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医学护理专业论文十篇医学护理专业论文十篇

医学护理专业论文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4 12:07:15

医学护理专业论文篇1

1医用化学实验教学现状

1.1实验教学内容缺乏新颖性

医学化学作为护理专业一门极为关键的基础性课程,但在学校一般都归属于公共课,并未将其重要性体现出来,进行教学的时候内容未得到改进,而且实验条件也非常简陋,导致这一门基础性的课程在实验上根本不能得到创新性改革,仅仅依靠填鸭式灌输,学生学习时处于被动状态,无法得到良好的教学实验效果。

1.2实验教学方法有待改进

如果想要真正的从基础上改善学生化学实验部分的实验水平,首先就要更新教学模式,摒弃原来的传统模型,真正让学生自主学习,而老师只需要在学习过程中给予一定的指导,使得学生可以离开老师的带领自主进行实验,如此才能让学生真正的掌握技能,才会让他们真正感受到实验中的乐趣,从而更加主动、积极。

1.3实验考核缺乏实效性

进行医学化学实验课考核的时候,单纯的考虑其最终实验结果是不够的,更应该注重其进行实验时思考问题、得出解决方案的水平,不过因为这一类的实验课程一般都是从属于理论课程的,而且在整个课程中占到的比例也不大,进行考核的时候,成绩的高低仅仅取决于实验报告的优劣,无法将学生进行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水平、解决问题的水平体现出来,更加无法将学生是否认真对待实验体现出来,这就导致学生在进行实验课程的时候会出现忽略实验、重视报告的现象,更有甚者干脆不做实验,然后抄袭他人的实验报告。像这样的仅仅以实验报告的优劣来决定实验成绩的评定方式,只会使得学生对实验技能的重视度大大降低,同时也不会对医学化学实验造成任何好的影响。

2教学体会

2.1优化实验内容

现如今,在高等院校里面开展的医学化学实验课程,其实验内容非常陈旧,一般都是在做一些验证已有明确结果的实验,这就导致学生对将要进行的实验兴趣平平,甚至产生抵制情绪,无法从根本上激发起学生的实验兴趣,也会使得学生的思维受到限制。所以,一定要尽快进行医学化学实验的课程改革,首先就是内容的创新,以护理专业的人才根本要求为基础,将其实验内容进行改革,将主要关注点放在学生的实验操作水平、学生实验积极性之上,努力提升其主动参与实验的积极性。

2.2明确实验目的,规范实验操作

在进行护理专业的医学化学实验教学的过程里,一定要使得学生了解一次实验的根本目的、此次实验课程要达到怎样的水平、需要学到哪些知识,使得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医学化学的实验教学中去,进行实验操作的时候必须按照规范标准实验,使其体会到进行科学实验时严谨的重要性,这也能够决定一次科学实验是否成功。比如,进行苯甲酸含量检测的时候,第一部就是申明教学目的,让学生们知道为何要进行此次实验,不能够是为了完成试验任务而进行实验。具体操作的时候,一定要严格操作步骤,一次实验不成功往往就是因为试验中步骤不规范产生误差,例如,配制缓冲液的时候,需要用到不同的吸量管来吸取不同的共轭酸碱溶液,假如其中出现偏差,就会导致最终测得缓冲液浓度误差明显。

2.3改进考核制度,注重技能培养

在进行护理专业的医学化学实验教学的过程里,需要不断地改善其成绩评定制度,将重点放在实验技能的提升之上,将课程中实验部分的比例加大,考核内容可以划分成实验操作部分以及最终考试部分,前一部分主要考核课程中的实验技能水平、对试验中出现的现象的理解、试验出现问题时的解决办法以及操作水平,而后一部分就重点考察其对整个课程涉及到的课程知识点以及实验具体操作步骤的了解、掌握水平。如此,将课程的考核分成这样的两个部分可以大幅度的提升学生实验兴趣,并且最后学生也能够掌握更多的实验操作技能以及课程知识。

3结语

医学护理专业论文篇2

1.1问卷回收情况本次共发放问卷教师组68份,临床护理工作毕业生组105份。回收教师组67份,其中组Ⅰ29份、组Ⅱ38份,组Ⅲ104份,回收率98.8%,对回收问卷检查,每人均按要求答卷,则回收问卷有效率为100%。

1.2对护理医学基础课实验了解程度组Ⅰ100%、组Ⅱ83%和组Ⅲ88%选择了解。

1.3医学基础课实验与护理专业课关系方面2.3.1总体看法将各题目三组看法比较集中的(选择率>50%)项目入选,三组人员对医学基础课实验的地位、目的、作用的看法见表1表1对医学基础课实验的总体看法(选择百分率%)从总体选择率看100%的教师和毕业生认为医学基础课在护理专业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医学基础课设置比较合理。护理专业学习医学基础课程的主要目的,选择为学习专业课程提供基础知识82%。护理专业基础课程的实验课在专业课程中主要起到的作用,被调查者62%认为既是为学习专业课程打基础又为更好地掌握基础医学理论知识服务,73%的被调查者认为我院医学基础课程的实验有体现专业特点。

1.3.2对于开设实验课的必要性和实验课类型及设置的看法见表2。其中99%的教师认为护理专业的医学基础课程有开设实验课的必要性,认为实验课类型选择率为验证型71%,演示型69%,创新型20%,在开设实验课的看法上各组看法也比较一致认为有必要开设实验课的医学基础课及选择率:人体解剖学96%、微生物与免疫学84%、生物化学85%、药理学88%、生理学83%、病理学85%、组织学46%。

1.3.3对护理专业医学基础课实验内容设置及教学的看法见表3。各组被调查者对实验课内容设置及实验条件、实验考核方式等方面看法比较一致。在“教学条件中影响学生医学基础实验课教学效果学习的因素”这一条目中,选择率比较集中,超过50%的分别是实验指导教师相关知识水平、授课方法与技巧、配套教材、课时数多少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

2.讨论

2.1护理专业医学基础课实验的地位、目的、作用医学基础课的实验教学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习专业课的基石。100%的被调查者认为医学基础课在护理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重要,并且医学基础课程有开设实验课的必要性,尤其是提高灵活性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良好职业素养的养成方面起到一定的作用;主要起到的作用既是为学习专业课程打基础又为更好地掌握基础医学理论知识服务,这些观点是比较一致的。但组Ⅲ对医学基础课实验的作用选择率更高可能与当今护理工作者希望自身的知识储备和护理技能的不断提高改进的发展形势有关。实验课内容设置的原则方面,多数被调查者认为一方面应与护理专业课相衔接,另一方面应以临床应用为目的,但三组的选择率有差异,组Ⅰ选择率相对较低可能是基础课教师偏重于基础课内容的完整性,而组Ⅱ和组Ⅲ选择率较高可能因为他们直接与临床护理工作接触,更加重视医学基础课为临床工作应用的实用性和实效性,所以更强调应以临床应用为目的。

