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汉语言文学教学设计十篇汉语言文学教学设计十篇

汉语言文学教学设计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0:25:41

汉语言文学教学设计篇1

关键词:开放教育;汉语言文学;专业;特色教学;研究

一、开放教育三十年汉语言文学专业建设的成绩

汉语言文学专业作为中央电大的老牌传统专业从中央电大建校之初就开始设置。至今已经走过30多年历程。30年来从广播电视阶段到网络阶段,汉语言文学专业经过了完整的远程教育历程。30年中,汉语言文学专业一直致力于不同形式下的远程教育专业建设和学科建设。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和经典案例,其中有不少深刻的教训是最为宝贵的。进入21世纪,电大的远程教育进入基于网络的教育阶段。从1999年起开放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试点就有针对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模式设计和招生办学。从2000年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招生开始,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模式经历了初期、中期、后期三个发展阶段:初期阶段(2000秋-2009春)是基于固有资源的学习阶段,它属于模仿普通高校+远程教学形式模式阶段,基本是以课堂面授思维模式下的课堂搬家与在线资源保存(含下载)学习模式;中期阶段(2009秋-2014秋)是基于动态资源更新的学习阶段,它属于初级网络远程学习模式尝试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央电大此时更新了办学思维,将基于网络的教学在专业教学设计上加以体现,基本标志是将以往普通高等院校的教学计划模式变更为教学规则组合模式,即:专业教学课程设计模块化,基本包括: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拓展课、通识课、实训课、实践课,本科还有补修课程。专业规定学分,在学分的规定范围内,模块课程自由组合。这种设计其实已经在顶层将专业和课程设计纳入网络在线教育能够实现的学分管理框架内,即为学分银行使用奠定基础。这种模式是以网络在线教育思维下的专业设计模式,但是课程的运行还基本停留在在线资源型学习模式阶段;后期阶段(2015秋-2017春)是基于moodle平台的国开学习网的学习阶段,它属于初级网络远程学习模式实施阶段,国家开放大学此时进一步转换了办学理念,将运行于moodle平台的(为学生建立网上动态网站工具)网络的教学在专业教学设计和课程教学设计上加以体现。基本标志是将以往的教学设计先行的模式变更为教学设计与教学进程同步运行的模式,即:专业负责教师和课程责任教师在基于moodle平台的国开学习网上随时更新资源、随时实施交互、随时进行教学、随时实施教学监控、随时进行教学行为统计和管理、随时进行教学测试和教学评价、随时生成课程教学资源。进入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网络的普及和升级已经呈现出一个自媒体+移动的崭新面貌,慕课(公开课)和移动碎片化资源倒逼远程专业和课程建设必须尽快跟上技术的步伐。moodle平台的产生,使这一切成为现实。2015秋,国家开放大学学习网全面投入运行,在新的平台功能的框架内进行专业重新设计,课程资源结构设计已经水到渠成。在新的平台模式下,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有了新的意义。汉语言文学专业依托国开学习网可以自由地复制、使用或者修改课程内容,根据教学需要随时调整界面栏目,增删教学内容。界面课程学习内容和行为列表都显示每个在线者的教与学的行为,包括每一个细微的访客使用细节,登陆者可以对课程所有信息进行分类和搜索,按各自的需要登陆课程,和接收信息,并设计教与学的内容。我们可以将这样的学习平台理解成一个自媒体的学习平台,是真正实现教学相长的空间。在国际方面,关于远程在线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的研究成果不少,但是研究在世界各地的实际情况各不尽相同,各国高等教育的专业建设的模式与我国的教育体制大不相同,况且汉语言文学专业是本土专业,韩国、日本有汉语和汉文学专业,但是学习和研究角度与我国大不相同,也没有多少可供借鉴的研究成果。

二、基于学习网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特色建设

汉语言文学专业在广播电视大学系统自1982年开办以来,一直坚持服从我国普通高等院校的专业建设模式,没有真正设计出具有远程和成人教育特色的专业建设结构。一直以来,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者都从全国重点高校遴选专家、教授担任教材主编和课程主讲,电大教师只负责课程管理。在20世纪80年代,教育部曾经委托北京的一流普通高等院校,如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重点高等院校助理中央电大汉语言文学专业建设。北京师范大学和北京大学中文系的知名专家学者担任了汉语言文学专业主要课程的主编主讲,编写出一大批被认为是当时最优秀的课程教材,在当时社会产生了很大影响。当时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建设基本是对普通高校的模拟,没有真正体现出成人教育的特色,除了使用广播和电视播课外,基本没有实质意义的远程特性,形式上还是课堂搬家。尽管电大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是国家开放大学的前身中央电大最早开设的文科专业,但是在专业建设方面并没有领先进行专业建设的创新。汉语言文学专业从80年代初招收成人专科,先用广播语音授课,1987年后开始转向电视授课,21世纪开始以互联网+计算机多媒体实施教学。2001秋季,按开放教育试点要求,汉语言文学专业同北大中文系以及北大继续教育学院共同承担开放教育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的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经过中央电大与北大中文系的努力一直坚持到2003年春季结束。到了2005年中央电大汉语言文学专业又与武汉大学文学院和继续教育学院进行了联合办学,继续进行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的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尽管经过了20年的办学经历,但是在专业建设的创新方面没有大的成绩。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建设主要包括专业结构、专业教学、专业管理、专业目标设计等几个方面。由于广播电视大学系统的教学组织是学管理,协作分级教学,所以国家开放大学(前身为中央电大)、省级分部(省级电大)、地方学院(地市分校)、教学中心(县级教学点)四级办学机构的教学职能分工明确,在统一的框架内各司其职。就专业建设而言,国家开放大学(前身为中央电大)负责专业结构的顶层设计和专业指导性规则模块的设计,以及课程框架和课程选择范围的制定,并负责统设课程的资源建设和教学实施;省级分部(省级电大)负责专业结构的落实和专业实施性规则模块的确认,以及在课程框架内对课程选择进行确定,并负责非统设课程的资源建设和教学实施;地方学院(地市分校)负责专业结构的实施和专业实施性规则模块的落实,以及在课程框架内指导教学点进行课程选择,并负责自设课程的资源建设和教学实施;教学中心(县级教学点)负责学习者在专业结构内的学习和完成专业实施性规则模块的学分,以及在课程框架内指导学员进行课程选择,并负责辅导学员课程的学习和学业的完成。作为省级电大的专业改革,由于受限于国家开放大学办学结构的限制,其改革的主动权是有限的。省级电大只能够在专业结构以及课程框架内对课程进行选择,其改革的主要空间是非统设课程的资源建设和教学实施。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特色建设在专业结构方面的重点是针对不同的培养方向进行特色鲜明的课程选择;专业教学方面重点在于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移动网络技术进行非统设课程的特色资源建设和教学实施,开设特色栏目,进行特色教学活动;专业管理方面重点在于建设灵活机动的专业管理和教学团队,制订可操作的团队建设方案、团队实施方案、团队活动制度、团队活动空间、团队建设考核机制;专业目标设计方面重点在于专业教学效果调查、教学效果反馈、教学业绩考核和教学规律反思。开放教育汉语言文学专业特色建设课题研究充分利用山西电大国开、省、市、县教学系统建设机动、灵活、高效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团队,充分发挥教学团队作用,利用moodle平台的在线课程设计及承载功能,建立真正的基于课程为单元的专业模块化结构管理模式;借助互联网+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开发出体现汉语言文学特色的多种媒体资源+移动app输送的自媒体终端资源课程;在moodle平台支撑的国开学习网上,开展和实施真正意义上的,以动态资源更新与随时活动积累相结合的网络课程教学;以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科特色为目标,建立教师自主开发多媒体组合课程,真正在互联网上体现出语言与文学两个不同模块系列的课程特色,建立起特色课程基础上的特色专业;通过使用国家开放大学学习网平台功能开发网络课程,锻炼教师网上教学能力,提升教师队伍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水平,强化教师网络专业课程建设素质,使汉语言文学专业在moodle平台框架内重新进行了专业特色教学设计,为开放教育在专业建设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三、基于学习网的汉语言文学课程特色建设

