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城市设计的主要内容十篇城市设计的主要内容十篇

城市设计的主要内容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0:55:59

城市设计的主要内容篇1

关键词:城市艺术;景观文化;现代思潮

中图分类号:J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3)24-0202-01

城市景观主要是指在现代城市建设中所呈现的艺术形式,通过视觉感受,体现了城市环境建设与城市人群、社会关系之间的关系,形成一种特定的时空序列。通过对城市景观艺术设计,向人们呈现出一种视觉美感。现阶段城市景观主要分两部分,即物质性与非物质性。城市景观建设中的物质性主要通过城市的景观节点、景观轴以及其所形成的区域组成。而非物质文化景观则以一种抽象的形式体现,人们看不见、摸不着,却对城市建设有着深刻的影响,例如:风俗习惯、、礼仪风尚、生活习惯等等,以人文景观的形式呈现。

一、城市景观建设的内涵

城市景观建设具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城市景观是指进行城市景观建设时,各景观要素之间的关系,以及所呈现的文化、结构、功能等方面的特征,为城市人群提供一种新的视觉感知。而狭义的城市景观是城市进行景观建设的主要部分,即城市中具有观赏价值、富有表现力的景观,强调城市景观为人们呈现的视觉美感。

二、城市景观艺术研究的主要内容

现阶段,城市的经济水平不断提高,城市人群越来越重视精神文化的发展。城市景观艺术设计将绘画、建筑、文化、历史、园林艺术等各要素进行有机融合,使之形成一个庞大的系统。然而,从城市景观建设的设计角度出发,城市景观建设受到以下三个方面的影响:

(一)城市建设的景观渊源

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为了提高生活质量,开始以“乌托邦”为蓝图进行城市设计。虽然这些城市环境建设都没有取得成功,但是它对世界各国进行城市建设产生了深远影响。20世纪中期英国城市环境建设又有了新的发展,开始强调城市建设与园林绿化的和谐发展。这一城市建设的观点,至今仍然影响着众多国家的城市景观建设。

(二)风景园林的发展进程

19世纪中期,欧美等国家开始重视城市公园、绿地的改良运动,为风景园林建设提供了新机遇。20世纪上半叶,现代运动已经为城市的风景园林提供了理论依据。在哈佛革命后,城市景观建设正式加入城市建设。这一城市建设方式,打破了风景画式的局限,通过新的建设材料、技术,使城市城市景观穿创作中具有理性、自由的特征。经过对长期景观建设的探索,风景园林建设已经成人类整个生活环境中的到应用。

我国的园林景观具有悠久的历史.中国的城市园林建设以“宜”为中心进行园林设计。由于上述园林建设理念对我国现代的城市建设有着深远的影响,导致我国的园林建设仍然停留在对传统建设方式的模仿上。为了改变这一现状,近几年来,我国开始引进国外风景园林建设理念。

(三)现代思潮艺术的影响

工业革命发展前期,人们社会仍然采用原有的方式进行城市景观设计,将城市建设和艺术设计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进行城市建设的工匠们艺术、文化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并将其融入其中,建造了极具时代特征的标志性建筑。传统园林在建设过程中,更贴近艺术的表现形式。然而,随着社会分工的日益明显,技术逐渐成为城市建设的主导因素。以技术来进行城市建设,忽视了城市坚实中的审美价值。现阶段,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开始偏向城市将艺术融入城市建设中,强调人与自然地和谐发展,更注重人们对精神文化深层次的追求。

三、城市景观设计研究的意义

随着社会的快速的发展,城市建设也面临的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实现了城市景观建设与城市经济发展共同发展的目的。通过对城市景观建设帮助人们了解城市景观中经济、文化的演变情况,并将其运用到城市建设中来。现代城市建设的发展不断受到经济文化、城市发展现状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也决定了城市建设过程中的设计形式。因此,研究城市景观建设演变历程,可以让人们在进行城市景观建设中,注重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并引导城市景观的渐进式发展。

四、结束语

目前,科技影响着社会的发展进程,人们通过科技对自然进行改造,为城市景观建设具有借鉴意义。然而,科技的发展也导致一些人对城市建设产生了片面的理解,忽视了其美学意义。城市景挂的演变历程中,自然规律、生活方式、审美价值等方面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因此在城市建设中,应注重具有美学精神,使得城市景观设计研究传达出一种独特的艺术情感。

城市设计的主要内容篇2

关键词:城市;变电站;一次设计;相关问题;阐述

城市的功能性和服务性的基础是电力能源,随着城市规模和城市用电设备的不断增加,使得城市对变电站的需求不断变化,为了确保城市的持续稳定运行,需要科学的对城市变电站进行建设。而一次设计是城市变电站的重要内容,需要科学的对线路和一次设备进行选择,充分发挥城市变电站的功能。但是在实际的城市变电站一次设计中,需要科学的对变电站的重要内容进行控制,发挥城市变电站的功能,促使城市的功能可以得到有效的发挥,实现城市的持续健康发展。

1城市变电站一次设计的相关概述

1.1城市变电站的重要性

城市变电站是完成城市电力转换和电力配置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功能性和服务性实现的关键部分。而且,随着城市规模和城市用电设备的不断增多,城市的电气设备对供电电压和供电质量具有更高的要求。为了进一步提高城市变电站的安全系数和安全质量,需要进一步对城市变电站的一次设计进行控制,科学的对互感器、母线、一次设备等进行设计,发挥城市变电站的功能性和可靠性,规避安全隐患,提高城市的功能性和服务质量,推动城市的持续健康发展。

1.2城市变电站一次设计的基本内容

城市变电站在实际的一次设计中,需要科学的对主接线、变压器、高压配电器等进行选择和布置,发挥一次设备和线路的功能。在实际的城市变电站一次设计中,需要严格的遵循国家的相关设计标准,确保设计质量。并满足城市用户的基本需求,使得变电站的功能更加灵活、实用,促使变电站可以为城市的建设和城市的发展提供电力基础,推动城市的持续健康发展。

2主接线设计与主变压器选择问题

主接线和变压器是变电站的重要一次设计部分,也是城市变电站一次设计中的重要问题之一。为此,需要科学的对主接线设计和主变压器进行选型,确保一次设计质量,规避安全隐患,发挥城市变电站的功能,推动城市发展。

2.1电气主接线设计问题

现阶段,城市电气主接线设计,通常采用复杂的设计形式,而这种复杂的形式,可以使得城市变电站的运行质量和运行可靠性得到提升。但是受到复杂的电气主接线设计,使得变电站的维护和管理较为困难。尤其是维护过程中,受到主接线复杂设计的影响,使得主接线的故障检测和故障分析较为困难,影响主接线的维护质量。此外,复杂设计还会导致影响变电站的占地面积增加,维护成本和建设成本增加。

针对电气主接线的复杂设计,需要科学的展开电气主接线的优化设计,结合电气设备的特点、负荷的性质、电压等级等因素,选择经济效益最优、设计最为简单的主接线方式。城市变电站的主接线,针对220kV变电站可以采用双母线分段接线、桥线的方式。110kV变电站可以采用线路-变压器-主接线的形式,35kV变电站可以采用单母线分段接线的形式。优化的主接线方式,可以使得线路的复杂情况得到有效的缓解,使得主接线成本可以有效的降低、提高维护效率、减少占地面积。

2.2主变压的选择问题

主变压器是变电站的重要部分,是影响变电站的功能性和可靠性的关键因素,这也就使得主变压器的选择问题成为城市变电站一次设计的主要问题之一。在一些城市变电站的一次设计时,没有严格的对城市主变压器的总容量、占地面积等内容进行分析,没有结合城市的不同季节和时间段的用电情况,导致城市变电站的主变压器选择不够合理,导致空载损耗、负载损耗使用发生,甚至不能满足城市的实际用电需求,制约城市的持续健康发展。

针对城市变电站主变压的实际情况,需要科学的对主变压器进行选择,主变压器的选择,需要结合城市的用电高峰情况与城市的供电情况,从而科学的对变压器的总容量等内容进行选择。,此外,还需要选择高阻抗的变压器,限制电路的短路水平,从而达到节电的目的,城市主变压器的设计时,需要在一台变压器出现故障时,另一台可以为主变压器负担70%负荷,促使城市变电站可以始终处于稳定的运行状态,规避停电的风险。

3高压配电装置的布置方式和结构抗震设计问题

针对高压配电装置的布置方式和结构抗震设计问题进行分析,并促使其可以得到优化设计,促使城市变电站的一次设计质量得到有效的提升。

3.1配电装置的布置方式问题

一些城市变电站中,由于布置不够合理,使得布置线路的占地面积较大,导致后期的维护和检修的难度增加,导致成本较高,影响后期的配电装置使用。为此,需要科学的对配电装置的布置方式进行选择,选择施工难度适中,后期养护和使用成本低的布置方式,并结合城市变电站的输电负荷等内容,对中型布置、高型布置和半高型布置的方式进行选择,提高配电装置的布线质量。

3.2抗震结构设计问题

抗震结构设计时变电站一次设计中的重要问题,如果变电站的抗震等级不能达到标准,会导致城市变电站的质量受到地震的影响,导致安全隐患。为此,在实际的城市变电站一次设计中,需要严格的控制抗震设计,促使变电站的抗震等级可以得到有效的提升。

4断路器与直流系统的设计问题

断路器与直流系统同样是城市变电站中值得注意的问题,如果断路器的设计不够合理,使得变电站的保护功能不能得到有效的发挥,导致安全隐患的发生。而直流系统的设计问题,如果不能得到有效的控制,会导致电力损失和安全隐患。为此,针对断路器需要控制断路器本身导电性和使用寿命等进行选择,促使变电站的断路器设计质量可以得到保障。直流系统可以采用单母线分段接线的方式,并合理的对绝缘监测装置等进行安装,确保直流系统的稳定可靠。

5结束语

城市变电站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影响城市功能和城市稳定的关键。为此,需要科学的对城市变电站进行设计,针对城市变电站一次设计的相关问题分析和解读,积极推动城市变电站的设计质量和设计水平得到提升,充分发挥城市变电站的功能,积极推动城市的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任志毅.城市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的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3,11:304-305.

