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医药职称论文十篇医药职称论文十篇

医药职称论文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4 12:43:06

医药职称论文篇1

1辨证论治整体观,核心技术是关键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历史传承源远流长,为中华民族健康、振兴中华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功勋,留下了永久的辉煌。目前,国内外学习中医药、运用中医药预防和治疗疾病,再显中医学魅力,深得群众认可。其中医药的核心理论,就是以朴素的唯物主义“辨证论治”和“整体观念”为主体。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是传统医学对疾病的一种特殊的研究和处理方法,又称“辨证施治”。它包括辨证和论治的两个过程。

辨证即是认证识证和诊断疾病的过程。证是对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病理反映的概括,包括病变部位、原因、性质以及邪正关系,反应这一阶段病理变化的本质。因而,证比症状更全面、更深刻地揭示疾病的本质。所谓辨证,就是根据四诊所收集的资料,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病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

论治又称施治,是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辨证和论治是诊治疾病过程中相互联系不可分离的两个部分。辨证是决定治疗的前提和依据,论治是治疗的手段和方法,通过论治的效果可以检验辨证的正确与否。辨证论治是认识疾病和解决疾病的过程,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体现,是理法方药在临床的具体运用,是指导中医临床工作的基本原则。

2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统筹中西医协调发展

  我县中医药工作紧紧围绕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庆市中医药管理局等部门,对新形势下发展中医、振兴中医药工作的要求,以中医医疗机构等级评审、医疗质量万里行、中医医院管理年和“三好一满意”,中医中药进社区等活动和建设为载体,着力构建与和谐社会相适应的中医药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络,促进了全县中医药事业可持续、和谐、健康发展。

2002年10月我县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为“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2012年9月底又通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复核验收工作,被授予“全国农村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的称号。

中医学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实践证明,中医与西医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维护和增进人民健康,已经成为中国特色医疗卫生事业的显著特征和独特优势。

3高度认识中医处方的管理,中药处方格式及书写规范

  中医医师开具中药处方时,应当以中医学的“辨证论治、整体观念和因人、因时、因地制宜”等学术思想和理论为指导,体现辨证论治的配伍原则,并遵循安全、有效、便捷、经济的原则。

认真填写医疗机构名称、费别、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或住院病历号、科别或病区和床位号等。

中医诊断,包括病名和证型,应填清晰、完整,并与病历记载相一致。

药品名称(《中药学》规范中药名称)、数量、用量、用法,中成药还应当标明剂型、规格。

中药饮片处方,还应体现“君、臣、佐、使”的特点要求。

中药名称应当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准确使用。

中药处方一直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中药处方格式书写规范》的通知执行和监督管理。

4全民健康管理、中医中药参与公共卫生服务

在全县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范围内,开展《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在居民建立健康挡案管理上,帮助群众获取、理解和处理基本健康信息和服务,并运用这些个信息服务做出准确判断,运用“体质辨识”,帮助居民运用中医中药保障自身健康,提高中医中药进社区、进乡镇的质量。同时为基层公共卫生服务人员提供健康管理的服务水平、服务效率和服务效能,使健康教育为每一个普通百姓所理解,让居民、健康档案“活”起来。为提高全民族健康素养和健康水平,促进我县健康素养与全民身心健康,促进工作科学和规范的开展,繁荣祖国的卫生事业,大力推进健康城市建设做出贡献。

  5“以人为本”规范中医医疗服务行为、提高中医医疗服务质量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新时期卫生工作的改革,人们追求更高的生活和生存质量,“以疾病为中心”日益将被“以病人为中心”所代替。现代社会的发展是以人为核心,“以人为本”即以满足人的需求为价值取向。现代医疗质量观逐步深化的结果。人们不仅需要优秀的医疗技术服务,还需要从心理上得到关怀、尊重,因此医疗服务质量被赋予了新的高度和内涵。如何做到以病人为中心,规范医疗服务行为,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就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医院以病人为中心是指要在思想观念和医疗行为上,处处为病人着想,一切活动都要把病人放在首位;紧紧围绕病人的需求,提高服务质量,控制服务成本,制定方便措施,简化工作流程,为病人提供“优质、高效、低耗、满意、放心”的医疗服务。

以病人为中心强调了医院服务工作的主体,体现了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医院工作的根本宗旨,反映了广大病人的需求,代表了病人的根本利益。

顺应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wHo提出“健康是身体、精神和社会适应处于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新的健康观反映了医学模式的转变,这种转变正是“以病人为中心”的理论基础。

医院作为卫生行业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一直受社会的极大关注。以病人为中心,大力加强医院的精神文明建设,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对医院的长远建设和发展具有不可低估的现实和历史意义。

医院“以病人为中心”,就要以高尚的医德、精湛的技术、优质的服务、优美的环境,实现治病救人的目的,这是新形势下的医院主动适应社会环境,坚持正确服务方向,充分履行工作职责,推进医院改革,寻求发展之路的良好举措。

要建立主动、热情、周到的服务规范,要做到:第一,增强服务意识,改善服务态度。通过转变医务人员的观念,端正其思想认识,改善其服务态度,使之树立崇高的职业道德,把以病人为中心的思想贯穿到医院的各项工作之中。第二,优化服务流程,切实方便病人。医院要根据病人的实际需要,为病人提供一切方便,减少就诊环节,节省病人的就诊时间,切实解决病人在就诊过程中遇到的实际困难。第三,降低医疗成本,减轻患者负担。医院要站在病人的角度,结合病情需要,根据病人的经济承受能力,做到“因病施治、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收费”。第四,完善医疗服务,提髙服务水平。在就诊过程中,医院要在解决病人日常生活需要上做文章,全力使患者在衣、食、住、行上感受到文明、热情的服务。

6卫生行政部门重视中医工作,提高学术氛围

21世纪,世界掀起“中医”热,我国是wto成员国,在这世界崇尚“中国中医”的国际大环境中,中华医学将肩负攻克疑难顽症,保障人类健康的重任。中国中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是我国医疗卫生工作所独具的特点和优势。古代医家利用中药、丸、散、膏、丹、汤、酊剂来战胜疾病,在21世纪,医学专家用清热、解毒、养阴的中药来预防和治疗“非典型肺炎”,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所以发展中医事业是我国十多亿人民医疗保障的需要,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医疗卫生事业的需要,是发展我国以至世界医学的需要。

国家为了促进卫生事业发展和学术繁荣,推进医药学术的发展,国家卫生部卫科教发『1996第24号文(继续医学教育学分授予试行办法)的规定在具有国际标准刊号(iSSn)刊物上发表的论文,获得继续医学教育学分。获学分作者可凭刊登的论文进行学分等级。其分标准为第一至第三作者分别为10、9、8余类推。论文证书、医学继续教育学分的认可问题,直接连系到我国医务人员的职称考核评定工作,这已成为学术团体职称评审部门普遍关注的焦点。世界中医药学会职称评审委员会,为扩大中医药学在国际上的影响,根据海内外中医、中西结合等专业技术人员的主要业务成就获奖情况、进修学习继续教育情况,主要学术著作情况。经评审考核评定确有水平,颁授相应的职称。

专业技术人员晋升职称时,论文是其中一项重要条件,凡有国际统一刊号(iSSn)、国内统一刊号(Cn)的期刊或有国内统一书号(iSBn)的丛刊都是经国家科委或出版署批准的全国性发行的刊物,从学术角度讲,没有等级,无论作者职位、工作单位高低,均享有同等的著作权。

卫生行政部门设有学术科室机构,专门负责论文及学分登记、考核评定,择优录用医务人员。支持鼓励各级医务人员在职学习,交流研写学术论文,努力提高他们的医疗学术水平。只有各级医疗行政部门重视,各级医务人员才能从医疗型转变成学术促进型,使过去认为“诊所、诊所是治病的场所”,转变为“理论、临床、再理论”的场所。临床、治疗、分析、总结为一体的学术研究场所。

医药职称论文篇2

>>对我国医药卫生体制基本框架的思考与建议分析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深化改革的举措nHS信息化变革对我国医药卫生信息化的启示我国医药卫生领域公私合作伙伴关系项目简析由“面”到“点”,为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科学发展建言献策医药卫生类高职高专部级精品课程建设的现状与分析西部某省医药卫生人员现状调查与分析探索新时期中国医药卫生人才的战略发展与提升农村和社区中医药卫生人才培养的调查与分析论我国医药物流的现状及发展建议医药卫生类高职院校临床教学基地建设的实践与思考中国医药卫生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模式探讨两岸医药卫生产合作的现状与发展前景优化我国医药市场结构的对策建议用革命性的对策推动中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国医药卫生期刊联合征订医药卫生行业内的“悲与喜”浅析我国医药信息管理专业教育的现状基于制度的高职教育现状分析与建议我国医药的现状、趋势及发展对策常见问题解答当前所在位置:中国>政治>我国医药卫生高职教育现状的调查与建议我国医药卫生高职教育现状的调查与建议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document.write("作者:未知如您是作者,请告知我们")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摘要:医药卫生高职教育是高等医学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主要是为社会培养医药类专业的技术应用型人才,为了促进我国医药卫生高职教育的长足发展,笔者对我国医药卫生高职教育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并针对现状提出几点建议。关键词:医药卫生高职教育调查与建议

0.引言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对医药卫生专业的人才要求也越来越高,医药卫生高职院校主要为社会输送医药类技术应用型人才,但是目前高职院校相关医药卫生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教学体系还不够完善,培养的人才不能较高的适应社会的需要,为此,笔者设计了一张问卷调查表,主要是通过对医药卫生高职院校的108名专家进行问卷调查,从中了解我国医药卫生高职教育的教学内容、课程体系的现状,进而针对现状提出几点建议。

1.调查结果

115名专家中有58名是教学型专家,57名是管理型专家。

1.1教学内容与实践教学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在“教学内容与实践教学体系中存在的问题”中,有78名(67.8%)专家认为医药卫生高职院校中学生技能训练不足,有75名(65.2%)专家认为高职院校中实践训练场所不足,有45名(39.1%)认为医药卫生高职院校师资力量不足。可见,在医药卫生高职院校中,学校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技能训练不足、实践训练场所不足、师资力量不足。见表1.