基于学习网的汉语言文学课程特色建设主要是针对汉语言文学专业特性进行的课程教学改革。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课程结构从内容方面分类包括语言类课程、文学类课程、文化类课程、通识类课程、综合实践类课程。所以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特性也由课程类型决定,具体表现在五个方面:本土类课程的汉学性,语言类课程的理论性,文学类课程的艺术性,文化类课程的史学性、通识类课程的社会性。针对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的特性,汉语言文学专业特色建设课题研究的关于课程教学改革的重点就是要围绕教与学的改革,由此体现出教学改革的特色。在网络远程教学环境下进行的教与学的表现形式为:教学主体方(教师)的网上资源建设、教学交互设计、教学活动落实、教学评价实施、有效教学反思设计;教学客体方(学员)的学习资源获取、在线停留方式、教学活动参与率、教学效果反馈、学习成绩总结。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教学模式也经历了初期、中期、后期三个阶段:初期属于模仿普通高校+远程教学形式模式阶段;中期属于初级网络远程学习模式尝试阶段;后期属于初级网络远程学习模式尝试阶段,国家开放大学更新了办学思维,将真正的“在线学习”在课程教学设计上体现了出来。这是真正网络在线教育思维下的课程设计模式,但是我们受过去初中期教学模式的影响,特别是受中初期设计的“电大在线1.5、2.0”平台功能的限制,还不能够实现真正的“在线学习”,也没有真正建立起适应“在线教育”课程教学的运行体系,本专业的课程教学还基本停留在在线资源型学习模式阶段。当前开放教育课程教学借助能够充分满足“在线教学”的moodle平台功能和它支撑下的国开学习网,可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在线学习”,为此进行富有特色的开放教育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教学的模式设计的条件已经成熟。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教学过去一直采用教务规则先导的课程管理和教学模式,课程设置首先满足教务管理要求,课程教学也是管理规则重于教学内容。课程和专业建设的学科特色没有充分发挥出来。表现在资源建设方面,专业特色极不明显。为此尽快设计一套充分体现汉语言文学专业和学科特色的管理和教学模式也是势在必行。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教学过程设计、课程资源建设、课程教学活动、课程团队活动需要充分体现出本专业特有的语言+文学特色,即语言方向的逻辑性、理论性;文学方向的形象性、艺术性。尤其是汉语言文学社团组织活动的感染力和文化艺术影响作用。本课题研究的核心内容就是设计课开发出有汉语言文学专业艺术感染力的网络课程资源:例如运行在平台之上的《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1、2》;有汉语言文学专业特色的课程教学过程:例如在每个课程界面开设的“特色栏目”;汉语言文学专业特色的教学团队活动:例如每学期定期举行的2-3次“汉语言文学专业团队”和“汉语言文学课程团队”的专项活动。开放教育汉语言文学专业特色建设课题研究率先探索网络“在线教育”在经历了初期、中期摸索阶段发展之后,受后期阶段慕课+移动学习新模式的影响下的专业教学规律。它是在受moodle平台启发下,专业教学思维的体现,这在新型网络教学环境下,具有非常有价值的理论探索意义。它将真正的“在线学习”在专业教学设计上体现了出来,为学分银行落实奠定了基础。这是真正网络在线教育思维下的专业建设设计模式。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模式过去一直是面授和初级远程教学模式,在既体现专业特色,又体现远程“在线学习”特点方面还没有成功的案例。本课题研究的过程和结果为教育研究在专业建设理论方面提供“在线课程”支持下的专业建设成果。在实际应用方面,作为一个高等教育传统性专业,开放教育汉语言文学专业(2000秋季开办)从全国电大2000年开放教育办学项目启动以来,一直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办学体系的支柱性专业。汉语言专业课程结构和招生规模一直很稳定,汉语言文学专业在全省也是专业教师队伍最齐全,教师素质最高的专业之一。在教学改革和教学创新方面,本专业一直走在前列,培养出许多优秀的教师,产生许多优质课程资源。在网络教育发展到今天的自媒体+移动学习时代,本专业率先进行新媒介下的特色专业建设研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四、开放教育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特色建设研究意义深远

