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记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4 21:23:02

访谈记录篇1

老党员访谈记录范文一

20xx年11月7日,按照《***局20xx年度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方案》的要求,局党支部书记、局长***与副局长***从思想、学习、工作、廉洁自律等方面开展交心谈心活动,情况记录如下:

一、思想方面:要提高思想认识,在生活、学习、工作中要以党员领导干部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坚实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

二、学习方面:要加强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加强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科学发展观和学习,加强党务知识、业务知识和法律知识的学习。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促进工作。

三、工作方面:要增强创新服务意识,开拓创新,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加强班子团结,加强干部职工的管理,认真落实各项目标责任。

四、廉洁自律方面:要认真遵守党员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有关规定,管好家属子女及身边工作人员,遵守单位规章制度,要正确对待权力、地位,时刻做到自重自省,经得住诱惑,耐得住寂寞,牢记宗旨,做到勤政廉政。

交心谈心记录

20xx年11月7日,按照《***局20xx年度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方案》的要求,局党支部书记、局长***与纪检组长***从思想、学习、工作、廉洁自律等方面开展交心谈心活动,情况记录如下:

一、思想方面:要提高思想认识,在生活、学习、工作中要以党员领导干部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坚定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提高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

二、学习方面:要加强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加强政治理论知识、业务知识、法律知识的学习,提高自身的政治理论素质。加强学习科学发展观,领会其精神实质。

三、工作方面:要做好工作,加强对分管工作的领导。做好禁毒防艾及新农村建设工作队队长的工作,帮助挂钩联系社区工作,理清发展思路,协助社区干部抓好经济建设和项目建设。

四、廉洁自律方面:要遵守党员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有关规定,遵守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遵纪守法,遵守单位规章制度。牢记宗旨,时刻做到自重自省。

老党员访谈记录范文二

问:作为预备党员,谈谈你对本次召开的全国两会的看法。

答:两会是人民表达心声、共商国事的盛会,也是政府听取民声、倾听民意的机会。它是我国政治、经济发展的风向标,也是我国加速发展的催进剂。

今年的两会,我最大的感受是透明。

在温--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我们不但看到了中国政府用以刺激经济的设想和方案,而且也看到了我们政府的一系列超乎寻常的坦诚和透明。

另一方面,我们的最高领导人与网民展开互动,其间不但折射国内政治信息渠道的变化,而且也折射中国最高领导人在与民意互动方面,首先在观念和方式上发生的微妙变化。网络政治、网络参政正成为我们中国政治生活中一个正在发生的微妙而深刻的变化。

必须承认,20xx年,中国面临的空前挑战。在这样的情况下,将实际情况告诉人们,最大程度地取得人民的理解、信任和支持,是一个开明、透明政府的最可为之处。

2、问:从预备党员的角度,谈谈如何在生活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答:起模范带头作用应该是全方位、多层次的,作为一名预备党员,我会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在实践中探索,充分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一)思想政治上的表率。做到坚持真理,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理论,特别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积极向广大同学宣传党的理论、政策、纲领和国内形势政治,关心国家大事,主动联系同学,在思想政治上带动同学共同进步。

(二)学习上的标兵。如果说,作为学生党员荒废了自己的学业,学习成绩一塌糊涂,那就无法在同学中树立起威信,无法服众,更不能有效承担党和人民赋予的历史重任。为此,我会明确的学习目的、端正的学习态度,不断拓宽知识领域的深度和广度,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不仅吸收已学的文化知识,还会刻苦钻研、不断总结、勇于创新。

(三)工作上的典范。大学生党员不仅应成为学习的标兵,更应成为学生工作的领头羊,作为团支书,我会以满腔的工作热情为同学全心全意地服务,做好党支部、团组织的工作,认真做好班级党建工作;明确班级创优目标,带领全体同学共同建设好和谐向上的集体。另外,作为志愿者中心的一员,将以志愿有我,不约而同,忘了自己,快乐心胸。的理念服务他人。

(四)生活上的榜样。宿舍既是我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也是课堂之外进行思想教育的最主要基地。在宿舍内,会带头树立良好的生活作风,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如:带头搞好宿舍内务,美化好环境,努力营造积极向上、整洁优雅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养成良好生活习惯,杜绝违纪违规行为,争创文明寝室。宿舍之外,也会尽我所能去帮助他人。

一直以来都以此为标准要求自己并努力着,未来,也会一如既往的努力!

老党员访谈记录范文三

采访对象:***,性别:男;曾任职务:****入党时间:1993年

采访地点:

采访时间:20xx年8月17日

问:当初您是怎样入党的?

答:当初高考失误后,就回乡下结婚,总觉得有点壮志未酬。当时高中文化在村里算是很高的文凭,正逢乡里干部选拔,觉得在村里为大家做点事也挺有意义,就报了名。最有由于不可抵抗因素未能选上干部,但却很幸运的成了一名共产党员。

问:你刚入党时参加过什么活动?

答:都过去很多年了,我都记不太清楚了,我只记得有由村委会组织的种树,去学校帮帮忙,党员学习、交流会等活动。还有一些别的公益活动,偶尔也帮忙做一做慈善工作等等。

问:你入党后有什么感言?你认为入党前后有什么差别?比如,别人对你的看法和自己的心境。

答:其实也没有什么好处,只是当别人知道你是党员后,就会投以惊讶与羡慕的眼神,然后我就会觉得自己能够成为党员是非常荣兴的事,我感到非常骄傲与自豪。但是,我深知作为一名党员不应该骄傲,要谦虚地平易近人地和邻居和睦相处。还有,作为一名党员应该起带头模范作用,不能与人一起,一起偷东西等,总而言之,就是不能做坏事,要为村里做贡献。

访谈记录篇2

【关键词】面对面采访技巧选择倾听记录

面对面采访要处理好面访对象、采访时机、采访场合和记者自身形象的选择。面访中的倾听,要专心听、全面听、听时要作出恰当的反应、注意文化差异。记录时要记内容要点和关键点、掌握速记法、事后立即整理。

一、面对面采访应处理的几个选择

在面访过程中,记者面临着各种不同的选择。首要的选择是采访谁;找准了采访对象,还应考虑选择最佳的访谈环境、营造融洽的谈话氛围。在这些细节工作做好后,记者才能进行采访,记者在采访过程中要处理的重要选择,有以下几个选择。

(一)面访对象的选择。记者只有找准掌握所需信息的人,才能获得所需的信息。怎样选准采访对象,要选择最有发言权的人。包括新闻事实的参与者、见证人或直接关系人;围绕新闻事实的知情人;对采访的事实有研究、有见解的人;这些人有利于记者认识和评价新闻事实。采访他们能够了解新闻事实,加深对事实的理解,透过现象看本质,提高新闻报道的舆论引导力。在新闻采访中,若没能采访到所有与新闻有关的对象,新闻来源单一化,就可能削弱新闻的公正性、客观性和可信性。

(二)采访时机的选择。新闻报道强调及时性,要求记者快速反应、及时采访。许多新闻现场转瞬即逝,如果不及时,现场的生动细节便得不到,新闻价值的及时性也就得不到体现。但也不是所有的新闻现象都越早采访越好。

(三)采访场合的选择。选择理想的采访环境,对消除采访对象的顾忌,激发谈话兴趣,有显著的调节作用。采访对象一般愿意在非正式的场合接受采访,可能提供更多的信息;而在正式场合采访对象对记者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顾虑。记者在采访中要注意选择可轻松谈话气氛的环境。若采访纯属工作方面的内容,最好选择在工作场所采访。