表1教学内容与实践教学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选项

教学专家

管理管家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技能训练不足

37

63.8

41

71.9

实践训练场所不足

36

62.1

39

68.4

课程比例不合适

20

34.5

19

33.3

师资力量不足

22

37.9

23

40.4

未针对高职特点和目标

21

36.2

21

36.8

其他

4

6.9

6

10.5

1.2实践课与理论课的比例

在“所在院校实践课与理论课的比例”一栏中,有40%的专家选择了实践:理论=1:1.5,有19.1%的专家选择了实践:理论=1:2,有14.8%的专家选择了实践:理论=1:1,12.2%的专家选择了实践:理论=1:0.8,可见,在医药卫生高职院校中,大部分院校的理论课课时多余实践课时。见表2

表2实践课与理论课的比例情况调查结果

选项

合计

教学管家

管理专家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1:0.8

14

12.2

9

15.5

5

8.8

1:1

17

14.8

8

13.8

9

15.8

1:1.5

46

40

22

37.9

24

42.1

1:2

22

19.1

10

17.2

12

21.0

其他

16

13.9

9

15.5

7

12.3

1.3医药卫生高职院校专业设置问题

有58.3%的专家认为医药卫生高职院校专业定位不准,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师资、硬件设施等原因导致高职医药卫生类专业的教育成了“本科相关专业的压缩饼干”或者成了“中专相关专业的发面馒头”,有67.0%的专家认为医药卫生高职院校中专业名称不规范,缺乏统一的标准,在高职院校中,例如这些专业名称出现混乱不规则,生物工程和生物工程技术,医学美容与医学美容技术等,这些专业的名称相似,但是由于名称不统一,给学校招生、学生就业带来的一定的影响。

2.建议

2.1加强实践训练设施建设

在调查中,医药卫生高职院校教学内容与实践教学体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技能训练不足、实践训练场所不足,这两种问题之间是具有一定的联系的,实践训练场所不足是学生技能训练不足的影响原因之一,学校实践场所不足,会使一些实践的环节无法实施,缺乏足够的实践就导致学生的技能训练不足,因此,医药卫生高职院校要加强实践训练场所与设施的建设,使实践教学环节得到充分的实施,进而增加学生技能训练机会,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1]。

2.2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在调查中,师资力量不足也是医药卫生高职院校中目前存在的一个重要的问题,医药卫生高职院校主要有三种类型,本科院校创办的,由卫生学校升为职业技术学校,高职院校。由本科院校创办的高职院校,相关教师在教学中带着本科教学的特征,不能体现职业院校的特点,其教学内容很多不符合职业院校的教学要求,而独立创办的高职院校和由卫生学校升为职业技术学校的师资水平相对较差,因此,医药卫生高职院校要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可以通过外部引进和内部培养两种形式,引进学历高、专业水平高、能力强的医药卫生类教师,同时对学校的教师进行培训,鼓励他们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建设一支符合医药卫生高职教育、专业水平高、能力强的师资队伍[2]。

2.3建立和完善高职院校医药卫生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技能训练是高职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实践教学的体系要根据专业的特征、社会的需要、人才培养的目标来制定,不断完善以课堂训练、实验教学、模拟训练、见习、实习等环节组成的实践教学体系[3]。根据相关岗位的要求设置实践课程的内容,在实践教学中,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合适的实践教学方法。增加实践课课时,是实践课课时与理论课课时平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使学生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通过实践教学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进而促进自己实践能力的提高,同时还要重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见习培养学生初步的动手能力,增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通过实习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中也可以让学生学习和掌握更全面的专业需要的各项基本技能,从而是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提高。

3.结束语

总而言之,针对目前我国医药卫生高职院校的中存在的问题,学校必须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予以解决。完善医药卫生类高职高专实践教学体系、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加强实践训练设施建设,正确定位相关专业,专规范业名称,对那些混乱的专业名称制定统一的标准。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职业素质,将学生培养成符合社会需要的技术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邵鸣.职业高等教育的实践教学模式创新研究―――以医药卫生职业教育为例[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3,29(5):114-115.

医药职称论文篇3

1.1医药卫生“双师型”素质认识上的误区

“双师型”即“教师资格证”与“职业资格证书”兼备,其含义是不但具备教师的任教能力,具有较高专业理论水平,有较强的教学、教研及教学能力和素质,而且具备岗位实训的指导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具有专业的基础知识、熟练的专业实践技能,以及指导学生创业的能力和素质。“双师型”教师应能按照市场调查、市场分析、行业分析、职业及职业岗位群分析,调整和改进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注重学生行业、职业知识的传授和实践技能的培养,能进行专业开发和改造,等等。

对于医药卫生高职院校而言,其“双师型教师”的界定除了具备教师资格证书外,尚有执业医师、执业药师、护士执业证书等。就执业医师而言,1999年以前具有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可以申请并获得执业医师资格;1999年以后的许多教师虽然通过了执业医师考试,但并未经过临床的专业培训,甚至对临床诊疗现状并不了解,故存在资格证书与实际能力并不等价的问题,以此为依据作为判断教师是否是“双师型”教师的做法亦值得商榷。“双证”即“双师”的认识,使得有些高职院校的教师盲目投入考证行列,结果出现所考内容与教师自己专业并不相关,甚至出现为证考证、以钱买证等现象。这严重影响了“双师型”教师素质培养工作的导向。

1.2医药卫生高职院校的“双师型”师资资源相对匮乏

医药卫生类专业招生规模的迅速扩大,因而师资资源相对匮乏。随着学生的扩招,专业教师的紧缺成为突出问题,绝大多数高职院校师生比超过1∶20,有的甚至达到1∶30以上,因而专业教师周学时达12节以上,个别教师达24学时。一些专业教师注重理论教学忽视实践教学,重视基础理论的提高而忽视实践能力的提高,重视学生的在校教育而忽视实习期间教育,这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更加影响了专业教师参加专业实践的积极性和参与的时间,从而使专业教师虽然具有“双证”及“双师型”教师的资格,但教学的内容与临床的专业实践存在一定的“距离”。

1.3医药卫生高职院校的“双师型”师资补充存在矛盾

高职高专院校在师资培养上经常采用“请进来”的办法,广泛吸纳企事业单位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到高职院校兼课,根据专业需要,组建一支具有流动性和丰富实践经验的外聘教师队伍。但一方面,由于人们对卫生高职教育的误解与歧视,加之高职院校教师薪酬待遇又普遍较低,另一方面,卫生高职类院校人事制度不健全、不科学,许多高职院校的用人自受到束缚,人员流动困难。

1.4医药卫生高职院校“双师型”不尽合理

由于我国高职护理教育起步较晚,护理“双师型”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问题比较突出。从职称结构上看,表现为低级职称教师多,高级职称教师偏少,且绝大多数为副高职称。从学历结构上看,以本科为主,硕士较少,还有部分为专科学历,而这意味着这部分“双师型”教师学历不达标。职称和学历层次的普遍偏低,使得能够带动和带领其他教师及学科发展的学术带头人和学科带头人缺乏,难以发挥应有的推动作用,这成为制约高职护理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

1.5医药卫生高职“双师型”师资培训基地尚未建立

全国高职高专师资培训基地是培训“双师型”教师的重要阵地。而医药卫生类高职院校的培训基地主要为附属、教学医院和制药企业。但不少专业教师未能深入至临床(企业)一线进行专业实践,使教学工作理论与临床(企业)实践不能充分结合。

2.加快医药卫生类高职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策略

以示范高职院建设为抓手,以校企深度合作为途径,构建“五项工程”的双师队伍保障建设和评价考核体系,充分利用附属医院、临床学院和合作企业丰富的软硬件资源,在院企建立“互聘共培共用”的基础上,打造一支“双师双岗”、职业特色鲜明的专业教师队伍。

2.1“双师双岗”队伍建设的保障工程

2.1.1组织保障

把“双师双岗”队伍建设工作作为经常性的大事来抓,成立三级层面的建设领导小组(图1),其中管理办公室设由学院分管院长、医院分管院长/企业生产经理担任主任,由组织人事处长、教务处处长、医院科教科长/企业生产科长担任副主任,系部主任、副主任和医院科室/企业车间主任、副主任担任领导小组组长和副组长,由教学管理办公室或专业教师实践管理办公室(各设教学秘书1名)承担具体事务及相互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以及教学任务的落实、教师专业实践任务的落实和专业实践质量监控,保证双师教师的培养和合理使用,教师和专业人员同时接受学院与医院/企业的双重管理。

2.1.2制度保障

制定《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规划和实施办法》,明确组织领导、工作目标、素质要求和建设的途径和措施,要求系部做好教师到企、事业单位锻炼的部门规划,并根据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的四个观测点,对双师素质教师培养的具体措施、认定的必备和资格条件、认定程序和待遇等四个方面进行制定。并积极创造条件,提升双师素质教师队伍的学历层次,优化双师素质教师队伍的结构。

图1双师双岗建设的组织保障图

根据江苏省卫生厅2006年下发的《江苏省医院评价标准与细则(三级综合医院)》的通知(苏卫医〔2006〕76号),其中“5―2―1教学设施和教学资料符合高等医学院校附属医院或教学医院要求;教师被高等医学院校聘用,取得教学职称”。制定《双师素质校外教师评聘与管理制度》,通过公开招聘的形式,从企事业单位引进有三年以上实践经验的专业人员,吸引来自医院(企业)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高级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充分利用他们丰富的实践经历、经验和专业技能,在提高其理论水平、专业知识和讲授能力的前提下,鼓励在提高教学能力和理论知识的同时,取得相应的教学职称,充实双师素质教师队伍。

2.2“校内专业教师”的“双师双岗”共培共用工程

应完善《专业课教师参加专业实践的管理规定》,严格执行并完善“双师素质”认定条件,建立持续提高教师双师素质的长效机制。

将“青年教师参加专业实践”纳入学院优秀教学团队的管理体系中,制定“教师参加专业实践”建设的各项配套措施,每半年一次组织教师分批进入医院(企业)锻炼,要求青年教师入院后三年内参加不少于六个月的医院(企业)的专业实践,并建立“师徒”的帮扶关系,医院(企业)技术骨干为负责专业教师专业实践能力和技能提高的师傅,双方共同学习、不断提高,并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和住院医师/助理工程师等职称的晋升。

制定《教学骨干专业实践管理制度》,促进教学骨干完成挂职、顶岗的工作任务,尽可能地收集相关的病例材料、图片与视频录像,以充实课堂的教学素材,为学生的实训课做好软件准备;每半年组织一次“教师参加专业实践”单位和参与人员进行交流研讨,促进从理论的角度解释生产实践中的各项工作和事务;加强调研工作,深入医院(企业),在现场参观、考察生产实践的具体流程,与专业人员进行交流与研讨;提高个人能力、素质、技能,调研学院专业、课程的发展、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信息。并为教师参加各种技术资格考试提供便利,鼓励专业教师通过业余自学,取得与所从事专业相同或相近的专业技术资格,完成在临床/专业方面的职称晋升,即主治医师/工程师、副主任医师/副高级工程师。

2.3“校外兼职教师”的“双师双岗”共培共用工程

根据苏卫医〔2006〕76号文,通过《双师素质校外教师评聘制度和奖励办法》和《外聘教师教学职称评定办法》,积极探索校院(企)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模式,健全校外教师的选拔准入机制,建立“兼职教师”的管理运行机制,将校外骨干教师培养和知识持续更新融入兼职教师建设工程。

本文为全文原貌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原版全文

根据医院(企业)单位发展的需求,对其青年医生(技术人员)在学历提升、岗前培训、技术培训等方面进行广泛的富有成效的合作,并通过“帮扶结对”,促使其在理论知识和教学方面有所突破,完成教师资格证书的认定工作和助教职称的晋升。

技术骨干培养方面,积极与医院(企业)单位共建研究实体有效支持医院(企业)单位相关学科的建设;共建办学实体,通过学生在第一学年打好专业基础后,第二学年专业课的教学直接安排到医院/企业,增强其教学能力,使学生能直接面对服务对象;为医院(企业)解决生产实际中的具体难题,促进了新技术推广;并通过“导师制”的方式,助其在理论知识和教学方面有所建树,完成学院讲师、副教授等方面的职称晋升。

院(企)专家共培共用方面,学校聘任在医院(企业)中有较大影响力、技术水平高的专家为学校的兼职教授、顾问教授、客座教授或专业带头人,建立“一对一”的帮教模式,专业教师为医院(企业)人员的教学“导师”,负责向其传授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双方共同学习、不断提高。每两年评聘一次,颁发聘书并明确任期目标,学院按照不低于教授的标准发放津贴。

学院把推进科技创新和进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作为加强与医院(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的重要内容,充分利用学院新建成的生物医学科研平台等实验室资源和医院(企业)丰富的病例/生产资源,共建科研实体,积极开展技术攻关、科研开发、专利申请等多种形式的密切合作,努力使学院成为推动技术进步、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力量和强大源泉,促进医院(企业)体制创新、技术创新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2.4双专业带头人建设工程

