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并购风险论文十篇并购风险论文十篇

并购风险论文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0:21:00

并购风险论文篇1

一、企业并购风险审计

风险基础审计作为现代审计方法,在发达国家的审计实践中得到日益普遍的应用,方法本身也随之不断地完善。在我国,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颁布的《中国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准则》也提出了运用风险基础审计方法的要求。风险基础审计是指审计人员以风险的分析、评价和控制为基础,综合运用各种审计技术、收集审计证据,形成审计意见的一种审计方法。风险基础审计的基本模型为:

审计风险:固有风险×内控风险X检查风险

企业并购审计是一个风险较高的审计领域,如何最大限度的降低审计风险,是审计人员都在认真思索的问题,充分重视并积极介入并购企业的并购过程,则是减少审计风险的有效途径中之一。

二、企业并购过程中的审计风险分析

审计人员的职责是协助企业管理人员认识和评估并购风险,并且运用会计、审计、税务等方面的专业知识,来判断并购过程为审计人员带来哪些审计风险,以努力消除和化解这些风险,努力将并购的审计风险控制在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并购过程中的审计风险领域包括以下方面:

1、并购环境引发的审计风险。

企业并购行为与国际、国内的经济宏观运行状态密切相关,同时敢与经济发展周期、行业和产品的生命周期密不可分;从微观上去考察,企业的经验是否丰富、组织文化是否成熟、资本结构是否合理也对企业并购战略的确定产生重大影响。一般而言,在经济处于上升期开展并购活动,并选择那些与本企业产品关联度高的企业作为并购对象,可以减少并购风险。

2、并购双方的优劣分析。

要确定合理的并购策略,主并购企业必须首先正确衡量自身的优势和劣势,然后全面分析目标企业的优势和不足,认真评价并购双方经济资源的互补性、关联性以及互补、关联的程度,并要研究主并购企业的优势资源能否将目标企业具有盈利潜力的资源利用潜能充分发掘出来等。无论主并购企业拥有多少优势资源,也无论目标企业具有多大的盈利潜力,如果并购双方的资源缺乏互补性、关联性,就不可能通过并购产生协同效应。

一是对主并方的分析。分析内容与相应审计风险包括:①经济实力。审查的主要内容有奖金实力、业务水平、市场上本企业主导产品占有率、盈利能力、公众形象和信用级别、市盈率等。②发展战略。主并方未来发展战略是确定并购对象、选择并购类型基础,若目标企业与主并企业的战略方向吻合程度不高,甚至相反,则并购风险加大,相应的审计风险加大。

二是对目标企业的分析。分析内容与相应审计风险包括:①目标企业面临的行业环境、国内竞争状况;②目标企业的市场份额与实力强弱;③目标企业的利润水平与发展前景;④目标企业的所有制性质、隶属关系,以及政府对该企业或该企业所处的行业现状与所处行业与发展前景的态度;⑤目标企业的财务状况;⑥目标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以及管理人员整体素质水平;⑦目标企业产品市场状况。

三是企业并购的联合风险。①资源互补性。资源互补程度越强,双方并购后的效益增长就越明显,在流动资金、固定资产、利润分配各方面都能够取长补短。资源互补性差的企业进行并购有较高的审计风险。②产品关联性。产品关联度高的企业,经营上的紧密程度强,能够很快实现一体化。产品关联度低,则并购容易失败。③股权结构。股权结构决定了公司的控制权分配,直接影响到分司的高层对并购的态度和采取的措施。④员工状况。员工的素质、结构直接影响并购后的成本与效益。⑤无形资产状况。无形资产的递延效应能够覆盖并购后的新企业。⑥未决诉讼。未决诉讼对并购是很大的威胁。⑦抵押担保。抵押担保常常形成潜在或有负债或未决诉讼。

三、企业并购中的审计风险的防范

1、恰当的确定并购的换股比例。

为了节省现金,很多企业采用换股方式进行合并。在企业采用换股合并的情况下,正确确定换股比例是决定企业合并能否成功的关键一环。确定换股比例有多种方法:每股市场之比、每股收益之比、每股净资产之比等。这些方法各有优劣,适用范围也各不相同。正确确定换股比例应合理选择目标企业,综合考虑合并双方的账面价值、市场价值、发展机会、未来成长性、可能存在的风险以及合并双方的互补性、协同性等因素,全面评估双方企业的实际价值。

2、恰当的选择并购目标企业的价值评估方法。

价值评估方法包括:收益现值法、市盈率法、清算价格法、重置成本法。由于企业并购的并不是目标企业的现有资产价值,而是目标企业资产的使用价值以及所能带来的收益能力,也就是目标企业的未来价值。因此,并购方实际上是在选择与并购目标和动机相应的估价方法。当企业并购的目的是利用目标企业的资源进行长期经营,则适合使用收益现值法;当证券市场功能健全、上市公司的市价比较公允时,可以采用市盈率法;当企业并购的动机是为了将目标企业分拆出售,则适应使用清算价格法;如果企业作为单一资产的独立组合,则可以使用重置成本法。

审计人员在选择评估方法时期,要注意区分不同的方法的特征与适用性。一般而言,贴现价格法把企业未来收益或现金流量反映到当前的决策时点,能够反映目标企业现有的资源的未来盈利潜力,理论上的合理性易于为并购双方所接受,但是预测未来收益的主观性太强,有时难以保证公平。贴现价格法需要估计由并购引起的期望的增量现金流量和贴现率(或奖金成本),即企业进行新投资,市场所要求的最低的可接受的报酬率,程序包括预测自由现金流量、估计贴现率或加权平均资本成本以及计算现金流量现值、估计购买价格,主观判断的因素很强。市盈率法操作简便,但需要以发达、成熟和有效的证券市场为前提,而且涉及大量的职业判断和会计选择,比如应用市盈率法对目标企业估值时,需要选择、计算目标企业估价收益指标,重置成本没有对企业进行全盘统一考虑,不适用于企业无形资产规模较大或品牌资源丰富的情况。

3、适当选择并购会计处理方法。

吸收合并的会计处理有两种方法:购买合并通常用购买法,换股合并通常采用权益联营法。采用权益联营法编制的合并会计报表,被并公司的资产和负债均按原账面价值人账,股东权益总额不变,被并公司本年度实现的利润全部并入主并公司当年的合并利润表,而不论换股合并在年初还是年末完成。与购买法相比,权益联营法容易导致较高的净资产收益率,进而有可能对公司的配股申请产生有利影响。另外,主并公司还可以将被并公司再度出售,只要售价高于账面价值,就可获得一笔可观的投资收益或营业外收益。而购买法由于主并公司要按照评估后的公允价值而非账面价值纪录被并公司的资产与负债,评估价值又通常因通货膨胀等周素而高于账面价值,因此,购买法将产生较低的净资产收益率很难获得再出售收益因此,审计人员必须留心并购公司是否利用会计处理方法进行利润操纵。

4、对企业并购过程进行监控,全面降低审计风险。

企业并购审计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对并购过程进行严密的监控,这种监控应随并购活动的进行而随时展开,并在并购过程中的各个阶段工作结束之后进行分阶段的总结性审查。

并购风险论文篇2

论文关键词:企业并购财务风险风险控制

一、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

企业并购需要巨额资金予以支撑,如何筹集并购所需资金并加以合理有效使用,是企业并购面临的一大难题。资金筹集或使用不当,不仅不能顺利完成并购计划,还会产生相应的财务风险。在企业并购中可能会遇到的财务风险,主要有并购资金的筹集风险和并购资金的使用风险两种。

(一)并购资金的筹集风险。企业并购需要资金的来源,可以利用自有资金解决,也可以通过发行股票或对外举债进行筹集。筹资在企业并购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在整个并购链条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如果筹资安排不当,或筹集的资金前后不相衔接都可能产生财务风险。以自有资金进行并购,虽然可以降低财务风险,但也可能造成机会损失,特别是抽调本企业的流动资金用于并购,还会导致本企业正常资金周转困难,利用债务筹资虽然可能产生财务杠杆效应,降低筹资成本,但如果债务比例过高,焉并购后的实际经济效益达不到预期时,将可能产生还本付息风险。通过发行股票筹集并购资金,相应的筹资成本较高,而且,当并购后的实际运行效果未能达到预期目标时,会使股东利益受损,从而为敌意收购提供机会。然而,由于并购的资金需要量巨大,往往很难以单一的筹资方式加以解决,这样又会面临筹资结构的比较与选择。风险并购的筹资结构包括债务筹资与股权筹资的构成及比例,短期债务与长期债务的构成及比例。

