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五年级信息技术总结十篇五年级信息技术总结十篇

五年级信息技术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8:05:26

五年级信息技术总结篇1

一、本学期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目的要求

1、增强学生的信息意识,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及其对工作和社会的影响。

2、了解文字处理软件word操作系统及其操作方法。

3、了解文字处理软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2011-2011学年下期信息技术教学工作总结,帮助学生从小树立团结合作、互帮互学、资源共享的团队精神。

二、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针对学生实际,我在教学中认真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结合计算机教学实际,开展好常规教学。

⑴开学初,便结合我校的计算机教学实际,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并严格按教学计划进行上课。在教学过程中,对具体的教学内容都进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工作总结范文行了认真的教学分析,思考在现有计算机软教学的实际情况下如何实施教学,并写成教案上课。收到较好的效果。

⑵、在教学中,我经常研究学生的思想发展变化,为了提高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在不影响教学的情况下,自己从光盘上或到其它学校去找了一些有利于学生智力发展的小游戏,把这些游戏在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后给学生玩,让学生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提高了学习兴趣,并有助于学生智力发展。经本期实践,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学生不但掌握了规定的信息技术知识和达到了规定的操作技能水平,而且还从游戏中学到了许多其它的知识。信息技术课已经成了学生十分喜欢的课程之一。

2、加紧学习课程标准,贯彻课程标准,进一步转变观念,实施素质教育,开展对教材的研究,解决问题,深化教学改革。

3、加紧对教师自身业务素质的提高,做到认真备课,因材施教,选择最佳的教学方法,传授知识和技能。

4、加快教学方法研究,在教学中认真吸收别人先进的教学方法,大胆尝试,加以变通,并从理论的角度,加以深华。

三、从教学上讲我主要做了这一些工作:

1、做到期初有计划,有教学进度,使教学工作能有条不紊地顺利进行下去。

2、按照学校工作管理规定,认真备好课,写好教案,努力上好每一节课。信息教育的课程学校安排的课时比较少,这对于学生来讲是很重要的一节课;对老师来讲是比较难上的一节课。所以能上好每节课对老师对学生都是很关键的。除了备好课、写好教案外,我还要查阅各种资料,能上因特网时还上网寻找好的教学材料,教学课件,把它们和我所从事的工作结合起来,为我所用。

3、在转差促优上,我也注意在教学中或教学之余以各种形式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转化差生,促进他们的发展。

4、在教学之余,我也注重自身发展进步。除了听课,评课,参加教研组教研活动外,我还注意到要不断学习。从思想上端正自己、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从行动上积极参加各种知识的学习,学电脑技术,教学技能等;在生活上注意形象,为人师表。作为教师教学工作是主要的,但除了教学工作外,我也积极参加学校组织其它活动如:政治理论学习,业务学习及其它的工作等。

四、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努力方向

1、信息技术学科不仅是一门崭新的学科,更是一门具有很多不同与其它学科特点的特殊学科,由于学科教学发展较缓慢,没有现成的教学模式,摸着石头过河,工作收效不是很大。

五年级信息技术总结篇2

一、发展现状

“十一五”期间,泉州市审计局充分重视审计信息化建设,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审计信息化发展全局,秉承信息技术为领导决策服务、为审计一线服务和为办公管理服务的宗旨,一方面,认真抓好审计队伍建设,大力加强计算机知识培训力度,努力提高审计队伍信息化素质和审计人员计算机应用水平;另一方面,加强制度建设、硬件投入和软件应用,积极探索、实践信息化环境下审计事业的发展路子,努力更新审计手段,提高审计技术水平,服务审计事业发展。目前,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全市两级审计机关的电脑配备已全面达到人手一机的要求,部分审计机关还达到业务人员人手一台手提电脑的程度,为计算机应用提供了应用条件。

2、全市已建立审计业务vpn专网,实现了审计系统上下级之间的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方便了上下级间的联系。市审计局和大部分县级审计局已建立了单位局域网,联入互联网,部分领域已实现了办公的自动化。

3、全市已全面应用审计统计软件、审计管理系统、电子邮件系统、网络视频培训系统、审计信息三级系统和审计法规查询系统等,实现了审计统计工作电算化、办公邮件无纸化、业务培训网络化、信息和法规查询电子化,有效地提高*了审计工作效率。全市两级审计机关已逐步开展了审计署ao软件的应用工作,市审计局烟草公司审计ao应用实例获得了审计署应用奖,公积金中心ao应用审计、

医院医疗收费ao应用审计在全省计算机应用研讨会上进行交流。

 

4、全市审计人员已全部通过审计署计算机初级考试,普遍具备了一定的计算机操作技能,为今后深化计算机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部分审计人员已熟练掌握了ao软件应用、数据库操作、计算机辅助审计等技能,并成功地应用到实际审计项目工作中,带动了计算机应用的深入开展。

二、问题分析

1、认识问题。目前,仍有不少同志认为,被审计单位没有应用会计电算化,没有电子帐册,不具备信息化环境就搞不了计算机审计。这是个巨大的思想认识误区,需要提升的空间巨大。其实不给电子数据,审计组一样可以利用计算机技术开展审计进行项目管理。

2、人才建设问题。当前,审计队伍中大部分人员的思想观念和技术水平不能完全适应审计信息化发展的需要,存在着观念落后,知识结构不合理、更新慢,无系统学习培训,消化、吸收能力不足等问题,制约了审计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推进。

3、建设资金问题。由于审计信息化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受上级补助金额和当地财力有限的制约,造成部分县(市、区)无法按照上级部署的时间要求开展信息化建设工作,影响了信息化推进进度。

4、创新性应用问题。受知识、技术、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目前的很多应用仍停留于简单的复制应用层面,缺乏开拓性、创新性的应用,需要今后花很大力度去推进,这是关乎信息化应用水平的大事。

5、制度滞后和对下指导问题。由于当前出台的计算机审计有关法规还比较少,加上各级对下级审计机关的指导还都不够,且指导缺乏针对性,无法真正做到分领域、分人才做相应、有效、及时的指导,从而造成不利于计算机审计的全面应用和推进的局面。

三、“十二五”发展目标及基本思路

“十二五”期间,泉州市审计局将以审计技术创新为动力,创新审计理念、创新审计技术和方式、方法,为建立科学的审计管理体系、审计质量控制体系提供信息技术支持,初步实现“三个转变”的建设目标,初步建立“预算跟踪+联网核查&rdquo

;审计模式,使审计效率、质量和审计覆盖面得到较大提高,审计监督职责履行的综合审计能力和质量到全面提升。为实现上述发展目标,我局在“十二五”期间,将严格按照上级审计机关金审工程建设的要求,结合本地的*实际,一方面,积极开展审计信息化建设工作,全面推进审计网络建设,建成全市各级审计机关资源共享、安全可靠的信息网络系统。在抓好网络建设的同时,积极推进办公自动化进程,积极应用各种审计业务软件,提高计算机审计应用的覆盖面,并在合适的情况下尝试实施网络环境下对财政、税务、银行、社保和住房公积金等重要部门和重点资金的联网审计和信息系统审计。另一方面,不断加大审计人员计算机技能的培训力度,着力培养一支能适应新形势需要的新型审计干部队伍。

 

四、主要任务

1、进一步完善全市审计业务专网建设,确保网络安全、高效运行。目前,我市审计业务专网是基于政务内网网络搭建起来的审计系统业务网络,在实际工作中发挥着上传下达的重要任务。根据新出台的安全保密要求,下一阶段,将对网络运行中的薄弱环节进行改进与完善,重点是对网络交换机进行升级改造,由二层交换机升级为三层交换机,实现对ip地址的绑定和智能跟踪管理。

2、建设、完善县级审计机关的各种审计网络,实现资源共享。根据全省“金审二期工程”的建设要求,市审计局将督促、指导各县(市、区)审计局抓紧实施各单位的机房建设、网络综合布线、内外网物理隔离、横向介入等工作,进一步建立、健全县级审计机关的审计网络(局域网、vpn、政务外网、互联网),确保全市每个审计人员都能实现联网办公,都能实现与全省审计专网联通,顺利访问省政务专网,顺利通过全省“金审二期”工程建设验收。建设内容包括机房建设,网络综合布线,服务器、内外网交换机等网络设备的购置、安装与调试等。

3、建成全市审计系统异地会商系统,实现网上视频交流。在当地建设好政务外网的基础上,建设横向介入网,实现与政务外网的连通。在实现政务外网连通的基础上,根据审计署关于建设审计会商系统的要求,着手建设全市审计会商系统,实现审计机关上下级之间的网络视频会议和现场互动交流,丰富互动方式,密切沟通联系,

提高互动频率和效率,节约人力和行政成本。

 

4、全市审计机关统一安装、部署审计署审计oa管理系统,实现办公无纸化。按照审计署和省厅的工作要求,在市审计局和各县(市、区)审计局安装部署审计署审计oa管理系统,实现本部与上、下级审计机关审计信息、审计数据、被审计单位资料等的数据间的交互使用和互联互通,实现本部机关办公(0a)与审计现场管理系统(ao)互通,全面提升对审计业务的支撑和审计办公管理、信息共享功能。其建设内容包括硬件、软件的购置、oa系统的部署和日后的维护服务等。

5、大力推广ao软件的应用力度,全面提升审计手段和成效。根据审计署的要求,在“十二五”末,全市两级审计机关力争实现ao软件在年度审计项目应用的比例达到75%以上。在应用的基础上,每年度要注意着手征集、建立全市审计项目ao应用优秀实例库和计算机方法案例,并开展ao应用优秀实例、计算机方法案例成果演示或评比,鼓励、宣传应用成果,丰富、拓宽审计思路,提高审计项目质量。

