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管离任审计报告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11:28:49

高管离任审计报告篇1

为适应高校改革发展需要,规范学校的财务管理和财务监督,应该对学校领导干部进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

高校近年来由于招生规模迅速扩大,资金运行量剧增,经济风险也日益增大,特别是高校后勤社会化,使高校国有资产向国有企业化转型。高校干部涉及经济和经济交往日益增多,因此,对干部的经济责任进行监督变得非常必要。经济往来给高校管理者明确了经济责任,因而对高校干部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就成为一种重要的审计类型。

笔者现就高校干部离任经济责任审计问题提出以下观点。

一、高校干部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的对象

高校干部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的对象是对谁进行审计,这是最基本的问题。不是每个与经济有关系的干部离任都要进行审计。“离任”就一般情况来讲,有三种类型:一是准备任用到更高的位置去担任领导职务;二是自然年龄到期;三是要调离现任的工作岗位。三类审计不论属哪一类,都涉及两个问题:一是在现任位置离任;二是有经济责任。有一定的责任,就赋予了相应的权力。有经济权力就有经济责任。对每个部门行政正职来讲,不论那些业务,他们都有最后决策权,因此是审计对象之一;对每个部门行政副职来讲,都有权力,但不一定都有经济决策权,只有有经济决策权的副职,才可能有经济责任,才属审计对象之一;对一些经济部门,如财务、产业、基建等,只要是行政负责人,都有经济责任,都是审计对象之一。概括起来讲,干部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的对象是每个部门行政正职、有经济决策权的行政副职、平常业务以经济往来为主的部门行政领导。

二、高校行政领导干部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程序

对内部审计而言,干部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的程序在审计准备阶段、审计实施阶段的前半部分、审计终结阶段一般不存在分歧。分歧较大的是形成审计报告初稿后是先征求被审计单位的意见还是先提交本单位主管领导。审计法第五章第三十七条规定:“审计组对审计事项实施审计后,应当向审计机关提交审计报告。审计报告报送审计机关前,应当征求被审计单位的意见。被审单位应当自接到审计报告之日起十日内,将其书面意见交审计组或审计机关”。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有些单位根据离任审计过程中发生的具体情况,制定为先报主管领导,再交有关部门和被审计人。按这样的程序执行,可能有利于单位行政领导,但给审计带来了较大风险。至于审计过程,特别是经济业务往来较多的现代审计,不可能把每个事项都准确审计到。审计不到的地方,并不能说明被审计部门就不存在一点问题。被审计部门也应该逐步认识到,审计报告“初稿”或者“征求意见稿”,只是审计组对所能审计范围内的结果性报告。也可能有这样的情况:被审计部门存在的有些问题在本次审计中没有被发现,也可能在审计“初稿”中提出的问题因被审计者提供的资料不全,经征求意见后,确认为合理的,可不在报告中反映。对前一种结果,被审计者不能因此对委托审计的部门或单位主管领导横加指责。对后一种结果,如果先不征求被审计者意见,就给审计带来了潜在的风险,这种风险最终将可能给单位行政领导带来法律责任。审计过程本身就存在风险,风险是不可能避免,但为了减少风险,内部审计在提交审计报告“初稿”前,应按审计法对国家审计机关审计程序的要求,先征求被审计部门意见,再提交给委托部门或单位主管领导。

三、行政领导干部离任经济责任审计报告的范围

行政领导干部离任经济责任审计报告是否需要审计意见和建议,这是实际审计中较难处理的问题。干部离任经济责任审计报告不同于一般财务收支审计报告。离任审计的前提一般是受托审计,审计部门只对干部在任职期间经济责任履行情况作客观、公正的审查,出具结果性审计报告。但往往有些委托部门或单位主管领导要求审计部门提出审计意见和建议。对于部门行政领导的评价,不是审计部门的职权范围,审计部门也不好作出评价性结论。所以,笔者认为行政领导干部离任经济责任审计报告一般不提出具体审计意见和建议。对于单位内部企业化管理部门负责人进行离任审计,即使要评价其在经济管理中的业绩,也应当采用审查法,将审计结果与主管部门的标准和要求相比、与其在任期间经济目标相比、与同行业公认的原则相比。通过相比较,评价其在任期间资产保值增值情况、任期目标完成程度、在同行业所处位置,最终达到审计报告能给委托部门和单位主管领导提供聘用被审计者一个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依据性报告。干部离任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对内部审计部门来讲,遇到的实际问题还可能很多,单位主管领导对内部审计的要求也可能不一致。内部审计要摆好自己的位置,减少审计风险,树立审计独立监督、客观公正的良好形象。

四、高校领导干部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的具体操作

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中,如何客观、准确、具体地对领导干部任期内经济事项进行评价,一直是困扰审计人员的关键问题,特别是在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有效以及内控制度的健全、有效等评价方面,缺乏一个较为系统的评价体系,没有量化界定,审计人员难以操作。针对这一问题,笔者认为:

(一)上级审计机关应加紧制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具体量化的评价指标体系,便于审计人员实际操作,以利提高审计质量

高管离任审计报告篇2

根据笔者多年从事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体会,深感搞好内部二级核算部门(单位)的经理离任审计,不但需要企业领导的有力支持和各方面的密切配合,而且更需内审人员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业务素质,严格遵循审计程序,精心组织,认真实施。

一、领导重视和支持,营造良好的内部环境,是搞好离任审计的关键。

过去,部门经理岗位变动时,通常是任、免决定在同一文件、同一时刻宣布,虽也对离任者作过审计,但多数是查查帐帐、帐贷相符,肯定成绩,说些好话,走走过场而已。这几年,我公司领导深刻认识到认真搞好离任审计工作,对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将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从1997年起,将审计工作从原来的综合管理部门——企管科独立出来,专门组建了审计督查室,定为一级部室,授权对公司经营、管理工作进行审、督、查,直接对董事长负责,公开选拔思想好、作风正、事业心强、业务素质高的人员充实内审队伍。还明确宣布:凡离任者,先调离原部门,暂不明确职务,在从事营业现场管理的督导台边工作,边接受审计,边配合做好任期内遗留问题的处理工作,待审计作出结论、遗留问题解决得有眉目后,再安排到新的岗位。由于对内审机构定位明确、授权到位,对离任者实行离任即审,审后再定职,这样做,增强了内审人员不辱使命的责任感,强化了离任者积极配合审计、争取过好“审计关”的紧迫感,促使接任者尽快进入角色、弄清家底,也使其他在任的经理从中受到强化责任意识的启发和鞭策,为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营造了良好的内部环境。

二、针对内部离任审计的特点,把把好审计工作的在京,是搞好离任审计的前提。

我们在开展离任审计的实践中,将工作重点定为:

l、验证、评价离任者任期内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2.审核、验证部门掌管的资产状况;揭示并处理不实资产和不良资产,夯实家底。

3.对购销业务活动中涉及尚未进行帐务处理的商品转移、财务收支、资产损溢、债权债务等遗留的利或有的事项,作好衔接或处理。

4.验证和评价被审计部门内部控制制度的运行情况。

5、对离任者进行综合评价,提出必要的奖励或追究经济责任的建议。

三、遵循审计规范,精心组组实施,是提高离任审计质量的基础。

L、成立审计小组、分工。根据工作量的大小,以审计督查室成员为主,必要时抽调财务、业务人员参加。组成审计小组,明确审计组长。审计组长一般由一名副总经理兼任,或由审计室主任担任,具体负责审计方案的制定和人员分工,检查审计人员的工作进度和质量;审计证据,协调、处理审计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和矛盾。负责把好审计质量关。