(四)记者自身形象的选择。记者的服饰、妆容、言行等,服饰与妆容,考虑适当减少与采访对象的形象落差,如见领导要西装革履,到工地要身着便装;要注重以“朴实稳重”为美,这样更能给人以成熟稳重之感。言行要求“落落大方,不卑不亢”,以朋友的姿态面对采访活动。

二、面访中的倾听技巧

(一)专心听。记者在采访中要集中注意力,排除干扰,用心理解采访对象的谈话内容。专心听取采访对象的谈话,能体现对被采访者的尊重,也是记者引导谈话内容,促使话题深入的必要条件。记者认真听、仔细想,才能跟上被采访人的谈话思路,提问有价值的问题,发现新的线索。

(二)全面听。要注意谈话的具体内容,也要注意采访对象的口气、语调,注意其谈吐特点和谈话内容的侧重点。“锣鼓听声,听话听音。”同样一句话,在不同的场合、时间、不同的人,说出来的含义可能是不一样的。要听出有意义的弦外之音;同时,要听出说话者本人也不一定意识到的含义。还要注意采访现场的音响信息。现场音响信息的采集,不但可弥补谈话内容的不足,还能增强报道的现场感,提高作品的生动性,增强作品的可读性。

(三)听时要作出恰当的反应。采访是一种交流,要求双方互动。这样,交流才可能得以继续。如果一方口若悬河;另一方无动于衷,讲述者就感到会无味,交流不会进行下去。为激发谈话兴趣,记者在采访对象回答问题时,要对被采访者谈话保持关注和浓厚的兴趣,给予适时的回应,促使对方继续谈下去。作出反应的方式有很多,可以是简短的插话,也可以以肢体语言如眼神等表示自己对对方所谈的内容感兴趣。比如,与对方谈话时,若身体保持适度前倾,眼睛看着对方,这样就表示对对方所谈的内容感兴趣,对方就会受到鼓励继续谈话内容。如果身体懒懒地靠在沙发或坐椅靠背上,无精打采地环顾四周,半天不发一言或只是“嗯、嗯”应付,给人的感觉就是漫不经心,对方可能匆匆结束谈话。

三、记录艺术

采访记录的形式通常分为三种,即录音笔(机)记录、心记和笔记。相比心记和笔记,录音笔(机)记录属现代化的记录手段。它主要有记录速度快、准确性高的长处。现在的录音笔(机),录音时间长,音质保真度高,小巧便于携带,同时,因录音笔(机)“有闻必录”,也便于记者在采访中将注意力集中在听和问两方面,这一点在采访权威人士或重大活动时非常重要;采写的广播稿中需要配发同期声时,录音笔(机)有不可取代的价值。但用录音笔(机)记录也有其弱点:整理所录内容,这既费时又费力,有些报道的时效往往延误,易使被访者紧张或做作。过多运用录音笔(机),容易使记者在采访中过多依赖录音,减少对谈话内容中的关键数字、人名、地名等易误听误解信息的留意,造成重复采访现象的产生。为此,不管采访设备如何先进,记好采访笔记永远是记者的一项基本功。记录要求有以下几点。

(一)记内容要点和关键点。采访中作笔记时不是从头至尾全记下来,一般内容用心记住就可以了,笔记只记事实要点如关键数字、关键语句、精彩语言和一些专用术语等内容。记者记要点,可以节省时间,更能帮助记者理清思路。记者记录时,如果对方语速较快,或内容不太重要,记者可用自己的语言概括记录对方的讲话内容。

(二)掌握速记法。速记比普通记录决4倍多。记者如能掌握速记技术,无疑他较一般记者而言,就多了一种优势。随着笔记本电脑的小巧化,除笔录以外,记者在采访活动中也喜欢用电脑来记录。它也要求记者要掌握一门快捷的输入法,力争打字速度能上升到每分钟100个字以上,减少录入迟缓对采访出现的不利影响。

(三)事后立即整理。采访活动结束后,记者要及时整理采访记录。若不及时整理,心记的内容就会遗忘,也会忘记笔记中即兴创造的简写省写内容的内容,整理记录内容还可以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材料缺漏,以便补充采访。通过笔记的整理,还能使记者更好消化新闻材料。

参考文献:

[1]张薇.新闻采访提问技巧四题[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7(11).

访谈记录篇3

一、用户访谈的好处

1.了解当前产品的漏洞

我们知道,每一次的迭布前,都会经过大量的测试,其实包括产品经理、设计师、测试人员等的参与。优势在于内部人员测试的范围都会从比较专业的角度出发,但恰恰也会忽略用户的真实感受。

当不同类型的用户接触新的功能时,由于使用方法、认知都存在误差,基本上所发现的问题都是直接使用的感悟,而这种感悟是产品经理少有的,毕竟策划者在某种情况下并不是正常使用产品的用户。

2.根据场景分析需求的适用度

如果说迭代后的产品数据呈现不断上升的状态,那么是满街欢喜的地步,也是产品经理希望看到的状态。但数据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状况,那么肯定是需求实现、业务出现了问题。这个时候多数产品经理的做法是内部分析,不断地考量,但这种做法很有可能是错误的。

主要原因在于没有真正的用户场景,去建立业务的分析,基本上会按照策划时的思路,一条道走到黑。举个例子会更形象,在河边搭了一条桥,在成功搭建后,却发现没有人来用桥过河,这个时候即使做了分析也停留在内部的“臆想”中,真正的方式去咨询准备过桥的用户为什么不去使用了,是哪里出了问题。有了场景化的判断,产品经理才知道当前存在的真实状况,也减少闭门造车的错误率。

3.为下次迭代做好充足的验证准备

每次产品的迭代都会从综合维度去考量,一方面去新增新的功能,另外一方面又进行原有业务的优化。这个时候,如果有了上次迭代的访谈分析,那么回大大加强产品经理的信心。

二、用户访谈的注意事项

对访谈的用户信息进行细化记录,比如年龄、职业、使用功能点、使用时间、遇到的问题,相当于是在梳理真实的用户画像。

确定用户访谈的侧重点,比如发现某个用户经常使用某个功能点,那么就从此点出发,重点记录与之相关的问题,比如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还希望可以看到什么等。也就是针对不同用户使用的点不同,进行分层访谈。

对于访谈的记录,只做一手的记录,切忌融入自己的主观感受及分析。比如说用户认为某处的颜色过于沉重,那么记录的结果也为颜色过重,不可记录希望得到亮色的结论。

三、用户访谈的处理方式:

当记录好访谈记录时,产品经理首先做的事情是进行记录的拆解,比如哪些记录是产品需求层面的、哪些是设计层面,哪些是技术层面的。

拆解后,将不同类型的记录结果传达给团队对应内部成员,让他们各自进行理解。而在信息每一层级的传递过程中,产品经理如果融入过多感受,那么很有可能干扰其他团队成员的优化思路。

最后根据不同类型的记录分析,再进行产品的优化策划,而不是说用户说明了哪些问题,就立即去处理。

访谈记录篇4

为做好支委委员联项目、联党员、联群众工作,更为紧密联系群众,实时掌握全体员工情况及项目生产情况,切实为员工及项目解决实际问题困难,进一步发挥支委及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促党建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加快团队建设步伐,有效防控风险,凝神聚力,为分公司高质量良性发展提供保障,特制定支部谈心谈话制度。

