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幼儿辅导总结十篇幼儿辅导总结十篇

幼儿辅导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8:00:00

幼儿辅导总结篇1

关键词:幼儿;区域活动;观察;辅导;仔细;耐心

幼儿区域活动给了幼儿一个成长和发展的环境,也让幼儿展现出真实的自我,在这个塑造的小环境当中,幼儿逐渐学习生活技能,表现出自己的性格、脾气,对这些的认真观察能够及时发现幼儿的发展漏洞,更能弥补教学方面的不足,对幼儿的及时辅导可以让他们的价值观及性格培养更加完善。

一、如何观察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表现

1.需要教师的耐心和细心

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表现是最直接的思想和习惯的体现,对其认真观察能够发现幼儿的不良习惯苗头,更能够发现幼儿的优点和天赋。但是这观察又不是通过一两个游戏或者是情景教学就能够得出的,需要长时间耐心、仔细的观察。盯着幼儿看不是观察的正确方式,而是用心去看,用心去感受幼儿的每个动作、每句话。另外,“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一位教师管理的幼儿比较多,所以,单凭记忆是非常困难的。而且幼儿正在成长的阶段,很短的时间内就会有较大的变化。因此给每个幼儿建立区域活动的记录档案,将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好品质或者是不良习惯都一一记录下来,这样利于对幼儿接下来的培养。

2.需要教师有目的性地观察

一个教师往往要负责多个幼儿,也就是说,教师的观察对象是很多的。如果今天看这个幼儿,明天看那个幼儿,很难集中得到观察目的。但是如果只观察一个幼儿的话,工作效率就不高,会出现不公平的教学。因此,观察幼儿需要有一定的目的性。在幼儿区域活动中,往往是围绕一个目的设计和实施活动,这样教师可以将此作为观察的目的,从幼儿的身上寻找同一种品质或者是培养他们同一种能力。这样教师既能够进行普遍的观察,又不至于因为观察量增加而降低质量。而区域活动的具体安排可以从给幼儿建立的“成长档案”中寻找灵感,看看幼儿更加喜欢哪种区域活动的方式,让有目的性的区域活动更加有效果,更加有意义。

二、如何根据观察结果进行辅导

观察只是区域活动组织的第一步,是为辅导环节做的铺垫,只有这准确的铺垫,才能让辅导更加有效。而对于辅导来说,教师除了要考虑幼儿的天性之外,还要注意每个幼儿的不同特点,用他们最容易接受的方式来进行辅导学习。

1.个性化的辅导方式

每个幼儿的成长环境不同,性格也就不一样,学习能力不同,理解程度也就不一样。这就要求教师在辅导的时候,要根据不同幼儿的不同性格制订不同的辅导方案,看似很复杂,但是这就是个性化辅导方式的要求。其实在实施过程中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困难,因为幼儿的性格虽然复杂,但是兴趣爱好还是有很多相似之处的。总的来说,对幼儿的辅导要以幼儿的语言进行,多让他们换位思考,自己去感知一些道理。比如,幼儿在区域活动中表现出没有爱心,用手打小兔子。此时,教师就可以让这个幼儿想象自己是这只兔子,如果别人欺负自己,自己会不会伤心难过,自己的父母会不会伤心。这样幼儿通过自我的联想就很快能够理解爱心的意义,理解对别人好就是对自己好。

2.把握时机,适时辅导的方式

因为对幼儿来说,学习是有压力的,是对他们天性的一种束缚,采用区域活动的方式,在游戏和情景中教学,就是想要降低幼儿的这种压迫感。如果进行教条化的辅导,那么区域活动的意义就失去了。因此,教师要注意把握辅导时机,在最恰当的时间点去教导他们。比如说,在发现一个幼儿的兴趣爱好不是很多,不喜欢学习的时候,不要给幼儿提出硬性的条件。而要以一种鼓励的方式,让幼儿多多尝试。在别的幼儿表演节目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和这个幼儿讲:“是不是很羡慕她,其实你也和她一样优秀。”这样幼儿与生俱来的自尊心就会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起到很好的辅导效果。

3.结合家庭教育的辅导方式

幼儿园和家庭是幼儿最主要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因此,对其的辅导应该将这两种环境结合起来,建立一个相互沟通的平台,相互影响,这样才能达到最好的教育效果。对于区域活动,教师可以邀请家长参与进来,一方面可以多多了解自己的孩子,另一方面也能增进和幼儿的感情。教师和家长可以通过相互的沟通来给幼儿制订最好的成长辅导方案,既能够解决已经发现的问题,又可以预防成长中问题的发生。结合家庭教育,让父母也成为主要的教育者,给幼儿一个更加纯洁、安全、丰富的成长环境。

总之,对幼儿区域活动的最好利用就是教师细致观察和针对观察结果的指导,从实践中发现幼儿的优缺点,让我们祖国的花朵茁壮地成长。

幼儿辅导总结篇2

在幼儿教育教学阶段,除了游戏幼儿感兴趣意外,就是故事。故事的生动性能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带动幼儿跟随故事的发展开展想象思维,感悟相关道理。鉴于这种实际,故事教学成为学前教育中较为常用的教学手段之一。即:结合教学内容和幼儿的喜好,以故事的形式来渗透相关知识,借以让幼儿在品等、互动的环境中实现发展和提升自我技能和素养。笔者借鉴多个幼儿教师故事教学法,在选择故事时注意结合幼儿的实际生活经验,选择对比性较强的故事角色来引导幼儿辨别是非,从而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如:在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学做值日生”时,笔者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在小太阳幼儿园中有这样两个小朋友,其中一个叫小明一个叫小雨,叫小明的小朋友每天都主动的擦桌子、收拾玩具、给小花浇水,自己洗袜子,无论是在家还是在学校总是受表扬,被当作榜样,而小雨每天除了玩什么也不关心,桌子上都厚厚的一层土,玩具满地都是,植物也都了,这时候桌子、玩具、植物都开口要求老师不想跟着小雨,想去找小明,从此小雨成为了一个人,孤零零的。如果是你,你愿意做小明还是小雨呢?通过这样强烈角色对比的故事,能够让幼儿了解到什么行为是正确的,进而在潜意识中形成一定良好的行为态度和意识。

二、计算机辅助教学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带动了计算机辅助教学成为教师常用的手段。计算机辅助教学以多媒体的技术,即:图形、文字、声音、视频、动画集一体的现实来吸引教学对象的注意力,进而产生一定的探究兴趣。改变了传统教学的单一、枯燥,以灵活、多变的特点备受教师们的喜爱。幼儿本身年龄较小,对于动画有着强烈的需求,计算机技术能够将静态的知识动态化展示,将生活情境再现出来等等,有效的吸引了幼儿的喜爱,同时,计算机辅助教学能够将知识更直接、直观的让幼儿认知和了解。因此,计算机辅助教学也成为新背景下学前教育教学中常用的手段之一。

如:幼儿数学知识“会变的圆圆”,运用计算机技术能够将圆圆便成为其他各种图形,更直接的展示圆与其他图形之间的关系,笔者在教这节课时,首先,以多媒体播放圆变化的动态过程;其次,引导学生根据动画动手制作圆并根据动画中演示的变化过程来进行实践,感悟其中的内在联系。这样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增强了对知识的运用实践能力。

三、总结

幼儿辅导总结篇3

[关键词]咿呀学语;早期语言;辅音时长;连续性假说;早期交互假说

[中图分类号]H0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1763(2014)06—0101—06

aStudyoftemporalaspectsofConsonantsinSouthernmandarinYoungChildren’searlySpeech

CHenXiaoxiang,LonGJing,maJia,tonGJialing,HeJianming

(CollegeofForeignLanguages,HunanUniversity,Changsha410082,China)

abstract:thispaperisalongitudinalstudyoftwoSouthernmandarinspeakingchildrenaged0;9-2;3(agirlandaboy),whichaimstoexplorethetemporalaspectsoftheirconsonants.theexperimentalfindingsarethatthetwochildren’sconsonantalintervalsandtemporalvariabilityaregraduallydecreasingwiththegrowingage,andinmostcases,thetendencyofthechangesofthetwoaspectsisnotconsistent.inaddition,thechangesoftheconsonantalintervalsatthegirl’sbabblingstageandwordstagearenotsignificant,butthoseoftheboy’saresignificant.atthesametime,viathecomparisonwiththeirparents,itisfoundthatthedecreaseofmeanintervalsandvariabilityshowsatropismtotheirparents,whichisinlinewiththeHypothesisofearlyinteraction.

