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金融投资毕业论文十篇金融投资毕业论文十篇

金融投资毕业论文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4 12:14:50

金融投资毕业论文篇1

[关键词]社会需求;金融投资;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3)30-0186-03

1引言

金融投资类专业是目前高考市场、考研市场中考生和家长的关注焦点,除了未来就业,如银行、证券、保险、基金等金融机构的收入高、工作稳定的影响因素外,依靠金融投资的专业基础知识实现个人及家庭的合理理财规划也是解释该现象的主要原因。

虽然高薪、稳定、需求多,是很多考生及家长对金融投资类专业今后就业去向的美好印象,且一些人力资源公司、调查公司公布的数据更让该类专业获得了有力的支持。但现实给予我们的反馈却是金融证券行业急缺业务人员和高层次的经营管理人才,就业市场的毕业生供给越来越多,在需求不变甚至减少的情况下,结果只能是薪酬水平下降和工作机会减少。在此背景下,如何调整金融投资类专业的布局,设计更加适应当前及未来经济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各大高校须认真思考及研究的重要课题。我国高等教育一直以来都以改革为思路导向,而金融投资类专业的教学改革也颇受社会各界的重视,这与金融投资在我国社会改革与发展中的举足轻重的作用不无关系,在金融自由化、金融工程化、金融全球化的不断发展背景之下,提高我国金融投资机构的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必然是加强金融投资人才的培养。高等学校就像一个加工企业,其产品正是市场需求的各式各样人才,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犹如厂家对自身产品规格、型号、功能、质量、包装等各方面的控制要求,这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关系到产品能否适应市场。教学培养目标的确定直接关系到未来的人才能否真正服务于社会,为市场所欢迎。因此,金融投资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迫在眉睫。

2金融投资类专业特征

2.1专业方向及内容

金融投资的基本原理与技术体现在金融产品及环境分析和金融资产定价。证券投资、金融资产定价、金融风险管理、理财规划是金融投资的主要应用领域,金融投资的研究内容也主要是围绕以下几个方向展开的。

方向一:证券投资。该方向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证券投资的收益与风险、投资组合的选择、现资理论、证券市场理论、政府监管以及系统、全面的投资决策过程。

方向二:金融资产定价。该方向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金融基础产品和衍生产品的定价原理;通过定价模型的创新,改善经典定价模型的精确性、现实性,为创新性金融产品进行定价。

方向三:金融风险管理。该方向主要是风险管理和投资组合研究,研究利用创新和金融工具,实现投资组合和有效管理金融风险,特别是在中国特有利率制度环境下研究金融衍生产品定价风险,以及专业化的现代风险分析与管理技术在我国金融产品投资管理中的应用和发展。

方向四:理财规划。该方向主要是运用科学的方法和特定的程序制定切合实际、具有可行性的投资理财规划,主要包括投资规划、消费支出规划、教育规划、保险规划、税收筹划、退休养老规划、财产分配与传承规划等。

2.2专业理论基础

金融投资作为一门交叉学科,它运用了经济学、金融学和投资学的基本原理,又吸收了运筹学、数学等多门学科的精华。但真正作为金融投资理论基础的还是经济学和金融学的基本原理和各种理论学说。有关价值的来源、价格的确定以及金融市场特性的理论构成了金融投资专业的核心基础理论,主要包括:估值理论、资产组合理论、资产定价理论、套期保值理论、期权定价理论、理论、有效市场理论等。伴随金融市场国际化和交易与监管的全球化进程,汇率决定理论、利率理论、利息平价理论等也构成金融投资专业的基础理论。随着金融投资专业的迅速发展和各专业之间的相互渗透,各种自然科学的前沿理论和工程技术也日益显示其在金融投资中的重要应用价值。

3金融投资类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分析

近十年来,我国的金融、证券市场得到了迅速发展,金融产品日渐丰富,投资手段和投资途径也不断趋于多样化,但仍然存在着投资渠道不畅,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开展的投资理财服务品种匮乏等问题,从而如何通过合适的投资途径,采用多样化的投资方式以实现这部分资金的保值、增值,成为居民和企业共同关心的问题。适应市场需求,各类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纷纷开展综合经营业务,面向企业和居民开展除传统金融业务外的多种多样的投资与理财服务。投资理财市场的快速发展,需要大量的金融投资专业人才。

银行类金融机构对金融投资人才的需求。银行业在我国是指中国人民银行,监管机构,自律组织,以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商业银行、城市信用合作社、农村信用合作社等吸收公众存款的金融机构等。银行是经营货币和信用业务的金融机构,通过发行信用货币、管理货币流通、调剂资金供求、办理货币存贷与结算,充当信用的中介人。银行是现代金融业的主体,是国民经济运转的枢纽。

非银行类金融机构对金融投资人才的需求。非银行金融机构主要包括证券公司、投资基金、期货公司、保险公司等。在证券市场大发展的背景下,证券公司、兼营证券业务的信托投资公司、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期货经纪公司、证券投资咨询机构、投资银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商业银行基金托管部、证券登记结算等机构以及上市公司、股份公司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与此同时各公司所需要的人才也在急剧增长,各证券公司大量基础性工作正需要大量的金融投资类人才。而且伴随着证券市场、股份公司和证券相关机构的发展,特别是开放式基金的推出、新基金的入市,都极大地激活了证券市场,我国证券业正在迎来一个新的发展良机。与此同时,证券从业人员以及懂经济更懂证券投资的人才逐渐成为各公司争夺的对象。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中小企业投资公司和担保基金对金融投资人才的需求。成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和小额贷款公司是我国为应对金融危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而采取的重要措施。目前,各种所有制的信用担保公司和小额贷款公司正在筹建当中,随着这些信用担保公司和小额贷款公司的成立和运营,将需要大批的投资与理财专业人才。

理财行业对金融投资人才的需求。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这一精神对于理财市场,意味着居民持有的财产将向多元化发展,不再仅以储蓄为主;意味着居民收入结构将更为多元化,收入构成更加合理与平衡,理财需求将更加强烈;意味着理财市场中的理财工具、理财产品发展将更加迅速、品种将更加丰富,一个更大更有发展潜力的理财市场即将到来。随着个人财富的迅速增长,中产阶层家庭规模迅速扩大。在物质财富增长的同时,经济生活中面临的各种不确定性和风险也大大增加,威胁着家庭财富的安全。在这样的背景下,个人投资理财市场已经初步形成,商业机构为具有不同需求客户提供个性化理财的能力正在迅速提升。

股份公司对金融投资人才的需求。当前我国已经基本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投资体制,它包括自主决策、行为规范、责权利三者统一的多元化投资主体体系。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企业责权明确、自负盈亏。因此,投资方向是否明确,融资的渠道是否合理,如何开展资本运作,如何申请上市等相关知识对企业越来越重要。另外,上市股份公司与证券交易所、证券公司、股民的日常联系、交流也需要部分专业人才。既懂企业经营管理,又具有证券、银行相关知识的人才也越来越收到青睐。

一般企业单位对金融投资人才的需求。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很多企业不再局限于原有的基本业务,而是将闲置的可使用资金用于投资以获取更大的收益,因此,很多企业单位设置了资金管理等部门,对企业的资金进行统一调配和使用,并尽可能在满足企业基本业务需求的前提下,进行有效的投资,这就要求企业具有既懂财务知识,又有投资理财意识的综合型高素质人才。调查显示,我国60%以上的工商企业在进行融资、理财、投资等业务时,渴望得到专业人士的帮助,甚至有不少公司已经专门成立了融投资部。可见,一般的公司都有投资与理财人才的需求。因此,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经济当中的主体——企业对投资与理财人才的需求亦与日俱增。

4社会需求状况对高校金融投资人才培养的启示

上述分析表明,金融投资与理财专业人才在经济中的作用日益突出,社会对此类人才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合理发展金融投资与理财的专业人才培养和教育,符合行业和市场的要求。

4.1金融投资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选择

金融投资类专业的毕业生可到各证券、基金、期货公司从事投资顾问、实际操盘、基层管理、产品销售等岗位,毕业生亦可到各大商业银行、诚实信用社、邮政储蓄机构从事理财顾问、基层管理以及其他等工作岗位,还可以到保险公司从事理财顾问、基层管理、保险培训、专业销售等岗位。

4.2增设相关选修课程,着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调研情况显示,企业需要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事实上很多投资与理财业毕业生出去后不仅可以从事证券、银行、期货、保险等企业的相关投资与理财工作,有的还要兼做财务会计、企业日常管理等工作,所以具有较多综合素质的投资与理财人员将会是企业格外欢迎和器重的对象。此外,加强学生沟通能力方面的教育及培养是一个重要课题。投资与理财工作的性质决定了必须与银行、工商、税务等相关部门进行良好的沟通。为此建议在投资与理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增设相关财经类的专业选修课程和人文类公共选修课,拓展学生职业知识和业务技能,着力加强学生全面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

