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智能物流的特点十篇智能物流的特点十篇

智能物流的特点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1:34:53

智能物流的特点篇1

关键词:智慧社区;末端配送;信息

智慧城市与智慧社区近年来成了极具热度的城市与社区发展模式,智慧社区即依据信息时展而构建出的具有信息和智能过滤功能,可以处理产业发展、社会关系管理等多项业务的智能化社区。我国也在多个城市进行了相应的试点工程,在可以预见的未来,智慧社区的普及将成为一种必然。与此同时,智慧社区的末端配送问题也进入了公众视野,如何设计一种能够高效运行并且结合智慧社区特点的末端配送方式,该问题在学术界也引发了相关的讨论。万志涛提出了智慧社区模式下电商物流配送策略,以达到降低物流成本,提升顾客满意度的目的。其分析了现在末端配送模式的种种不足,并提出了依托物联网建立末端配送体系的方案。但其在一定程度上缺乏与智慧社区的联系,并未做根据智慧社区的特点建立末端配送体系,并且作者并未对其方案提出评价或改进思路。在智慧社区的概念与特点方面,蔡艳提出了智慧社区的概念及其发展历程,并依据实地调研的结果,对智慧社区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基于上述研究背景,本文从智慧社区的特点出发,探究符合其特点的末端配送方式,并使用Swot分析法对该方案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

一、智慧社区的概念与特点

智慧社区就是依据互联网、传感网等信息时代产物,构建出来的社区。它主要通过充分发挥信息化基础设施的优势,构建出具有信息和智能过滤处理能力,可以具有产业发展、社会管理等多种功能的具有智能形态的社区。智能楼宇、路网监控以及智能医院等就是其应用的体现。智慧社区有以下几大特点。

(一)体现人、物的感知智慧社区以物联网为基础,通过各种感知技术与手段,把人和物的信息进行感知互联,从而建立起智慧社区的信息源,进而实现智慧社区中的每个人与物都可以被分析与感知,最终实现人人互联,人物互联。

(二)主动服务能力智慧社区可以通过对住户的购买货品数量与规格的记录,对住户的购买习惯进行分析,从而合理规划配送时间,并且在社区网站上主动向住户推荐符合其购买习惯的商品。

(三)自动化能力智慧社区旨在降低工作人员操作难度系数,实现操作的自动化与智能化。其楼宇系统、配送系统均可以实现自动化,从而降低社区管理成本,提升社区服务质量。

二、智慧社区末端配送方案设计

智慧社区末端配送系统主要由智慧社区物流分拣中心、管道系统、住户仓储柜三个部分构成。将三个部分有机结合,并结合智慧社区的特点就可以得到具体的社区末端配送方案。

(一)物流分拣中心物流分拣中心作为整个社区的物流总调度枢纽,起着鉴别、分类与输送的重要作用,物流分拣中心以物联网为基础,通过自动扫描货物的条码获取货物信息包括尺寸,订货人等。之后经由全自动的分拣环节,将货物分拣至不同的分拣栏中等待运输。物流分拣中心与智慧社区的人物感知的特性相契合,作为末端配送的第一站,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二)管道运输系统管道运输系统采用地下与地上相结合的运行方式,在地下进行以物流分拣系统为起点的管道铺设,管道延伸至各单元楼的地下。管道运输系统根据运筹学规划最佳路线进行铺设,其中管道的货物流动由物流分拣中心进行统一调度。该系统体现了智慧社区的自动化能力。(三)住户仓储柜住户仓储柜安置在每层的电梯附近,当货物通过管道运输到达每栋单元楼的下方时,物流分拣中心会根据该货物的扫描结果为其确定所在的楼层,之后货物会在货物管道中随着电梯的上下运动而被运送到各层的住户仓储柜当中,等待住户实现足不出户的取得快递。所以智慧社区末端配送的具体流程:快递配送车辆定期将整个小区的快递运输至小区物流分拣中心,之后再由分拣中心通过自动条码扫描进行快递包裹分类,之后通过管道运输系统将快递包裹进行运输,最后借助电梯被放置于住户仓储柜中。

三、智慧社区末端配送方案评价

通过对该方案进行Swot分析,得到智慧社区末端配送方案的Swot矩阵如表1所示。经过Swot分析,可以看出本智能社区末端配送方案面临着巨大的机遇与不小的挑战,要想成为社会主流社区末端配送方案,本方案应在成本方面加以细化,去除不必要的成本,同时,考虑不同地区地下空间使用程度不同的现状,因地制宜地设计管道的布局与路径安排。同时,应该尽可能地利用物联网技术,顺应智慧社区的发展潮流,不断地进行修正与改进,以最好地适应智慧社区。

四、结语

本文通过设计智慧社区末端配送方案提出了未来新型社区的末端配送解决办法,同时,本文对其进行了Swot分析,在剖析本方案的优点与缺点,机遇与挑战之后得出了初步的改进建议。之后作者的研究方向将会是方案的各环节细化与完善。

参考文献:

[1]符逸杰,李鑫伟,甘红日,李朝阳,蒋宗益,张晓明.公共配送点的快递社区末端共同配送模式初探[J].现代营销(经营版),2020(2):152-153.

[2]尹思文,保小玉,陈昊楠,于登臣,李佳,王海文.电商物流“最后一公里”的发展对策研究:以菜鸟驿站为例[J].现代营销(经营版),2020(1):100-101.

[3]葛明峰.关于“最后一公里”的末端物流配送模式分析[J].商场现代化,2019(17):50-51.

[4]寇长华,王艳.末端智能投递融入社区生态圈的策略探讨[J].商业经济研究,2019(3):83-86.

智能物流的特点篇2

心智技能是大脑内部对任务或事物的模拟操作,大脑不可能模拟所有任务或事物,必须借助于典型的事物代表类似的任务或事物,这个典型事物就是所有相似事物的原型,比如月亮就常常作为圆型事物的原型。原型对于心智技能的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原型作为心理处理对象具有锚固功能。

从抽象到具体有一道鸿沟,如何实现由抽象到具体的跨越需要借助具体的事物才能完成,而原型就具有跨越过程中的锚固功能,比如认识圆形事物的性质,我们需要寻找一个典型的圆型物体作为初次落脚点及参照对象才能形成对圆型物体的深入认知。月亮、轮子等典型的圆型物体就常常作为这种落脚点或参照对象,通过它们的牵引或锚固,人们就能够轻易认知其他类似的圆型事物的性质及特点。

2.原型具有迁移功能。

人的心智资源是有限的,不可能学习所有的东西,根据大脑的经济原则,学习是基于原型进行的,即先学习一个典型对象,然后迁移到其他类似的对象中去,这个过程就是学习的迁移过程。迁移过程能否顺利进行,以及能否进行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原型的性质与特征是重要因素。原型越典型,结构性质与对象越接近,迁移就越容易进行。如果迁移能够顺利进行,学习就容易发生,在掌握大量的经验的基础上继续向创新与创造推进。不同学科、专业心智技能的性质与特点存在显著差异,必须深刻理解高职经管类专业原型的基本特征才能有效进行教学。在本课题另一研究论文中,指出了存在事务原型、操作原型及认知原型三种类型的基本原型,而高职经管类专业学习目标是以事务型心智技能为主。同时指出事务型心智技能的原型具有流程性、抽象性、以人为中心及要素复杂性等主要特点。对原型类型、性质以及基本特征的深入理解是高职经管类专业心智技能教学的基本前提。

二、三阶段模型下高职经管类专业心智技能教学策略

1.原型选择策略方面。

必须根据心智技能的性质选择恰当的原型进行心智技能的教学,原型的具体形式就是现在职业教育界流行的项目、任务,不同心智技能对原型的要求不同。高职经管类专业心智技能属于事务型心智技能,具有抽象性、流程性、人际性及复杂性等典型特点。训练事务型心智技能与训练操作型、认知型心智技能不同,事务往往缺乏可以触摸的实体,感性形象特点较差,这就要求尽可能选择那些真实企业或社会背景下的典型工作或任务,并且结构完整,具有可衡量的结果的项目或任务作为教学原型,以增加情境性,提高可感知性,这样的原型对于高职经管类专业事务型心智技能的教学具有很高的价值。

2.原型定向策略方面。

所谓原型定向实际上就是心理学上的“锚固”,由于事务原型具有抽象性,相比操作原型,事务原型较难锚固,为此,采用形象、直观的任务作为原型是实现定向的有效策略,所以,高职经管类专业心智技能教学应尽可能采用来自企业、社会生活中的真实的、具体的任务作为教学载体;其次,情境刺激能增强定向效果,纯粹的抽象教学难以使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以往的教学都是以抽象文字、在孤立环境下的枯燥表演,教学效果可见一斑。事实上,任何事物都是具有情境化的,人的认知也是在具体情境下发生的,必须将原型置于丰富的情境中,给与学生丰富的情境刺激。