Keywords:babble;earlyspeech;consonantalinterval;discontinuitypostulations;theHypothesisofearlyinteraction

一引言

为了更全面地了解儿童语音发展过程,相关儿童语言的声学方面已有所研究,如基频、共振峰频率、音高、重音及时长等。作为声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时长因素尽管已有一定研究,但大部分研究偏重Vot,对汉语低幼儿童语音时长发展的研究很少。

本文通过对两名0;9-2;3月龄的南方汉语单语幼儿(一男一女)进行跟踪个案研究,探讨他们辅音的时长特征,目的在于为南方汉语幼儿早期语言发展提供声学研究,并通过所揭示出的幼儿语音时长的变化特征检验Jakobson[1]语言发展的非连续性假说和BoyssonBardies等人[2]的早期交互假说,以便对低幼儿童的语音习得过程有更深入的认识。本文主要研究:一、南方汉语幼儿的辅音时长变化是否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减小?二、基于发音方式,南方汉语幼儿的辅音时长有何差异?

二研究背景

关于语言发展存在两个对立的理论:非连续和连续性理论。非连续性理论认为幼儿的咿呀学语与早期词汇阶段没有连续关系,主要代表人物为Jakobson。第二点为影响时长的一些因素:如辅音的发音方式和部位、音节的声调、重音或音节所处的位置、性别及时长补偿。当然对于这些研究也还存在一些争议。

本文主要从南方幼儿的角度进行探讨,目的在于通过了解幼儿辅音的时长特征,加深对低幼儿童语音习得的理解,并回答一些具有争议性的问题。

三研究方法

在此项跟踪性个案研究中,受试者是两名9个月至2岁3个月的长沙汉语幼儿(男:ZYX,女:LJ),均为独生子女,身体、智力、听力和语言能力正常。在家中,南方汉语是主要的交际语言。

录音和摄像为每周一次,每次持续40~60分钟。摄像机型号是(SonY)HDR-HCi,录音笔型号为(SonY)iCD-SX35。所有语料均在自然状态下录制,录音和摄像由研究生在受试者家中完成,父母亲主要负责引导他们说话。

本文共76个时段录音和摄像,总计提取了836个有效辅音音段。此外,为了进行对比分析,我们对两名幼儿父母亲(基于与幼儿相处时间的长短,我们选择了女孩的父亲和男孩的母亲)的辅音也提取了共计300个有效辅音音段。全程分为六个年龄段:0;9-0;11,1;0-1;2,1;3-1;5,1;6-1;8,1;9-1;11,2;0-2;3。咿呀学语为0;9-0;11,词汇阶段为1;0-2;3。语料转入电脑后,首先使用软件Cooleditpro(2.1版本)进行分音,然后使用软件praat(5.1.37版本)对这些语料进行频谱分析,结合宽带语图、波形及听辨,对语音进行标注。在标注时,根据石锋[8]的观点,塞音除阻前的闭塞段也被包括到其音长中。最后使用praat脚本文件获取绝对时长,再经规整化变换成相对时长。本文对语料采用宽式国际音标标注,语音标注为两名汉语语音专业研究者完成,内部信度达97.65%,外部信度达91.02%。

四数据分析

本文探讨两名南方汉语幼儿(一男一女)的辅音时长的情况,因此主要先从个体上分析受试者,再将二者进行对比。为了证实两名幼儿的时长与其父母亲的是否有关联,本文也将他们的时长与其父母亲的进行了对比。

(一)辅音时长和时长变化趋势

我们分别研究辅音的时长和时长变化趋势,这两个幼儿的辅音在元音/a/前的时长情况。音段时长即通过实验手段测量出的一个音段所持续的时间;时长变化即在重复的发音过程中,时长长短变化的一个幅度。

图1是女孩在中低元音/a/前的辅音平均时长。从图1中可以看到,LJ的辅音时长均呈现出随年龄的增大而缩短的趋势,且在年幼时,这种时长的降幅要比年长时相对大些。尽管这些辅音的时长变化趋势总体是缩短的,但很明显,这种变化趋势并不平稳,如在辅音/m(a)/,/n(a)/,/l(a)/,/ph(a)/,/kh(a)/,/f(a)/,/x(a)/的中间年龄或者尾部年龄阶段,辅音的时长出现了一些增长。尽管如此,从宏观上看,这些上升也并不能改变辅音时长缩短的客观事实。

图2LJ在元音/a/前的辅音时长变化

图2描述了LJ在元音/a/前的辅音时长变化。与平均时长的变化趋势相似,大部分辅音的时长变化也呈现出随年龄的增大而变小的趋势。且在年幼时,其辅音时长的减小也比年长时的减小相对更大。辅音时长变化的减小趋势同样也不稳定,除/f(a)/之外,其他的辅音时长变化均在中间或者尾部年龄阶段出现了上升的迹象,但这种上升也并没有影响其总体的走势。对比图1和图2,我们发现,尽管辅音的平均时长和时长变化在整体上呈现缩短和减小的变化,但他们的变化并不一致,如/p(a)/的平均时长并没有出现上升的变化,而其时长变化却在1;3-1;5和2;0-2;3出现了两次上升。

图3ZYX在元音/a/前的辅音平均时长

图3是ZYX在元音/a/前的辅音平均时长。从图3中可以看到,ZYX的辅音平均时长在总体上也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缩短,且这种缩短也呈现出年幼时的降幅要比年长时大。与LJ相似,ZYX的辅音平均时长也不稳定,其中间或尾部年龄阶段也出现了一些增长,但其变化的总体趋势为下降。

图4ZYX在元音/a/前的辅音时长变化

从图4可以看到绝大部分的辅音在总体趋势上也呈现了随年龄增大而减小的变化,但也存在个别例外,如/t(a)/,/n(a)/。与其平均时长相似,呈现出下降趋势的辅音时长变化在年幼时减小的幅度较年长时大。此外,在不同时期所有辅音的时长变化也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上升。图3和图4表明,ZYX的平均时长和时长变化从整体上均呈现出缩短或减小的趋势,但这样的变化趋势也并不一致,如在图3中,ZYX的/t(a)/和/n(a)/的平均时长在总体上表现出了缩短的趋势,而在图4中,其时长变化却稍有增长。在图3中,/m(a)/的平均时长在前两个年龄阶段表现出了缩短,而在图4中的时长变化也处于上升的趋势。

表2对ZYX在0;9-0;11的平均辅音时长与其他年龄段的时长值进行了配对样本t检验。与LJ的情况不同,在ZYX的组1中,大部分的辅音平均时长对比呈现出了显著性差异,甚至是非常显著的差异(如/m(a)/)。其他的对比组中,大部分的时长对比有显著性差异,但也有一些比较特殊的例外(如/k(a)/的组5为表现出显著性差异)。通过ZYX的这一数据分析,尽管这一检验没有完全支持连续性观点,但其也并未否定(如/k(a)/和/x(a)/的组1均没有显著性差异)。因此,结合LJ的平均辅音时长特点,我们发现LJ的咿呀学语和早期词语阶段的辅音时长没有体现出显著差异,而大部分ZYX的辅音时长却存在显著差异。

图5LJ和ZYX与成人的辅音平均时长对比(LJ所

对比的成人为其父亲,ZYX所对比的成人为其母亲)