4.3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社会适应能力

企事业单位要求投资与理财人员具备良好就业观念和较好的岗位适应能力。根据调查高职投资与理财专业毕业生在中小企业里工作人数比较多,而中小企业由于自身的条件所限,往往不能给毕业生提供较好的工作环境,这就要求毕业生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吃苦耐劳的品性。学校要让毕业生多了解现实社会,要有多种思想准备,调整自己的就业心态,放弃“工作是享受”的错误观念。学校要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工学交替活动,充分利用学生寒、暑假期间积极地开展学生认知实习、专业实习等社会实践活动,要让学生了解岗位专业知识、业务技能和职业素质,熟悉工作环境和业务范围,以使学生在毕业后能尽快调整心态,适应岗位的需要。

参考文献:

金融投资毕业论文篇2

【论文关键词】经济学 实践教学 改革

【论文摘要】本文主要强调金融专业实践教学的必要性,进而提出加强金融实践教学的三个主要的思路:改革金融学士学位授予条件、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彻底扭转过往错误的实践教学理念。

1.金融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广州大学松田学院金融学专业创办于2001年,设有国际金融和投资理财两个专业方向,现有在校生1102名,是我校办学规模最大、在校生人数最多的专业。因此,我校金融专业能否办得好,不仅关系我校大部分学生的前途命运,也直接关系到作为民办高校能否持续经营的命门所在。

从广东的就业形势来看,每年广东人才市场都对金融类专业人才有大量的需求。然而,从用人单位的使用情况来看,金融类的学生未能达到用人单位的预期。作为金融学的毕业生,很多人不知道股票为何物,对常见的金融类软件不了解和对身边重大的金融事件毫无理解,导致用人单位要用很长时间再次给学生进行再培训才能满足岗位需求,更为严重的是,令到部分金融用人单位认为金融系毕业生毫无专业特长可言,安排类似影印等“万金油”岗位。这一方面是对金融系学生四年的学习努力不予尊重,另一方面也是对国家在金融教育投放的教育资源的巨大浪费。因此,如何在学生在校期间加强金融专业技能,加强动手能力,令到所学金融知识和社会实践尽可能衔接一致显得尤为关键和迫切。

2.金融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主要思路

2.1改革金融学士学位授予条件,进一步体现金融实践性要求

目前国内大部分高校授予金融学士学位要求普遍为在规定的学习期间,完成规定的学分和学位课要求,完成毕业论文(设计)和答辩,即可授予学士学位。这里面有个比较大的问题,就是导致许多高校金融专业实践教学普遍弱化,令到不少学生上课前被辅导员“赶鸭子”(担心学生到课率不高),上课期间老师对学生“填鸭子”(金融理论知识流于板书和说课形式),学期末“烤鸭子”(学生习惯平时不认真听课,期末针对老师的“温馨提示”死记硬背应付考试)。这样的教学模式很容易导致学金融的不会搞客户理财和证券投资的奇怪现象,根源在于一种常规化的书面考核方式本身就无法凸显金融实践性强的学科特点,而且还很容易导致高分低能学生的成批次出现,加上近些年高校招生大幅扩张,这种没有实际操作能力的高学历型“农民工”更加是造成就业难和“大学无用论”盛行的根源所在。

好的考核方式,才是好的教学指挥棒。为此我提倡在授予金融学士学位的条件上实现三点改革。

第一,对于一些金融的专业核心课,必须采取“书面考试”和“口头答辩”的“双考核”方式。学生除了完成期末考试等理论测试的之外,还必须与授课老师进行“一对一”的口头答辩考核。一方面,授课老师可以根据该学生的书面考试成绩和口头答辩的表现,综合评定学生对专业技能的掌握程度,最大限度上避免了“高分低能”的学生和“平时不上课,考试很高分”的“投机型学生”的出现;另一方面,通过口头答辩的形式,可以锻炼学生的即场反映和口头表达能力,对所学知识更加深刻掌握。

由于这种考核方式必然很大程度上加大了授课老师的教学负担,所以必须用在金融专业核心课上,这部分的课程应该是金融学的灵魂所在,诸如《金融学》、《货币银行学》、《西方经济学》、《证券期货外汇模拟实验》、《财务管理》等。

另外,在师资配置上,对“双考核”的课程可以考虑由两名的教师负担,以减轻教师在“口头答辩”的负担;在师资质量上,尽量由担任过企业金融工作的专业教师负责,而非一味强调副高职称和博士学历的教师。

第二,必须同时取得“毕业证书+技能证书”才准予毕业的培养模式,同时适当提高技能证书的标准。目前“双证”毕业的模式主要在中专和大专类院校比较多,但是笔者觉得“双证”毕业有很多的好处,应该在本科类院校全面推广。所谓“双证”培养模式,就是要求学生在大学规定的学习时间期间,既要完成专业教学计划的学习任务要求,也要通过国家有关部门或行业的技能考核考试,取得资格证书。这种培养模式,有利于学生将来毕业后免去在工作期间还要参加资格考试的沉重负担,让资格考试在学生时代完成;另外一方面,透过专业考试,也可以让学生学到最贴近社会实际的专业知识,获得的专业资格证书也为未来的就业道路打下坚实的基础。当然,部分高校可能选择一些容易通过的证书来作为技能证书,学校可以根据自己专业的生源质量,对学生考取的技能证书作出一定规定,尽量难度适中,过于容易或过于困难都不合适。

2.2提高专业教师质量,实现“双师型”师资队伍

没有一支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队伍,不太可能培养出一批动手能力强的金融专业毕业生。既然金融学生要提出“双证”毕业的考核标准,那么教师队伍应该实现“双师”的教学资格认定,从事金融教学的老师除了完善自身的学术修养,提高职称之外,还应该根据教学需要完成部分社会认定的金融从业资格证书,以充实自己的专业技能。此外,金融教育工作者还应该定期到金融机构学习和进修;如果不具备此条件,学校或教研室也应该聘请金融实务部门中实践能力强的领导或者专家来校开设讲座或培训班,提高教师的实务金融素养。

2.3彻底扭转过往错误的实践教学理念

教育部在《2010-2020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关键是更新教育理念”。

在笔者看来,理念往往是改变事物的关键,纵有先进的硬件设备,但是如果没有先进的理念配合,其效果也是大打折扣。举个例子,以前有个农夫看到汽车跑得比自行车快,于是买了部汽车,一段时间,农夫很困惑地问汽车的销售员:为什么汽车没有脚踏板,为什么汽车的转盘下面没有刹车开关——很显然,虽然农夫有了辆汽车,但是他的思维理念还是停留在自行车上。这样的例子同样发生在金融专业的实践课上,广州大学松田学院虽然建成了初级规模的综合实验室,累计固定资产投资额已经超过100万人民币的经费。但是,部分老师在讲授金融实践课上,喜欢像上理论课那样按部就班,将证券软件一步一步的操作教会学生,然后布置课后作业。结果,学生也好像上理论课那样机械地听课和完成作业,这显然是教师的教学理念和实验室的硬件措施不配合,就好像一个农夫仍然将自行车的驾驶经验套在汽车身上,令到汽车的作用大打折扣。

正因为如此,笔者在金融实践教学上,作出一些调整。我先教会学生基本的买卖指令。之后,我只是提供一个证券思维的框架给学生,让学生组成小组作专题式的讨论和研究,学生自己上网搜索资料,自己利用实验室的软件进行摸索和研究,最后得到研究报告和其他同学一起探讨,和老师进行答辩。通过这样的形式,笔者发现,学生对金融知识的实践理解强化很多,笔者觉得真正好的实践教学手段,应该是激发学生主动探索和参与实践的热情,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金融实训的成效。

参考文献

[1]史金联.高校实践教学管理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0(24).

金融投资毕业论文篇3

 

关键词:金融学专业 本科教育 实践教学

 

在理工科院校,因其重点学科是理工科,虽说开设了金融学专业,但对金融学的发展重视不够,投入较少,实验室和实习基地无法满足学生实践的需求,因此,实践教学成为工科院校金融学教学中的薄弱环节,长期以来严重制约了应用型金融教学。培养出的学生动手能力差,创新素质不高,很难满足用人单位需求。 

一、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过分强调教学计划的完整性,而忽略实践教学内容的关注 

在经济全球化、金融国际化的大背景下,社会对金融人才的素质和能力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各高校对每级学生都制定出相应的教学计划,包括金融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要求、理论和实践环节的教学学时和学分要求,有些高校过分追求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及实践环节之间的比例关系,对实践性的学时和学分也有相应的要求。目前,金融学专业的实践教学形式主要有做为课程组成部分的各类实验课、课程设计、社会调查、学年论文、金融模拟实习、生产认识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等。但这些实践环节在教学计划中都有明确规定,规定了实践环节总学分的上下限,各实践环节也有规定。加之过分强调“宽口径,厚基础”,在教学计划的制定上英语、高等数学、思想政治类等公共基础课所占比重过大,势必要压缩专业课时,与专业课相匹配的实践环节内容的完成很难得以保证。 

