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推广普通话征文十篇推广普通话征文十篇

推广普通话征文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7:28:03

推广普通话征文篇1

各位领导、老师、同学们:

你们好!今天,我要演讲的题目是《让普通话之风吹遍校园》。

当人类的祖先用比比划划表达意思时,只能使他们“心有灵犀一点通”,那么剩下一大半怎么通呢?于是人们学会了语言,学会了讲普通话。大家知道,我们在朗读课文时,回答老师的问题时,都要讲普通话。推广普通话,对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经济腾飞具有重要意义。

为什么要讲普通话呢?因为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方言的国家。各个不同地区的语言或多或少有些差距。我们不可能一辈子都生活在同一个地方,不去见识外面的世界,而我们一旦出门,便会遇到语言方面的障碍,不能与人沟通、交流。这时,如果我们都讲一种在我国通用的

语言,那么就不会与别人因语言不通而急得满头大汗。

推广普通话征文篇2

每年9月是推普宣传活动月,今年9月14日至20日是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根据上级文件精神,我校决定在全校范围内进行推普宣传活动,深入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增强全校师生的语言规范意识和推广普通话的参与意识,净化校园用字环境,为构建和谐社会、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做出贡献。为了更好地开展此次推普活动,特制定本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宣传贯彻《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积极引导广大师生推广普通话和使用规范汉字,为构建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适应的和谐语言环境作贡献。

二、活动时间:2008年9月14日——20日

宣传主题:构建和谐的校园生活语言,营造共有的精神家园

三、活动内容

1、利用升旗仪式,由学生进行一次以“推普”为主题的国旗下讲话,对全校学生进行一次动员,从而在全校上下形成共识,进一步促进我校普及普通话工作的深入开展。

2、各班出一期以“推广普通话”为主题的黑板报,做到图文并茂,倡导文明、规范、健康、和谐的社会语言环境。

3、把第十一届推普周活动的有关文件精神、活动主题、活动方案、活动内容在校园网上宣传,提高校园师生员工知晓度,扩大推广普通话的影响力。

4、利用课外活动时间,组织学生在公共场所散发倡议书、推普宣传材料,营造广大市民讲普通话的氛围。

5、进一步开展不规范字调查活动,组织学生在班内、校内、居民小区内进行不规范字调查的社会实践活动。

6、积极行动,深入实践

(1)国旗下讲话“推广普通话,从我做起”。(9月15日)

(2)征集“讲普通话,用规范字”宣传画。(9月16日)

(3)学校“用规范字”书法比赛。(9月17日)

(4)学校“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为主题的演讲比赛。(9月18日)

(5)校团委“推普志愿者”出征宣传活动。(9月19日)

(6)“中华赞-诗词歌赋创作”活动。(9月20日止)

(7)推荐选手,指导朗诵

高中一年级侧重于普通话情景与发音准确的应变能力。为了让参赛选手发挥出最佳效果,各语文老师在作品选材和训练方面进行辅导。选手,可选择《雨巷》﹑《再别康桥》指导学生诵读,参加省市竞赛。附参赛方案。

总之,以班级、学校活动为契机,以点带面,以学生带动家庭、以学校带动周边环境,让推普活动深入人心,落到实处。

推广普通话征文篇3

关键词:地方普通话普通话理论研究个案研究

一、“地方普通话”的内涵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制定了很多的方针与政策,鼓励与支持方言区的人们学习与使用普通话,增加普通话的交际功能与适用范围。长期以来,在国家推广普通话的背景下,汉语方言区、少数民族地区与海外华人社区的人们都有学习与使用汉语普通话的主观愿望,且热情很高。近几十年来,很多学者对这种带有明显地域色彩与民族特征的普通话进行了命名,主要有“方言普通话”、“地方普通话”、“方言腔普通话”、“方言区普通话”、“带有方言色彩的普通话”、“民汉中介语”等。“地方普通话”可以视作标准汉语普通话的一种地域变体,它是各方言区的人们在学习与使用标准普通话的过程中,因受方言母语的影响而讲的一种带有不同程度地方口音的、不甚标准的普通话。

二、对地方普通话的研究

对地方普通话的研究在内容上可以分为个案研究与理论研究两大类。从时间上看,大致可以分为“上世纪八十年代”、“上世纪九十年代”与“本世纪至今”三个时期,具体内容如下:

(一)1980—1989年:“初步发展时期”

八十年代,一些学者已经开始注意到地方普通话现象的大量存在并进行了初步的探索。这一时期的研究主要围绕着地方普通话在名称、性质、研究意义上的认识与针对地方的个案研究等。这一时期,对地方普通话的研究属于初始阶段的探索,开启了地方普通话研究的新领域,为以后的研究提供了思路。当然,这一时期在理论上对地方普通话还没有很明确与统一的说法,而且对地方普通话的个案研究数量也很有限。

1.个案研究

八十年代,比较有代表性的个案研究主要有陈亚川的《闽南口音普通话说略》和姚佑椿的《上海口音的普通话说略》。1987年发表的《闽南口音普通话说略》是首篇对地方普通话展开的个案研究。1988年姚佑椿的《上海口音的普通话说略》是采用实地调查的方法,总结出了受上海方言影响的上海普通话语音方面的主要特点,并按照普通话的好坏程度对其进行了分类。此外,还对一些语音特征的产生原因联系说话人的社会文化背景(年龄、性别、职业等)进行了具体的分析。

2.理论研究

在理论方面,对地方普通话的研究始于1988年李如龙的《论方言与普通话之间的过渡语》。该文首先定义了什么是过渡语,并对其进行了分类。在研究方法中,他指出在调查中“最好采取不公开录音的方式”来取得自然状态下的语料,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共时研究与历时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同时还要考虑说话人的社会文化背景等。姚佑椿《应该开展对“地方普通话”的研究》(1989)一文中主要围绕两个问题进行了讨论与分析,即“地方普通话到底算不算普通话”与“地方普通话值不值得研究”。

(二)1990—1999年:“进一步发展时期”

对带方言口音的普通话的总论较多,但对一些具体的地点的研究还比较少。并且某地的地方普通话的研究材料比较有限,缺乏对整个的音系的研究。对各地带方言口音的普通话基本上采用简单的描写,还没有进行足够深入、细致的定量分析。

1.个案研究

1990年,陈松岑在《绍兴市城区普通话的社会分布及其发展趋势》中首次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来研究“绍兴城区的普通话”。作者对浙江省绍兴市城区的居民进行了大样本的社会调查,并统计出该地居民学习与掌握普通话的人数比例及途径,结果显示大部分人主要是通过学校教育这一途径来学习与掌握普通话。同年,汪平发表了《上海口音普通话初探》,该文主要对比了上海方言与普通话之间的差别,对带有上海口音的普通话的语音系统进行了细致的描写,并对某些语音特征的产生与发展进行了解释。