为了进一步了解两名幼儿的平均时长和时长变化的发展趋势,我们将两名幼儿的具体情况与其父母亲进行了对比。此处对于父母亲的选择是基于儿童与成人所相处时间的长短来决定的。图5将LJ与其父亲,和ZYX与其母亲的辅音平均时长进行了对比。从图中可以看到,从0;9-0;11到2;0-2;3的这个发展过程,LJ和ZYX的三个辅音平均时长都出现了明显的缩短。当我们将两个幼儿与成人相比较时,我们发现,两个幼儿在2;0-2;3时的平均时长较0;9-0;11时更靠近成人水平(如/m(a)/,/x(a)/),且个别辅音的平均时长甚至短于成人的(如/p(a)/)。因此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的平均时长会逐渐接近成人的水平。

图6LJ和ZYX与成人的辅音时长变化对比(LJ所

对比的成人为其父亲,ZYX所对比的成人为其母亲)

图6是两名受试幼儿的辅音时长变化与其父母亲的比较。与平均时长相似,从0;9-0;11到2;0-2;3的发展过程可以看到,两名幼儿的时长变化也表现出了明显的减小。且一些辅音时长变化的降幅要明显大于其平均时长,如LJ的/m(a)/和ZYX的/p(a)/。而与成人相比较时,同样我们也发现两名幼儿在2;0-2;3时的辅音时长变化比0;9-0;11时更接近成人的水平(如LJ的/m(a)/,/x(a)/和ZYX的/p(a)/,/m(a)/),且部分辅音的时长变化甚至低于成人的水平(如LJ的/p(a)/和ZYX的/x(a)/)。因此,从辅音的时长变化的这一变化情况来看,两名幼儿的辅音时长变化也受到成人时长变化的影响。

(二)基于发音方式的辅音时长差异

前人的研究认为,辅音的发音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其时长,而发音部位的影响却甚少[9][10][11][12]。但这样一些共识大都是针对成人,对于幼儿辅音时长的差异仍需投入更多的探讨研究。

基于辅音的发音方式,图7描述了LJ和其父亲在元音/a/前的辅音平均时长。我们可以看到在大部分辅音的平均时长中,响音的时长最长,其次分别是送气塞音,擦音,不送气塞音(时长差异顺序为:响音>送气塞音>擦音>不送气塞音)。这一时长差异与冯隆[13]和Cao[10]得出的时长差异非常相似,而唯一的不同之处在于响音时长的位置。根据冯隆和Cao的观点,响音的时长为以上几个辅音中最短的。

图7基于发音方式,LJ和其父亲在元音

/a/前的辅音平均时长

图8基于发音方式,ZYX和其母亲在元音

/a/前的辅音平均时长

图8基于发音方式,ZYX和其母亲在元音/a/前的辅音平均时长。在这个图中,响音仍然为最长的辅音,其次分别为擦音,不送气塞音(时长差异顺序为:响音>擦音>不送气塞音)。这一时长差异顺序与冯隆和Cao的结论相似,唯一不同点也在于响音的时长长短。

总结图7和图8的描述,我们发现两名幼儿的时长差异呈现相似的顺序,即响音>擦音>不送气塞音。这一时长差异与对成人研究中的发现有一定的相似性,却也存在一些差异。为了了解这种差异产生的原因,我们将两名幼儿与其父母亲的时长进行对比。从两幅图中可以观察到,这两名成人受试者的时长差异顺序也表现为:响音>擦音>不送气塞音。根据这一发现,我们进一步证实了成人的时长对于幼儿时长的影响,也支持了Boysson-Bardies等人[2]的早期交互假说。

五讨论

本节主要探讨了两个研究问题:

1.辅音时长和时长变化趋势

我们通过对两幼儿单独分析和对比研究,发现他们的辅音时长和变化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出现逐渐缩短和下降的趋势,但年幼时下降幅度大,随着年龄的增长下降幅度变小。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这种时长和时长变化的缩短和减少并不一致,两者往往并不呈现相同的变化趋势。此外,在对辅音时长进行统计分析时,女孩咿呀学语和早期词语阶段的辅音时长没有体现出显著差异,她的结果支持了语言发展连续观;而男孩的却有显著差异,其结果否认了语言发展连续观。

通过将幼儿辅音时长和时长变化与幼儿父母亲的比较发现,幼儿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与父母亲辅音时长趋于一致,因此幼儿的辅音时长和时长变化受到了父母语言的影响。幼儿辅音时长和时长变化所表现出的发展趋势,我们认为主要有以下原因:首先,幼儿的辅音时长和时长变化逐渐接近父母亲的水平,这一结果支持了BoysonBardies等人的早期交互假说,即幼儿早期的语言发展受到母语的影响而逐渐呈现出与成人相似的声学特征。[2]

在本文的研究中,辅音时长和时长变化的变化趋势并不是呈线性的,而是呈U型变化特点。对于所出现的这种情况,我们认为有以下原因:首先,由于幼儿神经运动控制能力的发展过程并不是一个稳定的过程,中间也会出现一些波动期,因此可能对变化趋势有一定的影响;其次,个体差异大,如不同幼儿的发展速度不同,同一个体在不同年龄段的发展速度也不相同;第三,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受到不同环境的影响,例如父母对幼儿语言发展的介入方式和交互频率。

2.基于发音方式的辅音音长差异

从发音方式看,即使在不同的元音前,两幼儿辅音时长均呈现“不送气塞音<擦音<送气塞音<浊音”的规律。这一规律与前人对成人辅音时长的研究结果(边音和鼻音<不送气塞擦音和塞音<擦音<送气塞擦音和塞音)基本相似,唯一的不同点在于前人研究中成人的浊音时长最短,而本研究中浊音的时长要比其他辅音的更长。通过与幼儿的父母亲辅音时长进行对比后,我们发现他们的这一表现与成人一致。

之所以幼儿的辅音时长差异呈现出这样的规律,主要有两点原因:第一,我们通过对幼儿父母亲辅音时长的研究发现,幼儿辅音时长的差异受到了父母语言的影响,其研究结果支持了早期交互假说;第二,基于辅音习得顺序,有些浊音的习得相对会较晚,因此本文中出现的浊音时长较长很有可能是他们还未完全习得所致。

六结语

幼儿辅导总结篇4

(一)尝试使用裱花袋作画,体验用颜料挤压、勾线作画的乐趣。

(二)在绘画中感受的形态美,引导幼儿大胆表现美与创造美。

二、活动准备

(一)知识准备:活动前参观过菊展,欣赏各种的形态美,以及蛋糕师傅用裱花袋挤压蛋糕花纹的方法。

(二)物质准备:营造欣赏的环境,各种的图片、颜料、裱花袋、辅助材料、水粉纸、罩衣、抹布等。

(丰富新颖的材料有助于激发幼儿的创作热情,引发幼儿的大胆想象,教师提供幼儿感兴趣的裱花袋、五颜六色的颜料和辅助材料是提高幼儿创造性的关键条件。)

三、活动过程实录

(一)创设情境,引发幼儿积极探索。

1.幼儿自由参观“菊展”,教师随机引导幼儿了解的外形特征。

师:长得都一样吗?有哪些颜色?它的花瓣是什么形状?像什么?

2.集体谈话,帮助幼儿了解的外形特征。

师:刚才小朋友们都欣赏了,你们觉得像什么呀?

幼儿1:像豆芽;幼儿2:像螃蟹;幼儿3:还有像烟花的。

(创设参观“菊展”情境导入,结合画展,一是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二是有助于幼儿更直观地对的外形特征进行深入探索。)

(二)教师引导幼儿欣赏不同形式的作品,激发创作兴趣。

1.欣赏成品,观察讨论。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几幅的画,小朋友一起来看看,这几幅画美吗?它们与其他图片有什么不同?它们的画法一样吗?

2.依次呈现四种不同类型的范画,提问幼儿作画方式。

师:谁知道这几幅画是用什么方法创作出来的?

师总结:第一组画是我们已经学过的颜料挤压画,第二组是把裱花袋里的彩色糨糊挤出来勾线作画,这叫沥糊画,第三组是挤压画对折后再用勾线作画的方法修饰,最后一组画是用辅助材料刷出来的。

(三)教师交代注意事项,让幼儿选择材料,自由创作。

1.教师交代注意事项。

师:作画时,小朋友们拿到纸后,先把花瓶贴到想贴的位置,然后轮流取颜料,拿裱花袋时,记得将手腕抬起来。

(在幼儿作画前,教师对绘画技巧没有太多介绍,而是简单地提出作画过程中的秩序和习惯上的注意事项,给予幼儿绝对宽松自由的作画空间,与材料充分互动,把自主和探索留给幼儿自己。)

2.鼓励幼儿大胆表现的形状。

师:上有花蕾,还有盛开的,而且的花瓣有各种形状的,你会怎样表现花蕾和盛开的呢?

