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呼吸疾病治疗十篇呼吸疾病治疗十篇

呼吸疾病治疗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58:22

呼吸疾病治疗篇1

“冬病夏治”穴位敷贴治疗肺系疾病,主要治疗的是慢性咳嗽、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老慢支)、阻塞性肺气肿、反复感冒等呼吸道的慢性疾病。

2010~2012年夏季在我科就诊的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包括过敏性鼻炎、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肺气肿等)286例,均符合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1】,男184例、女性102例;年龄3~81岁;病程1~23年;过敏性鼻炎122例、慢性支气管炎78例、哮喘64例、肺气肿22例。286例于每年夏季三伏天的初伏、中伏、末伏的第一天采用自制中药穴位敷贴法治疗:药方为:白芥子、细辛、甘遂、延胡索、苏合香按比例共研细末搅拌均匀,用姜汁调和制成直径约1Cm大小圆饼状,选择患者定喘、大椎、肺俞、心俞、膈俞、膻中、天突等穴位交替使用,贴敷时间为6~8小时,病情有特殊要求可以适当延长,连续贴敷3年。

敷贴时多选用大椎(背部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处,此穴有宣散外邪、祛风止痛的作用)、肺俞(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主治咳嗽气喘)、心俞(第5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此穴具有养心安神、调理气血的作用)、膈俞(第7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膈俞为血之会,有理气降逆、活血通络之功)、天突(位于胸骨上窝正中处,此穴能通利气道,宣肺降气,止咳平喘),再配以脾俞、肾俞、神阙等。药物敷贴在肺俞、心俞、脾俞、肾俞等穴位上,可产生协同作用。肺俞、心俞、脾俞、肾俞等穴多集中在背部交感神经链处,在这些穴位上敷贴药物,可使上中下三焦相通,平衡阴阳,达到“正气内存,邪不可干”的防病治病效果。

治疗第1年时,临床控制26例:临床症状完全控制,咳嗽、咳痰、喷嚏症状完全消失;显效212例:临床症状及体征明显改善;无效48例:临床症状及体征无明显改善。治疗第2、3年后临床控制、显效及无效例数分别为38、62,216、211及32、13例;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的第3年明显优于第1、2年(95.4%、88.8%、83.2%、p

“冬病夏治”是中医学防治疾病的一个富有特色的重要方法,它是根据《黄帝内经》中“春夏养阳”的原则,利用夏季气温高,机体阳气充沛,体表经络中气血旺盛的有利时机,通过适当地内服或外用一些方药来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使一些宿疾得以恢复。可以说“冬病夏治”体现了中医学中人与自然相协调的整体观念和对疾病重视预防为主的理念。对于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等慢性疾病的人来说,夏天是一个不应放过的最佳治疗时机。冬季因为气温、气压偏低,偏低,这类病特别容易复发。冬季治疗以治标为主,不能够从根本上消除病因。在夏季,由于影响其发病的气候因素比较少,症状通常比较轻,有足够的时间扶正固本,以提高肌体的免疫能力,达到痊愈的目的。《内经》谓:“诸痰呕喘,皆属于上”,哮喘病位在肺,但肩背通于肺,故在肩背部腧穴用药可使药力入肺;西医研究表明背部胸椎旁,交感神经链附近,是呼吸系统疾病的病理反射区,此区分布的穴位对治疗肺部疾病疗效显著【2】

本文286例患者经过1~3年的观察,临床有效率逐年提高,提示冻冰下肢能治延缓和预防呼吸系统疾病的发作,且敷贴年限越长,临床疗效也提高。

注意事项:

1)阴虚体质患者慎用。

2)贴完伏膏之后,不要在烈日下暴晒,也不要长时间待在空调房里,每天让自己微微出点汗。贴上之后两到四小时就可以揭下来,如果皮肤有些红肿,不需要特殊处理,如果有气水泡的话,最好让医院针灸科医生给你处理。如果皮肤觉得红肿、发痒,可以泡点绿茶水,用湿棉签蘸点绿茶水,轻轻地涂在皮肤上,可以缓解红肿、发痒的症状。千万不要用手抓,手上有细菌,会发生感染

参考文献:

呼吸疾病治疗篇2

关键词:牛;呼吸道疾病;综合治疗;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S852.3文献标识码:aDoi:10.11974/nyyjs.20170332055

引言

近几年来,我国肉牛养殖业遇到了牛群频繁地发生呼吸道疾病的情况,导致经济损失十分严重,影响到了我国肉牛养殖业的稳步与健康发展。这主要是由肉牛养殖户频繁地引进外地牛犊造成的,再加上处置外地牛犊的方法不正确,使本地牛群也受到了一定的感染,导致了互相传染的严重后果。如果无法对其进行正确的治疗与预防,其导致的后果将十分严重。

1综合治疗的方法

通常情况下,牛的呼吸道疾病会发生在奶牛、牛犊与肉牛身上,如果发现了一些与呼吸道疾病相似的症状,就必须及时地就医,切记乱使用药物,因为在一天的时间内,如果对多种药物的连续使用会使药物无法满足对呼吸道疾病进行治疗的浓度和剂量,进而导致治疗的效果不佳,而且还会错失治疗的最佳时间段,直接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此外,使用几种药物对牛的呼吸道疾病进行同时的治疗,会使病牛承受较大的身体负担,因为病牛生病时的身体是十分虚弱的,这样的药物使用会造成巨大的身体伤害,使其身体机能受到的损害更加严重,就算治愈之后,其身体机能也很难恢复或者是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恢复过来,对肉牛的质量造成了一些不好的影响。因此,如果发现了一些与呼吸道疾病相似的症状,必须及时地就医,或者对病牛注射相应的抗生素,使病情得到相应的控制。在治疗的时候,兽医要对其进行早期的采样,因为早期的病情检测起来比较容易,保留这些数据信息可以有效地帮助到其日后综合治疗方法的研究。在病毒感染确诊以后,应该注射相应的抗生素来治疗,促进其治疗效果的提高。饲养的环境较差或者长途运输等都会引发牛犊的呼吸道疾病,这些病毒的交互感染会导致疾病的蔓延更加肆意。因此,全面地检测外地购买的牛犊十分重要,有针对性的做好牛犊的各类疫苗接种,以及牛舍的清洁消毒和通风、光照同样十分重要。同时还要对牛饲喂的饲料进行科学合理的搭配,确保其生存环境的良好。

2预防的措施

2.1控制引进外地牛犊的数量

在进行肉牛养殖的时候,要控制引进外地牛犊的数量,尽可能地购买本地繁殖的牛犊,以降低外地牛犊带来的疾病威胁,降低其安全隐患。如果不可避免地要引进外地牛犊的话,就必须做好牛犊引进之前的各种防御措施,如在引购前要向当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提出引购动物申报审批手续,经批准后再行引购,并对其进行全面的检测,做好其疫苗接种工作等,同时还要全面地调查引进牛犊所在的养殖场,对其真实情况进行良好的了解与把握,在确保其产地疫情的安全性与可靠性之后再对牛犊进行引进。对牛犊进行运输时,相关的工作人员应该做好牛犊的照顾工作,使它们的疾病感染概率得到有效的降低。引购回场后要做好隔离观察和应急处理等工作,对其进行单独圈养,数月之后对其健康状况进行全面地观察,确认其健康后迁入牛舍。

