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记题目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4 22:04:16

周记题目篇1

周记:用文字记载一周来自己的思想、学习、生活情况进行的每周一次文字记录。

周记格式:

1、日期、天气。

2、本周记事。

3、自评。

4、解决措施。

5、下周计划。

周记题目篇2

创办于1996年的《新周刊》杂志,定位为“中国最新锐的时事生活周刊”。12年来,《新周刊》保持与时俱进的新锐姿态,记录中国社会变迁,成为观察者与记录者。

在内容上,《新周刊》“标新立异”,拒绝与同类媒体同质化,自成一格,做一个“观点供应商”,源源不断地向读者提供新鲜的东西。如“网络公民:第n个人大代表”、“没有电视只有剧,2007中国电视节目榜”、“痛打创新狗:是时候谈谈保守了”、“奥运:中国国际化的毕业典礼”等专题策划别具风格。同时,给同行和创意人士提供了一些新意提醒。

《新周刊》的新锐观察,剖析社会进步趋势和时尚潮流变化,展示给人们一种“新锐”文化。这种文化,依靠的是杂志自身定位、内容设计及文章风格等。

最近,笔者采访了《新周刊》杂志副主编周可,对《新周刊》的内容操作进行采访。

黄守洲(以下简称“黄”):贵刊的内容很独特,你们是怎样进行内容设计的,包括怎样进行内容定位、栏目设置、文章风格等的构想的?

周可(以下简称“周”):内容的设计是服从于杂志定位的,《新周刊》把自己定位为“最新锐的时事生活周刊”,这就决定了其内容设计的一个中心和两个基本点。

先说两个基本点。两个基本点就是所谓的“新”和“锐”,合称新锐。简单地说,就是“新”一点,就是“锐”一点。当然,这里的所谓“新锐”,并不是一般意义上而言的,而是特别强调在《新周刊》长期以来所形成的个性气质统摄下的“新锐”,具体说,这里所说的“新”,并非单纯意义上的新闻的“新”,而是力图在大量新闻素材的基础上,有新的解读角度、新的解读方法以及新的观点。

而这里所讲的“锐”,在《新周刊》的前十年,可以大致理解为一种“锐利”的风格,集中体现在所谓的批判性上,透过锋芒毕露的批判,显示自己的观点、立场和态度。而近两年来,《新周刊》的内容风格更趋向于稳健,批判性锋芒不像以往那样锐利了,其所谓“锐”,则是朝着“敏锐”的方面发展,强调的是对社会生活的更为独到的发现和洞见。所以,也许其他媒体也不乏“新”,不乏“锐”,但此“新锐”非彼“新锐”。

两个基本点归结到一个中心上,则是对社会发展趋势的观察和把握。《新周刊》曾经有个广告语,叫“时代前言观察家”,讲的就是这个意思。不是简单地跟新闻,我们是双周刊,在做新闻上没有优势,而事实上,一本双周刊的最大优势,就是在大量占有足够多的新闻素材的基础上,站在社会学的高度,从时代变迁和历史发展的脉络中,为读者提供对社会发展趋势的深度思考。这些话,说起来有点抽象,但在《新周刊》大量成功的报道中,都可以找到踪迹。

为了更好地贯彻和体现上面这个“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思路,我们在栏目设计上,会尽可能地与之相匹配。《新周刊》毕竟是一本综合类的刊物,所以,内容上各方面都有一些,社会的、财经的、文化艺术的以及生活的,等等,基本上也就是一个大杂烩。但是为了突出自己的特色以及多年来积累起来的优势,在栏目设置上,会考虑一些角度上的与众不同。比如,我们不是一般性地设置社会类的栏目,而是设“城市”栏目,而生活类的内容,则更多是从生活方式的角度去做。当然,栏目的设置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比如“事件”这个栏目,最早是叫“现场”,后来改成“观察”,再后来变成现在的样子。不同的时期,自身的理念和外部的市场因素都有变化,栏目的调整也就顺理成章了。

至于文章风格,则不做硬性规定。文章风格是一种属于杂志传统的东西,是慢慢形成的,并且对每一个新加入的记者和编辑形成无形的影响。更何况,写文章也和做人一样,基本上也是物以类聚吧。

黄:在内容设计完成之后,接下来就是怎样在采编过程中执行了,贵刊在实际的采编实践中怎样确保内容设计的目标得到正确的执行呢?

周:主要在流程监控上加强管理。《新周刊》分成两个板块来操作。一个是“专题”,另一个是各个常规栏目,一般来说,大家在“专题”上花的心思要多一些,毕竟,那是《新周刊》的主卖点。但不管是什么栏目,都遵循“一切从选题开始”的原则,每周例会上大家提交和讨论选题,然后再由各栏目编辑去做梳理,再由编辑部负责人来统筹,题目一旦敲定就安排记者去做。执行过程中遇到问题,各个环节商量解决,总体上是确保原选题计划能顺利推进,而一旦遇到与原计划有出入的,或调整,或放弃,这一点,应该和其他杂志没什么区别。所不同的只是大家提交和讨论选题的兴趣点和方法有差异而已。

黄:各位记者和作者在稿件的写作过程中,你们一般要做哪些工作?编辑部对内容的管理和控制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如果记者和作者写的稿件与杂志的风格不符,一般会怎样处理?

周:就上面的第一、二问来说,我觉得《新周刊》所做的和其他媒体应该没什么区别,大同小异而已,至于出现“记者和作者写的稿件与杂志的风格不符”,我想,如果这种不符仅仅是文章写作风格上的差异的话,《新周刊》应该不会太在意,毕竟,《新周刊》的记者不会写《读者》或《知音》文体的文章;但如果这种差异表现在选题立意和观点方面,《新周刊》还是会尽量避免的。有的时候,我们约来的稿件和我们的观点出入太大,我们会退稿,不管他是不是名家,当然,和稿费标准相同的退稿费是会如数奉上的。

黄:从贵刊总主笔闫肖锋在《青年记者》杂志发表的文章中了解到,贵刊内部有一些关于内容控制的规章制度,在实际采编过程中执行得怎样?