一、谈话方式:单独谈话与集体谈话相结合的原则,以单独谈话为主。

二、谈话频次:支部书记、副书记全年与全体党员、预备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及管理骨干开展谈心谈话不少于一次;支委委员及党员班子成员主动与支部书记、副书记谈心谈话不少于一次;支委委员间及与党员班子成员间全年谈心谈话不少于一次,支委委员及与党员班子成员对所联系的项目所有员工全年谈心谈话不少于一次,对非联系的项目及部室应开展交叉谈心谈话;普通党员间应以党小组为单位开展谈心谈话,对所联系的群众全年开展谈心谈话不少于一次。特别要做到“六必谈”“六必访”,“六必谈”:1、在工作中有困难或受到挫折复时必谈;2、变动岗位和职务升降时必谈;3、工作中有思想情绪必谈;4、在廉政勤政方面群众有反映时领导必谈;5、发现有苗头性倾制向性问题时必谈;6、出现违法违纪受到批评或纪律处分时领导必谈。“六必访”:1、生病住院必访;2、直系亲属丧事必访;3、婚产必访;4、家庭不和睦必访;5、生活遇有重大困难必访;6、家庭发生意外事故必访。

三、谈话内容:谈话对象的家庭情况及工作、学习、生活情况(岗位工作完成情况、学习教育取证情况、生活与工作环境情况等);政治思想与廉洁从业、意识形态方面情况;所掌握的问题线索情况;上级党组织政策制度宣贯;听取对管理举措及分公司其他员工(包含党员、领导干部)的建议与意见等。

四、谈话原则:坚持平等、坦诚、认真、务实的谈话原则,要真谈心、谈真心,重在交流沟通,杜绝走过场、搞形式。

访谈记录篇5

在阅读书面文字形式的档案时,获得是档案所记录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人物等信息。但也只是“知道”,仅此而已,它是冰冷的,读者无法根据这些文字勾勒出事件的经历者在事件发生时的心情、感受,也无法得知事件的细节。而口述档案是事件的亲历者依据自己的经历而作出的回答,包含了受访者的情感以及事件的细节。因此,口述档案涵盖了文献资料所不能涵盖的维度——在对于事件的回顾和思考中产生的感受和情感。同时,因为受访者的回忆,采访者也会体验并捕捉到到受访者的情感,理解受访者的价值观,从而对事件有了情感上的认识和了解,形成了自己独有的体验。而由老师和学生组成的团体作为受访者,在进行某个口述档案的课题时,可能破除师生之间、代际之间的障碍,获得情感上的融洽。对于受访者来说则获得的是尊重、信任、平等地对待以及提升自信。口述档案给双方带来的感受是受到民主与公平的对待——档案的形成者也可以是普通人民,这也是社会进步与文明的证明。

一、历史档案中人民面孔的缺失

人民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历史的主体。但是,纵观整个历史,人民的面孔并不是清晰可见的而是是模糊的。纵观整个历史,可以发现,他们往往是作为一个为了生存权利进行斗争并对统治阶级的地位产生威胁的反叛者的形象记录下来的。在整个封建社会,中国的历史可以说是以帝王为中心的历史,所有的历史均由朝廷进行修编,再加上纪传体的历史编纂方法,更是突出了以帝王为中心的正统史观,如二十四史成为历代帝王的家谱和国典朝章总汇的典范。后来的民国史、党史、战争史、思想史及革命史等也都是以上层人物如政治领袖、精神领袖等领导人、精英人物为中心的。史官描写的都是对官吏的歌颂,对先王的政治的推崇、向往,因此他们不会关注普通百姓的思想情绪,也不会记录社会生活常态。这就很容易理解如市井小说的《金瓶梅》或者如名著《红楼梦》会吸引大量的研究明清时社会生活习俗的研究者——因为缺少关于这方面的档案文字记载,而这些小说恰好大量描写了明清时普通百姓的生活百态。同样的,档案也是围绕着皇权而形成的,从档案的形成到利用再到销毁都会囿于皇城之内,档案的利用对普通民众来说是无法想象的,它也只是最上层的统治阶级的特权。即,历史虽是由人民推动的,但是却无法看到人民的档案,显然这是不合逻辑的——历史中档案的形成是缺乏公平与民主的,在历史长河中人民虽然存在但是他们的面孔是模糊的。

17世纪以后的西方,“西方历史著作直接为政治服务的趋势逐渐明显,文字档案成为主要的史料,以后在实证主义的影响下,历史学成了以杰出人物为中心,以国家政治生活为线索,以文字史料的批判和考证方法为主的职业活动”。直到20世纪,西方历史的焦点基本上仍是政治问题,依据文字档案编纂有关权利斗争的文献,除了社会变革如法国大革命、宗教改革外,普通人的生活是很难在这些文献里得到关注的。地方史所关注的是管理层面的如教区管理,而不是社区民众的日常生活。当然,部分原因是当时的文献编纂者本身就是属于管理阶级和统治阶层,在他们的看法中政治问题、权利斗争才是最重要的。除非在特定的情况下,普通民众威胁到他们时,否则历史学家对普通民众的看法没有兴趣。“整个权利结果就像一台巨大的录音机,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塑造过去。”在英国,地方记录机构保存的是各种各样的记录如出生登记和结婚登记、会议记录以及全国性的报纸和地方报纸、学校教师的教学日志等,此外,还包括教会档案和账目、大公司的账本、统治阶级所藏的私人信件等。对于普通人或者小行业的书面材料都是很难保存下来的。如在经济史中,研究特定的商业和工业发展,依据的也只是个别的规模大、销售成绩突出的公司的档案。社会史的研究重点是像福利国家兴起那样的立法和行政方面的发展,或者像人口数量、出生率、婚龄、户籍和家庭结构那样的总体数据。历史依然是人民的历史,但是在文字档案、历史著作中却看不见他们的踪影。

二、口述档案出现带来的改变

口述档案的产生和发展则改变了这种状况。口述档案是用人民自己的声音记录自己的历史。口述档案将以往的由统治阶层的形成历史变成了普通人的历史,使得历史与现实密切相连。口述档案不仅记录了那些缔造历史的人物,也记录了普通人的人生;口述档案可用于记录民族、职业或者贸易群体的经历经验,也可以用于记录有关重大事件、日常琐事、文化活动、历史界标以及场所地点的回忆。口述档案可以跨越过时间、地点和文化,通过声音和景象,浮现出丰富而又复杂的社会记忆画面。

新加坡是世界上对口述档案收集最为重视且成果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新加坡口述历史中心进行的新加坡医疗服务发展项目中选定的受访者即包括了医疗学术研究的管理者,也包括科室医生、社工、医疗陪护、实验室技师、殡葬业者、验尸官和流动餐车工等普通职员。依据不同职业的受访者制定不同的采访提纲,并对其进行采访。这就从普通人的角度,展现了新加坡的医疗服务的发展,真正地体现了“口述档案是用人民自己的声音记录自己的历史”这一特点。而对于采访者和受访者来说则会产生“我们直接参与在历史当中,历史并非与普通人自身的生活毫不相干”这样的感受,同时会有“当下的环境具有了历史维度”的体验。就正如新来到某个地方,知道该处曾经发生过哪些事情是一回事,但是通过老人回忆过去,体会到老人对特殊的邻居、房屋和商店所特有的亲切感,则完全是另一回事。这样,采访者每进行一次访谈,就会获得一次独特的个人经验。