完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职责和功能,由7至13名本专业领域的专业人员或管理人员组成,设主任委员1名,由相关的行业协会会长或该行业的权威专家担任,学校该专业的专业带头人担任副主任,并指派1名专业教师任秘书。制定《专业带头人参加专业实践的管理办法》,促进专业带头人在学历提升、职称晋升、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方案的修改、课程标准的制定等方面取得较大的提高,并通过在医院(企业)的实践取得相应的主任医师/高级工程师任职资格。

医药职称论文篇4

在我国,药师是指受过高等药学教育或在医疗机构、药事机构和制药企业从事药品调剂、制备、检定和生产等工作,并经卫生部门审查合格的高级药学人员,包括大学药学专业本科、大学专科和中等药学学校毕业的中、西药药学专业技术人才。目前,我国的药师可以按照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类。

1、根据专业分

根据所学专业不同可分为药师、中药师和临床药师。药师是指高等医学院校药学及相关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在毕业后经考试考核合格可获得药师资格;中药师是我国特有的一种药师,这里是指高等医学院校中药学相关专业的本科生,毕业后经考试考核合格即可获得中药师资格;临床药师是专门从事临床药学工作的药师,他们具有丰富的现代药学知识,能与医师一起为患者提供和设计最安全、最合理的用药方案,在合理用药上帮助医师并起关键作用,协助医师在正确的时机为患者开出正确的药物和正确的剂量,避免药物间发生不良的相互作用,解决影响药物治疗的相关因素等方面遇到的问题,能在临床合理用药中发挥重要作用。其培养模式目前大致可分为两种:在校培养和在职培养。在校培养即在高等院校设置临床药学专业,学制为5年,毕业后即可获得临床药师资格。但目前医疗机构临床药师的主要培养方式还是在职培养,该培养模式主要针对各医疗机构在职的药学人员,培训期为1年,合格者即颁发“临床药师岗位培训证书”。

2、根据职称职务分

根据职称职务可分为药士、药师、主管药师、副主任药师和主任药师。从药学中等专科学校毕业见习1年期满者即可获得药士职称。从药学中等专科学校毕业,从事药士工作满5年以上;从药学高等专科学校毕业,见习1年期满后,从事专业技术工作2年以上;大学药学本科毕业,见习1年期满;研究生班结业或取得硕士学位者,经考核证明能胜任药师职务均可晋升为药师。专科毕业生从事药师6年、取得学士学位者从事药师4年、取得硕士学位者从事药师2年、取得博士学位者可报考主管药师。取得博士学位从事主管药师2年,或者其他从事主管药师5年后即可申请报考副主任药师。从事副主任药师5年后即可申请报考主任药师。在这里,中药专业和西药专业的职称分级是一样的。

3、根据注册与否分

根据是否注册可分为药师和执业药师。这里的药师即前文所说的职称药师。执业药师是指经全国统一考试合格,取得《执业药师资格证书》并注册登记,在药品生产、经营、使用单位中执业的药学技术人员。我国自1994年开始实施执业药师资格准入制度,截至2012年已有超过20万人取得执业药师资格。然而,现行的执业药师制度还很不完善,存在着诸多缺陷。执业药师制度实施的初衷是为了像执业医师一样成为一种职业资格准入,但多年来迟迟得不到我国相关部门的承认。原卫生部于2006年11月颁布的《处方管理办法》中明确规定,“取得药学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方可从事处方调剂工作”,说明现在医院药师的职业资格准入还是职称药师。目前,我国药师主要就是以上几种,他们主要在医院药剂科、研究所、制药企业的研究部门、药检所以及药品的生产和流通等部门从事相关工作。与我国不同,美国从2005年就开始停止了普通药学专业教育的招生,只办临床药学专业教育,其临床药学已发展到了一个很高的阶段,药师(特别是第一线的青年药师)几乎都是临床药师,这充分体现了美国药学教育和药学工作的核心已成功转移到了临床医院和社区的药学服务,这也是近期我国医院药学工作发展的主要目标。2医院药师的职责医院药师主要在医院药剂科(药学部)从事相关工作,医院药剂科(药学部)一般包括办公室、药库、急诊药房、门诊药房、中药房、住院药房、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制剂室、药检室、临床药学室、临床药理实验室等。各部门的职责也各不相同,总的来说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认真执行国家和药品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严格遵守医院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和药学各部门的管理制度。(2)保证药品质量,做好药品的保管和供应。(3)认真调剂,调剂时要做到“四查十对”,认真复核,并耐心为患者指导药物的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项,发现问题及时与临床医师和临床药师联系解决。(4)做好医院制剂的研发、申报、生产、检验等工作。(5)开展临床药学工作,参与查房、会诊及病例讨论等,协助医师进行临床药物的合理选用,对患者进行用药教育。(6)开展药学情报工作,为医师、护士及患者提供药物咨询服务。(7)开展治疗药物监测及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等,保障本院药品应用的安全性、合理性,避免事故发生。(8)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协助医院制订抗菌药物分级使用制度、抗菌药物管理规定等相关规章制度,每月检查处方,分析、统计、通报抗菌药物使用中存在的问题,防止滥用抗菌药物,减少或延缓细菌耐药性的发生,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9)做好药学教育工作,对实习学生及进修人员进行相关的药学教育,指导下级药师的技术工作。

二、医院药师的定位

随着新医改政策的出台,医院药师的定位正在发生悄然变化。不论是“医药分家”方案也好,还是“取消‘以药养医’办法,实行药品零加成”方案也好,都可能会改变传统的医院药师在医院中的经济地位和作用。但从医院药师的专业定位来说,则不可能发生大的改变,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医院药师的独立性

在医疗机构中,“医”和“药”是两个独立的专业体系。医师开处方,药师按处方进行调配,二者的工作虽然紧密相连但互不干涉,医师只是负责为患者诊断病情和开具处方,而药品如何调配则主要由药师负责。另外,药师所进行的调剂、复核,对医院制剂的研发、申报、检验、生产,临床药学的日常工作,体内血药浓度测定,不良反应监测与抗菌药物监测等都是专业性很强的工作,这需要专业的药学知识和专业的技术培训。随着医药技术和医药学的发展,专业分工只会越来越细,药师的专业性也将更加突出。

2、医院药师的辅

在医疗机构中,医师是核心,药师、护士和其他卫生技术人员都是辅助其工作。只有医师先对患者进行初步诊断后,接下来其余人员才能对患者进行检查、护理及用药。药师除了辅助医师工作以外,还对护士和其他卫生技术人员有辅助作用。医师开出处方后,药师按处方进行调配,调配好药品后交予护士或其他卫生技术人员,然后才能对患者进行用药。临床药师出现以后,医师要和临床药师共同为患者制订用药方案。但需要说明的是,临床药师并不能指导医师用药,而是对医师提供药学专业方面的技术支持,这虽然让医院药师在医疗活动中有了更大的话语权,但却并未改变其辅的本质。

3、医院药师的经济性

一直以来,医院药师所从事的药品相关收入都是医院的主要经济来源。就目前而言,医院药品的收入大约能占到医院全部经济收入的50%~70%。新医改提倡的取消“以药养医”、试行“药品零加成”,取而代之以收取医事服务费,貌似一种满足于各方面利益的皆大欢喜的做法。但通过分析可以发现:首先,取消“药品零加成”,其目的无非是希望降低药价,改变“以药养医”的现状,但目前“药价虚高”和“以药养医”的根本原因并不在此,取消15%的药品加成,并非解决药品价格虚高的根本之道。其次,药品也是一种商品,其在医院的使用过程中需要经过采购、入库、出库、调配等步骤才能最终到达患者手中,这期间少不了医院药师的辛勤劳动,如果没有了药品的加成费用,那么医院药师的劳动价值又从何体现?药品流通过程中所需要的各项费用又由谁来支付?医事服务费虽然包含了药事服务的内容和成本,却把医院药学工作的特殊性完全抹杀了。笔者认为,“以药养医”固然不对,但“以药养药”却是必需的,有必要通过制订合理的药品加成比例来解决上述问题。

4、医院药师人员层次的立体性

长期以来,人们往往习惯将医院药师与医师进行比较。相对于医师的高学历和高职称,人们往往认为医院药师的层次水平低下,这种单纯的横向比较是片面的。不可否认,医师是每个医疗机构中高层次人才最集中的群体,他们的人员层次分布呈“倒金字塔”布局,即学历和职称越高的所占比例最大,而学历和职称低的所占比例最小。现如今,医院药师的人员层次也与医师一样,也有高、中、低之分,只是和医师的人员层次分布不同。医院药师的人员层次分布呈现出“金字塔”式的层次分布,即随着学历和职称的升高,人员所占比例逐渐减少,这和医院药学的工作特点是密切相关的,不应将医院药师作为一个平面整体来看待。可以预见,随着临床药师队伍的不断壮大,高层次药学人员所占比例将会越来越大。

三、医院药师在新医改形势下的转变

目前,我国医院药学正在经历着从以调配为主的传统时期到以药学服务为主的临床药学时期的转变,国家也对此越来越重视,指导着医院药学向着这个方向转变。只是这个转变并不是要把医院药师全部转型为临床药师,而是要把临床药师作为医院药师的一个部分来发展,在做好医院药学的传统工作的基础上来开展临床药学活动,这在历次的医院管理年活动检查和医院等级评审活动中已有明确的体现。然而,医院管理年活动检查和医院等级评审在药学方面检查内容的重点还是医院传统的药学服务,临床药学只是作为医院药学的一个部分来进行考核。近年来国家颁布了一系列和医院药师相关的法律法规,如原卫生部于2010年2月颁发的《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指导意见》的通知中,明确指出要逐步取消药品加成费,增加药事服务收费项目,而从事药事服务的主体就是医院药师。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在实际执行时却取而代之为医事服务费,虽然药事服务的成分也包含在其中,但收费的主体却变成了医师。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究其根源还是“重医轻药”的观念在起作用,有些人看不到也不愿意承认医院药师在医疗机构中所发挥的独立作用,过于强调医师的主导作用,使医院药学工作者找不到自身的价值,造成了极大的思想混乱。然而,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新医改对医院药师来说是一个新的挑战和机遇,新医改并不是要放弃传统的医院药学工作,而是要增加临床药学的工作内容,使医院药师的队伍不断壮大,功能更加完善,在医疗机构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四、结语

医药职称论文篇5

一、基本情况

截止15月统计:职工总数**人。其中:在职职工**人,离退休职工**人(含陶村、冒合卫生院并入**人)。

工作人员结构:卫生技术人员总数**人,占**%,工勤人员**人,占**%。

职称结构:获专业技术职称人员总数**人。其中:正高级职称**人,占**%,副高级职称5人,占**%,中级职称**人,占**%,初级职称**人,占53.9%,未获专业技术职称人员**人。

编制病床**张,实际开放病床**张。

二、主要工作

(一)坚持以病人为中心,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服务

半年来,医院领导班子带领全院职工励精图治,开拓进取,使医院的各项工作有了长足的发展。

1、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意识

我院一直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注重用医院文化去提高职工的凝聚力,结合党总支开展的“保持**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树白衣天使形象”实施方案,开展体现党员先进性,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活动。在党员和全体职工中广泛开展党风廉政教育,学习邓小平党风廉政建设理论,学习有关职业道德、行风建设的文件精神,联系实际,进一步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观点。与此同时,以“爱院如家”为主线,开展文明单位建设,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人生观、价值观和主人翁精神教育。5.12国际护士节医院组织以“立足本职,共创和谐社会”为主题的演讲比赛,激发医护人员爱岗敬岗的工作热情,提倡爱岗敬业精神,努力在职工中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强烈的工作责任感,教育医务人员增强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意识。

