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小学生学宪法心得体会十篇小学生学宪法心得体会十篇

小学生学宪法心得体会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7:30:32

小学生学宪法心得体会篇1

通过召开此次以"学习宪法,尊法守法"为主题的晚班会以及开展宪法知识测试活动,旨在响应国家号召,使宪法教育深入校园,推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从而形成弘扬宪法精神,培育法治观念的校园氛围。同时,宪法主题班会的开展,有利于使文学院师生们深刻地体会到宪法的重要性,增强师生对宪法实施重要意义的理解,促进文明和谐校园的发展。更重要的是,文学院以本次班会召开为契机,不仅弘扬了宪法精神也使宪法知识深入人心,从而让文学院学生们更好地投入到学习、生活、工作之中,将自己培养成为更优秀的人,使文学院更加持续、稳定地发展。

小学生学习宪法心得体会500字(二)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各种思潮的涌现,一些不健康的东西也在渐渐地影响到了我们校园,我们小学生变坏真是太容易了,比如网吧、游戏厅等,你们可知道有多少人因此而荒废学业甚至走向犯罪的道路!年龄的特点决定了同学们的幼稚、不成熟,可能会做出一些不该做的事情,甚至因法律意识的淡薄而导致一些违法犯罪现象的发生。有的同学爱打架或盗取别人的钱财。小小的年纪,就沾上了许多恶习。走出校园,或早或晚,几乎都走上了犯罪的道路,受到了法律的制裁。他们最后走上这一步,并不是一步走成的,其实他们就是在我们这个阶段、我们这个年龄开始一步一步不听教育,渐渐变坏的。因此,这的确应该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我们完全有必要学习有关的法律知识,来尽量减少甚至完全避免违法犯罪现象的发生。借此机会,我特别向大家提出几点建议:

一、不带通讯工具进入校园,不准沉迷于网络。要充分地认识现代通讯和互联网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利弊,认识小学生热衷于交往和娱乐、沉湎于虚幻世界,给身心健康成长、给成就学业带来的不良影响。自觉不将通讯工具带进校园,纠正网络游戏、网上养宠、网上装备、网上交友等危害身心健康、消耗家长钱财和影响学习的行为。

二、不乱抛乱扔,不准损坏公物。洁净的环境、完好的设施,能体现一个集体的精神面貌,也反映集体中的个体的文明素养水平。洁净的环境不能仅依靠打扫,完好的设施不能仅依靠装备,而要靠同学们的爱护。

三、不"说谎、小偷小摸、义气用事".在这些不起眼的不良行为逐渐滋生、发展的青少年犯罪中,消费观念和生活观念的变迁成为重要的诱因。一些学生一味在生活上互相攀比,比高档、用名牌,过度的高消费使他们产生不劳而获的寄生虫思想,得不到满足就去偷去抢,坠入违法犯罪的深渊。我们千万不要为了一时的享受、一时的痛快,而毁掉自己的一生。

小学生学宪法心得体会篇2

国家宪法日学习心得1家有家规,校有校纪,国有国法,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学好宪法,守法遵纪,严以律己,才能做一个阳光青年。

青少年违法犯罪,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法律意识淡薄、受社会不良习气的影响。这些青少年学生虽然也知道自己所作所为是违法违纪的,但他们无法认识事态的严重性。

还有的同学认为,违纪与违法是两码事,违反校规校纪大不了被老师批评,没有什么。殊不知习惯成自然,违纪就会逐步演变成违法,以后到社会上有可能做出更出格的事来。

遵守校纪校规,应从小事做起,从自身做起,自强、自尊、自重、自爱,争当一个文明的新时代青少年。我们生活的社会是一个法治社会,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每个人都有遵纪守法的义务,也有宣传法制的义务。

有一次,我在大街上走,看见一位叔叔把口香糖直接吐到地上,我就连忙跑过去,对他说:“叔叔,你这样做是不对的,你应该用纸包住,然后丢进垃圾桶里。”叔叔听了,按我说的去做了,然后,对我笑了一下就走了。我心里觉得美滋滋的。

在放学回家的路上,我经常看见一些人违反交通规则,不管红灯还是绿灯,一样向前冲。“红灯停,绿灯行”,这些交通规矩,没有人不知道,我想:这跟一个人的素质有着密切的关系啊。这些闯红灯的人,他们小的时候可能是不大遵守学校规章制度的。

啊,又是一场悲剧啊!人行道上一辆摩托车急速行驶,将一位老奶奶撞死了,我不明白摩托车司机为什么不按道行驶,偏要闯入非机动车道呢?只是图方便、图省事,却使一个宝贵的生命离开了这个世界。

法律,在我们中学生眼里似乎遥之不及,实际上却与我们息息相关,我们从小就应尊法学法,做一个懂法守法的学生。从现在起,我们要加强宪法的学习,从学习国家的根本大法起步,加强有关法律法规的学习。以法律为准绳,明确什么事可以做,什么事不能做,规范自己的行为举止,避免触犯法律。如果人人都能“学法、知法、守法、用法”,那世界上还会有如此众多的悲剧吗?

国家宪法日学习心得212月4日是中国国家宪法日。设立“国家宪法日”有利于传递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的理念,坚定党和国家依法治国、依宪治国的决心。

宪法是法上之法,是母法,其他法律是子法,其他一切法律都必须服从和服务于宪法,不得与宪法相违背。宪法作为根本大法,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是公民行为的基本法律准则,它处于一个国家独立、完整和系统的法律体系的核心,是一个国家法律制度的基石。宪法从内容上保障国家权力有序运行,规范和制约国家权力;确认和保障公民基本权力;调整国家最重要的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

对于当代青少年来说,尊重宪法、学习宪法、遵守宪法意义十分重大。随着时代的发展,当全球化成为时代的主旋律时,各种思潮涌现,一些腐朽、落后思想渐渐影响到我们:有些青少年因沉迷网络荒废学业,有些青少年因任性冲动而打架斗殴,欺负弱小,尽染劣迹恶迹,甚至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事实说明,引导青少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做高素质的公民已刻不容缓。

增强宪法意识,首先应了解宪法。青少年只有通过认真学习宪法,才能了解宪法的性质和基本内容,知道宪法在我们国家生活、人民生活的地位和作用;知道哪些行为是宪法提倡和鼓励的,哪些行为是宪法所禁止的;明白宪法是一切国家机关,团体和组织的最高行为准则,也是全体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

其次,要在日常生活中养成遵守和维护宪法的习惯。青少年学生通过宪法及相关法律的学习,掌握扎实的法律知识,从而适应时展的需求,为将来服务社会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思想指导行动,学习在于运用,这就需要我们中学生在学习生活、社会生活中时时处处规范自己的行为,使自己的行为符合宪法的要求,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做起,持之以恒。如:严肃认真地参加升国旗、唱国歌等活动式;刻苦学习,认真完成每一次作业等等。

三是要以各种形式向群众宣传宪法,并同违反宪法的行为作斗争,时时处处用实际行动捍卫宪法的尊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每一个公民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但现实中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差异,总会有一些人法律意识淡薄,缺乏宪法观念,这就要求我们青少年用各种形式向周围的群众宣传宪法知识,让周围的群众了解到宪法的重要性。

当前,追求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弘扬正气构成了我国社会生活的主流。但与此同时,社会生活中也存在着一些消极丑恶的现象,有的人总会做出一些违反纪律、违反宪法的事情。对于违法行为,我们青少年要机智勇敢地与其斗争,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维护宪法的尊严。

青少年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崇高历史使命,我们要在树立远大理想,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认真学习宪法,增强宪法意识,以实际行动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添砖加瓦。

国家宪法日学习心得3《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宪法给予我们各种权利同时也规定有很多义务。

中国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国度,中华民族在推动世界历史的进程中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然而,古老神秘的中国在列强的侵略和帝国主义的破坏下曾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为什么当时的中国会被侵略到如此体无完肤?清政府的腐败无能还是中国人的软弱无力?或许前者的原因更甚。但是当时的中国确实也较为落后。落后的结果就是被侵略。

历史探索的结果使中国有了主席主倡的新民主义社会,有了中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社会,有了宪法和法律来保卫和维护全体国民的共同利益。

我们做守护宪法的保卫者,做遵守宪法的执行者。现实的结果却并不是那么尽如人意,进入到现如今的社会,宪法日益完善和健全,而违法事件却层出不穷。

暴力问题是当今社会令人头痛不已的问题。前不久发生的永安县初中生打人事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讨论。小小年纪的打人者让被害男女生跪在地上求饶,打人者气焰嚣张连扇被害女生巴掌。这个视频让人看了心痛不已,看着被害女生通红的面部和跪下的膝盖不禁发人深省,这是学校教育的缺失还是对于法律的无知?

然而,我却更相信是后者。对于法律的无知或是对于法律的无视让他们可以这样去欺负一个身无缚鸡之力的女生。通过此次事件,或许我们可以从中吸取教训,加强法律的宣传力度,提高学生的法治素质,成为新中国遵守宪法的守护者。

毒品两字使人闻风丧胆,是国家明令禁止贩卖的有害物品。毒品对人的危害性不言而喻,可以使人产生依赖性从而控制人的精神活动。然而毒品中的暴利却让贩毒者铤而走险违反法律去谋取暴利。

如今的公共人物有许多人吸毒,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艺人们吸毒是为了缓解压力,而毒枭们贩毒却是为了钱财。世界那么大,总会有一处是自己的容身之处,而毒枭不惜知法犯法,去危害自己的同胞,这种现象是可悲的。

宪法是为中国人民制定的,宪法为了让我们拥有更好的生活和更好的发展,为了让我们不做错事,为了保障我们的人权。因此,我们应该主动的去学习宪法,体会宪法,遵守宪法。

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核心和基础。因此宪法的重要性自然是不言而喻的。

宪法维护了我们公民自己的权利,我们也应该认识到宪法对于我们的重要性,我们要积极推进法治建设,共同成为宪法的遵守者。

学习宪法,共同创造校园的美好明天,共同开辟自己的美好未来。学习宪法,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我们都要做宪法的守护者、执行者。

国家宪法日学习心得4宪法是我国家的根本大法。同学们也许会觉得宪法离我们很遥远,其实,我们是没满十八岁的公民,法律和社会称我们为未成年人,赋予我们特殊的权益,并加以保护。比如我们的义务教育,未成年人有受教育的权利,就是宪法规定的公民的基本权益。也就是说,我们来学校上课,保证我们正常的学习、系统的接受教育,都是宪法规定的。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宪法的约束,我们的成长与宪法息息相关!

说起宪法总会给人以威严、崇高的感觉,其实宪法与道德、习惯、纪律一样,多在规范着人们的行为。正是由于这些规范的存在,人类社会才变的有序;正是由于宪法的存在人们的权益才得到了保障。作为当代的小学生我们有幸生活在21世纪的中国,亲眼目睹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新宪法进程的突飞猛进,300多部法律相继出台,“依法治国”已不在是美好的梦想,而是被写进了宪法,是多么的令人振奋!然而我们应该考虑的是:在我们的人生旅途中如何做到与宪法同行?可能会有人说,我们是未成年人,只要不杀人、不放火、不吸毒,宪法就约束不了我们。这是多么的无知啊!其实宪法离我们很近,那些轻视宪法的人是没有认识到宪法的重要性。当今社会人们在不断淡化法律意识,甚至有人在讨论一些传统美德是否已经过时的问题,我觉得这是多么可悲呀!

近年来,青少年结帮犯罪的现象不断上升,据来自公安部门的一则数据表明现在未成年人犯罪呈低龄化发展趋势。犯罪无疑是永远威胁着我们的安定生活,但是我坚信宪法永远维护正义,当然就我国现阶段的法制而言,的确存在着一些漏洞。有一些人为了金钱为了一个“利”字背离职业道德,背离良心,钻法律的空子。但我仍然要说我们的法制正在不断健全和完善,我们应当毫不动摇的坚信法制的正义性并捍卫它!

而作为小学生的我们,常常讲到遵纪守法,可见遵纪是基础。我们千万不要忽视遵纪的作用“以小见大”的道理应该人人都懂。如果你认为“现在违反学校的纪律没什么大不了,只要以后不违法就行”这是错误之极的观点!那就请你尽快打消这种念头吧!“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现在对自己小小的放松将来很可能会酿成大错。所以我们现在只有从一名合格的小学生做起,将来走出校园融入社会集体后才能使自己成为一名知法守法的好公民。

我国宪法规定:“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遵守法律是宪法规定的基本义务。我们小学生在受到法律保护的同时,也要从小牢记一份责任:为了国家和社会秩序,我们应自觉遵守法律。因为宪法无时无刻都在我们身边,无时无刻地伴随我们成长!让我们一起踏上与法同行的道路吧!