[2]赵雅斌.35kV变电站电气一次部分设计技术管窥[J].电子制作,2014(27324):194.

城市设计的主要内容篇3

关键词:城市规划设计;建筑设计;关系

建筑是一个城市建设的关键性因素,建筑行业的发展可以促进城市建设,建筑行业与城市的发展是离不开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设计的,这两者之间存在着必然的关系,建筑设计可以让城市规划设计更加完善,对城市规划的内容也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在城市的建设中一定要重视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关系,只有将这两者结合,才能够让建筑行业为城市的发展贡献力量。

1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之间的关系

1.1主要内容

首先,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设计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要想了解二者之间的关系,就要对城市规划设计的概念有着一定的了解,城市规划设计实际上就是对城市的空间结构、基础设备、功能建设和环境类型等进行规划,将这些因素合理结合,这就是城市规划设计的主要内容,城市规划设计对整个城市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在城市发展中,需要对城市进行规划,只有将城市规划好,城市才能够从建筑、交通、产业分布和规模投资上获得效益,加快城市的发展,让整个城市的建设都处优化当中,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是非常有利的,可以提高城市建设的质量。

其次,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离不开建筑设计,建筑是城市风貌的体现,需要良好的建筑设计来促进城市的发展,建筑行业要想发展是离不开建筑设计的,建筑设计在建筑行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m行建筑施工的时候需要根据具体的设计图纸进行施工,但是现在有很多人对建筑设计还不能够完全理解,建筑设计涉及的知识是非常多的,有设计知识、建筑知识、地理知识等,其实建筑设计就是建筑施工中的技术、质量、功能、结构、风格和标准等内容,这些内容构成了建筑设计,建筑设计就是将这些元素进行完美的展现,让宏观的知识具体应用到建筑中,在进行建筑设计的时候需要将建筑工程与周围的环境结合起来进行整体的规划,这样的建筑设计才是有意义的,在进行建筑设计的过程中会出现很多的问题,但是只要施工人员能够准确把握建筑设计者的设计理念,建筑物的建设就不会出现问题,建筑物也能够满足空间性、美观性和功能性这几大要求,这样的建筑设计才能够为社会作出贡献。

最后,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是有着紧密的关系的,在进行城市规划设计的时候需要考虑到建筑设计,到但是这两者都是独立的个体,仅仅是在设计的内容上有着联系,进行建筑设计的时候需要考虑到整个城市的设计理念,这样的设计才能够为城市规划做出贡献,在进行城市规划设计的时候,也需要考虑到建筑设计,因为建筑是城市的组成部分,在进行城市规划设计的时候需要考虑到建筑设计的内容,因此,可以说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设计是密不可分的,这只有将这两者结合,城市的建设才是完整的。

1.2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之间关系分析

1.2.1从学科内容上看

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设计从科学的角度来说就是一种设计工作,在设计理念上也有着共同的特点就是都要满足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在进行城市规划设计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建筑设计,从以人为本上可以看出,城市规划设计与城市建筑设计在内容上是有相互依托和配合的关系,城市规划设计离不开建筑设计,建筑设计也不能够脱离城市规划设计而存在。

1.2.2从设计内容上看

从设计内容上可以看出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相关内容都包含了空间性、结构性以及相关设施设备等具体内容,同时建筑设计的内容还需要依靠城市规划设计的内容作为相应的设计基础,建筑设计的内容也需要充分的考虑到城市规划设计中的某些要求和规则,因此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事实上是存在着v彼此独立但又可以作为整体设计的联系的。

1.2.3从发展趋势层面上

从发展趋势层面上,城市规划设计已经逐渐朝着立体化、精细化、全面化和系统化的方向发展,而建筑设计则逐渐朝着环保、和谐、整体、地标等等方向发展,这种情况下城市规划设计的内容将逐渐朝着建筑设计的设计优点靠拢,而建筑设计则正在朝着城市规划设计的优点靠拢,因此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事实上是存在着彼此靠拢的联系的。

2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之间的措施

2.1将城市规划设计作为两者设计上的方向

上文中关于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两者之间的关系已经有了全面的分析,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建筑设计应该始终将城市规划设计作为两者设计上的重要方向去看待,也即建筑设计应该始终将城市规划设计内容作为自身设计过程中的服从要素,这样才能充分保证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设计的整体和谐型,不至于出现建筑设计过于突兀,完全不适合当前城市规划设计实际内容的现象,建筑设计应该失踪将城市规划设计作为自身设计过程中的指导内容,保证建筑设计过程中能够对城市规划设计的资源进行全面充分的利用,促进城市规划设计内容的有序发展。

2.2加强对建筑设计相关内容的吸收与借鉴

城市规划设计过程中应该加强对建筑设计相关内容的吸收与借鉴,建筑设计在作为与城市规划设计完全独立同时又保持密不可分关系的设计工作,其自身在结构创新、空间创新、功能创新以及设备创新上的设计内容是非常值得城市规划设计借鉴吸收的重要经验,因此城市规划设计应该将建筑设计作为单独设计内容来重点考虑,在兼顾整体设计方向的同时鼓励建筑设计的创新与个性化。

2.3建立完善的建筑设计方案标准评审制度

建筑设计方案标准评审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是针对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之间重要关系进行考量的一种评审标准,城市规划设计单位应该针对建筑设计的相关内容建立标准、系统、创新以及个性化的评审制度,保证建筑设计方案评审制度的公平、公正、公开以及评审内容的专业、全面、细致和标准,同时建筑标准评审制度还应该充分考虑到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设计之间的协调性,进而保证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设计之间的关系得到充分的协调与发挥。

3结论

对建筑工程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是降低工程造价,提升工程质量的有效措施。建筑设计的企业如果想要提升自己的建筑水平,就一定要重视设计质量、适应城市发展、完善城市设计方案,在竞争中获得优势,促进建筑事业的发展,使之取得良好的设计效果,有效的发挥建筑设计在其中的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城市设计的主要内容篇4

关键词:滨海新区CBD;于家堡“9+3”地块;城市设计实施;起步区导则

abstract:BinhainewareaCBDurbandesignwhichisdesignedbytheU.S.architecturefirmSomprovidedaveryambitiousvision,butwewillalsofacethemajorissuesincludingwhatarethemainelementsofurbandesigncontrol,howtointerfacewiththestatutoryplanningandtranslateshapesintooperationalmeansofplanningmanagementwhenitbeginstoimplementation.thisarticleattemptstofindsomesuccessfulexperiencesfromtheconstructionofYujiapu“9+3”blocksandtheproblemswhichstillexist.

Keywords:BinhainewareaCBD;theYujiapu“9+3”Blocks;theimplementationofurbandesign;thephase1guideline.

中图分类号:F592.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144(2011)-03-67(6)

引言

目前,城市设计已经作为一项重要的规划设计过程,在我国有较广泛的发展,尤其是在大城市的核心地区或门户地区,城市设计作为城市空间环境形塑、地区特质营造、以及为吸引国际投资参与全球性城市地位的竞争而提出有说服力的发展前景的重要举措,被城市规划设计师和城市规划管理者们普遍认同,上海浦东新区陆家嘴金融区和广东省深圳市中心区的城市设计国际咨询就是明证。天津滨海新区CBD最核心的于家堡金融区城市设计国际咨询经历了几年的磨砺①,终于在2008年6月确定了由美国Som公司(芝加哥总部)负责城市设计、美国eDaw公司进行生态景观规划、天津市规划院组织本地设计单位协助并深化的联合设计团队组织结构,城市设计成果在2008年底完成并获得了各方面专业人士和天津市政府的高度好评(图1)。

然而,既要完整准确又要保有适度弹性的实施城市设计的构想则不是件容易之事。作为持续参与了此项城市设计实施深化研究工作的本地规划设计单位,这里将对于家堡金融区城市设计实施过程做一综合阐述及浅评,以期初步揭示城市设计实施过程的运作机制、实施过程中探索性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以及仍然存在的问题,从而推动城市设计工作本身更好的发展,使城市设计更快纳入城市规划编制法定体系②和城市建设管理法制体系。

