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技能集训总结十篇技能集训总结十篇

技能集训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8:03:05

技能集训总结篇1

关键词:航天试验;集成训练;模拟训练

中图分类号:G72文献标识码:a

我国军事航天指挥技术人才培养需要针对目前所存在的一些问题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方法,提升军事任职教育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

一、航天试验集成训练需求分析

(一)新型作战力量建设对军事航天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

外层空间是国家的高边疆,是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必须抢占的战略制高点。军事航天力量是我军战斗力新的增长点、需要重点发展的新型作战力量。航天发射试验是军事航天力量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航天信息应用的重要支撑。航天试验部队的任务正从科学试验向承担更多军事任务的趋势拓展,军事航天新型人才需求不断增强。联合作战以及“万人一杆枪”的航天任务特点要求航天试验人才培养必须实施高水平的集成训练。

(二)信息化试验指挥对指技复合型人才培养提出了高要求

航天试验系统是技术密集、高度信息化的开放复杂巨系统,信息化建设正在快速发展。这对基于信息系统的航天试验组织指挥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航天试验指挥与技术人才必须是指技融合的复合型人才,航天试验人才培养必须依托信息化、网络化的模拟训练系统开展集成训练,全面提高信息化条件下航天试验任务的组织指挥能力与协同能力。

(三)高密度任务对航天试验人才的素质能力提出了高要求

近年来,我国航天试验任务密度显著增加,航天发射模式呈现出零窗口发射、连续多窗口发射、快速密集发射、一箭多星发射、应急快速发射等趋势,航天测控将重点发展天基测控、深空探测、与国外资源共享、军事航天测控等新任务。航天试验任务组织、技术总体、新装备操作、新领域开发等岗位人才的素质需求、数量需求激增,将呈现人员兼岗、多任务并行情况。因此,迫切需要实施集成训练,提高航天试验人才的素质能力。

二、航天试验集成训练模式

(一)统一训练模式,创新集成训练方法

航天试验集成训练理论研究包括基本定位、主体对象、主要内容、方法步骤等。航天试验集成训练定位于提高受训学员的航天试验任务遂行能力,受训主体对象包括航天试验指挥团级指挥、营级指挥、参谋业务和生长干部任职培训学员,训练的主要内容包括航天试验指挥想定作业、综合研讨和综合演练。据此,确立了“以航天试验任务为背景,以指挥综合演练为核心,以想定作业和综合研讨为支撑,各专业方向各层次学员集成训练”的训练思路,明确了“想定引导、实装接入、仿真系统支撑、多级指挥机构协同演练”的集成训练模式。

(二)紧贴试验任务,着眼岗位能力培训

开展航天试验集成训练,必须紧贴航天试验任务实际,依照航天试验任务编成确定训练编组,将训练对象融合为有机整体。航天试验集成训练按照“总部基地部站”三级分别设立总部指挥控制中心、基地指挥所(含发射基地与测控基地)和站指挥所(发射站、测控站、通信站)等11个指挥所,分“规划论证任务实施总结评估”三个阶段进行,突出航天试验任务的指挥、协调和应急事件处置等训练内容,着重训练学员组织计划、指挥协调和应急决策等岗位任职能力。

(三)坚持指技融合,突出任务集成训练

开展高水平的航天试验集成训练,必须坚持指挥与技术融合。航天试验工程技术密集,技术状态决定任务进程。充分发挥试验信息的汇集与处理、指挥信息的生成与决策能力,促进各种试验力量、试验装备的有机融合,是提高试验部队整体试验能力的重要因素。航天试验集成训练的实质,就是依照航天试验任务目标与流程、技术与指挥岗位职能,充分发挥信息系统的信息资源支持与实装设备信息接入功能,由多级“参试”人员参与,完成一个完整的任务过程演练,学员得到岗位体验和岗位锻炼,使指挥与技术在这一过程中得到充分融合,提高在一定技术条件下的任务组织指挥能力。

三、航天试验集成训练方法

(一)统一规划航天试验集成训练内容

以复杂环境条件下典型航天试验任务为背景,以航天试验任务流程与指挥程序为主线,着眼司、政、后、装、技各类型岗位任职需求,整体规划航天试验集成训练内容,编写集成训练企图立案、基本想定、补充想定等,为实施想定作业、综合研讨、综合演练、指挥所研讨提供依据和指导。

(二)分层次开展想定作业与综合研讨

任职培训学员在完成专题学习后,按照航天发射、航天测控两大专业方向,区分航天团级指挥、营级指挥、连级指挥、参谋层次,依据系列想定开展航天试验指挥想定作业,围绕航天试验任务中的故障、突发事件处置等热点、难点问题开展综合研讨。

(三)基于模拟系统实施综合演练

实施综合演练时,按照总部、基地、团站三个层次设置全航区指挥机构,根据任务实际设置各指挥所编组,明确每名学员的岗位与职责。基于研发的模拟靶场,在导演部的导调下,各指挥所实施航天试验任务的组织指挥与突发事件处置。

(四)按指挥机构开展跨专业综合研讨

综合演练结束后,各指挥所结合演练过程中的各种问题与演练结果,开展跨层次的综合研讨,总结理论学习、集成训练的收获,剖析自己岗位任职能力水平与不足,提出航天试验部队建设发展的对策建议等。

四、航天试验集成训练平台建设

(一)以任职教育需求为牵引,科学确定项目建设目标

为实现航天试验集成训练,组成跨专业专家组成的专门论证小组,深入基地调研,组织受训学员座谈会,整合学院军事航天学科专业资源,研制航天试验集成训练平台,组建航天试验训练中心,确定航天试验集成训练平台的建设目标:从实际出发,按照实验室中心化、集约化建设思想,以人才培养需求为牵引,综合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仿真技术、系统集成技术等先进技术,建设一个集航天试验指挥、测试发射、测量控制和试验通信系统于一体的半实物分布式模拟靶场,作为军事航天学科群的教学科研基地,以满足多专业、多层次教育训练和科学研究的需要。

(二)结合实际优化顶层设计,集智攻关设计总体方案

平台建设的关键是抓好顶层设计。航天试验训练中心总体组提出了总体建设思路,确定“中心化、集约化”的建设原则。经过综合论证分析,确定航天试验集成训练系统主要由试验指挥、测试发射、测量控制、试验通信、远程教育训练、系统管理等6个分系统共计33个子系统组成,并拟制了总体技术方案和6个分系统技术方案、建设实施方案等(如图1所示)。

(三)强化项目管理,严把质量关,组织精兵强将实施建设

为保证集成训练目标的实现,召开航天试验训练中心工作会议,成立航天试验训练中心建设领导小组、总体组、项目办公室和6个分系统建设小组等组织机构,共有5个单位的50余人参与了研究建设。为保证航天试验训练中心建设质量,项目实施工程化管理和文档资料配置项管理,并严格按照《总装备部软件工程技术规范》进行软件方案设计、模型设计、详细设计、测试和评审,实装设备按照主流试验装备构建。参建人员结合专业,立足指挥,深入调研,不断深化对航天试验任务的认识,主动了解部队任职岗位需求,积极探索院校开展航天试验集成训练的方式方法。

(四)注重理论、技术、方法创新,建设功能完善模拟靶场

高度重视理论、技术与方法创新,围绕集成训练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积极采用信息化、网络化手段,基于HLa技术,建成了集航天试验指挥、测试发射、测量控制和试验通信于一体的半实物分布式模拟靶场。其中,测试发射分系统主要建成了飞行器控制半实物仿真实验室、CZ-3B控制系统模拟器、航天测试发射全数字仿真系统;测量控制分系统研发了测控指挥一体化训练平台、飞行器动态模拟器、遥测中频信号记录设备,引进了新型USB设备终端;试验通信分系统改造了Sp30程控交换系统,购置了SDH光纤传输系统、时统服务器、指挥调度系统,研制了航天通信模拟训练系统;试验指挥分系统建成了航天试验指挥专业教室,研制了总部、发射基地和测控基地三个指挥所的航天试验指挥模拟训练系统;系统管理分系统研制了训练任务管理与导调、运载火箭模拟、卫星模拟、基础信息库等15个软件,实现了航天试验集成训练的集中控制与管理功能。中心建设集成了200余台套测发、测控、通信专用设备和700余台套通用设备,实现了互联、互通,形成了功能完善、性能先进的模拟靶场(如图2所示)。共设置了训练岗位5类91个,可同时容纳91人开展训练,能够用于设备级、子系统、分系统和全任务集成训练。

五、航天试验集成训练实践

(一)同步开展教学改革,精心设计训练内容

为了高效建设航天试验训练中心,提高航天试验人才的培养质量,同时开展教学改革,精心设计实践教学内容,先后编写《航天发射演练方案》、《航天测控演练方案》、《航天试验通信演练方案》、《航天试验指挥演练方案》、《航天试验训练导调方案》及20余个想定,有效支撑了航天试验集成训练。

(二)编写配套系列教材,制定集成训练方案

同步编写了《航天发射指挥专题研究》、《航天发射指挥专题研究想定作业》、《航天测控指挥专题研究》、《航天测控指挥想定作业》、《运载火箭测试发射实验室岗位训练》等13本配套教材。另外,根据具体演练题目先后编写了《航天试验训练中心综合演练方案》、《学院联合装备指挥综合演练-航天发射方向综合演练方案》、《联合作战装备指挥综合演练航天发射方向综合演练方案》、《联合作战航天发射指挥演练手册》等。

(三)依托模拟靶场环境,开展指挥集成训练

技能集训总结篇2

论文摘要:制造业人力资源建设在企业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过程中具有引领、示范、推动、凝聚作用。要把知识与技术创新体系和人力资源建设和人才培养培训体系紧密结合,为企业培养培训结构合理、素质精良的技术人才、管理人才、高技能人才提供知识和智力支撑。

一、上海电气人力资源基本状况

上海电气集团共有企业387家,其中资产管理公司277家、有限公司103家,总公司下属7家。

集团共有职工114709名,其中,在岗职工为74584名。所属企业中,资产管理公司拥有职工68211名,其中32899名职工在岗;有限公司拥有职工45467名,其中40654名职工在岗。

在岗职工中,有专业技术人员共18221名,占职工总数的24.43%;有技术工人35535人,其中技能人才33139名,占职工总数的44.43%。根据电气集团人力资源分类统计表,在岗劳务工用工总数13480人。集团在岗职工中,有硕士及以上学历学位职工1277名。占专业技术人员的7%,占在岗职工的1.7%,职工的学历学位层次有待进一步提高。集团共有高级专业技术人员1938名,占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10.6%,占在岗职工的2.6%。集团共有高级技师202名,技师1685名,两者分别占技术型人才的0.6%和5.1%,占在岗职工的0.3%和2.3%,技师、高级技师占技术型人才比例为5.7%,占技术工人比例为5.3%,占工人(含劳务工14066人)比例为3.8%。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型人才比例为24.4%,占技术工人比例为22.74%。

在职工教育培训投入方面,2006年。上海电气职工教育培训投入3501.6万元,在岗职工人均469.5元,其中,技能人才教育培训总投入1049.8万元。技能人才人均316.8元。技能人才培训占总投入比例为30%。有限公司职工教育培训投人2313.5万元,人均投入569.1元,其中技能人才投入566.1万元,技能人才人均276.8元。有限公司技能人才培训占总投入比例为24.5%。

同时根据调查,45%的职工在过去一年中参加了企业组织的培训。但有77.5%的职工表示过去一年中没有参加过企业外的培训。专业技术人员群体中有52.5%的职工表示过去一年中没有参加过企业组织的培训,有26.7%的职工表示过去一年没有参加过企业外的培训。35岁以下本科以上学历群体中38.2%的职工表示过去一年中没有参加过企业组织的培训,其中有65.20%的职工表示过去一年没有参加过企业外的培训。企业高层领导中23.1%的人员表示过去一年中没有参加过企业组织的培训。68.5%的人员表示过去一年中没有参加过企业外的培训。

