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教师教育扶贫总结十篇教师教育扶贫总结十篇

教师教育扶贫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8:07:46

教师教育扶贫总结篇1

为了贯彻落实上级教育扶贫工作要求,进一步加强教育扶贫管理工作,根据县委、县扶贫局文件精神,按照统一安排部署,紧紧围绕加快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步伐的目标,我校在2019年教育扶贫脱贫攻坚工作中积极推动各项帮扶措施,进一步加大对建档立卡贫困户的扶持力度,着力做好教育扶贫工作。现将我校2019年教育扶贫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官亭镇中心学校地处民和县最南端,始建于1934年,原校址位于官亭镇官中村,占地面积9737平方米,建筑面积2472平方米。由于官亭镇城镇规划与喇家国家遗址公园的建设,喇家小学、官亭小学、原中心学校合并,于2015年11月25日搬迁至现校址,现校址位于鲍家村一社,占地面积53946㎡,建筑面积17684㎡。

2017年秋季学期在校学生1272名(女生598人),其中小学生611人(女生262人),初中生661人(女336人),共有24个教学班;寄宿生659人;其中小学285人;初中374人。专任教师85名,女47人。

官亭镇中心学校下辖13个行政村,我校教师结对帮扶建档立卡贫困户85户,涉及县内县外在校学生100多人,居住分散,教育扶贫涉及人口多,难度大,政策性强。为了不让一个孩子因贫困失学辍学,确保教育扶贫精、准、实,官亭镇中心学校克服重重困难,做好教育扶贫工作。

二、保障机制和工作措施 

(一)加强领导,落实组织机构。

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扶贫工作,成立了白山小学扶贫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定期研究和督办扶贫工作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确保扶贫工作的顺利实施。

官亭镇中心学校脱贫攻坚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仁青

副组长:祁海成  马全文

成 员:王晓梅  李成海 范增花 赵丰瑛 李国伟

张学武  鄂福强 吕西成 吕根成 吴正全

郭积福  何克义 魁文明 桑占明 马国成

办公室设在中心办,由赵丰瑛负责日常材料管理工作。

(二)整合资源,形成推动合力。

1、整合资源,利用相关政策资源,争取国家、省、县及社会爱心人士的资金和物资支持,加大投入力度,实现教育可持续发展。

2、实施县级地方政府主导,积极协调乡级部门,加大对帮扶点发展的指导,形成整体推动合力。

(三)多措并举,全力推进教育扶贫工作有序开展

1、为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信息台账,

2、按政策资助贫困家庭学生和特困学生,

3、深入贫困家庭,了解群众所需、所求,找准扶贫帮扶点,力争将教育扶贫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四)推动和谐稳定。在开展教育扶贫工作时,坚持发展帮扶与和谐稳定相统一,将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加快发展上来,在和谐中促扶贫,在扶贫中保和谐。

三、扶贫工作开展情况及取得的成效

(一)定期开展“认亲结对大帮扶、扶贫政策大宣讲”主题活动,深入农户宣传扶贫政策。

(1)根据民扶组办28号文及民和县干部“结对认亲”大帮扶工作制度,结合县教育局的安排和要求,根据官亭镇中心学校认亲结对帮扶计划,我校定期开展“认亲结对大帮扶、扶贫政策大宣讲”主题活动,要求责任教师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帮扶任务,并开展好“认亲结对大帮扶、扶贫政策大宣讲”主题活动。

(2)学校对主题活动高度重视在活动开始前,组织全体教师召开会议,解读建档立卡贫困户必知必会“十二条”、干部进村入户“十问法”、“二十必看法”等,通过学习相关文件精神,要求帮扶责任教师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为活动的有效开展提供良好的思想保障。

(3)我校全体帮扶责任人利用不同的时间,进村入户,到赵木川、先锋、别洛、河沿等村进行结对认亲,宣讲中央和省、市、县确定的一系列扶贫政策,特别把我县产业扶持、易地扶贫搬迁、医疗和养老保险、教育扶贫等方面的政策进行宣讲。通过宣讲,引导建档立卡户摒弃“等靠要”的思想,树立“苦等苦熬无出路、苦干实干能致富”的意识,激励每一位扶贫户深刻认识到我们党的关怀。在宣讲政策的同时,帮扶教师力所能及为贫困户带去现金、米、食用油、鸡蛋等慰问品进行慰问,与结对贫困户拉家常、谋脱贫,了解结对户的思想动态、家庭状况、扶贫政策落实情况,再次详细了解各自负责的精准扶贫户的基本情况和帮扶愿望。主题活动使我们的帮扶教师和群众更加紧密的结合在一起,让群众更加了解我们的干部职工,让结对帮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知晓和享受好党的惠民政策。

(4)我校结对帮扶责任教师总共85名,每位教师都能按上级部门的要求定期开展帮扶工作,切实将政府脱贫攻坚工作部署落到实处。

(二)深入建档立卡贫困户核实与采集学生就读信息

在官亭镇党委政府领导下,全镇村组干部大力支持下,官亭镇中心学校教师全面深入各村各队,下到建档立卡贫困户家中,宣讲教育扶贫政策,统计核实初中、小学、幼儿园县内外学生就读情况,确保信息的准确无误,切实做到扶贫好政策深入人心,让每一位贫困学生享受到国家补贴补助,不让一个适龄儿童辍学休学,经核实官亭镇在县内县外就读义务教育的建档立卡贫困小学生106人,初中生46人,学前46人,总计198人;城镇低保学前1人,小学10人,初中4人,总计15人;农村低保小学8人,初中10人,总计18人。官亭镇总计贫困学生231人,其中女93人,寄宿生162人

(三)按政策做好贫困学生资助工作。

1、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免除学杂费、教科书费、作业本费。

2、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每生500元。

3、学前三年每生每学期资助600元

4、积极协调与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学校教育扶贫工作:一是2017年10月份无锡市帮扶贫困生8名,每名学生资助500元,总计4000元;二是2019年7月民和县基准扶贫办下发2019年脱贫攻坚义务教育阶段建档立卡特困生补助资金,其中我校建档立卡特困生6名,补助资金每生500元,计3000元,总计下发补助资金4500元,已全部发放到位。

(四)狠抓“控辍保学”, 按政策做好贫困辍学生返校复读学生资助工作,巩固提高普九成果。

我校成立了“控辍保学”工作领导小组,学校和班主任、任课教师签订目标责任书,主动和镇政府联系,形成政府、学校、社会齐抓共管的“控辍保学”体系,上学年初中辍学4人,辍学率为0.57%。2017年12月和2019年7月民和县基准扶贫办下发脱贫攻坚义务教育阶段“控辍保学”劝返复读生补助资金,其中我校2017年12月控辍保学劝返复读建档立卡贫困学生4名,每名学生下发补助资金840元,计3360元;2019年7月控辍保学劝返复读建档立卡贫困学生3名,每名学生下发补助资金500元,计1500元。

四、下一步的工作打算

为进一步推进教育扶贫工作,真正扶出实效,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做好以下工作:

教师教育扶贫总结篇2

一、教育扶贫与精准扶贫的辩证关系

在精准扶贫过程中,教育扶贫起到基础性、先导性和持续性的作用,对于解决贫困地区的贫困问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精准扶贫的科学内涵

2013年11月,到湘西考察,首次提出精准扶贫的思想,习书记指出:“扶贫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要精准扶贫,切忌喊口号,也不要定好高骛远的目标。”2015年6月,到贵州省调研,他再次强调扶贫脱贫工作是“十三五”时期的重点,要确保到2020念贫困人口如期脱贫,并提出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学术界对精准扶贫的科学内涵做出了概念界定:精准扶贫是相对于过去粗放型扶贫而言的,根据导致贫困的具体因素的不同,从实际情况出发,运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和措施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扶贫方式。

(二)教育扶贫的科学内涵

教育扶贫,是指对贫困地区的贫困人口进行教育资源投入和资助,使贫困人口掌握脱贫致富的知识和技能,通过提高当地人口的科素质以促进贫困地区的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彻底解决贫困问题的一种扶贫方式。

