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低碳经济的实质十篇低碳经济的实质十篇

低碳经济的实质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3:23:40

低碳经济的实质篇1

关键词:低碳经济;评价体系;评价方法

中图分类号:X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3-00-01

随着工业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剧增,资源、能源的过度消耗和环境的破坏,使人类生活环境出现了严重的生态危机,温室气体的浓度不断增加,使全球变暖的趋势不断加速,全球灾难性气候变化屡屡出现。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多角度从各领域对低碳经济进行了的研究,而关于低碳经济评价及相关理论的研究则相对较少,并且国际上至今尚未出台具有权威性的低碳经济评价体系。发展低碳经济成为各级部门决策者共识,不少城市已经提出了发展低碳经济、建设低碳城市的发展目标,通过建设低碳城市、低碳示范区等,推动了低碳经济的发展。而国内对低碳经济评价的研究也刚刚起步,做好低碳经济评价,可以了解自己在低碳领域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不足,促进自己在低碳经济领域的发展壮大。

一、低碳经济的概念及其特点

1.低碳经济的概念和特点。学术界和决策者在低碳经济的概念尚未有明确的共识,低碳的概念最初是从人类的经济发展领域产生的,英国在《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济》的白皮书中首次提出这一概念。并指出低碳经济是创造更高的生活标准和更好的生活质量的途径和机会;是通过更少的自然资源消耗和更少的环境污染,获得更多经济产出,为发展、应用和输出先进技术创造了机会,同时也能创造新的商机和更多的就业机会。随后,低碳的理念由经济发展领域扩展到社会生活领域。低碳经济的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实质是能源效率和清结能源结构问题,目标是减缓气候温室效应和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庄贵阳是我国较早研究低碳经济的学者,他认为低碳经济是指依靠技术创新和政策措施,建立一种较少排放温室气体的经济发展模式,从而缓减气候变化。笔者认为,低碳经济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一种高级的社会经济形态,其发展模式以技术创新和政策措施为支撑,以建立一种高效低排的低碳产业链为途径,从而实现经济发展方式低碳化、人类生活消费方式低碳化,其核心前提是经济的稳步增长,最终目标是实现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2.低碳经济具有经济性、技术性和目标性三大特征。经济性包含两层含义:一是低碳经济应按照市场经济的原则和机制来发展;二是低碳经济的发展不应导致人们生活条件和福利水平的明显下降。其发展模式相对于高碳经济,要求摒弃传统经济发展模式,以低碳发展为发展方向,以节能减排为发展方式,以碳中和技术为发展方法的绿色经济发展模式。同时,改变传统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充分发掘消费和生活领域节能减排的巨大潜力,但不应导致人们的生活条件和福利水平明显下降。技术性即通过技术进步,在提高能源效率的同时,也降低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强度。低碳技术是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支撑,低碳技术包括对现有能源技术的改造、能源效率技术、在可再生能源及新能源、油气资源和煤层气的勘探开发等领域开发的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新技术等。

二、低碳经济评价体系

1.低碳经济评价指标的构建原则。为了科学地评价实现低碳经济过程中所处的发展阶段、存在的差距及可以采取的政策手段,在明晰低碳经济内涵的基础上,需要建立一个多维度的、科学的衡量其各方面发展水平的尺度,即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这套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一方面要能够横向比较各国或经济体离低碳经济目标有多远,另一方面要能够纵向比较各国或经济体向低碳经济转型的努力程度。笔者在充分吸收和借鉴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认为构建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需要遵循以下原则:(1)系统优化与层次化相结合原则。对低碳经济进行评价,不仅要能全面反映循环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能较客观地反映城市发展的水平,又要避免指标之间的重叠性,因此应追求评价指标体系的总体最优或满意。为实现系统优化,应根据系统的结构分出层次,并将指标分类,使指标体系结构清楚,便于使用。(2)科学性与可行性相结合的原则。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不仅要能对低碳经济系统各层次、各环节进行高度概括,科学地揭示其性质、特点等内在的客观规律,其评价指标体系还需简繁适中,评价计算简便易行,各项评价指标及其相应的计算力求标准化、规范化,有明确的释义。使从现有资料中获取不到,但能够反映低碳经济现象、体现其特征的指标也应适当纳入,以体现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和可行性相结合原则。

2.低碳经济评价方法。(1)基于层次分析法的低碳经济综合评价。目前国内关于低碳经济评价对象大多是一个区域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而对一个区域的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的分析、评价涉及低碳能源、低碳产业、低碳技术、低碳政策、低碳金融、碳汇、碳足迹等众多方面,同时其评价应多角度选取多个指标综合分析,所以区域性的低碳经济评价是一项繁琐、复杂的研究工作。运用层次分析方法来评价可以解决上述问题,因为层次分析法的特点就是在对复杂的决策问题的本质、影响因素及其内在关系等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利用较少的定量信息使决策的思维过程数学化,从而为多目标、多准则或无结构特性的复杂决策问题提供简便的决策方法。(2)基于物质流分析法的低碳经济综合评价。物质流分析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是描述物质输入、输出相关系统的路径及其输出量、输入量的一种系统工具。通过研究物质在环境―经济系统输入―贮存―输出的实物量变动,提示物质在特定区域内的流动特征和转化效率,从而找出环境压力的直接来源,为区域的低碳经济发展构建评价指标体系,为实现地区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三、结语

低碳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己经引起各国的关注。我国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投身于低碳经济的研究领域,并设立了很多低碳经济试点。但是目前有关城市低碳经济的研究文献主要以定性分析为主,很少进行定量分析。应用过程中还应该注意到,由于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可能会对评价结果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应不断对低碳经济评价指标进行修改完善,构建起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使其更具代表性,更符合实际,促进低碳经济先进的理念发展,为当前的城市低碳经济评价提供更科学的依据。

参考文献:

低碳经济的实质篇2

【关键词】低碳经济气候保护节能减排矛盾关系哲学思考

发展低碳经济,必然要对现有经济模式下社会各方面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重新审视和调整,因而难免要造成各种利益团体和个人在若干利益关系上的矛盾冲突,能否处理好这些利益关系的矛盾冲突,决定着低碳经济发展的前途和命运。

发展低碳经济所要解决的根本矛盾

传统经济模式的高碳型特质与全球气候保护之间的矛盾,是当今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模式普遍存在的根本缺陷,这一点对我国经济模式也同样成立。我国近几十年来的经济发展模式,实际上可说是一种典型的高碳型模式,一种以大量消耗石油、煤、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资源为代价的粗放型发展模式,“三高一低”的特征十分突出。唯有发展低碳经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我国经济模式与气候保护之间的矛盾才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这也是我国贯彻科学发展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然抉择。然而,发展低碳经济必然要引发现原有经济模式下各种利益主体在各种利益关系上多方面的矛盾冲突,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其中的各种矛盾关系,才能确保低碳经济健康、规范化的发展。

关于低碳目标与经济目标的矛盾关系

从科学发展观角度看,经济发展与低碳环保这对矛盾之间,实质上应当是一种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辩证统一关系,体现着人与自然共生共荣的和谐关系。二者缺一不可,相辅相成。只要发展、不要低碳,以高能耗高排放为代价来换取经济增长,终究会使发展不可持续;只要低碳,不要发展,那会使经济发展停滞不前。唯有将二者统一起来才是惟一合理的出路,而这正是低碳经济的目标。可以说,实现低碳目标与经济发展的双赢理念,是完全合乎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的,即合乎中共十七大提出的关于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原则要求。其中,“好”是指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快”是指发展的速度。显然,低碳目标完全合乎“好”的一面的要求,发展低碳经济就是要通过构建和发展以低碳为导向的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增长与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双赢。

发展低碳经济首先应牢牢抓住这一主要矛盾,围绕它对传统经济模式进行全方位地创新,而创新的关键则在于我们首先应当在全社会树立起经济利益与低碳环保的双赢意识和原则。要真正树立起低碳目标与经济效益的双赢意识,一方面,我们应在全社会倡导低碳意识和低碳化原则,通过普及碳足迹计算来唤起全体公民承担生态责任的自觉性,在经济活动中明确树立起低碳环保的价值取向和原则,并将其纳入到经济发展战略目标中,作为一切低碳化创新活动的指导观念,在现实工作中将利用新能源技术、提高现有能源和资源利用率、降低能耗等低碳减排的要求与经济发展目标有机结合起来,实现经济效益与节能减排、降低能耗等方面利益的最优化。另一方面,我们还要努力破除作为传统经济模式主导思想的利润价值观。在思想观念上做好破旧立新工作,要坚持人本理念,以此来破除传统经济模式下的物本主义、官本位主义以及单纯经济效益观等错误观念,正确认识和把握好低碳目标与经济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推行全面考量经济与环境、资源诸方面效益的绿色政绩观,在政绩考核上增加有关低碳减排、节能环保的具体指标,从各方面严格纠正片面追逐GDp政绩的错误做法。

关于全球利益与本国利益的关系

发展低碳经济的战略,最先是由英国于2003年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而提出的,近年主要也是日、美、德等发达国家在积极策划和行动,但从科学发展观角度看,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思想无疑合乎全人类的根本利益,合乎世界各国可持续发展的利益,应成为全球每一个国家在制定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时的共同指导思想。但对各个国家来说,这里还有一个能否公正认识和处理全球利益和本国利益的关系问题。事实上,各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情况都不同,还有着是属于发达国家抑或发展中国家的区别,而且碳排放量也不同,对于碳排放应当承担的全球社会责任也有所不同,因此,要合理制定减排指标,显然要综合考量本国经济实力、能耗物耗情况、碳排放量情况等多种因素,将低碳减排的社会责任与本国经济发展实际统一起来,这里有一个度的问题。

如何公正、合理地制订减排指标,既维护好本国利益,又维护全人类的共同利益,这实际上也是一个如何既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又发扬国际主义精神的问题。我国政府在2009年11月底向国际社会公布的大幅度的减排承诺,就是一种惠及本国和全球的双赢承诺。一方面,它顺应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世界潮流,合乎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彰显了我国作为一个大国勇于对全人类承担生态责任的良好道德形象;另一方面,它也有利于我国经济发展方式从传统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的转型,推动产业结构的合理化调整和产业升级,有利于优化能源结构,消除我国经济“三高一低”的高碳型特质,并有助于促进我国在新能源等领域的技术创新,实现经济和技术的跨越式发展,迅速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关于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的矛盾关系

