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舒适护理论文十篇舒适护理论文十篇

舒适护理论文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4 12:06:36

舒适护理论文篇1

1.1临床资料

我院自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90例糖尿病患者,男51例,女39例,年龄56~80岁,平均年龄(68.36±5.29)岁,病程1~21年,平均病程(12.36±5.22)年,合并症:高血压26例,心脏病29例,周围神经病变24例,脑血管疾病11例,根据平行对照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为45例,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

1.2方法

给予两组患者糖尿病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接受舒适护理干预措施,具体如下:

①环境舒适,为患者提供舒适安静病房,保持病房内卫生温馨,可在室内摆放绿色植物,窗明几亮,为患者提供温馨环境;医护人员要注重着装的整洁与安静,严禁浓妆艳抹,要展现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

②患者入院后,对其社会背景、住院次数、文化程度等进行观察,通过图文并茂、色彩鲜艳的宣传页等告知患者,为患者提供舒适的健康教育方案,将糖尿病的相关知识告知患者,使其了解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糖尿病病程较长,同时用药较为复杂,而随着疾病的进展,患者可出现并发症等,因此常出现烦躁、焦虑等严重的心理障碍,因此医护人员要保证充分的耐心,对患者情绪进行有效调节,放松患者情绪,减轻其心理焦虑状况,使其能够主动参与到疾病的治疗中。

③在饮食护理中,医护人员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详细的交流,了解其饮食习惯及爱好,在保证治疗的基础上尽量与其饮食习惯一直,少食多餐,饮食以低盐、低糖的清淡食物,合理脂肪、蛋白质及碳水化合物为主。

④通过运动能够对患者的血糖进行调节,然而糖尿病患者多年龄较大,因此在运动时,医护人员要根据患者的实际体力、年龄、并发症发生情况等制定详细的运动疗法。

1.3疗效判定

显效:空腹状态下血糖水平<6.8mmol/L,餐后2h血糖<9.5mmol/L;有效:空腹状态下血糖水平<11mmol/L,餐后2h血糖<15.8mmol/L;无效:治疗后患者空腹状态下血糖及餐后2h血糖水平无明显下降。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观察组治疗显效18例(40%)

有效23例(51.1%),无效4例(8.9%),治疗总有效率为91.1%;参考组治疗显效14例(31.1%),有效20例(44.4%),无效11例(24.5%),治疗总有效率为75.5%。数据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观察组对护理总满意度明显大于参考组

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观察组护理期间出现1例糖尿病足

并发症发生率为2.2%,参考组护理期间出现4例糖尿病足、3例视线模糊,并发症发生率为15.6%,数据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舒适护理论文篇2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2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我科收治的慢性心衰患者90例,临床症状、心功能检测及病理检查结果均符合慢性心衰诊断标准。其中男58例,女32例;年龄51~82岁,平均年龄64.5岁;病史3~16年,平均8.3年。心功能nYHa分级:Ⅱ级40例,Ⅲ级36例,Ⅳ级14例。原发病类型:冠心病31例、扩张型心肌病27例、高血压心脏病18例、风湿性心脏瓣膜病1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日45例,2组患者年龄、性别、病史、疾病类型及心功能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常规护理措施

2组患者据医嘱均采用常规护理措施。

1.3舒适护措施

治疗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提供舒适护理模式,即根据患者病情需要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包括:(1)心理辅导:由于病程长及反复入院治疗,患者常出现焦虑、恐惧等心理不适感,不仅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而且对治疗效果造成不良影响。护理人员以亲切和蔼的态度对患者加以安抚,为患者解答疑虑,帮助其消除紧张、焦虑的情绪,使患者在心理上获得安全感,并对疾病治疗树立信心。(2)健康宣教:护理人员应积极开展健康宣教工作,向患者讲解疾病有关的注意事项、预防措施、服药方法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的依从性,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3)环境护理:病房环境应保持安静舒适,应经常通风保持空气清新,避免噪声干扰以免加重心脏负担。温度应维持在22~25℃,湿度维持在50%~60%,并随时根据外界环境进行调整,注意保暖。(4)饮食护理:患者饮食上宜进食低盐、低脂、易消化、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纤维素的流食或半流食,少量多餐,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切忌饮食过饱及进食辛辣刺激性食物,避免加重心脏负担,同时有利于肺部气体交换,防止窒息。(5)护理:呼吸困难、气喘、发绀、水肿是慢性心衰的主要临床症状,患者宜取半卧位减少静脉回心血量,从而减轻心脏负担。患者背部可放置靠垫,以舒适为宜。(6)吸氧护理:患者应持续低流量吸氧改善低氧血症,氧流量一般为2~4L/min,并由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病情及呼吸困难程度调节氧流量及持续时间,氧气管和湿化瓶应及时更换避免污染。(7)病情观察:由于部分慢性心衰患者症状不典型,这就要求护理人员更加密切观察患者体温、血压、心率、呼吸、脉搏等生命体征变化。如果心率加快、出现心律失常或夜间呼吸困难则表示患者病情恶化,需及时采取治疗和护理措施。另外,还需密切观察水肿及肺部感染征象,避免心衰加重。(8)输液护理:护理人员应严格控制输液量和输液速度,避免因输液速度过快导致患者心脏负荷增加和急性肺水肿。(9)康复指导:指导患者保持平和、乐观的心态及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劳累、情绪激动、烟酒、呼吸道感染等危险因素。指导患者进行适当体育锻炼,做到自我保健。需长期服药患者护理人员应详细讲解用药注意事项、剂量、服药时间、不良反应等,定期门诊复查。