2.2护理专业医学基础课程实验课的设置医学基础课所占的比重在减少也是现代教改和护理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但99%的被调查者认为医学基础课有必要开设实验课,而且选择率多数超过50%,这也说明基础课实验对护理专业课教学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其中人体解剖学的选择率最高达到96%,这提示教师要注重解剖学理论与实验教学的紧密联系,适当考虑在教改中趋向于理实一体化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对组织学开设实验课的必要性的选择率三组看法存在差异,组Ⅰ选择率83%相对较高可能是基础课教师更注重实验课本身对组织学课程的直观辅助教学作用,而组Ⅱ和组Ⅲ选择率48%、35%,较低可能组织学对护理专业实践的指导意义不明显有关。本次研究显示被调查者普遍认为演示型和验证型实验是比较适合护理专业学生的实验类型。创新型实验选择率低,这可能是由于医学基础课实验主要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医学基础知识和锻炼基本操作技能有关。这与现在教改提倡提高创新型实验比率的观点不尽相同,可能由于多数被调查者认为学生的基础知识有限,创新性条件相对较差有关。

2.3医学基础课实验内容设置及提高教学效果方面的思考在教学中如何使医学基础课实验有机的与护理专业课衔接互渗,提高其在专业课中的作用是我们的教学目标也是今后教改的目的所在。在调查中多数80%被调查者认为医学基础课实验内容的设置应以临床应用为目的,只有这样才能使医学基础课程实验更好的为临床教学提供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不断提高继续学习能力,使自身技能水平达到临床工作要求。调查中79%的教师认为医学基础实验课教师应适当进行系统护理知识的学习有必要,同时87%的被调查者认为专业课教师参与基础课实验建设是使基础课程实验能更好的服务于专业课教学最迫切要解决的问题。国外有研究表明学生学习完医学基础后,不能很好的将医学基础知识与护理实践相联系,不能利用所学知识解释临床实际问题[2],为解决这一问题一些研究者提出让医学基础课教师进行临床教育来进行学科知识的渗透,医学基础课及实验指导教师进行专业的护理知识的学习,同时护理专业课教师充分参与基础课实验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案的制定也有助于基础课实验与护理专业课内容的衔接和互渗。由此可见,教师进行双重知识背景学习有助于进行知识的衔接与互渗。[4]在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调查中,被调查者认为对教学效果影响最大的是教师自身因素(授课方法与技巧、指导教师的相关知识),其次是客观条件(教材、课时量)。这说明教师注重自身修炼,内涵的提高及自身在教学中的作用,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对学生的考核方面85%被调查者认为应采用实验报告+实践操作+平时成绩的综合成绩比较合理,可见教师们已经转变过去的期末一次操作考试定成绩的方式,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在实验考核环节,建立健全相关制度,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全面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3.结论

医学护理专业论文篇3

【关键字】中医医院;专科护士;培训方法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792-01

随着社会的进步、医学的发展,人们对护理服务需求不断提高。为了充分发挥护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能力,发展护理的专科化已成为许多国家临床护理实践发展的策略和方向[1]。专科护士培养是提高护理专业水平和贯彻中国护理事业发展纲要2005~2010的重要策略和方向[2]。中医医院医疗技术的进步,推动了中医护理的日益发展。中医医院专科护士的培养将给病人提供更加贴近需求、高质量的护理服务,有效地改善中医护理队伍的人才结构,改变中医护理发展滞后的现状[3]。2011年9月1日至2012年8月31日积极申报成立了中医医院专科护士培训基地,探讨、研究出了中医医院专科护士的培训方法,并予以具体实施,培训结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具体实施方法介绍如下:

1一般资料:

培训对象为我区18家中医医院具有执业护士资格证、大专以上学历、5年以上中医护理临床经验、有一定的外语基础的护理人员120名,年龄21~40岁,护士61名,护师42名,主管护师17名。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培训对象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2实施过程

2.1培训模式:培训模式概括为两类: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前者以研究生教育为主,要求申请者已取得学士学位;后者以继续教育的形式进行课程学习[4],我院专科护士培训采取继续教育形式。

2.2培训方案的论证

广泛收集国内外各种专科护士的培训相关的资料,到区内综合医院(已成立专科护士培训基地,并成功培训急诊、iCU、手术室等专科护士)参观学习,吸取实践经验,邀请我区各中医院护理专家学科带头人充分调研与论证,中医医院专科护士培训方案具有可行性。

2.3成立培训管理机构

①成立中医医院专科护士培训管理委员会,负责专科护士培训有关工作的研究、指导、协调和质量监督等工作。②设立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医医院专科护士培训专家委员会,负责各专科护士培训大纲和具体要求的制定和提出,培训基地标准的制定,培训基地的审核、检查,培训学员的业务考核等。中医医院专科护士培训专家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宁夏护理学会中医护理专业委员会并参与此项工作。

2.4设立中医医院专科护士培训基地:

经过积极申请,中医医院专科护士培训基地设在我院。

2.5培训内容、时间、考核内容、培训对象、方法

2.5.1培训内容:中医护理学、专科专病中医护理常规、护理管理学、护理教育学、护理沟通学、中医诊断、中药学、中医护理论文撰写与中医护理科研课题设计、专科疾病的理论知识及临床技能。

2.5.2培训时间:实验组、对照组均培训3个月,实验组理论培训1个月,临床实践2个月。

2.5.3考核内容:中医护理理论知识、中医护理操作技能、中医护理临床实践能力、综合素质考核。

2.5.4培训对象:我区18家中医医院具有执业护士资格证、大专以上学历、5年以上中医护理临床经验、有一定的外语基础的护理人员120名为培训对象。

2.5.5培训方法:

实验组:对符合培训对象的60名护士分期分批进行脱产培训3个月(1个月理论培训,2个月临床实践),每期培训15人,共培训4期。

对照组:对符合培训对象的60名护士进行在职培训,通过小讲课(每周1次)、业务学习(每月1次)、中医护理查房(每月1次)、中医三基考核(每月1次)进行培训,每期培训15人,共培训4期。

两组培训结束进行严格的中医护理理论知识、操作技能、临床实践能力、综合素质考核。

3培训结果

结果显示,实验组各项考核合格人数及合格率高于对照组,中医医院专科护士培训的实施具有显效意义。

4资格认定、发证:

培训结束后,进行考核,考核合格的学员授予《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医医院专科护士培训合格证书》。《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医医院专科护士培训合格证书》。

5讨论

通过培训内容、时间、考核内容、培训对象等方面对专科护士的系统管理,现已研究出针对我区中医专科护士培训的较好方法。通过此方法的培训,我区中医医院护士的中医护理理论知识、中医护理临床实践能力、综合素质及中医护理操作技能均有提高,具备了一名合格中医护士应具备的素质,推动了我区中医护理队伍走向中医专业化。目前我区中医专科护士的培训方法仍处于试用阶段,需要在以后的培训过程中不断改进,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李惠萍,房彤,王维利;依托高等护理教育的专科护士培训模式探索与实践;安徽医药2008,12(1)

[2]肖江琴,李萍.新疆地区iCU专科护士状况及培训需求的调查[J].护理学杂志,2009,24(2):62-64.