作为一种新型的生态化经济形态,低碳经济旨在以低碳目标对传统经济无视环境和资源因素的高碳型特质的扬弃,同时赋予节能减排、低碳环保的新特质。从哲学上说,这属于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一种“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的辩证“扬弃”。其中的“糟粕”,显然就是传统经济模式所具有的“三高一低”的高碳型特质,而“精华”则是传统经济模式所具有的有利于经济增长的合理有效的种种观念、方法和手段。

显然,低碳经济并没有完全脱离市场经济范畴,传统经济遵循市场规律、利用市场杠杆等种种行之有效的理念、方法和手段,包括价格、质量、促销、品牌宣传等市场调节手段,原则上仍然适用于低碳经济,只是加上了低碳化的目标和标准的限制性条件。另一方面,要在发展低碳经济的实践中真正扬弃传统经济的“糟粕”,并确立起低碳环保的新特质,还需要在单纯经济活动之外施加一种强有力的力量,这就是政府的宏观调控和管理。可以说,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是确保低碳经济正常发展不可或缺的两种手段,二者之间是一种既相互区别、对立,又相互依赖、制约的辩证矛盾关系。

在低碳经济发展上将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二者有机结合起来,这对于政府部门是当仁不让的重要职责。具体来说,政府部门可同时采取行政、法律、市场等多种手段,来引导低碳市场的发展,扶持低碳技术产品的研发和利用,对积极实行低碳发展战略的企业和利益相关者予以一定的扶持和激励,如实行税收、信贷优惠和产品补贴等政策,或可针对一些领域中能源严重浪费现象,适当提高有关能源的价格,强制性地促进节能和低碳排放等。而地方政府可联系本地区节能减排情况,在依照国家有关标准基础上,制定与本地区低碳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地方法规和政策等。对于企业来说,作为真正的市场经济主体,更应当把低碳价值导向与市场规律有机结合起来,构建以低碳为特征的新型商业模式。

关于低碳发展与大众消费的矛盾关系

要成功地发展低碳经济,必须具有广大消费者对低碳技术、低碳产品较大的市场需求,即要使广大社会公众都成为低碳消费、低碳生活的主体,这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市场基础。但长期以来在传统经济模式下形成的大众消费一般都属于高碳排放型消费,目前低碳消费的市场受众毕竟还是少数,这显然与低碳发展所要求的低碳消费构成矛盾。

低碳经济的实质篇3

任何事物都是双刃剑,低碳经济对于房地产经济的影响也是双方面的。下面,我们就从消极与积极两个方面分析低碳经济对房地产经济的影响:

(一)低碳经济对房地产经济的消极影响

第一,房地产的产业成本提高。虽然低碳经济是一种先进的经济发展模式,但目前来看,还没有相对健全的技术支持低碳经济活动的落实,在房地产经济中应用低碳经济模式,会提高房地产企业的生成成本。落实低碳经济,需要开发新的技术,而新技术的开发则必然需要资金的投入。低碳经济是新能源为主要能源,新能源的开发成本较高,将低碳经济模式应用到房地产行业中,必然会提高房地产经营成本。出于经济利益考虑,许多大型房地产开发商在没有确定低碳经济的实际效益前,是不会加大投入的。而小型房地产开发商又没有雄厚的资金支持低碳经济的落实。第二,房价直线上升。房地产成本提高最直接的后果就是房价的上升,利用低碳经济经济模式会使土地的应用形式发生改变。总有地产开发商将低碳经济模式视为销售的噱头,利用建筑施工低碳化与土地低碳化的观点提高房价,促使消费者购买。就目前来看,低碳建筑并不多,也只有极少部分高消费群体接受低碳建筑。更多的人认为低碳建筑就是一种价格高、质量好的建筑,房价就在这种观念的支持下直线上升。第三,阻碍房产经济繁荣。房地产行业的发展离不开能源的支持,要促进房地产行业更加繁荣,企业需要更多地利用木材与煤炭这些较为便宜能源,也只有这些能源可以满足房地产行业的发展需求。但在低碳经济模式中,新能源才是房地产产业应当积极利用的能源,新能源价格高,必然会给房地产企业带来较大的负担,不利于房产经济的进步。

(二)低碳经济对房地产经济的积极影响

第一,促进节能减排观念的落实。节能减排是低碳经济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发展经济的重要方法。许多房地产开发者为了短期利益,不考虑国家与集体的利益,破坏地产周边环境。低碳经济模式是经济发展与环境发展相和谐的模式,与传统的经济模式有完全不同的观点。利用低碳经济模式实施房地产开发工作,需要保证周边环境得以保护,做好节能减排。第二,优化房地产产业结构。房地产结构不合理,会产生错误的消费指示作用。在房产开发商的不断炒作中,消费者的消费心理过于急迫,偏离了正常的轨道。大多数消费者在看房子时,只考虑地理位置、山水或者价格,而不是先看房子的质量。低碳经济模式的落实,让房地产行业发展的政策得以完善,也让新技术得以开发。长时期利用低碳经济模式,会让房屋成本逐渐下降,促进房价的下调,调节房地产的产业结构。第三,给房地产日后发展提供动力。在房地产经济一片繁荣的今天,房价不断提高,然而物极必反,持续走高的房价必定会成为房地产行业的危机。在低碳经济影响下,开发商用低碳物品与新能源实施建筑施工,将建筑物的安全与质量放在第一位,更多地考虑长远利益,能够促进房地产行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二、低碳经济对房地产经济影响的应用对策

(一)加大对低碳经济的重视

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房地产企业面临更为激烈的社会竞争。房地产企业不能只顾眼前利益,而应当更多地考虑住宅的低碳性与建筑的环保性,重视低碳意识的建立。在开发新房产时,应当将创新与环保作为第一要务。在房地产工作中积极利用新的施工工艺与能源,降低建筑施工对环境的破坏力度,做好节能减排工作。多利用铝合金材料与生态纳米技术,能够推动房地产的低碳发展。另外,房地产行业要多研究西方发达国家的房地产行业发展模式,从中吸取合理的经验,重视工业生产方法在房地产行业中的应用。重视低碳经济的落实,尝试达到零废弃物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才能让低碳经济对房地产经济的积极影响发挥出来。

(二)政府及时给予政策支持

房地产行业的低碳发展,不只有利于房地产经济本身,也有利于我国社会经济的整体发展。政府应当加强对低碳经济的重视,在政策上给予房地产行业以支持。为了推动低碳经济在房地产行业中的落实,政策应当建立对应的赏罚机制。对于积极应用低碳经济的房地产企业给予精神与物质上的奖励,而对于不主动实施低碳房产经营行为的企业,要给予打击。政府部门通过政策去调整房地产行业的结构,能够促进低碳经济在房地产经济中的落实。另外,政府要借助税收政策,给予低碳房地产企业以优惠。建立一个低碳经济基金,用这部分基金去奖励低碳发展的房地产企业,并用这部分基金帮助低碳发展的房地产企业去减免税收。让房地产企业在低碳发展过程中尝到甜头,有利于房地产经济的快速发展。

(三)加强低碳标准建立与材料的推广

每一个城市都应当根据自身的情况,建立一个节能减排与低碳经济发展的标准。政府部门要重视低碳标准的建立,并监督其执行,加大检查的力度,做好相关机构的建立。对现有的高耗能的建筑进行改造,以此来提醒广大房地产开发商低碳经济的重要性,警示其积极利用低碳技术与材料实施房产建设工作。支持节能减排的地产企业,鼓励消费者积极购买低碳建筑,利用优惠政策让引导消费者建立正确的价值观。重视低碳建筑物的示范,让更多人正确理解低碳的意义。建立了完善的低碳标准后,要做好低碳材料的推广。只有利用低碳建筑材料,才能提高建筑的低碳性。低碳施工,绝不意味着减少建筑施工中用的钢量与降低建筑本身的坚固度。房地产企业可以通过房屋结构设计的优化,减少总体用钢量,但要以保证房屋建筑的坚固性为前提。在采购建筑材料时,要利用无污染、低耗能的材料。像木质材料就是很好的选择。如果木质材料货源紧缺,可以用竹子代替木头,提升建筑物整体的低碳性。

三、结语

低碳经济的实质篇4

关键词:低碳经济;房地产经济;影响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碳排放国家之一,能源危机日益严重,促使我国越加重视低碳经济发展。房地产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主要组成因素,但低碳经济的利用将会对房地产经济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合理利用低碳经济,顺应时展需求是至关重要的。房地产经济中应用低碳经济,需要房地产行业的重视和消费者的认可,从而实现低碳经济发展。

一、低碳经济对房地产经济产生的不利影响

1.增加房地产开发成本

低碳经济对房地产行业提出的最重要标准和要求就是节能减排。但目前房地产开况来看,大部分开发单位将精力放在怎样利用房地产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和扩大企业规模上。与此同时,房地产设计人员通常注重房地产分配设计方案,忽视低碳经济对房地产经济发展所造成的影响。但,我国低碳经济观念出现较晚,没有系统的低碳技术,造成节能减排材料价格的提升,增加了房地产开发商不得不以高价购买,增加其投资资本,造成了房地产低碳经济发展不能顺利进行;低碳经济发展工作单一性强,也导致了房地产建设发展不能充分发挥其指导作用。低碳经济最核心的内容就是利用新能源、新技术、新材料,但这这几方面我国还存在严重不足,导致我国在最短时间内实现低碳经济发展是很困难的。

2.房地产开发缺乏质量控制体系

在房地产建设工作管理过程中,应与低碳经济相结合,进行系统研究分析,及时对不合理的地方进行调整,进而为房地产经济符合低碳经济发展要求提供保障。但就目前的发展现状来看,房地产开发单位并没有将工程质量控制工作放在实际管理工作中,利用低碳经济方法和原来设计存在很大的差别,也因缺乏质量监测工具和方法,限制了房地产经济管理工作,阻碍了房地产开发工作顺利开展。

