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电子技术职称论文十篇电子技术职称论文十篇

电子技术职称论文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4 13:11:26

电子技术职称论文篇1

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双师素质

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f16号])中指出:高职教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千百万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明确了高职的培养目标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一、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目标的确立和人才培养规格的设计

高职专业培养目标是分析社会需求的归宿。是制定培养计划的依据。根据目前的研究成果,一般将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定位于: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同样,要构建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首先就要确立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的人才培养目标。比如,广州华商职业学院将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我国现代化需要,系统掌握应用电子技术领域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和相关专业知识,具有电子线路设计与剖析、电子产品组装与检测、电子测量与仪器使用及维护、家电维修及电工操作等技能,能在电子产品、电子设备和系统的设计、生产、装配、调试、检验、维修、经营管理等第一线从事技术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要达到高职院校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目标,需要为学生设计合理的培养规格,构建新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高职学生应具有基本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和技能。基本理论知识是一个学生应对就业后社会环境多变、高新技术层出不穷、日新月异的基础,专业知识是学生就业时从事某一工作岗位所要求的知识结构和技能。因此,知识结构的设计,既要重基础,也要重专业,二者不可偏废。不能仅强调专业课程、实践而忽视基础课程的学习。能力结构是指保证一个人顺利从事职业活动的稳固的心理特征和知识技能的综合,主要由获取知识的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能力构成。素质结构除了具有综合文化素质外,还应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

二、优化课程结构。构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课程体系

课程设置应把握文化基础知识以“必需、够用”为原则,专业知识强调针对性和实用性。比如。电子技术专业课程的设置应以毕业生应具备的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围绕学生的就业方向。整合教学内容。设置若干专业核心课程。以理论教学与实践、实训相配合的方式。使学生通过核心课程的学习和训练,掌握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首先。思想政治课是硬性规定的必修课。其次,必须把与本专业最基本的若干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例如电路原理、数字电子电路、模拟电子电路、高频电子电路作为学生的必修课。再次。应有毕业生应具备的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的课程。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例如单片机原理及应用、protel辅助电路设计、eDa技术、pLC原理及应用技术、电子测量与仪器、传感器技术等课程。为了使学生在学完上述课程以后建立起整机的概念,还应学习音响技术、彩色电视原理等课程。这是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具体应用,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典型范例。当然。以上课程的开设需以所学知识“够用”为原则,不宜涉及过深的理论。要求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选择合适的高职高专教材。为了有效地训练学生的技能,使学生毕业后能很快地适应电子企业第一线的工作,还应开设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例如电子工艺实训、电工安全技术实训、维修电工实训、电子系统综合设计实训等课程。

三、营造工程环境。构建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

为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实际动手能力、独立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思维的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有必要对实验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和创新。学生的实验不能只局限于原来的验证性实验,应该在此基础上发展为基础性验证性实验、要求学生独立思考的设计性实验、由学生自行选题设计的综合性实验和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工艺操作性实验4个层次的实验。验证性实验主要与几门专业基础课的理论教学同步进行。约占实验课时的25%。设计性实验主要与设计性课程如单片机原理及应用、protel辅助电路设计、eDa技术等课程同时进行,但不受章节教学内容的局限,可以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应用电路。约占实验课时的35%。综合性实验和工艺操作性实验可以在开设整机课如音响技术、彩色电视原理等课程时进行,也可以在电子系统综合设计实训课或毕业设计时进行,这类实验约占40%。

开展双证教育是加强实践教学的一个主要途径。双证教育是指将国家职业资格证的培训和考核纳入教学总体目标,在教学计划、课程内容中充分体现国家职业资格标准的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完成有关课程的学习任务后,参加有关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考试。使学生在完成三年学习后既获得专科学历证书又持有一至几种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双证教育将专业理论、基本知识的教学和职业岗位、职业技能的要求紧密联系。既加强了课堂教学与生产实践的联系。增强了学生动手能力,也为学生顺利就业、毕业就能顶岗提供了方便,实现学生就业和社会职业岗位要求的无缝对接。

校外实训基地是实践教学的重要场所。为了建设适应职业技能培养的校外实训基地,学校要积极搞好校企合作。选择一批与专业对口、企业规模较大、生产管理规范、技术先进的企业作为学校的校外实训基地。虽然高职院校有自己的校内实训基地,但功能和校外实训基地完全不同。前者着重于专业基本技能训练。后者侧重于专业综合技能训练,二者互为补充,以保证高质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如果学生实训大部分在校内完成。会导致与实际工作环境脱节:但如果学生没有足够的校内实训就进行校外实训。难以胜任独立顶岗操作的重任。学生通过到企业的实践,可以贴近生产一线,真正学到新技术、新工艺、新知识,并能够学到企业文化,培养团队意识、诚信意识、协作精神和敬业精神,提高职业素质。

四、优化双师结构。创建一支结构合理、高水平的“双师素质”教学队伍

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出。高职教师队伍建设要适应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需要。注重教师的“双师结构”。改革人事分配和管理制度。加强专兼结合的专业团队建设。

“双师素质”教师要具有集教学和实践技能于一体,既能从事专业理论教学。又能指导学生的技能训练。“双师素质”教师是指具有讲师(或以上职称)又具备4项条

件之一的专任教师。一是教师既具有讲师以上的职称,同时又具有本专业中级及以上技术职称;二是具有讲师以上职称的教师近五年中有两年以上在企业第一线本专业实际工作经历;三是近五年主持应用技术研究,成果已被企业应用:四是主持两项校内实践教学设施建设或提升技术水平的设计安装工作,使用效果好,在省内同类院校中居先进水平等。

要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提升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水平,“双师素质”教学队伍建设十分重要。为此必须建立激励机制,促进“双师结构”教学队伍的建设。广州华商职业学院的激励机制为:

1,组织教师参加国家组织的各类执业资格、技能等级和职称资格的培训考试。

2,充分利用学院已有资源进行双师素质人才培养,通过科研、技术服务和开发、产学结合等方式组织教师参与生产工程实践和科技开发活动,积累近五年中两年以上在企业第一线本专业的实际工作经历。

3,拓宽人才引进渠道,改变单纯从高校毕业生中引进教师的做法,增加从企事业单位引进的比重。

4,实施“访问工程师”进修制度。教师每2年为一个周期,通过挂职、合作研发、中短期专业培训等多种形式,深入到专业对应的行业企业一线,系统掌握技术业务流程,强化操作技能,提高“双师”素质。

5,建立双师素质教师预备制度。对尚未具备中级职称的年轻教师。鼓励他们积极提高自身双师素质,考取一个及以上本职业国家二级职业技能等级资格,在其获取讲师职称后,直接认定其为双师素质教师。

此外,对年轻教师实施“访问工程师”期间的待遇和津贴给予优惠,对“双师素质”教师优先培养。在教材编写、科研等方面优先安排,并提高工资待遇等,以激励更多的老师加入“双师素质”教师行列。

尽管在现行体制下,“双师结构”教学队伍的建设会有一定的困难,会遇到一些问题。但是只要勇于探索。勇于实践,一定能寻找到适合“双师素质”教学队伍建设的最佳途径,逐年提高“双师素质”教师在专业教师中的比重。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2006,(11).

电子技术职称论文篇2

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与普通高等教育(学科型)是有区别的,它的培养目标是按照职业岗位(或岗位群)所需的实际技术和专门技能要求,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目前学历定位大部分为专科层次。这里要特别强调的是“岗位”和“应用”这两个关键词,这是高职教育在培养目标上与普通高等教育质的区别。

应用电子技术,顾名思义,就是电子技术的应用技术。该专业要求学生掌握电子技术的基本知识和相应的理论;掌握电路分析和设计技能;熟悉常用电子仪器仪表的检测使用;熟悉电子技术在自动控制和通信技术等领域的应用。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培养能在企业从事应用电子设备的设计、制造、维护、管理和服务的高级技术人才。

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内涵和外延

电子技术是一个十分宽泛的概念,从半导体材料、元器件制造、电子线路理论与技术、集成电路设计与工艺、光电子技术,到基于电子技术基础上的信息处理技术、通信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多媒体技术等,都属于“电子技术”的范畴,这在我国公布的学科分类表中可见端倪。

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以电子技术应用能力为培养目标,按一线职业岗位或岗位群设置专业,当然不能像普通高等教育那样以学科类别设置专业和培养计划。高职应用电子专业,重在实际应用能力,首先要使学生熟练掌握常用电子元器件、电子线路、单片机的基本原理,电子线路的基本分析方法和设计方法(包括应用计算机辅助分析设计的eDa技术),在此基础上,该专业再适当向上拓展一点,包括以电子技术为基础的自动控制领域和通信技术等领域的初步知识。

从学科分类表中可以看到,“电子、通信与自动控制技术”是一级学科,其中三者各为二级学科,说明三者有割不断的联系,笔者认为,其中的“电子”是后两者的基础,或者说是手段、工具。从学科的内涵来看电子技术”的最基本内容是电子线路,包括电路的理论、分析设计方法,笔者在这里称为“电路级”学科。而通信技术(包括信号处理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是电子技术在具体工程领域中的应用,这两个学科重点不是研究具体的电子线路,而是针对特定问题提出特定的算法,这种学科,是电子技术的在特定领域的进一步延伸,笔者在这里称为“算法级”学科。至于算法的具体实现,最终当然要用电子线路“电路级”或者计算机程序实现。

