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年底公司总结十篇年底公司总结十篇

年底公司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8:06:25

年底公司总结篇1

一年很快就结束了,在一年的工作中,你都取得了哪些成绩,在哪些方面还是不足,不妨在年底的时候,好好总结一下吧!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最新公司职工年底工作总结2020年,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2020公司职工年底工作总结一为了实现“用户满意第一”,我除保证每天提前做好班前准备工作,做到准点开门、满点服务之外,还时常牺牲个人休息时间到单位上办理各类业务,主动向客户营销我行产品,如基金,国债,保险等;并做到解释简明扼要,浅显易懂,让客户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我行产品,接受我行产品。对优质客户,我基本使用的是“站立式服务”,且做到“来有迎声,走有送声”。此外,我还耐心细致地向客户讲解个人储蓄业务、个人消费贷款、个人住房贷款、个人电子银行等个金业务,受到客户好评。就曾受到客户口头表扬20余次,未接到过一次客户投诉,多次受到单位领导褒奖。

我始终坚持“工作第一”的原则,认真执行所里的各项规章制度,工作上兢兢业业、任劳任怨,时刻以“创新服务,持久服务”的服务理念鞭策、完善自已,以用户满意为宗旨,努力为储户提供规范化和优质的服务。在铜元局分理处注重对员工素质培养的今天,我刻苦钻研业务技能,在熟练掌握了原业务流程的基础上,认真主动地学习新业务,尤其钻研个金业务。在工作中他总能想客户之所想,急客户之所急,给客户最满意的服务。全年来,我办理业务快速、准确,业务量一直处于全所前列,月平均业务量4500笔,如:在二季度,开理财金一户,金额一百万元,组织他行存款八十余万元。从____年至今一直担任业务主管,在储蓄所人手严重不足的情况下,我主动为所领导分忧,不计个人得失,长期放弃休息到所里加班,在工作中正确地起到了主管的模范作用。

本着为用户负责的服务理念,经过一年来的刻苦工作、学习和实践,我在今年二季度两次在南岸支行获得“最佳主管”荣誉称号、两次在分行评为“最佳核算质量”奖、二季度差错在全市排名第三。这些荣誉与成绩的取得,与分理处、储蓄所领导的培养和广大同事的关心是分不开的。

工作中不断学习,在学习业务技能的同时,我还注意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金融现代化的需要。我在工作之余进行自我充电,努力自学计算机技能。

通过这几年的工作,使我个人的综合素质得以提升,也锻炼得更加成熟。在以后的工作中,我还要继续本着主人翁的态度,兢兢业业、努力工作,爱岗敬业,吸取他人之所长、克已之短,一如既往地为本所的发展敬献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

我工作口号是:“向客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把优质服务工作落到实处!”

2020公司职工年底工作总结二时光飞逝,转眼已经毕业一年了,我顺利地完成了一个学生到一名企业职工的转变,思想上、学习上、业务技能上都有很大提高。进步的同时,我的心里装满浓浓的感念,是领导的亲切关怀、同事们的无私帮助激励了我的成长,这种在人生转轨的关键时期所受的鼓舞,将使我受用终生。

第一次迈入企业的大门,我的内心是茫然的,这呈现在眼前的陌生的一切,不知能够带给我怎样的人生。师傅们的目光鼓励了我,领导的叮咛安抚了我,我感到我并不是一个初来乍到的孤单的孩子,如同亲人一样接纳我的这个人群,令我感到火一样的温暖。办公室的工作是琐碎而繁杂的,许多东西要学要把握,而我学的是英文专业,与办公室的业务毫不相干,怎样才能干好它干一行爱一行,领导是这么教诲我的,师傅们是这么说的。只要工夫深,铁杵磨成针。我积极努力地工作着,不懂就问,不会就学,不好就练。以一个战斗者的姿态,迎接着这种全新的挑战。

文字工作是办公室工作的重头戏。一年以来,总厂各种总结、汇报以及先进事迹材料不计其数,我把工作的压力下当成是领导对我的信任、工作给予我的历练。我认真地对待每一份材料,按照领导的要求反复修改,直到领导满意为止。为了宣传总厂的先进事迹,树立企业形象,我把上报企业信息当作自己义不容辞的职责,一年上报信息35条,在对外宣传报道中发挥了自己的作用。经过一年的磨练,我感到自己的文字水平有很大提高,工作起来感到越发得心应手了。

此外,我还认真抓好人事、劳资工作,负责办理总厂人事、劳资、医保、统筹基金及离退休人员管理服务等,这对我来说是全新的领域,而涉及职工利益的事更来不得半点差错。为此,我在业余找来相关的书籍进行学习,并向有经验的人请教,将理论实际紧密结合,认真做好各项劳资医疗报销和工资台帐以及供暖费、药费报销等工作,及时编报人事、劳资报表并立卷归档,在各项工资统计、资料管理及分析工作中做到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圆满完成了每一笔报销、统计以及人事劳资管理业务。我以孜孜以求的态度、严谨细致的作风赢得了职工的好评,大家称我是信得过的好管家。

我积极参与工会的各项工作,包括准备工会建家基础材料、慰问困难职工等,并积极参加总公司及区公司工会组织的各项活动,如秧歌比赛、保铃球比赛和七一歌咏比赛等,受到了职工的欢迎和好评。

在完成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我还积极发挥年轻人的优势,热情帮助其他同事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如解答电脑网络方面的问题和文件打印等工作。在去年年底给退休职工发放慰问品的工作当中,我负责打印五百多名退休职工的名单,并逐一电话通知领取,受到了大家的好评,这使我越来越感到帮助别人的乐趣。

回首往日,我觉得可以用几个词来形容我心中的感受,第一个便是收获。是的,我只作了我应该做的,却收获了太多东西。在我有限付出的同时,我收获了成果,收获了成长,收获了大家的信任,收获了围绕在身边的`浓浓的企业温情。这是企业所给予我的,也是激励我迅速成长的源泉。

2020公司职工年底工作总结三进企业一年以来,在_总的领导与支持下,在各位同事的密切配合下,爱岗敬业,恪尽职守,较好地完成了自己的本职工作和领导交办的其它工作。现简要回顾总结如下:

忙并收获着,累并快乐着成了心曲的主旋律,常鸣耳盼。对我而言,20__年的工作是难忘、印记最深的一年。工作内容的转换,连带着工作思想、方法等一系列的适应与调整,(包括工作上的适应与心态上的调整)压力带来了累的感觉,累中也融进了收获的快乐。

一、进企业一年来的工作表现

(一)正确处理苦与乐,得与失、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坚持甘于奉献、诚实敬业,经过一年的学习和锻炼,我们在工作上取得一定的进步,细心学习他人长处,改掉自己不足,并虚心向领导、同事请教。

(二)一年来我对自身严格要求,始终把耐得平淡、舍得付出、默默无闻作为自己的准则,始终把作风建设的重点放在严谨、细致、扎实、求实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上。在工作中,以制度、纪律规范自己的一切言行,严格遵守企业各项规章制度,尊重领导,团结同志,谦虚谨慎,主动接受来自各方面的意见,不断改进工作。

二、工作中的不足与今后的努力方向

一年来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主要是思想解放程度还不够,学习、服务上还不够,和有经验的同事比较还有一定差距,与客户沟通还在基本格式上徘徊,在今后工作中,我一定认真总结经验,克服不足,努力把工作做得更好。

(一)发扬吃苦耐劳精神。面对督查事务杂、任务重的工作性质,不怕吃苦,主动找事干,做到眼勤、嘴勤、手勤、腿勤,积极适应各种艰苦环境,在繁重的工作中磨练意志,增长才干。

(二)发扬孜孜不倦的进取精神。加强学习,勇于实践,博览群书,在向书本学习的同时注意收集各类信息,广泛吸取各种营养;同时,讲究学习方法,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学习效率,努力培养自己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辩证的思维方法、正确的思想观点、踏实的工作作风。力求把工作做得更好,树立办公室的良好形象。

2020公司职工年底工作总结四不知不觉在公司上班已经近两个月了,从刚出校门的什么都不知道,到现在逐步的对外贸有了个初步的了解,也逐步熟悉着公司的运作体制和经营概念.虽然每天都在重复着了解产品,找客户,发邮件,收邮件,收询盘,回复,等回复,失望,接着找客户,发邮件#12539;#12539;#12539;一直以为在学校的时候自己很强大,很优秀,现在出来工作了才发现自己什么都不是。先对之前的工作进行大致的总结,希望能对自己以后的工作有所帮助。

一.业务能力

我觉得做外贸就是了解自己的产品,了解市场,了解客户,联系客户,卖出产品的过程,通过对公司产品的学习,逐渐熟悉了公司产品的材料及各种规格,并且对各种产品的生产流程也有一定的了解.能够掌握产品在各个环节所出现的问题,了解到产品应有的不良率。这些都方便我们去把握市场,知道怎么样去跟客户沟通。

其次对市场要有了初步的了解.我们公司的产品广泛应用于汽车车体,目标市场日本汽车用品需求量一直很大,所以对公司产品很乐观,开发好日本市场可能性也大.

再者就是对业务技巧的初步掌握.通过在免费平台上的客户开发,我慢慢的掌握跟客户沟通的技巧,一切从客户的`需求出发,通过跟客户的沟通,了解客户的需求,从来给出相应的价格。

二.个人素质能力

我觉得做外贸的要求就是要有耐心,开发出一个新的客户不是一朝两夕的事情,长期的跟进才是王道,听说开发出一个新的客户可能周期需要半年到一年,在这个过程中自己没有订单而同事有订单的时候,需要耐心等待,相信自己暴风雨后便是彩虹。

其次就要有饱满的热情,要对自己的职业有热情,才能全神贯注地把自己的精力投下去。

再者就是要自信。面对长期没有订单的情况,如果自信心不够就很容易浮躁,怀疑自己的能力,这个时候就一定要有自信心,每天做好自己的工作,相信订单就在前方。目前,我公司开拓日本市场,任重道远,需要我们有满满的自信,相信自己的能力,才能干好工作。

三.个人建议

根据对目标市场以及国内同行的了解,日本客户的防备心理非常普遍,这可能是跟日本小国又四面临海且多灾难的缘故。要跟日本客户做生意就要做好被拒绝的准备,只有用自己的真诚打动了客户,他才有可能相信你,从而成为你的客户。为了打款方便以及安全日本客户经常要求供货商有日本银行账户,或者选择安全系数较高的paypal.故为了更好的开展工作,希望公司能开通日本银行账户以及申请paYpaL。

四.总结

总之我觉得做外贸要重视每个细节,只有把握了细节才能成功的抓取每位客户的心,从而能完成交易,获取收益。

2020公司职工年底工作总结五20_年,本人在公司领导和部门的领导的大力关怀和正确指导下,围绕着本职岗位工作职责,立足岗位,兢兢业业,踏实工作,较好的完成各项任务,现将个人工作情况具体汇报总结如下:

一、工作总体情况

(一)思想进步,态度端正

参加工作以来,本人在思想上严格要求自我,利用业余时间,不断加强自我的思想理论学习,关注时政,认真学习了党的精神,“中国梦”等,通过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我的思想觉悟,提升自我的内涵素养,拓展视野,让自己更好的与时俱进,适应社会和岗位发展需求;

(二)严于律己,真诚待人

本年度,个人能够认真学习热力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认真领会公司各项决议,始终与公司党委保持一致。在工作中,我严格遵守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工作,立足本职,团结同事,尊重领导,服从组织工作安排,在工作中能够严格要求自我,同时,与同事相处真诚相待,虚心向同事们学习,学习他们身上的品质和精神,不断提高自我的综合素养,更好更快的促进自我快速发展和提升。

(三)立足本职,做好工作

目前,我的工作部门客户服务部,主要工作内容为做电子版巡检记录、统计水电周、月报表,整理档案、库房账目、内务管理等,工作内容较细较杂,因此,在工作中,我不断培养自我的责任心和耐心,将责任心和耐心的培养放在做好工作首位,要求自己能够静下心来,认真处理每项工作中的细节,确保工作不在我的范围内出错,不因我耽误工作。

1、认真做好电子版巡检记录:全年共对_块电子版进行巡检,记录各类问题_次。

2、统计水电周、月报表:对水电数据进行认真核查,按时安质做好水电周、月报表工作,确保每张报表数据准确无误。

3、做好档案管理工作。

针对负责的档案多且杂等特点,一方面个人认真学习档案管理业务知识,参加相关专业知识培训,不断提高自我的业务理论水平;另一方面,结合档案管理的实际情况,完善档案管理台帐,定期更新档案,严格遵守档案管理制度,努力确保档案不出差错。此外,积极强化自我运用电子档案管理的能力,充分发挥电子档案的作用。

4、完成库房账目及各项内务工作。

在库房账目方面,坚持财务管理制度,做到账库相符,账库相实;在内务方面,按时按质完成领导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尤其是每日定时定期的做好办公环境的保洁工作,努力营造一个环境卫生,氛围良好的工作环境。

二、存在问题

(一)学习力度还需要不断提高

在工作中,常常由于工作忙等各种原因,造成自我对于学习存在放松的现象,在学习上存在着一定的松懈、侥幸等思想意识,尤其是对热力行业的相关专业知识学习的力度还不够,了解还不深,此外,对于一些政策性的理论学习存在着重视度不足等现象,因此,在未来的工作实际中,在这些方面自己仍需不断加强和提高。