医学护理专业论文篇4

【关键词】4年制;高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

G712.0;R47-7

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更多的大学本科和高职毕业生进入护理行业,用人单位普遍反映大学本科生理论知识强,动手能力差,不安于现状,基层医疗机构难以留住;高职院校毕业生动手能力强,上手快,留得住,但基本的理论知识不足,缺乏发展后劲。高职院校如何面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培养他们用得着、留得住、有一定发展后劲的护理人才,值得我们思考。

1高职护理专业的现状及分析

1.1学生来源

现行高职护理专业学生的主要来源是普通高中没有考取本科的高中毕业生。这类学生的特点是文化基础、综合素质相对较差,职业能力明显不足,他们没有接受高职教育的心理准备,期望值很高,入学后有一种失落感,是在无奈中接受高职教育的。护理专业属于理科,高职护理专业文理兼收,文科生在初、高中没有学习过化学和生物,影响了医学基础课程的

学习和理解。

高职护理专业学生中也有少部分是中职毕业后参加技能高考被录取或者是“3+2”、5年一贯制的学生,这类学生的特点是文化基础更薄弱,但心理承受能力、动手能力较强,人文素质相对较高,心态平和,是主动接受高职教育的,因此,这类学生学习态度比较端正,学习的主动性较高,但是进入临床后后劲更加不足。

1.2高职护理专业现行学制

自1951年国务院颁布《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之后,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与教育结构的调整,逐步建立了从幼儿教育到研究生教育的比较完整的学校系统,即我国现行学制系统。我国现行学制充分吸收了以往学制的优点,更注重于我国教育实际。现行学制中虽然有严格的学制年限的规定,但是,由于我国教育实践的变化,这种年限的限制日趋淡化,从而表现了学制的严格性与灵活性的统一。应该看到这种学制必定是一种过渡性的学制,因为随着现代教育发展节奏的加快,未来的学制结构中在教育阶段与教育结构等方面也必然做出调整。任何一种学制,都是在不断的逐步适应实践变化的需要而发展的[1]。

我国的高等职业护理教育主要是由过去的中专职业护理教育转化而来,中等职业护理专业学制一般为三年,以招收初中毕业生为主。1998年大学扩招后,不少中职护理专业升格举办高职护理,普通高职一般学习年限为3年,这是我国目前专科层次高职教育的主要学制,随着时展的变化,这种学制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变化而必须作出调整。

1.3高职护理专业现行课程体系特点

高职课程开发理念是以适应市场需求和就业导向为课程开发的起点,将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融为一体、职业标准与专业标准融为一体[1]。在对护理专业人才需求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对毕业生未来护理岗位主要工作任务所需的职业能力进行分析,进而归纳学习领域,优化课程结构,构建符合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由“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技能课程、素质课程”四个模块为必修课程加专业选修课和素质拓展课构建护理专业课程体系。面向护理四大岗位群:临床护理、社区护理、康复护理、老年护理岗位群。

目前部分高职院校过分强调技能培养,理论课和实践课的比重甚至达到了5:5。通过大量调研得知,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动手能力强于本科护生,理论水平相差较大。而现在各级医院和病人除了要求护生能熟练进行各种操作外,还要求有较扎实的理论功底跟病人进行解释和沟通,才能有效的减少医患纠纷。高职学生的基础和理解能力、学习的自觉性均较本科生差,现行的3年制的高职护理专业学制较短,同时需要兼顾公共基础课、素质拓展课,突出实践课的教学,理论课学时被压缩再核酰教材有较多内容没有时间讲授。

1.4高职护理专业就业现状

高职护理专业学生毕业后大部分期望到二甲以上医院就业,但是很多二甲以上医院考虑到高职护生理论基础差,进入临床后后劲不足,因此明确规定只招聘第一学历为二本以上的护理专业本科毕业生。即使招聘部分高职护生,也只能给予合同工待遇。社区医院、乡镇卫生院、私立医院对高职护理专业毕业生需求量很大,待遇也不低,但因为发展空间不大,愿意到这些医院就业的学生仍然很少。因为定位不准,择业期望值过高、理想与现实脱节,造成一部分学生毕业后选择等待观望;一部分学生放弃本专业从事其他行业;一部分学生选择专升本继续深造,以期提高学历层次后能到理想的医院就业。一方是求贤不得,一方是愁于就业,如此就直接导致社会对护理专业毕业生需求量大,就业率反而不高的现状。

2对策

提高入学门槛,对高职护理专业设置准入条件,除身高、长相外,高考分数应高于其他专业。延长学制,改3年为4年,增加时间主要用于理论教学。改革课程体系,在保证技能训练到位的前提下,增加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的权重。

2.1提高入学门槛

2.1.1需要健康的身心

社会的文明进步、护理科学的文明发展,要求当代护士在具备一定护理专业知识和技能

的同时,必须具备健康的心理。繁重而琐碎的护理工作,很容易造成护理人员体力和精力的透支,护理人员需要有良好的身体素质才能切实做到“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服务,提高服务质量[2]。

2.1.2需要扎实的基础

目前高职高专的生源复杂,普通文理科学生高考分数都在200分左右,技能生、“3+2”的学生基础更差,护理专业学习难度大,学习内容多,社会对护理人员的要求均高于其他大部分专业,因此,应该提高护理专业的高考录取分数线,保证优质的生源,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

2.2延长学制

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文件精神,我国正在积极探索发展各种层次的职业教育,结合高职护理专业的特点,可以将专科层次学制设定为4年制,本科层次设定为5年制。

2.1.1高职护理专业是一种特殊的职业教育,健康所系,性命相托,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医疗卫生机构对护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日益提高,除了需要必需的技术技能外,还需要较扎实的理论功底和人文素养,这些都需要充足的时间进行培训和学习。

2.1.2针对文化基础、综合素质差,职业能力不足的现状,3年的学制太短,2年在校学习,1年医院实习,理论教学时间难以保证。高职护理专业只有将学制延长为4年制才能增加理论课学时,增加部分讲授内容,防止知识点的遗漏,达到医疗卫生机构的要求。

2.1.3大部分二甲以上医院明确规定只招聘第一学历为二本以上的护理专业本科毕业生,导致高职护理专业就业形势非常严峻,只有延长学制才能提升理论水平,增强后劲,被上述医院所接受,从而缓解就业压力。