周:应该说各项规章制度还是很健全的,但执行起来却总是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毕竟媒体和一般的公司在企业文化上有较大的差异。媒体在管理上受时间因素的制约比较大,很多记者出去采访,往往有一个交稿期的困扰,很多采访如果再多给一点时间可能会做得更深入更漂亮一些。而且,写作的状态又和很多因素相关联,有些时候,记者们采访完了以后一点感觉都没有,但截稿期一到就必须交稿,有的时候交不出来,自然会被罚。我们也确实出现过因为记者拖延交稿影响整个进度而被罚款的情况,只是,我们也并不把这种方式看成是解决问题的最好的方式。

周记题目篇3

奖惩

【中图分类号】G635.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463(2017)01―0035―01

高中生有着明确的是非判断能力,有着自己的思想,有着很强的自尊。在这个前提下,常规的、简单的班级管理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现实工作需要,作为班主任,需要研究在班级管理中如何通过有针对性的主题班会、和学生的周记交流、多与学生在一起、适当的奖励和惩戒等方法来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充分利用好每周一次的主题班会

班会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主阵地,所以应当充分加以利用。每学期开学,我都会对本学期的班会做一个合理的规划,一般是开展一些有针对性的主题班会。例如,针对学生的苦恼可以设计“最喜欢做的事和最不喜欢做的事”主题班会;针对学生的理想可以设计“为梦想而飞”主题班会;针对学生与家长之间交流困难等现状可以设计“写给父母的信”主题班会等。总之,通过主题班会可以更加真实地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可以和学生的感情靠得更近,可以发现学生身上许多平时我们发现不了的优点。所以作为一名班主任,一定要借助主题班会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对每一周学生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处理和解决,从而为班级管理赢得主动性。

二、充分利用好周记这个和学生交流的有效的平台

批阅周记也是班级管理和学生进行交流的一个很好的渠道。通过周记可以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一周以来的思想动态,同时对于班级发生的事情也可以及时掌握,而且对于那些不善言谈或比较内向朋友较少的学生而言,周记无疑为其打开了一扇与老师沟通和交流的窗口。当然,如果老师能够真诚地为他们解决他们周记中所反映的问题并能和他们一起分担他们的苦恼的话,他们写周记的热情会得到更大的激发。

三、尽可能多地和学生在一起

和学生一起参加活动,一起经历困难,一起体验成功,和学生一起成长会让学生看到更加真实的老师,会让他们与你走得更近。如,在一次举办圣诞晚会时,晚会现场我为同学们讲了一个由全班同学名字串编的圣诞故事(这是我提前编好的),我看到学生们眼中闪着惊喜的光,他们都争先恐后地表演了节目,那个圣诞夜也让我深受感动。在事后的周记中,学生们都说这是个难忘的圣诞节,尤其难忘的是那个圣诞故事,他们觉得老师的心是和他们在一起的。又如,八月十五的晚上,我和自己的孩子带着月饼去宿舍看那些不能回家的学生,他们的满心欢喜无以言表,而这,对我们来说并不难做到。

四、运用目标激励

活动是班级的生命,没有活动的班级将死气沉沉,不会有活力。因此,班级管理中要结合实际,结合目标,组织一系列学生喜爱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去展示自我,发展自我,培养能力,为班级做出个人的贡献。例如,在开展学习达标活动中,让学生确定奋斗目标,确定竞争对手,确定兴趣小组,_定帮扶对象,开展学习方法交流会等,全面促进班级学生学习成绩的达标。

任何事情没有目标动力就不强,有了适当的目标,就像快马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因此在班级管理中的每一个阶段都应给班级确定一个长远目标、一个中期目标、一个近期目标,并且要求每一个学生也要有自己的长远目标、中期目标和近期目标。每一目标实现后,都要迅速进行总结、激励,进而确定下一个目标,这样就促进了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的实现。

周记题目篇4

一、完整地阅读题目,对题意进行全面的理解和把握

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发现,在日常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会在读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分析,告诉学生哪些信息是重要的,需要注意,并且进行标记和标注;这样就往往会出现诸多的问题,如断章取义等,无法促使学生对题意进行全面把握,以便更好的解题。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教育学生要完整的阅读题目,然后全面分析,将相关的数量关系准确找出,再对解题方法进行思考和探讨。

比如,在对《圆和圆的位置关系》进行教学时,需要对两个圆之间的位置关系以及外切过程中两个圆心距、半径数量关系进行探索和了解,那么学生就需要对教材进行全面的阅读,通过解题,用几何图形来描述那些抽象的文字,这样可以直观的进行探索;通过实践研究表明,学生只有对内容进行了全面阅读,才可以更快更好的对两个圆之间的位置关系进行探索和掌握,避免断章取义的问题出现于解题过程中。

二、找出题目中的关键词,对题目难点进行解决

很多学生在对一些阅读材料题进行解答时,一看题目有着较多的内容和段落,涉及到了较多的范围,在阅读的过程中,不能有效集中注意力,这样就无法有效地开展解题程序。针对这个问题,在解题时就需要将题目的关键词找出来,通过关键词来有效指导解题。在平时的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对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培养,促使学生能够认真细心地对题目进行阅读,将题目中的关键词找出来。

比如在对《圆周角》进行讲解时,学生通过全面仔细的阅读,除了对圆周角概念进行理解之外,还需要将关键词找出来,也就是顶点在圆上,掌握了这个关键点,学生就可以有效地对圆周角以及圆心角进行区分,从而促使学生更好的对知识进行掌握,更加顺利和准确地解答问题。

三、结合读写画各种形式,认真细致地对题目进行分析

数学是一门较抽象的学科,并且在阅读方面需要有较强的主动思维能力,除了要用眼之外,还需要动手和动脑。通过大量的实践研究得知,在对题目进行阅读和解答时,问题的答案对于学生往往没有较大的帮助,而那些有规律性的知识和解题方法是有着较大帮助的。学生在读题的过程中,可以随时勾画题目中的重点进行记录,以便在后续答题中进行参考和对比,对相关知识进行更好的理解和消化,然后借助于已经掌握的理论知识对题目进行运算。

此外,教师在对阅读材料的数学题进行解答时,学生在听教师讲解的过程中,还需要做好笔记,将那些存在困难的知识点记录下来,或者是记录那些比较疑惑的知识点;每次考试之后,也需要进行记录,将那些出错的地方记录下来,找出出错的原因,通过这样的记录分析,可以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行大力培养。比如在对《圆周角》进行讲解时,圆上有无数个以某点为顶点的圆周角,但是却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这些角和圆心的位置关系;如圆周角的一个边上存在着圆心;圆周角两个边的内部存在着圆心以及圆周角两个边的外部存在着圆心。学生通过阅读,再画出这些内容,既可以从抽象思维上进行思考,又可以形象直观的了解,促使学生对知识更好的掌握,对实际问题有效解决。

