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人事任命通知十篇人事任命通知十篇

人事任命通知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7:32:30

人事任命通知篇1

公司人事任命通知1根据公司市场发展的需求、经董事会提名备案、特此批准!

兹任命:________先生兼任________有限公司________市场营销总监;并负责监督督促和推广________在全国的售前、售中、售后等服务工作。

以上任命书自20___年____月____日日起即开始执行。

20____年____月____日

________有限公司

公司人事任命通知2为适应公司经营战略发展需要,经公司董事会会议决议,决定对刘利明同志进行人事任命,具体人事任命公布如下:

______,原公司市场总监,现任公司副总经理,全面负责国内营销中心各项管理事务,在公司董事会及董事长的领导下,执行及监督该部门各项日常事务。

以上任命决定自本通知之日起开始执行。

特此公告!

________有限公司

20___年____月____日

公司人事任命通知3公司各部门、各分公司:

根据公司经营发展需要,经总经理办公会研究决定,对部分人事任免调整如下:

任命______女士为总经理助理,免去______女士______分公司总经理职务。

任命______先生为______分公司总经理,免去______先生________部门经理职务。

以上任免调整自通知之日起开始执行。

二〇____年____月____日

公司人事任命通知4根据公司发展需要,20____年公司组织架构有所调整,同时相关部门管理者角色也有所变化。为更好衔接各级管理工作,经公司研究决定,对以下人员进行新的人事任命,具体如下:

任命_______为公司人力资源总监,全面负责公司人力资源规划、人员招聘配置、培训开发和绩效管理等工作,协调行政管理事务,执行并监督好总经理安排的各项任务。

任命_______为公司运营总监,负责公司网站运营管理、制订网站运营标准,实时开展网站战略决策监控和网站运营计划监控,协调运营团队整体工作,执行并监督好总经理安排的各项任务。

任命_______为公司运维总监,全面负责技术部门整体工作协调和人员分工调配,主要负责网站运维服务和广告设计任务的分派部署。

任命_______为公司产品总监,全面负责产品开发、设计、测试等工作,以及技术部日常管理事务。

任命_______为公司财务主管,主要负责公司各类财务报表的审核、审查工作,保障财务会计事务正常有序合理的开展,有效指导出纳等基础会计工作,行使主办会计职能。

以上人员任命自____年____月____日起生效,隶属于总经理管理团队,协助总经理和销售总监开展公司各项经营管理工作。

特此通知!

________有限公司

____年____月____日

公司人事任命通知5根据集团战略发展需要,经董事会研究决定:

任命____同志为____有限公司总经理,负责_______有限公司全面工作。

任命____同志为____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协助总经理工作和主抓_______生产技术工作。

任命____志为____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协助总经理工作和主抓________生产管理工作。

以上人员任命自通知下发之日起生效,有与本文相悖的,以本通知为准。

特此通知!

人事任命通知篇2

一、对拟提请任命人员实行任前法律知识考试。1999年,市人大常委会在任命新一届政府组成人员时,首次实行了任前法律知识考试。同年8月常委会修订了《郑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任免地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办法》,正式将任前考法作为一项制度固定下来,明确规定“被提请任命人员任前必须参加常务委员会组织的法律知识考试,未参加考试或考试成绩不合格者,暂缓提请任命”。20****年,市十二届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在研究新一届政府组成人员任命工作时重申,坚持和完善对拟提请任命人员进行任前法律知识考试制度。会议同时决定,将这一制度适用到对“两院”工作人员的任命程序中去。此后,分别对拟提请任命的新一届政府组成人员和拟提请任命法律职务的市法院工作人员组织了任前法律知识考试。任前法律知识考试实现了人大常委会人事监督“关口”的前移,发挥了严把官员“入口”的作用。

二、实行提请任命人员与常委会组成人员见面制度。市人大常委会任免权的行使得到了市委的重视和支持,凡重大任免事项都提前向常委会党组通报,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对于重要的人事任命事项,市委组织部门都在市人大常委会审议过程中,组织提请任命人员与常委会组成人员见面,介绍提请任命人员的有关情况,并由提请任命人员向会议作表态发言,让常委会组成人员投上一张“明白”票。本届常委会在任命新一届政府组成人员时,在常委会审议前,被提请任命人员在常委会全体会议上逐个“亮相”,并进行任前表态发言。这一制度的实行,使常委会组成人员对提请任命人员识其人、听其言,增强了提请任命人员的法制观念和接受人大监督的意识,提高了人事任免工作的民主性和透明度。

三、对拟提请任命人员实行任前公示。为了提高人事任命工作的透明度,接受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对人事任命工作的监督,20****年,市人大常委会制定了《郑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对提任法律职务的审判和检察人员实行任前公示办法》。《办法》对任前公示的对象、内容、方式进行了规定,要求提请单位设立举报信箱和举报电话,受理公示期间的群众举报,并对举报内容进行调查。《办法》实施后,市法检两院严格落实《办法》规定,对每次拟提请提职任命的人员都进行了公示。今年,市法院拟提职任命人员在公示过程中,收到了两位公民的举报。市法院违法审判审查委员会针对举报的问题进行了查证,并向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汇报了查证情况。主任会议要求,常委会会议在审议这项任命案时,市法院要将公民举报的查证情况向会议作出说明。

四、对任命的“一府两院”工作人员实行就职宣誓。实行就职宣誓可以增强公职人员对所从事工作的神圣感,强化被任命人员对于宪法和法律以及民意的敬畏之心,增强其国家观念、法治观念,以及履行职责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这种做法在我国内地还是一种尝试,作为完善人事任命程序的一项探索,市人大常委在20****年工作要点中提出,在任命新一届政府组成人员时实行就职宣誓,并作为一项制度确定下来,逐步适用于常委会任命的“一府两院”工作人员。宣誓就职是一项严肃的法律程序,只有保证其规范性,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特别是将其确定为常委会人事任命工作的一项制度,需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在准备过程中,市人大常委会积极向兄弟市人大常委会“取经”,同时参考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国外的做法,结合郑州市的实际,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起草了《郑州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依法任命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实行就职宣誓的决定(草案)》和相关的誓词。经过主任会议认真研究反复修改,《决定(草案)》由本届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使宣誓就职作为一项制度确立下来。常委会根据这一《决定》对任命的新一届政府组成30名人员举行了就职宣誓仪式,并将在常委会第三次会议上对所任命的市中级人民法院审判员实行就职宣誓。

五、监督事与监督人相结合,强化监督效果。地方人大常委会对“一府两院”的监督包括工作监督和法律监督。但是,在实践中,地方人大常委会的监督工作过多地停留在就事论事上,这种“对事不对人”的做法容易造成人大监督工作的浅尝辄止,不能从根本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针对这个问题,郑州市人大常委会在监督工作实践中,注意把对事的监督(听取工作汇报和开展执法检查)和对人的监督(述职评议)结合起来,提高和保证了监督效果。1999年前后,郑州市连续发生多起抢劫银行等重大恶性刑事案件,数起大案迟迟不能侦破,人民群众对此十分关注。为了加强我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及大要案侦破工作,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为我市的改革开放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2000年2月,市人大常委会听取了市政府《关于我市社会治安及大要案侦破工作情况的汇报》,并作出了《关于加强我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及大要案侦破工作的决议》。20****年,市人大常委会确定市公安局局长为年度述职并接受评议人,对其任职情况进行了检查和评议。在两年的时间内,市人大常委会先后分别对市公安局及其负责人开展了工作监督和任职监督,将对事监督和对人监督结合起来。实践证明,这种结合提高和保证了监督效果。此后不长时间内,几起大要案相继被侦破,社会治安的严峻状况得以扭转,极大地震慑了犯罪行为,鼓舞了民心。人民群众说,再难的事,人大一抓就不难了。

六、完善述职评议办法,提高述职评议效果。对“一府两院”工作人员开展述职评议活动,是地方人大常委会开展任后监督的重要措施。2000年,市人大常委会通过总结以往开展述职评议的经验,参照省人大常委会的述职评议办法,修订了《郑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述职评议办法》。新《办法》改变了以往由主任会议确定述职评议人的做法,由主任会议向常委会会议提出述职评议建议人选,通过投票表决的方式决定最终人选,赋予了常委会组成人员充分的选择权。将对述职人的表决分为称职、不称职两个等次,述职人称职票达不到常委会组成人员半数以上的,责令其辞职或由市人大常委会根据法律规定作出相应处理。新《办法》增强了述职评议的规范性、民主性和科学性,提高了述职评议的效果。今年,由于新一届政府组成人员刚被任命,我们将重点对两院工作人员开展述职评议,并将述职人的范围扩展到两院副职领导人员。

七、依法行使撤职权。撤职权是地方人大常委会依法享有的与任命权相对应的一项权力。当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行为违背了法律或职业道德,已经导致或可能导致公共权力滥用的情况下,授予权力的国家权力机关就要及时行使撤职权,防止权力滥用,保证公共权力行使的公正性和公益性。1999年10月,郑州市人大常委会根据市中级人民法院的提请,依法作出决定,撤销了吉某的郑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审判员职务。2000年9月,根据市中级人民法院的提请,依法作出决定,撤销了王某郑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刑事审判第一庭副庭长、审判员职务。市人大常委会通过依法行使撤职权,发挥了人事监督作用,促进了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队伍建设。

近年来,郑州市人大常委会在完善人事任免工作上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尝试,丰富了人大工作的实践,提高了人大权威,增强了人事监督的实效,深化了社会和人民群众对人大制度和人大工作的理解和认同。特别是今年对新一届政府组成人员实行就职宣誓,由于市人大常委会领导高度重视,筹划周到,组织严密,新闻宣传早策划、早准备、早介入,使这一活动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果,《郑州日报》等市属新闻媒体和新华社河南分社、都市频道都进行了密集报道,先后发了200多条新闻消息,受到社会广泛关注。总结这些年的探索过程,我们有以下几点体会:

第一、做好人事任免工作,必须正确处理党管干部原则和依法行使任免权的关系。正确处理党管干部原则和依法行使任免权的关系,也就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在行使任免权时,常委会必须自觉坚持党的领导,认真执行党的干部工作路线、方针、政策,凡是人事任免工作的重大问题、重要工作都及时向市委报告;同时,通过不断完善人事任免工作,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正确处理对党负责和对人民负责的关系,保证常委的意图通过法律程序转变为国家的意志。实践证明,人大常委会的人事任免工作只有正确处理党管干部原则和依法行使任免权的关系,才能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实现党对国家的组织领导,这是做好人事任免工作的根本政治原则。

第二、做好人事任免工作,必须正确处理监督事与监督人的关系。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人大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地方人大常委会要通过发挥监督职能,解决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就要避免监督工作中对事的监督多、对人的监督少、监督事与监督人相互割裂的多、相结合的少的问题,使监督事与监督人有机结合起来。在对一些重大问题和重要工作监督中,要敢于和善于通过问题查原因,通过原因查人员,通过人员查处理,真正发现和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使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得到维护。

人事任命通知篇3

【关键词】班主任;小学生;安全教育;平安校园

“生命的绿洲,在于安全。”安全是什么?太平顺利为“安”,无缺无憾为“全”。安全它是一种希望,一种寄托,一种期盼,它是来自生命最本能、最真切的呼唤!它是通往成功彼岸的独木桥,只有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我们才能抵达成功的彼岸;只有在安全这片沃土的培育下,幸福之花才能随时绽放在我们生命的旅途中。

有资料显示,全国平均每天有40名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相当于每天有一个班的学生失去他们如花的生命!作为学生,一年有绝大部分时间在学校和学校周围生活,在安全的问题上,来不得半点麻痹和侥幸。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一人安全,全家幸福!作为学生在校的主要监护人----班主任,具有最重要的教育和监管责任,安全工作重于泰山。所以,担任多年班主任的我想就此谈谈我的一些体会和大家共勉,来共同保护好我们祖国的娇嫩的花朵!