2、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建立医疗质量保障体系

我院在医德医风建设方面,主要采取两种形式。首先,从思想上加强医德医风教育,重点抓职业道德教育,进行医德考评,技术操作考核,从而增强全员质量意识。与此同时,强化院内外监督约束机制,定期召开征求意见痤谈会,对门诊、住院、出院病人进行问卷调查,广泛征求病人对医院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修订完善了《医疗服务质量管理标准和考核奖惩办法》,加大了考核力度。

3、加大医疗服务的工作力度,不断完善优质服务体系

为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我院紧紧围绕“以病人为中心”这个主题,为病人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服务。加强了导医咨询服务,为患者免费提供开水,免费测血压,院内门诊、住院处悬挂分科示意图,医保病人就医流程示意图,便于指引病人就医,各科室悬挂介绍医务人员姓名、专业、职称照片,规定医生挂牌服务,以利于病人选择医生就诊,开展下基层农村巡回医疗工作。公开药品销售价格及各项检查收费标准,实行住院病人费用清单制,让患者明明白白看病、清清楚楚消费。设立文明服务监督岗、行风建设意见箱、意见簿、监督电话、公开服务承诺,置医院工作于患者和社会监督之下。同时还利用黑板报、宣传橱窗、健康处方等形式,让来我院诊疗的群众都能受到健康教育,以上举措,受到群众和社会的好评。

(二)深化医院改革,促进医院发展

为适应医疗卫生改革,促进医院快速发展。我院进一步深化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的改革,以激发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人事制度改革方面,继续实行院科两级聘任制,聘任中实行双向选择,公平竞争、公开聘任、竞争上岗,真正做到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增强职工的竞争意识和提高业务能力的自觉性。分配制度改革方面,为了体现按劳分配制度,本着重实绩、重贡献,向临床一线人员和艰苦岗位倾斜,采取经济指标与奖金挂钩,坚持多劳多得的原则,形成奖优罚劣、奖勤罚懒的分配激励机制。与此同时,对后勤体制进行调整,各部门按需设岗、设岗定责、以岗定人,各岗位签定目标责任书,逐步实行指标管理向服务

付费过渡,经费指标与个人利益挂钩。通过改革,转变了工作作风,增强了职工的竞争意识和提高业务能力的自觉性,调动了职工积极性,使医院工作出现了新局面。

(三)加强医院管理,促进内涵建设

1、加强医院的基础管理,为患者就医提供可靠的医疗保障

为确保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我院按照二级甲等医院的要求,修订和完善了各项医疗管理制度,制订下发了《医疗规范化管理制度》、《病历规范化管理方案》等制度,抓好质量教育和质量考核。以“三基”为重点,进行多层次的业务训练,请专家讲课,组织多层次的教育,切实提高医务人员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水平,使全院医护人员都能熟练地掌握急救技术和应急方法。

在有计划地更新补充常规仪器设备的基础上,注重引进国内外先进医疗设备。积极实施利用德国政府贷款(172万欧元)购置医疗设备和整体迁建医院项目。目前,医院利用德国政府贷款购置医疗设备评标、招标工作已由中机国际招标公司组织进行,传染病科已开始建设,医院整体迁建项目前期工程已基本结束,正在积极筹集启动资金。先进设备的引进和基础设施的建设将为患者诊断、检查提供质量保证,保证临床医技的需要,促进技术的更新和质量的提高,使设施与服务水平与广大患者需求相适应。

加强了药品和医疗物资的管理,保证医疗所需,严格把好质量关,严格执行《药品管理法》,坚持从主渠道购药。加强麻醉、剧毒、放射药品管理,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防止滥用和流失,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随着卫生改革的深化,积极实行药品集中招(跟)标采购,药品收支两条线管理,做到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做到真正让利于民,使患者得到实惠。

医药职称论文篇6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以10所妇产医院64名妇产科医生为研究对象,男性医生13名,女性医生51名,年龄范围在25~64岁之间,平均年龄(35.23±1.12)岁。对所有医生的职称资料进行分析可知,住院医师3名、主治医师14名、主任医师6名、副主任医师10例,尚未获得职称的医生31名,均为医师及以上职称。

1.2研究方法

1.2.1调查工具

限于调查环境限制,笔者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内容有:妇产科医生的基本情况、对口服避孕药相关知识的了解与认识情况(口服避孕药的避孕原理、口服避孕药的种类、口服避孕药的使用方法、药物的药效作用、药物副作用、口服避孕药的适应人群、禁忌症、口服避孕药使用人群的个人意愿及用药知识等)。为确保调查结果有效,以计算分数的方式统计调查结果,共15题,每题有0、1、2三个阶段打分,0分表示回答问题错误、意思表达不明确;1分表示回答问题部分正确,意见表达较明确;2分表示回答问题完全正确,意思表达清晰。根据妇产科医生的得分,统计调查结果,也可以针对某一题的得分,寻找部分结论证据。

1.2.2调查方法

本组研究选择随机调查方法,所选的妇产科医生是在5所医院妇产科室的医生,医生是在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接受问卷调查的,且都是独立填写不借助其他资料及信息的。64名妇产医生均自愿接受调查,下发了70分调查问卷,成功回收64份,回收率为91.43%。

1.3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当中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调查显示,6名妇产科医生对口服避孕药有认知理解错误、态度消极、不科学,导致其错误指导、延误、忽视指导口服避孕药,其余妇产科医生都能够正确劝导、安排宣讲口服避孕药具体的应用表现。

2.1妇产科医生对口服避孕药的认知得分

64名妇产科医生填写问卷调查后,经过认真评分最终获得真实可靠的得分数据,其中,住院医师、主治医师、主任医师,以及副主任医师共34名医生,问卷得分很高,平均分数为(26.42±1.32)分,相比之下,31名普通医生的调查问卷平均分为(20.43±2.13)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妇产科医生对口服避孕药的使用态度及顾虑

上文提到,口服避孕药是存在临床风险的,这一点妇产科医生认识十分清晰,因为在日常医疗服务工作中会出现这样的案例。在建议使用口服避孕药方面,64名妇产科医生的态度不一,顾虑问题也不同。

3讨论

3.1调查结果分析

本组研究对妇产科医生对口服避孕药的认知及态度情况进行了综合研究及分析,调查结果证明,妇产科医生对口服避孕药的原理、种类、使用方法、药效作用、副作用、适应人群、禁忌症等基础知识的认知情况良好,平均评分为(24.33±0.75),能够为女性提供可靠、科学的口服避孕药服药建议。从态度表现上看,妇产科医生对口服避孕药的态度可以分为三个部分,支持、一般支持、不支持三种,每种态度都有顾虑问题,分别集中于口服避孕药的适用是否科学、正规;药物是否对女性身体有危害影响,诱发合并症或不良反应;口服避孕药的使用效果是否稳定和安全。综述这三种表达妇产科医生对口服避孕药态度结论的内容可以发现,支持口服避孕药使用的27名医生,是站在口服避孕药可操作性、方便特性上提出建议的,但是其态度并非是绝对的,还存在一点使用顾虑,所以即便医生表面是认可口服避孕药的药效、药物反应的,但依旧担心女性不会使用口服避孕药,出现不良问题。而认为不建议女性经常使用口服避孕药的医生,态度观点理性、论据充足,他们即认可了口服避孕药的应用作用,但是更多的是为女性朋友的身体健康考虑,依靠他们的临床经验和专业判断,他们认为口服避孕药有利有弊,危害还是潜在存在的,且尚没有好的方法避免、消除,所以不建议常用口服避孕药。相比上述两种态度观点而言,第三种态度旗帜鲜明,认为口服避孕药使用的弊端大于优势,不应该服用,秉持这种观点的妇产科医生大多数资质深、职称高的住院医师、主治医师、主/副主任医师,因为他们看待口服避孕药使用问题多以医学专业、药物影响角度入手,探究的是这类药物的危害性和影响性。经验少的医生则认为,判断口服避孕药的使用价值应该从专业医学、生活使用价值两方面考虑,二者的观点都有道理,本文不做判断性论述,谈论哪种观点好,或是哪种观点不好。

3.2妇产科医生口服避孕药认知与态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医药职称论文篇7

【摘要】目的全面了解甘肃省乡镇卫生院药学工作者的工作满意度,并分析其主要影响因素,为提高甘肃省乡镇卫生院服务水平,推进基层卫生医疗的发展及改善管理机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调查问卷方式对全省乡镇卫生院药学工作人员展开全面调查,运用epidata软件数据录入,SpSS13.0软件对样本数据进行t检验、方差分析。结果药学工作者的满意度不高,主要体现在工作条件、生活环境、收入状况、福利状况等方面。不同性别、民族、职称、专业的药学人员工作满意度无显著性差异;不同学历药学工作人员对于工作满意度有显著差异,学历越高,满意度越低。结论药学人员的工作满意度有待进一步提高,应从薪酬待遇、福利状况、晋升机制、培训模式等方面进行合理改善,并与上级医院建立帮扶关系。

关键词乡镇卫生院;工作满意度;药学;调查

analysisonJobSatisfactionofpharmacyworkersintownshipHospitalsinGansuprovince/GeBin,menGmin,SaRina,etal.//ChineseHealthQualitymanagement,2015,22(1):123-126

abstractobjectivetofullyinvestigatethesituationofpharmacyworkers’jobsatisfactionintownshiphospitalsinGansuprovince,andanalyzethemainfactorstoimprovehealthservicelevelwhichcanpromotethedevelopmentofprimaryhealthcareandprovideascientificbasisofmanagementmechanism.methodaquestionnairesurveyonpharmacystaffwascarriedout,andepidataandSpSSsoftwarewasusedfordataentryandanalysis.Resultthetownshiphospitalspharmacyworkers’satisfactionwasnothigh,especiallyontheaspectsofworkingcondition,livingenvironment,income,andwelfare.therewasnosignificantdifferenceonsatisfactionindifferentgender,nationalities,positionsorprofessionallevels.whiletheeducationlevelmadesignificantlydifferenceonthejobsatisfaction,andhighereducationlevelhadlowerjobsatisfaction.ConclusionthejobsatisfactionofpharmacyworkersintownshiphospitalsinGansuprovinceneedtobefurtherimprovedontheaspectsofcompensationmechanism,promotion,trainingmodel,andtheeffectivehelp-and-supportmodewithhigherlevelhospitalsshouldbeformed.

