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安全生产的内涵十篇安全生产的内涵十篇

安全生产的内涵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7:03:56

安全生产的内涵篇1

【关键词】水库;土坝;隐患;除险加固

一、前言

目前余江县现有小型水库152座,集雨面积142.76平方公里,设计总库容8639.84万立方米,有效库容6458.82万立方米;实灌溉面积6.76万亩,分布在邓埠、马荃、杨溪、春涛、平定、潢溪、洪湖、中童、锦江、黄庄、画桥、刘家站垦殖场等12个乡镇场。

小型水库中,小(1)型水库16座集雨面积58.57平方公里,设计总库容4278.74万立方米,有效库容3333万立方米,保证率90%,灌溉面积2.96万亩。小(二)型136座,集雨面积84.19平方公里,设计总库容4361.1万立方米,有效库容3125.82万立方米,实灌面积3.8万亩。

这些水库基本上是在50年代末和70年代初修建的,几十年来,这些小型水库工程为我市的农业生产和发展,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然而,建设时因受各方面的条件限制,工程设计标准较低,有些甚至没有进行设计,而且大部分以群众运动方式修建,加上经过40多年的运行使用,工程设施普遍存在老化和损坏,严重影响工程的安全运行和经济效益的发挥,威胁着水库下游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的安全,给社会造成不利的因素,现对我县小型水库涵管除险加固的对策作些探讨。

目前,对小型水库涵管除险加固,主要采用下列几种方案:①封堵老涵管,新建隧洞;②新建坝下涵管;③封堵老涵管,新建虹吸式涵管;④老涵管内衬管。对上述4种方案进行比较,不难得出以下结论:老涵管内衬管加固方案不仅施工技术较简单,土方工程量小,而且可以充分利用原涵管,保留原进水口启闭设施,工期短,工程投资小。可以说老涵管内衬管加固方案不失为经济实用,安全可靠的有效的方案之一,而老涵管内衬pVC管,则是目前比较看好的一种衬管加固方案。

二、应用初探

1、pVC管为建设部推荐的新产品

二oo一年七月四日,建设部第27号公告,将塑料管道作为新技术新产品进行公告,并推荐Dn315~630mm的pVC管作为埋地供水管道,要求有关单位采取切实措施,积极推广并优先选用公告中的新产品。这充分说明上述塑料管道的各项技术性能及卫生性能均已经达到相关国家标准的要求。因此,只要应用技术成熟,方法得当,pVC管是完全可以在水库涵管加固中使用。

2、工程造价低

pVC管属柔性管,不仅管材市场价格低,而且重量轻,运输、安装方便,因而工程造价低。以加固内径500mm的钢筋混凝土管为例,若老涵管顺直,则内衬管可选择Dn400的pVC管或钢管。

①pVC管管材造价低。若选择钢管,制作及安装程序一般为:卷管―焊接--运输―现场焊接―安装就位,在一切顺利的情况下,制安费(含材料费)约为800元/米;而pVC管就不同,Dn400pVC管目前市场价在300元/米(包括运输及现场连接所用的材料)以下;现场安装也非常方便,只需在插口的管外壁和承口的管内壁均涂pVC专用粘接剂(溶剂型)、承插连接后即可逐段安装就位,现场安装费约合30元/米。这样pVC管现场制安费用约合330元/米,只占同等规格的钢管的41.1%。

②pVC管现场安装方便

pVC管现场安装方便,不仅体现在重量轻,容易搬运,而且体现在管材的现场连接上(只需在连接处充分涂抹专用粘接剂、插入连接后即可逐段安装就位),更重要的是体现在它的柔性变形上。我们知道,采用钢管内衬老涵管,施工中常见的问题是,现场连接时易出现轴线弯曲(或者是钢管的轴线与老涵管的轴线不一致),从而出现卡壳,使工程难以进行。而pVC管就不同,插入式连接方式确保现场连接中轴线顺直,同时由于pVC管属柔性管,在适当外力的作用下,管轴线会顺应合外力作用的方向进行调整而不影响其性能。因此,只要老涵管轴线顺畅,在一定的弧度范围内,就可以通过外力的作用,使内衬的pVC管的轴线与老涵管的保持一致,从而达到衬管的目的。

3、密封性好

我们知道,有压管管材出厂时均要求通过密封性能实验,因此,接头的渗漏是造成管道渗漏的主要原因。将迷宫式密封理论应用在型材的结合部位,采用良好的粘接剂,运用先进的承插连接方式,使得pVC管道具有良好的密封性能,而这一点又恰恰是对水库涵管必备性能。

4、水力特性好

由于pVC管内壁光滑、阻力小、水流量大、水头损失小。在管径相同、坡度相同的情况下,pVC排水管的通水能力是砼管的1.3-1.4倍,因此,我们不必担心老涵管内衬pVC管后影响输水能力。

5、寿命长

由于pVC管具有良好的耐酸碱、抗腐蚀性和抗紫外线、化学性能稳定的特性,同时,良好的柔韧性佳,抗冲抗压和抗震性,使得pVC管能顺应地基的不均匀沉降,埋地铺设寿命长达50年甚至更长。

三、工程设计

老涵管内衬pVC管加固方案要解决的主要是老涵管渗漏问题。由于水库运行多年,水库坝基地质趋于稳定,正常情况下,老涵管不会出现明显的位移,因此,内衬管设计时可以不进行强度及稳定性计算。同时由于进水口启闭机闸门控制,一般情况下,涵管工作在无压状态,因此,可不进行压力校核。正常情况下,设计要解决如下几个问题。

1、衬管的固定问题、老涵管与衬管间的防渗问题。

为了解决衬管的固定及老涵管与衬管间的防渗问题,比较理想的方案就是对老涵管与衬管之间进行充填灌浆。小型水库涵管内径一般都较小,工作人员即使勉强能够进入,也无法开展灌浆工作,因此衬管的回填灌浆一般都是从大坝打灌浆孔。

2、老涵管与坝体间的接触渗漏问题。

老涵管运行多年,难免出现接触渗漏,解决接触渗漏的问题,比较成熟的技术措施有①新增截水环,在老涵管进口段,新建截水环。②静压灌浆。

3、管径选取

为了不影响衬管加固后涵管的过流能力,选择内衬管时,一般都要求尽可能大。根据pVC管的水力特性,一般情况下,只要衬管内径在原混凝土管内径的85%以上,加固后涵管的输水流量不会减少。

四、施工

1、钻灌浆孔。

采用地质钻机钻灌浆孔,并及时套管。

2、衬管安装。

①现场连接

在管径较小(≤Dn800mm)时,一般采用承插连接。将承插连接的管道承口和插口对齐,在插口的管外壁和承口的管内壁均涂pVC溶剂型专用胶,然后将插口快速插入到承口根部(插入过程中,用外力使连接管之间产生螺旋运动),将挤出的胶刮下。

②安装就位

受场地限制,现场安装就位与承插连交替进行。为了不影响衬管加固后涵管的过流能力,选择内衬管时,一般都要求尽可能大。因此,在安装时,当老涵管的轴线不成直线时,就必须通过外力迫使内衬管产弹性变形,顺着老涵管轴线的方向伸进,安装现场见图二。

3、灌浆。

安全生产的内涵篇2

关键词:位移传感器;涵背;评价方法;位移变化

中图分类号:U443.21文献标志码:B

SafetyevaluationofCulvertStructureinConstructionprocessofLightweighttamper

LiUJianqi1,SiGuimao2,ZHanGmengqiang1,SHaoXiantian2,ZHanGQilong2

(1.HebeiprovinceexpresswaymanagementBureau,Shijiazhuang050051,Hebei,China;

2.KeyLaboratoryforHighwayConstructiontechnologyandequipmentofministryofeducation,ChanganUniversity,Xian710064,Shaanxi,China)

abstract:inordertostudytheeffectoflighttampingontheabutmentandculvert,theimpactofimpactenergyonthesafetyofculvertcompactedwithlightweighthydraulictamperwasanalyzedandtestedintheconstructionsiteofasectionofZhangjiakouChengdeexpresswayinHebeiprovince.thedisplacementsensorwasusedtotesttherelationshipbetweenthehorizontaldisplacementoftheculvertandthenumberoftampingandtherelationshipbetweenthehorizontaldisplacementoftheculvertandthehorizontaldistanceofthetampingspots.andthesafetyevaluationoftheculvertwasconductedusingthedisplacementevaluationmethod.theresultsshowthattheculvertstructureissafeundertheimpactloadproducedbylightweighttamper.

Keywords:displacementsensor;culvertback;evaluationmethod;displacementchange

0引言

目前,轻型液压夯实机处理(桥台)涵背路基的方法在国内铁路、公路等大型建设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但对于施工过程中轻型夯冲击能对桥涵结构影响的研究不多[111]。为了探究轻型夯的冲击能量对涵洞结构的影响,选取张承高速路基9标的某座盖板涵作为试验测试场地,覆土后涵高5m,涵洞内侧高4m。涵洞两侧采用对称填筑,分层填筑厚度控制在40cm(松铺),分层碾压,18t压路机振动碾压不少于6遍。通过试验测试轻型夯施工过程中涵背位移的变化,分析不同夯击距离及夯击次数等工况下,涵洞结构的水平位移变化规律;并探讨国内外关于轻型液压夯实机施工过程中对周围结构物安全评价的指标或方法[1215],为研究夯实的最佳工艺参数提供理论根据。

1涵洞安全性评价方法

因为位移评价方法无需把测量的位移量转换为其他变量,所以本试验采用位移评价方法对涵洞结构的安全性进行评估。在对涵洞结构进行安全性评价时,可以把竖直度允许偏差值作为涵洞中涵背结构的形状位移变化,如图1所示,其中虚线部分表示涵背变形后的位置。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2012)中规定:墩、台身竖直度允许偏差为0.3%H(H为墩、台身高度)且不大于20mm;因此,在进行回填土夯实过程中,如果涵背的变形超过0.3%H或大于20mm,则轻型液压夯实机在施工过程中对涵洞结构的安全具有危害,如果涵背的变形小于03%H或小于20mm,则轻型液压夯实机施工过程对涵洞结构安全的危害较小或没有危害[1618]。

2试验检测系统搭建

2.1数据收集过程

本试验用到的石器件及仪器有电阻应变片、位移传感器、动态应变仪和数据采集仪等,通过信号传输线将电阻应变片、动态应变仪和数据采集仪连接在一起,位移传感器通过信号传输线直接连接到数据采集仪。当轻型液压夯实机工作时,涵洞结构受到冲击力作用会发生变形,从而电阻应变片和位移传感器产生电信号,电信号通过信号传输线进入数据采集仪,并在显示窗口中显示数据。

2.2测试器件布置形式

为了保护试验测试装置,避免其在施工过程中遭受破坏,位移传感器、数据采集仪等装置均布设在涵洞的内部。位移传感器在涵洞背侧布局如图2所示,其中黑色的圆圈代表位移传感器。试验测试装置的器件均布置在涵洞总长的1/2处(即正中间位置处),每组位移传感器均从上向下纵向布置。

图2位移传感器在结构物侧面布设

涵背的5组位移传感器固定在支架上,第1组位移传感器与涵洞盖板内侧(内侧涵顶)的距离为50cm,第5组位移传感器与涵洞底板的距离为50cm,中间各组位移传感器的间隔均为75cm,总高4m(涵洞内侧),位移传感器一端与涵背内侧接触,另一端通过信号线与数据采集仪连接(图2)。