2.实践教学时间过短 

目前,我国金融学专业教育中,理论教学仍占主体,实践教学内容相对薄弱,各教学环节相对分散,重知识轻能力,重理论轻实践,过分强调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实践性环节。有些实践性环节一般安排在理论课结束之后的假期,暑假天气过热,寒假忙于过春节,一些实习单位并不是很乐意接受,实践时间大打折扣,与理、工、农、医类专业的实践教学相比,金融学专业的实践教学时间和效果就很难得以保障。 

3.缺乏一支有一定实践经验的指导老师队伍 

高质量的师资队伍是培养金融学应用型人才的关键。高质量的师资不能局限于高学历、高职称,普通高等院校师资为了应对教育部的教学评估,引进人才时更注重学历要求,目前担任专业课的任课教师90%以上具有研究生和博士生学历,高学历人才虽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但是绝大多数都是从高校到高校,从理论到理论,缺乏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又有丰富实践教学经验的双师型教师。高校对教师的考核以及职称的评定,更多注重的理论教学学时要求和科研水平,教师很难有时间参加社会实践,进行知识的更新,导致教师缺乏进行实践教学研究的积极性与能动性,学生的实践学习效果不佳,这样的师资队伍怎能符合当今培养实用型人才的需要。 

4.校内外实践基地建设有待加强 

长期以来校内实验室建设和校外实践基地建设滞后。为此,2005年教育部下发《教育部关于开办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和评审工作的通知》以及将实验室建设作为本科教学评估的重点考核内容,各高校才真正重视经济管理类实验室建设,金融学专业的校内实践基地以金融模拟实验室为主,它只是各高校经济管理实验中心其中很小的一部分。金融学专业要申报部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难度大,一些重点高校以打包形式获批部级经济管理专业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投入较大,学校投入也有较大的积极性,而对其中的各个组成部分侧重点却不同,因此金融学专业实验教学在各高校起步较晚、发展速度缓慢、实验内容较少等问题突出。为了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把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在校外也建立起一些实践教学基地,但揭牌仪式多,实习内容少,由于金融机构的工作任务比较繁重,接受学生实习会影响到他们的自身工作,加之实习多安排在假期,学生数量多且集中,实践基地往往很难一次性接收,有些实习单位分批安排实习,但学生整个假期将被占用,实习带队教师时间也捆得过死,很难利用假期时间从事科研活动,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和激励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从而造成学生和老师的实习积极性不高。 

二、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我国加入wto后,外资金融机构大量进入我国,金融业的竞争日趋激烈

。金融业的竞争可以说是金融人才的竞争,金融业务的开展很大程度取决于从业人员的能力和素质,随着金融业竞争的激烈性和复杂性,对其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金融学本科毕业生,经过大学四年的学习,大多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但实践操作能力欠缺。因此,要适应金融业对从业人员的要求,就必须明确实践教学在金融学本科体系中的地位,以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以综合能力和素质为主线,将各个实践教学环节进行整体安排,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应用型金融人才的培养,构建一个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应包括以下4个层面:专业技能的训练、专业课程设计与实验、学年论文与毕业论文写作、专业生产实习与毕业实习。实践教学重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生创新精神和职业素质的养成具有重要作用。 

1.专业技能的训练 

专业技能是从事金融学专业所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包括外语口语、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数据处理、金融软件的操作、点钞、珠算、银行会计实务操作等。尤其应针对银行电脑汉字输入、点钞及伪钞鉴别、计算器的基本技能考核标准来安排,技能训练考核标准参照工商银行考核标准进行考核,学生熟练掌握后走上银行工作岗位上手更快。 

2.专业课程模拟操作与实验 

金融学专业课程主要包含银行、证券投资、保险三大类,这些课程实务操作性都很强,可根据各课程的性质,在学习该课程理论课后,适时开设专业课模拟实验,通过建立的校内金融模拟实验室进行。目前有一些软件开发公司已开发出一些实际操作性较强的的金融软件,如股票模拟交易系统、期货外汇模拟交易系统、商业银行综合业务模拟系统、国际结算模拟系统、信贷业务及风险管理模拟系统等软件,通过全方位的仿真模拟训练,不仅能够让学生更好更快的掌握理论知识,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理论教学不再枯燥无味,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3.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 

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的写作都是对理论知识学习的运用,是提升学生对理论知识理解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金融学专业培养目标的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对于巩固和扩大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起着重要的积极作用。学年论文可安排在大学三年级结束,字数要求比毕业论文更少,但要求论文格式规范,符合本科生学位论文的要求,为毕业论文的撰写打下坚实基础。毕业论文安排在大学四年级最后一个学期,学生可根据毕业实习搜集到资料撰写毕业论文,质量上应比学年论文要求更高,重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生产认识实习和毕业实习 

实习是金融学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大学生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实习主要包括生产认识实习和毕业实习,可采取集中与分散、校内与校外等多种组织形式进行。生产认识实习一般可安排在大学三年级结束后,学生经过三年的金融学专业知识的学习,已经掌握了金融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方法,通过生产认识实习,可加深学生理解所学的金融理论知识,同时也是找出差距的学习机会,学生更能明确今后努力方向,主动调整学习目标,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毕业实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毕业实习安排在大学四年级最后一个学期,它是对学生大学四年所学理论知识的大检阅,是学生走向社会的大演习。可采取顶岗实习的模式,毕业后能很快适应新的工作岗位。同时,可根据毕业论文的要求,搜集资料为毕业论文撰写提供现实素材,写出的论文才能与实践紧密结合,做到有的放矢,很大程度上可以避免毕业论文大肆抄袭现象。

三、加强金融学本科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思考 

1.制定出适应新形势变化的金融人才培养计划 

我国高等教育已由精英教育转向大众化教育,金融学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具有一定金融理论知识,熟练和掌握外语及计算机等基本技能,有较强实践能力和运用能力的复合型人才。2001年12月11日,我国正式加入wto,按照协议,我国采取循序渐进的原则开放金融业,金融机构、证券机构、基金机构以及保险机构,在华外资金融机构的数量和业务不断扩大,已成为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金融业越向纵深发展,对金融人才复合性的要求也越高。因此,高校应实施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制定出适应新形势变化的金融人才培养计划,包括实践教学计划和实践教学大纲以及实践教学指导书,学生可通过实践加深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 

2.建立一支具有理论与实践兼备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为达到教育部对师资的评估要求,我国高校引进教师时,过分强调学历、职称,无形中淡化了对实践经验的要求,这些老师虽具有高深的理论知识,但已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应用型金融人才的培养,因此,在师资队伍建设上,应逐步实现数量充足、结构合理、整体优化,建立一支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又具有一定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队伍。第一,学校应制定教师培养计划,每年安排教师有一定时间到银行、证券、保险等部门,从事相关部门的主要工作,熟悉该单位各个环节的操作流程,提高教师自身的实践操作能力,同时也可以与相关单位加强合作,从事科研活动。第二,建立一支有政策保障,能精力充沛的投入到实验管理中来的实验队伍。要求实验室人员参加岗位技能培训,取得相应培训资格证。第三,可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加大兼职教师的比例。国外的应用型大学在聘请教师时,常常把实践经验看作一项重要的条件,德国柏林科技大学的所有教授来自工业企业,都具有工程师资格。高等院校引进一批学历层次高、实践工作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充实到教师队伍中来,从事专业主干课程的教学工作,也可聘请行业专家担任客座教授或实验教学顾问,优化师资结构。只有建立一支既有理论知识又有业务技能的师资队伍,培养应用型金融学人才才有保障。 

3.提高对实践教学的认识,调动学生实践教学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长期以来在金融学教学中实践教学只作为理论教学的一种补充,实践教学未能起到真正作用,这种教育模式很难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因此,各高校应高度重视实践教学,在岗位聘任和职称评定方面给予倾斜,以提高教师指导实践的积极性。对于实践经验缺乏的教师,应加强自身实践经验的提高,同时,还必须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自主实践的意识,在实践过程中应强调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让学生了解实践操作的重要性,以及将来求职的关联度,还可以聘请本专业有一定影响力的校友现身说法,以激发学生对实践教学的积极性,只有通过有效的实践教学环节才能使学生的创新性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还可缩短学生由学校人向职业人和社会人转变的过程,有利于学生今后人生发展。 

4.增加学生实践时间,加强校内外实践基地建设 

金融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务性较强的二级学科,且具有金融行业分布的广泛性,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应具有多元性和多层次性,在学生四年的金融学理论学习的同时,应安排总计不少于1年的时间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一方面加大投入建立起校内模拟实验室,可通过购买相应的软件,实现银行、证券、保险等多方位的模拟操作,使学生在校内就可以模拟到时实务工作情景,加深学生对金融理论知识的理解,也可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能力,还可弥补金融企业因业务资料保密性造成的校外实习效果不佳情况。另一方面,充分利用校外资源,与金融机构签订长期合作协定,建立稳定的企业、学校“双向互助”的实践教学基地,金融企业能够直接参与人才培养和人才选拔,节约人才选拔成本和培训费用,也可调动学生实习的积极性,增加学生对金融企业的了解,从而实现学校、企业与学生的共赢。 

参考文献: 