2.按照审计程序;认真实施审计。具体步骤是:

(l)、发出《审计通知书》。

(2)作好审前调查。听取离、接任双方的意见和要求,召开柜组长、营业员代表座谈会,进一步了解被审计部门情况,通报审计程序,听取职工群众意见,提出配合审计的要求。

(3)、调阅报表、会计帐簿、会计凭证和柜组管理台帐及其他相关资料。

(4)、对柜组进行现场盘点,在盘点过程中检查商品质量和存贷管理状况。

(5)、集中精力,弄清以下情况;

a:有无虚报、瞒报利润情况。

B:向当事人或责任人调查帐龄较长的“应收帐款”和“预付帐款”各债务单位经营情况及资信程度,逐笔审议债权的可靠性,债务的真实性,逐笔明确帐款清理、清收的时限和责任人,列表备案。对其中帐龄较长、债务人已发生变化、收回无望的,确认经济损失,对可能会形成呆坏帐损失的,在《审计报告》中作说明。

C:弄清各柜组帐货是否相符、库存中有哪些有问题商品、代销商品有无退货或付款过头现象、柜组帐存总额中有帐无货的“往来库存”(包括来货短少待查、退调货未达帐、商品赊销、批发应收款未达帐)等问题,查明原因,逐一落实责任人。

凡排查出来的冷背呆滞、质次价高、残损失效、销小存大等有问题商品,在了解其形成时间及原因的基础上,组织离。接任双方和财务、业务等部门负责人,现场逐一鉴定,按当前市场行情评估可变现的处理价,确定资产损失额,使这些潜亏因素浮出水面,待《审计报告》获得认可后,按程序进行报批,调整损溢。

D:对各柜组进销差价和进销差率进行检查验证,发现低于正常水平的,进行差价核实,调整损溢。

e:抽查柜组物价台帐、代销台帐、合同台帐和平时的盘点表等,查证内部管理有无失控现象。

(6)、分类汇总,撰写《审计报告》。将审计证据及有关资料进行分类汇总,召开审计小组成员会议,对照方针、政策、法规和企业内部管理规章制度;及任期内的经营指标,对被审计部门的经营管理状况进行集体讨论、评价;研究《审计报告》提纲和审计“建议”,做到对离任者和接任者负责,使离任者进一步发扬成绩、克服缺点,让继任者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在此基础上撰写《审计报告》初稿,发送给离、接任者,再根据双方反馈的意见,作进一步调查论证和修改。

四、耐心细致地处理也离、接任双方的意见和要求,是审计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的要求,是审计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

在审计过程中,多数接任者希望对有问题商品和有问题资金能一次性处理到位,尽快清仓、平帐;轻装上阵;而离任者则往往认为商品削价损失幅度过大,对其经营业绩和评价有,双方互有争议。如何准确判断有问题商品和有问题资金。合理认定任期内的各种损失,明确划分离任者应承担的责任,这是审计工作中的一个难点。我们在验证、取证过程中,凡发现利润不实、费用开支不当。债权不够可靠、债务有出入等问题,都及时向离任者反馈,在认真听取其陈述的同时,明确指出离任者的责任,要求其边工作,边清理、清收,争取少遗留或不遗留给继任者;在认定有问题商品削价、报废损失和有问题资金的坏帐时,离任者有时提出各种理由进行辩解,甚至不肯签字,我们坚持耐心细致地听取离、接任双方意见,反复组织讨论,统一思想,达成共识;对离任者一时难以处理到位的遗留问题,由离任者负责落.实责任人,交由接任者今后继续催办、落实,总之,通过审计,使离任者移交得清清楚楚,接任者接收得实实在在,对前任未尽事宜明明白白,做到双方责任明确无疑。

五、落实《审计意见书》,延伸和深化审计成果,是离任审计工作价值的提升。

离任审计是一项综合性审计,是多种审计形式的复合体。为了充分拓展这种综合审计的综合效应,在审计小组的工作任务基本完成后,还开展以下四项活动:

1、董事长召开领导班子会议,专门听取审计小组汇报,离、接任者对《审计报告》的反馈意见,审定《审计报告》;根据离任者或当事人的责任大小,确定经济责任奖赔金额,签发《审计意见书》。

2.董事长召开全司干部大会或各部门负责人会议,通报审计情况(必要时由离任者作任期或反思发言),并对在接受审计期间,能认真配合审计,积极清收帐款,推销处理有商品事迹突出。成绩显著的,给予表扬奖励,而后明确新的岗位。这样做,收到了每次离任审计,全体干部都得到一次和提高的效果。

高管离任审计报告篇3

一、当前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先离后审”使审计工作形成“马后炮”,导致审计成果运用差。中办、国办两个《规定》指出:“领导干部任期届满,或者任期内办理调任等事宜前,应当接受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从实际情况看,有的地方把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看作无足轻重,干部离任由组织部门先下达调任通知书,到新的单位上班几个月后,才通知审计部门实施审计。形成了“离归离、任归任、审归审”的局面,审计成果运用差。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经济责任审计事实上成为了一种事后行为,对离任者经济责任的界定及任职去留无实际意义,使离任审计流于形式。即使发现了离任干部存在问题,但由于人已调离,形成离任与离任审计不相联系的局面。

2.审计报告难以落实。前任遗留的问题,让后任去处理,后官不翻前官印,继任者对存在的问题无所谓,不会积极整改,久而久之形成恶性循环。

3.先离后审,不仅使经责审计工作流于形成,而且对干部队伍建设产生负面影响。领导干部已经离任,调任或提拔,审计报告已失去作为干部任用参考依据之一的价值,干好干坏一个样,降低了领导干部事业心、责任心,不利于干部队伍建设,同时,也挫伤了审计干部的积极性。

4.审计对象的自查报告时效性差,内容过于简化。审计对象的自查报告应于组织部门发出审计委托书后着手准备,在实施现场审计时提交审计小组。但是,由于审计对象都已调离、提拔、任用,经济责任审计的结论就不可能被有效利用,自查报告就不会被审计对象重视。导致自查报告不能按时提交,内容过于简化,不能全面的反映审计对象在任职期间的经营状况,无法为审计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二、完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几点建议

1.加强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规定》,使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更加关心、重视和支持经济责任审计,切实加强对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组织领导;使领导干部充分认识到任职期间履行经济责任情况,应当依法接受审计监督,积极支持和主动配合经济责任审计;使社会各界更加了解和认识经济责任审计,扩大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社会影响,营造良好的审计环境;使各级审计机关和广大审计人员强化依法审计意识,规范经济责任审计行为,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和水平。

2.审计关口前移,避免“马后炮”。经济责任审计是一项经常性,制度化的工作,把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纳入计划管理,根据被审计对象的任职期限,开展任前、任中和离任审计,通过任前审计从源头净化干部队伍;通过开展任中审计,及时发现问题,实现监督的连续性。而且任中审计所积累的审计结论可直接为离任审计所应用,使经责审计工作有序进行,解决离任审计存在的“马后炮“问题。