综合上述情况可见,上海电气集团已经拥有一支专业配套、结构合理、功能齐全的人才队伍。近三年来。职工队伍建设态势良好。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占在岗职工比例在2004年、2005年、2006年分别为1.87%、2.17%、2.28%,高技能人才占技术工人比例在2004年、2005年、2006年分别为7.68%、8.8,%、10.03%,呈现上升趋势。

二、上海电气人力资源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高级技能人才在总量、结构和素质上还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根据2006年西门子年度报表,2006年西门子共有员工474900名。其中173000人(36.42%)的员工具有本科学历。2006年,西门子在世界范围内新雇佣了75200位员工,其中36%具有本科学历,在拥有大学本科学历的新员工中,有60%是科学家职务或者是工程师。西门子公司高级技术工人占技术工人总数的30%以上。而上海电气高级技能人才从质量到数量都明显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技师、高级技师人数偏少;二是学历结构上偏低;三是高技能人才年龄偏大;四是劳务工技能等级低。缺乏相应的培训。

2、高端、紧缺、关键人才不足。对集团人才队伍存在问题的反映主要有:一是高端管理和科技人才比例较缺乏。西门子公司大学本科以上员工占50%,而上海电气仅16%;二是适应战略发展需求的人才缺口很大:三是高级技术工人的比例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大的差距。西门子公司高级技术工人占1/3以上,而上海电气高级技术工人只占技术工人总量的24.4%。值得关注的是,根据电气集团人力资源统计表不完全统计,党政管理人员中的本科及以上学历3223人,占党政管理人员总数的25.16%;同时党政管理人员的总量较大。共有12809人,占调查企业人员总数的22.93%。

3、人才的培养和培训存在不足。调查显示,54.6%的职工表示过去1年内没有参加过企业组织的培训。77.5%表示过去1年没有参加过企业外的培训。技术人员群体中52.5%表示过去1年内没有参加过企业组织的培训,76.7%表示过去1年没有参加过企业外的培训。中基层管理人员中33.6%表示过去1年内没有参加过企业组织的培训。68%表示过去1年没有参加过企业外的培训。35岁及以下本科以上学历群体中38.2%表示过去1年内没有参加过企业组织的培训,65.2%表示过去1年没有参加过企业外的培训。企业高层领导中23.1%表示过去1年内没有参加过企业组织的培训,68.5%表示过去1年没有参加过企业外的培训。

三、进一步加强上海电气人力资源建设的对策

1、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技术工人队伍。上海电气作为是中国最大的装备制造业集团,技术工人的水平和质量应该走在全国前列。按照集团发展规划和先进制造业发展要求,到“十一五”末,高级工以上的高技能人才比例要超过30%,其中技师、高级技师比例要达到8%,45岁以下中青年高技能人才占高技能人才比重达80%左右,并涌现一批中青年领军高技能人才,带动中、初级技能工人队伍相间梯次发展。全面提升职工队伍整体技能、素质水平。

要加强劳务工的建设。参加教育培训、提升工作等级已经成为劳务工的迫切需求。上海电气集团职工队伍结构老化的矛盾较为突出,劳务工的加入使得职工队伍老化的状况大大改善。目前集团一线劳务工10175人,占一线职工的35.7%,占劳务工总数的75.48%。如在上海锅炉厂有限公司电焊和冷作两个主要工种中。劳务工已占在职工人数的30%,10年内30%的在职焊工和冷作工退休。在职技术工人学历层次偏低,年龄偏大;劳务工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对技术技能的掌握也比较粗浅。76.9%的劳务工比较希望和非常希望参加教育培训,目前有39.4%劳务工参加过技术培训,55.9%的劳务工没有参加培训。要立足上海、延伸国内外,在外省市建立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基地。

围绕企业实际需求,加强对技术工人教育培训工作的领导与计划工作,通过教育培训、鉴定考核、择优选拔,建立分层、分类实施的技术工人培养体系,造就一支高、中、低合理配置的技术工人队伍。

企业通过建立能级体系,制订相对科学的、合理的人力资源开发规划、培训体系,推进企业各类技术工人队伍的建设工作。

2、实施科技专家、项目科技带头人、首席技师的选拔制度,建立研究生培养基地。培养科技创新领军旗帜型人才。要实施上海电气科技专家、上海电气项目科技带头人、上海电气首上海电气席技师的选拔制度。以推进集团科技进步、技术自主创新,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激发广大员工的创造激情,培养和造就一批科技和高技能领军人才。与高校建立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以加强上海电气人才资源的投资和开发,大力提高人才资源对上海电气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构筑上海电气人才资源建设,使之成为上海电气经济发展的强大推动力。

3、加强制度体系建设,使人力资源建设与管理规范化、制度化。

一是要坚持和完善学习培训制度。建立培训——上岗——使用——考核——奖惩的配套制度。完善制度建设,为教育培训工作有序开展奠定基础。制定规范和促进教育培训工作开展的制度,《生产人员持证上岗及技能鉴定实施办法》、《师傅带徒制度》、《关于进一步加强教育培训工作的意见》、《“四支”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生产一线员工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供电企业生产一线用工管理暂行办法》、《“首席岗位制”管理办法》、《员工培训考试考核奖惩规定》、《兼职培训师管理办法》、《首席工程师管理暂行办法》、《优秀人才管理办法》。《高级管理人员学习培训制度》、《技术创新人员学习培训制度》、《技术工人学习培训制度》、《劳务工学习培训制度》等。

二是建立培训激励制度。要完善的岗位任职资格要求,建立公平、公正、客观的业绩考核标准;公平竞争的晋升规定和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的分配原则。

为充分调动员工学习的积极性。公司建立员工能力素质模型,实施职业生涯管理,设立管理、技术、技能人才三通道职业生涯发展体系。对优秀高技能人才,在晋升、工资、福利、带薪学习、休假等方面予以适当倾斜,努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员工学习的积极性。

技能集训总结篇3

一、着眼发展,提高对企业教育培训工作的认识

核心竞争力的核心是技术,精髓是主导产品和服务,而主要载体是人。只有人掌握了高于竞争对手的技能和知识,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才能形成不易被竞争对手效仿的能带来超额利润的能力,从而形成核心竞争力。

住总集团领导深刻地认识到教育培训对“人才强企”战略的重要意义,因此,认真贯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及其关于继续教育、全员培训、促进发展的要求,在主持制定的集团中长期发展规划中,把搞好教育培训,提高员工素质作为一项重要发展举措,在人、财、物上不惜投入:企业减员,不减教育管理岗位编制;企业资金紧张,教育经费能够按期足额提取,不少一分钱;盘活资产,不动培训基地一份设备,一寸土地。几年来,我们遵照领导重视、部门负责、齐抓共管、全员培训的工作思路,一以贯之,常抓不懈,从而在教育培训上取得了一定成效。

二、重在落实,抓好教育培训的制度建设

企业员工的教育培训是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有建立健全的组织机构和完善的规章制度。

(一)建立健全集团教育培训组织机构

多年来,我们建立健全了集团和所属单位两级教育委员会,实行纵向分级管理、横向分工负责的管理体制。纵向上,集团教育委员会由集团公司董事长任主任、总经理任副主任,集团三总师、党政工团主要领导和劳动人事部经理任委员。教委会作为集团教育培训工作的最高决策机构,对教育中长期规划、年度工作计划及重要政策进行研究决策。各下属单位也成立了由主要领导组成的教委会,负责领导本单位的教育培训工作。在横向上,由各业务系统主管部门为主体,统领本业务系统的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负责提出并实施本系统的培训计划。集团教育培训部门作为各级教委会的办事机构,主要负责上级有关教育方针、政策、措施的宣讲、落实、贯彻;拟定中长期规划、年度计划、政策性文件和重大专项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指导下属单位教育培训工作,协调横向关系。各下属单位人力资源部门设专人负责教育培训工作,全集团形成了纵横交错的系统化网络化的培训组织机构,分工明确、各负其责,覆盖全集团所有的专业系统和各级员工。

近年来,住总集团在制定集团五年发展规划、人才发展规划中都将教育培训列为重要内容,制定了继续教育规划和年度教育培训工作计划,并将教育培训工作纳入各二级单位党政领导的年度经营责任书中,作为对其年度经营管理的重要指标进行考核,并与其年度绩效评价和年薪收入挂钩。

(二)加强教育培训基地建设

2000年,集团为适应教育培训的需要进行了教育机构改革,将教育处职能并入集团公司劳动人事部,成立了管理人员培训中心和职业技能开发中心,调整办学地点、协调落实经费来源。管理人员培训中心和职业技能开发中心作为集团两个教育培训基地,分别负责住总集团的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作业层人员的培训,在集团教育培训和人才培养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经过几年的工作运转,两个培训中心已形成了设施一流、管理一流、水平一流的集团内部教育基地,并取得了一些社会培训资质,2003年两培训中心双双获得北京市朝阳区社会力量办学先进单位称号。为深化企业改革、加速人才培养,我们采取每年年初由集团公司劳动人事部与两个培训中心签订“教育培训工作责任书”的形式,对其下达培训指标和管理指标,指标完成情况作为年底对两中心领导班子考核的主要依据。此举大大调动了培训单位的办学积极性,使他们一方面加强自身建设,为集团培训服好务,另一方面依托行业特点,立足本校优势,面向集团内外,在做好集团内部培训服务的同时,积极开拓社会培训市场,获取培训资质,树立培训品牌,取得了显著的办学成果。2004年管理人员培训中心累计举办各类培训班146期,培训总数为11740人次,其中继续教育培训达到7755人次。职业技能开发中心举办各类培训77期,职业技能培训、鉴定总量18879人次。

(三)制定和完善教育培训管理制度

我们在认真贯彻国家和北京市有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逐步制定实施了包括教育管理、证书管理、培训统计在内的多项企业内部管理制度。2002年年初,集团公司决定贯彻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国际标准并取得“三标一体”国内国际双重认证。我们以此为契机,在认真学习标准规范和充分分析集团公司培训现状的基础上,编写了《能力、意识和培训控制程序》,对集团公司教育培训进行了程序化设计,并修订出台了《住总集团教育培训管理办法》、《培训证书管理办法》、《作业层人员培训、考核管理办法》、《教育培训统计管理办法》、《教育培训资料管理办法》、《继续教育自学管理规定》等一系列配套支持性文件,这一培训管理性文件不仅明确了企业教育培训的意义、作用以及各层次的培训职责和任务,而且建立了从培训需求到计划制定、实施、效果评价的全过程管理,使培训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四)建立健全继续教育激励与约束机制

为提高企业管理人员参加继续教育的积极性和自觉性,进一步增强继续教育对提升专业技术队伍素质的重要作用,集团劳动人事部逐步建立健全继续教育激励与约束机制,制定专业技术人员每年参加72学时以上继续教育学习同职务晋升、工资调整、年度考核、奖惩挂钩制度,提出并实施各业务系统专业技术人员每年必须进行轮训,同时在职称评审中严格执行北京市关于专业技术职务晋升与继续教育学习时间挂钩的规定,大大提高了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继续教育培训的积极性和自觉性。2003年,我们出台了《住总集团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办法》,将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继续教育学习时间和效果作为聘任条件之一,实现了培训与岗位任职和待遇的真正衔接,对集团继续教育工作起到了推动作用。连续几年,我集团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均在1万人次以上,2004年达到12932人次,参加继续教育学习比率达96.6%,学习时间累计达72学时的比率为87.8%。