对于群体口述档案课题,尤其老师与学生所组成的团体来说是非常有意义的。在新加坡档案事业中,自1998年以来,新加坡口述历史中心成功地组织了面向教育人员的“口述史在校园”年度研讨会,进行理论和动手两个方面的培训,让参加者探索、实践、讨论以及观察正在进行的采访。这种经验介绍不仅树立了教育者的信心,还磨练了他们的技能。在实践中,学生可以有效的扩充历史知识,还可以创造别人以后可以利用的新资源。在访谈中遇到的困难可以丰富学生的个人体验,他们可以提出解释、阐发自己的理论,做到学以致用。最为重要的是,让学生参加访谈实践,是可以让学生从单纯的校园生活中走出来,也就是把教育从制度带出来,带到现实生活中——访谈意味着打破教育制度和社会生活世界之间的界限,专家与普通民众之间的界限。群体课题最为显著的一个特质就是合作性,需要在知识方面的合作精神,单独的阅读、考试和授课是行不通的。参与访谈会使得师生之间建立起相互帮助的关系。教师可以依据自己对现存资料的知识给予学生帮助,同时学生也以自己的实际的行动给予老师支持。群体课题即是研究也是教学,这样使得每个方面都取得更好的效果。

口述档案的受访者更多的会是普通人,由于档案所具有的历史性,所以受访者可能会是老者。访谈是为了获得信息,因此采访者应是带着尊重、平等的心情对受访者进行采访。通过走进信息提供者的生活,受访者会对未曾有过的价值观进行更深的理解,并常常会对比自己拥有更多的生活阅历的并对生活表现出的勇气产生敬佩之情。这对于受访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这是对受访者的肯定以及尊重,使得受访者收获了对于以往的生活以及言语的自信。在访谈中,在追忆自己的生活并把有价值的信息提供给相较于自己更为年轻的采访者时,受访者也会产生尊严感和实现感。口述档案的访谈还能给受访者带来更多的社会接触,有时还会带来友谊,甚至给他们提供料想不到的服务。

最后,应该认识到,由于记忆具有短暂性,人们不能确切地记清具体的日期和其中的具体细节,但是一个人经历事件的关键部分会存储于长期记忆里,对于情感的描述与对于事件的阐述也能存在相当长的时间,所以口述档案的优势并不在于它能够记录确切的历史与人物细节,而是捕捉受访者对事件的情感描述以及阐述。口述档案的情感价值是采访者获得的独特的个人体验、团体课题组员之间情感的融洽、采访者和受访者之间的沟通;受访者获得的尊重、信任、平等以及自信;由采访者和受访者共同完成的访谈而使其成为口述档案,从而使得采访者和受访者成为历史的直接参与者,在历史面前获得了民主而公平的对待。

(作者:张敏,安徽大学管理学院档案学09级研究生,研究方向档案保护技术;吴珊珊,安徽大学管理学院档案学09级研究生,研究方向:档案学基础理论与历史)

参考文献:

[1][英]保尔·汤普逊著,覃方明,渠东,张旅平译.过去的声音——口述史.辽宁教育出版社,2000.3

[2]国家档案局外事办公室译.记忆与回忆:新加坡国家档案馆口述史工作手册——通过口述史记录国家的历史,2010(7).

[3]沈固朝.与人民共写历史——西方口述史的发展特点及对我们的启发.史学理论研究,1995(2).

[4]李财富,张顺涛.口述档案与历史研究.档案,1998(2).

[5]赵局建,康蠡.我国口述档案研究综述.兰台世界,2010(5).

[6]刘维荣.口述历史档案管理在欧美.浙江档案,2003(9).

[7]刘旭光,薛鹤婵.试论口述档案的价值.档案学通讯,2007(4).

访谈记录篇6

一、做好新闻采访之前的准备

人们常说,好记者不一定是专家,但必定是个杂家。新闻必定要具备开阔的视野、广博的知识和丰富的想象力,新闻采访是一门综合性艺术,采访要接触各行各业的人,接触到各门学科,因此必须广泛地学习各种知识。现如今,除纸媒、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外,新兴的微博、微信、自媒体等网络媒体不断涌现,新闻记者应该跟得上时代的步伐,在新闻采访、报道质量上下功夫,具备搜寻完整的新闻背景资料的能力,在采访工作中,如何使新闻背景资料更加详细、真实,采访前的准备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采访对象所包括的范围是非常广泛的,采访对象的职业形形色色,在准备采访之前,记者先要大致了解采访对象的基本情况,以及他所从事的职业或专业特点等,避免说“外行话”,但这并不是说让记者不懂装懂,在做足案头工作的同时,记者在采访过程中还应谦虚谨慎。虽说记者是个杂家,但对很多领域的知识都是略知一二而已,这就要求记者在采访一些专业问题时,事先通过网络、书籍等途径多查阅、学习专业知识。另外,对于采访对象的基本情况,如兴趣爱好、性格特点等也应有个基本了解。

二、掌握提问技巧,把握采访节奏

提问是新闻记者与受访者进行交流的主要方式。懂得使用提问技巧不仅可以获得更多的有效信息,客观充实新闻事件,还可以使记者和受访者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和谐,让采访能在一种轻松的氛围中顺利进行。反之,如果新闻记者不着边际的东问一句,西问一句,这会让受访者难以清晰领会采访的主题,以至于无法回答,从而使采访陷入困难境地。因此,采访时的提问在一定程度上综合显示出了记者自身的素养、业务水平、社会实践能力。因此,在采访时,记者要根据人物、事件、环境的不同,运用适当的提问技巧。如有些采访对象不善与人交流,面对记者提出的问题更是紧张得语无伦次。面对此种情况,新闻记者不能按部就班地根据采访前准备的问题继续提问,而要从对方有兴趣的话题入手,渐渐地往正题引导。相反,有些人很健谈,面对记者的提问会滔滔不绝,甚至会偏题,这时记者就要注意掌握话语的主动权,把握采访节奏,及时礼貌地引导对方,让彼此间的谈话围绕采访主题中心进行。

三、采访中善于倾听

新闻记者在对采访对象进行访谈过程中,要善于倾听采访对象的声音,观察采访对象对问题的反应,观察采访对象是否存在故意隐瞒的现象。采访对象叙述一个问题时,可以适当打断其思路,查看对方反应,依据前期准备工作中的数据资料初步判断采访对象回答的准确合理性。采访中专注地倾听,可以帮助记者从采访对象的叙述中找出破绽,找出原来没能想到的事件线索。倾听过程中,记者要注意采访对象所叙述的话语是否与采访主题相关,方向偏离后要采用适当的技巧做出调整。此外,认真地倾听,发现采访对象在对某一事件评论的闪光点,有助于提升后期访谈报道制作的水平。

四、采访时要尽量营造和谐的气氛

记者在进行采访时,无论被采访对象是何种身份,都应做到礼貌待人、态度和蔼,这样有助于拉近与被访者之间的距离,从而使整个采访变得更加顺利。在采访过程中,若是时间允许,应先与被访者闲聊几句,借此来缓解一下现场气氛,同时也给被采访者一个适应过程。记者利用开场前的铺垫,可以使被采访者不对自己产生反感,这样一来被采访者自然愿意回答记者所提出的问题,给出的答案也必然是真实、可靠的。

五、应做好记录工作

在采访的过程中,交谈和提问显然是最重要的内容,但是,记录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环节,如果不能将采访中的重点记录下来,那么势必会影响稿件撰写的质量。在记录的过程中,应对以下问题加以注意:其一,必须要记得准确。也就是说在记录时,对于关键性问题、语句等等都应做到准确无误,一旦这些内容出现错误,其所造成的后果是十分严重的;其二,应记得详细。只有详细的资料,才能进一步提高撰写稿件的质量,也更容易吸引读者。因此,记者应将采访过程中的所见所闻及一些突发情况,都详细记录下来,这样能够达到最佳的采访效果。

