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团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4 09:34:07

群众团体篇1

一、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文体团队健康发展

发展和建设社区文化体育团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区委、区政府十分重视社区团体建设和管理工作,于XX年专门召开了普陀区社区团队建设管理工作交流会议,区委、区政府领导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讲话中指出,加强社区团队建设和管理是新时期赋予我们的一项具有探索性的新任务、新要求,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强对该项工作的领导,将社区团队建设和管理工作纳入提升社区管理的范畴中,组织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通过不断探索和实践,健全和完善管理体制和机制,创造出更好的管理办法和经验,推动全区社区团队更健康地发展。为此,区政府还于XX年专门成立了普陀区社区体育健身团队建设管理领导小组,分管区长亲任领导小组组长,并制定了相应的管理条例。

社区文化体育团队对社区居民,特别是中老年居民的文化娱乐、强身健体、交流信息、扩大交往、增长知识等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社区居民自我价值和文化权益的直接体现。几年来,我区各社区的文化体育团队得到了可喜的长足发展,文体团队的活动受到社区居民的广泛欢迎。石泉路街道经过几年的发展,已拥有100余支5000余人参加的群众文化体育团队,诸如声乐、器乐、舞蹈、时装、锣鼓、腰鼓、扁鼓、书画、编织、交谊舞、文艺创作、读书、插花、戏曲、摄影、健身、拳操等琳琅满目的文体团队活动的身影覆盖了石泉地区的角角落落。有的团队负责人说,街道出面组织文化队伍,他们就象找到了自己的娘家一样。长寿路街道于XX年初开展了“迎新年创品牌”——群众团队展示系列活动,分别开展了小区普及型自娱自乐团队展示、“一委一品”群众团队展示、特色群众团队展示和社区教育学习型团队展示等活动,社区居民踊跃参加,群众参与率达90%以上,居民们欢聚一堂,共享社区文化大餐,共同营造其乐融融的社区大家庭氛围,反映了新长寿人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和群众团队取得的丰硕成果。曹杨新村街道的老年合唱队、长风新村街道舞蹈队表演的《多彩的社区》等团队和节目为我区多次争得荣誉。

二、文体团队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

当前社区文体团队建设和发展也面临着一些挑战与问题:

首先是认识上的问题。社会发展到今天遇到了新问题:物质生活富裕以后,精神上的依托何在?人口老龄化以后,老年人如何安排自己的生活?社会保障完善后,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如何满足?现在,社区是大家庭的观念正日益深入人心,人除了是单位人,还是社区人,需要在社区体现人的价值,包括人际交往、情绪情感宣泄等,这些都是社区团队产生的文化背景。现在社区中普遍存在的人际关系隔膜、社会活动失范等社会现实问题,通过社区文体团队来帮助解决往往不失为一个好途径,社区团队还能协助基层组织做好很多工作,发挥参谋助手作用,因此社区工作者,不能象以往那样,停留在只把群众文体团队当作是唱唱跳跳的队伍的层面。

其次是运作机制问题。社区文体团队建设是构建和谐社区、和谐社会的重要纽带,社区文体团队的发展有利于建立很好的社区氛围,顺应了政府职能转变的发展趋势,是加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文体团队的繁荣符合广大社区居民的利益,成为广大居民走向社区的有效载体,有助于提高社区成员参与社区活动的积极性,拓宽居民参与社区管理的渠道,有效地促进社区管理。社区团队建设是提高社区管理效果和市民素质的两全其美的好事,如何提高社区文体团队的组织化程度,正确处理政府组织与团队组织的关系,积极为社区文体团队搭建服务平台,这方面,宜川和石泉等街道作出了在团队建立党支部的有益探索,但整体还缺乏较规范化的运作机制。

再次是投入模式问题。文体团队要健康发展,文体设施和活动经费的投入是不可缺少的。目前,各社区的文体设施还不能满足社区文体团队的需要,很少的经费投入也形成了单纯依赖政府的单一模式。单一模式的投入是有限的,也难以持久适应社区团队快速发展的需求,如何整合社会资源,充分发挥社区内其他资源的利用率,鼓励社会资源参与社区文体团队建设与发展,既缺乏舆论导向,又缺乏有关政策扶持。

三、加强社区文体团队建设的对策建议

1、整合社会资源,引导、支持社区文体团队建设。当前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时期,建设社区文体团队,不仅是和谐社会的标志,也是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途径。街镇党政领导要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理念,把团队建设放在重要的工作位置,正确引领社区文体团队开展弘扬主旋律,积极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为社区文体团队建设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通过街镇的有力调控,整合社区资源,构建社会支持系统,为文体团队提供活动空间。同时,多方筹措资金,给社区文体团队一定的经费支持。

2、提高服务水平,完善工作措施。社区文体团队有松散性、动态性、不稳定性的特点和自发、自觉、自愿的特征,党和政府不能因其松散而放任自流,关键是要提高服务水平,在方法上加强引导,工作上不断创新。要及时总结和宣传推广来自基层的经验和方法,在领导社区文体团队的思路和方法上要注意其特殊性,正确处理好领导与引导的关系,把加强社区文体团队建设作为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重要抓手。

3、发挥示范作用,积极培育品牌文体团队。我区开展的“一街一品”群文品牌队伍建设对群文团队建设起到了引领示范作用,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培育一批有影响、有特色的品牌文体团队,让这些品牌团队走出普陀,走出上海,甚至走出国门,对宣传普陀、宣传街镇都将产生积极效果,同时有这批品牌队伍的引领,对全区各文体团队品质的提升也将起到示范鼓舞作用。实践证明,品牌团队对发挥文体团队凝聚人心、提高市民文明素质的作用更有效,更持久。

4、采取多种形式,提高群众文体干部的业务水平。我区群众文体干部年龄普遍老化,40岁以下凤毛麟角,50岁以上比比皆是,虽说都在文体战线苦干多年,却很少接受过正规的业务培训。其中,一些人没有事业编制,经济收入相对较少,影响了队伍的稳定性。在团队建设上,人的因素是第一位的,建立群众文体干部的培训机制,培养和引进有号召力、有特长的骨干后备力量,已是刻不容缓之事。此外,还要挖掘社区内各方面的人才资源,建立志愿者队伍,有效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动员他们为社会施展才能和技艺。社区之间还可优势互补,人才资源互相支援,做到人才资源的效益最大化。

群众团体篇2

[关键词]齐齐哈尔市;体育社团;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8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234(2013)08—0094—02

2013年黑龙江省体育局重点工作督办文件要点明确提出:“加强单项体育协会建设,扩大协会数量,所有社会体育项目和竞技体育项目都要成立单项体育协会”。要点强调,要大力扩展我省体育社团队伍的建设,突出开展基层群众体育的重要性,进一步体现全民健身精神。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是构建体育强国的一个重要基础,体育社团是全民健身运动科学、顺利、有序进行的保障,作为基数最多、体育人口潜力最大的基层体育社团更是尤为重要。〔1〕体育社团的发展程度决定我国群众体育事业的发展程度,是我国发展体育事业重要的基础载体。充分发展多元化体育社团已经成为满足人民身心健康需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部分。因此,以群众体育社团为完善群众性多元化体育服务体系的承载平台,充分发挥群众体育社团的作用,这对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全民健身需求,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

一、齐齐哈尔市群众体育社团的基本情况

体育社团是公民和法人以从事和发展体育事业为目的,自愿结成的群众性组织,代表了一定群体的利益和愿望,政府通过体育社团可以了解大众人民对体育的需求,更好的制定符合人民利益和愿望的体育制度,人民可以通过社团和组织反映意见和要求,体育社团成为联系民众与政府的桥梁。〔3〕齐齐哈尔市在体育总局实名注册的群众体育社团共47个,并呈现多样化趋势。从中可以看出政府对民间社团的大力支持和密切关注,也可以看出齐齐哈尔市市民对社团活动的积极参与,其注重身心健康的意识和生活的质量均日益提高。

齐齐哈尔市成立最早的体育社团是长跑爱心协会,于1991年5月成立,1997年2月注册,已有22年的历史。此后相继成立门球协会、冬泳协会、桥牌协会、体育舞蹈协会等社团组织,可见我市体育协会的起步较早。在最近5年的时间内,很多社团又相继成立注册,涌现出一个高潮,体现出市民新的爱好与体育需求,如徒步俱乐部、汽车运动俱乐部、户外运动俱乐部等。归纳起来,我市群众体育社团的类型主要有单项运动协会、单项俱乐部、综合性俱乐部等类型。这体现出人们视野开阔,能积极参与到全民健身活动中去,更加有效地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开展活动。

