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移动互联网应用技术十篇移动互联网应用技术十篇

移动互联网应用技术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1:05:48

移动互联网应用技术篇1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视听新应用监管

中图分类号:tp393.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416(2015)03-0095-01

1移动互联网视听新应用监管现状与监管难点

1.1移动互联网视听新应用监管现状

我国现有针对移动互联网视听的有关法律包括《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管理规定》、《互联网等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管理办法》、《网络商品交易及有关服务管理规定》、《第三方电子商务交易平台服务规范》等等。这些法律法规为相关管理部门对移动互联网服务中间平台的建设与运营提供了依据。如今,移动互联网视听新应用的安全性引起了行业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经调研和深入的研究,对不安全、不合法以及违规传播的节目进行了净化。移动互联网视听新应用app之所以能够在移动终端上得到快速的普及,其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安卓与ioS平台在移动终端操作系统市场的垄断地位,将软件的适应性得到了提升,同时也极大地调动了针对移动终端进行的应用软件开发。app应用采用是私有的传输协议与自定义封装格式,如乐视、优酷手机客户端等,而部分app应用则采用了p2p技术来加速视频下载,如百度影音、快播等。正是由于app模式的变化,导致对互联网内容的监管难度不断增加。

1.2监管难点

现阶段移动互联网视听新应用监管的难点在于,一是内容的监管,二是终端技术的监管。一方面,智能互联网终端操作系统大部分为境外厂商,其应用服务平台、商店与运营主体在国外,如苹果应用商店及其机构的应用程序,境内用户就能够经下载收听收看境外节目,这种节目内容上的监管为我国相关管理机构造成了极大的困难,另一方面,我国在对网络进行管理的过程中,通常对有害节目进行评比,但是这种监管方法对移动互联网并不适用。移动互联网与传统互联网在表现形式与实现技术上存在较大的差异,由于移动互联网终端的智能操作系统多样化,各应用都在自身的应用技术系统中运行,甚至部分智能操作系统为封闭运营,如ioS系统。

2移动互联网视听新应用监管路线分析

移动互联网的监管涉及到法规、技术、组织与运行维护等多个环节,在这个大数据时代,合理监管技术体系的构建是实现移动互联网视听新应用有效监管的基础。对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的监管主要是基于主动发现的监管技术体系,通过自动或者半自动的采集与资源发现技术来对网络上视听节目的传播轨迹进行分析与研究,同时进行持续性的跟踪与处理。从移动互联网网络结构上来看,移动互联网是以宽带ip为核心的,属于开放式电信网络,能够为网络用户同时提供数据、语音、音频与视频的服务。从网络层级上来看,移动互联网的底层为通信硬件与计算,然后为操作系统;在接入层,则是以ip协议为主,同时接入多种无线接入模式;再上层则为应用层/业务层,为开放的api;顶层为各类型的app应用。从网络拓扑来看,移动互联网既涉及开放的互联网,同时也涉及传统移动通信网络。移动互联网的内容大部分来自于互联网,传播的信息不是端到端的信息,而是公众信息,因此对其内容应加强监管。

根据目前的移动互联网发展来看app视听新应用的监管路线可以从基于移动客户端的视听节目传播、基于社交媒体应用的视听节目传播入手。

3移动互联网视听新应用监管技术

3.1移动互联网客户端监管技术

(1)构建分布式的采集网络。视听监管的基础在于监管数据的获取,由于移动互联网的接入层有着多种无线接入方式,而在顶层则具有各种形式的app应用。为实现监管数据的有效获取,可构建分布式的采集网络,重点面向移动app应用和社交媒体等进行主动式的搜索采集。对android、appStore等应用程序进行发现与跟踪,特别是与视听有关的应用。对具有较大影响力的部分进行协议的分析,获得该app的传输协议、封装格式、服务接口等,实现对app的针对性自动发现与模拟采集。

(2)建立可模拟定制的app采集方法。对app协议分析发现,主要的视频app服务涉及的数据接口有首页推荐、节目表信息、分类列表、节目搜索与下载等,并且各网站间视频服务流程基本相似,只在视频内容与提供接口数据上有所不同,为此可进行视频内容服务模型与流程的抽象化,建立起可模拟定制的app采集方法来对各种类型视频app数据进行采集。

3.2社交媒体应用传播监管技术

随着微博、微信等应用软件的广泛使用,使之逐渐成为了互联网视听传播的新型与热么的渠道。尽管其本身由于技术限制无法进行视频节目的直接上传,但是其高效的传播效率使通过微博与微信传播视频节目的用户也越来越多。微博采集系统的采集方式主要包括基于开放api的采集和基于模板文件的微博采集。基于模板文件的微博采集具有较强的通用性,但在微博采集中用户自动登录的问题还有待解决。面对微博采集后的海量数据就需要采用成熟的文本布局方法来对微博数据进行分类与聚类,并分析传播路径。

聚类技术属于微博消息话题检测的技术基础,由于微博文本中包含了大量的新词汇,而普通的基于固定词典的中文分词并不能对这些词语进行处理,因此需要进行新词识别模型的设计,从而提高微博数据分析效果。同时对微博、微信中的视频节目的地址采取一定模式来予以管理,如新浪微博经网站实施的服务,进而通过模式识别对其中的视频节目进行有效的发现。

4结语

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移动互联网使用不断扩大的环境下,在为移动互联网视听新应用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为相关管理部门对视听新应用的监管带来了新的挑战与新的困难。为此,加大监管技术的研究,才能实现有效的监管,促进网络环境的安全。

参考文献

[1]孙文涛,张韬.移动互联网视听新应用监管技术分析[J].广播与电视技术,2014,41(9).

移动互联网应用技术篇2

关键词:td-lte;移动互联网;高带宽;频谱利用率

当前,3g业务的逐步应用使移动互联网开始渗透和融合到社会、生活和产业的各个环节中,其用户和业务规模呈现出爆炸式的增长。截止2011年1月底,我国3g用户达到了5100万,其中td-scdma用户达到了2263.3万,3g正在由起步发展迈入到快速增长期。

在考虑3g的同时,不得不提到lte这一新技术。未来若干年,lte和3g/2g将长期互补、共存发展。今后五年,3g增强型技术的告诉增长将带动移动互联网增长;lte由试验阶段进入到商用阶段,在应用中逐步成熟、完善并走向规模应用。

1td-lte简介

lte是英文longtermevolution的缩写。lte也被通俗的称为3.9g,它以ofdm/mimo技术为核心,在20mhz频谱宽带下能够提供下行326mbit/s与上行86mbit/s的峰值速率,被视作从3g向4g演进的主流技术。

lte包括fdd和tdd两种模式,td-lte是tdd版的lte技术。www.133229.Comtdd和fdd的区别就在于tdd采用的是不对称频率,是用时间来进行双工的,而fdd则采用一对频率进行双工。作为中国td-scdma网络的主要运营商,中国移动始终致力于推动td-scdma后续演进技术——td-lte的发展,并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建设了全球第一个td-lte业务演示网络,充分展示了td-lte的良好性能。同时英国的vodafone,日本的nttdocomo,美国的at&t和verizon都决定将lte作为其下一代网络制式,可以看出lte技术在未来市场的前景有多么的乐观。

2移动互联网

根据2009年摩根士丹利发表的互联网报告,在经过了大型机,微机,个人电脑,桌面互联网四个重大技术周期后,人们正处于半个世纪以来的第五个重大技术周期中,这个周期的焦点就是——移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强调的是可以在移动中随时随地的接入互联网,并且使用其业务。它与无线互联网不同,它强调使用蜂窝移动通信网接入互联网,经常特指手机终端用移动通信网接入并使用互联网业务。

