每次培训时间控制在3天以内。

4.组织高水平学术报告会

在20xx年成功举办“图书馆2.0学术报告会”的经验指导下,应广大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强烈要求,决定以此模式形成学术活动制度,每年举办若干次高水平的学术报告会。学术研究委员会拟利用部分重要国内图书馆界会议及活动在西安举行的机会,邀请部分国内高水平专家,举办若干次学术报告会或研讨班。初步计划:

(1)争取省文化厅支持,邀请国内图书馆专家,主要针对政府主管官员和公共图书馆馆长,举办一次《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公共图书馆建设用地标准》研讨班。

(2)邀请国内专家,举办一次《中国图书馆学会•图书馆服务宣言》报告会。

图书馆季度总结篇8

关键词:节约能源办法;节能降耗目标;加强能耗监测

中图分类号:te08文献标识码:a

引言:

我国十分重视建筑节能工作,特别是大型公共建筑的节能工作,因为其建筑能耗高、节能潜力大,一直是我国建筑节能工作的重点。而要开展好建筑节能工作,首要的问题是了解建筑能耗状况和分析节能潜力。

一、建筑概况

某高等院校的图书馆,占地面积22442m2,建筑高度为22.30米,图书馆地上4层地下1层。由于该建筑属于校园建筑,建筑类型为图书馆,建筑的实际使用人员流动性较大,故无法确定建筑具体使用人数。该建筑的结构形式为框架剪力墙结构,其围护结构的基本情况为:外墙材料为空心粘土砖,未做保温;屋顶采用30mm厚挤塑聚苯板做保温;外窗采用单框Low-e中空玻璃铝合金窗,部分朝向采用窗帘作为内遮阳;建筑局部存在明框玻璃幕墙。

二、本建筑的用能系统概况

建筑节能应是在保证人体舒适度的前提下节能,电力是本建筑主要的用能之一,按用能设备及能耗使用类型分,本大楼的用电能耗分类见表1:

表1建筑的用电能耗分类

能耗类别用电能耗名称

第一类能耗(常规能耗)建筑空调

室内照明

室内插座(室内办公设备)

动力设备(电梯、生活水泵、消防水泵等)

公共照明

2.1、空调系统

图书馆的空调系统为集中式空调系统,集中式空调系统由学校统一开启,除特定用途外,夏季日最高气温32℃以上,冬季日最低气温低于0℃时才可开启空调。夏季室内空调温度设置应不低于26℃,冬季室内空调温度设置应不高于20℃。空调开启时间为8:00~22:00。图书馆采用一套水冷式空调机组,由冷源制备冷媒或由蒸汽锅炉制备蒸汽后经两次热交换,再由组合式空调箱对大楼进行制冷或供暖。

2.2、照明系统

室外照明包括路灯系统和庭院灯系统,路灯系统采用智能控制系统,根据每日的经纬度以及太阳高度角确定每日路灯启闭的时间;庭院灯根据路灯智能控制系统的启闭时间每隔一段时间人工手动调整一次。该建筑室内照明于早上7:00时部分开启,晚上10:00统一关灯,关闭电源。

2.3、室内设备系统

室内设备主要有电脑、复印机、电视机、传真机、电热开水器、干手机。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使用较为频繁;打印机、复印机和传真机使用次之,较长时间不用时自动转为待机状态。

2.4、图书馆出现的外窗可开启面积较小的问题,由于图书馆密封状况严重,因此在出现人员密集的情况下,Co2浓度亦出现超标问题,且无新风系统,建议对外窗进行节能改造,或者添加新风系统,以保证该大楼室内空气质量。

2.5、综合服务系统能耗

综合服务系统的用能设备主要有电梯、排烟风机和卫生间排气扇。电梯全天候全部开启,节假日不关闭。

三、本建筑的用电量比例概况

图书馆用电量所占比例见图1:

图1图书馆用电量所占比例图

图书馆照明与插座用电量占该建筑总用电量的比例最大,为57%,其次为空调用电,为35%,两者占大楼总用电量的92%。由此可知,该照明插座用电与空调的比例极大,为该建筑节能改造的重点考虑对象。

