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高压电工基本理论知识十篇高压电工基本理论知识十篇

高压电工基本理论知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0:26:01

高压电工基本理论知识篇1

关键词电工进网作业高压理论培训教学方法

为了规范电力行业、保障电气安全作业,根据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第15号令规定,电工进网作业许可证考试实行国家统一考试[1]。电工进网作业许可证是电工具有进网作业资格的有效证件。进网作业电工应当按照规定取得电工进网作业许可证并注册。未取得电工进网作业许可证或者电工进网作业许可证未注册的人员,不得进网作业。因此,电工进网作业许可证是保证电气安全的最基本措施之一,对其考试的培训教学要求应该主要针对进网作业电工的岗位需求,密切联系电力生产实践,注重科学应用,并以安全主线贯穿始终,力争具有针对性、实用性、先进性和科学性。

宿迁市电力培训中心高压电工进网作业许可证培训班开班以来已经为电力系统及相关单位培训了数百名员工。电工进网作业许可高压理论部分知识面广而宽,在考教分离的体系下,考试的广度及深度都逐渐加大,这对“电工进网作业许可证”的培训教学的改革和深入提出了严峻的考验。2011年11月28日,宿迁市第20期电工进网作业许可培训在泗阳开班,针对这次开班教学的实际情况对培训教学进行总结与改进,从而为以后的高压进网作业培训教学质量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电工进网作业许可考试培训的教学过程

(一)电力系统的基本知识

电力系统基本知识作为电工进网作业许可考试的第一部分起到了总述的作用。了解电力系统的基本构成、电力负荷的组成及分类就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这一章的教学主要手段是对基本概念的讲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识记关键知识点。结合学员实际的工作情况,将原理用最浅显的语句表达出来,方便记忆。

(二)电气安全技术及电力安全工作规程

进网电工作业首要的就是要掌握电气安全技术。高压理论部分的电气安全技术主要掌握电气安全用具和触电急救的方法,以及电气作业的安全技术和组织措施;了解电击方式及电气火灾补救措施等。这部分的内容与进网电工的实际工作息息相关,除了在本章做重要讲述之外,在其他各章都穿插了电气安全技术的相关内容。

(三)电力变压器的知识

变压器作为电力系统中核心部分,了解、掌握和熟悉电力变压器的各种专业基础知识显得非常重要。变压器的分类主要有电力变压器、仪用互感器和特种变压器。这其中就需要了解和熟悉变压器的工作原理、结构、型号及技术参数、运行条件及方式等知识点。本部分的教学采用的是理论教学和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讲授完理论部分之后紧接着就进行电力变压器的维护、排故等操作,这样就更加方便学员领会电力变压器的理论部分。经过实践教学,这部分的理实一体化收到了很不错的效果。然而由于学员的学历水平参差不齐,一部分学员对变压器的相关计算不能完全理解。对单相、三相变压器一次侧、二次侧额定电压、电流的计算感觉不太容易接受。但是不论是从电工进网作业许可考试的过关方面还是从工作实践出发电力变压器的计算都是比较重要的。因此如何让学员在理解电力变压器理论的基础上进行一二次侧的计算,在教学方法上尚待改进。

二、电工进网作业许可考试培训教学总结

(一)教学安排有所创新

电工进网作业许可考试培训的教学内容应该是针对岗位的普遍要求,电力实际生产和培训教学知识点密切结合。宿迁市第20期电工进网作业许可培训在教学安排上进行了一些改革。针对理论和实践教学的针对性和紧密型,采用理论教学培训之后立即进行与之相关的实践教学培训以强化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效果。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教学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先进性和科学性。

(二)教学内容不拘泥于教材

此次的电工进网作业许可培训内容不仅仅是为了应付过关考试,而是本着让学员多一点理论基础的原则。因此在编排教学内容的时候适当增加了电力安全工作规程变电部分及线路部分的相关知识点。另外最后一章电气安全部分将事故安全知识点分散到各个主要单元当中,并穿插了现场急救、人工呼吸法、高压触电急救,真正体现考证培训与安全培训贯穿始终。

(三)课堂气氛活跃,教学相长

此次的培训过程尽量改变了以往那种以讲解知识点为主的教学方式,让学员参与了学习讨论。实践证明,学员大胆发表意见,通过他们实际的施工经验来检验理论。在这样的轻松状态下,焕发了创造的热情,释放了巨大的学习潜能。

三、今后电工进网作业许可考试培训教学方法尚需改进

(一)进网作业人员的学历水平高低不等,年龄层次分布非常广,从二十来岁到四五十岁的员工都有。因此,需要制定针对年龄跨度大的学员范围的教学计划。让年龄低的学员学而精,年龄高的学员能基本理解原理。

(二)电工进网作业许可考试已经全部实现了无纸化考试,全部的考试内容都是通过电脑来完成。在考证过程中发现,有一部分年龄大,学历层次比较低的学员甚至不知道如何操作电脑,当然也就对这种形式的考试感觉吃力。因此,在今后的教学计划上,应该安排两个学时左右的时间为学员普及基本的电脑操作,有助于对于提高学员考证过关率。

四、结束语

进网电工许可证考试的培训时间是有限的,而涉及的知识面是广泛的,整个教学工作是一项重要而严谨的系统工作,关乎整个电力系统的安全。因此,需要在不断的培训教学过程积累经验,发扬有效的教学手段,摒弃传统落后的教学方法,积极探索,锐意进取,才能不断提高电力员工的整体知识水平和安全意识。

参考文献:

[1]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电力业务资质管理中心编写组.电工进网作业许可考试参考教材――高压理论部分[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

高压电工基本理论知识篇2

【关键词】电机与变压器;教学方式改革;教材建设

“电机与变压器”是职业院校电工专业的一门专业理论课,是为生产实习课与解决实际技术问题问题奠定理论和技能基础的,其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目前采用的《电机与变压器》教材,多讲授比较传统的内容,遍布各公式较多,与近年来生产生活结合紧密、趣味性较强实例没有补充进来,因此让学生望而却步,学习起来缺乏主动性。而学校的教育目标主要是培养面向生产和社会实践一线的实用型、高级技术应用人才。围绕这一培养目标,《电机与变压器》课程教学应以必需、够用为度,重在强化应用和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必须从教材建设、教学方法、实习教学等方面进行多种途径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一、教材的建设

