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好的文章摘抄十篇好的文章摘抄十篇

好的文章摘抄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7:53:10

好的文章摘抄篇1

关键词:主题化摘抄;读写素养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24-047-2

“课外摘抄”是语文教师常用的一种方法,既能督促学生完成课外阅读,又能加强语言的积累,提高对文章的领悟能力及驾驭文字的能力。一旦学生养成摘抄的习惯,就能积跬步以至千里,积小流以成江河,从而促进学生的读写素养的整体提高。

一、叩问:阅读摘抄,想说爱你真的不容易

1.应付作业,流于形式

在学生的眼里,课外摘抄是语文教师布置的一项麻烦的作业,一边看看停停,一边抄抄写写,总觉得不够酣畅。为了摘抄而摘抄,其实已经失去了最初的原点,失去了摘抄本真的价值,是一种机械僵硬,附着在阅读中的形式,会打击学生阅读的兴趣。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教师给予学生摘抄的时间短,往往是当天布置,明天就要上交,导致学生不能全身心地投入。

2.内容呆板,缺乏兴趣

细细查看摘抄的内容,要么摘抄好词好句,要么摘抄经典诗句,要么书写阅读感悟……由于摘抄的内容是固定的,因此,学生在摘抄的过程中,不需要选择和思考,体会不到摘抄的成就感,质量可想而知。缺少了思考的摘抄,学生看不到文字背后的魅力,体验不到作家的灵魂,不能促进自身写作的提高。望着看不到尽头的摘抄之路,学生会迷失方向,产生阅读恐惧感。

3.缺少主题,读写分离

很多语文教师都鼓励学生大量阅读,并辅以摘抄形式,以试图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这种粗放的课外阅读,由于缺少针对性,其达到的效果似乎无从得知。由于学生的课外摘抄与写作训练不能融为一体,导致读写生活“分道扬镳”,大大降低了摘抄的功效。

4.评价缺失,持续乏力

教师把学生的摘抄作业收缴之后,简单地打个等第,下发给学生,之后进行下一轮的摘抄,至于学生摘抄的质量、效果和问题全然不顾。正是教师对摘抄不重视,缺乏相应的评价手段,导致学生缺少训练的内容,使摘抄的作用不能体现。就像医生给病人开药,先要了解病情一样,教师应认真批阅学生的摘抄记录,给予充分的点评和训练,这样,读写才能结合的更加紧密。

二、操作:主题摘抄,架设阅读与写作的桥梁

1.给予必要的时间,让摘抄成为习惯

就像文火炖鸡汤,如果时间太短,就不入味,汤喝上去不鲜美。课外阅读摘抄是一个积累和思考的过程,时间太短,阅读的味道就“淡”了,“营养”也流失了。课外摘抄是提高学生阅读质量,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一种长效的策略,教师应该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认真揣摩书籍的语言和描写特点,合理的选择文章中的句子,细细研读,感悟精妙的诀窍,激发写作的灵感。

选择好摘抄的主题之后,我会给予学生一周的时间,围绕主题,精心地选择文本中的句段。我采用活页的摘抄纸,一次一张,灵活方便,摘抄纸的内容有摘抄主题、典型句子、我的分析、我的练习等栏目。固定时间下发,固定时间上交,让学生合理分配时间,养成主动阅读摘抄的习惯。

2.寻求摘抄的主题,让摘抄为写作服务

怎么选择主题是摆在我面前的一道难题。围绕写作教学选择阅读摘抄的主题成了我常用的方法,让学生在阅读摘抄中学习写作,陶冶性情。每周的周报讲评课,我都会根据学生写作的问题,设计训练的环节,如“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场景描写、结尾描写”等,但仅仅靠一次训练是不够的,因此,我也会把写作训练的主题作为摘抄的主题,让学生读读作家是如何进行这样的描写的,并且要求学生选择几句写下自己分析。通过这样持续、系列的摘抄训练,学生不仅能读透文章,还能分析句段,提高写作审美水平。

3.点评摘抄的内容,让摘抄成为写作助手

很少有语文教师认真地上摘抄的点评课。缺少了教师的点评,学生摘抄的成果得不到展示,容易失去兴趣。通过摘抄评价课学生能更进一步了解作品的内在价值,促进学生的阅读质量。通过对主题句子的评价解读,感受作家在文章上的文字功力和巧妙构思,甚至可以触摸到作家的写作个性,这都值得学生在写作中进行模仿和借鉴。

每周一次的摘抄评价课是我必上的一节课。课前,我认真研读学生摘抄的内容,给予相应的等第,围绕主题,划出一些典型的、值得借鉴的句子。课上,请学生朗读这些句子,围绕主题,让学生体会这些句子的巧妙之处。围绕主题,我设计相应的情境,让学生根据摘抄的样本进行仿写、点评,做到以读促写,以写带读。