(二)并购资金的使用风险。企业并购所筹集的资金主要用于支付并购所发生的成本,具体包括支付并购费用、并购价格及新增的投入资金三个内容。并购费用,是指为完成并购交易所支付的交易费用和中介费用,这部分费用在整个并购成本中所占比重较小。并购价格,是指支付给被并企业股东的购买价格,对购买价格可以选择一次支付,也可以选择分期支付,在采用分期支付的情况下,不仅可以暂时缓解并购资金的支付压力,还可以在因不确定因素导致并购计划失败时,减少损失程度。新增的投入资金,是指支付被并企业生产经营急需的启动资金,下岗职工的安置费用及并购后企业所需投入的其他配套资金。在支付的上述资金中,其中并购费用和并购价格是完成并购交易所必须付出的代价,可以称其为狭义的并购成本,而并购费用、并购价格和新增的投入资金总和又可称之为广义的并购成本,它们是为取得并购后经济利益所付出的总代价。在这三项资金的使用方面,不仅要按时间顺序做到保证支付,而且,还需要在量的结构方面予以合理安排,任何费用的支付不及时或安排不恰当都会产生相应的财务风险,影响并购计划的顺利实施及并购效果的如期实现,甚至还会导致企业破产。

二、我国企业并购风险控制的几项措施

我国企业并购,尤其是国有企业的并购,是伴随着改革开放在不断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下逐步发展起来的,总结分析我国企业并购的成功经验与教训,以下几个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的注意。

(一)企业并购必须遵循市场规律,避免盲目性。目前,我国企业并购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尤其政府干预比较严重!由此导致不良后果,并购失败的案例时有发生,因此,企业并购一定要顺应市场的发展规律,避免盲目性,在并购前必须认真研究并购各方资源的互补、关联和协同程度,全面分析影响并购效果的风险因素和风险环节,然后按照风险最小化原则选择并购方式和实现途径。在当前并购资金比较紧缺的情况下,可以采用先租赁后并购,先承包后并购或先参股后控股等途径,以防范并购产生的风险。另外,根据我国目前的产业组织结构,现阶段的企业并购应以横向并购为主,集中力量发展企业的主导业务和核心能力的提升,可以先从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角度出发,通过并购将同行业的企业突破所有制和地区、部门的分割重新配置,从而提高市场集中度与占有份额实现高度的专业化分工和生产规模经济并以此为基础,充分利用生产技术、经营管理决策、销售网络、品牌优势,以达到分散经营风险,最终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

(二)组建并购专项基金,拓宽并购筹资渠道。在我国企业并购实践中,目前能够用于企业并购的资金来源还比较有限,主要有企业自有资金、银行贷款、发行债券、发行股票等筹集资金,这些资金难以为大型并购提供充足的资金。相对而言,企业自有资金成本低,手续简便。但由于我国企业一般规模较小,盈利水平低下,不能满足并购所需的一定数额资金。向银行贷款,虽然可弥补自有资金不足的缺陷,但银行借款一般期限较短,不能长期使用,而我国企业原有的负债比率相对较高,再从银行筹集资金数额也十分有限。另外,我国企业发行股票、发行债券从证券市场上直接筹资有很多限制,国家对企业首次发行”增配”增发股票等的标准有较高的要求,对发行债券企业的地域、行业、所有制等要进行严格审批,准入限制较多。企业无法根据市场情况和自身需要,来决定其并购的融资行为。因此,能否筹集到并购所需资金,已成为制约我国企业并购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之。对此,我认为,目前我国应大力开展并购贷款,增加银行对企业并购资金的支持力度。同时,还应大力发展我国的资本市场,降低企业发行股票、发行债券的准入门槛,并在立法上消除为并购进行直接融资的限制。

并购风险论文篇3

企业在并购的前期阶段,主要是寻找并了解目标企业,为自身更好的发展寻找着力点。在这一阶段,由于企业对目标企业调查研究不充分,所获信息与真实信息有偏差,导致高估目标企业未来获利能力,进而导致并购失败。所以,企业在并购初期,应妥善处置以下几点风险。

1.1财务分析风险

企业在并购准备阶段,首先要对目标企业进行完善的财务分析。财务分析的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是对被收购方自身财务状况和财务实力的分析考察;二是判断被收购方利害相关者的财务状况及财务实力。通过具体分析,可知目标企业和收购方是否有互补优势是否可以为收购方获取超额利润,促进其提高核心竞争力。具体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

1.1.1运营运能力分析。

企业的营运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的偿债能力及获利能力,是财务分析的核心。通过分析营运能力的各项指标,充分了解企业的经营运行能力,企业资金运营周转的情况,企业对经济资源管理,运用效率的高低。了解被收购方资产有无虚增,应收账款是否可以收回,存货跌价准备是否足额计提等问题,防止因营运能力不足带来的风险。

1.1.2偿债能力分析。

对于长期偿债能力,主要考虑被收购方偿还债务本金及支付债务利息的能力,合理确定资产负债率、产权比率、已获利息倍数、长期资产适合率。而对于短期偿债能力,通过考察目标企业应收账款及存货的质量应收账款及存货周转速度等因素对短期偿债能力指标的影响,避免因资金闲置浪费和企业资源调配和不合理所造成的风险。

1.1.3盈利能力分析。

企业可以通过盈利能力分析指标来观察其在不同发展阶段的盈利情况,同时计算出各时期盈利目标的完成情况,避免出现因盈利能力不足而导致财务亏损的情况。

1.2信息不对称风险

所谓信息不对称风险,就是指企业在并购过程中,收购方与目标公司的股东和管理层的信息不相对应,出现了不对称的情况,直接影响了其并购活动的顺利开展。具体而言,信息不对称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2.1缺乏对企业实际盈利情况的深入了解。

当前,尽管各企业每年均会按期披露财务报告,以便使外界及时了解其财务管理情况。但大量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案表明,上市公司财务造假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因此,企业要想顺利完成企业并购任务,实现预期目标,就必须深入了解目标公司的实际盈利情况,并多方了解其盈利渠道。

1.2.2对企业的资产质量认识不到位。

在实际并购中,为更好地了解对方的发展实力,收购方常常需要了解和掌握对方的资产质量。一般地,收购方通常会通过财务报表来分析企业的资产质量。但这种资产质量评价和认识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容易高估或低估对方的资产质量,引发信息不对称风险事故。

1.2.3对企业的或有事项不清楚。

在实际经营过程中,企业经常会将一些本应公开的或有事项人为隐藏起来,以有效提高其利润率。这一做法无形中增大了收购方的收购风险。多数情况下,很多收购方都是在收购完成后才发现目标企业存在或有事项隐藏情况。因此,企业应通过系统调研来提升对目标企业的判断,从而减少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风险。

1.3决策风险

决策风险,顾名思义就是发生在收购决策环节的企业并购风险。具体来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3.1并购的目标行业选择不当。

这一并购失误在并购过程中出现几率较高。这种并购失误的产生原因为收购方对目标企业的内外资源情况了解不足。有些企业喜欢把朝阳产业作为并购的目标,却不了解所谓的朝阳,夕阳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从赢利的角度考虑,赢利能力强的企业不一定有高的科技含量,一些高科技含量的企业也未必能赚到钱。所以企业需要从投资回报的角度慎重选择并购行业。

1.3.2并购的时机选择不当。

一个企业选择并购的时间点不同,可能相应的成本也会相差很多。如果被收购方本身是一个有潜力的企业,但若并购时机选择不当,企业的投资往往也不能带来切实的回报。

1.3.3并购的路线选择不当。

并购主要有两条路线,一是高成本收购好公司,二是低成本收购差公司。选择前者,收购方要有能够挽留和鼓励被收购方优秀管理者的能力;选择后者,收购方可能会因不善管理而无法获得超额利益。因此,只有从战略源头上仔细计划并购路线,风险才可能降低。

2并购策略设计实施阶段

前期工作准备结束后,并购进入到具体实施环节。在这一阶段,企业应注重研究收购细节,例如:收购价格过高,预期收益可能低于收购成本;价格过低,收购可能没有意义;若并购方融资困难,则会引发企业财务危机,资金链条断裂等严重后果。所以,详细设计规划具体的实施方案对降低此阶段的各种风险有积极的作用。