国家宪法日学习心得5说起宪法,可能有的同学觉得陌生,但说起“法律”二字,许多人肯定会说,太熟悉了。其实,宪法是制定其他法律的依据,一切法律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曾有人形象的将宪法与其他法律的关系比作“母子”关系,这就很好地诠释了宪法的重要地位。所谓“依法治国”其实质就是依宪治国。

主席书记多次强调,要依法依宪治国,指出“要努力建设法治中国,以更好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作用”,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的确,法治是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保障,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是几千年来无数仁人志士不断追求的社会公平正义的守护神,更是我们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保护神。

主席曾经说过,法律要从娃娃抓起,作为小学生的我,必须从小就积极自觉的学法,做个知法,懂法,守法的好孩子,让法律伴我健康成长。

我曾在电视上看到过这样一则新闻:一个地方的部门法规与宪法精神相违背,后被依法取消,这就凸显了宪法的严肃性。

曾听老师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一名本来成绩很好的中学生,因沉溺于网络导致学习成绩下降,受老师批评后心里不服,逃学旷课,连家长的话也不听,慢慢发展到骗钱偷钱上网,最后竟为了筹到上网的钱而去抢劫杀人,一朵本该是花季的人生过早的凋落了。这样害了别人也毁了自己。

在学校,老师经常告诫我们:不玩危险游戏,不能追逐打闹,上、下楼要排队慢行,上、下学要遵守交通规则——因为一个小小的过错,有可能酿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在家,爸妈常跟我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从小就要做个守规矩有责任感的人,说话做事要诚实守信,要孝亲敬长,要爱国明礼。

“法令行则国治,法令弛则国乱”,“无规矩不成方圆”。作为学生的我,不仅要学宪法等法律知识,还要大力宣传法律知识,更要遵法守法用法,用法律约束我们的言行,用法律指导我们前行。

我们是祖国的花朵,祖国的未来,让法律之花在我们的心田绽放,愿我们在法治的蓝天下健康成长,希我们的校园更加和谐,我们的社会更加美好。

国家宪法日学习心得6我认为法律应该是约束我们行为的一种规矩,就是因为有了法律,我们的社会才能得以和谐发展。作为一名小学生,我们应该去了解、去遵守我们国家的根本大法《宪法》。比如,《宪法》就规定,所有的青少年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在广东省,每年都有中小学生因经济困难而辍学,失去了受教育的权利。为此,广东省政府共计出资3亿,让这些孩子重新返回学校接受教育。其实,这就是政府在保护着宪法赋予我们的权利。

法律像是一件安全的外衣。人从一生下来开始,法律就对受教育、生命财产不受侵害做保护。法律的保护让我们快乐地成长,安全地拥有,幸福地生活;法律也是行动的指针。我们的言行都要受到法律的约束,同时也受到法律的保护。法律保护我们的社会运行有序,和谐相处,健康发展。法律并不遥远,它就像空气和水一样,时时刻刻在我们身边。作为小学生,我们首先要掌握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一些最基本的法律常识。邓小平同志曾指出:法制教育要从娃娃抓起。的确,我们是祖国的未来,是祖国的希望,要时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当有人故意毁坏教室的桌椅,打碎电灯时;当有人上下楼梯不靠右侧通行,随意破坏学校规则时;当有人破坏草坪、花卉,随意污染环境时;当有车辆乱闯红灯或逆向行驶时;当有人携带易燃易爆品乘车坐船时……我们可以视而不见吗?

离开法律,就像河流离开河床就会泛滥,大雁离开雁阵就会坠落,电脑离开网络就会寸步难行一样。法律就像一张无形的安,覆盖在我们生活的天空。对于我们小学生来说,我们是祖国的未来,我们更应从小学习好法律知识,遵守法律和社会规则,将来成为一个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

国无法不治,民无法不立。“国不可无法,家不可无规,校不可无纪”,我们是守法小公民,是祖国的未来,随时随地都要遵纪守法。从我做起,从小做起,学习法律、懂得法律、运用法律。法律将伴随我们一生,让我们受益匪浅!只要我们学法、守法、遵法、用法。我们的社会就会更加和谐、更加美好。

什么时候,我们国家不仅经济实力足够强大了,而且"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的荣辱观也真正被全社会广泛认同、自觉追求,阳光照耀之处都有相应的法律保护时,中华民族的实力才能软硬兼备,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国家宪法日学习心得7宪法是国家根本法,对依法治国具有决定性意义,不断与时俱进地完善宪法是依法治国的客观要求,是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此次修订宪法适应了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客观规律,体现了党心民心所向,符合宪法发展规律,特别是载入国家根本法,体现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新成就、新经验、新要求,是巩固和加强党领导现代化建设的战略要求,是新时代依法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之举,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深远意义!

此次宪法修正案充分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自信”。11个方面的修改内容都是我们党和人民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取得的重大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和制度创新,是对创新成果的一次全面总结。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一是要坚决拥护宪法的修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而要解决新的矛盾,宪法也必须与时俱进,为新时代保驾护航。二是要认清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我国宪法与西方宪法的本质区别。这次修正案在序言和总纲中都明确提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根本性、全面性和时代性。三是要深入理解宪法修正案中删除了任期限制,这一修改强化了“三位一体”的国家领导体制,有利于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四是结合农林实际,及时做好宪法的宣传和教育工作,弘扬宪法精神。要在全系统开展学习宪法、遵守宪法的活动,培养广大党员干部职工敬畏宪法、捍卫宪法、践行宪法的意识,让干部职工成为宪法忠实的崇尚者、遵守者和捍卫者。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获得高票通过,体现了时代大势所趋、事业发展所需、党心民心所向,必将凝聚起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紧密团结在以党中央周围、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磅礴力量。我们坚决拥护支持,并将以思想为指引,强化“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持“四个服务”,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本次修改宪法,是完全符合我国国情需要,符合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作为___的党建办主任和工会主席,要以此为契机,引领广大党员干部职工坚决守护它的,营造风清气正氛围,并且要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强化法制意识,坚决维护职工正当权益,不断加强法律知识教育,引导大家知法、学法、懂法、用法,引导干部职工紧跟新时代步伐,为推动时代进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国家宪法日学习心得8在社会这个大家庭里,每个人如何约束自己,规范自己,那就要心里有一杆秤,脚下有一块基石,所以作为青少年的我们有必要去了解去遵守我们国家的根本大法。

《宪法》所规定的公民权利与国家权力是相互作用的。首先,公民权利是国家权力的来源。公民权利是经过宪法确认的,而国家权力是人民通过的宪法所赋予的。其次,公民权利是国家权力的目的。国家权力的设置是以公民权利为对象,以维护公民权利为目标的。再者,国家权力是公民权利的有效保障。通过有组织的国家权力,维护社会的正常秩序,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才能得到有效保护。

国家权力是一柄双刃剑,它既有维护公民权利的作用,如果行使不当,又会侵害公民的正当权利。为了既发挥国家权力在保护公民权利方面的作用,又防止权力行使不当造成对权利的侵害,必须保持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之间的协调与平衡。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之间的协调与平衡是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安居乐业的基本条件。如果权力过于膨胀,权利则必然萎缩;权力空间过大,权利空间则必然缩小;而反之,如果权利过于膨胀,没有足够的权力空间,导致无政府状态,社会将失去秩序,最终损害的仍然是公民权利。因此,既要防止国家之权被滥用,侵犯公民权益,以维护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也要防止公民之权被滥用,以维护国家和社会的正常秩序,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以上更是可以清楚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之间的协调与平衡实为重要。

通过学习宪法,我们进一步的了解了国家大事,关心国家大事的意识。同时也更是理解了国家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依宪治国的意识。而我们要自觉维护宪法的权威,保证宪法的落实,去尊崇·学习维护宪法。

总之,国无法不治,民无法不立。遵守法纪,依法办事,应成为任何人都不能例外的庄严准则。事实上,全民守法是弘扬法治精神的基础工程,也是依法治国的关键,更是建设法治中国的重要一环。明确指出,法律要发挥作用,首先全社会要信仰法律。应该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动,才能有效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才能有效保证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改革开放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从严治党任务十分繁重艰巨,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用法治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根本性·全局性·长期性制度保障,全社会更应牢固树立宪法权威,弘扬宪法精神,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都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让宪法信仰根植于我们内心深处,让宪法权威体现在社会生活的各方面,我们盼望的中国梦定能尽早实现。

国家宪法日学习心得9经过紧张的投票表决,我国宪法发展的一座重要里程碑,《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被高票通过。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在我们党治国理政活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从我国第一部宪法诞生至今,我国宪法一直处在探索实践和不断完善过程中。通过不断地修改,我国宪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与时俱进,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根本法治保障。

宪法以国家根本法的形式肯定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指导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科学理论、正确路线和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为坚持和运用党领导人民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中取得的成功经验,提供了法律保障。进一步学习和贯彻实施宪法,对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这次宪法的修改,始终贯穿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精神和原则,是我们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带头守法的生动实践,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的生动体现。还根据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形势新任务,把党的确定的重大理论观点和重大方针政策载入国家根本法,把党和人民在实践中取得的重大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成果上升为宪法规定,体现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新成就、新经验、新要求。这是时代大势所趋、事业发展所需、党心民心所向,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举措,对更好发挥宪法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重大作用,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宪法集中反映了我国各族人民长期奋斗的成果,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以及国家生活中最重要的原则,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和法律效力,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居核心地位。体现了宪法的稳定性与适应性的统一,反映了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意愿,使宪法更加完善,更加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要求,更加能够发挥宪法作为国家根本大法的作用。

宪法只有不断适应新形势、吸纳新经验、确认新成果,才能具有持久生命力。我们要把学习新宪法同实践科学发展观、群众路线重要思想,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大兴求真务实之风结合起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面发展。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宪法的权威也在于实施。只有更加自觉地恪守宪法原则、弘扬宪法精神、履行宪法使命,把实施宪法摆在全面依法治国的突出位置,才能推动党和国家事业顺利发展。

总之,我们要严格依照宪法办事,自觉地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的全面实施。

国家宪法日学习心得10学习法律法规能够增强个人的法律意识,做到依法做人,做懂法守法的好公民。作为教师更应该对相关教师、学生等方面的法律法规熟记于心,落实于行,真正做到依法执教。在今年的宪法日来临之际根据学校安排,我认真学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通过学习提高了我对宪法的理解,对国家提出的依法治国有了更深的理解和体会。

首先,对宪法的认识更深刻。《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根本法。中国政治制度和国家其他重要制度的法律依据。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负有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

其次,更加明白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我国现行宪法明确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并且通过将“一切国家权力”赋予“人民”。宪法强调了公民的基本权利与基本义务相一致原则。此外,宪法还规定了一些公民的权利既属于权利,又属于义务,例如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宪法突出了宪法的根本法的性。现行宪法特别重视宪法自身的根本法,强调宪法作为根本法,具有法律效力,必须得到严格地遵守。宪法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统一原则。宪法对社会主义法制统一原则提出明确要求,包括:国家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小学生学宪法心得体会篇3

12月4日,是国家宪法日,是弘扬法治精神的日子。那么关于宪法的精神法治的力量观后感该怎样写呢?下面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了“关于2020年宪法的精神法治的力量观后感”,欢迎阅读与借鉴!

宪法的精神法治的力量观后感一党的二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完全符合历史唯物主义、完全符合新时展要求,是新时代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迫切需要,体现了宪法的稳定性与适应性的统一、党的主张与人民意志的统一、讲政治与讲法制的统一,反映了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意愿,使宪法更加完善,更加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要求,更加能够发挥下发作为国家根本大法的作用。

此次审议通过了确立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指导地位、调整充实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内容、完善了依法治和宪法实施举措、充实了坚持和加强中共方面领导内容、修改了主席任职方面的有关规定与增加了有关监察委员会的各项规定,对宪法进行了21处修改,具有三点重大意义:一是党中央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和战略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二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举措;三是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修正案其中审议通过的监察法是一部对国家监察工作起着统领性和基础性作用的法律。监察体制的改革市管全局的重大政治体制改革,把反腐败资源集中起来,把执纪和执法贯通起来,整合了反腐资源力量,加强了党对反腐败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构建集中统一高效的中国特色国家监察机制,实现对所有形式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监察全覆盖,是以党中央审时度势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体现了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为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提供了根本法治保障。

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执政党地位第一次写进宪法正文部分)明确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的宪法地位。实现执政党转型。执政理念、执政方式就是依法执政,既是历史的选择也是时代的要求,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充分发挥,这是5年来深远意义的成就,也是我们取得一切发展进步的根本原因。

同时,把党的确定的重大理论观点和重大方针政策特别是思想载入国家根本法,把党和人民在实践中取得的重大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成果上升为宪法规定,有利于巩固和发展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新世纪、新阶段继续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进一步学习和贯彻实施宪法,对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要牢记依法治国首先需要依宪治国,大力开展宪法学习宣传活动,努力提高党员领导干部的宪法意识和法制观念。要使全体干部了解我国根本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带头增强宪法观念、维护宪法尊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增强对社会主义祖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自觉按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的途径和形式,依法办事,依法行政。同时要在街域内加大宪法宣传力度,弘扬宪法精义,保证宪法的实施变成每位公民的自觉行动。

宪法的精神法治的力量观后感二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是具有的法律地位、法律、法律效力的法。

党的二中全会明确指出宪法修改的重大意义,确立了宪法修改的总体要求和原则。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是我们党在新时代依宪执政、依宪治国、领导立法的生动实践,充分彰显了以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政治智慧和历史担当。

加强宪法学习宣传教育,弘扬宪法精神、普及宪法知识,为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营造良好氛围。宪法法律的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加强宪法学习宣传教育是实施宪法的重要基础。要在全社会广泛开展尊崇宪法、学习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运用宪法的宣传教育,弘扬宪法精神,弘扬社会主义法治意识,增强广大干部群众的宪法意识,使全体人民成为宪法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要坚持从青少年抓起,把宪法法律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引导青少年从小掌握宪法法律知识、树立宪法法律意识、养成遵法守法习惯。要完善国家工作人员学习宪法法律的制度,推动领导干部加强宪法学习,增强宪法意识,带头尊崇宪法、学习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运用宪法,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

学习2018新宪法,一是自觉拥护宪法的。要以实际行动学习宣传贯彻实施好宪法,自觉做宪法信仰的崇尚者、宪法精神的弘扬者、宪法的捍卫者、宪法实施的推动者。二是树立淡泊名利的价值观。目前,我们面临的考验是名与利、得与失之间的思想斗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既然选择,就应该全力以赴,用平常心,做平凡事,不为权利所束缚,不为名利所拖累。三是保持勤奋努力的进取心。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不论我们的工作是繁重还是轻省,都要时刻保持一颗进取心。任务在手,责任在肩,我们惟有时刻保持紧迫感和使命感,主动担当,主动作为,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学习新宪法,要以实际行动学习宣传贯彻实施好宪法,自觉做宪法信仰的崇尚者、宪法精神的弘扬者、宪法的捍卫者、宪法实施的推动者。

宪法的精神法治的力量观后感三12月4日,是法制宣传日。我们是二十一世纪的少年,是祖国未来的希望。学校为了让我们平安健康地成长,特意开展了一次学习法律知识的活动。让我们知道:作为一名少先队员,应该知法、学法、守法,懂法、用法,学会用法律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遵纪守法,我们要从小做起,从小事做起。

怎样才能做做个知法、守法、用法的好少年呢?首先,我们要知法、学法、守法。法律是任何一个公民都应当遵守的。我们小学生更要从小知法,学法。学习法律的途径有很多:上网、读书、看报、看电视??我们只有做到知法,学法,才能知道什么样的事我们应该去做,什么样的事是法律禁止做的,才能真正做到懂法、守法。

其次,我们要懂法、用法。我们只知法、守法,是不行的。我们还要学会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

在日常的生活中,常常会碰到许许多多违反法纪的事。如:闯红灯、乱穿马路、逆向行驶、乱扔垃圾、随地吐痰,这些违纪违法现象,我们不能视而不见,因为它会给我们带来很大的不便,给社会治安带来的混乱。

那么,我们要及时上前劝阻,还可以叫大人或是民警叔叔来处理,防止小事闹大。

可见,法律是一把双刃剑,他既规范和约束人们的行为;同时也会成为我们的秘密武器,是我们的保护伞,保护我们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让我们与法同行,摆脱鲁莽,拥有理智;让我们与法同行,远离脆弱,变得坚强;让我们做个学法、守法,懂法、用法的好少年,在法制的蓝天下茁壮健康、快乐地成长!