[1]王家华,汪祖杰.金融专业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实施的思考南京省计学院学报2007(2) 

[2]王东升.金融业发展与实用型金融人才培养浙江金融2008(10) 

[3]徐扬、戴序.构建金融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思考现代商业2008(17) 

金融投资毕业论文篇4

论文摘要:由于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企业的经济和发展产生不利影响,高等职业院校教育的压力进一步加大为及时准确地对金融危机下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作出决策和判断.本文对金融危机下的高等职业教育的投资环境、文化环境、招生就业环境进行深入分析,切实做好高职生的教育和就业指导工作。

金融危机,冲击中国经济市场,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速度,导致企业生产减缓、停顿,甚至倒闭破产。来势汹汹的金融危机也影响到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应该说金融危机对高等教育的影响是直接的、严重的、深远的。

1.金融危机对高等职业教育投资环境的影响

1.1金融危机与高等职业教育的引致需求

在市场经济中,各个高等职业院校对学生的需求情况直接受制于各个企业对各种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的需求情况具体说,如果市场和企业的发展环境好,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数量就大,这样就促进高等职业院校培养出更多适合各个技能岗位的优秀学生,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数量的需求也就随之良性地增大了;相反,如果市场和企业的发展环境差,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萎缩,失业人数逐渐增多,就势必加大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难度,这样学生对在校教育后就业的信心降低,从而使得高等职业院校对学生数量的需求也就随之不断减少了。

美国次贷危机导致全球金融市场混乱、企业破产、失业人口急剧增长、全球经济放缓,而外部需求的减少、产业结构的不合理等因素使我国经济也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企业对于高技能、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急剧减少,导致高等职业教育的引致需求降低,从而给高等职业院校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www.133229.com

1.2内涵发展与高等职业教育的有效内需

高等职业教育的内涵建设与发展.是指高等职业教育中教学质量的提高、学生培养质量的提高及科研成果数量的增加。大力促进高职院校内涵发展对高等职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期望。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居民的生活日益改善,人们对优质高等教育的需求凸显,选择教育质量高、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好、动手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强、就业面广的社会心态剧增。面对这种情况,高等职业教育应作出内涵发展的应对,追求有品质的教育,发挥出先进的高等职业教育文化与特色,为企业和社会培养更适合的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

1.3金融危机背景下高等职业教育投资环境的理性预期

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认为,教育是一种投资,接受高等教育是人力资本投资的主要形式,它具有投资的共性。从经济学角度看,这种投资是否值得,主要取决于教育的成本支付与教育未来预期收益的大小比较。首先,从成本角度看,我国高等教育实行成本分担制度,国家财政大约承担四分之三的培养成本,学生本人承担四分之一的成本。其中学费、书费、住宿费、生活费及上大学的机会成本构成了学生家庭投资教育的全部成本;其次,从收益角度看,尽管学生家庭负担了不菲的教育成本,但几乎所有家庭还是愿意花费这样的支出.这是因为教育作为一种长期投资,能够在未来的时间里在受教育者身上获得收益,这种收益包括受教育者在未来获得更多货币收入及非货币收入,后者如较好的工作环境、社会保障、较高的社会地位及个人可持续发展潜力、综合素质的提高等:最后,从风险角度看,教育投资与其他投资一样,依然存在投资风险。学生毕业后的就业风险、预期收入风险、专业风险等都是无法回避的客观事实。根据经济学相关理论,一切经济行为的目标是实现利益最大化,即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收益.

在金融危机的世界背景下,一方面教育投资的绝对成本基本保持不变,但由于居民家庭预期收入下降而使教育相对成本上升。另一方面,教育预期收益发生了较大变化.由于经济危机带来的悲观社会心理预期,教育的预期收益在下降。同时由于金融危机,教育的风险成本在扩大。总之,金融危机使教育成本和风险增加、教育预期收益下降、教育投资最大化利益下降、家庭投资教育的热情与信心下降,大众对教育的消费将更趋理性,金融危机将使高等教育投资能力下降。

2.金融危机对高等职业教育文化环境的影响

2.1金融危机与高等职业教育的理性回归

1999年,党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首次提出“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随着当年开始的全国高等院校大规模扩招,以独立设置的高职院校迅速增长为主要标志,高职教育得到了蓬勃发展。另外.同家已经启动了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计划,决定重点支持100所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目的就是通过示范建设.带动全国高职院校办出特色,提高水平。“十一五”期间.为社会输送1100多万名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得到’r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可和称赞。

20世纪90年代的亚洲金融危机曾给我国高等教育创造了一个很好的发展机会,时至今日,我国高校在校生数增长了5倍,但历史不会重演。2008年9月开始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对我国高等教育又形成了巨大挑战。与10年前相比,我国社会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那时我国高等教育入学率很低.为高校扩招提供了很好的机遇,国家政策也支持银行大量贷款给高校建新校舍,以适应迅速膨胀的办学需求。现在.高等教育正处于发展过快、办学和教育经费紧缺、招生和毕业生就业比较难、社会需求又处于低迷状态的阶段,使我们对当下的高等职业教育有了理性的回归,不再一味地赞扬和保有乐观的态度,认清了金融危机下高等职业院校面l临的问题和挑战

2.2金融危机对高职院校的文化建设的反作用力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基本动因源于改革开放过程中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但最直接的动力还是国家教育发展战略的调整。金融危机背景下,国家加大了对经济、社会生活的调控力度,政府先后出台了两年内四万亿的托动内需计划为适应经济结构调整及经济振兴的要求,政府提出要“优化教育结构,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由此可见,存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为了早日实现经济复苏,解决事关民生大计的就业问题.政府无论是从政策,还是从舆论导向.以及经费投入上.都会给予高等职业教育以更大的支持,以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师资队伍、示范专业建设和开发、课程细化调整、职业发展规划拓展教育、校园先进设施设备、虚拟化网络教学平台等文化领域的建设。

2_3金融危机对高等职业教育文化发展的影响

2008年下半年爆发的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对高等职业教育文化方面发展的影响非常大,归纳起来有这样几个方面:

2.3.1对高等职业院校师资队伍的影响。金融危机的蔓延,使得当下企业的需求更偏向于高技能和实用性的人才,这就对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在各个高校最缺的是应用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即应用型教师。

2_3.2办学模式的转变。金融危机下高等职业院校应从单一办学向多元化发展办学模式转变。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以学养学的模式难以支撑高职院校的发展.因此从单一办学向多元化发展的转变成为一种必然,以提高高职院校的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2-3_3专业调整和课程内容改革问题。这些年来.我国许多高职院校几乎都设置了一些热门专业,如财政金融、会计、外语专业、工商管理等。金融危机中,首先受到冲击的就是金融人才,下岗最多的恐怕也是金融人才。对此,我们需要重新考虑专业结构的调整。除了专业方面的调整外.高职院校还要对教学内容、课程设置、课程内容、教材内容等进行相应的调整,以培养金融危机环境下社会所紧需的人才。

2_3.4学生职业发展能力欠缺。目前,我国职业发展教育还处于初级阶段.学生们对自身的职业发展往往缺乏科学合理的认识及整体规划,由此出现了盲目报考高校、盲目就业等一系列现象。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形势下,我国大学生就业难、择业盲目的问题尤为突出。

3.金融危机对高等职业教育招生和就业环境的影响

3.1金融危机对高职院校招生环境的影响

高等学校招生工作与经费问题是联系在一起的。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很多人就业发生困难,很多家庭收入减少,这必然影响到他们的日常生活,也可能影响到他们的学业。这样家庭的孩子.可能就不会选择上学,而是出去打工减轻家庭的负担。另外还有一些人,对金融危机下高校毕业后的前景没有信心,认为上学和不上学一样找不到工作,所以也放弃了上高等职业院校读书的想法。根据上面的分析,金融危机对高职院校招生的影响都是负面的。但实际情况也不全是这样,一些高中毕业生因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岗位选择到高校来读书:一些企业的员工应不适应金融危机下企业对员工工作技能和素质的要求,到高等职业院校进行定期深造等,这些都给高等职业院校招生带来了新的契机。因此,需要辩证地看待金融危机对高等院校招生问题的影响。

金融投资毕业论文篇5

 

关键词:金融学专业 实践教学 人才培养

 

一、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在刚过去的两年,全球经济和金融所经历的严峻考验发人深省。2008年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公司破产倒闭,次贷危机全面爆发,并引发了全球金融危机。这场危机来势之迅猛,影响之大,堪比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在各国政府的果断出手和倾力支撑下,全球经济在较短的时间内出现转机。这次危机也让我们进一步认识到金融的重要性,进一步体会到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这一论断的深刻含义。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其能否为社会发展提供有效高质的智力资源直接关系到高等学校本身的生存现状和发展前景。2009年5月,姜鹏飞、赵辉对北京联合大学等6所北京市属高校金融学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研究显示:毕业生在校所学理论与工作岗位要求脱节,需要企业投入大量培训成本;部分大学生眼高手低,不愿意从事基层工作,即便从事了基层工作,也缺乏耐性,跳槽率较高。对于新办金融专业来说,要在众多高校的金融学专业中办出自己的特色,突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无疑是正确的努力方向。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指出“高度重视实践环节,提高学生实践能力。要大力加强实验、实习、实践和毕业设计(论文)等实践教学环节,特别要加强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等重要环节。”实践教学是大学生素质、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金融学作为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应用性学科,其学科定位一定要立足于社会需求和时代特征。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既可以帮助学生加深理论知识的理解,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训练学生参与操作的基本技能,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实际需求的对接。如何通过实践环节的教学,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这是值得探讨的问题。笔者提出以下设想。 