4.进行针对的训练,让摘抄成为写作的影子

阅读指向学习写作的一种形态是直接为写作提供素材和资料,或提供写作上的借鉴,或激发写作欲望,引发某种联想或想象。在学生阅读摘抄之后,针对训练必不可少,在阅读摘抄的讲评课上,可以像美术课上的素描一样,模仿典型的言语形式,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进行模仿性地写;可以让学生猜测故事的发展,创造性地进行创作训练,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我始终认为,离开了写作的摘抄是毫无意义的,只有当阅读摘抄指向写作的时候,阅读才能显示出强大的功效,摘抄才变成一种指向性明确的活动。

三、愿景:读写生活,打造一段永不消失的幸福

1.主题化摘抄,让学生阅读的海洋更深广

古人说:“不动笔墨不读书。”现在有不少学生养成了阅读的习惯,但能在课外阅读的时候拿起笔的却不多,主动做课外摘抄的更是少之又少。这样的阅读状态,导致学生阅读泛化,读写严重分离。

主题化摘抄促进学生带着思考阅读文本,关注的是学生与文本对话的状态,针对不同的书籍,围绕多样的主题,深入体会文本的内涵价值。经过深入思考的摘抄,学生能感悟到文本用词的精巧、主题预设的到位、人物形象的饱满、思想意识到深刻……在美妙的读写的生活中,学生不仅有效地阅读了文本,促进学生精神世界的茁壮成长,更带来了整个读写状态的改变。

2.主题化摘抄,让学生写作的天空更灿烂

黎锦熙在《各级学校作文教学改革案》中提出:写作重于讲读。潘新和教授也认为:写作是上位,阅读是下位,阅读是为写作服务的。只有打通了读写的渠道,学生的语文素养才能根本性发展起来。主题化的摘抄关注的是文本的言语表现形式,通过点状的挖掘,放射出耀眼的写作光芒。学生摘下文本中的句子,是对文本形式的思考和分析的结果,并由此带来对自己言语表达的影响和促进,再通过针对性训练,真正地做到读写迁移。

好的文章摘抄篇2

一、摘抄容易让学生体验到语文学习的快乐

写摘抄本在语文教学中并不是一个新话题。学生抄是一个方面,关键在于教师要会用。教师经常用,用得好,不但对学生的摘抄内容、摘抄形式起到指导作用,还能使学生很快爱上摘抄,从中感受到语文学习的快乐。

我经常告诉学生,把别人的格言警句、名言名段恰如其分地运用到写作中就成了自己的语言。我也时常把学生摘抄的精美语段或资料典故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来,并且说:“××同学告诉我们……”“××同学写道……”听到这些话,被提名的学生脸上写满了喜悦和得意之情。久而久之,他们会更加认真地对待摘抄,并渐渐爱上语文这一学科。

刚带这个班时,班上有个叫李××的学生,学习习惯较差,作业写得一团糟。我努力了几次也没使他改变多少。在一次批阅摘抄时,我发现他的本子上抄着一句话:“一日不读书,言语无味;三日不读书,面目可憎。”我刻意记住了这句话。第二天语文课上,我逮着一个机会拿这句话来大做文章。我把这句话写在黑板的一角,署上李××的名字,让全班学生齐读并背诵这句话。又反复强调说:“李××告诫大家……”“李××都知道……”听着老师对他的肯定,感受着同学们赞许的眼神,李××羞怯地低着头,脸上洋溢着掩饰不住的欣喜。接下来的几天,这个学生的学习态度大有转变,尤其对待摘抄非常上心,时常有一些精辟的语段出现在他的摘抄本上,我也不失时机地在班上评说几句。后半学期,他的成绩突飞猛进,特别是语文课上表现得很认真,也很活跃。我想一定是他体验到了学习语文的快乐,才会对语文产生了兴趣。

二、摘抄可以培养学生读书的习惯

读书习惯是语文学习的主要习惯之一。都说要多读书,但如何读?只读不写,容易走神。边读边抄,抄描写精美、议论深刻的句段,抄重点的有用的信息,这是最有效的读书方法。这个边读边抄的过程既提高了读书的效率,又培养了学生领会感悟文段的能力。通过摘抄督促读书,在读书的基础上摘抄,长此以往,日积月累,学生自然会爱上读书。

三、摘抄让学生不再害怕写作文

有人说中学生有“三怕”:一怕周树人,二怕文言文,三怕写作文。学生视写作为“难事”,主要原因就在于无话可说、无事可写。长期的摘抄、积累能很好地解决学生胸中无物的困惑。首先,摘抄的内容丰富多彩。可以是精辟深刻的议论句、生动精彩的描写段,也可以是轶闻典故、典型事例,或名人名言、背景资料;可以抄课本教辅上的资料内容,也可以摘记课外读本、报纸杂志上的知识信息。这些内容扩充了学生的知识面和学习内容,同时也存储了丰富的写作素材。其次,“读书——筛选——摘抄”的过程是吸收、积累的过程。思想、素材、感受以及语言的表达技巧都在不知不觉中形成、积淀、储存起来,一旦需要,这些信息就会蜂拥而至,信手拈来,得心应手,进而推陈出新,把自己的情意表达得生动到位。“厚积而薄发”,学生的笔下定会熠熠生辉。

四、摘抄让学生学会了知识迁移

好的文章摘抄篇3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小组合作

不少学生害怕作文,写出来的作文没有真切的体验。许多老师费时费力地去批改作文,讲作文,但成效都不大。主要是因为没找到一条指导学生有效写作的途径。如何让学生喜欢写作文,切实提高写作水平呢?