2.3重构4年制高职护理专业新的课程体系

一旦延长学制,就要重建重构课程体系,在课程重建与重构时要求体现“面向农村、以人为本,突出护理,加强人文,体现社区”的原则[3]。

首先要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由原来的在校学习两年,在医院实习一年的“2+1”的人才培养模式转变为“2+1+1”的人才培养模式。即在校学习两年,第三年在附属医院(临床护理学院)进行理实一体化学习(半天理论半天见习),第四年进入其他医院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其次要改革评价方式。在第四学期末进行理论和操作考试,合格者进入临床护理学院学习,不合格者继续留在学校理论学习一个学期直到合格后再进入临床学院,对于已在临床学院学习的学生每隔一个月测试一次,不合格者退回学校理论学习,直到再次合格后回到临床学院,形成竞争和激励机制。整合专业基础课程并适当增加部分热莺脱时;回归传统的按临床分科设置课程,保证专业课程教学与临床对接,让学生零距离上岗。增加人文素质教育课程比重,增加专业理论教学课时数。早期接触临床,有计划、有步骤的安排学生进入医院早期接触临床,在真实的医疗环境中体会角色的转换,建立临床思维,提高临床应用能力[4]。

综上所述,现行的3年学制的高职护理专业课程体系不能适应时展的需求,亟待改革为4年的学制并重构4年制课程体系,只有延长学制才能有效的改变学生基础差、动手能力差、职业能力不足的软肋,缓解护理专业就业难的现状,培养更加适合社会需求的技术技能型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1]杨颖秀.教育法学[m].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256.

[2]彭B.护理人员面对的压力及应对措施[J].吉林医学,2009,14(7).

[3]刘萍,陈再蓉.高职护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与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医药指南,2012,8(10),278-280

医学护理专业论文篇5

1.1高等中医药院校涉外护理专业课程设置情况我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涉外护理专业课程模块包括医学基础课、护理学基础课、护理学专业课以及英语拓展类课程,必修课与选修课程均包含该4大模块。本研究收集的9份涉外护理专业培养方案的课程设置总学时为1755~3180学时,平均2241学时,平均理论与实践比值为3.99∶1,所有院校在最后1学年均安排10个月左右的临床实习。

1.1.1中医相关课程设置情况中医类相关课程分布于医学基础课、护理学基础课及护理学专业课中,其总课程学时介于36~477学时,平均为247学时,占总学时的11.02%。对各课程模块进行分类归纳,其中医学基础课总课程统计门数为12门,各校开课门数介于0~7门,平均2.44门,开课学校数在4所以上的课程仅为“中医学基础”。护理学基础课中,中医类课程为“中医护理学基础”,但有2所院校未开设。护理学专业课中,中医类课程共计8门,各校开设门数介于0~4门,平均1.67门,开课学校数在4所以上课程仅为“中医护理学”。4大课程模块开课学时分配情况见表1。

1.1.2专业课程开设英语教学情况涉及英语教学的专业课程共计19门,其中5门为选修课,分别为:衰老生理学、nursingphilosophy、Criticalthinking、英语国家概况、CultureandHealth。英语授课分为双语教学或全英语教学,其中全英语教学课程均为同一院校开设,其课程模式为中外大学合作授课;另外3所院校开设10门双语教学课程,分别开设有3门、4门和5门,专业课程开设英语授课情况表见表2。

1.1.3英语拓展类课程情况本研究将所有非专业类和非公共必修课的英语课程归纳为英语拓展类课程,包括护理英语/医学英语,英语视、听、说、阅读、写作、翻译、演讲以及高级英语。各校总学时介于36~896学时,平均300.33学时,占总课程学时的13.40%,1所院校未开设此类英语强化课程,见表1。

1.2课程设置的特征课程模式按照护理学在整体课程中的位置分类为:建筑式、平行时和渐进式。参与调研的9所高等中医药院校课程模式均属于建筑式,即课程以学科为中心独立开设,某一课程内容基本学完后再开始学习另一课程,前期课程为后期课程的基础。在课程门类上,部分院校结合地域医疗特色及其办学优势,开设特色医疗护理课程。在专业培养的目标方面,基本针对中西医护理学的知识、技能及职业素质,以及专业英语应用与涉外护理能力设置培养目标,并通过其课程设置情况,体现不同的侧重点。

2讨论

在广大护理同仁的探索和推动下,我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本科护理教育始办于2000年,截至2013年,全国共有23所高等中医药院校,其教育规模也顺应社会需求不断扩大。而中医院校的涉外护理专业也顺应国际化的趋势,不断发展和完善起来。我国中医药院校涉外教育办学的宗旨应具有双重属性:学生培养和学科建设。前者以国际市场需求为导向,培养学生涉外就业所需的全面素质、知识和能力;后者要求根据院校办学特色,在培养掌握现代护理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又能掌握中医辨证施护及整体护理知识,推动中医特色护理的发展和全球实践。然而,国外研究表明,在国外寻求研究生教育的护生,其英语技能虽已达到准入大学的最低要求,但高级英语以及跨文化的临床英语沟通技能仍有待提高,以至于入学的研究生必须补充学习国外护理学学士课程,包括pBL(problem-basedlearning)学习方法、团队合作、图书馆与电子数据库运用、学习软件操作以及本土临床沟通与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英语技能强化学习,明确反映我国的涉外教育在与国际教育的接轨上有待完善。在中医特色护理实践上,目前中医药院校涉外护理专业学生的就业方向以国内西医医院为主,其中医护理技术实践领域和范围较为局限。目前国内中医药院校课程设置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2.1涉外培养目标定位尚待提高涉外护理专业的总体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到国外医院、国内外资或合资医院涉外工作能力的高素质国际型护理人才。这一培养目标决定了国内涉外护理教育应该与国际护理教育接轨。然而,目前国内涉外护理人才培养分2个层次:(1)在现有教学大纲基础上增加语言学习力度和简单的护理能力拓展课程,只培养学生具备的初步涉外护理理念和能力;(2)按照国际护士标准、国际护理规范组织教学,从语言、能力、生活、文化等方面全面训练,要求通过相关的国际考核,能够全面参与国外医院护理岗位的竞争。从纳入研究院校的培养目标、专业课程及英语拓展课程设置可见,尤其凸显涉外护理特色的专业课英语类课程中,仅4所院校开设双语或者全英课程,而部分院校英语类强化课程欠缺,故9所院校中,8所的办学层次均为前者,而国际护理界急需的却是第二种层次的人才。故高等中医药院校涉外护理办学应该以国际需求为导向,确定人才培养层次,完善教育办学条件,提高学生涉外护理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2.2课程模式创新不足国外的课程模式强调“以健康为中心”,并以护理诊断为主线设置课程模式,从而革新传统的以疾病的医疗诊断讲解护理措施的教学方法,通常以生命周期或者人的基本需要和功能组织教学内容。通过课程内容分析,参与调研的院校课程设置均以生物医学模式为主要依据,尽管强调整体护理理念,但其课程内容仍带有浓厚的医疗特征,尤其体现在医学基础课、护理学基础课及护理学专业课程门类和学时比重上。授课安排上,课程“以学科为中心”进行“三段式”安排,这种“建筑式”的课程模式,缺乏学科的融合和衔接,导致课程教授出现重复、脱节和遗漏。在学生学习方面,强调在具有扎实的医学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进行护理专业课程的学习,导致学生接触护理专业知识较晚,理论学习与临床实践相脱离,专业认识不全面,专业思想欠稳定。