二、齐齐哈尔市群众体育社团存在的主要问题

1.齐齐哈尔市群众体育社团活动参与情况存在的问题

齐齐哈尔市体育社团开展活动的次数较少,活动时间不固定,群众体育社团人员结构欠合理,高学历专业人才少,成员基本以中老年为主。开展活动是每个社团存在的灵魂,社团的每年活动次数决定了社团发展的程度和宣传效果。社团只有在活动中才会增大宣传力度,才会吸引更多的知识人才和有实力的社会成员,因此加强社团开展活动的次数是社团更好的发展的必要条件。再者,体育社团成员的学历以大专和高中为主,成员的文化素质直接影响着社团素质和活动质量。齐齐哈尔市群众体育社团成员主要是中老年,如健身气功协会,门球协会,象棋协会等社团,青年成员比例较低。而青年人是体育社团的后备力量,社团的持久和创新发展是离不开这股新鲜血液的,青年成员所带来的新鲜项目和健身的积极性能更好的促进社团的开展。〔4〕

2.齐齐哈尔市群众体育社团活动经费存在的问题

体育社团经济基础薄弱,经费不足,“造血机能”较差。社团的经费来源一般主要有政府拨款、企业赞助、自筹经费、会员会费等四种渠道。通过调查得知,齐齐哈尔市群众体育社团主要经费来源是会员会费,其次是自筹经费和企业赞助,因此经费不足是其普遍存在的问题。活动经费是物质基础,是体育社团组织正常运转的根本保证。它制约着体育社团活动开展的规模和质量,较大规模的活动更是受到经费的限制。只有充足的活动费用保障,社团才可以更好的举办活动,只有增加经费的来源才会改变这种现状,使齐齐哈尔市体育社团活动的开展呈良性健康的态势发展。〔5〕

3.齐齐哈尔市群众体育社团活动场地设施存在的问题

体育社团活动场地不足,客观条件太差,群众性健身场地缺乏,难以得到基本满足。办公场所和固定场地是社团的硬件设施,体育社团组织活动离不开这些硬件设施。基础设施缺乏,社团活动开展就会受到局限,直接影响到体育社团的发展。〔6〕近年来,我国把加强群众身边的体育场地设施建设作为提高体育公共服务能力的基础和重点工作来抓,大力推进“农民体育健身工程”、“雪炭工程”的覆盖延伸,全面推动城乡体育一体化发展。公共体育文化设施的投入和建设,使社团活动场所有所改善,收到了很好的社会反响。但是,还是有些地区体育活动的场地设施还是偏少,种类单一,一些社团甚至基本没有体育公共设施,远远不能满足广大群众的需求。可以看出在社团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我们的一些硬件还是相当薄弱的,这让大多数社团失去了更多更好地举办社团活动的机会,在以后的社团建设和发展中这也是我们需要改善和加强的地方。

4.齐齐哈尔市群众体育社团制度保障存在的问题

部分体育社团活动章程不完善,决策方式过于个人化。章程是组织、社团经特定的程序制定的关于组织规程和办事规则的法规文书,是一种根本性的规章制度。从调查中了解到少部分体育社团有成文的章程,有四分之一的社团有口头或约定俗成的规定,有相当数量的社团共用总会的章程或没有活动章程。大多数体育社团章程没有形成文件,这是管理方面的疏漏。从齐齐哈尔市47个体育社团活动章程中看,其决策方式主要有上级部门决定、负责人个人决定,主要负责人协商、民主决定四种方式。其中最多的是由主要负责人协商,少部分由上级部门决定或民主决定,同时也存在着由负责人个人决定的情况。对缺乏民主决策氛围的体育团体,其决策的正确性和代表性令人质疑,可见在社团管理上的问题还是存在的。

三、齐齐哈尔市群众体育社团发展的对策

1.制定明确的开展活动时间,加大开展活动的频率,完善社团成员结构

社团的日常活动安排是否科学合理将影响着社团发展的进程,大部分的社团会员除了在比赛时有短暂的交流外,其他的时间基本缺乏沟通交流,也少有意识去创造沟通交流的条件,但是一个组织的快速成长源于组织成员的集体的力量,力量的发挥的力度取决于组织的凝聚力,凝聚力除了在比赛中能够培养形成,在日常生活中的交流沟通也是至关重要的,所以定期组织社团的会员在一起分享心得体会,也是促进社团更好的发展的一种有效途径。另外,社团成员在开展体育活动中能实践自身所学的体育知识,发展自身工作能力,为将来的体育社团发展打下结实的基础。体育社团要吸收一些具有专业知识的高学历成员,为体育社团储备人才力量,促进社团更好更强的地发展。

2.加大对体育社团的经费支持,理顺和完善筹资机制,明确财务制度

政府出面协调经费问题,协调活动场地问题并下达鼓励措施及政策。政府部门可以出面设立专项小组为群众体育社团筹资,活动经费主要保障场地器材、宣传费用、奖品奖励等。社团的工作人员大多处于零工资或是义务服务的状态,应适当对工作人员进行补助。对社团管理中的优秀领导者可以给予适当鼓励,可以是物质上的补助,也可以是精神上的奖励。加速培育和均衡发展各类体育社团,还需要理顺和完善筹资机制,明确财务制度,规范管理社团。总之,政府加大投入、企业增加赞助,社团加强管理将有助于体育社团的整体发展。

3.加强活动场地的建设和设施的配置,完善体育场地设施的使用、管理制度

要充分发挥“全民健身工程”的示范引导作用,积极争取各方支持。全民健身设施建设需要进一步深化,开发建设用于群众体育的专门场地设施,建立健全学校体育模式的公共体育发展模式,加大健身场地设施建设规模和投入力度,丰富体育健身设施内容,不断满足广大群众的健身需求。首先,要争取国家支持,增加“雪炭工程”和“兴镇强县”工程的建设数量,出台相关制度加强冰雪场地利用的管理政策。其次,建立健全学校体育模式〔7〕的公共体育发展模式,最大限度的发挥学校体育场地设施的利用率,增加对外开放时间,确保满足群众健身需求。另外,努力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体育设施网络,如引导农民群众参与到黑龙江省的冰雪体育活动当中,出台相关制度加强冰雪场地利用的管理政策等。

4.完善监督管理体制,制定明确的活动章程,建设业务精通的社团管理人才队伍

现阶段我国体育社团正处于从政府领域向社会领域过渡的时期,要逐步实现社团的自主化,增强自我造血功能,政府部门也应转变观念,大力支持鼓励我市体育社团兴办实体。加强体育社团的宣传力度,加强体育社团的管理,制定完善的章程制度,是体育社团深化发展的基本保障。提高“软实力”,建设一支业务精通、素质过硬、品德修养高的体育社团人才队伍。可以考虑从体育院系体育经营管理专业招收部分大学毕业生充实到体育社团管理队伍中去,也可以对现有体育社团管理者进行培训,并使社团管理干部年轻化,畅通体育社团人才渠道,保证体育社团薪火相传,提高体育社团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倪同云.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基层群众体育管理体制及其运行机制的研究〔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35-49.

〔2〕吕树庭.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基层群众体育管理体制及其运行机制的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2,(03):12-17.

〔3〕黄亚玲.论中国体育社团〔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45-59.

〔4〕原龙虎.城市社区体育现状及发展对策的探讨〔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6,(07):30-31.

〔5〕肖林鹏,李宗浩,等.论我国公共体育服务的供给困境〔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8,(08):14-25.

