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发展报告研究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3:09:18

产业发展报告研究篇1

编者按:在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的指导下,由上海市交通电子行业协会暨上海车联网与车载信息服务产业联盟牵头,组织本市车联网业界主要企事业单位的专业人士,经过近半年的专题调研、资料收集、座谈讨论和研究分析等,编撰完成了《2014上海车联网产业发展研究报告》,并于2014年10月。

2014年是我国车联网产业发展完成的重要转折年,也是上海车联网产业发展步入快车道的重要起始年。该报告对推动我国及上海车联网产业持续快速发展、促进汽车工业和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开拓“四新”经济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以及推进城镇化建设中的智慧城市职能交通示范应用等,具有价值参考。

报该告由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邵志清作序。本期,我们特选登邵志清副主任所做序言,以及报告“综述”部分,为产业相关企业、机构提供参考。

车联网是通过利用装载车辆上有感知能力的电子设备进行数据采集,以信息通信技术为手段,实现车与车、车与人、车与路互联互通;通过智能处理技术对采集的数据进行有效利用,对车辆提供导航、救援、管控等综合性服务。车联网产业的发展,不仅能够推动汽车产业的优化升级和智能化发展,也会为芯片、智能软件、通信网络、信息服务等领域的产业发展创造新的市场空间。

目前,车联网已成为汽车市场增长的引擎,是当今汽车工业的发展方向。2014年CeS展上车联网成为热点,全球十大车企有9家参展,奥迪、奔驰、福特、丰田均推出了车联网产品与应用,由此可见2014年车联网将真正进入高速发展期。Lte日渐广泛的应用,是车联网焕发新生的重要契机。美国市场研究公司aBiResearch的预测显示,到2016年将有53%的车安装远程信息处理装置。另据研究机构ovum预测,在未来5年内,m2m收入将增加至448亿美元,其中超过1/3来自亚太地区。

新一轮技术革命为产业升级优化带来了机遇和动力,一个重要的发展途径就是信息技术与产业的结合。两个it的结合(informationtechnology&industrytechnology),将加快车联网产业催生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产业发展报告研究篇2

据相关资料显示,全球汽车产业通过近年来的结构调整,已初步呈现出行业重塑与提升的格局。2013年全球汽车市场的销量突破了8280万辆规模,而中国市场占据26.5%份额;预计到2020年全球汽车年产销量将突破1亿辆规模,届时中国汽车市场产销量达3000万辆,将占全球30%以上份额。

车联网(VehicleConnectivity)业务已经成为全球整个汽车市场增长的引擎,是当今全球汽车工业的发展方向。据相关数据表明:2013年全球车联网业务规模达180亿欧元,2020年预测全球车联网服务汽车保有量将达1.53亿辆、车联网业务规模将达500亿欧元。2013年我国车联网业务规模达320亿元(占全球23%),2020年预测中国车联网服务汽车保有量将达4500万辆(占全球30%)、车联网业务规模将达1350亿元(占全球35%)。而2013年上海车联网业务规模达130亿元(占国内40%),2020年预测上海车联网业务规模达540亿元。

车联网最初是从物联网概念衍生于汽车产业所形成的一个专业技术领域;发展到今天移动互联时代,其内涵和容量已经远远超出了传统意义上一个专业门类,而成为了一个“互联网+移动车辆”为主体的物联网的新网络。其特征:

一是,车联网是基于包括传感技术、网络技术、计算技术、集成电路技术、多媒体技术、控制技术等在内的现代信息技术交叉融合,形成和实现车辆与公众网络通信的动态移动通信系统,从而对道路和交通的全面感知,对车辆进行有效的引导与监管。二是,车联网基于车与人、车与路、车与车、车与环境的“四维座标”,通过包括通信、环保、节能、安全在内的多源、异质信息交互之网络平台,实现车辆、道路、环境和人员等信息的采集、加工、计算、共享和安全。三是,车联网基于智能化技术,实现每一辆汽车及其行驶的每一条道路的交通全时空控制,提供安全为主的多系统间大范围、大容量数据的交互,多媒体与移动互联网应用服务。

综上特征,车联网应用不仅成为当今传统汽车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的发展方向,更是未来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方向。为此,为适应汽车产业的增长发展态势,以及满足对能源、环境、安全产业再平衡的需求,目前业界形成共识的产业发展着力点主要为两个方面:其一,传统汽车运用智能化互联技术,实现品质优化与多元化市场的需求。其二,包括新能源汽车在内的整个汽车电子产业需突破技术及其产业化的诸多瓶颈,实现市场应用的规模化。具体表现:

就科技而言:全球汽车总线网络化技术已趋成熟可靠,车载智能终端等汽车电子信息产品科技含量不断提升,3G/4G网络通信、gps/北斗导航、嵌入式操作系统、移动互联、云计算及大数据信息存储与分析等最新科技成果,在汽车领域几乎同步实现了科研技术及其商业化应用。

与之相对应,汽车主动安全和智能驾驶技术,也己成为车联网与汽车电子技术相互关联的聚焦点。诸如自适应巡航系统(aCC)、基于雷达和视频技术的防撞系统、车道偏离(LDw)与保持(LKS)系统、车车与车路协同系统等前沿技术的应用,已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并成为重点科研与产业化的发展趋势。

另外,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无线移动终端,以及以物联网为代表的移动互联,包括整车电子电器构架中的三屏(四屏)、多模多频、云计算、大数据、智能语音、网络信息安全、基于车联网的V2X技术等,产生了汽车业与互联网交融的裂变效应。

就应用而言:车联网推动了信息消费与平台经济的创新发展。车载信息服务平台(tSp)、汽车电商平台(车企及Bat)、通信运营平台、智能交通信息服务平台等,在移动互联及大数据技术的支撑下,形成整车品牌、通信运营、信息服务等市场主体的产业转型、跨界互融与竞争博弈的产业化规模化应用。

就民生关系而言:车联网技术在国家智慧城市建设中,构建了安全的环境条件,提供并实现智能交通多维出行方式,诸如城市道路诱导、停车智能诱导、公共交通智能调度与信息、实时路况信息与管控,以及工程车、危险品车、物流车、医疗急救车等社会车辆的监管、控制、救助、诊断、保险等。如果说,智能交通与绿色环保将始终是推进智慧城市建设进程的主旋律,那么车联网技术应用则是这个主旋律中的重要音节与音符。