3.播放轻音乐,幼儿大胆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整个作画过程,教师营造的宽松氛围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物质层面的,播放轻音乐有助于幼儿情绪安定愉快,大胆想象作画;二是精神层面的,教师没有给幼儿太多约束和要求,更多的是支持性和鼓励性语言。)

(四)分享经验,评价作品,拍照留念。

1.教师请幼儿将自己的作品进行展示交流,重点评价作品的颜色搭配和创作方法,感受作品的美。

师:说说你最喜欢哪幅?为什么?这幅画用了哪种方法?你觉得它美在哪儿?

2.幼儿与创作作品拍照合影留念,活动自然结束。

四、活动评析

相较于传统的美术教育强调学科的逻辑性和结构性,重视美术技能技巧的习得和幼儿绘画作品“对不对”、“像不像”,本次活动很好地实现了《指南》倡导的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

(一)选材源自幼儿生活,激发幼儿艺术兴趣。

相较于围绕固定的艺术教材开展美术绘画活动,本次活动内容取材于幼儿日常生活中参观的经验,并通过创设“菊展”情境,让幼儿对有了充分的感知。此外,本次活动中,教师除了投放幼儿常用的工具材料外,还新增了源于幼儿生活的操作工具,即蛋糕师傅的裱花袋和长片、花片等辅助材料,这些材料极大地调动了幼儿表现美和创造美的积极性。

(二)弱化技巧训练,重视幼儿创作体验。

当前幼儿园艺术活动普遍存在重视艺术技能习得,强调艺术活动的“辅德和益智”功能,忽视感知和体验的误区。在本次活动中,在教师没有过多介绍绘画技巧和强调工具使用的情况下,幼儿第一次操作裱花袋时,因为手太用力颜料挤多了影响画面美观,在第二次操作中,他们便下意识地控制自己手的力度,使画面线条更匀称。这个过程正是幼儿通过自身体验获得相关艺术创作经验的良好结果。

(三)尊重幼儿艺术感受,支持艺术表现。

幼儿辅导总结篇5

[关键词]幼儿园教学活动实践法

一、设计理念

顺应时代的要求,高等职业教育在教学中就应该注重教学设计的科学性,把掌握社会对职业所要求的知识和技能作为教学的终极目标,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理论教学和实践运用熔为一体,充分利用和创造各种有利时机使学生主动学习、研究探索性学习,使学生在校的学习职业化、实践化,在“教”中体现任务驱动,在“学”中体现项目导向,在“做”中体现工学结合。

下面我将探索设想通过《实践法》这节教学活动向各位评委、各位老师汇报一下。

二、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本教材选自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园活动设计与实践》中第四章,第一节的第三部分“实践法”(练习法、游戏法、操作法、表达法)中的两个:练习法、游戏法。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实践法中的练习法、游戏法是学生在未来工作岗位组织教学活动的基本指导方法,教学指导方法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开始关注如何教的问题,学生思考问题角度的改变,使我们的教学目的实现学生由“学生”向“教师”角色的转变成为了可能,同时,指导方法的学习对于学生今后设计教案和独立组织幼儿园教学活动都是至关重要的。

3.教学目标及其确立。(1)知识目标:掌握“实践法”中的两个具体方法“练习法”和“游戏法”的运用及在运用中应注意的问题。(2)能力目标:要求学生尝试组织幼儿园教学活动片段,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组织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3)职业道德目标:使学生明白业精于勤的道理,培养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

4.教学重、难点。重点:练习法和游戏法的含义及运用要点。难点:(1)练习法训练梯度的由易到难、练习方式的多种多样、以及幼师对幼儿个别辅导的重视;(2)游戏法中幼师指导幼儿遵守游戏规则的把握。

5.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小篮子一只、柿子卡片10张

三、教学策略

1.整体设计:(1)创设情景,激发兴趣。(2)探索新知,学做结合。(3)总结深化,拓展延伸。

2.环节设计:

第一环节: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导入新课,5分钟)引出实践法的概念:实践法:是指幼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创设多种以幼儿为主体的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训练幼儿的各种感官,并进一步理解知识、巩固技能、加深记忆的一种教学方法。(分两步教学)(1)(选用启发式教学法)请学生看一段“幼儿通过实践活动进行学习”的视频材料。(2)教师提问:这段视频幼师采用的是什么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发现片段里幼师没有直接告诉幼儿问题的答案,而是让幼儿通过实践自己去发现,从而总结出“实践法”的概念,引出新课。

第二环节:探索新知,学做结合

(讲授新课“实践法”—练习法、游戏法

(1)练习法的学习(18分钟)

a.练习法概念的学习。练习法——是指在教师的帮助、辅导下,通过多次重复地练习使幼儿熟练地掌握知识和技能的一种方法。1)请学生观看第二段视频“幼儿通过练习进行学习的教学片段”。2)教师提问:此时幼师采用的是什么教学方法?这种方法的突出特点是什么?引导学生通过讨论确定是实践法,然后分析发现幼儿是在重复练习中学习,从而得出练习法的概念。

B.练习法运用要点的学习。(采用由学生先看后讨论老师再讲的循序渐进式教学方式)。1)请学生看第三段视频“幼师运用练习法教学的全过程”,学生观看过程中教师注意提示学生关注练习梯度的由易到难和方式的多样以及对幼儿的个别辅导。2)引导学生分析找出运用要点。(培养学生分析、总结问题的能力)。练习法的运用要点:使幼儿明确练习的目的、任务和具体要求;运用正确的练习方法,伴随讲解和示范;适当分配练习的分量、次数和时间,由易到难;练习的方式要多样;练习时先求正确后求熟练,加强个别辅导。

(2)游戏法的学习(12分钟)

做学结合:

1)请学生自学教材上关于游戏法的介绍。

a.游戏法的概念:游戏法——是指通过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有规则的游戏活动来进行教学的一种方法,是深受幼儿欢迎的一种教学方式。

b.游戏法的运用要点:游戏的内容要健康;游戏的选择目的性要强;要指导幼儿遵守游戏规则;游戏中要注意培养幼儿的优良品质。

2)学生自由组合再一次扮演幼儿教师尝试用游戏法教唱幼儿歌曲“找朋友”。角色扮演:用游戏法教幼儿学习歌曲“找朋友”。

3)学生尝试,教师巡回指导。指导中关注学生教态的表现,要求他们舞蹈时动作优美大方、儿童化(这是非常职业化的要求),并督促学生重视幼儿游戏规则的遵守,强化难点的学习。4)请一位学生扮演幼儿教师当众用游戏法教歌曲“找朋友”。5)评价学生角色扮演情况。

第三环节:总结深化,拓展延伸

(1)小结新知(练习法、游戏法的概念和运用要点)(3分钟)。

(2)教师展示幼儿园语言游戏《卖柿子》的教学片段,要求学生扮演幼儿参与。展示中教师综合运用讲解、示范、练习、游戏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通过目睹教师的教学表演懂得一节成功的教学活动必须整合多种教学方法来进行,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6分钟)

(3)布置作业:学生用练习法和游戏法设计歌曲《小兔子乖乖》的教学片段(1分钟)。

四、教法、学法

1.学情分析及教法。我们的学生是具有一定认知水平的高职生,他们热情大方且有强烈的求知欲,他们未来的职业将是幼儿教师。

幼儿辅导总结篇6

关键词:婴幼儿营养状况喂养行为健康教育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11.168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1-0105-02

喂养者的行为、食物的制备、喂养环境、被喂养儿童的行为、环境卫生等都属于喂养行为。喂养行为与婴幼儿的营养状况关系是国外学者的研究热点,但是国内学者对这一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