二、新办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的设想 

(一)教学环节 

1、完善培养方案。金融学课程微观化是大势所趋,我校金融学教研室应在进行大量调研、论证的基础上,结合金融学专业课程发展趋势,把握当前金融学专业建设发展的最新潮流,在金融学人才培养方案中,引进公司金融、投资学、金融市场学、金融计量学等现代金融学课程、强化定量分析的课程,大幅度的增加专业课的实践学时。同时,我们还要设置一些相关计量和统计软件的学习,要求学生熟练掌握一到两种软件。以上种种尝试,都是为了培养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在编制人才培养方案过程中,要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观点,即坚持自己的优势,尽量避开自己的劣势,这样才可以体现自己的特色。如长江大学金融学专业有良好的石油行业和农村经济的背景,人才培养方案建应该强调以雄厚的经济学理论为基础、以较好的会计与财务为工具,主要涵盖银行、证券和保险及上市公司等方面的内容,而不要过分局限于在某一领域的深入发展。 

2、加大案例课程比例。金融学专业课程往往业务性较强,非常适合案例教学。在课堂上,运用多媒体,首先对金融投资(如股票、期货、外汇交易等)理论和方法进行阐述,然后根据授课计划安排,设计好投资分析案例,组织学生进行案例讨论,使理论知识和实际问题在课堂上结合起来,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投资理论知识去进行分析、推理,提出投资理财方案,这涉及的课程主要有保险方向、公司理财方向的课程。通过课题讨论,加深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学生还可以发现自己知识中的薄弱环节并加以弥补,有利于理论联系实际和培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案例教学中的答案不是唯一的,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再者,案例教学是互动式的教学,能够改变学生被动、消极地接受知识的状况,锻炼学生以“当事人”的身份,身临其境地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独立做出决策,从而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此外,通过小组讨论方式还可以增强团队精神。 

金融投资毕业论文篇6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融资;问题;对策

基金项目:吉林省教育厅“十二五”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吉教科文合字[2013]第310号)

中图分类号:F83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5年9月1日

当前经济环境复杂,虽然国内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形势不错,但就业的总体形势依然严峻。据统计,2013年我国高校的毕业生人数为699万人,2014年毕业生人数为727万人,2015年接近750万人,大学生的就业面临着巨大压力。在这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我国政府积极地鼓励并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然而,我国的大学生自主创业形势仍然存在诸多问题。最为突出的就是大学生创业融资困难这一问题。

一、大学生创业融资存在的问题

(一)国家政策支持力度不够。目前,政府为鼓励创业,制定了一些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具体优惠政策。但我国现有创业大军中大学毕业生创业者毕竟是少数,加之由于落实较为困难,程序也比较复杂,所以最后能够获益的只有很少的毕业生创业者。并且对大学生创办企业的保护条例在我国法律上并没有明文规定,当大学生创业者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的时候不能有效地通过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从中央政府到地方,出台的创业扶持政策和优惠措施并不少,但是政策的实施不力,执行力度不够,同时政策的扶持力度上也不足。创业需要的是多方位的、多角度的支持和帮助,这就需要政府来出台更深层次的、综合的创业扶持政策。

(二)创业融资渠道狭窄。对于大学生而言,自筹融资有利于创业者掌控企业所占有的大部分股份,但是毕竟自我融资的金额有限,并且风险很大。一般情况下,大学生的创业资金来源主要有家庭的借款、银行贷款资金和风险投资。首先,家庭的借款是大学生自主创业最普遍的融资方式,但是这种方式主要适合家庭条件较为优越的家庭;其次,通过银行贷款。目前,中国农业银行、工商银行等都已经推出个人创业的贷款业务。由于学生信用等级较难评定,银行对其借贷抱有高度谨慎的态度;最后,来源于风险投资这一方式,风险投资者一般情况下并不会参与公司的日常经营管理,当资本增值以后就会退出,并通过其所投资的公司上市或股权转让来获取收益。但是,风险投资较比银行借贷的成本要高。而且,贷款所需的中间环节不仅有银行,还有政府部门,因此创业者如果想从银行贷款,就要做长时间的准备,这就无形中又给大学生创业者们增加了压力。总的来说,大学生在创业中资金的来源渠道比较狭窄。

(三)大学生创业者自身存在的问题。首先,当前大学生一般具有独立的个性,在创业问题上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但另一方面也常常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团队意识不足等;其次,尽管高等院校内已开设了管理课程和创业指导课程,但是大多数学生创业者们缺乏的是社会经验和管理能力,对于风险的预测和防范能力较差,在创业融资方面很容易走入各种误区。另外,大学生对创业政策的相关信息了解很少,大多数大学生创业者只是知道国家对大学生创业有鼓励的政策,但对政策的具体内容和要求却知之甚少。因此,这些问题的存在制约了大学生创业融资问题。

二、解决大学生创业融资难的对策

(一)政府出台更加有利于大学生创业的融资政策,创造良好的宏观调控环境。政府部门应进一步加强落实相关政策,拓宽创业融资渠道,比如政府机构可以和相关的企业共同建立种子基金、担保基金等,一方面可以提供给刚刚起步的创业企业必要的资金支持,也可以让大学生创业者获得实惠。同时,当创业起步的企业临时需要资金时,可以通过基金担保,方便及时的通过商业银行获得商业贷款,避免由于没有担保而不能从商业银行获得短期资金而造成资金链的断裂。同时,政府可以根据实际的规定对大学生创业者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比如在公司注册资金及各种税费缴纳等方面;或者对一些大学生创业者的公司实行试营业制度,在试营业期内,可以免收相关的税费,使得经营成本能够尽量降低,也能减少大学生在创业方面的资金困难。而对于更加具体的大学生创业资金扶持手段,需要针对不同个体的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支持。

(二)拓宽融资渠道,使融资环境有利于大学生创业。对达不到金融机构贷款要求的大学生,不能完全依靠传统的政府投入及银行贷款,可以通过公益型资助基金发展面向大学生创业者,采取资助――回报――再资助的资金循环利用模式,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资助形式。为了帮助大学生取得创业项目的风险投资,政府和高校还可通过举办创业大赛等方式积极搭建平台向风险投资商推荐大学生创业项目。这样,他们就可以一起承担风险,进而分散大学生自主创业所带来的风险。当然,还可以让大学生以自己的科研成果入股,进而建立以技术专利入股的融资机制,注入到企业生产过程中,最后通过商品销售收入获得利润分成。将自己的技术和创意转化为赢利的工具是大学生创业者融资创业的主要目的,可是投资者更加看重资金的时间价值,因此典当融资可以针对大学生创业者在一些地区开展并且推广,相比于银行贷款,典当融资更加简便、快捷,对于信用要求并不是太高,比较适合大学生进行创业融资。此外,加盟连锁经营也是不错的选择,尤其是对于那些初始资金不多、有合伙创业打算的大学生创业者。

(三)银行简化创业贷款手续,支持大学生创业。对于金融行业的监管部门可以采取比较恰当的措施,通过科学的方式,对信贷资金投入进行规划细分,制定相应具体的保底指标,进而使各大商业银行支持大学生创业。为了增加大学生创业企业扶持的信贷资金,可以使信贷资金适度向大学生创业企业倾斜,尽量增加信贷资金总量和相应的比例。各商业银行也应及时创新,不论是在信贷技术上还是抵押担保机制上。所以说,对于解决目前我国大部分大学生创业企业的信贷难题,各商业银行通过有针对性地创新并简化手续能够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

(四)提高创业大学生综合素质,增强融资风险防范意识。大学生创业成败的关键在于大学生创业能力。如果大学生创业者缺乏创业技能、管理经验和社会声誉,那么是很难进行创业融资的,这也是创业融资困难的主要原因。有很多途径是可以提高能力的,但最重要的有两点:首先要提高自身的理论知识,并且要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上学期间,要经常参加校内外组织的各项实践活动,提高自身创业能力;其次在选择项目上要尽量选择那些创新型与收益率高的,逐利是市场经济资本的属性,如果想要资金大量涌入,那创业的这一领域的收益率一定要很高。所以想要解决大学生融资难题,必须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业能力。

主要参考文献:

[1]问斋.激励民营经济内源融资[n].北京科技报,2011.9.

[2]俞金波.大学生创业融资现状与对策研究――基于杭甬温123位创业者的调研[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3.12.