伴随着2007年苹果公司iphone的上市和google公司开源终端平台android的推出,标志着全球移动互联网进入了一个用户发展迅猛,业务创新空前活跃的新的时代。从业务特征看,现阶段移动互联网用户的业务应用偏好与固定互联网非常相似,他们正在由传统的wap方式向完全体验的web方式转变。,其中尤其以web2.0业务为发展热点。另一方面,为适应和把握web2.0时代互联网应用开发门槛越来越低的大趋势,参与移动互联网发展竞争的各个巨头均开始api开放接口和sdk软件开发工具,并创造了应用软件在线商店模式,吸引和集聚广大的开发者利用其平台开发应用软件并通过在线商店进行,主导服务商与开发者按一定比例进行对软件下载所产生的收入进行分成。目前,苹果、google、中国移动、诺基亚、vodafone、法国电信、微软、palm等均已建立或计划建立类似的在线应用软件商店。

我国移动互联网近年来保持高速发展势头,截止2009年6月,手机网民已达到1.55亿,半年增长近4000万,其规模接近2007年6月我国互联网发展的总体水平。我国移动互联网也初步形成了开放发展的态势,形成了一批蓬勃发展的移动互联网服务企业。

将移动通信的网络能力与互联网的网络与应用能力进行整合是移动互联网业务发展的重要方向。从而创新出例如web2.0业务等适合移动终端的互联网业务。这也是它区别去固定互联网的发展方向。

3td-lte技术在移动互联网中的应用:

伴随着人们对于移动数据业务的需求越来越高,无线上网,移动视频业务,家庭和企业客户类的业务将会成为未来发展的主流业务,这些业务的无线网络带宽需要达到1mbps以上,而企业级别的高清视频会议等业务,更是需要8mbps以上的带宽才能满足。从而可以看出对于移动带宽的需求有多么的紧迫。td-lte技术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从表1可以看出,td-lte技术的峰值速率是所有现存通信技术中最高的。

其次,由于td-lte技术采用tdd制式,所以它具有在不对称频谱上工作的能力,而且移动互联网业务最重要的特点就是上、下行数据量不对称,因此相对于fdd制式,td-lte更适合移动互联网业务。同时从表1可以看出,td-lte可以灵活配置5m、10m、20m等多种带宽,因而充分的利用零碎的闲置频谱,可以最大程度的提高频谱利用率,降低无线数据的传输成本。

td-lte技术在具有高速数据传输能力的同时,还具有低时延的特点,这使各类实时业务成为可能。例如实时的联网游戏,也可以将移动状态的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医疗,应急指挥等场景,从而使信息和服务瞬间可以到达任何一个角落。

并且我们可以利用td-lte的位置特性,来实现更为快速、精确的定位和导航。将该特性与高速数据传输能力相结合,将会产生更多的新型应用。例如运营商通过位置信息和用户数据的整合,可以提供定位服务,还可以实时查看街道是否堵车,精确的搜索到里用户最近的餐厅,商场,加油站等。

4结束语

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吸引了各界的广泛关注,而且高性能的移动通信网络是移动互联网发展的基础条件。伴随着td-lte的出现,将为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再促进现有业务发展的同时,也将催生出新的各类移动互联网应用,提供例如游戏娱乐、电子商务、办公应用等各类服务,满足个人,企业,政府等不同客户的需求,对整个社会的生活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章海峰.引领lte业务新航标[j].无线通信,2009(4).

移动互联网应用技术篇3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旅游;应用

中图分类号:F59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97(2013)042-008-01

目前,移动通信和互联网是发展最快、市场潜力最大的两项业务,而移动互联网则是二者的结合。随着产业融合加速,游客凭借移动互联网即可实现在途酒店机票预订、相关手续办理、电子导游、地图导览、手机支付等多种功能。移动信息技术在游客在途服务中的应用满足了消费者移动化、位置化、个性化、自助化的需求。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旅行者使用习惯的改变为移动旅游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

1移动旅游市场规模潜力巨大

据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全球移动智能终端出货量超过pC,移动互联网网民增速迅猛,根据艾瑞咨询公司的估算,见图1,2015年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数将突破七亿,2016年或将超过互联网网民规模。在美国,2012年30%的手机网站用户曾使用其手机设备预订和(或)购买旅游产品,如酒店客房或机票,超过80%的手机网站用户曾使用其设备来浏览地图和道路指引信息,50%以上的手机网站用户曾使用其设备来搜索旅游目的地或产品,移动互联网在旅游业蕴藏着巨大的商机。目前,在中国去哪儿网、携程、艺龙、淘宝旅行等在线旅游企业都在积极布局移动互联网,去哪儿网早在2009年即开始发展无线业务,截至2012年6月底,去哪儿网无线客户端已拥有超过1180万用户的激活量,提供机票、酒店、火车票、团购、景点等全方位的旅行搜索、预订与支付服务;携程于2010年成立无线事业部,实施“一网三客户端”无线战略,近期无线客户端下载量也已突破千万;2011年3月,艺龙开始布局手机客户端;2011年8月,淘宝旅行也参与到了无线市场的竞争中,正式iphone和android版本的手机客户端,目前下载量也处于高速上升期;此外,酒店达人、今夜酒店特价、航班管家等创业企业也在凭借自身创新模式抢占移动旅游市场。

图12008-2015中国桌面及移动互联网网民规模

资料来源:艾瑞咨询网:http://,2011.

2旅游应用多元化发展

无线互联网技术在旅游中的应用呈现出多元化发展态势,利用3G无线通信、数据专线、电子签到、GiS地图等技术手段,覆盖了旅游的多个环节,如图2所示。

在移动信息服务方面,移动互联网可以为游客提供实现旅行者更加移动化、自主化、互动化、实时化的服务,通过智能手机等终端,游客登录移动信息平台进行相关旅游信息的查询,对于旅途中不确定性的因素如航班延迟等信息,需要随时了解的旅游目的地信息如天气、住宿等信息,通过游客定位提供的周边服务指南等信息服务随时传递给旅行者,极大的方便了游客。

基于位置的服务主要集中在地点查询、路线规划及导航等功能。移动地图和导航地图提供地理位置信息与移动用户的移动性、位置性的使用行为相契合,在旅游业中推广较快。2012年中国移动地图和导航市场用户规模达到2.5亿人,预计到2016年用户规模达到5.2亿人,地图成为移动互联网的重要入口。

图2移动互联网在旅游业中的应用

旅游企业通过移动互联网向游客提供旅行预订服务,游客可以随时、随地对酒店、餐馆、车辆、机票、门票等进行预订,支付成功后,旅游企业通过短信、彩信、iVR、wappUSH等方式,将电子条码或彩信二维码等发送到用户的移动终端上,然后通过旅游企业终端的识别认证、获取条码信息为游客提供相应的服务。

此外,移动互联网提供的电子导游服务可以结合游客当前GpS信息,通过游客的移动终端自动播放相应景点的详细介绍;或者利用物联网技术,游客使用智能手机扫描景点上的电子标签,通过移动互联网链接到该景点的后台,得到相应的电子导游服务。

3改变旅游市场格局

在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影响下,人们的旅行生活形态正在快速的发生变革。2012年利用手机查询旅游信息的用户全球预计增长51%,用手机预订酒店和机票的游客占比达到18%。移动互联网技术给旅游业拓展了巨大的市场空间,正在改变从旅行规划、旅行评价到旅行体验的各个阶段,移动客户端逐渐渗透到旅行全流程。对于旅游行业的内部发展而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成为传统旅游企业服务、网络旅游服务之外的第三种旅游服务方式,催生了一批新型移动互联网旅游服务商;以LBS、nFC、passbook和语音识别技术为代表的移动互联网技术拓宽了旅游营销渠道;革新性的商业模式不断涌现。面对无线市场巨大的潜力,越来越多的企业积极加入到移动互联网和旅游产业的开潮中,未来的旅游产业形态将被重新定义。

基金项目

吉林省教育厅“十一五”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规划下吉林省中小旅游企业发展策略研究”(2011416)

参考文献

[1]旅游行业市场调查公司摩根士丹利数据.2011.