三、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目标定位

首先,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定位,是由该专业的培养目标决定的。高等职业教育是按职业岗位(群)的需要设置专业培养人才,这种人才是面向生产、制造、管理、服务第一线培养的技术应用性人才,需要较强的现场实践能力,其功能居于工程型(决策设计开发)和技能型(技术操作工人)之间的“中介”性人才。鉴于这类人才工作的“一线”、“现场”和“应用”性特征,高职高专应用电子专业培养的不是“算法级”人才,而是具有电子技术应用能力的“电路级”人才。

其次,高职应用电子专业的培养目标要与地方的行业需求相适应。高职高专教育主要服务于地方社会经济建设。就拿苏州市来说,近年来,随着外资和内资电子信息类企业的迅速发展,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成为苏州市的支柱产业。苏州生产的电脑主板、笔记本电脑、显示器等产品,手机、交换机、数码相机等电子信息产品,占世界总产量的很大份额。大量电子企业的生产运营,除了需要大量的具有中等文化基础并经短期培训的生产线操作工以外,还需要一大批掌握电子技术基本理论,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一线技术人员,如生产线工艺员、质量管理员、设备管理员、售前售后技术服务员乃至车间主管助理、设计部门设计助理等。这些规格的人才,由高职院校来培养最为适宜。上面提到的这些电子信息产品本身的研发,需要用到通信、信号处理和自动控制领域的高深的专门理论知识,主要是针对具体应用问题的具体算法模型,理论性强,数学推导多,比较抽象,在此称为“算法级”的知识。算法级知识最终要通过电路来制成产品,研究电路本身的知识在此称为“电路级”知识。“算法级”人才由本科以上层次来培养,高职院校主要培养需求量较大的“电路级”人才。

四、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构建

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与规格最终要通过课程体系来落实,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的重应用、重技能的特征必然要反映在课程体系上,课程是专业的进一步细化。课程的内容与组织结构在某种意义上代表学生的知识面和能力结构。在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中,我们将课程分为几大模块:公共课模块、专业基础课模块、专业课模块和选修课模块。在专业基础和专业课模块中,又可以分割出技能课模块(包括综合实训、考工培训等实践性环节)。公共课主要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身心素质,如大学英语、高等数学、普通物理等课程,在满足学生适应社会、独立生存、终身学习、自我发展、创新起越等方面也起着重要作用。

专业基础课主要是“电路级”课程,主要是电路分析、模拟电路、数字电路、高频电路等课程。它们是应用电子专业的重要基础,就像造高楼大厦必须要用高标号水泥和钢筋打基础一样。它们不仅是本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为以后学习电子技术在其他相邻学科中的应用课程(专业课)打基础,而且本身也是提高学生的职业技术素质的技术课,能满足学生胜任工作岗位和就业、创业的需要,所以这几门本科的专业基础课也可以看作高职的专业课。

专业课模块是为学生今后具体从事应用电子技术某个行业领域而设置的更深一层次的课程。专业课中,其中有一部分是“算法级”课程,这类课程主要介绍特定领域(如通信、自动控制)内解决具体问题的思路方法、数学模型,即给出解决问题的算法,至于算法具体如何实现,是设计电路硬件实现,还是计算机软件实现,还是两者综合实现,一般教科书中不会详细介绍,这给学生的知识应用和创新留出了很大的空间,同时也是一种挑战。属于“算法级”的课程有:通信原理、自动控制原理、信号与系统、现代通信系统、数字信号处理等课程。

选修课是让学生自主选课,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兴趣爱好与特长,开拓学生的视野,拓展专业知识面,同时也开设企业管理类课程,了解企业的运作,为学生从学校到企业的衔接作准备。

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过程的重要特色是它的实践性,它有独特的实践教学体系,舍此就不能实现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应用电子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一般分为三个层面:第一层面为基础教学实验和单项技能训练,一般是配套课程理论教学的验证性实验;第二层面是专业实验教学和专业能力训练,一般指课程设计、专业技能训练课程,如线路板CaD、电路仿真技术等;第三层面为综合技术应用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训练等,主要包括综合实验、综合训练(如中、高级电子工考工培训)、课题项目、技术服务、毕业设计(实践)等。

五、能力培养与课程体系的关系

高等职业教育以岗位就业为导向,以职业岗位能力为主线,课程的具体教学方法,笔者认为无论是“电路级”还是“算法级”课程,与普通高等教育的教学方法一样要有许多不同的方法,主要概括为以下几点:

(一)电路级课程实际化

在电路分析、模拟电路、数字电路、高频电路、电力电子技术等电路级课程中,本科教材主要讲授电路的基本原理、基本分析方法,数学分析推导比较多,这些内容对于学生打好扎实的基础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对于高职教育,在讲清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和分析的基本思路和结论的前提下,数学的定量推导计算过程可以适当删减。同时为使学生更快了解实际、缩短教学内容和现实的差距,在讲授一种电路时,要补充介绍这种电路在现代电子设备中的具体应用,理论与实际结合,才能激发学习的兴趣。

(二)算法级课程电路化

在专业基础课的基础上,很多专业课都是算法级课程。如在电子通信专业方向,典型的算法级课程是《信号与系统》、《通信原理》和《数字信号处理》。在本科教学中,《通信原理》是专业基础课,主要讲述通信信号的拾取、变换、处理、传输等方面的理论,理论性强,数学分析推导多。《数字信号处理》主要讲授数字信号和离散数字系统的关系,分析的是抽象的系统,大量使用数学推导,得到的结果也比较抽象。这两门课如果用本科的讲授法,高职学生会觉得非常抽象,由于高职学生的数学基础相对较差,以至于根本学不下去,也不知道具体有什么用。所以,高职教学中,算法级课程的教学要“电路化”,即在讲授解决某个问题的算法时,算法要讲得简单一点,同时要介绍这个算法在现代电子系统中的具体应用,特别是具体电路的实现。

(三)理论和实践教学一体化

理论和实践是高职教育的两个重要方面,两者相辅相成,相互渗透,不能厚此薄彼。在高职教育中,我们首先要将前人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理论扼要地讲授给学生。近年来,一直有高职教育的理论教学要以“必需、够用”为度的说法,笔者认为,这一说法基本正确,但还要有一定的前瞻性,考虑学生今后的适应性,适量的理论教学还是必要的。实践环节是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关键环节,离开了实践教学环节,技术应用能力只是一句空话。

电子技术职称论文篇3

髙等职业教育是髙等教育的一种类型,与普通高等教育(学科型)是有区别的,它的培养目标是按照职业岗位(或岗位群)所需的实际技术和专门技能要求,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目前学历定位大部分为专科层次。这里要特别强调的是“岗位”和“应用”这两个关键词,这是高职教育在培养目标上与普通高等教育质的区别。

应用电子技术,顾名思义,就是电子技术的应用技术。该专业要求学生掌握电子技术的基本知识和相应的理论;掌握电路分析和设计技能;熟悉常用电子仪器仪表的检测使用;熟悉电子技术在自动控制和通信技术等领域的应用。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培养能在企业从事应用电子设备的设计、制造、维护、管理和服务的高级技术人才。

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内涵和外延

电子技术是一个十分宽泛的概念,从半导体材料、元器件制造、电子线路理论与技术、集成电路设计与工艺、光电子技术,到基于电子技术基础上的信息处理技术、通信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多媒体技术等,都属于“电子技术”的范畴,这在我国公布的学科分类表中可见端倪,见图1。

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以电子技术应用能力为培养目标,按一线职业岗位或岗位群设置专业,当然不能像普通高等教育那样以学科类别设置专业和培养计划。髙职应用电子专业,重在实际应用能力,首先要使学生熟练掌握常用电子元器件、电子线路、单片机的基本原理,电子线路的基本分析方法和设计方法(包括应用计算机辅助分析设计的eDa技术),在此基础上,该专业再适当向上拓展一点,包括以电子技术为基础的自动控制领域和通信技术等领域的初步知识。三级学科(部分)电子电路无线电技术微波技术微电子学电子元件与器件技术有线通信技术无线通信技术光纤通信技术自动控制理论自动化仪器仪表与装置自动化技术应用机器人控制图1电子类学科分类简图从学科分类表中可以看到,“电子、通信与自动控制技术”是一级学科,其中三者各为二级学科,说明三者有割不断的联系,笔者认为,其中的“电子”是后两者的基础,或者说是手段、工具。从学科的内涵来看电子技术”的最基本内容是电子线路,包括电路的理论、分析设计方法,笔者在这里称为“电路级”学科。而通信技术(包括信号处理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是电子技术在具体工程领域中的应用,这两个学科重点不是研究具体的电子线路,而是针对特定问题提出特定的算法,这种学科,是电子技术的在特定领域的进一步延伸,笔者在这里称为“算法级”学科。至于算法的具体实现,最终当然要用电子线路“电路级”或者计算机程序实现。

三、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目标定位

首先,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定位,是由该专业的培养目标决定的。高等职业教育是按职业岗位(群)的需要设置专业培养人才,这种人才是面向生产、制造、管理、服务第一线培养的技术应用性人才,需要较强的现场实践能力,其功能居于工程型(决策设计开发)和技能型(技术操作工人)之间的“中介”性人才。鉴于这类人才工作的“一线”、“现场”和“应用”性特征,高职高专应用电子专业培养的不是“算法级”人才,而是具有电子技术应用能力的“电路级”人才。