三、结合实际,开展各层次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

多年来,我集团教育培训工作始终坚持“想企业所想、急企业所急、做企业所需”的原则,广泛开展各层次的各类教育培训活动。各业务系统也结合各自业务特点和队伍现状,组织了有针对性的业务知识培训、现代企业管理、岗位技能知识、法律法规、计算机以及大量六新技术培训,收到明显效果。近三年来,集团共获得市级以上优质工程34项,其中国家鲁班奖1项,国优银奖1项,市级优秀青年工程8个;有10人获得北京市优秀项目经理,7人获国家优秀项目经理称号,集团三年新增中高级职称人员300人,占集团现有中高级总人数30%;培养技师121人,占现有技师总数的70%;35人获得北京市经济技术创新标兵称号。2004年有15支队伍荣获北京市优秀青年突击队称号,6支获保持标杆称号。集团积极培养专门技术人才,成功进军地铁施工领域,中标地铁4号线、10号线的两个标段,开拓了新兴产业,培育了新的经济增长点。集团有多人在北京市技能大赛和技术比武中获奖。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集团领导的高度重视,以及各业务系统举办的大量的教育培训,主要表现在:

(一)紧缺人才培训讲求针对性,力度大

集团从长远发展的高度把培养高层次专业人员的工作提到了议事日程上,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推动人才培训工程的实施。先后与清华大学、首都经贸大学联合开办了“建筑工程管理”、“区域经济房地产开发”、“企业管理”、“金融财务管理”、“物流管理”等专业的研究生课程进修班,共选拔了近百名年轻的专业技术骨干参加学习。这些学员学习结束满载而归,为集团带回了活跃的思想和前沿的科技管理知识,大部分同志已经被提拔到重要管理岗位上工作,为集团生产经营和改革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几年,我们还送培年轻的专业骨干人员参加建委等市级单位与高校联合举办的研究生进修班、mBa等培训,举办10余期高级研修班和中级进修班,培训人数多达300人,连续举办了三期高、中级工商管理培训班、两期高级补充知识班,共有215人取得高级工商管理培训证书、150人取得中级证书。

为贯彻落实集团五年发展规划,加强对集团中高层管理人员教育培训工作,构建一支高素质的职业经理人队伍,集团于2002年针对集团所属各单位董事长、经理及人力资源部门经理举办了两期以“如何做一名合格的职业经理人”为主题的《德鲁克管理思想》研修班。从现代社会中职业经理阶层的管理职责、如何有效地管理企业、如何运用创新精神和创新战略等六个方面系统学习了德鲁克管理思想。集团一大批经理人员在提升管理理念、拓宽知识领域、改变思维方式、增强创新意识方面受益颇多。此培训项目获得2002年度北京市教委优秀培训项目二等奖。

为进一步完善住总集团法人治理结构,规范集团公司董事、监事的聘任、派出制度,加强对董事、监事的管理,强化以资产为纽带的高层人员管理,维护国有资产和股东的合法权益,提高董事、监事人员素质,集团研究出台了《董事、监事人员管理办法》,明确提出新任董事、监事人员必须通过培训才能上岗,在任人员每年必须接受继续教育培训。2003年组织了集团公司控股子公司、参股公司的董事、监事及部分董事会秘书共计140余人的上岗培训,系统学习了《公司法》、《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条例》,通过考试取得上岗资格并颁发了岗位证书。2004年又针对《建筑与房地产业新政策法规》和《改革改制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对董事、监事人员进行培训,不断捉高和优化这些高级管理人员的知识结构和综合素质。

中层管理人员尤其是各单位担任部门经理、主任工程师等中级行政职务的人员,在各单位的生产经营工作中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做好中层管理人员的培养使用工作,建立一支高绩效的中层管理队伍无疑对推动企业发展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集团公司劳动人事部研究制定了《住总集团中层干部岗位培训管理办法》,提出对各单位中层干部实行任职培训和轮训制度。任职培训主要就角色认知、时间管理、有效沟通、目标管理、执行力和非人力资源的人力资源管理等内容全面进行培训,取得显著效果。住总集团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中层管理人员岗位培训的制度化建设,广泛开展中层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

(二)领导干部培训注重超前性,层次高

多年来,集团坚持在每年年初对集团两级领导干部200余人进行继续教育轮训。每年的领导干部培训班结合国家时势要务和集团年度工作会议精神确定培训主题。如:2000年的主题是“金融财政”,2001年是“wto知识与人世”,2002年是“企业文化和战略发展”,2003年是“十六大精神与企业发展”,2004年是“资产管理和学习型组织建设”。集团公司领导对培训班高度重视,将其作为加强领导班子建设的重要措施。集团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每期进行开班动员,党委副书记自始至终主持培训,听取小组学习讨论情况汇报,进行培训总结。经过培训,领导干部的思想观念有了较大的转变,工作思路有了较明显的拓宽,综合素质得到较大提高。

(三)各业、务系统学习培训突出实用性,覆盖面广

几年来,全集团对继续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不断提高,各业务系统紧密结合行业特点积极主动地开展各类业务培训,使得专业技术人员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不断提高。仅2004年,各业务系统牵头举办的培训就有5000余人次。

(四)下属单位培训工作适应行业特点,特色鲜明

集团所属各单位在贯彻落实集团继续教育培训工作的同时,结合各单位自身的行业特点,采取多种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继续教育培训,并取得了丰硕成果。集团公司住一分部项目管理培训大力度投入、正荣公司冬闲业务培训坚持了多年、住宅设计院每年安排设计人员到国内外参观考察,拓宽了视野和设计思路。特别是住宅六公司,依托优秀的企业文化开展大规模的继续教育工作,一把手高度重视,坚持“以文化铸企业,以学习促发展”的教育理念,教育培训不再是企业的负担,而成为生产经营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司每一项工作必须从培训开始,使得“干一项工程,创一次辉煌”的目标得以顺利实现。住六公司共有职工1345人,2004年开展各类培训220期,累计7200人次。2003年获得北京市创建学习型企业先进单位称号,2004年被评为北京市十大名企之一。设备物资公司依靠企业网络开展大规模的网上培训,并通过演讲比赛、知识竞答、技术比武、讲座、论坛等丰富多彩的形式,使得培训不再是枯燥单调的被动听课,而是员工共同参与,共同学习的模式,取得了很好的培训效果。全公司699人2004年前三季度累计培训7564人次,平均每人10次以上。

四、持续改进,把教育培训工作提高到新的水平

几年来,住总集团的教育培训工作得到了北京市人事局、市教委以及各委办局和友邻单位的大力支持和帮助,2004年集团获得了北京市继续教育先进单位称号,教育培训工作也受到了企业各级领导和广大员工的普遍欢迎。我们深刻地体会到,企业教育培训工作对企业文化建设和创建学习型组织的潜在作用,教育培训必须瞄准企业需求,为企业改革发展服务,加速科技转化为生产力,才能取得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与支持,进而增加教育培训的投入,培养更多更好的人才,使教育培训工作进入良性循环。然而,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面对企业改革改制的进一步深化,教育培训工作在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力度,促进企业持续发展,为生产经营服务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一)明确企业教育培训的基本属性,努力为企业改革发展服务

企业教育培训作为内部人力资源开发工作,具有两重属性,一是作为企业经济大循环的一个组成部分,应该从属于企业经济活动的需求,为企业经济服务;二是培训作为一项教育活动,不断优化企业人力资源,提高人的素质和能力。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现代企业制度对企业教育培训工作提出了“服务企业、结构合理、机制灵活、手段先进”的更高要求,所以企业教育培训工作必须以为企业优化人力资源结构和培养优秀人才为根本任务,教育培训目标与企业生产经营目标相一致,和企业长远发展目标相一致;在教育结构上突出重点,采取更加灵活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和教学方式的创新,储备和培养一批优秀的适应企业发展的人力资源,为企业提供充足的人才保障。

(二)从岗位任职要求出发,将培训变成员工的自觉行动

教育培训的根本任务是通过培训使员工的能力和技能满足岗位任职的需要,培训不是企业强加给员工的工作任务,而是员工为了掌握某一岗位所要求的必备素质和技能去主动接受培训的行动。所以,企业培训一定要从岗位任职能力标准出发,明确每一个岗位所要求的能力条件,制定一系列培训、上岗、考核、使用、待遇一体化的培训机制,让员工知晓自己与岗位的差距,增强岗位的危机意识,激发学习动机,从根本上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为员工的自我学习、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自我超越注入强大动力。而企业所组织的各类培训活动一方面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气氛,另一方面为员工自主开发提供机会和服务。

技能集训总结篇4

随着国家电网公司“三集五大”体系建设的不断深入,相应的机构更精简、资源更集约、管理更专业、流程更优化,这对电力企业技能人员业务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电网规模不断扩大,电网设备的更新、改造,对安全生产和供电服务的要求不断提高,进一步加强现场培训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结合某地市供电公司生产技能人员培训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影响制约培训效果的对策。

【关键词】

供电;现场;培训;对策

2012年,国家电网公司全面推进“三集五大”体系建设,某地市供电公司在实施“三集五大”体系改革后,组织机构和人员的岗位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机构数量由48个减为25个,有16.3%的技能人员岗位发生变动,“更扁平、更集约、更专业”的要求迫使员工加快转变观念,熟练掌握岗位职责、标准化工作流程的意识,以进一步提升技能水平。

1一线员工现状分析

目前,该地市供电公司共有生产技能人员498人,主要专业有电网调控运行、输电运检、变电运检、城区配电、城区营销、信息通信运维。生产技能人员结构现状分析:

1)生产技能人员年龄结构:55岁及以上17人,占总技能人员的3%;50-54岁21人,占总技能人员的4%;45-49岁53人,占总技能人员的11%,40-44岁77人,占总技能人员的15%,35-39岁55人,占总技能人员的11%;30-34岁60人,占总技能人员的12%;29岁及以下215人,占总技能人员的44%。

2)生产技能人员文化程度:硕士11人,大学本科255人,大学专科147人,中等职业教育38人,高中24人,初中及以下23人,在总技能人员中的占比分别是2%,50%,30%,8%,5%,4%。

3)生产技能人员专业技术等级:副高级职称1人,中级职称27人,初级职称266人,无职称204人,占比分别是0.2%,5%,53%,42%。

4)生产技能人员技能等级:具备高级技师资格6人,技师资格87人,高级工资格77人,中级工资格37人,初级工资格16人,分别占比是1%,17%,15%,7%,3%。

从以上分析中可以看出技能人员年龄结构较为年轻,平均年龄33.42岁;整体文化程度较高,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占总生产技能人员的83%;相应的技术、技能水平不高,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占总生产技能人员的5%,具有技师及以上技能等级占总生产技能人员的18%。整体来看,技能人员的基本素质较高,但从事生产一线工作的经验欠缺。面临电网规模的不断扩大,生产任务异常繁重,唯有通过有效的培训,掌握扎实的基本技能和过硬的技术水平,才能胜任工作岗位的要求。

2制约培训效果的因素

2.1形式单一,缺乏评估

目前采用的培训方法主要有三种:“送出去”:即组织员工参加上级公司开展的培训,如XX专业高级技师培训班,生产技能人员ii级iii级轮训,技师、高级工岗位能力提升培训等。“请进来”:即聘请公司系统内在某个专业具备领先水平的专家进行现场授课,或在某个设备更新改造时,聘请厂家技术人员对新技术的应用进行讲解;“集中学习”:各班组每个月至少开展一次专业技术培训,培训内容为本专业理论知识讲解或对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的探讨。以上培训方式缺乏灵活性,往往只是为了应付考试或检查而学,员工学习的目的性不强,浮躁、不能潜下心来学习;生产一线人员的工作内容都是现场的实际操作,而目前的培训内容较多的偏重理论的学习,没有付诸于实践,结果是员工在培训完成后还是不能胜任相关的工作。管理人员在培训结束后未能及时的对学习效果进行评估,使得员工的能力没有得到提高。