[2]phoCuswright调查报告.2013.

移动互联网应用技术篇4

关键词:互联网;电力;通信系统;移动终端

1前言

现代电力通信系统主要是为电力生产提供电路、宽带、视频、电话、纤芯等全方位通信服务,包括光传输网、调度交换系统、通信电源系统等多个通信子系统,设备多、分布范围广,区域化维护管理难度大[1]。现有的通信网综合管理系统可对电力通信系统进行集中监控和管理,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2],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能够传输高质量图片及视频图像,这使得在电力生产单位监控中增加移动终端查询功能变得可行。

2研究目标

目前,部分电力企业已搭建完成通信网综合管理系统[3],可实现对各区域的电力通信设备进行集中监控管理,但通常采用B/S架构,其客户端仅支持桌面weB浏览器一种形式,只能通过pC登陆查看通信系统的运行情况,这使得系统使用起来有着较大的局限性。为了提高现有通信通信系统运行的可靠性,降低电力生产的安全隐患,本文基于此系统做进一步深化研究,将电力通信系统监控信息从pC端安全高效移植至移动端,使得运维人员随时随地通过手机等监控设备运行状态,在出现故障时快速做出应急判断。

3方法及内容

3.1方法

本文结合“互联网+”主流应用技术,提出微信和app技术的移动端解决方案,实现了通过手机等移动端进行通信系统设备的运行监控,主要采用网络隔离、数据单向推送、服务器地址映射等技术,将传统的电力生产信息从Ⅲ区数据库服务器采集发送至Ⅱ区应用服务器,再单向推送至企业内网虚拟服务器中,以json文件格式进行存储,最后在企业内网虚拟服务器通过tomcat实现对通信系统数据的安全。方案建立最简单便捷的存储转发系统,不采用数据库。

3.2研究内容

3.2.1软件研发本研究基于通信网综合管理系统及通信监控需求,研发电力通信监控信息web系统,系统主要包括数据采集程序、web服务程序和移动客户端三大模块。数据采集程序:周期性地从在iii区数据库中采集通信监控信息,发送至ii区应用服务器中,穿过防火墙发送到连接企业内网的虚拟服务器中,虚拟服务器接收采集发来的数据,将数据转成json数据文件,文件并保存到相应文件夹下。虚拟服务器接收存储采集客户端发来的数据文件、处理数据访问服务和网页访问服务,并通过tomcat向外网数据访问和网页访问内容,主要包括:机房环境、告警信息、值班记录和电话簿数据和网页访问。移动客户端程序,通信移动客户端能够查询浏览信息,其中微信客户端通过关注的方式,android和ioS客户端通过应用商城或扫码链接的方式下载、安装程序。3.2.2程序安装部署数据采集程序安装在iii区应用服务器中,负责采集数据推送至虚拟服务器;web服务端安装在信息中心虚拟服务器中,负责响应外网访问需求;移动客户端程序采用微信客户端关注形式,app安装在android和ioS客户端。具体结构布置见图2。3.2.3采用的主要技术数据采集系统客户端采用Java开发,JDBC访问数据库,通过hessian方式将数据发送到web服务端。web服务端采用以SpringFramework3.2为核心、SpringmVC作为模型视图控制器、数据操作层采用自用自定义JSon文件操作、前端界面风格采用mUi作为前端展示框架。移动客户端采用混合开发模式,采用DCloud公司的5+、mui方式开发,5+Runtime-增强版的手机浏览器引擎,让HtmL5达到原生水平,mUi是接近原生app体验的前端框架。3.2.4数据格式及内容所有存储的数据均采JSon文件格式存储,根据通信系统日常维护管理需求,数据文件内容包括:机房环境信息、告警数据、值班记录、电话簿、角色信息等。3.2.5接口设计为了提高系统用户界面的友好交互性,用户可根据提示说明进行便捷操作,不需要单独定义任何语法或约定。内部接口采用用户登录模块将设置用户权限,给权限管理模块提供接口,用户登录模块将标记用户为已登录,给机房环境模块、告警模块等提供接口,权限管理模块定义用户的角色和权限,为功能开发模块提供接口;外部接口使用虚拟服务器上tomcat提供的webService。3.2.6系统安全为了安全有效地对通信网综合管理系统进行数据传送、存储,采用网络隔离、数据单向推送、服务器地址映射等技术,将信息单向推送至企业内网虚拟服务器中,通过tomcat实现对通信系统数据的安全。

3.3应用案例

通过上述步骤,建立了基于通信网综合管理系统数据和通信系统监控需求的移动端通信系统,其界面展示如图3。通过该系统,通信维护人员能够在第一时间查看通信设备的运行情况、详细告警信息、值班记录,能够对于通信设备和业务故障做出更有效的响应,提高了维护效率、降低了维护成本,避免或减少发生严重设备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如2016年8月某日,某市政光电缆管沟发生火情,通信运维人员通过手机第一时间获取告信息,准确地做出可能发生火情的判断,并立即联系了电网和消防等有关部门,及时进行灭火和光缆抢修,避免了光电缆火情蔓延造成的巨大经济损失。

4结论及展望

4.1结论

本文通过对互联网+应用以及电力通信监控需求的分析,提出了基于互联网终端信息监控的解决方案,设计研发了跨平台的电力通信监控信息web软件,成功地将通信监控信息在微信、app等移动平台应用方式进行展示,实现了ioS平台app、android平台apK及微信公众号几种应用形式,成功探索了一条实现“互联网+电力生产”应用的路。通信运维人员可随时随地通过手机,查看机房动环信息、告警信息、值班信息以及进行电话号码查询,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运维成本。

4.2展望

对“互联网+”技术[4]与传统电力生产结合的研究,还可继续做进一步研究,深化成果应用。例如二维码巡检、视频监控、远程遥控等研究,可大力推进电力通信系统维护的集成化、智能化、信息化改革,为企业提供更准确、更高速的信息服务能力,使电力通信系统的维护管理更精细完善。

参考文献:

[1]潘慧叶.基于手机视频监控系统的人员入侵检测[D].西安:西安科技大学,2014.

[2]于楠.基于的跨手机平台的煤矿移动信息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北京:北京邮电大学,2012.

[3]盛根林,刘丽娜等.华中电力通信网综合网络管理系统建设构想[J].华中电力,2007,20(01):22-25.

移动互联网应用技术篇5

当前的移动互联网技术发展速度非常快,特别是各项相关配套的信息技术也改变了当前人民群众的生活方式。中国人普遍都使用智能型的移动通讯工具,这些也从另外一个角度上说明了移动互联网技术已经深刻地改变了当前整个时代的发展?势。当前很多人都能够采用移动互联网的方式进行网络购物、锻炼身体以及金融理财等。中国的移动互联网使用者,在最近数年之间已经增加了几亿人,他们不仅仅是年轻的一代,也包括了年纪相对比较大的一代,他们对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接触和使用,也意味着很多传统行业也需要结合这一类的技术。作为蕴藏着各类相关知识和读本的图书馆,实际上也应该结合这些日新月异的新技术,才能够更加积极地推动移动互联网技术和图书馆服务之间的结合,从而真正意义上让全民进入到一起阅读的时代。