KeywordstownshipHospitals;JobSatisfaction;pharmacy;Survey

Firstauthor’saddressGansuprovincialHospital,Lanzhou,Gansu,730000,China

工作满意度是个体对其工作或工作经历所产生的情绪反映[1],也是个体从工作中获得满足感的程度[2]。有研究表明[3-5],医务人员的工作满意度与医疗服务质量、服务效率及病人治愈效果高度相关。乡镇卫生院是基层卫生工作的主体,承担着我国农村卫生医疗救治、公共卫生服务和指导等相关职能[6-11]。本研究通过对甘肃省乡镇卫生院药学工作者的工作满意度进行评估,探讨影响工作满意度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提高药学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服务质量及改善基层乡镇卫生院管理体制提供参考依据[12]。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对甘肃省886个乡镇卫生院的1390名药学工作者进行全员调研。最终配合调研人数为1281人,共发放问卷1281份,剔除空白问卷、数据缺失量>50%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265份,有效回收率98.75%。

调查内容包括:(1)药学工作者一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民族、专业、职称、学历等;(2)药学工作者的满意度。

1.2研究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半结构调查问卷和访谈形式[13-14],于2013年5月~6月由统一培训的调查员对药学工作人员展开调查,问卷现场填写并收回。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epidata3.1软件双遍录入数据,利用SpSS13.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采用Likert5分量表法对药学工作者满意度进行检验。p值设定检验水准为0.05。

2结果与分析

2.1基本情况

1265位药学工作人员,男性614人(48.54%),女性651人(51.46%)。调查者年龄18~56岁,平均年龄29.81±6.85岁;工作年限1~35年,平均工作年限6.99±7.27年;药学工作年限0~34年,平均药学工作年限4.26±5.52年。汉族药学工作人员最多,共1131人(89.41%),少数民族134人(10.60%)。见表1。

2.2总体满意度情况

汇总统计结果,得分>3.5者认为较满意,得分3.0~3.5之间的认为一般满意,得分<3.0认为不满意。表2表明,以3为满意度中间量,总体满意度为3.13,大于3分,表明药学工作者对工作比较满意,但满意度的得分不高。从影响满意度的因素构成来看,药学人员在培训机会、人际关系、群众认可方面比较满意;在工作量管理制度、精神奖励机会、总体满意度、职业发展方面基本满意;在工作条件、生活环境、收入状况、福利状况方面满意度较低,尤其是收入状况、福利状况的满意度最低。

2.3不满意因素

通过调查,36.05%的药学工作者认为收入低是工作不满意的最主要原因;26%左右的药学工作者对工作不满意是因为工作量大、工作条件差、发展空间小;医患关系复杂、其它、不清楚等原因对工作满意度影响较小。见表3。

2.4不同类型药学人员满意度分析

将采用5分制记分反映工作满意度的12个条目合并为一个满意度总项,构成总满意度[15]。对总满意度项与个人特征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见表4。结果表明,不同性别、民族、职称和专业的药学工作者工作满意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学历的药学工作者总体满意度情况有显著性差异(p<0.05),中专及以下学历的总体满意度高于大专及以上药学工作者。不同专业类型人员总体满意度得分情况见表5。结果表明,公共卫生专业的药学人员的工作满意度最低(2.98分),药事管理专业的工作满意度最高(3.44分)。

3建议

本次关于工作满意度的调查问卷具有较好的有效性和可信度。结果显示,药学工作者的工作满意度不高,总体满意度的平均得分为3.24,评价为一般满意。若乡镇卫生院的管理部门能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可以较大程度的提高其工作满意度水平。

3.1加强人才梯队建设

结果显示,甘肃省乡镇卫生院药学工作者的平均年龄29~35岁,其中大专及以上学历所占比率大。这一结果与甘肃省从2006年开始每年组织“三支一扶”及出台的相关优惠政策密切相关。鼓励应届毕业大学生到基层工作,给基层卫生事业带来了新的技术力量。但调研结果显示,甘肃省乡镇卫生院工作难以实现人才梯队建设,难以留住人才,学历相对较高的药学工作者对乡镇卫生院的药学工作满意度较差。专业技术人员是农村卫生事业改革和建设的中坚力量,对未来的农村卫生事业发展及基层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至关重要。为此,建议卫生行政机构管理部门给予乡镇卫生院一定的政策支持,建立一支稳定、结构合理的乡镇卫生院人才队伍[16]。

3.2改善乡镇卫生院工作者生活水平

调查显示,36.05%的药学工作者认为收入低是工作不满意的最主要原因。可见改善卫生技术人员的收入是激励药学人员工作积极性的重要因素。建议卫生行政部门在加强和完善乡镇卫生院管理机制的同时,建立以服务质量为核心、岗位责任与绩效为基础的考核和激励制度,形成保障公平效率的长效机制,以改善药学人员的生活水平。另外,在提高乡镇卫生院技术服务水平的同时,也要改善乡镇卫生院的工作条件、生活环境、收入状况和福利状况,以激发基层卫生人员的工作热情,使其能够为农村卫生事业改革和建设贡献力量[17]。

3.3改善职称晋升机制

本次调查研究显示,甘肃省药学人员的职称分布不均,中高级职称人员仅占6%,且对职称晋升机会满意度不高。分析原因可能为当前国家在职称晋升方面的标准单一、乡镇卫生院科研环境差、经费短缺、科研氛围不浓、论文的写作和发表的水平低,不易获得晋升机会。同时,药学人员需和省、市和县级医院的药学同行在同等条件下竞争,因而容易对工作条件和环境产生不公平感。建议对基层、边远地区的药学工作者的职称晋升标准给予政策优惠和倾斜。

3.4加强乡镇卫生院药师的业务学习

社会发展速度加快,工作中所需的技能和知识更新速度也在加快,因此培训已成为乡镇卫生院提高医生工作效率的主要手段[18]。随着近年农村卫生基础建设资金的投入和培训力度的加大[19],药学工作者对工作中的某些方面满意度较高,一定程度体现了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有一定的改善。调查结果显示,药学工作者的总体满意度不高,有相当一部分乡镇卫生院药学人员认为当前工作的职业发展前景有待提升。

3.5建立帮扶协作关系

由调查数据可看出,乡镇卫生院存在着学历低、职称低、技术低的“三低现象”,并且也存在“有人才无设备、有设备无人操作”的现象,从而形成百姓看病难,卫生院效益低,医务人员工作满意度低,人才易流失的恶性循环。为改变现状,建议开展各种形式的城乡对口帮扶项目[20],全面提高帮扶卫生院医疗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重建群众对卫生院的信心,留住患者,从医疗技术资源、设备资源、管理资源等进行帮扶[21]。

(1)对乡镇卫生院给予设备、技术资源支持,并请专业的技术人员“走下去”,对乡镇卫生人员进行培训,也可将乡镇卫生院的相关卫生人员“请上来”进行培训,这样卫生院将可以开展更多的检查与治疗项目。(2)建立专家门诊,帮扶医院的专家轮流到乡镇卫生院帮教,包括坐诊、讲课、查房,规范病历书写、指导诊疗、手术操作等,以解决“看病难”的问题,并增加乡镇卫生院的效益。(3)乡镇卫生院药师到帮扶医院进行培训,了解药品采购、计划、管理、保存等管理流程,完善乡镇卫生院的基本药物目录,确保可全面满足群众用药,从而提高群众对乡镇卫生院的认知度。

参考文献

[1]孙建红,石宇,李亚芹.医务人员工作满意度的测量与评价[J].医学与社会,2006,19(8):57-59.

[2]Spector,paule.measurementofhumanservicestaffsatisfaction:DevelopmentoftheJobSatisfactionSurvey[J].amJCommunitypsychol,1985,13(6):693-713.

[3]许军,胡敏燕,王以彭,等.健康评定量表修订版人口学统计因素研究[J].中国公共卫生,2003,19(5):525-527.

[4]马谢民,RockwellSchulz,黄悦勤.管理因素与医师工作满意度[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1993,9(8):478-480.

[5]童俐俐,骆宏.医务人员工作满意度研究分析[J].中国医院管理,2003,23(5):7-8.

[6]付世龙,张彩莲.甘肃省安定区乡镇卫生院药剂科管理现状与发展浅析[J].中国药事,2011,25(1):81-82.

[7]陈丹丹,陈向东.医务人员工作满意度文献荟萃分析[J].医院管理论坛,2011,28(8):41-46.

[8]DeSantis,V.S,Durst,S.L.Comparingjobsatisfactionamongpublicandprivatesectoremployees[J].americanReviewofpublicadministration,1996,26(3):327-343.

[9]Bedeian,a.G,Ferris,G.R,Kacmear,K.m.age,tenure,andjobsatisfaction:htaleoftwoperspectives[J].JournalofVocationalBehavior,1992(2):33-48.

[10]porter,Lymanw.,Lawler.edwarde.propertiesoforganizationstructureinrelationtojobattitudesandjobbehavior[J].psychologicalBulletin,1965,64(1):23-51.

[11]李斌.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选摘)[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4,21(1):88.

[12]Quinn,R.p,Baldidemandilovitch,m.S.educationandjobsatisfaction,1962-1977[J].theVocationalGuidanceQuarterly,1980,29(2):100-111.

[13]陈志勇,龙文武,傅克刚,等.医务人员工作满意度调查研究[J].医学与哲学,2007,28(9):62-63.

[14]李晓惠,王剑.深圳社区医务人员工作满意度调查与分析[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4,20(10):632-633.

[15]杨佳,常文虎,李军,等.医院员工工作满意度调查研究[J].数理医药学杂志,2006,19(6):656-658.

[16]王元元,丁宏.安徽省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工作满意度的因子分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2,26(11):10-12.

[17]许朝晖,罗轶.探索建立医院员工满意度调查表[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4,21(1):70-75.

[18]肖海燕,李菲菲,向浩,等.我国公共卫生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4,21(2):98-101.

[19]葛智馨,陈英耀,黄葭燕,等.我国农村基层医疗机构卫生服务质量管理问题研究[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3,20(3):5-8.

[20]邬美玉.城乡医疗资源纵向整合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0,17(2):76-78.

[21]方鹏骞,罗桢妮.组建城乡医疗联合体的构想与探索[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3,20(2):10-12.

通信作者:

葛斌:甘肃省人民医院药剂科主任药师

e-mail:gjy0630@163.com

收稿日期:2014-06-13

医药职称论文篇8

本报讯案例教学法在教学中已经是一种普遍运用的重要方法。广告营销策划是传播学中广告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程,也是这类专业学生必须把握的一项重要的实践技能。目前,以广告营销策划方面的案例作为教学教材的还非常少,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广告营销策划经典案例分析》的目的就是让更多的教师能够充分利用这本教材中的案例对学生进行更有针对性的教学,让学生通过案例和理论注释进入模拟的现实环境中,体验工作环境的压力和复杂性。

该教材采用的结构是先对案例进行回放,在案例回放的同时对案例中的重点知识点和关键点进行分析、点评和提问,然后是案例讨论题,最后提供相应的理论知识。以往的案例教材基本上都侧重于成功案例,殊不知,失败的案例对于学生产生的影响可能更深,更容易让学生发现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于是,本教材中的失败或非成功案例占的比例接近三分之一,与以往教材相比是很少见的。同时,本教材案例的编排思路是按照营销策划的各个不同方面展现的,涵盖了营销整体战略策划、产品策划、价格策划、促销策划、渠道策划。在此基础上还增加了品牌营销策划、整合营销策划和创新策划等内容的案例。案例涉及的行业既有汽车、食品、酒业、餐饮、服装、零售业、电器、石油等传统行业,也有电子商务、搜索引擎、it、通讯等这样的新型行业。

《地球化学(第2版)》

本报讯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陈道公、支霞臣,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研究员杨海涛编著的《地球化学(第2版)》近日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出版。本书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为50周年校庆出版的教材,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精品教材”、“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

当代地球化学涉及领域广泛,内容十分丰富,已成为地球科学的三大支柱之一。地球化学课程是科大地球化学专业的最重要的专业骨干课之一,该教材是作者们多年在科大教学科研工作中的长期积累和结晶,一直作为地化专业本科生的教材使用。该教材着重叙述当代地球化学的基础理论、基本内容和基本概念,特别注意近15年来的新进展,在少而精的前提下,围绕学科中最有希望和最有发展前景的分支学科展开,强调同位素地球化学、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和地球化学热力学等在地球科学中的应用,较多地省去地质作用地球化学中陈旧的地质实例,注意吸收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本书在1994年第一版的基础上,根据10余年来学科发展状况和21世纪学科动态对内容作了较大的更新和增删。

该教材强调科大地球化学专业的优势和特点――同位素地球化学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对同位素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的基本原理和理论的叙述可能是国内同类教科书最清晰、表达最准确的,这使得该书的出版不同于已有的一些地球化学类书籍和教材,具有明显的特色。