一、腹有诗书气自华——思维碰撞积累写作素材

许多学生写文章时常常抓耳挠腮,绞尽脑汁半天,挤出来的文章语言空洞,枯燥无味。要让学生的作文形象生动,首先得先让学生的肚子里有“料”,正所谓“腹有文章气自华”。学生有了丰富的写作积累,就是“巧妇”有“米”之炊了,写出来的文章就会真切生动。许多教师意识到了积累对写文章的重要性,采取多种方法帮助学生积累作文素材:摘抄好词好句、留心观察事物、多读书等许多非常有效的方法,可是却见不到效果。教师定期检查学生的摘抄本,努力营造班级读书氛围,其效果依然不佳。我想主要是教学方式上的强制与命令,让学生产生了逆反心理。他们把写作的积累当作了作业,摘抄就变成了机械抄写,而并非心灵的感悟,读书的自觉性也就调动不起来了。那么如何让学生自愿地去积累呢?

采用小组合作形式,效果不错。我在班里是这样实施的:每组有一本“精装”摘抄本。组内的成员和往常一样,都要积累好词好句,组员可以自由讨论这次积累的内容,每周摘抄在自己准备的本子上,把自己的积累展示出来,然后大家相互讨论,再选其精华,这样积累得多,又保证了质量。聚集起来的好词、好句抄写在“精装”摘抄本上,摘抄的句子可以签上自己的名字。每组的“精装”摘抄本还在组间流动。小组间交换阅读摘抄本,全班一起评选出最有价值的“精装”摘抄本。

这时候的课堂热闹非凡,各组都拿出自己积累的片段进行积极热烈的讨论,个别学生争得面红耳赤,在思维的交流和碰撞中洒下缤纷落英,令人欣喜不已。同学们纷纷把别的同学的积累的精彩片段摘录在自己的积累本上。

二、众人拾柴火焰高——三步走通习作路

采取和积累素材相同的原则“组内合作,组间竞争”。让学生明白小组是一个团体,只有团体成功了,大家才会成功。

1.第一步:取材。教师给定题目后,引导学生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小组成员自己去选择与组织材料。学生围绕题目展开思维,想出一连串与题目有关的材料,然后从选材是否紧扣题目和内容、是否新颖两方面进行评选。教师巡回指导,适当地进行点评和帮助,解决有争议的问题。但是不能取代学生,“一言堂”,剥夺他们自主选择的权利。让学生真正将自己生活中的见闻和作文的要求联系起来,生活的积累不断从“内存”中提取出来,变成具体的文字。

2.第二步:构思。在平时的作文课,总喜欢先按照不同的文体类型结合范文进行分析,让学生大量阅读并记忆范文,然后模仿范文的方法去写作。这种方法虽然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发现学生的作文内容成了僵化的语言组合,个别同学还照搬范文。写作文成了听写作文,学生的写作能力不能真正体现。小组合作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方便,充分挖掘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从而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首先制订出本次写作提纲。然后四人口头作文,当这句话得到四人的一致赞同后,再接着写下一句,直至成篇。整个写作过程中谁都可以提出意见,仔细斟酌。为了避免讨论的杂乱无序、跑题偏题,教师要经常巡视,力求过程的开放与合作。在这个环节中,有一个地方需要注意:对一些学困生或者性格内向的同学的关注,他们习惯将自己当作是组内的一个“看客”,没有积极地参与其中。因而教师要鼓励每个人都要讲,更好地去引导他,点拨他,鼓励他,帮助他树立自己也有能力参与习作的自信心。

3.第三步:修改。语文教师最头疼的就是批改作文了,一个班级五十多本的作文批改下来,经常是头昏眼花。这样的劳心劳力所得的效果却是很小,有些学生甚至只看了看作文的分数,对老师的评语和修改视而不见。这样学生的作文很难有进步。《新课程标准》强调关注学生,倡导学生积极主动有意义地参与作文教学,做到“以参与求体验,以创新求发展”。只有以学生为主体的作文批改才是有效的,于是我制作了作文评改记录表(如下表所示)。

好的文章摘抄篇4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6a-

0095-01

在学习文学名著时,学生对含义深奥、内容较多的文学作品不太感兴趣,而在交流心得体会时,学生的讨论过于拘谨。针对文学名著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要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率。

一、阅读前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拉近学生与文学名著的距离

有的学生对文学名著不感兴趣,原因是文学名著与现实生活存在距离,学生在阅读时感到吃力。因此,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教学手段辅助教学,拉近学生与文学名著的距离,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在教学中,首先,教师要根据文学名著的内容,寻找一些与文学名著相关的图片、视频、音乐。其次,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等情况,对学习材料进行选择和重组,制作教学课件。最后,教师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全方位、多角度地将学习的内容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出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从而拉近学生与文学名著的距离。