3试验夯点布设方式

为了研究轻型液压夯实机在夯击时产生的冲击力对涵洞结构的影响,将夯点与检测器件布设在同一轴线上,每个轻型液压夯实机的作业层布置4个夯点,夯点位置在每个作业层保持一致,每个夯点与检测系统的水平距离为变量。其中1#夯点距离检测系统的水平距离为10cm,2#夯点距离检测系统的水平距离为60cm,3#夯点距离检测系统的水平距离为160cm,4#夯点距离检测系统的水平距离为260cm,以此探究不同水平距离与涵洞结构受力的关系,施工现场试验的夯点具置布设如图3所示。

4试验过程及检测方法

对路基进行分层填筑、分层碾压,填筑至1m后,采用轻型液压夯实机的高档(锤重3t,举高1.2m)在设定的夯点进行施工夯击,每夯击1次收集5个位移数据,每个夯点夯击12次,即1个夯点一共收集60个数据,每1个作业层共收集240个数据;路基填筑2m(3、4、5m涵洞)后,涵洞结构如图4所示。采用同样的施工工艺继续进行试验,并收集数据,每个夯

点在数据采集x中对应1个储存文件夹。等待试验结束后,利用德维创数据分析软件对所有储存文件中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并从记录的图形中提取每次夯击时位移传感器测试的数值,然后绘制成表格,再对表格中的数据进行分析。

5涵背试验数据采集及分析

5.11#夯点涵背水平位移与夯击次数的关系

1#夯点涵背产生的水平位移与夯击次数的关系如图5所示。涵背路基回填至1m高时,涵背路基上表面位于第4组应变片和第5组应变片之间,1#夯点距离涵背水平距离为100cm,几乎与涵背接触,因机械行走与机械架构原因,100cm是极限接近的水平距离,而且在此夯点夯击时采用最大的夯击能量,所以对1#夯点的夯击过程是整个试验的最不利工况。以此最不利工况分析轻型夯施工过程中涵洞结构的安全性最为合适,只要在该工况下轻型液压夯实机施工时对涵背产生的水平位移满足安全要求,则其他工况必能满足安全施工的要求,该水平位移取每次夯击作用下对涵背产生的最大水平位移。

图51#夯点涵背水平位移与夯击次数的关系

从图5中可以看出:随着夯击次数的增加,涵背的水平位移变化极其离散,但是总体在005~02mm范围内变化,个别点低于0.05mm。以此判断水平位移与夯击次数没有较好的相关性,主要与夯击作用产生的冲击荷载有关。同样,在1#夯点实施轻型液压夯实机的最大夯击能量(36kJ),涵洞最大位移值为0.2mm,每个作业层位移的最大值的平均值为0192mm,此位移相对于涵洞结构的尺寸是极其微小的,而且在两边对称填筑的涵背路基结构中,这样的位移变形量在填筑过程中是可以完全抵消的。

6结语

为了探究夯击作用对涵洞结构的影响,本文通过试验测试轻型液压夯实机施工过程中涵洞结构的水平位移变化,分析不同水平夯击距离及夯击次数等工况下,涵洞水平位移及应变变化规律,得到以下结论。

(1)在1#夯点轻型夯实施最大夯击能量(36kJ)时,涵洞结构最大位移值为02mm,所有最大值的平均值为0192mm。由位移评价方法可知,0.2mm

(2)在2#夯点进行夯击时,涵洞结构的位移变化范围为0.01~0.1mm;在3#夯点进行夯击时,涵洞结构的位移变化范围为0~0.05mm;在4#夯点进行夯击时,涵洞结构的位移变化范围为0~001mm。由位移评价方法可知:2#、3#、4#夯点的最大位移均小于0.3%H。因此,轻型夯采用最大能量(36kJ)进行夯实施工时,该涵洞结构在轻型夯产生的冲击能量作用下是安全的。

(3)随着夯点与涵背水平距离的逐渐增加,最大的夯击能量(36kJ)产生的涵背位移呈减小趋势,并且距离越远,减小的幅度越大。

参考文献:

[1]张有春,鲁建荣.强夯法在我国的发展及应用[J].交通标准化,2013(8):2124.

[2]黄瑛.强夯对周围已建建筑物的影响[J].中国港湾建设,2007(3):2436.

[3]刘本学,郝飞,张志峰,等.高速液压夯实机动力学模型试验[J].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9(1):9598.

[4]司癸卯,张燕飞,张成.快速液压夯实机在地基处理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工程机械学报,2013(4):175178.

[5]周志军.土石混填路基压实质量控制方法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2006.

[6]刘松凯.强夯动态模拟及性能检测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08.

[7]马宗源,徐清清,党发宁.碎石土地基动力夯实的颗粒流离散数值分析[J].工程力学,2013(B6):184190.

[8]孟庆娟,王琳,王欣.强夯振动影响范围研究综述[J].唐山学院学报,2010,24(3):5456.

[9]张焕新,方建勤,黄水泉.液压夯实技术补强高速公路台背路基施工工艺试验研究[J].公路,2010(6):140143.

[10]彭朝晖,候天顺.强夯法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J].建筑科学,2008,24(3):7881.

[11]李军.论路基处涵洞的基础设计及其地基的处理[J].现代装饰:理论,2013(4):179179.

[12]陈基灿.高速液压夯实机技术在韶赣高速公路涵洞台背填料夯实补强的工程应用[J].交通世界:建养机械,2009(15):4445.

[13]刘锋.液压夯实技术在公路桥涵台背回填中的应用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08.

[14]关义军,秦进远,张安适.高速液压夯实机压实补强施工[J].港工技术与管理,2016(5):1820.

[15]董金玉,李日运,孙文怀,等.快速夯实法(RiC)在高速公路高填方及台背填土施工中的技术研究[J].工程地质学报,2008,16(3):422426.

[16]冯雄辉,万智.台背液压夯实处理现场试验与数值模拟研究[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13,10(1):4954.

安全生产的内涵篇3

关键词:水利工程;施工技术

abstract:waterconservancyprojectnotonlylarger,butalsotothehigherqualityrequirements,sotheconstructioncharacteristicsoftheprojecttoconductacomprehensivegrasp,thenselectsuitableconstructiontechnologyofthehighqualityoftheproject.inthispaper,thecharacteristicsofwaterconservancyprojectconstructionandwaterconservancyprojectofthemainconstructiontechnologyarediscussed.

Keywords:waterconservancyproject;constructiontechnology

tU74

一、水利工程施工特点

我国的水利水电工程有很强的系统性和综合性,对环境有很大影响,工作条件复杂,水利工程的效益具有随机性,根据每年水文状况不同而效益不同,农田水利工程还与气象条件的变化有密切联系,水利工程一般规模大,影响面广,技术复杂,工期较长,投资多,兴建时必须按照基本建设程序和有关标准进行。水利工程施工特点包括:

(一)需要对水利工程所在地的水流进行控制通常情况下,水利工程的施工多在河流、湖泊等地,这些水流有的是水利工程的施工对象,施工目的则主要是对其进行一定程度的利用或某种程度的控制,另外一部分不是水利工程的直接施工对象,且对正常的水利工程施工有着重要的影响,影响水利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不论水流是否是水利工程的施工对象,都需要对水流进行控制,尤其是影响水利工程顺利进行水流,要对其进行有效的控制,以保证竣工后建筑物不会受到水流的冲刷。

(二)受气候的影响较大

水利工程大多是在露天的环境下施工的,因此,温度、天气等气候因素都会对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与工程质量的合格完成产生影响。如强风或暴雨的天气下,施工人员难以正常施工,如过于寒冷的天气下由于温度过低而难以保证施工工程的高质量完成。所以,为了保证工程施工的如期完成与高质量完成,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去应对温度、气候等恶劣环境对工程的影响。

(三)工程质量要求十分严格

水利工程通常规模较大,影响范围也较广,因此,不仅工程工期较长,而且工程投资也较大。此外,水利工程的工程质量与附近居民的生命安全与财产安全有着直接的关系,尤其是处于上游的工程,对下游的居民影响更为直接。因此,对于水利工程的质量,国家对其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对其工程质量的相关内容进行了严格的规定。

(四)涉及范围较广

水利工程不仅涉及到施工单位、相关检查与管理部门,而且对生产生活用水以及交通运输等有着必然的联系,涉及范围如此之广,这就使得水利工程的具体施工的复杂性大大增强。

二、涵闸及泵站施工

涵闸是涵洞、水闸的简称。涵洞是堤、坝内的泄、引水建筑物,用于水库放水、堤垸引泄水。水闸是修建在河道、堤防上的一种低水头挡水、泄水工程。汛期与河道堤防和排水蓄水工程配合,发挥控制水流的作用。箱涵由一个或多个方形或矩形断面组成,一般由钢筋混凝土或圬工制成,但钢筋混凝土应用较广,当跨径小于4m时,采用箱涵,对于管涵,钢筋混凝土箱涵是一个便宜的替代品,墩台,上下板都全部一致浇筑。在pCVX中,涵洞的孔数支持任意孔涵洞的布置;涵洞的布置形式除开明涵和箱涵只支持斜交斜做外,都支持斜交正做和斜交斜做。支持的修筑涵洞类型如下:箱涵:在箱涵的修建过程中,提供下面几种细部构造图的绘制:箱涵涵身配筋构造图,箱涵明涵涵面铺装构造图,箱涵牛腿构造图,箱涵右翼墙构造图,箱涵左翼墙构造图,箱涵搭板构造图等6种细部构造图的设置和绘制。

泵站是指能提供有一定压力和流量的液压动力和气压动力的装置和工程称泵和泵站工程,油箱、电机和泵这三样东西是主要部件,但还有很多辅助设备,根据实际情况需要增减,如供油设备、压缩空气设备、充水设备、供水、排水设备、通风设备、起重设备等等,施工过程可以简单分为以下几点:

柱:先绑钢筋后支模板。

梁:先支底模,再绑钢筋,后支侧模。

板:先支模板,后绑钢筋。

楼地面工程是在砌墙完成,并在内墙抹灰完成后进行,在设计时应充分考虑自排,做到自排与提排相结合,这类泵站常采用闸、(泵)站结合的方式布置。

三、施工质量管理

坚持“百年大计,质量第一”,作为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一项根本战略,要确保水利建设工程的质量管理到位,如果施工质量低劣,会直接影响工程使用寿命,对工程安全造成隐患,不仅给单位造成难以挽回的影响,甚至给国家带来危害事件。

3.1、建立质量责任制

在全部施工过程中,每个分部分项工程的质量随时都受到操作者、施工工艺、原材料、施工机具、施工环境等的影响,所以要建立水利工程施工质量责任体系,在施工工程项目建设中,参与工程建设的各方,应根据国家颁布的《水利工程质量管理条例》以及合同、协议以及有关文件的规定承担相应的责任。

3.2、坚持以预防为主的原则

在施工过程中相关建设部梦要认真履行施工职责,采取预防为主,积极应对施工措施,对有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消灭在萌芽装填,影响建筑工程质量的各种因素加以控制,要重点做好建筑工程质量的事先控制和事中控制,加强过程和中间产品的质量检查和控制。

3.3、加强施工单位的质量责任

施工单位应当依法取得相应等级的资质证书,并在其资质等级许可的范围内承揽工程,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和设计文件,对建设工程的材料、构配件、设备,以及工程实体质量、使用功能等进行测试确定其质量特性的活动。

首先,确定工程质量中会影响质量的各方面因素,包括人、机、料、设备以及是施工工艺、技术等,努力协调各方面的关系;其次。重视质量检验过程,对分部工程、隐蔽工程组织验收、质检员的巡检、各工序间的交接检,对不同专业或部门的施工检验,组织专业人员进行检验;最后,如果在施工过程中出现质量问题,应组织专人进行调差、分析,并认真填写质量问题报告。

四、施工安全管理

水利工程施工是事故风险较高的行业,政府对建筑安全问题极为重视,并制定了“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综合治理”的安全工作方针,切实分解、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5]。