宪法的精神法治的力量观后感四最近学校组织学习了宪法方面的知识,使我又得到了一次学习的机会。下面就我个人的体会谈一下我的学习心得。

一、充分认识到了这次修改宪法的意义

刚刚结束的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了现行宪法的第四个修正案。这是中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是我国进入新世纪之后在贯彻落实"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治国方略过程中所取得的一项重要成就。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二、充分了解到了这次修改宪法的特点从修正案的内容看,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现实性:这次宪法修改通过对以下几方面的补充和调整,进一步保证了宪法与现实的统一。

(1)、确立宪法的指导思想。

(2)进一步明确国家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方针。

(3)完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成的规定。

(4)关于主席职权的规定。

2、以民为本:宪法修正案充分体现了对公民权利的关注和保护。

第一,宪法修正案确立"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原则,把人权由一个政治概念上升为法律概念,把尊重和保障人权的主体由党和政府上升为国家,突出了人本精神。

第二,完善对私有财产的保护。

第三,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的规定。

通过这次学习,使我对宪法有了深刻的认识,它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引和保障作用。它反映了全国人民的意志,是我国进入新世纪之后在贯彻落实"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治国方略过程中所取得的一项重要保障。

宪法的精神法治的力量观后感五家有家规,校有校纪,国有国法,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学好宪法,守法遵纪,严以律己,才能做一个阳光青年。

青少年违法犯罪,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法律意识淡薄、受社会不良习气的影响。这些青少年学生虽然也知道自己所作所为是违法违纪的,但他们无法认识事态的严重性。

还有的同学认为,违纪与违法是两码事,违反校规校纪大不了被老师批评,没有什么。殊不知习惯成自然,违纪就会逐步演变成违法,以后到社会上有可能做出更出格的事来。

遵守校纪校规,应从小事做起,从自身做起,自强、自尊、自重、自爱,争当一个文明的新时代青少年。我们生活的社会是一个法治社会,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每个人都有遵纪守法的义务,也有宣传法制的义务。

有一次,我在大街上走,看见一位叔叔把口香糖直接吐到地上,我就连忙跑过去,对他说:“叔叔,你这样做是不对的,你应该用纸包住,然后丢进垃圾桶里。”叔叔听了,按我说的去做了,然后,对我笑了一下就走了。我心里觉得美滋滋的。

在放学回家的路上,我经常看见一些人违反交通规则,不管红灯还是绿灯,一样向前冲。“红灯停,绿灯行”,这些交通规矩,没有人不知道,我想:这跟一个人的素质有着密切的关系啊。这些闯红灯的人,他们小的时候可能是不大遵守学校规章制度的。

啊,又是一场悲剧啊!人行道上一辆摩托车急速行驶,将一位老奶奶撞死了,我不明白摩托车司机为什么不按道行驶,偏要闯入非机动车道呢?只是图方便、图省事,却使一个宝贵的生命离开了这个世界。

小学生学宪法心得体会篇4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适用于国家全体公民,是特定社会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条件综合作用的产物,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学宪法讲宪法个人心得体会,如果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喔!

2021最新学宪法讲宪法个人心得体会1俗话说的好,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一个法字,让我们的生活变的有井井有条。法律无处不在的。作为一个五年级小学生,我们应该学宪法,懂宪法,用宪法。这样才能给我们自身带来安全。

宪法是什么?根据我这五年级小学生来理解,应该是法律,法律是什么?法律是国家大法,法律是能给我们带来安全,且公平公正的一个东西吧。

或许现在的我们,根本用不到宪法这个东西,可是,学习了它,会让我们受益终生。

记得有一次,我在上学的路程中,看到了那样的一幕:

当时围观的人非常多,我好不容易挤进去,看见一位老奶奶趴在地上,旁边还有一辆“躺着”的自行车。左侧是一位正在打电话的约30岁的叔叔和一辆摩托车。根据这个情节来看,应该是那位叔叔撞了那位老奶奶。场面人声鼎沸,有的人说:“真可怜啊!”

“就是,这人怎么这样!”“哎,这社会的人啊!”

不一会,警察就来了,一位警察把那位老奶奶扶了起来,把老奶奶扶到车里坐着。同时也把那位叔叔“请”到了车上。我看着车逐渐走远了……有人说可能和平解决了;还有人说可能老奶奶碰瓷,死活要2000元;还有人说可能那位叔叔跑了……我在想,如果当时没有警察会怎么样,应该是场面很混乱吧。妈妈对我说:“是啊,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宪法,你可要好好学习,做个知宪法,懂宪法的孩子。”

通过这次事情,我明白了,是宪法这个东西,把我们的国家,生活一切都改变了;是这个毫不起眼的东西,让我们的国家变的富强,民主。让我们从小学宪法,懂宪法,为加强法治社会建设出一份力。

2021最新学宪法讲宪法个人心得体会2法,他是我们生活安全的保障;是悬崖边一声亲人的呼唤;是在茫茫大海中的指示灯。法,我们每个人都应了解。

在生活中,许多事情我们需要用法律来保护自己,但前提是我们必须做一名遵纪守法的好少年。遵纪守法听起来离我们很遥远。但仔细想一想,他就在我们身边。你是不是遵守学校纪律,你是不是热爱学习主动思考,你是否按时完成作业,书写工整,你是不是诚实勇敢,从不撒谎。你有没有在公交车上主动为别人让座,有没有在家里主动为父母洗碗。如果有,你就是一名遵纪守法的好少年,如果没有,就从现在起,从自己做起,加入这个队伍中去。当然不只是这些还要学法,守法、用法。

学法。通过学习法制知识,才能迈开人生的第一步。我们青少年只有学习了法制知识,才能分辨是非不做违法的事。我们要从小养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明白法律的重要性。守法,法律是神圣的,只要我们守法就可以在法治的保护下自由飞翔。用法,法律法规无处不在。它向我们身边的骑士,时刻保护我们。我们应该运用学过的法律只是来保护自己。

有了法律,我们的秩序更加井然;有了法律,我们的生活更加自由;有了法律,我们攀登的脚步会更加坚实。同学们,让我们做一名学法、守法、用法的好少年。

2021最新学宪法讲宪法个人心得体会3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保证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长治久安的法律基础,是党执政兴国、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制保证。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立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公民和全社会宪法意识的提高,依法治国方略只有在良好的宪法意识环境中才能得到有效的实施。

而宪法也为我们中学生赋予了权力和义务,如第四十六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第十九条:国家发展社会主义的教育事业,提高全国人民的科学文化水平、国家举办各种学校,普及初等义务教育,发展中等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并且发展学前教育。第二十四条:国家通过普及理想教育、道德教育、文化教育、纪律和法制教育,通过在城乡不同范围的群众中制定和执行各种守则、公约,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

所以,我们中学生要认真学习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保证宪法在社会的贯彻实施。因此,进一步加强宪法宣传教育,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宪法意识,努力创造崇尚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的社会制度环境,意义重大。

我们应当确立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勤奋学习的志向,积极进取,提高素质,全面发展,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学会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准时到课堂上课,遵守课堂纪律;上课专心听讲,勇于提出问题,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积极回答老师的提问;认真做好预习、复习工作,独立思考,按时完成作业;遵守考试纪律,考试不作弊,不帮他人作弊。应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遵守《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

一个合格的中学生必须是讲文明的人。要尊老爱幼,团结友善,明礼诚信,平等待人,遵守公共秩序,爱护公共设施,保护环境;对待荣誉地位有实事求是之心,淡泊明志,宁静致远。不把粗鲁当直爽,不把好斗当勇敢;善于用智慧化解矛盾,有容人、纳人的海量,不记旧仇,更不添新恨;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我们提倡学习宪法,走向文明,绝不是鼓励人们是非不分,事故圆滑,八面玲珑,而是追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使思想认识达到一种新的境界、新的水平。

法制教育是加强公民法治意识必不可少的途径,作为一名高中生,我们肩负着神圣的使命。现如今,我们的国家已经步入法治社会,目前已公布施行的法律近200部,基本上实现了事事有法可依。其中宪法是母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所有政党、团体、组织和个人都必须在宪法规定的范围之内活动,不得有超越宪法规定的特权。

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祖国的安全、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保护宪法尊严,维护宪法权威是当代中学生的神圣职责。所以,我们应当认真学习宪法,自觉遵守宪法,做高素质的公民,为建设法治社会做出自己的一份努力。

2021最新学宪法讲宪法个人心得体会4谷穗、齿轮、金色的五星,簇拥着国徽下法律的圣洁。法在我心中威严而又炙热!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有很多地方要用到法律,法律在我们生活中扮演着不可缺少的角色。“勿以恶小而为之”,这是三国时刘备告勉自己儿子刘禅的一句话,这位古代政治家的至理名言虽然历经1700多年,但它的哲理光芒永存。是啊,“小恶不制,必然发展”,看看社会中那些犯罪分子哪个不是从“小恶”开始一步一步走向犯罪道路的呢?就如一只小白蚁在船板上咬一个小洞是很不起眼的,但如果任其发展起来,船就会沉没。我们少年预防犯罪要从预防不良行为的发生做起。

小时候,爸爸妈妈就在我心里播下了“法”的种子他们告诉我,要遵守交通规则,不要闯红灯;和小朋友一起玩时,他们告诉我不能欺负小朋友,要和小朋友互相谦让,一起玩。及至上学以后学校的老师们和爸爸妈妈一样,也告诉我们应该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学校还请来了很多警察叔叔阿姨给我们讲违法乱纪的危害,用活生生的例子教育我们要遵纪守法。在他们的教育下,我知道了:做坏事不仅仅是要被警察抓起来这么简单,更重要的是做了坏事会给别人也会给自己带来不方便,会影响别人的生活,也会改变自己的生活,让自己走向深渊。

时间一天天过去,我也在慢慢长大。在电视报道上,在报刊杂志上,甚至就在我自己的生活中,我看到了,也深深地意识到:遵纪守法应该从小做起,我们应该从小学会在法律的制约下生活。否则,很可能会触犯法律,而如果触犯了法律,最终后悔的会是自己!法律就是为了保障我们每个人正常自由地生活而制定的,如果我们从小不学会约束自己,争强好胜,就很容易会触犯法律了。到那时可是一失足成千古恨,很可能会抱憾终身。从此,法在我心里扎根了。将来我们还要走上社会。那时法更重要。我们更应该时刻提醒自己遵纪守法,让法的警钟声时刻在我们耳边响起。

作为一个公民,我们要遵守我们国家制定的法律,老师告诉我们,我们国家的法律是越来越健全了,我们儿童有《未成年人保护法》,老师有《教师法》,还有保护每个公民的各种法规,只有法制健全的国家,才是文明、发达的国家,因为有《未成年人保护法》,我们孩子的生活更加自由和快乐,我们要学习法律,好让自己的人生权利得到保护。

在日常生活中处处都离不开法律和道德。对于我们青少年来说,要懂法、知法、守法,还要爱护法,多看一些法律方面的书籍,为自己的人生道路撑上一把健康的绿伞。而道德又是一双手,推开封锁在心里的窗;道德是一扇窗,窗外是美好的天空;道德是一片天空,它孕育着无数纯洁的心灵。

我们不需要做这些大事,我们先要从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在拥挤的公车上,我们让一让座位;在红灯面前,我们停一停脚步;在道路两旁,我们弯腰捡起一片废纸;在家里,我们替父母分担一些烦恼。这都是遵守法律和道德的表现,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做到的话,那么,中国就会变的更美好。

我国有句古话“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就是说,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有一个规矩否则就什么也做不成。对国家,对社会来说这规矩就是法。作为国家公民和社会成员,人人都要遵守法律,维护法律。今天的青少年是明天的建设者。现在不仅要学好知识,练好身体,养成良好的习惯,也要树立法律意识和养成良好德道德修养。懂法、知法、守法,法律是我们健康成长的保护神,也是做为一个小公民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我们每个人都要认真学法,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孩子

法在心中,自然心安,法在心中,自然理得!作为青少年的我们,不仅要学法,懂法,更要善于运用法律。这,便是所谓的行动。应该学法、懂法、守法,以保护我们自己的权益,不损害他人和社会的利益。只有从小养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长大后才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朋友,你我都处在花一样的年华,让我们在物质财富丰富的今天,用法律充实自己的思想!尔后,在灿烂阳光的照耀下,携手齐呼:法在我心中!

2021最新学宪法讲宪法个人心得体会5宪法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我们也常提到它,可是,你知道宪法的详细概念吗?