1.查找安全隐患,做好预设方案凡事预则立。开学之前,班主任要对学生的身边安全隐患必须做到清楚了解。学校事先会成立从上到下的安全领导小组,校长亲自挂帅,分管领导具体抓,分工负责,确主立岗位,确保每个老师都把学生安全工作放在首位。班主任要对校园及周边环境进行拉网式每的安全排查,确保硬件设施无安全隐患,并设想好其它不安全因素,作好预案分析。

1.1学校方面存在的安全隐患主要有:学生之间的打斗行为;校外不良人员对在校学生的侵害;商店、食堂、小卖部食品安全;学生的实验课或实践课,体育活动或体育课上的意外伤害;课间、室外活动时行走、上下楼或违纪攀爬造成的伤害等。

1.2家庭方面存在的隐患主要有:家长法制意识淡薄,教育方法简单粗暴对学生的伤害;家长处理问题有失公正造成学生心理失衡,出现偏激;家长期望值过高给学生带来心理压力;单亲、空巢留守、私租房屋引发的不安全因素。学生在家用火、用电、用气等不安全。

1.3社会方面存在的隐患主要有:校门外交通事故;学校周边发生的暴力、打斗、敲诈、侵权行为等;校外不良人员对在校学生的言行和心理威胁;学生因旷课、逃学、离家出走在社会上发生的不安全因素;社会不法分子对学生的引诱、拉拢、教唆;网吧、游戏厅等诱惑。

如果班主任做到事事小心,做到心中有数,预设好学生的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我想孩子们的安全就有了很好的保障。

2.班级安全管理的策略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灵魂,在学校,最直接管理学生的是班主任,学生、家长最依赖的也是班主任,班主任在管理好班级,抓好教学质量的同时,也应该做好班级安全管理。班主任要本着对学生终身负责的态度,细致耐心、严格地做好班级安全管理工作。班级安全管理主要靠教育、制度和监督,制度要坚持不懈、重在落实,监督要及时到位。同时还要密切联系其他科任老师,培养学生干部,形成安全管理的有效网络。要注意坚持以法执教,规范教育行为以减少或避免安全责任事故。要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向学生宣讲《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引导学生逐步增强安全防范意识。

2.1安全告知

班主任除对班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以及基本道德规范等思想政治教育和基础文化科学知识教育外,还要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自护自救教育,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安全防范、安全自护和安全自救知识。如对学生进行交通安全、消防安全、人身安全、财物安全、饮食卫生安全等教育。班主任不仅自己要牢固树立安全责任重如山、生命责任大如天的意识,还要努力使学生树立安全第一观念。班主任要注意如下告知:

(1)是把学校或班级进行的各种活动中有关安全方面应注意的问题对学生告知。如实践活动中的行走、乘车、具体的操作注意事项;体育运动中某些项目的危险性,练习设备、器材的安全性能等内容都应在活动之前告知学生。

(2)是把校园及其周边的设施包括环境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告知学生。如校园内外维修改造,施工场所或临时搭建的设施,校园内外处所、场地、水电设备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等都应及时告知学生。

(3)是把学生的有关情况对家长告知。如学生生病、学生请假离校或缺课、学生间发生纠纷或矛盾、学生的不良习气以及学生发生伤害或意外事故等,都要及时与家长联系、沟通。

(4)是把发现的班级内部、校园内部及校园周边存在的安全隐患以及安全事故向学校领导告知。班主任履行告知义务,可积极有效地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

2.2加强宣传、演练,形成自救行为

学校、班级要通过张贴安全标语、设置安全橱窗、出专题安全黑板报、布置安全科普画廊、观看安全教育视频等方式,使小学生从多方面了解掌握安全知识,在处处重视安全的浓郁氛围感染下培养重视安全的意识。

通过创设情境、利用生活中的事等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学生一遇到问题就去找老师,找家长,这是学生缺乏自我保护能力的一个表现。针对这一点,班级里可以开展一些活动,提倡大家自己能解决的小伤小问题自己解决,同时通过老师教,让学生掌握一些简单包扎方法。创设一些情境,教给学生当遇上突发状况该怎么处理,让学生学习自我保护的方法。

当孩子们遭遇意处险情与伤害时,需要冷静,要学会运用最有效的救助方法。遭遇不法分子的侵害,有能力将其制服时,当然要勇敢地同其博斗;没有能力将其制服时,可以采取“呼救法”“周旋法”“恐吓法”等及时脱身。万不得已,也要对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比较,两害相权取其轻,争取把损失降到最小,保住最大的合法利益。这对学生沉着应对突发事故,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很有成效。

“5.12”“11.9”等一些特殊的日子,防地震防消防演练,是我们学校每学期的必须课程。多次强化训练,孩子们的速度快了不少。我们不是在杞人忧天,而是防患于未然,希望我们的孩子们有一天能够自豪地说:“灾害不可怕,我们会自救!”

人事任命通知篇4

[关键词]法律教学高校生命教育珍视生命

[作者简介]张其武(1973-),男,福建闽清人,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民商法学。(河南郑州451191)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27-0061-03

面对互联网时代的狂飙式挺进以及信息爆炸式多元社会的形成,高校大学生接受外界信息的渠道得到了空前的拓宽,许多不良信息也难以避免地渗入到大学这座象牙塔内,导致多元社会各种思想潮流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影响越来越大,大学里发生的各种自杀和杀人现象愈演愈烈。事实上,早在1987年,国家教委就作出了在大学里开设《法律基础》课的决定,并把法律基础课列为高等学校公共必修课,至今已有24年的历程。教育部颁发的《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把“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合并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也已有6年的时光。也就是说高校开设思想道德和法律课程很早就已开始。那为何在这样一个背景下,高校大学生的犯罪率依然节节攀升?难道高校的法律教学没有对大学生的思想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本文从这样的疑惑出发,首先通过分析当前高校法律教学的弊端,之后再讨论生命教育对大学生健康人格形成的重要意义,在此基础上探索高校法律教学中引入生命教育的重要价值。

一、传统高校法律教学的主要问题

(一)以知识传授为中心

传统式的中国学校教育,在很长时间以来都深受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的多学科课课程论以及苏联教育家凯洛夫以传授知识为中心思想的深刻影响,这种普遍重视以学科课程在学校教育中占主导地位的思想与中国的应试教育模式,对现当代教育产生了不小的负面效应。我国高校目前学科课程的权重在很大程度上占有主导地位,其他形式的课程,如活动课和实践课比重明显小于学科课程。这不仅表现在教学编写的形式偏重知识性传授上,还表现在大多数高校在安排实践课和活动课时几乎不重视,他们一方面过于强调学位课程和文化课程,漠视公共课程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大多数高校的法律基础课程流于书本知识的纯粹性传授,强调“认知教学”。对于认知教学,大学生甚至表现出厌恶情感,由于其形式化比较严重,实践意义不强,授课教师往往只针对某一具体法律条文进行概念性讲解,完全无助于学生实际掌握法律规范背后的实质内涵。这样的法律教学使得学生一旦遇到实际问题,就会陷入不知所措的状况,甚至使得原本可以挽回的一些事件后果严重化,最终使得法律教学失去了本应拥有的作用。

(二)法律教学与道德情感教育相脱节

众所周知,道德与法律共同构成了维系社会和谐的重要力量,它们从不同层面对社会进行不从形式和不同强度的社会控制(socialcontrols)。道德在社会控制类型上属于内在控制(in?ternalsocialcontrols),它主要依靠人们对善恶标准的理解,对从善如流的内化,从而习得一种行为习惯和内在信念,以此来校正人们形成合理规范的行为,达到维持社会秩序的内隐效果;而法律则属于外在控制(externalsocialcontrols),是通过强制性规定和惩罚性措施来保证社会上的人们进行合法的活动,以确保社会稳定有序的运行。道德和法律,两者实质上属于社会控制的两方面,共同为社会和谐与社会稳定有序而存在,皆不可偏废。

然而,反观当代高校的法律教学,重知识传授而轻道德情感渗透问题严重,两者在教学中似乎成为两门单独的学科而呈现,这种现状目前仍在持续,并且越来越严重。道德和法律本是同体异形的社会控制机制,它们只有在互相作用的基础上才能最大化地发挥作用,如果高校法律教学缺少了道德情感的教育就等于失去了教化内心的灵魂。当今教育提倡以人为本,而冷冰冰的法律条文并不能让大学生深刻体验到“人”的内涵,因为“人”这一概念的真正内涵包含了人类最高尚的道德情感,这种情感源于人们对于生命的珍视。对生命珍视的人类道德情感往往是维系社会稳定及和谐的重要力量,只有真正学会珍视生命的人才能理解道德之真义,才能使内在社会控制之外的外在控制成为一种隐性力量,而非以刚性力量来维持的不稳定平静社会。

二、高校法律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必要性

(一)降低自杀率的必然要求

随着社会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和信息化水平的日益完善,新生代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智力水平越来越高,但与之相伴随的却是很多高校学生对生命的漠视和冷淡,他们缺乏对个体生命最基本的热爱、尊重和珍惜。近些年来,全国各高校大学生自杀事件层出不穷,甚至出现集体自杀现象,这种恶性负面情感事件甚至出现愈演愈烈之势。面对这些年轻鲜活的生命如此轻易地失去,法律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却显得苍白无力。很多教育者认为,法律教学的职责首先就是教会学生懂得哪些行为会触犯法律受到惩罚,教会学生珍视自己的生命与价值,而如今的大学生通过这种教学形式却没有学到珍视生命价值的思想,更别说学会如何处理发生在身边的与法律相关的棘手事件。前段时间,一段报道说一名贫困大学女生被室友诬陷偷窃财物,无处倾诉心中冤屈,最终走上了自杀的道路。从这样的事件可以看出,当代高校学生遇到挫折和打击,不会处理和化解心中的积郁,导致走向极端。如果该学生懂得真爱自己的生命,懂得含辛茹苦抚养自己长大的父母的不容易,她就不会选择这条道路,而会学着通过各种途径解决和化解纠纷和矛盾,必要时还能勇敢地利用法律来作为武器来捍卫自己的权利。由此也能看出高校法律教学过程中融入生命教育,让学生在道德情感的学习中充分认识到生命的珍贵性是非常必要的。