四、创设问题情境,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周记题目篇5

坚持清单化管理,着力解决谁来抓、抓什么问题

落实管党治党责任,建立责任、问题、整改三张清单,强化各级党委抓党建的主责主业意识,推动党建工作由简单评定向定性定量结合评判转变,党建责任由“软”变“硬”,由“虚”变“实”。建立责任清单,明晰责任划清“硬杠杠”。制定《基层党(工)委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考核实施办法》,对党建工作进行细化梳理,围绕履行党建责任、推进党建重点项目、严格党内政治生活、强化党员教育管理、夯实党建基础等内容,重点列出乡镇党委书记9个方面、区直机关党(工)委书记6个方面的两张正面责任清单。在明确考核要点的基础上,针对性列出党建责任负面清单,涵盖被上级督查通报、巡视反馈问题较多等情形,划清“必须为”和“不可为”的责任界限,切实考准压实党建责任。建立问题清单,问题导向紧盯责任落实。从落实基层党建工作责任清单入手,坚持问题导向,在个人自查的基础上,结合党组织和群众意见,梳理排查出基层党建工作存在的五大类23个突出问题,分别建立党组织和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问题清单,明确问题内容、具体表现,力求问题具体化、原因清晰化,为整改提供依据。建立整改清单,对单销号力促问题整改。根据全年基层党建工作任务进度安排,对照“五查摆五强化”“七查摆七强化”要求,全区46个党(工)委单位领导班子明确整改任务和领导干部个人整改清单,实行账目式管理,建立问题整改月报制,推动问题即查即改、边查边改。目前,全区46个党(工)委的整改项目、制度建设完成率都在90%以上,干部个人整改完成率也在98%以上。

坚持项目化推进,着力解决不善抓、不会抓问题

针对基层党建存在的不善抓、不知道怎么抓问题,坚持项目化的思路和办法,实施党建短板提升行动,让基层党建有抓手,实现党组织书记既“挂帅”又“出征”。书记领办,党建项目全覆盖。根据乡镇部门党(工)委书记向区委常委会专题述职基层党建工作会议要求,围绕区委领导点评指出的问题,区委组织部进行重点筛查、逐项分析、研究立项,报经区委常委会审定后建立党建项目库。每名党(工)委书记根据工作实际,申领1―2个项目作为书记重点抓的党建项目。目前,全区21个乡镇党委、36个部门党委(党组)、5个党工委书记全部申报了项目,实现了乡镇部门党建重点项目全覆盖。领导挂钩,过程管控全方位。明确“书记项目”时间表、画出路线图,月有报告、季有观摩,督促各级书记以项目的实际成效检验党建落实成效。结合“三解三促、三进三帮”安排,要求区四套班子在赴联系单位督查调研时,要专门听取党建工作汇报,督促基层党建重点工作任务落实,指导推进党建“书记项目”开展,帮助解决实际问题。严格奖惩,全天候传递压力。将党建项目实施情况列入基层党(工)委书记2016年度党建考核目标,作为党建工作专项述职的一项重要内容。设立50万元党建项目基金,在加大对优秀项目奖励补助的同时对履职不力者进行惩处。建立“书记项目”“月报季考”制度,每月上报《党建项目进度表》,每季度组织专项督查,进展不力的单位部门由区委组织部发函提醒,年终未完成项目或项目开展效果不明显的单位,由纪委书记、组织部部长分别进行约谈。

坚持常态化督导,着力解决抓不准、抓不牢问题

严格督考是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的关键。淮阴区总结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来的有效做法,组建“撤不走的”党建督导员队伍,聚焦党建重点任务落实,推动基层党建责任精准落实。“专职+兼职”,选优配强督导队伍。聘请10名近年来退出领导岗位、熟悉基层党建业务、组织协调能力和原则性强的老同志担任专职督导组长。抽调乡镇、机关党务负责同志以及组织部年轻同志任兼职督导员。制定出台《加强基层党建督导工作的意见》,明确督导组成员两年不变,每组至少挂钩联系2个乡镇、6个机关企事业单位开展常态化督导。督导组成员表现优秀的可参加年底评先评优,并不占本单位指标。“定期+随机”,创新方法增强督导影响。围绕区委党建工作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各级党组织落实党建责任制、党建责任清单与履行第一责任人责任落实情况,灵活采取查资料、看现场、集中谈、个别访等形式开展督导。在督导频度上,建立“双月督查、双月通报”机制,先后开展4次督导;围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村级综合服务中心、党群议事会,开展3次随机专项督导,形成督查通报,向相关党组织反馈或以视频形式在全区党建周例会上进行通报,有力压实基层党建责任。“研判+督办”,跟踪巩固督导成果。督导组对照督查任务,列出督查问题清单,与被督导单位党组织书记共同查找问题,帮助分析原因,提出整改建议。督导结束后,督促相关单位党组织制定个性化整改清单,明确整改责任、整改时限。对问题整改情况进行跟踪重点督办,整改到位的对单销号,问题整改不力的予以通报,并约谈、问责相关责任人。

坚持制度化落实,着力解决抓经常、经常抓问题

周记题目篇6

关键词:师门问学录;治学方法;撰写论文

中图分类号:K2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05-0174-03

《师门问学录》主要是以师生问答的笔录形式,体现出来的是一个文史大家的教学实录和一个博士生问学的历程。此书很有自己的特点,仔细研读,亦可窥见周勋初先生的治学方法与施教策略。此仅就荦荦大者略作评介,以示同好。

一、强调文献学是治学的基础与门径

从事文史研究的学者,都把文献学当做治学的基础与门径。周先生曰:“做学问必须注重文献,有了可靠的文献,学问才会做得扎实。”当然,这里的文献是指征引材料。文献学的方法很多,有目录、版本、校勘、辑佚、辨伪等。而以目录学而言,是做学问的第一要事,清代学者王鸣盛尝云:“目录之学,学中第一紧要事,必从此问途,方能得其门而入。”周先生在《问学录》特别强调目录学,当余历雄问曰:“‘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了《汉魏六朝笔记小说大观》(1999年)、《唐五记小说大观》(2000年)二书,今年又将出版《宋元笔记小说大观》,这些书的情况如何?’勋初师曰:

中国历代的笔记小说,数量众多,种类繁杂,很多未曾加工整理,存在很多问题。我们阅读笔记小说也必须注意版本的选择,也要懂得目录学的知识。从事中国传统学术研究,目录学的知识是不可或缺的。在不同的时代,同一种文献被目录学家若录在不同的类别,这就是学术观念的演变。甚至在同一时期,不同的目录学家对同一种文献也有不同的著录情况。我们作学术研究,必须对这些问题有照确的判断,如果判断不正确,结论也就可能会有问题了。”