国家开放大学成立以来,新的办学思维将真正的“在线学习”在专业教学设计上体现了出来,为了适应国开即将教学计划变更为教学规则,将专业课程模块化、组合化,实现真正的网络在线教育思维下的专业模式设计,避免过去教学模式中存在问题的影响,特别是改变“电大在线1.5、2.0”平台功能形成的专业思维定式,使专业教学实现真正的“在线学习”,在专业管理和专业教学方面建立起适应“在线教育”专业教师团队和课程教学的运行体系,建设一大批满足“在线学习”的网络学习资源,充分满足学员在moodle平台功能支撑下国开学习网上的学习需求,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在线学习”,具有非常具体的实际应用价值。本课题研究在聘请专家(含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专家、远程教育技术应用专家)集体研讨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特色的基础上,通过对山西电大2009秋以来开放教育汉语言文学专业办学(含设点招生、师资、教学效果)实际状况的调查、分析、研究,并根据广大师生的教学和学习需求,结合moodle平台支撑的国开学习网上的教学功能,确定了汉语言文学特色专业建设明确目标。在汉语言文学特色专业建设明确目标的指导下,研究了升级版的开放教育汉语言文学特色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师资队伍建设、对象需求类型、特色资源建设、特色教学设计、特色教学过程、特色课程建设、专业管理、课程管理、特色实践教学、特色教学团队、教学效果评价(含课程效果、实践教学效果、毕业生追踪调查效果)、特色专业活动社团(含专业学术组织、专业特色组织、专业学生组织)等内容。在此基础上设计确定研究试点聚焦基层教学点,通过实际教学落实验证研究效果,并在发现问题的基础上反馈修正,通过课题组和专家研讨、会诊,最终形成研究结论。本项研究方法主要采用调查研究法、座谈讨论法、定性分析法、定量分析法、实践验证法、专家指导法、实际验证法。聘请了专家(含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专家、远程教育技术应用专家)集体研讨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特色的具体内容。对山西电大2009秋以来开放教育汉语言文学专业办学(含设点招生、师资、教学效果)实际状况的调查、分析、研究,包括对广大师生的教学和学习需求的调查。通过实际教学落实验证研究效果,并在发现问题的基础上进行了修正,得到预期结果。经过多年的探索,汉语言文学专业建设的研究一直徘徊在专业管理和课程资源建设的层面,未能够达到将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科特色与新媒体教育技术融合研究的水平。本项研究突出汉语言文学专业建设的“特色”研究,将专业建设的课题研究回归到强调专业学科特点上来,使开放教育的专业建设由教学研究提升为学科与教学相融合的研究。只有这样才能够发挥出全省广大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师的才干,也才能够使广大学员得到高水平的专业学习收获。这是本课题的最终目的和最实际的价值。

参考文献:

[1]肖俊洪.网络时代的中国远程教育:问题与出路[J].开放教育研究,2002(3):8-12.

[2]徐海波.高等教育大众化视野下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J].中国成人教育,2014(7).

[3]钟志贤,黄林凯,范艳敏,宋灵青.远程教育的现状、挑战与发展———访远程教育专家michaelG.moore[J].中国电化教育,2014(8).

[4]杨开城.学生模型与学习活动的设计[J].中国电化教育,2002(12).

[5]杨婷婷.基于活动理论的移动学习活动设计[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3(15).

[6]杨志坚.国家开放大学建设———改革与创新[J].中国远程教育,2013(4).

[7]李松坡.基于云计算的教学资源平台研究[J].当代职业教育,2012(8).

汉语言文学教学设计篇2

【关键词】汉语交际能力培养

过去50年以来在对外汉语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很容易就能看出:过去的对外汉语教学总是过分地注重语言能力,而忽视了汉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也就是说,只侧重于“语言”教学,而对“言语”教学则重视不够,在一定程度上使得“语言”教学与“言语”教学之间脱节,影响了对外汉语教学的效果。

一、汉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对对外汉语教学具有深远的影响

2000年1月刘先生曾在出版的《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一书中指出:“教学目的是总体设计中的首要问题。教学目的一经确定,将决定教学内容、课程设置、教学原则、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直到测试评估等一系列问题”。并总结了前人的研究成果,把对外汉语教学的目的归纳为三个方面:一是掌握汉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基本技能,培养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二是增强学习汉语的兴趣和动力,发展智力,培养汉语的自学能力;三是掌握汉语的文化因素,熟悉基本的中国国情和文化背景知识、提高文化素养。在这三方面的教学目的中,掌握汉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基本技能,培养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是最直接最根本的教学目的,而在这个最直接最根本的教学目的中,可以看到:培养交际能力是最终的目的。这个最终的目的不是凭空而定的,它是由语言作为交际工具的本质特点所决定、符合当今世界各国之间密切交往迫切需要语言人才的现实,同时也是学习者本身对学习第二语言所提出的要求,也是学习兴趣、动力之所在。培养汉语交际能力这个教学目的的提出,其意义是非常重大的。它是对外汉语教学思路的重大转折,标志着对外汉语教学将从汉语知识讲授和语言技能训练转移到交际能力培养的轨道上。它将带动和促进对外汉语教学对汉语交际能力的培养问题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并对对外汉语教学实践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如何培养学生的汉语交际能力

(一)总体设计

教学目的是总体设计的首要问题。对外汉语教学的最终教学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汉语交际能力。根据这个教学目的要求,进行总体设计时,必须以在短时间内最大限度地培养必要的语言交际能力为出发点,确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和教学方法。

培养学生的汉语交际能力,教学目标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掌握大量的汉语材料,词汇量要掌握三千到五千个词,最终达到八千个词。语法要求掌握词法、句法到语段、篇章结构规则。二是要具有较强的运用语言的能力,掌握以语言规则为基础的语用规则。三是要熟悉汉民族的交际文化知识,在不同场合与不同的对象交际,语言表达要得体。

从语言能力、语言交际能力的构成因素出发,可以把汉语的教学内容概括为三个方面:一是汉语知识(汉语语音、词汇、语法、汉字)和基本技能(汉语听、说、读、写);二是汉语交际技能(汉语语用规则、话语规则、交际策略);三是汉民族的交际文化知识(汉语的文化因素、中国的基本国情和文化背景知识)。

由于外国学习者的语言学习规律和汉语言专业的学习年限,汉语教学内容的安排应该对不同的教学阶段有所侧重:初级阶段应以培养学习者的语言能力为主。中级阶段应以培养学生的基本交际技能及成段表达为主。高级阶段应以培养学生的社会文化交际能力为主。其中社会文化交际能力包括语言能力、语用能力和语言与文化融合贯通的能力。初、中、高级三个教学阶段并不是绝对独立互不联系的,而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当在某一个阶段就侧重某一方面时并不是忽略适合该阶段教学的其他因素。中级阶段对于初级阶段来说,高级阶段对于中级阶段来说,都是上一个阶段教学的继续、深化和提高,在讲授内容上照顾到各部分的右击衔接和整体的融会贯通。总而言之,汉语教学任何一个阶段都不能离开培养交际能力这个最终目的,都必须以培养语言能力为基础,以培养交际能力为目的、为导向。