于家堡金融区城市设计主要研究了城市物质空间环境形态,描绘了未来发展的美好愿景,这些空间内容如何转变成指导各项具体设计、开发和施工的控制内容,主要是依靠城市设计导则的编制。城市设计实施过程中,又以起步区城市设计导则(以下简称起步区导则)的实施为整个地区提供了明显的示范作用,因此,起步区导则主要控制什么要素,这些要素与法定城市规划控制的关系,起步区导则在“9+3”地块③具体建设项目设计中所起的作用,以及实施控制时如何协调与地方规划条例不合的方面是本文的重点(图2)。

1由于城市设计在现行城市规划体系中的法律地位尚未明确,因此,导则必须与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紧密结合

结合过程中,我们认为起步区导则与于家堡控制性详细规划结合的时间点、结合内容以及城市设计导则到底如何实施操作是问题的关键。

1.1结合时间

美国Som公司主持的起步区导则在2008年底确定城市设计方案后于2009年初编制完成。而于家堡金融区(tgf-12)控制性详细规划经历了较长的编制历程:从2005年初期政府批复的控规到2009年,以几年间若干规划、城市设计和专项规划为基础的终期控规得到确定共历时5年。因而,于家堡金融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研究工作远早于导则编制,但控规的最终成果却是结合导则的控制要素,在导则之后才编制完成。这说明在于家堡这个滨海新区CBD的核心地区,我们已经将城市设计及导则作为控规编制的必要条件,而终期控规则要在尽量纳入城市设计导则的控制要素后尽快出台。实践也证明结合时间是恰当的。

1.2结合内容

谈到结合内容就必须先从城市设计导则控制的要素说起。于家堡起步区导则控制的要素比较详尽,主要包括地块划分、土地使用、道路交通、开放空间、建筑形态和设计、建筑首层使用、塔楼位置和高度、停车入口和服务通道、地下空间等。地块划分和土地使用控制的主要内容包括地块面积、容积率、最大建筑面积、主要用地性质、最大建筑密度、最大建筑高度和最小绿地率等技术指标都跟控规进行了有效的结合,也就是直接纳入了控规的强制性指标体系中。道路交通规划的内容与控规基本一致,就不做赘述。起步区导则里公园和开放空间主要对每个公园的类型、功能、交通流线和入口、景观元素及安全性几个方面做出了指引,这作为引导性内容相当程度的被引入了控规文件中。地下空间的用地性质、地下标高、规划面积、地下层数、地下公共停车及配建指标、地下出入口位置等也都较好的写入了控规指标体系中。

而每个地块开发的具体建筑形体控制,如建筑体量、建筑形式设计、建筑首层使用性质以及塔楼位置等控制要素则只在控规文件中做了扼要叙述。并不是说这些内容不重要,只是在实际的操控中,我们将控规定位为在常规思路下结合导则的深化,将建筑形态化的指引内容保留在导则内,由控规和导则两者共同管控城市设计的实施,施行双向管理。这样,既提升了现有体系内规划编制的深度,又为城市设计及导则争取了在规划体系内发展的空间。而不是像其他城市设计实施中,将导则与控规管理可运用手段完全契合的内容放入控规中,然后城市设计导则其他内容就被借口难以直接控制或只能动用自由裁量权来控制而不为开发者重视,难为规划管理者施行。

1.3城市设计导则的管理操作

于家堡金融区城市设计实施中,控规与城市设计导则的作用分工基本是明确的,效果也是良好的。控规作为实施规划管理的核心层次和最主要依据,在纳入了导则的内容后它的总量控制、数理指标显得更有说服力,其具体详尽的指标体系已经在相当程度上实现了城市设计的可操作性,这些自不待言。这里将重点介绍城市设计导则管控城市设计形体实施的主要内容和操作方法。

在起步区导则里,与控规指标体系同样重要的则是建筑形体控制和公共空间营造。建筑是城市空间环境最重要的构成要素,建筑物本身的优美程度及其组合后的整体空间感的优劣,直接决定着一个城市的空间环境品质和城市艺术水平的高低。因此,对建筑形体要素的研究是城市设计的重点内容之一,这也是城市设计成果表达的主要内容。而公共空间绝不是建筑完成后的剩余空间,公共空间应有明确的界定、人性的尺度和良好的品质,促成多种多样的公共性活动的产生,加强地方性的交往和城市的多元化。这里就以起步区导则指引起步区内“9+3”地块具体的建筑方案设计和公共街道设计为例,详细阐明城市设计的实施过程。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城市设计成果增加了我们对建筑的认识:形式风格并不是设计的前提条件,我们要建设的是“场所建筑”,它的主要目标是塑造场所的连续性,它不依赖建筑的各种风格,它努力寻求的正是通过批判性的设计选择而获得超越时代特征的东西。因此,建筑设计过程至少有两个方面的含义:第一,接受、改变或否定建筑群、公共空间、景观、基础设施和交通系统的现有秩序;第二,确定使用哪种立面语言形式来设计和建造,可利用的手法包括传统的、抽象的或混合的。第一条关乎公共利益,而第二条则仅是主观的判断。当然,只有两方面都做好的结果才会创造出统一完美的场所建筑。

对于第一条,起步区导则强烈关注城市公共利益,同时也强制要求“9+3”地块建筑设计师接受并遵照城市设计提出的现有秩序。基于对“场所建筑”的理解,起步区导则对建筑体量和4条主要街道进行了控制。如前所提及,建筑体量方面规定了每个地块内塔楼(每个地块有一栋塔楼和一组裙楼)的准确位置和高度,这样既形成了完全符合整体城市设计的天际线,又为每栋塔楼使用者带来了或观看海河或欣赏公园的良好景观视线(图3、图4);同时还规定了每个地块建筑首层的性质(图5),零售、金融、银行和其他商业等功能保证其为公共使用;规定了停车入口和辅助停车方位,保证了人车和谐的交通环境,这就是最真切的公共利益。实践中这些建筑形体控制内容都为建筑师完全遵守。基座设计、建筑立面形式、中庭设计都在导则中提出了几种参考,这同时也给建筑师提供了灵活发挥的空间。屋顶绿化则因为成本控制的原因没有得到实施。

上海陆家嘴金融区十几年的建设产生了很多优秀的建筑,但是建筑物普遍退道路红线距离太大,加之道路宽大,公共空间让人觉得非常不舒服,尺度过大导致环境的不友好。所以于家堡金融区的城市设计要建立人性化、尺度宜人的公共空间系统,这也是于家堡建设的创新点之一。在街道设计方面,我们也要从界定街道的基座裙楼设计谈起。20~40米的裙楼高度(或称街墙高度)界定了公共空间、创造了区域特点;同时还规定了裙楼街墙的平面位置和连续感,平面位置方面要求裙楼外墙均位于退道路红线5米的建筑线上,连续感则要求临水街区和商业街区有90%(建筑水平长度之和/建筑线总长度)的连续街面,要求典型街区和联系南北公园的步行大道有70%的连续街面;从店面或建筑大厅延伸出来的顶棚不仅可以作为遮阳避雨的顶盖,还可以更好的定义人行道,它的高度规定在5~6米,这建立起行人尺度的屋檐线。以上这些都为建筑师较好的遵守(图6)。而裙楼建筑材料的混合运用能增加街道的活跃感,这则成为建筑师进行创造的地方。

对于第二条,要做出大家都认可的主观判断的确是非常不容易的,所以于家堡起步区的建设搭建起这样一种机制:坚持邀请国内一流的建筑师甚至是大师④来做建筑设计,由编制导则的Som公司做建筑方案初审,由滨海新区规划管理部门再审,最后由政府定夺。建筑大师们在导则的基础上发挥了他们的聪明才智和设计经验,建筑外形、中庭设计及材料运用都显得大方而有型。Som公司作为整体的把控者更多的利用了他们在众多城市中心区设计的经验,从与导则吻合及整体协调的角度,提出了实质上的专业意见。规划局则进一步结合专业及地方管理规定做出判断,最后由政府行政主管领导把关,经典不复古,出新不出奇。经过几轮的调整,“9+3”地块建筑设计方案已确定下来。施工进度方面,6个写字楼地块已于2009年夏天率先动工,进行基坑工程和工程桩施工,目前已经全部完成支护桩工程、完成止水帷幕、完成地铁深基坑支护地下连续墙导墙及硬化道路。起步区一期“9+3”地块的176万平方米的建筑物将在3年内全部建设完成。诚然,每栋建筑都邀请大师来做设计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对于后续的设计,我们建议邀请国内设计大师替代Som公司的角色做为评审团,同时我们也认为这是其他城市其他地区城市设计实施可以运用的方法。

能够概括出秩序的我们就遵守秩序(包括指标秩序和图解秩序),需要进行空间艺术主观判断的我们就邀请大师并由高水平城市设计师审查。到此,我们有理由认为起步区导则控制的要素大部分得到了较好的实施。当然这样的成功有两个重要的条件:一是“9+3”地块作为整体开发建设,二是规划管理部门确实将起步区导则当做了项目审批的地方法定性操作手段。

2协调城市设计与现行规范不合处是其实施的难点

城市设计还提出了更人性化、具有远见和前瞻性的要求,在较小尺度开发地块内最小化道路交叉口转弯半径和建筑后退红线距离。这些内容与现行规划规范有所冲突,也为城市设计的有效实施带来了较大困难。

2.1道路转弯半径(图7)