〔6〕沈国盛.地方性单项体育社团发展模式创新研

群众团体篇3

   一、认清形势,发挥人民团体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优势

   当前,我国既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又处于社会矛盾凸显期,不仅社会管理的难度加大,也给人民团体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做好群众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一是群众工作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一方面,人们对单位的归属感和对公共领域的信任感下降,如在拆迁、拆围工作中,一些群众出现过激行为,一些公众与政府有关部门形成对峙;另一方面,随着社会流动性的增强,传统群众工作方式也遇到挑战,如青壮年农民外出打工,村干部想面对面做工作非常困难。二是群众工作也L现了大量新情况、新问题。当前,社会矛盾高度集中在与基本民生密切相关的地方,历史遗留问题与现实难点问题相互交织,合理诉求和无理取闹相互叠加,直接利益与间接利益相互纠集。三是新形势对人民团体提出了新要求。群众需求的多元化、多层次化已是不争的事实,总体上追求发展、追求幸福的愿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强烈。人民团体必须发挥组织群众、引导群众、服务群众、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的职能,把广大人民群众凝聚在党的周围,共创伟业、共谋发展、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努力使群众得实惠、普受惠。

   人民团体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做好群众工作具有天然优势。政治上,人民团体是党和政府联系各界别群众的桥梁与纽带,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助手,党对人民团体高度重视和充分信任,为人民团体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创造了良好条件。实践证明,在党委的领导下,群众团体参与社会管理创新不仅大有可为,而且能够大有作为。组织上,各人民团体已经形成了覆盖机关学校、厂矿企业、社区农村,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组织网络,与各界群众保持着广泛接触和密切联系,具有较高的社会公信力和号召力。工作上,人民团体扎根于群众之中,熟悉基层情况,清楚群众意愿,了解群众的疾苦和心声,在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化解各种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积累了丰富经验,具有较强的开创精神和务实的工作作风。

   二、明确思路,确立人民团体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方法

   人民团体要确立“坚持以人为本,服务科学发展,增强人民幸福感”的理念,坚持党的领导,与部门积极协同,广泛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维护群众权益、协调社会利益、化解矛盾纠纷、促进社会和谐中发挥基层基础作用,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及其创新实践。要在党政所急、群众所需、团体所能的结合点上把握定位,真正把人民团体建设成为党开展群众工作的坚强阵地和深受广大群众信赖与热爱的温暖之家。

   转变工作思路。一是实现工作重点由服务经济增长为主向服务科学发展转变,围绕科学发展的主题,团结民心、凝聚民力、反映民愿、服务民事,引导群众在推进科学发展过程中解决矛盾和问题。二是实现工作内容由组织群众参与建没为主向推进群众共建共享和谐社会转变,代表和维护好群众利益,积极参与社会利益调整,保障群众过上有尊严的生活。三是实现工作方式南开展活动为主向开展活动与为妇女儿童办实事并举转变,既要通过开展活动来号召和动员群众,又要推动解决群众工作生活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创新工作方法、努力构建群众工作社会化格局,充分挖掘自身资源、依托党政资源、整合社会资源,调动各方而的力量为群众服务,以情感人,与群众推心置腹、坦诚相见,以面对面、手拉手、心连心的方式做好群众工作。做好说服教育工作,把政策讲清,把道理讲明,运用先进典型的力量影响和带动群众,增强说服力、感染力,让群众听得进、信得过。

   注重服务基层。把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重点和成效体现在“五个基层”上:一是深入了解社情民意、倾听群众呼声,把情况掌握在基层。二是反映群众诉求,疏导群众情绪,把矛盾化解在基层。三是依法维护群众权益,推动群众民生问题解决在基层。四是引导群众积极投身经济社会建设,把发展的任务落实在基层。五是组织群众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把工作活跃在基层。

   参与社会监督。发动和组织群众积极广泛参与社会监督,影响社会政策的制定,督促社会制度的执行。要聚集群众的资源和能量,将群众零散的呼声和要求通过整合转化为团体的利益诉求,在政府决策、立法听证等工作中代表群众的集体意愿提出主张。要真正发挥群众监督的作用,对政府、社会特别是公共部门的行为进行有效监督,维护好群众利益。

   三、大胆探索,建立人民团体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机制

   源头参与机制。形成人民团体参与制定社会公共政策的制度性保障,使人民团体能够参与社会政策制定,把群众利益体现在政策制定的全过程,努力解决群体性、普遍性的问题。进一步扩大工人、青年、妇女等各界群众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中的比例,体现群众意愿、反映群众呼声。探索建立政府与人民团体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相互通报情况,反映群众意见和要求。

   群众诉求表达机制..发挥好各人民团体信访室、维权站等机构的作用,完善人民团体代表、委员联系制度,使群众投诉有门、信访有路,保证群众通过正常渠道和合法方式表达意愿。探索建立了解群众需求的工作机制,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并使之形成制度,及时了解民情民意,向党和政府反映群众合理诉求。充分用好人民团体的话语权、建议权、监督权,围绕事关群众利益的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并力争在政策层面解决问题。

   社会利益协调机制。几乎所有社会矛盾的焦点和本质都是利益问题。人民团体要在代表各自所代表的群众利益的基础上,促进社会动态平衡,既要维护所代表的群体利益,也要注重维护个体利益,通过积极参与社会管理,正确反映和协调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各个群体的利益诉求,从而参与社会利益调整,保障群众的各项权益。

群众团体篇4

[关键词]中央苏区群团建设苏维埃革命

中央苏区的群众团体(以下简称“群团”)是指在中央苏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服务于苏维埃革命的群众性政治团体,主要包括工会、农会、共产主义青年团、妇女代表会、少年先锋队、儿童团、士兵会、反帝拥苏大同盟、革命互济会等。群团成员是革命群众的主体,在苏区革命和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受史料和学术旨向之局限,目前学界对群团问题的研究还不够深入,殊难与其历史地位相对称。鉴于此,本文拟对中央苏区群团建设作一初步探析,以抛砖引玉。

一、中央苏区开展群团建设的原因及其可能性

中央苏区时期,中国共产党积极开展卓有成效的群团建设,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加入群团的积极性,消除他们在阶层、年龄、性别方面的差异,把分散在革命根据地的数量众多的个体力量弱小的民众,凝聚在不同的群团之下。群团构成了苏区群众的主体。据黄知真回忆:“苏区扩大后,在这个基础上各地的群众组织和群众工作基础都非常坚固,每个村庄百分之八十以上的人都参加了群众组织,有党的支部、青年团的支部、少年先锋队、赤卫队、儿童团、互济会、反帝大同盟、贫农团、雇农工会、识字班、合作社等等各种各样群众组织。”[1](p146)中共之所以重视群团建设,这主要是由当时特殊的自然条件和政治环境决定的。

(一)建设群团是中国共产党动员群众的主要方式

中央苏区所在地域非常偏僻,自然条件恶劣,经济文化落后,阶级剥削残酷,人民终日为生存而挣扎。大革命失败后,的白色恐怖统治和“”宣传活动更加猖獗,群众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形成的政治冷漠,在战争环境中进一步加深。“当红四战赣南来到宁都小布圩,小布圩的老表听说兵来了,都慌慌张张地躲起来。”[2](p286)群众谈兵色变,势必影响他们对党和红军的欢迎和拥护。动员群众是现实背景下积聚革命力量的必需做法,若能够建设起一个或多个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服务于苏维埃革命的群众性政治团体,让这些团体成为国家政权的一部分亦或附属,使群众参与到这些政治团体中并予以切实而有效的领导,那么群众的参与热情定会高涨。由此可见,建设群团是党扩大革命队伍、武装反抗反革命的必然选择。

(二)建设群团是我党反对“军事围剿”的需要

中央苏区的建立和发展,极大地威胁着的统治。因此她在创建的过程中,屡次受到在数量、装备上占有优势的正规军的残酷“围剿”,且规模有增无减。不仅如此,地主武装民团因其地域性的特点往往成了革命最直接的敌人,数量和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其暴戾程度与正规军并无两样。在江西,地主武装靖卫团、保卫团等,于“全省各县各区各乡各镇各都各里各村,均严密组织”。1928年7月,仅靖卫团已达1万余人;此后继续扩充,仅赣西南地区到1930年春,即有枪支6000余支,其兵力约相当于两个师。他们“逮捕农民最勤”、“对农民极为苛刻”。[3](p7)中央苏区相对狭小的区域和落后的经济状况尚难以供养红军,遑论红军人数和武器装备与敌方的巨大差距,群众内部的团结和有序化是打破敌对者进攻的前提,群众组织的严密而形成的军民一体化则能避免革命遭受重大的打击。群团固有的政治和组织优势显然有助于把个体的、分散的群众凝聚起来,把潜在的革命力量转化为现实的革命力量,以应对异常凶残而强大的敌人。

(三)苏区群众的需要与中国共产党革命目标的一致性使建设群团具有可能性

将全体苏区群众组织起来需要一定的条件,这不仅需要群众与党之间有一种共存的关系,还需要党的工作的深入。的反动统治和阶级剥削,使苏区民众过着水深火热的悲惨生活,他们迫切需要改变这种状况,但“仅仅存在贫困的事实不足以,如果是暴动,群众总是在造反,而新条件新思想将打开革命出路的前景”[4](p746)。由此看出,革命的发生一方面要有民众贫困的事实,另一方面要有先进政党对民众进行政治动员,向民众指明他们贫困的根源,指明革命的出路。中国共产党政治目标的远大和政治动员理念的先进绝非所能比,在革命过程中,中共的所作所为彰显的群众路线,其宣传主张和构建目标都逐步被群众认可和接受,甚至包括原本对中共持疑惑甚至反对态度的群众,他们在对敌我的甄别过程中,也逐步意识到中国共产党是自己的党,是真心实意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的党。随着党的工作的深入,群众开始自觉或不自觉地走上革命的道路,燃起“为争取自由光明的新天地而奋斗”的激情。