2.1定价风险

收购公司的收购价格定位决定收购方是否有必要进行收购。所以当一家公司决定是否要对另一家公司进行收购决策时,首先要确定它所愿意支付的溢价水平,然后与可预测的增值额相比较。当收购所产生的增值额超过收购价格的溢价时,收购方的股东才能从中获益,收购才有价值。如果收购成本过高,那么收购失败的可能性越大。只有在细节上力求完美,回归战略,才能减少此过程的风险。

2.2融资风险

企业在整个并购过程中常因资金筹集方式不合理导致自身出现财务风险,即并购融资风险。目前,我国公司并购外部资金筹集的渠道很少,一是由于《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条例》中规定“:任何金融机构不得为股票交易提供贷款”所以企业无法通过银行贷款取得二级市场并购资金;二是由于企业债务发行审批严格且繁琐,还没有为公司并购发行债券的先例,三是由于股票发行实行制度审批制。所以企业在并购的执行阶段通常会导致自身的财务结构发生变化。企业需要改变融资渠道,不断加大金融创新,新的金融工具的衍生,组建专门从事公司并购业务的投资银行,为公司提供专业的并购融资服务和专业策划。目前,一些国际型大中企业为了减少并购环节中的现金支出,常会通过吸收合并的方式进行并购,成效显著。

2.3股权收购风险

首先,管理者在收购股权时,容易出现签约主体错误的问题。在股权收购时,股权出让方应是目标公司的股东,但在实际操作中,管理者有时会与非相关方签约,造成签约主体错误,由此导致的问题会构成协议在法律上全部无效。如果因此股权出让方后悔,不再出让股权,则收购方为收购所投入的时间,精力和经济上都会承受巨大的损失。其次,受让的股权有瑕疵。根据《公司法》的规定,如果股东出现经济纠纷或其他类型的法律问题,则其现有公司股权可能会被司法机关依法查封并冻结。一旦股权被冻结,则持有该部分股权的收购方就无法进行收购。最后,受让程序欠缺。法律规定,一方公司在出让股权时,另一方有优先购买权。因此,在收购公司合同,章程规定其他股东有优先受让权的情况下,未经其他股东声明放弃优先受让权,管理者收购股权行为无效。所以若收购股权的程序有所欠缺,将产生收购风险。

2.4产权收购风险

收购方通过收购非公司制企业的产权而实现对目标企业的控制。管理者在进行产权收购时,容易受到政府的干预,政府会向管理者布置购买企业的任务,并同企业签订收购合同,从而造成签约主体错误。在产权收购的过程中有可能因收购的产权权属不明确,未经有效确认等情况造成受让的产权有瑕疵。如果企业未经产权界定就直接收购企业,最终引发纠纷或造成收购无效则是不可避免的。另外,在国有企业产权转让时,为了保证国有资产不流失,在涉及相关资产转让时,必须经过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评估立项和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批准,否则转让无效。同时,在收购国有企业完成后,应将企业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否则收购不成立。

2.5资产收购风险

资产收购产生的风险是指管理者收购原公司或企业的部分具有独立生产,经营功能的资产,如收购企业的某项机械设备。在进行收购时,企业常因以下两方面原因引发收购风险事故。其一是签约主体错误管理者收购企业资产时,签约主体必须是出让资产的公司或企业。但由于管理者在收购资产行为完成后,出让资产的公司或企业并未注销,只是将原公司或企业的实物性资产换成收购方支付的现金或其他实物性资产。因此,在收购方资产收购完毕进行经营后,管理者需和出让方的公司或企业签订资产出让合同。其二是受让资产有瑕疵目标企业可能因自身的需要而设定抵押,已经抵押的资产,其处分权受到限制,因此在抵押期间资产不得转让,如果收购方持有此类资产的话,会给公司带来相应的财务风险及损失。

3并购过渡整合阶段

并购完成后,企业往往会根据实际需求进行一系列的整合工作,例如文化整合、人力资源整合、资金技术整合等等。根据上文可知,由整合原因导致并购行为失败的比率为50%,远高于其他任何已知原因。而在各种整合行为中,财务整合尤为重要。只有双方在财务上协调一致,建立完善的财务制度体系,注重财务管理的作用,才能更好的实现协同效应。否则,财务整合的失败定会成为日后导致企业破产的导火索之一。财务整合风险是并购过渡整合阶段的主要风险。对于企业财务而言,并购本身需要大量的资金,并购决策会对企业资金规模和结构产生重要的影响,所以若要整合成功,首先,并购方要具备一套有效的财务制度体系;其次,通过分析对方财务所提供的信息,更好的对目标企业实施有效控制,只有这样,企业才会获得超额的利益,实现其内部资源的合理配置,并购的目的才能达到。

4结论

并购风险论文篇4

对目标企业进行价值评估时,其价值评估准确性极易受以下三个因素影响:一是目标企业内部人员与并购方之间信息不对称产生的影响。获得非上市公司信息资料的难度要大于获得上市公司信息资料的难度,容易形成目标企业价值评估的财务风险。二是企业价值评估体系不健全而产生的影响,并购过程中人的主观性因素对目标企业价值评估影响较大。三是并购中政府的干预可能使并购并未基于市场定价原则。

二、交易执行阶段的财务风险

(一)融资风险

从经济学意义上讲,低成本、方便、易得性为企业选择融资的原则。并购资金通常通过内部融资和外部融资两条渠道获得。

1、内部融资

企业利用内部留存的自有资金来形成并购资金。然而,如果采用内部融资,大量占用企业的流动资金,将降低企业对外部环境变化的快速反应和调适能力,危及企业的正常营运,增加企业的财务风险。

2、外部融资

首先,外部融资的融资渠道包括银行贷款、发行债券、发行股票和认股权证等。通过发行高息债券进行融资就要考虑到将来债券利息的偿还问题,由于成本很高,并购后必须保证较高的收益率才能使收购者有收益。通过股权融资可能会影响企业原有股东的控制权以及企业发展战略的持续性。但由于对股票融资要求比较苛刻,审批严格,耗时较长,股票融资不利于抢占并购先机。其次,从融资结构的安排上看,融资结构从性质上划分为权益融资和债务融资,从时限上划分为长期融资和短期融资。如果融资的结构安排不合理,权益性融资和债务融资比例不当,融资长短时限搭配不当,都会造成融资成本增加,未来资金流衔接错位产生财务危机。

(二)支付风险

并购主要有四种支付方式:现金支付、股权支付、混合支付和杠杆收购。不同支付方式选择带来的支付风险最终表现为支付结构不合理、现金支付过多从而使得整合运营期间的资金压力过大等。

1、现金支付

现金收购是最简便的并购方式,但却并非是最佳的选择。首先,现金支付工具的使用,是一项巨大的即时现金负担,公司所承受的现金压力比较大;其次,使用现金支付工具,交易规模常会受到获现能力的限制;再次,从被并购者的角度来看,会因无法推迟资本利得的确认和转移实现的资本增益,从而不能享受税收优惠,以及不能拥有新公司的股东权益等原因,而不欢迎现金方式,这会影响并购的成功机会,带来相关的风险。

2、换股并购

对于主并购方而言,换股可使其免于即时支付的压力,把由此产生的现金流量投入到合并后企业的生产和经营中;对于被并方来说,换股可以使其股东自动成为新设公司或后续公司的股东,分享合并后企业的盈利增长;此外,由于推迟了收益确认时间,可延迟交纳资本利得税。

3、杠杆支付的债务风险

杠杆收购指并购企业通过举债获得目标企业的股权或资产,并用目标企业的现金流量来偿还负债的方法。由于目标企业被收购后,其现金流量的不确定性,致使主并购企业可能因资本结构恶化、负债比例过高,不能偿还到期本息而破产。因此,杠杆收购的偿债风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整合后的目标企业是否具有足额稳定的现金流量。

三、运营整合阶段的财务风险

(一)流动性风险

流动性风险是指企业并购后由于债务负担过重,缺乏短期融资,导致出现支付困难的可能性。流动性风险在采用现金支付方式的并购企业中表现得尤为突出。流动资产和速动资产的质量越高,变现能力就越高,企业越能迅速、顺利地获取收购资金。如果自有资金投入不多,企业必然采用举债的方式,通常目标企业的资产负债率过高,使得并购后的企业负债比率和长期负债都有大幅上升,资本的安全性降低。若并购方的融资能力较差,现金流量安排不当,则流动比率也会大幅下降,影响其短期偿债能力,给并购方带来资产流动性风险。