四、本建筑节能技术潜力及建议

4.1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潜力分析及建议

(1)建筑外墙传热系数不符合节能设计标准,建议节能改造过程中增加保温层。

(2)外窗可开启面积过小,建议在节能改造过程中增加外窗可开启面积,选用开启面积较大的窗户类型以保证室内空气质量品质。

4.2空调通风系统节能潜力分析及建议

(1)图书馆在暑假期间仍有部分学生使用,且其使用频率大于其他类型校园建筑,但在电子阅览室以及多媒体视听室内学生较少但仍开启全部空调系统极为不妥,造成极大浪费,应采取灵活分区的形式,在使用频率过低的情况仅开启部分风口。

(2)在建筑正常运营期内,空调系统启闭时间为8:00~22:00,早上可晚开启15~30分钟,晚上空调系统可提早30~60分钟关闭。中午休息时间可关闭部分区域空调系统。

(3)中央空调冷冻水供水温度在设计条件下为7℃,国家已倡议要求将空调室内温度设定在26℃以上,可适当提高空调冷冻水温度,可获得全面节能的效果。

(4)空调系统使用过程中,往往出现开启外门,使得冷量散失,虽然整幢大楼的密封效果较好,但是仍有大量冷量因此损失,建议提出有效可行的空调管理体制,督促使用者对其空调系统进行合理使用,降低能耗。

(5)清洗风机盘管确保换热效果。清洗风机盘管可解决部分区域风量不足,温度过的问题,并且提高换热效率。

4.3电气节能潜力分析及建议

(1)本建筑照度水平较差,存在以下三个原因:1.房间及办公室的进深较大,窗口光照度已达到标准,但内侧工作面上往往存在照度较低的问题;2.窗帘处于关闭状态,但是并未开启室内照明设备,致使工作面照度偏低;建议合理利用自然采光,适当开启室内照明设备,同时保证灯具的清洁。

(2)热水器存在明显的使用高峰期,尽量避免个各房间内分别设置饮水机,建筑可集中供应生活热水,并固定供水时间,可降低热水器的待机能耗。

五、结束语

实现建筑节能,我们应该积极采用最前沿的智能控制系统,以达到节能、经济、舒适的目标,此外提高管理水平也是实现节能的另一种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马丽华.节能建筑现状与发展前景探讨[J].煤矿现代化,2006

[2]涂逢祥,建筑节能[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图书馆季度总结篇9

论文摘要:针对图书馆信息营梢企业化运营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模式与运作策略。

目前,图书馆信息营销工作中存在着许多问题,究其原因,较为一致的看法是图书馆信息营销的服务手段与社会要求差距很大,对不断发展的信息市场中发生的新情况和新间题缺乏明确认识,图书馆的信息营销部门不善包装和宣传自己,缺少与信息营销特点相适应的经营管理体制和行之有效的运行机制,这些间题严重阻碍了图书馆信息营销服务的发展。因此,笔者提出,图书馆信息营销应走企业化经营之路。采取信息营销部门独立核算、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新机制。其目的是:推进信息营销部门企业化经营管理的进程,以最少的耗费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

1.信息营销部门企业化经营的模式

图书馆信息营销的企业化运营是图书馆信息营销部门在兼顾杜会效益的前提下,为提高信息营销的运行效率,按照企业运营的模式,以实现一定的经济效益的市场化运营。其核心是运用市场经济的手段,对构成信息营销部门的有形资本和无形资本进行市场运作,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文化事业投资新体制。这种模式既保护知识产权,又推动信息资源共享,实现以馆养馆。

信息营销部门实行企业化运营,首先就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摒弃落后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采取更为灵活、更适应市场竞争的体制和机制,以信息开发、生产和经营为中心,通过资本运营等手段把信息营销部门专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使其充分释放潜能;通过资本运营充分运用信息营销部门自身所拥有的资源和能够支配的外部资源;把研究开发知识信息产品的优势尽快转化成市场竞争优势,增强信息营销部门实行企业化运营后自身的活力与竞争力。

信息营销部门实行企业化经营,可将经营状况实施目标化管理,并执行独立核算。信息营销部门负责管理;图书馆对营销部门进行监督和检查。在信息营销的企业化经营中,充分展现责任、权利和义务三者之间的关系。在图书馆内部形成信息营销部门独立核算,以收抵支、盈亏自负、结余自留、分配浮动、定岗定员.按照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竞争上岗。