6、逐步探索、实施联网审计和信息系统审计。市审计局将在时机成熟、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尝试性地开展一些以一级预算单位及财政、地税、社会保障等部门为重点的联网审计或某些重点领域的信息系统审计,不断积累、总结审计经验。各县(市、区)审计机关*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着手开展联网审计的可行性研究工作,对已建立会计核算中心的县(市、区),可以尝试开展以本级一级预算单位及财政、地税、社会保障等部门为重点的联网审计;对尚未建立会计核算中心的县(市、区),审计机关可根据自身情况,摸底了解可实施信息系统审计的领域,并作些探索性的尝试,以积累信息系统审计的经验。

7、其他方面。根据审计署和省审计厅在十二五期间提出的关于市、县级审计机关金审工程建设的要求,着手进行部署、实施各项工作任务,全面推进全市审计信息化建设工作,提高信息化应用水平。

五、措施建议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要从战略的高度,从审计管理和审计业务实施的层面,通盘构架全市十二五审计信息化建设总体规划,并在实际工作中加以遵照执行。为保证规划落实到位,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充实全市信息化建设领导

机构,以加强组织协调和指挥管理。在具体贯彻中,要积极整合各方面的资源,统筹兼顾,以实现我市审计信息化建设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2、争取经费,保障投资。要积极争取当地党委、政府领导和财政等有关部门的支持,加大对审计信息化建设资金的投入力度,把信息化建设资金、运行维护经费和计算机培训经费纳入年度经费预算,确保信息化建设任务的正常开展。

3、进一步加大培训力度,培养专业人才。根据“十二五”信息工作规划要求,制定计算机应用培训中长期目标和实施计划。每年年初,并结合年度工作实际和审计人员计算机运用的现状,制定年度相应的培训计划(如计算机中级培训、ao认证培训、网管培训等)。*通过采取多层次、多途径的培训方式,力求培养造就一批计算机应用和管理方面的专家,普及提高计算机应用水平,以适应信息化形势的需要。

4、总结经验,加强研究。要认真总结“十一五”期间我市审计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推广的经验,探索规律,指导今后的实践。“十二五”期间,要进一步加强计算机审计理论和技术的研究,系统归纳、总结梳理各专业审计领域的计算机审计思路,开展数据分析研究,形成一整套规范的计算机审计方法体系。

五年级信息技术总结篇3

(一)种植业生产成效显著

1、粮食产量稳步提高,农产品质量得到保障

我国是人口大国,粮食安全始终是党中央、国务院时刻关注的问题。因此“十二五”期间,我们结合县粮食生产实际,借鉴外地经验,以种子补贴、粮食直补及测土配方施肥、标准粮田示范县建设项目为切入点,全面推广和普及粮食生产新品种、新技术,小麦、玉米品种实现了更新换代,良种覆盖率达95%以上,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旱作农业节水技术等节本增效的粮食生产实用技术得到了全面推广,虽然受到多种自然灾害的影响,仍能实现全县粮食单产逐年提高,粮食总产保持相对稳定的目标,粮食生产安全得到进一步巩固。到2014年,全县粮食播种面积54.5万亩,总产20.7万吨,粮食平均亩产由2011年的392公斤上升到2014年的398公斤,实现了粮食生产的连年丰产。

在抓好粮食生产、做到自足有余的同时,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颁布实施,我们突出抓了与消费者生活紧密相关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成立了农产品质量管理办公室、农业执法大队,并投资300万元建设了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站。我们首先狠抓了农产品农资市场管理,清理国家禁用农药和伪冒农资产品,把禁用农药名录张贴于村、发放于户,使禁用农药得到有效控制;其次,按照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组织蔬菜、苹果等农产品生产基地进行标准化生产,提高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蔬菜、水果产品质量,为消费者提供优质放心农产品。2011-2014年我县送交农业部、省农业厅的农产品样品检测全部合格,未出现农残超标现象。大吾乡东沿兴西红柿、黄瓜获得国家a级绿色食品认证;一坡果园苹果获美国标准有机食品认证,在今年的廊坊农交会上,我县小香米、苹果、黑花生、小杂粮等获特别金奖3个,金奖5个,受到了消费者和客商的广泛好评,为县农产品质量安全奠定了良好基础。

2、特色产业发展迅猛,种植业总产值大幅度攀升

2013年底,我县实有耕地面积45.1875万亩,种植业总产值为17.77亿元。“十二五”期间,我县各项农业生产能力均进展很大,尤其是特色产业种植面积已达20.5万亩,其中主要包括:中药材种植5.5万亩、绿色小杂粮种植6万亩、食用菌种植140万平方米、杂交油葵种植4万亩、无公害蔬菜及错季菜面积5万亩。特色产业发展可较常规种植平均亩增产值1000元以上,因此“十二五”间全县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增。

3、农业项目投入大幅增加,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及新技术推广大有成效

“十二五”期间,我县共引进和实施包括百万元以上大项目13个,其他项目50余个,项目建设总投入达亿元以上,主要包括:

(1)优质玉米良种繁育基地建设项目,总投资398万元,建设内容包括种子仓库1216.75平方米,整治田间路30公里,新建大口井15眼。

(2)农作物良种补贴项目。小麦、玉米、棉花、水稻四种作物继续实行全覆盖,按照实际种植面积进行补贴,2011—2014年连续四年四种作物补贴面积180万亩次,补贴累计补贴资金1850多万元。

(3)测土配方施肥补贴项目,从2011年至2014年,累计补贴资金250万元。

(4)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口粮田建设项目,总投资900万元,国家分五年投资600万元,本项目十二五期间累计投资700万元,其中中央投资500万元。建设内容主要包括旱作基本农田、集雨水窖建设、土壤墒情监测体系建设等内容。

(5)县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项目。项目总投资115.5万元,其中使用中央财政资金77万元,县级配套38.5万元。项目建设内容是对我县12个乡镇区域站和11个乡镇农技站进行扩建、装修。

(6)县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十二五期间总投资600万元,每年投资120万元,全部使用中央财政资金,围绕小麦、玉米、水产养殖三个主导产业,建立了小麦、玉米、鱼类养殖3个实验示范基地;并对全县23个乡镇2040个农业科技示范户进行技术指导与培训。

(7)农业部粮食高产创建项目。十二五期间总投资320万元,每年投资64万元,承担部级小麦、玉米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各2个,每个万亩片使用国家补助资金16万元,共计64万元。

(8)花生良种补贴项目。十二五期间总投资375万元,每年投资75万元,年补贴面积5.5万亩,其中大田5万亩,繁种田5000亩,大田每亩补贴10元,繁种田每亩补贴50元。

(9)中药材种植示范园创建项目。十二五期间完成中药材种植示范园5个,每个园省补助资金分别为50万元共补助资金250万元。

(10)蔬菜标准园创建项目。十二五期间共完成蔬菜标准园创建项目6个,每个园使用国家补助资金50—60万元,完成总投资330万元。

(11)2014年省现代食用菌产业园建设项目。项目完成总投资107.5万元,其中使用省补助资金50万元,创建食用菌繁育中心20亩、食用菌种植示范基地200亩。

(12)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与控制省级补助资金项目。项目总投资100万元,全部为中央资金,建设内容:购置超高效液相色谱仪、超纯水机等仪器设备4台套。通过项目实施,我县农产品综合质检站检测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13)旱作农业技术推广补助项目,总投资195万元,全部为中央财政资金。玉米、马铃薯、甘薯地膜覆盖3万亩。

4、科技信息化服务能力大大提高,服务方式更加优化

“十二五”期间,我县农业信息化服务逐步完善,在强化“农业”、“县农业信息中心”、“农业信息网”、“县农业信息科技服务大厅”、“农业快易通”智能电话等信息平台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了23个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站,制定了职能、制度,配备了办公和化验检测设备,并建立了1000个科技示范户,解决了农技推广体系“线断网破”的局面,同时联合中国移动分公司、联通分公司,向全县农民开通了农信通服务业务,每天8点定时向农民发送各类农业信息,指导农民进行农业生产。另外,县农牧局还向农技指导员开通了飞信业务,及时向指导员各类技术指导信息。这两项服务使我们的农业技术指导工作更便捷、更及时、更科学,受到了农民朋友的欢迎。

5、超额完成各项指标,省市排位名列前茅

2014年我县粮食播种面积达54.5万亩,总产量达20.7万吨,棉花播种面积1万亩,总产皮棉800吨;油料播种面积达9万亩,总产量达1.8万吨;蔬菜播种面积8.7万亩,总产量达27.5万吨。“十二五”期间我县农业生产每年都有十几项工作受到市级以上部门表彰奖励。

(二)“十二五”期间种植业发展的主要特点、成功经验和存在问题

1、主要特点

总结“十二五”以来,结合实际,围绕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政府的战略决策,种植业生产的主要特点是:

(1)种植业结构调整取得突破性进展。种植结构由原来的粮经二元结构,发展到粮经菌药多元结构,种植业结构比例趋向合理。

(2)项目建设取得重大突破。立足政治优势和特点,下大力抓好项目的跑办和立项,完成了项目六十余个,争取中央及省市投资达亿元以上,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发挥了重要作用。

(3)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成就辉煌。“十二五”期间,在建立健全了农业科技服务体系,使县级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乡镇级农业技术推广站人员、设施全面得到落实。在已建成的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基础上,进一步创新管理体制,强化公益性职能,保障人员经费。推行农技推广责任制度,明确农技人员的服务区域、服务对象和服务内容,量化工作指标和目标要求。对全县23个乡镇级农技推广站,完成了技术人员配置、配套设施、管理体制等方面的建设。