1当前图书馆服务现状

当前图书馆实际上也是文化建设和宣传的主要阵地,很多读者都是依靠图书馆才能够获取到相关的精神食粮,很多城市和地区也都纷纷建立了相关的图书馆服务中心。文献类的资料在图书馆的服务过程当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而且很多图书馆也在引领时代潮流方面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图书馆实际上也是终身学习的一种标志,引导更多的读者进行阅读,通过阅读改变自己的意识形态,这些也都是图书馆非常重要的社会功能。当前图书馆虽然在文化传递和资料的调阅方面承担着非常重要的功能,但是在提供服务方面实际上是明显不足的。当前很多图书馆在提供座位上都出现了供需矛盾,座位相对比较少,但是希望阅读的读者却非常多,这样就出现占位等不良的现象。作为图书馆所能够提供查阅的资料平台也并不多,在一些图书馆内部的资料查询系统终端上调取一些资料也不方便。这些也都充分表明了,当前的图书馆在服务的过程当中,仍然是需要结合一些相关的互联网资料,尤其是在移动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结合更加具备优势的移动互联网技术,推动图书馆服务更进一步优质化,对于当前图书馆的发展而言,也是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和积极的意义。

2移动互联网技术在图书馆管理中的应用

2.1电子商务式的移动化管理

从电子商务模式角度推动图书馆的移动互联网式管理。图书馆需要线上与线下的管理相结合,而电子商务实际上也是一种线上和线下互相之间结合的方式。如果图书馆的管理模式可以真正调动线上和线下两种不同的资源,那么在管理的过程上就会更加便捷。如果采用在线的支付方式,也可以在网络上预定一些图书馆的服务。这些都是可以通过移动互联网技术来实现的。而从移动互联网的电子商务互动上看,把线下图书馆当中的新书消息推动到网络上,通过移动互联网上可以将这些信息进行共享,读者就可以依靠移动互联网来筛选一些服务,有助于图书馆在线进行服务和交流,提高管理上的效率。图书馆可以依靠一些移动互联网的一些app实现这样一种网络综合管理的方式。因为实体的图书馆服务如果让所有读者到图书馆进行查询或者借阅,也有可能出现一些读者特定来到图书馆之后,图书馆当中没有相关的图书,这样这些读者也就真正白跑了一趟,没有得到需要的资源。所以,从这样的一个角度上分析,图书馆依靠在线的移动互联网软件,可以帮助读者更快地了解到图书馆中的馆藏图书情况,并且在移动互联网上就可以进行一种互动和资讯的服务。借助移动互联网,读者可以非常方便地阅读到相关的资讯,并且从深度上整合图书馆的各种相关的资源,以此更加有效地解决了读者在与图书馆进行练习过程当中出现的问题。

2.2移动互联网与app管理

移动互联网与图书馆管理互相之间的联系,也主要是体现在移动互联网app的开发和利用上。移动app实际上图书馆借助移动互联网进行管理的关键。在美国等一些相对比较发达的国家,图书馆基本已经开发了相关的app进行综合服务,很多读者通过app也能够及时了解到一些相关的图书馆馆藏状况,而且也可以参考资讯以及配套的读者服务都可以通过这样的一个客户服务端口实现,并且延伸到读者的一些网络游戏以及信息化的素质培养方面。虚拟化的管理和服务,实际上为图书馆在管理的过程当中节省了非常多的资源,特别是时间资源以及空间资源等。读者通过这样的一种方式,可以打破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并且随时可以查阅到图书馆的具体馆藏状况,和图书馆的一些在线的网络服务人员进行交流,从而依靠移动互联网提高了读者和图书馆互相之间的联系,促进了图书馆和读者互相之间的互动等。所以从移动互联网的app开发方面,国内的图书馆也需要学习西方一些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让读者在相对比较轻松以及愉快的氛围当中就能够完成对图书馆资讯的了解,也让图书馆在高效率的互联网平台上对读者进行管理和指引,在信息化管理和便捷化的资讯上有着非常突出的优势。当前一部分国内的图书馆也有开发相关的app,但是在成熟化运营方面还缺乏一些经验。所以,当前图书馆要真正运用好相关的app软件,就需要将一些新闻资讯和新书的通知等结合在一起,让读者能够更快速地检索到这些内容,这些完全都可以通过app上面进行实现。

2.3破解图书馆的管理难题

利用移动互联网进行日常的图书馆管理,应该重视对图书馆的一些管理难题进行解决。很多读者都愿意去书店里面站着或者坐着看书,这也说明喜爱读书的人群还是非常庞大的,但是他们却选择去书店,而不是去图书馆,这也反映了当前图书馆在管理方面存在一些不足。由于图书馆当中的书籍数量非常庞大,很多管理者都相对比较惧怕出现问题,比如盗取书籍或者是书籍出现比较严重的损坏等,所以在图书馆的管理过程里面,往往没有让读者感到放松,反而让读者增加了非常多的压力,所以读者不愿意去图书馆读书,这些也导致了图书馆资源的浪费。所以,通过移动互联网的方式,也是可以解决图书馆在管理方面的难题。比如图书馆在管理的过程当中出现人气不够旺,或者管理运营过程里出现困难,这些实际上都可以通过移动互联网的一些宣传方式,比如互动游戏等。当前一些图书馆也非常重视建设一些移动化的公众号等,让读者可以在公众号上面进行互动,并且以公众号推动一些原创的阅读感想等,读者都可以方便地阅读到,这些都有助于拉近读者和图书馆的距离。此外,图书馆还可以利用移动互联网进行读者互动活动,让读者可以将自己的一些感想或者最近读书心得等分享给其他人,或者由图书馆举办一些移动互联网上的读书会等,这些都能够帮助读者不断提升自己和图书馆之间的交流兴趣,从而调动图书馆的阅读活力等。

移动互联网应用技术篇6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配网移动互联网技术移动专线实时传递

目前,在配网生产运行过程中,往往均使用到配电网网架图形,用于对配电网络进行调度、运行保障、维修等。在实际生产及使用过程中,配电网网架图形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是整个配网生产的基础。但是在实际配网生产过程中,配电网网架图形往往得不到有效的运行维护,大部分配电网网架图形存在以下问题:(1)配电网网架图形老化,相应的地理信息图未能与实际的地理信息进行同步更新;(2)配电网网架图形中图元信息陈旧,配网调度运行过程中,各类资产变动未能及时更新至图形中,造成系统与实际不匹配;(3)配电网网架图形维护困难,大部分运维过程根据大致的地理信息对图元进行添加、删除以及更新,无法有效的对实际的地理位置进行准确描述,且改动均通过线下离线模式进行。

由此可见,配电网网架图形为配电网络生产运行的基础,配电网网架图形的图元准确性、数据及时性、图形显示合理性是配调生产的关键要素。如何使得配电网网架与生产实际保持一致,已成为亟待破解的重要课题。

1国内外研究现状

1.1国内外现状

(1)电子地图现状。电子地图软件一般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来储存和传送地图数据。电子地图以GiS技术为基础,融合了数据库技术,其信息的可视化程度大大提升,表现形式更加丰富。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电子地图拥有多媒体功能,可以对其进行地图操作,可以分析查找特定范围内的目标,可以准确查找两点间最短路径,可以对属性信息进行可视化分析、统计,可以进行规划管理,并具有网络功能。

目前,电子地图应用广泛,可用于城市规划建设、交通、旅游、汽车导航等许多场景中。在电力系统内,电子地图被用于pmS系统(生产管理系统)中,在日常巡视,应急抢修、以及调度系统中均有较为深入的应用。

(2)配电网网架。配电调度系统中,配电网网架为重要的基础数据,为配电网调度的正常运行提供基础支撑。配电网网架的维护需要专业的技能,对运行人员的运维要求能力有较高的要求。