金融投资毕业论文篇7

关键词:能力本位;投资与理财专业;教学方案设计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指出,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本位,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千百万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以职业能力为出发点,应该是我国高职教育高素质技能型金融人才培养的基本思路,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本文以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基于职业能力本位,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理论课程教学以“必需够用”为度,实验实训课程以“技能培养”为目的,对高职院校投资与理财专业人才培养教学方案做了初步设计。

一、专业招生对象与学制

(一)招生对象:普通高考考生

(二)学制:标准修业年限为3年,有效修业年限为2~6年,全日制专科学历。

二、培养目标与规格

(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投资与理财基本知识和实务操作技能,把握国家经济金融政策动态,主要面向广西及沿海地区,服务银行、证券、保险、投资咨询等行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备个人理财规划、投资咨询、银行客户服务、证券操作、保险营销、财务核算等能力,主要从事专业理财公司个人理财规划、银行理财中心客户经理、证券投资公司业务操作员、保险公司客户经理、企事业单位财务核算等工作的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二)人才规格

本专业所培养的人才应具有以下知识、技能与素质:

1.思想品德方面:

(1)具有分析经济现象使用的数学、统计等定量分析知识;公文、调查分析报告等文体写作所需的文化知识;掌握现代办公设备、手段运用的基本原理,熟练运用业务操作软件,并懂得简单的维护常识。

(2)掌握财政经济、理财、金融、证券、保险、公司财务等学科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

(3)熟悉并掌握与经济、理财、金融、证券、保险、财务管理相关的法律知识、行业法规、监管规章。

(4)掌握每个专业岗位所必须的专业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如理财市场调查、理财投资对象调查、理财产品的销售推广、客户投资策略规划设计、交易、咨询等。

(5)了解国内外经济、金融、理财发展的新理论、新动向、新成就。

2.专业知识与职业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能从事理财岗位具体业务工作,如调查分析、方案设计、客户服务、产品推介、咨询服务等。

(2)能进行资料搜集、加工、专题调查,对企业理财、个人理财、理财业务发展等制定规划或方案,能对市场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可以为投资者决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能与客户进行有效沟通,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

(3)具备经济管理及理财业务处理方面的基本能力,可适应理财部门公司资产管理、部门管理、项目管理等工作;有满足理财业务发展需要的应用文写作能力和公文处理能力。

(4)可从事与理财业务相邻的政府、企业、银行、事业、各类事务所的财务、核算、管理或业务推广等工作。

(5)具备查阅、翻译中英文专业资料和简单的语言交际能力。

(6)具有独立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较强的创造能力。

(7)具有较强的社会活动能力、协调组织能力和公共交往能力。

3.素质要求:

(1)基本素质:

①政治素质:掌握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原理,拥护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热爱祖国,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志向和社会责任感。

②道德素质:有较高的道德修养,文明礼貌、遵纪守法、克己奉公。

③文化素质:有一定的文化艺术修养,有良好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④身心素质: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有吃苦耐劳、连续作战的精神,正确的健康观念及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方法和技能,有健康的体魄,达到体育锻炼的基本要求,掌握一定的保密和国防军事知识。

(2)职业素质:

①责任意识:有高度的责任感,有严谨、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

②协作精神:具有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具有协调工作的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

③探索改革精神:有锐意改革、大胆创新精神;。

④遵守职业道德:在金钱、利益面前不动摇,保守国家秘密和商业秘密。

(三)职业范围

本专业的毕业生主要从事企事业单位、证券金融机构的基础理财和证券业务操作等工作。(见表1毕业生职业范围)

(四)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及要求

(五)毕业标准及技能证书要求

1.毕业标准

(1)学生在规定年限内,完成本专业教学计划规定的所有必修课程的学习并考试(考核)合格,同时完成规定学分数的选修课学习,总学分数达到最低毕业学分数149分,其中必修课总学分为12分,限选课总学分为14学分,任选课总学分为6学分;通过毕业审核,准予毕业并由学院颁发国家承认的大专毕业证。

(2)取得一种职业资格证书。证券从业资格证书、银行从业资格证书、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等职业资格证任选一种。

2.技能证书要求

学生在学习期间,要求参加以下基本证书考试:

(1)全国高校计算机一级证书

(2)高职高专英语能力测试B级水平证书

(3)普通话二级乙等(80分)证书

(4)证券从业资格证书、银行从业资格证书、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鼓励学生参加计算机操作员证书、秘书资格证书等职业资格考试。

三、主干课程设置

主干课程从核心课程和项目、专业限选课程和项目、综合实训三部分来设计。

(一)核心课程和项目

包括:基础会计、统计学原理、货币银行学、财政与税收、会计电算化、投资基础、保险原理、证券基础知识及交易基础、财务会计、保险实务(财产保险)、证券投资分析、税收筹划、个人投资理财、公司理财、金融营销、办公自动化实训、会计模拟实训、保险营销员模拟实训、证券经纪人模拟实训、商业银行柜员服务实训、顶岗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

(二)专业限选课程和项目

投资与理财专业有两个专业化方向,根据方向不同,课程和项目也有不同。

1.金融方向,本方向课程和项目为房地产金融、现代金融业务

2.证券方向,本方向课程和项目为期货理论与实务、黄金与外汇交易

(三)综合实训(含实训内容、时间、地点,考核要求,组织管理、保障措施等)

1.教学综合实训

2.顶岗生产实习

四、补充说明

1.教学计划是根据教育部《关于制订高职高专教育专业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的要求并结合专业对高职层次人才需求进行设计的,在实施教学过程中,根据社会需求的变化,可对课程设置进行适当调整。

2.教学计划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理论课程教学以“必需够用”为度,实验实训课程以技能培养为目的,以达到培养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3.为了拓宽本专业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教学计划根据专业各方向开设了特色选修课,学生可在导师的指导下选择相关的选修课。(作者单位:广西大学商学院;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王东升.金融业发展与应用型金融人才培养[J].浙江金融,2008(10)

金融投资毕业论文篇8

一、各大学扩大招生以应对资金不足。金融危机的出现,使受到冲击的国家减少了对学校的拨款,从而导致学校资金不足。因此,各个大学扩招生源为其增加经济收入,尤其是对于亚洲国家、澳大利亚和英国等国的私立院校更是如此,正敞开大门,增加国际学生名额,从美国、荷兰、新加坡等国家的学校纷纷组团来华招生中也可见一斑。这些国家的留学生签证通过率也相应提高。例如中国留学生欲前往美国就读高中的,按规定只能就读私立高中,不菲的学费、极少的对外招生名额使得不少人被拒之门外。此次美国经济的下滑给希望接受美国优秀私立高中教育的国际学生创造了良机。与此同时,他们的录取标准并没有降低,例如英国,虽然英国将高等教育产业化,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国际学生的入学人数,但是英国高等教育受政府监控比较严格,无论在学生录取上还是在签证发放上都没有降低要求,相反,还有提高要求的趋势。

二、人民币升值,留学成本降低。美元、英镑、澳币等货币贬值,此时出国留学比其他任何时候都要划算。以美国的大学为例,一般学费是2万元/年,生活费在2万元/年,按照去年同期人民币对美元1:7.5来计算,一年的留学费用在30万元人民币左右。按照当前汇率计算,去美国要支付的费用大约是人民币27.2万元/年,留学的成本降低了近3万元/年。而留学加拿大方面由于加币兑换人民币的汇率发生变化,现在去加拿大留学的费用同去年同期相比少了4万元人民币左右。澳大利亚留学相比去年,费用减少5至7万元人民币。留学性价比大大提高,很多过去钱包不够鼓的人,开始有能力为自己支付留学学费,无疑是这次金融危机带来的“福音”。

三、奖学金获取难度增加。随着金融危机的逐步扩散,不少行业受到冲击,许多本来由企业资助提供的奖学金已经开始减少。而美国许多大学一般都把奖学金项目委托给专业的投资机构管理,进行相应的投资运作,此次金融危机难免会影响到各校奖学金的发放数额。

以哈佛大学为例,据哈佛大学公布的校友捐赠资金(该大学向国际学生发放的奖学金主要来源于这项资金)最新财政报表,该项资金在上一财年的投资赢利为23%,而今年的投资赢利仅为6%,赢利的大幅减少一定会影响到国际学生奖学金的发放数额。但也有例外,据悉,澳大利亚很多高校为了竞争国际学生,今年还增设了奖学金。加拿大、英国留学的学生绝大多数都为自费,受金融危机影响也较小。

四、毕业生工作签证的顾虑。金融危机下,许多美国在校生面临着毕业即失业的困境,而华人留学生还多了一层拿不到工作签证的顾虑。因此,目前一些即将毕业的留学生持谨慎态度推迟了毕业时间,其中尤其以金融专业的学生居多。据悉,每4个美国雇主中就有1个预计在未来12个月内通过裁员、减少医疗保险或差旅费、停止加薪、修改养老金等措施来削减成本。很多留学生表示,由于工作难找,今年很多即将毕业留学生要么延迟毕业或继续攻读学位,要么选择了回国发展。而对于留学生毕业难找工作的情况,移民律师支招:面临毕业的留学生,由于就业情况不佳,可以考虑继续保持F―1身份上学,可以推迟毕业,也可以攻读高一级学位或其它学位。如果以F―1身份上学期间找到合适的工作,可以在有H―1B名额时申请H―1B。但是,尽管现在美国经济不景气,就业形势比较紧张,如果申请人符合申请niw或eB―1(a)的条件,或者雇主愿意支持eB―2或eB―3类peRH申请,还是应尽早开始移民申请。一旦申请人的i―140申请被批准,就可以永久利用i―140申请获得了优先日期,这样就获得了一个移民名额排期的有利位置。