2、主要经验

总结“十二五”期间我县种植业生产的发展状况和先进县(市)的经验,我县种植业生产的主要经验是:

(1)立足县情,调整和优化种植业结构

县是山区农业大县,人多地少和旱地面积大是农业的特点,因此,我们立足县情,按照省市主管部门的要求,遵循“扬长避短、发挥特色”的原则,突出抓好适宜特点的种植业结构调整工作,大力发展食用菌、设施蔬菜、中药材、绿色小杂粮、杂交油葵、玉米制种基地建设,种植业结构调整效果显著。

(2)立足政治优势,加大项目跑办建设工作

县是革命老区,具有独特的政治优势,受到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领导的领导的关注和重视。因此,我们立足县情和种植业生产现状,充分利用这一优势,积极通过省农业厅、省发改委及人大、政协提案等渠道,争取项目立项,“十二五”几年是我县引进上级资金超多的几年。

(3)适应形势的要求,大力发展技术信息服务体系

“三农”问题是事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因此“十二五”以来,我们立足实际和农民要求,加大了技术信息服务体系建设,继建立“农业”专题节目、“农业信息中心”、“县农业快易通专家热线系统”、“县农业技术专家咨询中心”,又开通了农信通服务业务、飞信业务。同时,建立和完善了“县土壤肥料化验室”、“县农产品综合质检站”,农业技术信息服务体系逐步加强完善。

3、存在问题

“十二五”期间种植业结构调整,项目建设和体系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受到了上级主管部门和县委、县政府的通报表彰,但也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

(1)人多地少,耕地不足且旱地面积大,水资源匮乏严重,受自然条件的制约。

(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条件下,以农户为经营单位,面积小,且农民文化科技素质偏低,影响和制约着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和农业产业化进程。

(3)由于近几年来农产品价格持续低迷,外出务工收入明显高于农业生产收入,影响了农民的种田积极性。农田种植存在着简化、方便的普遍现象,在管理、施肥等方面简单、省事,影响着有机肥料、微肥等投入,造成了土壤“氮多、磷少、微不用”的现象,造成土壤板结、盐渍等问题,从而影响着农产品质量和价格。

(4)农技队伍力量薄弱,影响着新品种、新技术和市场信息的传播,延缓了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进程。

(5)种植业产业化进程慢,存在着大而全、小而全,没有龙头企业和特色产业引导,普遍规模偏小,未能形成自己的特色产业和品牌。

二、“十三五”面临的外部环境

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深化改革、建成小康社会、加速实现“中国梦”的历史时期;党的“十”明确提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我国农业发展也进入了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刻;《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要求,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完善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加大强农惠农力度,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和农民生活水平,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2012年,国务院《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明确了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的目标任务,要求千方百计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优化农业发展格局,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为了积极探索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加快现代农业建设进程,农业部于2009年启动了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创建工作,并先后两批认定了153个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示范区已成为各地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平台、抓手和样板,有力地推动了全国现代农业建设。《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将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作为重点任务加以推进,提出“十二五”期间将“高标准、高起点、高水平”创建300个左右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努力打造现代农业发展的典型和样板。总理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坚持“三农”重中之重地位不动摇,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让农业更强、农民更富、农村更美”,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列入国家发展战略,农业发展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现代农业的发展,先后出台了《省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2—2015年)》和“省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实施意见”,要求各级各部门要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并提出以环京津现代农业示范带建设为重点,加快建成一批产业特色鲜明、科技含量高、经营规模大、技术装备先进、综合效益明显的现代农业示范区。

县是全国五大革命圣地之一,是著名的革命老区。在“西柏坡精神”的指引下,在上级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为了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全面提升城乡统筹发展水平,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奔小康,县委县政府非常重视农业发展,做出了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重要决定,并制定了规划。

三、“十三五”发展总体思路、发展目标、重点工作及保障措施

(一)总体思路

深入贯彻落实“十”精神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快速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走特色现代农业发展道路。立足资源优势、区位优势、红色文化优势,围绕提升农业效益、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目标,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骨干,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为基础,以优化升级农业产业结构为重点,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以农业科技为支撑,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完善支撑保障条件,全面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走出一条经济效益好,社会效益高,生态效益明显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引领和示范太行山现代农业发展。

(二)总体目标

到2020年,农业生产条件全面改善,特色鲜明、结构合理、功能多样、效益突出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基本形成,新型经营主体队伍不断壮大,支撑保障体系基本完善。现代农业综合效益大幅提升,支撑区域发展、带动农民增收的能力明显提高,建成具有区域特色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和创新发展模式,形成主导产业特色突出、服务体系配套完善、设施装备水平显著提高、农业效益明显提升的现代农业示范样板区,成为保障粮食安全的示范区、石家庄重要的菜篮子、京津冀居民休闲的后花园。

(三)重点工作及目标

1、大力提高粮食生产能力。

(1)加强科技服务,提升粮食生产水平。重点实施三项工程:一是实施“种子工程”。依托良种补贴项目,加快引进、试验、示范、推广良种。实现粮食优种覆盖率达到100%。二是实施“沃土工程”。依托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免费为农户取土化验,出具施肥配方,测土配方施肥推广面积实现全覆盖。三是实施“有害生物综合防治工程”。以我县防蝗植保站站为依托,不断健全完善有害生物防控体系,及时进行预测预报和信息。尤其是对小麦吸浆虫、野燕麦、黄顶菊等粮食重大病虫草害,展开连年歼灭战,提高综合化防治水平,有效控制灾害发生。

(2)加强基地建设,打造高产示范田。继续加大示范田建设力度,带动全县粮食生产。在种植管理技术上,突破传统模式,全面推广“保优节本”工程,全部实施测土施肥、推广优种、良种良法配套,小麦-玉米一体化节水高产栽培、节水灌溉、科学防治病虫害、“两晚”种植等新技术,从播种到收割,农业技术人员全程跟踪,提供技术指导,促进粮食高产。通过新技术、新品种的实施,实现农民每亩减少12—15元的投入,增加收入50—60元以上,同时,围绕提高抵御自然灾害能力、降低粮食生产成本,对生产基地进行区域化、规模化调整,实现自然资源、社会资源、技术资源优化配置。

(3)加强基础设施,改善粮食生产条件。改造一批中低产田,建设一批高标准农田,提高耕地综合生产能力。农田基础设施达到“挡得住、灌得上、排得出、降得下、能控制”的要求,使我县粮食生产发展水平实现由中产向高产的转变。

2、加快蔬菜(食用菌)产业发展步伐。

(1)实现蔬菜生产规模化。实施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品牌化销售,扩大设施蔬菜面积,优化种植模式,发展蔬菜专业合作社,扶持壮大龙头企业,完善市场体系建设,提升蔬菜产业竞争力,“十三五末”实现蔬菜生产优势区域更加集中,特色更加突显,定位更加明确,示范带动作用更强。

(2)大力开展蔬菜标准园创建。要按照农业部创建蔬菜标准园的要求,通过建立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推广普及无公害蔬菜标准化集成技术,重点推广蔬菜的优种优法配套栽培技术、膜下微滴灌节水、防虫网、诱杀虫板、频振式杀虫灯等无公害集成技术,引导全县蔬菜专业合作社向规范化、标准化方向发展。

(3)推进食用菌生产基地建设。以、大吾等乡镇的常规食用菌生产,西部深山区的观音堂、蛟潭庄等乡镇的反季节食用菌生产,、温塘等乡镇的香菇周年生产,以及营里、观音堂、蛟潭庄、合河口、杨家桥等5个乡镇袋栽黑木耳生产为基础,把食用菌做成大产业。

(4)加速品牌建设。以蔬菜专业合作社建设和品牌创建为切入点,提高蔬菜生产组织化水平和市场竞争力,以扶持壮大龙头企业和完善市场体系建设为抓手,提高蔬菜产业化水平。积极注册商标、实施品牌战略,努力拓宽市场,带动产业升级,增强蔬菜产业发展后劲。

(5)建立健全产品质量安全监控体系。充分利用农产品综合质检站,和重点乡镇、生产基地和专业合作组织检测点,依法建立产品自检、委托检测,增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功能,实现农产品“从田间到市场”的全程监控。

(6)突出重点,加强监管。农业执法大队协同工商、公安、质检等部门,以种子、农药、化肥等农业投入品监管为切入点,进一步健全市场监管长效机制,严厉查处打击各种生产经营假劣农资违法行为,不断规范市场秩序,净化市场环境,提高农业投入品质量,促进农产品质量安全。

3、发展休闲农业。

独特的区位优势,传奇的革命历史,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和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必将为旅游产业的发展壮大提供得天独厚的条件。在特色农业、观光农业上做足文章,探索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业的新经验和新做法,做到一园一品,一园一景,移步换景,营造恬淡、典雅的独特风格和魅力,构建休闲度假、采摘观光、生活体验、娱乐餐饮为一体的农业新格局,形成农旅结合、以旅强农发的展局面,有效推动现代农业建设步伐。

4、发展循环农业。

引领循环经济模式,促进循环农业发展。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总体要求,坚持开发节约并重、节约优先,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积极推广沼气综合利用工程,通过发展“猪-沼-菜”,“猪-沼-粮”,“猪-沼-果”生产模式,减少养殖场污染物排放,促进粪污的再利用,实现农林牧产业有机结合,提高农业整体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逐步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5、着力培育现代农业示范园区。