3.重视利用审计结果。各级党委、政府要重视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加强领导,将审计结果与干部任用有机结合,干部监督管理部门要严格执行中办、国办《规定》实行“先审后离任”的操作程序。

4.评价离任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不是审计部门一家所能完成的。审计部门要积极主动的与组织、纪检等部门多沟通、交流,充分发挥审计报告的作用,增强经济责任审计的权威性,预防“跑官”、“要官”、“买官“、“卖官”等用人上的腐败。

5.建立科学规范的评价体系,使经济责任审计有章可循。建立一套具体的操作性强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用于评价离任者任期业绩,界定领导人员的经济责任。为了使审计人员的评价有理有据,应制定一套科学、规范、实用性较强的评价体系。要对每个指标的内涵、外延进行明确界定,对评价标准进行量化,把定性分析评价与定量分析评价结合起来,使审计评价工作具有可操作性。以统一评价口径和考核标准,对于定性评价标准,应紧紧围绕经济责任来建立。突出真实性、合理性、效益性原则,效益性目标应明确界定。同时还应对内部控制及其执行情况进行审计评价。对于定量评价标准,应依据一定的原则和标准,科学地从数据角度界定,分析衡量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

高管离任审计报告篇4

一、加强组织领导,形成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合力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将经济责任审计列入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市委常委会多次专题听取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汇报,并及时提出指导性意见。市、县(区)两级党委、政府重视审计专职机构建设,在经济责任审计机构的设置、人员编制、经费等方面全力给予支持。市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规范的工作运行制度,根据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特点,采取召开座谈会、组织理论研讨、出台政策意见、开展质量检查等办法,指导全市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开展。同时,积极转变工作作风,由过去参加会议、听取汇报、传阅文件的静态管理,变为全过程参与、多角度指导的动态管理。部门间协调配合不断加强,逐步形成坚持“共同研究审计计划,共同组织召开审计工作会,共同研究审计查出的突出问题,共同反馈审计结果,共同督查审计查出问题整改纠正”的“五共同”工作方法,切实加强了部门之间的配合、互动,真正形成了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良好局面。

二、探索创新方式,实现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新突破

*年,市审计局积极探索创新审计方式,加大审计工作力度,在审计方式、审计方法、审计内容等方面实现新突破。全年共对112名领导干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其中:任前审计40名,任中审计10名,离任审计63名。党政机关、群团组织主要负责人87名,企事业单位主要负责人、法人代表25名。

一是在审计方式上实现新突破。规定凡负有经济责任的县科级领导干部,提拔之前、离任之后和任职5年仍未离任的,不管是哪个部门,从事哪个岗位,都必须进行经济责任审计。从过去的单纯开展离任审计,向任前、任中审计转变。二是在审计方法上实现新突破。接受委托的数量有新突破。*年,市委组织部共委托市审计局对112名同志进行经济责任审计,是*年委托任务的4倍。被审计对象的范围有新突破。*年,市审计局共组织对23名在县区换届调整中离任的县区常委进行经济责任审计,对县区3名检察长进行经济责任审计,这在往年的经济责任审计中是没有的。审计办法有新突破。在全市审计系统整合审计人力资源,抽调县区审计人员组成审计组,进行审计;结合本级预算执行审计、专项审计同时实施经济责任审计;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实行“统一方案、统一进点、统一督查、统一审计时间、统一认定处理、统一公文格式”的“六统一”方法,保证了审计的客观性,提高审计质量。三是在审计内容上实现新突破。经济责任审计实行“八查”法,即一查任期内年度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二查任期内财政财务收支是否真实、合规、合法;三查任期内国有资产的管理情况;四查离任时的债权债务是否真实合法;五查各项收入的来源是否合法;六大经济开支事项和重大经济项目的有关合同、协议执行情况;七查资金流向,并延伸下属预算执行单位;八查任期内执行廉政纪律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情况。近年来,通过经济责任审计共查出违规违法问题金额7.9亿元,损失浪费金额2110万元,管理不规范金额5.5亿元。其中,由领导干部直接经济责任造成的违规违法问题金额1.4亿元,损失浪费金额291万元,管理不规范金额4384亿元。

三、注重审计结果运用,提升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在干部监督管理中的作用

针对审计出来的各类问题,认真采取措施,注重审计结果运用,进一步提升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在干部监督管理中的作用。市审计局制定《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管理办法(试行)》,对审计结果运用作出明确规定:一是报告制度。市审计局对审计结果报告反映的问题,定期向经济责任审计领导小组报告,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根据审计结果报告,按照职责和分工,分别提出结果运用的意见和建议,汇总后形成审计结果运用初步意见,提请领导小组研究。领导小组研究确定后,各成员单位在法定职权范围内执行。二是谈话制度。对被审计对象实行诫勉谈话和警示谈话。本人写出深刻检查,单位写出整改报告。三是反馈制度。由市审计局召开被审计人所在单位中层以上干部会议,通报审计查出的问题及处理意见。四是督查制度。被审计对象及其单位在收到审计决定两个月内向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落实整改情况。审计项目结束三个月内,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组成联合检查组,选择重点单位进行跟踪检查。五是归档制度。将审计结果报告存入干部廉政档案,要求拟提拔对象先就经济责任审计查出的问题进行整改纠正,视整改纠正情况再研究是否使用。*年,市委依据审计结论,共对31名领导干部进行组织处理,其中:不予提拔2人,暂缓提拔3人,诫勉谈话6人,警示谈话20人。

高管离任审计报告篇5

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化问卷调查全面展开

近期,财政部首次全国范围内展开较大规模的企业会计信息化问卷调查。财政部于2009年了《关于全面推进我国会计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了“健全一个体系、建立一个平台、形成一套标准、打造一支队伍、培育一个产业”的目标。本次问卷调查的总体思路就是从实现会计信息化工作“五个一”的目标出发,构建调查问卷基本框架,并参考国内已有的信息化调查问卷及模型,结合企业会计信息化的特点,综合形成完整的企业会计信息化调查问卷。本次问卷调查在全国财政系统内部进行,不涉及相关行业主管部门。问卷调查范围包括全国3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5个计划单列市以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调查对象为各地所辖范围内登记注册的企业。

中注协全面改革行业监管制度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7月20日《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检查制度改革方案》,对已实施7年的行业监管制度进行全面改革。《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检查制度》和《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会员执业违规行为惩戒办法》同时修订出台。此次改革的重点是将执业质量检查工作重心由业务项目检查转移到系统风险检查上来,建立起以“周期性检查为基础、防范系统风险为核心、体现独立监管要求”,与国际普遍认可监管制度趋同的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监管体系。中注协秘书长陈毓圭表示,中注协将重点推进五大领域的改革,分别是加强系统风险检查、建立分类分级监管制度、加强专兼职结合的检查队伍建设、建立执业质量检查工作自身的质量保证体系、建立事务所执业质量检查公告制度。

审计署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指导意见

近日,审计署制定出台了《深化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指导意见》。《意见》从明确指导思想和工作思路、发挥联席会议和领导小组的作用、加强计划管理和组织实施、把握审计内容、做好审计评价、促进结果运用、推进规范化和信息化建设、加强队伍建设和理论研究等八个方面,对深化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意见》还进一步明确了不同类别领导干部的审计内容,提出了地方各级党委主要领导干部、地方政府主要领导干部、党政工作部门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的重点审计内容。《意见》的出台,将进一步有效发挥经济责任审计在加强干部管理监督、促进党风廉政建设、推动完善国家治理和保障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等方面的“免疫系统”功能。