3.导致房地产开发商提高房价

随着低碳经济逐渐深入房地产经济开发中,给房地产开发商造成了大量成本投入,与此同时,低碳经济的局限性,也造成相应土地价值发生变化。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开发商就此会为了保障自身经济利益,将低碳化和绿色环保当做主要销售亮点,抬高房价。最终造成了大多数的消费者由于房价过高而放弃购防欲望,严重阻碍了房地产行业顺利发展。

二、低碳经济对房地产经济产生的有利影响

1.调整了我国房地产行业的内部结构

低碳经济不但推动房地产行业顺应时展要求,同时也调整了我国房地产行业的内部结构。当前我国房地产行业准入门槛低,产业结构不是很合理,但低碳经济的发展,弥补了这方面的不足,加强了房地产行业优胜劣汰。更好顺应时展需求,加强房地产行业的内部结构是必要的。所以,各大房地产开发商,可以将眼光放在建筑质量和环保性能等方面,为进一步促进房地产行业的长期性的发展提供保障。

2.有效实现了节能降耗

低碳经济发展,促使我国房地产行业向节能化方向发展。当前,我国房地产行业中使用的建筑施工设备和建筑材料非常巨大,但低碳经济要求在房地产建筑施工中应遵循低碳化,利用低碳经济进行房地产行业建设,促使其主动应用低碳新设备、新技术、新材料,这种情况下,不仅降低其建筑施工消耗,还达到节能减排的理想标准。

3.有利于我国房地产行业长期性发展

目前,低碳经济观念已经深入人心,在房地产开发建设中,合理融入低碳经济,也更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开发商将低碳经济合理的运用到房地产建设中,不仅可以有效的避免开发商为自身的经济利益提高房价问题,也保证了房屋建筑物的品质。所以,低碳经济对我国房地产行业的长期性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三、房地产经济中利用低碳经济的有效措施

1.合理规划房地产项目的户型布局

目前,我国房地产行业通常采用粗放式经营模式,开发商主要重视经济利益,不考虑消费者真正需求,忽视低碳经济发展要求等,例如,在卧室、楼道等面积过大问题,加大了资源的浪费情况。另外,开发商为了加快资金的回收速度,通常情况下并不参与室内装修。但业主在进行室内装修中,导致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与低碳经济发展的要求相悖离。所以,房地产开发商应重视提高自身开发质量,利用低碳经济发展理念,充分发挥低碳经济作用,合理做好每个户型的设计工作,适当调整房屋比例,将消费者实际需求和自身利益相结合,最终实现低碳装修。

2.积极倡导低碳式生活

低碳经济快速实现,就要求房地产开发单位加强各部门工作对低碳经济观念的认识,为消费者更好的讲解低碳经济,让消费者充分了解低碳经济所产生的利益,以获取消费者支持;让消费者从长远的角度来支持低碳房地产项目的开发,进一步为低碳经济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3.规定项目流程设计

在房地产建筑设计中,应结合低碳经济的具体要求,建立合理设计流程,制定明确的房地产经济规范。制定规范设计图纸,进而保证环保设计顺利进行。对设计过程中主要强调和重要设计部分制定专门管理措施。将房地产经济设计理念与设计者详细沟通,促使每个设计人员达到一致的设计理念。根据低碳经济设计理念和要求,设立规范的设计流程,从而达到低碳经济设计标准。比如在设计对雨水回用设施,既需要考虑场地内雨水具体情况,又需要景观设计人员提供用水数据等,所以制定规范设计流程,顺应房地产经济设计需求是必要的。

四、结论

保障人类生存环境质量和维护自然环境发展,发展低碳经济是至关重要的。基于低碳经济在房地产经济发展中存在双重影响,低能源消耗将成为未来房地产行业的发展趋势,所以,房地产行业应加强有利影响作用,合科学合理的调整其不利影响,为房地产经济和低碳经济的更好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赵洁.论低碳经济对我国房地产经济的影响[J].工程经济,2015(1):92-96.

低碳经济的实质篇5

关键词:低碳经济;支柱产业;低碳农业;低碳工业

低碳经济是指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1]。在当前全球气候变暖、世界走向低碳经济时代的大背景下,发展低碳经济成为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方向。2009年末的哥本哈根气候大会更是把低碳经济的发展推向了高潮,未来的国际经济竞争就是碳排放权分配和利用的竞争。在全球控制二氧化碳排放的境况下,实现碳生产力价值的最大化是发展低碳经济的最有效途径。低碳经济要求实现低碳与经济的双赢,不能有低碳没经济,也不能有经济没低碳,实质上就是一个提高碳生产力的过程,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必然选择。

河北作为能源消耗大省,积极寻求自身的低碳经济发展之路,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双赢”已迫在眉睫。

一、河北省支柱产业发展低碳经济的现状及潜力分析对于以农业、工业、新兴产业为主的河北省经济而言,从传统的制造业到新兴的新能源产业,从发展、优化低碳产业到建设低碳化城市,实现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转变,既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通道,也是构建河北省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内容。

(一)河北省支柱产业发展低碳经济的现状1.以污染减排为主线,重点治理大气环境和水污染近几年来,河北省以污染减排为主线,治理大气环境和水污染为重点,先后开展了大气环境综合整治月等大气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其中2009年,河北省污染减排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化学需氧量及二氧化碳排放量逐渐消减(见表1)。

全省设区城市及省会石家庄市空气环境质量得到了持续改善,空气质量优良天数逐年递增。

其中,秦皇岛、沧州、承德、衡水、邢台、保定、廊坊、张家口等8个设区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比2008年新增了邢台、保定、张家口三个城市(见表2)。

同时,重点流域水环境质量也不断得到好转,全省七大水系三类和好于三类水质的断面比例达到42.4%,比2008年上升9.1个百分点;劣五类水质的断面比例比上年下降4.2个百分点。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的平均浓度,比2008年下降26.2%;氨氮的平均浓度,比2008年下降15.9%。

2.加强清洁发展机制(CDm)的国际合作项目自2007年以来,河北省成立了“河北省应对气候变化和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在部分领域开展了节能减排、清洁发展机制的国际合作项目。

目前,全省已有62个CDm项目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准,合同交易减排温室气体1890万吨二氧化碳当量。

3.兴建农业低碳灌溉工程

河北农业低碳发展已走在前列。《河北省农业灌溉适应气候变化行动计划建议报告》已获国家发改委批复。按照规划,河北省将在大中型水利工程难以覆盖的地方,引导农民因地制宜地兴建一批水窖、集雨池等积水灌溉工程;在山区每3~5亩旱作农田建一座简易水池、水囤、水窖或其他储水设施。预计到2015年,全省计划投资17.5亿元,新增旱作集雨补溉工程蓄水面积1 000万立方米。此外,河北省还将实施“土壤水库”建设、极端天气气候应急体系等工程。

4.推广低碳城市,培养低碳文化河北省充分发挥逐步演进型和技术创新型的保定低碳城市以及技术创新型的曹妃甸生态城市的作用,培育社会形成低碳文化,倡导绿色生活方式。为推动环渤海区域经济发展以及河北省发展低碳经济开辟了一条快捷的绿色通道,使河北迈向低碳经济时代的步伐越来越快。

作为国家积极发展战略之一的循环经济示范工业区———曹妃甸工业区已经形成河北省特有的科学发展低碳经济文化品牌。河北省保定市近年来成为在环渤海经济区域中具有重要地位的城市,该市新能源产业发展迅速,并已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集群,构成了建设低碳城市的良好基础。

2008年1月,保定市和上海市被世界自然基金会列为中国首批启动的两个低碳城市。“低碳”理念深深地植入城市发展的思维中,河北保定提出了“中国电谷·低碳保定”的发展口号,积极实施“中国电谷”建设工程、“太阳能之城”建设工程、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工程、办公大楼低碳化运行示范工程、低碳化社区示范工程、低碳化城市交通体系集成工程等六大工程,大力发展以新能源、文化创意、文化旅游为主导的绿色产业,努力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社会。

(二)河北省支柱产业发展低碳经济的优势和潜力对于河北省而言,资源禀赋和地理位置决定其具备了建设低碳经济示范区的有利条件,发展低碳经济将给河北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1.发展清洁能源,河北得天独厚发展低碳经济,河北省有着巨大的优势和潜力。据统计,河北省二氧化碳年均排放量占全国总排放量的7%左右,温室气体减排潜力巨大;同时河北也是清洁能源资源较丰富的地区,具有优越的能源资源禀赋,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等资源都很丰富。

2.京津冀环渤海经济圈为构建河北低碳经济区提供了支撑处在环渤海经济带腹地的河北省,以京津冀

环渤海经济圈为依托构建河北低碳经济区,能够与京津两地形成中国最大的绿色发展区域,具有获得国家战略支持的良好前景。河北省作为环绕京津的京畿重地,在今后绿色首都的建设中仍将是最受关注的一个区域。[2]二、河北省构建低碳经济所应关注的重点产业近年来,畜牧、蔬菜、果品业三大农业支柱产业,钢铁、食品、石油化工、装备制造、医药、建材、纺织等七大工业主导产业,以及旅游、现代物流、电子信息三大新兴支柱产业,是河北省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是加速构建低碳城市化、拉动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关键[3]。但同时这三大产业也是河北省主要的碳源,对我省发展低碳经济具较大的挑战性。

(一)农业支柱产业

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有关统计表明,农业耕地释放出大量的温室气体,超过人类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30%;畜牧业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占全球总排放量的18%。农业作为河北省三大支柱产业之一,是个重要的温室气体来源,同时又受到气候变化的严重影响。农业环境保护形势日益严峻,因而,发展低碳经济,促进绿色农业,这对河北省农业的发展来说将会是严峻的挑战和机遇。

(二)工业主导产业

工业是我国能源消耗的主要部门,并且其工业生产技术水平较低,这一特征加重了我国经济的高碳化,成为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制约。1993—2005年,中国工业能源消费年均增长5.8%,工业能源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约70%。工业是河北省三大支柱产业之一,其中,采掘、钢铁、建材水泥、电力等高耗能工业行业,随着河北省经济的较快发展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对能源需求将不断增长,因此,构建经济、清洁、安全的低碳城市面临着重大挑战。