(二)营运风险

并购风险论文篇5

[关键词]跨国并购;整体风险;局部风险

[中图分类号]F23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1)13-0035-02

1国外研究综述

1.1对跨国并购的整体风险进行研究

布鲁纳(2006)提出的“风险框架分析法”,此分析方法作为一种定性的分析工具,提出从跨国并购的六个角度去衡量并购风险的高低,分别是:复杂性、紧密联系性、异常事件、认知上的偏颇、不同的管理选择、运营团队的缺陷。此法加入了大量的财务数据以及企业高级管理人员的评论对并购风险进行评价,同时也发现以上六个方面之间并非孤立的存在,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关系。相互联系的方面越多,联系的程度越深,实施并购的风险也就越大。约瑟夫•克兰多(2008)随后运用此法对美国BerkishireHathaway对GenRe公司的并购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当运用“风险框架分析法”对案例进行回顾时,会清晰地看到高层决策者在并购中作出了怎样错误决断,也可以分析出在整个并购过程中,管理层的整合因素最后导致了并购后营运效果的降低。结果显示:在签订并购合同之前,运用“风险框架分析法”可以有效地对并购风险的种类与影响程度作出客观充分的评价。杰弗里•S.佩里(2004)与汤姆斯•J.海德(2004)认为充分地调查对降低并购风险至关重要,成功的并购往往在以下四方面做的极为突出:①邀请专家进行评价;②信任但要核实;③关注核心问题,如制定积极的市场渗入战略,制订新颖的产品推广计划,调整销售力量,合理调整产品供应链,确定相关风险以及制定减缓风险的政策;④精心策划并购后第一次亮相。同时强调越是身处复杂的商业环境,理解游戏规则、做好游戏准备越是必要。成功的并购者会在签订协议之前邀请各方专家对并购进行充分的调查评价,尽可能降低金融、经营、管理与法律风险。

1.2对跨国并购局部风险进行研究

西玛•杜贝(2006)与约翰•格拉斯科(2006)认为用现金作为支付手段的并购,会使风险在并购交易中不断增加,而且在并购后未来三年的经营中呈扩大趋势。并购方会在固有的商业风险中经历由现金支付带来的风险,而且经营水平、业绩也将下滑。美国大部分的并购实例也符合了此论证。戴维•a.瓦德(2009)与曼索尔•贾维(2009)从并购整合中领导力的作用出发,认为领导力的两种表现形式(个性型、协作型)将导致不同的整合效果,前者体现在个性化的领导方式将产生吸收策略,而这种策略将有利于并购后的整合;协作性领导方式则有利于产生协同效应与决策的制定,而这两者都有利于并购双方之间的融合。罗伯特•w.帕码提尔(2007)与C.弗雷德•米奥(2007),艾瑞克•方(2007)关注于并购后销售渠道的整合问题。文章从四个方面(销售管理、历史表现、合适的策略、消费者选择)对并购后销售渠道的整合进行了绩效分析,揭示了多种销售陷阱,利用销售链的纵向表现数据对四个方面进行研究。其中,销售管理与消费者的选择对销售渠道整合至关重要。

简•布赖森(2003)则从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对并购的风险进行了研究。认为:糟糕的并购往往是因为HRm与企业的组织问题,维持企业人员的稳定性是降低HRm风险的关键所在,而大规模的并购容易暴露出双方企业文化上的隔阂,特别是当缺乏对团队人员的角色定位以及不同就业关系的政策取向发生偏差的时候,文章对HRm理论提供了一条新的管理方法。理查德•荀伯克(2000)提出了针对并购后文化整合的综合理论以及基于实证的观点。文章从企业文化与民族文化两方面出发,认为并购后整合的形式以及并购方的文化吸引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并购后文化整合的表现。尽管企业文化与民族文化之间的相互关系还未明朗,但一些证据表明,并购方的文化吸引力对并购的形式、并购双方对待风险的态度有重要意义。特里•贝尔彻(2009)与兰斯•尼奥(2009)关注于并购后文化整合问题。通过美国pharmacia对Upjohn公司的并购后,对企业文化表现与文化整合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实例分析,认为,为了使并购后双方企业达到预期的协同效应,管理层不仅要考虑业务上的问题,更要考虑文化整合问题,在并购交易完成的末尾阶段,并购方必须有一个清晰充分的整合方案并照其执行。

2国内研究综述

2.1对跨国并购整体风险进行研究

叶建木(2008)在对跨国并购风险的研究中引入“风险链”的概念,剖析了风险链上各类风险的传导关系;系统总结了跨国并购风险的识别和计量的方法与模型;将实务期权方法运用于跨国并购决策风险的控制与预防。魏江(2002)则从基于核心能力的企业并购与整合管理模式方面出发,认为导致我国企业并购高失败率的原因有以下两方面:一是政府方面原因,二是企业方面原因。政府方面原因,主要表现为政府行为和企业行为边界模糊,政府有关政策和法规的不健全;企业方面原因,主要表现为企业决策者缺乏长远的战略眼光,并购后难以整合。

2.2对跨国并购局部风险进行研究

舒敏,杨畅(2008)对中国企业跨国并购中的非经济风险及管理策略进行了研究。非经济风险包括政治风险、法律风险、文化风险,作者在论述了这三种风险在并购过程的影响机理后,提出了应对这三种风险的应对策略:风险转移策略、风险分散策略、风险吸收策略、风险回避策略与“保护伞”策略。并对每种风险使用的应对策略进行了细化,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张毅辉(2009)对跨国并购中的文化冲突与整合进行了研究。对并购、企业文化、文化整合理论和文化整合模式进行了概述,着重分析了跨国并购中所面临的各种文化差异和其他造成的文化冲突。随后从文化整合的基本原则、企业文化整合的内容以及流程设计方面提出了应对文化整合风险的措施。刘伟(2008)则对跨国并购中的法律风险进行了研究。认为跨国并购是一项高风险的资本运营活动,企业会面临诸如决策、财务、信息、法律等各方面风险。而对法律风险的规避是企业跨国并购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认为中国企业跨国并购面临违反市场监管、反垄断方面的法律法规,还可能陷入知识产权、劳工、环境保护方面的纠纷。作者然后从外部环境和内部战略两方面提出了应对措施,包括建立健全跨国并购法律制度,寻找东道国专业机构支持等。郝爽(2009)对跨国并购的融资风险进行了研究。首先归纳了跨国并购融资风险来源的几个方面,分别是:并购企业的资金结构;企业负债经营过度;财务筹资风险恶化;汇率波动风险;国际税收风险;目标企业所在国的政治风险。随后针对风险来源提出了防控措施,如与国外企业结为联盟,分散融资风险;利用有形资产进行产权嫁接融资;融资方式多样化。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到:第一,国内外学者大多选取跨国并购风险的某一部分进行研究,如对风险评价方式的研究以及对局部单个风险控制的研究等,鲜有新的统领跨国并购风险的管理理论的推出;第二,国内外对并购风险的研究成果相对较少,且大多停留在定性分析和案例分析方面,而定量分析的较少且不系统;第三,近年来的风险评价方法逐渐将高层管理人员的评价纳入风险评估体系,使得对跨国并购的评价更人性化也更为全面。未来对跨国并购风险的研究除了进一步对并购过程中各种风险的研究以外,还必须站在整体的角度探索各种并购风险之间的联系,尝试寻找一种理论框架将并购前期、中期、后期的风险防范有机地统一起来。

参考文献:

[1]叶建木.跨国并购:驱动、风险与规制[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8.

[2]魏江.企业并购战略新思维――基于核心能力的企业并购与整合管理模式[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3]舒敏,杨畅.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非经济风险及管理策略研究[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报,2008,24(116):104-105.

[4]JosephCalandroJr.assessingtheriskofm&a:BrunersDisasterFramework[J].Strategy&Leadership,2008,36(6):20-27.

[5]JefferyS.perry,thomasJ.Herd.mergersacquisitions:Reducingm&aRiskthroughimprovedDueDiligence[J].StRateGY&LeaDeRSHip,2004,32(2):12-19.

[6]Davida.waldman,mansourJavidan.alternativeFormsofCharismaticLeadershipintheintegrationofmergersandacquisitions[J].theLeadershipQuarterly,2009(20):130-142.