3.原型操作策略方面。

原型定向只是实现了初步的锚固,而原型操作则是进一步“拧紧”的过程。由于事务原型具有人际性,在操作过程中,除了一般的示范、模仿等必要的教学过程外,小组研讨、合作协同也是十分重要的教学策略;同时,高职经管类专业的事务型心智技能还有流程复杂性特点,这个特点决定了原型操作很难在教室内集中展现,为此,原型操作示范与模仿完成后,最好还要辅助一定数量的典型的完整案例作为总结;与操作型心智技能相比,事务型心智技能还具有一定程度的抽象性,不像操作技能那样能够用直观的物件作为训练工具,所以还必须为事务型心智技能的原型操作学习设置丰富的“舞台”背景,以便促进操作过程的发展。最后,原型内化策略方面。与操作技能的反复训练形成习惯性的肌肉记忆不同,心智技能内化形成的是大脑记忆,所以,除了提供必要的反复练习机会外,事务型心智技能的内化训练还必须开展小组讨论、个人笔记、集体回顾等活动,以帮助学习者巩固大脑记忆。具体到高职教育,教师可以通过课后辅导、第二课堂、兴趣小组、企业项目、沙龙研讨等途径帮助学生及时内化事务型心智技能的学习成果。

三、结语

智能物流的特点篇3

智能建筑(intelligentBuilding),也称智能化楼宇,智能楼宇,是建筑发展到信息时代的产物,是现代信息技术(informa-tiontechnology),特别是其中的现代人工智能技术(artificiaintelligencetechniques)与现代建筑技术(architecturetechnol-ogy)的结晶。与许多信息时代的新发明一样,智能建筑的概念也是在20世纪后期诞生于信息时源地的美国。1984年,美国联合技术建筑系统公司(UnitedtechnologyBuildingSystemCorp)在康涅狄格州(StateofConnecticut,U.S.a)州府哈特福德市(CityofHartford)修建的都市大厦(Cityplace),因其实现大厦的办公自动化、设备自动控制和通信自动化,而被公认为世界上第一幢智能建筑[1-2]。自从世界上第一幢智能建筑建成之后,智能建筑这种信息时代的新兴建筑类型就在全球迅速发展起来,我国建筑界也随之积极开始研究和建设智能建筑。在2000年,中国建设部就颁布了国家标准《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6),并给出了智能建筑的权威定义:“以建筑为平台,兼备建筑自动化设备Ba、办公自动化oa及通信网络系统Ca,集结构、系统、服务、管理及它们之间的最优化组合,向人们提供一个安全、高效、舒适、便利的建筑环境”[3]。随着中国智能建筑的进步,中国建设部又于2006年修订了国家标准《智能建筑设计标准》。按照修订的国家标准的定义,智能建筑是:“以建筑物为平台,兼备信息设施系统、信息化应用系统、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公共安全系统等,集结构、系统、服务、管理及其优化组合为一体,向人们提供安全、高效、便捷、节能、环保、健康的建筑环境”[4]。大力发展智能建筑,对于提升我国建筑行业的整体水平和国际竞争力有着非比寻常的重要意义。但是必须承认,我国发展智能建筑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有些工作是有现成的国外先进经验可以学习的,而有些工作则是没有国外现成经验,需要我国智能建筑产业自行探索的。

2构建建设项目供应链对于我国智能建筑发展的意义分析

2.1我国智能建筑的进一步发展客观上需要构建供应链按照国家标准《物流术语》(GB/t18354-2006)中的定义,供应链(SupplyChain)就是“生产及流通过程中,涉及将产品或服务提供给最终用户活动的上游与下游组织所形成的网链结构”。,供应链管理(SupplyChainmanagement)就是“对供应链涉及的全部活动进行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5]。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和信息技术的持续发展,构建供应链并实施供应链管理,已经成为许多企业应对空前激烈的全球化市场竞争的重要选择[6]。英国著名的供应链专家克里斯托夫(Christopher)早在20世纪90年代末就曾深刻地指出:“21世纪的竞争不再是企业与企业的竞争,而是供应链与供应链的竞争”[7]。对于我国智能建筑的发展来说,按照现代供应链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构建智能建筑建设项目的供应链,客观上已经成为推进我国智能建筑产业发展和智能建筑项目管理水平提升的重要工作。必须承认的是,目前国内外将智能建筑和供应链这两个新兴发展领域结合起来所进行的相关研究,还完全处于一片空白状态。对智能建筑建设项目供应链进行深入而全面地研究,无论是对于促进智能建筑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还是促进智能建筑在我国的发展,都具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极为现实的实践价值。

2.2构建供应链将是降低智能建筑建设成本的有益探索作为一种新型的、以提升国际竞争力为目的的管理创新方式,供应链管理已经在诸多方面显现出自己独特的价值。在这众多的价值中,降低生产成本或工程建设项目建设成本的价值,可能是其中最鲜明的价值。国外定量的研究已经表明,构建供应链并实施有效的供应链管理,是企业降低生产成本的有效方法。加拿大著名供应链专家本迪纳(Bendiner,J)于1995-1997年间,通过对90家离散型制造企业(Discretemanufacturingenterprise)和75家流程型制造企业(Flow-Basedmanufacturingenterprise)的供应链管理效果所进行的为期两年的研究和调查表明,在使用供应链管理方法后,被调查企业的总成本下降了10%[8]。离散型和流程型这两个概念最初都是用于分析制造业企业的。离散型生产企业主要是指大类机械加工企业。它们的基本生产特征是机器(机床)对工件外形的加工,再将不同的工件组装成具有某种功能的产品。由于机器和工件都是分立的,故称之为离散型生产方式。如汽车制造、飞机制造、电子企业和服装企业等[9]。流程型生产企业是指被加工对象不间断地通过生产设备,如化工厂、炼油厂、水泥厂、发电厂等,这里基本的生产特征是通过一系列的加工装置使原材料进行规定的化学反应或物理变化,最终得到满意的产品。由于生产过程是24小时连续不断的,人们也称此类生产为过程型或连续型[10]。虽然本迪纳的研究只针对制造业企业,但从产品形成过程的类似性来看,建设项目完全可以看成是一种离散型制成品,因此,西方离散型制造企业构建供应链并实施供应链管理的成功经验,完全可以应用到我国智能建筑建设项目的供应链构建和管理过程中。如果通过构建供应链并实施供应链管理,能够达到本迪纳所调查制造业企业的平均水平,也就是使总成本降低10%,则必然极大增强我国智能建筑在建筑市场的竞争力,使智能建筑在整个国内建筑市场的份额显著扩大,并将有助于提升我国智能建筑在世界智能建筑市场上的国际竞争力。因此,我国智能建筑建设项目构建供应链并实施供应链管理,理所当然应该成为我国智能建筑建设项目降低成本的有益探索。

2.3构建供应链是推进我国智能建筑各方加强合作的必然选择从完整供应链的角度看,智能建筑建设项目的供应链必然包括如下单位:智能建筑建设项目的开发建设单位(开发商或政府指定的机构)、智能建筑的技术集成单位(通常是大型复合设计单位)、智能建筑常规建筑部分的设计单位、智能建筑智能部分的设计单位、智能建筑建设项目常规建筑部分的总承包单位、智能建筑建设项目常规建筑部分的分包单位、智能建筑建设项目常规建筑部分的监理单位、智能建筑建设项目智能部分的监理单位、智能建筑建设项目常规建筑材料的供应单位、智能建筑建设项目常规建筑设备的供应单位、智能建筑建设项目智能设备的供应单位、智能建筑建设项目常规建设施工机械的供应单位、智能建筑建设项目信息网络的运营单位等。可以看出,与常规建筑建设项目相比,智能建筑建设项目供应链天然就复杂。这既是智能建筑供应链管理的直接劣势,也是智能建筑供应链管理的潜在优势。将直接劣势转化为优势的关键,就在于智能建筑建设项目能够构建有效的供应链并对供应链进行有效管理。而国内学者(刘桦,赵雪勤)的研究也表明,制约我国智能建筑产业发展的首要因素就是我国智能建筑行业未能形成合作开发机制。我国的系统集成商、设备供应商、电信网络运营商和建设单位等往往各自为政,其产品的性能技术不成熟、技术标准不统一,甚至未形成标准,抑制了智能建筑企业的成长,也妨碍了行业的发展[11]。在那些已经构建供应链并实施供应链管理的生产经营领域,相关研究已经表明,构建良好的供应链合作关系,必然能够给供应链上的各方带来实质的共赢关系,确保各方获得更高的经济利益。1991年,斯科特(CharlesScott)和韦斯特布鲁克(Roywestbrook)经过研究发现,构建供应链并形成合作伙伴关系的供应链管理,给制造过程带来如下四项好处:(1)能够节约相当多的工作准备时间;(2)能够实质提高面向过程的设计水平;(3)能够大幅度提高数据的使用效率;(4)能够加强供应链各方之间信息交换等[12]。1994年,斯图尔特(Stuart)和穆勒(muller)经过研究发现,构建供应链并形成合作伙伴关系的供应链管理,可以使产品质量得到持续改善[13]。从上述研究可以看出,一旦供应链上的各方建立了良好合作伙伴关系,产品的设计水平必将不断提高,而生产出来的产品质量也必将得到持续改善。对于智能建筑建设项目来说,构建供应链并实施供应链管理,将是推进我国智能建筑各方加强合作的必然选择。