就模式而言:车联网的特征预示着产业及其商业模式的创新性将成为其成败的一个重要环节。应该看到,车联网与汽车整车、通信运营、电子商务、信息消费,乃至于智能交通、公共服务、网络安全等等,无一不与产业及商业模式的创新性相辉交映。虽然,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车联网产业及其商业模式还无明确统一的定式;但是,传统汽车产业转型和产业升级,以及自主技术、平台经济、跨界互融等突破,都离不开探索和培育车联网模式的创新与再造。应该看到,将移动互联网思维融汇到汽车思维,将成为全球汽车业界创新车联网模式的重要趋势。

就创新而言:目前车联网在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已成大势,在国内汽车市场的渗透也硝烟已起,如阿里、腾讯、百度等移动互联网创新企业从关注车联网,发展到直接进入争夺入口和线下的博弈与纠葛。具体表现:一是,车联网技术及其产业构架和商业模式创新。

目前无论是汽车产业链的前装还是后装配置,包括整车网络还有开放oBD,以及注重汽车安全为主还是为满足消费体验等,都孕育和兴起了一场革命,必将引发和产生具有多元互联价值、多形态运作的技术、架构和模式创新。二是,车联网系统及其芯片、终端的大产业链生态系统创新。移动互联网将逐步取代传统互联网车与人、车与路、车与车、车与环境的“四维座标”而进入到移动互联的时空,使车联网与汽车、车联网与智能交通的融合发展成为发展主线。这将无尽释放出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无线移动终端、穿戴式设备等相关智能产品的创新激情,推进包括语音触摸技术、显示技术、多媒体技术、移动支付技术等智能化技术的创新应用,加速车联网大产业链的生态系统创新。

就发展现状及趋势而言:目前,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的车联网技术应用,在他们各自整车品牌主导下,主要是车载信息服务系统(telematics);另外,在如特斯拉、谷歌、苹果等巨头推动下,己树立起电动汽车和智能汽车新概念,催生互联网对汽车市场的渗透,以提供车联网产业发展无数应用与体验、消费与感受,促使其成为引领未来车联网产业发展的驱动力和新着陆点。

就车联网业务结构和汽车市场配置而言:目前,全球车联网业务规模中的60%为车内(车际)业务,12%为tSp平台服务业务,18%为车载智能终端等产品业务,10%为通信运营商的管道服务业务。另外,在汽车市场配置,2015年全球50%汽车新车将提供车联网方式服务,2020年全球75%汽车新车将提供车联网方式服务,到2025年全球汽车所有新车将会实现车联网方式服务。

鉴此,中国作为国际最大的汽车市场规模和最广的汽车消费群体,无论是从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出发,还是从引领信息服务消费着手,中国的车联网技术产业应用的深度和广度、机遇和困难,无不更具有挑战性和创新性。

我国车联网产业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

《2013-2014年中国工业和信息化发展蓝皮书》提出:我国工业和信息化发展已进入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关键时期,打造中国经济和工业的“升级版”,加强顶层设计实施工业强国战略,推动两化深度融合、提振信息消费需求,发展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的“双轮驱动”。《工信部电信研究院物联网白皮书》也指出,m2m、车联网市场是当前我国产业转型期“最具内生动力和商业化更加成熟的两个领域”。

车联网产业作为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结合的切入点,形象的说是两个it(industrytechnology&informationtechnology)的结合,车联网产业融合催生新业态、新模式,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由此形成的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作为国家战略的定位与成效已经显现,我国汽车工业和电子信息行业的发展态势,印证了这样的战略判断和战略机遇。

因此,按照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和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的总体部署,在组织实施强基工程和安全可靠软硬件推进计划,积极扩大信息消费,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提高电子信息产业核心竞争力,保持产业平稳增长的过程中,车联网产业将发挥积极的作用。

国家已经将车联网产业列入重大专项领域加以重点政策导向和资金扶持,工信部、科技部等在国家重大专项中已将车联网、汽车电子等领域的创新自主技术研发及产业化纳入指南,这将推动我国车联网产业发展形成新机遇,实现新跨越。

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我国车联网产业发展仍存在诸多问题:

一是机制体制问题。我国车联网产业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车联网产业相关的顶层战略、政策导向、发展定位、协同机制、标准规范和商业模式等仍在探索阶段,还没有形成持续稳定的产业规模和市场应用,还没有形成能适应车联网产业与国际先进水平同步发展科研及其产业化的机制体制。

二是,发展模式问题。迄今为止,我国车联网运用移动互联、云平台、大数据技术形成的信息服务,其价值与质量的水平仍较低,体现在同质化严重与开放度不高,整车平台、通信运营商和消费用户粘性度和盈利能力不足,尚未建立起适应市场需求、科技创新及其成果产业化融为一体的中国特色发展车联网产业可持续发展模式。

三是,市场问题。车联网产业链中的各利益相关方之间缺乏沟通和协调,缺乏良性竞争的市场环境基础,车联网涉及的车载终端后装市场、整车及零部件电商、公共服务性质的社会车辆等应用市场仍缺乏有序规范,我国还没有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总之,在将中国车联网庞大市场优势转变为产业发展的独特内生动力方面,缺乏从研发支撑体系、产业生态体系和市场结构空间布局三大环节进行总体定位目标、规划和部署的全局性考虑。所有这些都是我们车联网业界必须正视和解决的课题。

上海市政府在国家战略引导下,在推动“四新”(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经济发展的进程中,将车联网产业作为重点领域加以高度关注和强力支持,通过战略性新兴产业等专项政策扶持,明确了对车联网与汽车电子领域的推进计划和指南内容,形成国内最完备的车联网产业政策性导向。

上海市政府创导机制创新,充分发挥社团组织和产业联盟的作用,引导并推动车联网“产业、科技、标准”三位一体的协同有序、持续健康发展。其中,以上汽集团为代表的整车企业在车联网领域引领国内汽车电子、移动互联、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推出了上海荣威自主品牌的inkanet平台、上海通用onstar平台、上海大通“行翼通”平台以及汽车电商“车享网”等。2014年7月23日,上汽集团和阿里巴巴战略合作,率先在国内提出共同打造面向未来的”互联网汽车”及其生态圈,其车联网产业应用的规模效应、示范作用和行业影响,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目前,上海已形成国内车联网与汽车电子产业链门类最齐全、配套最完整、规模最大的产业基地,涵盖关键芯片、智能终端、总线网络、通信运营、高端软件、移动互联、信息消费、标准检测、知识产权等方面完整的全产业链科技研发及产业化布局。初步形成产业结构调整和区域经济构架中的产业科技示范应用、信息服务集聚联动的态势。