(三)精准扶贫与教育扶贫的辩证关系

我国现阶段有贫困人口7017万人,并且绝大部分在我国的中西部地区,这些地区除了交通不便、地理环境较差之外,最根本的问题在与教育的落后和人才资源的匮乏。杨定玉认为,教育扶贫是精准扶贫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实施教育扶贫政策,对于解决贫困地区的贫困问题、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涛颜认为在精准扶贫的过程中,教育扶贫具有先导性的作用,要使贫困人口彻底脱贫,防止脱贫人口返贫,就必须加强教育扶贫。傅佑全认为教育扶贫对于精准扶贫具有基础性的作用,贫困地区的贫困人口现在仍然处于教育贫困、思想贫困、文化贫困之中,教育扶贫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方法。

二、进行教育扶贫的必要性

指出,治贫先治愚。要彻底解决我国的贫困问题,就必须做好教育工作,要重视贫困地区的教育问题,要关注贫困地区学生的教育问题,要让贫困学生享受到良好的教育,不让贫困地区的学生输在起跑线上。

(一)教育扶贫的功能

以赵红霞、谢洪荣为代表在文章中指出,教育扶贫有三个重要的功能:第一,虽然我国现阶段的农村贫困人数有所下降,但是贫困问题依然严峻,长期的贫困养成了人们安于现状、墨守成规的性格,新思想、新方法被视为“大逆不道”,因此衍生出了深厚的封建思想,代代相传,代代贫困。实施教育扶贫可以提高贫困地区人口的科学文化素养,提高人口的整体素质,从而消除贫困的代际传递。第二,贫困地区的教育扶贫虽然取得很大成绩,但是仍然存在许多不足,教学条件差,硬件设施缺乏,教学资源匮乏等等,不同贫困地区的落后程度不同,落后短板也各不相同。因此,针对各贫困地区的特点进行教育扶贫是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之举。第三,贫困地区的师资力量薄弱也严重制约着当地教育的发展,贫困地区教师素质低下,年龄结构以及学科结构不合理,且福利待遇差使得教师队伍不稳定。通过贫困地区教师培训、城镇辐射和政策倾斜等措施,可以有效地提高师资力量,同时壮大教师队伍。

(二)教育扶贫的意义

在精准扶贫的体系中加入教育扶贫,不仅是对传统扶贫理论上的创新,更是对扶贫模式的重新构建,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两方面的意义。傅佑全认为过去我国的扶贫模式单一,为了追求平均化而采用一刀切的扶贫模式,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而进行教育扶贫,可以有效地转变扶贫模式,转变扶贫观念,从而为精准扶贫提供理论基础。中共中央、国务院在2015年11月29日《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指出到2020年要彻底解决我国的贫困问题,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张翔认为,在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不仅经济贫困、资源短缺,最重要的是人才的极端稀缺,实施教育扶贫政策,提高贫困人口素质,注重培养人才,既可以使贫困家庭自力更生的能力得到提高,又能够切断贫困的代际传递。实施教育扶贫政策是实现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脱贫致富的最佳选择。王嘉毅、封清云和张金认为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大力发展教育是治疗愚昧落后的根本方法,通过教育可以提高贫困人口的素质,促进贫困人口掌握生存技能,最终切断贫困的代际传递。

三、教育扶贫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近几年的实施教育扶贫政策,包括学前教育三年行动、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义务教育“两免一补”、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补助生活费、高等教育学生资助政策等20项,努力促进区域和城乡之间的教育均衡发展,使贫困地区的学生也能够享受到平等的教育资源,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存在的问题依然突出,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首先,贫困家庭自身存在的问题。赵红霞、谢红荣在文章中指出,贫困地区的贫困家庭受到传统封建思想影响极其深厚,文化素质低,生活水平差。贫困家庭长期的贫困使之形成了随遇而安、逆来顺受的性格,不愿接受新鲜事物;贫困地区的家长大多抱着“读书无用论”的态度,不了解教育的作用,从而不鼓励孩子上学接受教育,以知识改变命运。另外,贫困地区的学生大多也早早选择外出打工荒废学业。

其次,教育扶贫合作机制存在的问题。张冰、孙云轩认为,首先,贫困地区之所以贫困,不只是由于经济的落后和各种资源的匮乏,它是自然条件、地理位置、文化因素、政策因素等多方面互相影响的结果。怎样正确处理教育扶贫与导致贫困的原因等理论研究还不够充分。其次,我国的扶贫主体主要有政府主导型教育扶贫、基金主导型社会基金扶贫、非政府主导型教育扶贫,但是缺乏多元合作机制。最后,对于教育扶贫的研究只侧重于其中某一项主体,而忽视了扶贫客体,扶贫方式的适用性不足。

再次,教育扶贫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存在问题。梁文政根据重庆市教育扶贫政策的实施,总结出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扶贫政策追求“一刀切”,而忽略了不同家庭的贫困程度。虽然重庆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资助体系,但是,由于不同家庭的收入存在差异,贫困程度不同,在政策实施中,忽略了因人而异的精准原则,致使有些特困家庭的子女享受平均的扶贫政策,并不能彻底解决贫困问题。第二,扶贫政策追求政府主导,社会辅助的联动政策,而各路资金缺乏统筹,使得扶贫政策不够公平。另外,由于媒体对贫困典型的反复报道,使得这些家庭学校被重复捐赠,而尚未报道的家庭仍然贫困。第三,扶贫政策追求目标统一,忽略了不同区域存在的差异,扶贫难以实现效益最优化。

最后,贫困地区的教育资源落后、教育基础薄弱。傅佑全认为贫困地区之所以贫困主要是因为知识、文化以及科学的贫困,教育贫困是其根本原因。在贫困地区幼儿园、中小学这类教育资源存在着极为突出的矛盾,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幼儿园、中小学的数量太少,造成了学生入学困难的问题;第二,学校的办学条件差,教学楼破旧,学生住宿条件差;第三学校的硬件条件差,缺少现代多媒体教学设备;最后,教师资源奇缺,教师素质低下。这些也是教育扶贫急需解决的问题。

四、实施教育扶贫的对策思考

针对我国现阶段在教育扶贫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学者们在对策研究方面提出了各自的观点。学术界主要从四个方面提出了具体可行的措施。

首先,教育扶贫重在精准。学者们认为,要使教育扶贫真正发挥作用,首先要杜绝过去的“一刀切”的扶贫模式。赵红霞、谢红荣认为,要做到四个方面的精准:第一,要精准教育扶贫的范围,努力改变贫困地区的教育现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使教学点的布局更加合理,切实落实营养餐计划;第二,扶贫费用要精准发放,解决不同地区之间的教育差别。要加大扶贫费用的总量,调整费用结构,把费用花在刀刃上;第三,教师的激励政策要精准,稳定整个教师队伍。要通过一定的物质补偿,吸引教师,稳定教师队伍;第四,对贫困对象的资助要精准,不搞平均化,落实“一户一策”政策,努力做到扶真贫。张翔指出,教育扶贫要做到扶贫对象的精准识别和教育扶贫项目的精准运行。对扶贫对象进行精准识别是进行教育扶贫的前提条件,对于贫困人口要进行入档管理,制定甄别程序,建立流动的贫困人口进出机制。使各项教育扶贫项目能够精准运行是教育扶贫工作的重点,一方面要稳定贫困地区的受教育学生人数,另外要保证学生的受教育质量。杨定玉、秦红平认为首先要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到贫困地区进行实地调查,精准确定贫困人口,同时要深入研究贫困地区人口致贫的原因。从而制定精准帮扶方案,对贫困对象进行教育培训,对贫困家庭子女进行资助服务。

其次,需要完善教育体系。教育扶贫的目的是能够让贫困地区各个年龄段的学生都能够享受到平等的教育资源。傅佑全认为要大力发展贫困地区的基础教育。贫困地区的幼儿园、中小学这类基础教育资源问题突出,因此,要大力发展贫困地区的基础教育,包括兴建学校,改善教育环境,扩大教师队伍,加大对于贫困学校的财务资助,贯彻“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理念。另外,还要大力发展贫困地区的职业教育,贫困地区一般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矿产资源,但是缺乏足够的专业技术人员开发,因此要根据贫困地区不同的资源开发需求建立职业教育学校,同时提高现有职业院校的办学条件。民建中央调研部也认为当前要进行教育扶贫,应该做好下列七点:第一,发展全面的学前教育,在贫困地区新建幼儿园;第二,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教学环境;第三,大力发展高中阶段教育和职业教育,根据各地不同的情况,发展具有产业化潜力的专业;第四,职业院校多开展校企合作,达到企业与学校的互利共赢;第五,开展招生扶贫政策,减轻贫困地区家庭的负担;第六,开展对于贫困地区师生的资助政策;第七,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到教育扶贫中。