(三)新兴支柱产业

我国物流业虽然经过30多年连续高速增长,总量达到了一定规模,但粗放式运作模式的格局较为分散。我国物流费用支出大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0%,仍高于国外平均水平。此形势势必要求传统物流向现代化物流转变,降低物流业的能耗量,从而有力地促进低碳物流业经济发展。

旅游业被称为无烟工业,以其无污染、高收益等特征著称,被公认为前景辉煌的战略型新兴产业,但是如果开发和管理不善,旅游业也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因此,在当前中央提出建设低碳化城市和我省全力开启低碳时代的背景下,发展低碳旅游经济对河北省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推广节能降耗低碳景区是走向生态文明的绿色通道。

三、河北省支柱产业低碳经济发展建议(一)发展低碳农业,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实现由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的转变。在低碳经济的理论指导下,发展低碳农业,来应对我国农业发展所面临的巨大挑战。

一方面大力发展碳汇林业。碳汇主要是指森林吸收并储存二氧化碳的能力。据统计,我国每增加1%的森林覆盖率,森林就能够从大气中吸收0.6~7.1亿吨碳。通过植树造林、加强林业经营管理、减少毁林、保护和恢复森林植被等活动,加强我省碳汇林业的发展。

另一方面引进与发展“沼气产业化”。在沼气技术理论的指导下,将农村各种废弃物化害为利、变废为宝;进行循环利用、深度利用有机废弃物;进行系列开发、无害化处理及资源化利用畜禽废弃物。发展“沼气产业化”,不仅是实现节能减排,解决了对生态环境的污染,有效地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也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可行之路。

(二)调整工业结构,发展低碳工业当前,中国正处于把握经济增长机遇和进行低碳转型的选择之中。工业作为河北省三大支柱产业之一,采掘、钢铁、建材水泥、电力等高耗能行业,随着河北省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对能源的需求不断增长,如何平衡经济发展与能源需求之间的关系,还需要我们把握以下几点:(1)应缩短依附于交通、能源、汽车、化工、钢铁、建材等高碳产业发展的产业链条,使产业链条的上、中、下游产业低碳化;

(2)应调整高碳产业结构,逐步降低重工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推进产业和产品低碳化。

同时,我省应出台一系列相关政策,以加快淘汰低产能、遏制“三高”行业的过快增长,推动重点领域节能减排,支持节能降耗的重大示范项目;(3)政府也应给予有关税收、财政等方面的大力支持,设立用于激励低碳项目的投资和建设的专项资金;(4)通过国际协商与合作机制,增强低碳技术的引进与创新;(5)争取获得与亚洲银行、世界银行、国际碳基金等金融组织合作,为省内发展低碳经济打开国家技术与融资渠道。

(三)大力发展低碳新兴产业

发展低碳旅游,打造我省“低碳型旅游景区”,美化我省旅游景区环境,实现旅游酒店节能减排任务,实现交通运载工具的低碳变革,扩大生态旅游、农业旅游、信息化旅游的比重。规范旅游机构的旅游行为,制定与参与低碳旅游路线,引导游客保护景区的自然与人文环境,实现绿色与低碳旅游。同时,还需要政府宣传低碳生活新观念,使之深入人心,以使游览者和景区居民“独善其身”进而带动他人加入低碳行列。

发展低碳物流,大力发展铁路运输、推行共同配送流程、推广绿色包装、推动废旧物流设施设备的循环利用、建立工业和废料处理的物流系统、倡导“信息化物流”[4],推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物流信息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构建跨地区、跨行业的信息平台,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在推进信息化物流过程中,政府部门也应给予相应的政策扶持和财政补贴,以优化我省物流系统,达到环保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

大力进行清洁能源开发,包括风力发电项目、生物质能发电项目、城市垃圾焚烧和填埋气甲烷回收发电、煤矿煤气层甲烷气的回收利用、太阳能光伏发电及供热等。加快建设唐山新能源汽车、张承千万千瓦级风电、保定中国电谷、宁晋晶龙等新能源产业基地,以应对减缓气候变化,发展低碳经济。

四、河北省支柱产业低碳经济发展应注意的问题当前,我国多省都已开展起了低碳经济的建设工作,河北省作为我国经济大省理应走在前列。

但是建设低碳经济绝非是贴标签活动,而是节能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在构建低碳经济的过程中,需注重科学规划和布局,注意以下两点:(一)防止随波逐流的做法,挑选适合我省的项目和技术,逐步加以推广与完善发展低碳经济的目的主要是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社会友好型社会,不能因为政策倡导而不顾河北省基本情况,盲目跟随其他省份随波逐流。必须遵循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一般规律,顺应发展低碳经济潮流和趋势,同时还要充分考虑我省基本情况。

河北省是清洁能源资源较丰富的地区,可以大力发展风力发电项目、太阳能光伏供热及发电项目、生物质能发电项目、煤矿煤气层甲烷气的回收利用等项目。在偏远农村地区推广用光伏发电系统和沼气、太阳能热水器、太阳灶、太阳能照明;在城市推广普及供热与太阳能一体化建筑。

(二)防止急功近利的做法,充分认识建设低碳城市化的艰巨性低碳经济是一种处于探索中的新型经济发展模式,没有现成的可借鉴模型。根据河北省情,应侧重从宏观(政府政策)、中观(产业、实验园区、城市)、微观(企业)三个层次着手,应加强引导,有重点、有阶段、循序渐进地推动我省低碳化可持续发展。在政府政策的引导下,积极开展低碳经济试点项目,培育和建设具有低碳产业、低碳城市、低碳经济实验园区,重点在采掘、钢铁、建材水泥、电力等高耗能工业行业领域开展低碳经济试点。[5]同时,建设以绿色为主调的建筑,充分利用地热与太阳能等再生资源;设计绿色道路规划,构建以公共交通为主导的低碳交通体系,推广和宣传以公交车为主私家车为辅的交通模式。

总之,河北省走低碳经济的道路,既要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也要符合全球气候环境保护的要求。河北省应及时调整产业结构与能源结构[6],建立和完善以低碳发展相适应的低碳农业、低碳工业、低碳服务业及新兴产业为核心的新型经济体系,最终实现由“高碳时代”到“低碳时代”的跨越,使河北省的经济在未来的发展中发挥更大的影响力。

低碳经济的实质篇6

低碳经济的核心为低能耗、低污染,因此,发展低碳经济,使碳排放降低,在世界各国快速展开,我国对于发展低碳经济,展开了各个方面的探索,颁布了相关的国家政策以及法律法规,提出节能减排的重要目标等。黑龙江省是我国的重要老工业生产基地,因此,发展低碳经济的意义非凡,有利于经济转型与结构升级。

关键词:

低碳经济;节能减排;思路与对策

一、低碳经济的内涵与特征

(一)低碳经济的内涵

低碳经济是由英国政府在《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济》中首次提出,即为了使人类的生活能够向文明和谐的方向发展,则必须提高我们的生活标准和质量,要实现这些目标需要依靠发展低碳经济,主要是指消耗较少的自然能源以及产生较少的生态环境污染,同时获取较多的经济产出;各个国家需要更多的机会,主要包含发展、应用以及输出先进技术,以此来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另外,发展低碳经济能够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新的商机。[1]低碳经济的概念一直没有得到统一界定,当前,最具代表性和广泛采用的是鲁宾斯德的定义,他将低碳经济定义为一种正在兴起的经济模式,核心为基于市场机制,通过制定与创新政策措施和制度框架,来推动节约能源技术、提高能效技术、温室气体减排技术以及可再生能源技术的开发与利用,从而促使整个社会经济转型,转向高能效、低碳排放与低能耗的发展模式。[2]

(二)低碳经济的特征

1.低碳经济的基础是低碳技术。低碳经济的重要前提是能源技术,高效利用化石能源或运用清洁能源,以此来减少或代替化石能源,[3]使世界各国在“政治、经济以及环境”的领域内,达到低能耗、低排放与低污染的目的。

2.低碳经济的核心是提高生态效率。基于生态投入与社会产出的视角,生态效率包含两层内涵:一方面,在减少或不增加生态投入的情况下,达到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的目的;另一方面,在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经济持续增长的情况下,大幅度减少向环境排放废弃物,保持生态的平衡与和谐。[4]因此,提高生态效率是低碳经济发展的核心。

3.低碳经济的目标是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不仅仅是全人类社会发展的共同目标,更是全社会追求的最高目标。[5]低碳经济为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保障,只有人类社会得到持续稳定的发展,发展低碳经济才有意义。

4.发展低碳经济的基本保障是世界各国的共同合作。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减低能源消耗,降低环境污染,发展低碳经济,既不是某一个国家的任务,也不是某一个国家能够单独实现的任务,而是全球的共同任务。[6]只有全球的共同合作,各国间相互分享绿色能源技术,以未来的共同发展为核心,团结一致,共同合作,才能更好地迎接全球气候恶化的挑战,以及顺利发展低碳经济。

二、黑龙江省发展低碳经济的意义

(一)促进黑龙江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与优化经济结构

作为我国拥有资源较多的省份,黑龙江主要以重工业与高能耗产业为主,经济增长方式较为粗放,即高能耗、高投入、高污染以及效率低,进而导致区域性的水污染与生态系统破坏。因而,发展低碳经济能够促使黑龙江改变经济增长方式、优化经济结构。低碳经济的本质是清洁能源与高生态效率,开发并利用能源和产业新技术,[7]从而促使黑龙江省改变以往的经济发展方式,变为低能耗、低排放以及高效益的模式,大大缓解了经济增长和能源、环境之间的协调问题,有利于建设科技创新型省。

(二)为黑龙江的林业和农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一方面,在温室效应日趋严重的情况下,黑龙江应该充分利用低碳经济带来的发展机遇,大力促进水利建设,以此来推动林业乃至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进而更好地为国家生态功能区服务。与此同时,黑龙江是我国最主要的林区,低碳资源非常丰富,因此可吸引其他国家进行投资造林,以此来促进全省的林业发展。另一方面,作为我国的粮食主要产区,黑龙江应该发展以低碳经济为主的农业,选择低排放且高产的水稻品种进行培育,不断研发微生物技术,以此来对农业产业结构进行优化,提升农民的收入,增加农业效益,推动农业生态环境的构建,进而达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三)对黑龙江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起到促进作用