2.2及时地采取正确的医疗措施

如果发现了一些与呼吸道疾病相似的症状,切记乱使用药物,必须及时到当地兽医站或者诊所就医,通过专业兽医的检测与治疗来对病牛的病情进行确诊与控制。在对病牛进行医治的时候,通常使用到的药物主要有林可霉素与恩诺沙星等,在使用药物进行治疗的同时,还需要给病牛注射相应的抗生素,通过这种方法来实现对呼吸道疾病病牛的共同治疗。在注射相应抗生素的时候,其注射用量必须严格地按照抗生素的剂量标准来进行。兽医站应该确保其具有充足的药物,避免由药物不够造成的无法及时医治的情况。

2.3对治疗无效的病牛进行正确的处理

牛群的呼吸道疾病属于一种传染性的疾病,有的病牛就算能够及时就医也不一定完全被治好。如果出现了病牛因治疗失败而死亡的情况,牛养殖户应该对其尸体及其周围环境进行良好的保存,并且及时地向当地兽医部门上报这些情况,在他们的正确指导下,做好牛尸体周围环境的清理与消毒工作,从而最大限度地控制呼吸道疾病的二次传播,千万不能对病牛尸体进行擅自处理,要对其进行火化或者是将其深埋等。

3结束语

对于牛的呼吸道疾病,应该给予高度的重视并且积极主动地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做好其预防工作与综合治疗工作,此外,还要根据疫情的具体情况来选择科学的方法进行治疗,以促进经济损失的降低,使养牛业可以保持稳定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毛增荣,滕文明,彭金桥,等.浅述肉牛呼吸道疾病的原因和防治方法[J].新农村(黑龙江),2016(28):89.

[2]何扬举.浅谈牛呼吸道疾病的预防与治疗[J].农民致富之友,2013(20):194.

呼吸疾病治疗篇3

【关键词】呼吸内科;抗生素;治疗

【中图分类号】R5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4-0020-01

抗生素是目前临床上使用得最为广泛的一类药物,主要用于治疗细菌感染性患者,对于病原菌具有很好的抑制与杀灭作用,能够挽救了大量病人生命。据统计,在呼吸内科疾病中,各种不同性质的感染的比例达到了80%至90%。因此,对于呼吸内科患者而言,选择使用合理的抗生素显得十分重要。然而,抗感染药物如果使用不合理,将造成抗生素不良反应,甚至导致细菌耐药性的增强。所以,合理地使用抗生素应当引起呼吸内科医生的高度重视。

1呼吸内科疾病常用抗生素及其特点

呼吸内科疾病的临床常用抗生素主要有:β-内酰胺类抗生素、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喹诺酮类抗生素及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等。

1.1β-内酰胺类抗生素:此类药物能够直接杀灭患者支气管分泌物中的细菌,属于快速杀菌剂,其作用机制是抑制细菌细胞壁粘肚之合成,从而造成细胞壁的缺损,进而发生水内渗,使菌体胀破。一是青霉素类,主要有不耐酸青霉素类、耐酸青霉素类、广谱不抗假单胞菌类、广谱抗假单胞菌类和抗G-杆菌类药物。二是头孢菌素类,属于广谱抗菌药物,目前已有四代。前两代对绿脓杆菌是无效的,第三代当中的一部分品种与第四代对绿脓杆菌有疗效。因为头孢菌素均无后效应,所以一定要足量使用,一直到病人痊愈为止。三是非典型β-内酰胺类,其中又包括了新型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和β-内酰胺类共同构成的复合制剂。前者对于G-杆菌、G+球菌和厌氧菌、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脆弱拟杆菌等都有十分强大的抗菌活力,对于大多数耐药菌的活性都超过了第三代头孢菌素。后者作为复合制剂,其中的β-内酰胺酶抑制剂可与细菌所形成的β-内酰胺酶行进行自杀性结合以保护β-内酰胺不会为β-内酰胺酶所水解,从而能够继续发挥抗菌之作用。它和β-内酰胺类所构成的复合制剂能强化对于耐药菌株的杀菌效果,并让抗菌谱不断扩大。

1.2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这一类药物属于静止期杀菌剂,常见的有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奈替米星、西索米星和链霉素等,可以杀灭绿脓杆菌、肠杆菌科细菌及不动杆菌等抗G-杆菌,其中阿米卡星最为强力。对于抗G+球菌也具有一定的活性,但是不如第一代和第二代头孢菌素。针对葡萄球菌的抗菌活性,奈替米星的作用最为强力。

1.3喹诺酮类抗生素:该类药物涵盖了诺氟沙星、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依洛沙星、洛美沙星及格雷沙星等。以上药物能导致细菌在各品种之间形成交叉耐药,并对其他种类的抗生素造成耐药,所以选用时要十分注意选择好适应证。

1.4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本类药物属于窄谱速效抑菌剂,其抗菌谱和青霉素G十分相似,需氧的G+球菌、G-杆菌和厌氧球菌。军团菌、支原体、衣原体和一些流感杆菌对于本类药物敏感,并对绿脓杆菌及多数肠杆菌科细菌没有效果。新大环内酯类主要有罗红霉素、克拉霉素及阿奇霉素,和红霉素比较起来,抗菌谱无显著扩大,但是药物代谢动力学改善与副反应已经减少。阿奇霉素对于G+球菌的效果要比红霉素更差,对G-杆菌的效果则比红霉素要强,特别是对社会获得性肺炎的常见致病菌及流感杆菌、支原体、衣原体等具有极好的抗菌活性。

2呼吸内科疾病常用抗生素的合理运用

2.1合理用药方法:选药之前应先进行痰涂片检查,从而大致确定所感染的病原体是G+球菌还是G-杆菌,这样就能让抗生素的选择变得更有针对性。院内感染、老年患者、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免疫抑制疾病的患者中,以G-杆菌中的肠杆菌科细菌、绿脓杆菌等与G+球菌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厌氧菌等为主。在开展经验性治疗的基础上,要积极进行病原学检查,在抗菌治疗三天之后,如果肺炎临床表现出现好转,那就意味着选择方案是正确的,可以继续按照该方案用药。如果临床表现没有改善或者出现病情恶化,应当及时调换抗感染药物。要依据药敏试验的结果,选择敏感度较高、抗菌谱较窄、价格低廉且毒副反应较低的药物。假如没有药敏结果作为指导,则应当选择一些能够控制常见G-杆菌、绿脓杆菌与G+球菌等的药物。

2.2联合用药和配伍方法:一般来说,细菌感染可以用一种抗生素进行控制,没有必要进行联合用药。但是,对于病原菌不明的严重感染者,或者病人本身就有基础疾病,或者免疫功能低下,或者出现混合感染的,应当进行联合用药,从而发挥协同作用,以增强用药疗效,并减少细菌耐药性之产生。联合用药中的合理配伍,可以在繁殖期杀菌剂中加入静止期杀菌剂,比如β-内酰胺类加上氨基糖苷类就能起到协同的作用;静止期杀菌剂则能加速效抑菌剂的作用;青霉素类加上头孢菌素类就能连续抑制细菌细胞壁之合成,从而产生协同的作用;速效抑菌剂和繁殖期杀菌剂则不宜联合使用,这是由于速效抑菌剂能够快速抑制细菌蛋白质之合成,从而使其难以进入繁殖期内,从而造成繁殖期杀菌剂的活性降低,以至于形成拮抗作用。

参考文献

[1]阙万才.我院门诊呼吸内科抗生素用药分析[J].中国药业,2006(18).