(四)中国共产党具备了一定的群团建设经验使群团作用得到更好地发挥

大革命时期,农会、工会等群众性组织在革命过程中就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列举了农民在农会领导下所做的14件大事:将农民组织在农会里;政治上打击地主;经济上打击地主;土豪劣绅的封建统治;地主武装,建立农民武装;县官老爷衙门差役的政权;祠堂族长的族权和城隍土地菩萨的神权,以至丈夫的男权;普及政治宣传;禁牌禁赌禁鸦片等;清匪;废苛捐;文化运动;合作社运动;修道路、修塘坝。革命的影响具有巨大的潜藏性且常常为后起者所承传,中共在其发展历程中向来重视并善于总结成功的历史经验。从报告本身亦可看出,大革命时期的中国共产党就对群团作用有了充分的认识,并积累了一定的群团建设经验,这为中央苏区群团建设的开创和深入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二、加强中央苏区群团建设的主要做法

仅凭相对少数革命者对付绝对多数反革命的敌人,单纯从数量上对比,红色政权毫无优势可言,这也无法解释红色政权屹立于白色恐怖统治下长达6年之久的真正原因。革命星星之火之所以呈燎原之势,到目前为止学界看法迥异。但群团在革命中所体现的巨大力量是毋庸置疑的,究其原因,中共发挥的作用是占主导的。

(一)高度重视,加强指导,调动群众参加群团的积极性

第一,党和苏维埃政府特别关心群团工作,经常给群团工作以帮助和指示。1934年4月,在《乡苏怎样工作》中强调指出:“要加紧对于他们(指苏区群团―作者引注)的注意和帮助,依靠他们的努力去动员广大群众完成各种革命工作。”[5](p343-359)对于群团的建设,中共确立了党团政治领导方式。在《中国共产党第三次修正章程决议》及党的“六大”通过的中都规定:“在苏维埃政权和各类群众团体的各种代表大会和会议上及机关中,凡有党员三人以上者均成立党团。”[6](p232)党团是沟通党和群团的桥梁,其任务就是在群团中“加强党的影响,实行党的政策”。党的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组织问题决议案》中说:“党对苏维埃政权机关和群众团体的领导,只有通过党团的活动才能见诸施行,并且党特别加强对党团的领导,经常的检查和指示,保证党团工作的正确政治方向。”这样,“党、团的关系不仅只在会议上,而是在工作上建立起来。党要经常讨论团的工作,指导团的工作”。[7](p294-295)第二,积极选拔群团中的优秀干部参与国家权力机构。中央苏区群团中的优秀干部参与国家权力机构是保证群团正确的政治方向的一种方式,也是壮大党和苏维埃政府领导下的群众队伍的有效途径。为了使乡苏能够迅速“动员广大群众实现苏维埃的各项任务”,于是“在乡苏之下,并按须[需]要设立各种经常的和临时的委员会,吸收每个代表及群团中积极分子和对工作有经验的分子参加”;[8](p281)为加强青年与妇女的工作,“苏维埃应发动更大的青年参加红军,引进青年和妇女参加苏维埃工作,特别注意发动青年妇女的特殊斗争,实现他的要求”;[9](p106)为了在组织上保证苏维埃的无产阶级领导,“必须提拔更多的工人干部来做领导工作”。[10](p354)

(二)广泛组织,严密组织机构,扩大群团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第一,始终保证党在组织上的最高领导。战争时期不允许有多个权力中心,绝对权力的多元化会导致革命遭受损失,甚至偏离革命的轨道。中共的意图要在群团中全面贯彻执行,就需要围绕自己这个核心,不断加强党与群团的联系,形成一个从共产党―组织(包括政权组织与群众组织)―群众的领导体系。从政权的运行和决策的贯彻状况来看,中共始终处于权力的金字塔的顶层。第二,多数群团自身有完整的垂直领导系统,群团之间关系还可以互补,成员大多可以交叉。不同成分的群团的归类组合容易导致群团利益的争执,例如工会和贫农团在分田问题上就纠缠不清。因此,中共必须及时有效地解决各群团之间的矛盾,否则容易给敌对者以可乘之机。随着苏区政权的创建,各个群团在各县各区几乎都有自己的组织,其成员可以参加多个群团,充分保障自身的利益。群团内部亦有规范的组织章程,对群团的活动目标、行为准则、组织规范都有明确规定,使群团工作既可在平时组织群众生产,又可在战时发动群众,全面、高效地凝聚各革命阶级力量完成苏维埃革命工作。

(三)开展教育,用理论武装群团,培养群团成员的革命意识

第一,对群团成员的思想教育和文化教育同时进行。中央苏区时期,思想教育的任务是为革命战争服务。1933年8月,在少共中央局、中央教育人民委员部联席会议上通过的《关于目前教育工作的任务与团对教育部工作的协议的决议》中就明确地指出:“目前教育工作的方针,就是满足战争的需要和帮助战争的动员,进行广泛的马克思共产主义教育。”[11]决议贯彻后,群团成员的思想觉悟有了明显提高。同时,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群团文化建设,提出了苏区文化教育的总方针和中心任务,颁布了法律法规,设置了管理机构,创办了各类学校,加强了师资建设,全面开展扫盲识字运动并且出版了各种书籍,发行了群团刊物,提高了群团成员的文化水平。第二,对群团成员的革命宣传和政治动员同时进行。中国共产党通过在革命宣传中普及标语宣传,创办《红色中华》、《斗争》、《少年先锋》等刊物,开展娱乐活动,唱红色歌谣等宣扬党的主张,对苏区群众进行政治动员,使他们深切感受到“共产党好,坏”,“当兵就要当红军”,体会到工农劳苦群众要武装团结起来“拥护苏维埃,反对帝国主义”,“反动的政权,建立苏维埃政权”。同样,中国共产党在广泛的政治动员中也注重对群众进行革命宣传,使他们掌握革命的道理,懂得为什么要革命、怎样革命、革命的结果是什么,从而增强了宣传和动员的效果。

(四)健全法律法规并颁布实施,以保障群团成员的各项权益

中央苏区是我国法制建设的试验田,但法律的触角却延伸到了多个层面。中共在革命实践的基础上,陆续制定和颁布了宪法大纲、政权组织法、选举法、土地法、财政经济法、民政和文教法、劳动法,民事和婚姻法、刑事法以及经济法和诉讼法等法规。这些法律法规带有鲜明的阶级和政治色彩,是对革命对象的打击,是对拥护革命者的鼓励和鞭策。作为中央苏区革命群众主体的群团成员无疑是其中的主要受益者,法律的特别规定进一步凸显了中共对群团成员权益的重视。如在保障群团成员土地权益方面,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工农兵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土地法》规定:“根据贫农、中农的利益,将没收的房屋分配给没有住所的贫农、中农居住,一部分作学校、俱乐部,地方苏维埃、党及青年团委员会、赤色职工会、贫农团和各机关使用。”[12](p461)在保障群团成员的参政权方面,1933年8月颁布的《苏维埃暂时选举法》指出:(苏维埃)“代表后选人名单。应该在选举前收集各群众团体的意见,主要是工会、贫农团与女工农妇代表会。经过党、团和各群众团体的讨论。”[13](p90)

三、中央苏区群团建设的历史作用

在中央苏区,组织群团成了中共政治动员的主要方式,也是实现军民一体化,弥补红军留下的防御空白的有效途径。中共通过开展对群团的政治、组织、思想、法制建设,使群团成员实现了社会角色的大转换,成为革命的有生力量,使每个群团都有鲜明的军事化和半军事化的特征,成为革命的武装力量。

(一)在思想观念上,群团成员对自己的阶级成分有了更准确的认识,阶级观念明显增强

“富农称中农,中农称贫农,贫农称工人”。对自我准确的认识才能找到归属感,勇于承担历史使命,积极投入到革命潮流之中。对于党和苏维埃政府,他们普遍觉得现在党的政权“恩情比天还要大”,“政府工作人员真正顾乐(爱惜的意思)我们”。[14](p321)对于敌人,他们则都认为统治区是“黑暗的地狱”,“你们是我们的阶级敌人,我们和你们是不能并存的,我们要打倒一切的土豪劣绅、帝国主义,我们不信的鬼话”。[15]