(二)专业技术能力仍需提高

在实践业务操作过程中,个人的业务能力仍需不断提升,在档案管理等相关业务实践过程中,自我还存在着业务素质和能力不强的现实状况,与公司的要求尚有一段差距。

(三)工作的统筹计划性需加强

在工作中,个人对工作的安排和计划性仍需不断提升,常常会因为工作安排不合理,而造成手忙脚乱的局面,极大的影响了工作的效率,这是本人需要不断改进的地方。

三、下步工作安排

(一)抓学习,提内涵。在未来的工作中,注重抓学习,重点学习党的各项理论知识、公司的规章制度及热力行业专业知识,努力促进自我的全面发展。

(二)重统筹,提效率。不断注重对于工作的科学安排和计划性,积极提高工作的效率;同时,努力增强对于工作的独立思考性,提升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年底公司总结篇2

本年度客服部8名员工中有6位工龄在半年以内,也是企业的新鲜血液,在加入本部后,以最短的时间内,掌握本部工作程序,以最快的速度适应岗位工作,客服部员工认真学习岗位知识,及时解答业主疑问。年度接待来电来访万余次,客服员登门走访业主200余户,投放各类通知20余份。截止xx年12月底,办理接房8483户,办理装修6976户,现小区在住人数3500余户。

本年度物业费收缴情况;现1,2,3期物业费用收取的日期,分为四个阶段,给物业费的收取增加了一定的难度。进入8月份以来,客服部对拖欠物业费的业主进行了电话提示的催缴工作,要求业主以汇款和柜台结算的方式进行缴纳物业费用,对现居住在小区恶意拖欠物业费的业主,进行提示,限期及停办一切服务项目的措施催缴物业费,在物业费的催缴过程中,虽然我们的客服员遭到了业主的不理解与语言攻击,但客服员都能以服务至上的工作态度为业主进行解说。截止12月底,已缴纳物业费业主6247户,占总体的75%。这个成绩是和我们每一位客服员的努力分不开的。

为了保证小区业主能够正常乘坐班车,杜绝外小区人员乘坐,浪费小区资源。客服部对业主乘车卡的发放进行了规范管理,发卡时严格核对业主信息,限一户一卡,对车卡充值的业主进行身份核对,挂失补卡等都做到了登记备案,控制了乘车卡的外流问题。在xx年中,业主主要报修项为外墙渗水,飘窗进水未装修房屋有水渗入楼下,洗手间下水管漏水等问题,及门锁,窗等常见问题,走廊照明,电梯停用等。以上问题客服部都已及时上报及时派工及时给予解决,并做好回访工作。

尽管本部门总体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为了进一步做好明年工作,现将本部门存在的问题总结如下:员工的业务素质和服务水平偏低,主要表现在处理问题的技巧和方法不够成熟,应对突发事件的经验不足,在服务中的职业素养不是很高。协调处理问题不够及时妥善,在投诉处理,业主意见建议,业主求助方面,欠缺部门协调,跟进和报告。

年底公司总结篇3

营销二部收展渠道xx年半年以来在公司经理室的正确领导和支持下,紧密围绕市公司总经理室贯彻的“保增长,调结构,防风险,促稳定”的工作指导方针,全体收展内外勤人员不断进取,共同奋斗经过半年的努力各项主要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一,坚决积极调整保费结构,提高保费内涵价值,稳定收展队伍。进入xx年以来,收展部紧密围绕公司工作指导方向,以xx年期及以上期交产品为xx年的主要业务指标,深挖xx年期及以上期交产品的卖点及价值,及时向全体收展伙伴贯彻宣导,销售xx年期及以上产品的意义,全体收展伙伴积极响应,截止6月27日,二部收展部已完成xx年期及以上险种保费为101.58万,完成全年计划的65.54%,按时完成了市公司要求的60%的半年进度。通过半年的xx年期及以上险种的销售,在提高公司内涵价值的同时对稳定队伍起到了积极作用,很多收展伙伴通过销售以上险种认清的寿险保障的本质,也在公司的广大孤单客户资源中很好的树立的公司的美誉度。二,夯实组织基础,扩大组织发展,建立三高团队。组织人力发展是寿险不断发展主题。xx年以来收展部深刻认识到这一点。在年初就积极通过人才市场,网络招聘,同业引进等方式加大增员力度,经过努力收展部持证人力从年初35人,发展到目前49人,超额完成市公司半年人力发展要求,基本完成全年50人的发展目标。在增员的同时严格加大筛选,为打造三高团队输送优秀人才,同时加大培训力度,打造专业化销售队伍。三,倡导共同创富,树立典型带动,人人成功创富。万众创富大赛这一省公司的重要举措,对一线全体营销人员起到了非常有力的促动作用。进入xx年我收展部认真分析往年经验,总结出模范带动的积极作用,特别是收展这一队伍,如何在年轻化的队伍中树立标杆,带动全体收展伙伴创富成为今年增员,留员的工作重点。加大对新人的培育工作,设专人跟进所有入司新人,各层级主管紧密配合的思路。截止目前收展部入司半年多点的新人xx伙伴fyc已达61402元,无论对新人带动还是对老伙伴的促动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四,及时总结经验,认真分析原因,迅速反应调整工作思路。在每一阶段的工作,收展部都要进行总结评估。虽然在这半年的工作中收展工作取得了一些的成绩,但与发展要求,与先进公司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xx年在积极发扬以上成果的同时,我们还有很多工作需要调整,以更好更快的适应形势发展需要,跟上公司步伐。1,在继续保持发展xx年期及以上业务的同时,增加短期意外和短期健康险的销售力度,特别是卡单销售,开发更多有针对性的专题,为全体收展伙伴展业提供有力支持。2,加强各项基础管理工作。对收展人员的面访率和活动管理进行每周检查,每月总结的层层把关,培养全体收展人员坚持有效拜访的习惯。3,提高区域经营活动。根据时机结合公司和各区域特点举行适宜的社区活动,把区域收展做到实处,真正做到区域经营的有效带动作用,树立国寿品牌影响力。4,针对各层级伙伴,做好532经营。提高队伍的有效人力占比,稳定队伍基础。5,加强各级主管的培训学习。主管作为公司组织的基础骨干是管理队伍的基石。下半年在主管的培养上增加力度,提高主管的自主经营意识和管理能力。6,培养团队文化和凝聚力。将二部收展团队文化“用真诚赢得感动,用专业赢得尊重,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深入到日常管理中,逐渐建立团队影响力。以上是对收展工作半年来的简单总结,不足之处还请领导批评指正。

年底公司总结篇4

万科、碧桂园、华夏幸福位列三强,top20公司拥有更高的投资回报和更低的融资成本,奠定行业并购整合的效率基础。

在宽松货币政策的刺激下,房地产市场迎来了一阵难得的春风。

2016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长22.5%,销售金额同比增长34.8%,地产上市公司的销售额同比增速更是达到55.5%,销售均价的中位数也较上年提高了14.5%。

但在经历了2016年的繁荣后,整个地产行业的低谷抗冲击能力非但没有上升,还进一步被削弱,上市公司平均能够承受的最大降价幅度从2015年的24.7%下降到21.7%,显然,扩表的背后是一个“繁荣的陷阱”。

而进入2017年以后,整个金融行业开始大规模“缩表”,融资成本重新上升,销售速度则有所放缓,在地价上涨、无杠杆化核心利润率降低的背景下,利息支出的增加将进一步侵蚀地产行业的利润率。

在金融机构“缩表”背景下,行业低谷中将有80%以上的企业面临再融资风险,而那些效率优势明显、规模较大、具有行业整合潜能的企业将成为未来行业的并购整合王者。

上榜单王者

万科a、碧桂园、华夏幸福位居综合实力榜前三,排名靠前的地产企业,不仅效率表现优于平均水平,其财务安全性也要显著优于行业平均水平,为行业的并购整合奠定了金融基础。

实力50强

由北京贝塔咨询中心与《证券市场周刊》合推出的2017年度地产上市公司综合实力排行榜综合考虑了地产上市公司的静态财务安全性、动态财务安全性、运营效率、成长潜力、规模效应五个方面的因素后,对127家主要的a+H地产上市公司进行综合实力排名。

其中,静态财务安全性和动态财务安全性两项指标分别从静态和动态角度反映了地产企业的财务安全状况。

评分结果显示,在2016年全年销售额大于100亿元(下同)的65家地产上市公司中,中国海外(0688.HK)、滨江集团(002244.SZ)、金地集团(600383.SH)、仁恒置地(Z25.Si)、建业地产(0832.HK)在静态财务安全性指标上排名前列;万科a(000002.SZ)、朗诗地产(0106.HK)、碧桂园(2007.HK)、金地集团、旭辉控股(0884.HK)在动态财务安全性指标上排名前列。

而运营效率和成长潜力两项指标则反映了地产企业利用多元金融工具和轻资产模式为投资人创造超额回报的空间,以及在行业转型期的并购整合能力。

运营效率指标排行中,旭辉控股、朗诗地产、新城发展(1030.HK)、华夏幸福(600340.SH)、华侨城a(000069.SZ)排名前列;成长潜力指标排行中,华夏幸福、旭辉控股、碧桂园、万科a、荣盛发展(002146.SZ)等公司排名前列。

最后,规模效应既反映了企业跨区域复制商业模式的能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业资源整合的能力。该项指标排行中,中国恒大(3333.HK)、万科a、绿地集团(600606.SH)、碧桂园以及保利地产(600048.SH)等排名靠前。

上述五项指标对企业的未来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因此,正常情况下我们对五项指标进行综合加权,分别赋予20%的权重,以计算综合实力评分。

但在行业转折期,财务安全是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尤其是当地产行业的未来面临越来越大的不确定性时,动态财务安全性成为企业的持续生存和并购整合的能力基础。为此,当企业的动态财务安全性评分低于5分时,该项指标的权重将被提高到40%,其他四项指标的权重则相应降低至15%。

2017年地产上市公司50强排行榜显示,万科a、碧桂园、华夏幸福、中国海外、保利地产、金地集团、旭辉控股、龙湖地产(0960.HK)、招商蛇口(001979.SZ)、新城发展排名前十。

与上年度50强榜单相比,万科a由第三重返榜首,碧桂园也由第六位跻身前三,中国海外则跌出前三,金地集团、旭辉控股、新城发展则取代了万达商业(3699.HK)、融创中国(1918.HK)、华润置地(1109.HK)进入前十。

top20:未来并购整合者

除了十强之外,进入top20的还有华润置地(1109.HK)、仁恒置地、滨江集团、荣盛发展、龙光地产(3380.HK)、禹洲地产(1628.HK)、华侨城a、时代地产(1233.HK)、中骏置业(1966.HK)、中国金茂(0817.HK)。

与其他地产上市公司相比,top20公司拥有更高的投资回报和更低的融资成本,为行业的并购整合奠定了效率基础。

2016年,top20公司平均的营业利润率达到17.5%,较地产上市公司总体的平均水平(12.1%)高出5.4个百分点,较中位数水平(13.7%)高出3.9个百分点;2016年,top20公司平均的存量资产周转率(年化)达到0.62倍,较地产上市公司的总平均水平(0.41倍)高出51%。

结果,top20公司2016年中期平均的投入资本回报率(年化)为12.8%,较地产上市公司的总平均水平(8.5%)高出4.3个百分点,而平均的可持续内生增长率为16.5%,是地产上市公司总平均水平(6.5%)的2.5倍;与之相对,top20公司2016年平均的债务融资成本为6.5%,较地产上市公司的总平均水平(7.6%)低1.1个百分点。

不仅如此,相较于地产上市公司的平均水平,top20公司具有更低的负债率和更小的资金缺口。

截至2016年12月31日,top20公司平均的净负债率为60%,较地产上市公司的总平均水平(97%)低了37个百分点;此外,top20公司平均有24%的短期资金富余,但上市公司总体平均只有10%的短期资金富余;top20公司平均的中期资金缺口约相当于总资产的4.0%,而上市公司总体平均的中期资金缺口高达17.5%。

结果,top20公司在不扩张情况下平均的最低续借率要求仅为16%,而上市公司总体平均的最低续借率要求为50%;相应的,top20公司平均的利息支出与同期销售额之比仅为4.2%,而上市公司总体平均的利息支出占比则达到11.4%。

显然,排名靠前的地产企业,不仅效率表现优于平均水平,其财务安全性也要显著优于行业平均水平,这就为行业内的并购整合奠定了金融基础。

下排名启示

当地产企业的“扩表”遭遇金融机构的“缩表”时,繁荣的背后是一个危险的“陷阱”――在金融机构“缩表”背景下,行业低谷中将有80%以上的企业面临再融资风险。

地产企业“扩表”遭遇金融机构“缩表”

在货币政策的刺激下,2015年以来,一线城市的房价涨幅已经超越了降息释放的刚需购买力空间,北上深的刚需购买压力较大,一线城市房价平均较刚需可承受力高出28%。二线城市则冷热不均,华东和华中的部分城市价格涨幅较大,部分城市的溢价已达到30%以上,而西部和东北部城市则复苏乏力,平均来看,多数二线城市的当前房价仍在刚需可承受范围内,但随着房贷利率的回升和贷款额度的降低,实际购房压力增大。

除了降息释放的刚需购买力空间,宽松的货币政策还通过对投资性需求的刺激推动了本轮地产市场的复苏。

2016年,全社会新增房地产贷款5.67万亿元,同比增长58%,其中大部分是个人购房贷款;在存量贷款余额中,个人住房抵押贷款的占比从2014年年底的14.1%上升到2016年年底的18.0%。

但是,2016年四季度以来,货币供应开始收缩,截至2017年4月底,货币供应m1的同比增速已从2016年高峰时的25.4%回落到18.5%,新增社会融资总额的同比增速则从2016年全年的15.6%回落到2017年4月的5.4%,1-4月累计新增房地产贷款的同比增速从2016年全年的57.9%回落到13.3%,而新增居民中长期贷款的同比增速也从2016年全年的86.2%下降到24.6%,在新增贷款中的占比则从2016年年底的44.9%下降到2017年4月的35.8%,尤其是二套房贷款的比例被大幅压缩。