较小的道路转弯半径缩短了行人过马路的距离,提供了一个连续的行走路线;增加了地块用地的使用率,有利于创造整体性强、连续性强的街道空间;保障了残障坡道的合理布局,这些都有利于人性化城市的形成。因此起步区导则中提出了路缘转弯半径6米,道路红线转弯半径5米的方案(起步区典型路宽为20米)。而在实施过程中,天津地方规划条例要求根据我国道路等级四级划分体系及机动车右转弯设计速度来确定转弯半径,一般都在15米以上。同时,建设单位也谈到虽然城市设计提出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城市,但对于新建区初期,公共交通尤其是轨道运输很难立马跟上,因此还是会以小汽车交通为主。这就使好的设计内容不能转变成可操控的实施手段,更多的是依靠规划管理部门的协调能力,也就是只能依赖主要领导的意志。于家堡起步区建设中,经规划主管部门多方协商,初步确定道路转弯半径为10米左右。但对后续的建设工作,能否达到城市设计预想,我们比较忧虑。

2.2建筑后退红线距离(图8)

较小的建筑后退红线距离有利于塑造连续感强的街墙,避免形成近郊区式的氛围;同时能增加用地有效率,有利于建筑的合理布局;还可以容纳更多的绿地、庭院和服务空间。因此起步区导则中提出了5米的建筑退线。而在天津地方规划条例中规定,沿城市道路两侧新建建筑不得占压红线、绿线,并要进行退让。有绿线的,退让绿线距离不得小于5米;无绿线的,退让红线距离不得小于8米。这也使人性的设计内容无法转变成可操控的实施手段,不得不依靠规划管理部门的协商能力,同时还受限于目前我国市政管网建设的落后程度。反观道路转弯半径,如果真的突破规范的一纸要求也还是能建设的,而较小的建筑后退红线距离在实施当初,我们听到最多的就是市政部门的不可能三字。原因是典型道路的20米宽度加上两侧的各5米宽度共计30米总宽,再减掉对于建筑基础的安全距离,所剩宽度空间不够安排全部的市政管线。这一条的实施要得力于滨海新区规划管理部门多次协调工作,最后的结果是将市政主要管线安排在滨河道路下的共同沟内,从而保证大部分地块只有5米的退线距离。说实施困难,主要是因为我们认识到即便这一次解决了问题,然而在后续的设计中,如果领导有变或管理者的关注重点及认识有变,则城市设计控制的这条要素在城市建设中的作用就会发生很大改变。

3通过对于家堡起步区城市设计实施的阐述和分析,可以得出如下初步结论

在实施城市设计之前,应该弄清楚城市设计应该控制的要素和能够控制的要素,就不会认为城市设计难于实施而受到架空。抛开城市设计与控规有重复的方面不论,在典型的建筑形态控制方面,我们必须提高认识,城市设计师不是建筑设计师,景观设计师,关乎城市公共空间界定、公共利益维护的要素就是我们实施城市设计时应该控制的,也是我们努力后能够控制的要素。而关乎城市建筑具体立面形式等主观设计,不应该成为城市设计实施时主要控制的要素,它们就应该交给有能力的建筑设计师、景观设计师去做,再由高水平的原城市设计师审查,或由一流的建筑师评审团来审查,并呈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同时,包含建筑体量等形体控制要素的城市设计导则完全应该被纳入城市规划管理法定手段中,与控制性详细规划共同管理城市建设,这样,我们的城市才能既不失城市空间艺术特色又快速发展。

注释:

①2005~2006年,进行了国际方案征集,于家堡金融区行动规划设计;2007年底国际建协规划咨询公司进行竞赛;2008年,美国Som公司芝加哥部与旧金山部参与城市设计国际咨询;2008年6月,政府明确设计公司。这几年间还召开了若干次国际工作研讨会议。

②2008年1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依然没有明确城市设计在城乡规划编制体系中的法律地位。

③于家堡金融区起步区包含京津城际以及于家堡枢纽站在内的共计35个地块,其中起步区一期工程包括“9+3”共12个地块项目,北至永太路,南至于荣道,西至郭庄子路,东至堡京路,占地面积约为26.3万平方米。“9+3”地块包括9栋甲级写字楼项目以及酒店、金融会议、服务中心3个配套楼宇,12个地块项目总建筑面积共计176万平方米,其中地上127万平方米,地下49万平方米,建筑高度138~244米。2009年12月26日上午,于家堡金融区起步区一期工程“9+3”地块举行了开工仪式。

④起步区“9+3”地块的建筑师有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崔恺,天津华汇工程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总建筑师周恺,台湾大元国际的姚仁喜,maD建筑事务所的马岩松,都市实践合伙人王辉,南京大学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张雷,中国科学院北京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总建筑师崔彤,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胡越,齐欣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齐欣。

参考文献:

[1]新都市主义协会.新都市主义[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2]孙施文,张美靓.城市设计实施评价初探―以上海静安寺地区城市设计为例[J].城市规划,2007(04).

[3]孙施文.城市中心与城市公共空间―上海浦东陆家嘴地区建设的规划评论[J].城市规划,2006(08).

城市设计的主要内容篇5

关键词:城市规划;景观设计;关联

1城市规划

第一,城市规划最简单的释义就是对城市未来的发展以及进步的预测与计划,并对城市中一系列能够利用的资源进行合理的利用与管理,为城市未来的发展贡献出自身的力量,同时城市规划还对城市景观设计起着指引与引导的作用。简言之,就是在具体的时间内,城市按照未来的发展趋势和整个社会的主要发展方向,再融合近期国家新推出的相关政策与策略,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城市未来发展的规划。第二,城市规划的基本目标是经过对自然环境的保护以及修复,从而营造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和平发展的生活环境,同时城市规划还应该及时地对传统民族文化以及重要的地方特色文化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在城市规划的设计与执行期间应当严格按照人文主义、科学合理、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来提升整个社会的经济与环境。

2景观设计的概念和内涵

第一,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产生了景观设计,其基本内容是经过科学地运用土地以及土地周围的生态环境等多方面元素,从而实现景观空间的合理利用,进而使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的舒适,身体健康也能够有所保障,进一步体现景观设计“以人为本”的设计重心。第二,景观的基本涵义。景观在最初仅代表一种视觉美,然而17世纪之后,景观的概念虽然依然代表视觉美,但是它真正地从画框中走了出来,走进了大自然。随着这些年的发展与进步,景观逐渐成为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种体现,成为大自然与人类和平发展的一种反映,也逐渐融入城市的规划中。现如今,景观能够代表的涵义是多种多样的。第三,景观设计所包含的基本内容。景观设计包含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区域性的景观设计,顾名思义,它的设计主要针对一个区域的整个空间以及生态系统等方面;二是城市景观设计,城市景观设计涵盖的内容较多,包含了城市整体空间结构的划分、整体户外活动空间以及建筑物、绿化等方面;三是社区的规划设计,其主要内容就是完成居民所生活以及所活动的社区的景观设计,最初的社区设计并不包括郊区设计,但随着社会的发展,郊区设计也逐渐被包含在内,近几年郊区景观设计人员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四是风景旅游区的景观设计,大多数的风景旅游区都是历史文化的产物,所以这种景观设计的难度较大,要在保护现有的历史文化遗产的同时,还要推陈出新,实现综合设计与规划,对园林进行合理的利用,从而使风景区变得更有吸引力。

3城市规划与景观设计之间的关系

现如今,城市规划与景观设计已经形成一种“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包含关系。从上文中所提到的城市规划以及景观设计的概念与内涵的基本内容能够了解到,实际上,现代社会的城市规划已经离不开景观设计,景观设计俨然已经成为一个城市的亮点,景观的合理利用以及科学划分能够全面地展现出这个城市以人为中心的中心思想,所以景观设计作为一个城市的呼吸道,是城市未来发展的重要元素,也是未来城市规划应该努力的目标与方向。城市规划与景观设计之间存在着互相促进与共同进步的关系,这两部分都应融入人文情怀、历史文化、生态自然等多方面因素,做到多方面考虑。合理的城市规划能够对景观设计的发展起到良好的指引作用,为其明确具体的执行方向,令景观设计真正成为一个城市文化的“代言人”。景观设计的大体方向就是把整个城市整体形象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与规划,在对整个城市进行景观设计之前,首先应该做的就是要对整个城市的基本形态以及主要格局进行详细了解,一个优秀的景观设计是不能够离开这些内容的。所以,城市规划对景观设计的一系列动作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城市规划是对整个城市的面积进行合理科学的划分与计划,而景观设计在其中所起到的作用就是将这种大方向的规划变得更加的具体与完美,景观设计能够将不同的景观元素进行合理的设计以及完美的掌握人类的心理动态,从而使城市规划变得更加的人性化,进一步实现人与自然的共同发展。城市的景观设计是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它的完美体现需要多方面人才的共同研究与探讨,才能够创建出魅力四射的城市环境。

4结语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城市规划与景观设计也在共同进步,他们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紧密,并且不断相互影响,城市规划的合理进行能够对景观设计的发展起到一个良好的指引作用,景观设计能够完美地表现出一个城市的主要功能以及人文气息。所以,在具体的建设中应当要掌握好两者之间的联系,不断地提高城市规划以及景观设计的能力与水平,从而达到城市与生态共同进步与发展的目的。

作者:马斌单位:珠海艺术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李美琴,刘清周.浅谈城市规划中城市景观设计与方法[J].科技资讯,2009(16).