证监会出台基金行业人员离任审计准则

日前,证监会公告了《基金行业人员离任审计及审查报告内容准则》,确定了实施离任审计、审查的人员范围,细化了离任审计、审查报告的具体内容等。证监会表示,这一准则将在今年的10月1号开始实施,主要是进一步规范基金管理公司,基金托管银行,基金销售机构相关人员离任审计和审查报告的内容。证监会相关负责人表示,第一,要求相关机构建立离任审计和离任审查制度,规定了应当接受离任审计和离任审查的人员范围。第二,对离任审计和审查报告的内容提出了具体的要求。第三,对离任审计,审查工作提出了全面客观公正等方面的要求,并对违反《准则》规定的行为规定了相应的法律责任和惩处措施。

上半年全国税收总收入同比增长29.6%

财政部消息,今年上半年全国税收总收入完成50028.43亿元,同比增长29.6%。其中,个人所得税完成3554.78亿元,同比增长35.4%;房产税完成569.35亿元,同比增长24.4%;资源税完成307.63亿元,同比增长44.9%。对于个人所得税保持快速增长,财政部称是随着资本市场发展和城镇居民财产性收入的增加,个人股权转让以及拍卖收入大幅增长,带动居民个人的财产转让所得税快速增长。同时,我国城镇职工工资水平有所提高,带动工资薪金所得税增加。此外,税务机关加强了对高收入者及居民股权转让个人所得税的征管,保证了个人所得税税款的及时足额入库。对于房产税增长较快的主要原因,财政部称,一是办公楼和商业营业用房的保有量快速增长;二是房屋租赁价格上升。

资源税改革方案:扩大计征范围

国家税务总局办公厅副主任郭晓林日前表示,扩大资源税改革试点方案已上报国务院。资源税改革将按照由从量计征改为从价计征方向,征收范围在石油天然气的基础上扩展到其他资源产品。据悉,资源税改革的下一步,不仅是扩大从价计征范围,而且是择机向全国范围推广。为此,国务院正在对资源税暂行条例进行修订,修订也同时涉及到从价计征的范围以及税率的确定等。按照我国现行的资源税征收办法,目前原油税额度为每吨8元至30元,而天然气税则为每千立方米2元至15元。2010年6月1日,我国率先在新疆实施石油天然气资源税改革,同年12月1日,又将新疆资源税改革方案扩大到西部内蒙古、甘肃等12个省区。

中小企业划型标准新增“微型企业”

工信部、发改委、财政部等部门近日制定新的《中小企业划型标准》,首次增加“微型企业”标准。有关负责人称,小型和微型企业将成为今后扶持的重点。此次出台的划型标准涉及84个行业大类,362个行业中类和859个行业小类,基本涵盖了国民经济的主要行业。根据新的划型标准,中小企业分为三类,中型、小型和微型,主要参考就业人数、营业额、资产总额指标,在不同的行业使用不同的指标。微型企业也是企业中的弱势群体。有关负责人表示,新标准专门划分出微型企业后,有利于宏观分类指导和增加政策的针对性。如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主要是小企业和微企业融资难,找出问题的关键就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出台解决微型企业融资难的政策措施。

银监会:审慎开展与地方政府战略合作

在银监会2011年第三次经济金融形势通报分析会上,银监会主席刘明康表示,下半年将“深入推进平台贷款风险防控不动摇”。同时,刘明康提醒银行注意近期网络借贷、民间借贷和小额贷款公司等领域凸显的风险,筑牢防火墙。刘明康要求,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化解既有风险、严控新增风险,把住科学补正贷款合同还本付息条款和补充合法有效抵质押物两个关键,让风险早暴露、早发现、可度量和早干预。刘明康表示,要严格依据有关要求,控制新增贷款风险。审慎开展与地方政府之间的战略合作,加强土地抵押贷款管理,根据现金流覆盖情况分类计提风险资本。

pCaoB审计报告模式概念公告

近日,美国公众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pCaoB)了一份概念公告,讨论了改变审计报告模式的候选方案。目前,pCaoB正在对该概念公告中可能使审计报告模式有所改进的备选方案和其他事项征求意见。该概念公告列举了改变审计报告模式的多项备选方案,并就这些方案向公众征求意见。同时,该概念公告也欢迎公众提出其他能够为投资者展现更为透明的审计程序、更加深入的公司财务报表信息以及财务报表之外的其他信息的方案。概念公告中所举的备选方案包括:审计人员讨论和分析;强制使用与拓展强调事项段;审计人员对财务报表以外的其他信息进行鉴证;明确标准审计报告的用语。

aSB对金融工具披露准则修订

英国财务报告理事会(FRC)下属的会计准则委员会(aSB)于近日了对《财务报告准则第29号―金融工具:披露》(FRS29(iFRS7))的修订,增加了对金融资产转移的披露要求。这项修订增强了和实体转移金融资产而产生的风险敞口相关的财报信息披露。这将使财报使用者得以充分评估实体转移金融资产时产生的风险敞口,以及由此给实体财务状况带来的影响。修订此项准则源于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在2010年10月对《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7号―金融工具:披露》(iFRS7)的修订。由于FRS29与iFRS7趋同,故此次aSB对FRS29的修订与iaSB对iFRS7的修订保持了一致,从而确保这两项准则没有差异。aSB要求实体对自2011年7月1日或之后开始的财年采用此项修订。

高管离任审计报告篇6

一、领导干部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的目的

领导干部离任经济责任审计重在检查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守法守规的情况,其目的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有助于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管理,不能因领导干部离任而放松经济监督,通过开展领导干部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可判断一个单位经济运行是否存在漏洞、是否合理等。二是在我国大力开展反腐倡廉工作的背景下,开展领导干部离任经济责任审计能推动我国依法治国和依法行政工作的进程。三是开展相关审计工作可以提高领导干部对审计工作的认识,促使领导干部严格要求自己,在工作中守法奉公、清正廉洁、勤政为民,有利于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四是开展领导干部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可以加强对基层的经济监督,保障财务收支的合法、合规性,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二、领导干部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的难点

领导干部离任经济责任审计政策性强、层次性高、影响面大,具有一定的难度和风险:(1)审计工作不规范。审计工作大多是在领导干部调动离任或者换届后开展,所以,组织部门大多不能在年初确定需要审计的对象,或者审计重点不突出,导致审计工作流于形式。(2)审计力度薄弱。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涉及面较广、政策性较强,如何保质保量地完成审计任务是目前各级审计机关普遍面临的一大难题。(3)领导干部态度消极。离任领导干部觉得自己已经离职,不再管理被审计单位的人员,对审计工作消极配合;而新任领导干部因不了解前任发生经济问题的前因后果,抱着新官不管旧账的观念,也消极配合审计工作,导致审计工作无法顺利开展。