在这样的背景下,地产市场的销售增速开始放缓,2017年前四个月的销售增速已从2016年全年的36.2%下降到16.1%。未来,预期货币供应将进一步收紧,在金融机构的缩表过程中,投资性需求的杠杆化空间被压缩,地产市场面临更大的压力。

2016年,美国开始“缩表”以逐步退出量化宽松政策,在人民币的贬值压力下,中国央行也面临被动“缩表”的压力。摩根士丹利预计,受美联储“缩表”的影响,2017-2018年,中国央行的资产负债表每月将收缩850亿元。

与央行的温和“缩表”相比,中国式“缩表”更主要体现为金融机构的“影子缩表”和金融产品的“杠杆缩表”。国际评级机构穆迪估算,2016年上半年,中国“影子银行”的规模约为58万亿元,主要来自银行理财产品和信托、基金子公司、证券公司的通道业务嵌套的杠杆。

2017年以来,为防范金融系统的表外风险,“一行三会”协同发起一场监管风暴,各种政策层出不穷。

金融机构“缩表”下,流动性再次趋紧,资金成本开始上升――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以及银行理财产品的加权平均收益率纷纷回升。随着银行资金成本的上升,企业的融资成本也开始回升。

2014年以来,贷款的加权平均利率从7.20%一路降至2016年三季度的5.22%,但2017年一季度反弹至5.53%;信托产品的预期收益率自2017年3月起反弹至6.51%,部分产品的收益率重回10%以上,2017年4月,新成立的集合信托产品的预期收益率进一步回升至6.60%,其中,预期收益率在8%以上的产品增加到19个,占比从上月的0.49%提升至9%。

金融机构的“缩表”也冲击了债券市场,不仅债券融资成本显著上升了近两个百分点,发行规模也出现大幅萎缩。

2017年一季度,企业债券的净融资额为-148亿元,债券在全社会新增融资总额中占比从2016年全年的16.8%下降到2017年一季度的-2.1%;而全社会新增融资总额的增长也大幅放缓,从2016年全年15.6%减缓到2017年一季度的5.4%;由于新增人民币贷款也出现同比负增长,所以,信托贷款的占比从2016年全年的4.8%回升到10.6%。

鉴于信托贷款的融资成本普遍高于银行J款和债券,所以,融资结构的改变将进一步推动企业融资成本的上升。

“缩表”之下,地产行业整体增速放缓

2016年,在货币政策的刺激下,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长22.5%,销售金额同比增长34.8%,其中,商品住宅的销售面积同比增长22.4%,销售金额同比增长36.2%;但2017年1-4月,在紧缩的货币政策和不断升级的限购、限贷政策影响下,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的同比增速减缓到15.7%,销售金额的同比增速也减缓到20.1%,商品住宅的销售面积同比增速更减慢到13.0%,销售金额的同比增速减慢到16.1%。

2017年1-4月,一线城市整体的销售面积同比减少了23.8%,销售金额则同比下降了17.7%。其中,北京的商品住宅销售面积同比减少了22.0%,销售金额同比下降了9.1%;上海的商品住宅销售面积同比减少了40.9%,销售金额同比下降了32.5%;深圳的商品住宅销售面积同比减少了35.6%,销售金额同比下降了37.2%。

与之相对,二线城市的销售面积与上年基本持平,同比微增了1.4%,销售金额则同比上升了10.6%,其中,太原、昆明、西安、青岛、南宁的同比增幅在50%以上,而石家庄、苏州、南京则出现20%以上的销售降幅。

至于三四线城市,则在2017年出现补涨势头,1-4月,商品住宅的累计销售面积同比增长了23.1%,销售金额同比增长了35.8%,其中,北海、三亚均出现100%以上的销售增幅。

结果,2016年,全国商品住宅销售额中一线城市的占比从2014年的14.9%上升到2015年的18.1%,2016年又降低到16.9%,2017年1-4月,在限购限贷政策作用下回落到13.9%;而二线城市在全国商品住宅销售额中的占比则从2014年的36.1%上升到2016年的37.1%,2017年1-4月回落到35.6%;相应的,三四线城市在全国销售额中的占比从2014年的49.1%下降到2016年的46.0%,2017年1-4月反弹到50.8%。

虽然市场的销售结构出现波动,但多数地产企业仍在持续加大对一二线城市配置的比例。截至2016年年底,全国性布局的地产上市公司,其存量土地储备中,一线城市平均占到17.9%,二线城市占49.7%,三四线城市占32.4%,海外项目占0.4%;一二线城市的土地储备合计占到土地储备总面积的67.6%,占比较2015年年底又提升了4.2个百分点,而三四线城市的土地储备占比则下降了4.5个百分点。

总的来说,随着货币政策的收紧和限购限贷政策的加码,地产行业整体的销售增速放缓,其中一线城市出现明显的负增长,二线城市维持温和增长,三四线城市出现补涨,但市场普遍认为三四线城市的大幅上涨难以持续。

高成本土地削弱企业低谷抗冲击能力

庆幸的是,销售的复苏使得地产行业整体的库存压力得以释放。此前,全国商品住宅的累计施工面积与销售面积之比已从2009年年底的2.91倍上升到2014年年底的4.90倍,但2015年年底降低到4.55倍,到2016年年底,全国商品住宅的累计施工面积达到52.13亿平米,较上年同期微增1.9%,而2016的销售面积为13.75亿平米,同比增长22.4%,年底的累计施工面积与销售面积之比降低到3.79倍,从而恢复到过去10年的平均存货水平。

而40城市商品住宅的累计施工面积与销售面积之比也从2014年年底的5.21倍降至2015年年底的4.71倍,到2016年年底进一步降低到3.90倍;但其中,呼和浩特、太原、三亚的累计施工面积与销售面积之比仍在7倍以上,厦门、北海、北京、西安、银川、大连、长春、昆明、海口的存货比例则在5倍以上;与之相对,天津、合肥、武汉、长沙的施工面积与销售面积之比则不到3倍。

总体上,一线城市累计的施工面积与销售面积之比已从2014年年底的5.40倍降低到2015年年底的4.52倍,2016年年底进一步降低到4.06倍;而二线城市的累计施工面积与销售面积之比则是从2014年底的5.09倍降低到2015年年底的4.68倍,2016年年底进一步降低到3.84倍;三四线城市的累计施工面积与销售面积之比从2014年底的4.76倍降低到2015年年底的4.49倍,2016年年底进一步降低到3.74倍;整体的住宅库存有所缓解,但部分二三线城市的去库存压力仍较大。

在去库存的同时,地产行业的投资也开始复苏,全国房地产投资总额的同比增长率从2015年的1.0%回升到2016年的6.9%,2017年1-4月的累计同比增速进一步上升到9.3%,其中,住宅市场的投资增速更是从2015年的0.4%回升到2017年1-4月的10.6%;全国商品房新开工面积的同比增速则从2015年的-14.0%恢复到2016年的8.1%,2017年1-4月进一步提升到11.1%,其中,商品住宅的新开工面积同比增速更是达到17.5%。

而土地购置面积的同比增速也终于在2017年1-4月实现正增长,同比增速达到8.1%,土地成交价款的同比增速更是从2015年的-23.94%恢复到2016年的19.8%,2017年1-4月达到34.2%;40城市土地成交价款的增速更高,2016年全年的同比增速达到28.6%,2017年1-4月的同比增速进一步提升到39.3%。

结果,新增项目的单位土地成本平均已经占到同期销售均价的50%左右,而即使以2016年的销售速度计算,地产企业的土地储备量平均也已相当于6-7年的销售量。这意味着,一旦销售减缓,库存压力将重新上升,而去库存的同时,新增的高成本土地项目削弱了企业未来的低谷抗冲击能力。

此外,货币政策刺激了销售复苏,但地产市场的结构性矛盾却日益升级,而销售的复苏可能让这些被掩藏的结构性问题进一步激化。

结构问题之一:商业地产施工面积10倍于年销售面积

复苏的不仅是住宅市场,2016年,全国办公物业的销售面积达到3826万平米,同比大增了31.4%,销售金额达到5484亿元,同比增长了45.8%;2016年,零售物业的销售面积达到1.08万亿平米,同比增长了16.9%,销售金额达到1.06万亿元,同比增长了19.6%。2017年1-4月,在住宅市场的限购限贷政策下,投资性需求进一步转向商业物业市场,推动办公物业和零售物业的销售继续维持高增长,1-4月办公物业的销售金额同比增长了50.4%,零售物业的销售金额同比增长了41.4%,但随着各地对商住物业的一系列限制性措施的落地,预期商业物业的销售也将被抑制;而“缩表”下,投资性需求的整体萎缩将对商业物业产生更大冲击。

另一方面,虽然销售在增L,但库存压力依然高企。2016年,全国办公物业的施工面积同比又增长了6.01%达到3.5亿平米,相当于同期销售面积的9.16倍,而零售物业的施工面积同比也增长了4.46%达到10.46亿平米,相当于同期销售面积的9.67倍。虽然库存比例较2015年年底有所降低,但近10年的存货仍然预示着巨大的销售压力和招租压力。

在存货压力下,2016年,商业地产市场的新开工面积同比增速首次低于住宅市场,2016年全国办公物业的新开工面积同比减少了2.3%,零售物业的新开工面积同比减少了0.9%,均低于同期住宅市场8.7%的新开工面积同比增速;但2016年全年仍有6415万平米的办公物业和2.23亿平米的零售物业开工,2017年1-4月又新开工了1709万平米的办公物业和5673万平米的零售物业。

全国在建商品房中,商业地产(含办公物业和零售物业)的面积占比从2008年的13.9%上升到2016年年底的18.4%,而投资额占比则从2008年的14.1%上升到2016年的21.8%。

部分城市的存货压力更大,除北上广外,成都、郑州、南宁2016年新开工的办公物业面积都在200万平米以上,而海口、南宁、昆明、长沙、沈阳等城市2016年新开工面积的同比增幅在100%以上;在零售物业方面,重庆2016年一年的新开工面积就达到900万平米,成都和郑州的新开工面积也都在500万平米以上,西安、长沙也超过了300万平米,而济南、海口、三亚等城市零售物业新开工面积的同比增幅都在100%以上。

存量方面,截至2016年12月底,北京在建办公物业面积为2447万平米,上海2181万平米,杭州1467万平米,广州1076万平米;二线城市中,成都、重庆的在建办公楼面积也超过了1000万平米,而银川、沈阳、天津、海口等城市的在建办公楼面积则超过了这些城市年销售面积的20倍,未来,一旦销售有所下滑,这些城市的写字楼市场将面临更大的销售压力。

零售物业方面,截至2016年12月底,北京的在建商业营业用房面积达到1355万平米,上海1991万平米,杭州1424万平米,广州1226万平米;二线城市中,重庆、成都、西安、苏州、合肥、郑州、昆明、长沙、沈阳、武汉、天津、青岛、长春等城市的在建商业营业用房面积均在1000万平米以上,其中,重庆在建的商业营业用房面积高达4194万平米,成都也超过2500万平米,而太原、深圳、西安、大连、沈阳、济南、海口等城市在建商业营业用房面积也都超过了年销售面积的20倍以上,未来这些城市销售和招商的压力都将大幅上升。

结构问题之二:土地成本升高挤压利润空间

国土资源部的数据显示,2016年,105城市居住用地的地价同比上升了7.9%,商业用地的地价同比上升3.1%,工业用地的地价同比上升2.9%;2017年一季度,居住用地的地价同比又上升了2.1%,2016年以来的累计涨幅达到10.1%。

其中,一线城市居住用地的平均地价累计上涨了23.5%,达到22624元/平米,二线城市居住用地的平均地价累计上涨了9.2%,达到5802元/平米,三线城市居住用地的平均地价累计上涨了6.6%,达到2552元/平米。

具体到各城市,截至2017年一季度末,北京居住用地的平均地价同比上升19.8%,达到61072元/平米,2016年以来累计上涨了25.3%;上海居住用地的平均地价同比上升24.7%、达到47701元/平米,2016年以来累计上涨了33.4%;深圳同比上升8.7%、达到47798元/平米,2016年以来累计上涨了13.1%;广州同比上升38.7%、达到40545元/平米,2016年以来累计上涨了43.8%。

而二线城市平均的地价涨幅要显著低于一线城市,平均只有9.2%,但其中,苏州、厦门、南京、太原、合肥、济南等城市的同比地价涨幅都在20%以上,厦门的平均地价更是达到29407元/平米,直追一线城市;与之相对,哈尔滨、昆明、西宁、长春、银川等城市的平均地价涨幅不到3%;三线城市方面,平均的地价涨幅更小,为6.6%。

在此背景下,地产上市公司2016年新增土地储备的平均单位成本则达到7900元/平米(中位数为6850元/平米),新增土地储备的单位成本平均相当于当期销售均价的54%(中位数为44%);其中,销售额在百亿元以上的地产上市公司,2016年新增土地储备的平均单位成本约为8200元/平米,新增土地储备的单位成本平均相当于当期销售均价的55%;而2016年地产上市公司的新增购地支出平均也已相当于同期合同销售金额的55%,这不仅占压了企业的大量资金,还导致行业整体的利润率呈下降趋势,未来,一旦房价停止上涨,甚至掉头向下,许多企业将面临亏损压力。

结构问题之三:低谷中八成地产上市公司面临再融资风险

土地成本的大幅上升和商业地产的过量供给还导致了地产行业的另一个问题,就是投资回收周期的延长。

2016年,销售的复苏也让地产上市公司投资回收周期的中位数缩短到27个月,但低谷中仍将延长到54个月,而全国地产企业当前的投资回收周期平均达到39个月,低谷中将超过5年。