金融投资毕业论文篇9

关键词:就业数据;培养方案;金融学专业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2-0087-02

培养方案是一个专业发展的根基,要培养什么样的学生,学生应该掌握什么样的知识和具备什么样的能力,采用什么样的培养方式等都需要在培养方案中一一界定。目前地方一般院校金融学专业的培养方案基本上都是参照《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和重点院校的培养方案制订的,没有考虑地方院校和重点院校相比在生源质量、教学水平、基础设施及就业方向上的不同,导致制订的培养方案不能很好的执行,不能达到预定的培养目标和规格。所以地方院校必须在重新审视本专业定位的基础上对培养方案做出调整。一个专业乃至一个学校是否有存在的必要,要看其培养的学生是否能适应社会的需求。所以本文以学生的出口即就业为依据,对地方一般院校金融学专业培养方案的调整进行研究。首先,设计调查问卷对大连大学金融学专业2015界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进行调查;其次,对调查问卷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分析结论;最后根据调查问卷的结论,提出对地方一般院校金融学专业培养方案进行调整的对策。

一、问卷设计与测试

1.问卷设计。目前有很多教育工作者,尤其是高等院校的学生工作者针对毕业生就业方面做了很多调查,但是这些调查都是对学生的就业意向和就业渠道等进行调查,无法为专业发展和培养方案改革提供建议。因此,为了给培养方案调整提供依据,本文以就业为主题从五个方面设计了调查问卷,包括:基本就业信息、通识教育、理论知识教育、实践与应用能力培养、创新创业能力培养。①基本就业信息。对基本就业信息的调查主要想弄清楚一个问题,即大连大学金融学专业的就业情况是好还是不好。本文从两个方面来设置问题:首先是客观指标,包括就业单位的属性、就业单位类型和初次就业时的起薪;其次是主观指标,即实际就业和期望就业的差距。②通识教育。本部分调查主要是想理清基础通识教育(包括专业通识教育)在学生就业中的作用,以便对培养方案中通识教育进行改革。主要包括: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对就业的影响、数学与自然科学知识对就业的影响、专业基础知识对就业的影响。③理论知识教育。本部分调查主要是希望理清金融学专业知识培养对学生就业的影响。主要包括:课程的重要性排序。④团队合作、实践与应用能力培养。一般来讲,企业都比较重视团队合作、实践与应用能力,本调查的目的是理清目前培养方案中哪些课程对团队合作、实践与应用能力形成了有效支撑。⑤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创新创业能力亦是企业比较看重的能力,本调查的目的是理清目前培养方案中哪些课程对创新创业能力形成了有效支撑。

2.问卷的测试。大连大学金融学专业2015届毕业生共有35人,在进行毕业论文答辩前,35人均返校参与答辩准备。此时大多数同学都已经找到了工作单位,因此,针对这届毕业生发放了问卷。问卷发放35份,收回35份,回收率100%。

二、调查问卷的结论所揭示的培养方案中存在的问题

1.虽然就业率较高但是就业层次偏低。①客观指标所揭示的问题。客观指标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即:就业单位的属性、就业单位类型和初次就业时的起薪。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毕业生的就业单位主要是私营企业,其次为国有和集体企业。私营企业中以金融企业为主,还包括其他类型的企业,例如外贸类企业。国有企业以银行为主,但是主要就业单位集中在各类银行的县级支行,甚至镇级支行。银行是就业的最主要去向,其次为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和其他金融机构。从起薪的情况来看主要集中于2000~3000元,有相当一部分毕业生的起薪为1000~2000元,1000元以下主要是未就业学生。总之,从客观指标来看,大连大学金融学专业学生的就业层次不高,毕业生就业的第一选择是银行,只有在银行无法找到合适的工作时才考虑其他金融企业。起薪普遍较低。②主观指标所揭示的问题。主观指标主要考察了毕业生实际就业情况和预期就业情况的差距。从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出,大连大学金融学专业大多数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低于就业预期。说明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本专业的就业水平较低;二是,毕业生对自身的就业期望较高。

2.通识教育课程内容空泛和时代的融合度不够。①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对就业的影响。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到,毕业生并不认为人文社科知识对就业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通过进一步的访谈,发现产生这一结论的主要原因是毕业生认为目前学校的人文社科类课程及授课内容设置并不符合社会的需要,不能达到提高学生就业能力的目的。②数学与自然科学知识对就业的影响。通过调查结果可以发现,毕业生并不认为数学与自然科学知识对就业有很重要的影响。经与学生详细了解后发现:一是,学生没有意识到这类知识对金融学学习的重要性;二是,这类课程的设计和专业课程脱节,其实用性并没有在专业课程的学习中体现;三是,金融企业更注重毕业生的实践操作能力。③专业基础知识对就业的影响。通过调查结果可以发现,毕业生对专业基础知识在就业中所起的作用都比较认可。鉴于此,应该在今后培养方案的制订中,特别重视专业课程的选择和优化。

3.专业理论教育众口难调。专业理论课开设了《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金融工程学》、《投资学》、《计量经济学》、《保险学》等十二门课程,让每位毕业生选出这些课程中对就业最有价值的3门课程。从结果可以看出,《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投资学》、《保险学》以及《证券投资基金》是排在前面的课程。这说明不同就业志向的毕业生看重不同的课程。这虽然给我们制订培养方案带来了困难,但也提醒我们要注意课程的多样性,并突出重点。

4.实践教育培养方式粗放,精细度不够。实践课程包括实验和实习两个部分,涵盖了从金融交易模拟到毕业论文的十门课程。同样本次调查让每位毕业生从中选出最具就业价值的3门课程。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最具就业价值的实践课程是毕业实习、经济数据分析、金融交易模拟和认识实习。经过和毕业生的深入访谈发现,实践的形式不重要,重要的是实习内容充实、安排合理,能够让学生真正的增加实践知识,掌握操作技能。

5.创新创业教育手段单一、效果不明显。创新创业教育目前有三门课程,分别是创新教育、就业指导和创业指导。根据毕业生调查结论,这些课程并不能对就业产生良好的支持,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授课内容脱离实际、教师素质和上课形式是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最大问题。

三、地方一般院校金融学专业培养方案调整的建议

1.培养目标定位应更加切合实际。培养目标决定了培养规格,也决定了学生的就业取向和自我认知。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金融学专业的就业更趋向于基层金融单位,应该将培养目标定位于“培养面向基层银行、保险、证券公司的应用型人才”。

2.优化通识课内容紧跟时代。从调查结论可以看出人文社科知识、数学与自然科学知识在就业中起的作用不大,原因在于这些课程内容陈旧,无法和学生专业知识融合。因此,新培养方案应该充分对通识课的课程安排和教学内容进行调整,注重和学生的专业发展紧密结合。

3.专业课程应模块化。从调查结论可以发现,不同就业取向的毕业生看重不同的专业课,所以专业课应该尽量模块化,例如:将银行类课程、投资类课程以及保险类课程分别设为不同的模块,供不同就业取向的毕业生选择。

4.实践类课程应避免流于形式,要和金融行业紧密结合。目前的实践类课程有一些流于形式,学生不能从中获得就业需要的实践技能。在未来培养方案的调整中有三点需要加强:一是,充分利用金融实验室,目前的金融实验室可以进行包括股票、银行及保险的模拟操作,应充分利用;二是,建立更多的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到金融企业顶岗实习的机会;三是,聘请金融界人士作为专业的校外导师和本专业教师共同授课。

5.创新创业教育要更注重效果。目前的创新创业教育无论是教师素质还是创新创业环境都无法满足学生的实际创业需求,因此,未来对培养方案的调整应着重于两点:第一,提高创新创业教师的素质,鼓励教师到企业挂职,增加行业经验,或者引进有行业经历的教师;第二,从授课形式上来讲,应该将课程内容和学生的创新创业兴趣结合,鼓励学生多参加各类创新创业比赛,充分利用各级创新创业平台。

总之,通过这次对大连大学金融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调查,发现了目前培养方案的不足之处,为未来对培养方案的调整提供了依据,同时对地方一般院校金融学专业培养方案调整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张斌.2014届管理学毕业生就业意向与期望调查报告及对应分析――以河北联合大学管理学院为例[J].中国市场,2014,(5):68-69.

[2]董井瑞.财经金融类院校毕业生就业和职业发展状况调查报告[J].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3):70-75.