低碳经济倡导开发并利用再生能源与生物质能源,黑龙江是粮食的主产区,其拥有丰富的生物质能源,在此发展低碳经济,可大力开发并充分利用生物质能源,如建设以秸秆为主要燃料的中小型锅炉或发电厂;积极研发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充分利用太阳能热;在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厂、大规模畜禽养殖场等地加强建设沼气工程,加大对生物质气化技术的研发力度,[8]并将其运用于农村生活、工业生产废弃物等方面,从而提升农民的收入,同时也改善了农村生态环境,促进黑龙江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四)为低碳交易提供了理论指导

世界各国无限制、无偿地使用地球的二氧化碳排放空间,这是造成二氧化碳浓度急剧升高、气候恶化的最根本、最重要的经济原因。为了有效解决全球气候恶化问题,必须对地球的二氧化碳排放空间给予足够的重视,将其视为一种稀缺资源,同时实行有偿分配,并构建有效的交易机制。建立交易机制的方法为:首先在全世界根据国家来分配二氧化碳的排放权,以此来构建国际二氧化碳排放权交换极易机制;然后各个国家在其国内单位与个人间构建二氧化碳排放权交换和分配交易机制,该交易机制可为直接的,也可以为间接的。国际以及国内的低碳交易,都应该有一定的标准和依据,主要是指确定低碳量和价值量两个方面。发展低碳经济,有利于加强对黑龙江省低碳的研究,从而有助于黑龙江省确定低碳量和价值量的标准,为低碳交易提供理论指导。

三、黑龙江省发展低碳经济的思路与对策

(一)完善低碳经济发展的有关制度

制度创新与技术创新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关键所在。黑龙江省应该对有关的制度进行完善,以此来保证低碳经济的发展,根据相关制度与措施,贯彻落实发展低碳经济,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制度化与规范化。按照经济学理论,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9]因此,发展低碳经济,就需要保证具有一定的生产关系,并且必须有相关的制度给予保证。黑龙江省政府应该发挥作用,一方面,需要建立并不断完善发展低碳经济有关的制度,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此外,还应该建立相关的评价指标与监测机制等。不断总结国外发展低碳经济的经验,并汲取教训,在相对成熟度的条件下,建立碳市场,制定有关的价格形成机制;对能源、碳排放以及环境进行综合考虑,制定相关税种与税率,确定财税奖罚政策,对企业行为给予正确引导。另一方面,黑龙江政府部门应该加强社会宣传,使公民具有低碳意识,大力倡导低碳生活,如此实现政府、企业与公民共同参与来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

(二)优化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黑龙江省应该确保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以及第三产业的协调发展,在逐渐扩大第三产业所占比重的同时,不断优化第一和第二产业的经济结构,以低碳工业体系代替高碳工业体系,以低碳农业代替高碳农业,转变为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低碳经济。转变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不断提升科技手段,以新能源行业、环保产业以及生物行业等新型产业来带动经济增长,优化黑龙江省的经济结构,从而促进低碳经济的增长。

(三)不断研发并充分利用新能源

运用新能源是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思路,不断开发并充分利用新能源,优化能源结构是实现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对策。黑龙江省应该减少使用石化能源等,对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给予足够的重视,实现能源的多样化,重点开发与利用太阳能、水能以及风能等新能源,减少使用或用新能源代替高污染能源,构建新能源经济体系,如此不仅能够有效缓解资源短缺的问题,而且降低了环境污染,有利于促进黑龙江省的可持续发展,促使黑龙江发展低碳经济。

(四)增强国际合作,不断提升低碳研发技术

技术创新是发展低碳经济的核心。黑龙江省需要制定综合措施,为企业发展低碳经济提供良好的政策与市场环境,尤其在低碳技术创新方面。黑龙江省应该提出低碳技术发展的路线图,推动研发与推广低碳技术,同时逐步建立低碳技术体系,其中低碳技术主要包含消费和生产方面的低排放、高能效的技术;为低碳技术体系主要包括开发节能、清洁能源、新能源、可再生能源以及森林碳汇等多元化的技术。为实现低碳技术体系的构建,黑龙江省应该大力培养并引进相关技术人才,相关部门应该建立人才培养机制,加强对技术人员的培训。另外,黑龙江省应该增强国际合作,不断引进先进低碳技术,为经济结构优化与经济增长提供技术支持。

(五)加强低碳城市及基础设施的建设,为发展低碳经济创造条件

黑龙江省在进行城市规划的同时,应该引入低碳理念。一方面,在建设建筑物时,重视低碳观念,大力倡导使用太阳能、节能电器;采用节能制冷与取暖系统等,对生活质量不产生影响的情况下,使日常生活中的碳排放量有效降低。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应该重视发展低碳经济,对低碳经济的模式及评价指标等进行规范。另一方面,在交通方面,注重降低碳的排放量,大力推广多种节能、减排的新型交通工具,如电动汽车、混合燃料汽车等新能源汽车的应用,同时衔接好多类运输方式,构建科学、合理的交通体系,在协调好机动车、自行车以及行人间关系的同时,建立现代物流信息系统,降低运输的空驶率。另外还应保证管理的科学化和智能化,建立智能管理系统,通过一系列措施,强化低碳理念,建设低碳城市。为了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黑龙江省应该明确发展思路,从多方面入手,采取完善制度、优化经济结构和能源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升低碳技术等措施,以此来实现黑龙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甘曦之单位:黑龙江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4]朱团,车文实,陈丽华,刘立红,代立梅,唐晶,张晓雨,项晓宇.黑龙江发展低碳经济的现实意义及对策[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7):265.

[5]梁艳华.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思路与对策[J].中国外资,2013(5):129-120.

[6]闫晓红.试析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思路与对策[J].经营管理者,2013(15):12-15.

[7]李惠男.黑龙江省发展低碳经济的困境及破解思路[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4(6):23-26.

低碳经济的实质篇7

[关键词]商业;低碳化;途径

[中图分类号]F1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1)6-0143-02

1低碳经济与商业低碳化概述

所谓低碳经济(Low-Carboneconomy,LCe),是指一个经济系统只有很少或没有温室气体排出到大气层,或指一个经济系统的碳足印接近于或等于零。低碳经济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所谓低碳化是一个过程,是具体行业的体现,即减少能耗、提高能效,进而达到低碳的目的的一个过程。低碳化是世界各国应对气候环境变化的共识,降低Co2的排放已是全球的共同要求,成为人类发展的第四次浪潮。

而商业低碳化是具体的行业体现,比如物流行业、服务业等进行服务的过程中减少能耗、提高能效,进而达到低碳的目的。商业低碳化是蕴涵在低碳经济之中的,是低碳经济的一个部分。商业低碳化具体是指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指商业企业自身运营的低碳化,比如商业自身的节水、节电、节能状况,商业自身对废弃物的回收利用状况,以及商业建筑的节能材料状况等方面;另一个方面是指商业服务的低碳化,比如低碳理念的宣传、购物环境的低碳化、商业物流的低碳化、提供商品的低碳化等,因为低碳商业是人们所青睐的,所以商业低碳化是目前商业企业所应重视和积极努力的方向。

2商业低碳化的范围及意义

从低碳化的定义我们可以看出,低碳化的实质就是通过减少能耗、提高能效,进而达到低碳的目的。而商业低碳化是在商业这一具体行业开展的减少能耗、提高能效,进而达到低碳的目的的一个过程。通过商业低碳化,减少能耗、提高能效、节约成本,提高商业效益,保持商业健康、持续、快速发展。对商业来说,走低碳化也有其重要意义。

2.1走低碳化是商业企业顺应时展的必然选择

综观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由低级阶段到高级阶段。推动人类社会发展先后经历三次浪潮,即农业革命浪潮、工业革命浪潮、信息革命浪潮。目前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社会生产力的巨大进步,加上资源稀缺性,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节约成本等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核心问题,与之相对应的是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如何节约成本、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因此,走低碳化、发展低碳经济成为当今世界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也是时展的必然选择。

2.2走低碳化是商业企业节约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必然要求

在当前情况下,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和发展,企业竞争日益激烈,企业之间的竞争的焦点不再停留在原材料、工人工资等生产成本的竞争上(在同行业内,企业不同但这些成本几乎是相同的),而是更深层次的竞争,如实施低碳化、发展低碳经济。通过低碳化减少能耗、提高能效、节约成本,大大提高企业利润。对商业企业来说,走低碳化,建设低碳商业设施、提供低碳化的商品、进行低碳化宣传将会大大节约商业企业运营成本、增加销售额,从而提高经济效益,使商业企业获取更多的利润。

2.3走低碳化是商业企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必然要求

在当前资源稀缺的情况下,如何使企业能够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走低碳化就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通过低碳化减少能耗、提高能效、使资源可以重复利用,从而促进企业可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对商业企业来说,走低碳化能够促进商业资源的循环、高效利用,确保商业企业可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因此,在当前,商业企业要想持续、健康、快速发展,走低碳化已成为必然。

2.4走低碳化是商业企业作为一个良好的企业公民,承担社会责任的必然要求

作为一个企业不仅仅是生产提供高质量的产品,还要进行环境保护,促进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随着工业化、信息化程度的加深,环境污染成为当今影响全球可持续发展的一大问题。通过低碳化,工商企业不仅能生产、供应大量的高质量的产品,而且还能大大减少Co2的排放量,减少能耗、提高能效,进行环境保护。同样对商业企业来说,在当今走低碳化道路也是商业企业作为一个良好的企业公民、承担社会责任的必然要求。

3实现商业低碳化的途径

商业低碳化是行业的具体体现,实质就是通过商业企业减少能耗、提高能效,进而达到低碳的目的。从大的方面来看,商业低碳化主要指两个方面,即商业企业自身运营的低碳化和商业服务的低碳化。下面就围绕以上两个方面来具体阐述商业低碳化实现的途径。

3.1政府、金融部门联手出台一系列支持走低碳化的政策,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作为低碳化的推动者,政府一方面应该出台一些相应的支持商业企业走低碳化的政策,包括资金扶持政策、税收政策、奖励政策等;另一方面还要联手金融部门出台一些扶持商业企业走低碳化的资金政策,加大商业企业走低碳化的资金支持力度。