为了进一步说明问题,周先生还将《唐五记小说大观》、《唐语林校正》作了一些简要出版说明,并认为:“从事唐代文史研究应该注意三方的材料:正史、作家文集和笔记小说。”其实也是从材料的来源方面说明文献的重要。由此看见,文献学是研读学问的基础与门径,是我们治学应该掌握的基本方法和知识,

二、评述了一些前辈学者的治学思想与方法

《问学录》不啻是师生问答记录,亦有对前辈学者治学方法总结记录。在许多学术人物的评点总结中,既有对宋代史学人物的评骘,亦有对近现代学者的学术评语。如表1:(下页)

从以上看,周勋初先生评点的人物主要有三类,第一类为史学人物,有宋代的宋祁、欧阳修,近现代学者有吕思勉、邓之诚、岑仲勉、向达、范文澜、顾颉刚等人;第二类评点的学术人物主要是一些清代的朴学学者,主要有顾炎武、章学诚、戴震、钱大昕、王鸣盛,还有近现代的王国维、陈寅恪等著名学人;第三类学人为现代著名学者如郭绍虞、詹瑛、杨明照、卞孝萱、曹道衡、王运熙、顾易生等人。这些学人都是一些学术大家,他们的学术思想与方法,对当时的学术产生过很大的影响。从《问学录》来看,周勋初先生评点的最多的人物是朴学大师,如章学诚、戴震、钱大昕、王鸣盛等人,这些人是清代乾嘉时期的学术代表人物,读书注重校勘,注重于资料的收集和证据的罗列,特别看重考证。这正是周勋初先生所提倡的治学方法。

三、指导了撰写论文的方法

论文是自己治学心得的体现,尤其是博士学位论文,是三年苦读成果的最好体现。而《问学录》作为周勋初和余历雄的谈话指导记录,洋洋洒洒20余万字,许多言谈语录,不但包含着周勋初对文史类博士生培养的心得,而且其中很多谈话语录,就是指导读书研究、撰写论文的方法,如表2(下页)所摘录的一些谈话内容:

从以上看,一个博士生能否掌握论文的写法,要做好两个方面的事情:首先是关于读书的问题,对于治中国古代文史者,想要做出一定的成就,非得阅读大量的相关书籍,拥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基础,才能有所创见。其次是撰写论文的问题。论文是科学研究的表现方式,又是研究水平高下的一个标志。论文是学术研究成果的体现,一些大学问家都特别重视学术研究应当创新的问题。

总之,《问学录》不仅是一部师生问学谈话记录,更是一部治学方法与论文写作指要,它总结了做学问的基础与门径,强调文献学是治学的基础;评述了一些前辈学者的治学思想与方法,这些评语吉光片羽,弥足珍贵;还具体讲述了撰写论文的方法,这三者相辅相成,构成了《问学录》培养博士生的方法,对于治文史者,亦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周记题目篇7

对于昔日的地产大亨周猷庚来说,他和他的圣毅园农庄当前命悬一线。

周猷庚在湖南长沙地产界摸爬滚打多年,三年前跨行至农业,成立圣毅园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下称“圣毅园”),砸下5亿元在长沙县北山镇建立偌大的圣毅园现代农庄。本想借助农业种植,进而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后逐步拓展至商贸、住宅建设、休闲旅游等诸多领域,以实现他宏伟的资本运作梦想。

据长沙县发改局【2011】62号文件显示,圣毅园项目计划总投资竟然高达1560亿元之巨。这一数字相当于2010年长沙县全县GDp的2.5倍,但圣毅园的注册资本仅为1.67亿元。

然而,纵使周猷庚为中部第一县长沙县所绘制的蓝图十分宏伟,但眼前的现实却也是异常冰冷。

当前无可争议的残酷事实是,圣毅园遭遇大量资金短缺,拖欠当地农民合同款高达600多万元,而流转而来的7000余亩耕地,也遭遇整体抛荒危险。圣毅园作为湖南乃至全国闻名的规模土地流转和现代农业建设的典型,要渡过当前的难关尚需时日。

业内知情人士坦言,当前不是还需要多少资金投入的问题,关键在于,长沙县当前高调推出的“现代农庄”政策有无让市场认可并能践行的盈利模式?

如果没有好的运营和盈利模式,即便是有比周猷庚更多资金、更豪情万丈的企业家来此投资,也将陷入危局不可自拔。

时代周报记者调查了解,已进入全国百强县排名第17位的中部第一县―长沙县,自2008年开始扶持现代农庄建设以来,并获得国务院和部委重点扶持,如今,全县已有43个农庄立项在建,更有30个项目等待报批。

圣毅园的成与败,得与失,对这个“中部第一县”的现代农庄发展之路将意味深重。

数千亩耕地抛荒

9月16日,记者来到长沙县北山镇,探访圣毅园现代农庄,其抛荒触目惊心。

长沙县北山镇位于长沙市区北部约18公里处。在进入官桥村后,随行的一名当地人士便提醒记者,“从这开始,接下来的几个村就都是圣毅园农庄的范围了。”

9月,正是水稻扬花抽穗的时节。而记者却发现大块田地上,部分农田上并无任何种植,有的空无一物,有的则长满了半人多高的杂草,已经栽种水稻的田地也不同程度地遭受杂草的侵袭。

“水稻才二三十厘米高。你看,这草都长得比稻子好。水稻生长质量也不好,都像是病恹恹的。”北山镇一名向姓老农指着路旁的稻田说。随即,他又在农田抓起一茬水稻:“北山今年缺水的情况也比较严重。圣毅园的管理更有问题,秆儿细瘦、低矮,到现在正是要大力除草的时候,却没安排人来除草。这稻子算是白栽了。”

据记者了解,早在去年就有多名村民举报圣毅园农田严重荒废的情况。2010年7月,北山镇政府作出公开解释:“这可能是群众的误解。一是收割油菜后至一季稻种植,中间有20天左右的空闲时间;或是由于今年雨水过多,育苗较迟,成活率不高,田整出来后,等苗的时间较长。这些田实际上全部都有种植计划,安排了秋季作物,并非是‘荒废’。”

时代周报记者在当地村民的带领下,来到了荣合桥社区与福田村的交界地段―这里便是圣毅园串叶松香草的种植基地。据荣合桥社区主任兼支部书记常启威向记者介绍,“位于荣合桥社区的串叶松香草基地约有300亩,是圣毅园正在大力发展的一个项目。它可以用来提取SoD,具备很高的经济价值。”

站在田埂放眼望去,在目及范围之内,这片被圣毅园寄予厚望的种植基地却是一片衰败之势―野草在地中疯长,串叶松香草反而窝缩在土中,叶片上也清晰可见病虫留下的窟窿。

据记者了解,串叶松香草为长寿的多年生牧草,在栽培管理优良时,可连续收割10-12年,但土壤贫瘠、无灌溉条件的干旱地区,则植株低矮,产量锐减,并且要十分注意除草。曾担任多年北山镇委书记、去年上任长沙县农办主任的杜红旗向记者介绍:“北山镇素来是缺水严重的乡镇之一,今年的干旱尤为严重。土质是沙性土壤。”

周猷庚对串叶松香草基地倾注了诸多心血,却为何任其生长,不加管理呢?当地村民向记者透露说:“今年的土地流转金原本去年底就应付给我们,而直到现在还没有消息。他欠着大家总共将近有700万元。他怎么有钱再去除草施肥?!”