2信息营销企业化经营的运作

(1)确定信息营销的经营目标,实施目标化管理。根据图书馆信息营销的特点和优势,其经营重点应放在营销信息的开发和信息营销利润两方面。经营目标主要是多产出高水平的具有市场应用前景的信息,提供高层次的营销信息服务,同时兼有促进成果转化、培养信息营销人才的任务;在确定营销利润方面,可以把前3年的月、季、年的利润作为基础,分别计算出加权平均利润,并以此为参数,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出下一年的月、季、年利润增减预期。

(2)信息营销部门利润收入的计算。信息营销部门按信息营销月、季、年的利润收支,分别单独进行计算。在扣除业务周转金、上缴图书馆管理费等应提留的部分的基础上,剩余的利润作为部门的利润。

(3)信息营销部门费用承包。本文所提出的信息营销部门费用承包,是指信息营销人员的工资、奖金、福利及信息营销业务宣传费、印刷费与信息营销部门的利润增减变化挂钩,并实行浮动制度,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目的。

(4)信息营销部门盈亏的核算。信息营销企业化经营,必须对其经营状况进行核算。信息营销利润(亏损)二营销利润收入一营销费用支出。将获得的营销利润进行利润分配。规定按一定比例分别计提“营销发展基金”“上交图书馆管理费”“职工奖励基金”。提取营销发展基金为业务开发和发展积累资金实力;上交图书馆管理费体现对信息营销部门的监督、检查的管理职能;职工奖励基金作为一种手段,创造一种激励机制,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

(5)信息营销部门经理竞争上岗。信息营销部门要为经济建设服务,而服务工作弹性很大,所需的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非常广。营销部门经理应有强烈的开拓精神,情报意识和公关意识,还要有图书情报专业知识和相关的其他专业知识、外语知识、经营管理知识及计算机技术,只有这样的“通才”,才能在工作中自觉、主动地捕捉文献中最新的信息,掌握最新的动态,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

信息营销部门应打破多年来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经理任命制,实行公开竞争、定期聘任制度。另外,还要增强透明度,在公开、公正、公平的前提下,采取演讲、答辩考核相结合的方法,让全体职工充分感受到能者上、庸者下的市场经济用人机制。从中发现人才、挑选人才,把懂业务、善管理的人才选拔上来,彻底废除“关系官”“人情官”。笔者认为:如果带头人缺乏进取精神、缺乏竞争意识、缺乏超前意识,那么,一切的努力都等于纸上谈兵。因此,加强队伍建设,优化人才结构是当务之急。

(6)信息营销人员聘用制。职工是企业发展之本,高质量的信息营销服务对营销人员的知识水平、知识结构、工作技能、组织管理能力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运行得好坏,关键在于企业内部的职工是否具有高度的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以及很强的责任心。

在信息营销部门内部,对营销人员实施定岗定员管理,采取竞争聘用营销人员,并定期签订协议。充分体现市场经济的用人特点,实施适应者上、不适应者下的用人原则。在管理机制上,由约束机制向激励机制转变。在科学的管理方法方面,应彻底摒弃任人唯亲、长官意志的错误做法,以事业为重,真正把德才兼备的人员安置到所需的工作岗位,使其发挥出最大的效能。

(7)明确责任、权利和义务。作为一个经营型部门,所面对的是变化莫测的市场和激烈的同行竞争。不了解市场、不熟悉业务的馆级主管,对经营业务管得太多,统得过死,无疑等于自杀;而作为经营部门的主管如果没有责任心,搞好搞坏一个样,那么在竞争中又如何能有立足之地?所以,信息营销部门,不管规模大小,均应该实行经济目标责任制,责任到位,在规定的权力范围内,自主经营,独立核算。经营责任者在职权范围内有一定的决策权、管理权和人事聘用权以及合理开支的财权。为防止出现总体管理的失控与不协调,出现各自为政的现象,在市场经济环境下,随着竞争机制所形成的灵活、分权、分散化的管理趋势,必须制定切实可行的统一规章制度。