3可供智能建筑建设项目备选的供应链模式分析由于目前智能建筑仍然只是一种探索性的建筑模式,智能建筑建设项目的供应链模式还处在探索过程中。

3.1智能建筑建设建设项目供应链模式选择的考虑因素由于智能建筑建设项目更可能是一种大型建设项目,因此,大型常规建设项目所构建的供应链,必然是智能建筑建设项目供应链构建的备选模式。此外,智能建筑建设项目构建供应链还必须要体现智能建筑发展的特殊要求。这样,智能建筑建设项目供应链的备选模式,就需要考虑两个基本因素:一是大型常规建设项目供应链的构建模式,二是体现智能建筑建设项目殊要求的供应链构建。

3.2常规大型项目的供应链构建模式常规大型建设项目供应链的构建模式,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刘玉明副教授曾进行了相关研究,他设想了常规大型建设项目的两种供应链备选模式,即“代建单位供应制+第3方物流”和“总承包商供应制+第3方物流”这两种供应链模式[14],如图1、图2所示。这两种供应链模式的特点是,无论是“代建单位供应制”还是“总承包商供应制”,本质上都是指由建设项目的相应机构(即实际上的总体负责机构)作为建设项目所需物资全过程供应的责任主体,然后由第3方物流机构负责具体的物流服务工作。对于智能建筑建设项目来说,这两种供应链模式必然是备选模式,其优点是充分体现了大型建设项目供应链构建的基本要求。但是这两种大型建筑建设项目供应链模式的缺点在于,无论是建设项目的代建单位,还是建设项目的总承包商,都并不具备对智能建筑的全面掌控能力。当然,要想使上述两种供应链模式发展成为智能建筑建设项目的供应链模式,还需要进行必要的改造,简而言之,就是将一般的大型建设项目的机构或总承包商改造成为能够构建智能建筑供应链并实施有效管理的智能建筑的机构或总承包商。此外,一般的第三方物流机构也必须改造成为智能建筑建设项目的专业物流公司。

3.3体现智能化发展功能要求的供应链模式构建对于智能建筑建设项目来说,除了上述两种供应链模式之外,还需要设计能够体现智能化发展功能要求的供应链模式。本文设想了“智能建筑技术集成机构全供应链主导+专业物流公司物流服务”的供应链模式。在“智能建筑技术集成机构全供应链主导+专业物流公司物流服务”这种智能建筑建设项目的供应链模式中,掌握了“智能化发展功能相关技术”的智能建筑技术集成机构作为智能建筑建设项目全供应链的主导者,负责全供应链的全面构建,而整个供应链运行过程中的物流工作,则交给专业物流服务机构负责。这种供应链的构成如图3所示。这种供应链模式的优点在于,能够使集成智能建筑核心技术的机构发展成为整个供应链构建的主导力量。当然,这种供应链模式也有缺点,这就是没有全供应链管理经验和能力的技术集成机构,难以独自担负起构建并管理全供应链的重任。

4智能建筑建设项目供应链的构建过程分析由于上述3种针对智能建筑建设项目所构建的供应链还都是设想中的供应链,因此,还需要研究上述3种供应链的构建过程。

4.1“智能建筑技术集成机构全供应链主导+专业物流公司全程物流服务”型建设项目供应链的构建过程构建这种智能建筑建设项目供应链模式的第一个核心任务就是培育“智能建筑技术集成机构”掌握大型建设项目的项目管理能力。对于智能建筑技术集成机构来说,应该积极介入智能建筑建设项目的整个开发过程,全面锻炼自己对于智能建筑建设项目的全过程项目管理能力。构建这种智能建筑建设项目供应链模式的第二个核心任务就是培育能够完成智能建筑建设项目全过程物流工作的专业物流公司。如果上述两个任务能够完成,“智能建筑技术集成机构全供应链主导+专业物流公司全程物流服务”型智能建筑建设项目供应链就大体构建完成。

4.2“智能建筑项目代建机构全供应链主导+专业物流公司全程物流服务”型建设项目供应链的构建过程构建这种智能建筑建设项目供应链模式的第一个核心任务就是培育“智能建筑项目代建机构”掌握大型建设项目的项目管理能力。对于智能建筑项目代建机构来说,应该积极学习智能建筑建设项目的项目管理技术,全面锻炼自己对于智能建筑建设项目的全过程项目管理能力。构建这种智能建筑建设项目供应链模式的第二个核心任务也是培育能够完成智能建筑建设项目全过程物流工作的专业物流公司。如果上述两个任务能够完成,“智能建筑项目代建机构全供应链主导+专业物流公司全程物流服务”型智能建筑建设项目供应链就大体构建完成。

4.3“智能建筑项目总承包商全供应链主导+专业物流全程物流服务”型建设项目供应链的构建过程构建这种智能建筑建设项目供应链模式的第一个核心任务就是培育“智能建筑项目总承包商”掌握大型建设项目的项目管理能力。对于智能建筑项目总承包商来说,同样应该积极学习智能建筑建设项目的项目管理技术,全面锻炼自己对于智能建筑建设项目的全过程项目管理能力。构建这种智能建筑建设项目供应链模式的第二个核心任务也是培育能够完成智能建筑建设项目全过程物流工作的专业物流公司。如果上述两个任务能够完成,“智能建筑项目总承包商全供应链主导+专业物流全程物流服务”型智能建筑建设项目供应链就大体构建完成。

智能物流的特点篇4

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人类社会步入了高度信息化的时代,信息获取方式逐步从人工生成的单一模式向人工与自动获取并重的模式发展,强烈的社会需求为物理世界与信息世界的融合提供了原动力,物联网随之扑面而来。

物联网应用涵盖的范围小到家庭网络,大到数字医疗、智能交通、公共安全,控件探测,甚至是国家和世界,受到了各国政府、产业界与学术界的高度重视。

物联网对教育事业的促进作用也日趋明显,尤其是基于RFiD的校园一卡通工程对管理水平的提高为高校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良好的技术支持,许多高校正在努力构建全面智能感知个性化服务的学习环境,实现新的教学环境:无处不在的网络教学、融合创新的网络科研、透明高效的校务治理、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方便周到的校园生活,为教育学生提供良好的环境和设施条件[1]。

本文作者通过对物联网的研究,利用物联网技术,构建了智能化集成教育系统,对物联网技术支持下的教学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和探索。

1物联网及物联网技术

1.1物联网的定义和特征

物联网在人类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多,但是人们对物联网的定义任然没有明确和统一。在比较各种物联网定义的寄出上,根据目前对物联网技术特点的认知水平,将物联网定义为:物联网是在互联网和通信网等基础上,针对不同领域的需求,利用具有智能感知、识别技术与普适计算等技术,自动获取物理世界的各种信息,将所有能够独立寻址的物理对象互联起来,实现信息化、远程管理控制盒智能化的网络,构建物物相联的智能信息服务系统[2]。

物联网中任何一个合法的用户(人或物)可以在任何时候(anytime)、任何地点(anywhere)与任何一个物体(anything)通信,交换和共享信息,协同完成特定的服务功能。

物联网分为感知层、网络层与应用层。感知层是物理世界与虚拟世界的纽带,是物联网的基础。感知层主要负责信息采集,利用激光识别等技术实现物联网中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信息交互的传感器技术。网络层是物联网规模应用的基础设施,包含局域网、城域网和广域网的各种接入网络。应用层提供海量数据的高效、可靠地汇聚、整合与存储,通过数据挖掘、智能数据处理与智能决策计算,提供安全网络管理与智能服务。

物联网是一个形式多样、设计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复杂系统,从实现技术角度看,物联网的特点是:网络的异构性,规模的差异性,接入的多样性。

1.2物联网关键技术

物联网的多样化、个性化与行业化的特点,使得物联网涉及的技术种类繁多,从物联网应用系统设计、运行、应用和管理的角度来看,物联网技术主要包括:自动感知技术、嵌入式技术、移动通信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智能数据处理技术、智能控制技术、位置服务技术和信息安全技术。物联网技术的引入可以使得现实世界的物品互为连通.实现物理空间与数字化信息空间的互联.使真实空间与虚拟学习环境实现比较有效地整合。它让教学环境中每个物件形成数字化、网络化、可视化特性,学生在课堂中就可以感知自然、感知真实的场景.有效地促进人机交互、人与环境的交互,加强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3]。