(二)减少大学暴力事件的必然要求

近年来,平静的大学校园内屡屡传出令人发指的恶性杀人事件,例如,云南大学马加爵杀人惨案、西安音乐学院药家鑫恶性杀人事件、北京大学连勇勒死11岁男童的事件等。这种对他人生命的无情摧残和冷漠,究其根源,主要还是因为当代高校学生生命教育观念的缺失。大学生真正缺失的应该是对生命的那份尊重和珍视之心,缺少对他人痛苦的同情和怜悯之心,正因如此,针对越来越多的青少年犯罪以及相关的暴力事件,国家明确倡议生命教育,强调在法律教学中引入生命教育。我国长期以来以应试教育为评价标准,对学生生命的关注明显不足,同时在当今社会复杂多元的信息社会大环境下,青年人更容易迷失,所以作为未完全成为社会人的高校大学生,他们内心的情感和个性需要被人更多关注。教育者要知道,高校学生也很容易受到挫折和打击,如果长期不能感受到生命存在的真义,就被压抑的情感很容易会以某种不可理喻的形式迸发出来,真正到了那一刻所有努力都无法将之挽回了。因此,出于减少大学生暴力事件发生的原因,在法律教学渗入生命教育也是必行之路。

(三)当代教育的本质要求

审视当今教育我们不难发现当前盛行的教育形式是应试的教育,是与生命情感相脱节的教育,现如今的教育模式几乎把知识等同于一切智慧和情感,并把这种知识的积累当做生命某种终极目标去追求。事实上,教育的本质应该是帮助学生塑造健全的人格、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以及对他人的尊重。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生命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与教育的本质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因为一个具有健全人格的人必然是一个会尊重他人和珍爱自己与他人生命的人。这样的人不会因为生活中的压力、挫折和不快而失去对生命的珍视,他们会以一种更加积极的态度面对生命,让自己充实完善;他们是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人,是会尊重自己、孝敬父母、尊敬长者、团结同学与同事的人,这样的人不会因为一时遭受的打击而失去自我,因为他懂得尊重自我、懂得珍爱生命。素质教育提出至今已有五年的时间,伴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如何塑造高校大学生完整、健全的人格以及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是高校教育的重中之重,因此,从当代教育的本质出发,在高校法律教学中渗入生命教育的理念是教育的本质要求。

三、法律教学与生命教育的构建

如何通过法律教学来真正提高当代高校学生的法律素质是“思想道德教育与法律基础”课程的重要目标,也是当代法律教学的重要目标。事实上,法律素质与生命道德情感互为影响,法律素质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大学生对生命珍惜的程度,同理,珍爱生命程度的深浅也在内在层面上深刻的影响着法律素质水平的高低。如前所述,当今高校大学生发生的恶性自杀和杀人事件当中,很多都是因为心理长期遭受压抑、受到不公平待遇或者与他人发生纠纷后,感到自己的权益受到了他人的侵犯,不知道如何使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权益,甚至因为不相信法律之道能够帮助自己解决眼下的纠纷,于是采取了种种过激的行为,走上了不归之路。因此在生命教育视野下开拓高校法律教育的新方法迫在眉睫。

(一)多元教学模式建设

要想在法律教学中渗入“生命教育”,首先,就应该从大学生的内部认识出发,通过案例、电影、情景模拟、心理暗示等多种方式让大学生深刻认识到生命的珍贵,体会到生命活力的脉动,从心灵深处开启大学生对生命的彻悟。其次,从外部控制出发,主要通过生活中的案例、情景模拟、法庭模拟和司法审判套路等形式让大学生认识到伤害生命需要承担怎样的刑事责任,把公民的生命健康权,即公民的生命安全应受到国家法律的严格保护,任何非法侵害他人的身体、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都将受到法律的严惩这一理念渗入大学生的头脑,通过渗透法律的权威性和严厉性让青年学生学会敬畏法律、敬畏生命。再次,让学生通过实践和理论学习对法的精神、法的原则、法的价值取向等有更加充分理性的认知,进而唤起他们对法律的忠诚、热爱和追求,帮助大学生形成理性化、具有时代性的法律思维方式,并把这种理性化的法律思维方式演化成为他们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基本思维方式与习惯,以此达到对法律的崇敬和信仰之终极目标。

(二)加强道德教育建设

2000年6月,同志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法律与道德作为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都是维护社会秩序、规范人们思想和行为的重要手段,它们互相联系、互相补充。法治以其权威性和强制手段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德治以其说服力和劝导力提高社会成员的思想认识和道德觉悟。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应该互相结合,统一发挥作用。”道德作为最重要的社会内在控制,通过人们对善恶标准的理解,和对从善如流的内化,从而习得成为一种行为习惯和内在信念来调成人们的行为,因而法律教学与道德内化的相互渗透是法律教学的必然要求也是当代教育的本质需要。首先,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应根据多学科综合的特点,按照大学生的思维特点来组织,而不能只按照法学的特点和逻辑来组织。与此同时,学校的思想道德教育也不能只是板着面孔,应把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用生动活泼的形式传授给学生,而法律基础课完全可以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将思想道德教育贯穿其中,这样才能真正发挥法律基础课思想道德教育的功效。再次,要增强教学科研实力。另外,道德教育要与生命教育充分结合,充分挖掘中国古代优秀的道德品质,发挥中华民族儒释道精神内涵的当代价值,通过教授学生对古典伦理的解读和判断,与学生共同探讨古代天人合一的生命伦理精神对当代法律建设具有的意义,让学生充分参与主动教学互动,把珍爱生命、以和为贵、崇尚信义等仁义礼智信的道德思想逐渐渗透到学生的潜意识,逐步内化。最后,把法律教学的课堂变成洗涤学生心灵的思想课,这不仅是高校法律教学的新尝试,更是当代社会主义道德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

(三)生命伦理课程的建设

高校法律教学并非是教会以及让学生记住某些法律条文和规章文件,而是通过法律课程引导学生正确积极地认识人的价值、人的生命,理解生活的真正意义。通过课堂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培养学生对终极信仰的追求,培养学生的关爱情怀,因为这才是高校法律教学最根本、最实质的目的所在。基于这种本质要求,教师应积极引导大学生处理好生命之间以及个体生命与类生命的互动,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关心他人的幸福、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前途,在利他和为民服务的过程中实现人生价值的超越,实现生命价值的永恒。在激烈竞争的社会里,学会树立一种双赢式的人生竞争模式,学会与他人、与社会、与大自然和谐相处。为此,学校需要开展一系列的专题教育,如责任感专题的教育,通过这一专题引导学生充分意识到生命自存和人生发展的责任,认识到放弃人生、践踏生命不仅是对自己生命责任的亵渎,也是对他人与社会不负责任的态度,认识到责任的分量与人生的价值是成正比的,没有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人生是苍白虚无的。

事实上,法律教学与生命教育相互渗透具有其他课程都不具备的突出优势,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大胆创新,采用多种教学模式并行的方式进行教学。教师要学会摈弃传统的单一灌输模式,采用互动、模拟、情境营造、背景音乐引入等具有创新性的方法,把人们对生命的那种类似天启的自然情感有机地融入高校大学生的潜意识,养成一种健康积极的思维习惯,让学生深刻体验和认识到生命的自然意义和社会意义,挖掘生命的真正价值,促进心灵茁壮健康地成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一批人格健全、社会责任感强的接班人和生力军。

[参考文献]

人事任命通知篇5

审计人制度在英国公司法上非常重要,因为公司(尤其是公众公司[24])的股东被排除在公司的日常经营管理活动之外,很少有机会能够接触到公司的财务帐簿,为保护他们的根本利益,有必要安排适当的人选来对董事提出的帐簿进行必要的审核。审计人制度于是应运而生。英国公司法规定审计人是公司的必设机构[25],就审计人的法律地位而言,在执行职务的时候他是公司的人;根据英国公司法第333条在对违法事件提起诉讼时,他被认为是公司的高级职员[26].

值得信赖的公司帐簿应该是真实而公正的,这就需要有独立的审计人来对它们进行审查以证实其真实性。同时,要想这种证实本身值得信赖,谨慎小心的态度不可或缺。因此,英国公司法上审计人制度的宗旨就在于,确保审计人既具有独立性又有谨慎小心的态度[27].

(一)审计人的任职资格

英国1985年公司法在第7编及第11编的第5章中规定了审计及审计人,这些规定现在依然有效。为贯彻欧洲共同体公司法第8号指令有关公司审计人资格的规定[28],1989年公司法不仅对上述第5章条文进行了修订,而且在其第2编中新增了从第24条到第54条的30个条文,明确规定了公司审计人的积极和消极资格。不同于1989年公司法的大部分其它条文,其第2编并不是对1985年公司法原文的修正,也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补充,这30个条文是自成体系的实体规范。这些规范的主要目的在于“保证只有那些经过充分考查的并具有适当资格的人员才能被任命为公司的审计人,并且,确保上述被任命的审计人正确、完整和独立地从事审计工作”(1989年公司法第24条1款)。自此以下的条文分别对审计人的资格、监督团体的认可及其专业资格、官准监督团体(recognizedbodies)的职责、罪行和附则(supplementaryprovisions)进行了规定。总的来说是想把审计人置于类似于金融服务法上的受权人士(authorizedpersons)[29]和破产法上的破产案件从业人员(insolvencypractitioner)[30]的地位。

1、积极的任职资格

一个人只有在(1)是一个官准监督团体(arecognizedsupervisorybody)的成员;并且(2)按照该团体的有关规则具备任职资格的条件下,方能被任命为公司审计人(1989年公司法第2编25条1款,本节所引条文除非注明,均指英国1989年公司法)。

在英国公司法上,个人或事务所(firm)均可被任命为公司审计人(公司法第25条2款)。合伙虽然不具有法人资格,也可被任命为审计人。当然,除非表露出相反的意思,对合伙的任命并不等同于对合伙人个人的任命(第26条2款)。当合伙人员发生变更的时候,只要承继了前一合伙大部分业务的后续合伙在人员构成上也和前一合伙大致相同,则公司审计人的任命就自动延续到后续合伙(第26条3款a项、4款)。担任审计人的合伙终止,而由具备任命资格的(前)合伙人承继了其大部分业务时,情况也是一样(第26条3款b项、4款)。如果合伙终止而没有前述性质的任何人可以承继任命,只要相关的公司同意,任命可视为延续给一个具备任命资格并承继了前一合伙的业务(或其适当部分)的其它合伙或个人(第26条5款)。

2、消极的任职资格

为保证审计人的独立性,以下人士不得担任相关公司的审计人:(1)该公司的高级职员(officers)[31]或雇员;(2)该公司高级职员或雇员的合伙人,或受该公司高级职员或雇员雇佣的人;或(3)根据前两项,没有资格被任命为相关公司关联企业的审计人的人士(第27条1款)。如果某一合伙中有合伙人属于上列人士的话,则该合伙也不适宜担任相关公司的审计人[32].