1.2需解决的问题

从目前国内外现状来看,配电网网架为配网调度运行的关键数据之一,配网网架的正确性,对配网调度的运行有着重要的影响。由于配网网架的技术性、复杂性以及专业性,使得在日常运行及生产过程中,配网网架图形缺乏及时动态更新的技术手段,为加强管理,迫切需要建设简单快捷、及时有效以及安全可靠性高的自动更新技术。为此,需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1)数据更新及时性。配网网架作为配网调度运行的基础数据之一,决定了配网网架并非固定不变的。配网网架根据实际配网运行生产过程的实际情况而变化,因此配网网架具有动态性。如何将现实的情况及时而准确的在网架图中进行显示,如何根据实际情况的调整对网架进行添加、删除、修改就成了需要解决的问题。只有解决了配网网架图更新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使得配网网架图能动态的反应实际的配网运行状况,才能更好的为配网调度进行服务。

(2)操作简易性。根据配网调度要求,配网网架要求与实际情况相符合,因此在实际生产运行过程中,无法使用逻辑图对实际情况进行操作,因此需要将网架与实际地图保持一致。因此配网网架基本采用地理信息地图作为网架的基图,在基图上勾绘出网架的形状以及各资产信息。将网架和地理信息图相结合,这就要求在地理信息图上操作的简单性,用户不需要具有专业的地图绘制知识就能简单而直观的反应网架的实际情况以及相应的变动。

2系统功能

2.1总体业务应用框架

系统总体应用框架如图1所示。本系统包括移动服务端应用、移动终端应用以及与配调决策支持系统的接口功能三个部分。

(1)与配调决策支持系统接口。配调技术支撑系统接口实现了与移动终端之间电网数据、地理背景数据的双向交互及共享,通过从配调决策支持系统获取地理背景、电网图形和设备台帐数据,形成移动终端所需数据包并下载至移动终端,并将移动终端上维护的图形和台帐数据同步至配调技术支撑系统。(2)移动服务端应用。作为配调技术支撑系统与移动终端应用之间的桥梁实现两者之间数据的共享与交互,并提供终端及安全管理和系统管理等基础支持功能。(3)移动终端应用。从移动服务端获取作业任务后,在移动终端上实现图形的查询、浏览、图形维护和台帐编辑等功能,并将图形维护和台帐编辑结果更新至配调决策支持系统。

2.2移动服务端应用

移动服务端为数据中心,将所有移动终端数据在移动服务端进行存储,包括地理信息图GiS的更新和下发,台账数据表以及权限管理模块。

(1)数据包管理。数据包范围的划定支持图中边界框选,数据包中的数据包括框选范围内的地理图、站内模拟图、设备台帐数据。

移动终端启动时,通过查询移动服务端是否有更新,若有则通过在线自动更新的形式完成数据及任务的下发,从而避免人工手动完成更新的。同时服务端可以主动推送更新数据至移动终端。

(2)终端安全管理。终端设备权限控制功能,只有注册在案的终端设备才允许通过接口实现数据的下载和上传。终端登录用户的身份校验传输采用加密方式确保相关信息的安全。终端文件采用存储卡+数据文件双重加密的技术手段,保障数据安全性。

2.3移动终端应用

移动终端根据下载的地理信息图及台账信息,在终端完成业务应用。移动终端的使用,使得现场工作人员能与系统进行交互,能实时对数据进行更新,提高了工作效率及准确度。

移动终端主要功能有:(1)图形查询浏览功能。能实现地理信息图形的基础浏览功能,包括平移、缩放、全景等基础图形浏览工具,支持手势输入。(2)图形辅助功能。移动终端实现距离测量及面积测量功能,通过GpS位置实现设备坐标采集,从而将现场台账数据进行补充整,同时通过现场拍照,建立与电网设备的关联关系。

3总体架构

3.1应用架构

基于便携式移动终端设备内嵌图形应用软件,具有电网图形、地理背景数据的图形显示、查询等基础图形功能;具有电网图形数据离线导出功能,方便现场工作人员与实际电网和设备进行核对;具有电网数据维护功能,方便现场工作人员在现场进行电网数据维护。

3.2技术架构

电网图形移动应用系统主要由移动图形app、电网图形移动应用服务及图形桌面应用三大部分组成。

移动图形app运行在移动终端设备上,实现电网图形、台帐属性数据的查询浏览、编辑等功能。移动图形app底层利用嵌入式数据库(SQLite),图形引擎采用与配调技术支持系统一致的数据模型、坐标系(西安80)及绘图算法,支持andriod/ioS/windowsmobile/windowsRt等移动操作系统,采用C++/Qt实现。

图形移动应用服务运行在网络服务端,为移动应用app提供服务调用接口,主要包括关系数据库服务、实时库服务、图形服务、电网GiS平台服务、离线数据管理服务等接口,新增接口采用ReSt风格。

图形桌面应用在原有配调技术支持系统的基础上,完成移动图形app显示参数配置、网格索引优化配置、离线数据导出、电网编辑数据导入(文件方式)等功能。

3.3应用效果

该项移动应用技术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能大幅提高电力配网业务的开展,有效降低了生产运营成本。同时也为解决现场开展业务的关键性问题提供了解决思路,为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水平的提升开辟了新的模式和方向。

配电网网架图形维护系统经过半年的上线运行,对黄山市城区配电网网架实现全覆盖,其中资产台账与实际匹配率达到98%,数据更新同步每天一次,保证了数据同步的及时率。

4总结

基于配电网网架图形维护系统便携式移动技术应用,针对于配电网网架图形的特点,既提高配电网网架图形的准确度,又将现场工作与实际情况进行无缝衔接,为调度部门实现对配网调度生产运行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该方案已在黄山地区实施应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明显,具备推广应用价值。

移动互联网应用技术篇7

摘要:伴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也取得了良好的发展,尤其是在近些年,在互联网技术的基础之上,移动互联网技术取得了非常好的发展,移动互联网的出现使得人们可以享受到更加便捷的网络服务,在当前随着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的不断推广和普及,使得移动互联网技术取得了更好的发展,因此本文就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相应的分析。

关键词:互联网技术;移动互联网技术;网络服务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33-000-01

前言

移动互联网具有非常多的优势,同时也正是由于其十分方便和快捷,所以在当前的通信领域之中,移踊チ网技术成为了一种主流的技术,而且在将来的发展历程中,移动互联网也是计算机网络的一个重点发展对象。要想对于移动互联网技术加以有效的应用,就必须要对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现状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同时还应该把握其未来的发展趋势,所以对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分析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移动互联网概述

所谓的移动互联网,实质上就是一种将移动网络作为接入点的网络服务的互联网和网络服务的总称,它包含了非常多的内容,比如说移动网络、移动终端以及应用服务等,所以说移动网络实质上就是移动通信网络和传统互联网的一个融合,所有的移动互联网用户基本上都是通过2G网络信号、3G网络信号、4G网络信号以及wLan热点等移动通信网络接入到互联网体系之中,所以说移动互联网实质上集合了多种创新应用业务和应用服务于一体。并且移动互联网还具有便捷性、移动性、多样性、开放性和融合性等诸多特征。

二、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现状

1.当前移动互联网技术在国内外的发展

当前在全球范围内,都对于移动互联网技术进行了有效的开发和应用,通过对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使得人们的交流和通信更加的方便,移动互联网将全世界连接成为了一个整体。但是当前在国内外的移动互联网技术发展过程之中,仍然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阻碍了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进一步应用和发展,比如说传输时延较大和传输误码率较高的问题。正是由于传输距离较远以及传输的误码率较高,所以就十分容易使得移动互联网中的数据链路资源十分容易流失,从而使得移动网络通信的时延较大,并且对于移动互联网的空间环境造成严重的影响,使得传输协议的可靠性以及完整性遭到破坏。虽然在当前人们对于移动互联网技术进行了有效的应用,但是这些问题的存在仍然会对于用户的正常使用和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有效发展造成严重的影响。