教师教育扶贫总结篇3

为贯彻教育扶贫在脱贫攻坚中的积极作用,充分发挥我校党组织和党员教师的政治引领,根据市委《关于进一步深化临夏市“以德扶贫”工作实施方案》精神和《临夏市教育党工委关于深化“以德扶贫”工作的指导方案》安排,结合我校工作实际,制定如下方案。

一、目的意义

以开展“三项活动”为抓手,充分发挥好我校学校党支部政治引领作用和党员教师先锋模范作用,促进党建工作和教育教学管理相融合,助力我市脱贫攻坚事业。在我校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听书”为主的系列活动,是落实市教育党工委“以德扶贫”工作的具体举措。充分利用课外活动等课余时间,让学生静下心来,专心听书,让全体学生从小接受传统文化熏陶,陶冶学生健康向上的情操,坚持从娃娃抓起,坚持长期接受传统文化教育,增强学生传统文化素养。认真落实“要坚持扶贫同扶智扶志相结合,注重激发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的重要论述精神,增强学生文化自信,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有理想、有担当、忠于祖国、忠于人民的新时代的接班人。

二、主要内容

全市中小学、幼儿园广泛开展“读书、听书”活动,增强学生文化知识获得感;在党员教师中普遍开展结对帮教活动,增强党员教师社会责任感;在困难家庭学生中重点开展关心关爱活动,增强贫困学生生活幸福感。

三、工作措施

(一)坚持长期开展“读书、听书”活动

1.每周二、四早上晨读时间由党员教师带头,全体教师参与,利用校园广播,诵读《三字经》《弟子规》《论语》《史记》和四大名著等国学精粹及经典篇目,读名人励志故事和革命先烈事迹等,各班班主任组织学生收听。

2.丰富“读书、听书”活动形式,举办“家长和孩子一起读书”活动,要求家长和孩子在家一起朗读童话故事、语文课本文章等,制成录音。每班征集家长和孩子共同创作读书音频,学校评选优秀作品在校园播放并在本学期末给予奖励。

3.在学校“庆六一”文艺汇演中,四五六年级进行国学经典诵读比赛。

4.读书社团负责教师要精心设计好活动内容,社团活动时让每名学生朗读自己喜欢的文章。

5.由学校党支部宣传委员同志播放大课间活动时间不参加活动的年级在教室收听精美诗文。

(二)坚持长期开展结对帮教活动

1.及时建立帮扶对子。我校党支部要与教育党工委指定的村党支部开展好结对共建活动。安排由工勤岗位、课程任务较轻的党员教师担任帮扶人员,主要与所在村学校学生结成对子,按时开展帮扶活动,突出德育和精神扶贫,通过帮扶激励,提振贫困学生信心。同时,由党员教师牵头,建立学校之间一对一帮扶对子,开展业务指导、师资培训及师德师风教育,增强服务意识,提高业务水平。

2.继续开展教育教学交流。我校要充分利用校级结对联谊活动,定期选派党员骨干教师,到乡村学校、薄弱学校上示范课、优质课,举办讲座等,突出德育教育,交流工作经验和方法,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3.由党支部负责建立我校贫困学生信息库。对学校贫困家庭学生进行全面摸底,采集相关信息,“一人一档”建立信息档案,并报教育党工委形成贫困学生信息库。建立党员、班主任一对一帮扶机制,对贫困学生和后进生全面帮扶。

4.设立“道德讲堂”。开设“道德讲堂”,充分利用家委会,向学生及家长广泛宣传以德扶贫相关政策,提高政策知晓率,持续转变“等靠要”思想观念,不断激发脱贫致富内生动力。

(三)坚持长期开展关心关爱活动

1.开展德育讲座。五月份在全体教师中开展一次“立德树人”、“师德师风”等为主题的专题讲座。近期政治学习中重点学习关于扶贫工作的论述,引导教师树立以德扶贫观念。同时,由学校党支部统一为党员教师设立“东关小学党员示范岗”。

2.开展谈心谈话。我校要将贫困学生、留守儿童列为重点帮教、关爱对象,学校党支部统一安排党员教师、班主任开展经常性的课外辅导、谈心谈话等活动。要充分利用设立的心理辅导室,由善于做思想政治工作的党员教师担任心理辅导员,定期对他们开展心理疏导工作。

3.开展定期家访。我校党支部要根据实际情况,开展定期学生家访。由党员教师牵头,走访我校贫困生家庭,实地掌握和了解贫困生实际困难,让他们切实感受到学校的温暖,从小培养他们感恩意识,做到感党恩、知党情,激发学生勤奋学习、努力奋斗的热情,增强贫困学生扶贫先扶志的内生动力。

四、工作步骤及要求

1.制定工作方案成立领导小组。我校党支部要紧扣教育党工委指导方案要求,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出东关小学党支部“以德扶贫”工作实施方案,成立“以德扶贫”工作领导小组,五月下旬召开启动大会。同时组织外出学习观摩兄弟学校此项工作开展情况,为我校全面开展此项工作提供宝贵经验。

2.扎实开展好”三项活动”,形成长效机制。按照实施方案扎实开展好”三项活动”,总结经验,形成常态化工作机制,今后作为制度固定下来。

3.加大宣传力度。我校党支部要及时总结提炼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充分利用州市媒体、市教育局微信平台、校园广播、队会、班会等做好宣传工作。

4.加强“以德扶贫”工作开展情况检查和总结表彰工作。我校党支部将采取定期检查和不定期的方式,对我校开展“以德扶贫”工作情况进行督促验收。评选出在活动开展中涌现出来的我校优秀党员、教师,优秀朗诵者进行表彰奖励。

                               

 临夏市东关小学党支部

教师教育扶贫总结篇4

一、总体思路

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党的和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持续学习贯彻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目标标准,保持攻坚态势,强化责任担当,全面排查解决存在问题,坚持不懈抓好各项工作落实,巩固已脱贫对象的脱贫成果,确保高质量全面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

二、教育行业扶贫

(一)全面落实控辍保学工作。深入贯彻落实《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进一步加强控辍保学提高义务教育巩固水平实施方案的通知》,通过依法控辍、质量控辍、精准扶贫控辍、建立动态监控网络等形成控辍保学合力,确保实现“除身体原因不具备学习条件外,贫困家庭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少年不失学辍学,保障有学上,上得起学”。

(二)全面落实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继续全面落实国家实施的学前教育资助、中职免学费和中职助学金、普高免学费和普高助学金、高校新生入学资助、生源地助学贷款、“两免一补”等资助项目,确保符合条件的各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都能享受相应的国家资助政策。同时,要按照县政府出台的政策,做好县级资助工作。

(三)推进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全面推进落实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营养改善计划,逐步改善就餐环境,完善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制度,确保资金落实规范管理,确保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吃好吃饱。

(四)落实乡村教师支持计划。按标准为贫困地区在编在岗乡村教师发放生活补助,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岗计划和省属公费师范生计划,优先满足贫困地区师资需求。完善乡村教师常态化培训。通过落实教师素质提升计划,扎实推进“送教到校”研培活动,狠抓“四批”教师队伍建设,尤其是提升乡村教师队伍专业化水平。

(五)改善办学条件。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改薄提升工程和2020年“厕所革命”年度工作任务,打造教育“硬环境”。

(六)推进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改善教育信息化基本条件,完成全县26所学校的“同步课堂”建设,开设“同步课堂”教学活动,提供优质资源,解决乡村学校部分学科师资不足问题;完善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与应用,持续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和信息化示范校建设工作。

(七)扩大学前教育资源总量。加强公办幼儿园、已审批民办园(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和无证幼儿园管理,规范幼教师资队伍。力争2020年底完成河北公办幼儿园的新建工作,提升幼儿入园率。到年底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50%,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80%,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0%。

(八)加强贫困劳动力培训。配合相关项目单位做好贫困劳动力和残疾劳动力的劳动技能培训工作。

(九)贫困地区专项招生计划。落实国家专项、高校专项和地方专项招生计划。

三、教育包村扶贫(珠子河村、小营子村)