金融投资毕业论文篇10

关于应用型财务管理本科人才培养目标有几种不同的观点。第一种观点从市场需求角度进行论述,如葛文雷、吴丽贤、常珊珊认为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最终取决于人才市场对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生的需求。第二种观点从就业领域和工作类别的角度进行阐述,如崔莉认为应用型财务管理本科专业毕业生毕业后在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投资、评估、企业理财、金融投资、财产保险、建筑工程造价、财务分析方面、财务会计等方面的工作;吕立伟、张周等认为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人才是能在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财务管理相关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国际化”的专门人才。第三种观点则从能力角度进行阐述,如朱开悉认为财务管理专业建设目标是具备“宽、厚、强、高、熟”,专业能力素质要求高的财务管理专业的执业人才。第四种观点从工作性质等角度进行论述,2012年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公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提出财务管理本科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为“培养适应现代市场经济需要,具备人文精神、科学素养和诚信品质,具备经济、管理、法律和财务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培养能在营利性和非营利性机构从事财务管理以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我国学者对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认识都有一定的道理,但也存在各自的不足。如第一种观点提出了符合市场需求的本质要求,但缺乏市场具体形态的描述,不便操作;第二种观点提出了具体工作类别,但提出的国际化等要求过高,难以实现;第三种观点抓住了能力这一要点,但“宽、厚、强、高”很难做到;第四种观点综合了市场要求,素质、知识和能力及工作性质等,较为全面,但提出的能从事教学、科研工作的目标超越了应用型本科学生的能力,不切实际。我们认为,应用型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市场需求其实质就是来源于财务管理相关工作岗位对人才的需求。这些可能的就业及发展岗位有出纳、核算会计、总账会计、财务经理、财务总监、投资部经理、投资部助理、理财部经理、理财部助理、融资部经理、融资助理等工作岗位。人才培养目标就是培养满足这些工作岗位需要的人才。

2根据工作岗位要求确定能力结构和知识结构

2.1能力结构

关于财务管理工作岗位所需要具备的工作能力有几种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杨克泉认为财务管理人才应具有娴熟的会计核算、财务管理等业务操作技能,并且精通企业理财之道,具有全面的谋划运筹能力[7]。葛文雷,吴丽贤,常珊珊认为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应具有掌握语言表达能力、财经写作能力、经济分析能力、会计核算能力、纳税筹划能力、财务分析能力、资本运作能力等专业技能。朱传华认为财务管理应用型人才应有一定的沟通能力、分析能力、谋划能力、业务能力、决策能力等[8]。李文静则认为财务管理岗位应该具备一定的语言文字表达、人际沟通、计算机操作、信息获取及分析、财务处理、金融管理等能力。刘其冰认为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应具备会计核算、税务筹划以及实践应用等业务技能。以上学者都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财务管理工作岗位应该具备的工作能力要求。但是都是比较宽泛、抽象的概述,没有进行概括和总结,缺乏层次感,不便指导课程体系的设置。综合以上各个学者的观点以及结合具体的工作岗位要求。可以将财务管理工作岗位所需具备的能力划分为三种能力:技术技能、人际技能和概念技能。技术技能是指使用信息化等技术按照企业财务各个工作岗位的工作程序、工作方法、工作标准等完成财务工作的能力。人际技能是指与财务工作相关的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包括与上下级及税务部门、银行、客户、证券等沟通和协调的能力。概念技能是指能洞察企业内外环境及经营状况,从而合理调整财务资源、制订财务管理制度,并及时发现问题,提出对策建议或作出决策的能力。不同的工作岗位要求具备不同的技术技能、人际技能和概念技能。除财务经理、财务总监、投资部经理、理财部经理、融资部经理等领导岗位外,其他工作岗位都是毕业生可能的选择,而从事领导工作也必须掌握其他岗位的技术技能。因此技术技能是所有工作岗位都必须具备的能力,也就成为应用型本科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人际技能对于所有的工作岗位都非常需要,也是做好每一个岗位具体工作的技能之一。概念技能是财务工作领导岗位必须具备的能力。也是学生毕业后持续发展必须具备的能力。因此人际技能和概念技能也成为本专业所需要掌握的能力。对于大学生而言,这三种能力都需要培养,但重点应注重技能的培养。

2.2知识结构

应用型财务管理专业学生所要求的技术技能、概念技能和人际技能,决定了学生必须具备相关的知识结构。技术技能所应具备的知识结构。技术技能要求应用型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生具备的知识机构包括账务处理方面的知识、财务分析方面的知识、融资方面的知识、投资方面的知识、全面预算等管理会计方面的知识、成本计算等成本会计方面的知识、公司战略与风险方面的知识、税收筹划等税务方面的知识、财务软件等方面的知识等。概念技能所应具备的知识结构。概念技能要求应用型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生所需要具备的知识是在掌握技术技能所需要的知识的基础上,还需要熟悉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经济分析、企业管理理论、经济法、财经写作知识、风险管理等知识及其收集与分析方法。人际技能所应具备的知识。人际技能要求应用型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生所需要具备的知识至少包括语言表达、逻辑思维、行为科学、激励等方面的知识。

3现有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3.1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很多院校财务管理专业是会计专业的简单复制。许多应用型本科院校开设财务管理专业目的只是为了招生人数,其开设的课程基本是会计专业的课程,再增加几门会计专业没有的课程。比如是针对财务管理课程用双语教学等等。有学者通过实地调研发现,大多数珠三角地区独立院校的实践课程设置始终在会计学专业框架下;大多数财务管理专业只有一些会计专业的实验室,如专业会计综合实训室,会计信息化实务实验室等,并没有针对财务管理专业的投资、融资等建设实验室及实训课程。课程设置针对性不强,理论色彩太浓。现有开设财务管理专业的高校虽然定位于应用型本科,但是开设的课程体系中没有针对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需求。如融资是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生的重要就业岗位之一,但是经过网上对开设财务管理专业的150多所高校进行调研,发现还没有一所高校开设企业融资理论与实务课程;又如应用型财务管理专业学生需要掌握经济学的一些基本的思想、理论和方法,不需要掌握每一个理论的推导过程,而几乎所有开设财务管理本科专业的大学都开设了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理论性色彩太浓;再如,很多高校在财务管理本科专业开设管理学课程,传授管理历史、理论和规律,而对财务管理工作直接相关的企业管理内容很少涉猎。课程内容交叉重复。现有课程体系系统性、科学性、合理性不够,课程之间存在交叉重复。如《财务管理》课程中财务管理的价值观念、投资的基本理论、项目投资、证券投资、现金管理、存货管理、利润分配、财务分析、财务预算、杠杆原理、资金需要量的预测等内容与《管理会计》《、证券投资学》、《财务会计》《、财务分析学》等课程重复。课程设置操作性不强。首先没有针对“应用型”设置专门的实训课程,如没有针对基础会计学开设基础会计实训。其次每一门课程内容的设置主要侧重于对概念、作用、原理以及决策工具和分析工具等知识的介绍,对于实际工作的流程、方式方法则一笔带过,没有对实际工作过程中的重点、要点、难点及注意事项等知识进行介绍,更没有完整的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实际工作的流程,也不能帮助学生掌握理论与实际结合的要领,学生学完一门课程以后也就很难动手操作。区域性、行业性没有妥善解决。现有的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的专业课程体系没有体现行业性和区域性特征,没有针对该高校所在地区的经济特色设置有特色的课程。

3.2课程体系设置原则

满足工作岗位需要。满足工作需要即将满足财务管理工作岗位需要作为人才培养目标,同时,根据工作岗位需要确定学生的能力结构和知识,并据以确定课程体系。融资是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生的重要岗位之一,要求学生掌握融资的基本理论、方法、程序等,相应地需要开设企业融资理论与实务、投资学等课程。课程内容有效衔接,避免不必要的交叉重复。如开设中级财务会计课程之前,首先要开设基础会计学,让学生掌握会计的理论与方法、程序后,然后在中级财务会计课程学习如何运用这些理论与方法解决企业日常的财务问题,从而使课程之间有效的衔接。为了提高教学的效率,必须避免课程之间不必要的交叉重复。如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放在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所得税会计可以放在高级财务会计课程。课程设置要具有可操作性。可操作性原则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开设操作性的课程。对于一些课程而言,在课堂上无法有效的实现实践内容,就可以在该课程结束后,设置实践周,由实训指导老师提供真实的财务等资料按企业实际运行要求进行演练,从而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例如在基础会计学课程的结束后开设基础会计实训实践周,让学生模拟企业做一套简单的账。从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专业课程内容要兼具理论性和操作性,在课程内容、结构安排上可以理论作为先导,将实际操作流程为主线,并以实际案例及评析为支撑,以能力拓展训练作为巩固与扩展。兼顾地区特点和行业特点。由于应用型本科一般是为地区或行业经济服务,所以在开设课程的时候可以结合高校所在地区或行业经济的特点来开设一些选修课程。比如在以服务业和旅游业为主的城市,开设一些旅游会计和酒店会计之类的选修课以及所在地区的经济历史、人文等课程,供学生根据可能的就业岗位进行选修。

3.3课程体系具体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