宪法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大法,是特定社会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条件综合作用的产物,集中反映各种政治力量的实际对比关系,确认革命胜利成果和现实的民主政治,规定国家的根本任务和根本制度,即社会制度、国家制度的原则和国家政权的组织以及公民的基本权利义务等内容。

而我们作为21世纪的中学生,需要拥有的是宪法刚正不阿、不同流合污的品质精神,宪法精神主要包括:(i)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按劳分配;(2)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政权;(3)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社会主义的这三个方面的本质特征在现行宪法中得到了充分的反映。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到处都有法的影子,到处都要受到法的制约。联系我们在学校的生活,学校的校纪校规虽说不上法,但同学们能否严格遵守也体现了同学们是否具备法制意识。以小见大,只有时时处处都能严格要求自己,才能逐步增强自己的法制意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我们是国家的希望和未来,一定要意识到健全的法制系统可以维护国家的稳定、保障社会的安宁、提高公民的生活质量;但如果有宪法不依或知法犯法则会破坏社会的和谐,最终害人害己。

小学生学宪法心得体会篇5

一、初中思想品德课宪法教育的界定

(一)宪法教育的内涵

宪法教育由宪法和教育两部分构成。为研究宪法教育并深入了解宪法教育的内涵,首先必须了解宪法和教育这两个词语的涵义,只有明确了解了宪法与教育之后才能进一步体会宪法教育的内涵,明确宪法教育的目的。在中国古代,宪法一词曾出现于《国语晋语》、《管子七法》与《韩非子宪法》等古籍中,其含义主要是指一般的法律,尤其是指刑律。到了19世纪80年代,中国近代改良主义思想家郑观应基于国内形势,明确提出了立宪法、开议院,实行君主立宪的政治主张,并在其著作《盛世危言》一书中,首次使用了宪法一词。1908年,清政府颁布《钦定宪法大纲》,真正意义上的宪法由此产生。

宪法在英语中为Constitution,法语为laConstitution,德语为Verfassung。这些词语都来自拉丁文Constituto,最初的词义是组织、结构和规定。直到17、18世纪欧洲人文主义思潮产生巨大影响以后,特别是随着近代资产阶级革命的不断发展,宪法一词发生了质的飞跃,由此形成了近现代意义上的宪法。教育分为广义教育和狭义教育。广义教育是指凡事能增长人的知识技能、完善人的个性的一切活动;狭义教育是指学校教育,是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有目的、有系统、有组织的,以影响入学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著名学者谢兰荣认为:教育是使外化了的精神有效地内化于对象的精神世界,并使之在其中得到最大增殖的精神动力。因此,宪法教育就是讲授基本宪法知识,使得宪法知识生活化,帮助培养学生的宪法意识并在此基础上升华情感树立学生的宪法信仰;明确权利与义务,认识宪法的精髓,并将宪法要求作为自身行为准则,自觉维护宪法尊严,培养符合国家发展要求的合格公民。

(二)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性质

初中思想品德课是以初中生生活为基础、以促进初中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为目的的一门综合性必修课程。它是以加强初中生思想品德教育为主要任务,帮助学生提高道德素质,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树立法律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弘扬民族精神,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好公民奠定基础。而且,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综合性这四个特点是初中思想品德课程德最突出的特点,下面就每个特点进行简要分析:

1.思想性

首先,思想性是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根本属性,它具有根本地位;其次,思想性是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灵魂,它决定了该课程的教育方向,规定着该课程的基本特征。

2.人文性

初中生是有意识有情感的个体,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因此,塑造其美好心灵、陶冶其高尚情操、培养其社会公德意识,是思想品德课程最重要的使命之一。为此,尊重初中生学习与发展的规律,体现学生的文化特点,应采用日常生活中喜闻乐见的方式设计教案内容并实施教学;通过优秀的人类文化和民族精神来陶冶学生的心灵;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的健康发展,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3.实践性

初中思想品德学科的基本教学内容包括宪法与法律基本知识、社会公德与社会公共生活基本规范等。这些内容都具有显著的实践性,在社会实践中形成,接受社会实践的检验,在社会实践中完善,并指导社会实践。思想品德的本质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文本知识,它需要在社会实践中不断丰富扩展和完善,它的价值追求致力于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和优秀人文精神的习得与养成,它的最终目标是达到言行一致。因此,我们应该培养学生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自觉主动参与社会公共生活,通过自主实践达到思想的升华和品德的内化。

4.综合性

综合的课程形态是思想品德课程构建方式,这种构建方式是以对社会公共生活本身的综合性的理解为基础的。本课程将基本国情、宪法、法律、道德、责任、心理健康、自我教育等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知识融入到教学内容当中,所有知识都是以学生生活为主题,更有利于学生学习和接受。

二、初中思想品德课与宪法教育的关系

(一)宪法教育与初中思想品德课的目标指向相同

宪法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宪法意识,权利意识,树立宪法信仰,以宪法要求规范自身行为,要求学生自觉履行宪法义务,遵守宪法和法律、遵守劳动纪律、遵守社会公德等,做合格的公民。初中思想品德课的培养目标是要求学生热爱祖国、热爱集体、遵纪守法、了解公民权利与义务,培养法治意识、积极参加劳动,养成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的良好品质,为培养学生成为四有好公民奠定基础。因此,宪法教育与初中思想品德课具有相同的目标指向。

(二)初中思想品德课是实施宪法教育的主要载体

思想品德课的核心任务就是对初中生进行价值取向的教育。宪法教育实质上也是一种价值取向教育,只有借助于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才能保证其有效实施。思想品德课为宪法教育提供了内在的价值取向,宪法教育为思想品德课提供外在行为规范指向。因此,初中思想品德课是宪法教育的主要载体,学生只有在接受思想品德教育的基础上,才能对宪法教育教学内容产生认同,逐渐完成宪法教育的目标任务。

(三)宪法教育是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重要内容

通过认真分析苏人版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材不难发现,该教材中包含了大量的宪法知识内容如: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认识依法治国;维护合法权利;发展人民民主等。这充分反映出宪法教育内容在教材中的重要地位,更说明了宪法教育内容是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重要内容。当然,宪法教育目标的实现不能仅凭宪法知识的传授,还需要在宪法教育过程中不断强化思想品德教育的渗透。

三、初中思想品德课宪法教育的必要性

(一)全面推进法治国家建设的客观要求

未来的中国是一个走向法治的中国,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也作出了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决定。然而,要实现依法治国应该首先遵循依宪治国,宪法是法治国家的根本,也是其他一切法律得以实施的重要基础。《决定》还提出,要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为此,要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从青少年抓起,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青少年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是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也是推进我国法治社会进程的主力军。同时,为了增强学生的宪法意识,弘扬宪法精神,国家教育部于2014年11月20日发出《关于在国家宪法日深入开展宪法学习宣传教育活动的通知》文件要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以及各级各类学校在12月4日宪法日当天,进行宪法宣传教育活动,向社会大众宣扬宪法基本知识和理念,传播自由、民主、平等、法治、监督、参政、权利保障和公权力制约等意识,使民众逐渐自觉地拥护宪法,树立宪法意识,懂得运用宪法,以宪法要求作为自身行为准则,发挥宪法在法治国家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由此可见,在加快全面推进我国法治国建设方面,宪法教育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通过初中思想品德课对学生进行宪法教育,增强学生法治观念,也是全面推进法治国家建设的客观要求。

(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保障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24个字分别从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层面提炼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当代中国的一项重要时代课题,其目的即在全社会中构建起一种全新的时代共识。而要构建起这种共识,则需要通过宪法之实施加以实现。宪法中所体现的共识是社会价值的基础,我国现行宪法中的大量规范本身也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相互重合,更重要的是,唯有实现宪法中所体现的诸多价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才会具有牢固的基础。因此,宪法实施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必由之路。⑥由此可见,通过初中思想品德课对学生进行宪法教育,使得学生认同宪法的价值取向,并自觉以宪法要求规范自身行为,是宪法得以实施,宪法精神得以弘扬的重要保障,也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保障。

(三)培养初中生成为合格公民的现实需要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全球化背景的影响,我国在重点抓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一定程度上忽视了精神文明建设,导致了一手硬、一手软,放松了对中学生的道德和法治教育。另外,一些文艺作品、影视广播、报刊中,充斥着大量的色情、淫秽、打斗、凶杀和暴力场面,对青少年起着教唆作用,严重地毒害青少年。网络上的内容更是良莠不齐,充满着黑暗和邪恶的负面信息。中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形成,分辨是非的能力较弱,这些负面信息对他们又充满着诱惑,他们往往陷入其中无法自拔。这些现象严重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健康,更阻碍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初中思想品德课肩负着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健康心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职责。因此,在学校教育中通过初中思想品德课恰如其分的引入宪法教育,引导学生遵法守法,懂得利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以宪法要求规范日常行为,对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培养学生成为素质优良的合格公民具有重要意义。

四、初中思想品德课宪法教育存在问题

(一)宪法教育形式化,教育目标表面化我国从1986年开始推行以五年为制的普法教育,到2016年,普法教育已经实施了30个年头。虽然,对初中生的宪法教育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重视和发展,但由于受到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初中生的宪法教育目标尚存在表面化倾向,只关注形式教育而忽视了实质性的教学。就目前学校宪法教育情况来看,大多数学校对初中生的宪法教育方式主要包括:国旗下讲话,主题班会学习,法制宣传周及宪法日等活动。虽然,教育部规定每年12月4日宪法日当天,各级各类学校都应当开展宪法教育宣传活动,加强宪法教育宣传力度。但在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宪法教育仍流于形式,宪法教育目标依然表面化。

(二)教材内容不集中,教学重点不突出

通过对教材中有关宪法教育教学内容的梳理可以发现:初中思想品德课中宪法教育教学内容编排相对分散,这样不利于引起教师和学生的重视,而且,有关宪法教育知识的编写没有必要的内在联系和逻辑顺序。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来分析:初一年级的学生虽然在心理上已经初步成熟独立,但还是较多的依赖老师,缺乏自己的思考,此阶段应加强道德教育和纪律教育;初二年级的学生已经进入叛逆期,独立性增强且相对浮躁,容易受到外界不良影响,此阶段应将宪法和法律知识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以法制教育为重点,引导学生遵纪守法,培养学生维权意识;初三年级的学生由于升学压力较大,可能产生一系列不良的情绪,此阶段应帮助学生学会自我认知,自我管理,自我控制,宪法和法律保障学生权利,为学生营造了公平、公正的教育考试环境。从教材中有关宪法与法律知识的编排来看与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略有偏差,而且个别地方不能反映政治生活的最新成果,知识信息陈旧,导致教师不能准确把握宪法教育的目的完成宪法教育教学的任务。

(三)课堂教学效率低,教学方法单一化

将宪法教育融入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是希望通过教学把学生的生活与宪法教育连接起来,达到宪法教育的目的,帮助学生知法、懂法、守法。然而,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大多数教师都是以教材中的考点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且教学方法也采用传统的说教方式,枯燥乏味。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没有体现其主体地位,教师也没有发挥其主导作用,课堂上所呈现出的师生关系并不和谐。由于初中生的自我控制能力相对较弱,集中注意力听讲的时间有限,加之宪法教育本身没有趣味性可言,如果教师再一味的枯燥讲授说教,那么宪法教育的真正目的就很难达到。

五、初中思想品德课宪法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学校教育指导思想上存在偏差

目前,应试教育仍是我国普通中学的教育指导思想。应试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考试和升学。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只是采用单一的说教法片面的教授考点,并要求学生死记硬背,且大搞题海战术,急功近利,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在应试教育的指导思想下以备考为中心开展一切工作,要求学生必须不断积累应试知识与技能努力考取高分,以分数作为教师考评的唯一标准,要求各科任课教师把提高分数作为教学的唯一追求。为了应付各种考试测评,领导卡教师,教师又卡学生,学生的考试成绩与教师的待遇直接挂钩。然而,宪法教育的关键是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让学生在生活中做到遵纪守法,树立宪法意识,而不是让学生在试卷中体现其宪法素养。

(二)教育者缺乏宪法教育理论修养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是学校宪法教育的主要实施者,是完成宪法教育教学任务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对宪法教育效益有着关键的影响力。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大部分都没有受到过法学专业教育,缺乏专业知识储备,导致其在课堂上不能够将课本中的相关宪法和法律知识进行扩展和延伸。其次,不少老师并没有领悟宪法的本质与核心,没有意识到宪法教育与学生生活之间的内在联系,仅仅是僵硬、片面的讲授教材中的相关宪法知识,割裂了宪法知识与学生生活之间的联系,导致学生根本体会不到宪法的无处不在,使得宪法教育与学生生活相脱节,宪法教育难以实施。最后,部分思想品德课教师对于在课堂中融入宪法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备课时也不会查阅相关资料进行精心准备,多数情况下都是照抄教师参考用书,然后再课堂教学过程中照本宣科,学生机械的接受宪法和法律知识,教师机械的重复每堂课的教学。

(三)社会大环境对教学效果的消解

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依法治国的观念还没有深入人心。一方面,封建专制统治在中国延续了长达两千多年,一直以来只有人治或是以人治为根本的法制,没有民主法治的传统。另一方面,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长期以来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忽视了学生的法治教育,导致学生自身的法治观念淡薄。当前的学校都采取班级授课制,而且班级学生人数较多,单靠班主任和任课老师无法实现班级的管理,班干部管理制度由此产生。根据《初中生的班干部角色认知调查研究》显示,大多数学生认可班干部的任务分配权、决策权,不认可班干部的人员调动权、惩罚权、优先获得荣誉权。但无论是班干部还是非班干部,都认可了这种隐含权力的存在。本次问卷调查数据也显示79%的同学认为班干部具有特权,而且这些班干部在班级中的地位相对较高,自我权威意识也更强。但是中小学生心智发育尚未成熟,也容易失控,权力在他们手中更容易使他们产生不良的行为。班干部权力欲望的膨胀,普通学生的维权意识的欠缺,使得宪法教育的施行困难重重。