与之相对,地产企业平均的债务资金期限仍维持在2年左右――截至2016年年末,地产上市公司平均有20%的资金来自预收款,23.5%来自各项应付款,10%来自短期借款,15%来自长期借款,9%来自长期债券,1.5%来自永续资本证券,22%来自权益资本。

虽然,债券的占比有所提升,但由于大部分境内债券都附有存续期内的投资人回售条款,所以这些债券真实的期限平均只有2-3年;而永续资本证券由于票面利率较高,且随着持有期的延长票面利率还面临大幅上升的压力,所以,真实的存续期一般也不超过3年。

结果,剔除预收款后,上述债务的平均期限约为24月,并在2018-2019年面临境内债券的集中到期或回售压力,仅上市地产公司层面,2018年就有近4000亿元的债券到期或可回售,2019年又有总额3500多亿元的债券面临到期或回售压力。

由于债务期限普遍短于当前的投资回收周期,更短于低谷中的投资回收周期,这就意味着,当债务到期时,项目资金还没能回笼,从而使地产企业面临再融资缺口。

根据我们的测算,即使在2016年的周转速度下,也有48%的地产上市公司面临短债长投的期限缺口问题,26%的企业面临1年以上的资金缺口;而在低谷中,面临期限缺口的企业比例将上升到84%,其中71%的企业将面临1年以上的资金缺口,51%的企业将面临两年以上的资金缺口,再融资压力仍很大。

截至2016年年底,127家地产上市公司(a+H)平均的现金持有比例(算术平均)为16.2%,高于2015年年底13.7%的现金持有比例,更高于2014年年底12%的现金持有比例;但127家公司平均的净负债率(算术平均)已从2013年年底的85%上升到2015年年底的98%,2016年末只是略降低到97%;净负债率的中位数则从2013年年底的65%上升到2015年年底的75%,2016年年底略降低至74%。因此,虽然地产企业手中的现金有所增长,但负债率却并没有降低。

负债结构方面,短期借款在总带息负债中的占比从2014年年底的35%降到2016年年底的28%,结果,127家地产上市公司未来1年平均有相当于总资产10%的短期资金富余。但由于多数债务仍将在未来2-3年内到期,所以企业的中期资金缺口(未来2-3年的资金缺口)仍占到总资产的17.5%。

其中,有21家公司面临相当于总资产10%以上的短期资金缺口;有60家公司面临相当于总资产20%以上的中期资金缺口,占比47%;还有35家公司面临相当于总资产30%以上的中期资金缺口,占比28%。

上述资金缺口意味着地产企业在不扩张的情况下,现有债务也必须通过再融资才能维持资金链平衡,平均的再融资比例至少要达到50%以上才能维持现金流平衡。长期资金匮乏、期限结构错配已成为制约地产行业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第三个重要因素。

部分企业信用风险暴露和信用成本上升加速

地产行业最重要的几项成本,土地成本、税收成本和融资成本,土地成本的占比持续上升,融资成本虽然在2015年、2016年有所降低,但在货币政策收紧、金融机构“缩表”的背景下,已开始反弹;而地产企业的“扩表”与金融机构的“缩表”更加速了部分企业信用风险的暴露。

2017年一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达到15795亿元,较2016年年底又增加了67亿元,虽然不良贷款率维持在1.74%的水平,但表外业务风险正在积聚,银行理财产品的纠纷日渐增多,而频繁爆发的债券违约事件也增加了银行理财的潜在风险。

债券违约方面,2014年只有6只债券违约,2015年23只,2016年上升到79只、涉及34家企业,违约总规模达到403亿元,2016年还发生了首单资产支持证券的违约事件;2017年1-4月又有12只债券违约,预期随着2017-2018年债券的集中到期,信用风险的暴露概率将进一步增大――2017年共有12223只债券到期,到期规模超过10万亿元,1%的违约概率就意味着千亿元违约规模。

而在信托市场上,2016年共发生了14起兑付危机,其中,湖州港城置业、北京星城置业等多起违约事件都涉及到不动产的信托纠纷。

随着信用风险的暴露,信用利差也在扩大。在同业拆借市场上,1年期aa-债券与aaa+债券的信用利差虽然从2016年年初的2.30个百分点缩小到2016年11月时最低0.70个百分点,但到2017年5月底又扩大到1.29个百分点,aa-债券的到期收益率也从2016年11月时最低的3.65%反弹至2017年5月底的5.71%。

3年期债券的信用利差更大,3年期aa-债券与aaa+债券的信用利差从2016年年初的2.65个百分点缩小到11月时最低1.68个百分点,但到2017年5月底又扩大到1.84个百分点,而aa-债券的到期收益率也从2016年11月时最低的4.66%反弹至2017年5月底的6.58%。

未来,如果信用风险进一步暴露,信用利差可能进一步扩大,地产企业的信用成本也将随之上升。

无杠杆化利润率的降低和权益占比的降低削弱了潜在的低谷抗冲击能力

2016年的销售复苏,使地产企业的利润率和周转率都出现短暂回升。

其中,地产上市公司毛利润率维持在21.0%左右,但由于费用率,尤其是财务费用的显著降低,使上市公司营业利润率的中位数从2015年的12.9%上升到13.7%,平均的营业利润率则从2015年的9.2%上升到12.1%。

但在土地成本和信用成本的双重压力下,地产企业的利润率整体呈下降趋势,上市地产公司营业利润率的中位数已经从2010年的23.5%降至2016年的13.7%,平均的营业利润率则从2010年的24.5%下降到2016年的12.1%。而销售额百亿元以上的地产上市公司的平均营业利润率则从2015年的14.2%下降到13.1%,相较于2012年平均24%的营业利润率已经降低了11个百分点。

如果再加回资本化利息支出部分,则上市地产公司无杠杆化营业利润率的中位数将从2015年的22.3%进一步降低到2016年的18.5%,平均的无杠杆化营业利润率也从2015年的19.8%下降到17.9%;这意味着未来如果融资成本上升,杠杆化的营业利润率将进一步降低,即,除非售价持续上升,否则新增项目的高成本土地将削弱企业潜在的低谷抗冲击能力。

周转率方面,2016年的销售增长使周转速度得到明显提升,地产上市公司存量资产周转率的中位数从2015年的0.29倍提高到0.37倍,平均值也从2015年的0.31倍提高到0.41倍,销售额百亿元以上的地产上市公司存量资产周转率的平均值则从0.41倍提高到0.53倍。

但逐步升高的地价侵蚀的不仅是利润率,还使地产企业的前期投资压力增大,潜在的投资回收周期延长、周转速度减缓,尤其是当房价滞涨甚至出现下跌的情况下,土地成本在销售均价中的占比过高,企业将被迫推迟开盘,使投资回收周期进一步拉长。

此外,投资物业占比的上升也减慢了地产行业的资金周转速度,当前上市地产公司投资物业的总值已达到1万多亿元,再加上2000多亿元的固定资产,投资物业及固定资产总值已相当于上市地产公司资产总额的12%(剔除万达商业)。

结果,地产上市公司存量资产周转率的中位数从2009年的0.44倍降至2015年的0.28倍,虽然在2016年恢复到0.37倍,但我们预期这只是一个暂时现象,未来的市场低谷中行业平均的存量资产周转率可能降低至0.18倍,较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0.26倍)还低;而销售额在百亿元以上的地产上市公司平均的存量资产周转率虽然也在2016年暂时恢复到0.53倍,但预期低谷中仍将降低至0.29倍,行业整体不改周转速度的下降趋势。

半数以上地产公司投资回报率不敌债务融资成本

2016年行业平均的利润率和周转率有所恢复,相应的市场平均的投资回报率也有所上升,上市地产公司2015年平均的投入资本回报率(RoiC)已降至8.3%,2016年(年化)略升高至8.5%;在财务杠杆的放大作用下,期末摊薄的净资产回报率(Roe)则从2015年的6.4%上升到8.9%,但较几年前14%以上的Roe已大幅降低。

另一方面,虽然地产上市公司平均的综合债务融资成本已从2015年全年的9.1%降低到2016年的7.8%,但上市地产公司中仍有43%的企业2016年的投入资本回报率低于债务融资成本,从而使股东回报低于了债权人回报。

2017年,随着销售增速的减缓,地产企业的周转率和利润率将再度面临下降的压力,而融资成本的上升将使更多地产企业面临投资回报不足以覆盖债务融资成本的问题――预期行业低谷中,半数以上的地产企业其投资回报率都不足以覆盖债务融资成本。

结论:地产企业的“繁荣陷阱”

2016年,在宽松货币政策的刺激下,全国商品房的销售面积同比增长了22.5%,销售金额同比增长了34.8%;但繁荣的背后,除了“馅饼”,还有“陷阱”,在销售增长的刺激下,地产上市公司的总资产增长了33%,带息负债增长了32%,权益资本却只增长了17%,扩表的背后主要是负债的推动。相应的,虽然2016年的销量有所增长,但地产上市公司的土地储备总量仍相当于6-7年的销售量。

地产企业的“扩表”也拉动了地价的上涨,新增项目的单位土地成本平均占到同期销售均价的50%左右,结果,虽然一线城市的销售均价平均上涨了27.3%,二线城市的销售均价平均也上涨了13.4%,且地产上市公司平均的综合债务融资成本(含汇兑损益)从上年的9.1%下降到7.8%;但上市地产公司平均的毛利润率(扣税后)仍维持在21%左右,无杠杆化核心利润率的中位数还从上年的22.3%下降到18.5%,只是由于融资成本和费用率的降低才使得营业利润率从上年的12.9%上升到13.7%。

但是,m入2017年以后,整个金融行业开始大规模“缩表”,融资成本重新上升,销售速度则有所放缓,这意味着,预收款的占比将有所下降,而此前扩张的资产负债表将主要依靠债务来支撑,净资产占比持续降低;而在地价上涨、无杠杆化核心利润率下降、信用成本上升的背景下,利息支出的增加将进一步侵蚀利润空间。

结果,经历了2016年的繁荣后,整个地产行业的低谷抗冲击力非但没有上升,还进一步被削弱,上市公司平均能够承受的最大降价幅度从2015年的24.7%下降到2016年底的21.7%。此外,2015-2016年发行的大量境内债券,将在2018-2019年面临集中到期或回售的压力,在金融机构“缩表”背景下,行业低谷中将有80%以上的企业面临再融资风险。

年底公司总结篇5

关键词:董事会结构股权结构经营绩效

一、引言

良好的公司治理是利益相关者利益的保障,同时也是公司良好经营绩效的保证。公司治理机制应确保企业策略的执行和经营绩效的完成,并通过治理机制的监督评价功能,确保企业的利益关系人获得应有的报酬及保障。理论上公司治理是指基于组织的权利及其结构形成,用以决定组织个体间的权利及义务;公司治理的内容包括三个层次:公司内部治理机制、公司外部治理市场以及有关公司治理的法律法规。公司内部治理机制的主要内容是在公司内部构造一个合理的权力结构,从而在股东、董事会与经理人之间形成一种有效的激励、约束与制衡机制,以保证公司遵守有关法律法规,从而实现公司及股东利益的最大化。公司外部治理市场主要是指公司外部的产品市场、资本市场、经理人才市场,这些市场通过产品与价格竞争、公司控制权竞争、经理人才竞争等方式对公司产生激励约束作用。本文将针对上市公司董事会结构、股权结构等公司治理相关变量,对公司经营绩效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希望对我国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改革提供一些经验上的结论。

二、文献回顾及研究假设

(一)文献回顾良好的公司治理是市场经济和证券市场能顺利运作的基石,是企业进入资本市场融资的关键所在,也是提升上市公司质量、规范证券市场发展的必要因素,更是保护投资者的重要措施。Black,JangandKim(2002)对公司治理机制与经营绩效关联性研究中发现,公司治理标准较高的公司,在托宾Q值和市价对账面价值的这两个表示企业经营绩效的指标上,都显著高于治理标准低的公司。公司治理的衡量指标不仅可提供信息作为投资及委托人参考,降低股东、管理当局及债权人信息不对称的程度,还可促使公司健全其治理机制,使资本市场更为安全。按照oeCD的治理原则,公司治理原则包含股东权利、公平对待股东、公可治理与利害关系人的角色、信息披露程度及董事会责任(oeCD,2001)。而里昂证券、标准普尔公司等,分别从实务及学术的角度,将这些原则转换为具体的衡量指标,同时认为董监事组成与股权结构为公司治理最重要的部分,因此以董监事组成、股权结构、管理形态、关联方交易及大股东介入等作为变量,衡量公司治理优劣,以使企业利害关系人能更正确的评估公司价值以便做出适当的决策。因此,本研究将从董事会结构、股权结构等公司治理具体衡量指标进行分析,并探讨其与经营绩效之间的关系。

(二)董事会结构对公司经营绩效的影响董事会结构一直是公司治理中的重要环节,因为董事会是公司最高决策机关,并履行负责监督管理当局的责任。依oeCD公司治理原则,董事会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对公司的发展进行战略性指导,二是对公司战略的执行情况进行有效的监督(oeCD,2001)。具体而言,董事会的职责包括:确立公司的发展目标、经营理念;选拔、评估、替换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审议和批准管理层的战略规划和业务计划;监管主要资本支出、收购和财产获得;保证公司的会计制度和财务报告真实、可靠,并采用适当的控制体系如风险监控、财务控制对公司经营活动的合法性进行监督;制定公司董事和管理人员的薪酬计划;对信息披露和信息交流过程进行监督。为了保证董事会有效地发挥上述职能作用,董事会必须能够对公司的经营活动进行独立的客观判断。董事应根据公司价值最大化的原则,忠实、诚信、勤勉地履行职责。根据成熟市场经济国家的经验,越来越多的国家强调在董事会中增加独立董事的比例,以保证董事会独立判断的能力。但目前我国独立董事制度运行状况不容乐观,并未发挥应有的作用(丁刚等,2005)。因此,衡量董事会结构主要从以下两个指标进行衡量。