2.理论研究

1990年6月5日至8日,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在北京举办了“普通话与方言问题学术讨论会”,很多专家与学者从总论的角度对“地方普通话”这一问题展开激烈的讨论,并提出了十分精彩的论述。于根元先生在大会总结发言中指出,“地方普通话”是国家推广普通话过程中的必然产物,是各方言区的人们在学习普通话的过程中而产生的一种普遍存在的语言现象。此外,会议还肯定了地方普通话研究的理论意义与实用价值。

次年,陈亚川发表了《地方普通话的性质、特征及其他》,在文章中作者对地方普通话的性质、主要特征与研究意义进行了全面的探讨。他认为,“地方普通话是学习普通话的人在普通话输入基础上形成的一种与标准普通话有不同程度差距的语言系统”,具体表现为一种动态的、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

1998年10月,香港中国语文学会也进行了时间长达一年多的有关“大众普通话”的讨论。众多学者针对这一现象参与了讨论,并积极地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如姚德怀提出:“我们既要推广普通话,又要研究大众普通话。”

(三)本世纪至今

本世纪以来,对地方普通话的研究逐步扩展,研究的方法也渐渐多样化,无论是个案研究还是理论研究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除了采用描写法以外,还有些人尝试结合一定的语音实验的方法对地方普通话进行更为深入与细致的定量研究。通过对不同地区的实地调查,积累了很多宝贵的经验。

1.个案研究

2006年,邵敬敏、石定栩的《港式中文与语言变体》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解释了“港式中文”产生的原因、性质及发生变异的方式。

目前,比较有代表性的个案研究有苏州大学汪平教授所指导的硕士生与博士生,如,吴琼的硕士论文《徐州口音普通话初探》(2004),陈建伟的博士论文《临沂方言和普通话的接触研究》(2008),吕文蓓的硕士论文《吴语、南京话和普通话的接触研究》(2010),傅灵的博士论文《方言与普通话的接触研究——以长沙、上海、武汉为背景》(2010)。此外,比较有代表性的毕业论文有华中师范大学高山的《“武汉普通话”语音考查》(2006),山东大学陈蒙的硕士论文《“济南普通话”语音研究》(2009),等等。劲松、牛芳的《长沙地方普通话固化研究——地方普通话固化的个案调查》(2010),向柠《广州“地方普通话”单字调的声学实验分析》(2011)也是个案研究中的典型。

2.理论研究

张建强在《“地方普通话”研究刍议》(2005)一文中明确提出:“对地方普通话的研究是介于第一语言习得与第二语言习得之间的母语标准语的习得研究,也是一种语言变体的研究,可以从语言系统本体和发展两个角度对其进行研究。”2009年又发表了《地方普通话产生根源探究》一文。2007年肖劲松发表了《普通话中介语研究述评》,指出地方普通话具有“可渗透性”、“动态性”、“系统性”、“顽固性”等七大特征。同年,张雪平在《试论推广普通话的制约因素》中指出了目前推广普通话中存在的重语音轻词汇、语法,重书面语轻口语,重城市轻农村的问题,并因此提出了四点有针对性的意见。朱玲君、周敏莉在《地方普通话研究综述》(2009)中将对“地方普通话的研究”划分了三个时期,每个时期又按照内容的不同各分两类,并各举两个具有代表性的例子。

参考文献:

[1]陈亚川.闽南口音普通话说略[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7,(4).

[2]李如龙.论方言和普通话之间的过渡语[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1988,(4):62.

[3]陈建民,陈章太.从我国语言实际出发研究社会语言学[J].中国语文,1988.

[4]姚佑椿.上海口音的普通话说略[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8.

[5]姚佑椿.应该开展对“地方普通话”的研究[J].语言建设,1989,(3).

[6]陈松岑.绍兴市城区普通话的社会分布及其发展趋势[J].语言建设,1990.

[7]汪平.上海口音普通话初探[J].语言研究,1990,(1).

[8]陈亚川.“地方普通话”的性质特征及其他[J].世界汉语教学,1991,(1).

[9]刘宏.加快“过渡语”研究的步伐[J].语文建设,1999,(4).

[10]吴琼.徐州口音普通话初探[D].[硕士论文].华中师范大学大学,2004.

[11]张建强.“地方普通话”研究刍议[J].广西社会科学,2005,(7).

[12]邵敬敏、石定栩.港式中文与语言变体[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

[13]肖劲松.普通话中介语研究述评[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

[14]张雪平.试论推广普通话的制约因素[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07,(23).

[15]张建强.地方普通话产生根源探究[J].贺州学院学报,2009,(25).

[16]陈建伟.临沂方言和普通话的接触研究[D].[博士论文].苏州大学,2008.5.

[17]高山.“武汉普通话”语音考查[D].[硕士论文].华中师范大学大学,2009.

[18]陈蒙.“济南普通话”语音研究[D].[硕士论文].山东大学,2009.

[19]朱玲君,周敏莉.地方普通话研究综述[J].湖南冶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

[20]吕文蓓.吴语、南京话和普通话的接触研究[D].[硕士论文].苏州大学,2010.5.

[21]傅灵.方言与普通话的接触研究——以长沙、上海、武汉为背景[D].[博士论文].苏州大学,2010.5.

推广普通话征文篇4

第“推普周”我校将开展系列宣传教育活动和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字活动:

1、9月13日上午,围绕“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开展主题宣传活动,在校门口悬挂推广普通话横幅,于校园内张贴各种推普宣传标语、宣传画等。

2、9月13日星期一上午由六(三)班国旗下的讲话,对全校师生做宣传动员,使全体师生进一步认识“推普”的意义。

3、把本届推普周活动的有关文件精神、活动主题、活动方案、活动内容在校园网上宣传,提高校园师生员工知晓度,扩大推广普通话的影响力;利用学校少先队广播宣传“推广普通话”的专题。

4、举行黑板报评比。

5、课堂上,老师使用普通话教学,娓娓动听。老师从自身做起,课内课外都使用普通话,并能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发音,大力推广校园内文明规范用语。

6、开展一年级新生普通话培训:9月13日早自习由一年级各班班主任在班级内对学生进行校园常用普通话培训,如问候语、文明用语等,形式为教师示范、学生练习、学生互动、师生表演。激发孩子说普通话的兴趣,也教给孩子常用的普通话。

7、班级美文诵读会。9月14日上午五年级语文老师以班级为单位开展“中华经典美文诵读会”活动。形式、内容不限,由两班自行安排。最后评选出“推普大使”2名。

8、9月15日利用班课开展以“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为主题的主题班会,学习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以各种形式提高同学们的语文文字规范意识和推普参与意识。