4.1、项目经理

项目经理是工程安全生产第一负责人,对本项目工程安全生产负责,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政府主管部门及企业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落实上级制定的安全生产技术措施;组织职工学习安全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和规章制度,坚持交任务的同时交安全要领,定期组织检查施工现场安全状况;正确处理生产和安全的关系,不违章指挥,对违章作业的班组和个人按本项目奖惩规定进行处理;发生工伤事故,立即组织抢救,迅速上报,并保护现场。

4.2、施工人员

项目施工员是项目工程分阶段的安全生产负责人,对所管的分部工程安全生产负直接责任,项目施工员应熟悉掌握有关安全生产操作规程,帮助督促生产班组遵守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本工种安全生产技术操作规程,认真执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不违章指挥,安排施工前,应将施工组织设计中的安全措施详细向施工班组进行书面安全交底,对施工环境应采取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并督促班组执行,对违章作业的班组和个人应及时制止,对坚持违章作业的班组和个人有权暂停工作直至改正为止,班组人员发生工伤事故要立即上报和保护现场,并配合有关人员的调查处理。

4.3、设备材料

制定本项目所有机械设备的安全操作规程要领和安全管理制度,对各类机械设备,必须配齐安全防护装置,并经常检查,执行维修、保养制度,确保安全运行,定期组织设备安全检查,及时向主管领导汇报设备运转情况,配合有关部门做好特殊工种培训、考核发证工作,确保持证上岗,参加对各类机械设备安全事故的调查分析,认真执行本项目有关产品质量管理规定,杜绝伪劣产品进入施工现场,确保供应施工生产中安全技术措施所需要的材料,对现场使用钢管、扣件、脚手板、竹笆片、夹板等材料,必须保证质量,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劳保用品管理发放工作,加强仓库人员的安全教育,严格执行有关危险品的运输、储存、发放等规定。

五、结束语

总之,在我国现阶段水利工程的重要程度是不言而喻的,故而在施工阶段工作人员要认真完成各个施工要点,汇总施工的实际工作做好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工作,要具备专业的水准,并且思路准确,确保水利工程施工顺利进行,最终可以顺利竣工验收,并且能够得到最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金泽.对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的几点思考[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03)

安全生产的内涵篇4

1矿业企业内涵式发展的概念

内涵式发展与外延式发展作为企业发展的两种模式。内涵,是指概念所揭示的事物的本质特征,即事物质的规定性;外延是指概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的全部对象,它说明概念所反映的事物“有哪些”,即概念的量的规定性,概念的范围。所谓“内涵式发展”就是要抓住事物的本质属性,强调事物“质”的发展,即是以事物的内部因素作为动力和资源的发展模式。内涵式发展强调的是结构优化、质量提高、实力增强,是一种相对的自然历史发展过程,发展更多是出自内在需求。内涵式发展道路主要通过内部的深入改革,实现管理更科学,运行机制更灵活,增强企业实力,提高竞争力,在量变引发质变的过程中,实现实质性的跨越式发展。这是内涵式发展的基本框架,再在这基本框架的基础上增加企业特色如建设企业文化。内涵式与外延式两种不同的发展方式是辩证统一的关系,而不是对立的关系,内涵式发展为企业外延式发展提供了保障,内涵式发展为企业积累了资本,增强了企业竞争力,使得企业有能力进行外部收购资源、兼并其他企业等外延式发展的能力。同时,外延式发展成果要靠内涵式发展来保障。我国的发展方式已经从“又快又好”转变为“又好又快”,更注重发展的内涵,注重“质”的发展。据统计,我国矿业提供了我国原材料供应的80%,能源供应的93%[1]。矿山企业由于自身属于资源型企业的固有属性,必须大力提高自身的内涵式发展水平,提高资源开采效益,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物质基础。

2矿业企业内涵式发展途径

通过对矿业企业发展的分析,矿业企业的内涵式发展途径主要有:①大力提高企业的采选科技水平,包括加强资源的“探边摸底”等资源的综合研究,提高资源综合回收率等;②加强人力资源管理;③不断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水平;④培育构建特色的企业文化;⑤适时调整优化企业管理流程、开展运营转型工作,提升资源利用及盈利水平。

2.1提高企业的采选科技水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作为传统产业的矿业,目前我国矿业企业的整体生产技术水平较为落后。矿业企业的采选工艺将直接关系到企业的资源回收利用率、生产效率、生产成本等指标,企业要实现利润最大化,就必须要降低采选成本,优化采选工艺,提高采选效率,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率,推进技术创新。

2.1.1高效的采矿技术露天陡帮开采、适应大型化机械设备的间断-连续采矿及高台阶采矿,解决难爆矿岩的破碎块度问题和爆破减振问题的穿孔爆破技术等[2];地下矿山的连续采矿技术、无废采矿技术。由于易采资源耗竭,勘探深度的加深,将越来越多地开采深部矿体和难采矿体,深井开采技术、复杂难采矿体开采技术,深部开采岩爆、矿震、冲击地压等动力灾害控制、预报与防治技术,深部开采的采、掘技术,深部开采通风与降温技术将是技术研究重点[2-4]。

2.1.2选矿技术选矿技术重点是提高选矿回收率及对难选矿体及伴生矿体的选矿,降低选矿能耗,提高自动化水平。如分级浮选、浮选柱的应用、铁矿石磁化培烧提高选矿指标、mLa及自动在线检测技术应用等。

2.2加强人力资源管理人作为生产“三要素”中的第一要素,“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人力资源状况将决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由于矿业企业本身大多地处偏僻山区、条件艰苦,分配机制不合理、待遇低的特点,以及由于受20世纪90年代矿业不景气的影响,各个企业都或多或少地存在人才年龄断层的情况,人才结构不尽合理,矿业人才特别是采、地、测专业技术人才比较缺乏。为保障企业协调、健康发展,企业必须要加强人力资源的管理。对人力资源的管理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2.2.1建立高效的培训、培养机制矿业本身由于是艰苦行业,地处偏远,大中专生难以留住,所以引进人才的成本较高,为此,企业必须大力培养自身人才。同时,真正具有远识的人才往往把企业的培训放在自身择业条件的首要位置,企业要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提高企业本身的技术水平就必须要求加强对人才的培养,为人才提供教育培训的机会。所以加大人才培训力度,完善人才培养和开发机制,依据企业人才开发战略的规划,建立人才发展梯队,把企业的目标和企业人才的目标完美地结合起来,实现企业和个人的共赢,对提高企业人才竞争力和降低企业的人才成本有重要意义[5]。

2.2.2建立灵活有效地用人和激励机制企业要充分挖掘员工的潜力,激发其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员工搭建一个能充分展示自我、提升自我的良好平台,在企业内部形成公平公正的竞争机制,为优秀人才提供更多的加薪、升级机会。企业要从完善绩效管理制度入手建立绩效管理体系,从制订切合矿业企业实际的绩效标准出发建立可操作性强的绩效考核办法。形成月度、季度、年终综合三项考核机制,同时明确各自不同的绩效考核目的和重点。建立真正体现人才劳动价值的绩效考核办法,要以业绩和效益为分配基础,向关键岗位和特殊人才倾斜,真实、客观、公正地反映人才的价值,保证各类人才得到与他们的劳动和贡献相适应的报酬。通过考核,在增加员工成就感的同时,也将各负责人所承担的压力和责任有效地传递下去,以形成项目团队合力,提升项目团队凝聚力。

2.3提高企业的安全管理能力矿山特别是地下矿山作为安全高风险企业,安全管理水平考验着企业的发展。企业应该建立完善安全管理体系及安全标准化,加强安全投入,引进先进的安全管理理念和安全管理方法,加强现场的安全管理。从技术上,以相关技术规范为指导,对采矿设计、施工技术等进行安全论证及危险有害因素分析,预知危险并提出预防措施;从制度上,建立安全事前问责及事后追究制度,对安全管理制度根据企业发展及现场条件的变化及时更新完善,以适应企业的新变化,对制度应严格执行;从管理上,要完善管理组织结构及安全应急机制,要以作业现场作为安全管理的重点和落脚点;从企业文化建设上,要形成“全员重安全,全员抓安全”的氛围。

2.4培育构建特色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中长期形成的共同理想、基本价值观、工作作风和行为规划的总称,是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的总和,对企业成员具有感召力和凝聚力。企业文化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挂了发挥巨大的影响和制约作用,是企业持续快速协调发展的重要保证。矿山企业由于地处偏僻等特殊的自然环境及社会环境,员工对企业有着高度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企业要利用这种优势,建立符合企业自身的企业文化,激发员工的工作激情及使命感,提升企业形象,这将全面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企业的健康发展注入持久的推动力。

2.5适时调整优化企业管理流程、开展运营转型工作,提升资源利用及盈利水平流程再造是指对企业的现有流程进行调研分析、诊断、再设计,然后重新构建新流程的过程[6]。企业组织机构经过长时间的运转,会存在对新情况、新问题有些不适应,办事效率变低,造成企业内耗。为此,企业应围绕核心竞争力重新优化管理流程。根据精细化管理的要求,对矿山目前的管理流程、管理体制进行深入思考,减去影响企业工作效率的不必要的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企业内耗。流程再造或流程优化是运营转型工作的一部分。运营转型是指企业管理层发动的,为了实现极具挑战性的目标,有意识开展地彻底、持久的运营变革[7]。通过对支撑业绩的职工能力、观念、制度和流程的持续改善来实现根本转变。运营转型的实质是实施精益管理,是以运营系统为核心,以优化管理架构和提高人员理念和能力为支撑;以建立目标倒逼机制、实现挑战性目标为动力,以高标准、高要求的管理动作为基础;以推行现代管理工具和理念为手段;以强化专业协同提升处理问题能力为重点;以持续改进、不断巩固完善为工作模式,建立管理规范、基础扎实、快速响应、协同力强的管理体系,深度挖掘和高效集成经营内在潜力,提高资产利用率,扩大经营效果,实现投入与产出的最大化。2000年以来,矿业行业市场比较景气,许多矿业企业大规模发展,在发展过程中企业的管理流程作了一些调整来满足企业快速发展的需求,在市场调整的情况下,原先的管理过程中的一些环节不适应目前的生产经营要求,必须针对目前的生产情况和市场情况对企业运营的管理架构、业务流程等各方面进行分析并作出调整,使得管理体制机制尽可能地科学合理,减少企业内部“浪费”,使其最大限度地促进矿山的生产发展,提升企业的盈利能力。

安全生产的内涵篇5

目前建筑行业已有各项技术标准规范,各项安全管理制度也基本健全,监管工作也基本到位,而且,各地开展文明工地活动已有多年,现在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与目前的安全管理工作雷同,属重复劳动,没有太大的意义,也起不到太大的作用,因而态度不积极。产生此类想法并不足为奇,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对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的理解只是停留在以往的观念中,并没有深入去理解和分析安全质量标准化的真正内涵。因此,为加强此项建筑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我们有必要深入探讨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挖掘其丰富的内涵,进一步加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工作。下面,本人就实际安全管理工作中对安全质量标准化的理解,对安全质量标准化的内涵作一深入分析,以做参考。

一、安全质量标准化的内涵

我们要深入了解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首先就要知道什么是安全质量标准化。众所周知,所谓的标准化是指,“为适应科学技术发展和合理组织生产的需要,在产品质量、品种规格、零件部件通用等方面规定统一的技术标准”。我们比较熟悉的是产品质量标准化和工作质量标准化,首先想到的大多可能是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的iSo9000质量管理与质量保证体系系列标准和iSo1400环境管理体系系列标准。对于安全质量标准化一般是比较陌生,客观地讲它是一个全新的概念,是对以往质量标准化的继承和拓展,同时被赋予了新的内涵。2004年在《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中初次被正式提出后,同建筑业一样,目前其它行业也在试行,处于摸索阶段。