三、领导干部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的解决方案

(一)规范审计程序

领导干部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应以《会计法》、《审计法》以及对党员领导干部的管理要求等为依据,对领导干部的经济行为和成果作出综合评价。审计工作应明确审计目标、责任范围和评价标准,确保真实性、规范性和准确性,形成真实准确的审计工作报告。审计工作人员要按照审计程序开展工作,从审计项目计划的确定,到审计通知书的送达,再到审计报告、审计取证、询问被审计单位意见以及审计处理决定等各个环节,都要依法开展,减少审计工作的随意性。其次,应当建立审计管理制度、监控制度和岗位责任制。推行审计质量复核、抽查和考核制度,规范审计标准,提升审计质量,力争做到各审计项目定性准确、事实清楚、处理恰当,最大限度地减少和避免审计风险的发生。

(二)把握审计重点

经济责任审计有利于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是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审计人员既要详细审计财务报表,判定财务收支的规范性,又要广泛调查走访、翻阅档案,获得较为客观的审计证据。在审计过程中,审计部门要尊重客观事实,抓住审计关键环节,客观准确地描述审计结果。一是要重点审计领导干部所在单位的财务收支,保证财务收支的合法性、真实性、有效性。二是重点审计基建工程和经济合同,有效控制开支,减少经济损失。三是重点审计企业负债、资产、损益等,促进企业依法经营、确保企业正常运转和资产增值保值。四是重点审计专项资金、债券、债务管理和预算外资金使用管理等。

(三)完善保障措施

审计人员是审计工作的执行者,也是确保审计工作质量的关键,审计人员应努力学习,不断提升业务素质和政治素质,始终将审计规范作为行动指南,并约束自身行为,在审计方案、底稿、证据和报告方面都要落实相关审计准则和审计制度,始终将质量管理的要求贯彻到审计全过程当中去。为了不断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审计部门需要完善相关保障措施:一是建立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系统,制定审计工作的操作规范和评价标准,并且建立明确具体的评价指标体系和操作规程,为具体审计工作作出指引,有效规避审计风险;二是增强审计的计划性。审计机关要在年初制定年度审计计划,有重点、有计划地开展审计工作,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三是充分发挥审计联席??议的作用,降低审计风险。

高管离任审计报告篇7

我国高校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现状和存在问题分析

(一)在这种情况下,各高校结合自身实际制订可行的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制度就显得非常重要。在被调查的66所高校中,60.61%的高校制订了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的相关制度,尚有34.85%的高校明确回答没有制订该制度。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制度是审计结果得到良好运用的一项重要制度保证,其建立和执行情况关系到高校组织、人事、纪检、财务、审计等部门对审计结果运用的沟通与协调是否充分和有效。调查发现,66.67%的高校制订了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制度,6.06%的高校已有该制度的草稿,但尚未正式发文。关于联席会议的主要工作职责,在已制订该制度(含已正式发文和未正式发文,下同)的高校中,有75%的高校包含了“监督检查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落实情况”的职责,但只有北京某高校的联席会议具备“交流通报审计结果运用情况”的职责,绝大多数高校没有重视联席会议对加强组织、人事、纪检、财务、审计等各部门之间关于审计结果运用的沟通和反馈作用。对于联席会议制度的执行效果,在已制订该制度的高校中,认为执行效果非常好的只有8.33%,认为执行效果良好的有54.17%,认为执行效果一般的有33.33%。各相关部门在审计结果运用上的协调和反馈仍然不到位。仅15.15%的内部审计部门将被审计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优秀的提请组织人事部门作为正面典型进行推广;仅12.12%的组织人事部门向审计部门反馈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情况;仅45.45%的纪检监察部门对给予党纪、政纪处分的被审计领导干部,向学校党委和组织人事部门提出干部任用和职务调整的建议和意见。而财务部门甚少向审计部门反馈审计结果的运用情况。另外,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公开也是审计结果运用的一项重要举措。调查发现,18.18%的高校制订了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公开制度,6.06%的高校已有该制度的草稿,72.73%的高校没有制订该制度。其中,12.12%的高校没有制订该制度,但在实际工作中有实施审计结果公开。(二)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的具体内容和报送对象分析关于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的具体内容,在被调查的高校中,96.97%的高校包括审计报告,46.97%的高校包括管理建议书,42.42%的高校包括审计结果报告,12.12%的高校包括审计信息和简报,还有少数高校出具审计结果落实书、审计要情等。其中,审计报告的报送对象主要包括组织部门、被审计领导干部和其所在单位、审计部门主管校领导、被审计单位主管校领导或主管部门,少数高校还将审计报告报送纪检监察部门、学校相关职能部门、人事部门。而审计管理建议书的报送对象主要是被审计领导干部和其所在单位、审计部门主管校领导;审计结果报告、审计信息和简报的报送对象则主要是组织部门和审计部门主管校领导。目前,法规制度对高校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尚未作强制性的规定,各高校具体如何运用、运用到什么程度都具有一定的灵活度。而高校内部审计与上级部门监管、外部单位监督不同,不具备强制性。在这一环境下,经济责任审计结果作为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成果,能否得到良好运用和落实,就与学校领导和各有关部门是否重视内部审计和审计结果密切相关。调查发现,部分高校仍存在一些部门对审计结果运用不够重视,如财务、设备、人事等相关职能部门。(三)高校各部门和单位对经济审计结果运用现状分析基于调查的可行性,本文重点考察高校内部审计部门、组织人事部门、纪检监察部门、财务部门、被审计单位和主管部门对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的现状。1.内部审计部门运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现状。经统计,目前,高校内部审计部门运用审计结果的主要途径如表1所示。2.组织、人事部门运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现状。组织、人事部门运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的主要途径有:68.18%的被调查高校组织人事部门将经济责任审计结果作为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66.67%的高校组织人事部门将审计结果和运用情况存入领导干部本人档案;59.09%的高校组织人事部门将审计结果作为领导干部年度考核和综合考评的重要依据之一。3.纪检、监察部门运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现状。有63.64%的被调查高校纪检、监察部门对审计部门在移送通知书或审计报告中所提及的严重违法违规的领导干部及相关责任人,及时立案调查,依照有关规定给予党纪政纪处分,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而纪检监察部门采用其他途径运用审计结果的高校占被调查高校的比例均在半数以下。4.财务部门运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现状。统计数据显示,80.30%的被调查高校财务部门根据审计结果反映的普遍性问题,及时研究分析,针对薄弱环节完善财务和国有资产管理制度。而财务部门采用其他途径运用审计结果的高校占被调查高校的比例均在半数以下。5.被审计单位和主管部门运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现状。统计发现,被审计单位和主管部门对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的运用途径比较集中,有80.30%的高校被审计单位针对审计报告中所反映的问题结合本单位实施整改,并向审计部门提交整改报告;78.79%的高校被审计单位主管部门对审计结果中反映的突出问题,制订相应的管理和监督措施;65.15%的高校被审计单位对审计报告提出的问题,在职权范围内进行调查处理。(四)影响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的主要因素分析对制度和机制方面的影响因素,80.30%的被调查高校审计部门负责人认为,“先审后离”原则未真正落实是影响高校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的重要因素之一;77.27%的被调查人认为,学校关于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的制度仍需健全和完善;54.55%的调查人认为,学校审计力量不足也是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对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自身方面的因素,80.30%的被调查人认为审计结果中关于经济责任的界定难度大;71.21%的被调查人认为审计结果中审计评价缺乏科学统一的标准。