以教学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课文《水浒传》为例,教学时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拳打镇关西”的视频,文学作品经过再创造,重现了当时的时代背景,生动形象地将“三拳”的过程展现出来,学生看得津津有味,很快就能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能够最大程度地发挥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优势,拉近学生与文学名著的距离。

二、阅读时培养学生的摘抄习惯,有效积累知识

学生在学习中普遍存在“读一次忘一次”的现象,要解决这一问题,学生必须学会积累知识,养成摘抄的习惯。首先,要求学生养成摘抄的习惯,必须给学生一个自由的空间,如采用硬皮笔记本进行摘抄,以便长期保存,鼓励学生为摘抄的内容设计精美的版面,可以增加图案、色彩等,这样做能够调动学生摘抄的积极性。其次,摘抄的内容在于精而不在于多,只要学生认为有积累价值的词句、段落、篇章都可以摘录下来,还可以对所摘抄的内容进行点评。最后,教师要检查学生的学习成果,定期检查或批阅学生的摘抄本,对学生摘录的内容做出评价。

以教学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课文《水浒传》为例,有的学生摘抄的内容是:“武松把那大虫嘴直按下黄泥坑里去,那大虫吃武松奈何得没了些气力。武松把左手紧紧地揪住顶花皮,偷出右手来,提起铁锤般大小拳头,尽平生之力,只顾打。打到五七十拳,那大虫眼里、口里、鼻子里、耳朵里,都迸出鲜血来。”同时对这段话做了点评:“几经搏斗,老虎威风渐减,最后如何被武松按住,如何挣扎,如何被武松打死,文章写得活灵活现,十分逼真。”教师在审阅时可以对学生的摘抄和评价给予赞扬。通过以上做法,学生对《水浒传》中精美的段落进行了积累,教师对学生的摘抄行为进行了激励性的评价,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阅读后开展读书交流会,培养思维能力

在阅读文学名著过程中,教师既要对阅读过程进行总结,又要关注学生思维的碰撞,积极开展读书交流会,提高学生鉴赏文学名著的能力。

读书交流会要定期举行,教师要以学生的个体差异为基点,营造宽松愉悦的交流氛围,如全班学生围坐在草地上进行交流讨论,鼓励学生各抒己见,交流看法。例如,教学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西游记》一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讨论猪八戒这个人物形象。有的学生会说:“猪八戒吃苦耐劳,对师父忠心耿耿。在与妖魔的斗争中,他总是勇猛战斗。他知错能改,乐于助人,是一个忠实善良的人。”有的同学会说:“猪八戒好吃懒做,见识短浅,在取经的路上,意志不坚定,经常搬弄是非,贪恋女色,自私自利。”在讨论中,学生对猪八戒这个人物形象发表了不同的看法,说出了自己的观点,提高了学生鉴赏文学名著的能力。开展读书交流活动,需要教师坚持引导才能有所成效,教师的坚持引领能够坚定学生的意志力,克服阅读文学名著时的焦躁心理。

好的文章摘抄篇5

一、因材施教与因人制宜的圆融

因材施教原则是重视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在教学中的具体体现。宋代朱熹在《论语》的注解中指出:“孔子教人,各因其材”。在作文教学中针对学生的共同特点和个别差异,有的放矢,因材施教,有利于扬长避短,长善救失,让不同层面的学生都能够有最长足的发展。不同的学生写作层次也不尽相同,各有高低。若全班订制同一个目标,只会压抑写作水平较好的学生的发展,而对于基础较薄弱的学生来说则是一个负担,只会抹杀他们对作文仅存的信心与兴趣,限制了学生写作水平的整体发挥,使他们的写作水平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提升。因此,为了达到预定的效果,可以依据学生写作水平的不同,确立不同的目标。

二、个体发展与整体提高的共生

学生的成长需要鼓励和激赏,每一位学生都渴望能时时享受成功的喜悦。我们应珍惜学生心灵深处的渴望,在引导学生摘抄的过程中,不要吝啬对学生的鼓励与激赏,要积极创造机会,让学生获得“我能行”的成功体验。学生因为得到老师的肯定与赏识,而从摘抄中寻找到写作的自信和快乐,并逐渐演化为追求新目标、新成绩的最重要的动力,而更加喜爱摘抄。教师在摘抄活动中,应注意去发现典型,树立典型,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与引领作用,做到以点带面,以面促片。

三、勤记与精读的有机契合

阅读和写作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两个环节。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是阅读中所获取的知识和基本功的综合运用。因此,教师应鼓励学生多读书,勤读书。除了要求学生阅读适合他们年龄特征的课外读物外,还应注重引导学生读一些国内外名著、优秀作文等,将学生领进阅览室、图书室。要求他们在阅读中要及时做好摘抄。同时开设课外阅读指导课,定期检查学生课外阅读量。