呼吸疾病治疗篇4

聚居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州的布朗族约28000人,绝大多数居住在勐海县的布朗山、巴达、西定等。呼吸系统疾病发生在人体的呼吸道,以咳、痰、喘、炎为共同特点,病状为咳、痰、喘,如果长期不愈,极有可能发展成肺气肿、支气管扩张及肺源性心脏病等。布朗族聚居区,此病是常见病、多发病,布朗族民间医生通过长期的实践,积累了一些有效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验方,现介绍如下:

验方1

臭灵丹20g、叶上花30g、夹骨史根29g,水煎服,主治气管炎。1日3次,1次80ml,3日1疗程。

验方2

小白芨50g、竹林标20g、锅铲叶20g,水煎服,主治气管炎。1日3次,1次70ml,6日1疗程。

验方3

土细辛30g、鬼针草50g、三台红花10g,水煎服,主治气管炎。1日3次,1次90ml,3日1疗程。

验方4

红白解50g、白虎草30g、灯台树皮10g,水煎服。主治气管炎、咳嗽、哮喘。1日3次,1次120ml,7日1疗程。

验方5

大苦藤60g、细龙胆草30g、三桠苦10g、葫芦茶20g,水煎服,主治支气管炎。1日3次,1次120ml,7日1疗程。

验方6

菖蒲30g、芦子根50g、百合10g,水煎服,主治支气管炎、哮喘、咳嗽。1日3次,1次150ml,3月1疗程。

验方7

鱼子兰50g、大狗响铃20g、绣球防风20g,水煎服,主治慢性支气管炎。1日3次,1次160ml,3日1疗程。

验方8

大树黄连50g、大黑头草20g、大发散10g,水煎服,主治咽喉炎。1日3次,1次200ml,6日1疗程。

验方9

树甘草60g、小籽绞股蓝20g、叶下珠30g,水煎服。主治支气管炎,肺热咳嗽。1日3次,1次150ml,3日l疗程。

验方10

合包藤50、水冬瓜树皮20g、木15g,水煎服,主治支气管炎、哮喘。1日3次,1次200ml,3日1疗程。

验方11

八宝树根皮20g、白花树皮20g、山桂花树10g、灯心草10g,水煎服,主治气管炎、咳嗽、痰多。1日3次,1次150m1%,3日1疗程。

验方12

野芝麻根50g、大白火草20g、冰片叶30g,水煎服,主治气管炎。1日3次,1次200ml,3日1疗程。

验方13

野藿香30g、理肺散10g、飞杨草10g,水煎服,主治气管炎。1日3次,1次60ml,3日1疗程。

呼吸疾病治疗篇5

【关键词】呼吸衰竭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有创呼吸机;无创呼吸机;序贯治疗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呼吸衰竭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生率逐渐的提高,这一病症已经引起了人们高度的重视。本文主要是针对于呼吸衰竭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有创与无创呼吸机序贯治疗加以分析,探讨其临床效果。以本院的2010年2月~2013年2月的80例呼吸衰竭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从2010年2月~2013年2月的80例呼吸衰竭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将这80例患者随机的分成两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最高为73岁,最低23岁,平均年龄36岁。对照组患病人群中男23例,女17例,年龄最高为76岁,最低21岁,平均年龄34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方面基本相同,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在进行实验之前需要对患者的血压血糖以及心血管等各种病症进行检测,对有其他病症的患者及时的进行药物等的治疗,排除其他因素对研究结果的影响。

1.2方法对两组患者分别服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解痉平喘药物、抗生素抗感染以及治疗咳嗽化解痰份的相关药物,使得患者在进行研究之前维持体内的酸碱平衡以及使得紊乱的电解质得以修正。观察组以无创序贯通气对患者进行治疗,在治疗的最初阶段需要经口气管插管把呼吸机连接上。通过采用流量型辅助来进行对通气方式的控制,在1d后对通气方式进行改变将最初的通气方式改成压力支持通气间接强制通气。然后根据患者的血气结果来进行分析,加以分析后来调整呼吸器的速度和流量。随着患者病情的改变情况来改变不同的通气模式,改变通气的量。在压力达到一定的程度后,可以根据实际患者的病情来决定是不是要将管去掉,一般插管的时间在3~7d左右。对于流量的调节,需要根据氧的饱和度加以确定。在进行调节时,需要保证氧的饱和度>90%。在机器的协调治疗下,患者病情会慢慢的得到恢复,直至可以进行自主呼吸了。在对照组进行治疗时,所采用的方法和步骤和观察组一样。

1.3观察指标将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总机械通气时间、有创通气时间、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情况、住院时间和撤机失败情况加以记录。

1.4统计学方法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1.0对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通过观察和分析将所得的数据加以整理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结果

通过对两组患者的有创通气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的数据加以整理,分析比较得出:对照组的总机械通气时间和有创通气时间和观察组相比,观察组治疗时间明显的比对照组低,p

表1两组患者总机械通气时间、有创通气时间比较(x-±s)

组别例数总机械通气时间(d)有创通气时间(d)

观察组404.6±2.3a12.3±3.2a

对照组4012.3±4.716.5±3.1

注:与对照组比较,ap

观察组患者撤机失败情况、发生呼吸机相关肺炎情况、住院时间比对照组要低很多,p

表2两组患者撤机失败情况、发生呼吸机

相关肺炎情况、住院时间比较

组别例数撤机失败呼吸机相关肺炎住院时间(d)

观察组407315.8±4.7

对照组40141227.3±6.3

注:与对照组比较,p

3讨论

随着呼吸衰竭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逐渐增多,使得相关的治疗手段逐渐的出现。在对呼吸衰竭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治疗中,目前采用的方法主要是机械通气治疗,这一方法的出现为呼吸衰竭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治疗提供了希望[1,2]。在进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这种方法能够有效的对患者病情起到好转的作用,而且还能够大大的减少康复的时间。随着研究的逐渐深入,无创通气理论开始出现并被广泛的应用于对呼吸衰竭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治疗中[3]。无创通气设备迅速的被发展起来,成为医学领域一项重大的突破。在对呼吸衰竭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的病情、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通气机。这一通气设备的临床应用使得患者在进行治疗时避免了许多不必要的麻烦和困扰,成为大家认可的一项好的技术设备,它能够有效地缓解患者的病情,使得患者尽早的恢复健康。

参考文献

[1]苏温兰.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42例患者的护理.重庆医学,2010,39(11):1468-1469.