并购风险论文篇6

【关键词】国内矿山项目;变权原理;财务风险;风险评估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937(2015)22-0071-04

近年来我国企业间的并购活动不断发生,并购交易额不断扩大,作为资本运营的重要手段,国内并购活动正风起云涌。国内矿山企业普遍存在整体技术水平较低、资源利用率不高和产业集中度低等问题,而并购能为企业带来先进的技术与资源。因此,国内矿山项目并购将是矿业做大做强的一个趋势。国内矿山项目并购活动具有交易额巨大、投资回收期长、风险类型多等特征,其中财务风险是最重要和最复杂的风险之一。

一、国内矿山项目并购财务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

(一)财务风险因素识别

财务风险因素识别是研究并购活动中的主要财务风险因素及其来源、性质、原因和导致的后果。风险因素识别的目的是找出并购活动中的财务风险因素、财务风险原因以及风险所导致的后果,从而揭示并购财务风险的形成机理。

采用德尔菲法对国内矿山项目并购财务风险因素进行识别。经过罗列总结,风险因素识别结果见表1。

(二)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及指标权重的确定

1.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

依据表1,将风险类别作为一级评估指标,风险因素作为二级评估指标,构建了国内矿山项目并购财务风险评估指标体系。

2.评估指标权重的确定

采用专家调查法确定评估指标的权重,向矿山设计研究院、矿山企业和高等院校的25名相关专家发出了征询意见表,共收回18份问卷,专家情况见表2所示。

采用算术平均法计算各评估指标权重,结果见表3所示。

二、国内矿山项目并购财务风险评估模型

(一)变权基本原理

变权原理是我国汪培庄教授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一种新的综合评估方法,它是相对于常权原理而言的。在实际问题中,若权向量保持不变,将会使问题出现“失衡状态”,而变权方法能够弥补常权方法在这方面的缺陷。

1.变权的公理化定义

(二)基于变权原理的国内矿山项目并购财务风险评估模型

1.评估指标的分级规则

根据表3,对国内矿山项目并购财务风险评估指标进行分级,分级规则见表4所示。

2.评估集合的建立

风险评估集合为V:V={V1(低),V2(一般),V3(较高),V4(高)}。根据分级规则,规定风险低为[8,10],一般为[6,8),较高为[4,6),高为[2,4)。

3.均衡函数及变权公式的确定

选用均衡函数公式(4)及相应的变权公式(6),并取不同的?琢值进行评估。

4.并购矿山各评估指标的分级值

根据拟并购企业的实际情况,按照分级规则进行确定。

5.变权综合评估

式(8)中,wi为评估指标权重;si为评估指标的分级值。

三、案例研究与应用

以国内某矿山集团并购赣州某钨矿为例,利用变权评估模型进行评估与应用。

(一)确定各评估指标的分级值

根据该并购项目实际情况及并购可行性报告,结合分级规则,确定各二级评估指标的分级值,结果见表5。

(二)变权综合评估

根据表3、表5、公式(8)及变权公式(6),依次取?琢为0.2,、0.4、0.6、0.8、1、1.5、2、2.5和3,并采用matlab软件编程进行计算,编程代码略,变权重计算结果见表6,变权综合评估结果见表7。

根据表7,当?琢=1时,即进行常权综合评估时,V=7.86600;当0

四、结论

(1)分析了国内矿山项目并购财务风险的主要影响因素,并进行了因素识别,建立了财务风险评估指标体系,采用专家调查法确定了各评估指标的权重。

(2)制定了国内矿山项目并购财务风险并购指标的分级规则,建立了国内矿山项目并购财务风险变权评估模型。

(3)以国内某矿山集团并购某钨矿项目为例进行研究,利用matlab软件编程计算出变权值和变权综合评估值,得出该案例并购的财务风险为一般,评估结果与实际较为吻合。案例应用结果表明该模型的实用性较强,计算简便,为科学评价和决策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志.公司并购的财务研究[J].公司治理,2011(32):94-96.

[2]田波平.基于广义事件窗的上市公司风险及绩效评价[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

[3]marcJepstein.theDeterminantsandevaluationofmergersuccess[J].BusinessHorizons,2005(48):37-46.

[4]张立平.紫金矿业并购财务风险评价与控制[D].长沙:中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5]杨知宇,杨景海.基于现金流量视角的财务风险预警模型分析――以St上市公司为例[J].会计之友,2014(30):46-51.

[6]ServeteGruda,BrilandaBushati.Controlofmergersandacquisition,itsimpactonthemarketDevelopment[J].JournalofUS-Chinapublicadministration,2012(3):15-23.

[7]林琳.企业并购过程中若干财务问题的风险控制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8]闵剑.企业跨国并购风险动态监测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3.

[9]韩德余,白雪峰.新时期高校财务风险的成因及预警机制的建立――基于未确知测度模型[J].会计之友,2013(6):118-122.

[10]张珂.事业单位财务预警模型的实证研究[J].会计之友,2013(2):71-74.

[11]田军,张朋柱,王刊良,等.基于德尔菲法的专家意见集成模型研究[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4(1):57-62,69.

[12]汪培庄.模糊集与随机集落影[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5.

[13]刘文奇.一般变权原理与多目标决策[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0(3):1-11.

[14]郑明贵,赖亮光,袁怀雨.基于变权原理的海外矿业投资多目标柔性决策模型[J].中国矿业,2011(2):30-35.

[15]韩东.常权分析和变权原理[D].武汉:国防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

[16]李德清,谷云东,李洪兴.关于状态变权向量公理化定义的若干结果[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4(5):97-102.

并购风险论文篇7

关键词:并购重组;企业文化;风险;评价

一、并购重组企业文化风险的特点和类型

并购重组企业的文化风险是指在企业并购中,由于不同文化在交汇时的复杂性、不确定性,导致企业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目标发生背离,甚至使企业经营活动失败的可能性。它具有客观性、隐含性、复杂性、可控性等特征,并贯穿于并购重组战略的制定、并购重组行为的实施以及并购重组后企业资源的整合等一系列过程中,直接影响并购重组的效果。

并购重组企业文化风险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1)管理风险:指并购后企业所采取的管理模式和管理行为等能否被并购双方员工所接受的风险;(2)沟通风险:指在并购中,由于文化差异使得并购双方的信息、思想传递或交换受阻,产生曲解和误会而带来的风险;(3)组织风险:指并购企业在内部管理上,由于不同企业文化背景的管理人员和员工之间不能建立起协调联系,从而影响组织稳定性的风险;(4)人员风险:指由于文化的差异和冲突,一些关键的管理和技术人才离开企业,即使不离开,这种不良气氛也会使员工情绪低落、工作不积极、工作效率下降,从而导致预期目标难以实现的风险。

二、并购重组企业文化风险指标体系

并购重组企业文化风险指标体系的构建,是进行文化风险评价的基础,对并购后企业能否顺利实现整合以及能否达到预期的并购目标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并关系到整个评价结果的实用性和正确性。

本文本着科学性、系统性、定性与定量指标相结合的原则,并结合并购重组企业的特点,借鉴一些学者对并购重组企业文化风险的研究成果,将并购重组企业面临的文化风险归类为管理文化风险、组织文化风险、沟通文化风险和人员文化风险四个方面,同时分析各种文化风险的影响因素,并运用德尔菲法根据业内专家评定确定模糊权重,初步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和权重分配,如表1所示。(表1)

三、并购重组企业文化风险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模糊综合评价是对由多种因素影响的事物做出全面评价的一种十分有效的多因素评价方法。它用模糊变换原理和最大隶属度原则,考虑与被评价事物相关的各个因素所做的综合评价。在并购重组企业文化风险因素中,涉及到大量的复杂现象和很多不易定量的因素,具有模糊性,在对其评价时,要用模糊数学理论进行定量化处理,因此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并购重组企业文化风险进行综合评价是很合理的。

模糊综合评价法的步骤如下:

1、确立评价因素集。建立以评估对象的各主要影响因素为元素的集合,把因素U按其属性分成4子集,记为U={u1,u2,…,u4}。

2、建立评价因素的评语集。设文化风险评语集V={v1,v2,v3,v4,v5}={高,较高,中等,较低,低}。n=5表示为u对不同评价等级的隶属度。

3、建立从U到V的单因素评判矩阵Ri。对每一个评价指标Ui进行单指标评价,进行综合评价时可以根据实际意义确定单指标评价矩阵Ri,采用德尔菲法确定Ui中各因素对应于V中的各种评语的隶属度矩阵。由此可以得到模糊模型评价矩阵。