在勤记的同时,还要注重引导学生学会精读。在精读的基础上将作品中的句词、谚语、格言、警句、短诗,精彩的描写、动人的抒情、精辟的议论及精美的开头、过渡、结尾等摘录下来。并能够把摘抄现成的内容背诵或在作文时摘引模仿。分析其中好的语句和字词的妙处,并写出对自己的启示。从内容、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和写作方法等多个角度分析。通过精读,培养学生的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能力,运用语言文字表达作者的体验、感受、思想和情绪,最终达成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四、需要与应用的自然顺成

在强化摘抄需要时,应特别注意两方面的问题。

1.注重实用,把摘抄当作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交际工具。可以先让学生围绕习作范围摘抄,有效地调动起学生的摘抄的积极性。把摘抄训练引向实用化的学习生活、工作实际需要。做到“有所写才写”,变学生“要我写”为“我要写”。

2.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注意平时积累。要善于引导学生把亲身的观察、知识的积累,应合环境而发生的情思等尽情地“倾吐”出来,化为文字,跃然纸上。这样,学生便感觉摘抄不是与生活无关的事,摘抄的欲望和兴趣便被激发出来。

五、交流与汇报的相辅相成

在摘抄过程中应注重评价,采取多种评价方式,鼓励学生积极摘抄,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得充分肯定、激励和赞扬,使学生在心理上获得自信和成功体验。

1.讲评交流。积极为每位学生搭建交流的平台。讲评时让每一位学生都唱主角。一是同组交流评价,二是异组交流评价,三是全班交流评价。首先交流摘抄内容,其次交流摘抄分类,再次交流下次摘抄建议,最后推出佳品名句,全班进行交流。

好的文章摘抄篇6

2019年国庆节活动主题:歌唱祖国、民族

为进一步推进我校德育工作扎实开展,对广大师生进行深入的爱国主义教育,引导教职工创业、创先、创优,激励学生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决定在全校范围内深入开展“迎中秋,庆国庆”主题教育周活动。特制定如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全国教育会议及《中长期教育发展纲要》精神,大力弘扬爱国主义主旋律。通过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发展变化,讴歌伟大建设成就,展望美好发展前景,激励全校师生在新的历史时期,进一步解放思想,增加信心,凝聚力量,奋力走在我镇教育工作科学发展的前列。为开创我校教育教学工作和德育工作和谐、健康发展的新局面作出积极的贡献。

二、组织领导

为确保活动取得圆满成功,我校成立活动领导小组。

活动指导:

组织实施:

成员:级部主任、班主任

三、时间安排

2019年9月25日---10月12日

四、活动内容

1、一至五年级召开“钓鱼屿属于中国”爱国主义教育主题班会。

2、五年级同学制作一张以“讴歌祖国伟大建设成就,展现家乡巨大变化”的手抄报。

3、五年级全体学生认真开展“颂歌献祖国”征文活动

(1)征文主题:(自选一)

祖国颂:歌唱祖国、民族,可以也抒发个人情怀。

国庆或中秋故事:讲述发生在你身边的与国庆、中秋有关的故事。

家庭或家乡的变化:可以从衣食住行各个角度记录家庭生活的变迁,也可讲述家乡教育、经济、科技、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

4、二至四年级学生(每班交10件作品)举行“金秋颂”画展

5、十月份以班级为单位开展“会昌一首爱国歌曲”、“观看一部爱国主义影片”活动班班生生都参与,形式生动,寓教于乐。

6、二至五年级摘抄描写“中秋月亮”的诗句。

五、活动安排

1、一至五年级召开“钓鱼屿属于中国”爱国主义教育主题班会

要求:主题鲜明,黑板上有召开标语。10月8日下午完成并上交。

2、五年级同学每人制作一张以“讴歌祖国伟大建设成就,展现家乡巨大变化”的手抄报。

手抄报的版面设计要求:手抄报的主要组成部分:①主标题:即手抄报的名称,如“小主人报”“国庆专刊”等。②报头:紧跟主标题的一幅画,与主标题有机地组合在一起。③文章:是手抄报的主要部分④标题:是指每篇文章的题目⑤尾花(或插花),一般用文章的结尾处或中间。⑥花边装饰:用在文章与文章之间的分割空白处。⑦底纹装饰:给文章或题目进行底纹装饰。

3、以班级为单位开展“爱国歌曲大家唱”、“观看爱国主义影片”活动班班生生都参与,形式生动,寓教于乐

通过广泛开展师生的歌咏比赛活动,唱响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伟大祖国好的时代主旋律,为庆国庆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充分发挥各班级师生的文体资源优势,大胆创新,彰显特色。

各班级要结合爱国歌曲大家唱比赛活动,采取多种形式宣传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歌颂新农村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展现我校师生的精神风貌。

4、五年级全体学生认真开展“颂歌献祖国”征文活动

1)征文主题:

祖国颂:歌唱祖国、民族,可以也抒发个人情怀。

国庆或中秋故事:讲述发生在你身边的与国庆、中秋有关的故事。

家庭或家乡的变化:可以从衣食住行各个角度记录家庭生活的变迁,也可讲述家乡教育、经济、科技、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

2)征文要求:文体、字数不限,要求原创。

3)征文方式:

五年级每班评选出5篇优秀习作10月9日上报一中点,评选出一等奖5名,二等奖10名,三等10名,学校予以表彰奖励。宣传栏上。

5、二至四年级学生(每班交10件作品)举行“金秋颂”画展。

6、二至四年级学生(每班交5件作品)摘抄描写“中秋月亮”的诗句。

五、活动要求:

1、活动开展期间,学校活动领导小组成员将对活动开展情况进行检查及评比量化。

2、上交材料:

一至五年级主题班会:10月8日下午交级部和学校。

五年级手抄报、征文:10月10日交级部和学校。

好的文章摘抄篇7

一、“抄写”教学实施

抄写不是教学目的,而是教师引导学生对写作表象的建立,属于认知的认知即元认知;是学生写作形式与写作内容建构的开始;是生活接触不足的弥补;是阅读向写作迁移的有效准备。按照抄写的形式与目的不同我们把抄写分为片段抄写与整体抄写、积累性抄写与针对性抄写。

顾名思义,所谓片段抄写就是学生摘抄的内容不是整篇文章而是其感兴趣或需要的某一段或几段。片段抄写是抄录的起步阶段,摘录的内容往往显得零散,但学生可以借此摘录一些名言警句或写景、状物、抒情、议论的优美语句和片段,丰富语言材料。因而,片段抄写是十分必要的。

整体抄写是与片段抄写相对而言的,它不仅注重学生抄录内容同时还注重写作形式、布局结构等。具体操作与片段抄录类似,同样还要坚持开放与导向相结合原则,既关注个性需要又促进全面发展,在突出学生写作主体地位追求的同时,成就学生自觉表达的愿望。

针对性抄写指的是学生依据教师的作文命题内容与要求,有针对性的去选择文章抄写,为仿写提供模仿对象或积累相关内容。要求学生在抄录后的点评中更为全面的去关注作品内容、语言表达、布局结构等。

从渐进性原则看,抄写是一种基础性需要,是阅读与创作之间的沟通桥梁。可以这样说,抄写工作做得认真、扎实、全面,才能更靠近规范性追求,仿写与创作才可能实施得更有成效。

二、“仿写”教学实施

在上一阶段训练的基础上,我们要求学生能仿照例文,就作文形式、语言、结构进行模仿训练。在“抄写――仿写――创作”写作教学序列中,“仿写”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它关系到“抄写”成果能否显现,关系到先前较模糊的写作规律认知能否得到固定和强化,关系到学生的独立写作能否推进。搞好“仿写”环节就等于建造了阅读迈向写作的“绿色通道”。

古人学习写作同样注重模仿,有“偷字、偷意、偷气”之说。所谓“偷”即有模仿之意,“偷字”即是对前人词句的模仿;“偷意”则是对前人文意的模仿;“偷气”则更高明,是对前人意境气势的模仿。初学者以“偷字”为主,先经词句模仿,渐而“偷”其“意”,进而“偷”其“气”,终而如唐彪所说:“文章读之极熟,则于我为化,不知是人之文,我之文也。作文时,吾意欲言,无不随吾所欲,应笔而出,如泉之涌,滔滔不竭。”可见,古人进行写作模仿学习也是讲究渐进性的。现代读写结合研究也特别重视模仿,朱晓斌博士指出,学生写作时模仿的对象主要是范文。

(一)一般仿写

这里所说的片段仿写则是一般性仿写,作为仿写训练的起步,重点在于积累语言经验、扩展知识面,与前面的片段抄写相对应。试卷或讲义中的仿写题就是不错的训练材料。

如2009年四川卷,要求仿照下面这句话,另选一种景物进行描写。句式基本一致,并运用比拟、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学生有取景大海的,有取景山峰的,有取景乡村的,还有取景校园的等等,模仿基本符合要求。他们的思维和语言表达都得到了锻炼。

(二)侧重仿写

侧重仿写是学生针对自身写作学习、积累不足部分的仿写侧重和教师观察学生写作学习、积累不足或不完善部分的仿写侧重的结合。这一过程中,学生的个性化选择作用将被加强,教师应将着眼点放在学生写作风格形成、人格完善上。但也要顾及个体的全面发展和集体的整体发展。笔者认为,高一学年在注意语言表象模仿同时更应侧重文体规范仿写,在范文选择上多选取规范的记叙文、议论文、抒情散文等,与针对性抄写紧密的挂起钩来,达到文体强化目的。高二可侧重内容表达与谋篇布局方面的模仿,将文章内容和结构联系在一起,做到形神兼备。这是仿写训练内部的渐进性,符合写作发展的一般规律。

三、“创作”教学实施

好的文章摘抄篇8

关键词:引导学生;课外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4-249-01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那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果的进行课外阅读呢?