[2]黄桃,周发春,万东,等.使用BipapVision呼吸机单孔型和平台型呼气阀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高碳酸血症.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11,23(4):216-219.

呼吸疾病治疗篇6

【关键词】抗生素;临床治疗;联合用药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8.502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2815-02

analysisofantibioticsinthetreatmentofrespiratorydiseases

ZHanGBin-gxin

Firstpeople'sHospitalofDaliCity,Dali,Yunnan,671000

【abstract】inmoderntimes,withthedeepeningofmedicalresearch,antibioticsintheclinicaltreatmentofincreasinglycommon.Respiratorymedicine,asaimportantdepartmentofhospitals,clinicaluseofantibioticsbytheconcernofphysiciansandpatients.indeterminingtreatmentofthepatient'scondition,butalsoaffecttheeconomicburdenonpatients.thispaperanalyzesthestatusofclinicaluseofantibioticsinRespiratorymedicineanddiscussessomeofthedetailsofclinicaluseandprecautions.

【Keywords】antibiotics;Clinicaltreatment;Combinationtherapy

抗生素中具有抗病原体,能有效抑制细菌或者真菌的再生,在一些容易感染的呼吸道疾病治疗中有很好的临床治疗效果。抗生素的合理使用不仅能有效地增强治疗效果,而且还能缩短病症的治疗时间,减少患者对抗生素的耐药性,提高患者对病菌感染的抵抗能力。呼吸内科是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核心部门,抗生素在呼吸内科中的临床应用关系到呼吸系统疾病治疗的效果,对此方面进行研究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是当代医学发展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1抗生素临床应用现状

当前,大多数临床医师在治疗呼吸系统疾病时,都会根据患者的症状和病情严重程度来选择临床用药。这种方式虽然是采取“科学”的方式针对性的用药,但却忽略了患者日常药物的使用,患者自身的耐药性会极大程度地降低药物使用效果,从而影响到整体的治疗效果。如果患者平时极少使用抗生素,这种用药方式很容易让患者对抗生素产生强烈的耐药性,当呼吸道再次感染时,就必须使用抗菌性更强的抗生素来抑制病菌的再生。例如,患者平时仅服用阿莫西林等抗生素,临床医生在治疗时没有考虑到这一因素,给患者使用了头孢4代,这种用药方式能有效地解决当前的呼吸道感染问题,但患者日后感冒服用阿司匹林就不会产生任何抗病效果,就要服用头孢四代或抗药性更强的药物。如果患者日常经常服用头孢1、2、3代抗生素,在临床治疗时,医师就要结合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来选择用药的种类:病情较轻的患者服用头孢1、2代药物,病情较重的患者服用抗药性更强的药物以减少患者体内耐药性的产生。因此,在治疗呼吸道感染疾病时,临床用药方式要把患者日常抗生素用药情况纳入考虑的范畴,这样不仅能提高抗生素药物的治疗效果,同时也能抑制患者体内高等级抗生素耐药性的产生,这样有利于完善当前的抗生素临床用药体系,提高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效果。

2呼吸内科抗生素临床用药注意事项

由于呼吸系统疾病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导致了抗生素临床用药并没有行得通的、统一的标准,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用药方式,需要注意的事项包括以下几点:

2.1要把患者日常用药情况作为药物选择的基础从上文抗生素临床用药的现状分析中可以看到,针对结合患者日常的用药情况来选择抗生素种类能起到提高治疗效果和抑制患者体内抗生素耐药性能的产生。就目前对呼吸内科抗生素临床用药的研究层面来看,结合患者日常用药情况的择药方式的基础是合理的,它把当代的医疗发展趋势和药物研究进行了择优综合,是一种比较先进、科学的用药理论。因此,医师在临床用药时,要详细了解患者的用药情况,在此基础上根据素抗药性能的强弱选择合适的抗生素。

2.2避免盲目使用抗生素在呼吸系统疾病治疗中,盲目使用抗生素不是简单意义的滥用药,而是对统一的病症都使用抗生素药物,例如患者上呼吸道发炎均使用抗生素药物。现代临床抗生素用药理论中明确指出,在治疗呼吸系统疾病时,要根据病根的原因选择抗生素的种类。在一些病毒感染的疾病中,使用抗生素治疗没有效果,结果严重的会导致菌群失调。针对这些问题,在呼吸内科抗生素临床用药的过程中,要根据病因针对性的选择抗生素,病毒感染疾病使用抗病毒类抗生素,而不是统一使用抗生素药物治疗。避免盲目用药能有效地提高药物治疗的效果,它也是完善临床抗生素用药理论的基本途径。

2.3抗生素联合用药问题抗生素联合用药是现代医学发展的重点,针对病因未明或危及生命等感染性疾病时,采用抗生素联合用药能有效地提高患者的抗病效率,达到综合除菌、杀毒的效果。出现下列几种情形时,可以采取联合用药的方式:单一抗菌药物难以控制感染;患者有免疫缺陷且病情较重;多种细菌共同导致的系统局部感染;日常使用单一的抗生素导致耐药性较强。笔者多年抗生素临床用药过程中发现,在治疗呼系统感染性疾病时,经常遇到抗生素临床用药可选种类少的问题。这种情况就导致大部分医生都会根据用药习惯来选择抗生素,并没有考虑患者的实际病情。因此,在现代呼吸内科抗生素临床用药过程中,医师要了解患者感染疾病的特点,结合实际病因,选择何种药物、单一用药还是联合用药,要充分利用联合用药的优势,准确、及时地为患者提供最佳的治疗方案。

2.4抗生素临床用药量问题药物用量问题是所有药物治疗都必须注意的事项,在利用抗生素治疗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的过程中,药剂用量是影响临床治疗效果不可忽视的因素,要根据患者血药浓度、半衰期、患者病情等基本病情科学的定量药剂用量。同时,临床医师还应根据抗生素特点选择溶媒,如果溶媒不合适,不仅会影响到治疗的效果,还会错过病症最佳的治疗时间。抗生素临床用药量需要在长期的工作经验中,进行不断的归纳和总结,选择最合理、最科学的方式来确定用量的大小,以实现临床用药的目的。

3结语

综上所述,抗生素在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具有重大的意义,决定了临床治疗的效果。临床医师在选择抗生素用药时,要考虑患者的日常用药问题,结合患者的实际病情来选择用药方式和药剂量,避免盲目用药。要把合理性、科学性作为抗生素临床用药的基础,达到最佳的临床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呼吸疾病治疗篇7

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第二人民医院,云南曲靖654200

[摘要]目的分析CopD(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治疗方式与效果。方法选取2003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CopD并呼衰患者中的50例,分为2组,研究组(30例)采用nippV(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方式治疗,对照组(20例)采用常规方式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map、RR、HR情况及血气指标(pao2、paCo2及pH值)变化情况,同时比较两组临床不良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在map、RR、HR几项基本指标上,以及pao2、paCo2、pH值几项血气指标上改善均更明显;另外,研究组不良情况发生率4.0%,对照组为16.0%;研究组效果总体更佳(p<0.05)。结论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采用nippV方式治疗效果显著,且安全性高,临床可积极予以推广。