1.4疗效评定标准

痊愈:心功能Ⅰ级,症状、体征消失及辅助检查结果正常;显效:心功能恢复至Ⅱ级以上,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结果显著改善;有效:心功能有所改善,但未达Ⅰ级,相关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结果也有所改善;无效:经治疗后患者心功能无改善,症状加重。

1.5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珋±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2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6%,与对照组有效率82.2%比较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2组症状控制效果比较

治疗组气喘缓解时间为(2.8±1.1)d,明显比对照组(6.2±1.5)d缩短(p<0.05);水肿消退时间治疗组为(3.7±1.5)d,对照组为(6.9±1.8)d,治疗组也明显比对照组缩短(p<0.05);、心律恢复时间治疗组为(7.9±2.2)d,对照组为(9.6±3.2)d,治疗组比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2组护理效果比较

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住院时间为(10.5±2.1)d,对照组住院时间为(18.2±2.5)d,治疗组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5)。治疗组出院后3个月内再住院率为17.8%(8/45),而对照组再住院率为46.7%(21/45),治疗组再住院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病死率在治疗组为2.2%(1/45),在对照组为6.7%(3/42),治疗组的病死率低于对照组,但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42组舒适、满意度比较

应用量表评分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焦虑评分在治疗组为(4.5±1.4),而在对照组为(11.2±1.9),2组比较治疗组焦虑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抑郁评分在治疗组为(4.9±1.9),而在对照组为(12.2±2.3),2组比较治疗组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睡眠维持率为(97.5±6.2)%,而对照组睡眠维持率为(80.2±5.7)%,治疗组睡眠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转(p<0.05)。对患者进行治疗效果满意度的调查发现,治疗组患者满意度为97.8%(44/45),对照组满意度为75.6%(34/45),治疗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舒适护理论文篇3

摘要:目的:分析和研究舒适护理理论在培养临床实习护生实践能力教学中的应用方法和应用途径,同时探讨了舒适护理模式在提高护理教学效果方面的作用。方法:选取某医学院护理专业(3年制)2009级护理一班(48人)和护理二班(50人)分别作为本组研究的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利用常规情景模拟模式进行教学,研究组采用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将舒适护理模式融入其中进行教学。结果:研究组的实践考核成绩为:优秀19人(38.0%),良好11人(22.0%),合格12人(24.0%),不合格8人(16%);对照组的实践考核成绩为:优秀16人(33.3%),良好11人(22.9%),合格11人(22.9%),不合格9人(18.8%);2组患者在整体护理理念与能力、交流沟通能力、团队配合理念与能力、同理心与爱伤观念的认同程度和实践能力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适护理模式能够显著提高临床实习护生的实践能力,建议在临床实习护生实践能力教学中推广。

关键词:舒适护理模式;临床实习护生实践能力;教学模式

收稿日期:2011-12-19

作者简介:樊丽萍,牡丹江医学院红旗医院口腔科,主管护师,大学本科。牛秀艳,曹丽梅,牡丹江医学院红旗医院口腔科。(黑龙江牡丹江/157011)

笔者以某医学院的98名护理专业(3年制)学生为研究对象,对舒适护理教学模式的设计和对临床实习护生实践能力培养效果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1资料和方法

1.1对象选择某医学院护理专业(3年制)2009级护理一班共48人,其中男生3名,女性45名,年龄18岁-20岁;研究组为同年级护理二班共50人,其中男生2名,女性48名,年龄18岁-21岁。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入学成绩、文化基础等方面的差异没有差异性(p>0.05)。

1.2教学模式设计对照组利用常规情景模拟模式进行教学,研究组采用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将舒适护理模式融入其中进行教学。具体为:(1)课程内容要求,根据具体的教学要求来设置实训流程(情景患者、角色扮演等等)以及课后思考等等;护理教学内容为各种注射法、静脉滴注、清洁护理、排泄护理、吸氧法、洗胃法、鼻饲法、吸痰法等。(2)讲解舒适护理理念,为研究组学生讲解舒适护理的基本理念和基本理论。(3)分组学习,依照每组7-8人的标准划分小组进行分组学习。(4)课堂实训,在指导老师的引导之下,让学生在分析患者的不舒适原因之后采用针对性措施,并在舒适护理操作标准的要求之下采用临床舒适护理。(5)课后总结,对于课堂上发生的影响舒适护理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及时总结经验并加以改进。(6)对2组学生的成绩进行统计学处理。

1.3判评标准[1]满分100分,素质要求10分,操作流程60分,舒适护理效果综合评价20分,相关理论提问10分。考核成绩90分以上为优秀,80~90分为良好,80分以下为及格,60分以下为不及格。

1.4统计学方法本组数据采用SpSS10.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进行t检验,计数单位采用χ2进行检验,均以p

2结果

研究组的实践考核成绩为:优秀19人(38.0%),良好11人(22.0%),合格12人(24.0%),不合格8人(16%);对照组的实践考核成绩为:优秀16人(33.3%),良好11人(22.9%),合格11人(22.9%),不合格9人(18.8%)。

2组患者在整体护理理念与能力、交流沟通能力、团队配合理念与能力、同理心与爱伤观念的认同程度和实践能力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所谓的舒适护理就是指高效的、富有创造性的、个性化的并且是系统化的临床护理模式。不论何种护士模式,基础护理都是最为关键和重要的护理内容,是满足患者基本护理需求的必要条件,而且优秀高质的临床护理对患者的康复进程以及患者的满意度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2]显示,舒适护理是主动过程,可使病人积极参与,反过来又促进了舒适水平的提高,而缺乏舒适护理可导致病人身心失衡。无论病人的疾病是否能够治愈,在护理过程中都应给予积极的舒适护理,以减轻病人的疼痛、恐惧、搔痒等不适。参考文献[3]表明舒适护理研究的焦点应为是否能给予病人恰如其分的护理。如何调整治疗护理与安慰护理于最佳状态使病人处于良好的物理环境和社交环境,精心策划的健康教育,工作人员的支持都十分重要。参考文献[4]显示,引指出舒适环境的管理是重要的护理活动,特别对住院病人,适宜的声响、光线、气味、温湿度、独处能提高环境舒适度,适当的、感觉刺激的环境,对健康是有益的。缺乏适当的刺激能引起厌倦及压抑。尤其对婴幼儿提供活动的音乐盒、喜欢的玩具将有利于儿童发育。