3.2在新商业设施建设和老设施的改造上引入环保概念,全面使用环保材料

对商业设施进行低碳化,引入环保概念,全面使用环保材料为商业企业提高其竞争力提供了砝码。比如,100%使用可再生能源,从商业设施的建设材料到装修材料全部使用环保材料等。

3.3在经营销售上,经营销售“绿色产品”,实施“碳标志”,推行“碳揭露计划”

商业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发展下去,就需要走低碳化道路。一方面要经营销售高质量的、安全的、环保的产品,即“绿色产品”,通过提供“绿色产品”增加顾客购买的可能性,促进销售量的增加;另一方面实施“碳标志”,即在商品标签上表明此商品低碳化的量化指标,推行“碳揭露计划”,对经营的商品和商业实施如实公布碳排放量,让顾客买的放心、用的舒心,提高顾客的购买量和购买率。

3.4在采购进货上,注重商品的绿色环保以及质量安全问题,推广实施“绿色供应链”

对商业企业来说,采购商品的好坏直接影响商业企业的经营。在当前市场日益竞争的情况下,谁采购的产品质量好、安全、环保,谁就能够在竞争中生存下去;反之,谁采购的产品质量低劣、不安全、不环保、有污染,它就会在竞争中无立足之地。因此,对商业企业来说,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发展下去,就必须在采购环节严把进货的质量关,采购高质量的、绿色环保的、安全的产品,从生产厂家到商业企业直到消费者实施推广“绿色供应链”,确保从产品的生产到消费高质量、环保、安全。

3.5在形象宣传上,经常组织“绿色环保”活动,广泛与媒体、协会或学界探讨、关注“绿色商业”问题

对企业来说,产品质量与企业形象是企业能否生存、发展下去的两个同等重要因素。在计划经济时期,“好酒不怕巷子深”,可对当今市场经济来说,“好酒也怕巷子深”,可见企业形象树立、品牌的宣传是多么重要,甚至一些营销专家说:只要企业宣传的好,就是产品质量次一点也能销售出去。我们也经常说:不怕不赚钱,就怕不宣传,广告一登,销量大增。可见,在当前广告宣传对企业生存、发展是多么的重要。

3.6对消费者来说,转变消费观念,不仅关注产品质量、价格,更关注环保、健康、安全,实施专家消费

在当前市场经济下,随着商品进一步丰富化,已由传统的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顾客就是上帝,顾客的消费观念已发生彻底的改变,由原来的盲目型消费转变为目前的专家型消费,顾客有更大的余地来挑选购买自己所需要的商品,这样对企业也提出了更大的挑战,企业就必须生产符合消费者需要的高质量的、环保的、安全的产品。因此,对消费者来说,转变消费观念,不仅关注产品质量、价格,更关注环保、健康、安全,实施专家型消费才能促进商业企业走低碳化的道路。

参考文献:

[1]张坤民,潘家华.低碳经济论[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8.

低碳经济的实质篇8

一、相关概念解析

(一)低碳经济

低碳经济是于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一种全新的经济发展理念,主要是为了有效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生存的影响,希望通过社会经济发展形式的变革来改变人们以往对自然生态的破坏行为,使人们将自然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具体来讲,低碳经济主要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指导,以产业转型、技术创新、新能源开发等为支持,以实现自然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双赢为终极目标。这一发展理念的提出有助于缓解工业文明发展对自然环境所带来的各种创伤,如酸雨、光化学烟雾、废水废气等。且在新技术、新能源的应用作用下,有助于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清洁能源在社会中的广泛应用与发展,为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低碳酒店

低碳酒店顾名思义就是将低碳环保的理念直接渗透到酒店的建设、布置以及经营、管理当中,其中由低碳理念所带来的清新自然之风更是很好地符合了当今社会的时尚创意潮流,对于站在时尚前沿的年轻群体以及以放松自我而选择出行的旅游群体而言有着极大的吸引力。对于酒店而言,低碳环保、节能减排的实施,不仅仅是出于酒店社会责任,更因为其是企业发展趋势变革的重要需求,这样做对于新时期酒店运营成本的降低、盈利能力的提升、良好社会形象的彰显而言极具现实意义。

二、发展低碳型酒店的意义

低碳经济的发展对于酒店而言,其意义是多方面的,是新时期酒店管理行业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目标要求。具体来讲发展低碳型酒店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顺应了社会经济的时代性发展潮流

低碳经济凭借自身在能源安全保障、社会经济结构调节以及气候变化问题应对等方面所作出的突出贡献,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各国的一致认可。在当今,低碳经济已经成为了一项重要的经济发展潮流,覆盖到了全球的各个角落。而我国作为世界上重要的工业制造大国,每年在获得较高GDp产值的同时,其背后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导致了一系列人与自然社会矛盾的产生,成为阻碍我国新时期朝着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因素。为此,我国需对低碳经济的发展予以高度的重视,并将其纳入新时期战略性发展的重要任务要求中严格对待。而低碳酒店作为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更需要在市场和利益的驱动下,积极响应国家相关政策号召,从对奢侈、高耗能的追求,转向低碳化发展。

(二)有助于酒店运营成本的降低

酒店高消费的背后,往往是对各种资源及能源的大量消耗,以及随之而来的废弃物排放,这使得酒店自然而然地成为了社会中一个高耗能、高排放、高污染的行业。具相关数据显示,与普通城市民居住宅楼相比,每平方米酒店的年用电量是普通居民的10倍之多,达到了200度。一家普通的三星级酒店,其每年的煤消耗量大约在集中在1400吨左右,由能量消耗、燃烧所产生的气体更是对空气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其中二氧化硫为28吨、二氧化碳为4200吨、烟尘为70吨。尤其是酒店当中各种一次性用品的消耗更是数量巨大,仅全国星级酒店每天的洗漱用品消耗就达到了22亿元之多。这些都需要消耗酒店大量的运营成本,所以降低了企业的收益。由此来看,低碳酒店的实施对于酒店的可持续发展而言具有重要意义。

(三)有助于酒店良好社会形象的树立

当前随着全球气候问题的日益突出,低碳经济得到了众多国家的一致认可和支持,发展低碳经济、应对全球气候变暖问题已经成为了当今全世界人民面前的一项重要事业,是人类社会文明向前发展的最好鉴证。而酒店作为社会中一个重要的经济体,其在社会中有着广泛的影响力,通过低碳酒店的建设,不仅可以对住宿者的低碳、节约行为进行引导,更能够凭借酒店在低碳经济方面的突出贡献,在全社会中形成一种良好的低碳生活文化氛围,以此来彰显酒店良好的社会责任和义务,提升其低碳生活文明影响力。

三、酒店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服务水平不高

很多酒店在管理过程中只重视经济效益的提升,而忽视了酒店服务水平的提升。在这种情况下,酒店缺乏对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视,基础设施不够完善,给酒店客户带来严重不便。并且,有些酒店为了减少工作任务,在服务过程中存在着偷工减料的现象,忽视了消费者的需求,没有从消费者需求出发为消费者提供酒店服务和酒店产品。在这种情况下,酒店社会形象就会受到影响,从而导致客源流失严重。另外,还有一些酒店过于注重成本的降低而忽视了酒店服务质量,所以为减少成本而使用劣质材料和产品,导致酒店服务质量变差。

(二)缺乏专业管理人才

酒店管理需要专业的管理人员,然而当前我国大多数酒店的管理人员都缺乏专业培训,服务人员的技能水平较差,管理服务专业性不强,专业素质不高,导致酒店服务质量较差。并且,有些酒店管理人员一味地根据自己的主观经验开展管理工作,然而,其陈旧的管理经验已经不符合当前酒店管理的发展,因此导致酒店管理方式滞后。同时,还有一些酒店管理人员在管理中缺乏对酒店管理专业知识的学习,忽视了专业发展,没有及时补充先进的酒店管理知识、现代化管理理念等,管理能力较差,难以满足低碳经济发展视域下酒店管理的人才要求。

(三)缺乏环保意识

在低碳经济发展视域下,酒店管理必须具备较强的环保意识,能够从环保的角度出发进行酒店管理。然而,当前酒店管理的环保意识薄弱,缺乏对环境的保护,这不利于低碳经济的发展。从酒店企业领导人员方面来讲,有些酒店企业领导人员缺乏环保意识,忽视了酒店管理过程中的环保工作,没有将环保作为酒店管理的重要工作内容,不符合低碳经济发展的要求。从酒店管理人员方面来讲,有些酒店管理人员缺乏环保意识,没有将环保意识落实在酒店管理过程中,导致酒店环保管理缺失。从酒店服务人员方面来讲,有些酒店服务人员缺乏环保意识,没有在日常工作和服务的过程中落实环保工作,从而严重影响了酒店的低碳发展。

四、低碳经济发展视域下酒店管理模式的完善策略

低碳经济是国际上针对全球变暖提出的经济发展理念,不仅能够实现减少排放、保护环境的目标,而且能够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加快企业转型。在低碳经济发展视域下,酒店企业应积极开展低碳酒店模式,不断降低酒店企业的发展和管理成本,以实现酒店企业的低碳发展。

(一)提高服务水平

低碳经济发展视域下酒店管理需要不断提高服务水平。为此,酒店应根据低碳经济发展的要求和酒店发展的实际状况制定低碳管理标准,并将低碳管理标准与顾客意见相结合,提高酒店服务管理水平。并且,酒店企业应积极制定质量化和制度化的服务标准,严格规范酒店企业的服务行为,加强对酒店服务的质量管理,进而确保酒店服务的质量。同时,酒店企业应积极完善基础设施,加强基础设施管理,从顾客需求出发弥补基础设施存在的缺陷,加强酒店一体化管理。另外,酒店企业应积极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进行产品开发,大力研发低碳产品,降低酒店企业服务与管理对自然资源的消耗,提高酒店管理对绿色资源和可再生资源的利用率,以适应低碳经济发展。