城市设计的主要内容篇6

论文关键词:《城市道路与交通》,教学改革,开放式教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

 

《城市道路与交通》课程是城市规划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技术课,是为规划设计打下坚实基础的课程。它着重阐述城市道路设计、城市交通规划和城市道路系统规划两方面的内容,具体表现为城市道路的分类、城市道路平横纵断面和交叉口规划设计教学方法手段,城市道路系统规划的方法,城市各类交通规划内容。这些内容对城市规划设计起着引导制约和具体表现的作用。

针对这门学科基础课的特点,特别是这门课程的教学理论较少进行系统整理完善的特点,如何教好它多年来一直困扰着规划教育者。笔者以自身多年的教学实践,对《城市道路与交通》教学,从教学内容的针对性,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先进教学手段的应用方面,进行了一定的思考和尝试。

(一)城市道路与交通》课程教学特点

《城市道路与交通》教学主要是理论讲授,结合课堂讨论及现场观测,在一定实践中应用理论以加深理解,最后的课程设计帮助学生通过一定难度的规划设计实践进一步理解理论知识。

整个课程包括城市道路的分类、道路平横纵断面及交叉口的规划设计、各项对外交通设施在城市中的用地规模和选址以及城市各类交通方式的作用和特征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本课程有实践性强、涉及学科门类较多的特点:实践性强源于工程技术都是在具体的城市道路沿线地形基础上进行规划设计的;涉及学科不仅包括测量学、工程制图、工程地质(专业基础课)、路基路面工程,而且与城市总规、控规、详规等专业课紧密相关;同时课程教学中有大量图纸图片演示及较繁琐的推理计算和设计计算内容。

(二)对教学内容组织的思考――精心组织教学内容,有效利用课堂时间

1.研究重难点,合理分配课时

本课程两大部分涉及内容较多,全部内容的讲授宜用60~70学时,而实际情况是:为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调整表现为增加课程门数以扩大知识面教学方法手段,课程的学时数相应减少,目前《城市道路与交通》课程计划学时已减至45学时。

为了在极有限的学时中确保学生对较大量知识内容的理解并应用,教师在教学中必须精心领会并精简教材,充分利用有限学时,把教材变“薄”。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做到目标明确、重点突出、详略得当、而对其它一些内容,如行人、车辆基本知识,城市交通特征、路面知识、城市桥梁隧道等,或者在其它课程有涉及,或者课程要求较低,建议引导学生自学,可略讲,甚至不讲。这样亦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

2.教材、规范标准滞后于技术发展,对教材内容取舍、更新的高要求

随着城市道路交通规划技术及道路建设的高速发展,教学用教材、有关的技术标准规范应随之不断更新修订。而实际情况是,教材较长时间只有建工80版,2005、2007年分别有一套系统针对性教材上下册,且教材编写摘要新于之教学方法手段,对教材标准内容进行有益的扩展与深化。

如交通规划方法中增长系数法,实际应用已不常用,但因其方法简单易懂仍以之作突破口介绍交通规划出行分布预测方法,同时具体讲解其他方法及应用状况,保证学生掌握基本的关键性内容。

3.重视基础课教学,增强专业课内容联系。

《测量学》、《地质水文》等课程是城市道路与交通的技术基础课,同时《城市规划原理》之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部分、《城市详规原理》是本课程学习应用相关部分,有知识衔接的关系,学生应结合、交叉掌握。如道路设计的平交口竖向设计中等高线设计方法沿用测量学相关知识。若基础课内容掌握不到位,直接影响课程内容的理解消化。因此,教学中应加强与基础、专业课知识的结合,对学生正确引导,避免技术基础课与专业课相脱节,提高学生对课程的理解能力。

(三)对教学方法的思考

课程的教学一般为多媒体课堂教学+现场观测+课堂讨论+课程设计。

1.开放式教学模式的思考

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仍以教师为主导的启发式教学,二是以学生为主导的课堂讨论、专题科学报告、网上自主学习等。

(1)加强启发式教学,善于运用设问策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改变传统的“满堂灌”被动学习模式,转而以启发式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即主动学习)。教学中加强对学生思考活动的启发和引导教学方法手段,注重锻炼学生独立思考、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如在学习城市道路平面、纵断面设计后设计一些问题:平面、纵断面设计各自满足设计要求后,设计的道路是否就满足汽车行驶的要求?学生主动思考寻求答案后再提出:既然道路平面、纵断面单独设计满足要求后仍不能使设计道路完全满足汽车行驶的安全舒适要求,那么应如何检验并保证设计的合理性?通过质疑、思考解答自然引入“线形综合设计”内容,明显改善教学效果。

(2)以学生为主导的自主学习教学法

突破教材的束缚,变教材的绝对主导地位为辅助地位。教学模式中教师是指导者,学生成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可通过课堂讨论辩论、科学专题报告、网上学习等具体形式实施。如在讨论城市交通方式结构时为了在对各类各国交通模式了解中学习先进的规划理念,引入公共交通、自行车交通及私车交通等代表性出行方式在城市交通模式中地位的讨论,以宏观、发展的观点认识科学交通规划的基本点;对自行车交通、步行交通等布置专题报告写作任务,学生从选题、查资料、提出论点论文、汇报展出等5个方面进行,使学生在理解教材知识的前提下进一步锻炼独立分析思考问题的能力;建立多媒体教材体系,利用校园网课程辅助学习系统自主学习,辅助学习系统应包括课程内容、教学大纲、教案、习题、教学案例、授课录像、网上答疑等内容。学生通过校园网对课程内容进行复习、解疑、自测。

(四)对教学手段的思考

教学中注重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包括采用Cai教学、多媒体教学、投影电化等多种教学手段,增加直观效果,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1.图文并茂,加深理解

《城市道路与交通》需要演示、讲解大量图片图纸,如道路平、横纵断面图、道路交叉口平面及竖向规划图、路网构成及交通设施的类型、组织方式、规划布置等教学方法手段,将抽象内容具体化、形象化,有助于加深学生的理解认识。

如讲解平纵面线形组合时,配合适当和不适当线形组合的道路实貌透视图,加强空问想象能力,加深对线形组合的感性认识和理解。又如:讲授立体交叉内容时,由于立交特殊复杂的组成结构,不易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讲清立交的基本组成、功能和特点的目的。教学中考虑先选用图片介绍立交基本组成特点等,后用2学时观看录像,内容为某市环线上的各立交形式及交通特点,从而使学生以感性方式认识立交的基本内容,提高学习兴趣,加深了对课程的理解。

(五)重视实践环节,加强理论联系实际

1.为强调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需加强实践性环节。

课程设计是学生将所学理论用于实践的重要环节。设计实践中,要求学生独立使用工具书、查阅资料、正确运用规范和标准进行道路路线设计和交通模式规划设计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我们选择城市新区进行纸上定线道路平横纵设计和交通模式组织规划作业,设计时间为2周。

2.因课程设计在学期末,为加深平时课程学习中的理论理解,宜在讲解中穿插一定的实习时间教学方法手段,亦可以吸收学生参加科研项目和工程规划项目的道路交通规划设计部分,考虑将课堂设于工地或设计院,让学生参加技术设计、方案讨论会等,在教师和交通工程师的指导下,进行一定的工程方案设计,既加深了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又积累锻炼了动手能力和操作技能。

(六)对一些教学内容的思考

随着城市建设的大力发展,城市道路设计、交通规划的实践也随之发展,设计实践相关规范必随之修订更新,而我们的课程教学因与教材、规范等同步而出现内容整合不完善、滞后实际明显的情况,这要求教师能及时把握学科理论发展,掌握学科前沿研究成果,将之直接输入到教学实践中,尽量缩小、减少与实践脱节、滞后的问题。

在教学实践中有些问题因实践发展其解答已与教材、规范有明显不同,这一点应该引起教师的特别注意。如城市道路横断面类型选用的问题,我国城市道路横断面因规划指标规定中推荐、交管部门的推广,一度几乎都采用三块板形式教学方法手段,我们的课程学习中也把三块板断面作为横断面的首选形式。但实际上,三块板断面在路段上有积极分流的作用,但在交叉口由于机非矛盾尖锐,容易引起严重的交通问题,如交通混乱、通行能力降低;比起一块板,比起放弃三块板改为多条平行支路,后者更容易合理安排保证路网畅通。再如其它知识点,路网中支路作用的重要性、交通方式结构中自行车交通出行比例、合理停车规划的重要性等等,实践与理论之间都存在脱节问题,这要求教师理解并掌握学科前沿知识,使课堂教学与实践紧密结合。

(七)结束语

作为一门城市规划专业的重要技术基础课,课程教学过程的进行直接影响到本专业学生的专业素质和技术水平。而教学过程的效果好坏关键在教师。教师不断学习本专业、本课程最新动态和发展,将最新科研成果引入课堂,真正做到使教学清晰、透彻,这样在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同时也锻炼了学生自我学习、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建设部.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1995.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1995.

[2]徐循初.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上、下)[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3]徐循初.再谈我国城市道路网规划中的问题[J].城市规划汇刊,1994,(4)

[4]宗琦,叶静辉.精简教材内容注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一浅析《道路勘测设计》课程教学改革[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2004,vol.6(1)

[5]陆建.交通规划类课程实验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5,vol.24(1)

[6]郑祖武.中国城市交通[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4.