2智能教育系统概述

传统的教学体制和教学系统仅仅是为学生提供了学习的空间,相对而言,智能教育系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全面的智能感知环境和智能学习服务平台,有效地采集学生学习的相关信息,获得个性化、智能化的学习和管理服务。

智能教育系统,能够智能化的针对每一个学习者、每个学习阶段的学习信息进行采集和处理,建立新一代的学习环境和交流环境,该系统能够利用智能手机、RFiD标签与读写设备以及各类型的传感器实时的采集教师的教学轨迹和学生的学习痕迹,同时进行统计分析和处理,把传统的以“教”为主的教学形式,改变为以“学”为主的形式,更能调动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及时反馈和调整教学内容,体现因材施教、因人而异的教学风格。

3智能系统设计

物联网技术的引入使得智能化教学环境的每个物件都具有连通性、技术性、智能性、嵌入性的特性,可以随时捕捉、分析教师和学生信息,并进行反馈,提供一个物联网智能化的教学系统[4]。

本文利用物联网设计的智能化教学系统主要包括智能管理模块、智能资源模块、智能监测模块、智能导学模块、虚拟交流社区五个模块,如图1所示。

1)智能管理模块:实现对系统中学习者的信息管理、实施双向教学评价考核、学习辅助工具集成和成绩查询等功能。

2)智能资源模块:在学生的学习资料和教师的教学材料中加入RFiD标签,使得这些资料置身物联网之中,具有物联网中多样性、智能性、规模性、嵌入性等特性。通过互动终端通过3G/4G网络连接终端资料数据库和多媒体库,根据课程教学大纲提供的内容要求获得关联的教学资源,结果输出到学生或教师所在的网络终端[5]。同时存放专门针对移动学习优化过的大量课件资源、考试试题库、知识库、新闻消息库和有关系统运行的数据等。

3)智能监测模块:通过智能摄像头、智能手机、智能测控设备等记录和实时采集学生的学习痕迹和教师的教学轨迹。同时集成了学习评价系统,通过对学习者的学习时间、阅览次数和学习地点、学习对象以及参与交流与协作的指标等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关于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学习深度和学习效果等情况的综合评定,连同学习后获得的成绩和学分一同记录到后台相关数据库中[4]。

4)智能导学模块:通过数据挖掘、智能数据处理与智能计策计算,将智能监控模块中采集来的数据进行有效的整合、统计分析和利用,分析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兴趣,,为每个学生进行个性化学习推荐,大豆更好的教学效果。

5)虚拟交流社区:通过无线智能设备如无线笔、无线话筒等,实现基于语音、视频和文字等多种信息媒介的互动交流功能,为学习者提供方便快捷的网络通信,强大的信息交流和网络资料信息的共享支持,在线虚拟团队合作等功能。

智能物流的特点篇5

   关键词:RFiD现代物流管理智能化物流管理

   射频识别技术是无线通信iC和天线所构成的组件的通称。它的成品有着各式各样的形状和大小,不过其基本的卡片型、硬币型及有印刷天线的纸张等,不过其基本的功能却是一样的,只要配搭专用的读写器(ReaDeR/wRiteR),就可以从外部读取或写入信息。

   但这种仅能提供单一功能的RFiD,却扮演了实现ubiquitoous(网路无所不在)社会的牵线者,正牵起一股狂大的旋风。服饰业、食品业、物流业等许多业界已开始认真思考以此项技术代替传统的条形码系统。在欧美各国,包括了美国的walmart、英国的特易购tesco、德国的metro等大型的连锁式零售企业,都以提升公司内部物流系统的效率为目标,相继宣布未来将在2005-2006年间,正式采用RFiD系统。

   由此可见,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已经在全球的零售业界掀起了一股旋风,而与其休戚与共的现代物流业,当然也不可避免地卷入了这一旋涡。

   现代智能化物流管理

   现代的物流,是以物流企业为主体、以第三方物流配送服务为主要形式、由物流和信息流相结合的、涉及供应链全过程的现代物流系统。在信息化时代里面,随着网络技术、电子商务、交通运输和管理的现代化,现代物流配送也将在运输网络合理化和销售网络系统化的基础上,实现整个物流系统管理的电子化及信息化,配送各环节作业的自动化和智能化,从而进入以网络技术和电子商务为代表的物流配送的新时期。

   此外,现代物流表现为企业生产与运输一体化的供应链管理与服务。其中货物运输所需的成本、时间及货物在途的状态控制是整个供应链管理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而将射频识别技术RFiD与现代的物流管理相结合,将会极大地提升物流管理各个环节的智能化水平和服务水平,其势必成为21世纪现代物流发展的不可逆转的趋势。

   射频识别技术的技术优势分析

   传统的自动识别技术的主要功能是提供关于个人、动物、货物和商品的区别于他物的相关信息。在当今的服务领域、在商品销售与后勤分配领域、以及在商业部门、在生产企业和材料流通等领域自动识别技术己得到了快速的普及和应用。

   条形码技术,曾在识别系统领域引起了一场革命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现在这种技术在许多场合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了。条形码虽然很便宜,但它的存储能力小、不能改写等的缺点均限制了它在自动识别领域的应用。

   在这样特殊的历史背景底下,在我们对大存储量信息载体和无线信息交换方式的需求下面,RFiD技术应运而生。而要把自动识别技术与现代的物流管理相结合,在技术的实际应用当中提高物流管理的效率和效益,RFiD技术较之以传统的识别技术,具有其自身独特的技术优势(见表1):

   射频识别技术的应用优势分析

   无论是传统的管理方式,还是现代更强调智能化的管理方式,物流管理的最终目标都是要通过向商品流通过程当中不同的对象提供产品或服务以换取利润。因此,商品从生产、储存、运输到流通,这一完整的物流管理的流程里面,RFiD智能射频识别技术的应用,能帮助我们在其中不同的范围或领域内改进业务

   的效率和效益,这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零售领域

   无论是一包糖果,还是一台冰箱或者电视机,在外包装上加印规范的条形码,已经是绝大多数企业生产过程中一个常规的步骤。在商品流通企业,例如大型超市,店员通过扫描条形码来结账和统计库存也是司空见惯的一个场景。

   然而,这一场景可能很快要成为历史,产品包装上的条形码可能将要消失,而由加贴或者隐藏在包装内的智能识别标签(RFiD)取而代之。RFiD的应用,将使企业的产品和商品信息统计在无形中自动完成,大大提高运营效率。

   物流运输领域

   在商品出货运输的过程中,RFiD系统可以指导和跟踪货物运输到分类的地点,通过实时收集的货物信息,调度和分配运输工具的有效工作时间。此外,它还能帮助我们完成诸如:集装箱检视、集装箱分舱、内装货物的核对和确认,以及发货单打印等工作。

   在该领域内RFiD的广泛应用,能够使得货物运输过程中人为参与因素大量地减少,籍此获取更准确的货物信息,实现货物有效的在途控制。同时,进一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对管理者而言,就是可以随时地监控全局,更好地调整资源和劳动力的配置。

   商品库存领域

   智能化的库存管理,能够帮助我们精确地监控产品的流动情况,实现库存状况的实时控制,从而提高生产透明度和生产效率。

   RFiD技术的运用,能使我们通过无线射频信息的收集而直接完成商品的入库工作。货物的实时位置和运动信息,都直接由RFiD系统进行实时跟踪,仓库工作人员只需借助RFiD的收发天线和读写器的帮助,即可把货物的信息记录入库。同时,RFiD系统还可以根据货物标签中所记录的有关数量和体积等的信息,指示出最合适的仓储位置,以达到仓储空间的最优化利用。而在货物清点的过程当中,也可以通过自动跟踪RFiD标签,极大地提高清点工作的透明度和效率。

   生产领域

智能物流的特点篇6

【关键词】智能建筑雷击影响分析防雷工程

雷电是人们常见的自然现象,其在释放能量的同时带有巨大的破坏力,雷电灾害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都造成重大的影响。随着我国建筑技术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一些建筑逐渐呈现智能化,其内含有通讯、保安监控、火灾报警、卫星电视、楼宇自动化、办公自动化等诸多的电子设备,这些电子设备具有高灵敏性、高精度性,但是也有抗干扰能力差、绝缘等级低等特点。因此,在受到雷电灾害的影响时,会导致设备的灵敏度降低或者直接造成电子设备的损坏,严重时导致智能系统的瘫痪,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所以,智能建筑有效的防雷措施至关重要。

1雷电灾害的特点和对电子设备的影响

1.1雷电灾害的特点

雷电形成的时间短,但雷电灾害造成的损失较大,雷电的主要特点有:产生的时间短,一般为50-100s;冲击电流大,电流值可以达到几万到几十万安培;冲击电压高,强大的电流产生的交变磁场感应电压可以达到上亿伏;释放热量大,瞬间释放的热量可以使局部空气温度上升到几千度等。