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毕业生提出了新的要求,从近几年的人才招聘来看,社会和企业希望学生一毕业就能对工厂中的电机、变压器等相关设备比较熟悉并能够自如维护其正常运行。为了使教材内容更好满足工作需要,新教材内容要力求与职业教育的目标有机结合。首先,淡化公式的推导过程;注重公式内涵及应用;注重分析相关参量对电机变压器实际工作性能的影响;其次,简化电机变压器原理的分析;加强工业生产及生活中实际应用的举例;再次,新教材内容的编排上力求图文并茂、并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好奇心重。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最后,要激发学生的探索积极性,必须注重实践。根据生产实际对技能型人才所需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的要求,强调理论与实践并重,理论为应用服务的原则。在理论教材中增加与生产实际联系紧密、可操作性强的实验内容及相应的工程背景,让学生提前对工厂设备及操作控制方法有足够的了解。

二、教学方式的改革

如何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快掌握电机及变压器的基本理论知识,激发其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一件值得探讨的问题。没有强烈的求知欲,不论教师投入多大的精力,学生学习的效果都不够理想。通常学生总是以积极的态度对待第一堂课,所以要争取从第一次课开始就应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讲解电机与变压器绪论部分时要广泛查阅资料,精心备课,力求让学生对电机及变压器在生产实际及经济建设中的极其重要的作用有深刻的认识,明确学习该部分知识对将来工作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而增强其求知的欲望。同时创造条件在实验室上第一节课,在实验室内可以直接把小型电机和变压器拆开,把它们的内部世界展现在同学们面前,这样做的日的是为了消除同学们对电机及变压器结构的神秘感,把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增强其学好电机及变压器理论知识的信心。在拆装的过程中,对每一步骤的要领及注意事项加以说明,对电机及变压器的各组成部分,说明其相应的作用,一个看似“简单”的拆装,却激起了学生学习电机及变压器这门课的浓厚的兴趣。最后要把传统的教学方法与多媒体教学有机结合。在教学中采用多媒体动画等手段,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从而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如通过电生磁,三相对称绕组通入三相对称电流产生圆形旋转磁场;磁生电,旋转磁场切割导体感应出电动势和电流;电磁力,载流体在磁场作用下受电动力作用,形成电磁转矩,驱动电动机旋转等使学生很轻松的掌握异步电机的工作原理,提升教学效果。

三、创新实习教学

实习教学与理论教学同等重要,相辅相成。要调动学生探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必须改革目前的实习教学。首先,在基本实习的基础上增加课外实习。基本实习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巩固已学理论知识,而课外实习是让学生进企业进工厂像其他工人一样亲自实操,通过课外实习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大幅度提高教学效果。其次,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应用计算机进行虚拟的实验仿真。利用matLaB、aUtoCaD等软件,可以轻松方便的建立各种电机及变压器的的模型,并在设定实际条件下测试其特性,一方面加深学生对电机变压器实际工作性能的了解;另一方面为学生将来工业设计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国英.高职教育“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当代职业教育.2010(11)

高压电工基本理论知识篇3

[关键词]电子工艺实训焊接调试组装实践

一、概述

(一)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是高校培养人才的必然趋向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面对21世纪对人才的需要,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是今后高校培养人才的必然趋向。

在高校中,如何处理理论课程(基础课程、专业课程、选修课程等)与实践实训类课程之间的关系和矛盾?如何发挥工程训练中心这一创新实训基地的作用?

这种发展状况和趋势对各专业的基础课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不断地更新课程内容,拓宽知识面。如何推动教学知识的更新,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实用型人才,是高校教学人员首先要考虑的实际问题。对这些素质的培养,实验教学环节有其明显的优势。

(二)学生参加电子工艺实习的必要性

具有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的人才是非常重要的高素质人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成为工程训练中心培养训练学生的首要目标。

随着3C(计算机Computer、通信Communication和消费电子Consumer)结合与一体化,已成为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在高等院校,对电方面专业的教学人员、学生以及电子技术基础课程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电方面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等素质的培养,电子工艺实习环节有其明显的优势,从而也就显得更为重要。

国内普通工科院校与重点院校、国外高校相比,最大的不足就是实践实训环节做得不够,该环节是学生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桥梁和纽带,是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的必经之路。

(三)电子工艺实习所要达到的目标

电子工艺实习作为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它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电路的设计与综合应用能力以及使用计算机工具的能力,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和创新能力。

最基本的要求:每位参加电子实习的同学在实习结束时,能够熟练地使用万用表、电烙铁、示波器等工具;能识别出电阻、电容、晶体管等,并能测试其好坏和相关的参数;会认芯片管脚顺序。

指导思想是:注重基础、了解前沿、促进创新。同学们只有把最基本的专业知识了解并掌握了,对最新的科技前沿了解了,才有可能去提高和创新,才会在某方面有所突破。总之,大家既要脚踏实地、又要高瞻远瞩,这样我们才会有创新,这样我们的实习才有意义。

二、教学方法的探索

首先,学习态度要端正。该实习环节也是难得的实践环节,不论同学们以后从事的是技术开发还是技术应用,也不论是产品的销售还是企业的管理,都要用到自己的专业基础知识。如果对自己的专业基础知识知之甚少,你如何去从事管理和经营?更不用说从事专业技术的开发和利用了!