产业发展报告研究篇3

>>中国传媒产业发展变革研究中国传媒发展指数CmDi(2012)总报告《2009: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出版中国传媒集团化发展问题研究中国传媒大学体育科研的发展研究中国传媒发展指数的构建中国传媒企业的发展改制与转折:2005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一)改制与转折:2005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二)2010中国传媒创新报告2011年中国传媒创新报告2012中国传媒创新报告2008中国传媒创新报告2007中国传媒创新报告中国传媒创新能力调查报告中国传媒经济六十年成长报告从“首届中国传媒标杆品牌”看中国传媒发展的竞争格局体制转型-结构转化:中国传媒发展的“异质性”研究中国传媒产业的融合与发展中国传媒产业资本运营发展模式探索常见问题解答当前所在位置:l.

[25]董年初,张蕾.iptV的新进展与未来走势[J].电力系统通信,2009(1).

[26]侯利强.成都传媒集团全媒体运作探索[J].传媒,2009(6).

[27]ChunLiu,HuifeiLin.iptV:experiencesofChainaandChinesetaipei,ptC’06proceedings,2006.

[28]LightReading,“SwisscomFinallyLaunchesiptV”(1nov2006)/document.asp?doc_id=109583.

[29]m.Gálik.iptVonFixedlinetelephonenetworks,inproceedingsoftheCoSt-a20Conference,Delphi,Greece,2006.

[30]Finalreportforofcom,indepen,ovumandfathorn,2005.

[31]w.Simpsoned.,Video-overip,Focalpress,elsevier,UK,2006.

作者单位:新华社新闻研究所

课题组组长:刘光牛,新华社新闻研究所理论研究室

成员:

产业发展报告研究篇4

本书兼顾点、线、面,设置了总报告、行业报告、品牌营销、个案研究、区域报告、艺术创作、专业研究、大事记等栏目,既有产业总体分析,又有行业报告和重点问题研讨;既有助于准确把握中国动漫产业的总体发展态势,又能对企业运营和品牌管理等实务有所参照和指引。总之,本书力求通过多视角的分析,强调内容的思想性、研究的专业性、观点的可信性、数据的准确性和信息的服务性。

本年度的总报告是全书的核心内容。总报告认为,“十二五”期间是我国动漫产业的重要战略转型期,也是从动漫大国向动漫强国进行跨越的攻坚时期。2011年开局顺利,中国动漫产业继续保持着较快较好的发展局面和势头,产业初具规模,企业逐步壮大,产品数量大幅增长,质量有所提升;但同时国产动漫粗制滥造现象依旧较为突出,市场占有率仍旧偏低。未来的5~10年,我国将处在以发展方式转变为核心的又一次转型与改革的关键阶段,动漫产业的发展不仅需要政策扶持,更需要突破发展中的障碍,从根本上创造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十二五”期间,动漫产业不应该仅仅实现量的增长,更应该实现质的跃升,即从注重数量扩张的规模增长转变到更加注重质量效益的内涵提高上。

总报告指出,“十二五”期间,推动动漫产业实现新的跨越式发展需要抓住五大契机:一是通过扩大内需来充分释放民众文化消费需求,这是我国动漫产业大发展的基本支撑。二是大力开发应用动漫产品和服务,深度挖掘利用动漫手段服务社会的巨大潜在空间,这是我国动漫产业大发展的拓展方向。三是加速培育数字网络动漫业态,实现动漫产业超常规发展,这是我国动漫产业大发展的重大机遇。四是参与国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充分发挥动漫产业作为生产业的优势,这是我国动漫产业大发展的主攻方向。五是发展对外版权贸易,使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与促进文化贸易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是我国动漫产业大发展的新天地。

产业发展报告研究篇5

针对当前名目繁多的各类报告,中国影协在去年《2007中国电影产业研究报告》推出的基础上,以其时效性和指导性俱佳的优势,今年又推出了《2008中国电影产业研究报告》《2008中国电影艺术报告》两部。中国影协日前在京举行了两部报告的座谈会。

《2008中国电影产业研究报告》由中国电影家协会产业研究中心组织撰写,由产业研究中心主任刘浩东担任主编,多位从事电影产业研究的专家学者参与了这个研究项目。该报告充分发挥影协广泛联络和深入调查的优势,把“一手数据分析”与产业视角的独特研究结合起来,既尊重数据的客观准确,又发挥撰写报告专家的理论分析智慧,对2007年中国电影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科学而客观的阐述,具有专业性、权威性、综合性等特点,对业界、学界了解2007年度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状况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2008中国电影艺术报告》作为国内第一部年度电影艺术创作报告,由中国电影家协会理论评论工作委员会组织撰写,理论评论工作委员会主任尹鸿、秘书长刘浩东担任主编,作者由各大高校、科研机构的电影理论评论专家组成。该报告以年度中国电影艺术创作为研究对象,全书共包括十二个章节和一个专题研究,分别为中国电影创作年度综述、年度热点、年度创新、年度症候、年度走向、导演艺术、剧作艺术、表演艺术、摄影艺术、声音艺术、新技术、港产合拍片的年度分析,以及专题研究中国进口分账影片态势分析。此外,报告还收录了中国电影家协会理论评论工作委员会“2007年度十部优秀国产影片推介活动”的片目名单。影协理论评论工作委员会推出这部艺术创作报告的目的,旨在让更多的人在聚焦产业喧嚣的同时,冷静细致地思考电影艺术层面的诸多元素,从电影创作本体上把脉国产影片,把理论家、评论家的判断与声音传递给社会大众,以期在电影理论评论中坚持主流文化的声音。该书凸显出三个特点:一是改变了只关注精英和艺术电影的传统角度;二是对实现市场转型做了全面的关注;三是对新形势下的主流电影给予了更多的关注。