显而易见,在雇佣关系之外尚有很多种关系可能损及审计人的独立性,借贷或大量持股关系即是明显的例子[33].所以公司法第27条2款进而授权国务大臣制定规章来规定“在个人或与之相关的人与公司或其关联企业之间存在某种关系时,该个人不得被任命为相关公司的审计人”。

任何没有资格被任命为公司审计人的人员都不得担任此项职务(第28条1款),如果一位公司审计人在任职期间丧失了任职资格,他应该立即离职,同时应以书面方式通知相关公司他已因为缺乏资格而离职(第28条2款)。违反上述规定即构成罪项(offense)[34]并可处以罚金,无资格而继续任职的话,罚金并可逐日递增(第28条3、4款)。公司审计人的此项责任为严格责任,即除非能够证明他不知道,亦无任何理由可以相信他丧失或者已经丧失了任职资格,他即应承担责任(第28条5款)。

如果一位审计人在任职期间被证明丧失了资格,国务大臣可以指令公司另行任命一位有资格的审计人以接替他的职务,后一审计人应重新审计有关帐目,或者检查前一审计的情况并报告是否需要第二次审计,该报告中应说明理由。如果后一审计人要求进行第二次审计,则公司必须同意。如果前述的指令已经发出或报告已经提出,它们的副本应当送交公司登记处(registrar),对此1985年公司法有关向公司登记处提交文件的规定可以适用。假如审计人明知他不具备任职资格却依然接受任命或者依然从事工作,则公司有权从他处追回因遵从前述指令或要求而招致的费用。但若公司未能遵从前述的指令或要求,它应被处以类似于不合格的审计人所应承受的那种罚金(第29条)。

3、审计人应具备的教育程度

在对受教育程度的要求方面,规范金融服务业从业人员的法规与规范作为公司审计人的会计从业人员的法规明显不同。前者尚不可能把专业训练和资格考试规定为金融服务业从业人员“合格与适任”的前提条件(那些以官准职业团体的名义接受授权的事务所除外),但1989年公司法第30-34条及表11和12对于公司审计人正是作了这样的规定[35].

除了是公司法第30条(辅之以第35-53条和表11)所承认的监督团体的成员[36]之外,一位合格的公司审计人还必须握有“适当的资格”。为此目的,第31-34条、第35-53条及表12对官准资格团体(recognizedqualifyingbodies)和官准职业资格(recognizedprofessionalqualifications)作出了规定。

资格团体的职能在于提供会计方面的资格课程和考试。一个资格团体可以向国务大臣申请认可它所颁发的资格是官准资格(anapprovedqualification)。但是,除非国务大臣对于表12所要求的入学水平、理论结构、从业经验及监督规则感到满意,他不会作出这样的认可。一个官准监督团体可以同时是一个官准资格团体,假如它有足够的能力并能够同时制订两个规则的话,实际上英国现有的5个官准监督团体都名列首批官准资格团体之中。

然而,一项“官准职业资格”并不是成为合格的审计人所必须具备的资格。在1989年公司法颁布以前已有大量审计人存在,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在1989年后仍会继续执业。因此需要有一项“祖父”条款来避免所有已得到授权的人士都不得不重新寻求授权,于是公司法第31条对曾经得到授权的人士在1989年公司法生效之后所拥有的资格作出了规定。总的来说,在1989年公司法生效之前即已获得审计人资格的人士可以继续保有此项资格(第31条第1款);但在某些情况下他需要履行通知国务大臣的程序才能在12个月以后继续保留这项资格(第2款)。但是,如果某人只持有由贸易委员会或国务大臣依照1967年公司法第13条1款[37]作出的授权,则他仅有资格担任一未报价(unquoted)公司[38]的审计人(第34条1款)。

公司法第33条规定了海外人士的审计人资格。国务大臣有权认可海外人士持有“官准海外资格”,如果他根据联合王国以外某个国家的法律有资格审计会计帐簿,或者他持有该国家法律所认可的会计职业资格(第33条1款)。但是,除非国务大臣满意地认为上述海外资格能够确保一种与官准职业资格同等水平的专业能力,否则他不得认可该项资格(第2款)。同时,为了保证持有官准海外资格的人士能有足够的与财务帐簿审计有关的英国法律和实践知识,国务大臣可以指令,除非该等人士持有国务大臣所确定的附加教育资格,否则他(们)在英国公司法上不应被视为持有适当专业资格的人士(第4款)。

官准团体(recognizedbodies)是公司法上审计人制度的重要环节,因此法律对其职责明确作出了规定。官准团体必须保留一份官准公司审计人的名单。国务大臣有义务颁布法规来对名单的注册登记、检查和副本的取得进行规定。他还必须作出规定,要求官准监督团体保留并向公众公开那些有资格被任命为公司审计人的事务所的信息(第36条)。

当一个公司型或非公司型事务所被任命为公司审计人时,它当然首先必须是官准监督团体的成员,但如何保证它同时也能达到官准资格团体所要求的教育和训练水平呢?1989年公司法没有对此作出规定,但其附表11却订有明文:官准团体要被认可,就必须在其有关规则中指明,有资格担任公司审计人的事务所应该是那些(1)实际承担公司审计工作的个人持有适当的资格;及(2)由有资格的人士所控制的事务所。不再能够满足这些要求的事务所在3个月时间内仍然拥有受任资格(表11第4节之(3)),以便使它们能有机会改变人员构成,重新达到受任要求。“由有资格的人士所控制”是指事务所的大多数成员具有适宜的资格,并且,假如事务所是由一个经理集体来进行经营,则他们中间的大多数人也须具有同样的资格(表11第5节)。

1989年公司法第2编的前述条款已经取代了1985年法的第389条,其目的在于引入新制度,保证公司审计人具备适当的从业资格[39].

(二)公司审计人的任命

1989年公司法第118-123条在1985年公司法第11编5章中加入了几个条文,把它们编为1985年公司法的第384-394a条(除非明文指出,此后条文序号均指1985年公司法)。

每个公司都应任命一名或数名审计人,但未营业公司不在此限(第384条1项)。公司应在每届公布帐簿及财务报告的股东大会上任命一名或几名审计人,他(们)的任期自本届股东大会闭幕时起至下届公布帐簿及财务报告的股东大会闭幕时止,但根据第252条选择了免除在公司召开股东大会前公布财务帐簿义务的私营公司和根据第386条1项选择了免除每年任命一次审计人义务的私营公司可以例外(第385条1、2项,第386条)。这样做不仅是为了明确审计人直接向公司股东负责的地位,保证公司在任何时候都设有审计人,而且也在于提升公司审计人相对于董事的独立性。然而,公司的第一位审计人必须在首届公布帐簿及财务报告的股东大会前任命,因此他可以由公司董事来加以任命(第385条3项),在实际情况中几乎全是如此。第一位审计人的任期至前述首届股东大会闭幕时为止,到那时董事通常会提议股东大会续聘,而股东大会总是无一例外会应许。通常情况下,审计人会一直被续聘下去,直到有一天他(们)打算退休,或者董事希望摆脱他(们)[40].对于无义务公布帐簿及财务报告的私营公司而言,审计人应由股东大会在公司上一年度的财务帐簿根据第238条的要求送至股东之日起的28天内任命(第385a条2项);如果私营公司选择了免除每年任命一次审计人的义务,则一旦该选择生效,除非被免职,公司审计人将在其任期结束时自动成为下一财政年度的审计人(第386条1项)。这样,私营公司的股东们可以比较灵活地选择任命审计人的方式,避免复杂的监察制度构成对私营公司的沉重负担。

如果在法定期限内公司未能任命审计人,则审计人可由国务大臣来任命。在此情况下,公司应在法定期限界满后一周之内通知国务大臣行使其任命权(第387条)。此外,在因某种事故造成审计人职位空缺时,董事或公司可在股东大会上任命新的审计人,在此以前,尚存的或者在任的审计人有权继续从事工作(第388条1、2项)。假如股东大会将以决议形式来填补审计人职位的空缺或重新任命先前由董事任命的审计人,则应向公司发出“特别通知”[41].公司收到该特别通知后,应将其内容转告将被任命为审计人的人士;如果空缺是由于某一审计人辞职引起的,则亦应转告该人(第388条3、4项)。

(三)审计人的职权

公司法第7编237条规定准备审计报告是审计人职责所在,第389a、390条则赋予他们执行职务所必需的权力。根据第389a条,公司审计人有权随时审查公司的财务帐簿、帐户和凭单;如果认为必要,他有权要求公司管理层就上述财务资料进行解释。假如公司管理层人士出于故意或重大过失而向审计人提供了传递或旨在传递在任何实质性方面构成误导、错误或欺骗的任何信息或解释,该种行为构成罪项。值得注意的是,在英国境内注册的子公司及其审计人有义务向其母公司的审计人提供后者执行职务所需要的信息和解释,违反此义务的子公司、其管理层人士及审计人将被处以罚款。应其审计人的要求,在英国境内拥有非法人团体性质子企业的公司则应采取各种合理的方式向该子企业索取其审计人合理要求的资料和解释;如果该公司未能遵守此项规定,那么公司及有责任的管理人员均构成罪项[42].