2.我国移动互联网技术存在的瓶颈

虽然当前在我国移动互联网技术得到了有效的应用,但是就目前的情况而言,我国的移动互联网技术仍然存在着一些瓶颈,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移动互联网的应用和进一步发展都受到了阻碍。在现阶段,移动互联网技术对于wLan的利用率并不是很高,所以说在移动互联网正常运行过程中,往往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所以如何提高能源利用率是当前移动互联网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同时,由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网络资源利用率往往较低,所以在应用的过程中,不利于移动设备的精确识别和连接,而且也不利于移动终端定位技术及蓝牙技术的有效应用,使得数据信息的传输速率受到了限制。同时就当前我国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情况而言,定位的精度以及效率仍然不高,而且智能化、自动化的程度也还不高,因此就使得我国的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受到了限制。

三、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趋势

1.安全性能的进一步提高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当前在许多领域之中都对于移动互联网技术进行了应用,随之而来的网络安全问题也引起了人们的重视,所以在未来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过程中,其安全性能将进一步的提高。当前利用移动互联网来进行犯罪以及诈骗的情况屡见不鲜,国家以已经出台了相关的政策来对于这些情况加以防范,但是要想从根本上使得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安全性能得到有效的提高,还必须要依靠技术的发展和进步,所以在将来的发展之中,安全性能的提高必然是移动互联网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

2.业务多元化

在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过程中,除了传统的互联网业务之外,当前也出现了许多技术移动互联网的新业务,这些新业务的发展潜力十分巨大,所以在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过程中,业务多元化也是其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当前手机电视、移动支付以及二维码扫描等都是基于移动互联网技术,相信在将来的发展之中,将会有更多的业务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应用而出现,进一步丰富移动互联网的业务,比如说移动广告、移动定位以及移动流媒体等都将成为将来移动互联网业务的热点,所以业务的多元化也是移动互联网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

3.金融化发展

随着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互联网实现了与金融的融合,而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出现,为了更好地满足人们的需求,移动互联网也进一步地实现了与金融业务的融合,所以在将来的发展之中,移动互联网技术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就是金融化。当前手机银行、网上支付等都是基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金融化的发展为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方向,同时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与金融业务的进一步融合,也将带给人们更多的便利,所以移动互联网技术的金融化发展也是其一个非常重要的发展趋势。

4.网络安全防护技术的升级

无论是对于互联网还是移动互联网而言,它是一个集成了非常多的信息且十分庞大的整体,而且再加之其与金融以及其它业务的进一步融合,所以就使得安全成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因此在将来的发展之中,网络安全防护技术必然取得更好的发展,通过对于网络安全防护技术的有效应用,能够更好地保证移动互联网的安全,从而使其获得更好的发展。所以网络安全防护技术的升级也是移动互联网技术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四、结语

当前移动互联网技术在许多领域之中都得到了应用,对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应用给人们带来了诸多的便利,对于其发展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更加有助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移动互联网应用技术篇8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终端;技术;发展

1.引言

移动互联网在2013年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包括移动网络技术、移动业务、移动产品以及移动终端等,毫无疑问移动互联网终端也已发展成为互联网技术的重中之重。随着移动互联网在硬件技术和软件技术上的不断革新和推进,以及云计算等全新互联网理念的应用,移动互联网终端技术将成为未来互联网技术中最为重要的支柱。本文对有关移动互联网终端技术进行分析和探讨,不足之处,敬请指正。

2.移动互联网终端的类型

移动互联网终端,实际上是可以和互联网进行连接的,并且搭载了一些应用服务的终端设备,按照不同的市场需求,移动互联网终端分为功能型终端和智能型终端。其中,功能型终端主要是以一项功能为主,包括无线pos机、普通手机等;智能型终端是一种开放性的应用编程接口,包括笔记本、平板以及智能手机等。

2.1功能型终端

功能型终端的功能比较固定,对运行的要求也不高,其软硬件系统也比较简单,使用的是嵌入式操作系统,所以成本、功耗以及体积都能有所控制,也可以在许多场景下广泛使用,现阶段广泛应用于远程信息录入、交通管理以及工业控制等。

2.2智能型终端

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以及笔记本电脑等这些移动设备,其硬件和软件都可以满足日常娱乐、工作、社交等不同需要。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主要是利用精简指令集,既确保性能又减少功耗,电池的使用时间也比较长,笔记本使用的是复杂指令集X86架构,性能好然而能耗高,使用时间较短。

(1)智能手机

近些年,智能手机从仅仅有通信功能发展成支持第三方应用,从其CpU仅仅100HZ演变成目前的2.6GHz四核甚至八核,摄像头从几十万像素演变成几千万像素,以上数据都表明智能手机在近些年的蜕变,和掌机融合增加的游戏体验、语音及视频服务、大屏幕、高配置、触摸屏以及诸多第三方应用程序等。

(2)平板电脑

平板电脑以往仅仅是书籍的替代品,慢慢转变成具有高主频CpU、流畅性能、方便携带,能够进行阅读、娱乐、工作以及展示的作用,比如苹果ipad、三星Galaxy系列等。

(3)笔记本电脑

笔记本是一种具有高性能、方便携带、大屏幕以及可以满足工作娱乐需求的一种电脑,在移动互联网终端中具有重要地位,未来笔记本性能和Ui交互界面方面还会有巨大的进步,同时续航行和可携带性方面也将有所提升。

(4)可穿戴设备

可穿戴设备就是直接穿在身上,整合到用户衣服或者配件的一种便携式设备,一方面是一种硬件设备;另一方面利用软件实现数据交互和云端交互的功能。作为移动设备的一种,包括智能眼镜、智能手表、智能手环等,目前来看还无法独立使用,但是未来会在移动互联网终端发挥出重要作用。

3.移动互联网终端技术分析

移动互联网终端技术中可以简单的分为硬件技术和软件技术,二者相互依托,共同组成移动互联网终端技术。

3.1硬件

移动互联网终端技术中涉及到的硬件部分如图1所示。

图1移动互联网终端硬件技术

移动互联网终端的核心是芯片,芯片的处理器将向高速率发展,可以支持多种通信协议,满足4G多制式需要。处理器方面依然是以aRm架构为主,处理频率越高、集成图形处理芯片和诸多接口的方向发展。因此,移动芯片技术一方面是向多芯片组发展,一方面在制作工艺、功耗以及集成度方面将有更加优秀的表现。

移动互联网终端的屏幕技术主要有两个部分,一是显示屏技术,一是触摸屏技术。其评价标准包括颜色、材质以及尺寸,显示屏的技术从冷阴极荧光灯管CCFL向LeD灯管转变,具有低能耗、高寿命以及反应灵敏的优点;驱动也从无源驱动到tFt方式转变,可以完成独立精准控制;显示材质上从ipS向S-ipS转变,视角大的同时,亮度和厚度也更加符合现代人的要求。

触摸屏技术逐渐兴起,尤其是投射式电容屏占据主流地位。触控屏的成本较高,为了对其进行有效控制,技术方面有on-Cell方案和in-Cell方案,是比较成熟的技术方案。同时为了促进用户体验的提升,移动互联网终端显示屏方面还会有软性屏幕技术、触感压力技术、电磁笔技术等的应用,总的来说还是向着尺寸大、屏幕清晰、功耗低以及人性化输入等方面发展。

传感器方面是实现移动互联网终端丰富功能的重要基础,比如加速度感应器使得设备精度更高,陀螺仪传感器支持旋转,以及光影感应器、气压感应器以及重力感应器等,让移动终端设备实现全面感知。除此之外,还有摄像头技术、红外摄像技术、电池技术等。

3.2软件

移动互联网终端的软件方面以智能终端操作系统为支撑,结合其他中间件,实现本地应用和web应用。其中本地应用以ioS+app为主,web应用以HtmL5+app为主,操作系统也基本上是三种模式,包括系统闭源+封闭文件管理系统、系统闭源+开放文件管理系统、系统开源+开放文件管理系统,三者各有优缺点,可以满足不同用户的不同需求,但是也要注意兼容性的问题。