本组研究表明,舒适护理模式能够显著提高临床实习护生的实践能力,建议在临床实习护生实践能力教学中推广。

参考文献

[1]李亚静,王素婷,李慧芳.舒适护理理论的临床研究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2004(06)

[2]张宏,朱光君.舒适护理的理论与实践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01(06)

[3]mcCarthyeetal.Dyingwithcancer:patientsfunction,stmptoms,andcarepreferencesasdeathapproaches.JaCS,2000,46(5Suppl):110-121

舒适护理论文篇4

【关键词】舒适护理老年慢性心力衰竭

慢性心力衰竭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综合征,是由各种心脏疾病或其他原因引起的心脏射血能力减退所致。由于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病程长、病情反复,家庭经济负担重,造成患者身心痛苦,从而患者依从性下降,很难做到及时治疗。为此,2010年9月-2011年6月,我们将舒适护理应用于68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经临床观察,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本组68例,男49例,女19例,年龄66-84岁,平均66.8岁,随机分为舒适护理组和普通护理组各34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心力衰竭程度均无统计学差异。

1.2护理方法普通组患者给予常规的基础护理、生活护理与治疗护理;舒适组患者实施环境、生理、心理、精神、社会等多层次、全方位的舒适护理。

1.2.1环境的舒适护理尽量创造良好的、轻松的、舒适的环境。护理治疗中严格做到“四轻”,各项护理技术操作集中实施,护理过程人性化。

1.2.2心理的舒适护理良好的社会支持是满足患者心理舒适的重要条件,护士亲切的问候、关注的目光都会让患者从内心感到舒适,因此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和掌握患者精神状态和情绪变化,争取家属的配合与支持,采取有效措施帮助患者走出心理误区。多陪伴患者、多与患者交流、多倾听患者的主诉,同情并理解老人的孤独无助、忧伤及痛苦,耐心解释各种治疗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主动将治疗的积极信息告诉患者,并加强对患者有关疾病知识宣教,使患者真正获得心理上的安慰与舒适。

1.2.3生理的舒适护理

1.2.3.1卧位的舒适护士应根据病情协助患者采取有利于呼吸的卧位。长期卧床者,协助翻身拍背,对四肢关节进行被动活动和按摩,减少因卧床而带来的腰腿部不适,让患者从细微处体会舒适。

1.2.3.2排痰的舒适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常常痰液黏稠无力咳出,因此应协助患者从下往上轻拍背部,促进痰液排出,教会患者正确咳痰与排痰的方法,让患者从自理中体会舒适。转贴于

1.2.3.3吸氧的舒适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住院后常常给予持续氧气吸入,氧流量依据患者缺氧程度而定。由于持续吸氧,患者常感到口鼻干燥,可采取石蜡油或甘油擦拭口鼻,并鼓励患者适当饮水,临床上常选择能挂在耳朵上的双鼻塞氧导管,增加患者吸氧舒适的程度。

1.2.3.4排泄的舒适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常常伴有不同程度的便秘,因此应帮助患者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鼓励少量多餐、多食高纤维和高维生素的蔬菜和水果,必要时给予缓泻剂,防止便秘的发生和加重,需要床上排便的患者应给予遮挡,尊重患者的隐私,让患者从自尊中体会舒适。

1.2.4治疗操作中的舒适护理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往往使用注射泵泵入药物时间较长,患者易感疲劳,因此护士应加强巡视。在实施治疗护理时让患者了解相关问题及应注意的事项,尊重其知情告知权,使患者产生一种安全舒适感。

1.2.5全方位的舒适护理全方位护理是既要为患者、也要为其家属、既要在患者治疗护理过程中,又要在其非治疗过程中进行延伸护理。由于患者对所患疾病有不同的认识,对医疗、护理水平有不同的需求,文化差别形成了人们在观念和意识上的区别,因此我们在护理服务中应注重患者的社会性,注重多元文化在护理服务中的体现,为患者提供多层次、全方位的舒适护理。

2结果

结果显示:舒适护理组为99.25%,普通对照组为88.62%。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舒适组明显高于普通组。

3讨论

舒适护理作为整体护理的过程和追求的目标,促使基础护理更加注重患者的舒适感及满意度。舒适护理能让护士了解每位患者的不同需求,并尽量给予满足。这种具有人性化舒适护理干预措施,有助于减少慢性老年心衰患者因生理和心理所带来的不利影响,从而加速心功能和体力的恢复,提高运动耐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舒适护理突出了以“以人为本,尊重生命”的指导思想,把“患者满意是恒量我们工作的唯一标准”的护理理念渗透到工作的每一个环节,调动了护患双方在恢复疾病治疗护理过程中的积极性和聪明才智,提高了医疗护理服务质量,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和满意度,体现了护理价值。

参考文献

舒适护理论文篇5

【摘要】:舒适护理较之一般护理效果有显著提高,在患者的临床治疗上起辅助作用,属于一个整体性的护理系统,针对患者各方面要求拟定了对策。舒适护理适合在脑外科患者康复期运用,使疗效得到显著提高,应于临床广泛推广,本文就对脑外科患者康复期所做舒适护理的应用疗效进行探讨。