访谈记录篇7

按照国际学术界比较通行的说法,口述历史指的是由准备完善的访谈者,以笔录、录音或录影的方式,收集、整理口传记忆以及具有历史意义的观点。

通过访谈、口述搜集历史资料,无论在中国还是西方,均古已有之。三千多年前,周朝就设有专门为史官搜集人们言谈内容的书记,所谓“动则左使书之,言则右使书之”。这些书记主要是记载君王的言行举止,而不是普通社会的历史,但到汉代,确实已运用访谈、口述的方法来搜集史料。司马迁在撰写《史记》之前,曾四出访问,请年长者述其见闻。其后,通过访谈、口述搜集资料,代不乏人。顾炎武《日知录》中许多资料,皆得自访谈。西方的《荷马史诗》、《马可·波罗游记》是众所周知的口述史书,藏族的《格萨尔王传》是口述作品,《李秀成自述》、斯诺的《西行漫记》、溥仪的《我的前半生》也都是口述历史。所以,唐德刚曾对芮文斯说:你不是口述历史的老祖宗,而只是名词的发明人,口述历史是中国和外国都有的老传统。

但是,现代意义上的口述历史(oralHistory),即把口述历史作为一个专门学科,是从1940年代开始的。1948年,由新闻工作者转行的历史学者亚伦·芮文斯(allennevins),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建立了第一座现代口述历史档案馆,用以记录、保存美国生活中有意义的私人回忆资料。此后,口述历史在全世界蓬勃发展。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是世界公认的口述历史重镇。该校两位研究中国历史的教授,韦慕庭(C.martinwilbur)与何廉(FranklinL.Ho),从1958年开始,有计划地对留寓美国的中国军政要人进行访谈,唐德刚、夏连廕(JulieHow)等学者后来也参加进去,访谈对象包括李宗仁、胡适、顾维钧、孔祥熙、陈立夫等。单从这一串闪光的名字,我们就已能感觉到其成果的份量。1953年,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成立了类似的口述历史档案馆。1967年,美国“口述历史协会”正式成立,会员遍布全美,并在各地设有专属机构。1980年,美国口述历史协会提出一套评介口述历史的标准,除了制定工作原则和标准,厘清口述历史的专业伦理,说明从业者应有的操守外,规定了口述历史工作者对受访者以及社会公众应尽的义务,还对口述历史赞助机构和档案机构的义务作了规定。

我国台湾史学界对口述历史起步甚早,成果相当丰硕。近些年来,台湾史学界在口述历史方面已蔚成风气。

我国大陆学术界早在1950年,已采用社会调查和口述历史方法收集重要政治事件和人物的资料。50~60年代,全国各地对太平天国、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等事件的“实地调查”,搜集口碑资料,使用的就是口述历史的方法。60年代兴起编写“新四史”活动,即家史、厂史、社史、村史,广泛搜集来自基层的口述资料。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在1956年创建之初,就已注意到口述资料的重要性。为了推动中共党史和工人运动史的研究,历史所与上海市工人运动资料委员会长期合作,组织科研人员分赴上海各大工厂和商店调查、访问,举行座谈会,并做详细的记录,积累了丰富的口述资料。这些调查、访问、座谈笔录,大多已经过系统的整理,并出版过大量的内部书籍,未出版的资料也进行了分门别类的整理,总字数在1000万字以上。国内外许多研究上海工人运动、工人生活历史的学者,都曾利用过这些资料。

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口述历史日益引起大陆史学界和出版界的关注。北京大学出版社适时地推出了“口述自传丛书”,颇受书界好评。这套丛书选取了一些重要的文化人物,试图以他们的口述经历提供一个反映历史的视角。已经出版的有《风雨平生:萧乾口述自传》、《跋涉者:何满子口述自传》、《小书生大时代:朱正口述自传》、《带翅膀的摄影机:侯波、徐肖兵口述回忆录》等。据悉,北京大学出版社有意扩大口述者的范围,除文化名人外,还准备把普通老百姓纳入采访调查的范围。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前几年做过“上海移民史”的访谈工作,目前正在进行以“上海城市社会生活”为中心的访谈工作。

尽管口述历史在我国学术界已有一定成果,发展趋势也不错,但是,从总体上说,仍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这体现在重点课题规划、科研经费拨发、杂志创办、学会组织等方面,口述历史都还没有自己恰当的地位。

口述历史近些年来在国际学术界受到广泛和高度的重视,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口述历史在复原历史方面,有其他任何档案、文献资料无法替代的价值。

人类对历史的记录,在语言出现以前,只能是物传,从遗物看历史。语言发明以后,增加了言传,从口耳相传中获得历史知识。文字发明以后,增加了文传,以文字记载历史。录音、录影器具发明以后,记载历史的工具又增加了音传、像传资料。由物传-言传-文传-音传-像传,人类记载历史的手段不断演进。现代意义上的口述历史,是在录音器具发明以后,运用音传、进而运用像传手段记述历史的方法。就复原历史的功能而言,纵使千言万语的文字记录,有时也抵不上简单的一刻钟录音,短短的一小段录像。今人可以确切地了解孙中山、、的音容笑貌,但是,对刘邦、朱元璋、洪秀全却不能,其关键因素,就在于有无录音、摄像资料。因此,从工具运用角度而言,口述历史的出现,由记文到录音、摄像,是历史学领域的一大飞跃。

从历史记录的广度而言,口述历史提供了相当广阔的空间。人类活动无比繁富,即使再详细的文献、档案,也只能记录下其中极为微小的一部分。人们生活中所历、所见、所闻、所传闻的种种活动、认知,不一定都能载之史册。以往的档案、文献,比较偏重于记录统治阶层的活动,偏重于社会精英的活动,偏重于政治方面的活动,对普通民众的生活,对经济活动、社会生活、妇女生活则记录较少,有之,亦多为枯燥的统计数据,缺少有血有肉的个案记录。口述历史可以在这方面弥补传统档案、文献的不足。在普通民众史、社会生活史、妇女史、少数民族史、城市史、社区史、灾难史等日益受重视的今天,口述历史可以驰骋的空间很大,它可以给那些原来在历史上没有声音的普通人留下记录,可以给那些在传统史学中没有位置的事件开拓空间。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传统史学主要是统治阶级、精英人物的领地,口述历史则向民众敞开了大门。

口述历史与回忆录之类的自传作品的主要区别也在这里。个人回忆录是自说自话,口述历史是主客对话。回忆录的内容选择是单向的,口述史的内容选择则是双向的。写回忆录固然也不能天马行空,毫无限制,但那种限制主要来自文章的形式逻辑,比如不能自我矛盾、时间倒置,但写什么不写什么完全自出机杼。口述史则不一样。由于学术兴趣和素养的不同,关注的重点不同,受访人感兴趣的、记忆深刻的、自认为重要的东西,却未必是访问人感兴趣的、重要的东西。在访问人的作用下,受访人可以循着访问人的思路前行。我们在访问陆久之先生过程中,就感受颇深。

口述史对于史学工作者的工作方式,带来重大的变革。以往大部分历史资料,均查之于图书馆、档案馆,所谓“无一字无来历”,实际上是无一字不是来自文献。文献资料之与口述资料,一个死,一个活。文献资料不能再生,口述历史则有源头活水。一个是“读”历史,一个是“听”历史。读者与文献的关系,只能是读与被读的单向关系,文献不会说话,作何理解都是读者的事。口述资料不同,不光受访对象有声音,可以与同一对象反复对话,而且还可以就同一主题与不同对象重复对话,反复验证结论,不断地去伪存真,去芜存菁,其结果,可以使得研究结论越来越接近历史的真实。口述史的开展,为历史研究特别是当代史的研究,开辟了可以自由驰骋的天地。史学工作者可以从与世隔绝的深院,走向鲜活生动的民间。

参考文献:

[1]唐诺·里齐,著.王芝芝,译.大家来做口述历史.远流出版公司,1997:34.