(十)加强“三保障”和饮水安全工作。加强包保村的义务教育保障、基本医疗保障、住房安全保障和饮水安全保障.确保两村义务教育子女不失学辍学,防止脱贫户因病返贫,确保脱贫户不住危房,保障贫困人口与非贫困人口饮水安全。

(十一)织牢贫困人口综合保障网。协助帮扶两村落实最低生活保障政策、基本养老保险政策、贫困残疾人保障政策和临时救助政策,实现符合条件的贫困人口全覆盖。

(十二)分类实施精准帮扶措施。强化产业扶贫。针对两村集体产业项目,适当注入帮扶资金,提高“造血”功能,增加产业收入。强化就业扶贫。结合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积极推进转移就业,抓好就近就地就业尤其是在本乡镇和县城就业。强化消费扶贫。落实国家运用政府采购政策支持脱贫攻坚的要求,组织引导教育局机关、全县各中小学食堂、社会其他组织建立长期稳定供销关系,购买、销售农副产品,多措并举解决“卖难”问题。强化金融扶贫。稳妥推进扶贫小额信贷健康发展,满足贫困群众发展生产贷款需求,加强风险防范,保障资金安全。强化异地搬迁后续帮扶。提高搬迁群众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解决异地搬迁子女就读问题,加快推进旧房拆除和宅基地复垦复绿。加大扶志扶智力度。加强政策引导,动员贫困群众参与扶贫项目实施。强化典型示范,对自力更生、主动脱贫的人员,探索给予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发挥村规民约作用,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引导贫困群众及其子女养成健康文明生活方式。

(十三)深化社会扶贫。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引导动员社会组织积极参与脱贫攻坚,鼓励开展扶贫志愿服务。发挥社会扶贫网作用,促进社会帮扶与贫困对象需求有效衔接。

(十四)加强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包保村人居环境建设。持续加大贫困村人居环境改善力度,协调落实农村垃圾收集转运制度,提高集中处理能力。帮扶建立村庄保洁制度,持续开展“美丽庭院、干净人家”“文明村屯、干净人家”创建活动。协调推进卫生厕所改造,强化生活污水治理,加强通村组道路建设,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

(十五)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返贫。保持政策总体稳定。坚持摘帽不摘责任、不摘政策、不摘帮扶、不摘监管,坚决防止松劲懈怠。对包保村所有退出贫困人口,继续执行现有帮扶政策,稳定扶贫工作队伍,强化责任人帮扶力量,持续提升帮扶成效,巩固脱贫成效。建立巩固脱贫成效防止返贫长效机制。突出“三保障”和安全饮水、产业就业、综合保障等重点领域,强化稳定性和连续性,确保已脱贫人口稳定脱贫不返贫、边缘人口不出现新致贫。建立防止返贫监测预警和动态帮扶机制。加强脱贫不稳和边缘人口的动态监测,鼓励引导包保帮扶学校、帮扶责任人和社会各界开展献爱心活动,为有需求的贫困群众捐献衣物、实施公益救助等,着力提升“两不愁”水平。

四、加强脱贫攻坚检查督导

(十六)抓好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回头看”和国家成效考核指出及反馈问题整改。迅速制定整改方案,明确时间表、路线图,实行清单化管理,挂图作战,对账销号。

(十七)做好脱贫攻坚退出验收和成效考核工作。坚持标准,严格程序,扎实做好迎接贫困县退出评估和验收工作。对检查成效突出的学校给予表彰奖励,对问题较多的实行学校年度考核“一票否优”,并对主要负责同志进行约谈。

(十八)推动脱贫攻坚持续达标。开展脱贫攻坚问题动态排查、持续跟进,即时做好骤贫处置,随时解决发现问题,保证脱贫攻坚质量。

(十九)组织开展脱贫攻坚普查。查清包保村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实现情况、获得帮扶情况、参与脱贫攻坚项目情况等,保证脱贫结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五、深入推进抓党建促脱贫攻坚

(二十)强化驻村帮扶。加强派驻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管理,严格考核奖惩,加大支持保障力度。落实帮扶单位和结对帮扶责任人责任,改进帮扶方式方法,提升因户因人施策水平。

(二十二)推进作风建设。持续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加大违规违纪问题查处力度,坚决纠正形式主义、。强化监督,注重抓早抓小,防微杜渐。

六、做好总结宣传工作

(二十二)总结脱贫攻坚工作。制定脱贫攻坚总结工作实施方案,认真总结各帮扶学校、单位取得成就、经验做法和典型案例,弘扬脱贫攻坚精神,凝聚脱贫攻坚力量。

(二十三)加大宣传力度。制定宣传工作方案,持续开展脱贫攻坚宣传报道,开展扶贫日系列活动。加强涉贫舆情监测处置,及时主动回应社会关切。

(二十四)编制“十四五”减贫规划。巩固脱贫成果,推动脱贫攻坚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探索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

七、强化脱贫攻坚保障措施

(二十五)加强组织领导。坚持一把手负总责,压紧压实各学校、单位扶贫责任。坚持和完善“两不愁三保障”专项推进工作机制。

(二十六)强化资金保障。积极筹措、合理安排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加强绩效管理和内部审计监督。持续推进涉农资金整合,继续支持贫困对象、深度贫困村和特殊困难群体脱贫攻坚。

教师教育扶贫总结篇5

2019年10月17日是我国第六个扶贫日,按照《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关于印发<济南市2019年国家扶贫日活动方案>的通知》要求,市教育局决定在全市教育系统深入开展“扶贫日”教育扶贫系列活动。

一、活动主题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精神为指导,深入学习宣传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和视察山东重要讲话精神,贴近基层、贴近群众,讲好济南扶贫故事,努力为贫困群众、贫困村办实事,做好事,使贫困群众真正得到实惠,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营造浓厚社会氛围。

二、活动内容

各级教育部门、直属各学校,要围绕“扶贫日”活动主题,紧密结合各自实际,深入开展以下活动:

(一)开展扶贫走访调研。市、区县教育部门认真调研困难学生资助、薄弱学校改造、职业教育扶贫、乡村教师支持计划、教育信息化建设等教育扶贫工作进展情况,深入研判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矛盾和差距,并针对上级核查、指导反馈的问题,研究制定整改方案,健全工作措施,补齐工作短板,全面推进年度教育扶贫各项工作落实。定点帮扶单位要紧密结合乡村振兴计划及美丽乡村建设,主动与帮扶对象一起研究扶贫新思路、新路径,着力建立脱贫攻坚长效机制。

(二)开展脱贫攻坚宣传。落实开展好10月份扶贫攻坚宣传月活动,依托省市主流媒体和市教育电视台等,大力宣传党的扶贫攻坚政策、基本方略、方法措施,全方位、多角度总结推广教育系统先进典型和做法,弘扬正能量。10月17日通过传统媒体以及网站、客户端、微信等新媒体集中开展扶贫日宣传,着力营造全社会关注扶贫的浓厚氛围。

(三)开展精准扶贫活动。各级教育机关持续深化“聚焦脱贫攻坚,机关勇当先锋”活动。扶贫日前夕,集中组织机关党员干部深入帮扶村、帮扶户送温暖。积极开展消费扶贫,引导市属高等院校、中小学与贫困村特色农产品供给信息精准对接,鼓励教育系统广大教职员工在同等条件下优先采购贫困村特色农产品,帮助贫困群众销售农产品,促进产销对接。

(四)开展专项扶贫行动。做好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2019年度高中毕业生职业技能培训报名及生活资助工作,确保符合条件的贫困子女都能享受到资助。开展爱心公益活动,各中小学通过爱心义卖、捐赠“爱心美术包”等形式,积极为贫困山村学生奉献爱心。市区学校分别结合驻村扶贫、对口帮扶等工作,组织优秀教师到各乡镇为贫困地区学生上一堂以“启蒙教育”为主题的励志课,激励贫困地区学生更加努力学习,立志成才,用知识改变命运。着眼扶贫先扶智,治贫先治愚,把文化扶贫融入“快乐星期天”活动。面向协作地区贫困学生,实时对接湘西州和重庆武隆区,实现市优质教育资源网上课程免费开放。