2.3课程设置差异性大参与本次调研的9所院校,8所院校学制为4年,总体课程门类及课时安排的差异性较大。在实际3学年的理论教学时间内,考虑到与理论教学同步的教学实践和集中见习,完成所有必修学时和学分,并体现涉外和中医护理办学特色,以及兼顾学生的课业负担和学习效率,必须合理选择和配置中西医课程和英语拓展类课程。课程类型构成欠佳也是一大问题,参与调研的9所院校中,平均理论与实践比值为3.99∶1,远低于国外最低标准1∶1,其实践学时基本来源于最后的集中实习,实践和理论分离现象普遍存在;由于课程整合不足,导致医学基础课比重过大,而针对各病种或者人群健康的课程内容在各课程模块中的重复教授,也导致了目前学生实践能力和专业知识培养不足,不利于其综合素质的拓展。

2.4中医护理特色不突出中医护理天人合一的整体观、自然观和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与现代护理的整体护理理念相吻合。高等中医药院校有着丰富的中医护理教学资源,对中西医专业课程的甄选,可以做到中西医护理知识与实践的优势互补,而利用广阔的国际平台弘扬中医护理特色,拓展中医护理内涵和外延,推广中医护理实践,对推动学科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本调查的课程设置研究中,分别有2所院校未开设中医类医学基础课和护理学基础课,1所院校未开设中医类护理学专业课;从中西医课程学时对比上,中医类课程开课比重仅占总学时的11.02%,课程内容随意性大。因中医学与中医护理基于共同的理论,在教授上也出现了知识内容的重复。解决上述问题,需要在明确培养目标的基础上,考虑总学时和课程门数的限制,根据学生的知识接受能力和知识的适用性,合理安排和整合中医类课程,增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强化中医护理能力的培养。

2.5涉外英语教学较为薄弱涉外护理专业的培养方案中,与英语教学相关的课程为医学类课程和英语拓展类课程。参与调研的9所中医药院校,因1所院校办学层次与其他院校的差异,其9门专业课程为中外合作的全英文教学,其他院校仅有3所开设双语课程。在英语拓展类课程方面,其课程类别大相径庭,而学时安排波动之大介于36~896学时,部分院校在专业课双语教学薄弱的情况下,甚至未开设此类英语强化课程。足见,对英语相关教学的重视不够,而研究表明,涉外护理专业学生英语能力是影响成绩、自信、教学互动和临床实践的主要因素,英语技能的薄弱直接影响到学生在国外的学业、环境适应、沟通技能和聘任,是学生在国外学习就业的最大障碍。

3结论

医学护理专业论文篇6

一)材料

护理人员基本数据来源于医院历年人事统计报表。护理人员发表的论文数据来源于两方面:一是应用CHKD《中文生物医学》数据库输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进行检索,将2006-2013年在国内公开发表的论文作为统计对象;二是医院科研办公室统计的2006-2013年登记发表的论文数和期刊影响因子数。两方面的数据汇总后,筛除非医学专业期刊(含增刊),选择第一作者为护理人员的论文作为统计对象。

二)方法

以自然年为节点,将人员的基本信息与、影响因子、职称、学历等应用excel表进行分类统计。

二、结果

一)学历

截至2013年底,护理人员中具有大学学历的人员占护理人员总数的44.34%,比2006年增加10.7倍。

二)职称比例

2006年工资制度改革及2008年实行岗位等级设置后,护理人员高级职称的数量有了一定变化,2013年护理人员高级职称占全院专业技术人员高级职称总数已接近6%,高级职称的人数较2006年增加了近1倍。

三)用工结构

2006年起,医院使用派遣制护士逐年增加。2006-2013年派遣制护士人数及其占在编护理人员的比例依次为24人、5.4%,34人、7.7%,39人、8.8%,41人、9.5%,84人、20.0%,118人、27.1%,189人、51.2%,217人、55.4%。

四)情况

2006-2013年护理人员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的数量呈上升趋势。

三、讨论

医学护理专业论文篇7

【关键词】中医护理技术;护士培训;中医医院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9.399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5116-02

我院为一所三级甲等综合性中医院,近年来,随着医院规模的扩大,病床增多,平均年增加新护士50人。增加的护士中,多为刚毕业的新护士,工作经验不足,业务能力欠缺,临床护理风险性增加。同时,我院作为一家综合性中医医院,需在临床工作中广泛运用中医护理技术,而新入护士并不全是毕业于中医院校,约50%的护士在进入医院之前未接触过中医护理。为使新入护士更好地适应中医医院临床护理工作,提高临床护理工作质量,我院于2009年起开始实行护士五年规范化培训,取得较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对象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新入院的本科、专科毕业护士67人,其中本科学历31人、专科学历36人,中医院校毕业32人,非中医院校毕业35人

1.2方法

1.2.1培训形式

1.2.1.1护理部集中培训采用集中授课、摸拟演示、操作训练等方法,由护理部选定课题,每周1次进行培训。

1.2.1.2科室轮转培训护理部制订护士五年规范化培训及考核手册,新护士岗前培训结束分配科室后,由所在科室按照手册内容对护士进行培训。科室配备专门的导师,对培训人员进行指导和评价。编制内护士五年内不定科,每一年每季度轮转一个科室,第2-5年每年轮转一个科室。

1.2.2培训目标由护理部分层次确定培训目标。工作第1年:能熟练掌握基础护理技能及相关理论知识,熟练掌握8项中医操作技术,熟知各班岗位职责并能独立完成工作。工作第2-3年:掌握本专科常见药物的相关知识、常见疾病的相关知识及护理常规,能给病人提供具有中医特色的康复和健康指导。工作第4-5年:能熟练运用护理程序为患者实施整体护理,逐渐成为科室的业务骨干并具备初步的教学、管理、科研能力。

1.2.3培训课程设置

1.2.3.1岗前培训岗前培训以理论培训为主,时间1周,内容包括医疗护理相关法律法规、护理规章制度及安全、护士职业素养、医院感染基本知识及职业防护、护理文件书写规范以及人际沟通和团队精神。