访谈记录篇8

调查报告

题 目:南楼工地节水

中 队:六(5)中队

负责人:满云彤

成 员:孔潇潇、白学思、沈棋云、

沈晨笛、

辅导人:张悦

调查研究报告的写作内容

一、调查研究报告课题名称:

二、导语:

现在,淡水越来越少,而人们的需求正不断增加,节约水资源以成为重中之重。现在北京的工地很多,所以工地节水的问题也不得不重视。时常可以听见大人们在议论工地浪费水,滥用水,可浪费情况真的那么严重吗?我们要用这个调查来说明。

三、调查报告写作格式:

1、调查目的是什么?了解南楼工地用水情况

2、调查方法:

根据调查手段选择: ①访谈法 ②问卷调查法 ③实地考察法 ④其它

根据调查范围选择: ①全面调查②抽样调查

③个案调查

3、调查计划:

(1)访谈计划

调查目的:了解工地用水情况

访谈对象:南楼工地水利工程师

访谈时间:2006年1月27日

访谈准备材料:记录本,访谈提纲

具体的访谈内容:

第一组访谈记录

组员:白学思、沈棋云、沈晨笛

1、您是否曾经浪费过水?如果有,是为什麽?

2、那您有没有看到过其他工人浪费水?您制止了吗?您是如何制止的?

3我们进来是外面的水龙头一直在滴水,根本关不上,您向主管反映过吗?

(2)问卷调查计划

调查目的:了解居民对工地节水的看法

调查对象:居民

人员分工:

1、设计问卷:满云彤、孔潇潇

2、发放问卷:白学思、沈棋云、满云彤

3、整理数据:满云彤

4、撰写调查报告:满云彤

5、录象:孔潇潇、沈晨笛

调查问卷的主要内容:

节约型社会调查问卷

各位居民:

您们好!

为更好的地建设节约型社会,建设可持续发展社会,倡导节约生活方式,争创“节约社会”,北师大实验小学六年级5班“??”节约型社会调查组设计了这份调查问卷,了解您对小学校工地节水情况的意见与建议。这些问题没有对错之分,采取不记名方式,只表明您的观点和态度,希望您能如实填写

每个问题后面有2-4个答案,请您在认为正确的答案下面打上对勾。每个问题只选一个答案。最后的开放题请您不要忘记填写。

非常感谢您的参与与支持!

六五班“??”调查组

1、您对“工地节水”这一问题重视吗?

1、重视

2、还可以 3、不重视

2、您是否曾经看到过工人在工作中浪费水?

1、有

2、没有

3、没注意

3、您是否曾经看到过工人在生活中浪费水?

1、有

2、没有

3、没注意

4、您对工地节水情况满意吗?

1、满意

2、不满意 3、还可以 4、没主意

5、您认为工地在节水方面做得:

1、无可挑剔 2、满意

3、还可以 4、糟糕透顶

6、您认为工地在节水上有无可改进的地方:

1、有

2、没有

7、您对工地有关节水的建议是:

4、调查记录:(调查记录的写作格式,选择几项调查手段填写几项记录)

(1)访谈记录:(多人可另附表,鼓励加上录音或DV资料)

访谈对象:

访谈时间:

访谈地点:

记录人:

访谈的具体问题:

第一组访谈记录

组员:白学思、沈棋云、沈晨笛

问:您是否曾经浪费过水?如果有,是为什麽?

答:有,当时没注意。

问:那您有没有看到过其他工人浪费水?您制止了吗?您是如何制止的?

答:有,制止了,我告诉了他节水的重要。

问:我们进来是外面的水龙头一直在滴水,根本关不上,您向主管反映过吗?

答:有。

(2)问卷调查样表:

节约型社会调查问卷

各位居民:

您们好!

为更好的地建设节约型社会,建设可持续发展社会,倡导节约生活方式,争创“节约社会”,北师大实验小学六年级5班“??”节约型社会调查组设计了这份调查问卷,了解您对小学校工地节水情况的意见与建议。这些问题没有对错之分,采取不记名方式,只表明您的观点和态度,希望您能如实填写

每个问题后面有2-4个答案,请您在认为正确的答案下面打上对勾。每个问题只选一个答案。最后的开放题请您不要忘记填写。

非常感谢您的参与与支持!

六五班“??”调查组

1、您对“工地节水”这一问题重视吗?

1、重视96%

2、还可以2% 3、不重视2%

2、您是否曾经看到过工人在工作中浪费水?

1、有2%

2、没有0%

3、没注意98%

3、您是否曾经看到过工人在生活中浪费水?

1、有0%

2、没有4%

3、没注意96%

4、您对工地节水情况满意吗?

1、满意50%

2、不满意0% 3、还可以48% 4、没主意2%

5、您认为工地在节水方面做得:

1、无可挑剔6% 2、满意10%

3、还可以80% 4、糟糕透顶4%

6、您认为工地在节水上有无可改进的地方:

1、有88%

2、没有12%

7、您对工地有关节水的建议是:

1、找专人管理46% 2、浪费水就扣工钱10% 3、设节水装置44%

5、调查数据的分析与整理:

现在工地浪费水的情况不是很严重,居民也很重视。工地也比较节约水,并不像大人们想象的那麽严重。

6、调查结论:

南楼工地总体来说是节水的,居民也很重视。

7、调查感受体会:

通过这次调查,我们有了不少收获。我们的胆子在这次调查中变大了,心细了,最重要的是我们比以前更加明白节水的重要性了。这次调查很有意义。

8、参考文献资料:

访谈记录篇9

一、党史视频资料征集工作的紧迫性和可行性

所谓口述历史,简单地说,就是通过传统的笔录或者录音、摄像等现代技术手段的使用,记录历史事件当事人或者目击者的回忆而保存的口述凭证。口述史并不是像有的人所理解的那样,就是一人说,一人记。而是一种将记录、发掘和认识历史相结合的史学形式,即通过调查访问,用录音设备、摄像设备收集当事人或知情者的口头资料,然后与文字档案核实,整理成文字稿或视频作品。

与民主革命时期的征集任务不同,社会主义时期的档案保存比较完整,报纸、年鉴、方志等资料也有很多部门已经系统收藏。社会主义时期的档案虽然十分完整,也十分丰富,但是仍然有很多过程的细节,包括许多重大的事件,没有留下完整的或根本就没有留下任何的文字的资料,以致有很多事情我们说不清楚。因此,需要我们去征集那些存储在人们记忆中的活资料。由于这些历史的当事人和见证者年事已高,如果我们不抓紧去抢救的话,这样的“活历史”都将一去不复返。所以,口述历史工作的开展,将是我们今后党史资料征集工作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2002年我因为调查雷烨烈士而曾采访拍摄过的一些老同志,现在大多已经过世,而从中也感到有许多历史事件需要进行采访拍摄的工作,多因当事人已经过世或遗址遗物的消逝而为时已晚,成终身憾事。