9、9月12日三、四年级各班开展一次“说好普通话,写好规范字”的征文比赛各班选择三份17日上交。

10、“啄木鸟”行动。

9月12日—18日六年级开展“啄木鸟在行动”活动。组织学生查找作业本、校园墙壁、板报等上面的错别字并进行改正。队队员利用课余时间前往街道、商店、企事业单位对宣传标语、单位名称、店铺招牌、商品标牌等不规范用字进行检查纠错,及时向有关单位、个人发出联系单反馈信息,督促及时修正。最后评出语言文字规范化综合实践活动先进集体1名。

推广普通话征文篇5

xx区第12届推广普通话宣传周以“迎接建国60周年”“武汉市文明城市创建”为主题,以“彰显中华传统文化魅力,抒发爱国主义情怀”为中心,以“推普创新大赛”“岗位推普活动”为工作重点,立足岗位推普,立足校园推普,将“推普周”活动落到实处,真正发挥其实效,为“和谐xx、文明xx、现代xx”做出贡献。

一、推普创新大赛

(一)大赛内容:

1、“中华诵.2009经典诵读大赛”xx区选拔赛:面向全区征集中华经典诗文诵读视频作品(个人诵读音像DVD),并选送优秀选手视频资料参加全市选拔赛。

2、“中华赞.2009诗词歌赋创作大赛”xx区选拔赛:面向全区征集讴歌新中国60周年建设成就和以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春节等四个传统节日为主题的诗词歌赋原创作品,并选送优秀作品参加全市比赛。

3、“中华情.国旗下讲话”主题演讲比赛:面向全区中小学校征集以讴歌新中国60年建设成就、抒发爱国主义情感为主题的“国旗下讲话”演讲DVD光盘,并评选全区优秀演讲作品参加全市比赛。

(二)参赛时间:

1、9月5日前上交中华诵.2009经典诵读大赛DVD光盘

2、10月12日前上交中华赞.2009诗词歌赋创作大赛作品。

3、10月12日前上交“中华情.国旗下讲话”主题演讲比赛DVD光盘

(三)参赛办法及要求

“中华诵.2009经典诵读大赛”xx区选拔赛

1、参赛对象:全区公务员、教师和社会各界人士(不含中小学、幼儿园学生)均可报名参赛。参赛选手应无戏剧、播音、主持等专业背景。

2、比赛分组:比赛按“教师组”、“公务员组”、“综合组”(除公务员和教师

外的其他人员)等三个组别分组进行评比和选拔。

3、①参赛方法:各单位推荐1名选手参加区级选拔赛,于9月5日前上交个人诵读音像DVD。②视频作品要求:时长4分钟(其中诗文诵读不超过3分钟,自我介绍1分钟:含选送地区、姓名、年龄、职业、特长等信息,可突出个性风采)③视频内容:参赛选手本人形象必须出现在视频画面中,诵读古今经典诗文(篇目内容过长可节选,应表明篇名与出处):诵读过程可采用配乐、配画等辅助手段,但要避免喧宾夺主。④每个视频须附)对所诵作品的简要描述性文字,可对所诵诗文的背景,内容、特色等方面进行简要介绍(200字以内,请先将描述文字用记事本(*.txt)文件保存,再从中复制)

“中华赞.2009诗词歌赋创作大赛”xx区选拔赛

1、参赛对象:本区社会各界人士均可参加。欢迎区学校教师、公务员、区文联、学生文学社团等各界人士积极创作,踊跃参加。

2、作品要求:①作品体裁为古体诗(含词、曲、赋等)、现代诗、散文、儿童诗等;②篇幅:诗、词原则上不超过50句,赋、散文原则上不超过1500字;③内容要求:围绕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或清明、端午、中秋、春节等传统节日进行创作,抒发爱国情感,挖掘中华传统文化精髓、各地文化特色及传统节日的历史底蕴,引导和激励国民弘扬传统文化,过好传统节日;④参赛作品必须为原创作品。

3、作品征集方式:各单位征集推荐2篇作品,于2009年10月12日将作

品送至区语委办,统一用a4纸4号宋体打印,*电子版本邮件发送至区语委电子邮箱*

电子邮件“标题”栏注明:单位“中华赞”投稿请在邮件内文(首页作品标题前)写明作者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单位及职务,联系电话等详细信息:参赛作品以“word”文档保存并作为“附件”发送。

“中华情.国旗下讲话”主题演讲比赛

1、参赛对象:全区具备升旗仪式条件的各级各类中学和小学

2、比赛办法:参赛学校于2009年9月份(国庆节前)举行一次升旗仪式,在“国旗下讲话”程序中由学校相关人员发表以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为主题的演讲,并对演讲进行全程录音录像,凭

演讲视频DVD光盘参加比赛。

3、比赛要求:①演讲必须为本校升旗仪式现场发表,必须以讴歌新中国60年伟大成就,激发师生爱国热情为主题,情感真挚、避免空洞说教。演讲标题自拟。②自主撰写演讲稿,不得抄袭他人作品。演讲者必须是本校领导、职工或学生,学校领导亲自演讲加2分。③可恰当运用背景音乐、舞美及表演等辅助形式,增强演讲效果。④演讲限时4—5分钟。

4、演讲作品录制:①全程拍摄演讲者正面并同步录音,画面清晰展现演讲者仪表、姿态,演讲录音清晰。后期编辑以演讲者画面为主,显示演讲者画面时间不少于演讲录音时长(4—5分钟的)90%。②演讲前后及演讲过程中可适当穿插升旗仪式、演讲背景、听众现场反应等全景或特写镜头,但穿插画面不得查过录音时间的10%。③后期制作可设计演讲作品的片头、片尾动画及字幕。(总时长不超过5分30秒),并显示演讲标题、演讲单位、姓名、职务及录制时间等信息,演讲录像应同步配演讲稿字幕,字幕滚动应与声音、口型同步一致。

5、请于10月12日前将参赛作品(DVD光盘)及《登记表》送到区语委办公室,同时以电子邮件方式将《登记表》*电子版本发送至区语委电子邮箱*

二、文明用语“岗位推普”活动

1、活动时间:2009年9月13日—19日(第12届全国推普周期间)。

2、活动范围为全区直接面向公众服务的公共服务窗口、各级政府政务服务窗口、各级学校,重点对象为历年“武汉市文明用语示范岗”称号获得者和2009年“武汉市文明用语示范岗”申报单位。

3、活动内容和任务

本次“岗位推普”活动的基本内容是:推广普通话,推行文明服务用语。具体任务包括一下四项:

①.“普通话——我们都来学”:活动之前或活动期间,对岗位工作人员进行普通话和服务用语训练,组织普通话培训测试、演讲比赛等活动,提高岗位工作人员的普通话表达和交际能力。

