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计算机实验总结十篇计算机实验总结十篇

计算机实验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8:06:16

计算机实验总结篇1

 

   06-07学年第一学期起止时间:XX年8月20日-XX年年1月28日,共21周。

本学期在学校领导和同事们的支持帮助下,圆满的完成了各项工作,现将本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思想认识:

本学期,我在思想上严于律己,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热爱党的教育事业。对自己严格要求,加强自身修养,继续发扬“艰苦奋斗,忘我创新”的万杰精神,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注重师德师能的提高,积极参加各类政治业务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政治水平和业务水平。服从学校的工作安排,配合领导和老师们做好校内外的各项工作。

   二、实验员工作:

由于工作需要,本学期我担任了继续教育中心计算机实验员工作,现将本学期实验工作情况汇报如下:本学期有05中专计算机专业开设了《c语言》、《网页制作》和《数据库应用基础》;06级中专机电财会专业开设了《文字录入》、《计算机初级教程》及flash选修课等课程的实验工作,上机操作课共计318课时,实验课时120节。实验项目主要有:c程序的编辑与调试、网页的制作、文字录入、visualfoxpro、windows98、word、excel及数据库的基本操作。

在此基础上,为了保证学生的正常上机,提高机房的使用率,我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本学期我将每周上机安排提前一天准备好,留有充裕的时间准备实验课,从而保证了学生的正常上机。

(2)上机期间做好机器的运行记录和指导记录,督促任课教师填好上机设备记录和实验课记录,同时做好机器的维护工作。

(3)做好了每周一次的机房卫生清理工作,保证了机房的卫生清洁,给学生提供了良好的上机环境。

(4)对机房内电源、窗帘等物品做好维护,出现问题及时上报,同时做好了机房的防盗、防火工作。

此外本学期我还担任了06中专财会专业两名学生的《计算机初级教程》的教学工作,针对两名学生的实际情况,由于她们是高中毕业生,对计算机的基本操作都有所掌握,我从她们应用的角度出发,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由易到难,使她们易于理解、接受。在学习基础知识的同时,更注重了上机操作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使理论寓于操作之中,在操作中理解、消化、掌握理论知识。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她们掌握了计算机有关的基础知识及windows98、wor97、excel97、foxpro的基本操作,平时注意加强了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转变了课堂教学的一张嘴、一支粉笔、一本书以及满堂灌的陈旧模式,增强趣味性和学生在课堂中的直观感受,为学生乐学、会学创造了条件。

三、班主任工作:

本学期我还担任了05中专机电微机、06预护2班、06预护6班的班主任工作,作为班主任,我首先担负起思想教育的神圣职责,充分利用课堂(早、晚自习)作为进行思想教育的阵地,认真分析研究每个学生的思想状况,在加强政治立场、世界观和法制教育的同时,把品德教育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作为班级思想教育的重点,针对每个学生采取不同的思想教育方法,重点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专业思想和健康的人格教育,本学期没有出现违纪和退学现象。

四、考勤工作:

我在做好各项实验工作的同时,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在上班中做到了不耽误实验课的情况下有事请假,不迟到、不早退,按时完成学校领导安排的各项临时性的工作,并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

五、其他工作:

(1)在开学初做好了迎预科新生的工作。

(2)给预科护理七个班学生注册了学籍,并进行照片的采集,当时时间紧任务重,通过加班加点终于圆满完成了学籍注册任务。

(3)认真完成了督导小组安排的预科24个班级的《病源微生物》和《护理基础学》及05中专机电微机的所有科目的听课任务,听课达60学时。

(4)做好了中专学校年检工作自己份内的各项准备工作。

(5)带领06预护2班学生排练的舞蹈《欢乐的彝寨》代表继续教育中心参加了万杰医学院的元旦晚会的演出,受到了校领导的好评。

计算机实验总结篇2

摘要:本文探讨了计算机专业“计算机组成原理”和“计算机系统结构”学科重组的课程体系。

关键词: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整合

中国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1两门课程的开设情况

“计算机组成原理”是计算机专业本科生必修的重要核心硬件基础课程之一。计算机专业本科生都会开设该课程。该课程从单处理计算机系统的概念出发介绍硬件和软件两部分,其硬件部分主要包括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五大功能部件,通过总线构成一个完整的硬件系统。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能建立清晰的“整机”概念,能够掌握计算机的一般组成原理和内部运行机理。

“计算机系统结构”是计算机及相关学科的专业基础课程,是计算机硬件与结构方面重要的一门课程。部分应用技术型计算机专业本科生没有开设该课程。我们学校就没有开设。该课程主要研究软件、硬件功能分配和对软件、硬件界面的确定,即确定哪些功能由软件完成,哪些功能由硬件实现。从总体结构和系统分析这一角度来研究计算机系统。本课程的学习目的是建立计算机系统的完整概念,学习计算机系统的分析方法和设计方法,掌握新型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结构及其工作原理。

2国外相关教材内容

目前国外有很多类似教材包含了近乎两门课程的教学内容。美国计算机专家williamStallings编著的世界著名计算机教材Computerorganizationandarchitecture:Designingforperformance(Seventhediton)是介绍当代计算机体系主流技术的最新技术的优秀教材。该书以intelpentium4和iBm/motorolapowerpC作为考察实例,将当代计算机系统性能问题和计算机组织与体系结构的基本概念及原理紧密联系起来。主要内容有CpU性能设计、指令流水线、整数和浮点算术、微程序设计的控制器;RiSC处理器和超标量处理器;最新的ia-64体系结构和itanium处理器;pCi新型系统总线规范;cache存储器组织、cache一致性问题和meSi协议;包括行总线和最近研发的infiniBand;最后是多个处理器的并行组织,包括对称多处理机、机群系统、非均匀存储器存取(nUma)系统。

3两门课程的比较和整合

应用技术型本科计算机专业课程的设置应做到面向市场、灵活有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精选,把体现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特征、多学科知识交叉与渗透的趋势和动向反映出来。整合后的内容如下表所示。

整合后的实验主要是运算器及设计实验、存储器及设计实验、控制器及设计实验、系统总线控制实验、模型计算机实验等。

整合后的课程设计主要是设计指令系统实现基本模型计算机、基于CpLD的模型计算机、基于RiSC处理器的模型计算机、基于重叠技术的模型计算机、基于流水线技术的模型计算机等。注意根据课程进度进行相应的具体的实验项目,此外还要兼顾先简后难。可以先进性简单的验证式实验,然后稍有难度的设计性实验,最后是较大难度的综合性实践。

参考文献

[1]钟荣柏.应用型本科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的探讨[J].科教文汇,2007,(4).

[2]王忠华,屈会芳.“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电脑知识与技术(学术交流),2007,(13).

[3]柴志雷.“计算机组成与体系结构”教学初探[J].考试周刊,2007,(27).

[4]李玉桃,黄贤英.计算机硬件课程实践教学的改革探讨[J].重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7).