其次,高职应用电子专业的培养目标要与地方的行业需求相适应。髙职高专教育主要服务于地方社会经济建设。就拿苏州市来说,近年来,随着外资和内资电子信息类企业的迅速发展,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成为苏州市的支柱产业。苏州生产的电脑主板、笔记本电脑、显示器等产品,手机、交换机、数码相机等电子信息产品,占世界总产量的很大份额。大量电子企业的生产运营,除了需要大量的具有中等文化基础并经短期培训的生产线操作工以外,还需要一大批掌握电子技术基本理论,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一线技术人员,如生产线工艺员、质量管理员、设备管理员、售前售后技术服务员乃至车间主管助理、设计部门设计助理等。这些规格的人才,由高职院校来培养最为适宜。上面提到的这些电子信息产品本身的研发,需要用到通信、信号处理和自动控制领域的髙深的专门理论知识,主要是针对具体应用问题的具体算法模型,理论性强,数学推导多,比较抽象,在此称为“算法级”的知识。算法级知识最终要通过电路来制成产品,研究电路本身的知识在此称为“电路级”知识。“算法级”人才由本科以上层次来培养,高职院校主要培养需求量较大的“电路级”人才。

四、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构建

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与规格最终要通过课程体系来落实,髙职教育的培养目标的重应用、重技能的特征必然要反映在课程体系上,课程是专业的进一步细化。课程的内容与组织结构在某种意义上代表学生的知识面和能力结构。在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中,我们将课程分为几大模块:公共课模块、专业基础课模块、专业课模块和选修课模块。在专业基础和专业课模块中,又可以分割出技能课模块(包括综合实训、考工培训等实践性环节)。每个模块的具体如大学英语、高等数学、普通物理等课程,在满足学生适应社会、独立生存、终身学习、自我发展、创新超越等方面也起着重要作用。

专业基础课主要是“电路级”课程,主要是电路分析、模拟电路、数字电路、髙频电路等课程。它们是应用电子专业的重要基础,就像造高楼大厦必须要用髙标号水泥和钢筋打基础一样。它们不仅是本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为以后学习电子技术在其他相邻学科中的应用课程(专业课)打基础,而且本身也是提髙学生的职业技术素质的技术课,能满足学生胜任工作岗位和就业、创业的需要,所以这几门本科的专业基础课也可以看作髙职的专业课。

专业课模块是为学生今后具体从事应用电子技术某个行业领域而设置的更深一层次的课程。专业课中,其中有一部分是“算法级”课程,这类课程主要介绍特定领域(如通信、自动控制)内解决具体问题的思路方法、数学模型,即给出解决问题的算法,至于算法具体如何实现,是设计电路硬件实现,还是计算机软件实现,还是两者综合实现,一般教科书中不会详细介绍,这给学生的知识应用和创新留出了很大的空间,同时也是一种挑战。属于“算法级”的课程有:通信原理、自动控制原理、信号与系统、现代通信系统、数字信号处理等课程。

选修课是让学生自主选课,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兴趣爱好与特长,开拓学生的视野,拓展专业知识面,同时也开设企业管理类课程,了解企业的运作,为学生从学校到企业的衔接作准备。

髙等职业教育教学过程的重要特色是它的实践性,它有独特的实践教学体系,舍此就不能实现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应用电子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一般分为三个层面:第一层面为基础教学实验和单项技能训练,一般是配套课程理论教学的验证性实验;第二层面是专业实验教学和专业能力训练,一般指课程设计、专业技能训练课程,如线路板CaD、电路仿真技术等;第三层面为综合技术应用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训练等,主要包括综合实验、综合训练(如中、髙级电子工考工培训)、课题项目、技术服务、毕业设计(实践)等。

五、能力培养与课程体系的关系

高等职业教育以岗位就业为导向,以职业岗位能力为主线,课程的具体教学方法,笔者认为无论是“电路级”还是“算法级”课程,与普通高等教育的教学方法一样要有许多不同的方法,主要概括为以下几点:

(一)电路级课程实际化

在电路分析、模拟电路、数字电路、髙频电路、电力电子技术等电路级课程中,本科教材主要讲授电路的基本原理、基本分析方法,数学分析推导比较多,这些内容对于学生打好扎实的基础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对于高职教育,在讲清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和分析的基本思路和结论的前提下,数学的定量推导计算过程可以适当删减。同时为使学生更快了解实际、缩短教学内容和现实的差距,在讲授一种电路时,要补充介绍这种电路在现代电子设备中的具体应用,理论与实际结合,才能激发学习的兴趣。

(二)算法级课程电路化

在专业基础课的基础上,很多专业课都是算法级课程。如在电子通信专业方向,典型的算法级课程是《信号与系统》、《通信原理》和《数字信号处理》。在本科教学中,《通信原理》是专业基础课,主要讲述通信信号的拾取、变换、处理、传输等方面的理论,理论性强,数学分析推导多。《数字信号处理》主要讲授数字信号和离散数字系统的关系,分析的是抽象的系统,大量使用数学推导,得到的结果也比较抽象。这两门课如果用本科的讲授法,高职学生会觉得非常抽象,由于高职学生的数学基础相对较差,以至于根本学不下去,也不知道具体有什么用。所以,髙职教学中,算法级课程的教学要“电路化”,即在讲授解决某个问题的算法时,算法要讲得简单一点,同时要介绍这个算法在现代电子系统中的具体应用,特别是具体电路的实现。

电子技术职称论文篇4

论文摘要:现代教育技术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所采用的重要手段。在外语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极大地提高了外语教学效果。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使外语教学更加形象化、生动化,具备互动性。外语教学不是简单的技术问题,而是一个包含诸多侧面与环节的系统工程。不仅要激发学生学习外语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也要适应高职培养方案,培养学生实际运用外语的能力。这就需要先进的教育技术现代化的辅助和支持。

1电化教育与现代教育技术表职称论文

   电化教育是指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运用投影、幻灯、录音、录像、广播、电影、电视等传递教育信息,并对这一过程进行设计、研究和管理的一种教育形式,是促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我国绝大多数地区的高校在20世纪80年代成立了由模拟信号为主的传递教育信息的电教室及语音室。外语教育信息基本使用电视机、胶片幻灯机、录像机、胶片电影机、磁带、录像带等媒体来传递和保存教育信息。

   现代教育技术是以现代教育思想、理论和方法为基础,以系统论的观点为指导,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的教育技术(目前主要指计算机技术、数字音像技术、电子通讯技术、网络技术、卫星广播技术、远程通讯技术、人工智能技术、虚拟现实仿真技术、多媒体技术和信息高速公路)。它是现代教学设计、现代教学媒体和现代媒体教学法的综合体现,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及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评价和管理,以实现教学优化的理论与实践。现代教育技术传递教育信息的方式包括三个方面:网络设计开发、摄像采编和多媒体教学课件制作及管理。

   对电化教育与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比较,电化教育由模拟信号为主传递教育信息,只是单一地实现了外语教学的形象化,而无法实现一对一的网络互动教学;现代教育技术由数字信号与网络教学平台为主传递教育信息,通过对教学过程和资源的设计、开发、应用、管理和评价。更好地实现了形象化、生动化和网络互动性。

   就内涵和外延而言,现代教育技术比电化教育更广泛和丰富。现代教育技术的研究范围有宏观的技术,如课程开发技术、课程计划技术等,又有研究具体教育过程的微观上的技术,包括计算机辅助课堂教育技术、远距离卫星广播电视教育技术、多媒体个别化教育技术、基于网络(尤其是互联网)的现代远程教育技术、计算机虚拟仿真技术等。而电化教育一般只是具体的教育过程的技术。

电化教育与现代教育技术解决、研究问题的方法和角度也不相同,这是最本质的区别。电化教育的理论和实践都把重点放在现代教育媒体上,并过分强调其作用,因而有的学者称之为媒体论。现代教育技术则除了强调多媒体的应用外,更注重用系统科学的方法论研究解决教学中的问题,称为系统科学方法论。

   通过电化教育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对比,可知现代教育技术中包含了电化教育的理论和实践。从理论对实践的指导意义上看,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对教育实践的指导性,特别是对当前实现教育观念的转变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能更有效地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因此,应该把电化教育融人现代教育技术中,实现电化教育向现代教育技术的转变。表职称论文

2共享的网络教学资源库

   教育技术时代的外语教学是建立在信息贯通、资源共享的计算机网络资源库体系基础上的教学,其教学资源将从单一的课本信息转变为网络共享的教学资源库。它是对一系列提供教学、支持教学与改善教学事物的总称,是高职外语教学教育技术化的核心,可分为多媒体素材、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教学案例、外语各类试题及VoD视频点播等子目。计算机网络支持下的教育资源库能实现“6a’’标准,即:anytime、anywhere,  anyaccess、ForanyoneLeadingtoanyinformation,anyservice(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方式、任何对象、获得任何信息、享受任何服务)。