②.“普通话—我们都来说”:岗位全体工作人员在工作时间内均以普通话为基本工作用语,在对外服务和内部工作交流时必须使用普通话

③.“普通话——我们都来推”:活动期间,岗位全体工作人员应该统一佩戴推普志愿者胸牌服务,主动向服务对象散发推普宣传资料、纪念品等,鼓励、带动服务对象一起说普通话、用文明语。xx区省级普通话测试员可协助有关岗位开展活动。九月份中旬区语委将举行第二届“文明用语示范岗”演讲比赛。

④.“普通话——和谐你我他”:岗位全体工作人员在使用普通话的前提下,能根据本单位服务管理有关规定,自觉使用以“三声”(来有迎声、问有应声、去有送声)为基本要求的文明服务用语,为服务对象提供和谐、高效的交流环境和优质服务。

1、活动要求

①营造宣传氛围。活动组织单位要通过悬挂横幅、张贴宣传话、设置宣传牌、散发宣传资料等形式,为“岗位推普”活动营造必要的宣传氛围。各单位要积极宣传,加强活动的宣传报道,扩大活动的社会影响。

②要注重活动时效。各单位活动前要写好活动方案,精心组织,并在规定范围内完成。要将推普活动与各行业系统及本岗位的业务活动紧密结合起来,体现推普的行业特色、岗位特色,促进岗位工作效率的提高。

③.区语委办将把“岗位推普”活动作为“文明用语示范岗”评比的重要依据。

推广普通话征文篇6

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字有利于提高人们的整体素质,全社会应积极行动起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说普通话,写规范字,为人类社会文明、为国家通用汉语言文字的发展做出贡献。

     

一、主要工作安排

1.充分发挥校园的宣传功能,加大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的宣传力度,增强广大师生员工的语言文字规范化意识。

       

2.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以校园广播宣传学习语言文字工作有关文件,领会精神,要求全体教职员工、全体学生,在校内外各项活动中推广使用普通话,把普通话作为校园语言,作为教师的职业语言。不断提高使用普通话的能力,提升学校文化品位。

       

3.进一步推进全校教师及教辅人员普通话水平达标的培训和测试。

      

4.继续发挥语文教学主渠道作用,创办不同特色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素养。进一步规范校园用字、用语,定期以班级为单位开展写字读书比赛,普通话使用标准率进一步提高。

     

5.定期举办全校性的以规范使用语言文字为主题的黑板报比赛,举办以提高学生口头语言能力为主的作文比赛,鼓励学生参与教育局的艺术节比赛、知识竞赛等项活动,以年级为单位在每学期中举行演讲比赛、故事会、朗诵会等活动。“读革命史书,学革命先烈,讲革命故事”普通话讲故事比赛、“我说身边文明事,我说身边文明人”普通话演讲比赛、诚信故事比赛等活动。积极参加教育局举办的读书征文活动。

             

二、加强组织、制度建设,确保语言文字工作顺利实施

     

为全面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我校结合实际情况,将推广普通话和用字规范化纳入教育教学要求,制定了专项的培训计划,小组成员明确职责,定期举行汇报总结,针对发现问题,共商共议,及时解决,另外,在教职工考核制度中明确规定:普通话成为校园语言,即师生员工在教学、会议、宣传和其它集体活动中使用普通话;教师的普通话达标与评聘相结合,即教师持普通话等级证书上岗。从而进一步完善校、班二级管理网络体系,确保语言文字工作的顺利实施。

        

三、贯彻“三纳入一渗透”,增强语言文字工作的实效性

      

根据“三纳入一渗透”的要求,结合我校的实际水平把语言文字工作纳入课堂教学,纳入教学基本功训练,纳入学校常规管理之中,把语言文字工作渗透到德、智、体、美各项教育教学活动中。

1、纳入教学基本功:教师的语言面貌、语言素质对学生有很大影响。一个合格的教师不仅应当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水平和专业水平,还应当具有较强的语言能力和较高的语言素养。我校重视教师语文素质的培训与提高,将教职工语言文字培训列入校本培训计划。坚持集中培训与分散培训相结合、全员培训与个别辅导相结合的原则。加强过程培训,突出教师培训的“四性”:全员性、参与性、实践性、全程性,提高全体教师的普通话水平;充分发挥优秀骨干教师的带头作用,以点带面,加大个别帮扶力度,重点搞好个别教师的语言培训工作,帮助未达标教师尽快达标。组织全校教师的硬笔书法大赛,选拔优秀作品进行展评等。

       

2、纳入总校校的常规管理:校长带头讲普通话,带头参加普通话等级测试。学校每学期都要将此项工作写入计划总结中,始终把语言文字工作纳入学校的常规工作中。总校校还将由工会牵头定期对教职工进行语言文字的培训,进行不同年龄段的普通话比赛。坚持在教学评估和期中教学检查,多媒体讲课比赛和教学质量测评等教学活动中,将语言文字规范化列为重要考核指标。教务处坚持教师新开课和开新课试讲中,对教学内容、效果以及普通话和规范用字严格把关。特别是青年教师,必须过语言关、文字关。

       

3、纳入课堂教学:为提高学生语言文字规范意识和应用能力,我校主要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在听说读写中推广普通话和用字规范化。按照语文学科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校将结合口语交际课,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感受生活,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和加工分析能力;充分利用语文课,通过听写字词,规范学生用字,规范书写笔顺;组织课前语言操,设计开放题目,听课文录音等,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水平。二是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学生规范用语和用字的兴趣。三月份开展“走进大语文——使用规范语言文字系列活动”:组织全校学生进行硬笔书法大赛,选拔优秀作品进行展评;中高年级的课本剧大赛,组织全校性的诗歌朗诵会,弘扬民族文化,使学生受到感染;倡导学生多读书,培养强烈的阅读需求,语文教师每月向学生推荐必读和选读书目(文章),鼓励学生写读后感,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我校将以“迎奥运、促和谐”为主题,开展系列活动,加大语言文字工作的宣传力度。三是将“推普”寓于学生教育活动中,提高学生规范用语用字的责任感。将“推普”与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在校园中、利用节假日走向社会等不同的时机寻找不规范用字、错别字,进行社会用字调查,撰写调查报告;各班利用雏鹰小队,组成“啄木鸟小队”等,对校园中的黑板报、宣传栏等进行错别字纠错;将“推普”寓于思想教育活动中。与德育、少先队工作相接结合,针对节日、纪念日和主题教育活动,将定期举行演讲比赛、故事会、朗诵会。“读革命史书,学革命先烈,讲革命故事”普通话讲故事比赛、“我说身边文明事,我说身边文明人”普通话演讲比赛、诚信故事比赛等活动。积极参加教育局里举办的读书征文活动。共2页,当前第1页1

       