【关键词】:脑外科;舒适护理;康复;临床治疗

脑外科手术于当今社会已非常普遍,临床上屡见不鲜,大部分患者是因为遇到意外摔伤、交通意外、脑血管意外等导致病变。为了方便临床治疗,使脑外科患者尽快得到康复,常常采用一类具有创造性的护理模式即舒适护理。舒适护理一方面具有整体性,另一方面还很个性化,它能给患者带来最舒适的照顾,使患者无论在心里上、生理上还是灵魂上都能获得最愉悦的享受。因此,患者对医疗护理的工作有了很大程度的认可,各方面都保持良好状态使患者康复速度加快。回顾性分析了2010年7月—2011年9月于我院脑外科进行了舒适护理的患者资料,得出舒适护理具有良好的临床适用性,护理效果良好。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选择于2010年7月—2011年9月在我院进行脑外科住院诊治的78例颅内损伤患者,包括女性患者30例,男性患者48例,随机分配患者到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临床治疗同时配合相应护理措施,即运用舒适护理模式到观察组40例患者中,而38例对照组则运用普通护理措施。

2、舒适护理方法内容

饮食护理:患者自己无法独立进食时,要鼻饲,叮嘱患者家属多喂食高纤维素、高热量、高蛋白质的食物给患者。患者可独立进食但是自行行动困难就需要辅助支架进食,少食多餐是正确的原则,患者每餐都不宜吃太多,遵循原则逐渐就能恢复到一般正常饮食水平。

皮肤护理:为了避免压疮等情况发生,应该积极对局部皮肤做好护理工作。提醒患者自己要经常翻身,为身体一侧减压,且应定期按摩受压部位并时刻保持干燥。若患者要乘坐轮椅,嘱其常用手臂撑起身体躯干,迫使臀部与轮椅面分开以得到放松,若患者自己没有能力完成此种动作,应由医护人员帮助其进行臀部减压,此类动作要保持每30分钟进行一次。

心理性舒适护理:脑外科患者进行手术过后一般会有一些心理负担重的变化趋势,他们会担心自己的康复情况以及未来的行动能力与工作能力是否会受影响,会担心自己的生命能否延续下去,甚至担起过重的医疗费用负担,经调查研究显示,部分患者还会表现出焦虑、失望悲观、抑郁等种种负面情绪。面对这些情况,医护人员应尽力鼓励患者燃起希望,告诉他们不要放弃,要用积极的心态配合临床治疗和术后康复培训,而且还要给予患者全方位的照顾以及各方面心理辅导,使患者保持身心愉悦的状态,这才能最大限度的尽快恢复健康,战胜病魔。

肢体功能康复护理:肢体功能康复护理训练计划是以不同患者的功能缺陷的程度为依据的,由于患者长期卧床会阻碍其机体功能恢复,所以医护人员要鼓励其多活动,活动情况视患者自身能力而定,一般开始时都会有依靠物帮助患者站立或者慢慢走动,当患者情况逐渐好转,脊柱稳定且无心悸、头晕、坐不直等负面直立性的低血压情况时,功能性练习才可以开始进行。例如进行穿衣服、自行进食、持物和写字等简单练习,这些练习对上肢恢复能起到良好作用。并且医护人员还要及时叮嘱患者多利用膝关节、髋关节以及踝关节做训练,同时不能忘记按摩下肢的肌肉,使其得到适当的功能训练,最后得以恢复。

环境护理:致使患者感觉到不舒服的原因之一就是环境遭到改变。致力于为患者提供一个整洁、安静合适的住院环境,这会让患者感到心情放松进而为病情恢复提供帮助。由此,设计病房时应采用美观、实用以及舒适的观念,联系病人特性,个体化室内装修排布,为患者营造一个优良的生活场所。并且医护人员要随时随地注重言谈举止给患者带来的影响,保证患者能尽情的放松心情,保持愉快。

关于对并发症的防护:大部分脑外科患者会患有泌尿系感染,所以会做膀胱舒缩能力训练,医护人员要一直在其身边进行行动指导,来排除发生挛缩性膀胱的情况;还有些排痰情况不好的患者,对此医护人员会叮嘱病人家属及时为患者拍背,关键时可采用化痰药物的医治方法;还要叮嘱患者家人让患者进食时应多吃粗粮、蔬果之类的粗纤维食物,这会减少甚至避免便秘情况,对已经有便秘症状的患者,应及时给予适当医治。

二、研究结果

舒适护理的方法全方位、多样化并且个性化,其中对患者的饮食、皮肤、心理舒适程度、肢体功能康复情况、环境情况以及对一些并发症都有行之有效的护理措施。

下面对脑外科患者康复期所做舒适护理的应用疗效进行探讨。随机将78例脑外科手术患者分成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38例,以舒适护理方法为准则对观察组实施护理,将病房普通的护理用于照组,研究期限为时7周,回顾性检测所有临床资料,对舒适护理康复情况进行总结。经舒适护理的观察组脑外科患者康复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普通护理患者。且经过舒适护理以及临床治疗的患者好转率高达100%,无一死亡病例。而对照组38例患者未经过舒适临床护理,好转率相对较差,康复期也明显比实施过舒适护理的患者要长。得出的结论是在舒适护理适合在脑外科患者康复期运用,使疗效得到显著提高,应临于床广泛推广。在脑外科的患者康复期内对其进行舒适护理能够有效解决一般临床护理不能解决的问题,提高效率。