(1)加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力度。高标准、高起点、高水平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以粮棉油、畜禽、水产、蔬菜等大宗农产品及中药材、食用菌、绿色食品等特色农产品生产为重点,加大示范项目建设投入力度,着力培育主导产业,创新经营体制机制,强化物质装备,培养新型农民,推广良种良法,加快农机农艺融合,大力促进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和集约化,努力打造现代农业发展的典型和样板。

(2)发挥现代农业示范区引领作用。积极探索具有特色、顺应现代农业发展规律的建设模式。以葫芦峪现代农业产业园、大吾生态谷西柏坡现代农业基地、金鑫乳业现代循环农业示范园为样板,创建不同层次、特色鲜明的现代农业示范区,通过产业拉动、技术辐射和人员培训等,形成园区带动农民致富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五年级信息技术总结篇4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五年制高职院校;班主任工作实践

随着我国社会发展水平逐步提高,人才培养战略也日趋完善,五年制高职院校成为我国现代社会技术人才供应的主要培养基地,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应合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创造力,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促进学生发展。本文对现代信息技术的五年制高职院校班主任工作实践过程进行分析,以期促进我国高职教育管理水平进一步发展。

一、研究目的

我国实施教育改革,要求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日常教育中,教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建立民主、平等、自由的班级氛围。为实现教育改革在现实教学中的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班级管理,故对班主任工作实践进行分析研究。

二、研究意义

班主任是班级管理者,也是班集体构成的设计者,班主任通过细心管理,营造和谐、民主的班级气氛,能够促进学生相互学习共同成长;促使学生向社会化、个性化发展;实现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的发展。本文基于现代信息技术对高职院校班主任日常工作进行研究,以促进我国高职教育体系的完善。

三、实践研究对象

本次班主任研究对象为江苏联合技术学院一年级会计专业学生。班级共有学生50人,其中男生25名,女生25名。

四、实践研究内容

1.建立健全班级组织

建立健全班级组织是班主任开展工作的基础。教师可以针对班级男女比重和专业特征,进行班级组织建设前的组织方式参考,现代信息技术网络可以为教师组建班集体提供参考意见,例如:江苏联合技术学院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本班部分学生性格活跃、领导能力强的特点,组织学生进行班级管理领导班子建设,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指导思想。

2.教育学生并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

教师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将思想教育内容与高职的专业教育相融合,达到对学生思想进步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例如:班主任将思想教育内容与调查学生中所学专业相融合,设计现代多媒体课件,运用形象生动的多媒体内容引导学生在高职学习过程中不仅要拥有较强的专业知识,同时思想素质也得到提升。此外,班主任也可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加强与学生的情感沟通。例如:江苏联合技术学院班主任通过微信、QQ等形式在课下与学生交流,现代化的交流手段拉近了班主任与学生的距离,形成了良好的师生关系,班主任能够加深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引导学生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促进高职学生成长。

3.组织班级活动

组织开展班级活动是班主任加强班级管理、提高班级凝聚力的主要途径。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开展班级活动的小助手,能够使班级活动的形式新颖、有创意,提高学生的参与能力;班主任开展班级活动,引导学生进行设计与会计相关的实践短剧,现代信息技术为短剧表演提供环境、背景音乐等,丰富了班级活动的表现效果,同时也在班主任组织的班级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使高职学生艺术欣赏能力和创造能力进一步发展。

五、实践研究分析与总结

通过半个学年五年制高职院校班级管理班主任工作实践,对班主任日常工作有了初步探究,最后依照班主任管理工作对高职学生的影响情况进行调查,并得出分析结果,如下表:从表中数据分析可知,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班级管理后,班级整体管理程度、班级凝聚力、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班集体荣誉感都有明显上升,有效促进了高职学生进一步发展。

本文以江苏联合技术学院为例,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五年制高职院校班主任工作实践阶段性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得出,现代计算机技术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是班主任做好班级管理的有效手段,是促进我国高职教育班级管理水平提高的有效措施,能推进高职班集体建设,实现高职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

参考文献:

[1]方健华.中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评价及其标准体系建构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4.

五年级信息技术总结篇5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中央和省、市、区“十二五”规划的总体要求和决策部署,牢牢把握赶超跨越、全面升级的工作基调,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围绕转方式调结构这条主线,抢抓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战略重大机遇,以创先争优、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机关干部综合素质提升年为抓手,不断加大园区建设,促进科学投入,强化节能减排,实施管理创新,奋力推进工业经济转型发展、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努力实现“十二五”开局之年全面胜利。

二、任务目标

1、主要经济指标: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主营业务收入、利税、利润分别增长15%;其中区直工业产值、主营业务收入、利税、利润分别增长15%以上。

2、技术改造:全年安排重点技改项目44个,计划总投资49亿元,当年投入18.1亿元。

3、信息产业:继续推进“数字区”建设,大力发展信息产品制造业和软件产业,加快工业化、信息化“两化”融合。

4、企业改革:加快企业非核心业务剥离,推进企业间重组联合,加快企业股份制改造。

5、节能降耗:全区万元GDp能耗达到0.83吨标煤/万元,同比降低4%,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达到1.04吨标准煤/万元,同比降低4%。

三、工作措施

(一)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实施工业调整振兴。实施新兴产业倍增计划,重点发展以节能技术为代表的节能环保、以高性能膜结构为代表的新材料、以物联网为代表的新信息等新兴产业。实施传统产业升级计划,认真贯彻《区四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突出特色产业集群培育,调优调强装备制造业、纺织服装业、食品调料业等传统产业,每个产业重点扶持5家行业龙头企业,打造百亿级特色产业链。依托区经济开发区、军埠口综合项目区、乐埠山生态经济发展区三个节能环保科技产业园,大力发展蓝色、涉海、太阳能、节电设备等高新产业,吸引一批高新项目落户。继续推进城区企业“退城进园”,促进城区企业利用好市政府优惠政策,以土地置换资金,进入园区加快发展。

(二)全面深化企业改革,推进龙头带动振兴。本着“产业相连、优势互补、市场化运作”的原则,积极实施企业间的联合重组,引导和帮助行业龙头企业、优势企业重组落后企业、困难企业,同时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对经营形势好、发展后劲足的企业,积极帮助其实施股份有限公司改造,提升发展空间。充分利用市政府的优惠政策,积极推进剥离企业非核心业务工作,整合资源,促进优势企业做强做大。

(三)加大工业技改投入,实现高新技术振兴。一是把招商引资作为加大工业投入的主渠道,围绕国家和省市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充分利用节能环保产业园的区位、资源、产业优势,筛选包装一批工业项目,争取进入省级项目计划并有针对性地对外招商,新上一批高新项目。二是通过技改项目建设,提升改造现有企业装备水平。全年安排重点技改项目44个,计划总投资49亿元,当年投入18.1亿元。重点协调好盛瑞传动8at变速箱、潍柴重机大马力柴油机、扬帆机械退城进园、市制药厂退城进园等重点工业项目建设。

(四)大力实施管理创新,力求自主创新振兴。①技术创新方面,紧紧围绕我区工业企业技术现状,组织企业积极争创部级、省级、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完成市级以上技术创新项目3项。②管理创新方面,继续推进以“创新创业”为主要内容的管理创新活动,推广华龙硝铵公司精细化管理经验,提高企业整体管理水平。③体制机制创新方面,配合有关部门,加快推进企业股份制改造,规范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积极培植上市资源。④深入开展“六型”企业创建活动。

(五)着力强化节能降耗,推动工业转型升级。一是把好新上项目能评关,对新上项目全面开展固定资产投资工程项目合理用能评估与审核,把好源头,杜绝“两高”项目准入。二是抓好重点耗能企业监督管理,加快节能技术改造,淘汰落后设备和产能,促进现有企业能耗水平进一步降低。三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推进清洁生产,继续抓好山水水泥、富有建材等企业的资源综合利用工作,抓好山水水泥、华龙硝铵等企业的清洁生产工作,创建一批循环经济示范企业。四是进一步落实节能目标责任制,抓好重点环节、重点企业的监控,全面完成市政府下达给我区的年度节能降耗目标。五是大力推行合同用能管理,扶持以雷奇科技为代表的节能服务企业加快发展,培育一批专业化节能服务公司。鼓励和督促重点耗能企业利用合同能源管理方式实施节能技术改造,淘汰落后高耗能设备;在机关、事业单位推广合同能源管理工作。

(六)大力发展信息产业,推动工业与信息化融合。大力发展电子信息高端产业和产业链高端环节,加快提升全区电子信息产业核心竞争力。以光华电池、富通电器为龙头的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重点发展现代通讯产品、电子基础产品和以锂离子电池、光电子器件等为主的元器件生产;以雷奇电器等企业为龙头的软件及软件应用产业,重点发展节能、节电和环保设备;发展以威尼斯数码广场、颐高数码广场为龙头的信息服务业企业。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提升企业信息化水平。进一步完善企业商务网站及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加强电子商务应用,加大对网上交易系统、GpS卫星定位系统等现代物流信息技术的推广与应用,推进物联网经济发展。用电子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的机械装备、食品调料、纺织服装、化工建材等行业和企业,为工业强区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信息产业和信息化支撑。

(七)加强经济运行调控,确保工业经济平稳增长。强化工业经济运行态势的监测分析,实行月、季、半年调度制度,继续抓好30户重点企业的月调度。密切关注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掌握主要行业运行动态、重点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及时发现苗头性问题,提出应对措施,确保工业经济平稳安全运行。