四、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语言文字工作需要有一个良好的氛围和环境。今年我校将注重宣传,力求形成“学普通话、讲普通话、用普通话”良好的文化氛围。时刻将普通话与日常的素质教育紧密结合,促进推普工作的有利开展。加强宣传力度,力求让校园广播站、校刊、黑板报等成为学生展示语文才能、沟通交流思想的重要媒体。我校将投资美化校内外环境,悬挂名人名言、学生书画作品,建立多处永久性语言文字宣传牌。校园内随处可见“请讲普通话”、“普通话是教师的职业语言”等小标牌。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形式多样且富有实效的语言文字规范化宣传教育活动。还要扩大宣传空间,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家长开放日、宣传报刊、宣传橱窗等向全校家长宣传普通话,使普通话走进社会、走进家庭,营造学校、家庭、社会共同推普的局面,并面向社会做好负责、咨询、服务工作。

    

全面贯彻落实《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提高全社会语言文字规范化意识及应用水平,努力构建和谐的语言生活,为三星口的社会和谐、发展和进步服务。 

推广普通话征文篇7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国家和统一的象征。我国地广人众,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多方言的人口大国,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流动人口数量不断增加,为确保交际的正常开展和社会生产、生活的顺利进行,人们必须使用统一的语言和文字进行交流与合作,作为我国通用语的普通话也越来越多地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我国于2000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文字法第十条中更明确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以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为基本的教育教学用语用字,并应通过汉语文课程教授普通话和规范汉字。因此,在高校大学语文课程教学中,应高度重视普通话的应用、学习和推广。本文深入剖析高校大学语文课程对普通话推广的重要意义,分析高校大学语文课程在普通话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对策若干,以期实现课程效果的优化和普通话的推广。

关键词:

高校;大学语文;普通话;推广

基金项目:

本文为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课题,名称:《内蒙古地区高职高专<大学语文>课堂教学优化策略研究》(编号:nJZC310)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我国地域之间的经济贸易逐渐增多。在这种情况下,我国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人需要通过统一的语言相互交流。而普通话作为我国的国家通用语言受到人们的青睐。高校教育是人才培养的基地,而普通话的推广属于语言教学的内容,所以,我国高校大学语文课程在普通话推广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高校大学语文课程对推广普通话的重要意义

(一)高校大学语文教学与普通话推广具有相同的目的

高校大学语文的教学目的是不断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领悟和应用能力,提升学生的文学和道德修养。推广普通话的目的是便于不同语言区、方言区的人际交流,提高语言表达的实用性、功能性,使人们在社会主义发展的新阶段和新时期,学习和掌握普通话,推广和应用普通话,从而提高人民群众的国民素质,促进经济社会的前进、民族的团结、文化历史的优秀传承和祖国语言的健康发展。推广普通话与高校大学语文课程都能够继承和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促进物质和精神文明建设。因此,高校大学语文教学与普通话的推广具有相同的目的,高校大学语文课程的开设有利于我国普通话推广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高校大学语文教材与普通话推广教材基本一致

高校大学语文课程的教材具有浓烈的人文倾向,选编了大量国内外古今优秀作家优秀作品,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大学语文教师十分重视学生的理解能力、朗读能力和说话能力的培养。加强对学生的文字识记、语音发音、节奏控制、语意表达等方面的锻炼,使学生能够熟练使用普通话进行交际交流,进行思维情感展示。而普通话推广所选的普通话培训和测试文章和内容同样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并且着重强调学生的发音、停顿、语速、语调、语法、词汇等朗读说话能力。由此可见,高校大学语文教材与高校普通话推广教材具有一致性,两者都强调学生运用普通话的能力。

(三)高校大学语文是推广普通话和汉语言文字的优秀阵地

我国早在1982年12月颁布的宪法中规定了“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标志着推广普通话是国家一项重要的语言政策,并更加明确了普通话在我国语言文字生活中的主导地位。自1998年经国务院批准确定每年九月第三周为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以来,已近二十年的推广虽较好地实现了2010年以前普通话在全国内初步普及的目标(1997年12月第二次全国语言文字工作会议提出的推广普通话的新世纪目标),但距离“到2020年,普通话在全国范围内基本普及,汉字社会应用的规范化程度进一步提高,汉语拼音更好地发挥作用。语言文字规范标准基本满足社会需求,信息化水平进一步提高。语言文字社会管理服务能力全面提升,社会管理服务体系基本建成。各民族语言文字的科学保护得到加强。语言文字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的作用进一步发挥。国家语言实力显著增强,国民语言能力明显提高,社会语言生活和谐发展”的《国家中长期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年)》总体目标而言,还需持续重视并积极加强普通话的推广,提高全社会对语言文字学习的重视程度,促进国民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提升。就《纲要》还指出,要“推进重点行业系统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要“加强学校汉语拼音教学”,要“充分发挥语言文字传承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的载体作用,积极开展中华经典诵写讲等活动”,要在“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学校科学设置语言文字相关课程,以提高语文鉴赏能力、文字书写能力和语言表达与交际能力为重点,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及语言文字综合运用能力”。这些新时期普通话的发展目标和重点中,无不将各级各类学校的语文课堂视为实施普通话教学及推广工作的主要阵地,重视其在推普中发挥的积极作用。中国教育部颁布的《大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明确“大学语文设置的目的在于提高语文的人文性,使之与现代科学的精神相结合,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出更多社会所需的高素质人才。”各高校《大学语文》课程是为各类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以汉语言文字为载体,优秀文化遗产为精髓的文化素质教育公共基础课,是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主干课程。除了传统意义上的可以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审美鉴赏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外,还能够在国学文化、传统文化中汲取精神素养,以国学阐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阐释国家价值观、民族价值观、百姓价值观,以高度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可以很好地提升文化凝聚力,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营造良好思想文化氛围。《大学语文》课程注重人文传承与熏陶,但更注重现代汉语语音及文字的基础培养,可以在日常教学中更加专业化、系统化、理论化、技能化地培养学生,从而加强学生的汉语拼音理论与实践、汉字书写理论与实践、经典诵读理论与实践、写作技能理论与实践,切实提高普通话水平。所以说,作为高等教育的大学语文课堂是当之无愧的推广普通话和汉语言文字的优秀阵地。应该重视该课程的课程职能,充分发挥大学语文推普的专业作用。

二、高校大学语文课程普通话推广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地域方言及少数民族语的干扰