计算机实验总结篇3

关键词:实验模拟;计算机组成;面向对象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2)03-0069-03

一、引言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是计算机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必修课。该门课程的理论性、工程性、实践性都很强。因此,在搞好课堂教学的同时,必须对实验教学环节给予足够的重视。把实验教学看作是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途径。目前,我校采用的是西安唐都科教仪器公司的tDn-Cm+实验箱,在实验开展过程中,由于实验的理论知识综合、电路复杂、元器件多、连线密度高、操作步骤逻辑性强、调试困难等原因,都会造成获得预期实验结果的周期长或实验结果的失败,从而影响课堂时间内实验得出的效果,同时也影响了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的积极性。

综上所述。本研究提出了面向对象的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的软件模拟,以面向对象的思想,借助于图形,图像和模拟技术,在计算机上实现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的基础实验环境、操作对象、操作过程,达到减少实验结果周期、降低实验操作过程出错率的研究目标。

二、系统模拟总体设计思想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软件模拟系统主要包含输入模块、控制模块(实验处理模块)、输出模块,其中输入、输出模块是直观的显示模块,控制模块是由一个或若干个功能芯片组成的一个功能模块。因此,以面向对象的思想,可以将每个功能芯片设计成一个public功能函数,然后在软件模型中直接调用一个或多个芯片的功能函数实现特定的控制模块功能。输入、输出模块相对简单,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输入、输出一般都以4~8位的二进制方式给出,为了更好地让学生理解二进制在计算机系统中的运算规则,设计采用以一个8位数组表示8位二进制的方法,通过算法来实现若干位二进制的逻辑运算与算术运算。模型模拟采用面向对象开发工具Delphi来实现。

三、建模过程

1.实验原理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分为验证性实验与设计性实验,本研究为了更加具体地达到建模的效果,以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中的算术逻辑运算验证性实验为初步建模对象。

算术逻辑运算实验数据通路图如图1所示,主要包含两个74LS181芯片、两个74LS273芯片、一个74LS245芯片,74LS181芯片为8位字长的运算器,74LS273芯片为8位字长的数据暂存器,7413245芯片是一个三态门,用来控制总线上的数据输出。

算术逻辑运算实验的实验过程是通过输入开关形成2个8位二进制数分别置入DR1(74LS273芯片1),DR2(74LS273芯片2),然后通过改变运算器的控制位,观察运算器输出在总线的结果。

2.输入输出模块的模拟

算术逻辑运算实验的输入输出都通过8个发光二极管来显示,灯灭为1,灯亮为0,因此,可以从二极管位置定位与二极管显示状态控制,这两个方面来实现输入输出的模拟功能,二极管位置定位在Delphi开发平台中可以由数学函数Sqr函数来实现,二极管显示状态可以通过图像笔刷函数imageDrawRound与imageClearRound来实现。

第一步,通过图形设计工具photoShop设计8个二极管显示灯图片,如图2所示。在程序窗口中,通过image控件来布置8个二极管图片,用坐标来定位某个二极管所在位置。在输入模块中,假设鼠标点击在窗口中的坐标为(X,Y),一个圆形二极管的图片半径为Z,那么可以根据第n个二极管坐标范围Sqr(X-n*z)+Sqr(Y-z)

代码清单1:

ifSqr(X-Z)+Sqr(Y-Z)

begin

ifinputDR1[1]=1then∥二极管初始显示状态为灭时

begin∥鼠标单击第一个二极管时,改变二极管显示为灯亮

inputDR1[1]:=0;

image2DrawRound(0,0,25,25,clred);

end

elseifinputDR1[1]=0then∥二极管初始显示状态为亮时

begin∥鼠标单击第一个二极管时,改变二极管显示为灯灭

inputDR1[1]:=1;

image2ClearRound(0,o,25,25);

end

end

同理,可设计输出模块中的显示灯模拟、控制模块中的控制灯模拟。在代码清单1中举例的是第一个二极管的输入显示控制,inputDR1表示一个数组,实现存储器DR1的存储功能,用来存放输入的第一个8位二进制数。

3.控制与运算模块的模拟

在算术逻辑运算实验中,分别由74LS181的控制位S3、S2、S1、S0、m、Cn来控制74LS181运算器的运算方式。控制位S3、S2、S1、S0、m、Cn也是一组二极管显示灯。可以用3.2输入输出模块模拟的设计思路实现。74LS181运算器的运算方式分为无进位算术运算、有进位算术运算、逻辑运算,分别通过6个控制位控制,参见表1所示,因此需要多个条件算法设计74LS181运算器芯片的功能。

74LS181逻辑功能总共有16种逻辑功能。因篇幅限制表1只列出一部分的功能。通过表1分析可知,a与B代表的是图2中inputDevice模块输入的2组8位二进制数,F是运算器的结果,在6个控制位的控制下,出现不同的运算规则。因此设计一个74LS181芯片的功能函数包含具有16种逻辑功能子过程,在软件模拟模型中得到tDn-Cm+实验箱正确操作得到结果相一致,那就说明74LS181芯片软件模拟是可行的。

详细分析表1的运算规则。每组运算都是以下几个运算的组合:非运算、与运算、或运算、异或运算,根据它们的运算规则,可以设计如表2所示的程序算法达到对应运算的功能。

基于表2,结合表1,就可以根据控制位S3、S2、S1、So、Cn、m的控制条件,设计出相对应的算术运算与逻辑运算的运算组合,然后把最终结果存储在一个输出数组中,最后通过3.2小节输入输出模块模拟的设计思路,把运算结果显示在总线上的8个二极管显示灯中,达到tDn-Cm+实验箱的同等显示效果。

四、研究总结

本文通过计算机组成原理算术与逻辑运算实验的原理分析,以面向对象的思路,用图形/图像的可视方法进行了系统模拟。软件模拟模型在计算机组成原理课堂实验中辅助tDn-Cm+实验箱操作实验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并且验证实验效果准确高效。在今后的研究中,以模拟具体实验为步骤,逐步完善整个tDn-Cm+实验箱的模拟功能。

参考文献:

[1]周克峰,杨军,孙静,谢戈.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的模拟技术研究[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04,13(3):236-240.

[2]杨小龙.计算机组成原理与系统结构实验教程[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

[3]卢贤玲,杨艳,李景峰.计算机组成原理网上虚拟实验系统的建模与实现[J].郑州大学学报,2006,38(3):39-42.

[4]明日科技Delphi函数参考大全[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

计算机实验总结篇4

【关键词】安卓平台;计算机实验综合管理系统;计算机基础技术;综合探究

一、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步伐的逐渐加快,数据综合管理工作的开展的复杂程度和重要性也在随之不断的增强。在这一时代背景下,传统的只是通过纸质文件完成数据统计的统计方式,显然不符合时代的发展需求。开展安卓平台下计算机实验综合管理系统的分析,应用科学技术,全面的完善和提升计算机实验综合管理系统应用的时效性和实效性,可以有效的促使我国的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水平不断提升的同时,也为我国的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奠定稳定的基础和提供强大的推动力。

二、安卓平台的基本概念探究

开展安卓平台下计算机实验综合管理系统的分析,首先应当明确安卓平台的基本概念。安卓平台的开发和发展是以Linux的开源调控技术为基础的。当下已经被广泛的应用于智能移动手机、智能移动平板等便携服务终端上。安卓平台是谷歌公司与开发手机联盟共同开发的,具有时代意义的电子信息技术。其免费性和应用广泛性也使得人们的信息传播和存储等各项活动迎来了新的纪元。当下主要可以将安卓计算机平台由低到高分为四个阶层,分别为:Linux内核层、系统运行库层、应用程序框架层以及应用程序层。