1.2雷电灾害对智能建筑电子设备的危害

当雷电击中智能建筑的防雷系统时,强大的电流会随着防雷系统将雷电导入到大地,对于从钢筋结构流过的雷电电流来说,其不仅会因为产生电磁场对室内的电子系统产生干扰,而且还能造成雷电接地点电位的升高,对电子设备造成反击。如果雷电击中与建筑物相连的金属管线,会在管线上形成直击雷过电压,这种过电压可能沿着金属管线侵入室内,对电子系统造成损害。同时,雷击建筑物附近的其它物体如大地,树木等,雷电电磁脉冲通过空间辐射的方式部分地穿透建筑物的屏蔽体而在室内电子系统中产生过电压干扰。

2智能建筑物的防雷工程与电子设备的防护

对于智能建筑的防雷设计不能按照常传统的方法进行,应具有综合防护的概念,使其成为一项系统工程。一方面,对建筑物本身的防护,重点是防直击雷的危害,方法主要是装设避雷针或避雷网带保护,即外部防雷;另一方面,对智能建筑内部的电子设备与计算机系统,防雷的重点是感应雷的危害,方法是根据抗雷电电磁防护标准进行系统设计,分区防护,即内部防雷。

2.1智能建筑物的整体防雷措施

对于进出智能建筑的各类金属管、电缆以及其他引入线应在进、出口处与建筑物的防雷接地装置(一般为总等电位连接排)连接。在进、出口处,应使电缆的金属外皮和钢套管等与电气设备的接地装置相连。如果电缆转换成架空线路。则应在转换处加装SpD。大量事实显示,雷击造成埋地线缆故障大约占总故障的30%,即使雷击到比较远的地方,仍然会有部分雷电电流流人电缆。所以,采用带屏蔽层的线缆或线缆穿钢管埋地敷设,保持钢管良好的电气连通,对防止电磁干扰和电磁感应是非常有效的。这主要是由于金属管的屏蔽用和雷电电流的集肤效应在起作用,从而保护了智能化系统的传输线缆,使传输信号不受雷电的千扰。如线缆全程穿金属管有困难时,可在线缆进人前端和终端设备前穿金属管埋地引入,埋地长度不得小于15m,在人户端将线缆金属外皮、钢管同防雷接地装置由于金属管的屏蔽作用和雷电电流的集肤效应在起作用,从而保护了智能化系统的传输线缆,使传输信号不受雷电的千扰。如线缆全程穿金属管有困难时,可在线缆进人前端和终端设备前穿金属管埋地引入,埋地长度不得小于15m,在人户端将线缆金属外皮、钢管同防雷接地装置做良好连接。

2.2室内电子设备的综合防护

对于室内电子设备的防护主要是从做好雷电电磁脉冲对电子设备的影响工作,主要包括屏蔽、均压、接地、泄流等。因此智能建筑防雷系统的布线时应该将需要保护的对象用金属网、管等包围起来,阻断电磁脉冲侵入的通道,并有效的减弱电子设备上的过电压能量。屏蔽主要分为线路屏蔽和建筑物外屏蔽两种,将建筑物的通信光缆和电力电缆两段的屏蔽层做等电位连接,并与防雷装置相连称为线路屏蔽。对于建筑物之间的非屏蔽电缆则需要将其套在金属管内并敷于地下可靠接地,进行防雷保护。

对于室内电子设备的防雷防护通常采用电涌保护器进行保护,通过自身的电压限制元件可将设备的瞬时过电压限制在电子设备可承受的范围内,或者将其导入大地,从而保护相应的电子设备不受过电压的冲击。电涌保护可分为电源电涌保护和信号电涌保护两种,该保护措施可以分为四个等级,一级电源电涌保护器可以安装在智能楼宇的总配处进行保护;多级电源电涌保护器可以安装在有重要用电设备的楼层;在智能系统的机房主配电箱内可以安装三级保护器;在需要特殊保护的设备电源箱内安装四级电源电涌保护器。智能楼宇设备之间的计算机、程控交换器等在雷电防护等方面都有重要作用,因此需要安装信号电涌保护器作为通信线路的一级防雷措施。机房作为智能楼宇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在其内部安装计算机网络电涌保护器,作为计算机网络的第一级防雷措施。还要在需要保护的其他电子设备的信号口上安装信号电涌保护器,并使其输出端与被保护设备的端口相互连接。

3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智能建筑的数量和功能必然会越来越强大,因此防雷工程就愈发显得重要。因此,应该不断加强对智能建筑防雷系统的研究,提高防雷技术,有效的避免雷电对智能建筑的影响,充分发挥智能建筑的功能。

参考文献:

[1]庄立奇.智能建筑电子信息系统防雷设计及施工[J].山东工业技术,2015(11):89.

[2]鑫,周志忠,陈敏.建筑智能化系统防雷接地的技术分析[J].通讯世界,2015(11):307-308.

智能物流的特点篇7

[关键词]物联网;智能化仓储;实时配送系统;应用分析

中图分类号:F25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2-0128-02

1.引言

所谓物联网其实是一种网络,它能通过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以及射频识别等信息传感设备,将物品与互联网进行连接,从而实现精确定位、实时监控、智能化识别以及跟踪管理等,物联网的出现有效提高了我国的经济效益,同时也成为企业重组与产业升级的主力军,作为一种新兴的信息技术,物联网利用传感技术将虚拟的空间向现实中扩展,从而实现高效、安全、一体化的操作。采用物联网技术来实现智能化的仓储与实时配送,能让物流的每一个环节都变得自动化、智能化、安全又可靠。通过分析物流客户的需求,将需要管理的商品进行库存真正做到以客户为中心。当下我国物联网技术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1.仓储管理方面的问题,由于物流中心的工作力度比较大,只是依靠人工操作的方式很容易出现差错;2.配送过程的问题。由于配送运输过程是动态的,所以物流配送中还需要对运送的工具以及货物的位置进行相应查询,同时对整个的运输过程要实时监控。针对以上情况,本文就对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化仓储以及实施配送系统应用问题进行具体的说明。

2.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化仓储管理系统

2.1网络架构与系统流程

仓储管理是仓储机构为了利用仓储资源来进行计划、控制与协调的过程,这其中包括很多方面的工作,这些工作的难度比较大,因此需要自动识别技术与相应的方法,从而减轻工作人员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在以仓储为中心的物流信息系统中,通过企业内部局域网以及相应网络技术与互联网相连接,在布线比较少的地方就采用无线局域网技术,目前的仓储系统内部比较复杂且作业流程繁多,以仓储为中心的智能物流中心包括的技术有很多,例如自动控制技术、智能信息管理技术以及移动计算技术等等。系统总体设计中,网络架构就是在仓储管理中存在入库盘点不准确以及信息处理效率低的问题,针对这种情况应该设计出相应的方案,在仓储管理中主要通过RFiD标签来对物品进行自动识别,然后利用无线传感器实时的监控车间的工作,对仓储管理的智能化水平也有一定的提高。在仓储管理系统中的工作流程主要有入库、出库、移库、盘点、拣选以及分发等,在国际上比较常用的识别技术就是无线射频身份识别技术(RFiD),在这些服务器中都会对货物的相关信息进行存储,系统通过该项技术就能自动的识别物品并对物品进行跟踪,与此同时,在仓储车间中还安装了很多摄像头以及温度、湿度传感器、烟雾传感器这些设备共同构成无线传感器网络,在这些设备的工作下能够实现全方位的监控,基本达到无盲区的效果,在这样高效、准确的基础之上就进一步提高了仓储管理的安全性。

2.2智能化仓储系统组成

智能仓储物联网主要由六大模块组成,分别是仓储物品识别、仓储物品监控、信息采集处理、本地数据库服务器、后台信息服务器以及业务系统。在仓储物品识别模块中epC代码是物品的唯一标志码,将这些标志码贴在RFiD标签上,这些标签主要由硅芯片与天线组成,在epC代码中包含一些数字分别代表物品iD、类别、供应商、名称、生产日期、产地、入库时间以及货架号等,这些信息将会存储在后台服务器的数据库中。在信息采集处理模块中,通过RFiD数据采集接口得到物品的信息然后进行相应处理,当物品进行车间入口的时候入口中的标签读写器可以读取epC代码,从而进一步访问后台的epC-iS服务器得到物品的相关信息。本地数据库服务器通过存储信息采集处理模块得到物品信息,这样方便于在以后的业务系统中查询与维护,仓储工作人员可以通过移动客户端来查询物品的状态,而业务系统的功能就是在库物品保管、在库物品盘点、在库物品查询等作业,这些工作都是采用RFiD技术。系统总体技术主要分为技术支持层、信息交互层以及数据层三个部分,系统总体技术架构主要是以windowsXp为操作平台,技术支持层是包括了JSp、GpS、防火墙、网关等,数据层是利用SQLServer2005数据库作为服务平台。将这些高科技技术相互融合实现智能化的管理,再利用无线网络传递给后台系统,大大提高了仓库的吞吐量。