华中最大现代农庄如何炼成?

圣毅园的项目面积庞大,其中耕地面积就达7000余亩,全部为流转而来,涉及北山镇7个社区(村)、是湖南省耕地流转规模最大的地区之一。

圣毅园成立于2008年12月19日,注册资金为1.67亿元,至今也不过三年,何以发展如此迅速?

2008年,长沙县举行现代农业投资合作洽谈会,一举推出了99个现代农庄招商项目。记者获得的一本当年《湖南长沙县农业招商项目汇编》显示,在99个招商农庄中,圣毅园在投资规模和流转土地面积上都是第一―项目面积为3.6万亩,可流转耕地为1.2万亩,投资总额在15亿元以上。预计项目建成之后,年利润1亿元,15年即可收回投资。

实际上,圣毅园目前项目面积约为1万亩,流转耕地逾7000亩。“圣毅园是全省乃至全国,流转土地规模最大的项目之一,备受社会各界瞩目。对于长沙县而言,它也是大规模流转耕地的典型。”长沙县副县长王国良在接受时代周报采访时如是评价。

“周猷庚是北山镇人,看好现代农庄和农业发展的前景,于是回乡投资现代农庄。”杜红旗告诉时代周报记者,“2008年底,他找到我表示有这个意愿,加之长沙县对于土地流转方面的政策比较好。我也鼓励他做。”

短短一个月之内,周猷庚就拿出了项目初步规划,土地流转也马上展开―先由社区(村)居委会与各家各户签订《土地流转委托合同》,而后由社区(村)居委会与圣毅园签订正式的流转土地合同。

记者拿到的一份《土地流转合同》显示,2008年9月30日,圣毅园还未成立,周猷庚以原有公司―湖南圣毅园置业投资有限公司与北山镇荣合桥社区居委会签订了流转协议。后者将社区4000亩的土地流转给周猷庚经营,流转期限为18年。流转耕地以稻谷650市斤/亩标准折合当年市场收购价支付。且规定了“每年的10月30日前一次性支付第二年土地流转费”。上述老农对周猷庚拖欠土地流转费颇有怨言:“我流转了4亩多地,总共差不多有2500元钱,这已经拖了快一年,价格也有点低。”

《土地流转合同》当中还明确规定:“对流转土地不得擅自改变用途,不得使其荒芜,对流转的耕地进行有效保护。”

在2008年大规模土地流转之前,周猷庚就已经开始了小规模的尝试。荣合桥社区居委会主任常启威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后来,流转土地面积不断扩大。我在2009年曾写了三个报告,也多次劝说周猷庚,‘要注意控制规模,不要太冒进’,可是他不听。”

如周猷庚最后提交的规划一样,圣毅园最后将成为集农业种植、加工、休闲旅游、住宅建设于一体的长沙县最大的现代农庄。其中,农民集中居住示范项目已经在2011年8月23日由长沙市发改委进行了投资立项,这一项目的投资总额达到337亿元。

动辄百亿元的投资规模,对于圣毅园来说已是疯狂至极。

圣毅园的资金链危机

圣毅园流转面积“”,周猷庚的计划也不断拓展。同时,潜在的威胁已经不期而至。

据记者了解,因资金链紧张,周猷庚现已无力再投入资金对农田作物进行打理,不仅如此,圣毅园农产品加工创业基地的建设也因此停滞已有半年之久。

在串叶松香草基地不远处,一个建筑面积约16万平方米的三层建筑群已经初具雏形。“2009年11月开工,到今年春节后就没有再建了,全部停了。”这一项目的建筑包工负责人周炳良(音)说:“原因就是圣毅园还欠着工钱没有支付。”

在规划中,农产品加工创业基地将成为圣毅园以后的主要利润来源。“这里建成之后,将成为SoD和医用缝合线的加工基地,达到量产之后,将每年产生50亿元的产值。”即使如今面临资金紧张的局面,周猷庚谈起未来,依然信心充足。

在采访过程中,长沙县多位相关部门的负责人均对周猷庚的冒进作风提出批评。“他的想法太大,太多。而现实却不能满足他的需求。”一名长沙县的农业部门负责人尖锐地指出周的不足,“因为他是房地产出身,对农业经营经验不多,无法预知具体的风险。”

“2008年底,他告诉我说自己拿两个亿用于发展农业。我当时都很惊讶。哪个人敢拿两个亿出来?”杜红旗回忆着。

另外,周猷庚也明显低估了自己面临的具体情况。北山镇多为丘陵地形,缺水严重,土质又多为沙性土壤。“他建设了大小马路50公里,水渠也有5万米,整改耕地7000多亩。”长沙县国家现代农业创新示范区管委会副主任廖健夫说:“国家政策整改标准是3200元/亩,但他整改所花费的钱大大超过了这一标准。”

“如果当时一步步慢慢来,可能他早就成功了。”常启威为周猷庚当时的冲动感到惋惜。资金链面临断裂,周猷庚也在大力争取政府的补贴和支持。2011年8月17日,圣毅园提出了申请贷款的报告,希望得到有关部门的力挺。

对于目前农民反映较为强烈的土地流转金问题,长沙县委书记杨懿文、副县长王国良也于9月14日亲往现场办公,解决欠租问题。“农民的利益,我们一定会保障。”王国良言辞肯定,“耕地在流转之后经过整改,更为平整了,并没有受到损害。无论圣毅园最终的结果如何,保护农民利益,也保护投资人的积极性。”

现代农庄模式引争议

长沙县的现代农庄正式提出,始于2008年。“本是要称为现代农场。但农场概念较陈旧,最后定名为现代农庄。”廖健夫解释说,“这也是全国首次提出这一概念。”