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的目的,是构建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打造本质安全的安全生产境界,从而大幅度减少生产安全事故,属“预防为主”的思想范畴。开展建筑施工安全质量标准化,是结合我国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的实际情况,在以往工作基础上的进一步拓展,赋予了施工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更丰富的内涵。也就是针对建筑施工企业的不良工作环境、不安全因素和事故隐患,通过规范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活动、施工人员作业行为以及施工现场防护设施设备,使之标准化、规范化,以保障建筑施工活动中施工人员的安全与在建建筑物、构筑物及附属设施的安全和周围施工环境的安全。也就是制定一套全面覆盖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生产的全过程的安全管理、安全作业和安全防护标准,建立一套科学的、完整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保证这些标准和安全管理、作业标准,在施工生产过程中被正确落实,最大限度地消除安全隐患,减少和避免施工过程中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从其内涵我们可以看出,建筑施工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是将安全生产从传统的经验型管理向现代化管理转变的具体体现,是实现安全生产从事后被动管理向事前的主动管理转变的重要途径。要改变目前施工现场不良工作环境,消除施工现场存在的各种不安全因素,需要我们逐步去改进和提高,所以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是一项长期性、基础性、复杂性、系统性的工作。在当前社会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的新形势下,如何深入理解安全质量标准化的内涵和意义。采取有效措施,继续深入推进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对于进一步提高安全质量标准化水平至关重要。

二、安全质量标准化的主要内容

从安全质量标准化的内涵可以看出,“标准化”是关键,标准化是持续保证安全生产的基础,是安全管理工作的“魂”,是贯穿安全管理工作的“主线”,也是规范安全管理工作的“切入点”。只有在安全管理的各项工作都达到“标准化”,才能真正实现长期、有序、科学、规范的管理,才能使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得以全面提高和发展。

从其内涵来看,笔者认为建筑施工安全质量标准化主要包含三方面的内容:

1.“物的标准化”,即施工现场实物安全的标准化。包括建筑施工现场各项安仝设施、设备,以及辅助于建筑施工的各类生活、办公设施的产品标准和使用标准。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各类安全防护用具。主要包括如安全帽、安全带、防护手套、防滑鞋、三紧工作服等。

(2)各类安全防护设施。如安全网、防护栏杆、安全警示标志牌、现场围挡、消防设施等。

(3)施工现场使用的各类机械设备及施工机具。如塔式起重机、施工外用电梯、汽车吊、电动吊篮、打夯机、钢筋弯曲机、钢筋切割机等。

(4)各类办公、生活设施。如办公室、食堂、临时宿舍、厕所、洗浴间、娱乐室等临时设施。

物的标准化,主要应当体现在:一是设计生产制造要标准化,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制造,确保安全性能;二是采购标准化,安全防护用具是涉及生命安全的产品,不能混为一般商品交易,应当建立一套交易规则,预防不合格的产品流入施工现场,造成防而不护,酿成惨剧;三是配备设置要标准化,该配什么就配什么,该配多少就配多少,应当怎么设置就怎么设置,一切按照标准规范的要求去做;四是使用要标准化,要根据作业环境的不同使用、佩戴不同的品种、规格,要按照要领要求正确使用。

目前对于临时设施、防护设施的标准化工作,许多地区的地方建设主管部门在此方面都加大了投入,进行了积极认真的探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如青岛市对临时宿舍的搭建制定了标准化图册(见图1),上海市对安全防护用具实施标准化,工具化、北京市对施工现场用的配电箱防护棚(见图2)、建筑物出入口防护等都了标准做法。归纳起来主要是,通过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主导,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设计,对施工现场各种办公、生活、生产临时设施,各种防护栅、安全通道、防护栏杆、防护门等绘制出标准图,编辑成标准图集供施工现场参考使用。这些做法充分体现了标准化在安全生产工作中的内在价值,即科学的非经验的、现代的非传统的。专业技术人员在设计时充分考虑了材料、结构、环保、卫生等因素,以及人体几何、生理特性,对一些可预见的不利因素采取了可靠措施进行主动预防,而非事后亡羊补牢,被动处理;不但充分考虑了使用,安全功能,也适当考虑了美化、观赏功能。

2“人的标准化”,即施工现场从业人员行为的标准化,包括施工现场各工种施工作业人员的施工作业等活动是否符合有关标准规范及安全操作规程等。

归根到底,人是安全管理工作的执行者,也是被管理者。其行为是否规范直接关系到安全管理工作的成败。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1)从业资格条件。一是建筑施工企业的主要负责人、项目负责人、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是否经安全生产考核合格,取得了安全生产考核合格证书;二是建筑施工企业特种作业人员是否取得了特种作业人员岗位安全操作证书;三是新上岗的人员是否接受“三级”安全教育培训并考核合格。

(2)施工企业、监理企业及工程项目的相关人员是否按照有关规定履行各自安全管理的职责,项目负责人、技术负责人、监理企业的人员等对安全合同协议、技术交底、专项安全技术方案等项目负责人、技术负责人、监理企业的人员等是否按照有关规定履行审查和签字手续等。

(3)普通工、电工、焊工、架子工等各工种施工作业人员是否按照有关标准规范或安全操作规程等进行作业。如《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液压滑动模板施工安全技术规程》、《爆破安全规程》、《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等。

(4)施工人员在施工现场作业时,是否按照有关规定正确佩戴和使用安全防护用品,是否存在违章指挥、违章作业或强令施工人员冒险救援等行为。

3“管理的标准化”,即建筑业各层面安全管理行为的标准化,它是目前建筑业安全管理亟需完善和进一步发展的一个环节。

主要包括四个层面的安全管理内容:

(1)行业主管部门的安全管理层面。即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根据有关法律法规或部门规章等各项管理要求,对建筑业各项管理活动设置有利于安全管理的行为标准,并以此作为考核要点。如对建筑业企业、施工现场实施安全质量标准化达标考核;在招投标管理中制定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费用的审核标准:还有对施工企业及其三类人员的安全生产许可实施动态考核,对监理单位及其相关人员实施安全管理能力的动态考核等。要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许可证制度,对建筑施工企业严格按照标准实施考核,达不到标准的坚决拒之建筑行业门外。

(2)施工企业安全管理层面。即施工企业要按照《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评价标准》有关要求,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等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和各种安全操作规程并落到实处;对于企业负责人、项目负责人及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安全生产管理职责要予以进一步明确,实行奖罚分明的考核政策;要建立独立的安全管理机构,配备数量足够的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强对工程项目的安全管理工作等。

(3)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层面。即工程项目要按照有关规定和各项安全管理制度要求,加强对重大危险源的监控力度,尤其是要加强对像建筑起重机械设备、土方施工及模板支撑系统等容易出现群死群伤等重大生产事故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的监控。要针对危险性较大的工程制定并认真落实专项安全施工方案的编制和专家论证制度,确保方案的针对性、可行性和可靠性;要认真履行审查、论证和审批手续;要合理规划、周密安排、确保按照有关要求及时,足额投入安全费用,确保安全生产资金专款专用;认真落实安全技术资料档案管理制度。

(4)班组安全管理层面。班组是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最小单位,它是安全管理工作的最终落脚点。班组安全管理要以施工作业为核心,认真检查本班组施工人员安全防护装置的配备情况,落实安全技术交底的有关要求,对施工现场某一工序的重大危险源的识别等,要认真按照有关标准规程等方面的要求进行施工。

三、安全质量标准化与文明工地的关系

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与创建文明工地活动是两个既相互关联又有所不同的概念。所谓相互关联,是因为落脚点是一致的,即最大限度地减少生产事故,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和谐发展。没有文明施工、安全生产,安全质量标准化就没有立足点,就会失去意义。同样,没有安全质量标准化,文明施工、安全生产就不会有质的提高和飞跃,就不会有文明施工和安全生产的持久性平稳运行。不同点在于:一是背景目的不同。创建文明工地活动在“两个文明”一起抓的历史背景下开展的,任务目标是彻底改变建筑施工现场“脏、乱、差”的形象,明显提升建筑安全管理整体水平,塑造建筑行业新的社会形象;安全质量标准化是在经济全球化浪潮波澜壮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不完善,构建和谐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统领社会、经济发展全局的历史背景下提出的,任务目标是夯实两个安全生产的基础,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构建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保持安全生产持久平稳运行。二是概念内涵和外延不同。开展创建文明工地活动就是要解决建筑施工现场“脏、乱、差”的社会形象问题,其主要考察范围就是施工现场,一般不考察施工企业等;而安全质量标准化是一个庞大的安全生产系统工程,有着更丰富的外延和内涵,包括安全生产管理的标准化、相关人员行为的标准化以及事物的标准化三个方面。仅管理就涉及建设主管部门、施工企业、工程项目部三个主体,以及安全管理体制、技术标准体系、管理制度政策以及体系运行情况等诸多要素。

安全生产的内涵篇6

关键词:安全生产图书编辑专业名词

安全生产领域涉及各行各业,但是又自成学科体系。在学科建设和不断发展中,专业名词与术语更新较快,这不但给广大科研工作者在图书编写中带来一定的困难,也对出版编辑工作者提出了专业上的考验。为此,笔者总结在安全生产图书编辑中常见的、容易产生编辑错误的专业名词、内涵与使用原则。

一、安全生产与劳动保护

《辞海》中将“安全生产”解释为:为预防生产过程中发生人身、设备事故,形成良好劳动环境和工作秩序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的活动。随着安全科学的发展,由于其工作的特殊性、跨行业性而又自成体系,因此现代人们普遍接受从系统安全工程的角度来考虑安全生产。概括地说,“安全生产”是为了使生产过程在符合物质条件和工作秩序下进行的,防止发生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等生产事故,消除或控制危险、有害因素,保障人身安全与健康、设备和设施免受损坏、环境免遭破坏的总称。2002年11月1日起《安全生产法》施行之后,有关安全生产派生的许多专业名词逐渐被确立并被广泛使用,如“安全生产管理”“安全生产技术”“安全生产检查”“安全生产教育”等。

“劳动保护”一词在我国最初来自前苏联,比“安全生产”使用更早并一直沿用至今。比较公认的定义是:为了保护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在改善劳动条件、预防事故及职业病、实现劳逸结合和特殊人员的特殊保护等方面所采取的各种管理措施和技术措施。当前我国的劳动保护工作是从国家管理与群众监督的角度上,对劳动者的安全与健康的保护,其法规属于劳动法的系列,是指国家为改善劳动条件、保护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而制定的规章制度,包括劳动卫生规程、作息时间、休假制度,以及对女工和未成年工的特殊保护等各种规章制度。应该说,我国现代劳动保护制度是对安全生产工作的补充与完善,是现代安全生产的重要内容之一。

“安全生产”和“劳动保护”二者从概念和含义上看是有所不同的,但在内容上相互联系,难以区分。可以这样理解:安全生产涉及面广,突出了从事故预防、事故处理和事故调查等整个过程的系统工程的理念,包括了对人、物、财产、环境等各方面的因素;劳动保护更突出劳动条件,重视工作中以人的保护为目标,内容包括规章制度、条件设置以及防护用品的配备等。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安全生产工作一般被称为劳动保护,劳动保护管理与安全管理基本上是同义词。但是近年,“劳动保护”一词的使用范围逐渐缩小,主要用在工会的群众安全监督系统、企业工时休假及女工保护等方面。因此,在图书编辑过程中要注意,除上述情况仍然可继续使用“劳动保护”之外,其他地方将其改为“安全生产”一般是较为恰当的,也是符合理论与技术发展需要的。