六、初中思想品德课实施宪法教育的对策

(一)确立宪法教育基本原则

1.民主原则

民主原则,是指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宪法教育过程中,要体现、尊重学生的主人翁地位,保障学生的民主权利,尊重学生的人格,创造条件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并加以正确的引导,培养学生的民主精神,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创造充分的条件。

宪法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民主精神、民主意识和民主观念,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正确理解民主原则的实质。教师必须清醒的认识到自身作为社会的一分子与学生完全平等,并无高高在上的特殊地位和特权。学生的民主权利是宪法和国家赋予的,而不是任何人的赏赐与恩典,进行宪法教育就是为了从一个方面维护和实现学生的民主权利,促进民主法治的发展。如果不讲民主,宪法教育就会出现简单粗暴、强迫命令等不良现象,侵犯学生的民主权利,阻碍民主法治的发展。因此,只有正确理解认识了民主原则,才能更好的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宪法教育中加以运用。教师应当采取各种措施,努力为学生创造民主氛围,让学生愿意打开思路,畅所欲言,以平等的态度与学生交流,才能了解学生的真情实感和具体情况并加以正确的引导,才能确保宪法教育的有效实施,推动民主法治的发展。

2.主体原则

主体原则,是指教师在进行初中思想品德课宪法教学时,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学习以实现宪法教育目标的行为准则。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宪法教育的过程中,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教师是教育的客体。学生不应该是被动的接受教育,而是在教育过程中通过积极主动的学习并内化,来体现其主体地位。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必须发挥好主导作用,才能将宪法教育顺利进行下去。

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宪法教育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的越好,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就越能得到充分调动。只有提高教师的宪法素养和工作能力,才能使学生主体能动性得到更好地发挥。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着力提高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以学生自己的切身体验去感受和践行宪法教育,使学生内化宪法知识,外化宪法行为,真正做到将宪法融入到实际生活,以宪法要求规范自身行为。

3.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在进行初中思想品德课宪法教育时必须关注学生的日常生活和社会实际,围绕学生关注的宪法问题组织教学。要根据初中生的身心、思想特点及其发展水平和认知规律,处理好观点与教材、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理性认识与感性认识、理论与实践、学与用、知与行的关系。要在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思想和社会实际的过程中阐明理论观点,分析实际,指导实践,规范行为,从而使学生在理论与实际、认识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中掌握知识,发展能力,提高觉悟。宪法具有鲜活的生命,而不是空洞的法条。它真实地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保障者我们的合法权利。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在实施宪法教育教学时要选择与学生生活、学习联系紧密且近期发生的新案例,如:14岁的初二学生柳博列席深圳市政协会议把学生的声音带到两会上,充分体现了协商民主的广泛参与。这样的案例表明宪法教育在提倡培养学生民主政治参与意识方面已有了实质性的进步。借助这样的案例,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参与学校和班级的管理的意识,提高学生民主平等的意识,更能有效完成宪法教育的目标任务。

(二)凝练宪法教育主要内容

1.宪法意识教育

宪法学者韩大元教授指出:宪法意识是社会意识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是公民关于宪法的知识、观点、心理和思想的总和。它包括人们对于宪法知识和基本原理的掌握程度,对宪法功能的认识,对宪法实施的评价,对于基本权利保护和行使状况的感受等等。所以,培养学生的宪法意识需要学生了解并掌握宪法的基本知识,如国家基本制度,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的基本构造和基本职责。一切法律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铭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铭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的内心里,它形成了国家真正的宪法,它每天都在获得新的力量,当其他法律衰老或消亡的时候,它可以保持一个民族的精神。因此,需要学生在理解宪法知识的基础上领悟宪法精神和内涵,进而将宪法认知消化提炼上升到理性认识。在日常生活中将宪法规范作为自身的行为准则,在宪法规定的范围内行使权利并履行义务,始终相信宪法对自身人权的保护,形成稳固的宪法意识。

2.宪法信仰教育

宪法信仰是信仰主体对宪法产生强烈的依赖和尊重,尊崇宪法至上且坚定不移,并在现实生活中遵守宪法和维护宪法权威,达到主观意愿和客观行为的高度统一。雅斯贝尔斯说过,如果教育缺乏信仰塑造,带给教育对象的不再是包罗万象的整体教育,而只是混杂的知识。学生对宪法的信仰不仅体现在能够自觉地遵守宪法,按照宪法要求规范自身行为,更体现在学生以宪法所传递的自由、平等、民主、法治等理念作为自身追求的价值目标。因此,宪法信仰教育需要将自由平等,民主法治的精神植根于学生心中,使学生将权利意识和规则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社会生活中有意识地运用宪法和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利的同时更进一步加深对宪法的共识,巩固宪法信仰情感。

3.权利义务教育

当前学校关于权利和义务的教育却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学校教育只谈义务和责任不谈权利。要谈到权利必讲仁人志士如何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或用训诫的教育方式要求学生必须珍惜来之不易的权利。事实上,权利是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而并非是某些人的赏赐,学生可以自信的追求自身合法权利。另一方面,课程标准和教材有关宪法的内容,主要侧重于帮助学生学会依法维权,对于义务方面的内容涉及明显没有权利多。在教学实践中,与学生探讨教材中有关受教育权、人格权、隐私权等侵权事件时,可以明显地感到学生对于校园生活中自身的合法权利表现出了强烈的关心,依法维权的观念普遍增强,对于学校或老师和家长的侵权表现有清楚的认识,这对于帮助学生依法维权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但同时,我们也感到学生的权利意识明显优于义务观念,特别是校园中不履行应尽义务的行为随处可见。而且,社会、公众媒体往往只关注的是未成年人的权益问题,很少涉及学生的义务观念,这无形中更加膨胀了学生的权利意识,淡化了学生的义务观念。因此,无论是课程标准和教材,还是社会现实生活,学生都无法正确理解权利义务的一致性问题。所以,课程标准和教材有必要就权利义务的内容作一个均衡设置,帮助初中学生树立全面正确的权利义务观。

(三)丰富思想品德课宪法教学方法

1.以讲授法为主讲解宪法与法律相关的基本知识

知法是守法、用法的前提。学习宪法和法律基本知识是宪法教育的基础。基本的宪法和法律知识应包括对宪法和法律文本、宪法和法律现象、现行宪法和法律制度内容以及对宪法和法律规定予以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的认知和了解。据调查,对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84.3%的受访者未完整读过,其中33.2%的人从未读过,51.1%的人读过但未读完,完整读完的人数仅占15.7%。由此可见,对宪法和法律知识的普及与宣传工作还需加强。由于初中生的社会生活实践经验欠缺,还不具备全面理解宪法的能力。而且,初中生之前没有正式接触过系统完整的宪法,只有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才会涉及到一些宪法内容,这些内容往往也是被老师一带而过,很难留下深刻的印象,更不用说了解掌握。加之社会和学校长期以来对宪法的宣传乏力,特别是宪法教育的缺失,使得初中生不能真正了解宪法,因而一提到宪法就觉得那么的高大上,感觉离我们的生活很远。因此,针对初中生的教学需要以讲授法为主讲解宪法知识,让学生了解宪法的产生与发展、宪法的文本条款以及宪法所要传播的精神是非常必要的。

2.以情境教学法与案例教学法为辅展开教学内容

通过讲授法向学生传授相关宪法知识,使学生能够形成一定的宪法知识积淀,为学生后期的宪法学习奠定基础。为使学生更深刻、更高效地掌握宪法知识还应采用以情境教学法与案例教学法为辅的方式安排教学内容,增强宪法教学的趣味性,提高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主动性,以便更高效地完成宪法教学任务。在现代媒体如此发达的时代,宪法案例报道及时,成为教师讲解宪法知识的一大信息来源,教师可以通过给学生阅读时报、观看教育视频,使得学生获得宪法认识。同时,学校还可以邀请法院工作人员到学校开展宪法知识教学,让学生参与模拟角色扮演,结合具体的宪法案例进行现场模拟。通过这种形式的教学,学生既可以主动参与其中,又能更好完成宪法知识学习的任务。

3.认真践行学讲计划努力提高教学效果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开展,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改进了我国中小学普通教学方式,逐步提升了中小学的教学质量。然而,在部分学校仍然存在教师机械的灌输,学生被动的接受,压抑课堂教学效率的现象。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中小学课堂正在推进教学改革的探索中悄然发生变化。学进去,讲出来教学方式(简称学讲方式)就是近年来课堂教学改革的初步成果。学讲方式确立了学生学习主体地位,促进了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的变化,给课堂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活力与效益。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可以得知:只有被人所意识且试图采取措施来满足时,才有可能转变为动机。学习和求知欲是人类的基本需要,它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据此,学讲方式强调以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得到满足来维持学生学习的持久动力,以学生学进去的成就感和教别人的表现欲,满足学生认知及自我实现的需要。在进行七年级上册第四课人格不可辱的教学时,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收获人格尊严权的含义,了解到《宪法》第38条相关规定内容后,在解决案例问题消费者的人格时,更有意愿发言讲解材料存在的问题并教其他同学如果在生活中遇到类似的情况,应该如何有根有据的维护自己合法权益。

小学生学宪法心得体会篇6

关键词:公民意识;宪法意识;宪法认同;建构主义

公民意识教育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古罗马时期,现代意义上的公民意识萌芽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公民意识教育的发展水平是现代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正如美国社会科学家英格尔斯所指出的“一个国家只有当它的人民是现代人,它的国民心理和行为上都转变为现代的人格,它的现代政治、经济和文化管理中的工作人员都获得了某种现代化发展相适应第现代性,这样的国家方可真正称之为现代化的国家。”①虽然我国早已提出“公民”这一概念,但是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局限性,人们并没有形成以权利和义务为主要内容的现代意义上的公民意识。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要把公民培养成能够享受权利、履行义务和承担责任的具有行为能力的公民”,②这是党内文献第一次论述公民意识的重要性,充分表明公民意识具有强烈地基础性和实践战略性。

一、公民意识概念界定

什么是公民意识,国内学者有过诸多论述,例如,有学者认为“公民意识作为对公民角色及其价值理想的自觉反映,表现出合理性意识、合法性意识和积极守法精神三元构成”。③有的从法律角度出发,认为“公民意识是作为一个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以维护权利和履行义务为中心”,④本文比较倾向后者,认为现代意义上的“公民意识”,即是公民对自身在社会中所处的政治地位,所享受的法定权利和义务的认同理念,主要包括主体认同、政治认同、道德认同和法治认同四个方面。

1.主体认同,即公民身份意识,首先表现为公民自身角色的社会认知。2000多年封建文化的影响,使得臣民意识、平民意识根深蒂固。而现代意义上的公民是法律意义上的角色,主体意识突出地表现为公民的权利意识和责任意识,表现为个体参与和监督国家权力运行的身份。这种意识要求公民自觉积极主动地参与社会公共生活,主张自身合法权利。

2.政治认同,即是民主平等意识。民主平等意识是公民意识的基本精神,属于政治意识范畴,体现了公民对民主、自由平等理念为指导建立的现代政治制度认同。马克思主义认为:“在国家政治制度和权力运行方式中,人民的自觉建构确立了民主制度和公共秩序,在民主制中,国家制度本身就是一个规定,即人们自我规定”。⑤这种自我规定就是民主意识指导下的公民政治创造。所以现代公民意识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民主意识,是公民对国家政治的一种认可,也是公民自我权利的保障。

平等意识,即是一种法律意义,主要是指公民在法律面前、在人格尊严和权利义务面前都是平等的,平等意识主要包含二个方面:一是全体公民都拥有独立的主体人格意识;二是公民之间互相尊重和理解。

3.道德认同,主要是指公民对社会公德的认识、理解和态度。良好的公德规范对社会发展具有极其重要意义。公德虽然是一些最基本的道德规范,但它确是社会道德体系的基础,是社会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4.法治认同,即是权利责任意识。公民权利与责任意识是现代文明中的重要观念,也是贯穿与社会主义公民意识中的核心内容。权利意识的确立,有利于公民运用法律保护自己。责任意识的树立,则有利于维护国家法律制度和法律尊严。公民的法治认同集中体现为宪法认同上。宪法意识是人们关于宪法的思想、观点、知识和心理的统称。“公民宪法意识是推动宪法实施和国家民主法治进程的重要精神力量,是衡量国家法治成就的重要标准”。⑥宪法认同是公民意识的核心和第一要义,一方面宪法意识是公民意识的基础;另一方面宪法意识的培养有助于公民意识的发展。

首先,宪法意识是公民意识的基础。宪法是国家根本大法,从法律地位上保障公民的主体地位,使每一个公民从法律上自由平等的;从内容上宪法赋予公民基本权利,让公民能够自由参与国家社会政治生活,成为公共生活的主体,而不是简单被动的客体;从宪法践行来看,任何一个公民都是国家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直接者,而不仅仅是国家治理的对象。

其次,宪法意识的培养有助于公民意识的发展,主要表现为促进公民意识觉醒,推动公民国家认同与良好地道德实践。

大学生是国家未来发展的中坚力量,不仅应该具备良好的知识素养,更应该是具有现代意识的高素质公民。大学生作为社会殊的群体之一,其公民意识的发展有助于在社会中形成良性互动,从而促进我国公民意识建设,本文主要从大学生宪法认同的视角入手,探讨加强宪法意识教育对公民意识的影响。

二、大学生宪法认同现状分析

作为一名高校思想政治教师,我在自己所在学校发放《大学生宪法认同调查问卷》,一共发放问卷325份,收回问卷319份,有效率为98%。问卷主要选择了本校大一和大二两个年级学生,涉及专业比较广泛,有国际贸易与管理、港口航运与管理、物流管理、国际商务等外贸类专业,法律事务管理、检察官法官助理、人力资源、社会工作管理等文科类专业,以及计算机管理、漫画设计等理工科专业。通过对学生调查问卷的分析可以看出,大学生对宪法是有所了解的,但是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