视频口述历史为记录历史提供了相当广阔的空间,同时具有文字记录所无法达到的效果――直观、形象、生动。现在许多传统媒体在做纸质媒体的同时,也利用光盘、互联网等载体视频版,这也启示我们应该做好视频资料的征集和利用。而且,科技手段将越来越发达,利用视频技术的多媒体的应用将更加广泛。我们今天征集的资料,不仅要考虑当今的利用,也要考虑以后多种利用途径的需要。党史工作开展视频资料的征集很有必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数码摄像技术和非线性视频编辑技术广为应用。现在,DV(数码摄像机)到处可见,已经走入寻常百姓家,降低了党史视频资料征集的技术门槛,为视频口述史的征集利用提供了现实可能性。另一方面,当今时代,电视、因特网、无线网络不断普及,人们获得知识和信息的方式多样化,要求获得信息的手段方便快捷,要求信息的形式直观明了。时代也要求党史工作自觉适应这种社会的发展,采用新技术,创新党史资料征集、宣传的方法和手段。

二、党史视频资料征集工作如何进行

党史视频资料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实时录像资料,是历史现场的录像,这一类有早期的电影纪录片和后来的摄像资料,留下来的是有限的。还有一类是采访录像和党史遗址遗迹、文物的录像等。实时录像资料是征集进来,从人家那里拿来,采访录像则要靠自己动手了。

这种采访获得的视频资料就是视频口述史资料。如何拍摄呢?

一是做好器材准备。

为确保拍摄质量,摄像机要购买专业级的机器,购买前可以向专业人士详细咨询。购买摄像机一是要考虑携带方便,二是要根据财力状况来决定。从当前行情考虑,价位在1.5万至6万元的为宜,最好购买高清摄像机。这一价位的摄像机,属于专业级的机器,设计定位为新闻、旅游、纪录片的拍摄用机,既可手动调节各类设置,也可设置自动模式,适合党史工作者采访拍摄。另外,还要配备指向性好的采访话筒、三角架以及辅助摄灯等。

二是学习必要的摄像基础知识,掌握拍摄技术。

学会摄像并不难,就如你用全自动照相机拍照片。然而,要拍出好的画面却是要花一番功夫的。拍摄者可以参加广播电视院校举办的培训班学习,也可以拜电视台或影视公司的摄像师为师,也可以对照书本或教学光盘进行自学。笔者建议在全国党史干部培训班和省级党史干部培训班中增加这一培训内容。

简单点,可以用自动模式拍摄,牢记稳、光、图三个字。稳,就是持机要稳,拍摄要稳,切不可乱摇镜头;光,就是要用好光线,随时随地调好白平衡,对焦要准确,用顺侧光,忌逆光拍摄,有条件的可以布顶光;图,就是构图了,原理与拍照相同。口述史采访拍摄构图宜特写,应注意入画背景的整洁。

三是事前做好拍摄准备。

口述史资料的采访拍摄不像文字记录,述者可以漫无边际,记者能够随时取舍。拍摄的资料过长,增加了以后利用的查找难度,同时增大了保存量。拍摄的资料过短,又会影响到以后使用,因此拍摄者在拍摄前应通过访谈做到心中有数。

要做到心中有数就要确定每一次访谈的主题,就是要选好题,然后广泛阅读相关文献等资料。口述课题的选择、访谈问题的提出、访谈对象的确定、口述过程的引导、口述材料的取舍、分析鉴别等,无一不与掌握广博的党史知识和“穷尽”文献资料相联系,访谈前对文献史料掌握的越充分,访谈就越主动,越容易与受访者沟通,对口述内容就越容易理解,对口述史的把握就越准确、越接近真实。

拍摄采访以挖掘事实为原则,采取灵活的访谈方法。口述研究的主客体均为活体,二者通过语言进行交流。由于口述者的生活经历、文化层次和个性特点各有不同,所以采访交谈的方式也不可一律。而采访者的知识结构、专业特点和兴趣爱好不同,所采取的访谈方式也会不同。在拍摄述者讲述时,采访者不要插话,一是避免打断述者思路,二是有利于后期剪辑。有的时候,要用述者的一句话,因为混入了采访者的声音而难以剪辑。

另外,老领导、老同志参加纪念活动,重访故地,要随时准备,及时抓拍。这些镜头,更有激情,更吸引人。老领导、老同志参加纪念活动和重访故地时,也应安排采访活动,以减少外出采访的麻烦。2005年我拍摄到了台湾少年团的老团员在台湾义勇队旧址高唱团歌的镜头,这种情景不会有第二次。当年,我还拍摄了台湾义勇队队长李友邦将军遗孀严秀峰的口述视频。这些视频资料在电视资料片制作时就可以用上,如果后来专程到台湾拍摄将增加许多人力和财力支出。

外出采访拍摄时,要拍摄能说明采访地的镜头,如有站名的火车站,该地的标志性建筑等,另外还要拍摄一些实物、照片等相关资料。每一次拍摄完毕,都要在带子上标明内容简介、录像时长、拍摄时间、拍摄地点、拍摄人等,以便利用时查找。

四是视频资料的保存。

视频资料的保存除了与文字、照片等资料相同的一般要求外,特别要注意防磁、防潮。重要视频资料应进行复制备份。

三、党史视频资料的制作和传播

口述史对于史学工作者的工作方式,带来重大变革,以往大部分历史资料,均查自档案馆、图书馆,一个死,一个活。文献资料不能再生,口述历史则有源头活水;一个是“读”历史,一个是“听”历史;一个是单向被动认知,一个是双向交互交流。视频口述史工作的开展,让史学工作者“听”历史扩展为受众者也能“听”到历史的“声音”,看到历史当事人(或者目击者)的形象。视频口述史工作的开展,为党史研究开辟了更为广阔的自由驰骋的空间。视频口述史不仅为资料的征集拓宽了渠道,也为研究方法带来了的突破。

视频口述史资料的征集也是为了研究,为了宣传党史,发挥党史的资政育人作用。视频资料的宣传利用需要通过节目策划、制作和传播三个环节来实现。

策划是对一个视频作品的规划和设计。历史有内在的逻辑性,而视频作品有它的艺术性,党史视频作品的策划就是通过电视这种艺术形式来表现历史的逻辑性。这种艺术形式有别于文艺作品,它不能虚构,但可以运用一些遗址、文物、图表的画面,也可以适当运用一些历史题材的电视剧片断来表现历史的背景或虚拟历史情景。党史视频节目的策划包括脚本写作、材料收集、制作、定稿以及传播方式等,当然更重要的是筹集经费。

党史视频作品脚本的写作,既是文字写作,也是对视频画面、字幕、音频的设计,要充分考虑视频作品的特点。解说词是文字稿的基本内容,既要符合党史文章写作的一般要求,又要考虑到相应的画面内容。党史视频作品既要有理论性强的作品,也需要有故事情节、具有悬念、符合大众欣赏口味的作品。无论作品的表现方法如何,真实性是党史视频作品的生命。视频作品的字幕是对画面所作的说明,主要有时间、地点、人物介绍、画面来源等。字幕应简短、概括。

视频制作技术的难度相对高些,未必每位党史工作者都要掌握。党史视频作品制作可以委托电视台或专业的制作公司。笔者认为,省级党史部门应设立音像制作中心,有条件的地市级党史部门也可以配备专人搞音像制作。党史工作部门设立自己的音像制作中心,一是制作者专门从事党史音像作品的制作,能够体现出党史的专业特点;二是一些背景性的资料不必重复寻找和购买;三是有利于各地拍摄资料的共享。不过,这些共享和利用,必须尊重他人的劳动,按相关法规办事。视频作品的制作除了画面视频外,还包括解说和音乐等音频制作。制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修改和定稿,也可以叫做审稿或审片。党史视频作品的制作、审稿审片都要按照党史工作规定进行,按照党史工作的组织原则执行。