在2008年长沙县举行的现代农业投资合作洽谈会上,99个现代农庄中有15个获得招商,引资逾60亿元。

目前,已经批准立项的现代农庄已有43个,而正在报批的约有30个。现代农庄的成立必须要得到土地,尤其是耕地,需要流转的条件和政策支持。

“长沙县有大规模流转土地的经济基础。”长沙县委宣传部副部长陈卫球分析说,“因为经济的发展,为农民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农民不再以土地为唯一的生产资料。”

长沙县2010年GDp达620亿元,财政收入75亿元,在全国百强县中排名第17位,是中部“第一县”。“经开区加上几个工业园区大概20平方公里,以1%的土地创造了全县90%以上的财富,产生了千亿规模的工业产值。”陈卫球说。

在早年,长沙县便开始“南工北农”的发展战略。在北部地区着力发展现代农业。2008年9月,长沙县捞刀河以北的12个乡镇,总面积1150平方公里的区域被确立为湖南省现代农业创新示范区;次年7月,长沙县又获批为部级现代农业创新示范区,并且范围扩展到全县。长沙县也成为了唯一一个全县都成建制的部级现代农业创新示范区。

长沙县现代农业创新示范区管委会便是现代农庄的主管部门。“现代农庄的初衷便是,通过引入城市资本,实现土地的集中运作,农业规模化发展。”廖健夫认为。

而实际上,现代农庄的发展却依然充满麻烦,遭遇问题的不只是圣毅园一家。

鹭岛爱晚体育休闲中心位于果园镇大河社区田汉故居附近,总投资为3.5亿元,规划总用地面积210公顷(约3100亩),其中包括度假庄园、五星级商务会所、老年公寓、高尔夫管理学院等。大和社区党支部书记罗术良告诉记者:“这一项目的投资人为某位领导的秘书,虽土地已经流转,但迟迟没有动工。”记者采访了解到,原因便是其没有获得国有建设用地指标,致使流转的土地一直荒废至今。

土地也带来贪腐问题。光达村村委会成员谢虎军告诉记者:“光达村在一年内换了四次书记。最开始,原先书记上调镇政府。后接任的书记黄智钢未经国土部门批准,将村集体土地出租给他人建设物流中心,被移送司法机关。只好让老书记接任,半年下来,书记一职一年更迭四次。”

据资料显示,长沙县以现代农庄产业发展模式规模流转土地面积达到11.5万亩,其中耕地9万亩。在我国粮食安全一直频亮“红灯”的情形之下,是否更应关注流转的耕地是否真正发挥了原本的用途?

对话周猷庚:“农业就是需要规模经营”

本报记者姚海鹰彭岩锋发自长沙

9月19日下午,时代周报记者在圣毅园办公大楼专访了周猷庚。

一走进周猷庚的办公室内,便可看到墙壁上挂满了他与从中央到省市领导的合影。周猷庚今年48岁,身高约为1.70米,虽为农家子弟,却皮肤白皙,说话时语气急速,且带有浓重的长沙口音。

周猷庚在家排行老四,前有三个姐姐,后还有一个幺妹,是家中唯一的男丁。他告诉记者,因家中贫寒,自己在16岁刚读完高一便辍学,远赴湖北投靠亲戚,开始学做木工;22岁时,机缘巧合之下,承包了长沙市粮食局一工程建设,赚得15万元。这是他的人生第一桶金。

“我在2008年,手上有10亿元的现金。”周猷庚也正是在这一年决定投身现代农庄建设。

尽管,目前圣毅园正遇资金问题,但他却不以为意,脸上丝毫不见愁容,反而和记者侃侃而谈,对未来也信心满满。

时代周报:为何当时选择由利润丰厚的房地产行业转入农业?

周猷庚:我是荣合桥社区出生,也是在这长大的。首先,我对乡亲有感情;其次,我也对现代农庄的前景有信心。农业,尽管存在着投资回报周期长、风险大的缺点,但是长期来看,它仍然前景乐观。我的想法是,以后我用60%的资金发展农业,40%的资金还是发展房地产,用房地产来补贴农业的发展。

时代周报:但是,如今耕地却出现了大量抛荒的现象。

周猷庚:严格来说,并不存在抛荒。有一小部分,那完全是因为今年缺水造成的。以前农户只是种一季稻,我们流转来之后,种两季。

时代周报:如此大规模的项目是否有些冒进和急于求成?

周猷庚:我不这么认为。农业产业就是要规模经营,投几个亿可能效益并不明显。

时代周报:那如何解决目前遇到的资金问题?

周猷庚:我在长沙市区还有一块60亩的土地,如果这块土地运作顺利的话资金完全没有问题。2006年时,我以5亿多元的代价获得了位于长沙市区韶山中路304号的地。那块地是工业用地,如果能尽快变为国有建设用地,我自己用来商业开发的话,我可以获得回报20亿元。这完全可以用来发展农业。

时代周报:农业产品加工基地的工地已经停工,是否因为欠债问题?

周猷庚:今年3月份停工的,但是施工队的钱,我已经付清了。之所以停工,是因为原来那块地是属于集体建设用地,我无法用来贷款。合作伙伴已经将20亿元打入了我的户头,但是只有那块地变为了国有建设用地,我才能够用这笔钱来开工。现在已经解决了这个问题,月底马上开工建设。

时代周报:圣毅园的主要盈利来自哪里呢?

周猷庚:产业基地以后将用作SoD和医用缝合线两个项目,总投资为5亿元。去年,SoD项目由省发改委报国家发改委,已由国家发改委立项。

我们已经和美国一家公司签订了9.7亿美元的合同。所以,我必须在明年8月实现生产。SoD,我们的产品是植物提取,在国际市场上,每克能卖1万多美元。量产之后,产值将达50亿元,利润起码是25亿元。

时代周报:还有什么项目在规划中?

周猷庚:一个是农民集中居住住宅项目,还有就是已经确定的“北横线”路,这条路可贯通长沙市区、浏阳和北山镇,直接从圣毅园中间经过,全长57公里。“北横线”将由我来修筑,总投资10亿元,政府再用5年时间回购。利润率为20%,我将可以赚得约2亿元。

在修路的同时,我计划继续流转路两旁的数十万亩土地,并计划获得3―4公里的公路段两旁的土地。顺利的话,我将用来打造农产品贸易、酒店等。

周记题目篇8

对语文教师来说,作文教学一直是个繁重而又令人头疼的难题。每天批不完的作文与日记,像坐坐“大山”,一座“大山”刚刚攻克,另一座“大山”又搬来了,真是苦不堪言。如果如此付出的结果是收获,那我想我会无怨无悔。但我发现孩子们并没有因为我的狂批狂改而变得狂爱作文,于是我思考如何变“我求学生写作文”为“学生求我写作文”。后来我发现,其实学生惧怕的是“作文”,但超喜欢的是“日记”,不是形式上需要老师打分讲评的“日记”,而是让他们随意发挥的“日记”,当然,我知道我的目的绝不是让他们真的随意发挥,漫无边际。