(二)教材编写

在教学活动的四大环节中,教材编写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是总体设计的具体实施。所以它应该反映培养交际能力的教学目标、教学要求、教学内容,同时它又是课堂教学和测试的依据。教材编写和选用必须认真贯彻教材编写的六项原则,即“实用性原则、交际性原则、知识性原则、趣味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和针对性原则”。教材内容的编排在不同的汉语教学阶段可以有不同的侧重,但是总的编写方向应该以培养汉语语言能力为基础,以培养汉语交际能力为目的、为导向。编写使必须处理好语法项目和语用项目之间的关系和比例,做出合理的内容编排。

(三)课堂教学

在教学活动的四大环节中,课堂教学(包括有计划、有组织的课外语言实践活动)是中心环节。首先,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要为实现培养汉语交际能力的目的服务。比如初级阶段课堂教学一般分为五个主要环节,包括组织教学、复习检查、讲练新内容、巩固新内容和不知课外作业。对于上一个环节已经初步获得的技能必须及时加以巩固,以形成语言习惯和初步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对外汉语的课堂教学更要以学习者为中心和精讲多练的原则,这就要求课堂教学进行高密度、快节奏、多形式的语言操练活动,课堂上要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把课堂变成一个各种类型的社会情景,为学习者提供一个模拟交际的舞台。其次,培养汉语交际能力要重视课外语言实践活动。这种活动需要做周密的设计,事前让学习者进行一定语言方面的准备,在活动中,教师就语言问题给予指导,活动后,对语言的运用情况进行总结。总结时,给补充有关交际文化的知识,针对学生在语言实践活动中遇到的问题,通过语言实例告诉学习者如何选择表达方式,如何运用交际策略。最后,培养汉语交际能力必须建立一套语言交际能力培养体系。

参考文献:

汉语言文学教学设计篇3

关键词:中职;汉语言文学;教学

作为中职校语文教师的语言,不管是在课堂上还是在课余间,均需要充满魅力。语言体现了一种整体美。这种整体美就体现在教师的文化修养、知识水平、风度气质、处理教材、组织教学活动的潜质,选择教学手段、创设教学情景、运用教学语言、发掘语言魅力等层面。这些元素凝集以后显示出来的审美风貌和教学本质就蕴涵在教学的全过程,表现在教师的教育教学中,并为学生评品体验,让课堂教学充满学习的美、人文的美。美的语言让学生冲破了枯燥而令人窒息的学习气氛,让世界上最优美的语言――汉语,真正地走进中职学生的内心。

1中职汉语言文学的教学重要性

身为传统的人文学科,汉语言文学是中国传统文化和民族意识的学术载体,代表着中国传统的精神文明建设,同时,也是大时代下,人文关怀的主要表现。传统的汉语言文学教育重视学生的精神文明建设和理论建设出发点,也就是为了建立健全学生的道德系统。但伴随就业环境的日益复杂和中职学生就业压力增大,用人单位针对复合型人才需要量的日渐增加,这就促使中职汉语言文学的教学工作定要进行一场教学改革,在创建好学生的道德系统和理论基础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贯彻中职汉语言文学的实用价值,着眼于实践潜质的培育。中职汉语言文学的专业价值不在于创造能够计量的经济效益,而在于创造不能用数字统计出的社会效益。我们也不能强迫运用实用理性与工具理性的思路去规范人文学科,而需要看到社会对中职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的特殊期待。

2中职汉语言文学的教学特点

中职汉语言文学专业难以和一些实用性很强的专业,如工程、建筑、医学、会计等一样获取准确的职业定位,更是难以直接和应用型人才挂钩。它身为传统的人文学科,是体现人文精神的最直接载体,承担着传承和提升全民语言和文化品质的重任。其主干内容是中外的优秀文学文化遗产,而核心内容则是对人类生存价值和意义的关切,是对自身、他人、集体、民族、国家,甚至对人类的一种认识和社会责任感。因此,中职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特点就在于培育学生主要在于从事人的工作,注重培育学生人文素养;教学不表现在应用性,而是在对社会理念和精神取向的影响上;不注重直接创造能够计量的经济成效,而在于创造无法用数字统计出的社会效益等。出于社会的进步和当前就业压力加大,教学实用主义成为教学的主要目标,针对中职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来说,也定要实行一些必要革新,在维持传统基础上积极和社会接轨。

3用实用性理念指导专业教学

相关教材给出了这一专业的就业方向为教师、各类编辑职务、文秘、文案策划人员等。但实际上,该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岗位大多聚集在政府机关、教育科研、新闻出版、企业公司等单位,还有少数人涉足律师、房地产、金融外贸等新兴行业。可见,中职汉语言文学专业具有较宽泛的职业适应性,但出于有关行业存在文秘、新闻、广告、公共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就产生对他们较大的冲击力。从现实意义来讲,从实用性角度指导教学是需要注意一些方面的。

优化课程,加强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中职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涵盖现代汉语、古代汉语、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等十余门课程,有必要从三个方面对课程实行优化:精简课程内容,每门课程均要依据对本领域最新知识结构分析来设计教学内容,强化核心内容;优化课程结构,依照学科发展的当下高度来考虑学科基础,设计课程内容体系;整合各课程之间内容,避免内容交叉重复,如写作学和文学概论中的文体学知识。

强化课程应用性,提升学生本专业的应用潜质。以就业观点指导教学革新,就定要讲求专业的实用性,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社会上立足。综合该专业学生的就业方向,对中职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即现代“读”“写”“说”这三方面潜质,定要加以强化。该专业实用性教学要体现在五个层面,古今各种文体阅读能力、现代各类文体写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语文教学能力以及信息调研能力等。学校和教师定要精心设置课程系统,设置教学内容,形成本专业课程的应用模块,通过体系的运用技能课程设置来确保学生在学校可以提升这五个方面的潜质,获取将来从事语言文字工作的运用潜质,成为中职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应用型人才。

4用创新理念指导专业教学

汉语言文学教学设计篇4

【关键词】数字化对外汉语教学;硬件;软件;人件;潜件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B【论文编号】1009―8097(2010)02―0055―03