三、活动要求

(一)强化领导,精心组织。各单位要周密部署“扶贫日”主题活动,统一安排,集中行动,确保各项活动高效开展,取得成效,在系统上下形成群策群力推进教育扶贫的联动效应。

教师教育扶贫总结篇6

在两村党员第一期全员培训开班仪式上,陶晴强调,村级基层党组织是推进脱贫攻坚的战斗堡垒,做脱贫攻坚中的合格党员是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活力的重要细胞。开展党员全员培训,打造过硬的村级党组织、提升党员政治素质、增强党员致富本领,让党员在脱贫攻坚中当先锋、走前头、作贡献,对农村脱贫极为关键。在精准扶贫过程中,既要“扶物”“扶钱”,更要“扶人”“扶智”,要变“输血”为“造血”,变被动脱贫为主动脱贫。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将充分发挥教育行业的优势特别是全省高校种养殖相关专业的优势,为两村党员成长提供更多“请进来、送出去”学习的机会。

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挂包泸水县上江镇大练地村、新建村以来,始终注重发挥村基层党组织、党员干部在带领群众脱贫攻坚中的坚强战斗堡垒作用,注重提高村党员自我发展能力和内生动力,注重培养贫困村党员的科技素质、职业技能、实用技术以及经营意识,大力支持贫困村党员创办领办致富项目,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目前,委厅机关30个党支部已和大练地村、新建村共6个党支部开展了共建活动。从今年开始,面向挂联的大练地村和新建村,委厅机关计划每年组织3期党员培训,立足贫困村经济基础、人力资源条件和党员文化技能素质、个人就业意向等,对农村党员实用技能提升、转移就业、劳务输出、贴近产业、贴近市场等实施培训,让农村党员在脱贫攻坚中充分发挥作用。

报告显示:全国美育教师至少缺4万

《中国教育报》消息中国艺术教育促进会、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社会数据中心近日的《全国义务教育阶段美育师资状况分析报告》显示,全国义务教育阶段美育师资存在较大缺口、区域发展不平衡且存在较大的城乡差距。

《报告》指出,近10年来,全国义务教育阶段美育师资队伍的规模不断扩大,生师比迅速改善,人才结构进一步优化。2015年,全国有义务教育阶段美育教师59.9万名,较10年前增加20万名;生师比进一步下降到233.8∶1,较10年前,一名美育教师负责的学生数下降了近200名,美育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比例提升到6.5%。义务教育阶段美育教师本科及以上学历者所占比例,从2005年的16.6%提升到2015年的58.2%,10年内上升了41.6个百分点。

《报告》指出,虽然从全国总体来看,2015年,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共有美育教师占全部专任教师总数比例达6.5%,但根据《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美育课程的课时量应占全部总课时的9%~11%。这意味着即使义务教育阶段美育课程按最低标准课时量开课,也存在由6.5%的教师承担9%的课程这样一种配置很不均衡的状况,当前我国美育师资总数未能满足基本的美育课程教学的需求,“若要使各个省份都能满足最低标准开课目标的需求,全国尚缺美育教师45566名”。

教师教育扶贫总结篇7

一、农村教育贫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

(一)人力资本存量不足

教师是教育的主体,人才是教育发展的根本。农村教育之所以落后于城市教育的关键因素是留不住人才。而留不住人才的主要原因在于农村教师工资低、待遇差、发展空间小、教师编制制度不合理。人才的流向问题往往决定了一个地区经济、教育的发展状况。农村地区教师队伍人才的流失,导致其人力资本存量严重不足。国家高度关注农村地区人力资本存量不足的问题,早在2003年就开展了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的计划。大批有志青年响应国家号召,赶赴西部地区各贫困县乡镇中小学从事教育和教学管理工作。这些热血青年本应成为农村教育扶贫事业的主力军,但仍程度不同地存在下不去,留不住,干不好的问题,其症结在于广大有志投身农村教育扶贫事业的人员,其考虑的因素往上看,要孝敬父母;往下看,要照顾孩子;往中间看,要考虑配偶。农村地区的医疗条件不佳、教育水平滞后、发展空间狭小,这在很大程度上让这些有志青年不得不做出新的选择。

(二)学生移民数量激增

城市与农村在师资配备、硬件设施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距,这使农村学生移民到城市的数量激增。农村学校生源的流失,不仅造成了国家教育资源的浪费,还严重制约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从国家教育资源浪费的情况看,农村学校生源减少,致使一批从事教学岗位的教师从一线转向二线。同时,教学设施如课桌、课椅乃至校舍等硬件资源都大量闲置。国家为达到2020年基本实现区域内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为农村学校投入了大量的建设资金。学生移民数量激增,不仅造成了不必要的软件资源浪费,也造成了一定的硬件资源损失。长远来看,农村教育资源的浪费与损失会加剧农村地区的贫困化。从制约当地经济发展的情况看,农村学生移民到城市,村民的经济消费结构会发生极大的变化。学生的教育成本在农村家庭的支出中,占据较大的比例。本地区内移民,会导致迁出地农民的资金流向城市,不利于当地农村的经济发展。地区间移民,会导致迁出地农民的资金流向别的城市,不利于地区间经济的平衡发展。

(三)农村学校萎缩严重

农村的发展离不开教育,教育的发展离不开学校。而如今,随着学生移民数量的激增,农村学校呈现严重的萎缩化趋向。农村学校萎缩所存在的结构性问题,主要是教育资源分配不公。城市学校在国家教育资源的分配上,如建设资金、教学设备、师资力量等占有绝对性优势,而农村学校则普遍处于劣势。农村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因此而愈加落后,学校规模逐渐萎缩乃至出现空巢现象。农村学校萎缩所存在的主观性问题,主要是人口政策和入学制度的影响。我国自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人们的生育观念得到了极大的改变。受少生优生观念的影响,农村地区人口出生率降低,致使农村学校出现萎缩化趋势。我国政府对农民工进城的生活和教育问题尤为关注,在入学制度上一视同仁,农民工子女进入城市学校读书越来越便利。城市学校较之于乡村学校,在师资配备、教学环境上的明显优势,致使家长们不愿让孩子继续留在农村学校就读。在这一思想的影响下,农村学校的优质生源普遍向城市学校集聚,而农村学校的生源质量则呈现下降化的趋向。家长们在主观上更加倾向让孩子们在城市学校接受教育,这在客观上减少了农村学校的生源,缩小了农村学校的规模。

二、阻止贫困现象代际传递:政府的责任

(一)保证农村学校有充足的人力资本存量

阻止贫困现象代际传递的主体,是奋斗在农村学校的第一线教师。他们只有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广大农村地区才会真正脱贫致富。政府有责任保证农村学校有充足的人力资本存量。从总体上来看,我国城乡二元对立的矛盾较为突出,要想从根本上留住人才,缩小城乡差距是当务之急。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在中西部老少边穷岛等边远贫困地区。只有广大贫困地区富裕起来了,只有城乡差距缩小了,志愿扎根乡村、奉献青春的教育工作者们才会安心地在广大地农村地区贡献力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已经迫在眉睫,人才的补充与贫困地区经济的发展应该是同步的。边远贫困地区脱贫可以保证农村地区有充足的人力资本存量,农村地区有充足的人力资本存量会帮助边远贫困地区更好地脱贫。

(二)保障农村地区学生享受均等化教育

扶贫先扶智,治贫先治愚。扶智、治愚就是发展教育。农村教育脱贫的主要对象,是广大的在校学生。而如今,农村学校学生移民数量激增,这给我们的教育扶贫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要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移民数量激增这一问题,我们就要保障农村地区学生享受与城市学校学生平等的教育。农村学校学生移民,给他们的家庭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然而,为了子女能够享受更好的教育,家长们也宁愿在痛苦中苦苦挣扎。如果农村学校教育质量提升起来了,学校硬件条件好起来了,从农村学校移民出去的学生自然也就愿意回流。从农村地区学生外流的情况来看,生存性外流所占比重较小,而发展性外流所占比重较大。农村地区学生如果能够享受与城市学校平等的教育,就能够留住大批发展性外流的学生乃至一部分生存性外流的学生。留住这部分学生,对刺激边远贫困地区经济的发展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解决好农村学校萎缩的结构性和主观性问题