(二)在政治素养上,群团成了群众提高政治水平、坚定革命信念的大学校

在苏区斗争的熔炉里,一大批革命家在党领导的群团中茁壮成长,他们中的杰出代表有、萧华、李坚真等。各级群团组织还为国家培养和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如刘少奇、顾作霖、蔡畅等,他们身居要职、廉洁施政,为苏维埃政权的建设和巩固作出了突出贡献。普遍群团成员的政治水平得到较大提升,“记者尝与曾加入儿童团之孩童谈话,觉彼等所答极流利,尤其对‘五一’、‘五九’、‘九一八’、‘一二八’等纪念日之意义,无不对答如流。谈时若引用公历几年、帝国主义、资产阶级等类名词,其纯熟更有如数家珍。”[16](p212)群团成员的革命信念也更加坚定,参军参战热情高涨,若碰上敌人来,他们立刻坚壁清野,万一被敌人捉住,也绝不说出红军的下落。

(三)在革命实践中,群团成员自觉自律地发挥了模范带头作用

中央苏区的群团成员积极扩红拥军,使群众的斗争局面日益扩大化、猛烈化。他们积极配合红军作战,成为中央苏区地方武装不可缺少的生力军,扰敌、堵敌、盲敌是他们的拿手好戏;他们有效的坚壁清野使敌人在苏区只作短暂的停留而不能持久,成了苏区来去匆匆的不速之客;他们还积极发展生产,购买公债,节省经济。以苏区妇女为例,她们为了筹集经费支援红军,不仅踊跃购买公债,甚至变卖自己陪嫁的首饰、自己的秀发,换取现金交给红军。

参考文献:

[1]黄知真,缪敏等.漫谈闽浙赣老根据地[m]//,邵式平等.回忆闽浙皖赣苏区[C].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83.

[2]关山阵阵苍(上册)[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78.

[3][16]何友良.中国苏维埃区域社会变动史[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1996.

[4][美]费正清,费惟恺.剑桥中华民国史(下册)[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

[5].文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6]中共江西省委党史研究室.中央苏区党的建设[m].北京:中央党史出版社,1991.

[7]中共江西省委党校党史研究室.中央革命根据地史料选编(中)[Z].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82.

[8][9][10][12]中共江西省委党校党史研究室.中央革命根据地史料选编(下)[Z].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82.

[11]阶级斗争中的教育[n].斗争,1934-06-02.

[13]卓帆.中华苏维埃法制史[m].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1992.

群众团体篇5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同时人民群众在社会变革当中所起到的主体性和决定性作用。党的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斗争中形成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

而群团组织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我们党做好群众工作的重要力量。群团工作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群团事业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群团工作是党治国理政的一项经常性、基础性工作,是党组织动员广大人民群众为完成党的中心任务而奋斗的重要法宝。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联系的广大人民群众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力量,是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基本依靠。群团组织如何更好地联系群众,服务群众,更好地发挥群众的力量与作用,更好地发挥群团组织作用,把广大人民群众更加紧密地团结在党的周围,汇聚起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正能量。如何做好新时期的群团工作,是我们当前面临的亟待解决的新课题。党的胜利召开以新思想指引航程,为新时代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所作的报告体现了全党意志、人民心声,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飞跃、亿万人民的幸福指南。报告强调全党要增强群众工作本领,创新群众工作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推动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深刻揭示了群团工作的本质属性,科学回答了群团事业坚持什么原则、朝着什么目标努力的重大问题,为群团工作改革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赋予了光荣使命。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要把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作为学习贯彻党的精神的切入点和着力点,以党的精神为指引,奋力开创新时代群团工作新局面。

一.当前国有企业基层群团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观念过于滞后

很多企业的领导层只是注重企业作为经济组织的方面,过度追求经济效益,认为群团工作并不重要,缺乏对群团工作地有力支持;只是注重群团工作的单独性,最后造成群团工作与企业发展情况不匹配。企业领导层过于轻视群团工作在企业生产经营和发展中所起到的作用,造成企业基层群团工作水平始终无法提高,影响了群团组织作用的有效发挥。进而丧失了利用群团工作组织对企业生产经营的有效促进和企业文化深植员工内心的抓手。

(二)企业群团组织特色活动有待丰富

企业群团组织特色活动是企业文化的有效组成,是企业党组织促进生产经营业绩、发挥核心及战斗堡垒作用的重要途径。而目前部分企业群团组织特色活动仍较为枯燥,缺乏时代感和针对性,缺乏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紧密结合,缺乏工作群体层次性和差异性的体现,缺乏对企业员工切身利益的关心爱护,缺乏活动方式的创新。  

(三)群团组织工作凝心聚力效果不够

一方面,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发展,国外涌入的思想良莠不齐,多文化、多思想不断出现。另一方面,当前群团组织思想政治工作过程中还存在知识文化结构、组织队伍、年龄结构和对未来的组织发展认识上存在巨大差异,产生了经济分层、文化分层与经验分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存在巨大差异,在工作和生活需求方面存在多元化倾向,追求物质利益层面动机往往大于精神层面,贪图享受,工作中对环境和待遇较为挑剔,大部分认为“如果要多干些,收入就要多”,对于国企企业长期宣讲的“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精神认可程度不高。使得思想政治工作在凝聚力上略显不足。

二.党的群团工作是党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新时期企业群团工作有效开展需要重点要增强群团组织的“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

(一)切实增强政治性,始终保持群团工作正确政治方向

政治性是群团组织的灵魂,是第一位的。增强政治性核心是坚持党的领导,忠诚党的事业。

(1)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不动摇。党的领导是做好群团工作的根本保证。党和国家事业之所以取得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根本在于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航掌舵。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给全党以核心的力量,给人民以信仰的力量。群团组织要坚决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使之成为指导群团工作的思想武器、谋划群团工作的行动指南、推动群团工作的强大动力。要把坚决维护同志的核心地位作为最大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不断增强“四个自信”,牢固树立“四个意识”,自觉做到衷心拥戴核心、坚定维护核心、绝对服从核心、始终紧跟核心。

(2)牢牢把握发展方向不跑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党的作出的重大政治判断。这一判断,明确了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赋予党的历史使命、理论遵循、目标任务以新的时代内涵。各级群团组织要坚定不移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群团发展道路,始终坚持党对群团工作的统一领导,坚持发挥群团组织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服务群众的工作生命线,坚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坚持依法依章程独立自主开展工作,做到自觉接受党的领导、团结服务所联系群众、依法依章程开展工作相统一,不断丰富和拓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群团道路,努力使这条道路越走越宽广。

(3)紧紧扭住政治引领不放松。组织引导群众始终听党话跟党走,是党赋予群团组织的政治任务。群团组织要始终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致力于统一思想、凝聚人心、化解矛盾、增进感情、激发动力,强化政治引领,夯实党执政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要教育引导广大群众全面准确把握党的确立的重大判断、重大战略、重大任务、重大举措,迅速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精神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落实党的部署的各项任务上来,努力在学习中深化认识、凝心聚力,在实干中攻坚克难、彰显担当,以新的气象、新的作为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二)切实增强先进性,真正成为党执政的坚实依靠力量

先进性是群团组织履行职责使命的内在要求。群团组织肩负着组织动员广大群众为完成党的中心任务而共同奋斗的重大责任,没有先进性,就难以担负起这一历史重任。

(1)在服务发展大局中体现新作为。全省各级群团组织要牢牢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历史性转变,立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团结动员广大群众,自觉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大力弘扬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深化工人先锋号、青年文明号、巾帼建功号等群众性创建活动,努力把工人阶级主力军、青年生力军、妇女半边天和人才第一资源作用,转化为企业发展强大动力。

(2)在网络时代,构建网络群团组织,并以此为抓手,形成群团工作新格局。网络已经成为群众工作生活的重要载体。群团组织要积极融入互联网时代,建立健全“互联网+”群团工作新模式和网上服务新平台,使广大群众能在网上找到群团组织、参加群团活动。要加强群团网上舆论阵地和网宣队伍建设,培育网络思维,增强信息意识,掌握信息知识,提高互联网条件下组织群众、引导群众、服务群众的能力。

(三)切实增强群众性,不断提高群团组织联系服务群众水平

群众性是群团组织的根本特点,群团组织必须不断增强影响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1)改革创新是群团工作发展进步的不竭动力。进一步创新基层群团组织设置、成员发展、联系群众、开展活动的方式,立体化、多层次扩大组织覆盖,最大限度把广大群众吸引到党领导的群团组织中来。进一步增强群团组织的广泛性代表性,提高基层一线群众在群团领导机构中的比例,让群众成为群团组织的主体。进一步健全密切联系服务群众的长效机制,完善依靠所联系群众推进工作制度,以群众喜闻乐见、便于参加的形式和方法开展工作,组织活动请群众一起设计,部署任务请群众一起参与,表彰先进请群众一起评议,真正让群众当导演、唱主角。