三、安卓平台下计算机实验综合管理系统功能分析

在明确了安卓平台的基本概念后,开展安卓平台下计算机实验综合管理系统功能分析,主要可以将安卓平台下计算机实验综合管理系统的功能总结为以下几点:(1)应用安卓平台下计算机实验综合管理系统,进行日常数据的统计工作将安卓平台下计算机实验综合管理系统应用于日常数据的统计工作的开展进程中,可以有效的实现数据的全方面的统计和计量。同时用安卓平台下计算机实验综合管理系统所具有的固定的、有序的管理模板,也可以全面实现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的有效保障。(2)应用安卓平台下计算机实验综合管理系统,进行信息的管理工作计算机的软件、计算机的硬件的运行情况、维护情况以及故障情况和维修情况,都可以通过应用安卓平台下计算机实验综合管理系统,实现有效的管理,进而确保信息工程的各个环节的正常运行[1]。(3)应用安卓平台下计算机实验综合管理系统,进行信息的修改和汇总工作开展信息的修改和汇总工作的过程中,应用安卓平台下计算机实验综合管理系统的有效应用,也可以确保工作的开展更加具有方向性和针对性,从而有效的实现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以及网站设计技术水平的全方面提升。开展安卓平台下计算机实验综合管理系统功能分析,主要可以将安卓平台下计算机实验综合管理系统功能总结为:应用安卓平台下计算机实验综合管理系统,进行日常数据的统计工作;应用安卓平台下计算机实验综合管理系统,进行信息的管理工作;应用安卓平台下计算机实验综合管理系统,进行信息的修改和汇总工作三点。通过探究可知安卓平台下计算机实验综合管理系统的应用,在开展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和网站设计工作的过程中,十分的具有广泛性和全面性,可以促使我国的计算机技术和网站设计技术获得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以及更加光明的发展前景[2]。

四、安卓平台下计算机实验综合管理系统应用方式分析

在明确了安卓平台下计算机实验综合管理系统功能后,开展安卓平台下计算机实验综合管理系统应用方式分析,主要可以将安卓平台下计算机实验综合管理系统应用方式分为以下几点:(1)应用安卓平台下计算机实验综合管理系统建立完善的网站设计体系将安卓平台下计算机实验综合管理系统应用于网站的设计和制作的开展进程中,建立起新的网站的设计和制作体系,可以有效的提升网站的设计和制作工作的开展的灵活性和全面性,实现了网站的设计和制作的质量的全方面的提升。(2)应用安卓平台下计算机实验综合管理系统进行计算机程序的开发管理和应用计算机程序的开发、管理以及应用,也是计算机技术的重要发展和应用方向之一。将安卓平台下计算机实验综合管理系统应用于计算机程序的开发、管理以及应用的进程中,可以有效的提升工作的开展的实效性和时效性,进而为我国计算机技术的全面发展奠定稳定的基础[3]。(3)应用安卓平台下计算机实验综合管理系统建立支持服务系统由于网站的设计和制作以及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开发和应用的各个环节,十分具有复杂性,需要具备良好的服务系统才能够真正有效的完成。因此应用安卓平台下计算机实验综合管理系统建立支持服务系统,也可以使得我们更加有条不紊的完成网站的设计和制作以及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开发工作[4]。开展安卓平台下计算机实验综合管理系统应用方式分析,主要可以将安卓平台下计算机实验综合管理系统应用方式分为:应用安卓平台下计算机实验综合管理系统建立完善的网站设计体系、应用安卓平台下计算机实验综合管理系统进行计算机程序的开发管理和应用以及应用安卓平台下计算机实验综合管理系统建立支持服务系统[5]。通过探究可知,安卓平台下计算机实验综合管理系统的应用,可以推动网站设计和制作水平以及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水平的不断提升,其重要性不可忽视。

五、结束语

开展安卓平台下计算机实验综合管理系统的分析,首先应当明确安卓平台的基本概念,在明确了安卓平台的基本概念后,开展安卓平台下计算机实验综合管理系统功能分析和安卓平台下计算机实验综合管理系统应用方式分析。开展安卓平台下计算机实验综合管理系统的分析,提升软件的开发和制作水平以及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水平,可以促使我国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更加蓬勃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徐立波.基于安卓平台的计算机实验综合管理系统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6,04:227+239.

[2]孙璐,马兆丰,黄勤龙.基于权限分析的安卓应用程序风险检测模型[a].中国通信学会、辽宁省通信管理局.中国通信学会、辽宁省通信管理局,2014:5.

[3]崔聪,杨铃,魏松杰.基于安卓移动技术的计算机科学课程实践云平台的设计与实现[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S1:72-78.

[4]2013年《福建电脑》总目次第29卷[J].福建电脑,2013,12:195-214.

计算机实验总结篇5

关键词:计算机硬件基础;课程标准;教学改革

高校工科专业开设的《计算机硬件基础》课程,是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科学使用装备、科学管理装备、科学研究装备的技术基础课程之一。该课程主要介绍计算机硬件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工作原理,旨在提高学生对计算机硬件基础知识的了解和基本工作原理的认识、掌握,对于培养学生的机电设备计算机控制方法和动手操作能力方面具有较为重要的作用。

一、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计算机课程在非计算机专业中的开设是随着计算机及应用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而提出的。在九十年代中期,其逐渐成为各工科专业基础课程,国内几乎所有院校(特别是工科院校)的大部分专业都开设了计算机硬件基础或相关的课。《计算机硬件基础》课程也是我校各专业的必修课程。

计算机硬件基础课程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实际动手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特别是以应用计算机硬件为主要技术思考、分析、解决本专业领域中实际问题的能力。“计算机硬件基础”课程需要让学生更多地掌握计算机接口及其应用知识,以期能应用所学知识深刻理解实际装备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能解决实际问题,尽快适应岗位,胜任岗位。

现行的课程标准基本按照“微计算机原理、微计算机接口、微计算机应用”三个层次进行讲述。其中,微计算机原理部分安排24学时,包含4个实验学时,接口和应用部分共安排16学时,包含2个实验学时。从课时分布上看,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都过于偏重于微计算机原理部分,这虽然有利于学生对微计算机内部工作原理的理解,但是由于接口和应用部分的课时偏少,又不利于学生掌握微计算机在实际中的应用,而实际工程应用方面的知识才是这些学生在第一任职岗位上所更需要的。

教学应该以学生为本。学生需要学什么?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这不仅是设置培养计划所要遵循的原则之一,也应在课程教学实施过程中得到贯彻和落实。因此,有必要对现行的课程标准进行调整,让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更加适应学生第一任职需要。

二、课程改革的内容

课程标准调整的总体思路是根据学生培养方案,在计算机硬件基础课程总课时不变的情况下,适当减少微计算机原理部分的课时,增加接口和应用部分的课时,适当增加实验课时,减少课堂教学课时,并且实验更偏重于接口和应用部分。

1、课堂教学

工科专业学生的第一任职一般都是技术管理岗位,学习和应用计算机硬件技术,主要涉及的是微机和接口芯片的外部特性,以及如何通过总线实现微机与各种接口电路及外设连接、组成微机应用控制系统等,而一般不需要进行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底层开发,所以在选择、组织教学内容和实施教学过程中,应始终围绕计算机系统及其各大组成部分的硬件结构与工作原理这样一条主线展开,强调硬件与软件的结合,并适当淡化微机内部和芯片内部原理,而强化基于总线连接的外部接口与应用。