其次,实训目标要明确。通过参加实训,把书本上的图形、符号、公式、定理和实训当中的实物、实践结合起来;通过实践验证理论,通过实践理解理论。

再次,实习结果固然重要,但与实训过程本身相比,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电类专业的本科生来参加电子工艺实训,不是作为普通工人从事简单的焊接、调试、组装几件实训产品匆匆了事,而是作为一个拥有相关专业知识的本科生从事验证理论知识的实践者,把实训过程中的各个环节的知识都消化了、理解了、吸收了。

最后,制定合理的考核标准。通过参加实训,不仅要让他们学到文化科学知识、工程实践技能,还要让他们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考勤签到、安全操作、环境卫生、元件丢损、工具使用、元件焊接、产品调试、实习报告、实践考核等环节都要列入考核内容,与实训成绩结合起来,真正体现实训成绩的公平、公正,合理。

三、教学内容的探索

充分利用现有的软、硬件资源,借助多媒体和网络,分三个阶段(层次)进行。

(一)第一阶段:前期预备阶段训练内容

1.基础理论

具体内容:万用表,电烙铁,焊锡,pCB板,基本元器件知识以及安全用电知识。

教学要求:为具体实践做准备。

2.元件测试

主要内容:基本元器件的识别,认识装配工具及万用表使用方法。

主要器材:基本电子元件,实习工具,万用表,示波器等。

教学要求:正确识别元器件参数,掌握测试方法及参数检验标准;正确掌握工具的使用范围与方法。

3.焊接实训

主要器材:电烙铁,焊锡,废旧电路板(练习板)。

教学要求:了解电烙铁的结构、安全使用方法、性能及锡焊认识;观察、认识焊料的熔化、凝固过程;熟悉掌握锡焊五步法,方法正确、操作规范。

4.基础实训

主要内容:pCB装焊、导线焊接、元器件成型、镀锡及装焊。

主要器材:电烙铁,焊锡,pCB练习板,导线。

教学要求:元器件成型与镀锡,卧式及立式安装;掌握导线的剥线、镀锡以及搭焊与绞焊的焊接方法。

5.基础考核

主要内容:工具的使用、元器件识别、导线焊接、元器件成型、镀锡及装焊等。

主要器材:万用表,电烙铁,焊锡,pCB练习板,导线等。

教学要求:进一步巩固以上的训练内容,为下一步实习做好准备。

(二)第二阶段:实践操作阶段训练内容

1.产品原理

具体内容:Fm贴片收音机、多用充电器、数字万用表等原理和焊接工艺。(每批学生选做2件实习产品)。

教学要求:了解实习产品的基本原理和具体焊接工艺。

2.Smt的元件、设备及装焊工艺过程(在Smt贴片教室)

主要器材:Fm收音机、配套演示板、示教板。

教学要求:认识Smt/SmD,了解Smt设备及装焊工艺,贴装Fm收音机板。

3.Fm收音机组装调试

主要器材:示波器、万用表、电烙铁,焊锡,Fm电路板及元器件。

教学要求:微型电子产品组装及调试。

4.充电器装配与调试

主要器材:示波器、万用表、电烙铁,焊锡,电路板及元器件。

教学要求:了解电子产品装配方法与工艺;掌握调试法及故障分析方法;进一步加深对电子元件的认识。

(三)第三阶段:实践操作提高和扩展阶段训练内容(扩充内容)

1.用protel99se软件设计SCH原理图和pCB印刷板图

主要器材:指导书、计算机。

教学要求:掌握SCH和pCB软件设计方法。

2.手工设计pCB

主要器材:样品板、绘图纸和笔。

教学要求:掌握pCB手工设计方法。

3.印制板制作:

主要器材:覆铜板一块、转印图纸一张、转印机、蓝色环保腐蚀剂、微型钻床。

教学要求:了解印制板种类及手工制作工艺过程与制作技巧。

4.单片机及pLC应用介绍

主要器材:单片机、pLC模块。

教学要求:了解一些单片机和pLC的一些基本知识和它们在工控领域的实际应用情况。

四、典型示例

如何把理论和实践真正结合起来:让理论指导实践,反过来再让实践验证理论;下面我们举几个典型的例子加以介绍。

(一)电烙铁电阻和电流的测量

题目:实习用的是一把30w/220V的外热式电烙铁,试计算一下该电烙铁的电阻值R、电流值i有多大?再测量一下实际的电阻值R、电流值i有多大?

理论计算:已知p=30,U=220,不考虑功率因素,利用公式p=Ui=U2/R来计算

R=U2/p=2202/30≈1.6KΩ

i=U/R=220/1.6≈137.5ma

实际测量:先测量一下电烙铁的实际电阻值(如测得R=1.9KΩ),再通电测流过电烙铁的电流值(如测得i=114.5ma)

对上述数据,我们得出结论:理论和实践有一定误差,但理论可以指导实践,反过来再实践也可以验证理论。

(二)电源电路参数的测量

题目:以充电器中的电源电路为例,测试一些电压参数,并观看其波形的幅度和频率。

1.测量变压器的初次级电阻值,并以此来估算其变比。

2.测试变压器的输入和输出电压波形,并察看其幅值和频率,看有何异同?

3.测试整流前后的电压波形,看有何异同?

4.观察一下整流时加滤波电容和不加滤波电容对输出电压有何影响?

分析:这是一个典型的电源电路,包括了变压、整流、滤波三个环节。通过测量变压器的初/次级电阻分别为1500/3欧姆,电阻比为500/1。我们知道变压器初次级的电阻比等于其变比的平方,再测量一下其电压值,可算出它的变比、电阻比,再与实际测量的值做比较。

通过参数测试和查看波形,会理解有效值和最大值的关系,交流与直流、脉动直流的区别;知道变压器、二极管、电解电容在该电路中起的作用。

通过对上述电路的搭建、参数测试、波形测量,我们会把很多知识点得到实践的印证,加深理解,有利于消化和吸收。

五、结论

通过对高校中本科生参加电子工艺实训的探索和研究,得出以下几点结论与大家共享:

第一点,实践是硬道理

理论学得再多,再深,如果懒得动手去实践,一切都是空的!只能是纸上谈兵,高谈阔论而已!实践、实训环节是工科院校的学生不可缺少的必修环节。

第二点,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如果没有过程,哪来的结果?如果只要结果不要过程,何必如此麻烦呢?老师直接把试题答案告诉学生岂不皆大欢喜?我们正是需要这个过程来锻炼和充实自己、磨练自己。通过参与实训过程,把书本上的图形、符号、公式、定理转化成动手实践,同学们才能学有所用,才能把理论消化和吸收,以后才可以指导自己去实践、去创新。

第三点,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参与“实训”