一数字化对外汉语教学的硬件、软件、人件与潜件的内涵

数字化对外汉语教学的资源建设就是指硬件、软件、人件与潜件的建设,其中硬件建设主要是设备、设施的建设,如校园网、多媒体教室等;软件建设包括与硬件配套的教学软件、网络课程与数字化教材、资源库的建设等;“人件”的概念可以追溯到G.newman在一份关于“人类的风险与真正的计算机和计算机程序危害”的报告中创造了“人件”这个词,而在“peoplewareinSystems”(即《系统中的人件》)一书中首次使用了这个词。在软件应用开发过程中,凡是与人有关的任何事物,诸如管理、组织发展、个性、模型、工具、方法、过程、人机交流等都可以归于人件[1];潜件包括各种理论体系、方法和相关的研究成果。

上述四件构成了数字化对外汉语教学资源的完整、稳定的系统,其结构图如图1所示,这四件紧密相连,互相促进,互相制约,缺少任何一件,数字化对外汉语教学所面临的问题都难以解决。

二数字化对外汉语教学的硬件、软件、人件与潜件建设的现状综述

1硬件建设飞速发展

硬件建设的基本目标是建立能使教育者和学习者广泛受益的数字化学习环境,并持续地运行、维护和更新。硬件建设主要包括信息化网络基础设施、多媒体教室、多媒体开发设备等方面的建设,利用的关键是要充分发挥各种硬件资源的整体效能,并注意设备的操作方法与使用安全,以便多通道高效率地进行信息的传输、加工、存储与显示。近年来海内外用于对外汉语教学的硬件建设得到了飞速发展,大大拓展了办学空间。

信息化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校园计算机光纤主干网、校园局域网、计算机及相关仪器设备(如电视机、投影仪)等。网络带宽不断提速,能够高速接入CeRnet,通过网络点播视频已较为流畅;计算机配置也越来越高,笔记本电脑进入了寻常对外汉语教师之家;投影仪不断趋于体积小、流明高、操作简便。

汉语多媒体教室的建设更如雨后春笋一般,占全校教室的比例越来越大。有的教室配备了数字背投、实物展台、多媒体数字终端等现代化教学设备,有的还建立了多媒体数字网络教学系统主控室及教学观摩系统。

条件更好一些的学校还引进了多媒体开发设备,如广播级的电视编辑系统、广播级的非线性视频编辑系统等,可创建独立制作音像节目的卫星电视广播系统。

2软件建设百花齐放

软件建设的基本目标是为学习者、教师及教育机构提供高质量的内容资源、软件工具和相关服务,主要包括教学门户网站、网络课程、学科资源库及其它各种工具软件等。

近年来对外汉语教学网站可谓层出不穷,政府的、高校的、公司的、个人的,集教与学、考试、教务管理于一体,既有基于p2p技术的对外汉语教学资源平台[2],又有基于动态网络数据库技术、可实现用户跟踪与智能教学的e-Chinese教学平台[3],刘丽[4]对因特网上对外汉语教学的相关网站进行了概括和介绍,而目前网络教学平台学习资源的交互性不强或缺少有效的社会互成为了影响留学生远程学习动机激发与维持的重要原因[5]。

对外汉语网络课程的种类繁多,数量呈几何级数增长,有完全基于视频的师生在线学习,离线学习主要以“文本+图像+Flas”的媒体表现形式为主。对外汉语教学网络课程的设计应遵循教学内容的覆盖面与语言技能训练的均衡、知识网络体系、教学服务功能、交互教学模式等原则[6],但目前主要存在的问题包括:重教学内容呈现,轻学习环境设计;缺乏教学活动设计;导航系统不强;缺少评价与反馈等[7]。

由于数字化对外汉语教学资源建设同样存在着低水平的重复,对可共享的、规范化的对外汉语教学资源库的需求也是日趋强烈,当前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北京语言大学郑艳群教授研制的对外汉语教学多媒体素材库、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与首都师范大学合作推出的、在海外发行的《对外汉语教学资源库》、北京语言大学崔希亮教授主持研发的“HSK动态作文语料库”等,目前迫切需要的是制定对外汉语教学资源建设技术规范,统一开发者的行为,达到教学资源基本属性结构的一致性,以实现对外汉语教学领域内的资源广泛共享与互操作,并为教师或学习者等对教育资源的查找、评估、获取和使用能获得最大效率而提供支持[8]。

各种工具软件除了常规的记录、索引、通讯等,还有对外汉语教学所特有的,包括:已广泛应用的如多语种自动转换、拼音自动标注、汉字手写识别、多媒体字典与词典等,正在从实验向实践转化的如语音识别、语音校正、计算机辅助写作、计算机辅助测试等。

3人件建设亟待转型

人件建设的基本目标是使学科教师、学生、技术统筹人员、管理者等都对数字化教学形成积极的态度,具备基本的数字化教学知识技能,掌握数字化在学习、教学和管理中的应用方式,能够充分利用数字化技术提高自己的工作成效,促进教学改革[9]。

正如warschauer和meskill所言,将技术成功有效地应用于语言教学的关键“既不在于硬件,也不在于软件,而在于人件”[10]。然而,“合格的”以汉语为外语的教学师资“奇缺”已成为对外汉语教学的“瓶颈”,严重制约着汉语推广真正走向国际。究其本质,对外汉语教学工作中师资培训环节的薄弱,是影响这一事业发展的真正内因[11]。因此数字化对外汉语教学的人件建设亟待通过师资培训得以转型,培养教师除了具有丰富的语言学基本知识与技能、多元文化意识与跨文化交际策略、第二语言习得与学习策略、科学的教学方法,还要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即具备信息技术与对外汉语教学的课程整合的能力,包括信息化教学设计的能力、教学内容信息化处理的能力、创设语言交际环境的能力、培养听说读写译语言技能的能力等[12]。

培训对外汉语教师历史最悠久的当属北京语言大学教师进修学院,多年来不间断地举办各类培训班,既有面向内地的常规教师培训、汉语与文化学习培训、汉语作为外语教学能力认证考试辅导,又有面向港澳台的汉语教师培训,也有面向海外的汉语教师培训,课程设置已对应《国际汉语教师标准》,培训模式采用“基础理论+教学实战”。另外,作为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海外汉语师资培训点之一,厦门大学海外教育学院于2007年推出了面向海外的汉语言文学网络教育培养方案(省略),设置了40门课程,涵盖语音、语法、汉字、词汇、HSK辅导、中国历史、中国文化七大门类,有705讲21000多分钟的视频课程,还有对应的网络课件,学员只需宽带接入,即可自由进行学习。