1.2.3.2理论培训理论培训以护理部集中培训为主,课程分为西医“三基”理论和中医理论知识。“三基”理论包含伤口造口护理、循证护理、深静脉置管护理护理、护理安全等内容。中医理论课程设置则以《中医护理学》《中医护理基础》为蓝本[1-2],由浅入深依次涉及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阴阳五行精气学说、经络与穴位、辨证施护、中医特色的健康教育等,再由各科室根据专科常见病、多发病及优势病种培训常见疾病的护理常规,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3]。

1.2.3.3护理操作培训操作培训以科室培训培训为主,分为西医“三基”操作和中医护理操作。“三基”操作第一年以无菌技术、口腔护理、静脉输血等23项基础护理技能为主,第二年及以后要求掌握CpR技术,能熟练配合抢救。中医护理操作培训项目以《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为蓝本[4],包括艾灸法、中药换药法、中药熏洗法、拔罐法、中药熨烫法等。

1.2.4考核科室每月按照培训考核手册规定的内容对培训人员进行操作考试,每季度进行一次理论考试;护理部每年组织一次理论考试,一次操作考试(由护理部组织项目抽考)。所有考试成绩均记入培训手册,不及格者须补考,要求最终合格率100%。

2结果

护士经规范化培训后,理论水平、操作水平、临床工作能力都有了较大程度提高。培训前后理论、操作考试合格率,见表1。

3体会

护士规范化培训是完善毕业后护理学教育、对临床护士所进行的专业化培训,是护理学科发展的关键环节,也是护理人才梯队培养的重要任务之一[5]。而在中医医院中,中医护理作为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份,被广泛运用于临床。将规范化培训与中医药基础知识和技能培训相结合,“三基”“中医”两手抓,对于提高中医医院低年资护士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保证中医护理技术在临床上规范、有效的运用有显著成效。

参考文献

[1]刘革新.中医护理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

[2]周琦.中医护理基础[m].第2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1.

[3]李向真.低年资护士中医护理技术规范化培训方法与效果[J].护理研究,2012,26(5):1337-1338.

医学护理专业论文篇8

1.中医护理本科生毕业实习质量自评问卷的研制

2.中医本科学生毕业实习质量监控指标体系的建立和应用

3.提高中医毕业实习生综合素质的尝试及思考 

4.对西医院校毕业护理人员进行中医传统技术培训的效果

5.中医临床型研究生毕业论文选题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6.电子病历与中医毕业实习生病案书写问题刍议

7.中医院校“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改革在毕业考核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8."导悟式教学"在西医院校毕业新护士中医理论与技能培训中的运用效果研究 

9.高职高专中医养生与保健专业人才培养的研究与思考——毕业顶岗实习生及其实习单位问卷调查分析

10.加强过程管理,提高中医专业七年制毕业论文质量

11.中医妇科毕业实习带教方法探讨

12.中医本科生毕业临床考核方法的改革与效果实践分析

13.中医院校英语专业毕业论文现状及建议

14.中医护理本科生毕业实习模式的构建

15.oSCe考核模式在中医内科学毕业考核中的实施 

16.中医儿科毕业实习带教探讨

17.世界针联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医针灸”首届国际传承班在京毕业

18.对中医函授生毕业临床实习之管见

19.关于中医儿科本科学生毕业实习的几点建议

20.中医专业七年制毕业临床技能考核的改革与实践

21.“中医针灸”首届国际传承班学员毕业

22.中医儿科毕业实习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探讨

23.我们是怎样带教中医护士毕业实习的 

24.振兴中医事业广开人才之路——天津市首批高教中医自学考生毕业

25.辽宁中医学院函授大学中医医疗专业八七届毕业典礼在沈阳举行

26.我校中医专业毕业考核实践探索 

27.中医研究院83名毕业研究生首批获得医学硕士学位

28.中国中医科学院2012—2014年博士毕业盲审学位论文查新项目统计分析

29.《中医内科学》毕业考核方案的探索与实践

30.中医专业学生的毕业考核指标和方法

31.85级中医班中医诊断学毕业考试试题质量和成绩分析 

32.586例膝骨关节炎中医证型聚类分析及与中医体质的关系 

33.从辩证的视角看中医科学性问题争论 

34.关于改革中医专业本科生“毕业综合考试”的构想 

35.浅析中医跨文化传播 

36.本院中医专业78级学生开始毕业实习 

37.中医药浴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照射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38.中医专业毕业实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39.中医住院医师毕业后教育初探

40.名老中医经验共性规律及个性差异比较研究 

41.中医研究院首届中医研究生举行毕业论文答辩 

42.在光明中医函授大学骨伤科专业毕业典礼大会上的讲话

43.为弘扬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为人民的健康事业奋斗到底

44.在光明中医函授大学骨伤科专业毕业典礼大会上的讲话

45.我院召开首次中医系专科定向毕业实习工作会议

46.新疆首届盲人中医函授大专学员毕业 

47.我院运动医学系中医骨伤科专业举行医学士毕业论文答辩会

48.南京中医学院中医专修科毕业 

49.省中医学校举行教学研究班、医科进修班毕业典礼

50.中医系中医专业七七年级学生毕业 

51.辽宁中医学院八六届中医函大毕业

52.中医院校信息技术类专业毕业设计质量分析——基于大数据分析技术

53.中医专业学位研究生毕业技能考核模式探索 

54.中医院校医学学位研究生毕业论文的写作

55.深化毕业考试改革培养高质量中医人才 

56.中医儿科本科毕业实习阶段的现状及对策 

57.从中医医师资格考试看高等中医药院校中医专业本科生毕业考试

58.中医儿科毕业实习教学的难点与对策

59.中医类学生毕业综合考试改革的初步探索

60.中医专业护生毕业实习现况调查与分析

61.加强毕业后教育及继续医学教育促进中医人才培养

62.中医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63.中医妇科学毕业实习教学方法探讨

64.中医院校研究生社会适应能力的调查与分析──67名毕业研究生社会适应能力调查报告

65.五年制中医本科生毕业考核模式的实践与探讨

66.中医七年制妇科专业毕业实习教学方法探讨

67.试论中医临床医学研究生毕业论文的设计与要求 

68.浅谈中医医学生临床毕业答辩 

69.“高等中医教育毕业实习评估体系”研究

70.试论中医专业毕业实习提前的教学配套改革

71.大肠癌中医辨证及治疗概况 

72.中医护理大专生毕业实习质量调查分析

73.设立答辩考核环节确保自考教育质量——中医自考本科毕业答辩考核规范化研究

74.基于临床病历数据化的名老中医经验传承方法学研究 

75.难治性癫痫中医证候的判别分析 

76.加强大专毕业护士再培养造就高级中医护理人才 

77.我校中医专业毕业考试的实践与思考

78.中医专业本科生毕业实习管理初探

79.转变观念抓改革 适应需要求质量──试谈中医高校毕业实习的改进与提高

80.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副主席吴克清在光明中医函大骨伤科学院毕业典礼大会上的讲话