但是,在现行课程标准中,微计算机原理部分的“汇编语言指令系统”和“汇编语言程序设计”两节内容共占用16个课时。汇编语言是一门与机器语言最为接近的编程语言,掌握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的确能更加深入理解计算机工作原理,但是汇编语言不同于高级语言,其指令多且难记。虽然学生已经学习并初步掌握了C语言程序设计,有一定的计算机语言程序设计基础,汇编语言程序对其而言也是晦涩难懂,编写汇编程序更是困难。所以要想掌握汇编语言,学生还是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对于这些专业的学生来说,《计算机硬件基础》课程的目的是让学生能掌握计算机接口及其应用的知识,花过多的精力学习汇编语言不仅不能突出重点,而且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绝大部分学生都不会再用到汇编语言知识,白白浪费了时间和精力,得不偿失。因此,应降低学生对本门课程中“汇编语言指令系统”和“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相关内容的学习要求,并相应减少其所占的课时数。

另外,现行课程标准中“微计算机接口和应用”部分因课时较少,讲述的内容更多还是在接口芯片的原理和性能上,对接口的实际应用仅详细讲述了“8255a并行接口芯片”,而8251a串行接口芯片也仅仅是简单介绍其主要结构、性能和用途,并没有着重讲述其具体应用。而“数/模转换”、“模/数转换”、“计数器”、“单片机”等常见的典型接口及应用都只作为自学内容,也没有安排专门的实验学时帮助学生理解相关接口知识,所以课程结束后,很多学生对计算机在实际中应用了解得还不够。因此,很有必要将这些比较典型的接口芯片及其应用列入课堂教学,以增强学生对计算机在实际中应用的形式和方法有比较深入的理解。要多结合舰艇动力装置和机械控制类的接口等在舰艇上的应用实例,让学生熟悉接口控制技术在本专业的应用,并要及时跟踪最新装备,将其与本门课程相关的技术应用引入课堂,开拓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2、实验教学

现行课程标准中安排了3个实验,共6个学时,其中有两个实验是为学生深入理解微计算机指令系统和汇编程序设计相关知识而设置的,另外一个实验是为了让学生运用课堂学习的知识,结合具体硬件,熟悉计算机系统在实际中的应用。

根据课程改革思路,在课堂教学内容偏重于接口和应用部分的同时,不仅要增加实验课时,还要让实验教学也应偏重于接口和应用。因此,可将本门课程的实验数量调整为4个,共6个学时,微计算机原理部分占用1个实验,而接口和应用部分占用3个实验,在保留原有的8255a并行接口控制实验的基础上,增加8251a串口接口通信控制、数/模转换和模/数转换等多种接口应用型实验。

3、考试评价

现行课程标准采用考试与平时成绩相结合的方式,考试一般采用开卷的形式,占课程总成绩的80%,平时成绩占10%,实验成绩占10%。但是目前,在广大学生中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考试轻实验的现象。为督促学生重视实验教学,应要求学生重视实验报告,启发学生创新思维,鼓励学生认真总结实验经验,杜绝抄袭他人实验程序和实验结果等现象,并应在适当增加实验课时的同时也要增加实验在最终成绩重的比重,与此同时,需要完善学生实验考核成绩评定,充分调动学生对实验教学的积极性,达到学生实验动手能力的成绩在总评成绩中占合理比例。所以,将课程总评成绩分为卷面成绩70%,实验成绩20%,平时成绩10%三部分。

三、设立不同的课程标准

计算机硬件基础课程是我校各专业的专业基础必修课程。全校各专业,无论是电类专业还是非电类专业,课程名称统一称为“计算机硬件基础”,但是实际课程教学实施过程中,根据学生学历层次和专业情况不同,执行的课程标准并不相同。于是出现了同一门课程,执行的课程标准却不同,严格来讲,课程标准不同的课程不是同一门课程。因此,很有必要将该课程根据所执行课程标准不同将课程名称加以区分,让课程名称更加规范。

就我校目前实际情况,各工科专业都开设了“计算机硬件基础”课程,有部分专业是非电类专业,其课程标准与其它电类专业的课程标准差异较大。因此可以将电类专业开设的计算机硬件基础课程名称改为“计算机硬件基础i”,将非电类专业开设的计算机硬件基础课程名称改为“计算机硬件基础ii”。这样可以明确不同专业所开设的课程也不同,而不再出现同一门课,课程标准确不同的现象,从学校层面上规范了课程名称。

四、结束语

由于计算机的应用已经涉及各个领域,但是应用层面和方式差别很大,所以在“计算机硬件基础”课程教学实施过程中,确有必要根据学生的专业不同来合理组织教学内容,使其与本专业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目的相适应,制定不同的课程标准。教员根据课程的教学任务和要求,结合教学的具体内容,以教学原则为指导,通过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以先进的理论创造性地组织教学,将以往“要学生学”改变成“学生要学”,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学习和能动性,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陈立刚等.“计算机硬件技术基础”课程创新教学改革的实践[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9,31(9):109-112

[2]吕海燕等.《计算机硬件基础实验》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11,21(5):238-245

计算机实验总结篇6

关键词:实践教学体系;课程实验;课程设计;专业实习;毕业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913(2007)11-0025-03

引言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是一个理论与实践并重的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在教学计划以及课程设置中应突出实践性教学环节在整个人才培养计划中的重要地位。在教学过程中,应把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作为一个关键的环节。科学合理地设计实践教学体系,一方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工程设计能力、科学研究能力、社会实践能力、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及创新能力,另一方面更能激发学生的专业学习热情,提高学生对计算机专业知识学习和应用的兴趣。实践教学和课堂理论教学相辅相成,实践教学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二者缺一不可。

目前,许多高校在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培养上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出现了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眼高手低的现象。在参加实际工作之后,面对简单的软、硬件问题,束手无策。如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是摆在高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方面的一个重要课题。

1拓宽视野更新观念,重新认识实践教学,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

要充分认识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地位。应把传统意义下的实验教学扩充为实践教学体系,在专业培养计划中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逐步形成基本实践操作技能、专业应用技能与综合实践能力有机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在实践教学过程中,通过建立实践教学质量标准体系和质量控制体系,认真做好学生平时实践和实习管理,建立课程实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等实践教学环节的量化考核标准。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应当包括:课程实验、课程设计、专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几个方面。

1.1课程实验

课程实验是加强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重头戏,计算机专业的学生除了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外,还要有良好的科学实验技能和素质。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及社会各界对计算机人才的要求,课程实验的内容要不断更新,实验水平要不断提高。及时地把新技术、新方法及新设备反映到课程实验教学中来,使实验教学与当前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发展紧密相连,并通过各种不同类型的实验,培养学生实验技能,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制定好专业总体的课程实验教学目标,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关键,而课程实验教学的总体目标的实现是通过阶段性实验教学目标的实现来完成的。阶段性实验教学目标就是每一门课的实验教学目标,通过一个个的目标驱动来实现实验教学的总体目标。在实验教学目标制定上要注重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的提高和创新设计能力的培养,实现师生在课程实验教学中互动。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一旦完成了各项目标,在学习中就会有一种成就感,更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计算机专业的课程实验教学的不同类型包括:公共基础系列实验:普通物理实验、计算机基本操作实验;基础理论系列实验:数值分析实验、算法设计及分析实验;软件技术系列实验:汇编语言程序设计、高级语言程序设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数据结构、编译原理、操作系统、数据库原理、多媒体技术和软件工程实验;硬件技术系列实验: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路、计算机组成原理、单片机应用、计算机接口技术实验;网络技术系列实验:通信原理、计算机组网技术、网络操作系统、网络设备集成、网站建设与维护技术等实验。