为了让他们“上当”,我将作文改成了日记,而且是日记接力的形式,即4人为一组,选出组长,在扉页上写下每个人的日记宣言,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将小组日记装饰一番。在他们热火朝天地挥笔涂抹的时候,并不知道自己已经中了“圈套”。然后我提出,每周由我提供一个共同的题目:比如“这就是我”,在日记中生动地介绍介绍自己,同组的同学在日记中进行交流,将自己想对这位同学说的话都写进去,形式、字数不限。然后我一周收一次,不再用传统批作文的方式(针对每篇作文进行点评),而是机动灵活地针对其中有代表性的情况、小组共同的问题进行总结,而且改变板起面孔说教的形式,用朋友式的语言点评,或风趣、或调侃、或激励、或“威胁”(比如其中某个同学不认真写日记,我就会给这组降档)。这样不仅能让学生摆脱不会写作文的阴影,而且在“日记”中也能写出自己的心里话,从而提高写作能力。通过这种方式,也暴露出许多真实存在的问题,增强了小组的集体荣誉感。后来,每个学生都积极地写“日记”,想写什么就写什么,不用担心分高分底,也不用担心选材还有立意。当然,之所以积极写“日记”,也是因为怕由于自己的个人原因受到小组集体的“谴责”(我每周都会评出优秀小组,小组中哪怕有一个薄弱的我都会给这组降档)。再后来,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们体会到了快乐,比如大家开始比看谁的日记受欢迎,后面跟的“帖子”多。最初我要求每个人的作文后面必须要有一个小组成员写一个后评,不写就降档。后来小组成员在完成自己作文并完成一个后评时,往往会忍不住给自己感兴趣的其他组员的作文也写上几句,这样就形成了几个人的后评字数甚至超过作文字数的情况,再后来更出现了日记跨组传阅,跨组写后评,请家长加盟写评语的高潮。这种形式自由、机动,既激发了学生的写作热情,也使我从繁重的作文批改中解脱出来。日记接力在我班形成了一种时尚,同学们变得爱写作文,甚至焦急地等待写作文,往往这周题目刚刚布置完一两天就有同学着急地问下周的题目了。没多久一本日记本就会用完,孩子们就张罗着再买一本更漂亮的日记本。学期末了,我接到一位家长的电话,这位家长非常烦恼日记本的所有权问题,因为日记是小组接力形式的,所以日记本是4人共有的,但是家长和孩子都爱上了这本“日记”,都想拥有,于是班级又开始争抢着复印日记……

我的日记接力之所以受到了学生的欢迎,我想是因为它体现了“生本教育”的思想,教育之本,首在生本。学生只有真的觉得自己是学习的主人了,才能真的自觉自主地学习,才能真正投入到角色中,直至为学习而着迷,这样,老师也就解脱了。学生做愿意做的事情、高兴做的事情,也就不再感觉到辛苦了。就像“荆志强”说的那样:“给每一个学生安装了一辆内燃机车,大家一起跑,一起奔跑。”

周记题目篇9

那么多改革者都被提拔了,说明党承认他们。不过怎么提拔,还可以更好地研究。

一些改革口号如“大胆改革”、“大步推进”之类的,没有法律条款来保护。相反,束缚改革的条款很多,而且都似乎是理直气壮的,哪一条打在改革者的头上都是实实在在的。

——吕日周

五年调研297次

记者:退休后近5年来,你一直都在改革创新研究会忙着,主要都做了哪些事?

吕日周:我们的主业是对各地的改革创新案例进行调研,向领导提供决策信息,研究会成立五年来,和中央党校党建部、中国市场经济研究会合作进行各类调研297次。从1999年开始,山西“治超”(治理非法超限超载车辆)治了8年,但越治越超。2007年,中央下了死命令,山西必须要治住,否则内蒙古、河北、北京、天津都治不住。当时的省长孟学农找到我,于是我就当起了治超领导组的顾问兼总监督员,后来山西省的各项指标都走在全国前列。

记者:为什么你监督“治超”,比别人做的成效好?

吕日周:关键是方法。如果你每天晚上9点出发前给地方打个电话,通知说我要来检查治超,当然治不好。但我采取的办法都是在社会上雇用大家都不认识的人,检查搞突然袭击,加上省领导重视,当然会有成效。

记者:因为改革出政绩,有人说你是改革者中的幸运儿,你觉得是吗?

吕日周:(笑)我觉得是,我也觉得不错啊。我两次提拔都是中央过问的,说明我的改革是被承认了的。上世纪80年代,就是一位中央领导看到我的材料后给省委领导打电话,特别推介了我,于是我当了朔州市长。

2002年,我担任长治市委书记,换届时省四大班子要调整6名副省级干部。当时中央考察组考察了包括我在内的7个人,后来中央特批山西在那次换届时增加一个省委常委名额。

记者:是要让你当省委常委?

吕日周:虽然增加了常委名额,但因为我年纪大了,就让一个年轻的去了。准备让我去人大,后来又让我到政协了。本来我到政协是要分管《山西政协报》。我提出报纸要搞舆论监督,当时财政每年给报纸拨款100万,我就说我分管后不仅不要这100万,每年还可以上交100万。后来又改成分管农业农村委员会的工作了。

记者:改革者被重用还是有一些阻力吧?

吕日周:那么多改革者都被提拔了,说明党承认他们。不过怎么提拔,还可以更好地研究。有的人虽然被提拔了,但到了上面一个部门当副职,虽然池子大了,但水浅了,施展的空间就小了。

记者:仇和、张锦明、王天琦等“明星”官员都被提拔进入关键岗位,你怎么看?

吕日周:他们都不错,但跟我想象的结果还不一样。王天琦现在是苏州市委常委、纪委书记了,但如果让他市委常委的身份兼任一个县委书记可能更好。

人治一定要在法治框架内

记者:你认为目前进一步改革的阻力在哪里?

吕日周:忽视人民呼声、忽视基层实践,既得利益者不想继续深化,都是阻力。

记者:那要进一步深化改革,比较迫切地要启动什么改革?

吕日周:要解决干部问题,关键是要说服干部,现在是说而不服。我个人觉得要解决三大作风,一是理论联系实际,二是密切联系群众,三是公开批评和自我批评。共产党把干部管理好了,就什么也管好了。

记者:这么看来你是更强调人的作用,以前你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说过“只要一把手想办的事,没有办不成的”。有媒体也因此认为你过去的改革之所以充满争议,是因为你走的是一条人治的道路,你怎么看?