二、职业卫生与职业健康

“职业卫生”和“职业健康”的英文都为occupationalhealth,国际劳工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指出:职业卫生旨在促进和维持所有职工在身体和精神幸福上的最高质量;防止在工人中发生由其工作环境所引起的各种有害于健康的情况;保护工人在就业期间免遭由不利于健康的因素所产生的各种危险。有些国家将“职业卫生”或“职业健康”称之为“工业卫生”(industrialhygiene),有些国家称为“劳动卫生”(laborhygiene)。我国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劳动卫生”“职业卫生”都有使用,国家标准《职业安全卫生术语》(GB/t15236-1994)中明确指出,劳动卫生和职业卫生是同义词。2001年12月,原国家经贸委、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修订《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试行标准》时,将“职业卫生”一词修订为“职业健康”。至此,在我国当前安全生产领域内,出现了“职业卫生”和“职业健康”并存,同时被广泛使用,二者内涵相同。《职业病防治法》中“职业卫生”和“职业健康”这两词都有使用,前者用了61次,后者用了21次。

在安全生产图书编辑过程中,经常遇到“职业卫生”与“职业健康”在相关书稿中反复而交叉出现的情况,很多作者因为二者内涵相同,而随意使用。编辑人员在审稿过程中,应根据文意或者使用环境对它们进行正确处理,以便于读者不在阅读过程中产生迷惑,甚至将二者刻意地区别理解而产生歧义。一般来说,在同一图书内尽量统一使用同一个词,或者在不同的章、节中尽量统一使用。但是,遇到特定的部门或组织如“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职业健康司”“食品安全与卫生监督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处”等,或已经的法规文件如《关于做好职业健康“百千万”培训工程有关工作的通知》《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监督管理办法》等,必须遵照原名称或文件,不能为了简单统一而将其改为“职业卫生”或“职业健康”。

三、危险源、风险与事故隐患

“危险源”(hazard)是发生事故的根源(或者状态),包括人的不安全行为(如危险动作、有危险的习惯等)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很多人将其和“风险”或“事故隐患”同等考虑并使用。应该说:危险源包括危险因素和有害因素,危险因素是引起安全生产事故(急性)的因素或者危险源,有害因素是引起职业病(慢性)的因素或者危险源。因为急性和慢性没有严格的时间界限,所以一般也不用区分危险因素和有害因素,他们都是危险源。危险源的危险程度用风险(risk)来衡量,也就是说,“风险”一词常被用来说明危险源的性质,如该类危险源对周围人或物或环境的危害程度。

事故隐患(安全生产事故隐患的简称),是指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事故隐患分为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一般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应当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

在安全生产图书编辑中,经常会遇到作者将“危险源”“危险因素”“有害因素”“风险”或“事故隐患”等词混淆使用,由于这些词在内涵上非常接近而容易错误使用,所以需要准确把握、正确编辑修改。为了分清这几个词的涵义及其使用,举例如下:将一大桶未密封的汽油放在经常使用的房间里,这一大桶汽油就是一个“危险源”;汽油和其挥发的蒸汽遇到火源极容易爆炸或造成火灾事故,是具有“危险因素”的“危险源”;出入该房间的人员吸入大量汽油蒸汽,会造成对人体的伤害,长时间吸入会引起中毒性脑病,因此,这一大桶汽油又是具有“有害因素”的“危险源”;这一大桶汽油没有采取安全措施,这就是“安全隐患”,如果室内有人吸烟或动用明火,造成“安全隐患”的因素更多。

安全生产的内涵篇7

1、舞钢市“四好农村路乡村振兴示范带”项目施工图纸。

2、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F50-2011

二、工程概况

本项目包含庙街乡曹庄-宋庄道路改建工程,八台-任桥道路改建工程,尹集镇安王东-后陡沟道路改建工程,八泥线(八台-泥沟陈)道路改建工程,红山办事处王大苗-小沟道路改建工程,尹集镇安王东-后陡沟道路改建工程,属于舞钢市“四好农村路乡村振兴示范带”项目的一部分,本次改建对该道路路基、路面进行改建,并增设安全设施。

三、施工方案

1、基坑开挖

根据设计文件要求,用全站仪确定结构物的位置、标高及开挖尺寸,进行施工放样,并报监理验收。基坑采用挖掘机开挖,配合人工修整,基坑四周采用钢板桩支护,避免基坑开挖时垮塌,如有水沟采用临时改移排水。当挖至接近基地标高时,保留15cm采用人工挖除,开挖过程中始终保持良好的排水,确保施工现场的干燥。基坑的开挖土方,视土质情况,能利用的就近利用,不能利用的弃至就近的弃土场。当基坑开挖成型后,将自检情况填表,并报请监理工程师审批。涵底地基承载力应≥300Kpa,若地基承载力达不到设计要求时,按监理工程师批准的方案进行处理,若地基承载力符合设计要求,经监理工程师验收合格后,立即进行下道工序施工,以防天气有变,基底受水浸泡。

2、钢筋的加工与安装

所有进场钢筋按试验规程的有关规定检验。钢筋必须按不同钢种、等级、牌号、规格及生产厂分批验收,分别堆放,露天堆置时垫高并加以遮盖,并立牌便于识别。材料进场后,每批任选2根,截取一组钢筋试样,进行拉伸、冷弯、可焊性试验,同时报监理工程师抽检,合格后方可使用。钢筋的级别、直径、根数和间距均应符合设计要求。绑扎或焊接的钢筋网和钢筋骨架不得有变形、松脱和开焊,钢筋位置的偏差不得超过容许偏差,砼保护层厚度符合设计要求。在钢筋安装完毕后,将自检情况填写《钢筋加工及安装实测项目表》,并报请监理工程师审批,经验收合格后,方可转到下一工序施工。

3、模板、支架

⑴、本盖板涵模板采用钢模施工,模板间的接缝紧密,不允许出现漏浆现象,安装好的模板用钢管支架支撑稳固,保证在浇筑混凝土施工时不跑模变形,在浇筑混凝土前模板必须清理干净,并涂模板油或脱模剂,在模板边接缝处粘封一层胶带,防止水泥浆流失,模板安装完毕后,对其平面位置、顶部标高、几何尺寸、节点联系及纵横向稳定性进行检查。将自检情况填写质检报表,并报请监理工程师审批,经验收合格后,方可转到下一工序施工。

⑵、拆除支架或模板时,预制板必须在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85%后,才能脱模、移运和堆放,堆放时在块件端部两点搁置,且不得把上下面倒置;盖板块件设置吊环吊装;拆模提前24小时通知监理工程师,在取得同意后方可拆除,并及时进行养护。

4、基础、涵台身施工

基础部分:当地基承载力满足要求时,涵洞基础直接筑在土基上;当地基承载力不足时,设砂砾或碎石垫层,并保证换填后地基承载允许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基础为整体式基础。基础及涵台施工均采用m7.5浆砌片石铺底,涵洞基础及墙身每隔4—6米设置沉降缝一道,缝宽2厘米,用沥青麻絮进行填塞。沉降缝端面应整齐、方正,基础与涵洞台身上下施工缝不得交错,应贯通,嵌塞物应紧密填实。

5、洞口的施工

洞口采用m7.5砂浆浆砌片石,浆砌片石砌体必须砂浆饱满,无空隙。进出水口墙身浆砌片石必须分层砌筑,浆砌片石基础第一层必须做浆砌筑,应按图纸所示,采用污工结构修筑,砌石尺寸和位置的允许偏差,不超过《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02中的规定。进出水口的沟订整理顺直,使上下游水流稳定畅通。砌筑时要挂线施工,以保证线形平顺、圆滑。浆砌施工需须注意以下几点:

⑴、要分层卧砌,毛石厚度不宜小于150mm,上下错缝,内外搭砌,外侧采用自制面石,确保美观匀称。

⑵、底层第一皮石块应座浆,并将大面向下,转角处和洞口处,选用较大的平毛石砌筑。

⑶、每层砌石间距2.0m应设一拉接石。

⑷、灰缝厚度应为20-30mm,砂浆应饱满,石块间较大的空隙,应先填塞砂浆后用碎石块嵌实,不得用先填石块后填砂浆方法。

6、预制盖板

盖板由统一的地点预制,预制后用平板车运送至现场。人工灌注砼,分层顺序浇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预制盖板时,必须保证受力主筋的保护层及混凝土捣实密度。盖板移运时,必须在预制盖板的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85%后,方可脱模移运和堆放,放时在块件端部用两点搁支,不得使上下面倒置。待台帽强度达到设计强度以后,检查涵台顶面标高及平整度,并清扫干净,铺设两层油毡后,然后安装盖板,盖板采用吊车安装。盖板安装就位后,盖板与涵台背墙间的缝隙用水泥砂浆填实并插捣密实,板端与台帽间隙先用小石子嵌紧后,用砂浆填塞并插捣密实。

7、台背回填

台背回填在盖板吊装、锚固安装完毕,且砌体砂浆或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85%时,方可进行涵洞洞身两侧的回填;填筑在两侧同时对称、均衡地分层进行,填土的每侧长度不小于洞身填土厚度的1倍。涵洞顶部的填土厚度大于0.5m后,方可通行车辆和筑路机械。严格控制台背回填的填料,台背回填采用砂砾石透水性较好的填料填筑,分层填筑分层压实,为防止每层填筑厚度超厚和漏检,分层厚度不宜大于20cm,压实度不小于96%,在台背墙用油漆作上每层压实后的厚度记号并标明层次,以便施工易于控制,涵洞两侧紧靠涵台部分的回填土不宜采用大型机械进行压实施工,在回填压实施工中,使用压路机对称回填压实并保持结构物完好无损,对压路机压不到的地方采用人工夯实,直到验收合格为止。

8、盖板涵工艺图框(后附)

9、圆管涵施工方案

⑴、洞身基础采用分离式基础,地基承载力不得低于0.2mpa,否则进行换土或其他加固措施;新旧涵身接缝处做沉降缝处理,缝内填塞沥青麻絮,外用水泥砂浆勾缝;涵洞出口为排水通畅可做适当开挖;外表均采用水泥砂浆勾缝。

⑵、施工准备

①、涵洞施工前首先对各部分尺寸及标高等进行全面复核,对原沟底、被交道的衔接情况进行校核,确保尺寸及标高无误,并且与原沟渠、被交道可以较平顺的衔接,方可进行涵洞施工,如有异议,及时与设计单位联系。

②、施工放样前仔细复核图纸,确保涵底标高、涵长、斜度正确无误后,方可施工,如有不符,应及时与监理或设计单位联系。

③、砂、砾石、水泥、石料等材料按规定已进行检验。

⑶、施工安排

施工前沿路基方向修一条临时便道,然后再进行场地平整,开挖涵洞基坑。

⑷、施工方法及要求

涵洞的施工顺序为:

施工准备测量放线场地平整基坑开挖、验收基础施工下部管基施工钢筋砼圆管预制钢筋砼圆管安装上部管基施工沉降缝施工台背回填。

①、施工方法

用全站仪准确的对圆管涵中桩及纵横轴线,以及内外边桩进行准确放样,并用白灰在地面上做出标志。利用水准点对原地面高程进行放样,确定开挖深度。线位设好后请监理工程师检测,符合要求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