4、给出Ui中各评价指标的权重。权重是表示某一指标在整个指标体系中具有的重要程度。实际计算时可以通过专家评分法来确定各指标的权重。

5、得出评价结果。将Ui视为一个单独因素,用Bi作为Ui的单指标评价向量,可构成U到V的模糊评价矩阵。

R=B■B■…B■=b■b■…b■b■b■…b■…………b■b■…b■

按照Ui在U中的重要程度给出权重,a=(a1,a2,…,as),得到U的最终评价向量B=a·R=(b1,b2,…,bm)。对B做归一化处理,按照最大隶属度原则,用B中隶属度最大者所对应的评价等级作为评价对象的等级,即为综合评价的结果。

四、应用实例

结合上述评价模型,对某并购重组企业文化风险进行综合评价。根据表1用德尔菲法得到的权重分配为:

一级指标层权重为:a=(0.4,0.2,0.3,0.1)

二级指标层权重为:

a1=(0.5,0.3,0.2);a2=(0.6,0.4);

a3=(0.4,0.3,0.3);a4=(0.6,0.4)

然后,利用专家打分法确定的二级指标层的指标子集的模糊评价矩阵分别为:

R1=0.30.20.10.20.20.40.20.20.10.10.20.30.30.10.1

R2=0.20.40.10.20.10.30.10.30.10.2

R3=0.20.10.40.300.40.20.30.100.30.40.20.10

R4=0.30.20.30.10.10.20.10.40.30

二级指标层的模糊数学评价为:

B1=a1·R1

=(0.5,0.3,0.2)·0.30.20.10.20.20.40.20.20.10.10.20.30.30.10.1

=(0.31,0.22,0.17,0.15,0.15)

同理:

B2=a2·R2

=(0.6,0.4)·0.20.40.10.20.10.30.10.30.10.2

=(0.24,0.28,0.18,0.16,0.14)

B3=a3·R3

=(0.4,0.3,0.3)·0.20.10.40.300.40.20.30.100.30.40.20.10

=(0.29,0.22,0.31,0.18,0)

B4=a4·R4

=(0.6,0.4)·0.30.20.30.10.10.20.10.40.30

=(0.26,0.16,0.34,0.18,0.06)

R=B■B■B■B■=0.310.220.170.150.150.240.280.180.160.140.290.220.310.1800.260.160.340.180.06

得到模糊综合评价结果为:B=a·R,即:

(0.4,0.2,0.3,0.1)·0.310.220.170.150.150.240.280.180.160.140.290.220.310.1800.260.160.340.180.06

=(0.285,0.226,0.231,0.164,0.094)

综合评判结果B向量的各分量之和为1,满足归一化条件。由此得到此并购重组企业文化风险相对于五个等级的评价结果。最后,评价结果说明:在所有参与评价的专家中,28.5%的人对该并购重组企业文化风险评价为“高”,22.6%评价为“较高”,23.1%评价为“中等”,16.4%评价为“较低”,9.4%评价为“低”。依据隶属度最大的决策原则,该并购重组企业文化风险等级为“高”。

依据最大隶属度原则只考虑到结果最大值所处的等级,忽略了其他等级,因此可将评语集V中各类评语定出标准分,得出并购重组企业文化风险模糊评价的最后得分。五个等级与相应的标准分如表2所示。(表2)

那么,该并购重组企业文化风险模糊评价的最后得分计算如下:

100×0.285+85×0.226+70×0.231+60×0.164+45×0.094=77.91

这说明,该并购重组企业文化风险处在中等和较高之间的水平。

五、结论

企业并购重组必然会带来文化风险,只有真正识别风险,分析各种风险的影响程度,才能有效地防范和规避风险。本文对并购重组企业文化风险进行了识别,并通过对并购重组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文化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建立了并购重组企业文化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并依据模糊数学理论对其进行模糊综合评价,为并购重组企业的文化风险控制提供了依据。

主要参考文献:

[1]王基建.企业并购的文化风险及其识别[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2.6.

[2]侯菊英,陈艳艳.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的主要途径[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

[3]吴显英.企业的文化风险及其评价指标体系分析[J].企业经济,2007.3.

[4]汪应洛.系统工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并购风险论文篇8

关键词:现代风险导向;并购审计;风险

中图分类号:F23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8-0054-01

近几年我国并购交易活动呈现出一种不断繁荣发展的状态,并购审计业务不断增多,然而学术界关于并购审计风险相关问题的研究相对于对审计风险的研究来说,并购审计风险的研究很少,而且没有完善的理论分析框架,研究文献不但少且不深入。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并购审计风险研究大大落后于我国并购审计业务的发展,因此无法对并购审计业务进行合理有效的指导、引导,那么针对这一现象如何加强现代风险导向的并购审计风险研究呢?

一、现代风险导向的并购审计风险研究的意义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提升,我国并购交易业务越来越多,并购审计是控制和防范并购风险的主要手段之一。为了增加并购业务的成功几率,以及并购审计活动自身具有高风险、复杂的特点,对此需加强现代风险导向的并购审计风险研究。除此之外,我国现阶段施行的新会计准则的原则导向性较强,在一定程度上需要依靠审计工作人员和财务工作人员的专业判断,与此同时由于并购业务中的相关税务处理问题和会计处理问题均没有得到标准化、系统化的监管,导致并购审计风险比一般财务报表审计风险更大,随着企业并购业务的不断增多,监管部门继急需完成的就是完善监督管理制度以及提升监督管理能力,而完善监督管理制度和提升监督管理能力都需要监管部门清晰的了解企业并购业务中的风险点以及风险点分布。本文通过简单介绍风险导向审计准则对并购审计风险的影响以及现代审计风险导向审计模型在并购审计中的应用,可以方便监管部门系统了解并购审计风险。

二、风险导向审计准则对并购审计风险的影响

我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体系的,标志着我国确立了以风险导向审计为基础且趋于国际化的中国审计准则,而新审计准则的施行虽然为审计工作人员提供指导,但是由于强化审计工作人员的执业责任的原因,对并购审计业务产生较大的影响,为会计事务所的并购审计业务带来新的风险。

1.新旧审计准则的比较

相对于旧审计准则来说,新审计准则将传统的制度基础审、账项基础审计转变为风险导向审计,主要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新审计准则要求注册会计师加强对被审计单位以及被审计单位的环境的了解;新审计准则使审计程序发生变化,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了风险评估程序;新风险审计准则对注册会计师提出新的要求,要求注册会计师将评估、识别和应对风险的程序形成审计工作记录,进而达到明确执业责任,保证执业质量的效果。

2.风险导向审计准则下并购审计风险领域分析

在新准则现代风险导向中的企业并购审计业务,风险领域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体现:对并购双方的优势和劣势的分析比较;并购环境;对并购成本效益的分析;确定并购换股比例等,进而使现代风险导向的企业并购审计最大限度的体现自身的价值。

三、现代审计风险导向审计模型在并购审计中的应用

1.现代风险导向的并购审计风险准则对并购审计业务的适用性

现代风险导向的并购审计风险准则提出新的审计理念,更加注重整体的审计思路,重点突出特殊审计考虑,并把将审计风险控制在可接受水平内这一思想贯穿整个审计过程中。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准则在并购审计业务中发挥重要的指导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对风险评估的战略性视角,要求审计人员与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核心精神相一致;要求审计工作人员重视宏观环境审计;要求审计工作人员始终保持职业怀疑,保障不忽略任何一个可能存在的风险隐患;要求审计工作人员重视企业并购信息披露。

2.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型在并购审计中具体应用过程

首先,在并购审计中引入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型;其次是基于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型的并购审计程序,将并购审计风险划分为检查风险和重大错报风险;最后对并购审计中重大错误风险进行模糊综合评价,评价具体步骤为:确定评价对象的因素论域、评语等级论域、评价因素的权向量,建立模糊关系矩阵,合成模糊综合评价结果向量,最后对结果向量进行分析。

四、小结

综合全文,本文从现代风险导向的并购审计风险研究的意义入手,进而引出现代风险审计准则对并购审计风险的影响,最后通过对现代审计风险导向审计模型在并购审计中的应用的详细阐述,加强对现代风险导向的并购审计风险的研究。

参考文献:

[1]冯蕾.企业并购中的审计风险与防范剖析[J].现代商贸工业,2009,21(3):127-128.