信息营销实行企业化经营,必须在图书馆与信息营销部门之间签订协议.并按照协议约定的条款,明确各自的权利、义务和应承担的责任,将企业化管理行之有效的措施落实到实际工作之中。

图书馆季度总结篇10

关键词图书馆财务管理财务预算观念

图书馆财务管理是反映和监督图书馆业务活动、提高社会效益、实现增收节支、促进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重要工作。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图书馆正在发生根本性变化,由过去单一的国家投资的公益性、福利性的旧体制转向经营管理型的新体制。此时图书馆财务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制约图书馆的改革和发展。传统图书馆财务管理理念及方法已很难适应图书馆快速发展的需要,图书馆财务管理正面临着巨大改革与创新要求。

一、图书馆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总的来说,我国图书馆财务管理目前仍属于粗放型管理,落后于现代化企业制度下的财务管理,既缺乏现代财务管理知识和认识,又没有现代财务管理技能,使得图书馆财务管理与图书馆发展之间还存在一定差距,这成为图书馆健康发展的瓶颈。当前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财务管理观念滞后,财务分析与评价不足

一方面,现阶段,我国相当一部分图书馆对其财务管理力度薄弱,财务管理方式单一,再加上,对财务管理的认识不够充分,使得财务管理的工作积极性较低。同时,基于图书馆尚未全面认识到财务管理的重要性,以至于其管理仅局限于财务会计核算阶段,导致有效的财务管理职能未能够充分发挥;另一方面,图书馆财务管理过于注重会计核算,忽视了财务管理职能的重要性,并且,图书馆财务管理与其普通管理脱钩严重,一定程度上制约到图书馆的持续稳定发展。

(二)财务预算编制和执行缺乏科学性

首先,图书馆预算管理观念淡薄。现行大多数图书馆普遍认为,预算的编制和执行仅是财务部门的职责,与其他部门的关系不大,因此,财务预算编制和执行应由财务部门独立完成,以此编制出的财务预算规划将具有较大的主观性,极易偏离实际状况,大大削弱了财务预算管理的职能;其次,预算编制方法缺乏科学性,预算编制结果缺乏真实性。最后,预算管理控制机制执行力度不足,预算执行缺乏有效的分析和考核。同时,预算管理人员从业素质低下,自身素养无法满足现行预算管理的需求,从而导致预算管理落实不到位,未能够充分发挥其高效性。

(三)缺乏规范的固定资产管理

基于图书馆固定资产管理隶属于非经营性资产,以至于部分单位“重投入轻管理”,“重资产轻实物”思想日益显著,最终导致图书馆固定资产管理缺乏规范性。总结而言,其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图书馆固定资产管理缺乏健全的资产管理体系。图书馆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缺乏固定资产流失的相关责任追究机制作为保障,且图书馆固定资产购置、使用、维护以及盘查等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与成熟;二是图书馆固定资产管理基础工作薄弱,其内部家底模糊不清、账实不符、实物不符现象较为突出;三是固定资产配置未形成统一标准,其配置的随意性较大,不利于有效资产的合理配置。

二、加强图书馆财务管理的相关建议

(一)增强财务管理意识,转变财务管理观念

财务管理人员的财务管理意识和观念是保证财务管理顺利开展的基础。因此,图书馆单位需要增强财务管理人员的财务管理意识,转变财务管理观念。通过对财务管理人员定期培训和经常性考核,使其充分认识到财务管理的高效性,从而切实做好财务管理的“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以及“事后监督”工作,确保图书馆财务管理得以顺利有序开展,进而充分发挥好财务部门的监督管理职能。

(二)全面落实预算管理,提升预算管理水平和质量

一是打破传统糟粕观念的束缚,树立起高效的全面预算管理观念。从人员方面看,通过开展预算能够实现财务指标的分解,并将其落实到图书馆各个部门或各个人;从金额方面看,全面预算涉及到日常经营活动的金额、采购、对外投资等多方面业务;从过程方面看,全面预算管理实质上为全过程预算控制。二是全面预算编制规避了简单化、一刀切的做法。图书馆开展预算编制前必须准确了解上年度的财务收支状况、财务管理计划和预测能力以及各项相关基础数据,以此为出发点,以图书馆支出定额和标准、人员编制为依据,结合预算年度各部门发展和工作计划,顺利开展全面预算编制。