因为《2008中国电影艺术报告》是第一次对中国电影艺术创作推出的研究报告,因此备受关注。参加座谈会的电影界专家学者就中国电影创作和中国电影艺术研究方向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室主任饶曙光强调眼睛要向下看。他认为,中国电影研究的立场要有一个调整,要从精英立场转移到大众立场,不能把电影研究变成空中楼阁。要从重电影票房转移到增加对观众人次的研究,尤其要关注中小城市和农村的观众人次。电影票房收入虽然重要,但不是全部的依据,人次虽不能计入经济效益,但对中国电影创作有直接的指导作用。当前中国电影的研究重点还应该放在具有中国特色的类型片上,进一步建构主流商业电影体系,推动中国电影的可持续发展。

北京电影学院教授侯克明希望敢于面对创作现实。他说,中国电影产量虽然多了,但创作上还存在着很多问题。目前对创作上的艺术研究还远远不够,创作问题远比产业问题大。《2008中国电影艺术报告》的出版对电影创作研究会产生很大影响,希望能坚持做下去,更希望这些研究能让创作者看到。因为目前拍摄者、投资者并不太知道中国电影的创作状况,出现了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创作者对自己没有准确的评价。电影批评家要继续解放思想,依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电影创作存在的问题实事求是地讲出来,努力加强和扩大电影评论的声音。艺术报告不要追求大而全或面面俱到,要有重点分析,可以有多种写法,要敢于面对现实,面对问题。

北京电影学院教授郑洞天发言时先站起来向作者鞠躬,由衷地表示对这两部报告出版的祝贺和对作者的敬意。目前,高校有影视专业两千余个,研究生有三千余人。他认为两部报告为高校大学生、研究生提供了数据和依据。该报告开创了电影研究的新阶段。郑洞天希望报告每年能有针对性地提一些问题。比如中国类型片的问题,去年中国共生产了526部影片(包括120部电视电影),其中有多少部是类型片?我们的类型片不够成熟的原因究竟在哪里?再比如中国大片的问题,是否制作越大越挣钱?大片越拍越没有思想?应通过每年的报告把中国电影的现实真实地报告给创作者。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黄会林提出增加未成年观众电影调查。她说,影视文化对未成年观众有哪些影响,应该是报告的内容之一。今年,北师大艺术与传媒学院就未成年观众价值观的形成、对明星的认知度、对某些电影的暴力倾向的反应等进行了问卷调查,今年的调查对象选择的是都江堰的中学生。5月11日,包括聚源中学在内的孩子们最后交上了答卷,没想到第二天就发生了大地震,很多参与调查的孩子都被埋在了废墟之下,学院已决定把调查问卷捐给相关的博物馆,作为永久的纪念。黄会林建议,应该重点对未成年孩子们对当下影视文化的看法进行调查,他们才是中国电影市场未来的主力军。

针对当前名目繁多的各类报告,中国影协在去年《2007中国电影产业研究报告》推出的基础上,以其时效性和指导性俱佳的优势,今年又推出了《2008中国电影产业研究报告》《2008中国电影艺术报告》两部。中国影协日前在京举行了两部报告的座谈会。

《2008中国电影产业研究报告》由中国电影家协会产业研究中心组织撰写,由产业研究中心主任刘浩东担任主编,多位从事电影产业研究的专家学者参与了这个研究项目。该报告充分发挥影协广泛联络和深入调查的优势,把“一手数据分析”与产业视角的独特研究结合起来,既尊重数据的客观准确,又发挥撰写报告专家的理论分析智慧,对2007年中国电影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科学而客观的阐述,具有专业性、权威性、综合性等特点,对业界、学界了解2007年度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状况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2008中国电影艺术报告》作为国内第一部年度电影艺术创作报告,由中国电影家协会理论评论工作委员会组织撰写,理论评论工作委员会主任尹鸿、秘书长刘浩东担任主编,作者由各大高校、科研机构的电影理论评论专家组成。该报告以年度中国电影艺术创作为研究对象,全书共包括十二个章节和一个专题研究,分别为中国电影创作年度综述、年度热点、年度创新、年度症候、年度走向、导演艺术、剧作艺术、表演艺术、摄影艺术、声音艺术、新技术、港产合拍片的年度分析,以及专题研究中国进口分账影片态势分析。此外,报告还收录了中国电影家协会理论评论工作委员会“2007年度十部优秀国产影片推介活动”的片目名单。影协理论评论工作委员会推出这部艺术创作报告的目的,旨在让更多的人在聚焦产业喧嚣的同时,冷静细致地思考电影艺术层面的诸多元素,从电影创作本体上把脉国产影片,把理论家、评论家的判断与声音传递给社会大众,以期在电影理论评论中坚持主流文化的声音。该书凸显出三个特点:一是改变了只关注精英和艺术电影的传统角度;二是对实现市场转型做了全面的关注;三是对新形势下的主流电影给予了更多的关注。

因为《2008中国电影艺术报告》是第一次对中国电影艺术创作推出的研究报告,因此备受关注。参加座谈会的电影界专家学者就中国电影创作和中国电影艺术研究方向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室主任饶曙光强调眼睛要向下看。他认为,中国电影研究的立场要有一个调整,要从精英立场转移到大众立场,不能把电影研究变成空中楼阁。要从重电影票房转移到增加对观众人次的研究,尤其要关注中小城市和农村的观众人次。电影票房收入虽然重要,但不是全部的依据,人次虽不能计入经济效益,但对中国电影创作有直接的指导作用。当前中国电影的研究重点还应该放在具有中国特色的类型片上,进一步建构主流商业电影体系,推动中国电影的可持续发展。

北京电影学院教授侯克明希望敢于面对创作现实。他说,中国电影产量虽然多了,但创作上还存在着很多问题。目前对创作上的艺术研究还远远不够,创作问题远比产业问题大。《2008中国电影艺术报告》的出版对电影创作研究会产生很大影响,希望能坚持做下去,更希望这些研究能让创作者看到。因为目前拍摄者、投资者并不太知道中国电影的创作状况,出现了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创作者对自己没有准确的评价。电影批评家要继续解放思想,依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电影创作存在的问题实事求是地讲出来,努力加强和扩大电影评论的声音。艺术报告不要追求大而全或面面俱到,要有重点分析,可以有多种写法,要敢于面对现实,面对问题。