2.2工学矛盾凸显

青年员工,有着满腔的热情和学习的欲望,但几乎没有时间参加与实际工作联系紧密的培训,为了确保生产工作的正常、顺利的开展,据统计,能够参加国网公司组织的培训人数,平均每年每专业只有1人,每期5天;参加公司组织的生产技能人员培训,平均每年每专业有6人,每期10天。在设备、线路的改造、更新维护时,也只有少数、个别的人员能与厂家的技术人员进行直接面对面的沟通学习。一线员工长期参加脱产培训的难度不断加大。而对于年龄偏大的员工,已经没有了继续学习的时间和经历,他们认为目前掌握的技能和从事电力工作多年所积攒的经验,已经能够满足本职工作的需要。但是随着智能电网建设的不断深入,科技水平的飞速发展,知识和技能水平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只有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提升才能适应企业的发展和岗位的需要。

2.3目标模糊,缺乏激励

年轻的员工,入职时间都比较短,加之对企业的熟悉也有一个由浅到深的过程,所以就对个人的职业生涯比较模糊,没有明确的目标和定位,因此也就不知道学习的方向在哪里。班组在制定培训计划时,培训的内容一成不变,没有体现出不同层次、不同阶段员工培训的差异性。没有形成良好的激励机制促进员工的快速成长。

3提高培训效果的对策

3.1加强领导,建立健全培训机制

领导高度重视培训工作,把培训工作作为全面建设“三集五大”体系和加强员工队伍建设的一项长期工作来抓。各部门间横向协同,精心策划,周密部署,落实职责分工,明确规定对各类生产技能人员的培训项目、内容、方式和培训标准,保证各项培训工作落到实处。

坚持"先培训、后上岗"制度,增强生产技能人员参与培训的内在动力和积极性,促进生产技能人员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同时使员工转变培训观念,将“要我培训”转变成“我要培训”,员工主动的接受培训,参加学习,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提升自身的知识水平,从而创建更优的绩效。

建立“问、练、查、评”的培训常态机制。“问”是指采用技术问答、现场提问的方式,在每一个工作现场至少掌握一个密切相关的知识点。“练”是指采用事故预想、现场演练等方式,每月在现场停运设备或培训设备上至少有针对性地进行一次实操练习。“查”是指采用培训标准定期评估的形式,检查各专业生产技能人员是否达到应有的技能水平。“评”是指每年开展一次现场培训典型经验评选和,促进优秀成果共享,推进现场培训管理水平共同提升。

3.2制定系统的培训计划,明确培训目标

众所周知,培训计划在企业培训管理活动中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它是在培训需求分析的基础上,从企业总体发展战略出发,根据企业各种培训资源的配置情况,对计划期内的培训目标、对象和内容、培训的规模和时间等一系列工作做出的统一安排。培训计划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它不仅关系到培训需求分析成果的落实,也关系到企业员工整个培训过程的顺利实施和运行,从根本上保证培训目标的实现。

按照专业分类以及工作经验等级将班组一线员工进行Ⅰ、Ⅱ、Ⅲ级划分,分别为进厂3年以内非工作负责人、工作负责人、班组管理人员(安全员以上),根据各专业岗位技能现场培训的各项要求,编写“岗位技能培训标准”,分专业、分技能等级对每一层级所需掌握的现场技能进行详尽的阐述,使每一个员工都明确个人当前的技能水平和应达到技能水平,明确学习的目标。

3.3丰富培训形式,有效激励员工

师带徒。以“师徒合同”为基础,明确师徒职责和徒弟在考核期内的培训目标,规范“师带徒”考核评价工作,进行定期考核,对徒弟的转正定级考试成绩和日常表现进行考核计分,凭借师徒二人的年度总计分评选优秀师徒并进行经济奖励,确保“师带徒”活动质量。

作业前培训。针对大型、复杂及特殊重点工作,围绕作业方案、作业指导书、安全措施、作业质量要求等,在开工前进行培训辅导,确保作业人员熟悉工作流程、要求、内容及危险点,保证作业安全和质量。

轮岗交流。制订培训、考核、选拔等一系列轮岗措施,在联系紧密的专业之间率先开展小范围轮岗,通过不同岗位之间的交流协作,提高员工综合素质,在保证“五大”体系建设有序平稳实施的同时,使员工找准适合自己发展的岗位,提高工作绩效。每一个技能人员在培养期内要至少进行两个专业的轮岗学习,同一专业不少于两个班组的轮岗经验。

3.4合理利用资源,解决工学矛盾

提高两个实训基地的利用。结合春秋季和全年检修计划,分专业组织生产人员在“多功能一体化变电运维实训基地”和“输电线路实训基地”进行技能培训,模拟检修工作,实施全方位实操技能培训,为技能人员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条件和学习环境,较好的解决了工学矛盾的问题。

加强内训师资队伍的建设。聘用内训师,满足单位内部生产技能人员培训工作的需要。同时建立内训师管理制度,对内训师的培养进行规划,通过强化专业理论、技术知识、技能操作、教学方法与技巧等方面的培训,不断提升内训师资能力,从而促进生产技能人员培训质量的不断提高。

3.5促进培训成果的转化及应用

组织各班组、各专业人员积极开展培训成果的转化推广和应用工作。通过技能竞赛,技能鉴定检验培训效果,以赛促培;分阶段对培训的师资、参培员工以及员工通过培训掌握的技能在现场工作中应用的效果进行全方位评估,适时改进培训计划、课程设置,教师配备等;开展扎实有效的经验交流、论文评选、成果等活动,使之成为总结交流经验和展示推广成果的重要平台;结合绩效考核管理办法对优秀的成果进行奖励,进一步激发员工创新成果,并及时补充到制度当中,使其规范化,制度化。

通过采用这些有效的措施,合理的安排培训,并及时掌握培训的进度,进一步激励员工的培训积极性,切实提高某供电公司生产技能人员的培训效果,确保企业生产经营与各项工作计划的顺利进行,从而打造出一支素质过硬的职工队伍,为电力企业的改革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人力资源大师德鲁克说过:员工的培训与教育是使员工不断成长的动力和源泉。人力资源是企业最宝贵的财富。遵循培训管理规范,加强考核并不断创新,实现“人才强企”适应电网发展需要,全面提高电力生产技能人员素质!

【参考文献】

[1]彭剑锋主编.人力资源管理概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07.

[2]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02.

[3]张丽萍,吴群.实训与实际结合提高电力培训的实训效果.中国电力教育,2011(24):39-40.

[4]石金涛.培训与开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5]赵若燕.加强企业员工培训的建议.现代企业文化,2009.

[6]赵曙明.人力资源管理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7]赵春霞.关于企业员工培训的几点思考.中国集体经济,2008.

[8]王相平.企业员工培训的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商场现代化,2007.

技能集训总结篇5

关键词:中国石油;人力资源开发;培训模式;重点培训基地

中图分类号:G718.6文献标识码:a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简称中国石油)作为国有重要骨干企业,肩负着确保国家能源安全的重大责任。“率先建成一流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企业和建设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跨国企业集团”是其确立的战略目标。新形势新任务下,集团公司迫切需要一大批具有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思想素质高、管理能力强的企业领导人员和经营管理人才;迫切需要一大批具有跟踪世界科技前沿,较强实践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的专业技术人才;迫切需要一大批技艺精湛、作风过硬和一专多能的操作技能人才;迫切需要一大批适应国际竞争需要的高素质国际化人才。如何高起点新视野造就国际化人才已成为石油企业面对的挑战性课题。

一、中国石油企业人力资源的评估分析

“十二五”是集团公司建设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也是集团公司培训事业发展的重要机遇期。但是,由于受传统管理体制的影响,当前我国石油企业专业人才资源在培养方面还存在着诸多问题,这已成为制约我国石油企业发展的瓶颈。

在此,以中国石油川庆钻探公司人力资源现状分析如下:

截止2009年12月31日,公司用工总量54,567人;其中合同化员工35,465人(经营管理人才为5,489人,专业技术人才为6,821人,操作技能人才为22,527人);市场化用工7,581人;劳务用工10,972人;非全日制用工549人。

(一)公司人力资源状况的调查统计

1.公司合同化员工年龄结构(见图1)

图1公司合同化员工年龄结构图

2.公司合同化员工学历结构(见图2)

图2公司合同化员工学历结构图

公司在集团公司同类公司中:公司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拥有量最多;但专科及以上所占比例为39.52%,较同类公司中最高值低6.04个百分点;高中及以下学历所占比例较同类公司中最低值高11.11个百分点。

3.公司管理及专业技术人才专业结构(见图3)

图3公司管理及专业技术人才专业结构图

4.公司管理及专业技术人才职称结构(见图4)

通过图中数据得出:教授级、副高级占有职称人员总数的比例分别为0.32%、10.59%,较集团公司同类公司中最高值低0.08和1.21个百分点;高级、中级和初级的比例,工程类约为1:3.2:3.1、管理类约为1:9.9:7.1,政工类约为1:7.3:5.1。管理、政工专业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明显偏少。

(二)川庆钻探工程公司人力资源存在的问题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人才队伍结构不合理

一是年龄结构不合理。二是专业结构不合理。三是分布结构不合理。

2.人才素质与能力优势不明显

一是人才队伍学历层次偏低。二是高级技术职务人员比例偏低。

因此,如何尽快教育企业员工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树立起新的思想观念,提高员工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参与市场竞争力,适应新形势发展的要求,是中国石油员工培训工作的当务之急。

二、中国石油员工培训模式的探索与开发

(一)指导思想与工作原则

1.指导思想

紧密围绕集团公司发展规划和人才队伍建设规划,以提高员工队伍的整体素质和能力为重点,扎实推进人才培训工程,全面创建学习型企业,为跨国企业集团建设提供思想政治保证、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2.工作原则

(1)整体推进

教育培训工作要覆盖生产建设、经营管理、总部机关、基层队站等各个领域的全体员工,实现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不留死角,整体推进。

(2)常抓不懈

把教育培训工作作为经常性任务和基础性工作,坚持企业长期抓培训,员工终身受教育,为企业发展提供恒久动力。

(3)突出重点

围绕集团公司长远发展战略目标,把有针对性的解决生产经营中的难点热点问题作为重点,把政治思想教育和能力培训放在首位,突出关键岗位,围绕重点人员、重大企业和重要内容开展教育培训工作。

(4)科学管理

遵循教育培训规律,总结以往的好经验,改进教育培训方法,提高教育培训项目管理水平。不断改善办学条件,逐步实现教育培训手段的现代化、科学化。通过培训切实使企业人力资源的价值得到提升。

(二)总体目标与主要任务

1.总体目标

按照集团公司发展目标,以及突出实施资源、市场和国际化战略任务的要求,通过教育与培训使各类人员的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业务素质明显提高,建设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跨国企业集团的能力显著增强;构建具有系统性、持久性、实用性、科学性的大培训格局;建立健全教育培训工作的制度保障体系、教育培训指导大纲体系、教育培训质量评估考核体系,形成具有中国石油特色、健全完备、运行高效的教育培训体系。

2.主要任务

在全面推进全员培训的基础上,突出重点,大力开展职业教育,认真组织实施四个培训工程:

(1)经营管理人员“能力建设培训工程”

技能集训总结篇6

Keywords:staffeducationandtraining;Kirkpatrickmodel;evaluation

中图分类号:F2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6)14-0116-03

0引言

21世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人才,可以说21世纪企业的竞争本质上就是人才的竞争。职工教育培训是挖掘和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是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工具。广西的众多糖业集团与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开展了校企合作,由学院帮助企业进行职工教育培训。培训效果的评估活动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行为,企业对学院的培训满意程度是多少,培训后是否达到了企业的目的。在合作过程中我们发现开展培训评估的重要性,这也是职工培训体系是否健全完善的要求。

1企业培训评估现状及问题分析

1.1培训考核评估体系现状

作为培训质量的反馈环节,糖业企业在培训课程结束后以常规考试来对受训职工进行学业的考核。一般根据实际情况和培训内容的不同,考核分为试卷答题或者操作两种形式。作为与学院合作的培训,学院将发挥在考试管理的优势和特长,划分考场,公平公开的进行考核。结束后,结束后安排专业课教师批改和记录成绩单。