完善高校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机制的举措

(一)完善制度建设,加大执行力度只有健全审计结果运用相关制度,完善制度环境,审计结果运用才能有据可依、有章可循。建立健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工作制度,并加大执行力度。进一步明确审计、组织人事、纪检监察、财务、被审计领导干部及其所在单位等各部门和个人在运用审计结果工作中的目标、原则、方式、责任、要求和考核检查办法等,推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的制度化、规范化建设。(二)建立健全各部门间关于审计结果运用的组织协调机制加强纪检监察、审计、组织人事等各部门之间的组织协调力度。一是要建立健全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制度,细化其在审计结果运用方面的职责,如研究制订有关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方面的规章制度,跟踪检查、交流通报各部门审计结果运用情况和审计结论落实情况,协调解决结果运用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等。二是要明确责任追究制度,明确各成员单位关于审计结果运用情况什么时候应反馈、如何反馈、责任如何追究等。(三)进一步营造审计结果运用的良好环境只有营造高校内部重视内部审计,认可内部审计结果的良好氛围,才能提高内部审计结果运用的质量,提升内部审计工作的成效。高校内部审计部门需积极主动争取各方的重视。一是要做好宣传工作,通过各种形式,积极宣传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意义、内部审计的理念,提高被审计学校各职能部门对内部审计“免疫系统”功能的认识,增强对内部审计根本目的是为学校增加价值、为各单位提高内部管理水平服务的理解。二是可以把经济责任审计中发现的履行经济责任情况突出的单位和个人通过一定形式进行推广,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四)建立任中和离任相结合的监督机制“先审后离”原则未真正落实是被调查高校审计部门负责人中认为影响审计结果运用的重要因素。目前,高校“先审后离”的情况仍十分普遍,要提高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的运用效果,使其真正成为高校组织部门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应逐步建立起任中和离任相结合的审计监督机制。将审计监督关口前移,在届内至少进行一次经济责任审计,实现对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的实时监督;又可缓解内部审计部门在领导干部集中换届时成批进行经济责任审计的工作压力,化整为零,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五)注重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质量的提高审计结果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审计结果运用的质量。高校内部审计部门应根据组织人事部门等审计结果使用主体的需要,提高审计结果的质量,做到重点突出、分析到位、表达准确,必要的专业术语应尽量解释清楚,并提高审计效率,做到报送及时。应建立健全科学统一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可从制度层面制订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的具体办法,对评价原则、评价程序、评价内容、评价方法和评价标准进行统一,使评价体系既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又能体现出一定的区分度,便于组织人事部门理解和运用。同时,在实际工作中要不断探索经济责任界定的途径《。规定》对被审计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过程中存在问题所应当承担的直接责任、主管责任、领导责任作了新的界定。在实际操作中应吃透《规定》的精神实质,把握在决策和执行环节上领导干部所应当承担的责任,分清责任主体,准确辨别责任类别。

高管离任审计报告篇8

本文通过探索发现基于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对离任干部自然资源责任的审计能够将两种模式融为一体。笔者以政府综合财务报告为研究起点,大胆做出基于政府综合财务报告成功编制基础上的前瞻性研究假设,对离任干部自然资源责任的审计进行模式与路径进行探索。

关键词:

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离任干部;自然资源责任审计

引言

当前理论界对于自然资源离任审计方式有两种观点,其一是以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为审计对象的模式,其二是以资源环境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结合得拓展模式。笔者认为,第二种审计方式只是当前的权宜之计,对离任干部自然资源责任的审计最终落脚点还是基于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的审计,而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之于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就如同资产之于资产负债表。所以,探索基于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对离任干部自然资源责任的审计是及其必要的,本文通过分析离任干部自然资源责任的审计的路径导图,并提出基于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的离任干部自然资源责任审计的相关建议。

一、基于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对离任干部自然资源责任的审计的路径导图

本文在查阅相关政策文件和研究文献的基础上设计了基于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对离任干部自然资源责任的审计路径导图,设计此图的目的在于理清自然资源离任审计与政府综合财务报告之间的过渡关系和审计路径,为离任干部自然资源责任审计模式探索提供试行思路。本文路径设计图的精髓在于:

(一)明晰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的框架。此路径图基于政策解读的基础上,非常清晰地阐述出了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的框架,使读者一目了然。从框架体系中,我们可以明确看到综合财务报告包含了资产负债表(国家层面)、收入费用表、附注、政府财政经济状况章节、政府财政财务管理状况章节等内容。

(二)厘清了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和离任审计之间相关关系。本文在查阅相关制度文件和理论文献后,厘清了相关思路并制定出上述路径图。此路径图由上而下,清晰地厘清了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国家资产负债表、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和自然资源离任审计四者之间的关系。由图可知,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的资产负债表即国家资产负债表。自然资源类资产负债表仅仅是国家资产负债表下的一个“元素”,自然资产负债表详细资料只能在政府综合财务报告附注中列示。国家资产负债表和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构成离任干部自然资源责任的定量审计,属于离任审计的重要部分,政府综合财务报告作为国家资产负债表和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的集大成者,必定成为离任干部自然资源责任审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三)创新性地将自然资源离任审计的两种审计方式融合,定性定量结合审计。一直以来,学术界对于离任干部资源责任审计的方式都是割裂开来看待的,或是出于当前现实情形所困而提出的权宜做法,或是出于理想化的标准理论探讨。但实际上两者的并不能割裂对立。本文的路径图创新性地将自然资源离任审计中资产负债表审计和经济责任审计这两种审计方式融合在一起,形成基于定性和定量的审计模式。一方面,这是当前实际情形形式所致,另一方面,脱离了定性的定量审计无法阐述宏观的绩效环境,脱离了定量的定性审计无法形成强有力的说服力。

二、建议

(一)加快推进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研究和编制工作。本文探索基于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对离任干部自然资源责任的审计虽然是大胆的假设,但是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的编制是预期可实现的,同时本文的理论探索侧面说明了其编制的必要性。

(二)加快研制基于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的离任审计指标体系。仅仅依靠传统指标是无法客观地判断一个地区干部施政和治理的状况,如果企业能建立起一套以企业财务报表为基础的考核体系,反映企业高官的受托责任,那么,理论上也能建立起一套基于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的考核指标体系。艺纷纷寻找独特的节目视角,以全新的节目形式出现在观众眼前。网络视频平台不同于传统的电视平台,网络视频资源数量庞大,分布广泛,观众可以任意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节目观看。如果节目呈现出单一化、同一化的效果,必然让观众审美疲劳。唯有独特的、不跟风的节目定位,才能在众多综艺节目中脱颖而出。[2]纯网综艺节目来源于网络,在技术上应该区别于传统媒体,应该率先尝试将最新的网络信息技术运用到节目中。随着近几年弹幕视频网站用户群体的壮大,弹幕视频网站bilibili、acFun在我国整个网络文化圈影响力越来越强。在这些弹幕视频网站受到关注的同时,其他视频网站也开始关注弹幕带来的用户价值,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后开始涉足弹幕视频领域,如纯网综艺《火星情报局》将弹幕引入节目之后,成为节目的亮点之一。通过弹幕实时互动的特点,《火星情报局》成功引领了全民吐槽的效应,在每期节目的弹幕世界里,观众找到了情感的宣泄点,通过弹幕的手段开辟节目的“第二现场”,不仅丰富了节目的内容,同时聚拢了大批粉丝的关注度。弹幕的引入,能够增加观众与节目的互动,观众在观众节目时能看到其他观众对于节目的评价与看法,提高趣味性。