[

关键词]CopD;呼吸衰竭;治疗;nippV

[中图分类号]R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654(2014)03(b)-0086-02

CopD是常见的一种呼吸道疾病,主要因肺泡内气体增多且压力升高,导致肺部因通气不畅而出现缺氧所致的一种疾病。一旦发生CopD后,患者的肺功能会受到较明显的损伤,随着肺功能损伤程度的加重,容易并发呼吸衰竭,直接危及患者的生命[1]。对发生CopD并呼衰的患者及早救治可降低死亡几率。nippV是临床应用效果显著的一种救治CopD并呼衰方式,本文即就nippV治疗CopD并呼衰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以为临床相关治疗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3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CopD并呼衰患者中的50例,按照临床差别性治疗方式分为2组。研究组30例患者中,男21例,女9例;年龄54~82岁,平均(73.6±5.8)岁;CopD病程11~23年,平均(16.8±2.3)年。对照组男22例,女8例;年龄55~80岁,平均(73.2±5.4)岁;CopD病程11~24年,平均(16.5±2.1)年。两组患者在基本性相关资料上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入选标准

所有患者均根据2002年我国制定的关于CopD的诊断指南进行诊断并确诊[2];pao2≤60mmHg,paCo245mmHg,pH值<7.25;呼吸频率>24次/min;均无消化道出血症状,无明显的意识异常症状;均具有机械通气适应症。

1.3治疗方法

1.3.1对照组采用常规方式治疗。对所有患者均先行平喘、抗感染、使用糖皮质激素等基础性处理,然后持续性进行氧疗,经鼻插管吸氧,氧气流量控制在3L/min左右。

1.3.2研究组同对照组先行基础性处理,并同时行nippV方式治疗。呼吸机使用Bear1000型(美国伟康公司),并选用适合患者的口罩或鼻罩,同时将头套认真固定,进行相关参数的设置:呼吸频率设置在14次/min;通气模式设置为S/t;潮气量设置在4mL/kg之上;呼气压力设置在4cmH2o;起始吸气压力设置为8cmH2o,并随通气时间的延长逐步增加,一般在通气后0.5h可使吸气压力增至12~18cmH2o。通气前3d,通气总时间均在12h/d以上,3d后根据患者病情改善情况适当减少通气时间。每次通气时,需有专人于患者床边加强监护和管理,对意识清醒的患者要定时帮助咳痰,昏迷者帮助吸痰,以保持患者呼吸道的畅通[3]。

1.4评价指标

①对两组治疗前与治疗后3d患者的map(血压)、RR(呼吸频率)、HR(心率)情况分别监测并比较。②对治疗前与治疗后12h、72h患者的血气指标(pao2、paCo2以及pH值)分别监测和比较。③对比两组临床不良情况,包括并发症情况和死亡情况。

1.5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1.0软件分析相关的统计数据,采用(x±s)对计量资料进行表示,用t检验,p<0.05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map、RR、HR及Sao2情况

治疗前,两组在map、RR、HR以及Sao2几项指标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在以上4项指标上,两组均出现改善,但两组相比显示,研究组在map、RR、HR上降低均更明显,且Sao2升高更明显(p<0.05)。见表1。

2.2治疗前后两组血气指标变化情况

治疗前,在pao2、paCo2及pH值上相比,两组无显著差别(p>0.05);治疗后,在pao2与pH值上两组均升高,但研究组升高更明显;在paCo2上两组均降低,研究组降低更明显;以上比较差别均有显著性(p<0.05)。见表2。

2.3两组临床不良情况

研究组未见死亡患者,出现1例腹胀患者,不良情况发生率4.0%。对照组出现1例死亡患者,死亡率为4.0%;出现2例感染患者和1例导管阻塞患者,不良情况发生总率为16.0%(4.0%+12.0%)。研究组治疗方式更安全(p<0.05)。

3讨论

CopD是常见的呼吸道疾病,发病后患者的肺部功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且随着患者病程的延长,肺部功能受损程度逐步加重,导致患者发生呼吸衰竭的几率明显增加。及早选用合理的方式进行救治,可有效降低死亡率。

常规性抢救整体效果往往不够理想,且患者治疗的时间较长,对患者身体的创伤较大。无创通气在治疗中不需经鼻或口腔插管,明显降低对患者造成的损伤,且可同时保持患者正常的免疫以及生理功能,减轻患者的痛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另外,无创通气可在短时间内改善患者的病情,对pao2、paCo2以及pH值等血气指标的改善效果显著,可明显减轻患者呼吸困难等严重症状,降低患者发生死亡的几率[4]。

在采用无创通气对CopD并呼衰患者治疗时,应注意确保患者具有较好的适应证,采用此种方式治疗的患者呼衰程度不宜过重,同时血流动力学应处于比较稳定的状态下。另外,通气前应严格设置各项相关参数,并在通气中注意对吸气量进行适当调整,以利于保证适宜的潮气量。另外,通气中应注意保持患者呼吸道的畅通,对清醒的患者要定时帮助咳痰,对处于昏迷的患者应定时帮助吸痰,防止因呼吸道阻塞发生意外情况[5]。

本文统计显示,nippV治疗患者在map、RR、HR几项基本指标上均改善更显著,且在血气指标(pao2、paCo2及pH值)上改善更明显;另外,nippV治疗中不良情况发生率4.0%,常规治疗为16.0%;nippV治疗效果总体更佳(p<0.05)。

综合表明,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采用nippV方式治疗效果显著,且安全性高,临床可积极予以推广。

[

参考文献]

[1]热西汗·依不拉音,夏迪亚·夏木西丁.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12,14(33):105-106.

[2]欧阳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治疗效果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10(6):44-45.

[3]邹秋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32例疗效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2,31(7):50-51.

[4]刘燕,晋小祥.Bipap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观察[J].吉林医学,2011,32(29):6100-6101.