一、从兴趣入手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和爱好是获取知识的动力”。因此,教师首先必须重视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以兴趣这把钥匙去开启儿童的心扉,引导学生走进知识宝库的大门。

1、树立榜样。孩子的模仿性强,根据学生敬佩英雄、崇拜名人的特点,我常常给他们讲一些名人名家爱读书的故事,鼓励他们热爱书籍,从书籍中汲取知识。平时,我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老舍、叶圣陶、冰心等名人热爱读书的一些故事,这种“名人效应”所产生的力量是不言而喻的。

2、以身作则。课外时间,我经常与学生一起读书,一起诵读古诗,这对孩子是一种无声的教育。阅读时,老师所流露出的热情、趣味和快乐,对学生有着强烈的感染力,学生在浓浓的读书氛围中,体会到老师对阅读的重视,从而自觉地进行阅读。我还经常给学生讲自己童年是怎么学习的,并给学生绝对肯定的启示便是:阅读非常有趣。这犹如一副良好的催化剂,激起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

3、随机指导。在课堂上,随机树立典型,当学生说出一些精妙的词语或精彩的语段时;当有学生道出一些其他同学所不曾了解的科普知识时,我毫不吝惜表扬的语言,这样便在学生中营造了乐于读书的氛围。

二、教给方法

课外阅读应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发展,要以课内带课外,课外促课内,课内学方法,课外求发展。而课外阅读书籍的种类不同,且题材丰富,文章的内容深浅不一,学生理解能力也高低有别。为了防止只追求故事情节,忽视文章中心及语言描绘,我注重以下几种阅读方法的指导:

1、指导学生做读书笔记。根据不同年级,提出不同要求。低年级摘抄词句、仿句练习;中年级摘录佳句、精彩片段、名人名言等;高年级摘录时要注明出处,写读后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2、指导学生活用读书方法。曾国藩曾指出读书之法:“不同之书,区别对待。应读之书宜缓宜熟;应阅之书宜速宜多。”根据不同体裁的文章用不同的方法去阅读,要求学生初步掌握精读、略读、浏览“三读”法。精读就是要一句一句地读,一句一句地理解,遇到不理解的地方要停下来,做上记号,以便查工具书或向人请教,弄懂了再继续读;略读速度较快,常常一目几行,意在了解大概内容;浏览的速度就更快了,主要用来浏览报纸、搜集信息资料,常常只看看标题。阅读初期,一般以精读为主,有了一定的阅读经验和阅读能力以后,以上三种读书方法可交叉进行,一般内容略读或浏览,精彩的部分精读。

3、指导学生进行仿句、仿段、仿篇的练习。如阅读介绍竹子的文章,可引导学生为各种竹子编写标签,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或为文章内容“空白”处作扩充、填补,不但训练了学生的阅读能力,还进行创造想象力的训练。

三、多搞活动

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这已是共识,但光一遍又一遍地死读,只能让学生感到乏味、疲劳,以至昏昏欲睡。寓教于活动之中,醉翁之意不在酒,旨在“哄”他们读好书。

1、开展听说训练。我班坚持每天3-10分钟的听说训练,时间可安排在晨会或课前,让学生轮流上台,交流课余时间阅读中摄取的语言材料,让大家或说一新闻,或晓一趣事,或背一古诗,或得一好词佳句,或明一道理,变枯燥的读写为有趣的乐事,学生兴趣盎然,视野开阔,语感增强,更令人欣喜的是,学生从课外阅读中得到源头活水,逐步达到厚积薄发,说话妙语连珠,写文章意到笔随。

2、组织办小报。组织学生自办手抄小报活动,深受学生的喜爱。手抄小报的内容广泛:国家大事、校园生活、环保教育、科学世界等。学生根据需求,独立命题、编辑材料,设计版面,并配以彩色插图。

3、举办比赛。为了使孩子的读书热情持之以恒,我利用各节日定期举办故事会、古诗朗诵会、辩论会、手抄报比赛、征文比赛等读书交流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到课外阅读的乐趣,获得成功的体验。

好的文章摘抄篇9

一、在劳动实践中获取写作素材

屠格涅夫说:“生活是一切艺术的永恒的源泉”。不熟悉社会生活,不懂得人生世相,很难把文章写好。

我校地处农村,每学期组织大量的实践活动:春浇水、夏拔草、秋扫落叶、冬铲雪、清洁区保洁……这既是作文教学的直观教具,又为作文教学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素材。如:王珂同学在《柿子园遭遇》中写道:“……该我们组打扫清洁区了,秋婆婆好像故意捉弄我们,今天的树叶落得比往常多,不过看着这一个个黄橙橙的大柿子冲我们笑,心情舒服多了。突然一个熟透的大柿子像炸弹一样在我的头上炸开了花,同学们闻声一看立刻扔下笤帚笑得前仰后合,也没有人管我的死活,我扔下笤帚蹲在地上哭了起来。唉!真惨……”。试想,没有这份深刻的体验,哪有这么“饱满”的语言!在这刻骨铭心的体验中同学们的习作不再“干瘪”,而变得很“饱满”!在观察、发现、捕捉中充实头脑,从而写出感情真挚、触摸心灵的作文。