(二)提高酒店管理人员素质

低碳经济发展视域下的酒店管理需要高素质的酒店管理人员,因此,酒店企业应不断提高酒店管理人员素质。为此,酒店企业应积极引入高素质的、专业的酒店管理人员,确保酒店管理人员的专业性及其先进的管理理念,加强专业管理人员对酒店管理工作的指导,进而增强酒店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并且,酒店企业应加强对现有管理人员的培训,强化管理人员对现代管理理念和现代化酒店管理技能的学习,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的酒店管理能力,使管理人员能够适应低碳经济发展视域下的酒店管理工作。

(三)强化环保意识

环保意识是低碳经济发展视域下酒店管理工作的思想指导,因此,酒店企业应积极强化环保意识,加强对酒店管理的科学思想指导。为此,酒店企业应不断提高领导人员的环保意识,加强领导人员对环保工作的重视,将环保工作作为酒店管理的重要内容。并且,酒店企业应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的环保意识,使管理人员能够将环保工作落实在酒店管理过程中,使酒店管理与低碳经济发展相适应。

低碳经济的实质篇9

 

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和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等政策的有效落实,西部地区的交通运输环境得到不断改善。目前,国家和地区为了助推“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建,相继出台了大量优化交通运输网络发展的优惠政策,促进了经济带交通运输网络不断密集化与枢纽化,推动了城际间生产要素的空间互动和地区经济的快速增长,但同时也带来了地区碳排放量不断增加的隐患。作为碳排放大国,在大举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交通运输网络建设的进程中,实证测算经济带交通运输碳排放的城际空间转移问题,对于共建绿色生态“丝绸之路经济带”、“防霾治霾”、打造美丽西部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托比(tobey,1990)首次分析了区域经济一体化对产业碳排放空间转移的影响[1]。尔后,以翰威特(Hewitt,2008)为代表的学者从国际视角分析了我国碳排放发生空间转移问题[2]。克拉克·萨瑟等(ClarkeSatheretal.,2011)论证了我国境内产业碳排放存在显著区域差距的结论[3]。国内的相关研究主要有四方面:一是以吴先华等(2011)为代表的国际间商贸物流碳排放转移研究[4];二是以李小平等(2010)为代表,采取产业增值与单位产值碳排放系数相乘法对国际间产业区域转移碳排放的研究[5];三是以杨骞(2012)[6]、张为付(2014)等为代表,采用动态分析法测算省际间碳排放空间布局的研究[7];四是以李磊(2012)为代表,采取投入产出分析法测算经济区内商贸物流碳排放转移的研究[8]。

 

综观国内外可查阅的相关文献,以交通经济带为研究视角,研究地区间碳排放问题很是鲜见,以“丝绸之路经济带”为研究视角的交通运输地区间碳排放研究更是阙如。因此,本文选取“丝绸之路经济带”西北五省(区)为研究样本,以交通运输碳排放为切入点,系统地分析这条经济带上各地间交通运输碳排放的空间转移特征、差异及程度大小,以期测算“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西北地区环境发展特征,为推动绿色“丝绸之路经济带”构建、推动新一轮的西部大开发及美丽西部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政策设计提供实证支持与理论参考。

 

二、实证分析

 

(一)研究方法

 

目前,在测算碳排放的方法中,较科学易操作的是参照《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的基准法。即对样本年度所消耗的各种化石资源折算为标准煤系数,以0.7143∶1的标准将其换算成原煤,进而计算碳排放系数及碳转换系数(见表1、表2)。考虑到交通运输碳排放存在空间动态的非均衡性,为了较准确地测算其碳排放变化的空间动态特征,文章参考张为付等(2014)对Co2排放测算方法,[7]从动态分析角度,选取2000~2014年“丝绸之路经济带”西北五省(区)各地的6种交通运输能源消耗项目,建立交通运输碳排放规模、交通运输碳排放强度、交通运输碳排放规模转移指数、交通运输碳排放强度转移指数等模型,计算交通运输碳排放变化率空间差异,交通运输碳排放规模的计算公式为①:

 

(二)数据分析

 

1.“丝绸之路经济带”交通运输碳排放分析。

 

(1)“丝绸之路经济带”交通运输碳排放规模。

 

2000~2014年,“丝绸之路经济带”西北五省地区交通运输碳排放规模以年均11.01%的增长率增加了2.76倍。其中,陕西(34.74%)、新疆(30.08%)的交通运输碳排放规模占西北五省地区交通运输碳排放总量的比重较高,两地区的占比高达六成以上,均呈现出逐渐增长之态势。甘肃(20.69%)的交通运输碳排放的占比适中,呈现出在2000~2008年占比趋势逐渐下降,2009~2014年渐转上升的趋势。宁夏(10.59%)的交通运输碳排放占比较低,尽管其占比在趋增,但增长幅度并不显著。青海(3.89%)的交通运输碳排放占比最低,2008年该地区的交通运输碳排放占比最高达31.45%,尔后几年的占比渐而下降(见表2)。(2)“丝绸之路经济带”交通运输碳排放强度。2000~2014年,“丝绸之路经济带”西北五省(区)的交通运输碳排放强度均呈现出了下降上升下降的态势,随着经济增长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交通运输碳排放强度先下降,后略有增长,尔后逐渐减少,表明西北地区的交通运输节能减排、低碳排放的发展趋势渐而呈现。从交通运输碳排放强度的地区结构来看,青海地区最小(年均0.1316万吨/亿元),宁夏地区最大(年均0.3264万吨/亿元),次之分别是甘肃(0.1862万吨/亿元)、新疆(0.1645

 

表3显示:15年来,“丝绸之路经济带”交通运输碳排放强度从2000年的0.9260万吨/亿元下降至2014年的0.8571万吨/亿元,下降了7.44%,年均下降率为0.045%。陕西交通运输碳排放强度变化最大,上涨了67.61%,呈现出年均0.4034%的增速之势。新疆交通运输碳排放强度上升了4.95%,年均增长率为0.1542%。甘肃、宁夏地区碳排放强度变化率均有所下降,年均下降率分别为0.1637%、0.2993%。表明“丝绸之路经济带”西北地区交通运输低碳发展逐渐凸显,而新疆、陕西地区交通运输低碳发展质量在下降,其中,陕西的交通运输低碳发展质量下降最为显著。

 

2.“丝绸之路经济带”交通运输碳排放空间转移分析。

 

(1)“丝绸之路经济带”交通运输碳排放规模空间转移。

 

表4的相关数据显示:2000~2014年,“丝绸之路经济带”西北五省(区)交通运输碳排放规模转移系数除了青海地区小于1以外,其它四个地区该项系数值均大于1,按系数大小依次为陕西、新疆、甘肃、宁夏。表示15年来,青海地区的交通运输碳排放规模渐而向外地转移,陕西、新疆、甘肃及宁夏地区的交通运输碳排放规模向本地内部相对转移。

 

分时间段来看,西部大开发实施的10年期间,即,2000~2009年“丝绸之路经济带”西北五省(区)交通运输碳排放规模空间转移系数值仅有青海小于1,表明西部经济大开发大发展的同时,陕西、新疆、甘肃、宁夏地区的交通运输碳排放向本地内部转移的规模在增加。2010~2014年,西北五省(区)的交通运输碳排放规模转移系数均有小幅下降,其中,宁夏地区的交通运输碳排放转移系数值变化最为显著,从系数值大于1转向小于1。陕西、新疆、甘肃的交通运输碳排放规模转移系数值仍大于1。表明最近这5年来,陕西、新疆、甘肃的交通运输碳排放规模向本地内部转移逐渐减速,宁夏的交通运输碳排放规模呈现出向外地转移的态势,其交通运输低碳发展日渐凸显。(2)“丝绸之路经济带”交通运输碳排放强度空间转移。表5的计算结果显示:2000~2014年,“丝绸之路经济带”西部地区交通运输碳排放强度转移系数大于1的仅有宁夏、青海,陕西、甘肃、新疆地区的交通运输碳排放强度转移系数均小于1。即15年来,西北五省(区)的宁夏、青海交通运输碳排放相对向外地转移,其余地区均向本地转移,按照向本地转移的速度大小排序依次为陕西、新疆、甘肃。说明“丝绸之路经济带”上陕西、新疆、甘肃地区在经济增长过程中交通运输低碳发展相对滞后。

 

分时间段来看,2000~2009年西部大开发实施的10年期间,“丝绸之路经济带”西北五省(区)交通运输碳排放规模空间转移系数值相对较低。其中,该项系数值大于1的有陕西、青海;系数值小于1的有甘肃、宁夏、新疆。表明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推进,陕西、青海的交通运输碳排放强度向外地转移,而甘肃、宁夏及新疆的交通运输碳排放强度则向本地内部转移,即甘肃、宁夏、新疆在经济增长过程中交通运输低碳发展相对滞后。2010~2014年,陕西、新疆的交通运输碳排放规模空间转移系数值小于1,甘肃、宁夏、青海的该项系数值大于1。即最近5年来,陕西、新疆的交通运输碳排放强度相对向本地内部转移,陕西向本地内部转移的速度显著快于新疆;甘肃、宁夏、青海的交通运输碳排放强度相对向外地转移,转移速度的大小排序依次为宁夏、甘肃、青海。这表示陕西、新疆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交通运输低碳排放质量相对较低,而甘肃、宁夏、青海则交通运输低碳排放质量相对较高。

 

分地区来看,陕西在为期10年的西部大开发阶段交通运输碳排放强度空间转移系数最大(大于1),尔后转为最小(小于1),说明陕西交通运输碳排放强度从向外地转移转为向本地转移,陕西交通运输低碳排放质量在快速下降。甘肃则与陕西相反,从西部大开发期间的最小值(小于1)渐而上升为大于1,说明该地的交通运输碳排放强度从向本地转移变为向外地转移,甘肃的交通运输碳排放质量渐而上升。宁夏与甘肃地区的交通运输碳排放强度空间转移系数变化趋势相似,近5年呈现出交通运输碳排放强度向外地转移的态势,并且其值最大,转速最快,说明宁夏的交通运输碳排放质量上升速度最快。青海、新疆的交通运输碳排放强度空间转移系数变化趋势均有所递减,其中,青海该项系数值在不同的两段时间均大于1,尽管有所减小但变化并不显著,表明青海的交通运输碳排放强度向外地转移的速度在减慢,交通运输碳排放质量有所下降。新疆的交通运输碳排放强度向本地转移的速度不断加快,交通运输低碳排放质量不断下降的速度仅次于陕西。