   从非技术的角度讲,本着一切为了外语教学的宗旨,网络教学模式的诞生,直接推动着传统教学模式改革步伐的迈进,同时,也给传统教学模式注人了新鲜的活力,顺应着时代潮流发展。随着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不断运用和学校软硬件建设的日趋完善,计算机网络资源库体系也随之健全,并体现出其独特的优势,这种新型时尚、经济实惠、快捷便利的教学模式已深受广大学者的欢迎。

3计算机网络自主学习模式

   在网络教学资源库日益健全的同时,也建立了由计算机网络架构的外语自主学习平台。自主学习(意义学习)是相对于被动学习(机械学习、他主学习)而言的,是指教学条件下学生的高品质的学习。根据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自主学习可概括为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互助互进的学习。大量的观察和研究充分证明,只有在以下几种情况下,学生的学习才会是真正有效的学习:感觉到别人在关心他们;对他们正在学习的内容很好奇;积极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在任务完成后得到适当的反馈;看到了成功的机会;对正在学习的东西感兴趣并觉得富有挑战性;感觉到他们正在做有意义的事情。要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就必须最大可能地创设让学生参与到自主学习中来的情境与氛围。

   外语教学单靠教师的传授是远远不够的,只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来掌握外语知识技能的比重,必须随着学段的提高而增加,这也是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需要。

   形象的动漫和视频代替了单调的文字,原本很抽象、教条的题目变得具体生动了。自主学习系统为学生营造了信息化的外语学习环境,寓教于乐的外语自主学习的方式可以吸引学生,且电脑会指正学生学习性的错误,具有较好的效果。

4现代化外语考试环境

   要培养学生实际运用外语的能力,外语教学语言训练是重心。组织一次全校性大规模口语考试的难度很大,教师需要面对面给每个学生进行考试(通常是两个老师面试一个学生),因而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虽然很多学校在大学外语教学改革的过程中、特别是高职外语教育中,更加需要加强对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都希望能对外语专业和全校学生的公共基础英语口语能力有个统一的检测,以便更好地掌握并适时调整听说教学,但是常常心有余而力不足。鉴于这个情况,可以借助计算机的力量,由计算机代替教师对学生实施口语考试,从而节省时间和人力,使得高校大规模口语考试成为可能。

   我国已组织了全国英语应用能力口语考试和全国四六级口语考试等各类外语口语考试,其考试模式从单一的人工对考转变为计算机代替教师对学生实施口语考试,彻底改变了口语考试的传统模式。口语考试系统是高职外语语言教育技术化的核心应用,一般分为设置维护子系统、试卷管理子系统、考务管理子系统、现场考试子系统、阅卷评分子系统等。口语考试系统能真实地模拟高校实施口语考试的全过程,从试卷命题到考务管理、考前准备、考试过程、答卷批阅及最后的成绩处理,整个流程符合实际操作,针对性极强,提高了组织大规模口语考试的效率。

5提高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表职称论文

   要使现代教育技术更好的服务于外语教学,改善相对于被动的外语教学。单靠教育技术人员是远远不够的,教育技术人员只是搭建良好的技术平台。

掌握现代教育技术,需要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在现代外语教学中,现代教育技术是基础,教师要利用文字、音像、图片课件等多种媒体通过教育技术平台组织教学,需要具有熟练应用网络和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的能力。在教育技术模式中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传输系统多媒体手段的运用是密不可分的,教师要熟练掌握远程教学的要素并科学组合,才能收到好的教学效果。另外,当教师把工作重点由课堂转换到导修、导学时,教师必须时刻注意教育技术的新发现、新思维,积极开展教研活动,研究新的教学模式,利用新技术把外语教学的重点、难点、前沿内容开发出多媒体课件,把教学素材和课程元素进行科学组织,使学生更容易接受。

   教师要积极开展教学方法研究,培养现代教育技术条件下的教学组织、教学策划能力。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教育相比,旧的教学理论、教学方法无法适应新的要求,教师必须进行新的教学方法研究。在教育技术教学中,教师由台前转到幕后,教师应更加关注教学活动的组织和教学策略的实施,对如何组织好教学活动,采用何种的策略引导学生积极、正确地学习展开研究。

电子技术职称论文篇5

(陕西科技大学国家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陕西西安710021)

摘要:中职专业骨干教师部级培训存在学员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差异大、所培训的电气应用专业知识更新快、专业应用覆盖面广,而培训时间有限的难题。通过对培训教学方法的改进和优化,达到了培训学员在职业教育理念、专业理论知识、理论和实践教学能力、专业技能等方面全面提升的目的。

关键词:中职;专业骨干教师;电气技术应用专业;部级培训;教学方法优化

中图分类号:G7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727(2014)02-0056-03

近年来,由于中职学校不断扩招,许多中职学校教师紧缺,尤其是中青年专业骨干教师非常匮乏,多数青年教师“从学校到学校”,缺少实践经验。一名合格的中职教师,不仅应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良好的专业技能,还须具备先进的教学理念及出色的教学能力(包含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两方面的能力)。

教育部、财政部于2007年出台了《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提出培养一支既有专业理论知识和教育教学技能,又有实践经验和操作技能的高素质教师队伍。陕西科技大学国家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精心设计培训课程,有针对性地安排专业技能训练,不断提高培训教学的管理水平,使受训的专业骨干教师在学习期间不仅接受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了解本专业的发展动态、新知识、新技术,而且有机会思考教学方法,总结教学经验,梳理自己的专业知识,加强教学方法和教学实践的培养,开阔理论视野,提高实践能力,从而达到了良好的培训效果。

培训基地的专业培训教师,针对遇到的培训问题和困难,根据在教学过程中总结的经验,对中职电气技术应用专业骨干教师部级培训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改进和优化,对教学模式进行了若干改革,以提升培训基地的培训质量。中职专业骨干教师部级培训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培训任务重、时间紧《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以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等提出的骨干教师培训目标是为中职学校造就一大批理论水平高、实践教学能力强,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起骨干示范作用的“双师型”优秀教师和一批高水平的职业教育专家。具体的培训目标是:“经过培训,参训教师的教学能力进一步增强,树立现代职业教育理念,了解课程和教学改革方向,掌握相关专业教学法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具备初步的课程开发能力:专业水平进一步提高,比较熟练地掌握本专业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和关键技能:经过部级培训的教师要在原有基础上获得高一级职业资格证书或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实践经验进一步丰富,了解现代企业生产状况、技术水平、用人需求信息,熟悉生产工艺流程和岗位操作规范,加深对学校教学和企业实际联系的理解”。这样高标准的要求,要让参训教师在短短100天的培训中完成,培训工作的难度可想而知。

参加培训教师的能力和水平差异大参加培训的教师来自发展程度不同的地区和不同实力的学校,他们所采用教学方式和所具有的教学水平有所不同,每位参训教师的培训要求和预期目标不尽相同。参训教师在学历结构上分布于多个层次,有专科、本科、硕士和硕士研究生(近3期参训学员的学历分布为:硕士和硕士生占5.1%.本科生占66.5%.专科生占38.4%,以本科生为主),学员的职称(高级职称11.7%,中级职称69.6%,初级职称18.7%,以中级职称为主)和年龄(20—30岁学员占16.5%,30—40岁学员占38.4%,40—50岁学员占45.1%,以中年教师为主)差别很大。参训教师的专业理论知识基础不同,专业实践能力层次不同。由于所在工作单位对参训学员的科研要求不同,参训教师的科研开发能力也呈现出较大差异。此外,还有一些从事专业教育不到5年甚至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青年教师,缺乏教学经验和现代教学理念的跟踪能力。总之,较大的个体差异,给培训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直接影响培训效果。

电气应用专业的特点增加了培训工作的难度电气技术应用是一个强弱电结合的专业。该专业不仅具有比较深厚的理论基础,更具有专业应用领域广阔、基础理论覆盖面广且理论知识更新快、新技术和新方法层出不穷、实践性操作性强等特点。要在100天内将知识层次不同、实践能力不同、基础差异较大,尤其是从事专业教学方向各异的参训教师,培训成为具备初步的课程开发能力和专业水平的专家.采用传统的培训方式难度很大。

培训缺乏统一的培训体系和成熟的培训模式由于我国中职专业骨干教师培训基地对中职教师培训方法和培训模式的研究相对孤立和分散,没有形成比较全面和系统的调研和分析,研究也不够深入。因此,目前我国的中职教师培训缺乏统一的培训体系,尚没有形成成熟的培训模式,甚至没有可供借鉴的教学和培训模式和经验范例。这使得陕西科技大学国家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的电气应用专业只能在摸索中不断探索各种教学方法、完善教学模式。

教学方法的改进与优化

为了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克服以上困难,高标准地完成部级骨干教师培训任务,电气技术应用专业教师在培训工作中挖掘基地优势,围绕职业教育规律开发自身特色,有针对性地探索培训方法和培训模式。电气技术应用专业培训教师对教学方法进行了一系列的优化和改进。

根据课程内在联系的课程内容交叉编排方式我们在深入分析和研究了大多数培训基地所采用的“前半程集中理论培训,后半程集中实践培训”方式的基础上,认识到这种教学方式有可能造成偏重理论教学与偏重实践教学的不同教师群体。在集中式学习和集中式实践过程中,产生厌倦或者不自信的心理,从而难以达到满意的培训效果。在课程编排上,除了占教学比重1/8的“职业教育理论与教学方法”教学在培训开始阶段单独进行外,专业理论教学、新技术讲座、综合实验及技能训练、企业实践等模块的各个环节,根据其内在联系安排在一起交叉进行。如技能训练环节中的“pLC水温控制系统的调试”单元和专业课程“电气控制与pLC”、“工业自动化仪表与过程控制”中的piD控制算法单元以及技术讲座“控制系统的matLaB仿真”结合在一起交叉进行。