(2)履行职责,增强凝聚力。做好维权服务是群团组织主业主责。各级群团组织要把维权工作纳入党政主导的维护群众公益机制,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工作,引导群众依法理性表达诉求。要紧盯群众所急、企业所需、群团所能的领域,建设服务平台,把群团组织建设成为党的群众工作的坚强阵地。要真情服务群众,切实帮助老百姓解决现实问题,要切实维护群众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四)树立正确的党建工作理念,坚持党建带动群团工作

以党建工作为主,带动企业工会、妇联、共青团等群团组织以积极发挥效用,切实维护好企业党建工作气氛,确保广大基层员工在这样的气氛下,更加兢兢业业地工作,从多方面上提高企业员工凝聚力。要把群团工作摆在重要位置,纳入议事日程,经常听取群团工作汇报,及时研究解决群团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和实际困难,支持群团组织依法、依章程开展工作。要高度重视群团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把党性强、业务精、作风正、能干事、熟悉群众工作、具有开拓精神的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重视群团干部的培养、选拔、使用和交流,充分调动群团干部队伍的积极性。要加大对群团工作的投入力度,加大对群团工作的宣传力度,努力为群团工作提供必要的条件和良好的氛围。

(五)丰富群团工作的内容和形式,提升企业凝聚力

国有企业需要强化党组织建设工作,进一步丰富党建工作形式和内容,并在工作和生活中给予党员干部支持和帮助,真正做到帮助党员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企业内部党员都能够感受到党的温暖,将企业内部的生产经营工作与党建工作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调动和激发党员的参与工作和党组织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使得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企业内部得到全方位的发挥,极大地提升党建工作的劳动效率,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六)加强国有企业党组织和群团工作组织自身素质建设

强化思想政治的理念必须以加强企业党组织和群团工作组织的自身素质建设为支撑。一是加强理论学习,强化企业党组织和群团工作组织的服务意识和服务理念。二是加强党组织和群团工作组织的知识体系建设,特别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知识体系建设,增强思想认识的抗腐化能力。三是不断加强对新时代下国家、社会、企业的思想动态的把握,做积极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引导者和领头人。

(七)推动群团组织引导企业员工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群团组织是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重要平台。加强思想引导,传播正能量,注重典型示范引领,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从学校实际出发,设计务实管用的载体,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生动活泼、特色鲜明、富有成效的群众性实践,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广大青年学生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扎牢植正。

(八)群团组织要积极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群众团体篇6

群众文化团队建设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构建中有着很大的能动作用,它是构建和谐社会、弘扬我国民族精神的必要条件,对于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群众文化团队建设是群众文化工作的重要载体,所以加强群众文化团队的建设是至关重要的,有着深远的管理意义。群众文化团队是推动我国社会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重要前提,也是构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此过程中需要群众文化工作者起到一个支撑作用,这就需要一支高素质的文化工作者队伍,真正做到群众文化群众办,所以一定要加强提高群众文化团队综合素质工作,其中包括明确主体地位、加强业务辅导、培养管理人才、促进文化交流等。目前会泽县的群众文化团队建设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包括队伍氛围具有极大的依赖性与松散性等,这都为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产生了一定的不良影响,要针对存在的问题深入了解和解决,才能促进全县群众文化团队建设的可持续性发展。

【关键词】

群众文化团队;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构建;能动作用;对策

在当今社会发展中,我们处于一个和谐社会状态,要不断弘扬我们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并且要积极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推动我县群众文化团队建设是推动全县精神文明的重要条件,群众文化团队建设是无处不在的,具有非常鲜明的广泛性与民族性,是整个文化事业建设的重要基础。在群众文化团队中要因地制宜实行科学管理的办法,探索发展出一条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道路,不断提高广大群众的文化素养,拓展经费来源,让更多的人民群众参与到群众文化建设中来,这样才能够有效地提升群众文化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一、目前会泽县群众文化团队的现状

会泽历史悠久,文化昌明,是云南省三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县城之一。同时,又是一个百万人口的山区大县,贫困面较大,现仍为部级贫困县,因此,目前群众文化团队建设还存在诸多问题。全县共有23个乡(镇、街道),有群众文化团队86支,团队成员近3000人。其中大多数成员都是中老年人,年轻人非常少,不利于工作的顺利开展。并且在群众文化团队中女性的人数明显多于男性,造成了一些工作不能顺利进行。很多团队在演出任务中都是以自娱自乐、体育锻炼为主要目的,没有向着走出去表演磨炼的目标发展,难以登上更大的舞台。部分团队人员较少,有的甚至不足20人,演出场次及服务区域严重受限。团队分布不均匀,城区多乡镇少,有的乡镇至今仍旧没有群众文化团队,发展极不平衡。所有团队活动经费欠缺,长期以来没有稳定的经费补助渠道,基本都是依靠队员自筹,团队难以发展壮大。

二、群众文化团队的基本特点

(一)类型较为多样性

会泽目前的群众文化团队类型比较多样化,包括音乐、摄影、舞蹈、民间戏剧、书画、等,所以文艺团队是群众文化团队的主要类型,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团队活动推动了全县文化的繁荣发展,甚至还对群众的文化事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虽然群众文化团队比较多样,而在专业辅导上还存在不足,导致群众文化团队建设受到了一定的不利影响。

(二)组织较为松散

群众文化团队建设组织较为松散,这都是因为自发组织成为了核心的推动力,使得群众文化团队的发展越来越松散,这样的不稳定发展使得文化团队在组织过程中非常地混乱,没有一定的稳定性,这对群众文化团队建设非常地不利。

(三)发展较为依赖性

群众文化团队建设中的发展较为依赖性,尤其是在经费投入方面仅仅是依靠政府的财政补助,这种单一类型的财政收入模式导致了群众文化团队建设的依赖性,在建设群众文化团队时我们应该解决好人员配备问题,提高活动组织质量,最大限度地减少对于外来志愿者之间的依赖感。

三、目前群众文化团队存在的问题

(一)经费问题

多数群众文化团队没有得到政策上的支持,缺乏一定的经费来源,这使得群众文化团队很难继续坚持下去,不管是村委会团队还是街道团队,都希望有更多的经费来源,可以添置一些服装和道具等,乃至培训费用。

(二)培训问题

较专业的群众文化团队人员奇缺,尤其是在团队舞蹈、活动策划中更是缺乏专业素质的人才,团队成员业务水平都参差不齐,使得活动不能顺利地实施下去,这都是因为在培训上缺乏一定的支持力度。

(三)场地问题

群众文化团队在场地上也出现了问题,一般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没有合适的场地,另一种甚至是没有场地可选择,多部分的群众文化团队没有固定的活动场地,导致不能顺利地组织活动。部分群众文化团队只能选择居民区附近的公共场地进行活动,但是又会发生扰民的后果,如果一个群众文化团队的规模越大,对场地的要求也就越高,因而场地问题成为了阻碍群众文化团队建设的主要因素。

(四)加强群众文化团队建设的重要意义

群众文化团队建设是推动社会精神文明的必要条件,群众文化是当今文化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社会进步和发展中不断地得到完善与丰富,加强群众文化团队建设能够有效地提高群众精神文明风貌、活跃群众的思维模式,所以加强群众文化团队建设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群众文化能够有效地提高广大群众的文化素养,文化是群众的精神食粮,能够促进社会主义的和谐文化,这样有利于克服群众中出现的封建迷信和等恶劣现象,群众文化能够传播健康的先进文化,大力弘扬社会正气,构建良好的、和谐的文化环境。所以加强群众文化团队建设是新时期文化发展的必经之路,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构建中起着重要的能动作用。

四、搞好群众文化团队建设的对策

(一)做好资源整合工作,实施专业技术培训

在群众文化团队建设中要学会合理利用社会的各类资源,第一,要能够挖掘出具有良好专业素养的人才,把社会人才搜集起来,加入到实施群众文化团队建设、协调工作的队伍中来。第二,县文化馆的专业技术人员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积极主动担负起群众文化团队的业务培训辅导重任,这是群众文化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第三,要结合群众文化团队自身特点,聘用一些专业水平比较高的社会人员,进行技术指导,这样才能够有效地提高整体人员的业务水平和文化素养。第四,文化馆要充分发挥群众文化管理的职能作用,善于在群众文化团队中发现具有培养前途的优秀人才,向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多争取培训机会及指标,分期分批将他们推荐到更高级别的机构进行深造培训。