北京电影学院教授郑洞天发言时先站起来向作者鞠躬,由衷地表示对这两部报告出版的祝贺和对作者的敬意。目前,高校有影视专业两千余个,研究生有三千余人。他认为两部报告为高校大学生、研究生提供了数据和依据。该报告开创了电影研究的新阶段。郑洞天希望报告每年能有针对性地提一些问题。比如中国类型片的问题,去年中国共生产了526部影片(包括120部电视电影),其中有多少部是类型片?我们的类型片不够成熟的原因究竟在哪里?再比如中国大片的问题,是否制作越大越挣钱?大片越拍越没有思想?应通过每年的报告把中国电影的现实真实地报告给创作者。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黄会林提出增加未成年观众电影调查。她说,影视文化对未成年观众有哪些影响,应该是报告的内容之一。今年,北师大艺术与传媒学院就未成年观众价值观的形成、对明星的认知度、对某些电影的暴力倾向的反应等进行了问卷调查,今年的调查对象选择的是都江堰的中学生。5月11日,包括聚源中学在内的孩子们最后交上了答卷,没想到第二天就发生了大地震,很多参与调查的孩子都被埋在了废墟之下,学院已决定把调查问卷捐给相关的博物馆,作为永久的纪念。黄会林建议,应该重点对未成年孩子们对当下影视文化的看法进行调查,他们才是中国电影市场未来的主力军。

本报讯(记者高小立)6月28日,随着电视剧《茶馆》中最后一个镜头——王利发娶媳妇拍摄的结束,由中央电视台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独家制作、根据老舍同名话剧改编的长篇电视连续剧《茶馆》在涿州影视基地宣布前期拍摄完毕正式关机。

产业发展报告研究篇6

可行性研究是运用多种科学手段(包括技术科学、社会学、经济学及系统工程学等)对一项工程项目的必要性、可行性、合理性进行技术经济论证的综合科学。

可行性研究报告是从事一种经济活动(投资)之前,双方要从经济、技术、生产、供销直到社会各种环境、法律等各种因素进行具体调查、研究、分析,确定有利和不利的因素、项目是否可行,估计成功率大小、经济效益和社会效果程度,为决策者和主管机关审批的上报文件。

可行性研究报告分类、用途

1、用于企业融资、对外招商合作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这类研究报告通常要求市场分析准确、投资方案合理、并提供竞争分析、营销计划、管理方案、技术研发等实际运作方案。

2、用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立项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该文件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和《国务院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定行政许可的决定》而编写,是大型基础设施项目立项的基础文件,发改委根据可研报告进行核准、备案或批复,决定某个项目是否实施。另外医药企业在申请相关证书时也需要编写可行性研究报告。

3、用于银行贷款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商业银行在贷款前进行风险评估时,需要项目方出具详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对于国家开发银行等国内银行,若该报告由甲级资格单位出具,通常不需要再组织专家评审,部分银行的贷款可行性研究报告不需要资格,但要求融资方案合理,分析正确,信息全面。另外在申请国家的相关政策支持资金、工商注册时往往也需要编写可研报告,该文件类似用于银行贷款的可研,但工商注册的可行性报告不需要编写单位有资格。

4、用于境外投资项目核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企业在实施走出去战略,对国外矿产资源和其他产业投资时,需要编写可行性研究报告,报给国家发展和改革委或省发改委,需要申请中国进出口银行境外投资重点项目信贷支持时,也需要可行性研究报告。

5、用于企业上市的募投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这类可行性报告通常需要出具国家发改委的甲级工程咨询资格。中商智业为多家创业板和中小板企业提供募投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服务(包括已经上市和正准备上市的),积累的丰富的编写经验。中商智业拥有行业内最为丰富的数据库、一流的市场调查和行业分析能力、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以及丰富的上市公司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经验。

6、用于申请政府资金(发改委资金、科技部资金、农业部资金)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这类可行性报告通常需要出具国家发改委的甲级工程咨询资格。

在上述六种可研中,第2、3、5、6准入门槛最高,需要编写单位拥有工程咨询资格,该资格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颁发,分为甲级、乙级、丙级三个等级,甲级最高。

项目可行性研究的意义

可行性研究是确定建设项目前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工作,是在投资决策之前,对拟建项目进行全面技术经济分析的科学论证,在投资管理中,可行性研究是指对拟建项目有关的自然、社会、经济、技术等进行调研、分析比较以及预测建成后的社会经济效益。在此基础上,综合论证项目建设的必要性,财务的盈利性,经济上的合理性,技术上的先进性和适应性以及建设条件的可能性和可行性,从而为投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可行性研究报告分为政府审批核准用可行性研究报告和融资用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批核准用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侧重关注项目的社会经济效益和影响;融资用报告侧重关注项目在经济上是否可行。具体概括为:政府立项审批,产业扶持,银行贷款,融资投资、投资建设、境外投资、上市融资、中外合作、股份合作、组建公司、征用土地、申请高新技术企业等各类可行性报告。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格式

1、总论

项目提出的背景(改扩建项目要说明企业现有概况),投资的必要性和意义、研究工作的依据和范围;

2、需求预测和拟建规模

国内外市场需求情况的预测、国内现有生产能力的估计、销售预测、价格分析、产品竞争能力、进入国际市场的前景等、拟建项目规模、资金来源、投资总额、产品方案和发展方向的技术经济比较和分析;

3、资源、原材料、燃料及公用配套设施情况

经过储量委员会正式批准的资源储量、品位、成分以及开采、利用条件的评述、原料、辅助材料、燃料的种类、数量、来源和供应情况、所需公用设施的数量、供应方式和条件;

4、建厂条件和厂址方案

地理位置、气象、水文、地质、地矿条件和社会经济状况、交通运输及水、电等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厂址方案比较与选择意见;

5、设计方案

项目的构成(包括主要单项工程)技术来源和生产方法、主要技术工艺和设备选型方案的比较、引进技术、设备的来源国别,与外商合作的技术方案、全厂布置方案的选择和工程量估算、公用辅助设施和交通运输方式的比较和选择;

6、环境保护

环境现状、预测项目建设对环境的影响、提出环保与三废治理方案;

7、企业组织、劳动定员和人员培训

8、资金筹措和利用外资方案:

资金用途,主要采购内容和采购方案、列出主要设备、材料清单(含数量、型号和主要技术参考等)合资期限、出资方式、外汇平衡、偿还方案等都要做出明确交待、

9、经济评价

10、附件

“附件”是可行性报告的依据,也是其组成部分,一般应包括的内容:项目建设单位委托书、项目建议书批件、地质报告、产品检测报告、环境分析报告、资金来源意向证明、征地和外部协作条件的意向性协议、其它等。