培训课程设置“点面结合”电气技术应用专业骨干教师培训有两个特点:一是参训教师作为骨干教师要求业务能力强,所带专业课程多,知识面要求广:二是电气技术应用专业应用领域覆盖面广,参训教师来自全国,地域覆盖面广。电气技术应用专业实践课程多,技能要求高。为此,培训基地在课程设置上采用“点面结合”的方式,课程的覆盖面广,以项目方式开设“电气控制及pLC”、“电力电子技术”、“电机与拖动”、“工业自动化仪表与过程控制”等课程,覆盖了电气技术领域的主要方向。课程内容不仅帮助学员梳理主要专业知识,而且重点介绍专业发展方向和电气领域的新技术,保证电气理论知识体系的完备性和全新性,突出培养参训教师的专业能力,而对专业技能不求面面俱到。针对如电气控制及pLC课程中以液位恒压控制系统、工业自动化仪表与过程控制中以水温控制系统等教学项目,以模块教学方式实现专业理论和实际应用相结合,并在电气电子综合实验与技能训练环节通过学员对这些项目的参与实践过程,提升学员的理论水平、实际技能和科研能力。

采用“系统前馈+反馈”教学模式为了提高参训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与科研能力,达到参训教师的不同培训预期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引入了自动控制理论中的“系统前馈+反馈”方法,以参训教师接受知识的效果为控制目标。开课前对参训教师进行摸底调研座谈,了解参训教师的基本情况与对本次培训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主体按照教学计划进行的基础上,在授课过程中及时了解参训教师的反馈信息,对培训课程内容进行微调。预留20%左右的机动课时,在培训任务完成后根据教学和项目实施效果,以专题讲座的形式为学员补课,对不同层次的学员安排不同的教师以“导师制”来完成辅导。特别优秀且对某一方向有浓厚兴趣的学员可以利用业余时间参加导师的科研团队,进一步参与科研过程。

实验、技能训练分层次电气技术应用专业在电气与电子制作方面,对中职教师的实验设置能力和实验动手能力有很高的要求.为了提高参训教师的实验课程开发和动手能力,培训基地根据参训教师的能力差异,制定了不同层次实训题目。如基础层次的“555声光报警电路制作”、提高层次的“51单片机交通灯控制系统制作”、高层次的“pLC水温控制系统的调试”等实训项目是对电工学、单片机原理、电气控制及pLC、工业自动化仪表、过程控制等多门课程知识的不同层次的综合训练和知识的融会贯通。

企业实习全面选择,实践形式多样为了达到教育部要求,让参训教师能掌握专业领域的新技术和关键技能,了解现代企业生产状况、技术水平、用人需求的信息.培训基地对企业实践阶段的企业实习单位进行了全面筛选,以充分体现全面的企业实习。所选择的企业不仅地域分布广,从陕西西安、宝鸡到河南许昌:专业覆盖也广,有许继集团有限公司这样的我国电力装备行业大型骨干和龙头企业,也有陕西群力电工电器这样的弱电设备的陕西省内知名企业:还有多层次的企业实习,有拥有国内最先进智能电气技术的西安交通大学电气自动化研究所,也有宝鸡啤酒厂的传统工业流水线:更有不同角度的企业实践,能在西电电力电容器分厂看到一个具体、完整的电气元件生产过程,也能够在西安软件园感受到西安乃至整个中国西部软件行业的整体发展的脚步。在实习过程中,为了克服参观过程容易出现的“走马观花”和“蜻蜓点水”现象,做好实习前的充分准备和规划,将培训基地实习过程分为5个环节:实习前进行企业和产品相关专业知识的准备(由培训中心专业教师以教学方式实现)——生产过程参观实习——专题技术讲座(企业技术专家承担)——交流座谈(与企业技术人员)——专业走访(走访企业管理人员),通过以上环节达到实习效果的优化。

加强教育理念,增加教学实践能力为了使参训教师增强教学能力,树立现代职业教育理念,了解课程和教学改革的方向,掌握本专业教学方法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培训基地在培训过程中融入新的教学思路、现代教学理念,结合培训基地的现代教学(实训)设备,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提高参训教师的教学能力。同时,增加教学实践环节,安排参训教师到陕西省内顶级职业技术学校——陕西省电子工业学校参观学习。参观该校的理实一体教学基地,观摩该校的陕西省“省级教学名师”理实一体化教学过程,并就理实一体化教学和项目教学法等开展专题座谈会。会上参训教师和“省级教学名师”积极发言,交流互动。在学期结束考核中不仅要求参训教师撰写专业学习论文,还加入了“参训教师说课”和“教学演示”环节,展示参训教师的受训效果。

电子技术职称论文篇6

【关键词】高职教育行动导向教学法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改革

顺应国家政策的指导,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事业得到蓬勃发展,高职院校的规模迅速扩大。受到普通高等教育的影响,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初期一直延续着本科院校的培养模式,教学方式传统,虽然投入了高质量的教学师资和教学配备,但教学效果不佳,学生不仅理论学习掌握不好,甚至对高职学生最根本的熟练技术掌握的要求也没有达到,不能给企业提供合格的高级技术人员。因此,促进了高职院校对适合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的探索。顺应这一需求,西方的行动导向教学法被引入我国,并迅速被高职教育工作者应用到实践中,称为现今高职教育的主流。

行动导向教学法并不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而是以行动或工作任务为导向的一种职业教育教学的指导思想与策略,是由一系列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所构成的,如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等等。

行动导向教学法可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始于上世纪80年代,高职教育急于摆脱普通教育的影响,追求自身特色,主要体现在添加实训设备、增加实训时数,重视实践教学。第二阶段,在90年代之后,国外课程理论蓬勃发展,其中有许多被纷纷引入国内,在我国的直接教育中被吸收和实验,课程改革称为热点,各教学团队不断进行教学内容重组,重新编写教材。第三阶段,进入本世纪以来,我国高职教育已进入内涵提升的阶段,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在这一时期,许多高职院校以行动导向教学法为主导,用系统思维来调整教学体系的各个要素,着力知识与技术的整合、理论与实践的整合、学习与创新的整合,学习领域与工作过程相统一,以此发挥系统整合的功能。

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要求学校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设备的更新必须跟随时代的变化与发展,原有的教学体系已不能适应现实的需要。并且由于高职院校数量的增加,学生对学校有了更大的选择余地,也提高了对学习提供更好服务的要求,学校间的竞争加大。教育部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中要求,“高职高专教育的教学建设与改革,必须以改革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为先导。”

当今社会科技发展日新月异,虽然数字电子技术是电子信息类专业的基础课程,但其实用性强,随着新技术、新产品的不断涌现,其知识更新速度很快。因此我们不仅要传授知识给学生,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今后从事专业工作的职业素养以及职业发展能力。特别是高职院校的学生,由于在中学阶段学习成绩不好,在学习过程中缺乏自信,且学习积极性也不高,所以我们要引导学生认识到“要学”比“学好”更重要,在这个过程中指导学生学会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而行为导向教学法与高职教育的初衷一致。数字电子技术这门课程,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偏重理论教学,配以少量的验证性实验,对高职的学生而言吸引力不大。如果将行动导向教学法引入数字电子技术的课程中,那么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最大限度地让学生真正的动起来,在活动中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使学生在主动地动脑、动心、动手过程中进行学习,培养学生行为能力的发展。其教学环节可以分成以下几个方面:

一、咨询信息

根据数字电子技术课程的特点及对学生能力锻炼的要求,将课程内容划分为若干个适合的工作任务,在任务完成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如查询和参阅相关材料能力,数字电子电路设计、读图能力,硬件电路检测排错能力,焊接技术或应用软件连接、仿真数字电路的能力等。教师通过任务书向学生公布独立工作的任务,任务书包括项目名称、项目要求、项目设计内容、设计完成时间等,学生从中得到必要信息。项目任务书中所涉及的专业性强的材料由教师或者由学生主动收集,再由老师审查其准确性,为了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要求由学生完成案例的收集。

二、计划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得到任务书后,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任务的解决方法,每位组员都要发表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将设计任务模块化,并对组员进行分工,由小组成员按模块分析研究讨论和查找资料,最后上交数字电路的设计方案。

三、决策

当小组的方案定下来后,教师参与到方案的评价中,让学生认识到计划的可行性,或准备再次修改方案,确定使用到的电子元件等。

四、实施

当小组方案最终确定后,学生按照计划独立完成电路的设计任务,完成数字电子电路的搭建。

五、控制检测

学生完成数字电路搭建后进行功能检测,看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如果出现问题,小组讨论如何解决,并查找相关资料。根据市场上相关产品的技术参数,看设计出的实际电路是否符合标准。

六、展示成果

以小组为单位,在全班进行设计成果展示,每位成员对自己的设计内容和心得进行分享,也可以在各小组间交流经验,从而锻炼学生的自我展示能力,教师也能从中了解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七、评估和总结