(八)强化政策服务,保护企业发展的积极性。加强机关干部队伍建设,大力践行现场工作法,继续落实领导联系企业、包靠重点项目等制度,帮助企业制定发展规划,协调发展资金,加强技改创新。加强企业三乱治理,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落实好区委区政府出台的《关于加快工业经济发展的政策规定》,对在跨越发展、名牌创建、研发平台建设、国际质量认证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企业,认真兑现奖励政策,保护和促进企业加快发展的积极性。

五年级信息技术总结篇6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院长罗文

产业总规模超过10万亿元,其中软件产业突破2万亿元,电信业务近万亿元。

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速都普遍放缓。受到国际金融危机、欧洲债务危机的影响,世界经济依然存在众多不稳定和不确定因素。2012年,严酷的市场环境并没有让我国信息产业停下飞转的车轮。

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智慧城市等新兴领域需求旺盛,技术的融合、产业的融合不断打破旧有格局的羁绊,永无止境的创新成为驱动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在产业变革之际,探究企业和产业发展背后的驱动力,便显得格外重要。

“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应用的兴起,正在颠覆原有的市场和产业格局。如何发现并抓住技术与应用热点,坚持创新,并完成产业链的深度融合和生态系统的完整构建,如何在不断变化的宏观经济环境下驱动经济良性发展,是信息产业全行业必须努力思考的问题。”在2012中国信息产业经济年会上,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院长罗文道出了iCt企业面临的新课题。

作为创新最活跃的领域,信息产业急剧变革。在变革中,只有创新才能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只有深度融合产业链才能把握行业脉搏,只有构建完整的生态系统才能实现产业的共赢。创新融合驱动经济发展成为中国信息产业发展主旋律——而这正是2012中国信息产业经济年会的主题。12月7日,由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赛迪集团)主办,中国计算机报社、中国电子报社、通信产业报社、赛迪顾问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信息主管网、中国计算机行业网联合承办的2012中国信息产业经济年会(iteC)在北京召开,各级政府领导、it业界巨头齐聚一趟,探讨解答iCt企业在新时期的发展困惑。

五大技术推动产业融合

目前,信息产业全行业都在努力寻求更科学、可持续的发展模式。经过多年的总结,业界一致认为,创新是驱动电子信息产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原动力之一,而深度融合产业链、营造良好的产业生态环境是推动产业升级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量。在新的经济形势下,it产业参与者更需要深刻地理解创新,无论是技术创新、应用创新,还是模式创新。

目前,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新概念、新市场开始兴起。由于这些领域涉及的技术面更广,产品线更长,应用范围更宽,因此需要上下游产业链更加紧密协作,构建共赢的产业生态圈。“在某种程度上,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以及智慧城市等五个关键词是产业模式的代表。云计算具备的很多关键特征足以说明它是一种商业模式,物联网更是一种应用,移动互联网以及目前很热门的大数据,不能简单归类为技术,它们应该是应用模式或商业模式。这五个关键词将会为iCt产业未来的发展带来新一轮的增长。”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卢山表示。

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以及智慧城市等新产业、新业态发展迅速,但存在着商业模式创新之后,协同创新能力尚未形成等问题,要着力突破下一代互联网等关键技术,加强成果转化。

例如,整合智能终端和家电,实现不同终端内容共享的概念已经出现很久,但一直难以普及;基于海量数据的分析来实现智能交通、缓解拥堵的手段已经具备,但还无法针对每个用户进行灵活调度……

iCt企业加速创新

2012年,国家总体经济进入平稳的增长期。2012年1—10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0%,规模以上电子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3%,预计明年工业和电子制造业增速将呈好转趋势,会保持在一个适度增长区间。经济发展具有新的阶段性的特征。在这种背景下,恰当的发展速度调结构转方式变得非常重要。

技术发展让融合成为信息产业的发展趋势。而在产业急剧融合过程中,企业急需明确该如何创新,该怎样打通产业链上下游,如何获得共荣的生态圈,加速产业的进化和升级。这是我国信息产业成为全球信息产业的引领者的关键所在。

值得庆幸的是,在这次的行业转型面前,中国企业已经夯实了基础,整装待发。中国信息产业经济年会已经举办了12届。在这12年中,中国成长起了一批优秀的信息技术企业。这批企业正在新的市场机遇中作为冲锋的尖兵,开始与国际领先企业正面交锋。今天,华为、中兴、联想、海尔等优秀企业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这一批尖兵企业是中国信息产业能够把握住新市场机遇的根基。

在基础软件领域,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都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市场的占有率不断提高;在应用软件方面,嵌入式软件市场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成为产业主要增长点;终端融合方面,联想提出pC+战略,提出建立“四屏一云”的发展路径,海尔等具备丰富产品线的企业则进行内部整合,而闪联这样的组织在制定行业标准,提供电视、平板电脑、手机互联互通的服务;云计算方面,曙光、浪潮为代表的国内企业已经初步具备了从基础架构到平台软件,再到整体解决方案的提供能力,并提出了“城市云”、“行业云”的建设模式,更加贴近用户的实际应用;互联网服务方面,新浪、腾讯和360等企业纷纷建设开放平台,互联网应用百花齐放……

智能终端产业的形成是基于内容、应用软件、芯片等要素垂直整合的发展模式,也催生着新的垄断巨头,而集成电路产业在过去的三四十年也一直在加速变化,同时产业链的整合在不断加快。集成电路生产线建设和芯片开发成本持续增长,正在推动着半导体芯片设计与芯片制造,芯片封装这样的结合更加紧密,我们看到近年来英特尔、台积电、三星电子纷纷投资全球最大的制造厂商,这种制造与装备之间紧密的垂直整合步伐也在不断形成。

当然,如果说事实太过分散,那么专利申请量能集中反映出国内企业的进步:2012年1—10月份,我国软件产品登记数达到了2.453万件,同比增长50.2%;软件著作权登记数量是5.8333万件,同比增长30%。

国家合理规划

在战略转型期,企业要转变创新思维,同时国家合理的规划和部署也是非常重要的。

党的十报告指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信息产业作为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产业,已经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抓住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应用兴起的契机,通过坚持不断的创新,完成产业链的深度融合,来驱动经济良性发展,已经成为政府、产业和企业的共识。

从两个数字中我们也能感受到政府在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上决心:在刚刚结束的党的十的工作报告中,工业和产业的关键词出现了21次,信息化关键词出现了12次。不仅如此,党的十还提出了“四化协同发展”的战略目标,这个战略目标给出了电子信息产业广阔的发展空间,无论是推进信息化与新型工业化的深入融合,还是信息安全都为2013年乃至更长时期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以及技术的应用带来了广阔的空间。

而在今年此前,为了推动和规范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应用的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更是陆续《电子信息制造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电子商务“十二五”发展规划》等多个电子信息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布局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并力争在“十二五”期间,获得20%以上的销售收入年均增长率。

“两化融合”是信息产业两大功能的综合体现。创新则是实现两化融合的内在驱动力。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将催生新一代技术群和新产业生长点。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最根本的是依靠科技的力量,最关键的是要大幅度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最根本的是依靠科技的力量,最关键的是要大幅度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会议侧影/

2012中国信息产业经济年会由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主办,中国计算机报社、中国电子报社、通信产业报社、赛迪顾问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信息主管网、中国计算机行业网联合承办。连续12届的成功举办使中国信息产业经济年会成为it界超规格的行业盛宴,引领it产业发展的权威风向标。从各方的反响来看,本届经济年会得到了业界的高度认可和赞赏,影响力和规模达到了空前水平。

本届年会以“创新融合驱动经济发展”为主题,近2000名产学研用领域代表参会,并对当前的经济形势和产业应对策略等话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信息中心主任高世楫分享了他对新时期推进两化融合的思考,工业和信息化部软件服务业司司长陈伟、通信发展司司长张峰、电子信息司副司长安筱鹏、信息安全协调司副司长欧阳武等相关行业主管领导分别对相关行业发展态势以及产业政策进行解读。他们颇具指导和借鉴意义的观点受到与会听众的普遍欢迎。

本届年会还得到了it业界各大著名企业的鼎力支持。英特尔全球副总裁、中国区总裁杨叙,微软全球资深副总裁、大中华区董事长兼Ceo贺乐赋,太极计算机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刘淮松,东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卢朝霞,施耐德电气全球高级副总裁、apC大中华区总裁黄陈宏,威图电子机械技术(上海)有限公司总裁郑清好等企业高管就企业如何实现融合创新等话题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并博得了现场听众的阵阵掌声。

五年级信息技术总结篇7

电子信息制造业是国民经济战略性、基础性、先导性产业。2012年2月2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了《电子信息制造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下称《规划》),旨在新时期、新环境下为中国电子信息制造业指明发展方向,以求增强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提高质量效益。

希望与问题并存

电子信息技术是极具生命力的先导性技术,如今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和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均把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写入了国家战略之中。近几十年正是以电子信息制造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迅猛发展,从而推动了全球产业结构转型和升级,带来了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深刻变化。电子信息制造业是否发达,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和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

参与《规划》撰写的赛迪智库电子信息产业研究所副所长李认为,“十二五”既是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也是产业增强核心竞争力、由大变强的攻坚时期。《规划》基于这一定位,主要从技术演进趋势和内外部环境分析了“十二五”期间产业面临的形势。

数据显示,“十一五”期间,电子信息制造业规模持续扩大。2010年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销售收入实现6.39万亿元,五年平均增速15.57%,增加值达到1.40万亿元;电子信息产品出口5912亿美元,五年平均增速为17.1%;彩电、手机、计算机、多种电子元器件等主要电子信息产品产量位居世界第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

李介绍道,“十一五”期间,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抓住了国家经济发展和国际产业转移的重大机遇,克服了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积极推进结构调整,着力加强自主创新,从而实现了稳步增长,对国民经济和社会的支撑作用更加突出。