呼吸疾病治疗篇8

贵阳市肺科医院,贵州贵阳550004

[摘要]目的探究无创正压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月期间住院部收治的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86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用吸氧、抗感染、祛痰、糖皮质激素治疗、支气管扩张、纠正酸碱平衡、营养支持等常规CopD疗法对所有患者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机械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气指标、生命体征、呼吸频率、气管插管率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paCo2、Sao2、呼吸频率、心率分别为(58.32±4.97)、(96.70±2.81)、(17±6)、(89±7),对照组为(48.23±5.62)、(90.03±4.38)、(22±3)、(107±4),比较不难看出,除pH值外,观察组其余五项观察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治疗后插管率而言,治疗后观察组气管插管率为9.3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58%,其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3.9568,p=0.0467)。结论在CpoD合并呼吸衰竭的治疗中,传统的常规疗法联合呼吸机无创通气疗法较单纯的常规疗法疗效更佳显著,具有较高的临床效价。

[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无创通气;疗效

[中图分类号]R7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654(2014)08(a)-0167-0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简称慢阻肺,是呼吸系统疾病中最为常见和多发的疾病之一,患病率死亡率居高不下[1]。据统计,1992年在我国北部和和总部地区农村人口慢阻肺患病率为3%。[2]几年来对我国多个地区成年人进行调查,慢阻肺患病率占40岁以上人群的8.2%。近年来,医学界学者不断研究探索CopD的有效治疗方法。随着科技进步,无创通气技术应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治疗,可以使呼吸衰竭及时纠正,提高患者舒适度,其方法具有高效、方便、无创等优点[3]。本研究笔者通过对观察组患者施行药物治疗、吸氧治疗等常规CopD治疗合并无创正压通气疗法,比较该疗法与常规疗法的优点,进一步探究无创正压通气在CopD合并呼吸衰竭治疗中的临床效价,其报道见下文。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随机抽样法选取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86例,男49,女37,年龄48~72岁,平均年龄(59.14±2.80)岁,病程5~22年,平均病程(14.80±1.85)年。采用随机抽签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男29,女14,平均年龄(60.15±1.56)岁,平均病程(12.60±2.46)年;观察组43例,男20例,女23例,平均年龄(58.75±1.64)岁,平均病程(14.2±2.53)年。所有参选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2002年颁布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诊断标准[4]及呼吸衰竭诊断标准并符合无创呼吸机使用适应症[5]。且不合并其他任何急慢性疾病,既往体健,否认家族遗传病史及传染病史。所有患者均不具有无创呼吸机使用禁忌症。所有参选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既往史、家族史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常规疗法对照组患者采用CopD临床常规疗法[6],给予患者吸氧、支气管扩张剂、糖皮质激素、祛痰药物、抗生素、抗感染、呼吸兴奋剂、纠正酸碱平衡失调,营养支持等治疗方法。

1.2.2无创通气疗法观察组患者在采用常规疗法的基础上,应用Bipap无创呼吸机进行机械通气疗法治疗。操作方法如下①检查呼吸机是否正常运转,更换一次性滤网,连接导管。②参数设置,选择S或S/t模式,ipap设置为6,epap设置为4,由小压力依次递增,压力上升时间设置为2s,呼吸频率12~16次/min,可适当灵活运用,以患者感觉舒适为宜。③调节氧流量:以5L/min为最佳,浓度为35%。④连接呼吸机,并连接面罩,避免漏气。运用呼吸机的过程中,应对患者进行生命体征、血气指标等进行密切观察,同时给予心理宣教,消除抵触心理,以患者舒适为标准,在正确参数范围内可适当灵活调节。

1.3观察及评价标准

治疗前和24h后对两组患者呼吸频率、心跳、酸碱度(pH)、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压分压(Sao2)进行观察,同时统计两组患者插管率。

1.4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采用spss18.0软件包对所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χ2检验,检验标准α=0.05,p<α则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疗效评价

治疗后组患者pH值均无明显改善,与治疗后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各项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两组间进行治疗后比较,观察组paCo2、Sao2、呼吸频率、心率分别为(58.32±4.97)、(96.70±2.81)、(17±6)、(89±7),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的,其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插管率

治疗后观察组气管插管率为9.3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58%,其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3.9568,p=0.0467),见表2。

3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组多病因、症状重、易复发的常见呼吸系统疾病,是以持续性气流受限为特征的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其气流受限多呈进行性发展,与气道和肺组织对香烟烟雾等有害气体或有害颗粒的异常慢性炎症反应有关。因肺功能进行性减退,严重影响患者的劳动力和生活质量[7]。慢阻肺造成巨大的社会经济负担,根据世界银行/世界卫生组织发表的研究,预计至2020年时慢阻肺将占师姐经济负担行疾病的第五位。其发病机制包括炎症机制、蛋白酶—抗蛋白酶失衡机制、氧化应激机制等,其主要表现为慢性咳嗽、咳痰、气短或呼吸困难、喘息和胸闷等。而呼吸衰竭则是指肺功能障碍,气体交换不足,导致低氧血症伴高碳酸血症,进而引起一系列生理改变和对应临床表现的综合征[8]。当CopD合并有动脉血痒分压(pao2)<60mmHg,伴或不伴二氧化碳分压(paCo2)>50mmHg时,我们称之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

临床上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常用方法包括:β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抗胆碱能药物和茶碱类药等支气管扩张剂、糖皮质激素、祛痰药、吸氧、纠正酸碱平衡、呼吸兴奋剂、抗感染、营养支持等综合治疗[9]。近年来,在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治疗方法上,越来越多的学者倾向于常规治疗联合机械无创通气疗法,其原理是利用体外机械驱动使气道口和肺泡产生正压力差,而呼气是在撤去体外机械驱动压后胸廓及肺弹性回缩产生肺泡与气道口被动性正压力差而呼气,即呼吸周期均存在“被动性正压力差”而完成呼吸。人们认为,早期及时应用无创机械通气可以防止呼吸功能不全加重,缓解呼吸及疲劳,减少后期气管插管率,改善预后[10]。本研究中,笔者采用常规疗法联合呼吸机无创通气疗法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治疗,治疗24h后,pH值为(7.34±0.06),相比治疗前无明显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亦是如此,两组治疗后pH值差异同样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表明常规治疗联合无创通气对于患者pH值改善无明显疗效。而治疗后观察组paCo2、Sao2、呼吸频率、心率分别为(58.32±4.97)、(96.70±2.81)、(17±6)、(89±7),对照组为(48.23±5.62)、(90.03±4.38)、(22±3)、(107±4),比较不难看出,除pH值外,观察组其余五项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治疗后插管率而言,治疗后观察组气管插管率为9.3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58%,其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χ2=3.9568,p=0.0467)。

综上所诉,在CpoD合并呼吸衰竭的治疗中,传统的常规疗法联合呼吸机无创通气疗法较单纯的常规疗法疗效更佳显著。综合无创通气方便、无痛苦、疗效显著等优点,呼吸机无创通气疗法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

参考文献]

[1]劳可明.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阻肺并呼吸衰竭临床观察[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26(6):713-714,716.

[2]陈云春.无创正压通气联合纳洛酮对慢阻肺呼吸衰竭患者氧代谢及肺功能的影响观察[J].中国卫生产业,,2014(8):152,154.

[3]赵晓红.无创通气治疗严重慢阻肺呼吸衰竭的体会[J].辽宁医学院学报,2013,34(1):31-32.

[4]刘利,崔罗林,王跃玲,等.无创正压机械通气在慢阻肺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3(7):528-529.

[5]张艳文,李熏波,秦长云,等.适应性支持通气模式对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的疗效及康复影响[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4(5):73,74.

[6]沈震宇,孙圣华,唐文祥,等.oSaHS合并慢阻肺呼吸衰竭上无创治疗的疗效观察[J].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4(3):83.