(1)董事会规模。董事会规模的最优适值应该为多少,一直很难有确切的答案。小规模的董事会能够节约成本,议事更有效率,制定决策时较少产生,因此运作起来较有成效,从而提升公司的经营绩效。如孙永祥、章融(2000)的研究发现,我国上市公司董事会规模与公司经营绩效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董事会规模越小,则公司经营绩效越佳,但张逸杰、王艳(2004)认为,小规模董事会更有效率的前提是董事会中的成员能够尽职尽责地承担应负的责任,能够维护全体股东的利益,而不是只站在大股东的立场o而大规模的董事会能集合具有多方背景、技术及对经营决策的看法的董事,使决策品质较佳(Bacon,1973);大规模的董事会,利益范围愈广,管理当局欲影响和支配董事会便愈困难,董事会较能在中立客观的立场决定管理者的去留,提高企业经营绩效(Zahra,peare,1989)。由于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国家股一股独大的特性与西方国家私有股占绝大部分的情况不同,因此本研究支持(Zahra,pearce,1989)的观点认为董事会规模愈大,公司经营绩效越佳。基于此,本文提出假设:

假设1:公司的董事会规模与公司的经营绩效呈现正向关系

(2)董事长是否兼任总经理(总裁)。董事会的主要功能之一即为监督管理者的执行绩效。若董事长兼任总经理。则为监督者与执行者为同一人的情况,这可能会发生监督缺位、缺乏独立性继而影响董事会监督的效果。Dayton(1984)指出,若董事长兼任总经理,便容易支配董事会及掌控议程;patton和Baker(1987)认为,若总经理具有双重角色,会因自身利益,而干扰董事会议事的进行;Rechner(1989)认为,董事长兼任总经理将严重影响董事会的独立性,尤其在内部董事为主的董事会结构时,此种情形更加严重,此时内部董事将无法独立客观地监督和评估总经理。在决定总经理的聘任、考核及薪资时,容易因董事长自身的利益,而妨碍董事会功能的发挥,此时董事会的独立性便丧失。RechnerandDalton(1991)研究结果表明,双重性结构(董事长兼任总经理)与独立性结构(董事长及总经理由不同人担任)的公司,在股东权益报酬率、投资报酬率、及净利率上均有显著差异,独立性结构公司的各项报酬率的平均数皆高于双重性结构公司。因此,我们认为董事长兼任总经理将严重影响董事会的独立性,很容易能支配董事会及掌控议程,且因董事长自身的利益,而妨碍董事会功能的发挥。本文提出假设:

假设2:公司的董事长是否兼任总经理与公司经营绩效存在负向关系

(三)股权结构对经营绩效的影响股权结构亦为衡量公司治理的主要指标之一,根据已有的文献探讨,股权结构对公司经营绩效的影响,可依据利益收敛假说(Convergence-of-interesthypothesis)、利益掠夺假说(entrenchmenthypothesis)、及利益无关假说

等,得出正相关、负相关及非单调关系的论点。股权结构也有不同的分类,一般来讲,股权结构有两层含义:一是指股权集中度,即前五大股东持股比例。从这个意义上讲,股权结构有三种类型,即股权高度集中,绝对控股股东一般拥有公司股份的50%,对公司拥有绝对控制权;股权高度分散,公司没有大股东,所有权与经营权基本完全分离、单个股东所持股份的比例在10%以下;公司拥有较大的相对控股股东,同时还拥有其他大股东,所持股份比例在10%至50%之间。二是股权构成,即各个不同背景的股东集团分别持有股份的多少。在我国,股权构成是指国家股东、法人股东及社会公众股东的持股比例。而从我国上市公司的历史背景来看,上市公司主要是由国有企业改制而成的,其背后基本上都有一大股东绝对控股或实质上绝对控制,因此,以股权的高度分散作为衡量公司股权结构的指标现实意义不大。所以从公司治理角度而言,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对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衡量指标主要有:

(1)管理者持股比例。按照利益收敛假说的观点,管理者持股比例增加,公司经营绩效可以提升。即认为当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经营者会为追求本身利益极大,产生特权消费行为或选择对公司整体而言次佳的决策,使得公司总体经营绩效降低。当股权集中于管理者时,特权消费或次佳决策所产生的损失将大部分由管理者承担,因此随着管理者股权的提高,其与公司利益会更趋一致,管理者将致力于使公司价值极大的行为。然而按照利益掠夺假说的观点,管理者持股比例和经营绩效呈负相关。因为管理者的持股比例越大、职位更具保障,其支出偏好或怠惰的行为会更加严重。当管理者股权集中,为维持本身的职位和利益会利用股权控制或影响公司决策,进而使其更具保障,因此可能会降低公司整体的价值。mehran(1995)针对1979年1980年153家制造业的研究发现管理者的持股与绩效呈正相关;Claessenal.(1998)针对东南亚一万家公司研究发现,管理者持股与绩效呈正相关。本研究支持利益收敛假设,即认为公司管理者持股比例的增加,公司的经营绩效可以提升。本文提出假设:

假设3:公司管理者持股比例与公司经营绩效存在正向关系

(2)机构法人持股比例。按照效率监督假说的观点,机构法人拥有较多专业人才,较易取得信息且具备专业知识,因此较一般中小股东而言,其监督效率较高,成本较低。因此,机构法人比中小投资者更能有效地监督公司管理人员,促使他们选择公司价值最大化的经营方案。而按照利益冲突假说的观点,机构投资者本身可能也存在着问题,其本身可能与公司间存在其它业务往来,可能会因自身利益而支持通过管理者的计划(即使管理者的计划会降低股东财富)或支持其进入董事会,而导致股东权益受损,从而监督被投资公司管理人员失效,影响监督的效率,进而影响公司的经营绩效。而我国上市公司的持股法人一般与上市公司都是关联关系,因此,其监督能力很可能失效。本文提出假设:

假设4:公司的机构法人持股比例与公司经营绩效存在负向关系

三、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择和数据来源本文以2005年上海证券交易所公布的上市公司年报为样本,数据来源于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和各公司网站,在选择样本时主要遵循以下原则:采用2006年4月30日前公布的数据,因为4月30日为我国规定的上市公司年报披露的最迟日期;公司年报披露信息中公司治理指标披露不全的公司不在本研究之列;S了公司不在本论文研究之列。因为St公司虚假披露可能性较大,为避免这些虚假信息对回归方程产生干扰,故剔除;金融行业公司不在本文研究之列。根据以上原则,共收集到387家上市公司的年报作为样本数据。

(二)自变量定义董事会规模(Bn)。样本公司年度报告中年底董事、独立董事、董事长、监事等董事会、监事会成员人数合计。董事长兼任总经理(总裁)(Ceo)。当董事长兼任总经理(总裁)时为1,否则为0,这是一个虚拟变量。管理人员持股比例(mH)。mH=(董事年底持股数+监事年底持股数+高级管理人员年底持股数)/年底流通在外股数。机构法人持股比例(iH)。iH=(政府年底持股数+金融机构年底持股数+公司法人年底持股数+外国机构年底持股数+信托基金年底持股数+其它法人年底持股数)/年底流通在外股数

(三)因变量定义总资产报酬率(Roa)。总资产报酬率是分析公司获利能力常用的衡量指标之一,用来衡量管理当局运用资产的能力,从而显示公司运用所有资源所产生的经营绩效。本研究对Roa定义为:Roa=税前利润/平均总资产。权益报酬率(Roe)。权益报酬率也是分析公司获利能力常用的衡量指标之一,用来测定股东权益的获利能力。该指标同样能代表管理当局的经营绩效及理财绩效。本研究对Roe定义为:Roe=税前利润/期末股东权益。在本文中,对总资产报酬率(Roa)和权益报酬率(Roe)采用税前利润而不用税后利润定义的原因在于:各公司间可能存在所得税差异,用税前利润定义可以排除由于纳税差异可能造成的各公司指标之间的不可比。

(四)回归模型设计为了检验本文提出的假设,设以下方程:

Roat=a1Bn+a2Ceo+a3mH+a4iH+a5+ε(1)

Roet=a1Bn+a2Ceo+a3mH+a4iH+a5+ε (2)

四、实证研究结果

(一)叙述性统计分析对所搜集的资料进行初步的描述性统计分析,以了解资料的基本特性及各公司治理变量在样本总体中的分布情形,如(表1)所示。

(二)回归模型分析 根据回归模型式(1)和式(2),对387家样本上市公司的数据资料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从(表2)可以看出,回归的总体拟合度较理想,不管是以Roa还是Roe作为公司经营绩效的衡量指标,R的值都很高。两个回归模型中的t值都在95%的显著性水平之上,说明了iH、mH、Ceo、Bn变量对经营绩效存在着显著的相关关系。但其中iH、mH变量的未通过显著性水平的检验,这主要是因为我国大多数上市公司的背景为国有股一枝独秀,个人流通股只占其中一小部分,而机构法人持股也并非像国外由基金持股,而是由实业公司持股。这就使得上市公司往往成为某集团公司的子公司或关联公司,使得持股公司的监管积极性不够高,监管效率也不高。从而iH变量对公司经营绩效没有显著的相关性;而mH变量未通过显著性水平的检验,其中主要的原因是我国上市公司中管理者所持有的股份基本上都是从流通市场所购买的,且持有量很少,未能形成实质性的激励因素,因此与公司经营绩效的关联度也不高。其中Ceo变量与经营绩效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性,依此研究结果看来,研究支持双重性结构的董事会制度会损害公司的经营绩效,即认为如果公司的董事长兼任总经理(总裁)的话。董事长(总经理)便容易支配董事会及掌控议程,造成董事会缺乏独立性而影响董事会监督机制的实施,再加上董事长(总经理)从自身利益的角度出发,如在职消费、闲暇时间等,使其做出的经济决策可能会偏离公司价值最大化的目标,从而影响公司的经营绩效。对于Bn变量而言,在模型中与经营绩效存在着弱正相关性,即认为大规模的董事会规模,容易促进董事会集思广益、提高决策质量,提升公司的经营绩效。

年底公司总结篇6

由于底吹炉在4月15日突发锅炉爆管漏水情况,总厂立即采取紧急转炉措施,并将情况及时向公司领导汇报。公司经慎重研究,决定进入年度停产检修。总厂紧紧围绕公司下发的《关于总厂底吹炉系统年度停产检修工作安排》文件精神,组织和发动相关车间、部门按计划、步骤全面展开年度检修工作,现将此次停产检修情况总结如下:

一、   检修的基本情况:

本次年度停产检修以底吹炉及余热锅炉为主线,共涉及三个车间66个检修及改造项目(底吹炉32个,硫酸车间18个,动力车间16个)。其中:改造项目主要有增加锅炉三烟室155㎡对流管束、锅炉爆破清灰、底吹炉虹吸道和铅包改进、电收尘增加热风吹扫、底吹炉岗位收尘系统改造等7项;大的检修项目有:更换2#皮带、底吹炉更换氧枪区内衬耐火砖、电收尘95瓷柱和第三层分布板更换、配料抓斗行车轨道校正和凸轮控制器检修、铸渣机轨道与升降机构更换及首尾不同轴校正、硫酸电除雾清洗检查和转化器五层触媒更换、板式换热器清洗、污酸处理厂房地面防腐、污酸站电缆线改道、空分制氧系统检修维护等10项。检修时间从4月16日开始,到5月17日实现底吹炉点火烤炉,5月23日投底铅,基本完成了此次检修的任务。但在投料的过程中出现氧枪堵塞及转炉过程中挂损8根直升烟道弯管,后经氮氧管道清理吹扫及更换弯管,于5月28日恢复正常生产,至今整个系统生产正常,创造了连续生产35天未转炉的历史最高纪录,平均日产粗铅近90吨,基本达到了此次年度检修的目的。

二、   检修取得的成绩和收获:

这次年度检修具有突发性、时间长、任务重、覆盖面广、参与人员多等特点。总厂在公司领导的正确指挥下,带领车间及广大员工按照既定的目标和计划,克服诸多困难,发扬吃苦耐劳、连续作战的精神,众志成城、团结协作,最终完成了此次检修任务,基本达到了预期目的。归纳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及个方面。

1、公司领导高度重视,检修管理人员以厂为家,全身心投入。

此次检修得到了公司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指导,为此公司作了周密的部署和详细的安排,召开了检修专题会,并下发了《关于总厂底吹炉系统年度停产检修工作安排》的通知,明确了检修组织领导机构和检修计划安排及进度。特别是在检修攻坚扫尾阶段,总经理亲自挂帅,分派了工作组进驻总厂现场办公,指导协调解决问题,给予了总厂检修团队极大的鼓舞。总厂检修管理人员日夜奋战在检修现场,督促检修质量和进度,出现问题集思广益,一起研究解决,各车间钳电工在总厂的统一指挥下,相互支援、协同作战,体现了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很多车间领导和管理人员在此期间放弃了正常的休息时间,吃住在厂里,将全身心都投入到检修工作中,表现出较强的工作责任心和主人翁精神,为检修任务的完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部分车间、项目检修组织得力,按期、保质完成检修任务。