②、基坑开挖

a.基坑开挖前,首先要对圆管涵所在位置进行清表或清淤。地基处理的范围应至少宽出基础之外0.5m。便于施工中的检验校核,基坑开挖前在纵横轴线上、边桩以外设控制桩,每侧两个。

b.基坑开挖采用机械开挖,人工辅助方式。避免超挖:机械开挖至距槽底设计标高10-20cm时,改用人工挖掘,修整至设计尺寸,不能扰动槽底及坡面原土层。基坑槽底采用平板震动夯夯实。确保基底标高误差满足设计规范要求。

c.基坑开挖中,在坑底基础范围之外设置集水坑并沿坑底周围开挖排水沟,使水流入集水坑内,排出坑外。集水坑设在上游,尺寸视渗水情况而定。

d.当基坑有地下水时,地下水位以上部分可以放坡开挖,地下水位以下部分,若土质坍塌或水位在基坑底以上较深时,加固开挖。

开挖清理完毕后,及时检测地基承载力,地基承载力不得低于0.2mpa,否则采用碎石垫层或干拌混凝土桩进行地基处理,以满足设计要求。然后请监理工程师检验,满足设计规范要求方可进入下一道工序。

③、下部管基施工

a.基础放样

基坑开挖好后重新放设涵洞的纵横轴线,同时用全站仪、钢尺对基础平面尺寸进行精确的细部放样。并用水准仪抄平,钉设水平桩,控制基底和基顶标高。

b.垫层施工

基坑开挖好后,先进行垫层施工,垫层采用碎石垫层,承载力应满足规范要求。

c.下部混凝土管座施工

混凝土管座分两次浇注,先浇注底下部分,注意预留管基厚度及安放管节座浆混凝土2~3cm,待安放管节以后再浇注管底以上部分。

d.下部混凝土管座模板

模板宜优先采用胶合板和钢模板。

浇注混凝土之前,模板应涂刷脱模剂,外漏面混凝土的脱模剂采用同一品种,不得使用废机油等油料,且不得污染钢筋及混凝土的施工缝处。

为防止模板移位和凸出,安装侧模板时在基础模板外设立支撑固定。且在模板安装过程中,必须设置防倾覆设施。浇注混凝土中的拉杆,按拉杆拔出或不拔出的要求,采取相应的措施。

模板安装完毕后,对其平面位置、顶部标高、节点联系及纵横向稳定性进行检查,并在模板内侧制作标记以示混凝土浇注位置,签认后方可浇注混凝土。浇注时,发现模板有超过允许偏差变形值得可能时,应及时纠正。

e.下部混凝土管座混凝土浇注

管座混凝土采用C20的混凝土浇注。混凝土的配合比应严格执行项目部颁发的有关文件。

浇筑前,模板内的杂物、积水和钢筋上的污垢应清理干净,模板经现场监理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混凝土浇筑。

垫层先加以湿润,铺一层厚2~3cm的水泥砂浆,然后于水泥砂浆凝结前浇筑第一层混凝土。

浇筑混凝土前,检查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坍落度。在施工过程中,每工作班制作混凝土试件2组,在制作完后第二天进行脱模,并送至实验室进行标养。

当混凝土倾落高度超过2m时,通过溜槽进行混凝土浇筑。

混凝土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移动间距不应超过振动器作用半径的1.5倍,与侧模保持50-100mm的距离。振捣期间,避免振动时碰撞模板。每一个振动部位必须振动密实,避免过振和漏振,密实以砼停止下沉,不再冒出气泡,表面呈现平坦、泛浆为标准。

在浇筑过程中或浇注完成时,如砼表面泌水较多,须在不扰动已浇注砼的条件下,采取措施将水排除。

④、钢筋混凝土圆管制作(采用工厂预制管节)

a.圆管采用管径1m,管节长度1m规格。

b.管节断面平整并与其轴线垂直。斜交管涵进出水口管节的外断面,应按斜交角度处理。

c.管节内外侧表面应平直圆滑,如有蜂窝,每处面积不得大于30mmX30mm,其深度不得超过10mm;总面积不得超过全面积的1%并不得漏筋,蜂窝处应修补完善后方可使用。

⑤、管节安装

a.基础混凝土达到其强度的70%时,由测量人员放样出涵管轴线位置后,使用吊车吊装管节,人工配合的方式进行。

b.安装时从下游开始,使接头向上游,每节涵管应紧贴于基座上,使管节受力均匀;所以管节按正确的轴线和图纸所示坡度敷设。敷设时应保证内壁齐平,管内清洁无脏污,无多余的砂浆及其它杂物。

c.安装时应注意下列事项

c.1.注意按涵顶填土高度取用相应的管节。

c.2.各管节安装平顺,管节必须垫稳坐实,管道内不得遗留泥土等杂物。

c.3.管节沉降缝与基础沉降缝的端面必须严格一致,不得有犬牙交错现象,非沉降缝的管节接缝,应尽量顶紧。

c.4.圆管在运输、装卸过程中应防止碰撞,避免管节损坏或产生裂纹。

c.5.接缝宽度不大于10mm,并且外面用宽度为15cm满涂沥青的油毛毡圈裹两道,新成密封层。

⑥、上部管基施工

上部混凝土管座模板施工和混凝土浇注同下部混凝土管座一样。

⑦、沉降缝处理

在涵洞新、旧涵身接缝处设置一道沉降缝,沉降缝必须贯穿整个断面(包括基础)。沉降缝的施工,要求做到使缝两边的构造能自由沉降,又能严密防止水分渗漏。

沉降缝具体施工方法如下:

a、基础部分

基础沉降缝宽1厘米,采用沥青木板预留,沉降缝内用沥青浸制的麻絮填塞。

b、涵身部分

涵身沉降缝宽1厘米,缝外侧以热沥青浸制的麻絮填塞,再用宽度为15cm满涂沥青的油毛毡圈裹两道,外表用水泥砂浆勾缝。沉降缝的施工质量要求,沉降缝端面应整齐、方正,基础和涵身上下不得交错,应贯通,嵌塞物紧密填实。

⑧、涵背回填

经检验圆管涵节及接缝符合要求,并且其砌体砂浆强度或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5%时,方可进行回填作业。涵背回填宜采用透水性材料。涵背回填顺线路方向长度,因自圆管底部起,底面为2m,坡度按照1:1每15cm为一个台阶刷坡至顶面。回填时以15cm为一层进行填土压实,从涵顶顶部至路床顶面压实度均为95%。两侧平衡、对称进行。

四、确保工程质量的措施

为了确保工程质量,将采取如下措施:

1、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控制有效”的质量检验体系。

2、施工前,组织技术人员认真会审设计文件和图纸,切实了解和掌握工程的要求和施工技术标准,理解业主的需要和要求。

3、根据工程的要求和特点,组织专业技术人员编写具体实施的施工组织设计,编制施工计划,确定并落实配备适用的施工设备。

4、做好开工前及各部位、工序正式施工前技术交底工作。

5、做好质量检验工作,严格执行“三检”制度。所有隐蔽工程在下一道工序作业前,质检员配合监理工程师进行隐蔽工程的检验验收,并做好相关记录,只有上道工序通过验收后再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6、把好原材料、成品的质量关。凡用于本工程中的原材料、成品、半成品和设备都须是经过认证的合格产品或推荐使用的合格产品,到达施工现场后须进行严格检验,并具备质保单和试验技术资料等。

7、对施工中各类测量仪器,如经纬仪、水准仪、测距仪等,以及试验设备,如称量、张拉等设备,须按规定做好计量检定工作,并在使用过程中,随时发现和掌握可能出现的偏差,及时纠正,以保证计量设备的准确性。

五、安全保证体系

1、安全生产方针

在施工过程中,必须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严格防止种类安全事故的发生。

2、安全生产目标

根据安全生产方针,确保实现“三无”:无死亡、无重伤、无轻伤。

3、安全教育与培训

⑴、经理部经常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使广大员工真正认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必要性,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自觉地遵守各项安全生产法令和规章制度。

⑵、项目经理必须进行职业安全卫生培训,取得“厂长、经理安全资格证书”。项目专职安全员经培训持“安全员证书”。

⑶、参加施工的所有人员必须进行上岗前的安全教育。

⑷、特殊工种人员除进行一般安全教育外,还必须进行本工种专业安全技术培训,经考核合格持证后,方可独立操作,并按规定做好证书的复审,复训管理工作。

六、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是为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防止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人民健康,促进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我们必须把保护工作纳入工作计划,建立环境保护责任制度,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生产建设过程中生产的废水、废渣、粉尘、恶臭气体、噪声等对环境产生的污染和危害。

安全生产的内涵篇8

煤炭生产企业文化体系建设必须把握好企业的发展需求,行业特性,把握好国家转型发展的现实需求,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文化的作用。(1)文化中的企业因素企业因素是指企业文化中所包含的,代表企业特性的因素。①这种文化要能够反映煤炭生产企业的成功经验,反映其生产经营过程中所积累的管理文化,并对这些经验或者文化进行提炼总结。②这种文化要能够反映煤炭生产企业的发展战略、发展重点与发展愿景或者说目标,通过将这些因素融入到文化当中,指引企业的发展。(2)文化中的行业因素行业因素是指文化内涵中要包含煤炭行业所特有的或者所特别强调的内容。①要包含安全文化,对于煤炭生产企业而言,安全重于泰山,文化建设必须把安全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指导职工开展安全生产工作。②要包含节约理念,煤炭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并且其储量是有限的,这就要求煤炭生产企业在开采过程中贯彻节约的意识,尽量减少浪费。③要包含环保和谐理念,煤炭生产企业所属区域可能出现植被、耕地被破坏,部分地区塌陷等问题,并进而给社会和谐带来影响,这就要求煤炭生产企业要用文化来规范自身的行为,降低企业的破坏性影响。(3)文化中的环境因素①企业文化中要包含政策因素,我国正推进煤炭行业的整合,促进行业内部企业做大做强,促进企业延长产业链条,实现转型发展,企业文化必须与时俱进地包含这些因素。②企业文化要包含市场环境因素,要能够反映煤炭生产企业所在地区市场、煤炭行业市场的变化,这样才能使得企业文化更加符合实际。

2煤炭企业文化系统建设存在的问题

虽然文化在我国已经被提到战略高度,企业也非常注重文化建设,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但从实际来看,这种文化建设还存在诸多的问题,如文化内涵单一等,并进而制约着企业文化作用的发挥。(1)文化内容内涵单一煤炭企业文化建设,必须设计内容科学、全面、符合实际的文化用语,并展开研究,但实际上,部分煤炭企业的文化是根据企业领导者自身的爱好、自身的理解而提出的口号性的内容,缺乏全面、深刻的内涵,这就使得煤炭企业文化内容建设存在3个方面的问题。①文化内容与企业发展战略不相符合,即企业文化中没有包含企业的发展战略或者与企业发展战略的契合度较低,从而在实践当中难于指导、支持企业发展战略的实施。②文化内容脱离行业、企业实际,煤炭行业相比于其他行业更加注重安全,其生产作业环境也更为恶劣,容易导致各种职业病的发生,这就要求企业文化对这种行业特性积极予以反映,在文化当中更多地体现尊重人、理解人、保护人的内容,但当前煤炭生产企业虽然关注安全生产,但这种关注更多地是为了保护企业的利益,而不是从职工的角度出发来关注安全。③文化内容与外部环境不相符合,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我国更为关注社会和谐,但当前煤炭生产企业文化内涵中缺乏对周边环境、对整个社会责任的相关内容,导致文化内容不全面。(2)文化发挥作用的渠道不畅通企业文化是一种软实力,如何把这种软实力转变为促进发展的硬实力,需要企业内部有强大的推动力和畅通的渠道,而这正是目前部分煤炭生产企业所欠缺的。①企业文化的组织机构不健全,部分煤炭生产企业没有建立专门的机构负责研究、宣传和推广应用企业文化,企业内部文化部门力量薄弱。②企业内部文化宣传推广应用渠道有限,从企业文化部门来看,其在企业的整体地位并不突出,缺乏独立进行文化研究、应用的能力,缺乏发挥作用的有效渠道,更多的是被动地进行一些文化宣传,或者根据企业的决策开展一些文化活动,从而难以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提供文化动力。(3)企业文化建设的要素投入不足①从人才来看,部分煤炭生产企业文化部门仅1~2名专职工作人员,而且这些文化干事大多不具有深厚的理论功底,更多的职能是从事文化宣传等工作,这就使得从事文化研究的力量薄弱。②从资金投入来看,部分煤炭生产企业文化建设资金没有纳入到预算当中,缺乏可持续的投入机制,从而出现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4)文化建设的整体环境有待改善①对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部分煤炭生产企业还没有形成一种企业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从而出现了领导重视时文化建设被摆在突出的位置,领导不重视时文化建设“无人问津”,文化建设难以持续的问题。②企业职工对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表现在职工参与文化建设的热情不高,对文化的理解与支持不够,难以为企业文化发挥作用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3完善煤炭企业文化体系建设的思考