在实际动手操作之前,先给学生提出一些思考性的问题(比如“变压器的变比与初次级电阻之间的关系如何?”,“普通Ф5发光二极管的正常工作电流是多大?”等等),让他们在实训中自己去寻找答案,这样的效果要比“知道答案后再去验证”要好的多。

第四点,由简单到复杂,由点到面

电子工艺实训也不例外,需要同学们由简单到复杂,由点到面,一步步完成实训科目。实训先从最简单的最普通的地方入手,比如先从实训的工具(电烙铁)开始,电烙铁的电阻值和电流值理论上是多少,实际又如何?同学们一测便知。

逐步培养学生形成勤于动脑、乐于动手的好习惯。做任何事情都要循序渐进,一步步地来;不要急于求成,好高骛远。

[参考文献]

[1]姚宪华,郝俊青.电子工艺实习(工程实训).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p1-5,p17-18

[2]曹啸敏.电子工艺实习教学内容的研究与改革[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V1(35):47-47

高压电工基本理论知识篇4

做为一个刚刚调入供电部变电所工作的我来说,首先应该不断的去努力学习,这样才会不断的提高业务技术水平,才会有进步。“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古人寥寥数语就将学习的重要性高度地概括出来了。学习的过程好比那未经加工的瑕玉,经过一番精雕细刻之后,呈现出一具“婀娜”的工艺品应具有的高贵与典雅。刚步入工作的我以前只知道在变电所抄表、合闸、闭闸。深入的电工知识知道的很少。通过这次培训学习,犹如为我打开了一扇窗,拨云见日,使我在一次次的感悟中豁然开朗。

1、培训中对煤矿安全、井下防火救灾等方面的了解

培训中,专家老师的讲座,教师的授课,使我在《煤矿生产技术基础知识》《井下通风》《矿井火灾防治》《抢险救灾》井下瓦斯防治》和《煤矿安全法律法规》等教材教法中学到了很多东西从而也认识到了工作中安全的重要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是我国煤炭工业的安全方针。也使我认识到安全对于一个电力工作者来说是多么地重要。电力安全涉及到各行各业千家万户,安全工作不能掉以轻心。“不伤害他人,不伤害自己,不被别人伤害”,做为一个电力工作人员更应该提高安全防范意识,严格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确保电力设备安全运行。这次学习还使我懂得了井下通风的重要性,什么是瓦斯爆炸等。井下遇到瓦斯、火灾如何去面对,如何去预防,如何去自救互救等粗浅的知识。

2、学习中对电工作业安全方面的了解和认识

通过学习初步认识和了解了电工的基础知识、触电危害和互救、电器安全工作与措施、电气安全用具与安全标志、什么是直接接触电击防护、间接接触电击防护、电气防火防爆、防雷与防静电等方面的安全隐患和防治等,让我从不懂到初步了解的过程中,学到了很多对我以后的工作很有帮助的知识和理论,为我今后的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更重要的是我学会了在工作中如何去安全操作和自我保护的能力等。

3、对进网作业培训中的专业理论知识的掌握

使我受益最大的还是专业理论方面的知识,我懂得了电力系统的基本知识和变电所工作的重要性。让我认识了变压器、高压断路器、隔离开关和熔断器等。学习到了变压器的运行,互感器的作用,高压断路器的用途和隔离开关的作用、分类和型号。在什么情况下高压负荷开关与高压熔断器配合使用由熔断器起短路保护作用;在什么情况下高压电容器组的投入或退出运行应根据无功潮流、负荷功率因数和电压等情况确定。

4、实际操作的学习和掌握

高压电工基本理论知识篇5

【关键词】液压与气压传动知识技能教学理论教学实践

《液压与气压传动》是职业学校机电专业主要的技术专业课。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可以掌握液压与气压传动的基本知识,掌握液压与气压元件的基本构成及其工作原理,并运用所学知识对一些简单液压回路进行设计。为了培养出具有一定知识和技能、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在长期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由于我校是一所职业学校,因而在教学过程中要突出实践部分的内容,以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考虑一部分学生毕业后在自动化生产线上工作,而大多数生产线上又是以气压传动为主,因而讲授气压传动部分的知识是十分必要的。而传统的《液压与气压传动》教材偏重于液压传动部分的知识内容,而气压部分的知识内容仅占据很少一部分,而且实践知识讲解得较少。因此,合理安排好教学内容显得更为重要。所以我们在制订教学计划时偏重气压传动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增加实训时间和内容,制定了应用性较强的实训指导书。

2.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在教学中注重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给学生创造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是学生学习好本课程的一个必要条件。因而我们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

运用启发式教学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门课程的基本理论知识涉及一些物理知识。而职业学生来源特殊:他们有的初中毕业,有的初中都未毕业。因此,他们的学习基础差,这给教学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教师在讲解基本理论知识时一定要注意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举一反三,启发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回顾旧知识,这样才能使学生打下扎实的基础。例如,我们在讲授“液体流动的伯努利方程”时,由于液体在流动的时候具有多种能量的变化,同时还伴随着能量的损失,学生学起来比较吃力。所以,教师在讲课时应注重运用启发式教学,在讲授能量流动特点的同时帮助学生回顾液体静力学及其他的一些相关的基本知识,使前后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帮助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强化学习效果。

讲课时注重联系生活中的实例,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这么说,浓厚的学习兴趣、强烈的学习愿望是学生学好课程的基础。教师不应该照本宣科,不考虑学生是否接受他所讲授的知识,是否对所学的知识有兴趣。一个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不仅应该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还应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不仅能够讲出丰富的理论知识,而且还应举出大量实例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学生的视野。如在“绪论”课上,讲“液压传动”时我们可以举出机床的工作台的移动,举重机、千斤顶举重物的例子;在讲“气压传动”时我们可以举出气动的升降椅,汽车的刹车系统,汽车门的开关等等。因此,举出大量的实例,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3.增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高压电工基本理论知识篇6

关键词:液压传动;模块化;先进测控技术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4)07-0302-02