本文对婴幼儿的营养与喂养行为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婴幼儿发育异常的主要原因包括饮食不当、出生时的体重低、摄入不足、疾病影响等。目前,国内对生长发育与婴幼儿营养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但有关婴幼儿营养发育与父母喂养行为的研究还很少。本文旨在讨论父母喂养行为与婴幼儿营养发育状况的关系,以期对正在喂养的父母进行正确的指导。

1研究对象的选取及方法的确定

本文选取在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出生的0-36月龄婴幼儿1309名,其中女608例,男701例。而且,1-6月472例,7-12月399例,12-24月350例,24-36月88例。这些小孩的出生时的状况为:出生体重(3.32±0.57)kg,身长(50.3±2.1)cm,孕周(38.9±1.77)周。各年龄段儿童基本资料及社会经济学因素经方差分析无统计学差异。

采用的研究方法:测量身长时采用卧式婴儿身长测量器,精确到0.1cm,体重测量时采用电子称,精确到5g。经儿童保健科的专业人士进行面对面问答式调查并进行评分。内容包含5部分:喂养人行为(4个科目)、喂养环境(10个科目)、食物的制备(5个科目)、环境卫生(3个科目)、婴幼儿行为(2个科目)共24个科目。每科目采取4分制,总分96分。有效问卷1278份,采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利用SaS软件,并根据pearson相关法进行身长体重生长速率与喂养行为的相关性分析。

2试验数据

从调查研究得出,喂养行为的评分范围在12-95之间,均值为(55.1±24.6)。评分在34分以下和76分以上的比例均为15%。一般认为,评分越高则喂养行为越好。

喂养行为评分与不同性别的每月生长速度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喂养行为总评分在不同年龄段,与儿童体重、身长的生长速率的相关性不同。从统计结果可以看出,0-6个月的女童和男童仅体重与喂养行为显著相关(p0.05);6个月以上的男女婴幼儿的体重及身高的生长速率均与喂养行为显著相关(p

表1婴幼儿每月生长速度与喂养行为评分的关系

4喂养行为与婴幼儿营养的关系

从国外最近完成的纵向生长发育研究结果看以得出,婴幼儿的生长发育偏离多发生在出生后几个月到2岁这一阶段内。研究结果表明,不正确的喂养行为是导致发展中国家婴幼儿生长发育迟缓、疾病发病率高的主要原因。本文旨在研究喂养行为与婴幼儿营养发育状况的关系,对喂养行为的进行初步的评估,采取有效的健康教育以及行为干预措施,改善婴幼儿营养,促进婴幼儿的健康发育。

研究发现,6个月以前,喂养行为与婴幼儿的体重增长有明显的关系,但是与身高的增长关系并不明显。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由于体重是短期营养行为的结果,出生以后的较短时间内,喂养行为对儿童的生长影响主要表现在体重的增长,所以在6个月以前暂时没有得到体现。到6个月月龄后,这种影响逐渐反映出来,具体表现为6-36个月婴幼儿的身高及体重的生长率都与喂养行为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为了进一步研究喂养行为对生长发育的影响,进行了下面更专业的深入的分析。

婴幼儿从出生到适应成年人的食物这个过程中,有几个关键的时期。第一个时期,从0-4个月单纯的流质到4-6月的糊状;第二个时期,6个月后逐步引入泥状以及固体状食物。食物的质地是否符合婴幼儿的需求,是决定儿童能否摄入充足能量的前提条件。添加辅食过早会造成婴幼儿腹泻与过敏,而添加辅食过晚则会造成能量密度不足,以至于生长不良。本研究数据表明,22%的家长对添加辅食的确切时间或者方法、频率等不够清楚;28%的家长对营养摄入和口腔功能的重要性理解不够透彻;35%的家长基本上不给儿童单独做饭。导致儿童进食食物的质量得不到保证。

要在喂养过程中养成良好的相互作用,包括及时给婴幼儿提供与年龄相对应的进食工具、让婴幼儿自己学会吃饭、培养婴幼儿对食物的兴趣等。给婴幼儿喂饭时,要与其有目光、言语上的交流,以及对其行为鼓励,并密切关注儿童进食的反应,对婴幼儿是否需要继续进食进行准确的判断,并作出准确的响应,从而保证婴幼儿能够合理的进行食物的摄入。

5结语

本文针对喂养行为对于婴幼儿生长发育的影响做了初步研究,从研究结果可以得出,喂养行为与生长发育密切相关。在对家长进行喂养知识指导的同时,更需要对喂养人的行为及喂养环境进行指导,更好的促进婴幼儿的健康生长。

参考文献

[1]黎海芪.婴幼儿进食安排[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5,12(13):512-514

幼儿辅导总结篇7

身为一名17年坚持在一线的幼儿教师,市教育局选聘的唯一一名幼教兼职教研员,我成了其中一名幸运儿,2011年有幸参加国培项目骨干教师培训学习,而我也从众多参加学习的学员中脱引而出转化成为一名培训者。借国培开展征文比赛的机会和各位同仁分享我参加国培学习的点滴。

1.丰富学习途径,拓展学习资源

屈指数来今年已经是我踏进幼教行业17年,回想当年从幼师毕业后,一直努力去提升学历,从大专到本科一路走来。单纯的实践及在本园的跟班学习已经满足不了我对知识的渴望和技能的提高,诸多方面需要提高、需要学习、需要进步。“走出去、请进来”是我学习的一种途径,但毕竟是一线老师,多种因素的影响也难于实现随时随机的学习机会。

我不断拓展自己学习的资源,订阅大量的幼教书籍,上网查询相关的幼教知识,尤其是近几年来,我特别借助全国各幼教学习网站,不断丰富我对幼教知识的补充。“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多年的努力,我成为幼儿园骨干教师培养的对象,特别是有幸参加多次远程培训学习,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例如作为辅导老师,我可以随时在继教网上查找到我需要的信息,聆听专家们的讲解,和同行们交流,学无止境。在继教网的支持下,借助平台的学习,我能聆听多位专家与名师的讲座,他们以鲜活的案例和丰富的知识内涵及精湛的理论阐述,给我强烈的感染和丰富的理论引领,每天总能感受到思想火花的冲击;结交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同行,探讨并解决疑惑,同时也更加奠定我要努力做一名在幼教岗位上有所建树的快乐、幸福幼儿教师。

2.在学习中成长,在辅导中提高。

“在探索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是我一直以来对个人学习、工作的要求和努力方向,我始终怀着“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探索、实践、创新工作方式。

值得一提的是,从今年4月荣幸的被市教育局教研室聘为幼教兼职教研员开始,我的工作又多了一项任务,作为全市幼教唯一的一名兼职教研员,全市参加国培(2012)幼儿骨干教师远程培训和国培(2011)、国培(2012)

“转岗”(一、二期)幼儿教师3个国培项目335人的辅导老师,我深知自己的的责任重大,这既是给予我的肯定,同时也是一种促进。

在这里,我突然感到自己身上的压力越来越大。首先是工作量是不言而喻的,况且我还是一线教师,还有自己的带班教育教学任务。但作为全市幼教唯一的兼职教研员,我有义务也有责任做好引领和示范,同时要做好一名合格的骨干教师、辅导老师、培训者,我更需要不断的更新自己,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理论水平、教育科研能力和活动组织教学能里等。要完成这些繁重的任务和做好本职,我需要比常人付出更多的努力、时间和精力,相信通过借助培训平台及专家团队的支持和个人的不懈努力,一定会有所收获、有所感悟、有所提高的。

我尽心尽责做好全市幼教的培训辅导工作,以时不我待的精神,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认真做好每件事,并享受幼教给我带来的快乐。为提升我市学前教育教研工作做好引领示范,努力做好一名学习型及研究型为一体的新兴复合型教师。

“三人行、必有我师,”在辅导过程中其实也是我不断扩大学习资源的一个过程,虽然是作为三个国培项目的辅导老师,但在培训过程中却能不断补充我的知识和经验积累。尤其是在本学期我园全面开展区角活动中,我秉承着多年来坚持的环保教育成果,与搭档一起自制多种材料丰富区角内容,并将我市特有的多种贝壳补充,让孩子们在区角活动中进一步了解家乡的特产,培养孩子从小热爱家乡的情感。根据《指南》精神,活动中尊重孩子的自主选择角色,自行商讨活动规则等方法,调动孩子们参加活动的积极性,拓展幼儿思维。