总之,通过开设各种不同类型的课程实验,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完成课程实验教学的总体目标。

1.2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属于综合性创新实验,在整个课程的课堂理论教学和课程实验完成后,根据课程的特点和内容设计出综合整个课程的创新实验。一般地讲,这类实验也就是大作业,通常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利用业余时间独立完成。比如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编译原理、操作系统、软件工程等课程都需要进行课程设计。通过课程设计可以培养学生运用该门课程的专业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对专业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在整个实践教学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1.3专业实习

随着计算机及其网络的广泛应用,它已在各行各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考虑到计算机应用的广泛性,有选择地把能反映出当前计算机最高应用水平的企业、学校、行政事业单位作为专业实习基地,结合课程教学定期安排组织学生到实习基地实习。让学生带着任务参加实习活动,每次实习都要求学生写出实习报告,总结实习后的收获体会,鼓励学生和实习基地建立长期合作关系。通过实习一方面让学生更深入了解计算机的应用发展状况,增长学生的见识,拓宽专业知识面,可以学到很多课本以外的知识,另一方面也给学生提供了更多认知社会、融入社会的机会,同时也为学生明确专业学习目的和提高实践动手能力确立了努力的方向。实习基地建设的面要广,充分体现计算机的各种应用,如:计算机经销公司及售后维修站;计算机及其相关设备的自动化生产企业;网站及网络工程公司;软件销售公司;软件开发公司;邮电、通信公司;政府机关;建筑工程设计院;金融机构等。

1.4毕业设计(论文)

毕业设计(论文)实践环节是完成教学计划达到计算机专业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是教学计划中综合性最强的实践教学环节,它对培养学生的思想、工作作风以及处理实际问题能力、提高毕业生全面素质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是对学生综合应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检验,通过毕业设计(论文)使学生能够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和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掌握软硬件或应用系统的设计开发能力;提高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提高协作配合工作的能力。

2加强和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有效途径

2.1大力宣传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性

计算机实践教学是计算机课程的重要环节,学好计算机仅靠理论知识是不够的,课堂讲授是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而计算机实践教学的目的是要通过实际操作将所学到的知识付诸实际,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主要手段。大学学习期间,学生处于从书本学习到提高能力的转型过程中,需尽早向学生介绍清楚社会需求与个人期望的差异,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理念,扫清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思想障碍,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2.2加强和重视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

学校要重视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为了培养应用型的人才,学校要特别注重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和知识的更新。为此,不仅要选派教师到名牌大学和科研机构进修学习,提高其专业素质,而且要选派优秀的教师到企业中去更新知识,去学习企业的管理,了解企业对毕业生知识、能力、素质的确切要求,以便修改培养方案,建设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要鼓励教师去跟踪当前最新技术,与企业合作搞项目。学校还可以聘请企业中的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或来校进行学术交流。这样才能保证师资队伍的知识更新,适应计算机新技术的飞速发展要求。

2.3教学中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课堂教学方面,专业课可以全部采用多媒体进行讲解,除了能扩大课堂教学的信息量,利用计算机实际工作环境演示各种操作外,也可对实验结果进行案例分析,现场进行点评。还模拟某些经常发生或不易发现的语法和逻辑错误,进行现场分析与排查,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

在实验课教学方面,除完成经典课程的实验教学外,增设部分以实用技术实验为主的选修课程,如计算机网络工程、web技术、多媒体技术等,通过这种方式提高学生在实践中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以更好地适应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2.4组织学生进行丰富的课余活动

大学生比中学生有着更多的自由支配的时间,利用好这些时间是大学教育取得成功的基本条件,由于惯性和自制力弱的原因,许多学生面对这些时间茫然不知所措,陷入网吧、游戏中不能自拔。因此,应寓教于乐,做好课余活动组织、引导工作。如鼓励学生设立自己的主页,条件允许时建设学生自行管理的网站;指导学生组织计算机咨询、维修小组,在开展计算机各项服务的同时,提高学生自身的实践能力;适时组织一些程序设计竞赛、网页设计竞赛、小发明和小制作等科技活动;引导学生组织兴趣小组,对自己感兴趣的方向展开研究,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2.5强化实验室管理,提高实验室和仪器设备的利用率

要想真正发挥实践教学活动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必须强化实验室管理。在实验室的管理模式上,要大胆创新,要充分利用现有设备,开放实验室,摆脱传统封闭式的实验教学时空观的束缚。实验室开放主要解决学生选课与实验时间冲突的矛盾和尝试由学生自定实验课题、选择仪器设备、制定实验方案、处理和分析实验结果,用以培养学生的基础实验能力、综合实验能力和科研能力。为此,可考虑为实验室配备专职实验教师。

2.6选择适当的实践教学成绩考核方式

考试的方法和内容对于学生的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导向性,以选择题为主的客观性考试方法虽然操作方便、教师阅卷工作量小,但容易导致“应试教育”和“应试学习”;对于部分实践性强的课程,传统的笔试也很难真正反映出学生的实践能力;对于一些设计型课程,可考虑采用现场操作考核方式,使学生充分重视实践能力的训练。在学生独立完成设计任务后,教师应予以及时的考核,考核的标准直接体现教师对学生的能力要求。为了体现能力和创造性的培养目标,以使用基本操作实现任务为基本要求,有使用技巧和创新的予以加分的方式鼓励学生发挥最大能力去提高设计水平,在每一次的实践中逐步提高设计能力和创造力。在评价设计结果的同时向学生提问一些设计思路或设计过程的问题,也可以在给学生说明给予评价等级的理由,解释学生设计的成功之处和待改进之处,有时可以允许学生改进设计任务并予以重新评价,相信对学生的设计思路有一定的启发作用。当然,这还需要在教学管理体制上进行相应的改革,使教师、学生能积极地探索各种有效的考核方法。

3结束语

总之,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是个系统工程,要想真正发挥实践教学活动的作用,这不仅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努力,也需要学生管理、教学管理、设备和后勤保障等部门的支持,在全体教职员工的努力下,才能培养出满足社会需求的专业人才。实现我们的培养目标还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王志英.实践教学:计算机人才培养的重头戏[J].计算机教育,2004,(9).

[2]李阳,张陵.理论和实践相融合的基础课程教学新体系[J].中国大学教育,2004,(9).

[3]秦锋.一般工科院校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2003,20(1).

[4]曲学楼.改革计算机实验教学提高实验课教学质量[J].高教研究与实践,2004.