《生物数据整合与挖掘》

本报讯目前,生物信息学在应用计算机技术对各种生物数据进行管理和分析,以期发现生物数据所反映的生物规律,促进生命科学的发展。一方面,生命科学实验产生的巨量的生物数据保存在世界各地的相关研究机构中,或隐含在浩瀚的科学文献里。这些数据反映了生命科学研究的整体进展和成果,有重叠更相互补充,这就需要将这些生物数据整合在一起。另一方面,生物信息学也希望采用数据挖掘技术对生物数据进行分析,以期发现生物规律。因此,根据生命科学的需要和领域知识,设计出有效的生物数据挖掘算法和软件工具是一个重要的研究内容。

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生物数据整合与挖掘》一书较为系统地介绍了生物数据整合与挖掘的技术框架,主要介绍了作者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包括:生物数据抽取技术、生物数据整合技术、生物序列数据挖掘、基因表达谱芯片数据挖掘、转录因子及顺式调控元件挖掘、生物数据模型和数据库管理系统等内容,还介绍了一个生物数据整合系统、一个基因表达谱芯片数据库和数据挖掘系统、一个转录因子及顺式调控元件的挖掘分析平台等等的设计与实现。

作者朱扬勇,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计划”、上海市科委重点发展基金等10多项课题的研究工作,目前主要从事数据科学的研究,是该领域的主要倡导者。

另一作者熊,作为主要研究者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计划”、上海市科委重点发展基金等多项生物信息学领域的研究课题。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上海市科委重点发展基金项目“面向医保基金风险防控的数据分析关键技术研究与实现”的研究工作。

《物理学中的对称性》

本报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孙宗扬于1999~2000年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开设了“物理学和对称性”选修课,由于在这一段时间内资料的积累及认识的加深,感到有必要系统地来解释对称性及其在物理学中的作用等问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日前出版的孙宗扬的《物理学中的对称性》一书以普通物理为背景,详细阐述了对称性是如何引进到物理学中的,使读者清楚地了解到物理学中的对称性和通常的形状对称性之间的紧密联系以及各自的特点。

本书为普通的直观上的对称性到现代的理论物理中的对称性之间建立了有效的沟通渠道,遵循着从通常具体的对称性出发逐渐过渡到物理学中的对称性的认识路线。具体的对称性中有形式上的对称性、性质上的对称性以及规律上的对称性,而规律上的对称性更易于过渡到物理上的对称性。本书对这些细致的分析和过渡过程作了较大篇幅的分析,帮助希望了解物理学和对称性的读者找到入门的途径,扫除某些思考上的障碍,以普通物理为基点,来审视对称性问题。

本教材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连续使用过4学期,学生反映,学习该教材后对物理学中的主线清楚多了,许多零星的片断通过“对称性”这一链条串接了起来,使得对物理学的理解更容易,也更深刻。

《机械制图》

本报讯近日,天津大学出版社出版了《机械制图》一书,该书编写的目的是使学生在掌握机械制图基本知识的基础上,重点培养实际零件的测绘能力,以适应实际工作的需要。本书对《机械制图》和《互换性与测量技术》两部分内容进行了整合,分6个主讲模块、一个选修模块及附录。

本书增加了立体图例和细化解题步骤图例,以项目导向任务驱动作为创作基础,以利于学生阅读和理解。全书内容围绕着企业常用的减速器和闸阀两个项目展开,从项目结构原理的阐述到在拆装过程中建立零件、机构及绘图的基本概念,以完成减速器、闸阀两个项目全套图纸的工作过程为导向,从基础环境的设置到零件图、装配图的画法,直至闸阀全套零件测绘过程,将全书6个模块的内容行了串接,理论与实际衔接紧密。书中增加了选修模块“计算机绘图简介”,除介绍计算机绘图基本知识外,重点介绍常用绘图软件autoCaD、开目CaD、pro/enGineeR、maSCam等的使用特点和使用范围,并有一些绘图实例演示。

本书将“专业知识”“操作技能”和“职业资格证书”内容有机地融为一体,凸显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特色,内容与本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相比略有增加,配有《机械制图习题集》,以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空间。本书被评为“教育部高职高专自动化技术类教指委推荐教材”和“部级精品课配套教材”。

《新编英国商法》

本报讯在全球一体化大势所趋的当代世界经济大环境下,大陆法系与英美法系的相互渗透与借鉴为我国民商法体制的发展提出了一系列问题。对此,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英国商法》一书在第1版的基础上根据近年来英国商法的变化与发展作出了相应的修订,以期为广大读者提供了解和学习英美法系商法理论的基本知识。

本书内容具体分为合同法、法、合伙法、公司法、买卖法、竞争法、票据法、担保法、知识产权法、仲裁法等十余章,全面深入地介绍了英国商法的体系范围与理论制度,在行文过程中较为注重两大法系的横向比较与本土化的经验借鉴,灵活运用立法论、解释论与比较法等分析方法,深入浅出地对当代英国商法进行了详尽论述。同时,为进一步便于广大读者更加直观地学习英国商法内容,本书于附录部分对书内所有引用的英美法系经典案例汇编成表,并应读者要求对原版案例表进行了重新勘误,作出了更为精确地修订,同时在保留原有经典判例的同时,更新了近期诸多英美法商事判例,突出了本书内容与新时代法制俱进的基本理念。

作者董安生,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人民大学民商法律研究中心副主任、财政与金融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金融与证券研究所研究员,并为中国证券法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比较法学会理事、中国国际私法学会理事。曾著有《民事法律行为》《中国商法总论》《票据法》《证券发行与交易》《证券发行与承销》《证券上市与交易》《国际货币金融法》等书。

《史学概论》

本报讯“史学概论”是介绍史学研究的入门性读物或课程,它是随着现代大学历史系的设立,与史学训练的专门化同时产生的。最近10年间,在东西方历史学家实践的基础上,将史学原理和史学技巧结合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历史学一方面具有非常专门化的技巧,一方面又日益开放,面向其他社会科学学科,进行理论反思。近日出版的《史学概论》是大学历史学科本科生基础课教材,是一本“史学入门手册”,介绍了本学科基本的概念和范畴,并结合大量普通历史学家的论著,介绍了查找资料的门径,选题的操作,史料的阅读和理解;讲述了考订事实,分析了历史现象。在此基础上,介绍了史学传统、历史理论和史学理论。其试题沟通中西,以搭建中西史学家开展对话的共同平台,是了解历史学、从事历史研究的一本基本的入门书。

本书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李隆国为历史学博士,北京大学历史系副教授。

《DreamweaverCS4完全自学教程》

本报讯DreamweaverCS4是adobe公司最新推出的可视化网页设计制作与管理软件,它不但在以往版本的基础上新增了许多实用功能,而且还使界面操作更加简单,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新版本的Dreamweaver软件实现了实时视图、针对ajax和JavaScript框架的代码提示、集成编码能力的增强、FLV支持的增强以及跨平台支持的增强等功能。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近日出版的《DreamweaverCS4完全自学教程》根据DreamweaverCS4网页设计制作的特点,采用“实例”的讲解方式,全面、系统地介绍了该版本的各项功能及使用方法,读者可以边学、边练,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DreamweaverCS4的操作方法与技巧。全书共分18章,主要内容包括:DreamweaverCS4的入门知识与新功能,站点的建立与管理操作,网页基本元素的输入与编辑,一个简单网页的设计制作过程,网页中超级链接的创建,如何利用CSS样式美化网页,表格与版面布局的应用,层与框架的应用,利用模板、库和资源列表创建网页的方法,行为和动作的应用,表单的应用,Spry框架的使用方法,DreamweaverCS4的高级应用技巧,与网站相关的数据库知识,留言板的制作,汽车公司网站的制作,广告公司网站的制作以及学校网站的制作。此外,随书赠送的光盘中附带有书中实例的素材、最终网页的设计效果以及视频演示教程。

(本报记者赵晶采写)13051

“信”立二十年“诚”铸再辉煌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迎来20周年生日

王艳

在举国上下喜迎建国60周年华诞之际,中国中医药出版社迎来了20岁生日。20年的风雨历程,中国中医药出版社锐意进取,自强不息,实现了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稚嫩到成熟的跨越式发展,目前已成为中国规模最大、最权威的中医药专业出版机构。20年来,中国中医药社几代人同心同德,走过风霜雪雨,尽展激情豪迈,从码洋几万、几十万的小社到如今的亿元大社,谱写了一曲荡气回肠、气势恢弘的华美乐章。尤为可喜的是,近日,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组织的对全国图书出版单位首次进行的等级评估活动中,中国中医药社被评为“全国百佳图书出版单位”。

出版社今日的成就,是几代人辛勤耕耘的结果,凝聚着无数专家作者的心血和汗水,更离不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与亲切关怀。

二十年间硕果累累

作为唯一一家部级中医药专业出版社,回顾20年来的发展历程,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始终围绕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中心任务开展工作,始终以传承发扬中医药知识和文化为己任,主动跟踪市场的变化,对本社的图书出版结构进行了三次重大的战略调整,最终形成了以各级各类教材教辅、考试用书、学术著作为主,以生活科普类图书为辅的良好出版格局。

每次调整都为出版社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实现了自身的跨越式发展,发行码洋从1993年的300万码洋,到1997年的3000万码洋,再到2001年的6000万码洋,到2007年已经突破1亿码洋大关。截至目前,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已出版图书3000多种。

目前,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已经出版了大批有社会影响力的图书,奠定了其在中医药出版领域不可取代的社会地位。据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社长王国辰介绍,20年的发展过程之中,出版社基本实现了“只要是中医药教材我社最全,只要是中医药书我社最有影响力,只要是中医药书我社最权威”的目标。所出图书基本涵盖了中医药领域的各个方面,包括了中医古籍、学术著作、生活科普、中医文化以及各级各类教材和考试用书五大板块。

其中中医古籍《三三医书》、《明清中医名著丛刊》、“十五”国家重点图书《明清名医全书大成》、“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唐宋金元名医全书大成》的出版,确立了中国中医药出版社中医药图书出版的权威地位。《百病百问沙龙丛书》、《百病饮食、心理、运动调护丛书》、《健康教育丛书》等图书有力地推动了中医科普图书的推广。“十五”国家重点图书《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中国现代百名中医临床丛书》的出版,均引起了业内的强烈反响,为中医药的传承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在教育部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评选中,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的教材有166种入选,占中医类教材的70%。而近年来推出的《问中医几度秋凉》《生活处处有中医》《人体阳气与疾病》《解密中国人的九种体质》等一大批市场畅销的中医文化及科普类图书,更体现了中医药出版人传播中医药文化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今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把“中医药文化建设与科学普及专家委员会办公室”设在了中国中医药出版社,这既是对出版社的充分信任,也是对出版社工作的鞭策,使得中国中医药出版社更加意识到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任重而道远。

20年的时间里,最值得中国中医药出版社骄傲的一点是该社打造了一支精诚团结、战斗力强的优秀出版队伍。这支专业队伍从建社之初的几个人发展到现在的近百人,已拥有高级专业职称人才15人,中初级专业职称人才40余人。

在出版资源的积累方面,中国中医药出版社以中医药为纽带,凝聚了一批以著名专家学者、学科带头人为核心的作者队伍,可谓群贤毕集、名家荟萃。这些都为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图书的高质、优秀提供了有力保障。

展望明天信心百倍

社庆20周年之际,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回顾过去,展望未来,以20年作为发展的全新起点,确立了新一轮的发展战略和思路。