评估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自我评价;二是学生互评;三是老师讲评,在老师讲评的过程中要指出每个小组在任务完成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之处,并对上一环节所记录各组成果的内容和形式、演讲者、互评者进行评价。

【参考资料】

电子技术职称论文篇7

摘要:探讨了在高等职业院校应用电子类专业教学中运用“行为导向教学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阐述了行为导向的运用效果。设计出高职应用电子类专业行动导向课程实践教学实现方案。

关键词:高职;应用电子;行动导向

“行动导向”一词来源于德语Handlungsorientierung,行动导向的课程体系强调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中心,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与协调人,教师遵循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的完整行动过程,在教学中与学生互动,让学生通过独立地获取信息、独立地制订计划、独立地实施计划、独立地评估计划,掌握职业技能、学得专业知识,从而构建属于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体系。其最大的创新点在于根据高等职业院校的培养目标和培养对象的智力类型对学科体系的内容进行架构,并在此基础上依据职业情境,按照工作过程的序化标准重构了行动体系的课程内容,注重发现人的价值、发掘人的潜能、发展人的个性。

一、高职应用电子类专业存在问题

(一)应用电子类实践教学观念陈旧

教学设施设备无法跟进。办学条件不够,经费投入不足,设备陈旧老化,实验实习基地建设缓慢;应用电子类实践教学普遍占地面积小、教学用房不够、仪器设备落后,教学现代化程度不高,基于行动导向的应用电子专业教学受到许多条件的限制,有时难以落实。

(二)文化因素的影响

行动导向的职业教育教学方式是在德国生长起来的,而他们的文化与我们的受儒家文化影响下的氛围有极大差异。传统使学生在心态上具有充分信任教师,不敢轻易发表自己的意见,害怕自己的观点冲撞了老师,又害怕出错被同学取笑的特点,这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体现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容易表现出畏缩、沉默等不良现象,这种典型的高权力距离、高不确定规避文化所影响下的学生表现与行动导向教学方式所要求的主旨是相背离的。

二、高职应用电子类专业应用行动导向实施策略

1.充实应用电子专业实践教学内容和完善教学手段

要降低高职应用电子专业的理论教学的深度和难度,加强实践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大幅度增大高职应用电子专业实践教学在整个教学计划中的比重。应用电子专业学生的职业技能包括专业技能、技术应用或综合技能训练以及从事专业工作所必需的技能,要不断地充实实践教学内容,以职业岗位能力为目标,大量增加与生产岗位相近的实际操作性实训,减少传统教学中的演示性、验证性实验项目,使学生逐步掌握基本的综合实践能力、专业技术应用及操作能力。高职教育强调学生的操作能力,毕业生直接面对生产和管理第一线,工作中担负着将他人的科研成果转化成具体的产品,或将高等技术直接应用于生产实践的基本任务。在教学中,要采用到企业进行参观实习、在校内车间进行实训、进行模拟操作训练、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等形式。

实践教学实训基地是对应用电子专业学生进行专业岗位群基本技能的模拟实操培训,高职应用电子专业实践教学实习基地是学生进行综合技能训练的场所,虽然二者侧重点不同,但是它们之间相互配合、相互补充,达到全面培养学生实际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提高的目的。

高职应用电子专业实训基地不但可以为在校高职的学生提供学习基本技能的机会,而且能够承担各级各类职业技能的培训任务,为社会提供多维服务。实训基地能满足教学、实训、技能鉴定、培训、技能竞赛以及生产技术服务的要求。实训基地建设目标应以服务本校为主,又能与工业园以及行业共享的特色鲜明、技术先进、集专业教学改革、实训、技能鉴定、培训、技能竞赛以及生产与技术服务为一体的示范性实训基地。除了政府的投资外,高职院校还要拓宽思路,探索市场化运作模式,在确保实训效果的前提下,尽量降低建设成本。

2.行动导向课程的企业教学组织形式

让学生通过真实的社会实践及工作环境,。来获得必要的直接经验,企业教学是行动导向教学必要的组成部分,是与课堂教学相联系的教学形式。企业教学可以采用和学校教学相同的组织形式,但企业教学又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和作用。企业教学能在很大程度上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学生对部分专业理论知识很难清晰透彻地理解,到企业现场结合实际操作,体验到真实的生产和工作环境,能形象的理解知识,并能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创新能力。

在组织现场教学时要明确教学目的。现场教学要解决的问题,完成的任务、完成任务所需的相关知识、技能、工具、时间、环境、卫生和安全保障等必须明确。教师、学生及参与教学人员都要清楚。现场教学的课前准备要充分,引导学生做好必要的知识储备。教学中要重视现场指导。教师要在引导学生多角度感知的基础上,针对性的与理论知识结合,深化学生的理性认识,还要以学生动手操作为重要途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进行必要及时的总结。

(1)学习领域课程体系的建设方案

在前期对行业、企业等用人单位需求的社会调研和对历届会计专业毕业生跟踪调查的基础上,组建由课程专家、行业专家、骨干教师构成的课程开发团队,实现课程结构与工作体系的无缝对接,充分体现了课程定位的实践性、职业性和开放性。

(2)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设计方案

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设计是依据高职学生的智力类型特点,合理设计学习情境,确定课程单元所需传授的专业知识、职业技能和劳动态度,整合工作任务涉及的专业能力和社会能力要求,主要包括学习领域的名称和总学时、学习情境的名称和学时、学习目标、主要内容、教学方法和建议;教学材料、工具和媒体、学习知识和能力准备、教师知识与能力要求、考核和评价等。

(3)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实施方案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实施按照“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和评价”六个步骤进行,其中:资讯是指获取信息,计划是指制定行动步骤,决策是指选择方式,实施是指付诸行动,检查是指审视过程,评估是指评价结果。主要内容应包括每个学习情境的名称、教学方法、教学课时、教学场地、教学步骤、教学组织等。(作者单位:黄冈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范贤德.设置课程与提高毕业生岗位适应能力关系的研究——以乌海市职业技术学校应用电子专业为例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0601

[2]张强.行动导向的职业教育课程模式研究.天津大学,20071201

电子技术职称论文篇8

【关键词】电子专业;高职教育;教学改革

我校从无锡电子职业中学起步,在中等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教育方面开拓已经历了近30年的发展。形成了培养电子专业技术人才的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教育教学模式,为无锡的电子工业输送了一大批技术工人的技术人员。近年我校从职业中学提升为五年制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无论是办学的层次还是规模都有了巨大的转变。这种转变既是对办学理念和模式的挑战,也是对学校提升教学能力的考验。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新技术如表面安装技术、可编程器件、嵌入式系统、信息技术等大量进入电子行业,使电子制造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使电子产品的技术含量越来越高。但从制造方面来看,大量的先进设备和信息技术的应用,使电子厂的多数工作岗位变得更不需要太多的专业技术。这样就可能导致原来的教学模式不能适应新的就业需求。随着更多的外资企业进入,我们可以发现现代企业的管理模式和对员工的素质要求和原国有和集体企业较大的差别。如何使电子专业高职学生掌握更多的职业技能,提高个人职业竞争能力,适应现代企业的管理和发展,是每个职业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

一、高职电子专业就业状况

使高职毕业生有较好的就业能力是教育的目的和学校的使命。作为电子专业职业教育,希望学生毕业后能从事和电子生产、服务、维修等相关工作。或者能从事电子业的生产管理和低端研发工作。但是,多年来的现实情况离开我们的主观愿望有相当的距离。很多学生虽进入了电子行业,但从事技术含量比较高的工作的人数非常少。多数只能在流水线的低端岗位从事简单劳动,和受过5年的系统电子专业教育的学历不相符合。

据《无锡日报》每周四人才市场版的人才招聘统计数据,可部分说明电子业对人才的需要情况。据对近年共8期16个版面的人才招聘分析,电子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可分为三类:

一类是要求有成功开发经验和成功案例,掌握多种开发工具,通晓英语,一般要有本科或本科以上的学历。这类招聘人数最少,二个月统计不超过10人。

一类是要求有一定技术能力的熟练工人。如招聘高级电装工若干、家电维修工、电子操作技工等。这类人员招聘数量稍多,二个月的统计也仅有20人左右。

一类是电子类工厂的操作工,招工主力企业如村田电子、索尼电子和希捷公司等。这些企业对劳动力的学历要求均为初中以上文化,男女不限,对招收工人的数量没有限制,越多越好。

虽然报纸的招工广告不能完全反映出一个地区的人才和劳动力需要的全面情况,但也可以从广告中可以看出企业对劳动力需求的基本情形。可以认为:我市电子行业劳动力需求量最大的是具有初中以上文件程度的操作工人,这类工人稍加培训就可以从事技术含量很低的简单重复劳动;也需要具有一定电子技能的技术工人或初级技术员,这类人员通常是从事产品维修服务或生产过程中的产品检验维修;少量招收一些电子开发人员,但一般要有电子专业本科以上学历,对他们的专业知识、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有较高的要求。

一些社会办的培训机构,如北京的“京安学院”常年开办各种电子技术培训班,说明电子技术型人才有较大的市场需求。一些电子企业管理人员在谈到人才时,希望录用有一定技术能力、能解决生产问题和设备故障的高职学生。这些信息告诉我们,社会对有技术的电子应用型人才有一定的需求。