2.3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现代化的智能仓储管理系统是基于RFiD自动识别技术的系统,它能够有效提高企业物流管理的整体质量与效率,对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也有很大的提升,在基础信息管理中包括有对客户管理、人员管理、机构管理以及商品信息管理等,而系统管理包括权限管理、参数管理等。在现代物流行业中,物联网已经充分体现出其积极的促进作用,通过分析智能化仓储系统可以看出,智能仓储物联网解决了传统管理中物流信息处理效率低、入库盘点不准确的问题,具有快速、高效、自动化的特点,再根据相关的技术进行深入研究与探讨就可以使其在很多领域取得发展。未来的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将呈现以下趋势:第一,标签产品多样化。由于用户个性化需求比较强,所以单一产品不能很好的适应市场的需求与发展,因此将会逐渐形成产品系列化的模式使其与现代科技相融合,从单一向多功能识别发展。第二,系统网络化。如果当RFiD系统发展到一定程度时,每件产品都会拥有属于自己的标签,这也是未来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对人们的工作与生活也会产生很大影响。第三,将物联网技术与其他的产业相结合,如同it产业一样只有当技术突破了才能形成更大的产业集群,从而实现跨地区的应用。现阶段,物联网RFiD标准还有待进一步统一,其他产业领域对RFiD的使用都有很大期待,相信在众多专业技g人员的共同努力之下,该技术会不断成熟逐渐适应不同环境的需求。

3.物联网技术在物流配送中的应用研究

智能化物流配送系统主要是将配送的各个环节相联系,不断实现配送的作用与功能从而形成一个有机统一体,智能化的物流配送系统与传统的配送系统相比较,主要有智能化、集成化、规范化以及系统化的特点,在这其中智能化是十分重要的特点,它是指企业能够通过物流配送来对整个物流过程实现信息覆盖,然后采用高效率的自动化设备加以处理,让物流配送变得更加合理,也能相应增加物流在配送时的速度。与此同时,企业也能通过智能化的手段对每一个环节进行实时监控,随时随地掌握物流配送的状态来实现对智能配送。物联网技术在物流配送中的应用主要包括在配送中心内部作业中的应用以及配送中间到配送点之间转运的应用,下面将对这两个方面进行简要的分析。

3.1在配送中心内部作业中的应用

配送中心管理系统主要是限于内部使用,因此很难与外部系统进行连接,利用物联网技术就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第一,收货问题。以往配送中心收货的工作都是由人工来完成的,这样的工作效率比较低,而且出错率非常高,有了物联网技术之后让收货工作变得十分简单、快捷,不仅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也使整个的工作效率得到提升。配送时的具体流程主要包括:在进行配送之前先将每一个货物都贴上标签,在这些标签上要记录好货物的目的地、种类以及数量的信息,当货物达到目的地收货人员就可以利用识别设备对标签进行识别,这时所受到的信息就能传送到物流配送系统中,由物流配送系统自动的完成货物的收货,然后将数据进行更新。第二,分拣问题。现代的物流配送模式与传统的配送模式有所不同,它改变了传统配送的单一性,而实现了多样化、多品种的配送方式,让现代物流的配送更具共同性,在分拣的环节中工作内容比较复杂,物联网技术中的RFiD技术以及自动分拣技术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将货物上的标签通过分拣设备进行读取就能实现自动的分拣操作,然后在对货物进行下一项的安排。第三,仓储问题。仓储环节在货物配送中心是最重要的环节之一,由于现代物流配送中心仓储的货物很多且流动性大,因此就需要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来满足物流配送的需要,有了物联网技术就能让存储变得自动化、智能化。通过这些技术的应用让整个仓储过程具备可视化、自动化的特点,真正实现货物的合理配置,在配送中心不同的货物都贴有不同的RFiD标签,只需要通过wmS就可以搜索到每一个存储位置的信息,这时仓储系统就能很快计算出最佳的存储方案实现仓储的合理化,对于比较特殊的货物,例如易碎物、易腐烂的产品应该将他们放置在温度、湿度都很好的地方,然后通过传感器来感知这些货物的状态确保货物的完好。第四,出货问题。进行出货的时候可以在配送中心的门口就安装相应的RFiD识别系统,这样当货物经过的时候就能利用此系统对货物标签进行识别,便于对所有商品的确认与校验工作。除了将RFiD识别系统放在配送中心入口处之外,还可以放置在快速通道或者货物装卸的地方。

3.2在配送中心到配送点间转运的应用

物联网技术在配送中心到配送点之间转运的问题主要是对路线的选择,在配送过程中要对配送的货物进行实时监控与跟踪,对配送车辆也要进行调度与指挥操作。通过物联网技术能够实现整个物流配送过程的动态管理,首先就是将GpS技术运用到不同的运载工具上,然后充分结合GiS技术来对货物的运行状态进行管理,不断优化与调整配送时的线路。具体的配送过程如下:首先进行车辆跟踪,利用车载定位系统进行GpS定位操作,然后按照提前设置好的发送间隔将信息进行上传,同时充分结合GiS和GpRS技术确定好车辆的准确位置,以便对车辆的行驶路线进行实时的跟踪。其次,进行调度指挥。管理人员可以通过一系列计算得出配送的路线,再通过运输系统为驾驶人员发送指挥信息,当驾驶员接收到信息的时候就可以根据指示执行指令,从而确保整个的运输过程安全可靠。最后进行货物的状态追踪。货物的安全问题一直都是物流配送的最主要问题,应用了物联网技术就可以在车内安装好数据采集器,通常货物在装配的时候都会有一个RFiD标签,这样更加方便于管理人员获取到货物的状态,保证货物的安全性。

4.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对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化仓储以及实时配送系统应用问题进行研究,可以看出,物联网技术已经广泛的应用到了物流行业中,从而实现物流各个环节的优化,不仅能够提高物流运输的高效率,同时也能进一步推动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相信在众多相关人员的共同努力之下,未来我国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化仓储及实时配送系统应用问题会得到更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龚卫锋,路胜.基于物联网的军队智能化仓库建设研究.《物流技术与应用》.2011.

智能物流的特点篇8

唯智――一个不求规模但求专注的企业,在物流软件行业取得的成绩确实令人瞩目。其Jt技术的领先性和对行业的理解使唯智成为中国物流软件企业的佼佼者。赢得这样的市场,唯智依靠的是技术和人才。

陈梦槐,现任唯智信息技术(上海)有限公司总裁,拥有在麻省理工学院的学历和在网易工作的辉煌经历。作为物流界的知名专家。陈女士就制造业物流信息化的有关问题为本刊记者做了深入分析。

制造行业的物流及信息化现状如何?呈现出怎样的特点?

陈梦槐:制造业的物流基本分为三段:入场物流(采购物流),它是指通过采购,原材料从供应商运送到制造工厂的物流;厂内物流(或生产物流),它是指生产制造过程中的物流;在产成品段则为产成品物流(销售物流)。产成品物流的链条较长,它涉及从工厂的制造基地CDC分拨到RDC客户、再到末端经销商及零售商的过程。

这三部分物流在不同的行业有不同的重要性。对于消费品行业或面向最终用户的行业。更强调销售物流,采购物流则相对简单。如烟草行业、家电行业和医药行业比较典型。不过钢铁行业又有其独特的一面。钢铁企业虽然重视产成品物流,但采购物流也面临管理提升。这主要是由于诸如铁矿石等大宗材料的采购价格受国际市场影响大,其采购供应链比较长。对于流程性行业,如石化行业,它的产品分销,会使用专业的物流工具(灌装车等)配送车辆。这些状况也决定了在制造业,物流信息化产品的差异性非常明显。

由于制造企业对物流精益化管理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它们对物流信息化产品(如仓储和运输信息系统)的需求在快速增加,该类产品主要应用于各种大型企业和物流企业。就目前来看,物流软件需求市场的规模至少能够达到eRp需求市场规模的三分之一。如果考虑到未来通过SaaS模式,让高端的物流软件能够为更多企业所使用后,物流信息化产品需求市场的规模将进一步扩大。

制造行业涵盖范围广,涉及的物流非常复杂。那么制造企业对物流信息系统建设提出哪些要求?

陈梦槐:前面谈到制造企业的物流分为入场物流,厂内物流,和成品的销售物流三类。入场物流客户会更关注是否能配合客户的Jit生产要求,达到物流作业的准确及时;同时通过milkRun和Vmi技术大幅降低原材料库存积压也是企业最关心的问题。对于厂内物流而言,客户关心的是:物流作业能否做到及时准确,能否实现运输资源的统一调度,物料如何在各个作业平台间传送,如何对wip进行更好的管理。就销售物流而言,物流信息系统需要实现对覆盖全国的物流网点的全面管理;另外,物流可视化、在途库存管理和小批量高频次配货也是制造企业比较关注的问题。

在进行物流信息化建设时,制造企业一般会遭遇怎样的问题?贵公司认为应该如何解决?