根据公司法第390条,审计人有权收取所有有关股东大会的通知和其它往来文件,只要这些文件是股东有权收取的;他还有权出席股东大会并就任何涉及审计事务的议题发表意见。由于大多数私营公司都可能依公司法第381a条用书面表决方式而不是通过集会方式来形成决议,而且它们中的许多会选择免除在召开股东大会前公布财务帐簿的义务,那么仅仅规定审计人有权出席股东大会并发表意见并不能强化其作为公司股东利益守护者的地位──除非审计人有要求股东大会必须召开的权利。为此,在财务帐簿公开方面,公司法第253条2项已经规定审计人有权要求召开股东大会。第381B条也赋予了审计人同样的权力。第390(2)条则进一步加强了审计人的这些权利,他有权表示他认为某些决议需经股东大会讨论或需经公司有关阶层人员的会议讨论。假如公司审计人是一个(公司型或非公司型)事务所,它有权以书面形式指定某一个人来出席股东大会并发言。

实践中对于公众公司而言,股东大会决议的内容早在会前就由委托投票机制决定了,这样,审计人出席股东大会的权力就不再有意义。但在审计人打算辞职或将被解聘的时候,他(们)仍有可能在委托投票安排妥当之前就把他(们)的意见传达给公司股东。

(四)审计人的报酬

公司法第390a条规定,由股东大会来任命的公司审计人[43]的报酬,应由公司在股东大会上或以股东大会决定的其它方式来确定。意在再次强调审计人是股东的守护人而不是董事的“叭儿狗”。但实践中这项规定收效甚微,因为董事往往会提议由他们来决定审计人的酬金,而公司股东对此总是持同意态度。当审计人是由董事或国务大臣来任命时,其酬金也应由他们决定。在此情况下,作为对审计人的保护,酬金(包括以现金形式支付的收益和以可估出货币价值的其它形式支付的收益)的数额应记载在公司年度报表中,以使公司股东能够有机会对该数额进行批评[44].

公司董事会可能会聘请审计人在从事审计工作之外再提供一些诸如顾问咨询一类的服务,这样审计人就会在审计工作之外另行收取费用。公司法第390a条没有规定这种费用的数额也须公开,但紧接下来第390B条授权国务大臣制定规章来要求,因“审计业务以外的服务”而向审计人支付的报酬应予公开。考虑到同时提供审计以外的服务可能会严重影响公司审计人的独立性,或者至少会加重公司作为客户在审计人心中的分量,使其更加不愿因得罪董事会而丢掉饭碗,那么第390B条并没有解决真正关键性的问题。英国学者认为,此一问题是监督团体和国务大臣应该着力解决的问题[45].并且除非这个问题已经解决,否则监督团体就不会“有足够的规则和实践来保证在可能发生利益冲突的情况下,处于冲突中心的人士不会被任命为公司审计人”,而这些规则和实践正是一个监督团体要想得到认可所必须满足的条件。

(五)审计人的解任和辞职

1、审计人的解任

不论公司与审计人之间的合同如何规定,公司在任何时候均得以股东大会普通决议的形式将审计人解任(第391条1款1项)[46].此规定与解任董事的规定相仿[47].但鉴于公司审计人的特殊地位,针对审计人的“身份保障制度”必须建立,其目的不仅在于保护审计人本身,而且更重要的是要保护公司及股东的利益[48].因此公司法规定,计划决议解任或者不再续聘审计人时,必须向公司发出一份书面通知。收到该通知后,公司应即将拟议中的股东大会决议案通知现任审计人和他的继任者(第391a条2项)。审计人有权就此向公司发出书面意见,如果该意见发出及时的话,公司应将它和召开股东大会的通知一起送交股东;即使公司收到意见的时间太晚而来不及把它送交股东,意见也应该在股东大会上宣读(第391a条3、4、5项)[49].即使解任审计人的决议已获通过,审计人仍然可以保留他依据公司法第390条所享有的出席(在其上他的任期本来应该界满或者旨在填补由于他辞职所造成的空缺的)股东大会(第391条4项)。同时,审计人的去职不会影响他根据聘任合同享有的请求损害赔偿的权利(第391条3项)。

一言以蔽之,公司不能随心所欲地撤换审计人,否则它就有可能会在股东大会上遇上大麻烦,上市公司更会遭遇批评性的传媒报道和社会舆论。公司还有可能不得不为此支付一大笔赔偿金。所有这一切,足以让任何一家想要炒审计人鱿鱼的公司三思而后行。

在英国也有不同的意见说,对审计人身份的过度保障会在另一方面带来负面影响,即董事可能会转而寻求一种与审计人的亲密关系(过分亲密的关系显而易见不利于审计人客观公正地行使其监督职能),而这种亲密关系又会使同一事务所得以长期执掌公司的审计大权。然而这种观点并没有受到人们的重视[50].

2、审计人的辞职

没有审计人愿意和公司管理层维持一种非常紧张的共事关系,当这种关系真的出现的时候,审计人往往会选择辞去他在公司的职务。为保障公司的利益起见,应当确保即使在审计人辞任以后,引起他关注的现象不会被掩盖起来。所以公司法第392条规定,虽然审计人可以以向公司注册的办公地点递交书面辞呈的方式辞职,但除非在辞呈当中附上公司法第394条1项规定的声明,该辞职不生效力。第394条1项规定,审计人无论因何种原因而停职[51],均可向公司注册的办公地点递交一份声明,说明任何与他停职有关而他又认为有必要引起公司股东和债权人注意的情况;确实没有这种情况时,审计人也应在前述声明中对此据实加以明。如果该等声明载有审计人认为应当引起公司股东或债权人注意的内容,公司须在声明递交后的14天内,(1)将该声明的副本送交根据公司法第238条有权查看公司帐簿的人[52],或者(2)向法院提出申诉,并告知审计人公司已采取此项申诉行动。除非审计人在21天之内收到(2)中所述的通知,他必须在该21天界满后的7日之内向公司登记处递交公司法第394条1项规定的书面声明,以使债权人和社会公众能够读到它。但是,假如受理公司申诉的法院认为审计人想利用此项声明来散布诽谤他人的言论,它必须指令不得分发此项声明,法院并可以命令审计人承担全部或部分的公司申诉费用(第394条6项)。如果法院发出这种有利于公司的命令,公司应在14日内把命令的内容通知公司股东或公司债持有人;但如果法院并没有作出有利于公司的裁定,同样在14日内,公司应将审计人提交的声明副本送交公司股东、公司债持有人和任何有权得到股东大会通知的人士,并将法院的决定通知审计人,后者则应在接到通知后7日将书面申明的副本送交公司登记处(第394条7项)。未能满足前述要求的审计人或公司均构成罪项(详见第394a条)。

此外,如果审计人在递交的辞呈中附有一份声明,表明他认为某些情况应当引起公司股东或债权人的注意,则根据第392a条的规定,他有权在辞呈中附上一份由他本人签署的意见,要求公司董事立即召集一次特别股东大会,以听取和考虑他就引起他辞职的情况提交给会议的解释。他亦可要求公司在应他的前述请求召开的股东大会之前,或在他的任期即将界满的股东大会前,或在计划重新进行任命以填补由他的辞职所引起的空缺的股东大会之前适当时间备置一份他就有关情况所作的说明。董事应立即召集股东大会,在有关的会议通知中说明审计人已就辞职事宜提出一份书面声明,如果声明接获及时的话并应将其副本送交每一位股东。这样,即便董事能够“劝说”审计人主动离职或不寻求连任,他也无法强令审计人就已知的情况三缄其口。

最后,公司法第393条授权那些选择了免除每年任命一次审计人义务的私营公司股东,在每个财政年度可以向公司登记处提交不超过一份的声明,说明公司对审计人的任命已经终止。据此,公司董事应当在声明提交后的28日内召集一次股东大会,在会上就是否终止对审计人的任命作出决议。如果决议认为公司应当终止聘任审计人,则现任审计人将不会被自动续聘为下一年度的审计人;反之审计人的任期会自动得以延展。事实上,假如股东的前述声明是在公司依据公司法第238条向股东发送公司帐簿及财务报告后的14日内提出的,则无论公司和审计人间已经签署了何种性质的合同,这些财务文件相关年度的下一年度对审计人的自动任命将不会发生。并且根据公司法第386条(4)项,在此情形终止对审计人的任命,无须向其支付补偿或赔偿。该条是专门对私营公司所作的灵活性规定。

人事任命通知篇6

1生命教育的必要性和误区

今天我们不断探求生命的奥秘,注重医疗保健,最终目的是为了能够延年益寿健康生活。而人们往往不能完全正确地理解和认识生命,甚至以冷漠的态度面对生命。当生命受到威胁需要救助时,很多人无动于衷,视而不见;醉驾事故频发,伤及无辜生命;重大人员伤亡的安全责任事故不断;假药、伪劣食品禁而不绝等。对其他生物生命的不尊重,甚至把人类以外的生命予以“物化”,网上不时曝出虐猫虐狗等事件;更令人担忧的校园暴力、青少年吸毒凶杀、自杀事件有增无减;肆意破坏其他生物生存的环境和条件,生物灭绝的速度越来越快。重视和加强生命教育对于保证生命的权益及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当前学校生命教育的实践中,实施生命教育的相关制度、形式、内容等方面均不够完善,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传统的生命科学教学注重传授生命科学的知识和技能,教师的备课大多是围绕如何注重知识点的落实和教学任务的完成来进行,很少挖掘教材中的生命教育的因素,因此教师首先要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充分研究学生的身心发展的特点及相应的教学规律,关注生命教育的细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2在生物学教学中实施生命教育的建议

完善的生命教育体系应该是以生物学课堂教育为主体,充分利用生物学科教学的优势,利用课内课外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综合性教学体系。凡是课本中直接讲到的生命教育的知识,要讲深讲透;凡是教材中生命教育有联系内容,要作必要的补充和延伸,扩大学生对生命教育的认识程度。2.1认识生命的本质,感受生命之美。如:在“人体的结构层次”一节课的教学中,通过原始生命的诞生、人类的出现以及新生命的诞生等知识的回顾与学习,使学生了解到:经历了几十亿年的时间,原始生命才进化成拥有高等智慧、高级情感的现代人类,可见人类生命的来之不易,从而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通过人体各器官、系统的高度协调、密切配合,让学生理解人体是地球上最完美的生命体之一,学会悦纳自我,欣赏自我。在“人体的免疫功能”这节课的教学中,通过学习人体的三道防线的组成,让学生了解:人体的非特异性质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共同构成了人体极为精细、复杂而完善的防卫体系,使学生懂得人类经过漫长的进化过程才形成了如此神奇的免疫力,它是人体健康的根本保证,从而使学生懂得珍惜生命,欣赏生命的完美和精细;通过让学生了解自己的预防接种情况,让学生感悟关爱生命、珍爱生命的重要性,提升学生对生命价值的认识。