计算机实验总结篇7

【关键词】计算机组成与结构;eDa技术;实验;应用

计算机及其相关专业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除了要对理论知识加以了解,更重要的是要提升自己的动手能力。计算机组成与结构实验教学,就是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必修课,通过课程设计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可以起到拓展知识的作用。

一、eDa技术概述

eDa也就是电子设计自动化,eDa技术的发展经历了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计算机辅助测试以及计算机辅助工程。eDa技术的工具就是计算机,在eDa软件平台上,设计者常常用硬件描述语言HDL来完成具体的课程设计文件,然后再在计算机平台上自动完成逻辑编译、分割、优化、布局、仿真等多个步骤。

eDa技术最大的优势在于用软件的方法来实现硬件的实际功效。一项设计最重要的部分是仿真和调试,采用eDa技术进行设计时,从设计的高层次上对设计进行全局纵览,有助于早期改造结构设计上的毛病,避免工作量的增加,也可以减少进行逻辑功效仿真的工作量,增加设计的成功率。

二、将eDa技术应用于计算机组成与结构课程设计

计算机是一个典型的复杂数字系统,如果在计算机设计系统开发中加入eDa技术的软硬件设计平台,不仅可以提高系统设计与调试的敛率,也可以节约硬件开发成本,缩短设计周期。因此在计算机组成与结构的实践教学中,要不断提高学生利用现代化的电子技术手段进行设计的能力。当然,eDa技术将成为计算机组成与结构实验教学的发展方向。

(一)课程的实施方案

课程设计是要完成模型计算机的设计以及FpGa的实现,而课程实验则是用来验证计算机的各个组成部件以及其具体的逻辑功能的。这两种课程内容都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掌握计算机的硬件系统中各个部件的具体组成原理、逻辑实现方法及其具体的设计方法,从而建立一种整体的概念,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独立分析设计的能力。计算机组成与结构的课程设计中运用了多门课程,比如计算机组成原理、VHDL、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等,这些课程都能对学生的自学能力有很好的提高。因为该课程设计不仅在理论上要求学生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在实践上则要求学生具有电路分析与设计、能进行完整实验的能力。

(二)课程设计的内容

计算机组成与结构实验教学中,进行课程设计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进行系统的总体设计,画出模型机的数据通路框图;其次是设计微程序控制器或者硬联线控制器的逻辑结构框图;开始设计机器指令格式和指令系统;由给出的课程题目和设计指令系统来编写相应的汇编语言,进行仿真等。

三、将eDa技术应用于计算机组成与结构课程实验

进行课程设计之后就可以进行具体的课程实践。在进行课程实践之前,要掌握具体的设计方法。计算机的CpU包含基本的功能模块以及与基本功能模块相连的数据通路。在进行课程设计实践时要掌握基本功能模块的具体功能以及各自的特点,再对每个模块进行设计、调试、软件仿真和硬件设计等。计算机组成与结构课程设计实验中采用的CpU采用大多是单总线系统结构的16位CiSCCpU,eDa软件大多是可编程逻辑器件设计工具软件。

(一)基本模犁计算机的设计

在具体的课程设计中,为了保证清晰的系统结构,一般在系统的顶层结构采用原理图输入法,而在其他的模块都采用VHDL语言进行设计。对各个模块进行处理时要在文本编辑器中输入每一个单元模块所对应的VHDL源程序,并且要对各个源程序进行编译,可以产生相应的图元,供顶层的电路调用使用。各个模块的图元可以生成图元库,运用eDa技术进行实验课程,很重要的一步就是要进行软件仿真,而仿真的元器件就来源于图元库。在图形编辑器中可以对图元库中的各种图元进行调用,再根据数据通路的总体框架图连接成顶层电路图,就可以进行电路的仿真。计算机组成与结构实验所设计的CiSC模型机的顶层电路图中有很多基本器件模块,比如时序信号发生器、程序计数器、算术逻辑运算单元、移位寄存器、指令寄存器、比较器、地址寄存器、一个控制单元等。而这些模块也共用一组16位的三态数据总线。

系统结构中的存储模块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存储元件由嵌入式阵列块构成,通过调用宏模块并设置模块相关的参数来实现存储功能。系统的各个部分都承担了不同的功能,其中,存储CpU主要是对指令和数据进行执行,具体的过程是处理器从存储元件中读取相应的指令,CpU再执行指令来运行下行的各种程序,整个过程中的指令都被存储在指令寄存器中。译码过程由控制单元完成,控制单元主要是控制相应的信号进行相互作用,并且控制各个处理单元来执行这些指令。

系统结构中的控制模块其实是一个状态机,它主要控制CpU的各项动作之间的顺序,比如取指令、译码、执行指令,控制模块进行操作时要针对各个动作发出具体的时序控制信号,使得计算机内部的各个动作都能进行协调的工作,进而完成各个指令的具体功能。这种方法与微程序设计方法不同,微程序设计法主要在控制存储器中写入微指令,通过控制微程序来执行具体的控制指令。

(二)软件设计

当系统CpU得到一个复位信号后,系统即开始进行复制操作,复位信号是使CpU内部状态复位的一个信号操作。一般说来,系统的每个寄存器都有不同的功能,寄存器1主要存放模块的的起始地址,寄存器2主要存放系统目标区的起始地址,而寄存器6则主要存放被复制模块的末地址。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要判断数据模块的复制工作是否已经结束,若已经满足结束条件则可以停止运行,否则要继续记数直至数据模块复制完成。

将设计的程序输入并且进行编译之后,还有一个重要的步骤就是仿真,仿真也是对设计进行验证的一个重要步骤,若在仿真中发现不符合要求的地方,则要及时找出原因进行改正,以保证最终结果的正确性。

结语

计算机组成与结构课程是锻炼学生积极思考以及提升其思维能力的重要课程,不同的设计对象和内容导致设计的具体内容完全不同,这也考验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由于eDa技术与计算机输入技术、逻辑编程和仿真等方面都有紧密的联系,而且在硬件实验之后有具体的图像可以进行对比,因此在实验教学中具有很好的灵活性和可操作性。也能提高学生进行软件开发的能力,可以达到课程设计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陈智勇.计算机原理课程设计的改革与实践[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5,27(5):71—73

计算机实验总结篇8

关键词:计算机;实验;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4

1计算机实验教学当前存在的问题

1.1教学观点落后,计算机实验室利用率较低

传统教学中,不少人总认为计算机教学主要侧重在理论知识,加之考试的时候也都是以笔试作为考核目标,导致对计算机的教学观点一直是重理论轻实验,忽视对计算机操作应用能力的培养,实验课成了表面、可有可无的部分。实验课的不足,计算机实验室的利用率低下,造成教学资源的浪费,学生应用能力的欠缺,经常到实验室的人少之又少,长期循而往复,学生和教师对实验课的不重视成为习惯和常态。

1.2教学方法落后、欠缺更新

传统实验室教学采取让学生对着教材照做的方法,整个教学课堂内容很简单、传统,其中的研究与综合性内容较少,滞后于计算机的发展和市场的需求。一般不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求知探索和动手实践能力,而在实际操作中,一遇到点困难或者变化,学生便不知如何处理,通常都是教师帮忙解决,而如此实验课下来之后,即使学生能完成相应的操作也没有成就感,不能激起学生兴趣与学习热情。

2提高计算机实验教学的有效性建议策略

实验课前准备。很多人不重视计算机操作的课前准备,认为影响不大,实际上对于计算机学科,我们不熟悉的术语以及一些极其抽象的概念不少,如果在没做好课前预习准备的情况下,上机时,对于教师的讲解跟进感觉甚是吃力,而倘若做好了课前准备,便可相对熟悉,易于理解教师所讲。

2.1实验课前教师的准备

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不单需要学生的学习热情与方法,教师的用心也是必不可少的。首先,教师要先做好实验课的教学计划,并将试验中学生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做好备案,以方便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另一方便可以让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交流探讨,提出解决问题方案,促进目的性的教学的实施,并调动学生好奇心,促进学生的积极性。其次,当实验结束时,教师可以做出总结,结合操作课程实际情况提出易出现的问题和改进办法,避免试验中一些片面的主观臆断的产生,最后,教师规划好完善合理的学生成绩考核目标,同时让学生明确成绩考核目标。