高校大学语文课程普通话推广工作中受到地域方言和少数民族语的干扰。地域方言是人们的第一语言,从小时候学习说话开始,便一直使用地域方言,并形成习惯。在高校大学语文学习过程中,学生受地域方言的影响较大,导致学生在普通话的学习和使用过程中,不自觉地采用地域方言的发音方法,严重影响了普通话的学习和推广。尤其是少数民族在普通话学习中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少数民族的学生自小接触本民族的语言,而少数民族语言在发音方法及发音规律上与普通话有巨大差异,甚至我国一些少数民族语言与普通话不是一个语系,这些问题导致少数民族的学生在大学语文课程及普通话的学习中困难较大。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例,内蒙古是一个以蒙古族为少数民族主体的多民族聚居区,包含了蒙古族、汉族、回族、满族、达斡尔族、鄂伦春族等49个少数民族,地域横跨东北、西北、华北地区,地域辽阔。在自治区的行政区域内少数民族语蒙古语也是自治区的通用语言文字,在牧区有大量长期使用蒙古语作为第一语言交流的蒙古族,他们由于长期使用属于阿尔泰语系的蒙古语,因此不论发音方法或是习惯都与普通话有明显差异,比方说字调、句调、字形、构词、语法等方面,这就给普通话的学习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另外,由于地域广袤,虽处北方方言区,但分布在不同地域的又分属不同次方言区,如有呼伦贝尔、兴安盟、通辽所在的东部方言区,有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所在的西部方言区,还有阿拉善所在的阿拉善方言区,使得各地区方言特色明显,并且“错”得不尽相同,这也给课程指导或者学生学习带来了艰巨的考验。

(二)教师素质有待提升

高校教师在大学语文课程普通话推广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着师范性作用,其语言的发音方式及发音习惯会受到学生的模仿。而在一些方言氛围浓厚的高校,会出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用方言讲课的现象,还有一些教师普通话水平不达标,或是即便达标了但在实际教学中弃用普通话,授课或示范语言表达不够规范,误导学生的发音,不利于语文教学和普通话的推广工作。

三、高校大学语文课程普通话推广的策略

(一)加强普通话教学

高校大学语文课程教学中应重视普通话教学,使学生熟练掌握并学会运用普通话进行交流。为此,高校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应设计专门的普通话教学模块,教师向学生讲解普通话发音、书写、朗读、说话等方面的知识,加强学生的普通话能力锻炼。例如,大学语文课程可以设立单独的普通话学习单元,教师对普通话知识进行集中讲解,并加强学生语言能力表达锻炼。此外,在少数民族大学语文课程学习中,高校应积极引进专业的普通话培训教师,开设培训课程,做到让普通话知识和技能在大学语文课堂中日常渗透,在普通话专业培训中集中深入,从而多渠道使学生高效地系统学习并运用普通话。

(二)全面提高教师素质

教师在普通话推广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高校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教师素质。为此,高校应重视语文学科教师的语言能力,组织语文学科教师参加普通话水平测试培训和考核,参加省、市、自治区普通话测试员培训和考核,参加省、市、自治区普通话培训教师培训和考核,在不断完善语文教师的现代汉语知识、教师口语知识、普通话知识,提高教师的普通话运用能力的同时,不断提高教师自身过硬的普通话语言素质,获取普通话测试水平高等级(至少一级乙等),或者跻身普通话测试员、培训员、训导员的行列,做专业测试评定和推广。只有这样,才能加快高校大学语文普通话工作的推广。对于有少数民族的高校,学校应聘请普通话测试等级高、语音面貌好的教师担任大学语文学科教师,并指导本校的普通话推广工作,逐步提高高校大学语文课程及普通话课程的教学水平。

(三)设立普通话水平测试

设立普通话水平测试是推广普通话的有效途径。推广普通话的目的是使学生能够使用普通话进行交流,而普通话的水平需要测试来检验。因此,高校应设立普通话水平测试,并且将普通话水平测试与大学生的成绩和毕业标准相挂钩,激发大学生学习和使用普通话的积极性。同时,在普通话水平测试的过程中,应对汉语基础不同的人或不同专业设置不同的测试结果标准。

(四)丰富教学实践内容

高校大学语文课可以结合《纲要》精神,采用灵活丰富的教学方式方法开展多样性的语言教学活动,如演讲、辩论、经典诵读、成语大赛、汉字听写大赛、话剧、小品等等,利用课堂的阵地,趣味性地加强学生参与普通话学习、运用、推广的热情,切实提高普通话水平。

(五)营造良好的普通话氛围

高校是推广普通话最好的场所。高校的学生较多,且学生来自不同的地区,而高校课堂对学生具有较强的约束性,这些条件使高校普通话推广十分方便。因此,高校应积极重视普通话推广工作,营造良好的普通话氛围。例如,高校应要求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均使用普通话,方便师生之间的交流。同时,在日常生活中,学生自觉使用普通话能够加强同学之间的互动。另外,高校还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开展辩论赛、校报征稿等方式,加强宣传使用普通话的重要性,营造良好的普通话氛围。

总之,高校大学语文课程在普通话推广工作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其积极意义应该受到各高校的高度重视。积极研究高校大学语文课程对普通话的推广的作用和策略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优化课堂教学实效,而且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作者:王娟塔娜单位:内蒙古化工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推广普通话征文篇8

星期一早上好!

今天国旗下讲话的主题是:推普,从我做起。

所谓推普,就是推广普通话。不少老师、同学一定知道,今年的9月13日至19日是第12届全国推广普通话的宣传周。通过这一周的活动,我们要了解《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和实施语言文字法的办法;努力提高自己语言文化素养和语言文字应用的能力;认真积极使用普通话,为弘扬祖国优秀文化出一份力。

“推普”活动开展到现在,在校园里我们随时、随处都能听到同学们字正腔圆的普通话。我们要一如既往地使用好普通话,构建和谐的语言生活。

据我了解,我们不仅认真推广普通话,还积极参加省第二届中华赞·2012诗词歌赋创作比赛,紧扣迎接和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这个主题,围绕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春节等传统节日,深入挖掘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本土的文化特色和历史底蕴进行写作;积极参加第二届“我与经典有约”征文活动。

其实,我们不仅普通话推广工作做得好,诵读经典的活动各班也开展得丰富多彩,有声有色。本学期我校将继续开展读书活动,主题是“我与经典有约”。在活动中,我们要多读经典,多读好书。

曾看到这样一段文字,让我很有感触:

在遥远的深山里,生长着一种与众不同的竹子,在最初5年里,你几乎观察不到它的成长,总觉得它的高度仿佛一点儿改变都没有,不了解的人难免会下一个定论,这是一种长不大的竹子。但是,你耐心地等上5年以后就会发现,有一天,它就像被施了魔法一样,开始每3天大约两米的速度急速生长,并最终在6个星期之内长到30米左右的高度。

有什么神奇的力量?不是!原来,在前5年的时间里,它的根在地下没有一天停止过生长,它充分地汲取养料与水分,为将来有一天的“一鸣惊人”“一飞冲天”作一份最为丰盈与富足的准备。当机会终于来临的时候,它就会在刹那间绽放最为夺目的光彩!