2.2尊重生命的价值,培养和谐相处和感恩意识。尊重生命还体现在理解、善待生命的独特性方面。在茫茫人海之中,拥有他人没有的遗传信息,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通过“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教学,让学生认识到,无论是父子、母女、还是兄弟姐妹,甚至同卵双胞胎,性状完全一样的人是难以找到的,人与人之间往往差别很大,或外表或内在,这是必须尊重的事实。由此引导学生懂得世界上“人无完人”,谁都有优点,谁都有不足,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但只有尊重他人,才能受到别人的尊重。可利用活动课开展“接纳他人”、“欣赏他人”的活动,培养学生善待他人,尊重他人的良好习惯。不论是人的自然生命、社会生命还是精神生命不应完全属于个人,人的躯体作为生命的承载者,本人没有生命的处置权。从生命的生殖发育的过程、衣食住行等方面知识,让学生知道父母养育你成人要付出多少艰辛,社会多少人为你服务,我们应该知道感恩,学会感恩。精卵细胞经过复杂曲折的过程结合在一起,预示一个生命的诞生,母亲的十月怀胎,助产士把你送到这个世界上,亲朋好友、老师同学在关注着你的成长,社会尽可能为你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和条件。多少人对人的生命孕育、诞生、成长付出心血和劳动,当你失去生命时又有多少人为之痛苦。乌鸦尚能反哺,羊尚能跪乳,人类更应该懂得感恩。善待自己,拒绝、暴力,养成良好的生活情趣,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健康生活既是自己人生努力的方向,也是回馈父母亲人及社会的一种社会责任。

2.3进行死亡教育,培养对生命的敬畏。生命对于人的个体来说只有一次,是唯一的不可替代的,没有生命即没有人生,没有生命其他一切将无法实现。要让学生懂得生命既很顽强,又很脆弱,在日常生活中时常会出现危及生命安全的事情,必须增强安全意识。在教学“生物的生殖、发育与遗传”一节时,让学生认识到生命来到世界上是一个极偶然的机会,每个生命总是包含出生、成长、死亡的过程;这一生命过程是短暂的和宝贵的;组织学生查阅资料,写出心得,出一期“保护生命”专题板报,举办“面对险情怎么办”的讨论会,让学生掌握自救与互救的方法和技能,如遇到坏人如何脱险,遇到火灾、地震如何逃生等,还可带领学生到殡仪馆体验生活,让他们亲身感受“死而不能复生”的道理和一个人的死亡给家人、亲友带来的巨大悲痛,从而认识生命的宝贵,增强对家庭、社会的责任感,并在人生的历程中十分珍惜自己和他人的生命。

人事任命通知篇7

一、“条例”“规定”“办法”间的区别

“条例”与“规定”和“办法”相比,主要特点是所涉及事物和问题的性质更重要,范围比较宽;内容高度概括;有效的时间与空间范围广阔,稳定性强;对制定与机关的地位有较严格限制,如行政系统只有国务院有权使用,“国务院各部门和地方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不得称“条例”(见1987年4月21日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制定程序暂行条例》)党的系统也只限“用于党的中央组织制定规范党组织的工作、活动和党员行为的规章制度”(见1996年5月3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一般属于“自主的”规范性公文,即自身即可创造新的规则。

“规定”的特点是使用范围广泛,对制定和机关的地位无严格限制;所涉及事物和问题不如条例重大,范围相对窄一些;内容详尽具体,针对性强;一般既可是“自主的”规范性公文,也可以是“补充的”规范性公文(内容为依法或根据授权补充其他规范性公文的内容,对其加以细化和完善),也可以是“执行的”规范性公文(直接为有效执行其他规范性公文而制定,自身不创造新的规则,只是对这些公文在何种情况下适用做出具体规定,对有关概念和问题做出精细的解释说明)。但从实际使用情况看,规定更适合作为“自主的”和“补充的”规范性公文。

“办法”比“规定”所涉及的事物和问题的规模要更小一些,性质也相对轻一些;针对性更强,内容也更加详尽、具体而精细,更重直接的可操作性;除了一部分为“自主的”公文外,大部为“执行的”规范性公文,如各种“实施办法”即均具备这种性质。

二、“决定”与“命令”的区别

“决定”与“命令”的不同点主要在:在使用权限方面“命令”非常严格,只有法律明确规定的机关可以使用,“决定”则可较普遍地使用;在适用的事务方面,“命令”涉及的是特定的具体事务,“决定”则既涉及这类事务也涉及一部分非特定的具有普遍性的反复发生的事务,公文本身也反复适用,即具有规范性公文的一些特点;在表达方面,“命令”高度简洁,只表达作者的意志和要求,“决定”则既表达意志、要求,又阐发一定的道理,交代执行方面的要求,指明界定有关事物的标准等。

三、“指示”与“命令”的区别

“指示”与“命令”的不同主要在:“指示”的使用权限规定没有“命令”严格,上级机关对下级机关均可下达“指示”;在效用方面,“命令”对受文者来说必须无条件坚决执行,“指示”有时则在必须无条件执行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允许受文者根据实际情况相对灵活地处置具体事务;在表达方面“命令”只表达作者的意志和要求,“指示”则既表达作者意志,又注意阐发道理,指出具体任务、具体规则,以及实现目标的方法途径,还注意说明有关事物间的界限等。

四、“指示”与“决定”的区别

与“决定”相比,“指示”涉及的事物和问题更加具体和特定;其作用的范围也是特定的,不如“决定”那样更具普遍性,有效期限也比“决定”相对短一些;“指示”的内容比“决定”精细具体,更强调可操作性、可执行性;“决定”对受文者来说是必须无条件坚决执行的,“指示”则在必须无条件坚决执行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允许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置具体问题,甚至变通执行某些具体要求。

五、“通知”与“命令”“决定”“指示”的区别

与“命令”“决定”“指示”相比,“通知”的用途更加广泛,但权威性明显要弱一些,自身一般不创设新的规则,只是依法或根据上级要求向受文者转达上级机关的指示精神并予以具体化(这也正是代替“指示”用于布置工作,交代政策的通知所以必须不厌其烦地指明“根据------的指示精神------”的原因),告知应知或应办的事项,使一部分公文完成升格(批转)、生效()扩展有效范围(转发)的程序。

六、“批复”与“指示”(或指示性通知)的区别

“批复”实际上是一种被动的“指示”在基本性?上与“指示”没有什么不同。二者之间的差别只在于:“批复”内容的针对性更强,事物和问题以及所涉及的人员更加特定,更加具体,问题也比较专指单一;“批复”只用于回复请示的机关,一般不像“指示”那样具备普发性。

七、“通报”与“通知”的区别

“通报”与“通知”的不同点主要在:“通报”不是像“通知”那样以具体的任务、详细的规范化要求和有关规则来指导和推动工作,而是用典型事例、有关情况来传达意图,启发教育有关人员,指导有关方面的工作行为;有关执行方面的要求也比“通知”要原则,甚至不涉及直接具体的执行要求;发送范围广泛,一般情况下,均直接下达给广泛范围内的各级各类工作人员。

八、“通报”与“处分决定”的区别

“通报”与“处分决定”有很大不同,首先是制发公文的目的不同,“通报”是为了教育当事人更是为了教育更多的人,指导和推动有关工作;“处分决定”则主要是为了正式确认有关的错误事实和合法有效的处分意见。其次,对象不同,“通报”的对象必须是具有典型性的人或事,“处分决定”则是针对所有需给予处分的人及事。再次,内容性质不同,“通报”介绍说明错误事实时概括而原则,以能引出结论为度,“处分决定”中的这部分内容则具体而微;“通报”中常需有要求其他有关人员记取教训,采取有关措施的基本要求,“处分决定”则无此类内容,“处分决定”中必须有明确的纪律处分意见,“通报”则不一定有。最后,发送范围不同,“通报”发送范围广泛,“处分决定”则一般只与当事人及有关方面见面,很少普发。

九、“通告”与“公告”的区别

“通告”与“公告”的不同点主要在:“通告”仅对国内公布,其告知和约束的对象是作者统辖范围内的中国公民及有关的外籍人士,“公告”则对国内国外公布,其告知的对象极广泛;“公告”的事项更加重大,应具备使世人知晓的意义,“通告”则不限于此类性质的内容;“公告”的作者地位大都较高,“通告”则没有此限;“公告”主要是重要消息,除特例外不涉及强制性的执行要求,“通告”中则常涉及有关人员的应遵事项,有具体细致的行为规范和对公文具体如何遵守的要求。

十、“通告”与“命令”“指示”“通知”的区别

“通告”与“命令”“指示”“通知”的差别主要在于:“通告”不涉及任何秘密;直接公开,即制成之后直接公之于众,而不像一部分“命令”“指示”“通知”那样,尽管最终也公开,但首先需按组织系统或专业系统逐层下达;“通告”的内容比“命令”细致具体,在文种使用上不像“命令”那样需受严格的权限限制;“通告”提出的规范是公民的行为规范,一般不像“指示”和“通知”那样涉及贯彻执行公文的要求,而主要提出公民应当遵守的具体事项;“通告”可依法自创有关规则,“通知”则主要是转达上级的指示精神并使之具体化。

十一、“通告”与规范性公文的区别

“通告”的一部分内容也具有一定的规定性,但它却与规范性公文有很大不同:“通告”所涉及的主要是公民个人的行为规范,规范性公文则不限于此;“通知”中的规则更带有政策性而非规范性,因而稳定性不如规范性公文;“通告”的内容详尽具体,有一部分用于解释说明、阐发道理、叙述有关事实过程,指明有关事物间的界限、例举有关情况的成分,而这些成分在规范性公文中一般没有;“通告”效力的存在依赖于作者自身的法定管辖权,对在辖区内的公民有强制约束力;“通告”的生效程序比规范性公文简单,机关的法定责任者签发即生效,不必依靠制发“命令”“通知”等完成其公布过程;“通告”的传递形式也比较简便和多样,张贴、广播、刊载等形式均可保证其有效。

十二、“请示”与“报告”的区别

“请示”与“报告”的不同主要在:“请示”用于对上级机关有所呈请的情况下,可向其请求下达指示,请求其允许“自己”去做某一件事情,“报告”则用于汇报、反映情况、问题或提出建议、答复询问,不能带有“呈请”事项;“请示”能强制对方复文,“报告”则不能,上级对“报告”可以复文,也可以不复文;“请示”必须是形成于事情发生之前,“报告”则可根据情况,既可在事前,也可以在事后或事情进行当中形成。

十三、“请示”与“议案”的区别

“请示”与“议案”在基本性?上是相近或相同的,但也有一些区别:“议案”的作者是被严格限定的,受文者也是非常专指的,作为行政公文的“议案”的作者须是各级人民政府,受文者只能是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务委员会,“请示”则可用于同一组织系统或专业系统的任何下级机关对上级机关有所呈请;“议案”所关涉的事项是提请国家权力机关审议的重大事项,“请示”所涉及的事项则不仅仅是重大事项;在效用上,“请示”可以强制对方回复意见表明态度,但内容并不能强制执行,“议案”则在经审议通过后,具有法律约束力.要求有关机关或人员认真遵照执行。

十四、“会议纪要”与“决定”的区别

“会议纪要”与“会议决定”(决议)之间有如下不同:“会议纪要”一般不能独立对外发出,往往需要以“通知”等指明有效执行的范围与要求等,“决定”则可独立发出;“会议纪要”所记载的是会议的情况和议定事项,不一定必须如决定那样只针对重要重大事项;“会议纪要”不仅仅只反映议定的事项,“决定”则必须是完全确定的决策而不必反映其他意见;“会议纪要”中的议定事项是有关与会各方确立的意见,只要有一方反对即不成立,“决定”的内容则可根据有关会议规则由与会者中的多数人确认并通过即为有效,产生法定效力;在表达方面,“会议纪要”需综合反映会议的全面情况,对有关意见和观点进行阐述,“决定”则一般无这些内容。

人事任命通知篇8

生命是宝贵的,人的一生就只有一次生命,我们应该爱惜生命。注意交通安全也是爱惜生命的一部分。那么你们知道关于学生观看知危险会避险安全文明出行有感心得感悟内容还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学生观看知危险会避险安全文明出行有感心得感悟五篇,欢迎参阅。

学生观看知危险会避险安全文明出行有感心得感悟一通过430交通安全讲座,体会到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生活、工作节奏也愈来愈快,汽车成了人们的主要工具,它给我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方便与快捷,在大家赞叹社会进步、享受社会进步的同时,它也给我们带来了灾难!