此次检修由于涉及三大车间66个项目,任务十分艰巨。总厂在公司下发的停产检修工作安排通知的基础上做了更具体的安排和部署。组织动员各检修车间全力以赴,按时、按期、安全、保质完成各项检修任务,力争尽早恢复生产。各车间积极行动,按照计划有条不紊的开展检修工作。特别是动力车间制氧站,在检修项目的确定、备件的准备、技术方案和人员的准备等方面都提前做了细致的安排,并且在开车过程中发现氧压上不来时,及时组织技术力量进行分析判断,找到了吹扫时存在的“死角”,及时解决了问题,在预定的时间内完成了全部检修任务,于5月21日17:00正式输送氧气,保证了底吹炉的生产需要。硫酸车间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紧扣公司及厂部做出的检修计划要求,积极组织员工加班加点,顺利的完成了18个检修项目,在5月19日14:18实现转化系统升温,于5月21日20:00具备接气条件,满足了底吹炉投料的需要。底吹炉的许多子项目如:2#皮带更换、铸渣机检修、岗位收尘系统改造、抓斗行车检修等都按期、按计划完成。

 3、积累了大量的宝贵经验。

此次检修虽然事先有详细周密的计划,对大量的问题做了前期的预判和相应的对策,但在检修过程中还是发现了许多新问题。如制氧系统在解体空压机过程中,发现机内存留一块钢板,几个轴瓦已经磨损十分严重,如不及时停机检修,将有可能导致整个空压机报废,其损失及后果将不堪设想;氧气站在检修完成后开车积液过程中,借助外单位技术力量,大胆的尝试开阀积液这一新的操作方法,结果使送氧时间提前了10个小时左右,节约了电费;底吹炉在检修完成后首次投料发现氧枪堵塞,对管道进行了全面的清理吹扫,发现了止回阀过滤网已经破损,失去虑渣的作用,同时还发现主氧管有一处开裂漏气现象,使得这些问题都及时得到了解决。

4、各改造、检修项目经投产检验效果良好,生产稳定。

从5月28日正式投产至今,各检修、改造项目运行稳定,效果理想。经检修后的余热锅炉压力、温度一切正常;增加的爆破清灰收效良好,解决了锅炉积灰易堵塞的老难题;岗位收尘系统的改造使岗位冒烟现象得到了很大的改善,特别是渣口,几乎杜绝了冒烟现象;铸渣机经轨道更换和首尾同轴的调整,运行十分顺畅,故障维修率急剧下降;电收尘分布板的更换、一号电场的恢复使收尘效果大大改善,尾气的粉尘含量大大降低;空分制氧系统自开车运行以来一切正常稳定;底吹炉已经连续运行35天未转炉,创造了历史最高纪录......总之,经过近一个月的生产检验证明,此次检修效果是显著的,结果是成功的。

三、检修存在的问题:

此次检修最大的问题是未按照公司规定进度计划完成,比计划时间延后了10天。导致未按计划完成的原因,归结起来主要有客观、主观两方面的原因。

(一)、客观方面原因分析:

1、底吹炉突然暴管事故紧急停炉,进入年度停产检修,使得准备作有些措手不及,从检修项目、检修施工队伍组织、检修方案与技术、备件材料准备难以满足临时要求。但时间安排还是按照年初的计划30天。

2、施工队伍进场不及时。

(1)锅炉改造厂家施工进场滞后,且施工人员力量不够。从4月15日停炉通知厂家,到17日还只来了1人,21日,在公司领导与厂家领导联系下,厂家才增派3人,现场焊工只有2人,到4月25日再增派了4名安装工,5月12日管子焊好后,扁钢没有焊就只留1个焊工了,导致后来焊扁钢无法按计划时间焊完。

(2)电收尘检修到5月17日才进场,还是在总厂领导多次催促厂家,在公司领导出面催促下才到现场。

3、底吹炉炉结过厚,打炉结非常困难。因是暴水管而突然停炉的,停炉程序不可能按照正常停炉操作规程进行,使得炉内渣没有放出,炉结厚达1.5米左右。

4、5月中上旬连续几天下雨,5月11日中午全厂停电4小时,影响主线项目锅炉改造施工。

5、锅炉、电收尘检修项目和任务增加,材料临时申报,采购一时进不来。

(1)锅炉钢管备货少了,联系厂家临时快运发过来,采购部同时采购;8根弯管临时找加工厂家加工,先到资兴,没有此次规格的弯管机器,后多处转辗打听才找到铁路锅炉厂加工好;

(2)电收尘备件到要开炉的前一周才到齐货;

(3)铸渣机变频电机和减速机到20日才到货,没有时间进行更换了。

6、维修人员严重不足,正常维修人员定员9人,实际加从其它岗位临时调派2人充当维修工外,总共还只有7人(机修共只有5人),停产检修任务多,就显得严重不足。

  (二)、主管原因分析:

1、计划性不强,准备工作不足。

从2010年11月份就开始准备2011年元月份年度停产检修工作计划,总经理办公会、公司调度会决议中,强调检修工作要从项目梳理、技术方案、施工队伍、备品备件、材料、组织分工等方面准备好,但计划从2011年1月份,修改到4月底,结果4月15日爆发锅炉暴管施工而停炉。显得准备工作不充分。

2、对困难估计不足,过于乐观。

(1)打炉结时间总厂开始计划7~10天,结果从4月19日开始打到5月10日才结束,共花了21天时间,耽误了更换内衬时间,也就耽误烤炉时间。

(2)锅炉管的损坏比预计的要严重得多,工作量增大,而施工人员不足,材料准备不足。

(3)电收尘原计划只检修分布板,厂家到停产中期才来检查,增加了热风吹扫,时间来得晚,还要临时备材料。

3、部分项目负责人组织工作不严密,措施不力。

(1)锅炉检修人手不够时,没有想更多的办法增加人手。在锅炉试压后,过分听信厂家的意见,锅炉管之间的扁钢没有密焊厂家维修人员就撤离了,以至5月23日复产时锅炉多处漏烟气。在锅炉水冷壁弯管被刮擦漏水停炉抢修时,也没有加派人手补焊。到再次开炉过程氧枪堵而停炉处理时,才安排6名焊工进行焊补。

(2)在爆破清灰装置按装过程中,关键施工环节责任人现场监督不够,把关不严,以至从氮气主管接口焊渣没有清出来,多次清扫管道才查到该问题,耽误有效处理时间。

(3)打炉结时间大大超过预期时间后,没有采取有效(激励)措施,以至打炉结时间长达21天,耽误了筑炉和烤炉时间。

(4)项目负责人责任意识和质量意识不强,抓不到关键点。底吹炉本身打炉炉结就耽误了较多的时间,在砌筑虹吸道的过程中,没有进行全过程质量跟踪把关,开始砌筑时有人发现用错了砖,跟当时现场施工队的人说了一声后,就没有人去落实,以至到第二天上午基本砌筑完了才发现仍然在继续。后来又只得返工,耽误了时间。

(5)没有严格的检查验收程序。

相当部分项目在完工后没有进行严格的验收,以至失去了正常的检修管理秩序从而造成不良后果。安装爆破清灰装置割焊动了氮气管焊渣没有清理,导致22日开炉时就堵氧枪。安装锅炉水冷壁管尺寸不对,导致处理氧枪堵转炉时,挂坏8根锅炉钢管,抢修了4天。

4、检修组织经验不足。

(1)梳理的检修项目基本上是2010年11月准备的,就再没有进行系统的梳理,没有按照正规的管理流程上报公司进行审批。特别是流程设备上的改造,公司监管力度不够。以至检修过程临时增加了检修和改造项目。

(2)氧气、氮气管道按照其他厂家经验,在停产检修后复产前是要进行管网吹扫的,吹扫只用了2个小时),并且没有对管道进行敲打。都没有注意到氮气、氧气管的阀门上还有过滤网,也就没有拆开过滤网清理,走了弯路耽误了时间。

(3)管道割焊的焊渣是应该及时清理的,避免焊渣堵管道。但在安装爆破清灰装置接气源氮气管施工时就没有注意此事。锅炉水管要求更严格,厂家在对锅炉弯管抢修时,公司管理人员巡视时发现,大量的焊渣留在管道内,问到厂家施工人员还说没有事,不及时处理,肯定将堵塞锅炉排污管。

四、值得今后改进和总结的经验

1.加强设备管理的组织建设工作。

要建立公司、厂部、车间三级设备管理的组织网络,公司级的设备管理,目前应以技术工程部为核心,宏观规划布局设备的基础管理工作,在设备的日常点检、巡检、维护保养、计划检修、特种设备、维修费用控制、备品备件等方面的管理等进行系统的策划与提升,要达到各级设备管理的责任明确、系统管理力制度体系健全并运行有效、设备事故与故障率不断降低、满足生产需求的目的。

目前这些工作还处于较低级的阶段,基础管理工作平台比较薄弱,表现的设备故障率也比较高、临时抢修的项目多,检修的质量也不是很理想,设备技术管理指标体系还没有建立,这都需要公司设备归口管理部门牵头加强做好组织建设工作。

2.转变设备管理观念。

要逐步改变重抢修轻预防检修和计划检修的思想。设备检修要象生产任务一样,建立设备月检修计划,最大可能减少临时性抢修,以充分保障生产的稳定性,尽可能降低设备对生产成本的影响。

3.加强系统设备的年度检修的的管理。

(1)年度系统停产检修应建立预算管理模式,对项目计划、费用控制等都要进行规范管理。

(2)要从设备检修项目的计划、备品备件和检修材料的准备、施工队伍和施工方案的准备、施工过程的进度和质量监督控制、交付生产前的试车验收、检修资料等各个环节的管理都要有层次的设备管理责任人,并制定设备管理考核经济责任制,严格按制度进行考核。

底吹炉的年度检修是从2010年10月份就开始做计划的,计划是想2011年的元月份检修后过春节,由于公司经营策略的调整,修改到4月底进行,但这次检修尽管是突发事故提前进入检修,但离4月底也只有半个月的时间,但系统检修的项目不是很清晰、以至临时增加的项目比较多,材料准备不及时,临时采购的比较多,工作比较被动。象热风改造、铸渣机增速改造等项目都没有按照公司规定经过专业部门进行审核的,就显得没有秩序不健康,影响正常检修进度。

4.加强设备维修与设备管理基本技能和责任感的培训。

   从检修时间的延期的原因分析,出现虹吸道砖砌错、开炉氧枪堵塞、转炉挂坏锅炉水冷壁管、一级电除雾检修后不能正常运行,这些项目问题体现在有的的责任没有到位,有的是我们的技术与管理水平不够,因此,要加强设备培训。建立公司、总厂设备管理组织机构,建立设备月工作列会制度,有利于设备基础管理的提升和设备问题的协调。

5.加强设备资料的管理。

目前设备的资料管理几乎还是空白,体现设备采购进厂后,说明书等资料没有人签收归口存档管理;设备检修基本没有记录,维修运行记录没有妥善的管理;项目建设的设备资料、大修和改造的验收资料等都没有较好的归档管理;设备事故基本上没有分析会制度,资料就更加没有,不利今后设备的精细管理。一旦经手的技术管理人员或维修人员离职,就很容易造成资料遗失。这些工作都需要各责任单位安排责任人进行归口、归档管理。

2011年的检修工作已经落下帷幕,我们面对的是下半年艰巨的生产任务,我们将以此次检修为契机,充分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发扬成绩、改进不足,努力提高工作水平。我们有理由有信心,在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的正确领导下,在陈明辉厂长的直接代领下,总厂全体员工将振奋精神、团结拼搏、以昂扬的斗志,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努力实现全年生产目标,将总厂各项工作推向新的高度!

 

                         综合回收总厂

年底公司总结篇7

一、引言

“二战”后美国在全球经济发展中扮演的角色日趋重要,在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领域大多居于领先地位,特别是在技术创新与金融市场建设如何有效结合方面,具有开创性和先导性。伴随美国经济结构的优化调整及其资本市场分工的进一步细化,全球第一家专门为高成长性中小企业提供直接融资服务的股票市场在1962年由纽约商品交易所设立,但在仅存6年后就因上市公司质量低、市场声誉差、投资者对市场投资规则不熟悉等原因被迫关闭,而真正意义上的创业板市场建设起步通常认为是1971年2月8日美国纳斯达克(naSDaQ,nationalassoci-ationofSecuritiesDealersautomatedQuotations)市场的正式运营。此后,境外主要经济体在借鉴naS-DaQ市场建设经验并考虑自身经济结构、资本市场发展状况等的基础上,先后创设了70余家创业板市场,在经过网络股的繁荣促进与泡沫破灭的洗礼后,截至2009年底尚有43家创业板市场继续运营。根据境外创业板市场发展过程中所呈现出的差异化特征,可将其建设发展的主要历程划分为五个阶段。

二、境外创业板市场建设的主要历程及阶段性特征

(一)起步与成长阶段(1962~1990年)此阶段境外主要创业板市场刚刚起步,创设大多具有自发性,并呈现出两点主要特征:1.境外主要创业板市场在美、英、日、澳大利亚等国成功孕育,但市场规模较小。如在此阶段先后成立的10余家创业板市场中,上市公司数目最少的南非发展资本市场(DCm,DevelopmentCapitalmar-ket)仅有9家上市公司,市值仅为0.3亿美元。即使是作为典范的naSDaQ市场发展到1990年时其总市值也仅为3108亿美元,与同期纽约证券交易市场(nYSe,newYorkStockexchange)总市值逾2.7万亿美元相比差距非常明显。2.运营制度尚不够健全,企业申请上市活跃程度不高且投资者对市场的认同度不高。由于创业板市场建设刚刚起步,市场各项运营制度建设还不完备,市场声誉较差,投资者对市场的认同程度较低,这些缺陷制约了相关市场的发展壮大。譬如英国非上市证券交易市场(USm,UnlistedSecuritiesmarket)在1980年至1995年间其上市公司总数尽管有上升,但最终因投资者对该板块认同度低,不得不在高增长市场(aim,alternativeinvestmentmarket)成立后的1995年7月停止接收新的上市申请,其时上市公司总数仅有12家。