说普通话,看经典不仅是推普周的事,普通话要天天说,经典要天天看。同学们,你们现在正处在学习的黄金阶段,要长成参天大树,只有把根扎得深些,得到更多的营养;只有把根长得更壮实些,贮存更多的水分;只有把根伸得更远些,才能担当起地面成长的重任。当你如痴如醉地沉醉在书海中,充足的养料就会源源不断地输送到你的根系,输送到你的枝干。

推广普通话征文篇9

[关键词]影视作品;方言化;普通话

在近几年的影视作品中,方言越来越成为许多创作者的首选。五花八门、奇腔怪调的方言俚语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眼球,刺激着人们的欣赏习惯,各地方言随着影视作品纷至沓来:有《秋菊打官司》和《有话好好说》中的陕西话;《千里走单骑》中的云南话;《红粉》中的上海话和苏州话;《阮玲玉》中的广东话;《疯狂的石头》和《武林外传》中分别以重庆话和陕西话等为主。在影视市场日渐疲软的今天,方言剧的发展大有“朝气蓬勃”、“方兴未艾”的势头,一时间,方言仿佛成了影视作品号召票房的“必杀计”,这不能不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

语言是人际交往最基本的形式,是传递信息、表达思想的重要工具。作为汉民族共同语的普通话,是国家法定的标准语言,也是全国通用的语言,它有比较明确的规范标准,在社会语言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与普通话相对的汉语方言则是汉民族共同语的地域变体,因其具有较强的地域特征与文化背景,在传播的过程中不能为其他区域的受众所轻易接受与认可,故而在传播语言学上,方言不具备太多的交流意义与价值。因此,影视作品大量使用方言,必然会带来很多负面因素,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推广普通话形成错误的导向

多年来,影视作品一直以其字正腔圆的普通话耳濡目染地影响着每一个观众,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与教育的作用。但是,方言剧的大量出现却渐渐地改变了这种状况,在语音、语汇、语法上都给推广普通话造成了一定付面的影响。

从语音上看,出现了不同的“异腔怪调”:

安红,饿(我)想你想的睡不昨(着)觉。(陕西方言《有话好好说》)

给饿(我)个舌饿发(说法儿)。(陕西方言《秋菊打官司》)

狗日呐,高科技嗦!无人驾驶!?没看到老子嘲(的)猜(车)子上写作(着)“别摸我”(Bmw)唾!(四川方言《疯狂的石头》)

介(这)饭里面最好的就是介(这)面,介(这)面里面最好的就是介(这)蒜。(天津方言《没事偷着乐》)

额(我)错咧(了),额(我)一开始就错咧(了),额(我)如果不嫁过来,额(我)滴(的)夫君就不会死,额(我)夫君不死额(我)就不会沦落到介(这)个地方。(陕西方言《武林外传》)

而电影《大话西游》里的经典台词被上海话一演绎,就成了以下的内容――老历八早,有一段老刮三的感情摆勒吾的眼门前,碰到赤佬了,吾没去睬伊,等到格段感情窝死空勒以后,吾再晓得。奈么这记僵特了,即使将老天爷令的清让吾再来一趟,吾勿会神之呜之了,呆扑落笃看伊跑特,吾会帮伊讲吾老喜欢侬额,假使来将一定要拨伊敲定一段日节,格么吾想随便哪能总归要一万年。

从语汇上看,出现了不少普通话所没有的“新词”:

东北影视作品中出现的“忽悠”“这旮旯”“闹心”“整”“迷糊”“啥”“拔凉拔凉”“遭罪”“小样”“贼”等。

四川影视作品中出现的“要得”“要不得”“鸡公”“棒棒”等。

港台电影中的“我靠”“你老母”“大佬”“三八”“非礼”等。

从语法上看,出现了很多新奇而独特的“组合方式”。如《武林外传》中的台词具有很强的代表性:

确定一定以及肯定!

我不否认否决以及否定!

非常特别以及尤其的很好!

详情请来人来函,以及来而无往非礼也之洽谈。

面谈恳谈,以及促膝长夜不眠之长谈。

你的美由内而外,活血养颜,冰清玉洁惹人怜。

你的美由骨到皮,感天动地,此情可待成追忆。

以及来自于周星驰电影的语言:

给我个理由先!

i服了you!

从多元文化需求的角度看,方言剧的流行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但从国家推广普通话的大政方针讲,方言剧与我们的国策是背道而驰的。影视作品作为大众传媒的领先者,具有很强的示范作用,其一言一行都极具号召力,一旦人们以影视作品中的方言俚语为模仿学习的对象,并以此作为交际工具,那么多年来我们的推普成效势必要付诸东流。2005年10月8日,国家广电总局针对影视作品语言使用上存在的一些问题,发出《广电总局关于进一步重申电视剧使用规范语言的通知》,重申电视剧不得使用方言的禁令,这是继2004年禁止播放用方言译制的境外影视片、2005年要求电视节目主持人一律使用普通话,不模仿港台腔以及夹杂外语、方言之后,又一次以行政命令的方式在影视领域加强普通话的推广工作。国策未改,政令明确,方言剧却依然大摇大摆,我行我素,应该说是对推普工作的一种严重的干扰,是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一个不和谐音。

二、限制了文化与思想的交流

语言学家帕默尔说过,语言不仅是思想和感情的反映,它还对思想和感情产生种种影响,这种影响既可以是正面的,也可以是反面的。影视作品包含有丰富的思想内容与文化内涵,观众在接受其中的思想与文化时,一定会选择一种自己比较熟悉的语言作为媒介,否则的话,这种语言只能成为绊脚石,从而阻碍人们对作品的理解与认识。方言的区域性决定了其流行的范围和接受程度,同样,方言剧的出现也容易制约作品中文化与思想的交流。

首先是理解的问题。非本方言区的观众受传统语言习惯的影响,对作品中的方言理解吃力,有的台词只能听懂一部分,有的甚至全然听不懂。去年《武林外传》在央视热播,而在港台地区却遭到冷遇,原因就在这里:人物哭来打去,画面精彩纷呈,故事热热闹闹,却一句台词都没有听懂。尽管已经采取了打字幕的策略来消除语言接受上的障碍,但是,一边看字幕,一边来欣赏情节,这对观众来说不是消遣,而是负担。即使有的观众勉强能够听懂了,由于大脑中忙于语言信号的转变与传输,早已无暇顾及创作者蕴涵在作品中的深刻含义了。因此,无论是对观众还是创作者来说都是较大的损失。

其次是由理解而引申出来的传播范围的问题。由于语音的缘故,方言区的人们很难透过非方言区的声、韵、调去完整清晰地理解其他个体的思想与感情,故而方言剧的传播范围和辐射面都大打折扣。让粤语剧在东北热播,就像让《刘老根》在广东走红一样是匪夷所思的事情,既难以激发观众欣赏的欲望,又不能很好地理解作品的思想。一个只能在很小的方言区里播放的影视作品,其文化与思想价值的传播显然与“全国粮票”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最后是容易造成误会。如广州人说“站在船头看郊区”,外地人听来成了“站在床头看娇妻”;扬州人说“鞋子湿了”,外地人听来就是“孩子死了”;宁波人说“用好政策,抓住机遇”,外地人听来就像“用好警察,抓住”等等。再如东北方言里有一个词语叫“浪”,一般可以用来形容女孩子的“活泼、开朗、大方”,在电视剧《刘老根》中就有这么一段唱词:“小伙子要美,大姑娘要浪”,这在外地人听来一定会产生误会。因为在普通话中“浪”字所指一般为“、”之类的贬义词,没有人会把它和夸奖姑娘的意思联系在一起。所以,一旦在理解上产生歧异,对作品思想与文化的认识就缩水很多,有时候甚至会走向它的反面。