针对教育资源分配不公的结构性问题,政府有责任让13亿人民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获得发展自身、奉献社会、造福人民的能力,合理分配教育资源。城市与乡村的发展不该有差异,城市学校学生与乡村学校学生在获取国家教育资源上,应该享有平等的权利。教育资源的合理分配,有助于解决农村学校萎缩的结构性问题。针对受人口政策和入学制度影响的主观性问题,政府要心里装着困难群众,制定、出台更合理的方针政策。我国倡导优生优育政策后,从相对数字来看,贫困地区的人口出生率有了明显降低。但从绝对数字来看,贫困地区的人口出生率要远远高于城市地区的人口出生率。这会形成富者愈富,穷者愈穷的马太效应。为阻止贫困现象代际传递,我们有必要鼓励受教育程度高、社会生存能力强的群体多生育,合理限制受教育程度低、社会生存能力弱的群体少生育。此外,政府还有责任继续完善入学制度。不仅仅要建立健全农民工子女入学制度,还应建立健全农村学校学生回流的入学制度。

三、从输血式扶贫到造血式扶贫:解决农村教育扶贫问题的对策建议

(一)完善扶贫规划,推进教育扶贫大发展

解决农村教育扶贫问题,不能缺少顶层设计。为此,我们需要完善从输血式到造血式的扶贫规划。农村学校学生移民激增与农村学校萎缩严重,与输血式的教育扶贫规划不无关系。国家为了改善农村学校硬件办学设施,投入了巨额资金。然而,学生却越来越少,甚至出现空巢学校。输血式的教育扶贫规划非但没有提升农村学校的办学实力,反而造成了学生的流失,影响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指出,制定并完善教育扶贫规划,要依靠贫困地区自身的努力、长处、优势,帮助其在特定领域先飞先富起来,以用当地经济腾飞的优势弥补教育贫困的劣势。如果仅仅单纯地依靠输血,当地经济发展不上去,纵使建设再美丽的校舍、做再有力的动员,于教育扶贫而言也是无济于事的。完善教育扶贫规划,无论何时,都要把经济建设当作最大的政治。只有当地经济跟上去了,才能留得住人才,才能阻止贫困现象代际传递,才能真正推动教育扶贫大发展。

(二)发展普惠金融,实现教育扶贫新飞跃

光有好的扶贫规划是不够的。教育扶贫工作要真正地落实、落细,离不开资金的支持。然而,该以何种方式为贫困地区的教育事业提供源源不断的建设资金,是需要我们深入研究的大问题。以往我们主要依靠输血式的扶贫向贫困地区注入教育资金,但在一定程度上,这营造了当地政府教育部门等、靠、要的不良风气。输血式教育扶贫是一种治标不治本的方式,可能会解决贫困地区教育事业的一时困难,但资金用完以后,当地仍难以摆脱教育资金匮乏的窘境。为此,政府应完善金融扶贫机制,积极发展普惠金融。贫苦地区发展普惠金融,有助于甩掉贫困的帽子,吸引更多的人才投身当地的教育事业。人才资本存量不足、学生移民数量激增与农村学校萎缩严重等问题,会随着普惠金融这一造血式扶贫方式的发展而得到有效解决,教育扶贫工作也会因此而实现新飞跃。

教师教育扶贫总结篇8

不让一个贫困学生因贫失学辍学,不让一个家庭因学致贫返贫。做到全镇适龄儿童入学率、巩固率均达到100%,坚决完成不让任何一名学生因贫失学,不让一个家庭因学致贫的工作总目标。

现将2021年上半年开展的扶贫工作总结如下:

一、宁平镇中心校高度重视,全体教职员工全力配合,为了抓好扶贫工作,各学校开学之初成立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每校下设扶贫办公室,强化组织分工,细化领导责任,各学校校长担任扶贫工作领导组组长,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及本村教育村长任成员,学校各班主任具体落实工作,广大教育村长和学校教师积极响应上级号召,先后开展贫困生摸底工作多次,通过调查统计全镇共有户籍人口六万五千人,贫困户2319户,在读学生8697人,其中在宁平各学校就读贫困家庭学前段学生239人,小学段453人,住宿生小学段学生116人,初中段贫困住宿生102人,宁平户籍贫困幼儿共计268人,宁平镇户籍寄宿生共计1287人;同时摸清了贫困生家庭状况,做好了贫困生建档工作,明确助学思路,然后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

二、宁平镇加大了教育政策的宣传力度,提高了广大群众对国家教育扶贫政策的知晓率和满意度。

三、各项工作落实到人,温暖送进家庭各学校对贫困学生的帮扶工作落实到各位教育村长,各个班级、各部门、各责任人,做到每个贫困生都有人关爱,每个贫困家庭都能感受学校的温暖,享受到政府的资助和党的关怀。通过开展大摸底大排查工作找出了各学校,个自然村的建档立卡及扶贫帮困对象。各学校教育村长和任课教师自愿与本校贫困学生逐人逐户结对,在生活、学习等各个方面帮扶他们,结对帮扶教师不仅为贫困学生购买了学习用品,并且利用课余时间到家庭了解贫困学生的具体情况,每到一处,他们都要同家长促膝交谈,询问他们对学校还有什么特别的要求。贫困家庭父母对结对帮扶教师的支持和帮助表示连声感谢。贫困学生也表示一定会振奋精神,刻苦学习,报答学校、社会和父母的关爱。

四、各学校在研究确定特困学生名单时,对上报的所有学生都进行了具体细致地调查。通过家访,电话回访等形式如实地掌握了这些贫困学生家庭的生活情况。另外,各学校还根据他们贫困的不同程度对其进行了不同方式的资助,对家庭特别困难、无固定经济来源的实施学校生活费全免;对家庭生活比较困难的实施部分减免。同时全镇要求教育村长每周必须与结对家长进行家访或电话联系一次,及时了解特困生家庭需要学校帮助解决的一些实际问题。

五、健全拓展扶贫帮困的重大意义,形成帮困“人文化”,通过多次组织扶贫帮困活动后,各学校全体师生的热情很高,出手大方,为此我们中心校校提出了“人文帮困”的理念,要进一步发挥帮困的育人作用,除了物质帮困,还更需要人文帮困,以及整个帮困活动的人文化。这是帮助贫困学生在物质帮助之外的另一层次需求,包括如何克服贫困家境带来的自卑心理、如何更快融入集体生活环境、如何正确规划自己的未来发展,对贫困学生这些需求的满足,有时比提供物质帮困更重要,因为物质帮困只能解决生存的问题,而人文帮困,则关系到贫困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为此,要求各单位从事心理咨询的教师,定期或不定期地为这些学生作心灵沟通,进行贫困生心理辅导,帮助他们端正思想、树立信心、确立自己的崇高理想,树立宏伟目标和远大理想,争做社会主义的有志青年。

六、各单位要认真抓好“控辍保学”工作,确保无一人辍学。落实目标责任制,明确责任人、细化分工。围绕2021年扶贫目标任务,实现了我镇学前、义务教育有保障,确保适龄儿童少年全部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争取整合各方力量拓展扶贫助学途径与方法。

教师教育扶贫总结篇9

按照省、市、县脱贫攻坚工作会议及教育局文件要求,紧紧围绕教育脱贫攻坚工作目标任务,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关于脱贫攻坚的重要论述,紧扣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县委县政府脱贫攻坚的决策部署,坚持精准方略,坚持现行标准,坚持问题导向,强化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突出巩固我校脱贫成效,提高教育脱贫攻坚质量。

二、工作任务

我校脱贫攻坚的任务是实现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家庭贫困学生资助全覆盖;实现义务教育阶段家庭贫困学生不因贫辍学。重点工作是对我校建档立卡贫困学生(截止2020年3月末为46人)在资助全覆盖的基础上实行有效资助;义务教育阶段建档立卡贫困学生零辍学。(2020年秋季以10月末新排查核实后的人数为准。)

三、工作措施

1、严格按照“两个精准对接”(一是与乡镇扶贫部门精准对接,二是与转出学生的学校和学校分管扶贫工作分管学籍工作的部门精准对接)的要求,逐户逐人核实确认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务必做到不落一户,不丢一人。(分管领导:邵华、责任部门:小学德育、责任人:林雪莲)

2、积极利用社会资助资金。积极利用社会资助资金用于特困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和其他原因造成返贫的贫困学生资助。(分管领导:邵华、责任部门:小学德育、责任人:1-9年级各班班主任)