1机类专业开设液压传动课程的必要性

《液压传动》课程是机械类专业及近机类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课程内容主要包括液体静力学、液体动力学、液压泵和液压马达、液压缸、液压阀、辅助装置、液压基本回路、液压系统等内容。液压传动是实现传动和控制的关键技术之一,也是机械学科中发展速度仅次于电子技术的发展速度最快的技术。在电力行业中,大多数的机电设备都装备有先进的液压传动装置或液压控制系统。掌握液压传动理论、技术和工作原理,为学生毕业后从事相关的技术工作奠定必需的专业基础,是培养机械学科高级专门技能人才必备的条件,对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的思维能力和解决生产技术实际问题的能力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2液压传动课程的实施现状

我国大部分高校的液压传动课程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弊端,这可能主要是学校缺乏相应的实验仪器和相关液压设备有关,前几年我们学校受实训条件的限制,液压传动的教学,一直采用学科式教学。教师作为课堂的主题,填鸭式满堂灌给学生;作为学习主题的学生,只对第一堂课感兴趣,因为新鲜。随着课程的深入,难度的加大,学生的学习惰性激增,麻木状态呈现。基本上学完忘光。很难达到培养目标的要求。近几年来,随着学校对教学的重视,我们的实训条件逐步完善,基本达到课改的要求。

3液压传动课程的模块化实施构思

3.1打破学科式教学的固定组成,重组模块化的课程体系凸显高职职业化特色学科化体系的液压传动课程,理论知识过于“本科化”,给学生以“可远观不可近玩也”的感觉。课改的最基础要求就是要深化课程的实践性,加强与学生实际操作的联系。学科化体系的液压传动课程作为液压理论基础知识,然后液压元件,液压基本回路;最后液压系统。可以打个比方来说明,液压元件似点,液压基本回路似线,液压系统似网。课程实施基本上是:先讲所有的点—液压元件;再讲所有的线—液压基本回路,几个液压元件连起来就组成基本回路;最后讲所有的网——液压系统。前面两个是抽象的,最后两个是具体的。先抽象后具体,顺序鲜明。实施过程中,最大的困难是,学生的想象力有限,抽象不起来,最后接受具体的,学生也接受不了。课程学完都是稀里糊涂。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课程改革与建设是专业改革和建设的基础,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本着为专业服务为学生的职业生涯服务的原则,为使教学更贴近岗位实际,我们把学科教学中的流体力学、液压基本回路、液压典型系统三大篇内容整合成压力控制回路、方向控制回路、速度控制回路和典型系统五个模块,实施模块化教学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不仅要将相关的工作知识提供给学生,整合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显性知识和默会知识,实现课程内容综合化。打破传统的学科界限,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和素质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我们设计课程结构时,打散了原有的课程体系。以基本回路为突破口,先把基本回路(线)打散成液压元件(点),两三个点(液压元件)就可以组成线(基本回路)点线网之间穿插嵌套。

具体结构如图1所示。

3.2改革作业和评价体系,彰显时代特色液压传动课程是有一定的理论基础的,为了便于学生巩固理论知识,针对每一个模块我们均会布置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作业进行考核。作业的质量计入课程总评;防止了学生考前突击的不良行为。大部分作业是电子式的,要求学生必须有适当的网络知识。

技能的评价,我们通过实验考评。通过回路验证实验和拓展实验的性能来考评学生的技能水平。具体如下:自理、自律能力;学习、发展能力;交流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评判创新能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刻苦耐挫能力;应急应变能力。课程对每一教学模块的“知识技能、岗位技能、素质能力”进行评估考核,三种能力的评价分值比例各为30%、30%、40%。

4液压传动课程模块化实施的效果

我校(南京机电职业技术学院)2011-2012和2012-2013学年中在三个专业中实施液压传动的模块化教学。五个模块共有五次电子作业,四次实验。整个教学过程充实而饱满。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大的提高。涌现出不少网络高手,演讲高手,实验高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师生的能力均有所提升。

5液压传动课程模块化实施的设想

液压传动技术是一门与机械与电子息息相关的技术,它不能独立存在,它要借机械的壳,电子的魂。特别是现代液压技术,它应具有生产效率很高、自动化程度高、性能稳定等技术特点,工作可靠,安全,使用寿命长等经济优势;具有较好的经济性;具有运行状态监测、故障自诊断及自动报警功能;人机性能好,有害排放物(噪音、废气、废液等)尽量少。为满足上述要求,机电液一体化作为一项高新技术,将其引入工程机械中,是现代液压技术一次质的飞跃,它已成为现代液压技术重要组成部分。液压技术的广泛应用对于提高我国的工业化水平至关重要。目前,国内外工程机械机电液一体化应用技术主要体现在变量泵控制、电液比例控制、发动机转速控制、故障自诊断以及遥感控制技术等方面。变量泵的控制,是通过调节排量来适应工程机械作业时复杂工况要求,采用压力感应控制,从而有效地利用发动机的功率。液压传动的发展与先进测控技术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随着先进测控技术的发展,液压传动技术必将更精准。这就要求我们的模块化必须向先进测控技术渗透,使两者能有机结合。能以浅显的方式呈现在模块中,再进一步能转化成学生的岗位技能更好的转化为生产力,造福社会。

参考文献:

[1]周亚军.液压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及成效分析——以黄河科技学院为例[J].价值工程,2013(03).

高压电工基本理论知识篇7

1、实验内容要理论知识和实践应用相一致

新课程标准要求把《电子电工技术》实验内容划分为电工基础、模拟电子线路、数字逻辑电路、电动机控制、电力拖动与自动控制等模块,每个模块又设有相应的子模块,如电工基础模块包含电工定理验证、安全用电、电工测量、RLC电路、三相电路连接和家用电路设计安装与维护等六个子模块;模拟电子线路模块包含半导体基本知识、二极管、三极管、稳压电源、放大电路、电路焊接制作与设计创新等六个子模块。实验要立足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着眼学生今后工作、生活中的实践需要设计、开发相应实验,把相关理论知识渗入到实验实训中,让学生既能培养实践能力又能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例如:在教学电工基础模块时,不妨设计“三相白炽灯电路的设计与安装”实验,给定三组白炽灯、三相电源、导线若干、一个万用表等材料,要求学生分组设计电路,每组根据自己的设计连接好电路,教师用多媒体与学生一起学习什么是三相电路、三相电源及三相负载的星形联接和三角形连接方式,再安排各组学生相互检查连接电路是否正确,对于错误的电路要在老师的帮助下纠正。要强调强电操作及三相电路连接的注意事项,安排学生通过实验测试三相白炽灯电路星形、三角形连接时的线电压、相电压、线电流之间的关系,实验表格自行设计,从而通过实验数据得出相应结论。