1.2培训工作的一般流程

糖业集团等企业的培训工作流程主要有五个步骤,分别为培训需求分析和调研、培训计划制定、与学院联系开展培训项目实施、受训职工考核、培训材料的归档。如图1所示。

1.3培训评估问题分析

通过培训效果评估可测评培训结果好坏。只有深入有效的进行培训效果评估,委托学院开展培训的企业才能掌握受训职工是否真正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通过分析培训效果评估,受训职工能够及时了解自身的优势和不足,取长补短,如此一来不仅能够提升职工的自身能力,更能够帮助企业提升自身实力[3]。

柯氏四级培训评估模式是将培训效果评估按四个层次评估:一级评估为反应层次、二级评估为学习层次、三级评估为行为层次、四级评估为效益层次[4]。在我们接触的糖业企业合作过程中,糖企的培训效果评估只局限在反应层次、学习层次两个级别,严格来说仅仅在一级评估(反应层次),认为本企业的职工的笔试结果就可以反映他们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能够体现培训效果。由于糖业企业对评估的认识导致了局限性,并不能全面的反映出培训的效果,也不能为企业人力资源提升,合作院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进提供全面科学的依据。

2培训评估体系改进设计

培训效果评估既是在每次已完成培训结果的分析,为培训成果的有效转化和运用提供了依据,更重要是为下一步培训工作的改进和完善打下基础。是对企业自身、合作院校和企业职工三方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校企合作建立职工教育评估体系是运用科学方法对对教育培训任务完成情况、受训员工技能的提高、对企业效益的影响等所进行的判定过程。广西大部分糖业集团企业原有的培训评估存在很多不完善的地方,对受训职工的评估不够深入,过于表面,急需要采用科学的方法对糖业集团培训评估体系进行改进设计。

2.1培训评估模型

建立四层次培训评估模型,对照柯氏四级培训评估模式进行培训效果评估体系改进设计。在评估中从反应、学习、行为和效果这四个层次分别进行和展开评估,请受训职工配合完成四个方面的问答取得评估报告[4]。

2.2培训评估体系的操作实施

2.2.1反应层次评估

糖业集团企业反应层次评估可以针对所有课程进行,通过受训职工对课程的设置、任课教师的表现、教学过程、培训的组织安排、培训时间地点等的自我感受和满意程度来评价培训开展的效果。让受训职工填写满意度调查问卷是比较有效的方式。时间安排在培训课程的最后一次课的上课前,给受训职工充足的时间完成,如此是为了避免课程结束后受训职工消极应付的情况,同时也能够避免面对面交谈可能造成的失真等。要求填写问卷的时间不在授课时间之内,且控制在十五分钟之内。另外,为了最大程度的确保调查问卷的客观性,应采取不记名的形式。由企业人力资源部门负责将调查问卷收集起来进行汇总统计。通过分析调查问卷,企业可以掌握受训职工对各培训项目和课程的看法和感受,改进评价不高的项目,制定整改措施,为以后的培训提供科学依据。

2.2.2学习层次评估

糖业集团企业在学习层次评估阶段最普遍采用的方法就是三种:试卷笔答、技能动手操作和撰写总结报告或心得体会。学习层次的评估更多是院校担任培训的教师对受训企业职工的知识和技能进行考核检验,对照培训目标考察受训职工达到的学习预期目标。而总结报告则是职工个人对知识和行为的转化和应用的认识和思考。学习层次评估必须在培训刚结束时开展。

笔试考核,针对的是知识和技能培训。合作学院安排专门的时间和场所对受训职员进行考试,考试方式(开卷或者闭卷)由授课内容和受训职工的具体情况而定,同时应安排专人负责监考。考试结束后将试卷交由合作学院教师批阅。

实际操作考核。技术技能培训一定要进行实际操作考核,糖业集团的职工很多工种是需要在现场实际操作完成的,考核中不能省略该环节,应严格依照相关规范要求进行实际操作考核。实际操作的考核内容参考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试内容实施。

写学习心得或总结报告。考试并不适用于所有的培训班,比如态度培训及管理层研讨类别的等,对于这些培训适用的方式是写学习心得或总结报告。

2.2.3行为层次评估

行为层次的评估目的在于明确受训职工培训前后在工作中的表现差距,他们能否将培训内容尽快的转化为自己的能力[4]。糖业集团企业在这个层次的评估上可以采用访谈法,由人力资源部门人员针对管理培训、技术培训和态度培训。糖业集团企业行为层次评估的时间定在培训结束后的3-6个月,而这个时间也恰好是糖厂榨季期末。检验者是受训职工的上级领导、人力资源部门人员。培训结束后3-6个月时间内,学院继续教育处的工作人员亲自到受训职工单位,直接与领导和与学受训职工作配合密切的同事进行访谈,深入了解受训职工培训后的工作情况。

2.2.4结果层次评估

结果层次评估评定的是职工参加学习后能够实现的最终结果,个体、群体、组织的业绩是否得到了提升。这是培训效果评估的最高层次,也是最困难的层次,它上升到了企业组织的高度。糖业集团企业的结果层次评估时间在培训后半年至一年,采用年度绩效考核的方式,由企业总部在糖业生产榨季年度结束时进行统一的年度目标考核,将普通职工、领导干部和部门或单位培训后的绩效考核成绩与上年绩效考核成绩进行比较,分析成绩差距的原因及与培训的相关程度。

3培训评估体系对比

本文以广西X亚糖业有限公司2015/16年度与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合作的职工技能培训进行评估实践,从中看到实际的结果。培训项目为:食糖制造工技能提升与考证;时间2015年10月,安排10天,每天8节课;学院制糖专业教师担任教学,受训学员是糖业公司制炼车间一线职工32人;培训考核方式国家业资格标准鉴定考试(理论试卷、实操考核);评估小组成员:笔者、糖业公司黄经理、人力资源部冯部长。培训目的是配合公司发展战略,提升制炼车间职工技术水平,提高制糖优级品率。

3.1处理培训效果评估指标

①我们采用基于集对分析(Spa)的同异反评估方法和基于零假设检验的评估技术对此次培训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本次培训对老师和教学内容以及教学设施等的评估是处于“优”的水平。

②我们将其中的10个职工在煮糖技术方法技能操作培训前后的测试结果对比,显著性水平0.05时,将数据输入SpSS软件,获得表2的结论。

95%置信区间[-8.184,19.8184]包含t值(

③继续开展4个月后两个独立样本总体均值差异检验模型,将培训的30人(a组)和没有培训的30人(B组),在接受该项培训经4个月后,测试a组和B组的成绩,我们发现受训人实际的技术在培训前后并没有什么大的改变,此次培训的效果不大[6]。对此次培训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后可以发现此次培训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学员在学院上课虽然学到了不少理论知识,但主要是为了获得职业资格证书,企业没有提供一个合适的平台让所学的知识发挥出来,知识到能力的转化有障碍等。

3.2柯氏四级培训评估模式培训效果(表4)

技能集训总结篇7

煤矿安全生产工作,是我们煤矿行业管理经营的一项重要内容,而煤矿安全培训教育工作,是煤矿安全生产的一项重要内容。近年来,我们靖远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在上级行业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安全有关法律法规,积极落实《安全生产培训管理办法》(国家安监总局令第44号规定)和《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国家安全监管总令3号)的相关规定,进一步加强培训管理,规范安全生产培训工作,经过多策并举,多管齐下,创新了培训理念,创新了培训方法,创新了培训管理,取得了一定的工作成效,有力地促进了安全生产,推动了集团公司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使集团公司安全生产经营形势实现了根本性转变。今天借此机会,现就靖远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安全培训教育工作情况,作以简要汇报:

一、企业基本情况

靖远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集团公司)是甘肃省重要的动力煤生产供应基地。2001年8月整体改制为靖远煤业有限责任公司,2007年11月更名为靖远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以煤为主,多业并举,综合发展的多元化企业。现有在册职工17586人,下属30个二级单位,其中全资子公司8个,控股上市公司1个。集团公司煤炭地质可采储量4.6亿吨,现开采三块煤田6对矿井,产能达到每年1000万吨以上,采煤机械化程度100%。安全生产连续5年全省领先,2011年实现千万吨零死亡,步入全国先进行列。集团公司先后被评为全国煤炭工业优秀企业、全国节能先进企业、全国绿化先进单位、全国厂务公开先进单位、全国产品质量信誉aaa等级企业;甘肃省优秀企业、安全生产先进单位、能源保障突出贡献企业、保增长调结构先进企业、深入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先进企业、省级文明单位标兵、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甘肃省纳税百强第10名,2011年名列全国煤炭企业100强65位,煤炭产量50强47位。

二、安全培训教育情况

近年来,集团公司认真贯彻国家有关安全教育培训法律法规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务院关于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促进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继续深入扎实开展“安全生产年”活动的通知》文件精神,把安全教育培训工作贯穿于集团公司方方面面。特别是2012年集团公司再次明确位置,把安全培训教育作为安全生产的重中之重来抓,各二级单位也是对安全培训工作常抓不懈,结合各单位实际,开展了各具特色的安全培训,使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自主保安能力得到显著提高,为公司实现安全生产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一)强化责任落实,助推了安全培训,安全培训网络基本形成

近年来,集团公司紧紧围绕安全管理“六大责任体系”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严格执行各项保障措施,强化以安全第一责任人为主的安全管理体系职责、靠实了安全责任。在安全培训上,层层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列为安全生产重要考核指标之一,做到人人头上有指标,千斤重担大家挑。

(二)强化了“三项岗位”人员为重点的全员安全培训,人员安全素质得到普遍提升

首先,在高管人员培训上,从2010年起,我们经常性聘请煤矿安全方面的专家、学者,分期分批对高管人员进行了培训,对煤矿事故原因进行专门分析、讲解,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减少或杜绝煤矿伤亡事故的发生。同时,我们集团公司与上海浦东干部学院建立了长期委托培养合作关系,有计划地选派高管人员到院校学习深造,参加行业高级人才研修等形式的技术交流研讨与培训,不断提升专业理论水平和领导的执行力。2010年401人参加培训,8人取得矿长资格证和安全资格证;2011年466参加培训,8人取得矿长资格证和安全资格证。

(三)强制特种作业培训,确保持证率

重点抓了煤矿特种作业、地面特种作业、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的安全培训。根据特种作业复审的要求,对特种作业按期进行复训。按照特种作业“教考分离”的原则,全部参加了上级主管部门的统一考核,保证了特种作业人员全部持证上岗。目前集团公司六个生产矿、两个基建公司,共有煤矿特种作业人员4698人,全部持证上岗。

(四)在职业技能鉴定上做到“三个结合”

一是职业技能鉴定与单位岗位培训相结合,下达指导性计划开展鉴定。年初根据各单位取证情况,下达给各单位自主培训计划,根据生产情况在不影响生产的情况下开展鉴定。二是职业技能鉴定与职工安全培训相结合,下达指令性计划开展鉴定。三是职业技能鉴定与职工技术比武相结合,在竞赛中开展鉴定。2012年计划培训鉴定1000人次,现已开展职业技能鉴定3期,培训鉴定560人。

(五)坚持开展矿井从业人员的安全资格培训

集团公司在各生产矿采取业余与脱产相结合的培训方式,对矿井从业人员进行了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知识、矿井概况、工作环境、井下危险因素安全职责、操作技能及强制标准等安全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按照应培尽培的要求,组织培训,经集团公司统一考核合格后颁发了《靖集团公司安全操作资格证书》,办理了签证手续。同时,对新上岗员工实行强制性岗前培训,确保培训合格后持证上岗。

(六)强化农民工教育培训

根据《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民工安全生产工作的指导意见》(安监总培训[2009]19号)的规定,对农民工进行了相应的上岗前的安全知识和技能培训,达到了上岗的培训要求。同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参加了工伤保险并签订了劳动合同。