陈梦槐:物流信息化的成功实施,离不开客户对于行之已久的物流管理模式的变革。这往往也会带来企业局部组织架构的变革。以产成品物流为例,在物流管理模式变革之前,原来各个销售分公司负责自己的物流管理;在变革后,各分公司发现自己对库存的控制能力降低,需要更多的协调和配合。但是从公司层面来看,变革带来了全面的库存水平降低,减少了因库存积压带来的折价损失和资金占用;结果库存在全国各个片区分布更加合理,公司整体业绩不断提高。这个总部和分支机构的矛盾、全局利益和局部利益的矛盾是整体物流管理变革的一大障碍。物流信息化产品在实施时与eRp碰到的问题非常相似。

解决的方法很简单,首先需要真正的分析和梳理客户现行的物流管理模式,找到给各方带来的困扰问题,然后在设计新的物流体系时,需要兼顾各方面的利益,找到一个平衡点。组织调动是不需要做的工作,但需要让各方能够充分理解到新的管理模式、新的系统给大家带来的好处。因此在进行物流信息化建设时,选择一家能够提供流程变革咨询,同时产品具备很强的适应能力和实操能力的公司显得非常重要。

制造企业物流信息化使用了哪些技术。发展之路在何方?

陈梦槐:物流信息化广泛的使用了互联网技术。条码技术,RF技术,GpS/GiS技术,eDi技术,as/Rs技术,无线局域网和移动通讯技术;部分情况下会使用到RFiD技术和二维条码技术。运筹学和优化技术也在物流信息化中得到很多很好的使用。未来物流信息化必然会向精益化管理、智能化方向发展。

在制造行业,贵公司产品有哪些核心竞争力或优势?

陈梦槐:唯智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人才优势;一个公司的长足发展,某种程度就是专业人才的聚集过程。从创立时期的3个人,到现在超过百人的专业团队,唯智的核心竞争力就这样慢慢的积累起来。唯智的团队有一个特点就是特别务实。通过实实在在的服务,为客户解决实际的问题,获得实际的收益。正因为这样,在完成项目之后,客户对于唯智非常认可,并愿意与我们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

第二就是我们的产品优势。唯智的产品是目前国内各家产品中实操性最强的产品。融入了各种先进的管理思维。唯智的第三代物流产品采用weB2.0技术,至少比竞争对手领先一年半。另外,对于竞争对手的标准化产品策略,唯智提倡的是行业产品策略。我们在标准产品外,提供多个行业模板。通过行业模板,客户得到的是适合自己行业的解决方案,流程和功能。用起来自然会觉得更加适用,更加亲切。

制造企业在选用物流信息化服务商时,贵公司能提供怎样的建议?

智能物流的特点篇9

关键字:物联网;情景感知;物流;仓储

中图分类号:e27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302(2012)05-0047-03

0引言

物流是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是商品流通供应链中非常重要的环节,而仓储是现代物流的核心之一。仓储管理活动(如订货、入库、盘点、出库等)会产生大量的仓储信息,而且一般具有数据内容复杂、操作频繁、数据量大等特点。如何加强存货控制与监管,提高空间、人员和设备的使用率以及缩短入库、出库流程和查货时间等,以便对货物和人员进行有效控制和管理,是企业降低成本和提高自身竞争力的关键。

自从2009年3月国务院印发《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以来,物流业快速发展,产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该规划强调,要推进物流技术创新和应用,加强物流新技术的自主研发,加快先进物流设备的研制,并要加快制定和推广物流标准,适时启动物联网的应用示范。

物联网是现在全世界范围内的技术研究热点。业内专家认为,物联网将成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1]。物联网技术的出现,也为物流仓储系统的发展提出了“智能化”的发展方向。基于物联网的智能仓储系统能根据叉车的状态、货物的内容、货物托盘的状态等情景信息来为管理员提供行为决策建议,从而提高了管理效率,降低了企业成本。而其中对于情景信息的相关应用是整个智能仓储系统成功与否的关键。

1物联网技术

物联网(internetofthings,iot)是一种通过各种接入技术将海量电子设备(如RFiD、传感器以及其他执行器)与互联网进行互联的大规模虚拟网络。“物联网”概念的正式提出是在2005年突尼斯举行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上,国际电信联盟(itU)了《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此后,欧盟智能系统集成技术平台作了“internetofthingsin2020”的报告,并在报告中预测未来物联网的发展将经历4个阶段:2010年之前,RFiD被广泛应用于物流、零售和制药领域;2010~2015年为物体互联期;2015~2020年为半智能化节点;2020年之后进入全智能化阶段[1]。从那时开始,各个国家都开展了自己的物联网研究与应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日本、韩国相继提出了“U-Japan”和“U-Korea”项目,iBm提出“智慧地球”的概念。在中国,2009年,总理在无锡调研

时,提出了建立“感知中国”的要求,与此同时,在《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2006—2020年)》和“新一代宽带移动无线通信网”重大专项中,均将物联网列入重点研究领域[1]。

2情景感知

情景(context)的概念最早是由Schilit和theimer提出的,他们把情景定义为:位置、附近的人和对象标识以及这些对象的变化[2]。Dey在其博士论文中提出的情景概念是现在业界普遍认可和接受的。他认为:情景可以是描述实体状态的任何信息;这个实体可以是用户和应用程序交互时相关的一个人、位置和对象,当然也包括用户和应用程序本身。同时还指出了4类主要的情景:位置、标识、活动和时间,这些情景可以作为进入其它情景信息资源的索引。

所以,情景可归纳成用户和相关应用程序交互时产生的所有信息,包括用户的环境、状态、活动等,甚至环境中相关的人或物的信息都可以是情景。

情景感知的过程就是把在人机交互环境中产生的情景信息获取、采集后进行信息处理的过程。而相应的情景信息可以通过人机交互或传感器采集的方式来获得,再采用相关技术让计算设备对这些情景信息做出相应的反应。其最终目的是让计算机能够主动获取情景,并进一步感知情景,根据用户的显性和隐性需求来提供更为合理的“智能”服务。

物联网是个涵盖种类繁多的物品和设备的网络体系,其具有海量信息的突出特点。由于传统的信息处理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物联网时代的信息“膨胀”,所以,要在传统技术的基础上进行提升和革新,从各个角度致力解决物联网中的信息情景感知问题。情景感知信息的采集层次有GpS、红外、射频技术、基于信号传输时间差的CRiCKet系统、基于视觉技术的定位系统等;在信息建模层次有模式标识模型、本体模型等;在信息处理层次则有贝叶斯网络、神经网络等。种种技术的联合使用,都是为了能在物联网时代实现各个行业的“智能化”。

3情景感知在智能仓储的应用现状

通过华夏物联网研究中心的调查数据发现,目前,在我国仓储业应用最多的物联网感知技术是RFiD(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RFiD)技术,即射频识别技术,这是目前最具发展前景的一种非接触式自动识别技术,可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RFiD技术能脱离人工干预,自动完成目标对象信息的输入和处理,同时具有操作便捷、数据存储量大、安全性好、读取速度快、对环境有很强的适应能力等特点,现已广泛应用于工业、物流和交通运输等领域,也成为当今科学界研究的热点技术之一。

由于RFiD标签的唯一性、便携性和对用户的透明性,所以,RFiD技术已成为实现情景感知体系的基础技术之一。相关管理系统能通过RFiD来感知计算场景中与交互任务相关的情景,并能实现交互的隐式化,从而让计算终端和日常物体具有与人自然和谐交互的能力。

在一些先进的仓储物流配送中心,RFiD标签及智能无线射频(RF)手持终端已经得到较广泛的应用。在仓储配送过程中,可以闭环使用RFiD和托盘系统,以有效降低成本。此外,基于RFiD技术的智能手持拣选终端的出现,可以提升拣选效率和速度。根据有关数据报道,在2010年,RFiD技术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在仓储业获得了普遍应用,增长速度达到18%以上[5]。

基于条码的自动识别技术在仓储领域已经具有广泛的应用,而电子标签辅助拣选系统也达到了一定的应用范围。在应用中,可以利用电子指示标签通过计算机系统的读取和识别,辅助和引导拣货人员进行拣选作业。这一系统简洁实用,能降低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

近两年,在仓储配送过程中还出现了使用无线网络来传输拣选数据的通信技术,采用激光、红外等无线技术来完成对物品的感知、定位与计数,进行全自动快速分拣,最大程度提高拣选速度,降低人工成本。此外,为了使仓储作业达到图象实时监控的效果,仓储系统还对仓库搭建了视频监控网络,一些仓储系统甚至采用了基于视频感知的监控系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6]。