三、结果讨论

除却做好一般护理工作以外,舒适护理工作进行与研究并存,对每一位患者进行情况分析,并根据实践情况做出合理护理措施决策。调查显示,住院患者要求的无非是心里舒适、生理舒适、环境舒适以及灵魂舒适。为了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认可程度,给予患者最合适的护理方法,对医护人员要首先进行专业知识的相关培训。提高医护人员自身医学素养及知识内涵,令所有医护人员都能学以致用,在工作中充分发挥所学,对患者全心服务,对工作严谨认真,才能为患者营造良好环境,患者满意度自然随之上升。研究得出结论,患者对于观察组的护理工作评价明显高于对照组。脑外科患者的康复过程并不容易,不仅需要医护人员的专业护理,还要病人家属的配合。在恢复难关面前,医护人员要使患者情绪稳定下来,给予适当支持和鼓励,让患者重拾勇气和信心,变被动治疗为主动康复,这样在配合一切功能训练的前提下,以得到最好疗效。

总而言之,因交通事故率逐渐上升,脑外科手术患者数量也同时上升,近年来,大量事实组成的康复医学证明,在脑外科患者的康复期应用舒适护理能有效改善患者病情,减少病残率,使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提高,进而加快病情恢复。

参看文献

[1]骆琼芳;孙金梅;;循证护理在颅脑外伤老年病人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0年11期

舒适护理论文篇6

【关键词】舒适护理;普外科

舒适护理是贯穿于整个住院治疗的整体化行为[1,2],伴随着时代的进步以及医疗系体制的不断完善,以病患为中心的理念已经深入每个医护的心中,舒适护理是个性化的有效护理模式[3],能够使患者在心理和生理上获得愉快的享受,河南省安阳市汤阴县第一人民医院将舒适护理理念贯穿与普外科护理中,取得很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本院2012年1月~2013年10月年龄介于50~70岁的80名患者,其中男60例,女20例,平均年龄52岁,随机分成两组,每组40名患者。两组均进行了普外科手术,在性别比、年龄和病情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试验组在标准整体护理的基础上实施舒适护理,对照组则实施标准的整体护理。

1.2.1手术前舒适护理

1.2.1.1生理舒适术前观察阶段,患者往往需要接受多方面的检查和部分治疗,比如术前插管应和患者沟通清楚,配合进行,以减少患者的痛苦和不适。

1.2.1.2心理护理在手术前应该重视与患者的沟通,减少由于患者对疾病知识的匮乏而产生的对疾病的忧虑与恐惧,增加患者与病魔作斗争的自信心,让患者以最好的心理状态面对即将到来的手术。

1.2.2术后舒适护理手术后患者一般都会比较脆弱,特别是当刀口疼痛的时候,这时患者会不愿改变,因为怕影响刀口的愈合,这时应该适时的给予病患宣教,术后应该尽早的活动,即使有尿管或者胃管的不便,还是要经常活动,长时间的卧床,不改变,得褥疮的几率要明显高于经常活动的患者,另外夏天天气比较热,应当开空调调节到一个适宜的温度,还要经常询问患者是否需要换床单,防止褥疮的发生;术后还要严密监视病患的生命体征的变化,做好监护纪录,在患者禁食期间,做好患者的口腔护理,应给与如何避免口唇脱皮的技巧;护士要做好主动与病患沟通的准备,给予病患康复的信心以勇敢面对病魔勇气。

1.3观察指标在患者出院时对其进行护理满意度调查,调查表具有六个评分级别,非常满意、满意、比较满意、一般不满意、不满意、非常不满意。满意度的计算公式是满意度(%)=1-(一般不满意+不满意+非常不满意/总人数)×100%。

1.4统计学方法数据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均数间的差异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p

2结果

实验组中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与对照组比较有比较显著的提高,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

3讨论

舒适是没有疼痛,心情愉快,精神放松的一种很好的体验。舒适护理可以更好地配合医生的治疗,减少并发症,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将舒适护理应用于普外科术后患者,在接受了人性化的舒适的护理服务后,患者无论从心理还是生理上都能获得极大的满足感,患者对医院的满意度也明显提高(p

参考文献

[1]李亚静,王素婷,李慧芳.舒适护理理论的临床研究进展.护士进修杂志,2004,19(6):499-500.

舒适护理论文篇7

【关键词】舒适护理;清洁灌肠;满意度

【中国分类号】R473.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511(2012)06-0176-02

舒适护理是一个整体的、个性化的、创造性的有效护理模式,目的使病人生理、心理等方面达到愉快状态或缩短降低不愉快程度[1]。2010年1-6月我们对收治的52例妇科手术前清洁灌肠患者实施舒适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结果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抽取2010年1-6月收治的患妇科肿瘤手术治疗患者52例,年龄17-76岁,平均年龄58.7岁,其中宫颈癌5例、宫内膜癌3例、子宫肌瘤19例、子宫内膜腺肌症14例、卵巢囊肿8例及卵巢畸胎瘤3例。抽取2010年1月之前已治愈出院的妇科肿瘤手术前清洁灌肠患者52例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在年龄、病情、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方法与护理措施

2.1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舒适护理。于出院前比较两组患者对护士的满意度。

2.2舒适护理措施

(1)促进心理舒适的护理心理舒适指心理感觉,如满意感、安全感、尊重感等。妇科肿瘤患者需要手术时,大多对手术充满恐惧,多表现为烦躁、焦虑、紧张,甚至影响到饮食、睡眠、休息。针对患者焦虑、恐惧的负性情绪,护士对观察组以情绪调节模式[2]为理论依据,就患者的心理问题进行护理管干预,首先和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加强护患沟通交流,用通俗易懂的言语,以真诚热情的态度和病人交流,使病人尽快消除紧张情绪,减除顾虑,让她们从护理中得到安全感。操作前向患者做好耐心细致的解释,以求患者的配合。护理人员要处处关心、体贴病人,充分了解患者心理状态,及时采取有效干预措施,减轻患者的应激反应。