今年,出版社重点推出了“名家、名著、名社”的“三名战略”,并计划设立“三名战略专项基金”。在“三名战略”这个系统工程中,“名家”、“名著”建设是关键和前提,没有“名家”、“名著”,“名社”建设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下一步,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将以“名家”带“名著”,以“名著”带“名社”,坚持品牌兴社的发展道路:以“三名战略”为契机,集中资源优势,创造性地开展品牌建设,并逐步确立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品牌的核心内涵。其目标是培养建立一支在国内外有影响力的名家队伍,出版一批对中医药传承和发展有贡献力的名著,并不断推出精品图书。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对中国中医药出版社来讲,20岁正是风华正茂的时光,此时入选“全国百佳图书出版单位”,既是对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工作的肯定,也是一种鞭策。

他们坚信: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的坚强领导下,在广大作者和数以亿计的读者及国内外合作伙伴的热心支持下,中国中医药出版社通过自身的不懈努力,以文化事业单位体制改革为契机,必能开创中国中医药出版事业的美好未来,为新时期全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事业,为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作出更大的贡献。

13064

新书速递

《二十世纪世界史》

本报讯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二十世纪世界史》为北京大学同名公选课的教材。在过去的20世纪里,人类在许多方面的发展超过以往的几百年甚至上千年,人类创造社会财富的能力在过去一百年里有了飞跃,同时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发展与扩散使得人类的安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脆弱。20世纪还是从工业社会向后工业社会、从现代化向后现代社会的过渡时期,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民族主义和法西斯主义、全球化和本土化、国家建设和社会整合等各种矛盾和思潮风起云涌,变化万千。

本书提纲挈领地介绍了20世纪世界主要地区和国家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内容包括第一、二次世界大战,俄国十月革命,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中东问题,美苏冷战与缓和,欧洲统一进程,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东亚的崛起,全球化浪潮等等。

《化工单元操作训练》

本报讯天津大学出版社推出的《化工单元操作训练》是根据高等职业教育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而编写的。该书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为主线,以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在选择内容时重点面向工程实际操作,同时兼顾学习者未来的发展和单元操作技术的进展。

全书共分为4章,主要介绍了化工常用的测量技术及仪表、典型的化工单元操作、综合性仿真技能训练以及化工设备的使用与维护。该书被选为“教育部高职高专化工技术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推荐教材”。

《聚合物多层次结构中稀土络合物的光谱性质》

本报讯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推出的这本《聚合物多层次结构中稀土络合物的光谱性质》将具有不同结构的稀土掺杂聚合物作为研究对象,从理论和实验的角度对这些聚合物进行了光谱分析、掺杂基质结构设计、发光性质与各层次结构的关系以及光量子调控等多方面的研究。

书中介绍的发光调控、三维光学存储和稀土掺杂聚合物光纤的光放大性质等均为光子学聚合物领域的最新进展。虽然本书是非常专业的学术专著,但是通过阅读,读者也能从中了解这一新兴交叉学科的概况。书中还列出了相关原始文献以满足感兴趣的读者进一步了解相关内容的需要。

本书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友文库(第二批)”中的一本,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在2009年还将陆续推出该系列丛书的其他图书,以满足各界读者需求。

《最新炫目JavaScript动态网页特效实战精讲》

本报讯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出版的这本《最新炫目JavaScript动态网页特效实战精讲》是目前最深入和实用的JavaScript图书,讲述JavaScript的所有知识以及详细的应用效果,展现这门技术给网站建设带来的丰富体验。

本书详细介绍JavaScript的基本概念、HtmL基本知识、JavaScript的基本语法及其内置对象和浏览器对象。全书通过动态网页特效的200多个经典案例应用,展现JavaScript在网页应用中的独特魅力。书中每章都有关于本章的经典提示,每个经典提示都是作者多年工作经验的总结。书中对每个知识点都配备相应的实例,每个案例中都有学习的难点提示、代码解释和最终的案例效果,使读者全面理解JavaScript和体验其应用效果。

本书从始至终都采用概念阐述和实例练习相结合的方式,在了解概念的基础上,通过实例应用,鼓励读者动手实践,加深对概念的理解,逐步培养应用JavaScript语言进行实际案例制作的能力。

《成形技术基础与实训》

本报讯天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成形技术基础与实训》是“教育部高职高专材料教学指导委员会规划教材”。该书以实训项目为主线,创造性地将理论与实践融会贯通于一书,并以新的课程标准为指导,渗透了“以人为本”、“自主-探究-合作-创新”等新的教育教学理念。

医药职称论文篇9

关键词:医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研究医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演变,构建适合我国医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对促进我国医药企业在更大范围内和更深程度上参与经济全球化竞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通过查阅文献和抽样调查,笔者对我国的医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情况进行了研究。可以看出,建国后,医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从经验到科学、从传统到现代的发展和演变过程。在管理模式上,可以划分为两大时期,第1个时期是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是这一时期的主要特点;第2个时期是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直至现在,是从对物的管理向对人的管理转变的时期,这里把它称为过渡时期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1计划型管理模式

建国后至1979年以前,我国的医药企业有600多家。这一时期我国医药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我们称之为计划型管理模式,简称计划型模式。计划型模式的主要特点见表1。

1.1计划刚性

在计划经济时期,医药企业在用工程序、人力资源数量、职能部门设置、管理人员的任命等方面完全由上级部门决定,员工之间缺乏竞争,没有危机意识。企业在用工上没有自,完全处于被动状态。医药企业没有选择员工和解雇员工的权利。员工的数量、职称的比例都是按计划设置的。而且生产的产品品种、数量和销售情况等各个方面也都是由上级主管部门统一确定的,企业只负责组织生产,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计划即可。

1.2工资和福利实行平均主义

员工进入企业后,按学历高低、工龄长短确定相应级别。大多数员工的劳动报酬,一方面按工龄累计,由国家统一调整工资;另一方面是根据按工龄与工作业绩评定的职称来晋升工资,即劳动报酬主要取决于工作时间长短和每一个工龄应计的报酬额,基于员工所积累的劳动贡献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上升。医药企业员工的工资报酬、福利待遇基本上是均衡的,即实行平均主义,企业多采取精神激励如表扬、荣誉称号、主人翁意识等形式激励员工,提倡员工的奉献精神。

1.3员工依附于企业

在医药企业与在其它企业一样,员工属于该企业所有,很少向医药企业外部流动。企业保管着每个员工的档案,有时户口也迁到企业所在的地理区域内。医药企业实行就业、福利、保障一体化制度。员工是企业的主人,享有子女入托、住房、医疗等全部社会福利,并获得终身的社会保障,即退休、养老、丧葬及未成年子女的抚养、就业等。员工只要不出现触犯法律等情况,企业一般不会开除员工。

1.4没有劳动力市场

国家没有劳动力市场,国家对劳动力进行统一的分配调动。医药企业的管理者由政府医药主管部门考核任命,绝大多数是由医药企业内部提拔到管理层或由医药主管部门委派。劳动者在就业方面没有自,医药企业在用人上也没有选择权。

1.5员工是企业的主人

员工处于主人翁的地位。一个医药企业内设有一个工会,员工之间关系亲密,劳企关系融洽。我国医药企业内工会组织与企业之间关系协调,工会的领导者多为医药企业管理层的成员,即企业领导班子成员。由于有党、团组织的存在,员工的参与意识很强。

2过渡型管理模式

1979年至今,我国医药企业发展到接近7000家。在这20多年的时间里,我国医药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开始转变。我们把这一时期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称为过渡型管理模式,简称过渡型模式。过渡型模式与计划型模式相比有了很大的区别,其特点见表2。

2.1劳动力市场从无到有

自1979年至今,从无到有、从单一到多种形式的劳动就业服务机构得到较大的发展,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企业有了用人上的自和选择权。中国的劳动力市场与美国发达的劳动力市场相比,各项制度还需不断完善,但它在我国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共同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等方面仍起了很大作用。据调查,有44%的医药企业认为难以招聘到满意的员工,有31%的医药企业认为人才市场不健全。

2.2招聘、选拔上由分配、任命向制度化、规范化转变

医药企业对员工的管理由原来的“人管人”走向“制度管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在用工制度上,由原来医药管理部门统一安排员工,转变为医药企业自主选择员工,企业也有了更大的选择范围和更多的选择渠道;第二,在晋升方面,医药企业可以通过招聘、考试等方式择优录用,改变了原来由领导考核指定的局面。据调查,有67%的医药企业在选拔中层干部时采取了竞争上岗、择优录用的方法,并且选拔范围扩大,既可在企业内选拔,也可在社会上招聘。

2.3报酬结构趋于多元化,分配上仍然存在平均主义

自1979年始,改变了工资制度结构单一化的状况。员工的货币工资中标准工资由原来所占的85%开始下降,奖金、津贴、补贴等收入所占比重明显上升。以职工的实际技能水平和劳动贡献的大小为参考来增、减工资,出现以按劳分配为主的多种分配形式[1]。分配上增加了员工收入的弹性。据调查,有87%的医药企业利润波动与员工的收入挂钩。尽管如此,仍存在许多问题:一是奖金、津贴人人有份,而且奖金多为团体性的,缺乏针对性与个体性,尤其国有医药企业产生了新的平均主义;二是体制性收入差别悬殊,因为不同经济性质所导致的收入分配上的差别悬殊。从平均收入来看,国有医药企业员工收入明显低于合资或独资医药企业的员工收入;三是同一个医药企业内,不同岗位收入差距拉大。营销等岗位接触市场多,报酬机制改革得早,实行“工效挂钩”,因而与医药企业内其他岗位拉大了收入上的差距。

2.4评价方面以经验性为主

医药企业内工作岗位的评价系统多以经验性为主。除了营销岗位及部分

操作岗位有具体量化的评价体系,很多岗位都是采取语言差别性的评价,如分为好、中、坏或优秀、称职、一般、不合格等。大部分医药企业主要采取经验性考核方式,对于设置的岗位数量和岗位职责范围,考核标准缺乏科学性。

2.5培训方面呈现出阶段性和零散性

医药企业在培训方面表现出3个特点:一是有岗前培训,培训内容包括:企业历史、宗旨、目标及所任岗位职责、任务等。调查发现,所有被调查企业都对新员工进行岗前培训。二是岗前培训多为自我培训,培训者多为本岗位的领导者或者本企业培训机构。据调查,有66%的医药企业是由本企业的培训机构对员工进行培训的,外聘专家或专业培训机构对员工培训的医药企业仅占34%。三是医药企业对员工缺乏长远的培训计划。

3构建现代型管理模式

针对我国医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上存在的不足,扬长避短,注重实效,突出特色,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现代医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简称现代型模式,其特点见表3。

3.1制度成刚性

应当建立一系列的人力资源管理规章制度,制度的规定力求面面俱到,实现用制度规范人、约束人,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以利于人才脱颖而出。应当改变只注重主观好恶及过于重视人情、关系、血统、出身、年资和特权的传统积习,转而重视人的能绩,坚持以能绩论英雄,积极推行“保护出头鸟,鞭打慢走牛”的用人机制。

3.2人才内部提拔与外部招聘并重

在人才的晋升和选拔上,医药企业应倡导内部提拔与外部招聘并重。在晋升标准统一的情况下,填补基层以上职务空缺时,让员工在开放的生存环境下优胜劣汰。优秀的员工不妨采取美国企业“快车道”的提拔方式[2],即可以越级提拔,不一定需要一级一级地提拔。对于医药企业外部前来应聘的人才,要着重挖掘其比较优势,以弥补医药企业人才库之欠缺。在候选人条件相仿的情况下,优先选用内部员工,这样既可以激励在职员工,又可以节省开支。应始终坚持人才内部提拔与外部招聘并重,既不埋没人才,又以更广阔的视野选拔人才,从而可使人力资源达到合理配置。