吕日周:我不喜欢叫人治,应该是叫领导的模范带头作用。民主集中制其实也是人治,但人治一定要在法治框架内。

记者:一些强势改革者离开后,改革似乎停止了,这又怎么理解人治和法治谁更重要呢?

吕日周:我不同意这就是人治的说法。每个主政者搞改革都是案例的创造者,他走了,继任者能否继续,地方的发展是进是退,他是不能承担责任的。每个人离开一个地方后,都有值得总结的经验和教训,不可能十全十美。其实我在长治时,也打算制定一些制度,以保证一些好的做法能够持续发展,我当时就打算通过地方的新闻舆论监督办法。但我当时没有兼任人大常委会主任,只能让人大常委会主任牵头做这件事。当时的人大常委会主任向省人大常委会汇报,省人大常委会组织了一个调研组到长治调研后,认为国家没有出台这方面的法规,地方不要先出台。你能说我不重视制度建设吗?

我们不怕问题多

记者:你对未来的改革有信心吗?

吕日周:我充满信心,问题越多,旧体制的矛盾暴露就越充分,就越能激发人们改革的信心和动力。正如当年如果没有吃不饱就没有小岗村的改革,我们不怕问题多。

记者:不少人担心目前这种经济增长方式能否持续,你的观点?

吕日周:目前我们这种经济增长方式,存在权力侵犯市场的情况。老百姓收入低,造成有钱人不买东西,没钱人买不起东西,内需不足,带动社会投资不行。市场经济需要民间投资,民间投资不足,必然要政府投资,这种生产方式凝固化,可持续发展肯定要受影响。

记者:你认为该怎么解决?

吕日周:根本是要解决好收入分配,一是效益分配,二是社会体制改革,政府拿到税收后不要去投资办企业,而是投向公共建设。

记者:目前需要改革的东西太多,先改谁后改谁,在你心目中有没有一个排序?

吕日周:改革没有必要排序,遇到问题解决问题,但要有主次,看当地在某个时期的主要矛盾是什么,有什么就要解决什么。

记者:基层的改革给人更多的是零敲碎打的印象,是否需要一个顶层设计呢?

吕日周:之所以有零敲碎打的印象,关键是下面的改革上面能不能形成制度。如果上面肯定了,就是制度,如果不肯定,不形成制度,那只能是零敲碎打。前面的人做了,后面的人也难以持续。顶层设计应该有,但也不是高层设计出来,而是应该从基层的实践中总结摸索出来的。这应该有个部门来牵头。

记者:这应该是什么样的部门?

吕日周:建议将已撤销的体改委恢复,但具体该怎么操作,我还没细想。

周记题目篇10

期中考试前后,班里学生少了刚上高一时的兴奋和雄心。不少老师反映学生学习状态不佳,“焦躁”和“疲惫”是班级中的主旋律。很多有经验的老师告诉我,要想真正带好一个班级,首先得让他们和你说实话,得想办法和他们搞好关系,让他们觉得你和他们是“一伙”的。为了改变这样的局面,我请学生写下半学期的学习计划、学习目标,和不少学生单独谈话,但是效果甚微。学生在交上来的目标里都是大段大段的自我检讨和“我一定要努力”式的口号,和老师交流时老师说什么都是“嗯嗯嗯”,但是在行动上却是没有什么改变,焦躁的依然在焦躁,疲惫的依然无精打采。我明显感觉到和学生的交流表面上看来“其乐融融”,但是仅仅流于表面,他们真正在想什么,我完全不知道。

期中考试后的一天中午自修课,我在班级里宣布:本周开始写周记,每周一交!话音刚落,班级里就一片“哀嚎”,仅有的几个胆大的男生大喊:“我们本来就已经时间不够用了,这么多作业做都做不完,没有时间写周记!”听到这话,我就对学生们说:“这周记字数、内容的限制都没有,想写什么就写什么,生活学习有抱怨有困惑的,心里开心或不开心的事情想吐槽的,或者有什么话想对我说的,统统可以写到周记本里,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实在没什么可写的就写‘本周无事’。我对周记唯一的要求是真实。”听完这话,学生们嘴上也就没说什么了,但是从他们厌弃的表情中看出他们对写周记这事还是很不情愿的。

果然,第一次交周记时,很多学生都是草草应付。绝大部分学生看在班主任的面子上不敢明目张胆地写上“本周无事”,大部分人不是常规的“自我反思”就是一本正经地喊口号说要好好学习,还有两个胆大的真的写了“本周无事”。

这一结果是我预料到的,于是我就开始一本一本地回复。写“本周无事”的,我就回复:无事就是一件好事,然后再写一大段我对他的印象;喊口号应付的,我也会针对他写的内容发表我的看法,顺便回忆一下自己高中生活喊口号应付的岁月;对于少数几本真的写自己真实想法的,我就以“页”为单位给他们回复。至少5行,最多3页,我的评语比班里至少一半的同学的周记本身的篇幅还要长,这项工程花费了我整整5个晚上。

周记发还给学生后学生们都很惊讶,尤其是那几本我回复了3页的周记本,在班级里引起了不小的轰动。第二周明显说真话的人多了,到了第三周几乎全班同学都写了篇幅不短的真话,有的学生告诉我说她开始像以前期待每周一集的周播剧一样期待我的评语,有的说要珍藏这本本子把它当作是高中的回忆。时间久了,与父母的相处,和同学的矛盾,在学习上的压力,对未来的迷惘,甚至是情感问题,他们愿意写在周记本上,愿意来征询我的意见。我也坚持大量的回复,并且成功地化解了一个寝室的矛盾,成功地让班里的一位女孩子暂时放下所谓的感情在高中为未来而奋斗,也建立了不少同学的信心。

这个过程持续了一个月,在成功地当上了“知心姐姐”后,我周记的回复内容慢慢少了起来,但回复的内容仍然会在五行左右,并且每周都会挑三五本周记写“长回复”,这样,一个下午基本上能够批完一个班的周记了。我告诉他们,以后如有问题,愿意面聊的随时找我,不习惯面聊的可以书信往来。那以后,班级里隔三差五地会有人来找我,我的办公桌上也偶有书信。其实在很多次交流里,我说的话还是以前和学生们聊天的那些话,但是学生的态度明显不是“嗯嗯嗯”了,他们会把我当朋友一样和我“聊”,特别是临近考试的几个星期里,我当了不少同学的“垃圾桶”,从考试结果看,班里不少同学成绩还行,可能不仅是知识,还有心态因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