1.大学生对宪法认知水平处于低级阶段

宪法知识是宪法意识的基本组成,是大学生对宪法基本制度、宪法基本内容的了解和把握程度。通过调查问卷回访可以看出,大学生的宪法认知水平还比较低。虽然他们知道一些宪法知识,但是对一些具体的法律规定不甚了解,甚至一无所知。例如,当问到“你知道现行宪法是哪一年颁布的吗?”这一问题,仅仅有46%的同学能够回答正确。在调查中只有10%的同学表示自己亲自看过宪法读本,大多数同学选择看电视了解或者学校学过,但是,受访的学生反馈了这样一个信息,即使学校学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讲授过的内容,学生在问卷中同样选择错误。当问到“宪法和刑法相比,谁的法律效力更高时”,仍有25%的同学选择错误。对于法律权利和义务问题,同学们的回答也表明大学生对此问题认知存在一些偏差,例如关于公民基本权利问题,大多数同学能够略知一二,但是不够全面。关于国家机构设置、国家结构形式、国家主席的规定问题上,同学们的回答更是错误百出。例如我国是单一制国家这一问题,只有41%的同学选择正确。当问到“你知道下列机关属于宪法上规定的有哪些?”时,大多数同学认识模糊,几乎没有全部正确答案。可见,大学生作为宪法教育的受众者,对宪法的认知还比较低级,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大学生宪法教育的局限性。

2.大学生对宪法关注度不够,对其存在和发展漠不关心

宪法实施是宪法规范和宪法精神在社会生活中的体现。关于“宪法实施效果评价”问题上,只有3%的同学选择实施效果非常好。29%的同学认为比较好,9%的同学认为比较差,3%的同学认为非常差,还有2%的同学选择不清楚,大约54%的同学选择一般。当问到“您觉得宪法在公民具体权利保护方面有没有作用”,78%的同学认为作用不大,只有21%的同学认为有作用。这表明大学生对宪法实施的评价不高。

对于“我国1982年宪法通过以来经过几次修改”这一问题,76%的同学选择错误。“国家尊重和保护人权”是哪一年写入宪法的,大多数同学都不清楚。这些问题的设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大学生对宪法发展历程认识比较模糊,对宪法修订和完善关注度不高。法国政治家托克维尔曾经说过:“没有民情的权威不可能建立自由的权威,而没有信仰也不可能养成民情”,⑦可见宪法的实践要以百姓的情感为基础,否则很难发挥其价值与作用,宪法意识对公民意识教育的良性互动更无从谈起。

3.大学生宪法信仰缺失

法律权威,即是指一个社会中法律居于至高无上的地位,享有崇高的威望,得到普遍的遵守和广泛的认同。法律权威来自于自身科学性和人们对法律的信仰。而法律信仰是人们发自内心的、对法律的一种神圣、至高无上的信任,以及在这种情感下产生的一种归属感。通过我们对调查问卷的分析,以及教师对学生日常生活的访谈和回访可以看出,当前大学生对宪法是缺乏信仰的。他们缺乏对宪法知识的了解,当遇到问题时往往不是首先想到宪法,大学生认为宪法离自己很遥远,不清楚作为公民宪法赋予的权利与义务。这种情况下,仅仅依靠国家强制力来保证宪法的权威是不够的。宪法应当被内化为人们的信念和信仰,才能为公民普遍接受,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才有意义。

三、大学生宪法意识教育实践模式探索

宪法意识是公民意识的第一要义和核心义项,宪法认同是宪法意识主要内容,它们不能完全依靠自然获得,是可以通过学习、实践、体验、感悟或者某种中介来培养和教育的。建构主义理论作为一种学习哲学,恰好是改革教育模式的最好载体。根据大学生的心理和社会化特点,采取新颖生动、直观、参与性强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增强宪法认同教育和公民意识教育的成效。

1.随机通达教学模式――完善高校宪法法治氛围

1955年,斯皮罗等人根据对高级学习的基本认识提出了“随机通达教学”。这一教学模式认为,学习者可以随意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学习同样的教学内容,从而获得对同一事物或同一问题多方面的认识和理解。根据这一教学模式,大学生宪法意识的培养首先要完善宪法课堂,理论教学是实践教学的基础与核心,因此立足《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程,开拓宪法选修课、法学小课堂等形式,提高学校宪法教育气氛,让同学们通过不同的途径、多种方式学习宪法,了解宪法,提高大学生宪法认识水平。

其次,完善宪法宣传教育。在学校形成良好的宪法氛围,可以采取专家讲座、宪法网络知识竞赛、“宪法在我心中”主体演讲、宪法影片观摩等形式,让学生时刻感受到宪法就在我们身边,提高学习宪法乐于运用宪法的兴趣。同时可以运用“宪法宣传日”为抓手,进行支架式教学,让宪法走进大学生日常生活,进而内化为心中准则,外化为遵守宪法、拥护宪法的行为。

2.抛锚式情景教学模式――优化高校宪法教学内容

美国Vanderbilt大学认知技术课题组在1992年提出了抛锚式情景教学。教师讲教学的重点放于一个宏观情境中,引导学生借助于情境中的各种资料去发现问题,形成问题,解决问题。这种教学模式遵循两个重要的设计原则:一是所谓“锚”应该是某种类型的个案研究或问题情景;二是课程的设计应该允许学习者对教学内容进行探索。依据这种教学模式,高校宪法教学可以通过案例引入,创设法律情境。宪法作为国家根本大法,是一个国家的总纲与根基,因而也决定了宪法教学理论性和政治性较强的特点,容易让学生与宪法产生距离,运用抛锚式教学模式,这一弥补这一弱势,例如引入齐玉苓案――关于受教育权利的思考;孙志刚案――关于公民基本人身权利的探索。通过创设法律情境,使学生切实地感受到宪法在发挥作用,树立宪法的权威性。

3.合作交互式教学模式――创新高校宪法教学实践方式

合作式学习是当前教学中最常见、也是大家最喜欢的一种教学模式。所谓合作式学习就是让学生在学习小组中展开学习活动。组织小组,开始形成一个新问题,后续行动,活动汇报,问题后的反思是这种教学模式的基本程序。这种教学模式的效果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任务的性质;二是小组成员之间的配合程度。现阶段,高等院校受制于学生人数多、外出实践受限等原因,合作式学习模式的优势凸显出来。这种模式可以同情境教学模式结合起来,也可以单独设计。例如在高校中开展校园法律文化节、法制宣传展览、法律文化活动图片展、法律读书交流会等活动。

交互式教学,是一种以支架式教学为基础来训练学生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有两个特点:一是着眼于培养学习特定的用以促进理解的策略;二是以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对话为背景。基于这种特点,高校宪法实践教学可以借鉴学习交互式,加强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互动对话,活动结束后,有利于教师作好随访,以此作为课程考核的一种方式。这种模式又可以弥补合作式学习存在的弱点,例如高校合作式学习中往往出现小组成员互相推诿、小组成员无交流、合作流于形式等问题,将二者有效结合起来,可以提高高校宪法实践教学效果。

实际上,建构主义所倡导的教学模式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作用,互相配合的。在高校宪法教学以及实践模式的探索上有重要指导意义。大学生宪法意识的培养除了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良好的实践教学模式,还需要完善社会法治氛围,优化我国宪法体系内容,增强宪法内在权威性。通过立体式教学,大学生的宪法意识、宪法认同才会有所提高,进而推动大学生的公民意识教育。

[注释]

①[美]a.英格尔斯.人的现代化――心理、思想、态度、行为[m].殷陆君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8).

②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n].人民日报,2007-10-16.

③马长山.公民意识.中国法治进程的内驱力[J].法学研究,1996(6).

④胡弘弘.论公民意识的内涵[J].江汉大学学报,2005(1).

⑤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⑥韩大元,王德志.中国公民宪法意识调查报告[J].政法论坛,2002(6).

⑦[法]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上).董果良译[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14).

小学生学宪法心得体会篇7

关于学习宪法的心得体会范文有哪些?我国现行宪法是符合国情、符合实际、符合时展要求的宪法,一切违反宪法法律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学宪法的心得体会800字优秀范文五篇,欢迎大家查阅!

学习宪法心得体会范文1不瞒大家说,法律对我来说,只是一个神圣而又模糊的名词。我曾纳闷,我还是一个小孩,法律跟我有什么关系吗?带着这个疑问,我求教我最信任的人--------

老师说,法律是明媚的阳光。阳光照耀之处,耕地、河流、森林、草原、湿地、野都生动物等等都有相应的法律保护着,法律的保护使天更蓝、草更绿、水更清,大自然更加和谐。

妈妈说,法律是一件安全的外套。人从一生下来开始,法律就对幼儿、小孩受教育、婚姻、生命财产不受侵害、社会医疗保障、老年抚养等等都作了明确的规定,法律的保护让我们快乐地成长,安全地拥有,幸福地生活。

爸爸说,法律是行动的指针。像我们开口不能骂人,伸手不能打人一样,我们的言行都要受到法律的约束,同时也受到法律的保护。大人们每做一项工作,每签订一个合约,都要涉及到很多法律条款,法律使我的保护们的社会运行有序,和谐相处,健康发展。

哦,原来法律并不遥远,它就像空气、水、或面包一样,时时刻刻在我们身边,须臾不曾离开。正是它,使人类远离丛林法则,创造今天灿烂而辉煌的文明。就像河流离开河床就会泛滥,大雁离开雁阵就会坠落,电脑离开防毒网络就会瘫痪一样,我们人类如果没有“红灯停,绿灯行”,交通就不会通畅,如果没有“杀人偿命,欠债还钱”,社会就会混乱,甚至走向消亡。法律就像一张无形的安全网,覆盖着我们生活的天空。

由此可见,加强法律的教育和培养守法意识同等重要。对于我们青少年来说,我们是祖国的未来,我们更应从小学习好法律知识,遵守法律和社会规则,将来成为一个文明、诚实、守信的人,成为一个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

在日常生活中,处处都离不开法律和道德。对于我们青少年来说,我们不需要做多少大事,我们先要从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在拥挤的公车上,我们让一让座位;在红灯面前,我们停一停脚步;在道路两旁,我们弯腰捡起一片废纸;在家里,我们替父母分担一些烦恼。这都是遵守法律和道德表现,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做到的话,那么,我们的国家,我们的生活,就会变的更美好。我国有句古话叫做“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就是说,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有一个规矩否则就什么也做不成。对国家,对社会来说这规矩就是法。作为国家公民和社会成员,人人都要遵守法律,维护法律。我们小学生作为国家的小公民,社会的小主人,同样应该学法、懂法、守法,以保护我们自己的权益,不损害他人和社会的利益。只有从小养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长大后才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今天我们是青少年,明天我们就是国家的建设者。现在不仅要学好知识,练好身体,养成良好的习惯,也要树立法律意识和养成良好的道德修养,懂法、知法、守法。法律是我们健康成长的保护神,也是做为一个小公民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我们每个人都要认真学法,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孩子。

学习宪法心得体会范文2什么?宪法?听起来这么高大上的东西,和我们有什么关系?直到最近一个偶然的机会,却让我明白了看似虚无缥缈遥不可及的宪法,竟然与我们每一个人的日常生活是如此息息相关,而且是触手可及,无处不在。

那是一个秋高气爽的下午,爸爸带我到市民中心散步,在B座一楼大厅,我无意间发现了一个小型新华书店——由十几个柜子构成的开放式书店。第一个柜子上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一堆小红本,封面上赫然写着两个烫金大字——宪法。对了,李老师不是布置了一个关于宪法征文的自主作业吗?不如乘此机会看看这位高大上的法律到底是“何方神圣”。

我怀着崇敬的心情小心翼翼地打开了红本书的封面,看到目录才知道宪法是由序言和四大章组成,共一百四十三条。爸爸看我有兴趣,不失时机地开始“上课”:“宪法是我国所有法律的“老大”,其它所有法律都是根据宪法而制定的,新中国第一部宪法是1954年制定的,因此也叫‘五四宪法’……”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宪法还真的和我们密切相关呢!