[7]晋小祥,刘燕,马继民,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呼吸衰竭的有创和无创呼吸机序贯治疗[J].吉林医学,2014,35(5):911-912.

[8]尹华,徐刚,张承,等.nppV对慢阻肺急性加重期并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J].求医问药(下半月刊),2013,11(9):126-127.

[9]干泳华.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重症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外医疗,2013,32(30):79-80.

呼吸疾病治疗篇9

【关键词】布地奈德;沐舒坦;雾化吸入;呼吸系统疾病;护理

呼吸系统疾病是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患者常有咳嗽、喘息、支气管痉挛等症状,甚至导致呼吸困难、缺氧而导致患者死亡[1]。我科自2011年4月-2013年9月在内科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布地奈德与沐舒坦雾化吸入进行辅助治疗,并采取了适当的护理措施,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择我院2011年4月-2013年9月收治的呼吸系统疾病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其中观察组男36例,女24例,平均年龄46.7±7.5岁;其中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25例,支气管哮喘13例,肺癌8例,肺间质纤维化及急性肺炎各7例。对照组男33例,女27例,平均年龄45.8±7.1岁,其中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23例,支气管哮喘14例,肺癌11例,肺间质纤维化7例、急性肺炎5例。患者入院时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咳嗽、咳痰、胸闷、气促、肺部明显湿音(除外心脏疾患引起上述症状者)。

1.2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内科治疗措施,比如抗感染、解痉、止咳、吸氧及对症支持治疗等。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0.9%生理盐水+布地奈德1mg+沐舒坦30mg雾化吸入,2次/d,每次10-15min,连续用药7d。喷雾器均采用BSw-2a型超声喷雾器(贝尔思有限公司生产)。

1.3疗效判定标准[2]①咳嗽、胸闷、咳痰、气促等临床症状明显减轻,肺部哮鸣音基本消失为显效;②临床症状有所减轻,肺部哮鸣音略有减少为有效;③治疗后患者上述症状及体征无明显改善甚至加重为无效。

1.4统计学分析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

2护理

2.1一般护理保持病房的清洁、安静,定时开窗通风。进行雾化吸入治疗前,详细的向患者及家属介绍病情、药物的作用及副作用等,对于雾化吸入的优点及注意事项尤其要向患者及家属解释清楚,以消除患者的紧张、恐惧心理,配合治疗。

2.2雾化吸入的注意事项①的选择。雾化吸入时患者应到采用坐位、半坐卧位或侧卧位并将床头抬高50o左右,以使膈肌下降,利于胸廓的运动,使药物的吸入量增加。②雾化吸入的注意事项。开始进行雾化吸入时,氧流量不宜太大,防止由于大量雾化微粒涌入气管、支气管,导致气管痉挛,引起呼吸困难。药物稀释液量一般为3-5ml,保持适宜的吸入时间,由于相对较多的水分进入呼吸道,呼吸道分泌物吸收水分后膨胀而产生阻塞下气道,产生严重不良反应,还可防止过长的吸入时间导致患者疲劳。③配合治疗。指导患者在吸入时用口深呼吸,使药物尽可能的吸入到深处,到达终末细支气管及肺泡,提高治疗的效果。④雾化吸入后协助患者翻身拍背,指导患者多饮水,以稀释痰液,促进痰液的排出。要保证雾化器及氧气装置专人专用,用后严格消毒。

2.3密切观察病情雾化吸入过程中要经常询问患者有无不适的感觉,并仔细观察患者有无呼吸、神情的变化。若患者出现呼吸及心跳加快、烦躁不安以及胸闷、憋气等,不能以原有疾病解释时,应立即停止雾化吸入,并详细查找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对于长期进行雾化吸入的患者,要观察其有无口咽部不适的症状及口咽白色念珠菌感染等,如存在口咽念珠菌感染,可适当进行抗真菌治疗。

3结果观察组显效37例,有效20例,无效3例,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显效27例,有效20例,无效13例,有效率为78.33%,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4小结

布地奈德混悬液是一种糖皮质激素,具有较强的抗炎作用,可抑制气道局部ige的合成,阻断或抑制气道变应性炎症,可减轻气道黏膜的水肿和充血[3]。沐舒坦可刺激肺泡ii型上皮细胞合成和分泌肺泡表面活性物质。两者联合应用,小剂量即可达到止咳、化痰、平喘的效果,局部用药吸收好,安全性高[4]。本次结果也显示,观察组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有效率为78.33%,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参考文献

[1]单彩云.布地奈德与沐舒坦雾化吸人治疗呼吸系统疾病效果观察与护理[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3):656-657.

[2]金蕊,迟海涛,苗姝.布地奈德联合沙丁胺醇、沐舒坦雾化吸入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8):24-25.

呼吸疾病治疗篇10

[关键词]肺栓塞;呼吸内科;溶栓;瑞替普酶;尿激酶

[中图分类号]R56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742(2016)08(a)-0099-03

[abstract]objectiveinthispaper,thedifferenttreatmentofpulmonaryembolismrespiratorymedicinediseasewerediscussed,andcomparedtheclinicalcurativeeffect.methodsGroupselectionfrominSeptember2014-august2015treatedinourhospitalduringtheperiodof92patients,accordingtorandomnumbertablemethodweredividedintoexperimentalgroup(n=46)andcontrolgroup(n=46).experimentalgrouppatientsafteradmissiontoSwitzerlandforthrombolysisenzymetreatment,Controlgrouppatientsafteradmissiontourokinasethrombolysistreatment,comparedtwogroupsofthetreatmentofpatientswithtotaleffectiverate,improvementofrelatedstandardsandadversereactions.Resultsexperimentalgroupinthetreatmentofpatientswiththetotaleffectiveratewas95.65%,significantlyhigherthanthatofcontrolgroup76.09(p<0.05);experimentalgrouppatientsofRF,HR,pao2,paCo2,Sao2improvementdegreeisbetterthanthatofcontrolgroup(p<0.05);theexperimentalgrouptheincidenceofadversereactionswas10.87%,lessthan28.26%ofthecontrolgroup(p<0.05).Conclusioninrespiratorymedicinediseaseintheclinicaltreatmentofpulmonaryembolism,ruiatenzymethrombolysistreatmenthassignificanteffect,andhighsafety,isworthintheclinicalapplicationandspread.