3、实现资助政策全覆盖。一是开展疫情防控期间排查摸底工作。对由于疫情防控期间造成返贫的家庭贫困学生及时纳入资助管理,做到应资尽资,应助尽助。二是通过与扶贫部门、民政部门、残联大数据比对认定家庭贫困学生。三是统计汇总受资助人数,按时间节点发放。3月末上报排查结果,6月末发放春季资金。10月末上报新生认定后的各学校总数,11月末发放秋季资金。(分管领导:邵华、责任部门:小学德育、责任人:林雪莲)

4、加强对控辍保学工作的组织领导,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落实控辍保学工作,确保义务教育阶段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0”辍学。按照“双线七长”机制,进一步落实学校和适龄儿童父母或其他监护人控辍保学责任,形成控辍网络队伍,层层落实责任制,并明确分工及责任。按照控辍保学目标责任制启动联控联保机制,保障建档立卡等贫困家庭学生顺利完成义务教育。同时对义务教育阶段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厌学学生分别建立控辍保学台账,切实掌握疑似辍学学生底数。在此基础上,分类施策,开展劝学复学工作。对因学习困难厌学而辍学的,健全学习帮扶制度,加强励志教育,增强学生内生动力;对因家庭思想观念辍学的,加强宣传引导,运用必要的法律手段;对因身体残疾辍学的,采取特殊教育学校就读、随班就读、送教上门。确保实现义务教育阶段建档立卡贫困学生零辍学。(分管领导:师泽双、王晓辉责任部门:中小学教学,责任人:郑苗、吴琼)

5、继续开展“千师进万家”活动,不断完善“学校+教师+家长+学生”的四位一体帮扶机制。利用假期或课余时间开展“千师进万家”活动,主要对我校义务教育阶段建档立卡等贫困学生家庭逐一走访慰问,了解掌握第一手资料,建立“一生一案,一生一策”帮扶机制。(分管领导:杨相成、白荣飞、邵华;责任部门:党支部、中小学德育,责任人:帮扶建档立卡贫困学生教师)

6、坚持扶贫必先扶志、扶智的总体思路,以党建引领扶贫,充分发挥家长学校的宣传激励作用。充分发挥学校党支部在脱贫攻坚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利用家长学校这个平台,宣传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和决策部署,普及法律知识,特别是有关脱贫攻坚和控辍保学方面的政策、法律,提高广大家长的素质,激发他们的内生动力,促使他们积极主动脱贫致富。(分管领导:杨相成;责任部门:党支部;责任人:家长学校讲师、1-9年班主任)

四、时间节点和工作任务以省、市政府及行业主管部门五轮检查为契机,重点开展排查、检查工作。

1——4月,做好学校新情况下贫困学生底数排查。(按文件执行)汇总生成春季全校受助学生名单,其中,建档立卡学生、特困学生、新增加的受助学生单列;严格填写2016年市教育局发放的建档立卡学生动态信息卡(具体要求按文件执行)。7月份复印盖章后放到建档立卡贫困户档案中,备案备查。(负责领导:邵华、负责部门:小学德育、责任人:林雪莲)

4——7月,对全校义务教育阶段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和疑似辍学学生排查。建立两个控辍台账。建档立卡学生控辍台账,疑似辍学学生控辍台账。每名疑似辍学的学生都要有备查档案,包括辍学原因、帮扶措施、责任人、劝返记录、结果。准备迎接县教育局6月份检查,(资助政策是否落实到位、辍学人员是否劝返)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分类整改。未整改到位的问题7月3号前上报县教育局。秋季新生10月末上报排查结果。(负责领导:师则双、王晓辉、负责部门:中小学教学,责任人:郑苗、吴琼)

8——10月,迎接县教育局督导组对全县各学校整改不到位的问题的督导检查,确保逐项问题落实到位。(负责领导:叶青华、杨相成、负责部门:涉及存在问题的具体部门,责任人:各部门负责人)

11——12月,迎接各级检查。

五、强化保障措施

一是组织保障。继续成立学校扶贫资助领导小组,明确小学德育负责学校扶贫工作,把各项工作抓实抓细。(负责领导:校长叶青华,书记杨相成,责任部门:小学德育,责任人:邵华、林雪莲)

教师教育扶贫总结篇10

学校扶贫上半年工作总结

学校党支部、校长室按照调xx县教育局的扶贫帮困工作部署,坚持构建和谐校园的科学发展观,开展多种帮困活动,深入探索扶贫工作的新路子,做到不让一名学生因为家庭贫困而影响学习,现将上半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学校领导重视,全体教师积极响应

为了切实抓好扶贫帮困工作,学校上半年成立了扶贫帮困工作领导小组,下设了办公室。由荆xx校长任组长,王xx副校长任副组长,教务处、政教处、团委、总务处、工会、各班主任、广大教师积极响应。各年级先后开展贫困生摸底工作多次,摸清贫困生家庭状况,做好贫困生建档工作,明确助学思路,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

二、制定帮困措施,扎实推进帮困工作

我校根据调xx县教育局扶贫帮困工作安排,认真学习了文件并根据文件精神制定了《学习有困难学生帮困措施》和《学习有困难学生帮困计划》。根据措施和计划做好宣传和布置工作,在教师例会、班主任工作会等各种会议上做好动员,发动广大教师参与到这一活动中来,争当扶贫帮困的积极分子,共同搞好扶贫帮困工作,构建和谐校园。

三、工作落实到人,温暖送进家庭

学校对贫困学生的帮扶工作落实到各班、各部门、各责任人,做到每个贫困生都有人关爱,每个贫困家庭都能感受学校的温暖。通过第一阶段摸底工作我校确定本部千xx等9名同学为2018年度扶贫帮困结对对象,由校长、副校长、各处室负责人等一一结对。平时经常与这些学生谈心,帮助他们克服生活、学习上的困难,努力学习,争取有更出色的成绩立足于竞争激烈的社会之中。

四、延伸帮困意义,形成帮困“人文化”

组织了多次扶贫帮困活动后,学校发现全体师生的热情很高,出手大方,这为我校的“人文帮困文化”——学校另一种文化的形成提供了契机。我校提出了“人文帮困”的理念,要进一步发挥帮困的育人作用,除了物质帮困,还更需要人文帮困,以及整个帮困活动的人文化。这是帮助贫困学生在物质帮助之外的另一层次需求,包括如何克服贫困家境带来的自卑心理、如何更快融入集体生活环境、如何正确规划自己的未来发展,对贫困学生这些需求的满足,有时比提供物质帮困更重要,因为物质帮困只能解决生存的问题,而人文帮困,则关系到贫困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为此,学校成立了“心灵驿站”,定期或不定期地为这些学生作心灵沟通,帮助他们端正思想、树立信心、确立自己的崇高理想。

扶贫帮困关系到千家万户,关系到寒门学子的未来,关系到和谐社会的创建,任重而道远,我校力求在各级部门的领导下,在社会热心人士的帮助下,将这项工作做得更完善,让每一位同学都能感受集体的温暖,社会的关爱。

学校扶贫上半年工作总结

xx民族中心学校精准扶贫工作,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xx村村支两委的紧密配合下,以xxxxx和“****”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会议精神,以农民增收为重点,以全面脱贫摘帽为目标,坚持真情扶贫,办好实事,注重实效,强化服务,在促进发展上下功夫,推进和加快了帮扶村组贫困户的脱贫致富的步伐,现就我们2018年上半年具体做法汇报总结如下:

1、加强领导、各负其责。为了抓好落实精准扶贫”工作,乡中心学校成立了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由乡中心学校党书记、校长为组长,全体校委会人员为成员,办公室具体负责此项工作,分工到人,各司其职。

2、上下联动,密切配合。我们根据党委政府的安排和步骤,与村组干部紧密的配合,与帮扶对象交心谈心与他们打成一片,当好参谋,做他们的知心人和引路人。

3、深入实际,摸清情况。根据县、乡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实施方案,围绕对象精准、内容精准、目标精准、措施精准,抓紧抓实抓好精准扶贫工作。