安全生产的内涵篇9

建筑部在上世纪80年代就开展了安全达标活动,制定了《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88),并于99年进行了修订。各地通过开展达标和创建文明工地活动,改变了施工现场脏、乱、差的状况,施工现场逐步实现了“物的标准化”。安全质量标准化在创建文明工地的基础上,有着更为丰富的外延和内涵,更侧重“管理标准化”、“人员行为标准化”,更加注重工作质量,只有在各项工作都达到标准化的理想境界,才能有序和长效的管理,才能使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得以全面推进。因此,安全质量标准化是推进安全生产工作、深化管理的有效载体,是安全管理工作的核心和基本要求。

2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

安全质量标准化应当体现在行业管理全过程、企业管理全过程和项目管理全过程,在全国建筑安全生产联络员第六次会议上,尚春明副司长认为,一年来标准化虽然取得了一些效果但是成效仍旧不是很明显,这主要是由于部分地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企业不能深刻认识标准化的内涵。因此进一步明确了其内涵:安全质量标准化包括施工安全生产管理、相关人员行为以及施工现场设施设备标准化三方面;管理标准化涉及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施工企业和项目部三个主体,涉及安全管理体制、安全管理制度和体系运行情况三要素。

3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涉及的主要内容

建筑业施工现场实物安全标准化为主的“实体标准化”,是以《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及相关规范为依据,进一步规范建筑施工现场各项安全防护设施、机械设备,以及辅助于建筑施工的各类生活、办公设施的“物的标准化”。建筑业各类人员履行职责为主的“人员行为标准化”,是以应履行的岗位职责为指导,规范行政主管部门监管人员和企业管理人员安全行为的标准化,以施工现场各个工种人员安全操作规程为指导,规范施工现场各类作业人员安全行为的标准化。在我们建筑业现代安全管理中,最需要完善和进一步发展的就是以安全管理为主的“管理标准化”,主要包括四个层面的安全管理内容:一是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安全管理层面。通过建立健全管理制度、目标管理、措施与实施、动态管理和管理评审,进一步优化安全监管程序,提升安全监管能力,建立科学地安全评价体系。二是企业安全管理层面。该层面安全管理和考核标准是以《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评价标准》(JGJ/t-2003)为主要内容并作适当的扩充,包含安全生产保证体系的建立、安全生产各项管理制度的执行、安全管理机制的运行等方面。三是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层面:该层面要把工作重点放在落实上,按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设计项目的安全管理目标,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为核心,以贯彻落实各项安全制度为落脚点,规范施工组织和安全程序,严格按照各项安全标准、规范和技术措施组织施工,确保各项安全生产条件达标。四是班组安全管理层面:班组是建筑业管理最基础的单位,它是安全管理中各项措施的落实点和基本点。班组安全管理可以以维权管理为核心,在他们的健康权、教育权等方面设置管理标准,将班组安全管理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4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推进

明确目标,健全制度。按照建设部《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导则》、的要求,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相关人员的职责及监督、检查、评定办法。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企业成立安全质量标准化领导机构,为推进工作提供组织保障。制定安全质量标准化中、长期规划、年度计划,同时制定具体的实施办法和申报、考核评定标准,对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做出具体要求。健全机制,强力推进、一方面建立标准化评审机制,通过评审机制指导企业严格执行标准,为了确保标准化工地的创建质量,评定各阶段的达标情况,同时督促各个责任主体建立自我评价机制。一方面建立监督管理机制。督促和引导企业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和各施工环节、岗位的安全职责、操作规程,并对制定和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加强施工过程中日常检查和指导工作,在基础、主体和装修等各阶段按照“标准”进行量化评定。通过强化监督检查,形成激励先进、鞭策落后、重点突破、全面推进的监管机制。另一方面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在以往创建安全文明工地的基础上,树立一批安全质量标准化“示范企业”、“示范工程”、“先进个人”,并对相关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进一步提高施工企业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突出重点,过程控制。以工程项目为平台和落脚点,通过对工程项目的监督管理,进一步延伸到对企业的安全管理,建立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管理体系,从开工到竣工,项目部自查、企业自评(项目分包由总包进行评分),监理复核,监管部门考核确认,将工程项目、施工企业、监理企业等各要素安全管理工作,贯穿于安全质量标准化整个过程,并通过分析、总结,准确把握施工现场的规律,持续改进,进而完善了监督体系、企业的管理体系和现场的保证体系。严格考核,确保实效。开展了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年度考核,按照相关标准对施工企业和施工现场进行了评定,并将考核的内容与监控重大危险源、落实文明施工措施费以及保护民工权益等热点工作紧密结合。在达标考核内容中及时融入不同阶段的不同要求,并设定否决项,与事故、文明施工、安全生产条件以及经营行为等挂钩,将没有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或年度考核不合格的企业作为安全生产条件审查的重点企业。

5对建筑安全管理工作的影响

安全生产的内涵篇10

由于国家经济安全的内涵在不同文献有着不一致的表述,因此,要弄清政府审计在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方面发挥重大作用这一问题,首先要对研究问题中所用的国家经济安全概念的内涵作一个较准确的界定。只有应用统一合理的国家经济安全的内涵,分析才有意义。这种内涵的理解既要是科学客观的,与研究问题本身所指的国家经济安全的定义是一致的,又要尽量与大众所理解的国家经济安全的含义相贴近。具有代表性的国家经济安全的概念包括:一是张幼文(1999),雷家(2000)认为的国家经济安全是指一个国家在国际经济生活中要具有一定的自主性,自卫力和竞争力,要能防范来自于外部的冲击,避免整个国民经济利益受损;二是顾海兵(2007),刘秀丽(2009),王素梅(2009),何玉芬(2009),官银(2010)等学者给出的内涵,认为要保证国家经济安全,必须做到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经济利益不受国内和国际因素的威胁,经济能够稳定、健康、持续发展,能抵御来自国内外的经济风险;三是叶卫平(2009)认为发展中国家的国家经济安全,指的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战略利益处于无风险或低风险的状态,主要表现为国家经济制度和经济没有受到严重损害,而导致经济危机的风险也处于可控状态。同时他还认为,国家经济安全具有三个重要特性:国家经济安全的个性大于共性,不同国家性和历史性的情况下,国家经济安全的内涵是不一样的;从构成要素上,战略重于非战略性,即国家经济安全所表示的不是一般的经济状态,而是直接关系到国家战略利益的经济状态;在我国目前开放条件下,安全威胁的外源性多于内源性。学者们对于国家经济安全的内涵理解基本类似,都指出了国家经济安全与国家经济利益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只有保障了整个国家的经济利益,才有可能保障国家的经济安全。所不同的是雷家啸等学者是从经济全球化视角的角度来定义国家经济安全的,强调了国家经济来自于外部冲击的部分;郭秀琴等学者强调了要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内和国际因素的威胁都要考虑,国内外经济风险都要抵御;叶卫平则重点强调了国家的基本经济制度和经济也应包括在国家经济安全内,同时因一般的区域经济安全和产业安全不涉及到安全问题,所以不应该包括在国家经济安全范围内,即国家经济安全考虑的不是一般经济安全问题,而是涉及国家利益的经济安全问题。上述三种最具代表性的国家经济安全的内涵所分析的角度不同,都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不过结合分析政府审计对国家经济安全所起的作用,在此应这样界定和理解这一内涵:(1)国家经济安全的内涵既包括涉及国家利益的经济安全,又包括一般意义上涉及到国家层面的经济安全。这一点理解在文中分析的前两种内涵中没有明确指出,又与上述的第三种内涵相异。之所以要明确指出包括涉及国家利益和一般意义上涉及到国家层面的这两种情况是因为要考察政府审计在国家经济安全中所起的作用,首先得弄清国家经济安全包括什么,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分析,而第三种内涵是从政治意义上去考虑的,所以只考虑涉及到国家利益的。本文借鉴一般意义上大家所认知的国家经济安全,因此在考虑政府审计和国家经济安全问题上时,还是要加上除涉及到国家利益外的其他影响国家经济利益的经济安全,即一般意义上涉及到国家层面的经济安全。(2)结合各学者的观点,国家经济安全应从对内和对外两方面加以考虑,应在考虑内源性风险的同时,也要特别重视外源性风险,即张幼文、雷家文中所指的外部冲击。(3)根据叶卫平文中的观点,每个国家的国家经济安全的内涵都是不一样的,应单独考察我国的国家经济安全的内涵,另外还要注意该内涵也具有时期性,是动态变化的,要注意不同时期国家经济安全的重点方面。(4)国家经济安全的基本涵义是以我国经济能够稳定、健康、持续发展为基础的涉及到国家层面的经济安全问题。

二、政府审计在维护国家经济安全中的作用

我国政府审计的功能分为三个方面:预防功能,揭露功能和抵御功能。我国政府审计机关在进行政府审计工作时,必须在涉及到国家经济安全的各个方面围绕这个根本目标,充分发挥这三个审计功能来展开工作,为国家经济安全工作保驾护航,而不是替代别的部门的工作,来为国家经济安全问题担负全部的责任。比如政府审计机关在进行财政审计时,并不是要控制财政政策如何制定,而是对财政政策的执行落实情况进行审计,尽审计机关应有的经济职能,保证财政经济安全。政府审计工作是有一定权限的,也是有法可依的,必须在审计法律法规的依据下,根据其职责范围来定位对国家经济安全究竟有多大的影响。

(一)政府审计与金融安全金融安全在经济安全中占据首要的位置,政府审计对于保障金融安全无疑需要起到较大的作用。根据政府审计的三大功能,政府审计对于我国金融机构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以及预算执行情况可以起到审计作用,同时对于识别金融领域内部控制中的薄弱环节,揭露该领域内的违纪违法行为,是其他政府以及社会机构不可替代的。但政府审计是不是在金融安全的每一个方面都发挥着作用呢?根据我国2006年修订的《审计法》第十八条,我国的政府审计目前只对中央银行,国有银行和国有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损益等进行审计,同时《审计法》第二十一条指明,对国有资本占控股地位或者主导地位的金融机构的审计监督也包含在审计范围内。而对于其他类型的金融机构,如非国有控股金融机构和外资银行则不在审计范围内。因此,对于非国有控股金融机构和外资银行中如何保障国家经济安全的问题需要通过政府审计之外的途径来加以解决。另以汇率安全为例,汇率安全是金融安全中的一种,是指国家的汇率较稳定,波幅较小,能较好地发挥汇率的资源配置作用,也有助于提高宏观调控的能力,增强货币政策的效用,从而能避免因汇率制度抉择不当而带来的经济风险加剧,避免给我国的经济社会造成负面影响。显然,从汇率变动这个角度来说,由于汇率变动是由一个国家的国际收支状况、国民收入、通货膨胀率等多种因素来决定,政府审计是不可能靠提供预防、揭露,抵御的三大审计功能来维护汇率安全问题的。但汇率安全不仅是一种金融安全,也是一种经济安全,政府审计在这一种经济安全问题上并不能提供解决方法。