(二)高速发展阶段(1991~2000年)此阶段境外创业板市场创设总数创下历史纪录的近50家,并呈现出了以下几大特点:1.新设市场过程中跟风现象较为明显,同时由于没有充分考虑各经济体自身实际,因而运营后不久即关闭的比例较高。据王晓津、佘坚(2008b)所整理的资料,笔者发现这一期间所创设的创业板市场在随后几年关闭总数达20家,占境外创业板关闭总数的71.43%,且关闭行为大多在5年左右发生,(表略)2.创业板市场受到投资者的广泛关注,市场规模显著扩大并对主板市场造成一定威胁,代表性指数快速上升。根据王晓津、佘坚(2008b)的统计,1992~2000年间,先后有4211家企业在naSDaQ市场实现ipo,发行上市公司总数为nYSe的6.28倍,期间的1994年naSDaQ市场交易量超越nYSe1999年交易额以近11万亿美元再度超越nYSe的交易额。naSDaQ被正式认为成为nYSe的竞争对手。与此同时,相关市场的代表性指数也快速提升,以naSDaQ综合指数为例,在1991年以373点开盘后,期间最高升至5132.52点,涨逾13倍。不仅原有的创业板市场在此阶段得到了快速发展,新成立的创业板市场也同样得到了快速发展。如1995年6月设立的aim市场,在刚成立时仅有10家公司,总市值约为1亿英镑,而至当年年底时其上市公司已达到121家,总市值升逾24亿英镑。1998年年底拥有上市公司达311家,总市值近44亿英镑。2000年年底上市公司总数达到523家,总市值升至149亿英镑,5年内总规模扩张逾6倍。(表略)3.部分创业板市场开始重视行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在这一阶段中,境外主要创业板市场的行业结构也得到了进一步的优化,更体现出创业板市场为高成长性中小企业服务的本质特征。表2以1998年底与2000年底英国aim市场为例,对该市场上市公司行业分布情况进行了比较,从中可以发现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轻工业类上市公司实现了从无到有;其次,统计报告中将原来统列的消费品业及服务业根据是否属于循环经济进行了明确区分,表明上市公司中追求经济循环发展的上市公司数量和总市值与传统消费品及服务业的相对占比有显著提升,aim服务于各类创新型企业的本质得到了更好的体现;最后,公共事业部门从有到无,信息科技类上市公司从无到有,且总市值至2000年底时占比达15.91%,上市公司数量占比也达到13.32%,充分体现了aim市场服务于高成长性、创新性中小企业的理念。当然,此阶段中大部分具有示范性的创业板市场譬如naSDaQ市场、德国新市场、香港创业板市场等虽然试图对行业结构进行优化调整,但总体来看行业结构依然较为单一,而这直接为下一阶段的市场剧烈调整埋下了伏笔。此外,该阶段境外创业板市场还特别重视市场运营制度体系的规范建设,例如naSDaQ市场的做市商制度、aim市场的终身保荐制度、相关市场准入门槛等在这一期间都得到了一定的优化设计。

(三)剧烈调整阶段(2001~2004年)受“网络股神话”破灭、美国“911”等突发事件,以及前一阶段新创设的创业板市场制度体系不够健全,行业结构较为单一等的影响,在这一阶段境外主要创业板市场均先后出现了股价(指数)大幅回落,市场规模显著萎缩,“关停并转”频发等问题。1.主要创业板市场指数大幅震荡回落。德国新市场(neuermarket)在经过1998年至2000年逾7倍的上涨后出现大幅回调,至2002年底新市场综合指数跌至400点左右,较基准点1000点跌去59.4%,与2000年3月最高时的8559点相比跌幅更是超过90%,这直接促成了德国新市场在2003年6月的关闭。同期内,naSDaQ综合指数也从2000年3月10日的最高5132.52点跌至2002年10月10日的1108.49点,跌幅逾75%。2.ipo规模及交投情况急剧萎缩。naSDaQ市场ipo家数从1999年的485家降为2001年的63家,交易金额从2000年的20.4万亿美元降至2001年的7.3万亿美元,下降幅度分别达87%和64%。与此同时,德国新市场的ipo数及总市值也呈现出剧烈调整,2000年其ipo数为143家,但2001和2002年分别仅为11家和1家,总市值至2002年末仅为103.4亿美元,较1999年底跌逾90%。3“.关停并转”市场家数大增。前面对第二阶段进行分析所指出的新创设创业板市场跟风现象所导致的后果在本阶段最终兑现,逾20家创业板市场期间先后“关停并转”。当然,由于部分创业板市场及时进行了上市公司行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因而在“网络股神话”破灭后所受影响并不十分显著,基本上在2002年底前后都已经调整过来,甚至在期间占得先机后得以有效发展壮大,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英国aim市场。尽管该市场综合指数至2004年12月最后两个交易日方才重新收复1000点基点,但该市场ipo融资却一直在进行中,期间月融资均值达1.84亿英镑,最小值也有1220万英镑,新增融资额呈现出较显著的“上升通道”特征,上市公司总数也是维持稳中有升之势;而aim综合指数及总市值在2003年4月份起也成功地重拾升势。(图略)

(四)优化与复苏阶段(2005~2007年)针对第三阶段中相关创业板市场建设及运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境外主要创业板市场对其组织形式、运营策略等进行了优化,推动创业板市场建设进入到优化与复苏阶段。1.市场融资及投资功能基本恢复。据相关统计数据,2005年naSDaQ市场ipo家数达170家,融资额121亿美元,分别较2003年增长203.57%和97.07%;另外,优化与复苏阶段的英国aim市场ipo则更为激进,剔除退市的上市公司数,该阶段上市公司总数净增673家至1694家,累计融资408.19亿英镑,月均融资额由剧烈调整阶段的1.84亿英镑升至11.34亿英镑,增长逾516%①。2.为强化各自的竞争力,境外主要创业板市场纷纷推进交易所化、国际化等的建设进程。境外主要创业板市场考虑到市场交易所化对投资者的吸引作用,在本阶段也纷纷行动,极力推进交易所化进程。譬如2005年初韩国推进了创业板市场(KoS-DaQ)与韩国证券交易所(KSe,KoreaStockex-change)、韩国期货交易所(KoFeX)的整合,建立了韩国证券期货交易所(KRX,Koreaexchange);2006年naSDaQ市场与全美证券经纪商协会(naSD)实现分离,正式转变为全国性证券交易所。在强化对投资者吸引的同时,境外主要创业板市场在此阶段内还进行了国际化改革,如naSDaQ市场、aim市场等纷纷在其他国家特别是新兴经济体设立办事处等机构,以吸引更多的优质上市资源到各自市场上市。上述努力取得了显著成果,以aim市场为例,2007年底,该市场外国公司数由2004年底的116家上升到347家,增长近2倍,远高于英国本土公司的48.84%的ipo增长速度。此外,naSDaQ市场还将市场层次进行了重新划分,即划分为全球精选市场(GlobalSelect)、全球市场(Globalmarket)和资本市场(Capitalmarket),以便进一步强化对不同类型公司特别是其他国家高成长性企业的吸引力③。3.新兴经济体日益重视创业板市场的作用。伴随国际经济的复苏,以及国家间综合国力竞争、创新性上市公司资源竞争的日益激烈,新兴经济体对充分发挥创业板市场力量以强化自主创新的作用也更加重视。最具代表性的是印度在2005年1月7日成立的indonext市场,该市场在成立当年上市公司总数便突破2000家,总市值亦近200亿美元图略。注:“公司数”单位为“个”,“环比增加”单位为“%”。资料来源:根据aim2004~2007年12月份统计报告(aimStatistics)相关数据整理、计算。4.主要创业板市场上市公司质量有较显著提高。如aim市场中上市公司市值达1亿英镑以上的公司数在此阶段的三年内有显著上升,同时通过实施严格的退市制度,被认定为垃圾股及被停牌公司也有一定上升。这些措施进一步提升了上市公司的质量。具体如表3所示。

(五)震荡调整阶段(2008年至今)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的突然爆发及发展为全球性金融危机,和2009年希腊债务危机的不断蔓延,让境外创业板市场建设的复苏进程再度中断,重新进入到震荡调整阶段。本阶段所呈现出的特征主要包括:1.代表性指数出现大幅回落并持续震荡调整。如naSDaQ综合指数持续调整,并在2009年3月9日回落至本阶段最低点1268.64点(较2008年开盘指数2653.91点降逾52%),aim指数也在同一日跌至本阶段最低点373.76点(降幅较2008年开盘指数1052.52点更是达到了64.49%)。尽管自3月中下旬后境外主要创业板指数有所回升,但至2010年6月底,震荡调整格局依然没有实质性改变,(图略)2.主要创业板市场ipo进程放缓,市场规模缩减显著。依然以aim市场为例,笔者通过对该市场相关统计报告数据的整理发现,2008年1月至2010年6月间aim市场上市公司累计净退市459家,平均每月净退市15余家,期间仅有2010年2月份上市公司家数实现正增长;ipo累计融资123.09亿英镑,月平均融资4.1亿英镑,较优化与复苏阶段平均融资额下降逾50%;此外,市场规模也显著萎缩,2008年11月至2009年3月底总市值连续5个月低于400亿英镑,其中2008年年底aim总市值降为期间最低值,仅为377.32亿英镑,较2007年底下降61.32%。尽管自2009年4月起总市值略有回升,但至2010年6月底总市值依然在600亿英镑附近徘徊,仅为2007年总市值最高时的60%左右。表4给出了根据时间区段划分的aim市场相关指标更详细的信息。3.创业板市场建设基本陷入停滞状态。各主要经济体受美国“次贷危机”及其所诱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希腊债务危机的影响,在宏观经济形势不明朗的大背景下,建设创业板市场的热情基本消退,因而在本阶段中鲜有新创业板市场的创设。4.更为积极地推进市场的开放性建设,争夺其他国家上市资源的竞争更为激烈。尽管国际金融市场危机重重,创业板市场建设基本陷入停滞,但境外创业板市场间为争夺优质上市资源的竞争却并未就此消退,反而因危机过程中的优质上市资源稀缺变得更为激烈。如aim在2008年先后出版了《FromLocaltoGlobal:theRiseofaimasaStockmarketforGrowingCompanies》、《aim:theGrowthmarketoftheworld》等报告或宣传册,甚至还为吸引中国企业到该市场上市专门编纂了《加盟高增长市场(aim)》的专业手册。naSDaQ市场也不甘示弱,同样采取了积极的宣传措施,并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效,如2008年至2010年6月底在naSDaQ市场成功上市的亚洲公司达18家,约占naSDaQ市场运营以来亚洲公司ipo总数的7.56%,期间平均每年上市公司家数为7.2家,为1971年以来年平均上市公司数的1.3倍左右,naSDaQ市场的开放性建设还为其在其他国家或地区的营业收入有显著增长作出了很大贡献,2008年及2009年该市场来源于其他国家或地区的营业收入额分别达到5.57亿美元和6.67亿美元,较上年分别增长225.61%和19.82%,显著高于同期源于美国本土的营业收入增幅。

三、对我国创业板市场建设的启示

自2000年5月我国创业板市场建设规划正式提出起⑦,国务院及相关部委、深圳证券交易所等单位经过近10年的精心筹备,2009年10月30日首批28家公司终于成功实现了在创业板市场的首发上市,标志着我国创业板的正式开板。至2010年8月12日,先后已有103家各类创新型及高成长性公司成功登陆创业板市场。由于我国创业板市场建设的时间尚短,各项制度尚不够健全,为进一步推进我国创业板市场的稳健发展,笔者从境外创业板市场建设所经历的“起步与成长——高速发展——剧烈调整——优化与复苏——震荡调整”历程中,系统总结了对我国创业板市场建设的五点启示:

(一)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我国创业板市场建设从境外主要创业板市场建设历程来看,积极推进这一层次市场建设主要出于三个方面的考虑:第一,利用资本市场的优化配置资源功能促进创新型等高成长性企业的发展,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第二,利用创业板市场高风险高收益特征,拓展投资者的资产组合有效边界范围,并据此通过繁荣此层次市场进一步完善资本市场体系建设;第三,有效应对境外其他创业板市场在上市资源方面的竞争。出于上述三个方面的考虑在我国同样十分必要,因此,必须坚定地推进我国创业板市场建设。

(二)创业板市场必须要有充足的上市资源,市场建设必须能得到投资者的较大认同,否则难以承担起作为一个市场应承担的有效沟通投融资双方的“桥梁”作用譬如1962年创设但仅存6年的美国全国证券交易所,高速发展阶段诸多经济体一时兴起创建但随后遭网络股泡沫破灭冲击而5年左右即大量关闭的创业板市场等,都可佐证此结论。有鉴于此,在创业板市场建设过程中,必须在充分考虑自身特殊情况基础上加强对相关法规、制度的建立、健全及执行,平衡投融资双方利益特别是要加强对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的保护,以便强化市场对投融资双方的吸引力,促使市场建设进入良性循环。