4潜件建设有待创新

潜件建设的基本目标是构建数字化对外汉语教学的思想理论体系,其研究成果可以引领数字化对外汉语教学的应用方向,决定汉语教学质量和效果。

数字化对外汉语教学的潜件既有它的理论基础,也有自己的专门理论。张丹等[13]提出了基于互联网C/S的三维环境对外汉语教学模式;仇鑫奕[14]提出了一个虚拟现实技术支持下的课堂教学和自然习得相结合、班级授课和个别教学优势互补的对外汉语教学模式;张魁元等[15]提出了基于抛锚式教学的对外汉语教育游戏模式设计;“长城汉语”混合教学模式是在混合学习理论、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等多种教学理论的指导下,运用多媒体网络课件与面授教学相结合的混合教学方法,采用即时跟踪学习进度和测试学习效果的管理模式,向学习者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方案[16];刘晓海等[17]分析了建构主义在对外汉语高级阶段教学设计中的体现;孙宁宁[18]分析了支架式教学法及其在对外汉语中级口语教学中的应用;何济玲[19]分析了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对外汉语教学方法改革。目前还需要挖掘其学科理论与实践探索的创新特色,在多元化教学模式、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等方面加强研究与建设。

三四件建设中容易陷入的三大误区

1重视硬件、轻视软件

硬件设备是以外在的物质形态存在的,看得见摸得着,易使人在感觉上得到一种投入上的满足。软件是知识形态的技术,是人类思维程序的外化,软件建设是一个长期的、高投入的过程,不能使人在感觉上立即得到投入上的满足,所以容易走入“重硬轻软”的误区,导致软件建设滞后于硬件建设,软件投资在整个数字化建设的投资比例不高。而软件资源是开展各项教育活动的源泉和载体,缺少了它,硬件设备只能是一种摆设。

2对人件缺乏观念更新与政策保障

由于我国教育长期的文理分家,使得一些对外汉语教师欠缺必备的自然科学素质。他们习惯于在理念上将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视为理科的事,以至于对于信息技术的意识淡薄、态度消极、兴趣不浓,对信息技术技能的掌握程度较低,更缺乏运用。再加上目前还没有广泛地将数字化教学的应用和研究成果纳入到汉语教师评价体系中,教师是否采用数字化教学技术全凭自我,从政策与制度上缺乏引导与支持,进而数字化对外汉语教学的进程较为缓慢,因此需要在理念、制度上进行变革。

3忽视潜件建设

为什么一方面缺乏汉语教学资源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而另一方面投入巨资开发的许多大型多媒体汉语教材进不了课堂?为什么有些网络汉语教学并不成功?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这些实践活动缺少现代教育思想理论的指导,缺乏潜件建设成果的照明。潜件是我们进行数字化对外汉语教学设计和实施教学的必不可少的行动指南,它决定了硬件的选择、软件的编制、媒体的优化组合与恰当运用、信息的反馈、协调学生的生理活动和心理活动等,其重要性和科学性都不亚于硬件和软件。

四科学进行四件建设的可行方案

“四件”建设必须坚持同步规划设计、同步配备、协调发展的原则。要有计划、分层次地合理配置各种常规教学仪器和现代教育技术设备,软件建设应以需求为牵引,大力推动数字化对外汉语教学资源库(多媒体素材库、声像资源库、课件资源库、电子图书馆等)的开发与维护,走从“量”的增长到“质”的提高之路,加强整合,鼓励共享;人件是资源的源泉,是数字化对外汉语教学系统正常、高效运行的保障,观念革新是人件建设的首要工作,要认识到汉语教学数字化是教育思想、教育理念创新的过程,是汉语教师的专业理论、教学技能、信息素养、敬业精神不断增强的过程。同时人件建设需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教师培训机构和社会力量的共同努力,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汉语师资培训,教师考核评价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保障人件建设工作的可持续发展;要加强数字化对外汉语教学指导思想、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的研究,根据培养目标和学科内容的特点来构建信息技术与对外汉语课程良好的整合模式,不断完善与发展本学科理论体系。

总而言之,硬件是基础,软件是重点,人件是灵魂,潜件是方向。只有加强“四件”建设的策略研究,才能形成“四件”有机组合的综合系统,最终实现数字化对外汉语教学过程、教学资源、教学效果、教学效益的最优化。

参考文献

[1]周中云.基于人件组织理论的课件开发团队策略探索[J].中国电化教育,2007.(11):69.

[2]彭志峰.基于p2p技术的对外汉语教学资源平台构建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07.(5):75-78.

[3]周晓军.e-Chinese对外汉语网络教育平台的设计与实现[a].张普,徐娟,甘瑞瑗编.数字化汉语教学进展与深化[C].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337-341.

[4]刘丽.internet上免费的对外汉语教学资源[J].科技资讯,2008.(13):111.

[5]周平红,卢强,张屹.对外汉语学习网络教学平台建设的需求分析[J].开放教育研究,2007.(3):66.

[6]张和生,洪芸.简论基于互联网的对外汉语教学[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6):107.

[7]罗立祥.对外汉语教学网络课程的评价研究[D].北京:北京语言大学,2006.

[8]徐娟.对外汉语教学资源建设技术规范与资源管理系统[J].教育传播与技术,2007.(1):43.

[9]曹进,王灏.基于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外语课程资源整合策略研究[J].外语电化教学,2007.(6):54.

[10]曹宁.走进二语教学的现代教育技术:发展性评述[J].高等教育与学术研究,2008.(4):21.

[11]李凌艳.汉语国际推广背景下海外汉语教学师资问题的分析与思考[J].语言文字应用,2006.(6):77.

[12]徐娟,宋继华.对外汉语教师信息素养的内涵、评价体系与培养[J].国际汉语教学动态与研究,2006.(1):27-28.

[13]张丹,钟绍春,程晓春,严小卫.基于互联网对外汉语教学模式的研究[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3):24-28.

[14]仇鑫奕.虚拟现实技术支持下的对外汉语教学模式[J].外语电化教学,2006.2:32-36.

[15]张魁元,文笑雨,张妮.基于抛锚式教学的对外汉语教育游戏模式设计[J].科教文汇,2008.8:41.

[16]吕宇红,许建红,姚远.“长城汉语”混合教学模式及应用[a].张普,徐娟,甘瑞瑗编.数字化汉语教学进展与深化[C].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428-432.

[17]刘晓海,徐娟.建构主义在对外汉语高级阶段教学设计中的体现[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04.2:38-41.