(二)政府审计与财政安全财政安全是指政府合理、有效地使用财政资金,确保整个国家的财政运行状况良好,能控制政府债务风险,使该风险占GDp的比重在一个合理、安全的范围之内。而政府审计确实能够通过对本级各部门(含直属单位)和下级政府的预算和决算以及其他财政收支情况(如政府投资和以政府投资为主的建设项目,以及政府部门管理的和其他单位受政府委托管理的社会保障基金、社会捐赠资金,其他有关基金、资金的财务收支等)进行审计监督,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财政债务风险,揭露了“三公”经费信息和违法违纪行为,保障了中央和地方财政安全。也就是从财政安全角度来看,有效的政府审计工作确实可以为财政安全提供预防、揭露、抵御的审计监督的功能。

(三)政府审计与资源环境经济安全资源经济安全和环境经济安全可以统称为资源环境经济安全,是当今人们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资源经济安全是指资源持续、稳定、及时、足量和有效地获取的问题,同时还包括资源运输经济安全问题等。资源经济安全所指的主要资源有土地、水源、天然林、地下矿产、动植物、大气、粮食、石油等。资源越丰富,经济发展的空间越大。但目前我国部分资源生产率减少,比如石油采储比急剧下降,如果忽视这一问题,极有可能制约我国经济发展。而环境经济安全是与资源经济安全紧密相联的,是指发展经济要在可持续发展情况下进行。以破坏环境和损害浪费自然资源为代价的急功近利,科技含量低,不注重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短期行为,必然会造成环境资源过多消耗和枯竭,影响经济可持续发展。关于政府审计如何对这两类经济安全施加影响,目前我国还没有正式明确的法律依据,但是审计署已经据此设立了有关资源环境方面审计的机构,即审计署农业与资源保护审计司。目前该司已经卓有成效地开展了林业资源项目,城市排污费项目,河湖污染治理审计工作,由于资源环境经济安全问题比较复杂,环境审计业务理论和技术还在探索中,我国这方面的政府审计工作还处于初级阶段,所以政府审计工作目前可在一定程度上来保障资源经济安全和环境经济安全,但保障程度还有待提高。

(四)政府审计与产业经济安全产业经济安全是指国民经济中各行业的发展得到保障,特别是重点关键行业能够稳步健康发展,国家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得到合理调整,粗放经营、技术落后的夕阳企业遭淘汰,新兴产业、科技产业、第三产业的发展得到大力加强,减少了行业不正当竞争和垄断行为,同时从外源性经济来看,开放型经济得到稳步发展,在国际经济竞争中赢得主动,提升了产业国际竞争力。我国《审计法》第二十条指出审计机关对国有企业的资产、负债、损益进行审计监督,同时指出对国有资本占控股地位或者主导地位的企业也在审计监督之列。但是在我国经济发展中也具有重要地位的民营企业则不在政府审计范围之内。以前,民营企业在我国处于弱小的地位,但随着经济的发展,民营企业也有可能在某一行业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位置,如果仅用政府审计的方式,会形成民营企业审计的缺位,会影响行业经济安全。也就是,政府审计最终只能在维护国家产业经济安全的某一局部范围内发挥作用,而国家产业经济安全的其他部分则需要由其他方式来解决,如民间审计等。

(五)政府审计与经济信息安全经济信息安全是指国家经济信息是否真实可靠,是否受到保护,是否有着完整的信息传导和控制机制,是否不被侵犯,不被窃取,其范围大到国家重要的秘密经济信息,小到企业商业机密等,如国外信用评级机构,会计师事务所,投行占领中国市场,电子商务安全措施不严,经济腐败现象严重,经济信息数据失真等都给经济信息安全带来不稳定的因素。但由于目前我国没有专门的关于信息安全审计方面的法律法规,许多方面的经济信息安全对于政府审计来说,无法可依,还有的经济信息安全并不是依靠政府审计的的根本目标和三大功能能够解决的,如国外金融机构占领中国市场的问题,主要依靠金融监管部门来处理。也就是,经济信息安全的维护还会涉及到公安部门、国家安全部门、保密部门、国资委、金融监管机构等部门的工作,政府审计不能在所有涉及到经济信息安全的环节中起作用。

(六)政府审计与外贸经济安全外贸经济安全是指一个国家在对外贸易收支中处于有利的地位,即该国产品市场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具有较强的抗冲击能力,有一定的抵御国际各种贸易风险的能力,还有一定的国际经济谈判和合作能力。除了国有企业或国有控股企业涉及到外贸经济安全外,我国的许多外贸出口企业都是民营企业,对于他们的审计一般是聘请会计师事务所来执行。而我国自2010年5月1日起施行的《审计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七条规定审计机关进行审计或者专项审计调查时,有权对社会审计机构出具的相关审计报告进行核查,也就是政府审计机关对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关于民营企业的审计报告进行核查。如果把我国政府审计对于国有企业或国有控股企业的经济安全的维护看作是直接维护,那么政府审计对于民营企业的经济安全的维护可看作是间接维护,因此,总的来说,我国的政府审计对于外贸经济安全的维护上是充分发挥作用的,是通过直接和间接维护两种方式共同起作用。

虽然我国政府审计在面临国家经济安全问题时发挥着重大作用,但政府审计并不是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唯一途径,其他政府机构和金融监管部门,社会团体等也有重要的职责,政府审计应是一种“有所为而有所不为”的审计,政府审计是在一定的职责范围内对维护国家经济安全起作用的,职责范围是由根本目标和三大功能决定的。其根本目标要求政府审计必须在审计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审计范围内发挥作用,其三大功能要求政府审计是靠预防功能、揭露功能和抵御功能发挥作用的。政府审计在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时也有涉及不到的地方,如:一是涉及到两国经贸谈判的问题时,因其与两国经济利益和利益高度相关,显然也是属于国家经济安全问题,它需要国家外交部,商务部等部委和其他相关机构等来共同解决,这时需签订合同,建立国际经贸合作关系。合同签订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利益和利益的维护和保障,而不是靠政府审计在其中发挥作用。二是涉及到宏观经济的问题时,如GDp变化,物价变化,汇率变化,失业率变化,股市波动等,政府审计的审计工作是涉及不到这些方面的,但这些问题也与国家经济安全有关。如果从宏观经济指标的角度来看,政府审计难以控制这些宏观经济问题显得更加明显,如在叶卫平(2010)一文中所涉及到以下指标:基本经济制度安全状况的所有制结构,分配结构。涉及到国家经济和安全状况中的经济方案政策的自主制定率,重要国际经济组织的投票权重,重要海峡无危险通过率,与经济危机风险状况中的GDp负增长率,采购经理指数,失业率,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负增长率等。这些指标涉及到宏观经济,需要用宏观经济政策来解决。三是涉及到产业经济安全问题或外贸经济安全问题时,因民营企业和外贸企业不在政府审计的范围之内,但这些企业与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重大关系,对于它们的审计一般是靠民间审计和内部审计起作用,因此,政府审计在产业经济安全和外贸经济安全问题中所起的审计作用虽大,但仍需要民间审计和内部审计的协助。

三、政府审计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战略路径

(一)厘清政府审计边界,制定相应策略正确认识政府审计在维护国家经济安全中发挥作用的地方,明确政府审计边界,对于政府审计职责范围内的事应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处理好,对于政府审计职责范围外的事,要找到相应对策,如对于与宏观经济政策有关而不需要进行审计的经济活动,如GDp,汇率,这部分的经济安全应由其他相关部门负责,不应由政府审计部门来负责;对于政府审计这种审计方式单独解决不了的经济安全问题,如产业经济安全,外贸经济安全问题,要与民间审计和内部审计方式相结合,这样兼顾了对国有企业和国有控股企业,以及民营企业的审计,使保障经济安全落到实处;对于我国没有审计立法,但已经开展审计工作的审计项目,要抓紧立法,研究切实可行的政府审计方法和步骤,为我国经济安全保驾护航,如资源环境经济安全就可以采用这个办法。

(二)高层领导重视,分工共同完成国家经济安全的维护并不是一两个部门能单独负责的,也不是仅靠政府审计的力量能完成的,高层的高度重视是非常必要的。这样的国家大事的组织权和执行权应该掌握在国家最高机构手中,进行统一布置协调,成立依托以国家审计署为主要力量,发改委,财政部,金融监管部门等相关部委及其他相关机构共同参与的国家经济安全战略领导小组,制定国家经济安全战略计划,时刻关注国家经济安全动态,对战略计划及时进行跟踪和调整,做到重要责任到位、有效管理到位、具体措施到位、相关人员到位,做到落实国家经济安全战略工作时相关的各个部委、各个机构和工作人员的全面覆盖,并将该工作贯穿到战略设计、战略执行、战略调整、战略反馈、战略再设计等各个环节,反复测试,调整并运行,以减小国家经济安全风险,监测和维护各种国家经济安全,保护国家经济利益。

(三)关注经济安全变化,实施动态预警国家经济安全各个时期最需要关注的内容是不一样的,必须从涉及到国家经济安全的各种问题中找出主要问题,抓大放小,使大问题能及时解决,比如某段时期国家经济安全的主要问题是要解决金融危机给出口企业带来的巨大影响;某段时期国家经济安全的主要问题是要解决某些产业发展的问题,比如我国钢铁产业经济安全,我国房地产产业经济安全。而某段时间的主要问题是要解决环境破坏给我国经济带来的影响。人们就需要根据不同情况,由以国家审计署为主要力量的国家经济安全战略领导小组,及时制定战略计划,进行战略调控,加强某一方面的经济安全。同时也加强国家经济安全预警。利用预警理论,建立相应的预警指标,可以帮助在信息畅通的情况下国家经济安全战略领导小组可以观察到国家经济安全方面的异常变动风险,发现警兆,并做出灵敏的反应,以较好地帮助分析我国经济安全发展状况,预测未来我国国家经济安全发展趋势。可以用LoGit判别方法,具体根据不同的国家经济安全,如财政安全、金融安全、产业经济安全等情况,分别和汇总设置一些敏感性与国家经济安全有关的财务和非财务预警指标,确定适当的判别阀值,分析预测的精度,使模型的误判率最低,处理好灰色地带的判断问题。利用预测指示灯由绿到红的逐步转化的信号,起到对国家经济安全的预测、警示、报警的作用。

(四)采用多种审计方法,提高审计成效政府审计在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时发挥着重大作用,因此,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对政府审计的工作效率进行提高就显得至关重要。用来保障国家经济安全的审计方法仅仅用传统的政府财务审计方法是远远不够的,应大力提倡绩效审计,网络化审计和跟踪审计等方法。应用绩效审计,提高财政资金和公共资源配置能力,使审计工作由注重经济事项的真实性和合法性向效益性转化;应用网络化审计,利用网络信息平台,方便快捷地进行各地区、各行业、各项目国家经济安全方面的信息查询和交流,扩大了审计工作覆盖面,极大地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应用跟踪审计,对国家经济安全中发生的重大事项,突发事项进行全过程跟踪审计,才能有效地发挥审计部门的免疫系统功能。

参考文献:

[1]顾海兵、沈继楼、周智高、唐帅:《中国经济安全分析:内涵与特征》,《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7第2期。

[2]叶卫平:《国家经济安全定义与评价指标体系再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0第4期。

[3]王素梅、李兆东、陈艳娇:《论政府审计与国家经济安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9第1期。

[4]吕金忠:《政府审计的再定位:还“万能审计”为“有限审计”》,《中国审计》2002第6期。

[5]张幼文、周建明:《经济安全:金融全球化的挑战》,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