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百科>百科>正文

中等风险区、密封控制区和控制区的区别是一回事吗? 中等风险区域管控措施

时间:2023-11-06

虽然许多国家已经“平定”了新冠肺炎疫情,但我国仍然坚持“动态清零”的政策,在有疫情的地方严格划分风险等级,划定三个区域的控制范围。很多人不太明白,中等风险区和密封管控区是一样的吗?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

长沙市疾控中心专家表示,划分围堵区域类似于精确制导,可以精确阻断、歼灭疫情,而调整风险区域类似于划分识别区域,提醒人们绕行或做好防范。封闭区侧重于内部,强调应对疫情的一些措施,风险区侧重于外部,强调该区域存在疫情风险。在现有封闭控制区的情况下,将其调整为中等风险区,不是疫情升级,而是基于防控实际需要的综合措施。

危险区域

风险的划分主要从三个维度考虑:一是区域方面,以建筑物、社区、街道(乡镇)等区域为基本单元;二是时间,以新冠肺炎最长潜伏期14天为单位;三是疫情情况,是否存在聚集性疫情。从这三个维度,确定受灾地区的高、中、低风险情况。

中等风险区域的划定具有以下意义:

1.向公众公布该地区的风险等级。在该地区居住14天以内的人员应主动向社区报告,以便社区对人员进行检查。

2.将为那些在14天内居住在中等风险地区的人显示健康代码;如果经过中危区所在的城市,出行代码会标有“*”。这有利于找到参与疫情的关键人员,有效防止疫情扩散。

3.提醒市民出行时避开该地区,降低感染风险。

4.集中力量控制重点人员,阻断社区通讯,追截疫情,协助平息疫情。

5.规范这方面的人员活动和社会管理,在防控疫情的同时尽量减少对社会的影响。

禁区

分类: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居住的居民区和活动频繁的周边地区可划为封闭控制区。

从病例发病前2天起或者从无症状感染者对隔离管理检测为阳性前2天起,在工作场所、活动场所等区域传播给人的可能性较大,密切接触者和密切接触者难以追踪判断的,也可以将相关区域划定为封闭控制区。

封闭区域可以精确地划分为社区(自然城市群)、建筑、单元等。并实行“封闭区域,足不出户,上门服务”。

要提高标准,必须同时满足以下三点

1.在过去的14天里,该地区没有新的病例或无症状的感染者。

2.该地区最后一名密切接触者已接触14天以上,核酸检测阴性。

3.该区域所有人员在启封前2天完成了一轮核酸筛查,均为阴性。

控制区

分类标准:从病例发病前2天或无症状感染者检测阳性前2天起至隔离管理。若其在工作场所、活动区域等区域向人群传播的可能性较大,且密切接触者和密切接触者难以追踪判断的,也可将相关区域划为控制区。

控制区域可以精确划分为社区(自然村小组)、楼宇、单元等。以及“任何人不得离开该地区,不得集会”。

在控制区发现的核酸检测阳性者将立即转移到封闭的控制区。

要提高标准,必须同时满足以下三点

1.在过去的14天里,该地区没有新的病例或无症状的感染者。

2.该地区最后一名密切接触者已接触14天以上,核酸检测阴性。

3.该区域所有人员在启封前2天完成了一轮核酸筛查,均为阴性。

也就是说,是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