并购风险论文篇9

【论文文章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并购已成为企业实现扩大规模和增长的一种必不可少的方式,但并购活动中存在很多的不确定因素,因而市场交易中的风险是不可避免的。本文对营运风险、财务风险、融资风险、信息风险、文化整合风险等风险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并购风险防范与控制措施,以期实现企业并构目标

企业并购是现在企业实现扩大规模和增长的一种方式,是商品经济的必然产物,如今企业间的并购现象日益活跃,特别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随着经济进一步对外开放,信息、生物工程等新兴技术和产业的发展,企业问的并购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一、企业并购的定义

企业并购风险是指企业在并购活动中不能达到预定设定的目标的可能性以及对企业的正常经营管理所带来的影响程度,即企业并购投资的净收益现值的不确定性。

二、从理论层次对企业并购风险分析

企业运用并购手段是为了改善企业资源配置质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从而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但是风险往往与收益相伴而行。但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由于在企业并购的过程,存在很多的不确定因素,也就可能带来很多不可预测的风险,因此,这就需要在企业并购的整个过程之中,对风险进行分析,从而尽管减少风险带来的损失。

三、企业并购风险是客观存在且不可避免的,应对并购风险进行详细分析

由于企业并购属于商业行为,并购方是以获取利润为目的,因而市场交易中的风险是不可避免的。从主观上讲,企业并购风险的存在,主要表现为并购经验不足和对出现的问题思考不充分;从客观上讲,企业并购风险的存在与并购发展进程及方式有关外,还存着并购交易对象的特殊性政府有关部门的干预、道德风险等原因。

由于并购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不仅仅是资本交易,而且要涉及到并购的政策与法律环境、社会环境、公司的文化等等因素,因此并购风险也涉及到诸多方面。若对企业并购进行风险分析主要从以下几方面人手:

1、营运风险

营运风险制企业并购后营运状况的不确定性而导致盈利能力的变化。表现为(1)一旦并购,增加的人员安置费、培训费等增加的管理费用与为扭亏为盈须向生产经营注入的启动与投入生产设备的投改资金,产品重新进入市场须投放的营销费用等增加的经营费用开支很大。(2)如果被并购企业的过剩生产要素如原材料、劳动力、设备等不能被企业均匀吸收,则反而成了企业负担,生产规模不经济。(3)企业并购扩张后,规模扩大,管理领域和管理层都增加了,但由于管理幅度限制,企业领导人能力的有限性,决策失误的可能性就增多。

2、财务风险

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是指由于并购定价、融资、支付等各项财务决策所引起的企业财务状况恶化或财务成果损失的不确定性,是并购价值与价值实现严重负偏离而导致的企业财务困境和财务危机。而并购中的财务风险主要为杠杆收购风险,企业的财务杠杆系数大,就制约了并购方经营融资和偿债的能力,造成企业因债务成本过高而导致并购后本息支付困难,形成财务危机甚至破产。

3、信息风险

由于资本市场得不完善,存在信息的不对称性,在并购过程中,并购双方处于信息不对称的地位,并购方对目标企业的资产价值和盈利能力的判断往往是不准确的,特别是当目标企业是缺乏信息披露机制的非上市公司时。并购方往往只看到目标企业良好发展前景的一面,为其负面如负债多少、财务报表是否真实、有无诉讼纷争、资产抵押担保等情况了解不足。若并购就会增加企业额外的负担。同时,如果对目标企业的资产可利用价值、富余人员、产品市场的占有率和开拓能力等了解不足也会带来并购后的整合风险,甚至使整合失败。

4、文化整合风险

不同企业有着不同的企业文化,企业并购完成后,由于被购企业和主购企业的企业文化可能会存在差异,就可能会产生一系列消极后果。而购并企业与被购并企业在企业文化方面的差异,主要表现在民族与地区文化差异、双方企业性质差异、员工素质和心态差异。如由于对新的企业文化的不适应,大量的被并购企业的员工流失,或者工作低效率。这就需要整个新集团对集团文化进行有效整合。如果整合不成功的话,不仅会造成大量的人才流失,而且会带来很多严重的后果。

除以上几个显著的风险之外还有反收购风险、管理风险、安置被收购企业员工风险、资产不足等风险。

四、结合企业并购风险因素,采取适当的防范与控制。

企业并购中的风险不可避免,因此我们应该对其并购中产生的各种风险制定相应的对策,对其进行防范与控制。

1、营运风险防范

(1)摆脱误区并购是实现规模经济的最有效途径,通过企业并购这种低成本的扩张方式能实现企业规模的扩大,却不定就会产生规模经济效应。

(2)在并购前要对目标企业进行经营能力分析,然后再决定是否需要并购和并购后如何整合。如企业的技术能力、生产能力和销售能力等,其总和构成了企业经营的能力体系。对目标企业进行经营能力分析就要对各项能力的构成进行比较、分析和评估,尽管选择那些与并购企业能力互补和协调的企业进行并购。

(3)企业并购是为了提高资本运作效率,而管理是实现这种目标的手段。如果管理体制不加变动,就会使并购效果大打折扣很难实现预期目标。企业并购后,随着规模的扩大,管理协调工作的复杂性提高、难度增加,应随着客观经营环境的变化,即是调整企业的决策机制、组织结构、管理方式、提高管理者的素质,避免给并购带来的新风险。

2财务风险防范

(1)建立严密的财务日常管理制度和科学、有效的财务监管、财务控制机制。企业应充分考虑交易双方资本结构,结合并购动机选择合理的支付方式,提高企业的应变能力。(2)建立良好的信誉体系,全方位、多渠道地整合企业的资金筹措渠道。企业应根据并购动机和双方资本结构合理确定融资方式。及时足额地筹集并购资金,降低融资风险。(3)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监控系统。确立财务分析指标体系,进行流动性资产的合理组织及资产负债匹配关系的调整、降低流动性风险。

3、信息风险防范

并购双方的信息不对称状况是产生目标企业价值评估风险的根本原因,因此并购企业应尽量搜集目标企业信息,避免信息不对称导致的资产不实风险。在做出并购决策前,应聘请专业的审计机构提供独立的调查报告,并对目标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能力进行全面分析,对目标企业在同行业的竞争能力和未来现金流量做出合理预测。使得目标企业信息客观、充分和准确。

4、文化整合风险防范

由于文化整合的内容主要是在并购双方创造一种和谐的气氛,促进并购双方员工的沟通、了解与信任,淡化企业文化冲突的消极影响,减少并购给员工带来的心理冲击,创立一种双方都能认同和接纳的企业文化,其中包括提炼核心价值观、建立共同的经营思想和经营方式、形成相同的管理风格等。所以进行文化整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是要利用各种宣传手段,广泛宣传企业价值观和企业精神,开展以传播企业价值观为核心的丰富多彩的活动,如举行各种文化仪式,创造浓厚的文化氖围。其次是制定并购后企业新的员工行为规范和规章制度,将企业价值观、企业道德规范和企业行为准则等企业文化内容在

制度上体现出来,并适当的建立严格的奖惩制度,保证企业文化的存在与传播得以继续延续与发展,这对塑造和实践企业价值观有着重要的保障作用;

再者有目的地进行文化培训,以加强人们对不同企业文化的反应和适应能力,促进不同企业文化背景的员工之问的沟通与理解,维持并购后企业内良好稳定的人际关系,保持企业内信息流的畅通,从而加强团队协作精神与公司凝聚力。

并购风险论文篇10

[关键词]企业并购;企业扩张;财务风险;防范措施

[Doi]10.13939/ki.zgsc.2016.16.156

1企业并购概述

企业扩张的过程中,必然发生并购,其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并购是传统意义上的并购,指兼并和收购行为。其中,兼并包括了吸收合并和新设合并,是广义的概念。而广义的并购是指除狭义并购外,还包括分立、分拆、资产分离等形式。并购的实质是在企业控制权运动的过程中,各权利主体依据企业产权所做出的制度安排而进行的一种权力让渡的行为。这类有效的并购活动,对企业克服资产存量效率低下、提高资产利用效率和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2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及成因

企业并购活动的环节通常包括了目标企业的选择、目标企业价值的评估、并购的可行性分析、并购所需资金的筹措、出价方式的确定以及并购后的整合,在以上各项中都可能产生一定的风险。除此之外,企业的外部环境、信息调查、财务报表、并购动机、并购方式、并购整合等因素也都会令并购过程中出现财务风险。