在本地的外资企业中,五年制高职学历的员工在相同的岗位上,比三年制中职的员工的工资要略高。厂方也会更注意培养他们为低层管理人员,但取决于员工本身的工作能力和努力程度。

二、高职电子专业教学现状

从职业高中、中等专业学校发展为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既是职业教育的发展历程,也是一个不断改革创新的过程。在五年制高职教育特别是电子专业教学,面临的难点包括:学生文化程度低学习困难、电子学原理深奥难懂、培养目标和方向不明确、教学大纲和专业教材近似于高等教育、实验实训条件不足、教师缺乏工业实践经验、设备器材及教学成本高等。这些问题给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两方面带来了诸多困扰。

电子类高职专业名称设置及相应课程设置和普通高校相似。如“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在普通高校和职业学校都普遍设置。高职和高校都开设的专业课程包括:高等数学、物理学、模拟与数字电子技术、电子技术实验、电路原理、微机原理、传感器原理、信号与系统、通信原理、数字信号处理、网络技术、可编程器件、嵌入式系统等。相同的专业名称和课程名称的结果是相同的教材模式和教学模式。职业学校的专业课程教材基本上就是本科或专科学校相似教材的简化版或缩略本。职业学校专业教材中的基本原理无法省略,学习这些课程需要较高程度的数学和物理学基础,只能适合于本科层次的理科学生。而高等职业学校入学新生为初中毕业生,很多学生的数理基础很差,缺乏学习动力和能力,面对艰深的课程多采取逃避态度。事实上部分比较用功的学生也只能做到死记硬背,根本无法理解这些课程的基本原理。以这样的知识水平学习一些对于重点本科院校学生也属高难课程如《通讯原理》、《信号与系统》等实在是勉为其难。从就业的角度来看,职业学校的学生要进入电子行业,从事原理层面的开发几乎是不可能的。让大量的学生花费大量的时间在课堂听一些他们完全不能理解的东西是不是有必要?

对五年制高职电子专业而言,需要些什么专业基础知识,这些专业基础知识的深度到达什么程度?需要开设哪些课程,这些课程和高校的同类课程有何不同?企业对中低层的员工需要什么样的专业知识?在电子行业工作需要哪些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对这些问题其实没有进行过深入的研究,至少是没有进行系统地思考。

职业学校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虽然已有了很多经验,但离当前电子制造业的实际要求仍有不小的差距。比如大量的电路板通孔焊接训练和电子产品中大量采用的表面元件焊接不相适应;对电子设备的结构和组装基本没有涉及;对电子测量和电子仪器缺乏较深入的理解;对常用电子元件知之甚少,更谈不上实际应用;对日用电子设备电路结构基本功能无从分析。甚至学生对最常用的电子手工工具的使用也很不规范。其它如5S(整理、整顿、清扫、清洁和素养)教育也没有在教学中真正实施。

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基本没有电子企业应用的各种电子装配标准和规范的教学内容。也缺乏电子企业生产管理、质量控制方面的系统课程。在学生的职业意识训练方面也还有待研究。

三、改革高职电子专业教学

创立崭新的高等职业教育模式是一个系统工程,非朝夕之功。现在改革高职电子专业教学最有利的条件是各级教育管理者都有强烈的改革意愿,在理论和实践上也有多种形式的探讨。

(1)进一步研究高职电子专业的教学计划。

对劳动力市场和人才需求做深入的分析和调查。现在的培养目标为具备一定的开发能力又具有熟练的生产操作技能,从事电子技术岗位工作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以培养电子产品助理设计、电子产品生产、现场技术管理、产品售后服务等岗位的应用型专门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就要对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分析研究,在课程中体现技能和应用。从目前的学生文化基础和学习素质来看,应大量减少甚至取消对数理基础要求过高、专业程度过高的理论性课程。课程的设置以电子制造业一般岗位够用、实用为原则。根据实践-理论-实践的认识规律,可考虑大量增加实践性课时,以实际制作和测试引领理论教学。学生难于理解,在工作实践中作用不大的理论课程应果断割爱。

另可增加生产管理、计划统计、质量控制、销售、产业标准、档案和资料处理等课程,以适应更广泛的就业岗位。

(2)电子工程专业应确立自己的专业发展方向。

电子技术新产品和新的制造技术层出不穷很多传统的电子产品和技术被淘汰。作为一个在电子制造大市的职业教育学校,如何掌握电子工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是一个迫切的问题。如现在电子行业的组装标准和质量控制、高密度安装技术、电子产品软件技术、无铅和表面安装工艺在专业教学中尚系空白。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确定在电子技术应用和电子制造技术等方面若干目标,经过3~5年的努力,成为电子行业的职业教育示范单位。

在电子职业培训方面可考虑建立符合ipC(美国电子互联协会)标准的维修工职业资格鉴定、CaD绘图员鉴定站,国家高新技术职业资格认证(Citt)的ata考试站等。

(3)建立专业化的教师队伍。

教师的水平和专业化程度的高低对学科建设的关键的因素。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系教师的专业化程度不是很高,有着极大的提升空间。

首先要分解电子工程专业总体规划目标为一个个具体的专业项目。确定若干专业方向和课程或关键技术,根据教师的具体情况和兴趣爱好建立主攻方向。学校和系应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适当的软硬条件。学历进修和专业进修是为教师水平提高建立了一个外部条件,但真正使教师达到较高的理论和实践能力更多的要在长期工作中积累。多年前,学校领导就提出教师要“一专多能”。既有自己的教学专长,也能在多个学科领域施展才华。“一专”不能理解为长期只教一门课程。只教一门课程不利于教师对电子行业的全面了解和观察,也不能使教师掌握更多的新技术。特别是长期单一地教基础课程,很难在专业水平上有所提高。

(4)建立有一定水平的教师实验室。

电子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工程学科。对于职业技术学校来说,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的重要性自不待言。要让学生有很强的操作技能,则教师更应率先垂范。只有亲自动手做,才能获得更多的感性认识,在教学中才能更得心应手。现在青年教师的动手能力还有待提高。

为实现专业建设的突破,提高教师的专业程度都要以实践为主体。充分利用现有的电子设备,再加适当补充,建立教师实验室。任课教师根据自己的专业方向,每学期在实验室完成一两个技术项目,达成相应的目标。坚持几年就一定能在专业水平上有较大的提高。而不是简单地在低水平的理论教学上重复。当然,强调实践并不是排斥理论研究。如果能以实际研究带动理论水平的提高是更有价值的模式。

教师还可以下厂实践、参加行业协会、参与企业推广活动、参观行业展会、联合开发产品等方式多方面地了解电子工业实际,提高工程实践能力。

(5)分层次的专业教学模式。

必须承认,我校所招的学生在总体上比普通高中要差,而学习的课程都是高等院校的内容。很多学生缺乏学习的能力和毅力,自我要求也比较低。因此,在学习中不求甚解也就不足为奇。很学生坦承并未理解专业课程的内容。

从我校历史和现实看,电子专业优秀学生并非空白。每届学生都有几个相对比较优异的学生,在企业磨练后成为生产骨干。特别是近年在职业学校技能大赛中获奖者都能在电子专业方面有更好的发展和前景。

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发现和挖掘学生

中的潜在人才,加以培植。而对多数对学习兴趣不大的学生,以常规的教育方式适当引导,想大面积地提高学生的专业层次是不现实的。只有先在少数优秀,有特长的学生中取得经验,然后再扩大教学水平和层次。

对于学生中的潜在人才可以分类几类:动脑型的、动手型的、管理型的、销售型的等等。

对于脑力比较优者,可以在一些程度较高的方向努力。如印制电路板设计、表面安装工程质量控制、FpGa设计、单片机编程等方向培养;动手能力较强的,可在电路制作、电器维修等方面培养;活动能力比较强的,可以多学习生产高度、统计分析、人事管理等方面培养;部分学生比较会和别人沟通,可能在产品销售方面有天赋。

可把导师制和特长生的培养结合起来。让几个学生在一段时期内跟一个有特长的教师专门学习,这个时期宜以一年为期,期满视情况继续或结束。学生入学即可在专业技术方面加以培养,可为参加职业学校的各种技能竞赛做准备。

四、结语

建议的电子专业的职业教育思路是:明确主攻方向、提升教师实力、瞄准企业实际,培养尖子学生。只有以创新的、符合电子行业实际的教育思路和人才培养方案,才为全国同类职业学校提供示范。

参考文献

[1]赵宇,夏旭.高职电子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探索与研究[J].硅谷,2009(20).

[2]陈国良,张金凤.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课程改革探讨[J].考试周刊,2009(17).

[3]贾立新.电子技术课程建设探索与实践[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4(7).

[4]周先鸿.中等职业学校的课程改革必须与时俱进[J].职教通讯,2004(9).

[5]高赋,杨爱云.电子类中专生专业知识需求分析[J].职教与成教,2007(26).