(七)、加大全员安全教育培训力度

在做好“三项岗位人员”安全培训的同时,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全员安全教育培训。推行“白国周班组管理法”,建立班组管理机制,注重班组长选拔任用,纳入基层干部队伍管理,强化班组建设。先后举办了8期区(队、班)长安全管理知识培训班,有1044人在集团公司培训处参加了本次培训,对班组长全部轮训一遍。举办了16期矿井生产骨干安全培训班,对2096名生产骨干进行了培训。另外有628人参加了青工注册培训,分批次组织13名总工程师和27名安检人员到中国矿大进行培训,多渠道加强了人员安全培训。

三、安全培训教育主要措施

安全是煤炭企业的“天字号”工程,必须放在突出位置常抓不懈。近年来,集团公司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安全生产方针,牢固树立“生命无价,安全至上”安全生产理念,规范职工岗位行为,巩固安全工作成果,为集团产值超百亿,再造一个新靖煤创造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

(一)注重理念培育,文化引领,为开展安全教育培训工作提供思想观念保证

思想和理念是行动的先导。集团公司为了加强安全理念创新,注重人文环境营造、安全文化力引领、文化载体推进,营造了和谐顺畅的软环境,从而为安全教育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思想基础。

1、发挥宣教阵地作用,警钟长鸣。形成了以班前会应知应会安全知识培训,贯到生产作业现场“传、帮、带”为主的安全教育“一条线”;以井口到井下运输大巷悬挂安全理念、安全标语为主的安全教育“一长廊”;以地面灯箱、橱窗为主的安全教育“一条街”;以区队、班组学习室、每日一题为主的班前安全教育“一园地”;以广播、电视、局域网为主的安全教育“一阵地”的安全教育系统。使安全警示时时见,安全警句时时喊,安全知识、安全文化处处传,全员安全素质在耳濡目染中得到升华。

2、实行安全文化熏陶,营造氛围。近年来,集团公司积极推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以理念引导为切入点,以提升素质为着力点,营造浓厚的安全文化环境。形成了“尊重赏识,教育引导;制度约束,行为规范;启迪内心,保护自我”和“预测到位,措施到位,整改到位,制度到位”等安全工作理念。同时,集团公司工会和共青团有组织、有计划地实施安全网员和青监岗员的安全知识培训教育,定期举办技术比武、技能竞赛,进一步提高员工的岗位技能和操作本领,举办系列以安全为主题的演讲等活动,增强员工安全素质,在员工心中树立了“我要安全、我会安全”的强烈安全意识。

(二)注重整章建制,建立培训运行体系

严格落实国家及省安全培训管理制度,从建立、健全与完善制度机制入手,整章建制,确保安全培训落到实处。

1、建立培训制度,照章操作。根据《煤炭法》、《安全生产法》、《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第3号令)、《安全生产培训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和国家和省安全生产行业标准,结合集团公司实际,制定了《靖远煤业集团公司安全培训管理办法》、《靖远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职工培训处章程》、《靖远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职工教育管理暂行办法》、《靖远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职工教育培训档案管理办法》、《靖远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安全考核管理办法》等制度,规范集团公司各单位安全培训工作的开展。

2、制订培训规划,分步实施。为了适应集团公司安全生产和发展的需要,集团公司把开展职工培训工作作为“第一要务”来履行、“第一资源”来开发、“第一责任”来落实,制订了《靖远煤业集团公司人才队伍建设五年规划纲要(2009-2013)》、《靖远煤业集团公司员工教育培训五年培训规划纲要(2010-2014年)》、《靖远煤业集团公司员工教育培训实施细则》等,明确了企业负责人、安全培训负责人和主管部门的职责,突出了重点、细化了标准,量化了考核。

3、形成培训流程,严格标准。充分发挥集团公司培训处三级资质的作用,贯彻国家关于煤矿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安全培训的相关规定,坚持强制培训、统一标准、教考分离、严格程序、规范发证的原则,保证“三项岗位人员”培训工作的落实。

(三)注重安全培训基地建设,为安全培训提供可靠保障

安全培训教育,必须拥有一定条件的培训场地和教学设施,才能确保培训的正常启动。集团公司下属职工培训处,成立于1988年,2001年取得省煤矿三级安全培训机构的资质,是集团公司安全教育培训基地。近年来,我们一直在抓企业安全培训硬件设施的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经过近二十多年的不断发展壮大,集团公司培训处(培训基地)现已成为一个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主要手段、应用电视、文字、计算机课件、计算机网络等多媒体进行教学和安全培训为一体的新型安全教育培训实体。占地面积2万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拥有一座面积5582平方米的综合教学大楼,可同时容纳38个教学班,设有微机室、多媒体教室,装备了矿井综合模型综采(综放)开采生产系统及安全演示装置、掘井通风与安全演示装置、回采工作面初次放顶及压顶板管理演示装置、智能型瓦斯(煤尘)爆炸试验装置、灾变风流逆转演示装置、电气防隔防爆示教及操作、矿井避灾路线声、光、电演示板(水灾、火灾、瓦斯事故)等装置。配置了电脑、打印机、DVD、电视机、投影仪等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建成了多媒体教室11间。2011年集团公司投入76万元在内部信息办公自动化平台项目中建立了《安全生产技术培训多媒体教学管理系统》,将复杂枯燥的煤矿安全技术管理知识,浅显易懂地表现出来,实现教师按需点播,学员按需使用,为理论、实验教学奠定了良好基础。经过整合教育培训资源,逐步达到“模拟教学现场化、课堂教学电教化、考试考核立体化”的现代化办学要求。

同时,在培训经费筹集上,注重执行培训文件,合理进行培训收费。根据财建(2006)317号文件规定和集团公司职教工作实际,集团公司所属单位职教经费按工资总额的1.5%提取,煤炭生产矿井按提取额的50%上缴;水电处、总机厂、生活公司按40%上缴,其余经费单位按30%上缴,同时要求各单位按月、足额提取,专款专用,职工教育经费分级管理使用,为开展职工培训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经费保障。

(四)注重教学管理,不断提高培训教育质量

近年来,集团公司不断加强教育教学管理,为提高培训质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教学管理、学员管理、培训模式管理、基层单位管理和档案管理,锐意创新,统一规范,确保质量。

1、在教学管理方面,坚持培训班办班审批制度。按照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每期培训班开班前,严格按照统一大纲要求,认真落实场地、师资、教材及实践性教学计划等内容,严格选聘有较高理论水平和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或集团专业技术人员授课。健全完善了《教学常规管理办法》、《外聘教师管理办法》、《短训班学员考勤办法》、《班主任工作考核办法》、《短期培训班补充管理规定》等制度和办法。坚持“四查一评”,即查备课、查教案、查听课、查作业批改、学员对教师授课进行评教;坚持由学员填写《短训班培训质量调查表》;坚持深入短训班听课等制度,及时了解培训教学状况和学员意见建议。在教学过程中,形成了特色化的3类“a+B”教培模式。针对中层管理人员、后备干部和科级干部,采取“专家教授+管理精英”授课的方式;针对技能和岗位知识的培训,采用“培训+观摩体验”的教学模式,针对基层安全生产骨干,采用“培训+拓展训练”的模式,突破了单纯的课堂讲授,提高学员学习培训的积极性。

2、在学员管理方面,加强考核。严格按照《靖煤集团公司短训班管理办法》加强管理,班主任定时点名、不定时抽查,严格学员的请销假手续,加强对学员的纪律约束,如实开据报工单,加强与学员单位的沟通,及时反馈学员出勤及学习状况。对集中调训学员严格执行“教考分离”制度。由教师负责授课,学员管理等工作,职教管理部门负责考试组织、试题抽取、监考人员确定,阅卷登分等工作。考试试题从试卷库中抽取,任课教师不出题考核,不参与监考,做到了教学与监考分离,教学与阅卷分离。同时,我们将短训班的考试及格率与任课教师当月的绩效工资或讲课费挂钩,严格按及格率奖罚兑现,促进了培训教学质量的提高。在集团公司培训处举办的特殊工种作业人员培训班考试都由省局派专人进行监考,在各二级单位举办的安全培训班考试都由集团公司培训处派专人监考,按考试成绩办理证件,不合格者坚决不予发证。目前集团公司培训班学员合格率达到95%以上。

3、培训模式管理方面,推行“21+1+3”。按照集团公司2012年总体目标任务要求,全面推行“21+1+3”全员安全培训模式。即职工每月出勤达21天后,由各生产矿安排脱产带薪培训1天,每年集团公司安排脱产带薪培训3天。培训由各生产矿、各基层单位负责,统筹安排,周密部署,优化方案、靠实责任、抓紧实施。有关单位(部门)积极协商衔接,并制定了具体实施方案。

4、基层单位管理方面,开展自主培训。每年集团公司各单位自主开展的各类安全教育培训达到2万多人次。首先,将基层单位员工队伍进行分层分类,不同工种有不同的培训内容,不同对象采取不同的培训方法,不同层次有不同目标要求,力求避免“一刀切”。其次,在区队开展“四个一”(每日一题、每周一例、每月一考、每季一评)、规程措施、形式任务教育等业余培训活动,由单位人力资源部门牵头负责监督和考核。第三,充分利用《煤矿安全技术仿真培训教学管理系统》软件,由区(队)长、党支部书记、技术员负责组织,利用班前班后会、检修节假日等时间培训,每次培训时间不少于30分钟。结合自身实际自选培训内容,每月组织一次全员安全培训考试,考试成绩纳入单位绩效考核与工资收入分配挂钩。

5、档案管理方面,不断完善。按照《靖远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职工教育培训档案管理办法》的规定,集团公司培训处和各二级单位实行档案的两级管理,档案内容主要有:教师教案、培训质量反馈表、短期培训登记表等。集团公司培训处对参培学员的信息录入电脑管理,同时建立完善的个人档案,做到了立卷明确、资料齐全、分类存档。

6、增配教师、充实力量做好职工安全培训教育的基本条件。为保证职教工作的正常开展,集团公司培训处积极培养教师。2010年有7名中青年教师赴兰州资源环境学院进修煤矿主体专业课程;2012年有9名教师赴西安科技大学、兰州资源环境学院进修,促进了教师知识更新和业务转型。重新聘任了10余名全矿选拔的业务技术骨干为安全技术培训兼职教师,使职教教师专兼结合、结构合理、学历达标,更加适应新形势下安全知识教学的需要。

虽然我们在安全培训方面虽然做了一定的工作,但离上级的要求和矿区安全生产的需要还有差距,存在的问题也还较多,但最主要的问题我们感到上级对我们认定的培训资质较低,目前的三级资质不能满足安全培训的需要。今年以来,集团公司积极准备,申报煤矿二级安全培训机构资质,以便更好地为集团公司安全生产服务。

四、今后工作思路

技能集训总结篇8

关键词:技能操作人员;使用;考核;开发

一、管理模式产生的背景

油气集输总厂隶属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承担着胜利油田的原油储运、天然气开发管理工作。石油天然气易燃易爆且集输生产高温高压;油气集输技术含量高且连续生产;油气集输总厂有着一支多达3300余人的庞大的技能操作队伍。以上三点决定,科学有效地做好技能人员管理工作,是油气集输总厂生产经营正常运行的基础。

二、管理模式的主要做法

在多年的技能人员管理中,我们不断探索研究,逐步形成了以技能操作人员使用、考核和开发三个基本元素构成的技能操作人员管理“三元”法。技能操作人员管理“三元”法是一个管理体系,“三元”即是管理体系中的三个模块,每个模块中包括具体的管理方式和管理细则。

1、一元——使用。在技能操作人员的使用上,并行使用三种管理制度:

(1)技能等级岗点工资制:操作操作人员的技能等级分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和高级技师,针对初中高三个技能等级对应不同的技能工资,技师和高级技师按照出勤天数每月给予技师高级技师津贴,以体现技能等级不同和待遇的不同。技能操作人员从事工种发生变化,要从初级工开始参加技能鉴定晋级,有关待遇相应调整。以技能操作人员的能力和业绩为主要依据,选拔推荐技术能手、技能大奖等荣誉评选候选人,推荐技师和高级技师考评。

(2)技师高级技师聘任制。油气集输和天然气开发等一线队种按照技能操作人员总数的15%配备技师;维修队等二级生产保障队种按照技能操作人员10%的比例配备技师,技师高级技师选拔推荐从“德、能、勤、绩”四个方面考核,实行层层选拔、择优推荐。技师高级技师取得任职资格后实行按需择优聘任;三级和四级单位申报技师高级技师聘任需求计划,总厂审批,个人申请,总厂聘任。同时,配套制定并实施《油气集输总厂技师高级技师管理办法》。

(3)高技能岗位聘任制:在总厂设置四个层级的高技能岗位,其中在总厂层面设置首席技师一个岗位层级,参评人员技能等级要求为高级技师;在三级层面设置主任技师一个岗位层级,参评人员技能等级要求为技师以上;在四级单位层面设置责任技师和技术能手两个岗位层级,其中责任技师岗参评人员技能等级要求为技师以上,技术能手岗位参评人员技能等级要求为高级工以上。高技能岗位数量设置依据单位工作性质、单位规模和技能操作人员数量。高技能岗实行公开竞聘、择优录用、三年一届、定期聘任。同时,配套制定并实施《油气集输总厂高技能岗位聘任管理办法》。

2、二元——考核。强化技能操作人员考核,有利于技能操作人员作用的发挥;有利于激发操作人员学技术、强技能的积极性;有利于创造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和谐的工作氛围,操作人员考核分三个方面:

(1)绩效考核和岗位考核。对所有技能操作人员实行月度绩效考核,依据操作人员的工作完成、出勤、综合表现情况,每月予以考核,并以岗点形式在月度薪酬中兑现。年底对操作人员实行年度岗位考核。

(2)高技能岗位考核。对聘任到高技能岗位上的人员,建立《高技能岗位在聘人员考核台帐》,实施季度考核、年度考核和聘任期考核,依据岗位说明书的要求,对高技能岗位在聘人员作出考核评价,并作为解聘和续聘的依据。

(3)技师高级技师考核。技师高级技师是操作人员中的骨干力量,技师高级技师实行季度考核、年度考核和聘任期考核。考核其导师带徒、技术革新攻关、事故预防处理、疑难问题解决、配合生产组织六个方面的能力和业绩。每年总厂组织高级技师的述职答辩,三级单位组织技师的述职答辩。技师高级技师的考核结果作为技师续聘、晋级、各种荣誉评选的主要依据。

3、三元——开发。技能人才开发是满足生产用工数量和质量需求的保障工作。技能人才开发工作实施3项措施。

(1)正面培训。对在岗操作人员积极开展6个形式的培训:开展导师带徒活动实行在岗全员培训;举办班组长脱产培训班实行骨干培训;参加油田以上的拨尖人才培训班实行技能再提升培训;举办职业技能竞赛赛前培训班,实行竞技培训;举办技能鉴定及技师考评考前培训班实行晋级培训;举办工艺设备投产前的专项培训班和“四新技术”培训班实行新技术培训。

(2)侧面激励:举办和参加各种技能竞赛活动,能够有效激发技能操作人员学技术的积极性,大大提高技能操作人员的技能水平。不同的竞赛形式会有不同的激励效果。举办总厂职业技能竞赛和参加油田以上技能大赛能激励大批技能人员刻苦钻研技术,促进各单位加强职工培训工作,培养一批技术尖子。举办职业技能对抗赛,以抽签形式确定参赛人选,能促进各单位全员培训工作的开展,促进全体操作人员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技能操作队伍的整体技能水平。

(3)人才引进:依据技能操作队伍的自然减员和生产需要,适时地引进高素质的技能人才,能够填补岗位空缺,满足用工总量需求,保障技能操作队伍的整体工作能力。引进职业(工种)对口、技能水平高的新员工入厂,可快速有效地提高总厂技能操作队伍的整体水平。

三、当前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技能操作人员“三元”管理法试推行以来,取大了较好的效果,但随着生产和社会环境的变化,逐渐显现出两个方面的不足:

1、在“人才引进”方面。近几年来,油气集输专业的职业教育院校逐渐减少,从事油气集输职业的技能人才供应不足,造成了技能操作队伍老龄化。

2、在“正面培训”方面。技能操作人员众多,因为现有的培训能力不足,所以在技能人才开发工作中,正面培训方式效果不尽理想。

四、下一步完善管理模式的打算和措施

技能集训总结篇9

煤矿安全生产工作,是我们煤矿行业管理经营的一项重要内容,而煤矿安全培训教育工作,是煤矿安全生产的一项重要内容。近年来,我们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在上级行业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安全有关法律法规,积极落实《安全生产培训管理办法》(国家安监总局令第44号规定)和《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国家安全监管总令3号)的相关规定,进一步加强培训管理,规范安全生产培训工作,经过多策并举,多管齐下,创新了培训理念,创新了培训方法,创新了培训管理,取得了一定的工作成效,有力地促进了安全生产,推动了集团公司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使集团公司安全生产经营形势实现了根本性转变。今天借此机会,现就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安全培训教育工作情况,作以简要汇报:

一、企业基本情况

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集团公司)是甘肃省重要的动力煤生产供应基地。2001年8月整体改制为煤业有限责任公司,2007年11月更名为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以煤为主,多业并举,综合发展的多元化企业。现有在册职工17586人,下属30个二级单位,其中全资子公司8个,控股上市公司1个。集团公司煤炭地质可采储量4.6亿吨,现开采三块煤田6对矿井,产能达到每年1000万吨以上,采煤机械化程度100%。安全生产连续5年全省领先,2011年实现千万吨零死亡,步入全国先进行列。集团公司先后被评为全国煤炭工业优秀企业、全国节能先进企业、全国绿化先进单位、全国厂务公开先进单位、全国产品质量信誉aaa等级企业;甘肃省优秀企业、安全生产先进单位、能源保障突出贡献企业、保增长调结构先进企业、深入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先进企业、省级文明单位标兵、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甘肃省纳税百强第10名,2011年名列全国煤炭企业100强65位,煤炭产量50强47位。

二、安全培训教育情况

近年来,集团公司认真贯彻国家有关安全教育培训法律法规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务院关于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促进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继续深入扎实开展“安全生产年”活动的通知》文件精神,把安全教育培训工作贯穿于集团公司方方面面。特别是2015年集团公司再次明确位置,把安全培训教育作为安全生产的重中之重来抓,各二级单位也是对安全培训工作常抓不懈,结合各单位实际,开展了各具特色的安全培训,使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自主保安能力得到显著提高,为公司实现安全生产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一)强化责任落实,助推了安全培训,安全培训网络基本形成

近年来,集团公司紧紧围绕安全管理“六大责任体系”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严格执行各项保障措施,强化以安全第一责任人为主的安全管理体系职责、靠实了安全责任。在安全培训上,层层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列为安全生产重要考核指标之一,做到人人头上有指标,千斤重担大家挑。

(二)强化了“三项岗位”人员为重点的全员安全培训,人员安全素质得到普遍提升

首先,在高管人员培训上,从2010年起,我们经常性聘请煤矿安全方面的专家、学者,分期分批对高管人员进行了培训,对煤矿事故原因进行专门分析、讲解,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减少或杜绝煤矿伤亡事故的发生。同时,我们集团公司与上海浦东干部学院建立了长期委托培养合作关系,有计划地选派高管人员到院校学习深造,参加行业高级人才研修等形式的技术交流研讨与培训,不断提升专业理论水平和领导的执行力。2010年401人参加培训,8人取得矿长资格证和安全资格证;2011年466参加培训,8人取得矿长资格证和安全资格证。

(三)强制特种作业培训,确保持证率

重点抓了煤矿特种作业、地面特种作业、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的安全培训。根据特种作业复审的要求,对特种作业按期进行复训。按照特种作业“教考分离”的原则,全部参加了上级主管部门的统一考核,保证了特种作业人员全部持证上岗。目前集团公司六个生产矿、两个基建公司,共有煤矿特种作业人员4698人,全部持证上岗。

(四)在职业技能鉴定上做到“三个结合”

一是职业技能鉴定与单位岗位培训相结合,下达指导性计划开展鉴定。年初根据各单位取证情况,下达给各单位自主培训计划,根据生产情况在不影响生产的情况下开展鉴定。二是职业技能鉴定与职工安全培训相结合,下达指令性计划开展鉴定。三是职业技能鉴定与职工技术比武相结合,在竞赛中开展鉴定。2015年计划培训鉴定1000人次,现已开展职业技能鉴定3期,培训鉴定560人。

(五)坚持开展矿井从业人员的安全资格培训

集团公司在各生产矿采取业余与脱产相结合的培训方式,对矿井从业人员进行了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知识、矿井概况、工作环境、井下危险因素安全职责、操作技能及强制标准等安全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按照应培尽培的要求,组织培训,经集团公司统一考核合格后颁发了《靖集团公司安全操作资格证书》,办理了签证手续。同时,对新上岗员工实行强制性岗前培训,确保培训合格后持证上岗。

(六)强化农民工教育培训

根据《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民工安全生产工作的指导意见》的规定,对农民工进行了相应的上岗前的安全知识和技能培训,达到了上岗的培训要求。同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参加了工伤保险并签订了劳动合同。

(七)、加大全员安全教育培训力度

在做好“三项岗位人员”安全培训的同时,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全员安全教育培训。推行“白国周班组管理法”,建立班组管理机制,注重班组长选拔任用,纳入基层干部队伍管理,强化班组建设。先后举办了8期区(队、班)长安全管理知识培训班,有1044人在集团公司培训处参加了本次培训,对班组长全部轮训一遍。举办了16期矿井生产骨干安全培训班,对2096名生产骨干进行了培训。另外有628人参加了青工注册培训,分批次组织13名总工程师和27名安检人员到中国矿大进行培训,多渠道加强了人员安全培训。

三、安全培训教育主要措施

安全是煤炭企业的“天字号”工程,必须放在突出位置常抓不懈。近年来,集团公司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安全生产方针,牢固树立“生命无价,安全至上”安全生产理念,规范职工岗位行为,巩固安全工作成果,为集团产值超百亿,再造一个新靖煤创造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

(一)注重理念培育,文化引领,为开展安全教育培训工作提供思想观念保证

思想和理念是行动的先导。集团公司为了加强安全理念创新,注重人文环境营造、安全文化力引领、文化载体推进,营造了和谐顺畅的软环境,从而为安全教育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思想基础。

1、发挥宣教阵地作用,警钟长鸣。形成了以班前会应知应会安全知识培训,贯到生产作业现场“传、帮、带”为主的安全教育“一条线”;以井口到井下运输大巷悬挂安全理念、安全标语为主的安全教育“一长廊”;以地面灯箱、橱窗为主的安全教育“一条街”;以区队、班组学习室、每日一题为主的班前安全教育“一园地”;以广播、电视、局域网为主的安全教育“一阵地”的安全教育系统。使安全警示时时见,安全警句时时喊,安全知识、安全文化处处传,全员安全素质在耳濡目染中得到升华。

2、实行安全文化熏陶,营造氛围。近年来,集团公司积极推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以理念引导为切入点,以提升素质为着力点,营造浓厚的安全文化环境。形成了“尊重赏识,教育引导;制度约束,行为规范;启迪内心,保护自我”和“预测到位,措施到位,整改到位,制度到位”等安全工作理念。同时,集团公司工会和共青团有组织、有计划地实施安全网员和青监岗员的安全知识培训教育,定期举办技术比武、技能竞赛,进一步提高员工的岗位技能和操作本领,举办系列以安全为主题的演讲等活动,增强员工安全素质,在员工心中树立了“我要安全、我会安全”的强烈安全意识。