2.1中国企业并购现状

在市场经济比较成熟的国家,企业并购是企业因为激烈的市场竞争而主动选择的一种企业发展战略,而中国企业并购的发展却有其特殊的历史背景。1992年中国经济确立了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当时的企业并购行为是被动多于主动的。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确立和发展,中国企业面对国际化竞争的压力,已主动通过并购来壮大自己,近几年更是掀起了高潮。如2004年1月,tCL集团并购法国汤姆逊公司,组建tCL汤姆逊电子有限公司;2004年12月8日,联想集团在北京正式宣布,以总价12.5亿美元收购iBm的全球pC业务,这是中国企业迄今最大的跨国收购。

然而,企业并购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人们既可获得成功,也可能走向失败。从全球范围来看,70%多的并购案以效果平平甚至失败告终,成效显著的不到30%。我国企业并购的成功率更是低得令人吃惊,据有关专家估计,我国并购成功率不足10%,重大并购失败对公司的未来发展打击甚大。究其原因,大量调查表明主要是对并购事前、事中和事后的风险管理问题,特别是对并购活动的财务风险认识不足,对并购后的财务管理重视不够。因为忽视并购后的财务管理可能使原先经营正常的企业陷入财务危机,从而使预期的“协同效用”难以发挥。因此,挖掘企业并购存在的风险并思考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对提高企业并购的成功率、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2.2企业并购中存在的财务风险

企业并购的风险主要体现在支付风险、融资风险等方面。

2.2.1支付风险

支付风险主要是指与资金流动性和股权稀释有关的并购资金使用风险,它与融资风险、债务风险有密切联系。常用的支付方式主要包括:现金支付(包括自有现金支付、债务融资现金支付和股权融资现金支付)、换股并购、杠杆支付和混合支付等方式。支付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现金支付产生的资金流动性风险以及由此最终导致的债务风险,二是股权支付的股权稀释风险,三是杠杆支付的偿债风险。现金支付工具自身的缺陷,会给并购带来一定的风险。现金支付很容易导致并购企业的现金余额不足而产生资金流动性风险,而股票支付则可能会使得股权被稀释,并购企业的收益下降。所以,联想并购iBm的pC部的时候,采用了“股票+现金”的支付方式。联想在香港上市,通过换股减少交易现金支出,通过国际银行贷款和私募筹集交易现金和运营资金。实际上,大型国际并购中,直接换股往往是主要的交易方式。用股票来支付,可以尽可能地减少现金支出,降低了风险。

2.2.2融资风险

并购的融资风险主要是指:能否按时足额的筹集到资金并保证并购顺利进行。融资风险主要表现在能否及时获得并购资金,融资的方式是否影响企业的控制权,融资结构对并购企业负债结构和偿还能力的影响。企业通常采用的融资方式有内部融资和外部融资。内部融资主要是指使用内部留存,包括企业税后利润、未使用或未分配的专项基金、变卖企业闲置资产、企业应付账款、企业各项应付税金和利息等。外部融资主要有股票、债券、卖方融资、杠杆收购等。从资金的最终来源看,并购中应用较多的融资方式是外部融资,它包括债务融资、权益融资和介于两者之间的混合融资。如何利用企业内部和外部的资金渠道在短期内筹集到所需的资金关系到并购活动能否成功的关键。企业融资结构是否合理,也是影响融资风险的一个主要因素。

2.3企业并购财务风险的成因分析

2.3.1信息不对称

在并购活动中,科学的估算目标企业的价值,确定双方均能接受的合理价格是并购活动成败的关键。价值评估的准确程度取决于并购企业所用信息的质量。但交易过程中,并购企业与目标企业处于信息不对称地位,难以掌握目标企业全面具体的信息。许多并购方缺乏全面细致的事前调查,在信息不充分的前提下盲目做出并购决策,导致估价风险的产生。

2.3.2评估方式落后导致估价风险

目前我国企业并购活动中,目标企业价值评估方式仍处于较为落后的水平。多数企业往往以目标企业提供的财务报告为主,在其提供的账面价值信息基础上进行简单调整得出评估价值。但财务报表信息本身存在着固有缺陷,不能及时、充分、全面地披露所有重大信息。并且,国内企业财务报告普遍存在信息披露不充分及虚假信息问题。对于财务报表的过分依赖导致了并购企业的估价风险。

2.3.3支付方式不当引发的债务危机

支付方式选择是并购活动的重要环节,企业应充分考虑交易双方资本结构,结合并购动机选择合理的支付方式。当前国内企业并购活动中多以现金支付或承担债务方式为主。在企业融资渠道不畅、资产负债比率较高的前提下,上述两种支付方式将使企业在并购后承担过重的财务负担,降低资本安全,从而导致偿债风险的产生。

2.3.4融资方式选择不当引发融资风险

并购活动中,企业的融资方式与支付方式相互关联,是并购活动的成败关键。鉴于融资行为对企业资本结构的影响重大,企业应根据并购动机和双方资本结构合理确定融资方式。国内企业融资渠道单一,股权性筹资较为困难,多以债务性筹资为主。加之支付方式多以现金支付和承担债务为主,经常出现融资危机的现象。

3企业并购财务风险防范措施

3.1合理确定目标企业的价值,以降低估价风险

在企业并购的过程中,要尽量避免恶意收购,在并购前对目标企业进行详尽的审查和评价。并购方可以聘请经验丰富且信誉高的中介机构根据企业的发展战略进行全面的策划,审定目标企业并且对目标企业的产业环境、财务状况和经营能力进行全面分析,从而对目标企业的未来自有现金流量作出合理预测,在此基础之上的估价较接近于目标企业的真实价值,以降低对其定价的风险。另外,采用不同的价值评估方法,对同一目标企业进行评估,可能会得到不同的并购价格。由于企业价值的估价方法有很多,因此并购公司可根据并购动机、并购后目标公司是否继续存在以及掌握的资料信息充分与否等因素来决定目标公司的合理评估方法,合理评估企业价值。

3.2合理安排融资方式,科学决策资本结构

合理确定融资结构,要遵循以下三个原则:一是资本成本最小化原则;二是债务资本与股权资本要保持适当的比例;三是短期债务资本与长期债务资本合理搭配。首先,测算企业可利用自有资金的数量和时间。准确预测企业可以利用的自有资金的数量和时间,对于合理使用自有资金,优化企业并购融资结构至关重要。其次,推算企业偿债的能力和负债融资的风险临界规模。合理负债融资要求企业将负债规模控制在企业偿债能力内。准确测算企业的偿债能力,并根据偿债能力确定融资的风险临界规模,对于合理负债融资和避免财务风险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最后,确定并购的股权融资规模。

4结论

并购能够帮助企业快速成长,然而很多企业都因为忽视了并购带来的风险而导致并购失败,本文详细地阐述了并购风险相关的概念和相关理论,并且运用风险识别方法:分段识别法,将互联网企业并购风险分成了并购前的风险、并购中的风险和并购后的风险。并购前的风险包括战略风险、信息不对称风险;并购中的风险包括法律风险、财务风险;并购后的风险为整合风险。在此基础上,本文根据风险防范的原则提出了对互联网企业并购所带来风险的防范措施。

参考文献:

[1]王春华,田杨,卢春燕,等.企业并购内部控制风险分析――以中钢集团为例[J].生产力研究,2013(9):165-167.

[2]孙轶,武常岐.企业并购中的风险控制:专业咨询机构的作用[J].南开管理评论,2012,15(4):4-14,65.

[3]王宛秋,李一哲.企业举债并购的绩效和风险研究――兼论商业银行并购贷款风险的规避[J].商业会计,2012(12):51-53.

[4]陈晓英.企业并购中文化整合风险的表现及对策――以贵州航天电器公司为例[J].中国商贸,2012(7):167-168.

[5]孙轶,武常岐.企业并购中的风险控制:专业咨询机构的作用[J].南开管理评论,2012,15(4):4-14,65.

[6]陈晓英.企业并购中文化整合风险的表现及对策――以贵州航天电器公司为例[J].中国商贸,2012(7):167-168.

[7]邵毅平,鲁佳茜.国企改制并购中的风险研究――以平安并购家化为例[J].会计之友,2014(31):44-46.

[8]李金田,李红琨.企业并购财务风险分析与防范[J].经济研究导刊,2012(3):114-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