(二)建立良好的群众文化团队管理机制

在群众文化团队建设中要实行统筹管理和分级管理的办法,针对不同的情况来设定管理机制。结合群众文化团队的性质和类型,也可以按照乡村级、社区级、街道级等进行管理,这样才能实现科学管理。要加强团队管理的评价和监督体系,依据实际情况实行责任制,通过绩效考核的方式进行评估,提高团队管理者及各位团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能够促进团队整体进步。要想让团队内每一个成员都听从指挥,还得设立约束机制,建立正确的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机制,让每一个团队成员都能够自觉地遵守制度要求,规范自己的行为。

(三)改善资金的投入渠道

群众文化团队建设缺乏资金来源,所以加强资金投入方面的管理,大力为群众文化团队建设提供资金支持,这样群众文化才能顺利地繁荣发展下去。在资金来源中,首先县财政要将群众文化活动经费列入年度财政预算,由文化行政主管部门通过各项指标考核后分层次补助到相应团队,这是资金保障的主渠道。第二,要充分动员社会力量,多方筹措群众文化发展基金,加强基金使用的社会监督管理,可从根本上改善资金窘迫的现象。第三,引导团队将活动市场化,勇闯市场搞创收,实现以文补文,增强自身造血功能,这样才能全面促进群众文化团队的持续健康发展。

五、总结

群众文化团队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构建中起着重要的能动作用,能够让广大人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拥有健康的政治业务素质和人格,做到人人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实现用群众文化建设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在此过程中,不仅仅要做好群众文化团队建设工作,还要提高群众文化团队的综合素质,这样才能促进文化团队的可持续性、健康发展。

作者:王良忠单位:云南省会泽县文化馆

参考文献:

[1]李建波.搞好群众文化构建和谐社会[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3.

[2]薛伟.社区群众文化构建的可持续发展思路[J].大众文艺,2013,1.

群众团体篇7

党的群团工作是党治国理政的一项经常性、基础性工作,是党组织动员广大人民群众为完成党的中心任务而奋斗的重要法宝。长期以来,各级群团组织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推进民主政治、反映群众呼声,面向群众、服务群众等方面发挥作用。然而,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群团工作面临着新的严峻挑战。

近日,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召开,在会上明确了新形势下做好党的群团工作的重大意义、重大原则、工作重点和需要采取的改革创新重大举措,强调要切实保持和增强党的群团工作和群团组织的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为党的群团工作与时俱进指明了方向。

贵阳市群众工作(社会工作)委员会准确把握“三性”的基本定位,调动和发挥全市各级群团组织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凝聚群众力量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做贡献。

清醒认识迎接新挑战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组织迅猛发展,传统体制打破后,社会组织趋向分散。在新形势下,群团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在工作中主要表现为“四化三弱两落伍”:

“四化”,即“机关化、行政化、贵族化、娱乐化”,“四化”倾向必然导致两个结果。一是工作对象认可程度降低。很多群团组织与所联系的群体无法形成应有的依赖和信任关系,满意和认可更无从谈起。二是工作内容供需差异明显。广大群众利益诉求体现出高层次和多元化的趋势,然而很多群团组织更多时候还是发挥传统的提供福利的职能,这些服务项目对会员的吸引力和动员能力正在下降。

“三弱”,一是对群团工作的重视程度减弱。二是群团组织基层基础薄弱。据了解,许多市(县、区)的团委,大多数只有2~3名专职干部,最多的也不超过5人,而在乡镇、社区还出现1人同时兼任工青妇、党建工作等数职的情况。三是群团组织的凝聚力和吸引力减弱。

“两落伍”:一是思想观念落伍。一些群团组织缺乏进取意识,在争取支持、协调资源、工作开展上存在“等靠要”的思想。二是工作方法落伍。群团组织的工作方式、方法、手段难以满足新形势下群众在文化、娱乐、技术、信息等方面的需求。

坚持引导增强政治性

政治性是群团组织的灵魂,是第一位的。贵阳市各级群团组织要坚持引导群众听党话、跟党走,切实保持和增强群团组织的政治性,抓好“三个过硬”。

各级党委对群团组织的领导要过硬。按照“条专块统”的原则,地方党委和各级群工委要统筹做好涉及群团工作中的重大问题。要建立和完善研究决定群团工作重大事项制度、党委群团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把群团工作成效作为考核党委领导班子和分管负责同志工作的重要内容。注重从经济发展、社会建设等各领域、各部门中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充实群团组织领导班子。群团组织班子配备、调整时,同级党组织要事先征求上一级群团组织意见。

群团组织自觉接受党领导的思想要过硬。群团组织要始终把自己置于党的领导之下,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始终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群团组织中的党组要切实发挥领导核心作用,为群团组织建设发展把握方向、凝聚人心。群团组织中的党员要按照党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影响和带动周围干部群众努力完成党和国家交给的任务。没有设立党组的群团组织,其领导班子应该承担起贯彻执行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政治责任,以及抓党的建设的主体责任。

群团组织贯彻党的意志和主张的行动要过硬。群团组织要承担起引导群众听党话、跟党走的政治任务,增强影响力、凝聚力和号召力,把联系的群众最广泛最紧密地团结在党中央的周围。群团组织要适应完成党的中心任务和基层工作、群众工作需要,改革和改进机关机构设置、管理模式、运行机制。各级党组织和群团组织要尊重基层首创精神,不断推进群团工作和群团组织建设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始终与党和国家事业同步前进。

为党分忧增强先进性

为承担党做好群众工作重要力量的职责,贵阳市各级群团组织始终坚持为党分忧、为民谋利,切实保持和增强群团组织的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

在转变思想观念、加快自我革新中当先行者。目前,拉动群团工作的“三驾马车”,时间、速度都由“车夫”控制,随意性太大。有的需要固化机制、持之以恒;有的需要深入基层,加强联动。这就需要群团工作不断解放思想,转变作风,抓好落实。增强自我革新的勇气,抓住巩固和拓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的时机,在群团组织中深入推动思想教育、问题整改、体制创新,转变思想观念,强化群众意识,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水平。

在发动群众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中当先导者。群团组织要把工人阶级、青年、妇女和科技人才作为第一资源,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社会建设。坚持以活动为载体,积极引导广大群众强化岗位建功意识,促进各项活动与贯彻落实党委的重大决策部署相衔接,不断增强各项活动的影响力和实效性。要协调整合资源,鼓励和支持所联系群众创办具有示范效应的经济发展项目,带领群众脱贫致富,推进全面小康进程。

在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治、促进社会和谐中当先锋者。群团组织要积极代表和组织群众参与协商民主,积极参加城乡基层群众自治和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推动基层民主健康发展。积极动员所联系群众推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平安创建等工作,有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同时,广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动员群众旗帜鲜明地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促进各民族群众手足相亲、守望相助。

以群众为中心增强群众性

在中央首次召开的群团工作会议上,提出,“群团组织必须始终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上,切实保持和增强群团组织的群众性。”贵阳市各级群团组织将始终以群众为中心,让群众当主角,切实保持和增强群团组织的群众性。

坚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不动摇。群团组织要更多关注、关心、关爱普通群众,进万家门、访万家情、结万家亲,经常同群众进行面对面、手拉手、心贴心的零距离接触,增进对群众的真挚感情,避免“机关化、行政化、娱乐化、贵族化”倾向。要提高群团干部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分级分类制定和实施群团干部教育培训计划,加强群团干部教育培训,不断提高群团干部综合素质。

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不懈怠。群团组织要充分发挥联系群众的优势,经常深入群众,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意愿,深入做好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推动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在群众中贯彻落实。要积极协助党委、政府做好尊重民意、改善民生、促进民和、确保民安的工作,把党的关怀送到群众中去。要深入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盼,广泛征集群众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建议,为党委、政府的决策提供参考和依据。

群众团体篇8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精神文明建设,故其群众文化内容随之发展的越来越丰富多彩,涉及领域广泛如音乐、舞蹈、武术、围棋、戏曲、文学、书法、绘画、瑜伽健身、广场舞等,可以说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且随处可见。这些社团逐渐地发展壮大,吸引了很多专业骨干,具有较高的专业素质以及水平,在团中发挥着主导作用。随着新世纪的到来,“产业文化”已经潜移默化地影响了的思想,人们对产业文化认识的逐层加深,对文化产业的投资日益增大,必定会给社区团队带来兴盛的局面。如文艺社团由起初的的自娱自乐发展到纯公益性的演出,再到有报偿的服务,可以说这实现了群众文化的三大飞跃,构成了社团组织与群众文化完美结合的最终局面。

二、社团群众文化培训的方面

1、工作人员的素质培养在社团队伍的建设上,要对各层次在职群众文化工作人员加强培养,重视工作人员的人才素质培养,只有提高了人才素质,才能提高社团的整体素质,有助于建设群众文化。因此,国家和社会都应该重视社团文化工作人员的素质培养,只有组织者的素质提高了,才能使群众文化深入人心有更好的发展。