2、在重组实验内容中实施教学目标

传统的实验内容总是由理论教学内容确定,实验中需要用到什么器材,就介绍这部分内容,学生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例如:在做完“直流电路中电压、电流测量”实验时,虽然学会了用万用表来测量直流电压和电流,但对实验台上直流电压表、直流电流表使用就不得而知了,整个实验内容的设计不能很好地开发学生的学习应变能力和创造性。为改变这种状况,应该根据教学大纲和电子电工实验室整体的设备情况,把整个实验内容进行重新组合,把实验内容分为:(1)常用仪器仪表的正确使用;(2)元器件的识别与测量;(3)基础性实验;(4)设计性实验;(5)综合性实验五部分。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分阶段的进行实施:

2.1学会使用万用表、交直流电流表、示波器、信号发生器、真空管毫伏表等常用仪器仪表,灵活的使用多种仪器、仪表对同一个电量进行测量。

2.2学会常用元器件的识别和性能判断为教学目标,要求学生会对元器件极性、管脚、性能的好坏进行判别。

2.3完成基础性实验电路的连接和电路参数的测量,加强实验技能的基本训练,学会实验数据记录、处理,实验结果分析、实验报告书写,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4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安排一些设计型实验。

2.5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安排一些有难度的综合性实验。

3、注重对学生习惯和能力培养相结合

在实验中必须培养学生有条不紊的习惯。电工实验中元件多、易损坏、易出安全事故,可采用标号进行管理,对实验的元件及线路进行编号,明确职责,保证元器件的正常使用,培养学生爱护公物的良好习惯。排除线路组装中的故障,这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独立思考能力的最好时机。我们首先要立足于理论教学,让学生熟练掌握线路原理,能分析某一元件或某一段线路出现问题,会出现何种故障,这是进行故障分析的基础。其次,我们要向学生介绍多种故障排除的方法,并明确其利弊,指导学生动手排除故障,从多方位、多角度的提高思维能力。还可以故意设置一些故障,让学生自己动手排除故障,帮助学生学会排除故障的方法,提高其知识迁移能力。

高压电工基本理论知识篇8

理论学习动手能力复习

机电专业电类课程是理论性、技术性、应用性都比较强的课程。而职校学生文化基础普遍较差,对知识的理解能力较慢,对多数职业学校来说教学设施配置不全,学生实践的机会少动手能力差。目前的职业学校课堂教学一般分为两大类,普通教学班在理论的基础上加强实践,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就业为导向;高职教学班以理论为主,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以考学为导向。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合适的教学班,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班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在实际的教学中,如何提高课堂效率,提高学生实践水平和加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成绩和提高升学率。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对如何教好电类课程,我浅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对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

学生普遍感到专业课难学,原因之一是理论基础知识根基没有打牢。对于机电专业电类课程来说,电工基础是电类课程的基础课,只有打好基础,后续课程才能学得轻松。比如,学习《电机与变压器》这一门课程时,对于变压器和电动机的结构、工作原理都要用到电工基础电磁感应和磁路的基础知识,只有理解了电磁感应和磁路的知识,变压器和电动机的相关知识都可以迎刃而解。

因此,专业课教师在讲授专业课过程中,要经常不断地引导学生复习基础课的内容。复习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既要梳理知识要点,打好基础,又要注意启发学生的思维。

二、在实际教学中要加强理论知识和实践动手能力的结合

电类课程理论抽象,为了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我从网上搜索了很多与课程有关的flas,并制作成课件让学生体会动态的工作过程,并借助教具加强对知识的理解能力,有条件的话,组织学生到工厂参观。教师要结合大量实例,将抽象的理论形象化,引导学生开动脑筋,让其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在教学中尽可能的加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的练习,把抽象的内容通过实验验证清晰化。

三、细讲内容,把握重点和难点,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

针对职业学校学生基础差,教师在讲授重点知识的同时,应尽量降低难度。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允许的情况下,对教材的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并尽可能的通过实践操作加强对理论的理解,所以在机电类专业电类教学中,教师应该精讲内容,根据专业特点,突出重点及实用性,处理好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与数学公式推导论证之间的关系,合理组织教学内容,应用各知识点的相互联系,复习巩固旧的知识点,应用到新知识的学习中。

四、通过动手练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机电专业电类课程一般原理较抽象、较难理解,学生往往感到学习困难,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师应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巧妙设计一些比较好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热情。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经常让学生加强动手练习,让学生买一些元器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设计电路然后进行焊接,学生的焊接能力得到相应的提高,对电动机的控制电路都一一让学生进行接线练习,加强了对电路的理解,对plc基本指令也通过编程并经plc验证,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对于普通教学班的教学采取细讲多练,尽可能地让学生掌握,以加强技能为主。对于高职升学班以理论为主,高职升学班的课程机电专业实践综合包括电工基础,电子技术,电机与变压器,plc四门专业课程由于覆盖科目多,知识面广,因而,复习难度也大。怎样在短短的一年时间内最大限度地提高学习效率,取得良好的复习效果,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搞好各个阶段复习非常重要,其中上好第一阶段的复习授课更为重要。

1.确定好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

要根据学生实际和学科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一年总计划可分三轮复习阶段。第一阶段:复习授课阶段。按考纲要求,以学习教材内容为主,时间约为一学期;第二阶段:阶段复习。以做题练习为主;第三阶段:综合复习阶段,注重各科的知识整合。第一阶段复习授课计划中,先讲电工基础、再讲电子技术、再讲电机与变压器、再讲plc。要注重公式的应用和各种原理图的画法。