三、推进台网融合

媒体融合的本质是围绕用户这一主题产生的用户参与和用户地位的转变。利用新媒体平台与受众进行直接互动是新媒体的一大特征和优势。现在的“90后”、“00后”是伴随网络成长的一代,天然的网络亲和性使他们更热衷于在网络平台追看热播剧集与综艺节目。但这些并不能否认电视平台在人们休息娱乐中的地位。2016年的各大卫视及视频网站的招商会上,作为最热门纯网综艺之一的《奇葩说》第三季招商为3亿,而电视综艺《奔跑吧兄弟》仅冠名费即已突破5亿,《全员加速中》加《夏日甜心》冠名费达到8亿,电视综艺的先天优势仍然是纯网综艺所不能及的。在新媒体环境下,纯网综艺节目要将联合传统电视平台,从传统媒体引入优秀的节目制作人才,并在节目内容研发、播放平台等方面全面开展合作,强化传统电视媒体和网络新媒体的共振效应,推动台网合作,积极向双赢时代迈进。在更加开放、自由的传播环境下,网络自制节目与传统电视节目打破彼此割裂、各自为政的现状,纷纷联起手来走向合作的道路。[3]由芒果tV、天娱传媒与湖南卫视共同打造的纯网综艺节目《2016超级女声》正在芒果tV播出,这档曾经火爆电视圈的选秀综艺节目,在新媒体时代由互联网为其注入新的血脉,呈现出完全不同的节目形态。借助湖南卫视《超级女声》的品牌,节目未播出便以吸引了众多媒体和观众的关注。在节目资源上,《2016超级女声》依托湖南卫视的强大综艺资源,借助湖南卫视广泛的艺人资源,如在《我是歌手》中走红的黄致列、李克勤在《2016超级女声》中担任明星导师。同时节目还借助湖南卫视的演播场地资源,在长沙录制、制作。电视台拥有更加专业的节目制作经验,网络平台拥有更加新鲜的节目制作理念,二者取长补短将自身的优势发挥到极致,将给用户带来前所未有的收视体验。除了与电视台展开合作之外,网络视频平台与电视台在投资、管理等方面也将展开合作。以湖南广电为例,一方面大力拓展电视平台的收视市场,推出精品综艺节目;一方面全力支持旗下网络平台“芒果tV”的发展,宣布不再擅自与其他新媒体合作,一个汇聚传统媒体、网络媒介的卫视生态系统正在孕育而生。网络视频平台可以以湖南广电与芒果tV的合作为例,引入电视台资金入股,保证网站的节目资源与制作资源。在平台拓展后,网络视频平台的生命力将得到进一步延伸。

四、总结

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互联网+”被提升至国家战略层面。网络视频行业是文化产业中的重要部分,更需要利用创新思维,在借助优势平台的基础上,打造优质的节目。在这个全媒体不断竞争与融合的时代,作为新媒体代表的视频网站在不断发展的同时,亦在寻找着恰当的突破策略。尽管视频网站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但这种竞争应该是一种良性竞争。视频网站一方面可以通过向传统电视台学习节目拍摄、包装和宣传技术,积极从电视台引入人才,并与电视台实现资源共享。另一方面也可以针对网络视频用户的习惯对节目的互动方式和叙事方式予以调整,进行创新。只有通过不断地探索和改变,各网站的纯网综艺节目才能更好地发展,为网络用户带来定制化和多样化的视频内容。

参考文献:

[1]张振华.当代中国广播电视学[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14.141

[2]黄智峰.电视节目策划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92

高管离任审计报告篇9

  内部审计工作总结XX年我局内部审计工作在省局***的指导下,在局党组的直接领导下,积极贯彻党的十六大及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认真学习和执行《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规定》和《内部审计准则》规定要求,按照省局有关内部审计工作会议精神,遵循查错纠弊,维护法纪,促进管理的宗旨,积极引导本局内部审计机构在加强单位经济管理和实现经济目标等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实现内部审计为单位目标而服务的思想理念,严格执行会计制度,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和内部检查制度,确定了“法定代表人离任与工程竣工决算项目”两项必审,全面加强领导人任期内经济责任审计、坚持“有离必审”和“先审后离”等经济责任审计方针,通过经济责任审计,不仅达到了客观评价县区分局一把手的工作业绩,确保国有资产和资金不流失,也为局党组考核和任用干部提供了参考依据。重视专项审计和审计调查,加强大宗资产采购比价审计、加强内控制度评审,取得了较好成绩。按照年初制定的工作目标,在XX年度带领内审工作组,利用两个多月的时间对本系统县区分局、局机关、培训中心、农场等12个单位进行了内部审计工作。在内部审计工作中,重点注意了严把审计程序关。在对县区局进行内部审计时,注意审计项目的立项,审前调查,制定实施方案,印发审计通知书,实施审计过程及审计报告征求意见等各环节的记录规范。严把审计实施关。实施审计工作严格按照审计方案确定的范围、审计内容、审计目标进行,审计工作符合审计法律、法规和相关的审计准则。严把审计报告关。对检查结束后形成的审查审计报告规范撰写,注意与审计事项有关的事实,包括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真实、合法、效益的全面事实和违反规定和财政财务收支的事实清楚,审计报告中的收支数额与违纪资金与审计工作底稿中的有关数字相符。严把审计处理关。注意重点审查审计揭露问题清楚,数字确凿,定性准确,适用法律、法规、规章正确、具体、有效,处理处罚意见适当。严把审计评价及建议关。审计评价是内部审计机关对被审计单位及被审计人员的审计意见,审计评价是否符合被审计单位及被审计人员的实际,关系到被审计单位及被审计人员的利益和荣誉,特别是对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评价要更加谨慎。我们在工作中特别注意提出切实可行的审计建议,避免大而化之,方便被审计单位采纳整改。通过上述一系列做法,我局的内部审计工作得到了有效的开展,取得了良好的监督效果,杜塞漏洞,防患未然,对大庆地税系统的财务管理工作起到了有效的监督管理,内部审计工作得到了省局和我局党组的高度评价。在今后的内审工作中要依照“依法审计、围绕中心、突出重点、不断创新”的工作方针,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内部审计工作质量,争取更好成绩。

高管离任审计报告篇10

一、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存在的不足

被审计对象任职期限长,审计时间跨度大,很难保证审计质量。很多干部的任职期都较长,少则两三年,多则十几年,审计部门要在较短的时间内一次性对几年甚至十几年来的财政财务收支、资产负债损益及基建项目等各项内容实行全方位审计的难度较大,加之许多违法违纪问题已由账面转移到账外,违法违纪问题变得更加隐蔽,单靠一般的审计方法很难发现问题,使得不少违法违纪问题在审计检查中成为漏项,这样也就无法出具反映真实情况的审计报告,审计工作质量很难得到保证。

离任接任领导干部财务等事项交接不规范。目前在干部交接过程中还有存在遗留问题多,责任不易分清等问题,给经济责任审计带来了很多困难。由于干部任用要求到位时间紧等原因,有的离任、接任双方财务等事项交接不彻底,不完整,使一些问题未能在交接中予以认定和查明,有的甚至不办理交接手续。如应收债权是否能收回,未入帐债务是否登记齐全,固定资产帐实不符的原因等等,而审计人员又不可能对每笔债权债务及固定资产逐一核实、清点,从而加大了审计人员的工作量,影响了审计结果中离任接任领导干部的责任划分,最终影响了审计质量。