(1)深入帮扶家庭了解情况。在2018年2月,工作人员与村委会人员三次深入帮扶村、组,摸底排查,掌握基本情况。

(2)再次初选贫困农户名单。在2018年4月,工作人员与村委会人员再次深入各户初选贫困农户名单,予以公示。

(3)甄别确定贫困农户名单,协助各部门按照上报的贫困户名单,完善相关档案。认真按照贫困户建档立卡的工作方法和步骤,做好贫困农户的统计工作。

(4)最终确定帮扶对象,再一次人深入帮扶家庭,与帮扶对象拟定脱贫措施,并签订协议和承诺书。

通过以上方法和步骤,我们服务范围内共帮扶家庭

74

户,帮扶人数XXX人,其中在籍学生XXX人。

4、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围绕目标具体、措施具体、进度具体、责任具体”,制定精准帮扶工作方案,分别针对各项工作签订目标责任书和承诺书,规范了工作方法和工作流程。本次共计帮扶干部XXX人。服务范围内贫困户对象中计划实施养猪

328

头,养鸡1478只,繁殖母猪4

头,养蜂

8

群,预计产业发展投资八万多元。教育助学XXX人,计划争取xx计划圆梦行动补助对象

4人,补助资金每人2万8千余元。预计危房改造XXX户,投资三十多万元,

5、下半年工作打算

结合贫困户的具体情况,着眼市场需求、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承受力,按照“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和一户一法的要求,找准产业发展和增收路子,制定和完善村级产业发展规划,做到“规划到户、带动到人”,实施好当前拟定的产业项目,同时要积极争取各类项目资金的投入,做到项目到户,资金到户,效益到户,进一步做好精准扶贫工作。

精准扶贫,任重而道远,脱贫决不一朝一夕的事,我们在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还要发现存在一些问题,离真正脱贫的目标还有一段艰难的路程要走。我们全体人员将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创新意识、质量意识、协调意识,以务实诚信、多办实事的优良工作作风来做好今后的扶贫工作。

学校扶贫上半年工作总结

一、学校领导重视,全体教职员工大力支持。

为了抓好扶贫工作,学校成立了扶贫帮困工作领导小组,下设了办公室。学校领导亲自挂帅,教务处、会计室、各班主任具体落实,广大老师积极响应学校“每名教师进十家,温暖送进每一户”号召,各年级先后开展贫困生摸底工作多次,摸清贫困生家庭状况,做好贫困生建档工作,明确助学思路,然后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

二、工作落实到人,温暖送进家庭。

学校对贫困学生的帮扶工作落实到各班、各部门、各责任人,做到每个贫困生都有人关爱,每个贫困家庭都能感受学校的温暖。通过第一阶段摸底工作我校确定赵静等9名同学为上一年度扶贫帮困助学金发放对象,在上学期末由刘世攀副校长、教务处徐进文主任、以及团委陈涛书记等亲自将助学金送到贫困学生手中。每到一处,他们都要同家长促膝交谈,询问他们对学校还有什么特别的要求。同时确定凌杰等XXX名同学享受团县委希望工程捐助对象。学校还组织全体师生为患病的林春敏同学捐款,短短半天时间,就筹集捐款7000余元。当把这笔捐款送到林春敏同学家中的时候,他的父母连声感谢。林春敏同学自己也表示一定会振奋精神,刻苦学习,报答学校、社会和父母关爱。

三、争取各方力量,拓展扶贫助学途径。

众人拾柴火焰高,经过各方努力,周边的好几个企业主已经答应向我校的林浩男等同学每年捐赠XX元,以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各村委会也各自负担相应人数的贫困生,为他们勤奋学习解除后顾之忧。另外学校还千方百计联系社会人士为贫困同学献爱心,解决贫困学生的后顾之忧。

扶贫帮困关系到千家万户,关系到寒门学子的未来,关系到和谐社会的创建,任重而道远,我校力求在各级部门的领导下,在社会热心人士的帮助下,将这项工作做得更完善,让每一位同学都能感受集体的温暖,社会的关爱。

学校扶贫上半年工作总结

一、

学校领导重视,

全体教职员工大力支持。

为了抓好扶贫工作,

学校成立了扶贫帮困工作领导小组。

学校领导亲自挂帅各班主任具体

落实,广大老师积极响应学校“每名教师进十家,温暖送进每一户”

号召,各年级先后开展贫困生摸底工作多次,摸清贫困生家庭状况,

做好贫困生建档工作,明确助学思路,然后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

二、工作落实到人,温暖送进家庭。学校对贫困学生的帮扶工作

落实到各班、各部门、各责任人,做到每个贫困生都有人关爱,每个

贫困家庭都能感受学校的温暖。

通过第一阶段摸底工作我校确定陈丽等9名同学为上一年度扶贫帮困对象,进行家访,他们的父母连声感

谢。同学们自己也表示一定会振奋精神,刻苦学习,报答学校、社会

和父母关爱。

三、争取各方力量,拓展扶贫助学途径。众人拾柴火焰高,经过

各方努力,为患白血病的同学捐款,另外学校还千方百计联系社会人

士为贫困同学献爱心,解决贫困学生的后顾之忧。

扶贫帮困关系到千家万户,关系到寒门学子的未来,关系到和谐

社会的创建,任重而道远,我校力求在各级部门的领导下,在社会热

心人士的帮助下,将这项工作做得更完善,让每一位同学都能感受集

体的温暖

,社会的关爱。

学校扶贫上半年工作总结

一、学校领导重视,全体师生大力支持。

为了抓好扶贫工作,

学校成立了领导小组,

由董晓英校长任组长、

王汉峰书记任副组长,教导处、大队部、后勤处、工会、各班主任、

广大教师积极响应,明确思路,有步骤的实施。做好宣传工作,在教

师例会、学生大会、班主任工作会、教研组长会做好了动员,发动广

大师生参与到这一活动中来,争当扶贫帮困的积极分子,同时,在师

生中征集扶贫帮困的好点子,广集思路,共同搞好此项活动。如王尚

海老师提出的“城乡学生手拉手”、

钟广宇老师提出的利用学雷锋活动

开展捐赠活动等都得到了落实。

二、工作落实到人,温暖送到学校。

对于扶贫帮困工作,

我校做了详细的分工,

比如党支部负责联络、

交流;办公室负责对贫困生进行摸底;少先大队部负责募捐款项等。

在联络工作中,

王书记为首的党支部一班人经常性地与小学的教师交

流,

听取他们的意见,

尽可能的解决实际问题;

在贫困生摸底工作中,

摸清贫困生家庭状况,做到每个贫困生都有人关爱,每个贫困生都能

感受到学校的温暖;

多次组织校骨干教师去小学开展教学教研活动,

还对贫困学生家庭进行慰问走访,鼓励他们刻苦学习、报答社会。

三、节约一天零花钱,扶助贫困学生。

学校在每年的“学雷锋”活动月中号召全体学生“节约零花钱,扶

助贫困学生”的捐款活动,个别班的学生,家庭很困难,但还是将自

己积攒钱捐了出来,正是这种精神感染了全体学生,他们踊跃捐款,

纷纷掏出自己的零花钱,献上一片爱心。在向灾区捐了自己存下的十

多钱,每当老师问起时:“灾区的孩子更苦,以尽我自己的一点心意,

希望他们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早日走出灾难”5

16

日,我校教师

为四川灾区捐款

9500

元,学生捐款

1715

元。

四、在学生中开展“一帮一”活动,在教师中开展“互帮互学”活动。

学校大队部在学生中组织开展“一帮一”活动,真诚地交朋友、解

决生活中的难题。在双休日,这些好朋友,相互走访,孩子去村里体

验生活,并一起学习、一起游戏,共同学习进步。”

教导处在教师中组织了“互帮互学”活动,充分发挥我校骨干教师

辐射带头作用,培养青年教师,使他们尽快的成长。我校的教师利用

空余时间一起探讨教育教学的工作方法,资源共享,取长补短。并定

期开展教学教研活动。通过教师们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情境

创设等方面的探讨和创新,增强了教师的业务素质,能在课堂上取到

好的教学效果,

同时也为骨干教师搭建了展示教学才华和教研能力的

舞台。

在这些活动中,青年教师得到了锻炼,而且在活动中,教师都

能积极参与,认真听课,互相交流,尤其是干教师不仅在课前对青

年教师进行相关的辅导,

而且在课后还对他们进行全方位的评价和指

导,

青年教师受益非浅,

也带动了其它教师积极参与到此项活动中来。

扶贫帮困关系到千家万户,关系到寒门学子的将来,关系到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