(1)促进生理舒适的护理

①舒适患者采取左侧卧位[3],左侧卧位是主动,患者舒适,臀部抬高20厘米,既不影响患者舒适,又有利于插管,避免因直肠2个弯曲而损伤肠黏膜,又使结肠位置高于直肠,直肠、结肠间产生压力差,有利于灌肠液到达乙状结肠[4]。

②插管舒适我们选用湛江市事达实业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次性双腔硅胶导尿管,这种导管比肛管细、富有弹性,且质地柔软,有利于减轻对直肠壁的机械刺激,同时我们还适当增加插管深度,控制灌入速度和降低压力,当患者少有便意时,操作者用左手向方向按压患者的一侧臀部直到溶液灌完,再继续按压3-5分,这样可使外扩约肌收缩,从而减轻患者便意,且可使灌肠液在肠道内停留时间延长,使溶液与肠道内的物质充分融合后再排出,这样既可减少灌肠次数,又提高了清洁灌肠的效果。

③环境舒适的护理病区环境优美、安全、安静,床铺舒适平整,被褥整洁。病室空气新鲜;温度、湿度适宜;病室温度应控制在22—24℃,湿度应保持50%—60%,室内每日通风两次,每次15—30分钟,忌对流风,防感冒,同时紫外线照射每日一次,照射时注意病人眼睛的保护。操作时注意遮挡,处处体现保护患者的隐私,尊重患者。

3结果

实施舒适护理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对护士的服务态度满意度比较见表1.两组护理效果比较见表2.

4护理体会

舒适护理有效地提高了患者对护士服务态度的满意度,尤其是通过情绪调节模式,帮助患者缓解了心理压力,使患者增加了安全感。在清洁灌肠患者实施舒适护理的实践中,护理人员和患者建立了和谐、信任的护患关系,改变了以往只注重治疗、护理疾病,不重视患者感受的单一护理模式,使患者在环境温馨、心理放松、充满关爱的氛围中接受治疗护理,有效缓解了患者焦炉、恐惧等负性情绪,增强了患者疾病的信心,有利于手术顺利进行和病人的术后康复。

舒适是人类的基本需求,将舒适护理运用于妇科手术前清洁灌肠过程中,让患者感受到护士亲人般温暖和关爱,无论从心理还是生理都获得了极大的满足和舒适感。护理人员通过对本组患者实施舒适护理,改善了护患关系,既提高了护理人员的自身价值,又提高了患者满意度。舒适护理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服务宗旨,有力地促进了整体护理工作的开拓;舒适护理作为一种理想的实践活动,能最大限度满足患者的需要,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极大地丰富了整体护理的内涵。

参考文献

[1]汤洁:舒适护理模式之我见[J]护士进修.1999.14(10);23-24.

[2]黄敏儿,郭德俊.原因调节与反应调节的情绪变化过程.心理学报,2002,34(4):371-380

舒适护理论文篇8

[关键词]舒适综合护理;常规护理的;内科病房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742(2013)08(c)-0169-02

目前,医疗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在针对内科患者护理方面,也获得了相应的发展,尤其是舒适综合护理的提出和应用,更是为患者提供了一种科学、整体以及有效的护理。为了探讨舒适综合护理在内科病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自2012年1月―2012年6月该院该科收治应各种疾病就诊的内科住院患者120例,对其中的60例给予舒适综合护理,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因各种疾病就诊的内科住院患者120例,其中男70例,女50例,年龄在35~60岁之间,平均年龄(46.12±2.09)岁。对于患者的文化程度,1例患者文盲,20例患者小学学历,59例患者初中学历,30例患者高中学历,10例患者大学学历。患者均自愿参与调查,病种有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消化道疾病以及肝、肾、肺功能疾病等。

1.2护理方法

对于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对于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舒适综合护理,即给予患者生理、心理以及环境上的护理[1]。生理舒适护理主要包括这个几个方面,患者的身体舒适护理、舒适护理,疼痛舒适护理,饮食护理以及排便护理等等,对于疼痛护理,在护理的过程中,要加强护理技术,具体操作时保证动作的温柔,对于饮食护理,要鼓励患者控制饮食,多食用膳食纤维,要针对不同疾病的患者给予科学合理的治疗,对于排便护理,护理人员要嘱咐患者多食用新鲜蔬菜和水果,多饮水。护理人员要帮助患者调整好,要利用床垫、被褥等给予患者一个良好的舒适环境,从而保证身体上的舒适。心理舒适护理方面,护理人员与患者要建立良好护患关系,患者在感受到温暖关怀的同时认真听取护理人员的建议,从而促进疾病的康复。在环境舒适护理方面,要给患者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与物质环境,要保持好护患关系,减少探视的次数,要保证病房的良好通风[2]。

1.3评定方法

将制定好的调查表交予患者,让他们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填写,对护理进行评价;并利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对患者焦虑程度进行评价。

1.4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和统计,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

2结果

在舒适满意度方面,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在焦虑程度方面,实验组低于对照组。在焦虑评分方面,无焦虑症状是指患者评分低于35,焦虑状况轻微是指焦虑评分在35~55之间,中度焦虑症状是指患者的焦虑评分在55~65之间,重度焦虑症状是指患者的评分在65以上。对于具体数据,见表1,表2。

3讨论

舒适护理旨在给患者提供整体性、安全性、愉快性护理。舒适护理是对传统护理的延伸,它适用于各种疾病的各段时期[3]。对患者有效运用舒适护理,可以帮助患者减轻痛苦,使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获得满足,降低焦虑程度。舒适护理要求护理人员的护理科学、全面,科学是指护理人员要应用科学的护理方法,全面是指护理的系统性,包括生理、心理以及环境(社会环境、物质环境)上的护理。护理人员要针对患者不同的症状给予必要的护理,要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要使患者身心愉悦,要使患者对其足够的信任,在相互合作的基础上有效改善患者的病情。

该组120例患者,对其中的60例给予舒适护理,经有效护理后,患者的心情较为愉悦,且对护理有效高的评价,另60例给予常规护理,效果低于实验组,可见舒适护理的可利用性。

[参考文献]

[1]周银玲,宋丽华,孙立波,等.舒适护理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8,14(17):19-31.