城市设计的主要内容篇7

【关键词】建筑设计;城市规划;发展

1、前言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化进程日益加速,城市建设正处于一个快速增长期。建筑与城市之间的脱节现象非常突出,城市规划管理对建筑创作中城市意识的控制和引导力不从心。主要原因在于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之间的衔接产生了严重的脱节。规划控制比较概括、抽象,且控制指标未能与建筑设计在质量上产生直接的对应关系。一部分原因在于建设业主注重投入产出的利益最大化,另一部分原因在于业主和建筑师在建筑创作中缺乏对城市整体意识的有效把握,单一考虑建筑物自我的功能、形象,追求“新、奇、特”的个体表现欲,忽视了建筑物对城市的影响。其主要问题在于建筑对自身在城市构成中扮演的角色不清晰,特别在当今城市开发建设利益多元化、城市建设以房地产开发这种单一模式为主的时代背景下,城市与建筑的脱节就越发突出,所以解决问题的紧迫性就越发突出。本文就城市与建筑设计之间的关系,进行简单的探讨。

2、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关系

城市规划设计是一门正逐步完善和发展的综合性学科,是一门在实践中安排城市发展规划与建筑设计、景观设计相对关联的实用性学科,它具有相对独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它主要解决的是城市的面和线问题。建筑设计是在城市规划的前提下,根据建设任务要求和工程技术条件进行全面设想,并根据其功能具体确定建筑物的空间组合形式和详细尺寸,构造及材料做法。它也具有相对独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主要解决的是城市的点和面问题。同时城市规划设计主要是通过建筑设计、景观设计来实现的。城市规划管理是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通过政府行为来对城市规划设计和建筑设计进行监督、管理,并对二者之间发生的矛盾加以协调解决。

3、城市规划对建筑设计的影响

3.1场地设计

场地设计是为满足一个建设项目的要求,在基地现状条件和相关的法规、规范基础上,组织场地中各组成要素(交通系统、室外活动设施、绿化景园设施、工程系统)之间关系的设计活动。其根本目的是通过设计使场地中各要素,尤其是建筑物(对于室内空间的要求是建设目的中最主要的部分,这使建筑物成为一个项目最主要的内容,建筑是场地设计中的核心内容)与其它要素能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3.2工作内容

从工作内容上看:场地设计即是整个建筑设计中除建筑物单体的详细设计外所有的设计活动。这一般包括建筑物、交通设施、绿化景园设施、场地竖向、工程设施等的总体安排以及交通设施(道路、广场、停车场等)、绿化景园设施(绿化、景园小品等)、场地竖向与工程设施(工程管线)的详细设计。

3.3建设流程

从建设流程来看:实际建设流程中,一般首先是业主确定一个建设项目,并取得了相应的用地,然后再委托建筑师来设计,建筑师是在业主所提出的设计任务和基地条件的基础上开始工作的。设计者在进行具体的设计前要做细化和完善设计任务的工作。包括详细培植项目的组成内容,并对这些内容的规模、形式等一些有关的问题做出较为明确的规定,同时要与业主协商,以取得一致的意见。

3.4城市规划对场地设计的要求

城市规划对场地设计的要求一方面体现在城市总体规划对于城市用地的发展方向和布局结构的控制之上。另一方面,体现在控制性详细规划中,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要求是具体性的,对场地设计有更直接的影响,场地设计对控制性详细规划之中的土地使用和建筑布置等各项细则必须做出恰当的切实反应。这些要求一般包括:对用地性质和用地范围的控制,对于容积率、建筑覆盖率、绿化覆盖率、建筑高度、建筑后退红线距离等方面的控制,以及对交通入口的方位规定等。它们会对场地设计尤其是布局形态的确定构成决定性影响。

3.5我国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研究

控制性详细规划作为城市总体规划与修建性详细规划之间中间环节,是城市规划管理的主要依据和和土地有偿使用的前提条件。随着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其控制力也受到了严峻的挑战。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城市建设加速,同时也出现种种失控现象。我国控规传统做法忽略了经济规律。目前,我国控规典型的做法是由规划师在指定的大街区或几个大街区内,参照甲方提供的容积率(密度),摆房子,即在保留部分现状的前提下,追求空间体量的美学关系和视觉效果。然后以此来分割地块、分配楼板面积、指定建筑红线,以供将来批租土地之用。这种做法常常土地市场经济规律。如,规划师为了追求美的原则,把地块分配的大小不一,建筑规定的高低不一,丧失了统一的标准和公平的原则。还违背了地价运作的经济规律。

4、正确处理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关系

4.1科学对待城市规划设计

城市规划设计是一种设计社会空间和物质空间健康发展进程的社会实践。因此城市规划设计应该包括从策划到维护的所有内容。在城市规划设计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不同的类型。根据阿普尔压德(D・appLeYard)的观点,城市规划设计内容日趋综合,方法包容性更强,从单纯注重形态的设计发展到综合设计。在城市规划设计中不但要注重城市的功能分区,交通流线,而且还要注重建筑物的体量、尺度、比例、色彩、造型、材料、空间等。必须强调“城市规划设计最基本的特征是将不同的物体(包括建筑物)进行联合,使之成为一个有机整体,设计者不仅必须考虑物体本身的设计,而且还要考虑一个物体与其他物体之间的关系”。一个城市建设的好坏与城市规划设计水平的高低有着直接关系,因为城市规划设计是城市建设的基础,也是建筑设计的依据。在我国一般一个城市规划设计经批准后,要执行十年以上,在批准城市规划设计时一定要采取科学认真的态度。

4.2建筑设计服从城市规划设计

美国城市规划师伊・沙里宁曾经说过:“通常做设计是要把它置于一栋房子中;将一栋房子置于周围的环境中;将周围的环境置于一个城市规划中。建筑师在设计单体或群体建筑时,必须考虑建筑的大环境和开发地盘红线内的小环境问题。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建筑设计也得到了长足发展。在建筑创作繁荣的同时,也存在着令人担忧的问题,在快速发展中,建筑师在建筑创作时对人文的关注、对环境的关注显然不够。例如北京的长安街,虽然每栋建筑单体都采用了中国最好的设计院和最优秀的建筑师的作品,而且在建筑造价上也毫不吝啬,就其艺术价值本身而言,仍然是业界人士批判的焦点。究其原因,主要不在于建筑本身造型,而在于对周围环境的忽视,以及强烈的个体表现欲所造成的整体不和谐。可见,在城市规划设计的指导下,注重周围环境的协调,即使是最简单的建筑设计也能取得好的效果。

4.3、建立建筑设计方案评审制度

重要的建筑是一个城市的象征,它的好坏对一个城市的形象影响也是很大的。应该尽快建立建筑设计方案评审制度,组织一些专家对建筑设计方案进行评审,一是看建筑设计方案是否符合城市规划设计的要求;二是对建筑设计方案本身进行评审,看它的设计思想是否符合设计任务书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选出好的作品。在对建筑设计方案进行决策时,不仅要关注建筑物本身,而且还应关注其是否与周围环境相协调的决策制度,这里的关键是提高管理者的决策水平,把握好价值取向,不能把独一无二、标新立异作为取舍的唯一标准。

城市设计的主要内容篇8

《城市规划原理》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考虑到我院建筑学专业的特点,针对已有的《城市规划原理》课的教学模式和设计环节,从以下环节进行教学改革与实践

1.突出教学重点,注重应用能力的培养。鉴于城市规划工作具有的综合性、实践性、政策性、动态性、地方性、长期性的特点,对《城市规划原理》课的教学带来诸多难点,其主要表现为教学内容涉及面广,许多章节前后逻辑连贯性不强,书上的案例部分缺少时效性,给学生的理解掌握带来困难。因此,在教学内容上确立“一条主线,三个培养”的原则,以期达到教学大纲的要求,一条主线是以突出基础教学为重点,即以城市规划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观点为主线,课时分配上首先保证基础、重点、难点内容有充足的课时,基础、重点部分占70%的课时;三个培养即:(1)教学中始终贯穿着注重应用能力的培养,注重基础知识、基本理论的综合运用;(2)坚定贯彻对学生求实认真、刻苦钻研的精神培养,加强对学生的作业、设计、调查报告、参观报告的训练练习;(3)注重对建筑学、城市规划专业知识之间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优化课程内容结构、处理好与其它专业课的衔接,如建筑策划、场地设计、建筑设计;以便达到知识积累与能力培养相结合,专业性与综合性相结合。

2.充实优化教学内容,切实掌握专业最新动态。针对学生特点、实际需求充实优化教学内容。教师要克服以往教学内容上面面俱到、照本宣科、理论多、案例少而过时的情况,灵活掌握建筑学专业的特点,安排形式多样、密切联系建筑设计方面的教学内容。一是要根据章节特点合理整合、删减,增强教学内容的逻辑性、关联性。如在《城市规划原理》课教学改革中,将居住区规划一章节与居住区规划设计的部分内容结合在一起,通过理论联系实际,使《城市规划原理》课教学内容生动形象,提高了理论课教学的理解力和说服力。二是在教师的教案和讲义中,不断增加国内外最新的规划理念。如在介绍城市规划的任务和原则这一部分内容时,介绍国外的城市规划理念我们特别注意增加介绍城市规划的前沿发展动态及最新的规划理念,因为,我们的教材还没有增添当今城市规划的前沿发展动态及最新的规划理念,所以,要将城市规划发展的新动态充实到教学内容当中去。三是教师要不断关注国内专业动态,收集相关资料和城市规划案例用于教学。如目前大型企业集团的房地产开发往往与城市规划、地区规划紧密结合,进而对于城市发展、区域发展建设产生反推动力。教师要注意收集整理相关案例,引导学生主动深化专业思维的广度、深度。