一幕幕悲惨的画面虽然只是在交通安全教育的宣传片中看到的,但我知道这一幕幕却是真实地发生着,而且悲剧还继续着。每天,这个世界上有多少人丧命于那无情的飞奔的车轮底下,有多少人因交通事故而失去自己宝贵的生命,有多少幸福美满的家庭妻离子散,家破人亡呢?“交通安全”这是全世界真切呼吁的话题,这大多数的车祸却都是由于肇事者无视交通法规而造成的。这一幕幕惨剧是可以避免的。车祸,车祸,似乎每天,我们的眼前都会掠过车祸这个令人惊心动魄的词眼。交通安全,例如娱乐圈里,胡歌、刘丹、牛振华,我们喜爱的许多演员或艺术家都曾经因为它而“很受伤”,有的甚至早早的离我们远去

宽阔的马路,先进的道路安全设施,一直在更新的交通法规,难道真能对交通安全起到持久稳固的作用吗?如果是,那为何交通事故还是年年不断的频繁发生?可见交通安全保障并没有达到真正的效果。而这究竟又是谁的错呢?国家给了我们交通安全的保障,我们往往却只顾自己的方便,只顾自己的利益,并未能好好的遵守交通法规。大家想过如此的后果会是怎样的吗?

看!那辆超载的大卡车正吃力的前进着,司机见了红灯也不停车,随意乱闯,只是为了赶交差,得一笔工钱,不顾违章的后果。可这位司机知道吗?只是为了这么一笔工钱违反交规,一刹那间就很有可能会葬送生命,而这无价的生命又岂是金钱可以买到的?看!那场悲剧终究还是上演了,鲜血染红了车轮,受害者的亲人悲痛万分……

一次又一次血淋淋的交通事故,永远提醒着人们千万不要忘记惨痛的教训,千万不能把生命当儿戏。短暂的一瞬间,肇事司机成千古恨,亲人们沉浸在悲剧之中,呼喊毫无意义,最后剩下的只有一辈子的悔恨和泪水,生不如死的痛苦。

上帝是公平的也是吝啬的,他只赐予每个人一次生命,所以我们必须珍惜。生活中交通安全与我们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它就像我们的朋友。日日夜夜都守在我们的身边,教育我们,劝戒我们。

人让车,让出一片温情,让出一片秩序;车让人,让出一片安全,让出一片理解。在这个世界上,只有人与车互相谦让,才能尽可能地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减少死亡的人数,珍爱宝贵的生命。

我觉得这次讲座可以挽救更多的生命,提升文明交通的意识,让交通更加顺畅、让出行者更加安全、让人类更加幸福!让更多市民来重视生命,关注文明交通、安全出行,反思以往的行路驾车的陋习,认真审视并改正不文明的交通习惯,把宝贵生命从无情的车祸中解救出来,尊重人的生存价值和生存权利!

学生观看知危险会避险安全文明出行有感心得感悟二20_年12月2日按照“122”交通安全日主题活动的通知精神,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加大了交通安全的宣传力度,增强了全体学生的交通安全观念,牢固树立了“抵制七类违法安全文明出行”的思想。现把活动总结如下:

一、统一思想,落实交通安全日主题活动责任。

我校成立“学校交通安全日活动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和安排学校的交通安全教育工作,把学生的交通安全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提出开展活动的方案;在教职工会议上部署工作,开展全校性的教育活动。

二、强势宣传,切实增强交通安全意识。精心组织开展交通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活动。

(一)校外,亲身感受,培养学生的自护能力。为开展交通安全日实践活动,锻炼学生的实际能力,组织德岗学生外出“交通安全日在行动”活动,学生外出维护校外主要交通道路秩序,感受交通存在的潜在危险,身临其境,让学生感受“抵制七类违法安全文明出行”的重要性。同时,签订安全责任书,让学生掌握了有关交通安全法规常识,对维护学校秩序,疏导交通,宣传交通法规起到了积极而有效的作用。

(二)校内,轰轰烈烈开展学生交通交通安全知识宣传活动。

1、交通安全知识教育课。

我们利用班会课,专门设置“交通安全知识”为内容的课程,备好课,上好课,使全校师生受教育率达100%,实现了交通安全教育进学校的目的,交通安全知识讲座使全体学生深受教育。

2、组织学生观看《珍爱生命,安全第一》交通安全宣传片,通过电影中一些场景感染学生,并通过写观后感提升安全意识。

此外,我们网络搜索有关交通安全的图片资料、电影片,并将交通安全有关的道路交通法律、法规、交通标志牌和事故案例图片等展板,在学校电子白板内进行展览。

3、利用各种载体,广泛开展“文通安全日”活动。

具体做好以下工作:在学校电子白板上宣传“122”交通安全日和它的主题,各班黑板报出“交通安全专版”进行宣传;校园都设置了交通安全教育标语和宣传画;进行题为“抵制七类违法安全文明出行”征文比赛;学习活动取得显著成效。

4、加强对学校师生自行车、电瓶车、摩托车、汽车的管理,严禁学生骑车,教育教师严格做到“安全行车、规范停车”,通过教育、检查等形式制约师生遵守交通法规以及校纪校规。

5、将《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下发至学生,每生人手一份等形式,对家长进行交通安全教育。

要求家长配合学校对子女进行必要的走路和行车安全提醒,要严格遵守交通法规,并决不乘坐“黑车”和超员的车,并要求家长接送孩子上下学或出行时遵守交通法规,保障孩子安全,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而且辐射到家长,规范了家长的交通行为。

通过交通安全日活动的开展,交通安全意识已深入人心,老师、学生和家长都深有感触。学生了解了交通安全常识,提高了遵守交通法规意识。安全走路,安全乘车,安全骑车己成为学生们的自觉行动。开展此活动以来,我校的交通安全工作到位,没有发生交通安全事故。

通过交通安全日主题活动的开展,广大家长对孩子的在校学习感到放心,同时,社会对学校的满意程度有了较大提高。可以说,我们开展的特色活动富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对学校各项工作起了支撑和推动作用,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支点和杠杆。

学生观看知危险会避险安全文明出行有感心得感悟三汽车的出现,不但方便了人们出行、运输,还成为社会结构中身份认同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元素。时至今日,不可否认汽车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随着汽车逐渐普及之后,汽车和我们的生活中越来越密不可分。一直以来,我都觉得自己不会那么倒霉,交通安全事故不会找上我,我稍微注意一点就行了。

学习过程中繁文缛节般的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不免让人心生倦意,但是学习了交通安全事故案例之后,一幕幕触目惊心的事件和惨不忍睹的苦果徘徊在我的脑海久久挥之不去。这些事故无一例外都是因为忽视思想作风建设、忽略道路交通安全而引发的,事故的后果给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无法弥补的重大损失。在学习道路交通安全警示的现场,我深刻体会到道路交通安全就存在于我们道路驾驶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里,稍有懈怠都有可能酿出恶果,毕竟“车祸猛于虎”。

学习了道路交通安全警示教育课程后,我的思想意识觉悟得到巨大的提高,对交通安全有了更为深刻到位的理解。我终于深深地认识到交通安全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以人为本,安全第一”,严格自觉地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是一个机动车驾驶员最基本的义务,也是保障国家、人民以及个人财产和生命安全的必要行为。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尤其是我们这样爱情之花还没有盛开的有为青年,更应该珍惜生命,杜绝交通事故,把道路交通安全警示牢牢扎根于自己的思想意识中,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惟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的奉献社会,实现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展现青春和生命的价值。

“防范胜于未然”,为此我今后一定要时刻紧记并严格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警示和要求,在思想上牢牢树立安全驾驶的意识,一刻也不能松懈;在作风上坚定贯彻谨慎行车的要求,杜绝一切不利于道路交通安全的行为。同时我也要以身作则,引导和带动周围的人共同维护好道路交通安全,切实为建设和谐社会奉献自己的力量。

学生观看知危险会避险安全文明出行有感心得感悟四交通安全关乎生命,生命没有彩排。全世界过6分钟就有一人死于车祸,全世界每一分钟就有人伤于车祸,全世界死于车祸比世界大战死的还要多,而我国交通死亡事故是全世界第一,每天,都会有人命丧于那无情的飞奔车轮底下,成为交通安全路上又一个警示灯。车祸,让许许多多温暖的家庭支离破碎,让幸福在车祸中断送。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在车祸中转瞬即逝,许许多多肇事司机在一失足间铸就了千古恨。触目惊心的数字,成千上万的亲人就在车祸的转眼间中沉浸在悲痛之中。

当因超速超载而引出的惨重的车祸;当想象他们丧失亲人时那悲痛欲绝的情景,谁还会不真真切切的感受到生命的可贵无处不在?违法超载(员),为了一点蝇头小利和一时的方便便漠视了自己和他人的人身安全;超速行驶无视法律法规的要求结果酿成了大祸,酒后驾车,害人又害己,“杯中一滴酒,亲人两行泪”,连无辜的小学生都不能幸免遇难;由于法律意识淡薄,安全知识匮乏,无证驾车、违法超车会车、疲劳驾驶、操作不当、肇事逃逸等等交通违法行为导致的接二连三的交通事故一个个向我们涌来,一张张团圆的景象灰飞烟灭。

在血的教训的照映下,生命如此地脆弱,如此地不堪一击。多一份小心,多一份关心,就会少一份灾难,少一份失望。珍惜生命,从我做起,为不再让亲友生离死别的场面再一次出现,不让交通事故无情地吞噬我们无辜的生命。我一定严格遵守各项交通道路交通安全法规法律,时刻以清醒的头脑掌握好手中的方向盘,控制好脚下飞旋的车轮,守好道路交通安全的第一道防线,不开霸王车、不违规超车会车、不无证驾驶、不疲劳驾驶、不酒后驾驶,不超载、超速,避免心存侥幸而给自己和他人留下终生的痛苦和遗憾。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安全工作责任制