[2]胡秀芬.舒适护理在内科病房中的应用[J].中国护理杂志,2007,4(3):291.

舒适护理论文篇9

【关键词】肺结核咯血;舒适护理;心理护理;效果对比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5-0040-02

据统计,30%―40%的肺结核患者有咯血症状,这是造成患者病情加重甚至死亡的常见原因之一[1]。肺结核咯血具有发病急、病情重、传染性强的特点,若没有及时的处理,不仅会威胁患者自身的生命安全,还会对家庭、社会造成难以估量的伤害。因此,应该在有效治疗的同时,给予患者更加科学的护理,以提高护理质量,改善患者的病情状况。本文以我院近期收治的肺结核咯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分组讨论了常规护理和舒适护理两种模式的临床效果,具体过程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于2014年12月―2015年12月间收治的80例肺结核咯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40例,男性25例,女性15例,年龄24―69岁,平均年龄(41.3±3.5)岁。对照组患者40例,男性23例,女性17,年龄21―70岁,平均年龄(42.8±3.9)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上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1.2方法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包括常规检查、用药指导、病房护理等内容,给予观察组常规护理基础上的舒适护理,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2.1心理舒适护理由于病情较重,肺结核咯血患者需要承受这较大的身体和心理负担,容易出现焦虑、抑郁、不安等不良情绪。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心理状态,选择适当的时间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2],向其介绍治疗的目的、方法、效果等内容,注意鼓励患者,赢得他们的信任,建立起良好的护患关系,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除此之外,护理人员还应该尽可能的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使用亲切的语言与其沟通,使患者感受到温暖,逐步树立起治疗的信心。

1.2.2环境舒适护理护理人员应为患者提供良好的病房环境,注意通风,将室内湿度维持在65%左右,温度维持在25℃左右[3]。同时,注意消毒和清洁,及时更换患者的床单和被褥,增加患者的居住舒适感。有条件的情况下,护理人员还可以在室内摆放一些绿植,或者播放一些节奏舒缓的轻音乐,帮助患者转移注意力,减轻病痛程度。

1.2.3生理舒适护理首先,患者应多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以增加身的抵抗力和免疫力。其次,护理人员应妥善处理患者的静脉留置针,定时清洗患者的皮肤,防止出现静脉血栓、皮肤感染的现象。患者咯血后,护理人员应及时处理,并注意清洁患者的口腔和面部皮肤,增加其身体的舒适程度。最后,加强饮食护理,为患者提供新鲜的水果蔬菜,并在饭后按摩其腹部[4],防止便秘,保证大便通畅。

1.3评价标准向两组患者分别发放焦虑自评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评分共分为三个等级,50―60分为轻度焦虑,60―70分为中度焦虑,70分以上为重度焦虑。抑郁同样分为三个等级,53―63为轻度抑郁,63―73为中度抑郁,73分以上为重度抑郁。

1.4统计学分析本文使用SpSS19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使用t进行检验,得到的计数资料使用χ?进行相关检验,当p

2结果

2.1SDS、SaS评分护理前,观察组患者的SDS、SaS评分分别为(51.4±8.8)分、(65.5±9.9)分,护理后为(27.4±4.4)分、(28.2±5.1)分。护理前,对照组患者的SDS、SaS评分分别为(51.9±8.2)分、(65.8±10.2)分,护理后为(48.6±5.2)分、(55.5±9.5)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护理满意度观察组中对护理过程及结果十分满意的患者有28例,基本满意11例,不满意1例,护理满意度为97.5%(39/40)。对照组中十分满意的患者有13例,基本满意17例,不满意10例,护理满意度为75%(30/4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舒适护理以患者为核心,包含了心理护理、生理护理、环境护理等多个内容,能够帮助患者减轻心理上的负担,克服不良情绪,增加身体舒适感,具有较高的实践价值和意义。临床研究表明,提高舒适度能够帮助患者增加治疗的信心,减少应激反应,缩短身体康复时间,这对改善预后来说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肺结核咯血属于一种临床常见病,患者需要接受较长时间的治疗,因此如何保证舒适度、确保恢复效果是十分关键的。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护理前后的SDS、SaS评分变化明显,患者的心理状态相对较好,护理满意度较高,这与对照组相比有着明显的优越性。综上所述,对肺结核咯血患者实施舒适护理,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黄小红.舒适护理在230例肺结核咯血患者的护理效果研究[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02(11):268-269.

[2]何红芳.舒适护理在肺结核咯血患者中的护理效果研究[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22(07):219-220.