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是运用多学科专业知识的综合性复杂系统工程,是建设项目前期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的质量直接影响着项目的投资决策水平、做好建设项目前期工作特别是可行性研究工作,对提高建设项目投资效益,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意义重大。

产业发展报告研究篇7

【摘要】在当今社会,规范内部控制报告越发必要。本文在全面梳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国外文献按研究对象从自愿性报告和强制性报告两方面进行了综述,对国内文献则按研究方向从内部控制报告的体系、内容、价值、影响因素、实证研究等角度进行了综述,并在此基础上展开研究评述、提出研究展望。

【关键词】内部控制报告;文献回顾;文献评述

一、引言

内部控制报告是指管理当局依据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的标准对本企业内部控制设计和执行的有效性进行评估后,将结果提供给外部信息使用者的报告。它是企业内控信息披露的载体,是信息使用者对企业经营状况作出判断的一项重要依据。现如今,内控报告已成为企业必须向外提供的一项重要内容,而学者们对它的研究也越来越多。在此笔者先对国内外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进而展开研究评述、提出研究展望。

二、国外内部控制报告研究的文献综述

国外关于内部控制报告的研究,一般以SoX法案的颁布为界,按研究对象分为自愿性报告研究和强制性报告研究两大类。

(一)自愿性内部控制报告研究

(二)强制性内部控制研究

1.内部控制重要缺陷与公司特征

Ge等(2005)认为上市公司内部控重要缺陷和公司经营的复杂性有关,但和公司规模、盈利能力关系不大;Doyle等(2006)发现,在内控上存在严重问题的公司通常较小、务上较弱;mitra等(2011)发现,董事会、独立董事、及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均对内控缺陷的补救有正向影响。

2.内部控制重要缺陷与权益资本成本

ogneva等(2006)发现:披露内控重要缺陷公司的资本成本比控制样本公司的成本稍高。

3.内部控制重要缺陷与应计项目质量

Doyle等(2007)发现,一般来说企业应计质量越差,内控披露的缺陷也越多;Hollis等(2008)发现内部控制缺陷披露会影响应计质量。

三、国内内部控制报告研究的文献综述

国内对内部控制报告的研究在20世纪90年代才逐渐兴起,现如今形成的理论成果比较有限,本文主要是从其研究方向进行了综述。

(一)内部控制报告体系建立的研究

张先治(2003)在《会计相关性与会计报告变革》一文中首次探讨了内控报告的四大系统――资本经营报告系统、资产经营报告系统、商品经营报告系统和生产经营报告系统;2008年,张教授又发表《会计目标与管理会计报告系统创新》一文,介绍了四大系统的建立,并绘制了企业管理会计报告体系图。

(二)内部控制报告涵盖内容的研究

我国学者大多认为,内控报告的内容应包括以下几方面:表明管理当局对内控的责任;企业颁布的内控制度;声明公司已对内控设计和执行的有效性进行了评估;声明公司内控有效;承认内部控制具有固有限制。

(三)内部控制报告自愿披露的影响因素

蔡吉甫(2005)实证发现,经营业绩好、财务报告质量高的公司倾向于披露内控信息;方红星等(2009)研究结果显示公司是否自愿披露内控信息与海外交叉上市、聘请“四大”、资产总规模、资产净利率、独立董事比例、审计意见类型相关。

(四)内部控制报告的实证研究

杨德明,林斌,王彦超(2009)的实证研究发现,内部控制与外部审计之间存在一定的替代效应,即在审计质量较低的环境下,内部控制所发挥作用更为明显;刘长奎等(2015)以2012年沪市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通过实证研究检验了包括管理层持股比例、高管薪酬、管理层年龄、管理层学历等因素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

(五)内部控制报告的价值

李明辉(2001)认为上市公司提供内部控制报告对于增进企业内部控制、减少财报舞弊、促进管理层与注会的交流等有着积极的作用;张加存(2015)以2009―2013年发表在《审计研究》、《会计研究》等期刊的相关文章为依据,从内控信息披露现状、影响因素、披露效果、改进建议四个维度,总结了提供内控报告、披露内控信息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积极影响。

四、国内外研究评述及研究展望

通过前文,我们可以看到目前国外有关内部控制报告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强制性内部控制报告,特别是有关其带来的经济后果的研究上,而对于内控重要缺陷的影响因素、内控报告成本与利益的平衡等研究尚少,对此学者还可作更深的研究。较之国外,国内的研究更不成熟,才刚刚从内部控制报告的体系构建、内容构成步入内部控制自愿披露影响因素及与内部控制报告相关的实证研究上,且相关研究并没有得出统一的结论。因此,结合我国上市公司的实际情况,借鉴国外的研究经验,确立内部控制缺陷的统一认定标准,构建完善的内部控制报告体系和规范是我们今后应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李明辉.浅谈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报告[J].审计研究,2001(3):4246

产业发展报告研究篇8

报告研究方法

本报告的原始数据来源于复旦大学CC-Cmm研究中心成立以来收集的业界大量的市场和运营管理数据,并联合《客户世界》杂志历年“标杆案例研究”栏目的研究报告。

(一)调研方式

依据国际通行的产业及相关行业研究方法和统计学调研理论,通过对行业专家、厂商及渠道进行深入访谈,对相关行业主要情况进行了解,获得相应数据。为达到相应研究目的,根据报告内容需要,本次研究采用了定性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定性研究主要通过座谈会和深度访谈的方法进行;定量研究主要采用全面调查、重点调查与抽样调查等方法。在自主调研为主的基础上,本报告也参考了部分公开信息的权威渠道,包括:

政府数据与信息

相关的经济数据

行业公开信息

企业年报、季报

行业资深专家公开发表的观点

(二)调研地区

本报告调研地区为中国大陆(不包含中国香港、澳门及台湾地区),将中国市场划分为六大区域,如下所示:

华北地区: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

东北地区:辽宁、吉林、黑龙江

华东地区: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

中南地区: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

西南地区:重庆、四川、贵州、云南、

西北地区: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

(三)样本说明

于2011年11月20日至2012月3月15日期间,调研访谈共计256人,回收问卷2,198份。排除无效问卷,并根据调研对象的职位和所在行业进行配比,最终确认有效问卷共计1,554份。调研对象主要集中于占市场主要地位的呼叫中心运营机构、设备厂商、软件开发商、系统集成商及外包运营商的相关负责人,超过八成的被访者为企业营销业务决策人或有部分决策权者,并同时满足以下条件:

1.从事呼叫中心或相关业务至少3年以上

2.年龄在35-85岁之间

3.非敏感人群(存在商业或学术利益冲突者)

主要内容介绍:

第一章2011年中国呼叫中心产业宏观格局

对2011年中国整个呼叫中心产业宏观格局做了调研和分析,主要介绍了中国呼叫中心的发展历程,分析呼叫中心市场的座席规模、投资规模、应用分布、核心竞争力等,并总结了目前中国呼叫中心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第二章呼叫中心在各行业的发展

总结了2011年呼叫中心在各行业的发展,重点介绍了通信行业、金融行业、电子商务行业、政府热线、家电行业的呼叫中心所具有的优势和面临的挑战。

第三章2011年中国呼叫中心技术及设备发展

介绍了2011年中国呼叫中心技术及设备发展,对呼叫中心主流技术、产品和设备厂商情况进行了一定的调研和分析。

第四章2011年中国呼叫中心运营成本分析

分析了2011年中国呼叫中心运营成本,包括成本分布、人力成本、技术成本等三个方面,并对成本优化的措施进行了一定的分析。

第五章2011年呼叫中心运营及指标体系

统计和分析了2011年呼叫中心运营及指标体系,如服务水平、平均通话时长、弃呼率、客户满意度等指标。

第六章中国呼叫中心产业发展趋势分析

对中国呼叫中心产业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包括今后呼叫中心产业整体发展情况、技术发展趋势、外包呼叫中心的发展趋势、呼叫中心中CRm的应用等。

第七章标杆案例分析

对呼叫中心标杆案例进行了一定分析,包括中信银行信用卡中心、江苏移动客服中心、联想客服中心等。

部分调研成果

基本信息

报告的总计字数约90,000字,图表数量约60个。定价:RmB6,000元。

研究及撰写团队:

总策划:赵溪(客户世界机构创办人、CC-Cmm国际标准认证机构主席、中国呼叫中心产业能力建设管理规范工作组副组长);

总顾问:刘钢(复旦大学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副院长、CC-Cmm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中国呼叫中心产业能力建设管理规范工作组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徐欣(CC-Cmm国际标准认证机构副主席);

总撰稿:葛舜卿、石云;

文献研究:郭静、胡捷伦、王超、严晶、叶开、赵嵘、姚青、常亮、张莉、王建、施悦;

产业发展报告研究篇9

可行性研究是运用多种科学手段(包括技术科学、社会学、经济学及系统工程学等)对一项工程项目的必要性、可行性、合理性进行技术经济论证的综合科学。

可行性研究报告是从事一种经济活动(投资)之前,双方要从经济、技术、生产、供销直到社会各种环境、法律等各种因素进行具体调查、研究、分析,确定有利和不利的因素、项目是否可行,估计成功率大小、经济效益和社会效果程度,为决策者和主管机关审批的上报文件。

可行性研究报告分类、用途

1、用于企业融资、对外招商合作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这类研究报告通常要求市场分析准确、投资方案合理、并提供竞争分析、营销计划、管理方案、技术研发等实际运作方案。

2、用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立项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该文件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和《国务院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定行政许可的决定》而编写,是大型基础设施项目立项的基础文件,发改委根据可研报告进行核准、备案或批复,决定某个项目是否实施。另外医药企业在申请相关证书时也需要编写可行性研究报告。

3、用于银行贷款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商业银行在贷款前进行风险评估时,需要项目方出具详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对于国家开发银行等国内银行,若该报告由甲级资格单位出具,通常不需要再组织专家评审,部分银行的贷款可行性研究报告不需要资格,但要求融资方案合理,分析正确,信息全面。另外在申请国家的相关政策支持资金、工商注册时往往也需要编写可研报告,该文件类似用于银行贷款的可研,但工商注册的可行性报告不需要编写单位有资格。

4、用于境外投资项目核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企业在实施走出去战略,对国外矿产资源和其他产业投资时,需要编写可行性研究报告,报给国家发展和改革委或省发改委,需要申请中国进出口银行境外投资重点项目信贷支持时,也需要可行性研究报告。

5、用于企业上市的募投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这类可行性报告通常需要出具国家发改委的甲级工程咨询资格。中商智业为多家创业板和中小板企业提供募投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服务(包括已经上市和正准备上市的),积累的丰富的编写经验。中商智业拥有行业内最为丰富的数据库、一流的市场调查和行业分析能力、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以及丰富的上市公司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经验。

6、用于申请政府资金(发改委资金、科技部资金、农业部资金)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这类可行性报告通常需要出具国家发改委的甲级工程咨询资格。

在上述六种可研中,第2、3、5、6准入门槛最高,需要编写单位拥有工程咨询资格,该资格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颁发,分为甲级、乙级、丙级三个等级,甲级最高。

项目可行性研究的作用

1、可行性研究是建设项目投资决策和编制设计任务书的依据;

2、可行性研究是项目建设单位筹集资金的重要依据;

3、可行性研究是建设单位与各有关部门签订各种协议和合同的依据;

4、可行性研究是建设项目进行工程设计、施工、设备购置的重要依据;

5、可行性研究是向当地政府、规划部门和环境保护部门申请有关建设许可文件的依据;

6、可行性研究是国家各级计划综合部门对固定资产投资实行调控管理、编制发展计划、固定资产投资、技术改造投资的重要依据;

7、可行性研究是项目考核和后评估的重要依据。

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作用

1、建设项目论证、审查、决策的依据。

2、编制设计任务书和初步设计的依据。

3、筹集资金,向银行申请贷款的重要依据。

4、申请专项资金,向有关主管部门申请专项资金的重要依据。

5、股票发行,向证监会申请股票上市的重要依据。

6、取得用地,向国土部门、开发区、工业园申请用地的重要依据。

7、与项目有关的部门签订合作,协作合同或协议的依据。

8、引进技术,进口设备和对外谈判的依据。

9、环境部门审查项目对环境影响的依据。

项目可行性研究的意义

可行性研究是确定建设项目前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工作,是在投资决策之前,对拟建项目进行全面技术经济分析的科学论证,在投资管理中,可行性研究是指对拟建项目有关的自然、社会、经济、技术等进行调研、分析比较以及预测建成后的社会经济效益。在此基础上,综合论证项目建设的必要性,财务的盈利性,经济上的合理性,技术上的先进性和适应性以及建设条件的可能性和可行性,从而为投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可行性研究报告分为政府审批核准用可行性研究报告和融资用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批核准用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侧重关注项目的社会经济效益和影响;融资用报告侧重关注项目在经济上是否可行。具体概括为:政府立项审批,产业扶持,银行贷款,融资投资、投资建设、境外投资、上市融资、中外合作、股份合作、组建公司、征用土地、申请高新技术企业等各类可行性报告。