[18]孙宁宁.支架式教学法及其在对外汉语中级口语教学中的应用[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4.4:37-40.

[19]何济玲.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对外汉语教学方法改革[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6:126.

Hardware,Software,people-wareandHidden-wareinDigitalChineseteachingandLearningtoForeigners

XUJuan

(appliedLinguisticsResearchinstitute,BeijingLanguageandCultureUniversity,Beijing100083,China)

汉语言文学教学设计篇5

关键词:汉语言教师教学能力现状对策

引言

随着20世纪末高校扩招政策的推行,我国的高等教育在受众范围方面有了较大发展,但与此同时高等教育的质量提升却受到了空前的挑战。在此背景之下,教育部明确指出当前的高校教育应当牢固确立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树立科学的高等教育发展观,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换而言之,高等教育重心应当尽快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提升”,这在辐射面极广的高校汉语教学方面体现得更为突出。在高校语文教育中,汉语教学担当者不可或缺的责任,它不仅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历史文明的媒介载体,而且是陶冶道德情操和弘扬人文精神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增强人们社会沟通能力和培养人们自主创新、独立分析能力的主要手段。汉语教学融合人文性和工具性的重大价值与功能无疑对高校汉语言教师提出了较高要求,遗憾的是,近年来我国高校汉语言教师教学能力并没有显著提高,不管是在人文性教育方面,还是在工具性教育方面,都遇到了很大困扰,从而制约了高校汉语言教学的健康发展,根本无法满足迅速发展的社会需求。

一、高校汉语言教师教学能力现状分析

教学能力是指教师从事教学活动、完成教学任务、指导学生学习所需要的各种能力、素质的总和。对于高校汉语言教师来说,他们除了从事具体的教学活动之外,还承担着科学研究、服务社会等其他任务,因此其教学能力应当包括教学设计、教学活动、教学创新、教学研究等。[1]长久以来,我国高校汉语言教师的教学能力已经在开展各项教学活动的基础上得到了巩固和提高,不仅推动了汉语文化的传承发展,而且促进了大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但是近年来随着社会新形势的发展,高校汉语言教师教学能力发展不容乐观,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教学设计能力不足

教学设计是顺利开展教学活动的基础,不仅包括了解教学对象、确定教学目标、精选教学内容、开发教学资源的能力,而且包括确立教学思想、选择教学方法、明确教学流程的能力。只有具备了这些能力,教师才能在备课环节做到游刃有余,但是相当一部分高校汉语言教师在教学设计方面有意或无意间简化了程序,只会根据参考用书撰写教案和制作一些ppt课件。撰写教案和制作ppt固然重要,但只是高校汉语言教师教学设计的一小部分,这也说明了高校汉语言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的不足。在教学实践中,很多高校汉语言教师在未见到学生之前就早早确定了教学材料和教学目标,这显然是违背教学规律的不负责任行为。实际上,教师应当充分研究教学对象,在明白其语言基础、学习习惯、学习期望等情况的基础上制定针对性的教学目标,进而选取对应的教学材料和教学方法,然后才是撰写教案和制作ppt的环节。如果没有对教学对象认真研究,其他的教学设计都是教师一厢情愿式的“空中楼阁”,其中最典型的就是高校汉语言教师按照某一教材的参考内容进行“想象式”教学设计,很少或甚至没有对课外资源和隐性课程进行整合开发。

(二)教学活动能力不强

教学活动包括教师对整个课堂活动的组织和调控,是课堂教学的核心组成部分,它直接决定着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也是体现教师教学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准。我国为数众多的高校汉语言教师在教学活动方面普遍较差,特别是在师生比严重失衡的现阶段体现得格外明显。首先,高校汉语言教师不善于课堂导学。一般来说,开展课堂教学之前进行导学是一个必要环节,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可以让学生迅速抓住课堂教学的“主题”,但是多数教师往往忽视导学的重要性,课堂一开始就直接进入知识讲解,根本没有给学生缓冲过渡的空间,致使学生经常以被动情绪在“云里雾里”结束学习,效果自然不佳。其次,高校汉语言教师的讲授能力不足。课程讲授是高校汉语言教学的核心之一,但在这关键环节,很多教师总是力不从心,不仅难以融入丰富的情感,让课堂就像“完成任务”一样毫无生机,而且讲授内容经常缺乏严密的逻辑性,不能深入浅出地进行文本分析和循循善诱。另外,高校汉语言教师的板书能力有待提高,抒写出体现民族文化的汉字是一种责任,但是现在很多高校汉语言教师在汉字板书方面存在较大缺陷。一方面,很多教师,尤其是广大青年汉语言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过分依赖电脑等设备,整堂课连一个汉字都不写,这样就无法通过汉字抒写展现汉语文化的多彩魅力;另一方面,其他教师虽然有板书,但是规范性方面亟需改善,不仅达不到字迹工整、布局合理的要求,而且也达不到重点突出、层次分明的要求。

(三)教学创新能力欠缺

创新能力是社会发展对高校汉语言教师提出的新要求,既包括思想理念的创新,也包括方法和内容的创新,但在实际教学中高校汉语言教师的创新意识不是很突出,在很多方面都停留在“安于现状”的阶段。首先,他们不能及时汲取当下流行的教学理念,依然在沿袭中学使用多年的教学思想,一味给学生灌输知识,忽视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开发。其次,他们不善于创新教学内容。虽然大学语文教材会定期更新,但是其内容毕竟是面向大众的,针对性和时代性肯定不够,但是诸多汉语言教师只是按照教学内容按部就班地开展活动,而不会及时把社会当下的鲜活素材引入到课堂教学中,这是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另外,他们不善于创新优化教学过程,不仅不能有效优化教学要素、教学结构、教学环节,而且不能根据具体情境的变化及时改变教学策略和方法,比如很多教师已经习惯了ppt上课,一旦遇到机器故障或停电等意外情况,他们则顿时不知所措。

(四)教学研究能力薄弱

除了搞好具体的课堂教学活动之外,高校汉语言教师应当在教学研究方面有所建树,但是限于教学任务过重等客观因素以及自身观念等主观因素,不少高校汉语言教师只是满足于课堂教学的任务,很少对教学背后的深层次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也就经常造成学时分配不合理、教学内容不成体系、教学方法不当等问题。另外,很少教师主持或参与课程改革方面的科研项目,也很少有人发表过新课程改革方面的学术论文与教改论文,对新课程改革的课程理念、课程标准、课程结构、课程设置、课程目标、课程评价、教材调整、新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等更是缺乏应有的了解与研究。[2]