3.强化实践环节,推动学生自主学习。依城市规划的特点,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探索把实际案例引入到课堂教学中。一是在课程设计过程中,尽可能采用真题进行设计,组织学生实际地调查所设计地块的环境状况,充分地考虑城市规划的基本要求及限定条件,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知识综合运用能力,从中加深理解城市规划原理的内涵,体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技巧及其重要性。二是通过实际案例教学实践,更能适应本专业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学习特点,既能避免枯燥理论降低了基础薄弱的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使基础较好但实际经验少、思维局限较大的年轻学生增强实践经验、拓宽思路,实践表明,能较大增强自主学习的动力。三是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有利于建筑学专业学生全面系统认识城市规划原理,使得学生对于理论内容理解更充分、更形象、更迅速,并运用到建筑设计当中,有利于夯实学习效果,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培养出更适合社会用工需求的学生。

4.改进教学手段,加强与学生互动交流。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采用录像、投影、动画等方法进行交互教学,使抽象的理论教学变的更加直观,利用互联网建立教学平台,如建立网络交流平台,加强教师和同学之间的交流沟通,及时解决学生的学习问题。开展第二教学课堂,通过组织学生参观城市规划馆,进行较为直观的教学,充分了解建筑与城市规划的发展变化,更生动地了解建筑设计与城市设计,城市不仅需要规划师勾画和谐的蓝图,更需要建筑师在城市规划付诸实施过程中创建满足内部功能和外部空间要求的建筑作品。通过第二课堂教学,使学生在建筑设计上对人、环境与建筑有充分地理解。

城市设计的主要内容篇9

关健词:城市规划;市容环境;城市形象;规划编制;规划实施

1.引言

新中国成立60年,我国城镇化的发展成就举世瞩目,城乡面貌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到2008年底,我国城镇人口6.07亿人,城市化水平由1949年的7.3%提高到2008年的45.68%。随着城镇化战略的实施,我国城市规模正在快速扩大。面对已经到来的城市建设高潮,如何增强城市的个性,提升城市环境的品位,创造舒适宜人的城市环境,建设既具现代气息,又有传统风情的以人文本的城市,成为一个十分紧迫的战略性课题。城市建设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市容环境来体现的。市容环境建设与管理的整体水平影响着城市形象的塑造,影响着城市个性特色的培育,影响着城市综合实力的提升,甚至影响着城市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2.问题的提出

2.1现状

基于市容环境重要性的这种认识,城市政府都高度重视城市市容环境的建设与管理,都把这项工作列在了政府施政的重要议程,城市的市容环境有了很大程度的改观,城市的现代化建设有了较大进步。在我们欣喜于市容环境日新月异,不断向文明、优美和现代化的方向发展的同时,毋庸讳言,在当前城市市容环境建设和管理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通病”和“顽疾”:城市建筑特色不突出,缺乏个性;城市规模发展无序控制,“摊大饼式”发展;历史街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为城市开发让路,城市文化遗产和历史文脉遭到破坏;乱搭乱建等违法建设现象屡禁不止;城市园林绿化水平和总量较低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势必影响城市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因此必须要认真对待,反复研究,慎重决策。

2.2原因

问题的产生,不是偶然的,它有各种原因,从城市规划角度分析,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规划设计水平不高。由于规划设计人员的自身技术素质缺陷、规划理念陈旧,加之规划编制手段落后等因素,制约了市容环境建设规划水平的提高,这导致了城市市容环境建设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指导。

二是规划实施不到位。一方面是由于缺乏强有力的监督制约机制,规划管理人员不能很好地依法行政,在执法过程中,使规划实施不到位;另一方面是行政干预太多,长官意志横行,随意变更或调整规划,任意干预规划执法,城市规划“朝令夕改”。

三是社会的规划意识淡薄。由于我国法制建设起步较晚,又受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较深,加之对有关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学习力度不够,造成了市容环境建设中违法建设的反复性和违法主体的多样化,各类违法建设屡禁不止。

3.市容环境与城市规划的关系

3.1概念。一般认为,市容环境是城市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提高城市知名度、形象力的重要视角和窗口。它是一个综合的大系统,包含了城市形象的各个构成要素:由诸如环境卫生、环境保护、建筑景观、园林绿地、夜景灯光、基础设施、户外广告、城市道路等等这样众多的子系统组成。如何为市容环境的这些要素搞好科学配置,建设和管理一流的现代城市市容,也正是城市规划的重要任务和目标。众所周知,城市规划,是城市政府在一定时期内对城市建设、经济发展在时序和空间上进行统筹兼顾,综合部署的最重要的宏观调控手段。

3.2关系。从概念上看,市容环境与城市规划的相互关系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城市规划决定着市容环境建设水平。这是由城市规划的两个环节因素决定的:一是城市规划设计对市容环境建设的指导作用,离开了城市规划的指导,市容环境建设就没有明确的方向和目标,市容环境的合谐美、整体美和秩序美也就无从谈起。二是城市规划管理对市容环境建设的保障作用。各项市容环境规划的实施都离不开严格的规划管理,没有严格规范的执法程序,没有一流执法队伍,没有健全完善的法规体系,要想搞好市容环境建设和管理也是不可想象的。

另一方面市容环境对城市规划具有能动作用。市容环境建设和管理水平的高低也可以反映出城市规划水平的高低,并对城市规划的进步和发展起到促进或阻碍作用。市容环境好,对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都有一定的吸引力,就会加速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就会刺激城市规划加快编制,对规划成果的水平有更高的要求,在这种情形下,城市规划就能得到更快地提高和进步;相反,如果市容环境较差,这会或多或少地影响城市经济的发展,城市建设的动力也就会受到影响,也势必阻碍城市规划的全面进步。

4.思路与对策

搞好市容环境建设与管理,从规划角度讲就是要注重抓好两个环节:一是市容环境各项建设规划的编制,这是描绘未来城市市容环境美好前景的过程;二是规划管理,这是市容环境建设规划付诸实施的过程,也是市容环境景观逐步形成的过程。

4.1规划编制

编制市容环境建设规划要以规划建设特色突出、市容整洁、环境优美、舒适安全的现代化文明城市为目标,按照“不求最大,但求最佳”的规划建设思路,坚持科学、特色、人本、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运用城市设计的方法,综合考虑自然环境、人文因素、城市居民的生产生活需要等各方面要素,对城市市容环境各项建设做出统一规划,提高城市的环境质量、服务功能和景观艺术水平。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4.1.1城市规划要注重城市的整体设计。做到对城市市容环境的高起点规划,必须发挥规划的“龙头”引导和调控职能,对城市进行科学、超前的整体设计。主要把握以下几个环节:一是城市整体的景观风貌设计;二是城市空间布局的设计,如城市高层建筑的合理分布,视觉走廊的通畅、城市天际轮廓线的勾勒、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的布局等;三是城市街景风貌的设计,尤其是城市轴线和节点的设计;四是城市各个分区的规划和建筑设计;五是城市道路交通体系设计,包括城市路网和出入口的景观设计;六是城市标志性地段、标志性建筑物和标志性建筑群的设计;七是文物古迹和风景名胜区的设计;八是城市的生态环境设计等。

4.1.2城市规划要着眼于创造城市特色。城市的特色,首先要遵循规划的环境与条件来创造,以此塑造城市鲜明的个性和形象。要注意研究各个城市在历史文化、传统风貌、自然环境等多方面的特性,在开展城市规划设计过程中加以考虑,努力塑造自己的特色和灵魂,使城市形象富有鲜明的个性和生命力。一要发挥自然优势,充分利用城市自然地理的江、河、湖、海、山等环境资源,塑造城市山水城市特色;二是发挥气候优势,突出植物造型、造景、造园,体现新奇特等园林特色;三要发挥历史文化优势,特别是要做好古城保护和新区建设协调发展的文章;四是要发挥城市的人文优势,使城市的风土人情、民族文化等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得到充分体现。

4.1.3城市规划要着力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要以城市生态学和城市美学为指导,统筹考虑城市园林绿化的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保持人与环境的合谐共存,为城市人营造人性化的氛围。一要利用规划手段挖掘潜力,增加绿量。通过拆墙透绿、拆房还绿、小区建绿、租地种绿、见缝插绿等方式,不断开拓绿色空间,提高绿化覆盖率;二要建设独具特色的城市园林体系和园林景观。搞好以广场、游园为景点,以道路绿化为框架,以公园、林地为基础的点、线、面的园林绿化格局建设,同时规划建设以符合当地气候特征为主、四季变化不断的园林景观,利用适宜的花草和树种,塑造特色鲜明的园林城市。