电子技术职称论文篇9

根据市农委职改办《关于开展农村专业技术职称评定工作的通知》(沪农委职改办[]29号)文件精神,现就开展年本区农村专业技术职称评定工作通知如下:

一、范围对象

1、农村专业技术职称评定严格按沪职改办()17号文件中规定的范围和要求进行。农村企业单位中根据评聘分开的原则,对取得农村专业技术职称资格的专业技术人员,由各单位根据岗位需要自行聘任。

2、农村专业技术职称评定的专业:

种植业、养殖业(中、初级)

建筑建材、机械、化工、电气(中、初级)

农村经营(经济)管理(中、初级)

3、区属及镇属事业单位中,农村专业技术职称只评,但不作为职务聘任的依据。

二、任职条件

1、申报农村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必须符合沪职改办()17号文中规定的任职条件,晋升中级或助理级农村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还必须符合下列要求:

中级职称资格

(1)大学本科毕业以事所学专业技术工作四年以上;大学专科毕业从事所学专业技术工作六年以上;中专毕业从事所学专业技术工作十年以上;高中或初中毕业从事所申报的专业技术工作十二年以上并经评审资格考试且成绩合格方可申报。

(2)具有4年以上所申报专业的助理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者。申报专业与所学专业不一致或高中及以下学历者申报晋升中级职称,须经过评审资格考试合格后方可申报。

助理级职称资格

(1)大学专科毕业从事所学专业技术工作一年以上;中专毕业从事所学专业技术工作四年以上;高中毕业从事所申报专业技术工作七年以上;或初中毕业从事所申报专业技术工作十年以上经评审资格考试合格者。

(2)具有3年以上的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申报专业与所学专业不一致或高、初中学历者须经评审资格考核合格后方可申报。

三、培训、考试

专业基础知识培训,是农村职称评审工作的重要环节,按照沪职改办文件要求,凡高中及以下学历者或申报专业与所学专业不一者均应参加市农委职改办组织的农村专业技术职称中、初级申报专业的任职资格培训与考试,培训考试课目为申报专业的基础理论和实务两门,两门专业考试均合格者方可参加任职资格评审(申报评审时间另行布置)。专业考试大纲将于年2月在市农委政务网办事项目栏中查询或下载

四、报名办法及要求

1、报名参加农村专业技术职称考试或评审人员,应如实填写《市农村专业技术任职资格考试报名表》,由所在单位核实工作年限,并在单位意见栏签署核实意见后方可申报。

2、报名时,须同时提交本人学历证明,二寸免冠照片二张,(一张报名表用,另一张粘贴在报名表右上角,待取得资格后作制证用)。

3、各单位负责职改工作的部门应按沪职改办()17号文和本通知中规定的任职条件,审核每个报名对象所申报的专业和级别是否符合对应的任职条件,并在单位意见栏内签署明确意见。

4、报名由各单位统一组织,区不受理个人报名。上报时,除报名表、学历证明、二张照片外各单位需将各中、初级报名人员按不同专业、不同级别分别汇总并制成电子表格。电子表格请按市农委政务网职称栏中规定式样分别制定成参加培训考试人员与直接评审人员两张表格同时上报。

五、报名时间、地点

报名时间:

资格审核:报名时由区人事局对申报人员进行资格审核,同意后再到经委培训中心、农校进行报名。

六、工作日程

农村专技职称考试与评审工作时间安排:

1、年2月10日前报名结束并上报名单;

2、年2月20日—6月30日完成培训工作;

3、年7月上旬考试;

4、年8月初公布进入评审人员名单;

5、年8月布置评审工作;

6、2010年2月开始评审。

七、其他

1、申报农村职称的人员必须由个人填写报名表及申报表,单位不应代其填写。

2、符合直接申报评审中级、初级的人员,其提供的学历证明须通过市职业能力考试院认证(高安路21号)。

3、单位自行聘任的初级专业技术职务未经区职改办鉴证不能作为申报条件。

电子技术职称论文篇10

【关键词】eDa技术;教学内容;实践应用

电子设计自动化的英文简称就是eDa(electronicDesignautomation)。eDa技术是在微电子技术的物理层面上,引入现代电子设计技术为其核心,通过计算机软件技术等手段,最后达到构成集成电子系统以及专用集成电路aSiC(特定于应用程序的集成电路)的目的,在这个过程中实施的一系列的新兴技术被称为电子设计自动化。

其设计载体是大规模可编程逻辑器件,之后借助硬件描述语言功能,输入适当的开发软件,通过编译与仿真手段、最后使其下载到大规模可编程逻辑器件中,这就完成了一次电子系统的自动化设计。

1.实施电子eDa技术教学在高职课程中的必要性

伴随信息技术革命的到来,数字化和网络现代化席卷我们整个生活,电子产品被广泛的运用于社会的各个领域,而且其在功能与体积上在不断做出创新,这也加速了电子产品的更新速度,这也使其开发的风险性加大了。在电子生产中eDa技术的引入,使电子系统设计工作变得简捷化,在生产成本上也有所有优化,与此同时可编程逻辑器件的引入,使系统芯片的数目减少,从而直接减小了系统的体积,促进了系统的可靠性。随着人们创新能力的不断提升,可编程逻辑器件性能在日趋的完善,其软件功能越来越强大,这也是使其在通讯、国防安保、航天技术、医疗、工业自动化、仪器仪表与计算机应用等领域的电子系统设计工作中普及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随着eDa技术应用性的提高,在高职院校的电子工程、计算机应用、自动化、通讯工程等学科引入eDa技术是很有必要性的,使学生的视野得到扩展,创新能力得到提升,同时对电子系统设计能力的提升,为他们未来的岗位工作提供保障。

2.电子eDa技术引入高职院校课程中的教学方案

2.1注重学生对课程的认知程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兴趣是做成一件事情的基础。假如在学习中缺乏学习兴趣,学习就会变成学生的包袱。学生不能主动去学习,想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就会成为空想,课堂教学质量自然也不会很好。

所以,学生要学会eDa技术,就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电子eDa技术的热情。在对电子eDa技术课程的介绍部分,首要讲明eDa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性,以及其未来发展的前景,让学生能够意识到在未来的社会发展中eDa技术的重要意义,充分讲解数字逻辑器件和可编程逻辑器件之间的关系,使学生明白学会这些对于他们以后的工作意义重大,这样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在实际教学中,老师可以选用分析数字电子技术和eDa技术在设计方法上的差异性,对比出eDa技术的超前设计方法。

此外,要充分把握好学生对实验的偏爱,结合eDa技术有极强的实用性,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老师要做到少说话多实践,在切实把握好书本上的知识的同时,多采取上机实践的教学方法。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要做到相辅相成,有理论教学必须有一个实验进行辅助教学。即便是理论教学也应根据设计实例,如传授CaSe语句知识时,应该让学生观看“七段译码显示电路”、“数据选择器”等应用程序之后,筛选出语句格式和特定的场合,通过观看促进学生对语句的认知。假设盲目地枯燥的理论讲解,必然导致学生学习热情的丧失。

2.2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统一化教学模式

在以往的教学形式下,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是完全分离来实施教学的,老师先在多媒体课堂上选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来实施理论知识教学,讲完之后,老师在利用其它的时间,带领学生在实验室进行实验教学,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在一边指导。

此种授课方式,是完全遵循先理论教学再实践练习的原则,由于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论在两个时间段和两个空间内完成,这就使得他们在时间和空间上出现间隔,容易造成脱离。老师在讲解理论知识的时候,一节课下来全部的讲解理论,这使得课堂缺乏乐趣,同时理论的东西过多,学生一时之间很难消化。而隔了一段时间,再领学生去做实验,学生对于理论课上学习的知识基本忘光了,学生做起实验来感觉难度很大,在做的过程中花费的时间长不说,错误还不断,这样教学的质量自然就不会很高,效果也不明显,学生的学习热情也被大大的消弱。而如果我们把授课的地点安排在实验室中,采用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统一化教学模式,这样教学的效果就会大大的提升。

具体的做法如下:在实验室中老师先利用多媒体视频技术对理论知识进行讲解,之后引导学生自己主动去做实验,老师在结合做实验所出现的现象进行讲解,这种方法能够把理论知识与实验相融合,使理论知识和实验有更好的衔接,可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2.3完善课程评价制度,重点把握技能评估

高职院校其教学主旨是培育高技能应用人才,结合eDa技术有极强的实用性,所以,传统的评价方法已经不适合对eDa技术课程的评估。在传统的考核形式下,学生要有一个书面作业,之后老师来进行评估,然而eDa技术的内容是针对电路编程,他的成果要在eDa实验系统体现,因此eDa技术课程作业要在实验室系统上完成,再由老师经过发问的形式面对面的考核。这可以加大学生的实践机率,同时老师也能够清晰、准确的掌握学生的学习进度。对于整个课程的评估,也可以取消笔试环节,结合学生日常的表现,实验结果和全面独立的电路设计成绩来进行综合考核,加强学生实践技能的评估。可以在课程的初期就给出学生电路设计的考题,使学生有目的性的去学习,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查阅相关资源,拓宽知识范围。使得学生不单单在课堂上努力学习,放学后也会主动的去学习相关知识。

在题目的提出上,老师要充分顾及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可以选出多个设计话题供学生自主挑选,也可学生自己写题目,老师批准后确定使用。设计主题在具有一定的教学意义外,还应该对教学内容有一定的延伸。这种综合评价方式的设计,在学生之间打造一个具有竞争意义的氛围。

参考文献

[1]潘松,黄继业.eDa技术实用教程(第三版)[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2]曾烈光,金德鹏.专用集成电路设计[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