2.2实验课前学生的准备

上机实验课前,学生做好预习,可以略熟悉即将实验内容,对实验之前的教师重难点和易出错地方更易吸收。另一方面对于上次实验课教师布置的下一次实验课内容,学生可以认真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实验要求,明白实验步骤。而一旦基础性操作熟悉后,在中途遇到问题时,学生有相对较多时间,可以自我摸索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一旦有进展,很易让学生有成就感,即使问题没解决,是通过教师帮助的,但由于经过自己摸索亲自体验的,解决方式通常会极为深刻,有助于提高课堂效益。

3对计算机实验教学进行改革

3.1一般性实验

一般性实验主要是指基础性或是验证型实验,这类实验较简单,一般在课堂中就可以完成。比对于如网页制作主页课时,我们应对教学内容和评分体系做相应改革,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如将评分体系根据网页制作实验课的开展环节,加以划分,分为实验前分组――检查小组的准备情况,包括图片、文字、准备心得等――实验过程、进展情况、实验成果展示――评点、交流、探讨和修改――总结与心得等环节。而其中实验前的图片与文字等资料的准备与实验过程、实验成果展示以及修改与心得可以加重分数比例,促进学生积极加入实验过程中。而多个环节的划分有利于为不同学生的不同特长提供用武之地,提高学生参与实验热情与积极性。

3.2创新、开放型实验

学校要设置专业的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轮流指导,让更多的学生参加实验,开放实验室,发挥其功能。教师可以根据社会的需要或者自己研究的课题,为学生寻找具有研究价值的实验任务,培养学生基本的科学素养以及严谨的治学态度。另外教师在实验教学中要注意指导学生进行合理动作计划的制定,并分步完成,对每一步进行相关的评测和改进,保证实验的完成。而对于实验的成果,要尽量确保其可应用性或者被认可,借此鼓励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3进行双重的实验总结

(1)学生总结。学生要遵守实验总结的基本规范,在实验报告中对基本过程做好相关的描述,并对实验的结果做出详细的分析,实验失败后,要仔细分析,找到原因;教师要组织部分学生进行实验报告格式的审核,对于不符合要求的要辅导学生进行修改;对于实验报告雷同或者抄袭者,要给予严重处分。

(2)教师总结。教师要在试验中对出现的问题做出临时性的总结,在实验后还要进行整体的总结,找到一些失败实验的原因,引导学生在实验报告中进行总结;要对实验报告做出评价,把握学生的分析结果,进行有必要的点评;教师还可以利用多种交流平台如QQ,mSn、博客等等与学生进行各种实验的讨论;还必须对实验教学进行总结和反思,研究改革方案,并进行教学研究,使得实验教学不断的优化。

3.4实验教学规范和改革的考评机制

(1)规范评价的标准。组织教师进行科学规范的实验考核标准的制定,实验的考核结果要有多个部分组合形成,包括考勤、日常实验的成绩、期末的实验考试成绩,对于在试验中有突出表现的学生要进行适当的加分鼓励。

改变过去理论的课程和实验统一管理的情况,把计算机的网络实验以及维护实验等等这些课程,从理论的课程中脱离出来,独立的计算成绩,提高教师和学生的重视程度对于一些不能独立分离出来的实验课程,要确定其在课程中所占的比例,并且严格遵守。

(2)实行多种评价的方式进行互补。要鼓励学生参与到实验过程当中去,例如网站的开发实验等等,让学生把设计作品展示出来,有学校制定考核的标准,并组织教师和同学进行共同打分,汇总成绩,合理的进行评价,并且,在进行评价时,学生的作品能够获得别人的认可,学生就会产生自豪感和成就感,还可以激励其他学生的好胜心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产生良性竞争在规定的时间内,为学生创造可以改正错误的机会。比如一个为期10天的设计考核,有的学生提前交了作品,但是不满意老师的分数,这时我们可以鼓励学生再进行修改,重新计分因为进行考核是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要让学生学到知识,在规定的时间内给学生修改的机会,这样可以更加激发学生的进取心理,并且可以得到更多的技能和知识。

3.5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上机习惯,注重一题多解式的引导

在计算机实验教学中,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上机习惯,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注重上机成为学生根深蒂固的行为意识,二是让学生在上机时有着良好的自主观察、自主思考的良好习惯。帮助学生树立起实践出真知的意识,让其体会到在课堂中要学好计算机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就是通过上机实验。在实验课时要注重善于观察,而不是一遇到问题不经过思考首先想到的就是问老师。其次在进行实验课时,教师要注重多向思维的引导,如对于复制操作,既可用工具栏上的复制按钮又可用编辑下的复制命令,还可运用快捷键Ctrl+C。在实验教学中注重一题多解既可应付一些极端状况,又可锻炼学生求索与创新思维。

4结语

计算机技术发展极为迅速,而提高计算机实验课的有效性方式与手段也具多样化,只要教师认识到实验课的重要性,在平时教学中加以研究探索,大胆创新,相信一定可以找出带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有效性的方法。

参考文献:

计算机实验总结篇9

在讲授计算机组成原理这门课程开始之前,要向学生明白本课程的目的,并教会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方法与技巧。同时要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系统的层次化结构概念、掌握计算机硬件系统各个组成部分的工作原理、组成方法及相互连接。要教会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同时要求学生具备四个方面的基本知识,即: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布尔代数、数字逻辑电路设计。

2模块化教学

根据计算机的硬件组成,可将这门课程划分为五个模块,即:输入系统、输出系统、存储器、运算器、控制器,其中还涉及到连接这五个模块的总线,即系统总线。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领悟到这五个模块之间是怎么样协调工作的,计算机之所以能够解题,主要是各个模块发挥其功能。在运算器这一模块,重点让学生掌握数据的表示和运算、运算部件的结构;在控制器这一模块要让学生了解指令系统的设计、指令的执行,并让其掌握控制器的组成[5-6]。在存储器,要重点讲解层次化存储器结构、内存(Ram和Rom)、高速缓存(Cache)以及辅存(磁盘、磁带、光盘);在输入/输出这两个模块要让学生掌握i/o接口、i/o设备,并让学生懂得i/o设备怎么通过i/o接口与主机进行互联和交换数据的。

3理论与实验相结合

计算机组成原理的一个主要知识点要让学生掌握怎么样用指令来驱动计算机。计算机组成原理由于这门课堂的性质,其记忆性的内容较多,避免让学生感到枯燥难学,要结合实验,学习所需的软硬件知识,做到寓教于乐。如在讲到存储器这这一模块时,要进行相应的实验课,可以让学生做静态随机存储器的实验。因为存储器是计算机各种信息存储与交换的中心。在程序执行过程中,所要执行的指令是从存储器中获取,运算器所需要的操作数是通过程序中的访问存储器指令从存储器中得到,运算结果在程序执行完之前又必须全部写到存储器中,各种输入输出设备也直接与存储器交换数据。把程序和数据存储在存储器中,是冯•诺依曼型计算机的基本特征,也是计算机能够自动、连续快速工作的基础。通过实验让学生掌握静态随机存储器Ram工作特性及数据的读写方法。通过实验要让学生明白现代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系统能够真实反映现代计算机设计工程实现原理、测试方法和设计技术,容易完成自主实用型设计实验。对实验的进行可分为部件实验和整机课程设计两大部分,同时对实验部分可单独计学分[7-8]。通过部件实验和整机课程设计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使得学生在计算机组成原理的理论和实践这两个层面上都能够得到较好的提高。