“先离任后审计”的方式,影响审计监督时效性作用的发挥。现在开展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大部分是领导干部离任后进行的,此时被审计对象已经因升职、转任、退休等离开了原工作岗位,即我们经常说的“先离后审”,这种方式无法真正给干部管理部门任用和选拔干部提供客观依据,离任领导也谈不上承担任何经济责任。这样,离任审计就会对离任领导缺乏约束力,往往使审计流于形式。采取“先离后审”的方式,一是缺乏时效性,使审计的监督作用大打折扣。先离后审,审计人员就不能及时发现被审计人员在任职期的违规、违法行为,无法及时采取措施,减少损失,影响了审计的监督作用;其次事后审计的审计结果可能导致工作被动。在对被审计人员进行审计时,被审计人员已经升职、转任或退休等,一旦发现有违规违纪的行为发生,就会让工作陷入被动,因为干部管理部门是在没有全面了解被审计人员的工作业绩和履行其他经济责任情况下作出的人事调整。当审计出重大问题的时候,再改变人事调整政策恐怕很难,会给各方面带来不良影响,特别是被审计人员已升职或者退休,要追回损失,更是不现实。

履职责任多,审计评价难。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事项评价就是对领导干部任期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效益及所在单位的内控制度、管理情况等作出综合性评价。审计评价是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主要体现,是组织人事、纪检部门认定领导干部功过是非的主要参考依据,事关领导干部前途命运,因此显得更加重要。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恰当准确、客观与否,关系到审计结果报告的质量,也关系到审计的风险,更关系到党和政府对干部使用的决策方向。但目前还没有一套完整评价体系,没有统一的评价指标,审计人员也就无法对领导干部进行好坏评价。如何客观、准确、具体地对领导干部任期内经济事项进行评价,一直困扰着审计人员,特别是在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效益以及内控制度的健全、有效的评价方面,缺乏一个较为系统的评价体系,没有量化界定,审计一线人员难以操作。

审计成果的利用率低,经济责任审计的作用未能全面发挥出来。一是对有问题的离任干部处理较轻。有些领导干部任职期间虽然违反了财经制度,但本人没有行为,增加了处理的难度,大多是以批评教育为主。二是对接任干部警示作用较小。由于接任干部在思想上存在着与己无关的错误认识,往往对离任审计报告中提出的整改意见,未能引起足够重视,出现屡查屡犯的现象。如内控管理不严,财务管理不规范等等,影响了经济责任审计约束作用的发挥。三是经济责任完整的评价体系尚未建立,审计评价有失公允。我们当前格式化的审计评价过于简单,只言片语,难以概括被审计对象多年的是非功过,明显的缺乏说服力,对干部管理部门选拔任用干部不能提供充分的参考依据,确实难以起到作用。

二、适应新常态,深化经济责任审计创新,全面履行监督职责

强化经济责任审计的作用。一是实行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事项报告制度,建章立制,规定限额内的重大收支事项、重大经济决策、重大经济事项的民主决策程序和效果等经济责任事项及时报审计部门备案,将事后监督逐步转变为事前、事中监督,变为经常性监督,防患于未然,真正发挥经济责任审计预防控制作用;二是搞好结合审计,在常规性的审计项目中关注经济责任审计事项,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往往与同级审、其它财务收支审计在时间上有一定的规律,审计机关在实施常规审计项目时可以搞结合审计,特别关注经济责任审计事项,并将这些事项加以汇总、积累,等该单位领导人进行离任审计时可以直接利用原来搜集的一些相关资料,这样既解决了经济责任审计被审计对象任期时间长、审计时间跨度大、审计质量难保证的矛盾,同时也节约了审计资源,降低了审计成本,提高了审计质量,即我们常说的“一次进点,出多个审计成果”。

实行离任接任领导干部经济责任事项交接制度。一方面可以规范交接行为,明确责任,避免交接的片面性、随意性,为下一步的后续审计打下良好的基础,审计人员不会再花费过多的时间去明确未交接事项,从而提高了审计项目进度;另一方面为审计结果中审计评价提供了客观依据。

强化任中经济责任审计,积极推行离前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实行部门联动,成立一个由党政有关领导参加,组织、人事、纪检监察、审计等部门组成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领导小组,专门负责经济责任审计的组织协调和管理工作,坚持联席会议制度,及时布置、反馈和研究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党委、政府要根据干部管理监督工作的需要,确定经济责任审计规模;干部管理部门和审计机关共同拟定经济责任审计计划名单,提交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领导小组讨论决定,再提交地方党委、政府批准,纳入审计机关年度项目计划。组织部门应坚持“先审计后离任”的原则,做到不审计、不离任、不重用,参考审计结果,再决定人事去留。将“离任审计”的观念转变到“任职审计”的观念上来,强化任中经济责任审计,坚持任中审计与其他常规审计相结合,实行离前经济责任审计制度,领导干部在任免、调离、退休之前必须接受经济责任审计,未经审计不得免除经济责任,不得任命新职务,不得办理离岗手续,防止离任审计走过场,使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真正成为干部管理部门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参考依据之一。

保持高度的审计职业谨慎性,做到依法履职履责。具体做到:一是明确评价范围。坚持审计什么评价什么,不属于规定审计范围之内的事项不予以评价。二是评价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原则,不能添加任何个人感彩;没有足够的证据作支持的审计事项不予评价。三是评价尽可能用量化标准说明问题,从而来表达事实,进行评价,不可脱离数字这种表现形式去盲目评价。四是在评价中要注意分清工作和经济上的失误。是属于工作失误还是违法违纪行为,是集体行为还是个人行为,力求准确无误。五是对无法准确评价的事项,要用写实的方法在审计报告中列明。除此之外应尽快出台一些规范性文件,以规范对经济责任审计的评价。

加大问题整改落实和追责力度,推动成果转化最大化。一方面审计部门要强化经济责任审计执行力,推行审计结论落实督察预警制度,确保审计查出的问题得到及时、全面落实。第二要积极推行经济责任审计结果集体谈话制度,由各联席会议成员单位、接受审计的领导干部、被审计单位的现任主要负责人或领导班子成员、财务负责人参加,凡是审计出问题的,对责任人要坚决按照规定要求进行处理,该诫勉谈话的由组织部门进行诫勉谈话;该给予党纪政纪处理的由纪检监察部门进行处理;该依法处理的交司法机关处理,决不能迁就照顾。第三加强经济责任相关制度建设,完善经济责任评价体系,使对被审计者的评价更加真实、完整、客观,确保审计结果的参考性。第四尽快推行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公告制度,扩大审计影响。使对领导干部的监督实现审计监督和社会监督的有机结合,提高审计结果的透明度,广泛接受社会监督,努力打造阳光政府,促进领导干部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行政。第五让审计成果进入决策层。把审计发现的重大违规违纪问题及时向党政领导汇报,把存在的倾向性、普遍性问题及时进行综合、汇总,实现审计成果由量变到质变的转换,引起地方党政领导的重视。

(作者单位:山东莱芜钢城高新技术开发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