譬如,宪法规定,公民的合法财产不受侵犯,这不就是说偷东西是犯法的吗?由此我想到前几年的一件事,出于好奇我在家门口的超市里偷偷拿了一把小锁回家玩,在爸爸的追问下我才说出实情,“小时偷针,长大偷金”,爸爸非常严厉地批评了我,并去超市归还了锁,至今想起来我都有点害怕和后悔。

再如,宪法规定公民有宗教信仰的自由。奶奶信_,周日经常要走很远的路去教堂。而我偶尔会和她争辩,世界上根本没有什么上帝,你们那是迷信,不讲科学。今天看了宪法的规定,看来今后我应该尊重奶奶的信仰自由,不应该和她老人家争辩了。

还有,宪法规定,公民的人格不受侵犯、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由此,我联想到一些新闻或听到的故事,譬如强悍的学生欺负同学逼迫人家下跪、贫困地区有的父母强迫孩子外出打工赚钱不让他读书、执法人员非法进入别人家中搜查……其实,他们这都是在犯法啊。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让我们一起学法、知法、懂法、用法,用法律这把强大的伞共同维护我们美好的社会家园吧。

学习宪法心得体会范文3每个公民都应该学习社会主义法律知识。有人认为学法是一件无所谓有也无所谓无的事。其实,这种观念是不正确的。当今我们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以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法。我们身边的学多问题都要依法解决。所以,一个合格的公民必须是一个知法,懂法,且要守法的公民。要有法制观念,要懂法律知识,养成依法办事的习惯。

知法,守法是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我们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人民的希望。祖国和人民盼望我们健康成长,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为了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我们青少年学生不仅要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现代科学文化知识,而且要有法律知识和守法观念,懂得合法与非法,违法与犯罪等道理,自觉依法办事。这样才能抵制各种不良影响,促进自己健康成长。

为了我们更好的成长,国家制定了像《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来规范人们对青少年儿童的教育和保护。有了这些法律还不够,我们应该好好地学习它们。让这些法律法规不沦落为空话套话,而是,实实在在地在我们的生活中起到真正的作用。下面我来给大家讲一个身边的小故事吧。

15岁的小张家境优越,父母都是做服装生意的。当他因为诈骗罪被公安机关逮捕时,他的父母百思不得其解:儿子有吃有喝,从不缺钱,可是他为什么要到同学家去诈骗呢?儿子在监狱给妈妈写了一封信,描绘了这样一个场景:每天晚上,你跟爸爸两个人都在家讨论赚钱的事,吹嘘自己把衣服卖出了高价,把冒牌服装当卖出去了,我听你们讲了这么多,觉得这事特别有吸引力,特别刺激。我想如果他的家人都是知法守法的公民,小张也知道一些法律知识的话,这样的惨剧就不会发生了。

离我们生活最近的法律我想就是交通法了。交通事故时时刻刻都会发生,它就像一颗威力十足的炸弹,一时大意,这颗埋伏的炸弹就会爆炸,炸得家庭破碎,炸得人心苦悲。所以我们要遵守交通规则,红灯停绿灯行,不能酒后驾车,不能超速行驶,不能随意横穿马路,没有满12周岁的小学生是不能骑自行车上马路的。就是这些简单的交通规则保护了我们的安全,但是总有些人不懂,不顾,肆意破坏它们,最后给自己带来的确实非常惨痛的后果。

爸爸妈妈和我说了这么一个故事,有一个小孩他的爷爷来接她放学回家,在马路边等红灯的时候,他看到他的妈妈就在马路对面。于是挣脱了爷爷的手像马路对面冲去。被左边驶来的一辆大货车撞压致死了。一个幼小的生命就这样离开了人世。如果每个人都能遵守法律法规,这样由鲜血酿就的惨剧就不会发生了。

为了祖国的明天,也为了我们自己,去学法、了解法,让我们每一个人都做一个知法守法的合格公民吧!

学习宪法心得体会范文4作为政府工作人员,对国家的宪法和法律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和理解。想要去研究一个事物,首先要明白这个事物的概念及本质。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保持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长治久安的法律基础,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制保证。宪法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以及国家生活中最重要的原则,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和法律效力,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居核心地位。

我们要做一个学宪法、守法律、做合格的好公民。“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党的十五大报告提出的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总体目标,也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后来又进一步阐明“依法执政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党执政的一个基本方式”,并把“依法执政”纳入到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总体目标之中。而宪法是国家根本法,是依法治国、依法执政的根基。宪法具有指引作用,指引作用是所有法律规范都共同具有的作用,它是指法律规范对人们的行为起到的导向、引路作用。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当然具有指引作用。但宪法的地位和内容,却决定了宪法的指引作用具有自身的特点:

第一,就指引的行为主体而言,它既包括国家机关、社会组织,也包括公民个人。也就是说宪法同时指引着国家行为和公民的个人行为。宪法不仅规定国家的根本制度、基本国策以及国家机关的组织和活动,而且还规定公民的基本权利和

义务。这些规定即为国家和公民提供了行动指南。

第二,就指引的范围来说,它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宪法规定的内容并不只是国家生活的某一个方面或者某几个方面,而是国家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旦然在规定的详略或者抽象程度上会存在差异,但无不可以在宪法中找到原则、精神。因此.宪法指引的领域非常广泛。

宪法还具有评价作用,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的行为怎样,总需要根据一定的标准进行评价。只有通过评价,才能判断其行为的价值和效果。宪法其评价作用具有鲜明的特色:第一,宪法评价具有广泛性。如前所述,宪法规范所调整的社会关系涉及国家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这也就是说,国家和社会生活的各主要方面,都能在宪法中找到评价的依据和标准,而其他法律则不可能。

第二,宪法评价具有集中性。既然宪法集中表现统治阶级意志,是统治阶级管理国家和社会最基本的依据.那么宪法评价实际上是统治阶级的综合评价。

第三,宪法评价具有最高性。宪法是母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一切法律、法规都必须以它为依据,一切机关组织和公民个人都必须以它为根本的活动准则。因此.宪法的评价具有至高无上性。同时,宪法不仅是评价人们社会行为的标准,而且它还具有宣传作用,它对于提高公民的思想意识,特别是公民意识和法律意识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比如我国现行宪法的序言,通过总结我国近百年来的历史,特别是20世纪所发生的四件大事,对于人们正确认识历史,深刻理解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必要性就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宪法最好是公允且深入地了解和剔择人间共同的宪法哲理,努力感受、观察、理解和表达此时此地最根本的宪法难题和政法环境;分析性和创造性地运用宪法学概念,从历史和当下的政治实践的常与变、苦与乐、经验和教训中,挖掘、提炼和发挥规范性资源,以缓解或化解此根本性难题.如此一来,宪法才可获得实在的经验基础,才可获得厚重的历史正当性,才可兼具解释和批判的效能。

学习宪法心得体会范文5大家早上好!今天我在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弘扬宪法精神,科学和谐发展》。

同学们,现在我们站在大操场上举行升旗仪式,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我们的国旗是五星红旗?而不是星条旗或者太阳旗呢?为什么我们每天都要来上学,而不是想来就来,想去就去呢?理由是:这是由法律规定的,更准确说是由宪法规定的。今年的12月4日是我国第八个法制宣传日。

本届宪法宣传周主题为:“弘扬宪法精神,科学和谐发展”。那么什么是宪法?宪法是规定公民基本权利和国家根本制度。具有法律效力的根本大法。宪法是母法,就像家里的母亲一样。所有的法律都必须根据宪法产生,不得违背宪法,违背宪法的法律是无效的。宪法是爱法,就像母亲保护自己的孩子一样。宪法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使我们的人格、人生、财产受到保护。

宪法是国法,宪法不是家法,也不是校规,而是规定整个国家基本制度的国法。大家知道,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校有校纪,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所学校假如没有严格的规定,就不能得到长久的发展。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各种思潮的涌现,一些不健康的东西也在渐渐地影响到了我们,我们变坏真是太容易了,比如网吧、游戏厅等,你们可知道有多少人因此而荒废学业甚至走向犯罪的道路!年龄的特点决定了同学们的幼稚、不成熟,可能会做出一些不该做的事情,甚至因法律意识的淡薄而导致一些违法犯罪现象的发生。我们完全有必要学习有关的法律知识,来尽量减少甚至完全避免违法犯罪现象的发生。借此机会,我特别向大家提出几点建议:

一、不带通讯工具进入校园,不准沉迷于网络。纠正网络游戏、网上装备、网上交友等危害身心健康、消耗家长钱财和影响学习的行为。

二、不乱抛乱扔,不准损坏公物。洁净的环境、完好的设施,能体现一个集体的精神面貌,也反映集体中的个体的文明素养水平。洁净的环境不能仅依靠打扫,完好的设施不能仅依靠装备,而要靠同学们的爱护。

三、不“说谎、小偷小摸、义气用事”。

在这些不起眼的不良行为逐渐滋生、发展的青少年犯罪中,消费观念和生活观念的变迁成为重要的诱因。一些学生一味在生活上互相攀比,比高档、用,过度的高消费使他们产生不劳而获的寄生虫思想,得不到满足就去偷去抢,坠入违法犯罪的深渊。我们千万不要为了一时的享受、一时的痛快,而毁掉自己的一生。四、不要因为“相互之间磕磕碰碰,就出现打架斗殴”只要我们心胸放得开阔一点,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就能避免发生许多恶性事件,又何必逞一时之强,酿终身大错呢?

学校是我们大家共同学习生活的大家庭,我们每个学生是其中的一员,当出现一些不良现象或发现某些不良苗头,我们每位学生都有责任和义务加以劝阻制止,并及时报告班主任,防止事态进一步发展。

小学生学宪法心得体会篇8

 

2014年11月25日,教育部消息,已印发关于在国家宪法日深入开展宪法学习宣传教育活动的通知。通知要求,自2014年12月4日首个国家宪法日开始,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应当在国家宪法日当天,以弘扬宪法精神为宗旨,以宣讲宪法基本原则和基本知识为重点,全面开展宪法学习教育活动。通知要求,要将中小学课程中,已包含的宪法知识内容进一步整合,与法治知识课程设置相结合。教育部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明确中小学宪法教育的专门学时,并将宪法知识纳入中考的测试范围。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版)》涉及“宪法知识”教学课程内容的基本要求如下:

 

(一)“权利与义务”方面课程内容要求:

 

了解宪法对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规定,懂得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

 

(二)“法律与秩序”方面课程内容要求:

 

1.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是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的根本活动准则,增强宪法意识。(活动建议:以班级为单位,举行“宪法在我心中”的主题活动。)

 

2.知道依法治国就是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管理国家,体会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实施有赖于每个公民的参与,是全体公民的共同责任。

 

由此,足见国家对当代中学生加强宪法知识教育和宪法精神培养的重视程度,同时也凸显了国家培养学法、知法、守法、护法公民,增强公民法律意识尤其是宪法意识的重视程度。鉴于此,笔者认为,涉及“宪法知识”的相关章节和考点必将成为2015年全国各地思品中考的“主打章节和考点”之一。

 

下面,结合教学实践,根据自身对宪法知识的了解,从宪法基础知识串讲与典例预测(主要对基本权利与义务、宪法的地位、宪法与依法治国的关系、践行宪法精神四个方面进行串讲,分别从复习方向点击、典型例题预测两个角度加以引导)、基本价值取向与复习策略两个大的层面,简单阐述一下自己的认识与看法,以期对广大师生复习迎考有所裨益。

 

一、宪法基础知识串讲与典例预测

 

(一)掌握权利义务

 

1.复习方向点击

 

(1)能结合对相关典型案例的分析,区分我国法律规定的公民权利和义务,正确认识权利和义务的内在联系。

 

(2)能结合生活实际和典型案例,说明我国公民应依法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

 

(3)能结合对相关典型案例或图片、漫画的分析,说明公民的生命健康权、人格尊严权、隐私权、人身自由权、受教育权、劳动权、合法财产所有权、继承权、智力成果权、消费者权、批评权和建议权(监督权)等受法律保护,不受非法侵害,并结合实际提出具体要求。

 

(4)能结合自身实际和对相关典型案例的分析,掌握依法维护或行使生命健康权、人格尊严权、隐私权、人身自由权、受教育权、劳动权、合法财产所有权、继承权、智力成果权、消费者权、批评权和建议权(监督权)等合法权利的方式、方法、途径,学会依法维权。

 

(5)知道受教育、劳动等既是公民依法享有的权利,又是公民应尽的义务,并能结合相关案例作简单分析说明。

 

2.中考典例预测

 

【例1】漫画赏析:

 

分析图1、图2两幅漫画,结合所学思品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图1、图2两幅漫画反映的问题有什么不同之处?

 

(2)在我国,权利和义务之间有什么联系?

 

(3)你感觉我们应向图几中的公民学习?作为时代中学,你感觉我们应怎样依法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

 

【提示】(1)图1中的公民不能正确认识权利和义务的关系,不知道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只重视享有权利,不愿意履行义务;图2中的公民懂得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的道理,既重视权利的行使,同时又积极履行义务。(言之有理即可)

 

(2)①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一致的,是相关联的。②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密不可分的,在我国,公民既享有权利,又履行义务。在享有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相应的义务。不允许只享有权利而不履行义务。③公民的某些权利和义务是相互结合的。在某些条件下,权利就是义务,义务就是权利。④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相互促进的。

 

(3)我们应向图2中的公民学习。①公民权利的行使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的规定。公民在行使自己权利的时候,不得超越法律许可的范围,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权益,要尊重他人的权利,不能在合法权利之外谋取非法利益。超越法律规定和许可的范围行使非法权利、谋取非法利益,不仅不受法律的保护,还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②在我国,公民履行义务要做到:凡是宪法和法律所提倡和鼓励的行为要积极去做;凡是宪法和法律对公民提出具体要求的,就必须去做;凡是宪法和法律所禁止的行为就坚决不做。

 

【例2】新闻透析:

 

视点一:2014年12月31日晚23时35分许,上海市黄浦区外滩陈毅广场发生群众拥挤踩踏事故。截至2015年1月3日上午11时,踩踏事件共造成36人死亡,49人受伤。

 

视点二:2014年12月27日,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呼和浩特市新华广场举行了假冒伪劣(过期)食品药品集中销毁活动,将查获的所有2526种假冒伪劣食品药品进行了集中销毁。据统计,2014年呼和浩特市共查办食品药品各类案件2202起,取缔“黑窝点”356户。

 

分析上面两则新闻视点,结合所学思品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两则新闻视点所反映问题的交点在哪里?

 

(2)我国法律为什么保护公民的这一权利?

 

(3)作为未成年学生,当遇到踩踏事件发生时,我们应该怎么做?

 

(4)作为经济活动的参与者,应如何做才不会被依法取缔或销毁产品?