81.为培育中医新苗贡献力量——介绍我院指导毕业实习的一些做法

82.继续发展中医药成人教育事业 

83.成都中医学院医学系本科班79级毕业综合考试《中医妇科学》试题及答案

84.天津市93名考生获得中医大专毕业文凭

85.福建中医学院第四届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班毕业

86.杰出校友屠呦呦荣获2016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87.上海中医学院首届中医专业生毕业

88.中医护理培训小组的设置与管理

89.中医院护理人员专业知识与技能培训效果评价 

90.东北地区银屑病中医证候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研究 

91.多项措施并举提高中医妇科临床实习质量

92.中医临床学位研究生培养的思考 

93.补泻兼施以气为先——朱南孙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经验 

94.中医内科实习中加强急症教育的做法和体会

95.中西医结合临床护理人才培养模式在中医医院的应用研究 

96.中医胃肠病病机与防治研究的新思路——访中医内科学专家白兆芝教授

97.我院护理人员中医护理知识及技能现状调查与培训对策 

98.浙江中医学院恢复中医函授教育 

99.浅谈中医实习生急救能力的培养 

100.全国西医学习中医班(西苑班)招生通知 

101.中医养生保健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及思考 

102.原发性肺癌中医证型规律与化疗及靶向治疗的相关性研究

103.关于构建中医恶性肿瘤疗效评价体系的思路和问题 

104.定性访谈法在名老中医传承研究中的应用:思路与体会 

105.肥胖、超重与正常体质量高血压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分布特点比较研究

106.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医证型分布及证候特点研究

107.中医辩证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网状meta分析

108.人类基因组学及基因芯片技术与中医体质学

109.近30年大肠癌中医证型和用药规律分析

110.新疆冠心病患者(汉、维)中医体质特点分析及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研究 

111.基于文本挖掘探讨中医外治法和食疗在糖尿病中应用规律

112.中医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进展 

113.中医护理工作现状调查和对策研究 

114.《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修改建议及分析

115.8448例一般人群的中医体质类型与健康状况关系的分层分析

116.中医养生探幽

117.中医健康体检在“治未病”中的作用

118.中医体质分类判定与兼夹体质的综合评价

119.660例寻常型银屑病中医体质与中医证型分布规律研究

医学护理专业论文篇9

    【摘要】 中医护理研究生的科研能力直接影响中医护理事业的发展,通过对中医护理研究生教育中影响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各方面因素的分析,发挥中医护理理论、方法优势,从专业认知、课程设置特色、以及学生在实践中发现护理问题的能力等多个角度,探讨提高中医护理研究生科研能力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中医护理; 研究生; 科研能力

    作为我国护理教育体系中最高层次的教育,护理研究生教育质量直接影响到我国护理事业的发展[1]。护理学的发展必然依靠护理科研。但我国的护理研究,课题多缺乏护理专业特色,临床实用型护理科研课题更少[2]。而中医护理作为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有的护理方法及理论,具有鲜明的中医特色,并已逐渐被西方医学所重视及研究,大大丰富了护理研究的内容,但由于我国的中医护理研究生教育起步较晚, 2006年才有4所院校开设了中医护理硕士研究生教育,[3]导致中医护理专业人才缺乏,中医护理专业特色出现偏差,特别是科研创新能力水平明显偏低。所以,加强中医护理研究生的科研能力,是培养高端中医护理人才的关键,对于我国特色中医护理事业的发展、中医护理在现代医学护理中的优势作用的发挥具有强大的推动作用。

    1 明确自己的专业目标 

 目前,我国护理研究生的培养西医类居多,中医护理所占比例很小,培养目标不够明确。中医护理学的研究生在学习中医护理知识的同时,还要学习西医院校护理专业的几乎全部知识,临床实习阶段又常局限于常规的西医护理操作,造成专业认识模糊,对中医护理的课题研究的认知缺乏。

    所以中医护理研究生的教育要着重突出中医特色,给予尽可能多的参与临床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的机会,以加强中医护理研究生对本专业的认识,明确自己的专业目标,把中医护理理论知识有效的运用到护理实践中去,识别有科研性的中医护理问题。

    2 课程设置更具中医特色

    中医护理研究生理论课程的学习是培养高素质中医护理人才的重要内容。目前国内各院校中医护理学专业的研究生课程设置没有统一的标准,[4]课程设置不能充分体现中医护理专业特色。

    中医护理学形成于几千年的中医理论的发展,是进行中医护理学科学研究的最坚实理论基础,其内容之丰富,理论之深邃,中医护理研究生只有进行长期的不断深入学习和研究,才能掌握中医理论的精髓,从而提升自己的中医理论知识水平,对中医护理学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所以中医护理研究生的课程设置应适应护理模式要求,在开设公共基础课及相关护理课程的同时,增设相关中医理论课及实践课等,实行更专业的个性化教学。  3 培养学生在实践中发现护理问题的能力

   中医护理是遵循中医药理论体系,体现中医辨证施护特点的护理理论和护理技术[6]。 

护理本身就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中医护理的临床实践是中医护理理论与中医护理技术的结合,是进行中医护理临床科研工作的最前线,作为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其质量,直接影响中医护理研究生科研能力的提高。

    3.1 在实践过程中,注重发挥中医护理理论、方法优势,及时发现护理问题。中医的辨证施护强调施护要以辩证为前提和依据。在临床上不单是看到某种疾病,而是要根据其具体的症候表现,按照中医护理的层次观,即辨病护理、辨证护理、对症护理,采取同病异护或异病同护的护理措施。中医“防重于治”的思想则指导我们,不仅要对病人现存的护理问题做好评估,更要对其潜在的护理问题做好健康指导。

    中医特有的护理技术操作简便易行,适用范围广,在临床实践中,可以依据其原理及特性,具体应用到对某种疾病的某个或多个护理问题的研究,不断进行中医护理理论的探索。

    3.2 鼓励中医护理研究生毕业后积极进入到临床一线,逐步形成高质量的临床护理科研队伍。

    同时注重验证更多、更有价值的传统的护理方法,实现理论和临床实践的飞跃,使中医护理技术更科学、安全和有效,从而增强中医护理可持续发展的生命力[7]。  4 创新能力的培养。

   4.1 创新的动力来源于追根求源的精神和对未知对象的浓厚兴趣[8]。即首要的就是教育和培养研究生对中医护理事业的热爱,以及献身于中医护理事业的决心。

    4.2 去除思维定式  老师在教学中,要改变传统的的授课模式,将国内外最新的科研成果融于研究生的教学中,指导学生运用分析、综合、抽象、归纳等思维方法加以分析和研究,突破思维框架,萌发创新思想。

    4.3 鼓励研究生发挥独立思考的主动性与探索问题的敏锐性,对文献资料进行深人而系统的总结,了解学科前沿和研究热点,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评价,为科研创新打下基础。