3.角色在转变,努力在继续。

在诸多有利因素的促进下,我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水平能得到快速发展。多年的一线教育教学实践和从不停止的学习也让我成为幼儿园的骨干教师、保教主任、市教育局教研室兼职幼教教研员等。

3.1不同的角色不同的感受。此前,作为一名学习者参加继教网的远程学习,深感现代继续教育资源以其极丰富的教育教学优势为全国广大教师提供学习、交流、合作、创新的平台。我也非常珍惜每次参加学习的机会,把继续教育研修作为提升自身素养、促进专业发展的一个主要学习途径,并将其应用到自己的实际教育教学工作当中去。

而从2011年12月开始,我参与国培学习的身份发生了变化,有幸被继教网、广西教师培训中心聘请为国培(2011)幼儿园农村转岗教师的辅导老师,并开始了我学习和成长的新历程。

3.2以身作则,做好榜样示范引领作用。作为辅导老师,我首先详细了解辅导老师远程培训指导的工作内容和职责,明确在培训前的准备、培训过程中、培训后期的三个阶段不同的工作内容和职责。系统了解这些内容后,为在辅导过程中的“课程学习”,“班级研修”,“点评作业”,“推荐教学故事,研修日志”,“发帖、回帖”,“编辑板报”等工作做好前提准备和实际辅导工作做经验积累。

在一次次的辅导培训中,我颇感自己的责任重大、知识贫乏。为了更学员们更好的示范引领作用,我在辅导的过程中也在不断的学习,熟悉平台操作的每一个流程,并积极向专家们请教和学员们交流。围绕培训流程的要求,积极开展各项辅导工作,履行辅导教师的职责,努力督促学员完成各项具体工作要求与工作任务。

在担任三个国培项目的辅导老师过程中,我始终怀着“终身学习”的理念,借助国培办、继教网、华南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等培训机构提供便捷的学习渠道和途径,虚心向幼教专家及来自全国的同行们请教、探讨有效的辅导工作技巧。“在学习中成长,在辅导中提高”是我在作为辅导老师的过程中最大的感触,通过培训学习、辅导,让我收获颇深、开阔眼界、能站在更高的角度思考问题,许多日常中的疑问都得到解决和启发。“功夫不负有心人,”因出色的辅导工作,我市参加培训学员的总成绩保持在全区14个地市的前列,而我也荣幸被继教网、广西教师培训中心评为全区(2011)幼儿园农村“转岗”教师“优秀辅导老师”、国培办、华南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评为国培(2012)幼儿骨干教师示范性远程培训“辅导老师”。

时下有句时髦的网络语言——“知识也是有保质期的。”是的,作为教师,实践经验是财富,同时也可能是绊脚石。因为过多的实践经验有时也会阻碍教师对新知识的接受,也能一时掩盖教师新知识的不足,久而久之,势必造成教师知识的缺乏。作为一名有着17年教育教学工作经验依然能坚持在一线的骨干教师,我深知每个不同项目培训对教师城长的重要性,端正学习态度、认真完成所学内容并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是很有必要,也是很有价值的。

4.培训获友谊,辅导获快乐。

从一名普通一线幼儿教师成长为骨干教师、教研组长、幼教兼职教研员及三个国培项目的辅导老师,不同的角色有不同的收获,让我感受颇深,我也有自己独特的感受。

4.1培训对象不同辅导方法灵活。国培计划(2012)”——示范性远程培训项目面向的学习群体是来自公办园的骨干教师,基本是学前教育专业院校毕业并有10年左右工作经验的老师,她们在学习过程中有积极的一面、也有倦态的一面,但作业、教学故事等能根据自己的经验撰写较为专业的内容。在作为示范性培训项目的辅导老师过程中,我也是在以学习者的心态来对待,和她们一起交流、探讨、分享,希望能从众多出色的同行身上吸取更多有益经验和有效的学习。

而幼儿“转岗”教师则来自另一个不同的群体,主要是乡镇中心园或民办园的老师,可以说基本没有太多学前教育专业的老师,在这个项目的辅导中,我则要以“老师”的身份进入辅导工作页面,尽可能用我的专业知识、工作经验来辅导、解决她们的疑惑、帮助她们提高。

4.2分享学员的收获,成就自己的快乐。

继教网远程培训学习、辅导给了我和我所辅导的学员一个方便的平台,以下我想借用我市幼儿“转岗”教师们在参加继教网培训学习过程中的一些感触谈谈我对开展远程培训学习的体会和认识。

4.2.1远程培训普及电脑知识。远程培训教育无形中强迫一部分从不摸电脑的老师和电脑有了亲密的接触,学会基本的电脑操作、普及电脑知识。

4.2.2远程培训信息开拓教师的视野。远程培训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的便捷性不断开拓教师的视野,尤其是乡村教师们渴望学习、提高,继教网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让淳朴善良、朴实无华的乡村老师足不出户也能和城镇的教师一样接受新知识、新观念的洗礼。

4.2.3学习新知识、更新教学理念。自从参加继教网的远程培训后,老师们在办公室除备课外,谈论的话题从家庭琐事转移到讨论专家的讲座及教学新理念的贯彻。

4.2.4方便快捷的学习方式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继教网的远程教育有很强的互动性,可以讲声音、图像、文字融为一体,用多种方式刺激学员的各种感官,具有形象、直观的特点,最大限度的跳动学员学习的积极性。每一位参加培训学习的老师都能或多或少在远程培训中得到提高和收获。

4.2.5提高撰写水平、表达真情感受。在继教网的培训学习中安排有作业、教学故事、研修日志等,由于网络学习是人人参与,通过写作业的形式,教师们提高了写作水平,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和收获,促使教师们日常中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反思。

4.2.6收获知识、收获友谊。虽然都在一个城市里,但很多老师是不认识的,而继教网搭建的平台不但让老师们收获了知识,更收获了友谊,还有机会结识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同行,向专家们学习、请教,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随时随机交流、探讨。

每项培训活动都是短暂的,但我们要改变观念、端正态度,把学习培训作为常态化、持之以恒。对我而言,每次的培训学习无论从思想上还是专业发展上,都是一次提高与洗礼。专家及名师结合自身的成长给我们做的一场场精彩讲座,为我们教师的健康成长又一次指明了方向。我希望在我的辅导下,我市参加继教网培训及其他渠道学习的老师们能像大海那样敞开胸怀容纳百川,像太阳那样,不断地进行核聚变,积累新的能量,做一支永远燃烧不尽的蜡烛,去照亮祖国的花朵,照亮孩子成长的道路。

尽管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在幼教岗位上已有所建树,在全市幼教系统有一定的影响力,从一名初出茅庐的普通一线教师成长为集实践、辅导、研究为一体的实干型骨干教师。但我始终怀着“三人行必有我师”的虚心求学态度,珍惜每次学习的机会和同行们交流、探讨。希望今后继续借助国培学习平台能获取更多的知识,提高学习和辅导工作,为发展本地区的幼教作出应有的努力。