图2移动互联网终端软件架构

应用软件技术方面,一是越来越具有本地特色以及深度集成的特点,包括电话薄、短彩信等;另一方面一些运营商业务出现替代产品,比如腾讯的微信、移动的飞信等。除此之外,移动互联网终端软件技术还要解决软件和硬件的适配性问题,这是以后完美解决终端技术方案的有效因素。

3.3其他

除了移动互联网终端硬件和软件技术之外,还有一些较为新颖的技术,比如人机交互技术(HCit)、语音处理技术、体感动作识别技术、社交网络服务技术、移动支付技术、云计算技术等。

4.移动技术的发展及预期

为了满足移动互联网发展要求,移动互联网不断向围绕客户需求、终端多样化以及4G竞合时代融合等趋势发展。移动终端终无论是搜索方面,用户体验,还是应用软件,都将全面超越传统终端设备。而在不远的将来,我们已可以预见如谷歌眼镜、iwatch等一类穿戴型移动设备将引领移动终端的发展,成为谷歌、苹果等巨头下一部竞争的主战场。在无线充电技术、新型电池技术、动作捕捉识别技术及新型显示器技术的发展带动下,新型穿戴型移动设备将彻底打破目前以智能手机为主流的移动终端发展格局,改变人们改变日常生活和生产办公习惯,结合云计算和大数据的发展趋势,引领我们进入新时期的智能生活。

参考文献

[1]颜健.移动互联网和GpS功能助推智能手机再次腾飞[J].通信世界,2008(34)

[2]丁海,杨彦格,吴静.手机智能化和移动互联网对电信运营商的影响分析[J].信息通信技术,2011(04).

[3]卢曦,汪茂.网页应用在移动终端中性能优化的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1(01).

移动互联网应用技术篇9

本文就是在深入剖析移动互联网的技术特征和影响其发展三大驱动力基础上,结合重庆市勘测院“重庆印象”(www.cq-map.com)地图服务运行机制,提出了一种基于移动互联网络环境,搭建在线地图服务平台的技术架构。

移动互联网关键技术及其服务特征

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出现,更加彻底地诠释了互联网“人人参与、共同分享”的应用理念。3G网络覆盖能力的提升和webX.0技术的风靡,让移动互联网业务和用户的互动性也随之增强。此时,怎样为用户提供丰富翔实的数据,怎样为用户创造有价值的应用服务,怎样为用户带来内容体验方面的新模式等等,已成为移动互联网技术能否蓬勃发展的关键所在。

在移动互联网平台上开展业务,要体现其技术上独具的移动性和个性化魅力。针对这一特征,构建了一个“合作、开放、创新”的新型移动互联网技术生态环境是相当必要的。由于这种新型移动技术是基于it和Ct技术之上的应用网络,业务开发模式借鉴Soa和weB2.0模式。协调发展宽带通信网络、移动智能终端、特色应用服务技术,三大移动互联网驱动因素是非常重要的。

通信网络是保证用户可以有效使用移动互联网的基础设施,是展示移动互联网的支柱网络;移动终端作为距离用户最近的设备和最直接的服务提供接口,是用户体验移动互联网的基础平台,也是运营商一切业务的载体;应用服务是移动互联网创新升级最强大的驱动力,能提供满足用户自己的多样化、个性化服务需求,始终让用户保持对移动互联网的新鲜感;在加以解决ip地址变化的ipv6协议,完美地支持了网络层移动性支持功能的解决方案[3]。这样,一个完整、简洁、灵活、多样化体验、个性化服务的生态技术环境呈现在我们眼前。

3G(wCDma、CDma2000、tD-SCDma)网络的建设和“准4G”Lte(Longtermevolution)技术的发展,我国网络覆盖范围和无线通信带宽,高速数据下载和高分辨率多媒体服务性能都得到极大提升,移动互联网增值业务也走上了高速的发展的快车道上。与以模拟技术为代表的第一代和目前使用的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相比,主流3Gpp长期演进(Lte)的移动无线技术的升级演进路径主要有以下三条:一是欧洲wCDma标准和中国tD-SCDma标准,均从HS-pa演进至HSpa+,进而升级到Lte;二是美国高通提出的CDma2000沿着eV-DoRev.0/Rev.a/Rev.B,最终升级到UmB;三是802.16m的wimaX路线。这其中Lte拥有最多的支持者,获批为3G标准的wimaX次之。网络技术的进步提升了网速,这势必促进移动互联网的推广使用。

作为移动互联网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之一,移动终端在移动互联网发展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移动终端的影响力大,体现在其离用户最近,它能够引导用户需求,通过终端来满足用户获取信息需要。终端的发展,包含了移动计算、操作感应、信息存储、屏幕显示等硬件技术和操作系统开源api接口技术,使得移动终端处理能力越来越强,整体功能和性能都有了质的飞跃。毋庸置疑,智能终端的优势很明显,安装有智能操作系统的终端,由于其良好的软件扩展性,受到了广大用户的青睐。

当然,仅依靠通信网络、移动终端的发展壮大并不能完全解决为用户提供优质移动互联网服务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应用服务开发的创新,让用户在任意移动状态下都能使用高质量的网络资源。应用服务的个性化设计,采用了mashup/widget等web2.0中的热点技术。这种基于JavaScript、HtmL、CSS及ajax等技术开发的小应用,运行在widget引擎之上,用HtmL+CSS来呈现服务内容,用XmL和XSLt进行数据交换及相关操作,用JavaScript来表现功能逻辑。通过mashup汇聚了来自不同网络应用的数据和服务,将其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新颖而贴近用户需求的应用,从而打造一个客户可以自主选择应用服务的便利平台。

为了满足移动互联网的技术特点和业务模式需求,在移动互联网技术架构中要解决移动ip地址和端口变化通信中断、定位服务位置登记、富互联网内容信息显示、第三方服务安全访问等一系列问题。因此,本文提出能满足移动互联网业务模式需求的技术架构,如图1所示。这种开放、可控的网络架构,通过漫游隧道技术,实现移动终端一次登录,即可完成在任意位置上保持与ip主机的单一链路层连接,使无线通信持续进行;通过接入网关将业务开放给第三方服务提供商,提供相应的接入策略和资源分配策略;通过端到端QoS(QualityofService)控制机制,实现业务接入的控制和网络资源的合理分配;同时采用面向服务的Soa架构模型,通过分析用户行为,利用web2.0中mashup、widget、ajax技术移动服务开发,将互联网上已有的应用整合为适合移动终端的应用[4]。

移动在线地图服务开发平台的搭建

移动互联网技术与空间信息技术的结合,便出现了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在线地图应用服务。提供互联网时代在线地图服务是信息科技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在线地图服务关键流程可分为位置地图信息的获取、位置地图信息的传送、位置地图信息的利用3个步骤。针对如何准确快速的处理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如图2的平台搭建解决方案。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在线地图应用服务使得用户在任意时间、任意地点都拥有了出行必备的“生活服务小秘书”。通过这种技术平台架构,用户可以在地图服务中轻松的搜索目的地,便捷的查询出行路线,准确的使用定位导航功能以及快速的获得商家优惠活动的一手信息。

移动在线地图服务是位置信息服务的全新表现形式。从pDa到ipad,从普通手机到智能手机,如何随终端类型变化,为用户提供一致的在线地图服务,提供个性化的用户界面选择是一个挑战[5]。因此,我们的业务拓展方向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突破:

首先,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的在线地图服务具有服务大众的能力。可为各类用户平等地提供基本在线地图服务,形成广泛的用户规模。以吸引大批优秀的应用软件开发者,为移动达人设计个性化的定制服务。