(二)注重整章建制,建立培训运行体系

严格落实国家及省安全培训管理制度,从建立、健全与完善制度机制入手,整章建制,确保安全培训落到实处。

1、建立培训制度,照章操作。根据《煤炭法》、《安全生产法》、《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第3号令)、《安全生产培训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和国家和省安全生产行业标准,结合集团公司实际,制定了《煤业集团公司安全培训管理办法》、《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职工培训处章程》、《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职工教育管理暂行办法》、《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职工教育培训档案管理办法》、《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安全考核管理办法》等制度,规范集团公司各单位安全培训工作的开展。

2、制订培训规划,分步实施。为了适应集团公司安全生产和发展的需要,集团公司把开展职工培训工作作为“第一要务”来履行、“第一资源”来开发、“第一责任”来落实,制订了《煤业集团公司人才队伍建设五年规划纲要》、《煤业集团公司员工教育培训五年培训规划纲要》、《煤业集团公司员工教育培训实施细则》等,明确了企业负责人、安全培训负责人和主管部门的职责,突出了重点、细化了标准,量化了考核。

3、形成培训流程,严格标准。充分发挥集团公司培训处三级资质的作用,贯彻国家关于煤矿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安全培训的相关规定,坚持强制培训、统一标准、教考分离、严格程序、规范发证的原则,保证“三项岗位人员”培训工作的落实。

(三)注重安全培训基地建设,为安全培训提供可靠保障

安全培训教育,必须拥有一定条件的培训场地和教学设施,才能确保培训的正常启动。集团公司下属职工培训处,成立于1988年,2001年取得省煤矿三级安全培训机构的资质,是集团公司安全教育培训基地。近年来,我们一直在抓企业安全培训硬件设施的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经过近二十多年的不断发展壮大,集团公司培训处(培训基地)现已成为一个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主要手段、应用电视、文字、计算机课件、计算机网络等多媒体进行教学和安全培训为一体的新型安全教育培训实体。占地面积2万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拥有一座面积5582平方米的综合教学大楼,可同时容纳38个教学班,设有微机室、多媒体教室,装备了矿井综合模型综采(综放)开采生产系统及安全演示装置、掘井通风与安全演示装置、回采工作面初次放顶及压顶板管理演示装置、智能型瓦斯(煤尘)爆炸试验装置、灾变风流逆转演示装置、电气防隔防爆示教及操作、矿井避灾路线声、光、电演示板(水灾、火灾、瓦斯事故)等装置。配置了电脑、打印机、DVD、电视机、投影仪等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建成了多媒体教室11间。2011年集团公司投入76万元在内部信息办公自动化平台项目中建立了《安全生产技术培训多媒体教学管理系统》,将复杂枯燥的煤矿安全技术管理知识,浅显易懂地表现出来,实现教师按需点播,学员按需使用,为理论、实验教学奠定了良好基础。经过整合教育培训资源,逐步达到“模拟教学现场化、课堂教学电教化、考试考核立体化”的现代化办学要求。

同时,在培训经费筹集上,注重执行培训文件,合理进行培训收费。根据文件规定和集团公司职教工作实际,集团公司所属单位职教经费按工资总额的1.5%提取,煤炭生产矿井按提取额的50%上缴;水电处、总机厂、生活公司按40%上缴,其余经费单位按30%上缴,同时要求各单位按月、足额提取,专款专用,职工教育经费分级管理使用,为开展职工培训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经费保障。

(四)注重教学管理,不断提高培训教育质量

近年来,集团公司不断加强教育教学管理,为提高培训质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教学管理、学员管理、培训模式管理、基层单位管理和档案管理,锐意创新,统一规范,确保质量。

1、在教学管理方面,坚持培训班办班审批制度。按照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每期培训班开班前,严格按照统一大纲要求,认真落实场地、师资、教材及实践性教学计划等内容,严格选聘有较高理论水平和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或集团专业技术人员授课。健全完善了《教学常规管理办法》、《外聘教师管理办法》、《短训班学员考勤办法》、《班主任工作考核办法》、《短期培训班补充管理规定》等制度和办法。坚持“四查一评”,即查备课、查教案、查听课、查作业批改、学员对教师授课进行评教;坚持由学员填写《短训班培训质量调查表》;坚持深入短训班听课等制度,及时了解培训教学状况和学员意见建议。在教学过程中,形成了特色化的3类“a+B”教培模式。针对中层管理人员、后备干部和科级干部,采取“专家教授+管理精英”授课的方式;针对技能和岗位知识的培训,采用“培训+观摩体验”的教学模式,针对基层安全生产骨干,采用“培训+拓展训练”的模式,突破了单纯的课堂讲授,提高学员学习培训的积极性。

2、在学员管理方面,加强考核。严格按照《靖煤集团公司短训班管理办法》加强管理,班主任定时点名、不定时抽查,严格学员的请销假手续,加强对学员的纪律约束,如实开据报工单,加强与学员单位的沟通,及时反馈学员出勤及学习状况。对集中调训学员严格执行“教考分离”制度。由教师负责授课,学员管理等工作,职教管理部门负责考试组织、试题抽取、监考人员确定,阅卷登分等工作。考试试题从试卷库中抽取,任课教师不出题考核,不参与监考,做到了教学与监考分离,教学与阅卷分离。同时,我们将短训班的考试及格率与任课教师当月的绩效工资或讲课费挂钩,严格按及格率奖罚兑现,促进了培训教学质量的提高。在集团公司培训处举办的特殊工种作业人员培训班考试都由省局派专人进行监考,在各二级单位举办的安全培训班考试都由集团公司培训处派专人监考,按考试成绩办理证件,不合格者坚决不予发证。目前集团公司培训班学员合格率达到95%以上。

3、培训模式管理方面,推行“21+1+3”。按照集团公司2015年总体目标任务要求,全面推行“21+1+3”全员安全培训模式。即职工每月出勤达21天后,由各生产矿安排脱产带薪培训1天,每年集团公司安排脱产带薪培训3天。培训由各生产矿、各基层单位负责,统筹安排,周密部署,优化方案、靠实责任、抓紧实施。有关单位(部门)积极协商衔接,并制定了具体实施方案。

4、基层单位管理方面,开展自主培训。每年集团公司各单位自主开展的各类安全教育培训达到2万多人次。首先,将基层单位员工队伍进行分层分类,不同工种有不同的培训内容,不同对象采取不同的培训方法,不同层次有不同目标要求,力求避免“一刀切”。其次,在区队开展“四个一”(每日一题、每周一例、每月一考、每季一评)、规程措施、形式任务教育等业余培训活动,由单位人力资源部门牵头负责监督和考核。第三,充分利用《煤矿安全技术仿真培训教学管理系统》软件,由区(队)长、党支部书记、技术员负责组织,利用班前班后会、检修节假日等时间培训,每次培训时间不少于30分钟。结合自身实际自选培训内容,每月组织一次全员安全培训考试,考试成绩纳入单位绩效考核与工资收入分配挂钩。

5、档案管理方面,不断完善。按照《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职工教育培训档案管理办法》的规定,集团公司培训处和各二级单位实行档案的两级管理,档案内容主要有:教师教案、培训质量反馈表、短期培训登记表等。集团公司培训处对参培学员的信息录入电脑管理,同时建立完善的个人档案,做到了立卷明确、资料齐全、分类存档。

6、增配教师、充实力量做好职工安全培训教育的基本条件。为保证职教工作的正常开展,集团公司培训处积极培养教师。2010年有7名中青年教师赴兰州资源环境学院进修煤矿主体专业课程;2015年有9名教师赴西安科技大学、兰州资源环境学院进修,促进了教师知识更新和业务转型。重新聘任了10余名全矿选拔的业务技术骨干为安全技术培训兼职教师,使职教教师专兼结合、结构合理、学历达标,更加适应新形势下安全知识教学的需要。

虽然我们在安全培训方面虽然做了一定的工作,但离上级的要求和矿区安全生产的需要还有差距,存在的问题也还较多,但最主要的问题我们感到上级对我们认定的培训资质较低,目前的三级资质不能满足安全培训的需要。今年以来,集团公司积极准备,申报煤矿二级安全培训机构资质,以便更好地为集团公司安全生产服务。

四、今后工作思路

技能集训总结篇10

尊敬的陈新华秘书长,各位来宾,同志们:

春风送暖,大地生辉。在这个万象更新的季节,我们今天汇聚在美丽的哈尔滨,隆重举行中国华电集团公司教育培训基地揭牌仪式。这是集团公司实施人才强企战略的重要举措,标志着集团公司人力资源开发培训体系建设迈上新台阶。哈三电厂荣幸作为集团公司确定的九个培训基地,今天率先揭牌成立,可喜可贺。首先我代表集团公司党组,代表贺恭总经理,向华电集团公司哈三教育培训基地成立表示热烈祝贺!并借此机会,向哈三电厂全体干部员工问好!向长期以来一直关心支持华电事业发展的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哈尔滨市委市政府,各有关部门,省电网公司和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当今世界,随着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经济竞争日益激烈。经济的竞争归根结底表现为对人才资源的竞争。人才资源已经成为一个国家、一个企业最重要的战略资源、第一资源。谁拥有了人力资源谁就拥有了竞争优势。电力企业做为资金和技术密集型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能源行业,搞好生产经营离不开人才,发展壮大更需要人才。因此搞好企业人力资源的开发,加强员工队伍能力建设,加速人才成长步伐,对促进企业长远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重要意义。

华电集团公司一直十分重视人才开发工作和员工队伍建设。公司组建之初,贺恭总经理就提出了“坚持企业发展与员工发展相协调”的战略思想,揭示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并把员工教育培训和人才开发工作列入重要工作内容。去年10月集团公司高级培训中心在北京落成并投入使用,同时为了充分利用集团公司系统现有的教育培训资源,逐步建立与公司生产经营相适应的,布局合理、专业齐全的教育培训体系,集团公司决定,对系统现有的教育资源进行整合,充分发挥其功能作用,确定了9个教育培训基地,这是集团公司科学分析公司系统面临的形势任务和员工队伍现状,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以人为本,构建和谐企业,促进企业与员工发展相协调,作出的一项重要决定。[文章-]

经过三年不懈的努力,集团公司“三年跨一步”的阶段性目标已经圆满完成,较好地实现了规模与效益同步增长,员工素质与企业经营水平一起提高。目前,集团公司已经拥有了一批技术业务精、综合素质高的优秀人才,这是集团公司获得更快、更好发展的基本力量。但随着集团公司改革和发展向更深、更广的领域推进,集团公司的人力资源开发和教育培训工作面临着更加繁重的任务。一方面,我们现有人力资源总量多,但人才资源数量少,人力资源的结构性矛盾相当突出,人才资源尤其是技师、高级技师等高技能人才严重不足。另一方面,企业发展对人才资源的需求越来越迫切。按照集团公司发展战略,到2010年装机容量将达到6000万千瓦以上,目前已达到3800万千瓦,今年预计投产800万千瓦,在建和准备开工还有1000多万。这样一个发展规模与速度,对各类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是可想而知的。而我们现有的人力资源开发培训体系、培训队伍、培训投入等方面还有很多不健全、不完善,需要下大力气、加大力度,加强领导、加快步伐,强化培训、强制提高,以更好地适应集团公司和企业生产经营发展的需要。

哈三电厂作为集团公司优秀发电企业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单位,历来重视人力资源开发和员工队伍建设,目前拥有国内先进的60万千瓦机组仿真培训系统,形成了以岗位培训与技能培训为重点的员工教育培训体系,为电力系统培养输送了大批高素质的生产技术管理人才,作为集团公司的教育培训基地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希望要以此为契机,切实担负起集团公司教育培训基地的重任,不负众望、不辱使命,认认真真、扎扎实实地搞好培训基地的建设与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