2、以群众为主开展工作群众文化的组织者对于社团的成立做出了重要贡献,但需要明确的是群众文化的主体是群众,因此,在发展社团群众文化的过程中,不是仅靠几名工作人员就能够使文化产业发展壮大的,因此组织者开展工作与权衡利弊时一定要以群众为主,将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这样才能使群众真正参与进来,才能将社团群众文化发展好。

3、社团专业化成长目前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的专业意识越来越强,且越来越重视品牌效应。作为社团群众文化的领导者,应特别注意这一问题,在实际工作中,应努力争取专业人士以及在这领域名声在外的人士参与进来,这样不仅激发了群众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且能使群众在参与的过程中学到更多专业性的知识,提升了自身修养,不失为一个一举多得的创新举措。

三、社团群众文化发展前景

群众团体篇9

关键词:深化党群共建推动创先争优

工会、共青团是党领导下的群众组织,党群共建创先争优,是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对工青组织领导的重大举措,坚持党建带群建,群建服务党建,对于进一步深化创先争优活动具有重要意义。如何深化党群共建认识,进而使之真正成为广大职工共同参与和促进创先争优活动的重要手段,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新课题。

一、充分认识党群共建推动创先争优的重要意义

在基层党组织建设中,如何在创先争优活动中认真贯彻落实好党群共建,不仅事关创先争优活动本身能否取得实效,更事关党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党群共建是影响全局、推动全局、带动全局的工作。在新的形势下,以党群共建为抓手,进一步推动创先争优活动,有着更为深刻的时代内涵和现实意义。“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工作路线。而人民群众是党建发展的根基,是党建的力量和智慧,坚持党的领导是工团组织做好工作的政治原则和根本保证。新时期党群建设,要实现创先争优式发展,必须坚持党建带群建的思路,确立党建带动战略,给群建发展带来旺盛的活力。把党群共建纳入党组织建设总体规划,形成党建与群建互帮互助、良性互动、共同发展的做法。创先争优活动就能起到有效地发挥党建带工建、团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作用,充分体现党建的关键作用,关键就在认识的提高和更加重视工团建设上,实现抓党建促群建,为群团发展创造环境,提供有力的支持,进而有效促动整体工作全盘发展。

二、深刻领会党群共建推动创先争优的主要要求

1、深化党群共建推动创先争优,应紧密结合中心工作。2011年是深化创先争优工作的重要一年,在日常工作中,基层党组织要按照工作实际,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引导广大职工、青年立足本职岗位,以一流的态度、一流的技术、一流的作风、一流的业绩,为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作贡献。要把创先争优活动与履行岗位职责、亮诺践诺、完成既定工作目标任务紧密结合起来,组织干部职工群众广泛开展建言献策、业务练兵、劳动竞赛、素质提升、文明创建、科技创新等活动,争当岗位能手。将创先争优工作融入到各项工作之中,切实做到人人争先,事事创优,形成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充分发挥群团组织联系群众、组织群众、服务群众、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的桥梁纽带作用,进而带动整体工作又好又快向前发展。

2、深化党群共建推动创先争优,应努力让其服务与职工群众。党群共建创先争优,群众受益是重要目标,群众满意是最高标准。要突出服务群众、改善一线职工生产生活条件这个重点,群众有期盼我们要有回应,群众有要求我们要有行动,千方百计多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努力把创先争优活动办成群众满意工程。继续广泛开展便民服务和志愿服务活动,深入实施“希望工程”、“结对帮扶”、“送温暖献爱心”和“爱心救助”等活动,让党组织和工青组织开展的各类为民服务行动协调配合,共同为困难群众、弱势群体排忧解难。

三、牢牢掌握党群共建推动创先争优的重要方法

实现党群共建创先争优,党建群建要并重,开展各项活动与促进党群建设措施要并举,运用有效载体,掌握工作重点,抓住关键环节,建全运行机制,有序推进整体水平,推动创先争优向纵深发展。

1、党群联动“推”,集聚党群共建创先争优工作合力。明确党组织书记为党建带工建、带团建工作的第一责任人,群团组织负责人为具体责任人,进一步强化抓党建共建责任意识。把群团组织工作作为“两级联创”的重要内容,坚持做到“两个纳入”,即:将工建、团建目标纳入党建目标管理,群团组织干部培训纳入全体干部培训规划,工建、团建考核结果纳入年度工作综合考核,使党建工作与工建、团建工作统一部署、统一检查、统一考核,实现了党建工作与群团组织工作在内容上的相互衔接、步骤上的相互协调、目标上的相互统一。

2、拓宽渠道“建”,夯实党群共建创先争优组织基础。坚持“党的基层组织建到哪里、群团组织就建到哪里”的原则,积极拓展群团组织工作领域,灵活设置群团组织,努力消除“两新”组织等新兴领域中群团组织的空白点。以创建规范化工会、“五四”红旗团组织等为抓手,进一步加强群团组织的班子、阵地、活动、制度和保障的规范化建设,强化组织功能。

3、多措并举“育”,提供党群共建创先争优人才支撑。选优配强群团组织干部的同时,进一步加大群团组织推优入党工作力度,提倡将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文化素质高的优秀职工、团员青年吸收进党组织,使群团组织中的优秀分子成为党组织发展党员的主渠道。另外,可以以党校专题培训为依托,切实加强群团组织干部教育培训,举办群团组织干部专题培训班,或赴外地学习考察,开拓视野,不断提高群团组织干部的能力水平。

群众团体篇10

在青年团的代表大会以后,各地区的团,一般地都能根据大会文件的精神,建立与巩固青年团。但也有一些城市里的团、掌握大会的精神不紧。甚至违反公开建团的原则,秘密建团。济南、洛阳在开始建团时,都曾有过秘密建团的做法。天津解放前的一些秘密的青年革命小团体,到现在仍然保持地下状态。这是必须立即加以纠正的。中国共产党中央的建团决议里,就明确地指出了公开建团的方针,冯文彬同志在青年团代表大会上的结论里,也着重指出必须公开建团。解放前的秘密的青年革命小团体,在解放后必须迅速公开。团中央负责同志在历次谈话中都有过指示。

为什么要公开建团呢?因为团是先进青年群众性的团体,本来就没有必要向群众秘密。秘密只有与群众隔离,使青年群众容易信任团是他们自己的组织。公开建团,是革命组织对人民群众负责的态度。团秘密起来,就不易得到群众的批评、帮助兴监督;一些有缺点有错误的团的组织或团员,就不易在群众的帮助下来改正自已的缺点和错误。此外。秘密也妨碍团内的民主的活跃的生活。

不赞成公开建团的同志们,有种种理由或藉口。例如说:秘密的团,群众不知道,公开了,就会有人说:“搞什么新民主主义青年团、还不是和过去搞三青团一样。”这种看法是完全不正确的。我们必须明白:青年团的建立,主要地是根据广大青年群众的需要,即使有少数人有某些误解,我们应根据团的实际工作和团的文件,向他们宣传解释,使他们了解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与三青团在本质上完全相反,否则他们就会长期地误会下去了。又例如说,我们有些团支部脱离群众,我们有些团员功课不好,现在公开了,岂不是有损团的威信、不如等秘密地和群众联系好了才公开。不如等秘密地把功课补习好了才公开。这种看法也是不正确的。我们要将我们的缺点和错误。老老实实地告诉群众,当着群众的面来改正,并使群众要了解到,无论什么组织部不可能完全没有缺点和错误,问题只在校各种组织对这些缺点错误采取什应态度。如果我们不能在群众面前进行有效的批评和自我批评,企图秘密地掩盖自己的缺点和错误,那只有丧失团的威信。而况我们联系群众、练好功课,不仅依靠于领导的帮助和自己的努力,还依靠于群众的帮助和督促。总之,主张秘密建团的同志们的基本的错误,就是把团与群众对立起来。他们还没有弄清楚:“为什么建关?团是什么?团应当做什么?”的道理。

事实上某些地方秘密建团,已经发生了不好的影响。如洛阳在秘密建团时,团外就有人认为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和三青团没有区别,甚至有一些青年看见团员来了就停止谈话。团员开秘密会,有的非团员知道了说:“这又不知道嘀咕谁呢?”这些事实。还不足以说明秘密建团的错误吗?

但是在纠正秘密建团的时候,必须要经过适当的准备。团的公开,应当在团内外作充分的说明。不要为公开而公开,不要采用不经过宣传酝酿,即以一纸名单公开出来的简单方式。如果这样,也仍然会引起某些素来不知青年团是怎么一回事的群众的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