其次,有计划地将业务发展的重点向初期简单地图服务,扩展到融合网络环境中,积极响应国家经济信息化建设的号召,主动寻找需要合作的商业合作伙伴,为其提供在线地图服务上的广告营销。使在线地图服务平台成为商家广告消息,用户获取商业信息的中间桥梁。

接着,通过安装定位模块的终端设备(手机)和无线网络的配合,精确的确定移动用户的实际位置信息(经纬度坐标数据,包括三维数据),在搜索引擎可达的情况下,利用普通文字描述用户搜索,从而实现更直观、更简洁的表示位置信息方式。

在上述的模式扩展的基础上,我们应致力于开发基于位置服务的交友平台开发。这种交友平台就像是一款角色扮演的游戏,每个人的角色都是现实生活中的自己。比如,基于真实地理位置的“速配交友”,使得陌生人、异性朋友、左邻右舍的交往更加真实和容易;真正做到“结识新朋友,不忘老朋友”。

移动互联网应用技术篇10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热点技术;SaaS;mashup;云计算

中图分类号:tn92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 (2010)30-0064-02

互联网是创新最为活跃的一个朝阳产业,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是一次前所未有的信息革命和产业革命。近两年,移动互联网成为通信业发展最为迅猛的领域,以2007年苹果公司iphone的推出为标志,全球移动互联网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1移动互联网的定义

移动互联网的概念是相对传统互联网而言。强调可以在随时随地,并且可以在移动中接入互联网并使用业务。与此类似还有无线互联网的概念,强调以无线方式而非同轴、双绞线、光纤等有线方式接入互联网并使用互联网业务。一般来说移动互联网与无线互联网并不完全等同:移动互联网强调使用蜂窝移动通信网接入互联网,因此常常特指手机终端采用移动通信网(如2G、3G、e3G)接入互联网并使用互联网业务;而无线互联网强调接人互联网的方式是无线接人,除了蜂窝网外还包括各种无线接人技术,例如便携式计算机采用802.11(wifi)技术接入互联网并使用互联网业务。移动环境下的网页浏览、文件下载、位置服务、在线游戏、视频浏览和下载等是移动互联网的主流应用。

2移动互联网发展的方向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和web应用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创新。移动互联网业务将成为继宽带技术后互联网发展的又一个推动力,为互联网的发展提供一个新的平台,使得互联网更加普及,并以移动应用特有的随身性、可鉴权、可身份识别等优势。为传统的互联网类业务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和可持续发展的新商业模式。同时,移动互联网业务的发展为移动通信带来了无尽的应用空间。促进了移动网络宽带化的深入发展。移动互联网业务从最初简单的文本浏览、图铃下载等形式发展到固定互联网业务与移动业务深度融合的形式,正成为电信运营商的重点业务发展战略。

2.1固定互联网业务向移动终端复制

通过固定互联网业务向移动终的复制从而实现移动互联网与固互联网相似的业务体验,这是移动联网业务发展的基础;由于目前固互联网的业务发展较为成熟,因此移动互联网现阶段业务发展的主要向是实现固定互联网业务的复制。

2.2移动通信业务的互联网化

移动通信业务的互联网化即使移动通信原有业务互联网化,目前此类业务并不太多,意大利的“3公司”与“Skype公司”合作推出的移动Voip业务属于这一类。

2.3融合移动通信与互联网特点而进行的业务创新

移动互联网业务发展的重要方向是将移动通信的网络能力与互联网的网络与应用能力进行聚合,从而创新出适合移动终端的互联网业务,如移动web2.0业务、移动位置类互联网业务等,这也是移动互联网有别于固定互联网的发展方向。聚合移动通信与互联网能力后将产生各种新业务,移动通信网络具有很独特信息与很强的业务能力,特别是与移动性和用户相关的能力是其所独有的。互联网的应用技术和开放性接口则非常适合业务创新,特别是web2.0的架构与技术,给大规模、个性化的业务创新创造了良好条件。

3移动互联网发展的热点技术

3.1mashup

mashup作为快速整合数据的一种应用开发模式,能够非常快速的把与某个主题相关的信息整合在一起,以满足情景式应用的需求。情景式mashup应用要求能够比较快速的构建,利用开放api和工具就成为最佳的选择。相对于一般的B/S、C/S架构来说,mashup的应用采用了一种新的架构方式,即采用了"数据提供者――mashup服务提供者――用户"的三层应用。从图1中可以看到,mashup的架构由三者构成:web服务、mashup服务以及用户。这三者在逻辑上与物理上都是相互隔离的。web服务提供源数据,比如地图信息、新闻数据、天气信息等;mashup服务将这些源数据进行了重新包装与组装;用户使用浏览器访问mashup的服务,而不是web服务的源服务。

mashup的数据传输采用的是跨平台的、轻量级的、结构化的、面向内容的web协议,这样的通信方式促进了web服务以及mashup技术的发展,简化了web服务与mashup服务之间的沟通成本,提高了沟通效率。在这些协议中,最典型的是Xmp-RpC、Soap与ReSt。

3.2SaaS

SaaS(Software-as-a-service)的意思是软件即服务,SaaS的中文名称为软营或软件运营。SaaS是基于互联网提供软件服务的软件应用模式。作为一种在21世纪开始兴起的创新的软件应用模式,SaaS是软件科技发展的最新趋势。

SaaS提供商为企业搭建信息化所需要的所有网络基础设施及软件、硬件运作平台,并负责所有前期的实施、后期的维护等一系列服务,企业无需购买软硬件、建设机房、招聘it人员,即可通过互联网使用信息系统。就像打开自来水龙头就能用水一样,企业根据实际需要,从SaaS提供商租赁软件服务。

SaaS是一种软件布局模型,其应用专为网络交付而设计,便于用户通过互联网托管、部署及接入。SaaS应用软件的价格通常为“全包”费用,囊括了通常的应用软件许可证费、软件维护费以及技术支持费,将其统一为每个用户的月度租用费。对于广大中小型企业来说,SaaS是采用先进技术实施信息化的最好途径。但SaaS绝不仅仅适用于中小型企业,所有规模的企业都可以从SaaS中获利。

3.3云计算技术

云计算(CloudComputing)是由分布式计算(DistributedComputing)、并行处理(parallelComputing)、网格计算(GridComputing)发展来的,是一种新兴的商业计算模型。目前,对于云计算的认识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云计算没仍没有普遍一致的定义。中国网格计算、云计算专家刘鹏给出如下定义:“云计算将计算任务分布在大量计算机构成的资源池上,使各种应用系统能够根据需要获取计算力、存储空间和各种软件服务”。云计算模式即为电厂集中供电模式。在云计算模式下,用户的计算机会变的十分简单,或许不大的内存、不需要硬盘和各种应用软件,就可以满足我们的需求,因为用户的计算机除了通过浏览器给“云”发送指令和接受数据外基本上什么都不用做便可以使用云服务提供商的计算资源、存储空间和各种应用软件。这就像连接“显示器”和“主机”的电线无限长,从而可以把显示器放在使用者的面前,而主机放在远到甚至计算机使用者本人也不知道的地方。云计算把连接“显示器”和“主机”的电线变成了网络,把“主机”变成云服务提供商的服务器集群。

在云计算环境下,用户的使用观念也会发生彻底的变化:从“购买产品”到“购买服务”转变,因为他们直接面对的将不再是复杂的硬件和软件,而是最终的服务。用户不需要拥有看得见、摸得着的硬件设施,也不需要为机房支付设备供电、空调制冷、专人维护等等费用,并且不需要等待漫长的供货周期、项目实施等冗长的时间,只需要把钱汇给云计算服务提供商,我们将会马上得到需要的服务。

4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