三、容易造成对方言背后文化价值的观歧视或盲从

意大利革命者葛兰西在他的《狱中札记》里有言:“如果说每一种语言的确包括有世界观要素和文化要素的话,那么,也就确实能够从一个人的语言中估量他的世界观的或大或小的复杂性。”每一种方言都代表着它所流行的区域,代表了那个区域的经济状况、风土人情、代表着生活在那个区域里的人们的生活习惯、思想感情、价值观念,文化修养等要素。

我们欣赏张艺谋的《一个都不能少》、《秋菊打官司》等作品,在被影片淳朴自然的风格感染的同时,也对作品中的方言感到辛酸和压抑。相对于普通话而言,作品中的方言完全处于劣势,仿佛是一个无助的孤独者、弱者,它代表着一种距离感,与现代文明显得格格不入。事实上,作品的主人公就生活在近乎与世隔绝的环境里,命运的不公,生活的多舛,条件的简陋,境遇的恶劣,以及他们内心的痛苦与挣扎,都被主人公独特的方言演绎得淋漓尽致。在这里,方言成了一种象征、一种寓意、一种企图扣开现代社会文明的工具、一种与文明和进步沟通的手段。方言的世界和普通话的世界显得如此泾渭分明,以至于听到这样的方言,多少会让人们对现代文明所不能影响到的陕北高原的落后与贫穷流露出些许无奈与惋惜。

上个世纪80年代,粤语一度成为很多人学习模仿的对象,尽管很多人听不懂影视作品中的粤语对白,但是由于它背后所拥有的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先进的文明理念,以至于电视剧《霍元甲》放映以后,一首粤语歌曲“昏睡百年,国人渐已醒”几乎是妇孺皆知,人皆可唱。即使到今天,拿粤语和陕西方言做对比,人们依然可以感受到这两种方言背后不同的经济状况和文化价值观。

推广普通话征文篇10

普通话的风波

南阳市第五小学周华伟

亲爱的周老师:

近期,我觉得我和马迪、魏花梦走得很远,不像以前那样要好。原因就在您要求说普通话,谁不说普通话就要扣1分。我觉得这虽然是一个好办法,但这样会使我们之间的友谊显得很尴尬。

今天下午,就因为胡泊和魏花梦上课时说方言,我扣掉魏花梦1分,下课时,还和她吵了一架。为这个,我和马迪也吵了一架。周老师,你说我这样做有错吗?这样下去,我想我会失去这两个最要好的朋友。

您的学生:曹雨

2014年10月27日

这封信是我在班里要求进教室必须说普通话以来,班长曹雨的第二次动作。

学校申请市级语言文字示范学校,我负责这项工作。按照关于示范学校的要求,普通话应该成为校园语言,师生进校门就应该说普通话。但是我知道,要求师生进校就说普通话,为难的不是学生,而是教师,是班子成员。

我在班子会上把这个想法说出来让大家商议的时候,没有一个人发表意见。所以,我只能在全体教师会上要求大家教育学生一进校门就说普通话,也只能把我的班级当试点进行试验。

我们六年级一班是全校的"火车头"班。当我在班上把想法说出来的时候,学生们也面露难色。这些高年级的学生觉得说普通话很别扭,除了上课回答问题用普通话,其他场合都是满口的南阳方言,甚至在课堂上和我交流都是说方言。

我曾经多次要求课堂上必须说普通话,可是提出要求后没有采取措施,学生除了回答问题依然说着方言。于是,我制定了一个规则:在教室里说一句方言扣1分,不论是上课还是课间,由班长负责执行。

第一个被扣掉1分的李慧趴在桌子上哭了起来。这下好了,整个上午,爱说话的学生怕扣分,都闭紧了嘴巴,想交流的时候干脆就打手势。一下课,这些孩子都围拢到班长曹雨的课桌周围,如果自己被扣了分,就不服气地和曹雨吵了起来。

看到这种情形,我感到好笑又好气。有的同学干脆跑过来找我,说这样做会影响同学们的团结。我说:"就是让你们互相监督,不然怎么能养成说普通话的好习惯呢?"

第三天中午,我走进教室辅导,潘嘉卿问我问题,张口就说方言,我立即让曹雨扣分。曹雨板着脸说:"我把扣分的本子撕掉了。""为什么撕掉?""他们说我不公正,乱扣分!"

看来班级里为说普通话扣分发生过争执,不然曹雨不会把本子都撕掉了。有的学生趁机说:"老师,我回家见了妈妈也说普通话,妈妈听了直说别扭。""我见了别的班级的同学说普通话,人家都笑我。"

"那你们说,我们要不要放弃这个规则,不再坚持说普通话?""不,坚持。"原来这些孩子知道我的要求是正确的,可是遇到一点小小的挫折就想退却。

于是,我给孩子们讲方言在不同地域之间交流的障碍以及说普通话的意义,也告诉孩子们,前几天的扣分记录没有了,就一笔勾销,从今天开始记。孩子们欢呼起来。

没想到,今天曹雨又写了这封信,她为了扣分的事情,又和好朋友反目了,现在很苦恼。我思考良久,提笔给她回信。

曹雨:

委屈你了!一个新事物的诞生,一个新法则的推行,一个新规则的实施,往往都要经过一个艰难的历程,都会遇到重重阻力。但只要是对的,就应该坚持下去。我们现在推行这个规则是对是错?应不应该坚持下去?我相信你会做出正确的判断。

坚持,不一定成功;但是放弃就意味着失败。至于你们的友谊我想是不会受影响的。好朋友闹点矛盾和争吵几句是常有的事,时间长了他们会理解和支持你的,只要你公正公平地执行整个规则。

周老师

2014年10月27日

把信交给曹雨后,我征求了她的意见,不提她和魏花梦、马迪闹矛盾的事情。我在班里说起推广普通话的事情:"我们要求说普通话以后的这段时间,同学之间闹了矛盾,你们说我们为了大家和睦相处,是不是该放弃?"同学们都大声说:"不放弃,坚持!"

"我很高兴大家做出了正确的选择。争论是必要的,但我希望同学们争论后朋友依然是朋友。相信大家会理解支持曹雨的工作,也相信我们班将会成为我们学校的普通话示范班。你们有信心吗?""有!"回答声洪亮整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