家电公司研究报告格式

目录

第一章项目总论

一、项目背景

二、项目简介

三、可行性与必要性分析

四、项目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五、可行性报告编制依据

第二章项目建设单位介绍

第三章市场分析

一、市场环境分析

二、家电网上市场分析

三、市场前景

四、市场分析小结

第四章产品介绍

一、平台产品简介

二、产品特点

第五章平台建设规划

一、平台建设思路

二、平台功能规划

第六章项目建设进度

一、项目实施各阶段

二、项目实施进度表

第七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一、投资估算范围

二、投资估算

三、资金筹措

第八章财务评价

一、基本假设

二、收入与成本费用估算

(一)收入与税费预测

(二)总成本预测

三、盈利能力分析

四、财务评价小结

产业发展报告研究篇10

我作为省政协委员,于2004年向省政协九届二次会议呈报了《关于加快我省会展业发展的建议》书面材料,省政协将其确定为大会发言。这一建议,被省政府采纳,2005年组织制定并实施了河北省第一个《会展业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至今已5年了。我作为《规划纲要》的制定、实施亲历者,感到有必要就其产生和效果作一回顾,以存史并资政。

省政府高度重视政协委员的建议

2004年1月,在河北省各级组织总结一年来工作、谋划新一年工作之际,省政协九届二次会议开幕,我的《关于加快我省会展业发展的建议》大会发言材料,印发与会人员。时任省政府分管外事、商务、旅游等工作的副省长才利民出席会议并在我的发言材料上作了批示。批示在指出发展会展经济的重要性、建议很好外,向省贸促会提出了具体要求:“一是现着手开始编制我省会展业发展规划。二是指导各市和重点县利用现有载体,办好大中型展。三是按照市场经济运作的方式,组织部分我省企业走出去参加国内外的贸易展览。四是加强会展经济的协调,发改委、财政、商务等有关部门应积极支持会展业的发展。”

河北省贸促会认真落实了上述批示。2004年3月1日由我主持,召开了会长办公会议(我时任省贸促会会长、党组书记),进行了专题研究、部署。关于制定河北省会展业发展规划,会议在强调它是省政府交给会的任务,意义重大外,决定成立河北省会展业发展规划小组(以下简称规划小组),由赵玉生副会长负责,尽快完成规划的制定任务。3月16日,由省贸促会、省社科院、河北师范大学、河北政法学院、省国际展览中心等单位领导、专家教授及展览业人员组成的规划小组成立。4至5月,规划小组对上海、辽宁等地及河北省11个设区市会展业发展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7月编制出《规划纲要(草案)》,并撰写了《河北省会展业发展研究报告》(以下简称《研究报告》),作为对《规划纲要(草案)》的说明。《研究报告》由前言、国际国内会展业发展现状、国际会展业发展趋势与中外会展业比较、河北会展业发展现状、河北会展业发展现状分析、发展河北会展业的建议6部分组成。7月27日,为了保证《规划纲要(草案)》和《研究报告》具有科学性、可行性,规划小组组织省发改委、省商务厅、省财政厅、省旅游局、省贸促会等部门主管负责人召开了省内论证会;7月31日组织全国会展业界的权威专家召开了全国论证会。规划小组根据论证会的意见和建议,对《规划纲要(草案)》和《研究报告》进行了认真修改。

省贸促会将《规划纲要(草案)》和《研究报告》呈报省政府后,2004年8月、2005年1月省政府办公厅外事商务处就《规划纲要(草案)》和《研究报告》征求了省政府外经贸专家咨询组专家和省发改委等14个委厅局,以及11个设区市的意见和建议。在规划小组对《规划纲要(草案)》和《研究报告》作进一步修改后,才利民副省长召集以上14个委厅局及石家庄海关的主要负责人进行了研究。2005年9月省政府办公厅将《规划纲要(草案)》和《研究报告》送省政府研究室修改。11月26日,根据时任常务副省长郭庚茂的批示,省发改委组成专家评审委员会对《规划纲要(草案)》和《研究报告》进行了评估。规划小组又对《规划纲要(草案)》和《研究报告》作了修改,于12月1日经省贸促会党组会议研究同意后,呈报了省政府。

2005年12月28日省政府第58次常务会议列专题研究了《规划纲要(草案)》和《研究报告》。会议由时任省长季允石主持。我就《规划纲要(草案)》和《研究报告》的起草过程、总体框架和主要内容作了说明。经过讨论,会议通过了《规划纲要》和《研究报告》,并于2005年12月31日以省政府办公厅文件(冀政办[2005]37号)将其印发各设区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要求认真抓好落实。这是河北省第一个会展业发展规划。

河北省会展业发展规划取得明显成效

《规划纲要》,确定了2006年至2010年河北省会展业发展的思路与总体目标、发展布局及其重点、保障措施。发展目标是,到2010年,年举办各类相关活动100项,形成20个较大影响展会,展馆面积达26万平方米,从业人员达3万人左右,展会直接收入达到3.5亿左右,带动收入达到35亿元左右。重点是建设和形成4个会展城市――石家庄、廊坊、唐山、邯郸,20个较大影响展会――东北亚暨环渤海国际商务节、中国・石家庄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中国(唐山)陶瓷博览会、中国北方农产品交易会、中国(承德)国际旅游文化投资贸易洽谈会、中国清河国际羊绒及绒毛制品博览会、中国(安平)国际丝网博览会、中国(石家庄)消费品博览会、河北省国际医疗器械展览会、石家庄国际医药博览会、河北省畜牧产品交易会、石家庄信息产业博览会、邯郸秋季博览会(邯郸国际采购经贸洽谈会)、河北服装博览会、中国北方皮革皮草博览会、河北工业装备展览会、中国河北物流博览会、北方建筑材料展览会、保定汽车博览会、北方酒类展览会。保障措施主要是:加快场馆建设,完善配套措施;加强会展业的管理和协调;培育和规范会展市场;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及会展应用研究;促进会展业对外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