二、在课外活动中寻找写作的素材

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陶冶学生的情操,而且可以使学生在活动中积累大量的写作素材。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天地中去丰富作文内容,让学生在生活中去尝试,去实践,让他们体验生活,观察事物,搜集材料,力争写出真实、自然、清新的文章。

如:在拔河比赛后,及时组织学生聊天,只要内容与拔河有关便可。有的学生说出自己比赛时的心情,有的学生分析了每局胜负的原因,还有的学生说出了比赛的紧张气氛。他们各抒己见,我再根据学生的回答理清思路,为他们完成《拔河比赛》这篇作好充分的准备,使学生能顺利完成这篇小作文。孩子们既在玩中获取知识,增长才干,又在活动中获得丰富的写作素材,产生写作灵感。因此,写作离不开生活,生活是写作的本源。

三、在节日中捕捉写作的素材

充分利用节日实施感恩教育并及时捕捉写作素材。让学生体验劳动的艰辛,父母的不易,或做做家务,或为父母排忧解难,在行动中感受自己存在的价值,这样有意识地创设情境,为学生创造“有话可说,有话要说”的语言环境,帮助学生捕捉写作时机,激发学生的写作情感。

如:5月8日是母亲节,为了激发学生对母亲的爱,体会到母亲的辛劳,特意在母亲节的前一天开展“惊喜的礼物”主题班会,孩子中午替母亲刷一次碗,晚上为母亲洗一次脚。结果大大出乎我的意料,全班学生不但每个人都能如期汇报,而且均能真实生动地叙写自己的整个“孝心活动”的行为心理过程。我自己都为他们描述的亲情所感动。每一位学生写的都极具个性,毫无雷同,即使是作文水平差的同学也能写得文通字顺,情真意切,令人刮目相看。字里行间表露的是真实的自我,真实的感情。

四、在摘抄本中留住写作的素材

好的文章摘抄篇10

三年级时,爸爸为我订了第一份报纸《中国少年报》。一直到现在,我每年去邮局订报刊,每次都会想起小时候去邮局领取和订阅报刊的情景。有一年,要订的报刊名用16开的纸抄了满满一页,到邮局去办,才知道从那年开始新闻纸普遍涨价,原来一角二分钱一本的杂志涨到二角六分,后来只订了三种杂志。

一张报纸和一期杂志,我会认认真真地从头看到尾,做读书读报的笔记。报纸看后还折叠成原样,按期放在一个固定的地方。如果有一期没有来,放学后我会跑到邮局问邮递员叔叔要,有时候他会帮我找到,但有时候就找不到了。找不到,我真是吃不下饭,睡不好觉,老觉得那上面有好多东西我没有看到,太可惜了。

妈妈每次到镇上或者县城,我都让她给我带一本书回来。开始是她想买什么就买什么,后来我就把要买的书写在纸条上给她。吃过午饭,我就在房子后面的路上看她回来没有,远远看到她,便赶紧飞跑过去。妈妈掏出书和吃的东西,我先要书。妈妈在前面走,我在后面边走边看。有时候妈妈回来很晚,我看到她时差不多太阳快要落山了。

上了五年级,和同学一起去镇上的书店,来回十多公里,回来要翻一个高高的塬。上塬后必须喘息一下,这时候大家就把买的书拿出来交换看,往往是我买得最多,他们都很羡慕,我特别自豪。

四年级,从语文老师那里第一次听到“投稿”两个字,知道投稿后还可以有稿费。我那时对稿费并没有什么奢望,只是觉得文章发表了会特别光荣,就一直写呀投呀。虽然到小学毕业也没有文章发表,但经常给编辑部写信,经常投稿,同学和老师都知道我是一个喜欢写作文的人。五年级,语文老师周老师要求我们每周抄写两篇范文,可以是名家的,也可以是发表在报纸杂志上的小学生习作,这就逼着我们看很多图书报刊。摘抄得好的,周老师会在下一次语文课上表扬,分析文章好在哪里,有时候也会让摘抄者介绍为什么要抄这篇。有时我也能得到表扬。虽然这些文章不是自己写的,但是能得到肯定和鼓励,说明眼光不错,和自己写的受到表扬一样高兴。我后来总结:抄书真是一个好办法,可以让心静下来,深入到文章里面学习,还可以练习写钢笔字。

多少回在梦里梦见我的作文发表了,还得了奖,醒来后想想还没有文章发表,感觉是在做梦,但并不气馁。初中三年级的秋天,我的文章终于发表了,在一个报纸的中缝,只有200多字,稿费不过四元,但对我来说,已经是很大的鼓励。那四元钱,再加上平时攒的钱,我又用来订报刊。

我常常想:如果我从小学就不喜欢看课外书,我现在肯定也不会成为一个喜欢写作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