舒适护理论文篇10

目的:探讨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舒适护理的作用。方法:将80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40例与对照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舒适护理。住院期间对患者进行调查。结果:实验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患者住院时间比对照组缩短(p<0.01),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舒适护理能减少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和提高患者满意度,使患者身心处于最佳的康复状态,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舒适护理;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

【中图分类号】

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8-0205-01

急性心肌梗死是指冠状动脉急性闭塞血流终断所引起的局部心肌的缺血性坏死,起病急骤,病情变化迅速,常并发生心律失常、心衰、休克,是心脏猝死的主要原因之一。积极抢救治疗、合理有效的护理是治疗成功的关键。舒适护理是使人在生理、心理、灵性上达到最愉快的状态,或缩短、降低其不愉快的程度。根据萧氏舒适护理理论[1],本研究旨在探讨舒适护理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作用,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科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老年患者者80例,年龄60-75岁,平均(66.8±8.8)岁,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均符合美国心脏病学会、心脏病协会(aCC/aHa)制订的诊断标准。将其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和舒适护理组,各40例。两组间性别、年龄、病程、血压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1.2.1急性期舒适护理

1.2.1.1心电监护:患者入院后迅速给予连续心电监护。密切观察血压、心率、呼吸、体温以及血流动力学变化,保证电除颤仪器,抢救药品及器械等随时处于良好的备用状态。护士必须严密观察患者心电图变化,对患者采取心电监护过程中,要保持高度的警觉性和敏锐感,及时发现心律、心率的异常变化。

1.2.1.2早期吸氧:氧疗可增加心肌有氧供给提高血氧饱和度,改善心肌缺氧,减轻心脏负担,控制心肌梗死范围的扩大。一般以4-6L/min为宜,待疼痛减轻或消失后可适当减少氧流量,保持吸氧管道通畅,观察吸氧效果。

1.2.1.3迅速建立静脉通道接诊后尽快为患者建立静脉通道,以利于抢救用药,并维持血压稳定,补充血容量、调节水电解质,随时准备静脉给予抢救药物。

1.2.1.4饮食指导:急性期饮食应以低脂、清淡、易消化食物为主,少食多餐为原则,避免过饱,选食纤维丰富的水果、蔬菜如芹菜、韭菜、香蕉等,食用鲜奶、豆浆、核桃、芝麻、蜂蜜等润肠食物,并保证每日饮水1000ml左右,禁忌烟、酒、茶、辣椒、可乐等刺激性的食品饮料。饮食宜清炎、低脂、低胆固醇、丰富维生素、易消化半流食,以少量多餐的为宜,不宜过饱;保持大便通畅,避免排便时用力,在无并发症时按病人习惯允许其坐于床边马桶椅上解大小便。

1.2.1.5排便护理:无论是急性期还是恢复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都必须保持大便通畅。患者常因便秘用力排便而增加心脏负担,诱发心律失常、心绞痛、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甚至发生猝死。因此护士应指导患者床上排便,对便秘者可以适当给予缓泻剂,如开塞露、果导片等,配合腹部按摩,以解除便秘。

1.2.2稳定期舒适护理:

随着病情稳定,恐惧、焦虑情绪减轻,自尊需要增强,护士应协助患者保持良好的自我形象,如协助患者保持整洁的外表,适当照顾患者原来的生活习惯和爱好,协助患者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动,促进患者的心理和生理舒适。

1.2.3康复期舒适护理:

护理人员应在患者康复过程中指导患者及家属学习如何预防心肌梗塞的再次发生,冠心病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不是必然结局,有许多冠心病患者长期坚持服药、适度锻炼、改变生活方式、避免诱因,保持良好心态,战胜疾病。

1.2.4心理舒适护理:

大部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表现为主观感觉异常、紧张、焦虑、抑郁、悲观、烦躁易怒等心理特点,对医护人员及家属的举动特别敏感,医护人员要为患者提供一个良好的治疗护理环境。重视患者的心理变化,避免精神刺激,做好解释安慰工作。加强床旁巡视,及时给患者以心理支持,使患者能正确对待自己的疾病,保持平和心态,消除不良情绪,创造一个最佳的心理状态来配合治疗。

1.2.5环境舒适治理:

护士应做到说话轻、走路轻、操作轻、关门轻,保持患者床铺整洁、干燥、舒适,患者被服、衣裤要定期更换。保持病室适宜的温湿度,保持房间光线柔和自然,避免强光刺激。应给患者营造安静、整洁、舒适、安全的病房环境。

1.3观察方法:

观察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出现腰酸背痛、便秘、失眠等并发症的病例数,统计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并根据自行设计的统计表,对两组患者于出院时进行满足度调查问卷,内容包括病区环境、病房整洁度、服务态度、言语文明、举止行为、信任与尊重患者、解决问题能力、护士技术操作、知识层次、卫生宣教等10个项目,分满意、较满意、不满意3个级别,由专人指导填写。

1.4统计方法:

计量资料以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配对资料t检验,计数资料行χ2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出现腰酸背痛、便秘、失眠、排尿困难等并发症例数明显减少;实验组患者住院时间比对照组缩短,差异有显著性;实验组护理满意度明显提高。

3讨论

舒适护理促使护士重视患者的主观感受,通过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舒适护理,有效地减轻了患者紧张、焦虑的心理状态,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追求舒适为人类的天性对于处在病痛中的老年患者而言,舒适更是一种理想化的追求。护理学认为,舒适是没有病痛折磨、心情愉快、精神放松的良好体验,任何破坏这种状态的因素,都可以造成不舒适。随着现代护理学观念的更新,找出不舒适的原因,在不影响疾病的情况下采取有效的措施消除或减轻患者的不舒适,是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尤其是急性期2-3周内的排便情况应引起高度重视,加强防止便秘和不可用力排便的宣传教育,指导正确排便,注意饮食和生活方式。针对不同患者采取相应的措施,实施个体化护理,同时注重给予患者人性化的关怀和照顾,使患者在心理、精神上处于舒适安全状态[2],以达到有效护理的目的,解决了患者便秘的痛苦,从而也减少了急性心肌梗死并发症的发生。同时,舒适护理可以明显缩短患者住院天数,既为患者节省了经济开支,又有助于更有效地利用社会医疗资源。舒适护理重视老年人的主观感受,通过舒适护理减少了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的发生。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