党中央、国务院非常重视安全工作,学校“提高认识,加强管理,以对学生极端负责的精神做好学校安全工作。”为此,我校确定了安全工作的指导思想及总体目标:以树立安全意识为主线,以强化层层管理责任制为核心,以落实具体措施为重点,及时全面排查、清理和整顿校园内安全隐患,努力创建一个管理有序、防控有力、整改迅速、环境安定、校风良好的安全文明校园,确保学校在良好的教育教学秩序及生活秩序中稳步发展。

二、强化安全教育,树立安全意识

安全工作的重点是及时消除隐患,加强全校师生的安全教育,防患于未然,为此我们提出要树立六种意识、开展“六防”教育、克服四种疏理、坚持“四不放过”、营造“四讲”氛围。六种意识:即“大于天”意识、“责任”意识、“忧患”意识、“第一”意识、“防范”意识、“共管”意识;开展“六防”教育,即防盗、防火、防震、防溺水、防触电、防交通事故教育活动。营造“四讲”氛围,即利用横幅标语、校园广播、班级黑板报、主题班会等多种形式进行广泛宣传,营造了一个“人人讲安全,处处讲安全、时时讲安全、事事讲安全”的浓厚氛围。

三、建立各种报告制度,加强安全管理

1.建立安全工作日报告和安全整改通知书制度。

制定了《学校安全自查范围》,在全校各班级、各处室部中设立了安全检查员,要求每天对各自范围内的学生动态、教学生活设施、设备进行检查、记录,并向班主任和各部门责任人汇报,最后上报校长;然后由校长签署处理意见,限期整改;在校园各区域配备、完善消防设施,专人负责,定期检查,使学校安全管理网络覆盖到校园的每一个区域,每一个角落,每一个时段。

2.重大伤亡事故报告制度。

凡是学校师生非正常伤亡事故或重大安全事故,应及时上报上级主管部门。对发生的事故应按照各自管理权限及时查清原因,对事故责任者给予严肃处理,事故善后事宜应及时妥善处理。对发生事故不上报者,要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近年来,我校在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始终把安全工作放在学校工作的突出位置。从增强师生安全意识,强化学校安全管理入手,通过明确责任,落实措施,将努力营造一个安全、文明、健康的育人环境。

学生观看知危险会避险安全文明出行有感心得感悟五汽车的出现,不但方便了人们出行、运输,还成为社会结构中身份认同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元素。时至今日,不可否认汽车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随着汽车逐渐普及之后,汽车和我们的生活中越来越密不可分。一直以来,我都觉得自己不会那么倒霉,交通安全事故不会找上我,我稍微注意一点就行了。

学习过程中繁文缛节般的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不免让人心生倦意,但是学习了交通安全事故案例之后,一幕幕触目惊心的事件和惨不忍睹的苦果徘徊在我的脑海久久挥之不去。这些事故无一例外都是因为忽视思想作风建设、忽略道路交通安全而引发的,事故的后果给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无法弥补的重大损失。在学习道路交通安全警示的现场,我深刻体会到道路交通安全就存在于我们道路驾驶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里,稍有懈怠都有可能酿出恶果,毕竟“车祸猛于虎”。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尤其是我们这样爱情之花还没有盛开的有为青年,更应该珍惜生命,杜绝交通事故,把道路交通安全警示牢牢扎根于自己的思想意识中,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惟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的奉献社会,实现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展现青春和生命的价值。

“防范胜于未然”,为此我今后一定要时刻紧记并严格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警示和要求,在思想上牢牢树立安全驾驶的意识,一刻也不能松懈;在作风上坚定贯彻谨慎行车的要求,杜绝一切不利于道路交通安全的行为。同时我也要以身作则,引导和带动周围的人共同维护好道路交通安全,切实为建设和谐社会奉献自己的力量。

安全,是不折不扣的落实;“安全工作只有规定动作,没有自选动作”,以此与车长朋友共勉:真正履行自己的职责和使命,营造出“关爱生命,关注安全,我要安全,我能安全”的良好氛围。安全责任重于泰山,让我们将安全进行到底。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生活、工作节奏也愈来愈快,汽车成了人们的主要工具,它给我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方便与快捷,在大家赞叹社会进步、享受社会进步的同时,它也给我们带来了灾难!

一幕幕悲惨的画面虽然只是在交通安全教育的宣传片中看到的,但我知道这一幕幕却是真实地发生着,而且悲剧还继续着。每天,这个世界上有多少人丧命于那无情的飞奔的车轮底下,有多少人因交通事故而失去自己宝贵的生命,有多少幸福美满的家庭妻离子散,家破人亡呢?“交通安全”这是全世界真切呼吁的话题,这大多数的车祸却都是由于肇事者无视交通法规而造成的。这一幕幕惨剧是可以避免的。

宽阔的马路,先进的道路安全设施,一直在更新的交通法规,难道真能对交通安全起到持久稳固的作用吗?如果是,那为何交通事故还是年年不断的频繁发生?可见交通安全保障并没有达到真正的效果。而这究竟又是谁的错呢?

血淋淋的交通事故,永远提醒着人们千万不要忘记惨痛的教训,千万不能把生命当儿戏。短暂的一瞬间,肇事司机成千古恨,亲人们沉浸在悲剧之中,呼喊毫无意义,最后剩下的只有一辈子的悔恨和泪水,生不如死的痛苦。

人事任命通知篇9

1任务驱动教学法

“任务驱动”教学就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将所要学习的知识隐含在一个或几个具体的任务中,在教师的帮助下,学生紧紧围绕着学习任务,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对任务进行分析和讨论,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的占有和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最后通过任务的完成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它把学生的学习活动与任务相结合,以探索问题来激发和维持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动机,让学生带着任务去学习,这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知识的自我建构。[3]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教学流程如图1所示。

2教学模式设计

创新改革教学模式,注重任务驱动,推行基于“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以系统化专业知识为主线,以开放的教学实验室为基地,以激发学生兴趣、主动求知为动力,以培养创新能力为目的”的教学模式。在发电厂电气部分课程教学中广泛开展“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改变传统的课堂讲授模式,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强化教学环节,培养应用型人才。针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特点,在“发电厂电气部分”等课程的教学过程中积极推行任务驱动式教学,可从工程实例方面选择适合的综合项目,通过布置任务提出工程实例项目讲解相关知识分析解决方案讨论总结经验等环节,以项目为导向,以任务驱动、组织教学。通过基于实践基地的模拟设备模拟实操环境,拉近理论与应用的距离,使学生得到综合应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实践问题的锻炼,为学生就业后尽快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打下坚实的基础。

3教学任务设计

在讲授变压器的绝缘老化定律内容时,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首先提出面向工程实践的教学任务,假设某变电站的主变压器容量已经不能满足负荷需求,但由于某种原因不能立即扩建,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尽量保证负荷的供电?提出任务后,首先引导学生将任务进行分解细化,然后引导学生逐步完成任务。分析如果仍然要求变压器满足增长后的负荷,即过负荷运行时可能带来的影响,按照在电机学课程中学习的旧知识,得到结果———过负荷会使得变压器发热量增加,热量会经过散热途径散失。然后再研究当变压器过热时对变压器的作用,此部分为新知识,老师讲授变压器温度与预期使用寿命之间的关系,得到结论,变压器热点温度维持98℃,可得到预期使用寿命,另外引出变压器的热老化定律———温度每升高6℃,寿命减少一半。接着提出问题,如果一段时间内变压器热点温度超过98℃,另一段时间内变压器热点温度低于98℃,这种情况对于变压器寿命有何影响?经过分析得到等值老化原则,在此种运行情况下,只要热点温度高于98℃时多损失的寿命与热点温度低于98℃时少损失的寿命相平衡,仍然可以得到预期使用寿命。然后讨论变压器的正常过负荷和事故过负荷,正常过负荷遵循等值老化原则,不会多损失变压器的预期使用寿命,而事故过负荷为了保证事故时负荷的供电,牺牲了变压器的预期使用寿命。所以在授课前提出的工程实践问题得到解决,虽然变压器为了满足负荷用电会过负荷,但只要符合等值老化原则,就不会造成寿命的多损失。

4结论

人事任命通知篇10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告诫全党“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做为一名18岁入党,迄今党龄已14年的“老”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也是我的政治信念。2005年4月,我经XXXX中学高三党支部支部大会选举通过,成为一名预备党员。2006年5月,经XXXX大学法学院学生党支部批准,正式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我仍清楚的记得,我的入党介绍人XXX老师在入党宣誓前语重心长的对我说:“组织上入党一生一次,而思想上入党却是一生一世的。你以后一定要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

入党14年来,对党的认识也由模糊变得日渐清晰。在刚刚入党时,仅仅只是觉得,这是自己政治生命的开始,也是组织上对自己思想上进步和行动上努力的认可和肯定。而现在,特别是过政治生日、重温入党誓词后,更多的是感受到一种神圣、一种责任、一种使命。“共产党员”无论在革命、建设还是改革时期,都是一个光荣神圣的称号,它是先锋战士的标志,是高尚人格的体现,是引领人们奋发前进的旗帜,更是责任的要求和使命的召唤。

“神圣”,就是说,这个群体是社会各界的优秀分子集合,不是每个人都可以随随便便成为其中一员。只要成为一名党员就必须心存敬畏,敬畏组织、敬畏人民,始终无愧于这一称谓。也正是这种组织归属感,激励我们奋发向上、不懈努力。“责任”,就是说,做一名党员你不能混同一般群众,尽忠尽职,利居众后,责在人先,是每一个党员的神圣责任。责任心是做一个党员的底线,也是对党员最基本的要求。“使命”,既可以说是一种担当,也可以说是一种信仰,正如誓词中所说“对党忠诚,积极工作”,对我而言,就是继续钟爱纪检监察事业,努力做最好的自己,让自己的聪明才智在事业中尽情发挥。

作为一名从事纪检监察工作的共产党员,做到严格执纪,不辱使命,勤奋敬业,扎实工作,今后必须努力在以下几个方面再下功夫:

一是注重学习。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和个人党性修养。认真学习党章和党的各项政策,不断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通过学习补充能量,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勤于思考、融会贯通、触类旁通,真正化知识为能力,化知识为力量,做到知行统一。

二是牢记使命。始终牢记党的根本宗旨,心系群众、服务人民。坚定理想信念,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和群众观点,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提高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踏实当好人民的公仆,真心诚意地为人民谋利益,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坚决不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决不忘。

三是改变作风。不断增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工作理念和本领,增强创新意识和紧迫感、责任感。恪尽职守,认真履行职责,努力提高工作质量、积极改进工作方法,着力提升工作效率和服务意识,开拓进取,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