4多样化教学

4.1基本学习活动

包括:观看课程视频和动画演示,阅读各章节列出的概念解释、常见问题和例题分析等。动画演示和例题分析都配有音频讲解。

4.2远程双向导学

分开篇导学、阶段性导学、考前辅导。开篇导学:通过对课程内容、课程编排结构、课程资源、学习方法、学习进度要求、考核方式的基本介绍,让学生对课程的总体框架和学习目标和要求有一个总体的了解。同时,借助于双向语音视频系统,教师可对学生的基础作大致的了解,为后续的导学活动做准备。阶段性导学:安排在学习过程中,主要包含对已学内容的回顾总结,针对课程学习中的重点、难点和疑点问题作重点讲述,对后部分作进一步的概括性讲解。阶段导学的内容还包括:作业讲评、实验结果分析等多种形式。考前辅导:把整个课程的重点内容再全面地进行一次总结,并针对学生几个月下来的碰到的难点和疑点问题,进行重点讲解和答疑。

4.3网上讨论

专题讨论,针对课程内容,按主题进行分类设定,由辅导教师组织师生共同交流。针对学生的兴趣,以及学习、工作背景,自发组织学习小组,进行交流。

4.4网上虚拟实验

有些章节提供了虚拟实验环节,学生可以在网上进入虚拟实验环境,进行交互性模拟实验,以巩固所学内容。

4.5即时练习

在各章节学习结束时,通过即时练习,检查对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学习方法、学习节奏等。

4.6作业和考试

讲解完一个知识点时要及时布置好作业,并安排好作业评讲,同时要进行章节考试和集中评讲考试内容。

5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的最好老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引导学生的学习热情,让他们学有所成、学有所用。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要发挥师生的情感作用,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进一步提高。“爱”是学习的动力!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对学生倾注全部的爱心和热情,提出合理的目标和要求,对他们寄予热切的希望,就会让他们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正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要有了浓厚的兴趣,学生便会在浩如烟淼的知识海洋里乐学好学,从而达到学会学习目的。

6结语

计算机实验总结篇10

关键词:网络化实验室过程控制系统建设方案课程开发

1网络型过程控制系统简介

1.1过程控制系统实验室现状

1.2网络控制实验系统简介

本过程控制实验系统是将现有的6套过程控制实验装置连接为一个整体的控制网络实验系统,可以使其中的一台计算机控制任意一台ae2000系统设备,实现网络控制。其中服务器可以对任意一台客户机实现监控,随时动态的检测各系统的运行情况。

2网络型过程控制系统实验室建设总体结构

网络型过程控制系统实验室建设由4部分组成:现场实验设备(控制对象、信号检测设备、执行器等)、控制台(各种智能调解器、变送器接线端子、电源等)、现场计算机、远端计算机。

控制台通过智能仪表可以独立完成对现场设备的控制任务并能记录历史、实时曲线。现场计算机通过rs485与控制台的智能调节仪相连获得现场数据并进行pid运算,将所产生的各类控制值写入调节仪,通过调节仪对现场设备进行控制。在进行远程网络控制实验时,现场计算机作为远端计算机与调节仪表进行数据交换的中间环节,同时可以对实验现场和实验过程进行监视,从而正确的指导实验地进行。

2.2现场计算机数据采集系统的实现

网络型过程控制实验系统的数据采集可以采集液位、温度、流量、压力四大参数。www.133229.Com这些参数通过变送器输出1-5v标准电压信号,经过rs485总线送出传入计算机。计算机提供的总线接口一般为rs232接口,将rs485总线传出的信号送入计算机,要解决总线接口的转换问题,比如:加入rs232和rs485的转换器模块。采用rs485总线的结构主要是比较适合长距离、无干扰的信号传送。

2.3远端计算机数据采集的实现

在探索远程实验教学发展的前提下,借助互联网完成一套远程控制实验室系统。系统采用基于互联网的浏览器/服务器模式。现场计算机、校内pc、校外pc机的操作系统都选用windows2000professional,服务器选用windows2000server,数据库选用sqlserver2000,软件开发平台在客户端采用javaapplet建立socket客户端程序,在服务器端采用java语言建立socket服务器程序。

3网络型过程控制系统实验室系统的软件结构

3.1系统软件总体设计

设计系统软件时要充分考虑各种因素,力求性能可靠、功能齐全、界面人性化、使用方便。系统的软件平台由三部分组成:实验控制软件、网络服务器软件和客户机软件。客户端与实验管理服务器之间是基于tcp/ip协议进行通信的,实验管理服务器与后台实验控制服务器之间的通信也是基于tcp/ip或ftp协议实现的。ftp协议(文件传输协议)是建立在tcp协议基础之上的应用层协议,用于实现动态链接库的上传。而客户机访问web服务器资源时采用http协议实现,只要客户机安装了浏览器,用户就可对服务器数据库的数据进行存取、修改、查询。

3.2客户端简介

客户端是过程控制系统网络实验室设计的一个重要部分。客户端只需安装相应

的组态软件—mcgs,即可在软件提供的界面下完成实验,得出实验结果。客户端的设计依据实验者选择“实验代号”及“实验方式”向实验服务器传送实验参数并采集曲线数据。每个实验方式有:单机模式、仿真版模式、网络仿真版模式。

客户端最为重要的功能是:传送实验参数,对服务器及硬件设备运行状况实时观测,获得处理并保存服务器传来数据及图形。为了方便实验者进行实验,设计的重点为图形、数据处理功能,通用性的实验设置功能,对话功能等。

3.3网络服务器功能简介

服务器是连接客户端和底层下位机的中间媒质。一方面它需要有强大的处理能力,才能同时完成与客户端和下位机的通讯。另一方面它也需要有巨大的存储容量,以便将众多下位机处理后的实验结果保存。网络服务器包括web服务器、实验管理服务器。后台过程控制系统和网络服务器位于同一实验室,两者都连接到100m的快速以太局域网上,组成远程实验系统的服务器。实验客户机位于网络实验用户终端,通过校园网或internet实现与服务端之间的交互,现场计算机通过数据采集与控制装置连接到被控对象上。校内、外pc机上的实验用户可随时访问服务器中的信息资料或进行远程实验动态实时的从网络上获取实验数据,并通过网络视频来观看实验对象和实验过程,能够看到整个实验的运行情况。同时该系统还可与学校的管理系统联网,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4结语

在建成后的网络过程控制系统实验室,所提供的网络平台适合多种应用实验需要,同时在所建成的多个片区中,每个片区都可以独立成为实验小组,实现同一时段多人做实验,能够做到整体的经济、实用性。实验室拓朴结构可以进行灵活组合,可以进行多区域分布实验,也可以合并在一起组成大实验环境。实验室中所使用的设备具备增强的管理功能,并且提供各自的管理窗口及其管理功能,管理员可以通过设备面板,直观显示端口的连接状态。另外,厂方提供的网络设备扩展插槽、模块、端口丰富,可以方便进行系统升级与扩展。

网络实验室完全模拟了真实的使用环境,做到实验有效的与实际环境结合,可让师生更深入学习网络知识,有效提高动手能力。在本高校网络实验室成功建设的案例,设计者通过综合考虑网络3层架构的全面均衡设计,达到了从网络应用性能到安全监管理,兼顾有线、无线综合网络应用的目的,很好的满足了学校网络实验室教学、科研的需要,而且具有较高的性价比,实用性很强。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