(三)加强对图书馆资产管理,增强固定资产使用效益

第一,全面落实制度化管理。图书馆制度化管理直接影响到固定资产管理,因此,图书馆需以《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相关规定为依据,致力于自身实际状况和业务特点的基础之上,构建固定资产配置、购置、处置以及报废等多环节管理制度。同时,加大该制度的制定力度,切实充分发挥该制度应有的职能;第二,以财务部门、资产使用部门以及资产管理部门为出发点,构建其管理体制,并明确各部门的职责,确保其各司其职,切实履行好自身的职责;第三,完善固定资产管理三级账、卡制度。由财务会计部门承担固定资产总账核算职能,由资产管理部门承担固定资产明细账核算职责,由使用部门承担固定资产卡片制定职责。值得注意的是各部门实施职责时需保证固定资产总账与明细账、明细账与固定资产卡片相互挂钩,从而确保图书馆各项资产均在相关部门的监督下增减变动,以此防止不良行为的发生;第四,经常性的评定设备的技术寿命、经济寿命以及自然寿命,有助于规避重复购置、资产闲置等现象的出现,保证有效资产的合理配置,使其充分发挥最大价值。

(四)构建财务管理制度

图书馆的财务人员应按章行使职权,在校财务处和图书馆负责人领导下,做好有关财务工作,要坚持原则,顾全大局,遵纪守法,廉洁奉公,勤俭节约,讲究效益;认真做好每月经费各项收支的统计工作及有关项目说明的工作,每季度进行一次汇总,年底必须做好一年一度的经费汇总表及分析报告,做好每年行政经费的预算与决算编制说明;负责日常经费的报销,报销中应谨守校财务制度,坚持馆内“一支笔”报销的审批制度。原始凭证报销,要有经手人、验收人签字,并有部(室)负责人、分管馆长签字,方可报销。对行政经费,凡5万元以上俄付款要有两个馆长签字认可;文献报账需由主管文献采购业务的副馆长审查三单是否一致,文献报账审批表是否清楚,内容填写是否完整,若全部符合要求则在报账审批表上签字认可,然后交分管财务的馆长审查签字后付款。5万元以上的付款要有两个馆长的签字认可;财务人员应做好各项钱款(如工资、奖金、酬金等)的领发及记帐工作,及时领取、及时发放,及时计帐,做到无差错;为了保证图书馆日常财务工作的开展,设一定数量的图书馆备用金,每天下班时,必须把余下的现金放入保险柜内,保险柜内的现金不得超过财务规定的限额,保险柜的保管工作应由专人负责;保管好原始凭证,做完帐后,要按类将凭证装订成册,做好财务档案的保管工作及有关保密工作;为了提高经费使用的透明度,接受全馆职工的监督,分管馆长每年年底应向馆务委员会或全体职工报告有关经费使用情况;馆务办公会应根据以上制度,制定有关实施细则。

(五)做好图书馆各项财务分析

在图书馆的财务工作中,预算、核算和分析三者是有机整体,缺一不可。图书馆的财务分析活动有助于图书馆挖掘内部潜力,促进图书馆经营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从而为实现经济效益服务。所谓图书馆财务分析就是图书馆借助于各种有关核算资料对财务所进行的对比、分析和综合,以达到提高财务管理水平的一种科学方法,是财务核算的继续和深化。图书馆的财务分析,涉及到图书馆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图书馆应在年终及时编制图书馆经费决算,从各个角度分析预算执行情况,对收支进行认真的检查分析,并充分利用会计、统计和业务核算等资料,对单位的财务活动和结果进行比较、研究。

三、结语

随着我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图书馆产业的建立,财务管理在图书馆中的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图书馆应该尽快转变观念,重视财务管理活动,对财务管理活动中的不足及时进行改革和优化,这样才能有力地促进图书馆事业的改革和发展。

同样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文化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图书馆的经济效益也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论述了图书馆财务管理问题,并提出了图书馆提高财务管理的有效办法,认为加强图书馆财务管理可以提高图书馆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杨秋玲.公共图书馆加强财务管理之我见.山东图书馆季刊.20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