值得注意的是,在取得上述成绩的同时,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依然面临着一些深层次问题和结构性矛盾,包括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产业仍处价值链中低端、研发投入强度低且投向目标较分散、产业政策环境亟待完善、内需带动机制尚未健全等。

赛迪顾问分析师王莹表示,目前我国某些低端制造业正面临比较大的发展困境,从事低端制造的企业获利水平不是很高,国家也在思考如何推动产业升级转型,如何提高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李表示,2012年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要完成年增速不低于2011年的任务目标。从国际环境和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现有问题来看,完成该任务目标并不轻松。目前,我国内需市场的开拓还不够,缺乏刺激内需增长的因素。“十二五”期间如何拉动内需,也是一个关键问题。

力推融合与应用

李告诉记者,根据《工业转型升级“十二五”规划》的总体部署,以及结合产业自身特点和发展规律,电子信息制造业规划提出了以转型升级为主线,坚持创新引领、应用驱动、融合发展的指导思想。“其中融合发展和应用驱动是这次《规划》的亮点之一,也是贴合工业转型升级的大趋势。”李说。

融合发展旨在强调抓住产业融合化的技术趋势,推动产业模式创新。这不仅包括产业链整合及资源优化重组、产业组织形态及商业模式的创新,也包括军民融合式发展的模式创新。通过发展方式的转变从而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李解释道:“融合可以是产品与产品的融合,也可以是软件与硬件的融合,扩大一步讲也可以是产业与产业的融合,例如电子信息制造业与软件业的融合。”

“强调融合性发展,依托战略性新兴产业来发展相关产业,是各产业发展的大势所趋。例如新一代信息技术中的云计算、物联网都是融合性的技术。”王莹说。

应用驱动强调要深化应用对产业发展的驱动作用,实现“以用兴业”,并发挥产业对工业转型升级和经济社会信息化的支撑作用。应用驱动更加突出了市场的地位,这对产业而言意义重大。

王莹表示,尽管在电子产品的产值上,中国位居世界首位的优势可能继续保持,但一直以来,产品的自主研发与创新都阻碍着产业规模及产品价值的扩大提高。

针对这一问题,《规划》在产品创新方面提出了有针对性的目标:百强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超过5%;信息技术领域发明专利申请累计总量达到130万件左右。此外,《规划》还要求在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器件、关键元器件、重要电子材料及电子专用设备仪器等领域攻克一批核心技术难关。

与此同时,《规划》还强调要加大技术改造专项资金投入,对核心关键领域重大项目给予重点支持,进一步明确资金支持的重点。

“支持性资金的流向应是围绕产业核心基础环节和战略性新兴领域。例如:集成电路、平板显示、移动智能终端、关键配套元器件和材料,”李说,“资金支持的重点是支持有实力的企业增强创新能力,完善配套产业链,形成整体竞争力”。

完善产业链培育骨干企业

从电子信息制造业全产业链角度分析,按照最终产品形态的不同,可将电子信息制造业大致划分为基础电子产品、整机产品和应用电子产品。其中,基础电子产品包括集成电路、关键电子元器件和材料、新型平板显示、发光二极管、太阳能光伏等;整机产品包括计算机与网络设备、通信设备及终端、数字视听等;应用电子包括机床电子、汽车电子、医疗电子、电力电子、航空电子、船舶电子等。

李指出,《规划》立足于产业链各环节,根据不同领域产业发展现状和面临的形势,提出了各行业、各领域发展的重点:一是推动整机价值链提升,包括产品创新、模式创新、品牌建设三个方面;二是实施基础电子产业跃升工程,涉及集成电路、关键电子元器件和材料、新型平板显示、发光二极管、太阳能光伏等基础领域;三是加强信息技术应用,促进两化深度融合,包括应用信息技术改造及提升传统产业、推动量大面广的应用电子产品的开发和产业化。

此次《规划》包含了《电子基础材料和关键元器件“十二五”规划》、《电子专用设备仪器“十二五”规划》和《数字电视与数字家庭产业“十二五”规划》3个子规划。王莹认为,三个子规划的出台符合电子信息制造业的发展趋势。近几年,电子信息制造业有产业链向上延伸的趋势,产业链向上游延伸,整机向元器件、组建等上游延伸的趋势明显。

《规划》中还指出:“显著增强骨干企业核心竞争力及自主品牌市场影响力,形成5~8家销售收入过千亿元的大型骨干企业,努力培育销售收入过5000亿元的大企业。”

“这些大企业以整机制造领域为主,重点集中在通信、数字视听、计算机、平板显示领域。通过政策引导和市场竞争,整机制造领域规模经济效益显著,已逐步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优势企业。如通信的中兴、华为,电视的六大厂商,计算机的联想等,‘十二五’期间,国家将进一步鼓励这些优势企业发展壮大,全面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李告诉记者。

五年级信息技术总结篇8

【关键词】中国交通信息技术哈萨克斯坦路径

一、哈沙克斯坦交通信息行业调查、现状分析、市场分析

哈萨克斯坦拥有号称仅次于俄罗斯的独联体第二长公路网。目前公路通车总里程为8.8万公里,其中硬面公路总长为8.3万公里,占94%。改善路面(沥青混凝土、粗碎石、土沥青)公路占硬质路面的68.3%。改善路面比重最高的地区是南哈萨克州(92.8%)、江布尔州(89.9%)、阿拉木图州(88.7%)、阿德劳州(80.7%),最低的是西哈萨克州(41.4%)、阿克纠宾州(56.0%)和阿克莫拉州(57.8%)。

在8.8万公里的公路中,国道占26.1%,地方公路占73.1%。哈萨克斯坦同俄罗斯一样,把硬质路面公路分为五级:一、二级公路具有完善路基和路面(沥青或混凝土);三级公路拥有简化改善路面(沥青混凝土、混合混凝土);四级公路拥有非改善硬质路面(碎石或卵石),可容载重6吨车辆行驶,行车道宽度在3米以下,最大纵向坡度可达6%,最小转弯弧度为250米,冬季清扫后有冰雪残留,积水处容易下陷;五级公路路面为改善土,泥泞或积雪成堆情况下行驶困难。

哈萨克道路硬件设备虽谈不上完善,但与哈萨克经济相适应的发展现状中,依然可以满足其必要的交通运输要求。但是,在其交通信息技术上,仍然借助于苏联之前的所有交通信息技术,设备的陈旧以及整体上的信息指导框架的落后,使得其在一定程度上在协调控制以及交通指挥上起不到较好的作用。所以,在哈萨克引进交通信息技术,有着一定的必要性。

首先,在设备老化严重的状况下,哈萨克有必要在尽快将已有的信交通信息技术不断更新;其次在其设备的生产和技术应用上,仍然有着一定的不足,进口欧洲等发达国家的设备技术,资金压力将是其政府短期内无法实现的。

二、中国的交通信息行业优势与现状

2001年中国加入wto以来,中国的交通信息行业借助国际投资以及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不断的改革创新。目前来看,我国交通信息技术已经初步实现在静态交通信息技术的完全布控,同时,2009年以来的新的交通信息行业标准,已经促使大部分汽车制造商在全球定位系统、车载感应等方面强制性装载,不断完善当前我国的交通信息化硬件技术;同时,在接轨先进的交通信息系统(advancedtransportationinformationgSystem,简称atiS)的时候,也不短发挥经济优势,逐步完善网点布控,使得其成为智能交通系统(itS)的核心子系统之一。atiS提供历史数据和实时可供预测的交通信息,用以支持旅行决策的制定。另一方面,atiS又影响了出行者的个人出行路径的选择,并因此而缩短了出行时间且提高了出行质量。

三、引入的商业策划与发展

结合上合组织的政策性优势以及影响力,不断通过商业洽谈,与哈萨克取得相关的协议沟通时非常有必要的。尽管中国交通信息技术行业在周边国家已有长足的进步,但是完全通过区域化合作达成商业协议依然有一定的困难性。所以,从商业发展的角度来看,中国需要先从技术性进驻开始,以过硬的技术优势取得整个哈萨克交通信息设计权限。在为其改造现有的交通信息过程中,通过上合组织的合作优势,不断给予其一定的技术援助和资金支持。后期的发展过程,将是整个哈萨克硬件配备与技术性指导的过程,这样以来,中国通过现有的信息技术发展的先进性,逐适当放宽技术限制,在不断推进商业模式的运营上打下基础。

在未来的交通信息技术发展方面,将引入跨国合作项目进行企业投资,并与之在协议基础上共同开发现代交通信息控制技术的同时,完善已有的不足状态。交通信息技术的发展将带动的不仅仅是在信息产业和交通信息硬件生产的应用,集合当前社会发展的态势以及哈萨克落后经济发展的实际状况,未来的合作式发展依托交通信息技术,不断开拓市场,进驻汽车制造业、路桥设计、轨道交通等多方面应用发展。

四、实施方法策划

从交通信息技术发展的角度来看,在进入哈萨克斯坦的商业计划案中,实施策划首先需要侧重在整体的项目需求和实地考察当中。也就是说,此次商业计划的发展,更多的是以国际交流的前提下开展合作,不管是从技术性发挥还是在基础设施的建设上,都需要按照其当地的政策、发展能力来实施,具体来看,策划内容为:

(一)调查分析哈萨克实际状况。调查分析主要针对哈萨克的政策状况、自然环境状况、道路设置状况以及人口集中分布的状况。

(二)制订项目总计划。项目总计划的制定更多的是在调查分析的前提下,开展对整个进入实施阶段的进度安排。主要来看,需要考虑到实施阶段的环境影响、当地政局影响以及构造设备的周期性影响等。交通信息技术的影响大同时其效应周期性长,所以在项目总计划的过程中需要考虑:

1.理的总工期估计;2.关键里程碑的控制;3.提出年度重点工作计划。

(三)项目内容与信息架构目标的分解。总体来看,在引入项目的过程中,是需要不断分成若干模块进行,横向的地理性模块设计的基础上还需要结合总纵向的时间期限,以此达到项目进度保障。

(四)组织策划。项目组织架构策划的主要原则有目标统一原则;责权利平衡、合理授权与分权原则;适用性和灵活性原则;组织制衡原则。

(五)招标策划。招标策划主要解决每个标段采用什么样的委托方式和承包方式,采用什么样的合同种类、形式及条件,采用什么样的招标方式,各标段招标的开始完成时间等问题。因此,招标策划主要包括发包模式的选择、合同体系的策划、招标方式选择、招标进度策划等内容。

五年级信息技术总结篇9

一年来,全行业坚定信心,共同努力,加强政策规划引导扶持,推动重大工程实施,集中力量突破核心技术,积极开拓内需市场,深入推进信息技术应用,电子信息产业总体保持持续增长势头。2009年,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实现收入5.13万亿元。电子信息产业占全国外贸总额的35%。软件产业实现业务收入9513亿元。全国完成电信业务总量2.6万亿元,电信营业收入达到8707亿元。整体上看,电子信息产业增速下滑的势头已被遏制,运行中的积极因素日益增多,总体回升趋势已经基本明朗。

从长远看,信息技术和产业发展的基本面和长期向好的趋势并没有改变,信息产品服务新的需求将不断衍生,信息技术产品将加快升级换代。客观分析,当今世界上还没有任何一项其他技术能够超越信息技术对经济增长的带动能力,信息产业将继续扮演推动产业升级、迈向信息社会的发动机的角色。未来一段时期,信息产业发展主要呈现五大趋势:一是信息技术创新速度持续加快,全球专利申请中it所占比例大幅增加,传感网、物联网、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的广泛渗透将催生出新的经济增长点。二是网络发展催生更多业态及发展模式,新的产业模式不断孕育发展,“智慧地球”、软件服务化等新的理念将推动产业发展模式创新和产业链条整合。三是技术产业间进一步融合渗透,两化融合、三网融合、3C融合、三屏融合将极大地拓展产业发展空间。四是内需市场日益发挥更大作用,如何把握和满足城乡居民消费需求成为发展的关键要素。五是绿色信息技术加速发展应用,智能电网、节能减排等信息技术将推动产业发展模式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转变。

作为主管部门,工业和信息化部将继续坚持优先发展信息产业,突出抓好技术进步和自主创新,突出抓好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巩固和发展信息产业回升向好态势,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在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方面的作用。重点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营造优先发展信息产业的政策环境。保持产业政策的稳定性,出台进一步支持集成电路、软件、新型显示器件等重点产业发展的政策。大力发展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提高软件业比重。进一步推动数字电视产业发展,推进电信网、互联网、广播电视网三网融合。

二是以科技重大专项实施为着力点,提高产业创新能力。历史经验表明,每一次危机都孕育着新的技术突破,催生出新的产业变革。要更加关注技术的发展演变,更加注重提高创新能力,依托已有的技术积累和市场资源,争取在新一轮技术突破和产业发展中抢得先机。加快实施“核高基”、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等科技重大专项,重点突破集成电路、软件、移动通信等领域的关键技术;推进tD-SCDma建设和tD-Lte国际标准化建设,打造完整的产业链。

三是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为国际标准制定做出贡献。在外需下滑的时候,企业更要坚定信心,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加大对新兴市场的开发力度。政府将进一步出台政策措施,加大对电子信息产品出口的支持。要大力推动标准和知识产权战略,推广自主知识产权标准的研发和产业化,推进物联网、泛在网、tD及其演进技术、aVS、网络电视等标准的制订和产业化进程。积极鼓励企业参与国际标准制定,增加竞争中的话语权。

五年级信息技术总结篇10

**县20__年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

总结

20__年,我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关部门的的直接指导和支持下,县委、县政府组织带领全县人民,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号、省委4号文件和各级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产品质量提高”的目标,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狠抓落实,较好的完成了各项任务目标,有力促进了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下面根据市考评办法的要求,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主要经济指标和目标完成情况

1、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472元,增长13.7。

2、粮食总产达到46.5万吨,肉类总产5.6万吨,蛋类总产完成5.8万吨。

3、扶贫开发:全年共帮助0.48万人脱贫,其中解决温饱2700人,巩固温饱2100人,占目标0.48万人的100。

4、税费改革和农民负担工作:严格执行中央、省、市农村税费改革政策,按时完成了农村税费改革任务。改革后农民直接减负1776.1万元,减负率达70;农民负担监管工作进一步加强,全县没有违反规定出台加重农民负担的文件和项目,没有发生因加重农民负担而引发的群体性上访案件。

二、农业结构调整与农业产业化经营情况

一是粮食生产能力进一步增强,夏粮产量再创新高。20__年粮食总产达到46.5万吨。小麦平均亩产达到432公斤,总产量达到28.55万吨,再创历史最高水平。我县承担的20万亩部级优质小麦示范基地建设,实现了统一供种,统一田间管理,统一病虫防治,统一订单回收,得到了国家农业部的认可。二是以三色产业为主的特色农业快速发展,农业结构调整大见成效。红色产业—尖椒,三年三大步,由20__年的4万亩扩展到今年的30万亩,在县东基本形成了千亩成方、万亩联片的规模种植优势,并引起了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今年6月份,全市农业结构调整现场会在**召开。9月份,央视七套《农民致富经》栏目对我县的尖椒生产进行了专题报道。白色产业—食用菌取得长足发展,全县新增食用菌种植户10000户,达到15000户,食用菌基地和园区总面积达到1500亩,总产量达到3万吨,创产值1.5亿元,今年12月28—29日**县承办了全国食用菌产业展览交易及学术交流大会,把**的食用菌推向了全国。绿色产业—林业,今年全县新建农田林网30万亩,建成林业精品工程6处,15000亩,共计植树1160万株,基本把县西部沙区建成了10万亩绿洲。三是无公害农业、生态农业、品牌农业全面起步。仙庄、六塔、纸房、马庄桥、大流、王什、双庙、瓦屋头等8个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先后获得省级认证,总面积达9.53万亩。六塔乡后杨楼,大流乡前大流、刘圈,高堡乡吴家,马庄桥店上,固城乡张屯等生态农业示范村,累计建设沼气池5000座,发展“三位一体”生态农业近3万亩。陶河、后大流、霍子寨的秸秆气化工程先后投入使用,西候的秸秆成型技术试点获得成功。一批农村能源项目均顺利通过部、省级验收。在品牌农业上,全县涌现出了宏海面粉、清阳茶巾、天福酱菜、源丰蒜粉、澶都尖椒等一批农产品品牌,及时抢占了市场制高点,拓宽了农产品销售空间;四是龙头企业建设全面启动,一体化经营步入正轨。全县新增投资1.3亿元新建、扩建各类龙头企业22家,其中新建13家,扩建9家全县龙头企业总数达到53个,韩国公司投资4500万元的辣椒冷藏加工企业“濮阳市先锋实业有限公司”落户**,并已破土动工,为今后**县尖椒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申氏菇业公司、清阳针纺制品公司、宏海面粉公司等八家企业被命名为市级重点龙头企业。通过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安置劳动力近万人,带动生产基地17万亩、农户4万户;五是“科技兴农”全面展开,生产水平进一步提高。据不完全统计,今年全县共组织举办农技、植保、沼气、种植各类技术培训班100余期,受训60000余人,发放技术资料6万份,举办电视讲座40期,致富信息400条,引进新品种23个,推广新技术15项,健全了信息网络,组织推广“配方施肥、种子包衣、立体种植、间作套种、化学调控、精量播种、保护地栽培、病虫害综合防治”等农业先进生产技术479万亩次。

三、畜牧工作

20__年,我县的畜牧业呈现出稳步健康发展的态势。据统计,牛饲养量达4.4万头;生猪饲养量达77.4万头;山绵羊饲养量达63.9万头;家禽饲养量达1481万只;肉类总产5.6万吨;蛋类总产达5.8万吨;奶类总产达3500吨。初步建成养鸡、养猪小区20个,规模养殖场户5800余户。新建青贮池60余个,累计达500余个。青贮玉米秸秆近5万吨,人工种草近500亩。改良牛0.3万头,羊1.6万只,猪0.8万头,引进夏洛来肉用羊10多只,瘦肉型良种猪0.4万余头,父母代高产蛋难20__套。生猪、蛋

鸡良种覆盖率分别达到96、95以上。

四、林业工作

以实施平原绿化、防沙治沙、通道绿化、林业育苗及林业精品工程和纸浆林基地建设等工作为重点,全县新建农田林网30万亩,完善林网45万亩,绿化路、沟、渠720公里,植树总株数1160万株。完成荒沙地造林5.67万亩,植树648万株,完成纸浆林基地建设3万亩,超目标7000亩。

五、水利工作

一年来,全县完成各类水利工程30余项,新修与整修沟渠32条,长93公里,新修硬化渠道和节水管道40公里,维修涵闸等各类建筑物30多座,完成土石方210万立方米。新打配机井480眼;新增改善有效灌溉面积1.5万亩,占目标0.5万亩的300;新增改善旱涝保收田0.75万亩,占目标0.75万亩的100;新增改善节水灌溉面积3.5万亩,占目标2.4万亩的145.8。