 

(5)请帮助身边的人出出点子,减少在经济活动中的被侵权现象。

 

【提示】(1)都会使公民的生命健康权(或人身、财产安全权)受到侵犯或伤害。

 

(2)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健康是人们幸福生活乃至生命安全的重要前提。生命健康权是公民参加一切社会活动、享有其他一切权利的基础,是公民最根本的人身权。

 

(3)举例:不要奔跑,以免摔倒;靠墙壁行进;抓住身边坚固牢靠的东西,如路灯柱、栏杆等;及时联系外援,寻求帮助,如拨打110、120、119电话,同时开展自救和互救等。

 

(4)①作为生产者,应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不得生产国家明令淘汰和禁止生产的产品,严禁不合格产品出厂,更不能伪造产地,冒用他人厂名、厂址、商标等。②作为销售者,应遵循国家的法律法规,信守服务承诺,保证不销售缺斤少两、失效变质的商品,不得采取恶意、欺诈的方式损人利己,更不得侵犯消费者的人身权利。

 

(5)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通过正确的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与经营者协商,在互愿互谅的基础上解决争议;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拨打12315消费者投诉电话投诉等。

 

(二)认识宪法地位

 

1.复习方向点击

 

(1)能结合相关材料,正确理解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明确宪法的地位。

 

(2)能结合相关新闻素材,正确认识宪法与普通法律的关系。

 

(3)能结合相关材料,具体分析说明宪法是一切国家机关、一切团体和组织、全体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

 

2.中考典例预测

 

【例3】漫画赏析:

 

请认真分析右边漫画,结合所学思品知识,简单谈谈你对漫画所反映问题的认识。

 

【提示】①宪法是我国法律体系的主体、基础和核心,在我国的法律体系中处于首要地位。②宪法是“母法”,其他法律是“子法”,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其他法律是宪法的具体化;任何法律不得与宪法相抵触,否则无效。(言之有理即可)

 

【例4】情景分析:

 

小丽:“2014年11月1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了《关于设立国家宪法日的决定》,以立法形式予以确定,设立国家宪法日为12月4日。这足见我国政府对宪法权威的重视。”

 

小唐:“是的!2014年10月20日至23日,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中谈到‘我国宪法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这就是说,中国共产党可以不遵守宪法了。”

 

小刚:“小唐,我不赞同你的观点……”。

 

分析上面情景对话,结合所学思品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我国政府为什么如此重视宪法的权威?

 

(2)你赞同小唐的观点吗?请简单说明理由。

 

【提示】(1)宪法在我国的法律体系中处于首要地位,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宪法是我国法律体系的基础与核心;宪法是一个总章程,是最高行为准则;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

 

(2)不赞同。因为:宪法是一切团体和组织的最高行为准则,中国共产党也不例外。我国宪法是中国共产党的基本方针、政策的法律化。中国共产党是居于领导地位的执政党,它领导人民制定了宪法,就必须模范地遵守宪法,维护宪法尊严,在实践中坚持“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体现人民意志的宪法得不到党的遵守,会削弱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与拥护。

 

(三)明确一对关系

 

1.复习方向点击

 

(1)知道依法治国的含义、主体、依据、核心、具体任务和要求。

 

(2)能简单阐释宪法与依法治国二者之间的关系。

 

(3)能结合相关新闻素材,正确认识实行依法治国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必要性。

 

(4)能结合相关新闻材料,理解和掌握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要求及各自的地位。

 

(5)能结合生活实际,说明我们应为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做贡献。

 

2.中考典例预测

 

【例5】价值判断:下列叙述,包含一定的价值标准或者是行为选择,请予以判断,写明“正确”或“错误”,并简要说明理由。

 

在谈到依法治国和宪法二者的关系时,中学生小明说:“依法治国最根本的是依宪治国”。

 

判断:()理由:

 

【提示】判断:(正确)理由: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我们党的治国方略。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在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一切法律都是依据宪法制定的,宪法是一切法律的母法。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维护法制的权威,首先是维护宪法的权威。因此,依法治国,首先必须严格遵守和执行宪法,树立和维护宪法的权威,保证宪法的贯彻实施,做到依宪治国。

 

【例6】材料分析:

 

材料:2014年10月20日至23日,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在京举行,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决定》指出,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定性阶段,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国际形势复杂多变,我们党面对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前所未有、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前所未有,依法治国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的地位更加突出、作用更加重大。

 

《决定》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一个系统工程,是国家治理领域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需要付出长期艰苦努力。

 

分析上面材料,结合所学思品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决定》强调“依法治国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的地位更加突出、作用更加重大”。请简要概括一下依法治国的地位和作用。

 

(2)《决定》强调“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一个系统工程,是国家治理领域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需要付出长期艰苦努力”。作为时代中学生,你能为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做些什么?

 

【提示】(1)答案一: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条件,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最有效、最根本的办法和最重要、最可靠的保障。

 

答案二: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事关我们党执政兴国,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

 

(2)认真学法,法律提倡做的事情积极去做,法律规定做的事情一定去做,法律不允许做的事情坚决不做,逐步增强守法意识,树立法制观念,争做知法、守法、护法的合格公民。(言之有理即可)

 

(四)践行宪法精神

 

1.复习方向点击

 

(1)能拓展、综合运用所学宪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通过对相关案例和生活实际的分析,懂得青少年要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

 

2.中考典例预测

 

【例7】生活实践:

 

材料:2014年11月25日,教育部消息,已印发关于在国家宪法日深入开展宪法学习宣传教育活动的通知。要求自首个国家宪法日开始,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应当在国家宪法日当天,以弘扬宪法精神为宗旨,以宣讲宪法基本原则和基本知识为重点,全面开展宪法学习教育活动。

 

为了培养当代中学生的宪法精神,增强其宪法意识。某校准备组织一次以“学习宪法知识,弘扬宪法精神”为主题的演讲比赛活动。

 

(1)为了活跃演讲比赛活动的气氛,活动组委会面向全校征集两条活动标语。请你参与设计。(每条标语控制在30字以内)

 

(2)为了使演讲比赛活动有序进行,活动组委会面向全校征集简单明了、操作性强的活动程序。请你帮助设计。

 

(3)为了减少演讲比赛活动中的人为与不合理因素,活动组委会面向全校征集评价标准。你能帮助设计一下本次演讲比赛的评价标准吗?

 

(4)活动结束时,活动组委会面向全校中学生发出了“学习宪法知识,弘扬宪法精神”为主题的倡议。请简单写出倡议的主要内容。

 

【提示】(1)如: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争做宪法精神的宣传、践行者等。

 

(2)例:第一,活动准备。聘请嘉宾(评委)、制定评选标准、初选参赛人员、明确参赛时间和地点、征集活动标语、安全预案制定等。

 

第二,活动过程。与会人员有序入场,主办方发言宣布活动开始并提出要求,评委代表发言并明确评选标准,学生代表发言表态,参赛人员逐一演讲,评委打分并颁布获奖人员名单,发奖,主办方总结发言并提出希望和要求等。

 

第三,活动结束。在愉悦、欢快、祥和的音乐声中,主办方宣布活动结束,并要求与会同学活动结束后写出感想体会,全体人员有序离开会场等。(言之有理即可)

 

(3)例:懂得努力学习宪法知识;善于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善于宣传宪法知识,弘扬宪法精神;懂得用实际行动同违反宪法的行为作斗争;知识运用熟练,语言表达流利、有激情等。(言之有理即可)

 

(4)作为青少年,应认真学习宪法,了解宪法的性质和基本内容;要在生活中养成遵守和维护宪法的习惯,如严肃认真地参加升国旗、唱国歌等仪式;要增强宪法观念和宪法意识;要以各种形式向群众宣传宪法,并同违反宪法的行为作斗争,时时处处用实际行动捍卫宪法尊严。(言之有理即可)

 

二、基本价值取向与复习策略

 

(一)价值取向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在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宪法日”的确定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实行依法治国的坚强决心。宪法序言中明确规定:“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并且负有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因此,依法治国,必须严格遵守和执行宪法,树立和维护宪法的权威,保证宪法的贯彻实施,做到依宪治国。在我国,维护法制的权威,首先是维护宪法的权威。再者,教育部建议将宪法知识纳入中考,其目的就在于加大宪法知识的宣传力度,增强中学生的社会主义法制意识、宪法观念和依法治国意识,从而弘扬宪法精神,全面开展宪法学习教育活动。

 

(二)复习策略

 

第一,与时俱进与理论实际相结合策略。

 

宪法知识的复习与测试,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基本理论、基本理念的掌握固然重要,但能否将所学基础知识与时政新闻素材紧密结合,能否运用所学理论观点分析解决新闻热点问题则是更重要的一环。迎合这一复习策略,宪法知识的迎考复习,应重点考虑结合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宪法日”的设立、全国法制宣传日、宪法知识纳入中考范围、各地市普法教育工作等时政新闻素材设计问题,与时俱进,理论联系实际,结合宪法基础知识与时政新闻素材的契合点,切实加强联系与设题练习。

 

第二,整合捆绑与拓展延伸相结合策略。

 

有机整合宪法、权利和义务、依法治国等多方面的学习内容,实现思品知识的跨章节、跨教材、跨年级的捆绑、拓展与延伸;与初中学生的家庭、学校、社会生活紧密联系,实现宪法基础知识与生活实践的整合捆绑;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知识的学习、能力的提高与宪法意识的培养、宪法精神的弘扬融为一体,实现三维目标的有机融合与统一;善于结合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或素材,实现试题或问题设计的拓展综合,充分体现思品问题解答的多元开放性;积极实现思品与其他学科相关资源的拓展延伸,加强与其他课程的有机联系和融通,设置体现学科整合的综合性考题。

 

第三,生活实际与探究实践相结合策略。

 

思想品德将正确的价值引导蕴涵在鲜活的生活主题之中,注重课内课外知识的有机结合,鼓励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进行积极探究和体验;引导学生复习的过程要注重与社会实践的联系,引导学生自主参与丰富多样的活动,在认识、体验与践行中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发展;问题的设计要多为学生提供直接参与实践的机会,要善于利用并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境),引导和帮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与感悟,在获得情感体验的同时,养成行为习惯,深化思想认识,强化道德践行,促进思想品德的健康发展。比如宪法知识的学习与复习,可结合悬挂宪法宣传挂图和资料、开展宪法晨读活动、举行以弘扬宪法精神为主题的特别升国旗仪式、上宪法教育课等形式进行;也可围绕宪法学习日主题,采取专题教育、社会实践、班队活动、远程学习等形式,组织学生集中学习宪法知识。

小学生学宪法心得体会篇9

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将宪法放在心中》。

自人类社会诞生以来,如何更好地组织和管理社会,一直是人们力图解答的命题。原始社会时,人们只依靠习惯来约束自己的行为。随着社会发展,人们开始有意识地创立规则来约束各自的行为。公元前2070年,中国出现了第一个王朝——夏,同时也出现了早期的法律制度。其后200百多年,古巴比伦王国的汉莫拉比颁布了著名的《汉莫拉比法典》,这是世界上现存最早、保存最为完整的成文法典,为后世研究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和制定法律都提供了重要参考。

经过实践,人们发现,运用法律是治理国家、管理社会的最好方式,于是,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法律也变得越来越完善。到今天,我国已经形成了相对完善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自从党的十五大正式提出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以来,我们致力于全面加强和深入推进依法治国。虽然法律体系不断完善,但是人们的法治观念还不够深入,法律知识的普及程度还需要提高。要真正实现依法治国,我们每个人都责无旁贷。

法律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法律规定和保障人们的正常生活。一出生,要登记户口,到了上学年龄,就必须去上学,年满18周岁,可以参加选举,享有选举和被选举权,工作后,可以自行选择职业并获得报酬。这些生活中看似平凡的小事,实际上都有相关的法律法规。

法律是守护人民的正义之剑,宪法则是中国法律的核心。如果把法律体系比作一棵大树,宪法就是其中最粗壮的树枝。它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宪法是母法,任何法律的制定都必须以宪法为依据,不得违背宪法。宪法既是铠甲,又是标杆。

生活中,时常会有同学说,宪法离我们很远。但是,你是否知道,我们时时刻刻受着宪法的保护?我们去名胜古迹或博物馆参观,不能随意触碰和毁坏文物,这与宪法规定有关;我们家庭中可能多了弟弟妹妹,这是计划生育政策依据宪法规定作出改变的结果;犯罪分子会受到惩罚,人民的正当合法权益又受到保护,这些都是宪法精神的体现。生活中一言一行的规范,国家大政方针的执行皆缘于宪法。宪法不是冰冷的条文,它是做出理性选择的明灯,是弱者的保护伞,也是被欺凌者捍卫权利的武器。宪法活跃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就在我们身边,宪法陪伴我们成长。

小学生学宪法心得体会篇10

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将宪法放在心中》。

自人类社会诞生以来,如何更好地组织和管理社会,一直是人们力图解答的命题。原始社会时,人们只依靠习惯来约束自己的行为。随着社会发展,人们开始有意识地创立规则来约束各自的行为。公元前2070年,中国出现了第一个王朝——夏,同时也出现了早期的法律制度。其后200百多年,古巴比伦王国的汉莫拉比颁布了著名的《汉莫拉比法典》,这是世界上现存最早、保存最为完整的成文法典,为后世研究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和制定法律都提供了重要参考。

经过实践,人们发现,运用法律是治理国家、管理社会的最好方式,于是,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法律也变得越来越完善。到今天,我国已经形成了相对完善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自从党的十五大正式提出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以来,我们致力于全面加强和深入推进依法治国。虽然法律体系不断完善,但是人们的法治观念还不够深入,法律知识的普及程度还需要提高。要真正实现依法治国,我们每个人都责无旁贷。

法律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法律规定和保障人们的正常生活。一出生,要登记户口,到了上学年龄,就必须去上学,年满18周岁,可以参加选举,享有选举和被选举权,工作后,可以自行选择职业并获得报酬。这些生活中看似平凡的小事,实际上都有相关的法律法规。

法律是守护人民的正义之剑,宪法则是中国法律的核心。如果把法律体系比作一棵大树,宪法就是其中最粗壮的树枝。它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宪法是母法,任何法律的制定都必须以宪法为依据,不得违背宪法。宪法既是铠甲,又是标杆。

生活中,时常会有同学说,宪法离我们很远。但是,你是否知道,我们时时刻刻受着宪法的保护?我们去名胜古迹或博物馆参观,不能随意触碰和毁坏文物,这与宪法规定有关;我们家庭中可能多了弟弟妹妹,这是计划生育政策依据宪法规定作出改变的结果;犯罪分子会受到惩罚,人民的正当合法权益又受到保护,这些都是宪法精神的体现。生活中一言一行的规范,国家大政方针的执行皆缘于宪法。宪法不是冰冷的条文,它是做出理性选择的明灯,是弱者的保护伞,也是被欺凌者捍卫权利的武器。宪法活跃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就在我们身边,宪法陪伴我们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