[Keywords]pulmonaryembolism;Respiratorymedicine;thrombolysis;attheenzyme.urokinase

肺栓塞(pulmonaryembolism,pe)是指肺动脉、动脉分支等被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所堵塞,而引发的肺循环障碍综合征[1]。pe患者在发病后,会出现肺组织供血不足,致使肺组织坏死[2],对生命安全及生活质量带来严重性威胁。近年来,随之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pe患者的临床治疗也获得了高度重视。该文为探究pe患者的有效治疗方法,对于该院2014年9月―2015年8月所收治的92例肺栓塞呼吸内科疾病患者分别予以瑞替普酶及尿激酶进行治疗,并将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现将研究过程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此次研究对象均为整群选取在该院接受治疗的肺栓塞呼吸内科疾病患者,共计患者92例。所有患者入院时均存在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参照《急性肺血栓栓塞症诊断治疗中国专家共识》中的相关诊断标准及X线胸片、肺动脉造影等影像学检查结果被确诊。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实验组(n=46)与参照组(n=46)。实验组中男女患者分别为26例、20例;年龄在41~74岁之间,中位年龄为(58.9±4.0)岁。参照组中男女患者分别为24例、22例;年龄在44~75岁之间,中位年龄为(58.5±4.2)岁。将实验组pe患者的基础资料数据与参照组进行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临床对比。

排除标准:将溶栓时间窗超过2周者、年龄超过75岁者、溶栓禁忌症者、活动下内出血者、先天性心脏病者、动脉瘤患者、糖尿病眼病患者予以排除。所纳入的患者及家属对于此次研究具有知情权,自愿参与,所签署的知情同意书已经通过伦理委员会审核。

1.2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接受常规治疗,包括吸氧、止痛、镇静等,溶栓治疗前需快速滴注肝素进行抗凝,80iU/kg。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瑞替普酶(批准文号S20070023,生产批号201001007)进行溶栓,用法用量:10mU+10mU,静脉使用。取10mU瑞替普酶与10mL生理盐水混合,静脉推注2min以上,30min后再次取10mU瑞替普酶与10mL生理盐水混合,静脉推注2min以上。参照组患者予以尿激酶(国药准字H51021402,生产批号200901004)进行溶栓治疗,取150万U与100mL生理盐水混合后静脉滴注,滴注时间维持在2h左右。患者在经瑞替普酶或尿激酶溶栓治疗后,予以低分子肝素钙进行皮下注射,5000U次,每12h注射一次,2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滴注7d。

1.3疗效判定标准

患者经治疗,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消失,肺动脉造影结果显示缺损肺段消失或明显减少,减少范围在75%及以上,则为治疗显效。患者经治疗,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有明显好转,肺动脉造影结果显示缺损肺段数量有所减少,减少范围在25%~75%之间,则为治疗有效。患者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及缺损肺段数量未见明显变化,或病情恶化则判定为治疗无效。治疗总有效=(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3-4]。

1.4观察指标

测量并对比两组pe患者的RF(呼吸频率)、HR(心率)、Sao2(动脉血压饱和度)、pao2(动脉血氧分压)、paC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等生命体征及动脉血气指标,统计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1.5统计方法

将此次研究中所涉及的数据均输入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为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n(%)]表示,比较结果行χ2检验;RF、HR、pao2、paCo2、Sao2等指标为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结果行t检验,当检验结果显示p

2研究结果

2.1对比两组pe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

实验组接受瑞替普酶溶栓治疗后,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参照组,χ2检验结果显示p

2.2对比两组pe患者生命体征及动脉血气指标

治疗前,实验组患者的RF、HR、pao2、paCo2、Sao2与参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检验结果显示均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RF、HR、pao2、paCo2、Sao2等指标优于参照组,t检验结果显示均p

2.3对比两组pe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实验组中共有5例出现不良反应,参照组中共有13例出现不良反应,实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参照组,χ2检验结果显示p

3讨论

pe患者的临床症状缺乏典型性,在临床中需要结合影像学检查结果及实验室检查指标进行综合诊断。患者在被确诊为pe病例后,需保持绝对卧床状态,并要对其各项生命体征严加监测,防止栓子继续脱落,阻塞动脉[5];为患者行镇静、吸氧、止痛等常规治疗,可使其胸痛、低氧血症、呼吸障碍等症状得到有效缓解。抗凝和溶栓是治疗肺栓塞的常用方法,二者可同时进行,在此期间尽量不对患者实施气管切开操作,可以降低患者的出血几率[6]。对pe患者实施早期溶栓,可使其血栓更易溶解,能够对肺栓塞又发的心功能不全情况进行迅速调节,从而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尿激酶是溶栓治疗的常用药物,属于二代溶栓药物,能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但对于部分患者而言,仍达不到理想的治疗效果。瑞替普酶属于第三代溶栓药物,属于特异性纤溶酶原激活剂衍生物[7],近年来被引进临床进行溶栓治疗。

文中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5.65%,参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6.09%,实验组的治疗效果显著由于参照组,这是由于瑞替普酶具有较高的纤维蛋白选择性,且起效快,血浆半衰期为11~16min之间[8];pe患者经其溶栓治疗,可使血栓快速溶解,将栓塞动脉及时打通,同时增加栓塞肺动脉的血流灌注量,从而快速恢复患者的肺循环功能。研究结果中,实验组患者的RF、HR、pao2、paCo2、Sao2的改善程度对比参照组均存在显著性差异,这是由于pe患者在接受瑞替普酶溶栓治疗过程中,肺动脉高压会明显降低,缺氧情况得以改善,致使血气指标得以恢复,从而实现缓解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的目的。在溶栓治疗时,患者较易出现各种不良反应,其中出血是最为常见的并发症,临床治疗中需对患者予以防治。

刘海涛等[9]在《瑞替普酶与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大面积肺栓塞疗效对比分析》一文中用瑞替普酶溶栓法作为研究组,研究结果为:瑞替普酶治疗肺栓塞的总有效率为94.5%。鄢厚梓等[10]在《中高危肺栓塞采用阿替普酶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一文中用尿激酶溶栓法作为参照组,研究结果为:尿激酶治疗肺栓塞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8.4%。该文研究结果与以上两组研究的结果基本一致。此次研究中,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综上所述,对肺栓塞呼吸内科疾病患者实施瑞替普酶溶栓治疗效果显著,且不良反应少,具有较高的临床实践价值,可在临床中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周海霞,唐永江,王岚,等.肺栓塞远期死亡危险因素及Charlson合并症指数的预测价值[J].中华医学杂志,2016,96(4):273-276.

[2]秦志强,陈桂荣,陈显源,等.强化推广肺栓塞诊疗技术对肺栓塞诊断和预后的影响[J].中国临床新医学,2014(11):995-998.

[3]ShahKJ,ScileppiRm,FranzRw,etal.treatmentofpulmonaryembolismusingultrasound-acceleratedthrombolysisdirectlyintopulmonaryarteries[J].Vascularandendovascularsurgery,2011,45(6):541-548.

[4]姜鹏程.溶栓联合抗凝疗法治疗老年次大面积肺栓塞的有效性及安全性[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12):1321-1323.

[5],赵娜,戴珩,等.阿替普酶用于中高危肺栓塞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的观察与护理[J].实用药物与临床,2013,16(4):342-344.

[6]李小凤.溶栓联合抗凝疗法治疗老年次大面积肺栓塞的有效性及安全性[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2):58-59.

[7]焦雪.阿替普酶联合低分子肝素钠溶栓治疗老年急性次大面积肺栓塞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3):3062-3063.

[8]彭敏,陈莉延.阿哌沙班防治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的疗效及安全性[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5,43(10):923-926.

[9]刘海涛,何敬堂,田涛等.瑞替普酶与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大面积肺栓塞疗效对比分析[J].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2012,11(3):270-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