 

(三)实证结论

 

通过对2000~2014年“丝绸之路经济带”西北五省(区)交通运输碳排放规模与强度空间转移系数值对比分析可以发现(见表6):青海的两项指标值显示均外向,是“丝绸之路经济带”西北五省地区交通运输碳排放调出地区,也是交通运输碳排放规模与强度增长最慢、变化幅度最小的地区,表明该地区在经济发展中交通运输低碳排放质量最高。宁夏的交通运输碳排放强度空间转移指标单项外向,表明宁夏交通运输碳排放质量渐而提升。陕西、新疆、甘肃三个地区交通运输碳排放规模与强度空间转移系数值均内向,是“丝绸之路经济带”西北地区交通运输碳排放调入地区,也是交通运输碳排放规模和强度增长高于经济带均值的地区,表明这三个地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交通运输高碳排放。

 

三、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

 

(一)主要结论

 

通过对2000~2014年“丝绸之路经济带”西北五省(区)相关数据的实证测算,得出的主要结论为:

 

1.“丝绸之路经济带”西北五省(区)的交通运输碳排放规模以年均11.01%的增长率趋增,交通运输碳排放强度以下降上升下降的态势变化,其年均下降率为0.045%;青海的交通运输碳排放空间转移双内向,交通运输低碳排放质量最高,陕西、新疆、甘肃的交通运输碳排放空间转移双外向,属于交通运输碳排放调入地区,交通运输低碳发展相对滞后。宁夏的交通运输碳排放质量渐而提升。

 

2.陕西的交通运输碳排放规模均值与强度变化率均为最大,交通运输碳排放增速明显;交通运输碳排放规模向本地内部转移的规模与强度均显著趋增,交通运输低碳排放质量快速下降;2010~2014年,其交通运输碳排放规模向本地内部转移速度不断递减,交通运输低碳发展质量有所提升,但仍属于西部五省(区)交通运输低碳排放质量最低的地区。

 

3.新疆的交通运输碳排放规模趋增,其均值位居第二;交通运输碳排放强度变化率、增长率均显著高于西北五省地区的平均值;交通运输低碳发展质量下降较为显著;交通运输碳排放向本地内部加速转移,交通运输低碳排放质量不断下降;2010~2014年,其交通运输碳排放规模向本地内部转移速度次于陕西而渐减;属于西部五省交通运输低碳排放质量第二低地区。

 

4.甘肃的交通运输碳排放规模自2009年以后渐转上升,交通运输碳排放强度均值较高,属于西北地区仅次于陕西、新疆交通运输碳排放规模与强度增长较高的地区,交通运输碳排放规模与强度空间转移系数值双内向,呈现出本地承载了外地向本地较高程度的交通运输碳排放转移,交通运输碳排放质量逐渐下降,属于西部五省交通运输低碳排放质量第三低地区。

 

5.宁夏的交通运输碳排放规模小幅趋增,其强度变化率有所下降,2000~2009年交通运输碳排放规模、强度均向本地内部加快转移,该地区承载了外地向其较高程度的交通运输碳排放转移。2010年以来,其交通运输碳排放规模及强度均转向外地转移,交通运输转向低碳发展态势逐渐凸显,交通运输碳排放质量渐而提升。

 

6.青海的交通运输碳排放规模与强度系数值均最小并呈下降的态势,单位经济增长的交通运输碳排放最少。2000~2009年交通运输碳排放规模、强度均相对向外地转移,2000年以来,其规模向外地转移速度趋增,其强度向外地转移速度稍减,呈现出交通运输低碳发展质量最高而有所降低的特征。

 

(二)政策建议

低碳经济的实质篇10

关键词:低碳农业;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

近50年的全球气候变暖主要是由人类活动大量排放的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等温室气体的增温效应造成的。全球变暖带来的经济和社会危机日益显现,使人类生存和发展面临巨大挑战。农村的碳排放是温室气体主要来源之一,农村也成为了受气候变化影响的地区之一。我国有18多亿亩土地在农村,其中有1.5亿亩土地已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低碳农业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农业经济模式,低碳农业经济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核心是农村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农业产业结构和制度的根本性转变。

1农村生态环境破坏的现状

1.1农村水源污染严重

我国有相当比例的农村饮用水源地没有得到有效保护,有关资料显示我国有3亿多农村人口饮水达不到安全标准。水污染对农业生产的破坏作用非常严重,导致农作物毒物质富集,农产品质量降低,甚至颗粒无收,迫使部分地区改变农业种植结构。渔业受污水的影响则更加严重,如2004年7月,淮河发生重大水污染事件,污水所到之处,鱼虾绝迹。

1.2农村土壤污染严重

全国约25%土地的土壤污染处于警戒状态,约5%受到比较严重的污染。由土壤污染引发的农产品安全的事件时有发生,缺乏安全保障的农产品已经严重影响了群众的健康和社会的稳定。

1.3农村固体废弃物污染蔓延

随着我国的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速度的加快,生活垃圾量也迅速增长,而且大量城市垃圾都流向了城郊和农村,给农村带来了严重污染。

2发展低碳农村经济的意义1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建设低碳农业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本质一致,是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发展低碳农业是转变农业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减轻农业资源与环境压力的重要方法。2有利于实现农业跨越式发展

近年来,我国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乡村清洁工程稳步推进,再生资源开发利用产业呈快速增加之势。如果继续加大投入,大力发展低碳农业,可以避免自然资源的过度消耗,进而实现农业的跨越式发展。3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的综合效益

低碳农业能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土地利用率、资源利用率,从而大大提高经济效益。低碳农业充分合理地利用、保护和增殖自然资源,加速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有显着的生态效益。

3发展低碳农村经济的途径1全面强化绿色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建设

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发展无公害农产品基地,例如有机食品以及绿色食品的生产基地等,并且要积极按市场经济规律把产品推向市场。此外,还要加大力度建设安全食用农产品重点加工企业,创建绿色低碳农产品市场,积极发挥这些基地、企业的带头作用,促进低碳农业规模的扩大。2大力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大力提高低碳农业整体水平

发展低碳农业,还应该加强农业科技教育,要积极整合加强生态农业建设与科教兴农战略。要大力引进、选育、推广品质优良、产量较高的品种,提高种养业的低碳水平;进一步改革农业科研机制,引导农业科技企业向低碳、高效方向发展,加大对企业、基地潜力的挖掘;积极开展并加强对农业技术人员及广大农民低碳农业知识的培训,从根本上提高低碳农业水平;要加大低碳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力度,园区建设政策应该更加倾向于低碳农业,使之成为发展低碳农业的榜样;积极推广和使用农作物病虫防治技术和农业生产用品无害处理技术,积极合理使用农药防治,宣传和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3加大对低碳农业的监管,强化低碳农业的规范化程度。

为促进和发展低碳农业,满足老百姓对绿色、无公害、低碳农产品的日益增长的需求,必须加强对农产品生产全过程的监管力度;建立、健全农产品检测机制,从源头上控制农业生产过程中可能造成的污染;对即将上市的农产品和市场上的农产品要加强质量监督和检测。建立农产品质量追溯制度,严格践行对百姓作出的低碳、绿色、安全的承诺,对不合格农产品进行召回、销毁、理赔。

4积极宣传低碳农业,全面提高老百姓的低碳农业认识

充分利用媒体资源,开展低碳农业宣传,提高农民群众的低碳意识。低碳农业对我国来说尚属新生事物,民众对此认识不足。因此,要积极开展多渠道、多形式、多方位的宣传教育。运用舆论宣传工具,积极宣传低碳农业,让广大民众充分认识低碳农业的重要性,认识到低碳农产品的安全性和优越性,逐渐形成良好的发展态势。

宣传和改善农民和农产品加工企业的低碳环

境,打造低碳农产品自主品牌,生产绿色、低碳、无公害农产品,发展农副产品的低碳深加工企业,使得广大农民和加工企业积极参与低碳农业建设。以低碳农业理论为先导,将低碳农业作为农民教育和科技培训的重要内容,鼓励农民采用低碳技术,实施低碳型种养模式,创造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和谐低碳系统。5强化农业行政执法,为发展低碳农业保驾护航

加大农业行政执法力度,执行农用资源管理条例、农业管理条例等有关的法律法规。加强对农资市场、低碳农产品生产基地、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农产品质量进行监测和管理,确保农业生产用品的安全。坚决打击各种损害农产品安全、破坏资源环境,假冒无公害、绿色、低碳农产品标志、品牌的违法行为。要积极展开“低碳打假”行动,维护广大农民和消费者的利益。同时根据发展低碳农业的要求,促进农业执法队伍的发展。6加大对低碳农业的投入,保证低碳农业发展的物质基础

低碳农业关系到整个农村经济的全局,建设投资大、见效慢,因此在起步阶段需要政府加大投资力度。国外政府为鼓励农民从生产常规农产品转向生产低碳农产品,对农民给予相当数额的补贴。鉴于国外的经验和发展低碳农业的需要,必须确保生产基地、生产加工过程、贮藏运输途过程中杜绝污染。这对于正常生产的农民和加工企业来说,这一转变不但人力投入将大大增加,而且物质投入更需加大。因此,低碳农业在发展初期需要相关农业部门加大对低碳农业的投入,设立低碳农业专项投入资金。在加大投资的同时,还必须制定优惠政策,吸引社会各界投资发展低碳农业。积极鼓励农产品加工企业、销售企业、科研单位等进入低碳农业发展领域,与低碳农业建设基地及农户形成共享利益。此外,还应该采取财政税收、信贷等经济方面的优惠政策,扶持一批农业低碳型龙头企业,推进和扩大低碳农产品发展,提高低碳农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4展望

当前农村发展步入一个崭新的阶段,发展低碳农村经济是新农村建设的客观要求,为了我国农村的持续、科学、和谐发展,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和改善农村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必须发展低碳农业,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农村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1]赵文晋,李都峰,王宪恩.低碳农业的发展思路[j].环境保护,2010(12):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