幼儿辅导总结篇8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幼儿园

一、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创设情境引发幼儿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幼儿来说,学习兴趣往往是他们学习的直接动因。然而兴趣和动机并不是天生就固有的,而是通过外界事物的新颖性、独特性来满足幼儿的探究心理的需要而产生的。而“多媒体”的合理运用能使这些因素得到优化,更好地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我经常借助多媒体利用它集图、文、声、像为一体的特点,为幼儿营造充满情感,如临其境的氛围,多方位地刺激幼儿的感官。使幼儿在特定情境中,不但能获得大量生动、形象、具体的表象,而且能感受到特定的气氛的感染,活跃幼儿的思维,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引发幼儿学习的动力。在中班计算活动《数物匹配和排序》中,为了让幼儿巩固对5以内数量的认识,理解数字能表示物体的数量。我就在电脑上出现五只公鸡,4头牛、5只猪等小动物,让幼儿说一说,然后再让电脑依次出现一些漂亮的花让幼儿出现一朵数一朵,幼儿的注意力非常的集中,大家都认真的观察下一朵会出现什么样的花,还会出现几朵。在按数匹配实物并排序中,我在电脑上出现一些动物和一些数字,让幼儿自己上来匹配,说对了,计算机里的电脑爷爷发出掌声;答错了,计算机里设置的电脑爷爷会以有趣的方式表示否定,并鼓励幼儿再来一次。以往的教学是以图片呈现给幼儿,画面是静态的;现在运用电脑,可变静为动,给幼儿视觉上的刺激。创设各种情境,将动物、花等卡片在计算机中加以处理。活动中教师点击鼠标,可爱的小动物、漂亮的花等随着欢快的音乐与小朋友见面,有效地刺激了孩子们的听觉、视觉。《保护自己办法多》中,引题的故事颇受孩子们的喜欢。我运用媒体制作出形象生动、色彩丰富的小猴与伙伴们捉迷藏的场景,一下子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并激发了他们的兴趣。然后再通过鼠标点击幼儿猜的地方,让电脑来判断他们的答案正确与否。

二、运用多媒体教学,设置疑难引起学习中的思辩

开展创造性教学需要借助许多条件,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多角度、多方向、多层次、多方式、多顺序、多途径地提示认知对象,进行思维训练。多媒体辅助教学恰好能够提供这种条件。它具有灵活的信息处理能力,不光可以用于展示教学、模拟各种显示情境,同时还可以用于拓展教学,由一个总的问题点辐射到各层面,帮助幼儿主动探索学习,以利于创造才能的发挥。教师还可以多变换地讲解、提问、设疑,启发幼儿思考,开阔幼儿思维,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如故事《选美比赛》活动中,一开始我就边讲述故事边放课件“森林动物园要举行选美比赛,小猫、唐老鸭、米老鼠、小白兔都穿上了美丽的新衣服准备参加比赛”我就在大屏幕上并排显示出4只形象可爱的小动物,“你认为谁能够在选没比赛中得冠军”“为什么”引导幼儿从小动物的服饰、姿态等方面讲述,然后让幼儿按自己的意愿评出选美冠军,你支持哪个小动物就站到大屏幕上某个小动物的下面,我进行统计数字,在设置“救小鸡”的情景中,作计算机将幼儿论论的方法分类:运用救生工具帮助小老鼠,伙伴帮忙,其他方法解决问题,并逐步进入三个层面将幼儿想出的办法在计算机上加以演示,从而使故事有了不同的结尾,在学习过程中,幼儿能将自己的想法在计算机上加以验证,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整个教学活动处于主动的思考状态,使教学活动得到的实效。

三、运用多媒体教学突破难点

在教学难点的排除过程中,运用计算机设计课件,能将抽象的概念制成具体的画面,化难为易,帮助孩子理解、掌握难点,保持学习兴趣。在科学活动《蝴蝶和毛毛虫》这一活动中,如果没有课件的展示,很难把毛毛虫是怎么变成蝴蝶的这一过程讲述清楚,光凭老师讲或图片很单一,幼儿也不感兴趣,于是我制作了毛毛虫转变成蝴蝶这一过程的课件,从卵――虫――结茧――咬破茧飞出变成蛾子――蝴蝶,并自己配上了解说,这生动、形象的画面牢牢的吸引了孩子的注意力,孩子们很清楚的了解了这一过程。多媒体辅助教学,直接介入教学进程,改变了以往单调的教学方式,让幼儿在视、听、感全方位的刺激下,轻松愉快地“学”,教师轻松地“教”,大大提高了幼儿园教学的效果。在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选择多媒体辅助教学要考虑实效性

由于多媒体辅助教学主要是通过屏幕上图像、录音中音响,将形、声、色三者结合进来,作用于幼儿的视听感官,但总不如直接观察那样,能将形、声、色、味等多种刺激直接作用于幼儿的感觉器官,可从不同角度更具体、生动、全面地感知事物。为此,选择多媒体辅助教学要考虑实效性,应从具体的教学内容和目标出发,遵循用简不用繁,用易不用难的原则,明确其为何用、何时用、怎么用。如果人为物役,则不是我们的初衷。

2.制作多媒体软件要讲究适用性

在设计教学软件时,要充分估计教学进程中可能会发生的诸多情况,宜未雨先绸缪,设计的教学软件应成为“教材库”,设定若干方案,让教师能根据自己的掌握理解,幼儿的反馈信息,教学的实际进程随机选择,灵活运用,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幼儿辅导总结篇9

【关键词】婴幼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病因;预防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0962-02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是婴幼儿常见疾病,系指单位体积血液中的红细胞、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低于正常值或其中一项明显低于正常值,简称贫血。营养性贫血主要发生在6个月~3岁的婴幼儿,其中以6个月~1岁的婴幼儿发病多见。婴幼儿缺铁性贫血的发病率较高,由于此期正是婴幼儿生长发育特别是脑发育的关键期。贫血可导致体格及智力发育障碍,免疫力低下,继之并发多种疾病。尤其是贫血所导致的神经系统的改变难以恢复。因此,对其发病原因和相关因素的分析,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是儿童保健工作的重中之重[1~3]。本研究以541例在本中心儿童保健门诊进行体检的儿童为依据,探讨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发病原因,为临床治疗和预防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院儿童保健门诊自2008年1月1日~2010年12月31日出生的系统体检儿童数为541人,其中男童273人,女童268人。年龄2个月到3岁,平均年龄为1.5±0.4岁。按照婴幼儿的月龄分组,12月龄以下为a组,共158人,12~24月龄以下为B组,共162人,24-36月龄为C组,共221人。

1.2体检方法

全部对象采集左手无名指末梢血,统一采用全自动分析仪检测血红蛋白,并对体弱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调查。采用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法测定血红蛋白含量。排除其他原因贫血后诊断为缺铁性贫血。贫血标准:大于6个月婴儿血红蛋白(Hb)浓度

1.3问卷调查

采用自制的幼儿一般情况调查问卷,内容包括:该幼儿在6月龄、12月龄、24月龄时是否发生过贫血,母亲妊娠期间是否贫血,分娩方式,出生体重,喂养史(包括何时添加辅食和添加辅食类型),家庭饮食习惯,幼儿是否有偏食、厌食,是否患有慢性腹泻,家庭基本情况等。

1.4预防和随访

对于体检家属发放营养性缺铁性贫血预防手册,加强预防,然后进行后期随访。

2结果

2.1体检结果

所有体检儿童根据标准进行体检,本次体检结果显示,有轻度营养性缺铁性贫血人数22人,其中男童13人,女童9人,最小5个月,最大1.8岁,平均年龄为0.9±0.3岁。其中,a组6月龄时营养性缺铁性贫血人数16人,占本组人数的10.12%。B组12月龄时营养性缺铁性贫血人数为6人,占本组人数的3.7%。C组中24月龄时营养性缺铁性贫血人数为0人,占本组人数0%。a组贫血人生明显高于B组和C组。同时,问卷调查结果发现,除本次检查出的轻度贫血人数,总共在儿保门诊体检的适龄儿童中有61例发生过轻度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其中6月龄时贫血患儿49例,12月龄时贫血12例,24月龄时贫血0例。其中6月龄时贫血为49人,12月龄时贫血为12人,24月龄时贫血为0人,贫血发生率为6月龄时为9.057%(49/541),12月龄时为2.218%(12/541),24月龄时为0%。,6月龄贫血与12月龄贫血检出率具有显著性差异(p