2.扎扎实实打好基础,不盲目赶进度

“万丈高楼平地起”,学习就像盖楼一样,基础打好了,楼才能盖得又高又稳。抓基础知识,就是要抓课本知识。在教学中根据考纲要求,认真把握每一个知识点,所涉及到的教材内容应详细地进行全面讲解。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力求每章节过关。同时教学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尽量降低难度。

3.根据各科特点,讲究学习方法

机电实践综合所包括的四门课,由于知识内容不同,因而各有各的特点,在学习中根据不同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方法。

(1)电工基础、电子技术考察的是对原理的理解能力和公式的应用能力,在教学中要检查对原理的理解能力和公式的应用能力,并通过大量的习题练习,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一轮二轮复习时电工基础分配的时间要较多些。保证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理解,在第三轮复习时,以做题为主。

(2)电机与变压器、plc是相互关联的两门课程,plc主要讲的是对电动机采取不同的方式控制,在教学中,要加强学生对电路图的接线练习,以加强对电路的记忆和理解能力。

高压电工基本理论知识篇9

关键词:电工基础;能力目标;理实一体;

作者简介:芦晶(1964-),女,河北滦县人,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电气工程学院,副教授。(陕西 咸阳 712000)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01-0075-02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需要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高端技能型人才。以技能型、技术型为目标也成为职业教育的特色。围绕着这一特色,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开展了全方位的课程改革,其显著特征是任务引领、过程导向、学做一体、理实结合,进一步强化了技能训练,提高了教学效果,这无疑是有益的尝试和探索。作为专业技术基础课的电工基础课怎样培养学生专业能力?在专业能力分析的基础上,对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考核评定作了如下试点实践和探索。

一、确立专业能力目标

通过职业分析确立电工基础课程相关的专业能力,如图1。

(1)电路基本规律的理解能力,包括电路、电路基本变量,即对电流、电压、功率的深刻理解;对电路的基本规律基尔霍夫定理的理解和在实际电路中的应用能力。

(2)识、读图能力,理解实际电路和电路模型的关系,由电路图到实际电路的实施。实现理论和实际的相互转化能力。

(3)使用仪器、仪表能力,培养学生正确使用常用仪表能力。如电流表、电压表、万用表、功率表、示波器、信号发生器等。训练学生正确使用工具书、手册、图表的能力。

(4)查阅资料能力,在完成项目过程中不仅要有一定的理论基础,更重要的是知识迁移能力的形成。在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学会怎样查阅相关资料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与人合作能力,通过理实一体的教学形式,在学生分组完成课程项目任务的同时潜移默化的养成与人合作的协作精神。

二、确立课程内容

高职电工基础课程现行教材很多,依据本课程在整个专业课程体系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重构课程内容是进行能力目标培养的首要任务。依据专业能力目标及后续课程分析,把电工基础课程主要内容确定为六个项目载体,如表1所示。

通过这六个项目的学习和训练不仅理解了电功基础理论,而且培养了他们对理论的使用能力,而这种实际应用反过来又进一步促进了理论知识的学习和理解。比如项目1,简单照明线路的规划与搭接,使学生从最简单的直流照明电路入手理解实际电路和电路模型的概念,从而理解建立电路模型进行电路分析的基本方法。然后通过电路测试进一步掌握电流、电压、电位、电功、电功率等电路变量的概念及在实际电路中的应用。最后通过电路规划和测量理解电路的基本规律基尔霍夫定律。在规划和搭接简单照明电路的同时使学生理解电路变量电流、电压、电功率的作用及其测量。这样以实际工作项目为载体,既使学生掌握基本专业理论内容,又强化了知识的应用性。这里的项目可以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学校实训条件灵活选取,重在体现学以致用的理念,让学生知道“学什么”和“为什么学”。

三、确立教学方法

电工基础课作为一门专业技术基础课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都应为后续课程奠定良好的基础,尤其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通过“任务先导”让学生认识到“为什么学”,然后“知识链接”使学生理解基本理论,最后“任务完成”实现对理论知识的应用的教学模式,采用理实一体的教学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如日光灯电路的安装及测试项目教学分以下几个步骤进行:(1)通过项目的引入使学生理解正弦交流电的基本概念,包括正弦量的三要素以及正弦交流电压、电流的特点和测量。(2)通过图2所示日光灯电路的搭接及电压的测量,学生直观的看到镇流器上的电压加灯管上电压并不等于电源电压,为什么?带着疑问给学生讲解正弦交流电的计算,引入相量简化计算就很好理解了。(3)把相量计算的方法应用到最简单的电路,自然就是单一参数的电阻、电感、电容电路。随着这些理论知识的掌握在分析日光灯电路的测量结果就不难理解了。(4)进一步计算和测量日光灯电路的功率和功率因数,通过分析和实验自然就找到提高功率因数的方法。这样把比较抽象的相量计算与实验紧密结合,使学生不再感到枯燥的理论难以理解,而是积极的寻找实验现象的理论根源,变被动为主动学习。通过理实一体的教学活动不仅能促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巩固,还可以培养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促进技能的形成。

通过课堂上边授课边实验的教学模式把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容为一体。如讲功率因数的提高时,学生搭接完成日光灯电路后,可以直接用功率因数表测量电路的功率因数,得到结果后可以提出问题,为什么功率因数这样低?引导学生分析感性负载功率因数低的原因,是电压超前电流的角度太大,然后分析如何提高功率因数?自然是给负载并联电容。那么并联多大的电容好呢?取不同容量的电容并联在负载上请同学们测量不同情况下的功率因数。那么并联电容的大小与功率因数高低之间有什么关系呢?然后引导学生分析如何计算并联合适的电容的方法。这样学习学生受到的启发和印象都很深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都得到很大提高。总之,理实一体的教学模式,直观性强、有说服力,对高职学生而言易于接受和理解,掌握知识既灵活又牢固,使多项专业能力得到有效培养。