    5 小结

    随着医药卫生事业的国际化,中医护理学越来越受到国外护理界的重视和欢迎,其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前景极为广阔。努力从专业认知、课程设置特色、以及学生在实践中发现护理问题的能力等方面,提高中医护理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培育一大批具有较高科研水平的中医护理人才,通过科研的力量,指导和规范中医护理的科学化、系统化。推动中医护理走向世界,让世界更了解中医护理。

参考文献

[1]  程青红,王子迎.对我国护理研究生教育中存在的缺陷与对策的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7,9:11~13

[2] 宋晓丽,王培席.浅谈我国护理研究生教育现状及发展趋势[j].河南医学研究, 2009, 18 (3):245~247

[3] 熊成敏,陈泽芬.浅谈基层医院中医护理存在问题与对策[j].重庆医学,2009,38(18): 2387~2388

[4] cook k,becker h,weizel m.integration into professional nursing by graduates of an innovative entry-level msn program[j].j profnurs, 1996,12(3):166~175

[6] 张广清.中医护理现状及科研展望[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4):290~292

医学护理专业论文篇10

关键词:知行合一;护士素质;最高境界

在目前医疗环境中,多因素使医患关系比较紧张,医护人员要从一天天、一件件的周而复始的琐事和医疗行为中积累起患者对医院安全的认知和信任感,是通过医护人员的知行合一表达出来的:患者住院后,感受到在医院处处有人关心,事事有人负责。能感受到好像医护人员一双双眼睛都注视着自己。感受到了时时被关怀、被重视、被保护,护患关系密切,从而能大大化解紧张的医患关系。

在整体的医疗系统工程中,医护人员是一个主体。其中,护理工作有句俗语"三分治疗,七分护理",可见其重要性,而这种作用的发挥与护理人员的自身素质有很大关系。因此,如何提高护士素质?我以一个从事护理管理工作的护士长角度提出"知行合一"的思想,下面加以论证。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2009年护理人员数98人,女性,学历:本科1人、大专92人、中专5人;护理人员分层[1]:n0级8人、n1级40人、n2级34人、n3级16人、n4及0人。

2014年护理人员数148人,女性,学历:本科20人、大专125人、中专3人;护理人员分层[1]:n0级11人、n1级77人、n2级39人、n3级18人、n4及3人。

1.2方法新近护士(工龄

护理人员在职"知行合一"模式培训实际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过程,是护理专业技术人员不断进行知识技能补充、更新、拓宽和提高的一种追加教育,"知"即对理论知识的了解程度评价包括专业理论知识、人文知识、社会化知识、沟通知识的学习;"行"即对理论知识的执行程度包括基础护理技术、专科护理技术、应急能力、沟通能力与技巧的练习,责任心、吃苦耐劳的奉献精神、人文修养培养的体现程度。在护理部的总体计划部署下,科室根据自身专科临床护理特点,制定不同层级(n0、n1、n2、n3、n4)护理人员"三基三严"培训原则、目标、计划及方法以及考评方法并遵照执行。

1.2.1"三基三严"培训原则系统性原则:护理人员培训是一个全员性、全方位、贯穿职业生涯始终的系统工程。护理人员的素质包括知识、技能、能力等多方面形成一个统一整体,科室带教老师、护士长、护理部在设计培训内容时不能有偏颇,要"知行合一"。

动态性原则:培训要根据医院发展目标和工作重点、内外环境变化以及个人不同时期的发展需求进行相应培训体系的调整,促进护理人员快速适应"以患者为中心"的优质护理服务模式下的岗位需求,发掘潜能,提高绩效,实现个人和组织目标的双赢。

层次性原则:要考虑个人发展阶段和岗位的差异性,制定相匹配的培训计划。

实效性原则:要从医院工作的实际出发,紧密结合个人的职业发展需求及岗位胜任要求开展培训。注重培训质量和效果,避免培训工作流于形式。

1.2.2"三基三严"培训目标不同层级护士培训要达到的目标中基本素质一致,而知识(知)和能力(行)是阶梯式递进的[2]。

1.2.3培训方法强化"知行合一"考核标准,自觉以"知行合一"要求作为行为准则,制定"知行合一"奖惩条例,执行中采用以下方法。

1.2.3.1以临床实践传、帮、带为主,要求参加由医院及科室组织的各种业务学习和技能培训。

1.2.3.2短期、集中培训①护理部每季度组织护理操作培训1次,1年内全院护理人员培训率95%以上;②组织全院性学术讲座每年至少5次;③每季度组织护理查房及疑难病例讨论1次;④科室每月组织业务学习、护理查房、护理操作培训各1次。

1.2.3.3"请进来、走出去"邀请护理界权威人士到院内讲授国内外护理新动态、新技术、新理论。也"走出去",护理部根据需要选派护士外出参加研讨会、观摩会、专题调研和考察活动,并根据不同科室的专科需要,有计划选送护士外出进修学习,借鉴先进的工作经验和获取最新的专科知识。

1.2.3.4开展远程网络教育工作之余护理人员充分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网络等信息技术进行远程教育,迅速了解国内外护理教学、管理、科研现状,还能与其他护理机构广泛交流,了解国际护理进展。

1.2.3.5开展护理教学和科研高年资、高学历的护理人员承担医院及学院的教学任务,理论联系实践,把自己掌握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操作传授给下级护士和护理学生,让自己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鼓励参与护理科研课题申报、撰写护理论文及编写护理教材。

1.2.3.6自学依据个人兴趣,学习外语、法律、经营管理、人际沟通等专业,拓展自己的知识面。

1.2.4"知行合一"高素质护士的评价方法

1.2.4.1在工作中,着装规范、仪表端庄、态度和蔼、服务热情主动、语言文明,人文关怀,用"爱心、耐心、热心、细心、诚心、真心"为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

1.2.4.2严格落实岗位职责、医院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1.2.4.3专业理论知识、人文知识丰富,技术操作娴熟。

1.2.4.4应急处置能力强,沟通通畅,患者安全目标落实。

1.2.4.5继续教育学分达到医院标准要求。

1.2.4.6科室、护理部组织的各项理论、技术操作考试达到标准要求。

1.2.4.7满意度高(包括医院满意、医生满意、护士长满意、护士满意、患者及家属满意)。

2讨论

临床护理活动是医院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作为从事护理工作的护理人员,在当今社会医患关系日益紧张的形式下,对护士提出了更高要求。医院、护理部严格按照《护士准入制度》接纳新护士,新、老护士按照上述的培训模式,一步步成长,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实践,"学海无涯",用掌握的理论知识、技术操作等等,树立"以患者为中心"、"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循证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人性化的优质护理服务[3]。"每天每人每事,尽心尽力尽责",为患者服务的过程,让护理人员的理论知识、技术操作水平一步步提高,知识结构日趋完善,职称由护士到护师、主管护师、副主任护师,越来越高,知行合一,成为高素质的护士,达到慎独的最高境界。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