六、农机工作

20__年,全县农业机械总值达到4亿元,较上年增长2,农机总动力达到66.08万千瓦,比上年增长7。农田作业机械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县机耕面积达81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94,其中深耕55万亩,占机耕面积的71;机播面积76万亩;机收面积64.3万亩;其中联合收割机收割42万亩;全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35万亩。

七、农民负担工作

认真落实减负措施,积极推进税费改革。20__年,我们认真贯彻执行了农业税税率降低三个百分点和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的政策,全县农业税在去年4057.7万元的基础上,减税金额1776.1万元,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1093.7万元,20__年农民实际负担1197.9万元,比20__年减70。

八、扶贫工作

20__年,全县共解决温饱2700人,巩固温饱2100人,贫困人口的纯收入由原来的720元增加到750元。一是整村推进工作。20__年,全县共安排上级财政扶贫资金142万元,其中用于整村推进村的资金有100.9万元,占总资金数的71。具体实施了“五通、两建”(通水、通电、通路、通电话、通电视;建学校、建卫生室)。二是农村贫困劳动力培训、转移工作。20__年,向北京富平学校等单位输送人员274名,培训310名,输出率达80,并与北京富平学校、多威电子公司和tDK公司建立了牢固的劳务合作关系。三是20__年度财政扶贫项目完成情况。20__年度省分配我县财政扶贫资金163万元,批复我县项目35个;市分配我县资金18万元,扶贫开发项目9个。省市项目共计44个,资金181万元。经过一年的工作,44个项目已全面完成。新修维修道路15条,新打机井92眼,新增有效灌溉面积4600余亩;新建维修学校8所,修建卫生院1所,新建大枣科技示范基地200亩,秸秆气化站1座。四是20__年财政扶贫项目申报批复及完成情况。今年共申请上级财政扶贫资金175万元,安排财政扶贫开发项目三大类26个。其中:教育项目15个,道路交通项目3个,农田水利项目9个。20__年,上级实际批复我县财政扶贫开发项目26个,科技推广与培训项目1个,乡村道路项目3个,农田水利项目7个,教育事业项目15个,其中10所学校修建资金已到位。止目前,共完成项目15个,其中乡村道路项目完成2个,农田水利项目完成4个,教育事业完成7个。五是贫困乡村中小学危房改造项目的申报批复完成情况。D级危改三年共安排我县中央、省财政资金294万元,市财政资金75万元,总计369万元。其中20__年安排学校12所,资金123万元;20__年安排学校11所,资金123万元;20__年安排学校11所,安排资金123万元。20__年上级实际批复我县农村中小学D级危房改造资金123万元,项目14个。止目前,已有7个D级危房改造项目基本竣工。六是小额扶贫贷款完成情况。20__年共发放贷款170万元,通过小额贷款的发放,全县新增种养业专业村5个,专业户3000余户。

九、非公有制经济工作

20__年,全县非公有制经济总产值完成72.2元,较上年增长34.8.销售收入完成70.3亿元,增长36.2,利润总额完成5.7亿元,增长38.4;完成增加值20.2亿元,增长41.8,实交税金0.8亿元,增长18.7,出口产品交货值完成1.2亿元,增长31.8。全年共新上(技改、扩建、续建)投资额在100万元以上的项目82个,新上1000万元以上的项目10个。

十、其它工作

1、领导重视及资金投入

一年来,县委、县政府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始终给予高度重视:一是成立专门组织。年初,县委、县政府调整充实了“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了农业产业化领导小组,两个领导小组的办公室都设在了县农业局,并分别从有关部门抽调精干人员组成综合组、督导组和技术信息服务组,常年服务此项工作;二是在全县三级干部大会上将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作为重点进行安排部署,之后又召开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专题会议,下发了**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意见及考核办法,对工作目标进行了分解,并明确各乡镇党委书记、县直有关部门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主管副职具体负责落实。5月底又召开了全县“三夏”及农业结构调整会议,对农业结构和农业产业化经营进行了具体安排,5月初、10月初和12月底三次召开辣椒种植专题会,对辣椒种植进行专门安排;三是县主要领导经常研究农村工作。全年3次县委常委会、3次县长办公会专门研究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四是狠抓督导落实。一方面责成县委督查室、县政府督查室、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督导组抓好日常督导。另一方面县四大班子分别与6月份、9月份和12月份三次对农业重点工作进行了督导检查,并将督查结果通报全县。五是全县列支了421万元财政资金,用于农业重点工作投入。

2、争取上级项目资金情况

20__年,全县各单位共引进招商引资到位资金46476.7万元。其中:招商资金29018.9万元(县直2210.9万元);专项资金17467.8万元。引进国外资金2525.1万元。共争取项目201个,其中500万元以下的项目123个;500万元以上的项目78个,有力地促进了我县经济的快速发展。

3、现场会情况共四次,其中部级一次,省级一次,市级二次

20__年6月16日,全市种植结构调整现场会在**召开。

20__年12月28—29日,全国食用菌产业展览交易及学术交流大会由**县人民政府承办,并参观了城关、韩村、柳格三个点。

20__年7月9日,河南省首期科普及农业实用技术现场会在**召开。

20__年11月23日,全市林业工作现场会在**县阳邵乡召开。

4、获奖情况(13项)

20__年全县共获得市级以上奖励12项,其中省部级1项。

5、优质农产品情况

今年我县的仙庄、双庙、大流、王什、瓦屋头五个乡镇获得了省级无公害蔬菜示范基地认定,认定面积为8.25万亩,加上去年认定的六塔、纸房、马庄桥三个无公害蔬菜示范基地,全县已经省级认定的无公害蔬菜示范基地已达到8个,总面积达到9.53万亩。

6、农情联系情况

20__年我们对农情信息工作十分重视,明确专人负责,于每周二、周五及时向市局上报农情信息,从未出现迟报、漏报和不报的情况,一年来通过传真、电子邮件、书面材料等多种方式共向市局报送种植、养殖等农情信息200余篇(次),并且每篇都确保了数字真实、准确,分析透彻、周全,问题深刻,建议切实可行。同时我们还积极向**信息和县政府工作信息等刊物报送农情信息,为领导及时了解掌握农情动态提供依据,20__年我县农业局在全县信息工作中排名第一,在全市农情信息联系中名列前茅。

7、农业信息体系建设

今年,农业局购置了必要的设备和仪器,聘请濮阳华技科技网络公司开发制作了《**农业信息网》,建立了**农业信息中心,在首页设置一级栏目8个,二级栏目20个,全年共采发有关的农业技术信息200余条,供求信息15余条,农业新闻120条,专题新闻30余条,发表具有现实指导性的农业技术措施23条,名优特新农产品17种,接受群众电话咨询农业技术和农业信息300余人次,通过信息体系建设,广泛宣传了**农业,对促进我县的农业生产和农产品销售起到了较大的推动作用。

8、优势和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情况

一是优质麦基地。面积达到45万亩,比去年增加10万亩,增长29;二是尖椒生产基地。面积达到30万亩,比去年增加20万亩,增长200;三是弓棚西瓜生产基地。以县西部沙区为主的地膜西瓜和以瓦屋头、马村为主的弓棚西瓜面积达到4万亩,比去年增加2万亩,增长100;四是食用菌基地。种植户达到15000户,产量超过3万吨,产值超过1亿元,比去年增加种植户10000户,增长200,增加产值0.86亿元。五是林果基地。以韩村、王什、大屯为主的林果基地面积达到1.8万亩,比去年增加10000亩,增长125;六是肉鸡基地。年规模饲养量达到560万只,比去年增加160万只,增长40;七是瘦肉猪基地,年规模饲养量达到26.7万头,较去年增加8万头,增长43;八是良种繁育基地。面积达到2.4万亩(主要为小麦种子),比去年新增1.3万亩,增长118;九是新增纸浆林基地,面积达到3万亩。

9、龙头企业

部级龙头企业:(二家)20__年4月**县养殖协会被国家农业部命名为部级重点养殖协会。20__年,11月12日,新大地牧业公司被国家农技协命名为全国兔业重点龙头企业。

市级龙头企业:新增5家,达到八家,分别是申氏菇业有限公司、宏海面粉有限责任公司、**县针纺制品有限公司、**县种子公司、百斯特葡萄酒有限公司、源丰实业有限公司、清南养殖有限公司、濮阳市天口酿造有限公司。

10、外出务工人员情况

全县外出务工人数达到13万人,占劳动力总数的37,其中完成阳光工程示范转移培训任务701人,占任务700的100。

附:1、**县农业农村经济目标完成情况统计表

2、农口各单位获奖情况二oo五年元月

20__年度农口各单位获奖情况

1、20__年3月份**县被市委、市政府评为全市农业综合评比先进县。

2、20__年8月份,阳邵乡被农业厅、省体育局、省体协联合会授予“亿万农民健身活动”先进乡镇。

3、20__年1月,农机局被河南省农业机械管理局评为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4、20__年2月,农机局被市农机局评为全市农机技术推广工作先进单位。

5、20__年元月,畜牧局被河南省畜牧局评为河南省动物防疫及监督工作先进单位。

6、20__年3月畜牧局被濮阳市人事局、畜牧局评为濮阳市畜牧系统先进集体。

7、20__年4月,畜牧局被濮阳市抽调机关干部驻村工作办公室评为驻村工作科技服务先进集体。

8、20__年11月,**县被市政府评为发展节水灌溉先进县。

9、20__年11月,水利局被市政府评为二oo三年“红旗渠精神杯”竞赛活动先进单位。

10、20__年3月,农技中心能源站被市农业局评为先进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