4.1.4城市规划要着力提高城市的文化品位。城市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文化是城市的重要灵魂。提高城市的市容环境整体水平,同时也必须规划建设好城市的精神形象工程,搞好城市文化设施建设,如图书馆、博物馆、体育场馆、青少年活动中心等,这些社会项目都应该是城市形象工程的应有内容,是城市文化的内核和底蕴的重要体现,是衡量不同时代的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品位高低的主要载体。同时,要规划建设好城市雕塑,城市雕塑是城市的“眼睛”,是城市美化的点睛之笔,尤其是大型的城市雕塑,更是城市之魂,代表着这个城市的时代特征和精神面貌。因此,规划建设城市雕塑时,要反映城市自身的文化积淀,体现城市的主导精神,追求雕塑主体与环境背景的有机融合,构建雕塑、建筑、绿化的三位一体效应,使之真正成为艺术精品、城市景观。

4.2规划实施

编制出城市市容环境建设规划后,下一步的工作就是要抓好规划的实施工作。如果没有严格的规划实施管理作保障,再好的规划也只能是“纸上的图画”,中看不中用。要确保市容环境各项建设规划落实到位,就必须在规划实施的过程中,严格规划管理,坚持依法行政。

4.2.1严格规划审批程序,树立规划权威。重大项目规划应坚持由规划部门审查、专家委员会论证、城市政府联席会审定的程序;对一些重要建设规划一定要找水平高的规划设计单位进行设计,做到多方案比较论证,择优采用,以确保规划的高起点、高水平;在具体建设中,严格执行批复的各项建设规划,不得随意变更;严格贯彻执行以《城乡规划法》为核心的规划管理法律法规,确保把城市规划区内一切建设活动纳入统一管理的轨道,促使各个层次的建设规划都能得到协调实施,使市容环境建设具有统一性。

4.2.2加大规划监察力度,强化批后管理。一是对批复实施的市容建设规划强化跟踪监督,把好建设工程许可证核发关、放验线关、档案资料收集关、规划竣工验收关等环节;二是完善监督约束机制,积极推行“阳光规划”。要逐步扩大公众参与的力度,采取适当方式听取群众意见,建立和开辟多种社会监督举报渠道,形成部门内部、政府、社会层级监督,以提高规划决策和实施的透明度;

4.2.3加强宣传,提高规划意识。采取多种形式深入宣传城市规划法规,做好集中宣传与日常宣传的有机结合,增强社会各界对城市规划的了解,进一步提高各级党委、政府以及有关部门的领导干部和广大市民的规划意识和法制观念,形成全社会自觉关心、监督、参与、服从城市规划的良好氛围,保证各项建设规划的顺利实施。

4.2.4结合各种整治活动,推动规划实施。可以结合当地的特点,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城市主干道沿街建筑整治、城乡结合部乱搭乱建整治、户外广告和夜景灯光等专项整治活动,进一步强化规划管理,以促进市容环境各项建设规划的完整实施,整顿和规范城市市容环境,推动城市建设水平。

城市设计的主要内容篇10

关键词:城市规划原理;建筑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6-0041-02

一、建筑学专业设置《城市规划原理》课程的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城市规划已成为城市建设有序协调开展的重要环节。当前,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引起了城市空间结构的深刻变化,十六大报告中把小城镇建设发展作为未来发展的战略目标。中共中央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上海世博会将主题定为“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是世博史上第一次出现“城市”主题。所有这一切都表明,对参与城市规划建设的建筑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建筑学专业的学生不仅需要掌握建筑技术,更需要掌握城市规划方面的知识。因此,对建筑学专业开设的《城市规划原理》课程进行教学实践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其加深城市规划原理在建筑设计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就要求我们对未来城市的建筑师必须抓好《城市规划原理》课程的教学工作,以培养出满足未来城市建设和可持续发展需要的建筑专业人才。

二、《城市规划原理》课程的现状

目前我院《城市规划原理》教学主要是在建筑学、城市规划、房地产开发与经营、环境艺术、测绘、给水排水专业中开设,除建筑学、城市规划专业外,其他专业多数开设该课程的教学课时短。建筑学专业的该门课程理论部分在大三上学期开设,开设课时多为56课时;大三下学期为课程设计实践,时间多为40课时加1个设计集中周。教材基本上选用同济大学李德华教授的《城市规划原理》第三版,该教材为本科院校的城市规划设计和建筑学专业的教材,其内容范围广、深度大,对我院以强调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为主的教学来讲不太适合,删减了城市公共空间、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更新、城市规划的行政与法规章节。课程设计以居住小区规划设计为实践课题。

三、《城市规划原理》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考虑到我院建筑学专业的特点,针对已有的《城市规划原理》课的教学模式和设计环节,从以下环节进行教学改革与实践

1.突出教学重点,注重应用能力的培养。鉴于城市规划工作具有的综合性、实践性、政策性、动态性、地方性、长期性的特点,对《城市规划原理》课的教学带来诸多难点,其主要表现为教学内容涉及面广,许多章节前后逻辑连贯性不强,书上的案例部分缺少时效性,给学生的理解掌握带来困难。因此,在教学内容上确立“一条主线,三个培养”的原则,以期达到教学大纲的要求,一条主线是以突出基础教学为重点,即以城市规划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观点为主线,课时分配上首先保证基础、重点、难点内容有充足的课时,基础、重点部分占70%的课时;三个培养即:(1)教学中始终贯穿着注重应用能力的培养,注重基础知识、基本理论的综合运用;(2)坚定贯彻对学生求实认真、刻苦钻研的精神培养,加强对学生的作业、设计、调查报告、参观报告的训练练习;(3)注重对建筑学、城市规划专业知识之间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优化课程内容结构、处理好与其它专业课的衔接,如建筑策划、场地设计、建筑设计;以便达到知识积累与能力培养相结合,专业性与综合性相结合。

2.充实优化教学内容,切实掌握专业最新动态。针对学生特点、实际需求充实优化教学内容。教师要克服以往教学内容上面面俱到、照本宣科、理论多、案例少而过时的情况,灵活掌握建筑学专业的特点,安排形式多样、密切联系建筑设计方面的教学内容。一是要根据章节特点合理整合、删减,增强教学内容的逻辑性、关联性。如在《城市规划原理》课教学改革中,将居住区规划一章节与居住区规划设计的部分内容结合在一起,通过理论联系实际,使《城市规划原理》课教学内容生动形象,提高了理论课教学的理解力和说服力。二是在教师的教案和讲义中,不断增加国内外最新的规划理念。如在介绍城市规划的任务和原则这一部分内容时,介绍国外的城市规划理念我们特别注意增加介绍城市规划的前沿发展动态及最新的规划理念,因为,我们的教材还没有增添当今城市规划的前沿发展动态及最新的规划理念,所以,要将城市规划发展的新动态充实到教学内容当中去。三是教师要不断关注国内专业动态,收集相关资料和城市规划案例用于教学。如目前大型企业集团的房地产开发往往与城市规划、地区规划紧密结合,进而对于城市发展、区域发展建设产生反推动力。教师要注意收集整理相关案例,引导学生主动深化专业思维的广度、深度。

3.强化实践环节,推动学生自主学习。依城市规划的特点,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探索把实际案例引入到课堂教学中。一是在课程设计过程中,尽可能采用真题进行设计,组织学生实际地调查所设计地块的环境状况,充分地考虑城市规划的基本要求及限定条件,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知识综合运用能力,从中加深理解城市规划原理的内涵,体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技巧及其重要性。二是通过实际案例教学实践,更能适应本专业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学习特点,既能避免枯燥理论降低了基础薄弱的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使基础较好但实际经验少、思维局限较大的年轻学生增强实践经验、拓宽思路,实践表明,能较大增强自主学习的动力。三是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有利于建筑学专业学生全面系统认识城市规划原理,使得学生对于理论内容理解更充分、更形象、更迅速,并运用到建筑设计当中,有利于夯实学习效果,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培养出更适合社会用工需求的学生。

4.改进教学手段,加强与学生互动交流。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采用录像、投影、动画等方法进行交互教学,使抽象的理论教学变的更加直观,利用互联网建立教学平台,如建立网络交流平台,加强教师和同学之间的交流沟通,及时解决学生的学习问题。开展第二教学课堂,通过组织学生参观城市规划馆,进行较为直观的教学,充分了解建筑与城市规划的发展变化,更生动地了解建筑设计与城市设计,城市不仅需要规划师勾画和谐的蓝图,更需要建筑师在城市规划付诸实施过程中创建满足内部功能和外部空间要求的建筑作品。通过第二课堂教学,使学生在建筑设计上对人、环境与建筑有充分地理解。

《城市规划原理》是我院建筑学专业的一门必修主干课程。21世纪是城市的世纪,鉴于我们的城市处于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时期,对于建筑学专业的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要不断改革《城市规划原理》的教学,根据实际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改革,以使学生更加全面深入地掌握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之间的相互关系,以适应城市建设发展的需要;在进行建筑设计时,能够以《城市规划原理》知识为基础,具有从全局观念、整体意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张峰,任云英,周庆华,黄嘉颖,杨辉.城市规划基础理论教育教学改革实践探索[J].建筑与文化,2009,(06):55-57.

[2]赵秀敏.环境艺术专业的建筑学课程教学实践[J].高等建筑教育,2003,(12):2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