(三)适时优化调整上市公司行业结构,推进国际化建设,增强市场抵御风险的能力关于行业结构优化的重要性,一方面的佐证来源于负面案例,譬如naSDaQ市场、德国新市场以及香港创业板市场在网络股泡沫破灭后相当长时期内的一蹶不振甚至倒闭,表明了上市公司行业结构优化的重要性,单一行业占主导可能会在某一期间内推动市场的迅猛发展,而一旦该行业出现风险甚至危机,则市场也会出现较大的风险甚至危机。另一方面的案例则是正面的,譬如从aim市场在剧烈调整阶段中的表现就可以看出,该市场提前对行业结构进行了优化,所以其受到网络股泡沫破灭的冲击相对要小得多,甚至其ipo家数及融资额在此期间内还稳中有升。关于推进国际化建设的必要性,可以从近期的震荡调整阶段中naSDaQ市场、aim市场等均加强其国际化进程实践及效果中得出,虽然这些措施未能完全阻挡住金融危机及债务危机的冲击,但相对而言市场投融资功能并未受到显著影响,因此可见推进市场国际化建设的必要性。

年底公司总结篇8

【关键词】金融工具;投资收益;价值相关性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完善,企业将其闲置资金投资于证券市场的行为已越来越普遍,由此而产生的有别于企业传统资产的“新型资产”――金融资产已成为企业资产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金融工具投资收益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到底如何呢?企业是否可以通过对其持有的金融工具进行调整来提高公司价值、促进企业价值最大化呢?本文对金融工具投资收益进行价值相关性实证研究,以期发掘金融工具投资收益信息的决策有用性,为利益相关者提供具有较高价值的决策依据。

一、研究假设及变量选取

价值相关性研究按照研究对象的报表属性可分为资产负债表项目研究、利润表项目研究、现金流量表项目研究以及其他价值相关性研究(eVa,市盈率等)。资产负债表项目的价值相关性研究是指研究金融资产、无形资产、金融负债、股本规模、资本结构等资产负债表上的项目或此类项目计算的指标与公司股票价格的相关性。利润表项目的价值相关性研究是指研究会计盈余、剩余收益等利润表上的项目或此类项目计算的指标与公司股票价格的相关性。现金流量表项目的价值相关性研究是指研究经营现金流量等现金流量表上的项目或此类项目计算的指标与公司股票价格的相关性。

本文将资产负债表项目的价值相关性研究与利润表项目的价值相关性研究相结合,作出研究假设:金融业上市公司金融工具投资收益具有价值相关性。

由于不同上市公司的所得税可能存在差异,为了排除不同所得税对公司盈余产生的影响,研究选择了能综合反映企业业绩的盈余指标――利润总额作为衡量金融工具投资收益对企业盈余所起作用的变量。选用股票价格模型对假设进行检验,选取样本公司在t+1年4月底最后一个交易日的收盘价作为被解释变量。因为每年的1―4月是上市公司公布年报的法定时期,如果市场是有效的,有理由相信4月底的股价已经吸收了公司的会计数据的信息。控制变量选用上年利润总额、净资产倍率、总资产对数分别用来控制时间序列性对利润总额的影响、控制企业风险和成长性的潜在影响、控制企业规模对经营业绩的影响。

二、建立模型

基于ohlso(1995),Barth&Landsman(1995),aboody,etal(1999)的相关研究,本文拟采用以下模型来检验金融业上市公司金融工具投资收益的价值相关性:

pt,i=β0+β1inComet,i+β2iVt,i+β3Ratet,i+β4nit,i+β5epSt,i

+ξt,i

其中:

pt,i为样本公司在t+1年4月底最后一个交易日的每股市场价格;

inComet,i代表样本公司在t年度末的金融工具投资收益总额;

iVt,i代表样本公司在t年度末投资的金融资产总额;

Ratet,i代表样本公司在t年度末的金融工具投资收益率;

nit,i为样本公司t年度的每股扣除了金融资产投资收益之后的税前利润;

epSt,i为i公司t年度的每股净利润;

ξt,i为误差项;

β0为截距项,β1、β2、β3为自变量的系数。

三、样本的选取

本文采用SpSS17.0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由于不同行业上市公司投资的金融资产种类和规模都可能存在较大差异,其金融工具投资收益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和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的影响也可能会因此而产生较大差异,因此我们选取2007―2009年作为研究区间,以沪深两市a股金融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为了保证数据的有效性,尽量消除异常样本对研究结论的影响,根据以下标准对原始样本进行筛选:(1)剔除截至2009年12月30日在沪深两市已经暂停上市和终止上市的公司。(2)剔除没有金融资产或者金融资产数额为0的公司。(3)剔除St类和pt类上市公司,这些公司或处于财务状况异常的情况,或者已连续亏损两年以上,若将其纳入研究样本将影响研究结论。(4)剔除数据缺损的样本。经过筛选,最终选取了24家金融业上市公司,其中沪市17家,深市7家。

除特殊说明外,本研究的有关数据信息直接取自上市公司披露的年度财务报告和凤凰财经网。

四、实证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根据研究模型涉及主要变量所计算的样本的描述性统计量见表1:

从panela可见,金融工具投资收益与金融资产投资规模均呈上升趋势,这说明金融业上市公司对金融资产投资的重视程度在逐步上升,也佐证了金融资产的投资有助于增加企业财富、提高企业价值。从标准差角度来看,金融工具投资收益和金融资产的标准差分别从2007年的65192.14百万元和1928280.00百万元上升到2009年的70952.42百万元和2674950.00百万元,说明金融业上市公司各公司对金融资产的重视程度存在较大区别,呈现出两极分化的现象。但与利润总额标准差比起来,其两极分化程度没有那么大,利润总额的标准差从2007年的33017.15百万元上升到2009年的45649.56百万元,上涨了35.17%。

从panelB可见,投资收益与金融资产的比例呈现出下降的趋势,从2007年的36.65%下降到2008年的23.20%,再下降到2009年的14.34%,投资与利润总额的比例也呈现震荡下降的趋势,从2007年的159.81%先上升到2008年的232.09%,又下降到2009年的134.08%。这与2008年的全球性金融风暴有很大关联,也证实了金融资产的投资风险较大,企业在进行金融资产投资时应进行理性的分析与决策。

panelC给出了投资收益、金融资产和利润总额基于平均值的增长率,可以发现金融资产的增长率明显提高,从2008年的10.25%提高到了2009年的69.29%,翻了6.76倍。这与金融业对金融资产投资的高度重视息息相关,与金融业自身的行业特点也分不开。而投资收益增长率和利润总额增长率却是先下降后提高,这可能与2008年的金融危机和2009年的经济复苏有关。

(二)相关分析

变量间的相关关系需要使用相关系数进行测量,不同的相关系数适应不同类型的变量,如柯达(Kehdallt)相关系数是用非参数方法度量定序变量间的线性相关性,斯皮尔曼(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用来度量定序变量间的先行相关性,而皮尔森(pearson)简单相关系数用来度量定距变量间的线性相关性。由于本文的变量大部分为定距变量,并且相关分析仅是初步判断变量间的关系,因而本文不严格区分变量性质,仅使用皮尔森(pearson)简单相关系数进行初步判断,变量间的相关关系见表2。

由表2可见,在0.01的显著性水平(双侧)下,金融业样本公司的金融资产和投资收益均和利润总额显著正相关,但投资收益率却和利润总额呈负相关;金融资产和投资收益均和股票价格呈负相关,投资收益率和股票价格正相关。

尽管相关性分析显示了金融业金融工具投资收益与公司盈利能力存在若干显著相关关系,但是由于没有控制其他因素可能产生的影响,因此还不能就此做出金融工具投资收益会影响公司价值的判断,只有在运用多元回归分析对各种可能的干扰因素加以控制,进行进一步的检验,才能得到可靠的结果。

(三)回归分析

我们依次将模型中的税前每股净利、每股净利润、投资收益、金融资产和投资收益率等变量放入回归方程,可得金融业样本公司的回归结果见表3、表4。

通过回归分析,发现金融业样本公司投资收益、金融资产以及投资收益率等变量对股价的解释力不是很强,调整后的R2只有0.579,解释比率只有57.9%。这是因为股价除了受上述变量的影响,还会受到其他非量化因素的影响。由于金融业样本公司选择的是2007、2008、2009三年的样本数据进行的测试,而金融市场的外界环境在这三年本身存在着较大的波动性,2007年的股市属于明显的牛市,年底上证指数(收盘价)高达5261.81、成交量771870手、成交额13368039万元,深证成份股指数达17700.62、成交量5951376手、成交额1638318万元;而2008年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国内股市行情明显下落,年底上证指数跌落到1820.81、成交量下降至503961手、成交额降低至3352616万元,深证成份股指数只有6485.51、成交量为7277832手、成交额仅为596889万元;得益于国家相关部门的调控,以及行业的不断努力,积极开拓新途径、寻求新的发展思路,2009年股市有一定的回升,年底上证指数回升至3277.14、成交量达到1165204手、成交额为13897736万元,年底深证成份股指数达13699.97、成交量为7328752手、成交额也上升至1420624万元。由此可推定,外部环境的显著变化是导致变量指标对股价的解释力相对较低的重要原因。

进一步对变量指标进行检验,系数估计的结果显示,金融资产具有最佳的解释力,Beta系数达-0.825,表明金融业样本公司投资金融资产的规模越大,股票价格越低。其次是投资收益指标,Beta系数为0.562,表明金融业样本公司投资金融资产产生的投资收益越大,股票价格越高。这是由于金融资产具有较高的投资风险,高风险必然给公司带来负面的影响,金融资产越多,股票价格越低,符合常理。当然高风险可能会带来高的投资回报率,当公司投资的金融资产取得了相应的收益时,公司价值必然随之提升,股票价格也必然上涨。

五、结论

通过上述分析,本文得出结论:金融业上市公司金融工具投资收益具有价值相关性,但相关性较低。通过相关和回归分析发现,金融业样本公司金融资产总额和金融工具投资收益总额与公司股票价格无论是在0.01水平(双侧)上,还是在0.05水平(双侧)上相关系数分别只有-0.173和-0.151,pearson相关性分别为-0.464和-0.429。这表明,金融工具投资收益与股票价格具有一定程度的负相关性。即,金融业上市公司投资金融资产越多、金融工具投资收益越高,公司股票价格可能会更低,当然,这只有60%左右的解释力(R2=0.609,调整后的R2=0.579)。而导致金融工具投资收益对股价的解释力相对较低的重要原因可能是研究区间金融市场外部环境的显著变化。金融市场经历了2007年的牛市、2008年的熊市,以及2009年的市场回暖三个迥然不同的阶段,这必然会影响金融业样本公司金融工具投资收益的价值相关性。

【参考文献】

[1]张益民,薛卫孝,钱洪清.金融资产公允价值信息的价值相关性实证研究[J].现代商业,2008(36):264.

[2]吴战篪,罗绍德,王伟.证券投资收益的价值相关性与盈余管理研究[J].会计研究,2009(6):42-49.

[3]杜军.会计盈余价值相关性研究述评[J].财会月刊,2010(9):72-74.

年底公司总结篇9

1、担任总经理期间,我本人首先要做到“本本分分做人、扎扎实实做事”,力争一次把事做好。在工作中我将发挥班子的核心领导团队作用,做到分工明确,各尽其责,带领全体员工把各项工作做好。

2、在市场开发工作方面:在前任总经理刘建明先生的领导下,公司发展势态良好。2011年下半年,公司的经营班子将继续以市场为导向,继续创新市场开发策略并进一步拓展市场开发渠道,力争年底中标合同额突破10亿元以上。

3、在工程技术管理方面:坚持以“现场保市场”,强化各项目对工程技术和工程质量的高标准、高要求以及施工法、作业指导书的规范应用,抓关键施工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推广和应用,增强公司技术实力,在公路市场率先形成竞争优势。

4、在生产经营工作方面:以年工作报告精神为指导,坚持以项目为中心,以质量和成本为主线,加强项目成本管理力度,尤其针对XX年下半年市场材料、水泥、燃油、石料大幅度上涨等不利因素给公司带来的经营风险,确定年的工作重点是:加大精细管理力度,不断提高创利水平。目前时间已过半,截止5月底已完成计量产值2.43亿元,占年计划34.39%,下一步要抓住第三季度施工旺季,确保年底实现计量产值6亿元,力争突破8亿元。

5、面对公司跨越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在今后的管理中要进一步加快人力资源的开发,加大对员工能力培训和对人才的引进与培养,使公司的人才结构不断优化,使公司人力资源真正成为公司的优势资源。

年底公司总结篇10

1、担任总经理期间,我本人首先要做到“本本分分做人、扎扎实实做事”,力争一次把事做好。在工作中我将发挥班子的核心领导团队作用,做到分工明确,各尽其责,带领全体员工把各项工作做好。

2、在市场开发工作方面:在前任总经理刘建明先生的领导下,公司发展势态良好。XX年下半年,公司的经营班子将继续以市场为导向,继续创新市场开发策略并进一步拓展市场开发渠道,力争年底中标合同额突破10亿元以上。

3、在工程技术管理方面:坚持以“现场保市场”,强化各项目对工程技术和工程质量的高标准、高要求以及施工法、作业指导书的规范应用,抓关键施工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推广和应用,增强公司技术实力,在公路市场率先形成竞争优势。

4、在生产经营工作方面:以XX年工作报告精神为指导,坚持以项目为中心,以质量和成本为主线,加强项目成本管理力度,尤其针对秘书工作年下半年市场材料、水泥、燃油、石料大幅度上涨等不利因素给公司带来的经营风险,确定XX年的工作重点是:加大精细管理力度,不断提高创利水平。目前时间已过半,截止5月底已完成计量产值2.43亿元,占年计划34.39%,下一步要抓住第三季度施工旺季,确保年底实现计量产值6亿元,力争突破8亿元。

5、面对公司跨越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在今后的管理中要进一步加快人力资源的开发,加大对员工能力培训和对人才的引进与培养,使公司的人才结构不断优化,使公司人力资源真正成为公司的优势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