2010年,国内还出现了一种基于辅助语音的拣选系统。这一系统将货物订单通过计算机处理后形成语音提示信息,通过无线网络和相应的语音通信设备,向拣货员发出语音拣货指令,帮助拣货员快速完成拣选作业。在物联网技术快速发展的环境下,我国已经实验成功了一批物联网感知技术应用项目,如2010年在无锡的粮食物流中心和济宁的物联网大蒜冷库基地,通过利用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等感知技术,并将感知技术与其他技术集成,实时感知物品在仓储过程中的温度、湿度等物理信息,使感知技术得到了更为深入的应用。

4情景感知技术在智能仓储业的应用发展

4.1用RFiD技术实现对物流仓储的全覆盖

物联网的发展给RFiD技术的应用在仓储业打开了广阔的市场。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RFiD的应用将会由点到面,逐步拓展到更广的领域,RFiD技术将向多功能、多接口、小型化、便携式、嵌入式、模块化、多读写器协调与组网技术等方向发展,这使得仓储管理将被现代技术覆盖得更加全面。在货物的生产、入库、盘点、出库、配送等环节,通过发挥RFiD技术的优势,可使货物成为可跟踪、定位并封装有自己独特情景信息的“物品”,让物流的各个环节的衔接更为灵活和紧密,为物流产业链的整体化提供良好的技术基础。

4.2感知技术集成化让仓储业更“智能”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仓储业各类感知技术的发展和使用也更让人关注,其中集成应用已经成为一个重要趋势。如RFiD技术与传感器技术的集成,能对具有特殊要求的仓储物品(如粮食、水果、蔬菜、药品等)进行深度感知,从而为人们提供更加便利的服务。在感知技术集成应用环境下,可以对特殊品仓储进行监测。比如可以通过对仓库环境的监测,来满足物品对于空气温度、湿度和气体成分等环境参数的需求,实现仓储环境智能化;在危险品的物流管理中,可以采用无线传感器网络来实时监测危险品和盛装容器的状态,一旦超过警戒值,即及时报警,这样就能在危险品物流过程中提供安全有效的跟踪、监控和管理;在冷藏物流系统中,可以全程监控冷冻环境中的产品温度及湿度,及时调控温湿度,保证产品的质量。事实上,在2010年,集成化的趋势已经开始出现,如无锡粮食物流中心、济宁的物联网冷库系统、汉口中储公司仓储优化项目、嘉兴电力局物质储备仓库等成功案例都已经说明,感知技术的集成应用已经成为一个发展潮流[6]。

4.3基于物联网技术的仓储管理扩展

物联网领域有6大关键技术:RFiD技术、无线传感网技术、中间件技术、云计算技术、信息安全技术、异构网络与通信技术。随着物联网在世界范围内的持续升温,除了前面提到的RFiD技术外,中间件、云计算、异构网络等也成了科技界的研究热点。而随着时间的推进和技术难关的攻克,这些关键技术势必会出现交叉和融合,对仓储管理的帮助会更大。在全新技术环境下,仓储管理的外延将扩展到物流的整个链条、甚至延伸到商品的最初生产环节。由RFiD技术和中间件技术对商品的生产和制造进行全面监管,在投入物流环节前就形成商品自身的“身份档案”。同时,随着物流环节的推进,传感网、云计算、通信和信息安全保障技术的使用将使商品在其跟踪、定位和有效管理方面的各种信息,都成为用户可以随时掌握的数据;甚至商品到达最终用户时,用户也可对商品进行“溯源”,了解商品的全方位信息,对商品的各种品质进行分析。相信物联网技术的出现,将使得传统物流中的仓储管理出现理念和技术上的全新改变,并将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

5结语

实现仓储物联网可以使仓储物流网络实现仓储系统中的“物”联网与智能化,使“物”在仓储物联网大系统中具有一定的智能,让物流中的“物”能根据相关的情景知道自己“什么时间去哪儿,怎么去,去到后怎么做”等。这样将大大改变传统物流信息的系统架构,甚至会对物流运作过程中的现代物流技术装备革新带来巨大影响,从而使现代仓储、物流中心的结构发生革命性的变化,这也将是我们共同期待的“智慧物流”。

参考文献

[l]王继祥.物联网发展推动中国智慧物流变革[J].物流技术与应用,2010(6):30-35.

[2]SCHiLitBn,aDamSn,wantR.Context-awarecomputingapplications[C/oL]//ieeeworkshoponmobileComputingSystemsandpplications.[1994-12-10].http://www.ubiq.eom/want/papers/paretab-wmcdec94.pdf.

[3]BRownpJ,BoVeYJD,CHenX.Context-awareapplications:Fromthelaboratorytothemarketplace[J].ieeepersonalCommunications,1997,4(5):58-64.

[4]RYann,paSCoeJ,moRSeD.enhancedrealityfieldwork:thecontextawarearchaeologicalassistant[R]∥VanLeUSenV,GaFFneYm.eXXonS.Computerapplicationsinarchaeology1997.oxford:BritisharehaeologiealReports,1998.

智能物流的特点篇10

一、物业管理“智慧化”的概念与特点

(一)物业管理“智慧化”的概念。所谓物业管理“智慧化”发展,就是指在管理中使用网络信息技术,将管理工作的各个方面整合起来,加以系统化,使之互相协调运作。“智慧化”的核心是对互联网和云计算等技术的运用。运用这些技术能对物业管理企业、业委会、业主之间的交流方式进行转变,对管理对象内的环保、治安等工作进行迅速、智能的处理。其目的在于加强物业管理效果,提高业主生活质量。

(二)物业管理“智慧化”的特点。物业管理产业“智慧化”体系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首先,“智慧化”物业管理具有物联化特点。物联化中的“物”包括监控摄像头、RFiD、传感器、数据中心、数据分析工具、移动设备和电脑终端等。所谓物联化就是把感应技术设备嵌入这些“物”内,将其联系起来并对其信息进行数字化处理,将数字化的信息在各“物”之间传送,使各终端的持有者能及时接收信息。其次,它具有互联化特点,即把物业管理方、业主、小区内感知设备及其感知到的信息通过宽带、无线网、移动通信网络等连接起来,使物业管理方和业主能通过互联网实现远程控制管理。

二、物业管理“智慧化”发展战略的环境

(一)主观需求环境分析。主观需求包括两个方面。从业主这一方面快来看,城市发展迅速,大幅度扩建,城市居民增多,业主的居住环境也变得更加复杂而难以管理,这就使其对于物业管理的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此外,房产投资已经成为许多市民热衷的投资方式,这也让他们更期待优质的物业管理来为其房产的保值、增值提供服务。从物业管理产业经营者这一方面来看,物业管理行业越来越受到重视,其行业竞争也越发激烈,只有提供更有技术含量与可靠性的服务,才能抢占市场。“智慧化”物业管理是这个行业的新机遇。

(二)客观物质环境分析。客观物质环境也需从两个方面来分析。其一是城市居民的经济条件的提高。市民的需求为物业管理产业提供了主要市场,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市民的经济水平不断提高,拥有了更高的消费能力,对其居住、工作环境要求更高,这就为物业管理“智慧化”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机遇。第二方面是相关技术的发展。任何一个行业想要推陈出新,都离不开相关科学技术的发展。

三、物业管理“智慧化”发展战略的实施

(一)战略方向的选择。物业管理产业的服务对象是广大市民,因此战略方向的选择要以市民的具体需求为依据,同时要结合相关的政策法规来决定。对于当前我国的城市发展现状而言,低碳环保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大潮流,不论是普通市民还是政策制度都对这方面提出了要求。物业管理“智慧化”发展可以从这个方向入手。物业管理企业应加强对其管理小区的环境治理、废物回收利用、社区公用场所及房屋屋顶的绿化等。例如,某社区在绿化带设置智能喷灌装置,利用感应器感应地表温度和土层湿度,根据收集到的数据判断喷水时间与喷水量,自动灌溉植物。除居住环境外,一些企业、工厂也需要物业管理,这一类业主对安全性要求较高,智能火警报警器等设备可以应用与其中。总的来说,物业管理智慧化的方向选择应遵循安全性、实用性、人本化、可持续原则。

(二)战略实施的对策。作为城市发展与管理中必不可少的产业,物业管理产业要切实迎合城市发展的要求。首先需要对业主的需求进行调查分析,并针对其需求设计合理管理方案。第二,要根据物业管理方案,引进和设置必需的技术设备。包括设置无线传感器用于收集信息;建立“云”数据库和信息分析中心,用于筛选、分析有效信息;将业主与物业管理者使用的终端相连接,互相交流并及时接收物业信息;设置命令执行设备接收用户的远程控制并执行其管理命令等。第三,物业管理“智慧化”对于业主而言是相对新颖的方式,其接受需要一个过程。物业管理者可以先进行试点,同时开始宣传,试点成功后加大宣传力度并广泛推广。此外,物业管理“智慧化”发展战略本身也需要不断的发展,既要开发新型技术与设备,有要培养相关管理人才,提高该行业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

四、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