3.3年序工资和弹性工资相结合

应当把员工作为医药企业经营的合作者,建立员工与企业荣辱与共的工资管理方案。员工的薪酬可以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为年序工资,这部分是由学历、职称和员工为医药企业服务年限累计而确定的,随着资历和服役年限的增加而增加。这部分报酬是基础的,是刚性的,以达到稳定员工、减少流动的目的;另一部分为弹性的浮动工资,主要根据员工工作的技能高低和贡献大小来确定,即通过工作表现、努力程度、业绩多少等指标来拉开员工收入上的差距,以达到鼓励员工不断学习、不断提高的目的。

3.4充分发挥党、团组织和企业的作用,建立融洽的劳资关系

在处理好医药企业内部“老三会”、新三会”关系的过程中,在充分发挥党、团组织作用的同时,不断加强工会的建设,加强医药企业内工会的职能。企业内工会要站在企业长远发展的角度上,缓和由员工下岗等诸多因素带来的劳资关系紧张,一方面,要代表员工同资方交涉,争取员工的应得利益;另一方面,要发挥教育功能,倡导团队精神,不仅使劳资双方形成经济发展上的共同体,而且使劳资双方在情感上不断沟通,进行和谐的大家庭式的交流。

3.5绩效评价细化[3]和量化

医药企业在明确了岗位职责和工作范畴的情况下,应按照岗位要求,遵循“对岗、对事、不对人”的原则,对员工进行绩效考核。考核要注重工作表现和创造潜能,根据刚性的标准,用量化的手段,得出公开性的且有根据的考核评价报告,并把员工的考核评价结果“排名定位”。然后,根据考核评价结果择优晋升,对那些出类拔萃的能人,给予高工资、优越的工作条件和具有挑战性的职位,以鼓励和带动其他员工。这种开发机制根据能绩用人,鼓励员工后天努力奋斗,淡化血统、先天出身、门第和人情关系,也是实行弹性工资制的一个重要前提。

3.6注重员工培训

医药企业要建立一套科学、系统的训练体系,包括内容上的完整性和时间上的连续性以及操作方法上的科学性。完整的培训内容包括人格训练、心理训练、能力训练。其中,人格训练是基础,对员工的训练首先要帮助他们解决如何做人的问题;其次是培养一个人良好的心理素质,如自信心、意志力、专注力、成就欲等;最后训练他做事的能力。三者之间密切结合,才能使培训真正有效,达到提升员工素质和能力的目的。除了内容完整外,训练方法的科学性也非常重要。好的训练方法集中反映在两点:在极短的时间内快速完成训练;训练的内容能极深刻地印在训练者的脑海里。

参考文献:

[1]李忠民人力资本[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82

医药职称论文篇10

关键词:食品药品;人力资源;Gmp;GSp;认证检查员

按照《国务院关于地方改革完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体制的指导意见》(国发〔2013〕18号)文件精神,我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迎来第三轮机构改革,文件精神明确"整合监管职能、监管机构、监管队伍、技术资源与健全基层管理体系",自此,中国延续了十年的以"综合协调、分段监管"为特色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基本宣告终结,此前散落在原国务院食安办、国家食药监局以及国家卫计委、质检总局、工商总局、商务部等部门的食品安全监管职能正被无缝整合。形成国家、省、市、县、乡镇"四位一体"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体系。

根据《省人民政府关于改革完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体制的指导意见》(鄂政发〔2013〕36号)和《省编办关于县级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有关部门职责调整机构整合和人员编制划转的通知》(鄂编办文〔2013〕133号)精神,我区早行动、早部署,积极稳妥开展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工作。笔者亲身经历此轮机构改革,目前我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系统"机构、职能、人员"已改革到位,新组建的咸安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于2014年4月正式揭牌运行。

人力资源是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系统资源构成的第一资源,直接影响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事业的发展。为合理配置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系统人力资源,提高人力资源质量,笔者就本系统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工作人力资源进行分析,为制定咸安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队伍发展策略提供调研资料,也可为其他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兄弟单位提供借鉴。

1资料与方法

1.1人员基本资料资料由咸宁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咸宁市咸安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提供。

1.2方法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机关(以下简称区局机关)、所属稽查分局及各乡镇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所(以下简称乡镇食药所)工作人员纳入统计分析,重点分析人员岗位配置、性别、年龄、学历、专业、职称、执业资格、人员编制及食品药品系统聘任认证检查员情况等。

2结果[1~5]

2.1人员岗位配置情况经咸宁市咸安区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审定核准的"三定方案",咸安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系统共核定编制人员86人。目前相关职责人员已划转到位,共到位75人,其中区局机关20人,稽查分局16人,各乡镇食药所共39人。

其中区局机关主要以原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区质量技术监督管理局、区商务局划转人员为主,稽查分局人员主要以原区卫生监督管理局划转人员为主,各乡镇食药所工作人员主要以原乡镇卫生院划转人员为主,各乡镇食药所负责人则以原区工商局划转人员为主,其出发点是考虑到工商局人员本身具有执法管理经验,适合新岗位前期工作的开展。

2.2性别分布情况全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系统中男性工作人员55人,女性工作人员20人,男女比例为1:0.36。从性别结构来分析男性总体多于女性,而且随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事业的发展男性比例数量还将会呈上升趋势。

2.3年龄分布情况区局机关主要以40~50岁人员为主,稽查分局为30~40岁左右人员比例相持平,乡镇食药所为30岁以下人员为主。从年龄分布情况来看区局机关工作人员年龄偏大,稽查局人员年龄适中,乡镇食药所工作人员则比较年轻。全系统人员平均年龄为40.4岁,年龄层次总体合理。

2.4学历分布情况区局机关20人中,本科学历为5%,大专学历为60%,中专(高中)及以下学历为35%。稽查分局16人中,专科学历为31%,中专(高中)及以下学历为69%。乡镇食药所39人中本科学历为5%,大专学历为33%,中专(高中)及以下学历为51%。数据分析表明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系统人员本科学历、大专学历、中专(高中)及以下学历分别为9%、40%、51%。反映出拥有本科学历人员较少且无研究生学历人员,整体层次比重较大集中在中等水平。符合我国省市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系统越往基层人员学历越走低的趋势[6]。

2.5专业构成情况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系统工作人员中,药学专业(含中西药)为7%、医学专业(含中西医结合、防疫、医士、医学检验、卫生管理)为13%、护理专业为10%、食品专业为4%、公共卫生专业为1%、法律专业为2%。经济专业为4%、工商管理专业为21%、其他专业为38%。数据显示划转人员专业分布呈现多元化而专业性不强,其中涉及主要专业有药学、医学、食品、法律专业人才严重缺乏。

2.6职称类别等级及执业资格情况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系统专业技术人员中中级职称(含医药工程师、主管药师、主治医师、主管护师、主管技师、中级经济师)为34%,初级职称(含医师、护师、护士、医学检验技士)为5%。通过分析得出全区系统拥有专业技术职称人数较多,中级职称比例较高,这一部分拥有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主要是在原区卫生监督管理局、卫生院人员和少数原区局机关工作人员。取得执业资格的执业护士为10%,其他执业资格无(如执业医师等),与食品药品相关的执业资格如执业药师(含中西药)为2%。

2.7人员所属编制情况经咸安区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研究决定"保留划转人员的职级待遇,逐步消化"的文件精神,新组建的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人员编制情况分别存在有行政公务员编制、参公管理事业编制、事业编制、机关工勤编制和事业工勤编制。

2.8食品药品系统聘任认证检查员情况从聘任认证检查员类别来看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拥有国家Gmp检查员1人,市级零售GSp检查员5人。从认证检查员岗位分布来看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拥有国家Gmp检查员1人、市级零售GSp检查员3人、稽查分局拥有市级零售GSp检查员1人、乡镇食药所拥有市级零售GSp检查员1人。

3讨论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机构的监督管理能力由多种因素决定,人员配置和人员素质是起关键作用的。咸安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人员从划转到位及岗位配置情况来看基本合理,但新组建的乡镇食药所也暴露出一些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

3.1乡镇执法人员的水平参差不齐乡镇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所为县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派出机构,是最前沿的一线基层机构,也是暴露出执法问题最多的部门。由于乡镇执法人员多以原卫生院人员为主,负责人以工商局人员为主,这种配合优点是便于前期执法工作开展,但后期就显得"后劲不足",在"四品一械"监管中工商局人员对食品流通环节较为熟悉,卫生院划转人员对"四品一械"监管对象大部分都较了解,也熟悉本乡镇情况,利于执法工作开展,但缺乏执法工作经验,不懂执法、不会写执法文书。这种组合可以互相弥补各自的不足。但这种参差不齐执法模式在短期内将无法改变,只有不断加强学习培训才能逐渐熟悉业务。在乡镇食药所由于人手少,往往承担着多项监管任务,尤其是非专业人士进入食药系统的,熟悉业务的时间则更长。

3.2乡镇执法人员数量总量相对不足咸安区行政区域下辖10个乡镇(不含3个社区街道),按照"关口前移、重心下移"的要求此次共成立了10个乡镇食药所,按乡镇人口5万人以下核编4~6名;人口5万以上核编6~8名的标准配置,平均到每个乡镇约为4名编制。笔者所在的马桥镇为咸安区乡镇群中经济文化较为适中为代表来进行阐述,我镇有常驻人口3.2万,有食品药品生产经营户230多户(含自然消减和平均以每月2户的速度在增加),我所实有执法工作人员3人,要对他们生产经营做到全程监管,按照每次监管执法需安排2人的规定,我所3名监管工作人员即使全天候马不停蹄工作也很难匹配,更别说本级政府及上级局交办的其他工作事宜等。

故以此原则定编乡镇食药所人数是远远不够的,建议按照本行政区域人口数量万分之三的标准,明确人员编制或是按照区域被管理对象数量一定比例(如2%)配备食品药品监管人员。重点考虑乡镇行政区域的人口、食品药品监管任务量等因素,兼顾考虑行政区域面积、交通等因素,按照保障履职的原则,争取同级编办的支持。

3.3机构性质与执法工作人员身份不统一此轮机构改革彻底结束了食品监管史上的"九龙治水"的分段监管模式,通过整合实现了对生产、流通、消费环节的统一监管。但由于历史原因,从省以下开始从事食品生产、流通、消费环节监管的执法工作人员编制也是"五花八门",有行政公务员编制、参公管理事业编制、事业编制、机关工勤编制和事业工勤编制等。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单位性质为行政机构,而从卫生院划转来的专业技术人员拥有专业知识并且常年战斗在第一前线,由于是事业编制不具有行政处罚法法律意义上的处罚主体资格,虽通过编办明确机构执法职责后解决了委托执法权事宜,但与局机关人员身份不统一,没有同拥有公务员身份一样的归属感而影响了执法权威性。建议争取市公务员局支持进行定向招考,解决一批事业编制人员公务员身份。

总体而言,我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系统人力资源还存在着方方面面的问题,在人员性别、专业、学历上还是存在较大差异。基层派出机构乡镇食药所还存在着工作人员执法水平参差不齐、执法人员数量不足、执法人员编制身份不统一等突出问题。因此,此轮机构改革理顺监管体制后应加强监管人员素质建设,解决改革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以期达到人力资源优化配置。

参考文献:

[1]李顺平,尹爱田,井珊珊,等.我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行政机构人力资源配置状况与变化分析[J].中国卫生经济.2011,30(8):42.

[2]沈益妹,顾志伟,俞梅华.湖州市乡镇疾病控制人力资源及职能履行现状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1,31(7):720.

[3]宋燕,邵蓉.我国药品监管队伍人力资源配置现状分析[J].中国药业.2009,18(8):4.

[4]兰雪.全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系统人力资源现状研[D].山东: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