党史视频作品生动形象,更具感染力,具有文字、图片作品所不能代替的功能。但是,视频作品也受到了传播方式的限制,它需要一定的播放载体才能显示出来。不过,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这种限制越来越少。视频作品的传播形式主要有电视播出、宽带网络、移动视频网络、光盘等存贮介质。随着移动网络的发展,随时随地收看视频节目将成为现实,党史工作部门应有所准备。

电视播出是党史视频作品传播的主要途径。纪实性历史题材也比较受观众欢迎,现在许多电视台都设立了历史故事类的栏目。当然,党史视频作品可以单独设立栏目。党史工作部门还应建立自己的网络视频播出平台,接入党员远程教育网络,以扩大党史视频作品的传播面。随着3G移动技术的应用,网络平台应提前考虑与之对接。党史视频作品播出后,还要收集受众对作品反馈信息,以便总结提高。

访谈记录篇10

   一是是否对信息系统和网络设备进行分区、分级管理,不同等级是否采取不同的安全措施。二是访问控制。机房对人员的控制,包括公司内部人员、外部人员进入机房是否有登记记录,清洁人员进入是否有登记记录,是否经过相关授权。信息系统的访问是否有申请和授权制度。普通用户是否经过授权访问业务系统。开发系统、生产系统是否隔离;开发人员与生产系统维护人员是否分离;信息系统开发人员是否经过授权访问业务系统。对访问内部网络的机器是否有控制,是否有身份认证;外部带入的电脑是否可以访问信息系统;同时访问内部系统和互联网的机器有没有隔离限制措施,内部机器是否不加控制上网;信息系统开发、维护外包的外部人员是否签订保密协议。对重要的生产系统是否有更严格的访问控制。检查内容:进入机房登记表;信息系统申请授权表、访问授权的原则;员工机器认证制度,认证中心、保密协议等。三是网络安全措施。员工机器和信息系统主机是否安装防病毒软件、是否有防火墙、负载均衡设备;企业对内部和外部的网络攻击、病毒攻击、蠕虫攻击的监控情况,是否有监控记录和遇到攻击时的处理措施。各部门、分子公司间信息传递的渠道,是否直接通过互联网、即时通讯设备传递,数据是否有加密措施。

   检查内容:证券公司信息部门对客户机管理记录、网络安全记录,主要网络设备、信息系统主机的监控记录及安全应急预案。逻辑安全控制(审计重点内容)对网络逻辑访问和系统逻辑访问是否进行有效控制。一是软件和数据接触。是否对登陆用户的口令、权限、分配的功能进行有效控制。检查内容:权限分配记录、口令设置、机密数据保护、磁盘、U盘使用管理情况等。二是数据加密机制。关键数据是否进行加密,加密算法是否进行有效管理。三是数据完整性。校验信息是否加密,是否进行检查,数字签名认证机构是否安全可靠。四是入侵检测系统。入侵检测系统是否能满足对于信息系统网络环境安全的需求,该系统与防火墙/路由器间的通信是否安全,系统中是否包含用于生成日常事件日志的工具和自动响应机制,是否能提供适当的安全保证。五是病毒和其他恶意代码。各个终端用户是否采取了防病毒策略,系统中是否存在未授权的软件,防病毒软件是否能提供信息系统所需的安全保证。六是防火墙技术。防火墙是否能根据网络变化提供新的配置服务,是否能对数据包过滤进行检查,是否具有系统的分离特性,防火墙本身是否自带了审计工具,是否具有弱点探测的能力,是否具备报警与报告的能力。数据与系统安全一是主机是否有密码控制、主机的安全日志、信息系统是否有访问日志,系统数据是否定期备份。二是对那些可靠性要求高的系统是否采用服务器主机双机热备、磁盘阵列,甚至配备备用网络,建立异地容灾备份中心。三是是否制订灾难恢复计划和灾难恢复流程,建立灾难预警、触发、响应机制,组织相关培训和演练,适时升级和维护灾难恢复计划。四是信息系统之间传递时的数据质量与安全,数据传输是否加密,外包服务人员是否有权登录生产系统,系统开发、维护人员是否可以直接访问系统数据库。安全定级对证券公司信息管理系统等系统安全等级进行级别定位(分为非常好、较好、一般、较差),检查是否符合国家定级指南的要求及安全定级中存在的问题。信息系统运用控制一是证券公司信息系统的界面输入是否与业务吻合,数据的输入是否在有效业务授权下进行,输入的数据是否及时准确。二是系统处理数据是否有必要的控制措施保证数据处理的完整性和准确性。三是输出的数据是否有足够的措施保证输出的完整性和准确性,是否对数据打印和导出进行控制,审查输出各项报表的准确性,对外输出接口数据的准确性,是否建立数据核查机制。四是系统业务流程设置与实际业务是否吻合,是否建立业务流程设置审核机制。五是系统参数维护是否有严格的审批,参数是否按相关文件要求来设置,系统参数设置权限管理是在业务部门还是在信息机构,系统是否有预警功能。检查内容:对部分菜单进行输出控制检查,核对部分报表,指标等参数是否与证券管理部门规定的指标一致,查看业务蓝图与流程设置情况。系统生命周期关注证券公司的信息系统开发维护能力,是否适应业务变化的需要。系统变更过程的规范化,是否有需求文档、开发文档、测试文档、部署文档等;变更过程对信息系统安全和数据安全的影响;变更过程中的访问控制等。

   对证券公司信息系统审计可采用访谈法、调查问卷法、查阅资料法、流程图检查法、现场查看法、平行模拟法以及数据测试法等多种审计技术与方法。信息部门组织管理控制。通过与证券公司网络信息部门进行访谈,说明审计的目的,列出需提供的资料清单和配合要求。详细查阅相关制度和文件,在充分的调查和分析基础上对信息部门组织管理控制作出客观评价。内部信息系统与互联网隔离控制。检查员工使用的机器是否同时访问业务系统和互联网,办公区ip地址是否自动获取,通过互联网接入专网是否有Ca认证及数据签名。服务器容灾机制检查。数据应转变为集中异地存放,以应对突发事故的发生。物理环境安全审计。对证券公司主要机房进行实地调查,检查机房建设、验收资料和机房维护记录等文档。网络安全控制。查阅网络拓扑图,设计方案、招投标文件、施工和竣工等文档,现场查看、查阅维护记录和运行日志,并与网络管理员访谈,可借助网络安全测试工具对网络进行安全性检测。逻辑安全控制。主要是查阅工作记录和相关管理制度,并到信息访问点进行随机检查和访谈,登陆系统界面进行实际测试等。数据与系统安全。查阅相关管理制度,查阅备份日志,查阅系统及数据库日志,现场数据库、操作系统和系统的管理权限,并进行与管理员访谈,对证券公司信息系统运行控制、数据与系统安全控制作出客观评价。信息系统运用控制审计。查阅系统招投标文件、实施过程文档、验收文件、系统设置说明、系统配置文档、操作手册、维护记录等相关文档,并设计测试用例登陆系统进行测试,信息点调查用户对系统的评价等。系统生命周期。查阅信息系统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测试,系统实施,系统运行,系统维护,系统变更等相关文档,并与项目负责人访谈,对证券公司信息系统生命周期作出客观评价,并提出审计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