四、改革考核方法

电工基础课在整个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是专业技术基础课,一方面要为今后就业奠定良好的操作技能基础,另一方面还要为后续专业课程打下一定的理论基础。因此,采取独立的理论考核和分组的实践综合考核各占50%的模式。独立的理论考核采用传统的期末考试方式,考试内容是必备的理论知识。传统考试方法学生比较熟悉,教师便于操作,成绩易于量化,便于学生总结和加深学习的理论知识。其缺点是理论与实践脱节,易造成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往往造成高分低能的不客观情况,很难反映出学生的应用和创新等综合实践能力。因此单一使用这样的方式考核有失偏颇,不利于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养成。而分组的实践综合考核,是将考核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自查表和教师对学生个人评价表(如表2所示)两种形式去考核、衡量、评价,把课程目标融入到考核评价当中去。它将是教师对学生整个学习过程的考察,也是教师引导学生对自己学习过程每个环节中的表现进行反思的训练,这种评价在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专业能力(即综合职业能力)的基础上润物无声地获得提高。通过“工作任务”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技能知识的掌握,解决问题能力以及与人合作等诸多方面作出评价。

两年来,通过理实一体的教学试点实践,证明新的教学体系和训练方法,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提高专业实践能力的基础上也潜移默化地提升了学生的通用能力,而这也正是企业对员工最重要的素质要求。相信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高职课程教学改革也会越来越完善。

参考文献:

高压电工基本理论知识篇10

关键词:一体化;建筑电气控制技术;理论;实践;控制电路

收稿日期:2007―09―25

作者简介:李文(1967―),女,汉族,湖南省郴洲市人,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设备工程系副教授,工学士,主要从事电工与电子技术及建筑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教学。

在《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中,将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定位在“坚持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因此,高等职业教育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培养会求知、能做事、易合作、有创新能力的学生已成为职业教育新的关注热点。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已远远不适应培养现代职业人的需要,现代职业教育呼唤新的教学模式。

一、“一体化”教学模式

“一体化”教学法即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法,是打破理论课、实验课和实训课的界限,将某门课程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生产、技术服务融于一体,教学环节相对集中,由同一教师主讲,教学场所直接安排在实验室或实训车间,来完成某个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直观和抽象交错出现,没有固定的先实后理或先理后实,而理中有实,实中有理,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教学方法。

二、在《建筑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教学中运用“一体化”教学模式的依据

《建筑电气控制技术》是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其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学习建筑电气控制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具有高等技术应用性工程技术人员必备的选择和使用常用低压电器元件的能力,分析、设计、安装与调试常用建筑电气设备控制电路的能力,为学生毕业后胜任工作岗位要求、增强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和继续学习的能力打下一定的基础。采用“一体化”教学模式,将理论学习与实际训练紧密结合起来,突破以往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现象,即丰富了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又培养了学生动手能力,教学质量大大提高。

三、《建筑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教学中“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运用

下面针对电气控制线路基本环节――接触器自锁正转控制电路,有机地结合理论知识,在实践中有效地加强基本技能训练进行实例探讨,阐述“一体化”教学模式在《建筑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教学中的独特优势。

(一)知识要求

1.掌握电气控制电路的分析设计法。

2.掌握接触器自锁正转控制电路的组成及过载、欠压、失压保护方法,理解接触器自锁正转控制电路的工作原理和自锁控制规律。

3.掌握电气控制电路故障点的测量法。

(二)训练目标

1.进一步掌握常用低压电器元件的结构、符号、用途、原理、型号规格及选择方法。

2.帮助同学们熟悉接触器自锁正转控制电路的组成,加深对接触器自锁正转控制电路的工作原理和自锁控制规律的理解。

3.能根据电气原理图接线,使电动机实现连续正转控制。

4.会根据故障现象判断故障范围,并能采用测量法确定故障点。

老师首先根据控制要求,采用分析设计法设计出接触器自锁正转控制电路,分析其工作原理。然后提出训练目的,指出训练时的注意事项,例如就近接线原则,及如何保证自锁触头真正接入控制电路等。

常用低压电器的各部分功能部件与符号对应,是接好线的关键,训练时,老师先让学生进一步熟悉所用低压电器元件的结构、符号。由于是第一次接触到电气控制电路,很多学生感觉无从下手,可采用老师边讲解,学生边接线的方法,并巡回指导,对操作难点和注意事项重点强调或示范。线路连接好后,经过检查,通电试车,让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

(三)教学总结

学生做完实验后,老师对学生训练过程中的出现问题进行讲评。提出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理清理解和操作障碍。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分析控制电路的工作原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对于难以理解的概念,如自锁、欠压保护和失压保护,可通过演示实验来帮助学生理解,这种方法形象而又直观,学生容易掌握且记忆牢固。以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碰到的一些可操作性的问题也可通过实验求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知识拓展

控制线路完成后,老师提出相关的知识内容,以强化学生的思维训练,拓宽学生知识面,并注意把教学大纲中内容适当融入每个模块,作为知识拓展的内容。

在掌握接触器自锁正转控制电路组成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设计出连续与点动混合正转控制电路。对于接受能力强的学生可布置难度大些的内容,接受能力差的学生只需完成基本部分。充分调动学生带问题思考的积极性,以及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分析与设计电气控制电路的能力。

(五)能力测试

学生学习是为了掌握一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能力测试可判断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努力学习,不断进步。

老师首先介绍建筑电气控制设备常见故障,电气控制电路故障点的判断及测量方法。接下来由学生在已接好的控制板中自行设置故障,通电试车后,根据故障现象判断故障范围,采用测量法确定故障点。最后由老师设置故障,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查找出故障点,并给学生打分作为本模块的学习成绩。以实践考核为主,体现了职业教育以技能培养为目的的特点。

通过接触器自锁正转控制电路的学习后,同学们在学习其他控制电路时,能够很快地掌握电路组成,迅速准确地进行线路安装与测试。

通过老师一步步讲解示范,同学们亲历亲为,使教学过程变得更具真实性,趣味性和生动性,这种讲授方法显然比单纯理论讲授的形式更有效,与实际结合更紧密,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和消化课堂所学知识,提高了教学效果。培养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职业技能,使学生更能适应市场需求。

一体化教学模式特别适合于实践性强的课程教学,在《建筑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对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教学质量,培养知识型、应用型的技术人才发挥了前所未有的作用。今后,随着对高等职业教育的进一步深化,应不断总结出适合自身发展需求的教学方法,努力提高职业教育的水平和质量,国家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侯志林.《建筑电气控制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