2.2病因分析

利用散居儿童保健系统管理中体弱儿管理档案表进行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病因调查和相关问卷调查,结果发现: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发病率与婴幼儿年龄关系最为密切。其次是饮食,单纯母乳喂养,贫血检出率为4.2%,配方奶喂养,检出率13.1%;配方奶加淀粉类或单纯淀粉类喂养,贫血检出率18.9%。婴儿患病率与分娩方式也有一定联系,自然分娩的婴幼儿发病率低于剖腹生产的婴幼儿,早产的患儿发病率较高。婴幼儿贫血与辅食添加时间和类型有一定联系,若辅食添加不合理,辅食添加过晚会导致发病率上升。同时,76.5%的贫血患儿均存在辅食添加不合理,挑食毛病。经常患腹泻和上呼吸道感染的婴幼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发病率较高,有15.0%的患儿存在腹泻和上呼吸道感染情况。同时,结果发现,63.2%的婴幼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母亲在妊娠期间存在贫血。

2.3预防结果

后期大量随访发现,经过一定的宣传教育,家长加强了对婴幼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预防,后期体检结果发现,发病率有一定降低。

3讨论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发病率在0~3岁婴幼儿中比较高,是儿科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危害儿童的身体健康。本组资料显示发病年龄多在6个月~3岁,正值婴幼儿期,此阶段是人一生中体格发育最快,需要丰富的营养物质最多的时期。但是,并没有因为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下降。a组6月龄时营养性缺铁性贫血人数16人,占本组人数的10.12%。B组12月龄时营养性缺铁性贫血人数为6人,占本组人数的3.7%。C组中24月龄时营养性缺铁性贫血人数为0人,占本组人数0%。a组贫血人生明显高于B组和C组。总共在儿保门诊体检的适龄儿童中有61例发生过轻度营养性缺铁性贫血。贫血发生率为6月龄时为9.057%(49/541),12月龄时为2.218%(12/541),24月龄时为0%。,6月龄贫血与12月龄贫血检出率具有显著性差异(p

通过上述相关因素分析可见,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主要病因是非母乳喂养和辅食添加不及时、不合理、挑食,家长最好坚持母乳喂养,同时应在4~6个月给小儿及时添加辅食,补充营养所需。同时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厌食挑食的发生造成恶性循环[4~5]。引导年轻的母亲合理喂养儿童,提倡母乳喂养。按时添加辅食,可从4月龄开始添加辅食,先由少量到多量,由单一到多样化食物,添加含铁丰富而且铁吸收率高的辅助食品,如瘦肉、血、动物肝脏等。还需要年青的母亲要下功夫、有耐心、有牺牲精神(有的母亲怕自己喂奶吃营养物质多了自己发胖变丑了,所以不喂母乳)喂养小儿,同时,我们还特别提供了饮食指导。进行早期干预,帮助年青的母亲认识到母乳喂养、合理喂养儿童的重要性,有望使儿童iDa发病率降到最低。

如何预防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是现在的重点问题,由于贫血的发病缓慢,自觉症状不明显,不易早期发现。一般来说,贫血常发生在6个月以后的宝宝。症状为面色苍白,疲倦、乏力,精神萎靡,食欲不好。症状明显者嘴唇及眼结膜色淡红,牙床、手掌缺乏血色、毛发枯黄;提早发现贫血症状可尽早进行干预治疗。同时,预防婴幼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主要采取以下措施:合理饮食是预防治疗缺铁性贫血的有效手段,对辖区居民进行健康教育,做好儿童家长的营养知识指导,开展健康教育营养知识宣传,传授辅食添加、平衡膳食的知识,改善不合理膳食结构,正确添加辅食,是保证各种营养供给、促使婴幼儿健康成长的有效措施。婴儿期喂养以母乳喂养为最好,其次是配方奶粉。坚持母乳喂养,母乳中的铁易吸收利用。根据月龄,及时添加含铁丰富的辅食:婴儿4个月后应开始添加强化铁的米粉、绿色蔬菜泥、蛋黄等;到6个月以后开始添加肝泥、动物血和肉泥等。动物食物中的铁吸收利用率比植物性食物要高。菠菜含草酸多,妨碍铁吸收,应煮开,过滤后吃。多吃新鲜疏菜、水果等含维生素C较丰富的食物,以促进食物中铁的吸收。提倡用铁锅、铁铲做菜,可增加铁的供给。

参考文献:

[1]钟日英,陈叶静,曾援,等.婴幼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2,27:2003-2005.

[2]郭树平.婴幼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调查分析[J].临床医药实践,2010,19(10):764-765.

[3]李玉娥,王光霞,方鲁阳,等.婴幼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智能发育、气质行为及相关因素的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0,5(14):13-16.

幼儿辅导总结篇10

每个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都会有不同的发展阶段特点。幼儿在这一阶段,无论是智力还是心理的成熟度都是欠缺的,所以他们的理解力较弱,对于抽象的书面语不能够完全的理解,需要借助多媒体的动态感来辅助幼儿园的教学。本文将重点讨论多媒体对幼儿园教学的辅助作用。

一、应用多媒体教学突破教学难点

书面语的抽象与不易理解,对于幼儿教学来说是一个大的教学难点,而运用多媒体教学,能够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通过制作图片、影像,化难为易,将所学的知识更加清晰的呈现在幼儿面前。多媒体辅助幼儿教学,有利于幼儿的观察,帮助孩子理解、掌握难点。如在介绍小狗的成长过程的时候,因为讲解比较抽象,孩子们难以理解小狗从出生到长大的过程。教师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制作了一个从小狗出生、狗妈妈哺乳、小狗学走路、慢慢长大的全过程,让它们形象、生动的展现在幼儿面前。再如,在《蝴蝶和毛毛虫》这一活动中,幼儿根本就不能观察到毛毛虫向蝴蝶蜕变的过程,这时候多媒体就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幼儿教师通过动画演示从卵虫结茧――咬破茧飞出变成蛾子、蝴蝶这一过程,这一形式牢牢的吸引了孩子的注意力,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二、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扩大知识面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为教学服务,使教学手段多样化。多媒体有灵活多变、容量大的特点,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特点,在制作课件的时候,在网上搜索更多的资源,利用超链接镶嵌到各个课件当中,在授课的时候直接点击,即可利用这些资料给幼儿展示。这样能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并扩大幼儿的视野,让他们获取更多、更新、更广的知识。

例如,幼儿在学习《三字经》或者《弟子规》这些国学经典时,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将授课的内容制作成集视、听一体的文件,增加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的趣味性。

如在学习《弟子规》时,教师在网上搜索到配乐的儿歌形式的音频,以及根据弟子规编撰的小动漫,对弟子规进行了趣味性的展示,让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习到了各种良好的生活习惯,扩大了知识面。

多媒体辅助教学,承担了教学中一部分的环节与任务,改变了传统、单调的教学方式,让幼儿在视、听、感全方面的刺激下,轻松地获得了知识,而教师也能轻松地教,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

三、选择多媒体教学要考虑实效性

多媒体教学给教学带来了诸多益处,所以多媒体教学被广泛地运用到教学中。但是在选择多媒体教学的时候,要考虑其实效性。多媒体教学归根结底只是一种教学手段,不能让它流于形式。因为教学内容决定着教学的形式,多媒体只是辅助教学,让教学效果更好。所以在选择多媒体教学的时候,要根据教材内容与实际情况,制作紧贴教学内容的课件,并且要抓准利用课件的时机,只有这样多媒体的辅助作用才能有的放矢。

然而凡事皆有度,教学内容过于依赖计算机的演示,就会使教学内容因过于肤浅,而失去一定的深度,导致幼儿只注重了多媒体课件的趣味性,得到了耳目的愉悦,却失去了动脑的机会,这样的形式,不但不利于幼儿的发展,而且有着喧宾夺主的意味,且不利于幼儿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

因此,幼儿教师在选择多媒体课件的内容的时候,要充分估计幼儿的实际水平,突出教育内容的特征,使之具有一定的深度,要让幼儿“跳一跳能摘到桃子”,而不是简单的获取知识,要让他们意识到,只有通过自己的积极思考和主观努力才能获取知识。这样才能培养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让知识变成能力,以达到提高整体素质的目的。

四、开展多媒体教学要注重整体性

多媒体教学是一个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它是并存在幼儿教学改革中的一个方面,所以它的运用,会让教学的组织、管理、评价、教师的教学方法、思想等发生变化。所以选择多媒体辅助幼儿教学,要从整体出发,结合幼儿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评价等方面,制定有效的教学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