二、高校汉语言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对策

虽然高校汉语言教师在教学设计、教学活动、教学创新、教学研究等方面存在不少问题,但是只要我们能够看到问题的根源,转变意识,从上至下、从内至外采取相关对策,就可以有效提升其教学能力。

首先,通过鼓励政策引导高校汉语言教师树立能力持续提升的信念。当前高校汉语言教师教学能力不高而且呈现下滑的一个主要原因就在于缺乏强劲的动力支持,因此学校和二级单位要采取一系列鼓励政策来引导教师积极提升教学能力,比如在关乎教师切身利益的评先表优、职称评审等方面突出对教学能力的考查,也可以采取一些富有激励性的教学能力大赛来督促广大教师参与到教学提升活动中。在切实可行激励措施的引导下,教师肯定会踊跃参与,进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进而激发教师养成提升教学能力的意识。

其次,通过构建培训机制为高校汉语言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提供平台。长久以来,我国高校汉语言教师都奔波于逐年有增无减的课堂教学中,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培训提高,而且也没有对应的培训机会,当然也没有相关政策鼓励教师外出培训。考虑到培训工作的常态化发展,我们应当主要采取校本培训,即由学校统一组织培训,采取岗前培训和在职提高培训相结合的形式,这样不仅可以节省成本,而且可以在保障课堂教学正常开展的情况下惠及更多教师。[3]从内容上看,既要让广大教师了解最新的教学理论,而且要通过具体的案例使其明白其可操作性,进而把理论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为了保障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学校应当成立专门的培训组织机构,为教师培训提供科学规范的计划和指导。

第三,构建立体化的评价机制督促高校汉语言教师进行教学能力提高。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单单依靠奖励和培训还是不够的,必须采用一些压力性措施。首先,学校要成立教师教学能力评价机制,不仅对教师的日常教学进行督导管理,还要对其参加培训的效果进行定期核查。其次,二级单位也要组建教师教学能力评价团队,通过观摩课和集中研讨的形式对相关教师的教学能力进行评价指导,特别是要组织一些富有教学经验和高超教学能力的教师为其他教师进行示范性教学,从而引领教师教学能力的整体提高。另外,积极推行学生参与的“优胜劣汰”机制,即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对教师教学能力的评价中,同时让学生自由选择主讲教师。对教学能力得不到学生认可的教师,部门可以与其进行沟通,使其改进教学策略,或者使其转岗,这样就会大大提升教师钻研教学业务的积极性。

最后,高校汉语言教师自身要转变观念,树立提升教学能力的主动意识。不管是激励政策,还是培训机制,抑或是评价制度,这些都是促进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外在因素,而要实现高校汉语言教师教学能力的恒久提高,教师自身必须树立提高教学能力的意识,把提升教学能力当作是义不容辞的责任。这就要求教师除了参加学校和部门组织的培训之外,还要竭尽所能地通过阅读专业书籍、参加观摩课、参加学术研讨等活动来提升业务素质,特别是要重视创新能力和研究能力的提高,把自己打造成为一个全能型的高校汉语言教师。语

参考文献

[1]佘远富.地方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现状考察与对策思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05).

汉语言文学教学设计篇6

【关键词】跨学科移植法

图形创意设计教学

汉语言文化学

图似图式

图释

新兴泛审美艺术门类正在逐渐占据大众文化生活中心,艺术与生活之间的距离正在消弭,艺术设计这门学科面临着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也迫切需要通过教学改革来建立更适应社会需求度的艺术设计类人才培育机制。在图形创意设计的课程教学中,运用跨学科移植法能有效突破学生进行图形设计的创意瓶颈,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是进行教学研究实践的有效途径。

1.跨学科移植汉语言文化学元素进行图形创意设计

汉语言文化学传承华族文明的脉搏,以其独立别致的统一格调,显示出深厚富有魅力的民族传统和视觉文化。文章认为可以跨学科移植汉语言文化学中的字符形态作为图形创意设计的形态元素、移植表意模式作为图形创意设计的构形法则、移植审美内涵作为图形创意设计的形之内蕴。

1.1跨学科移植汉语言文化学的字符形态进行图形创意

汉字和汉语标点符号是汉语言文化学的基本字符,根据字符外在形态和本身结构来巧妙造型,能充分发挥字符图形的优势,创意形声兼备的图形设计作品。

1.2跨学科移植汉语言文化学的表意模式进行图形创意

汉语言文化学的表意模式凝聚着民族的智慧,从造字模式到用字模式都体现实用的科学性和欣赏的艺术性,体现了汉民族了解问题的表意思维模式。

1.3跨学科移植汉语言文化学的审美内涵进行图形创意

一种投射,即一种解读。仔细解读汉语言文化学的审美内涵,深刻理解汉语言文化学中蕴合的哲理,我们能衍生新的创意,由此产生新图形来诠释中国汉语言文化学浸透的理义核心,用图形对中华传统文化精髓进行创意注释。

2.跨学科移植的阶梯式序列层次

心理学认知事物的三个层面为:对事物外在形态和图像的感性认识;对事物内在构架和规律的理性归纳;对事物蕴涵道义和哲理的感性领悟。英国科学家贝梯里奇认为,创造学原理中的移植创造法,是应用研究中运用最多的一种有效而简便的方法。对心理学原理和创造学原理等科学理论进行推演,可以发现跨学科移植是将某个学科、领域中的原理、技术、方法等,应用或渗透到其它学科、领域中,为解决某一问题提供启迪和帮助的创新思维方法。深入研究和系统归纳相关学术资料,文章提出图形创意设计中跨学科移植的阶梯式序列层次为图似、图式、图释。

(1)图似。即对形的运用,描摩嫁接元素的外在形态(对事物外在形态、图像的感性认识)。(2)图式。即对骨的把握,抽取借鉴元素的构成模式(对事物内在构架,规律的理性归纳)。(3)图释。即对神的领悟,参悟诠释元素的内在哲理(对事物蕴涵道义,哲理的感性领悟)。3图形创意设计教学中的跨学科移植方法

在图形创意设计课程教学中,可以跨学科移植汉语言文化学中的字符形态,表意模式,审美内涵,将图形创意作品的表现形态、构成方法和内蕴思想用汉语言文化特有的元素来叙述;是用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文化根性探索图形创意设计对形、骨、神的创意方法。根据跨学科移植的阶梯式序列层次,图形创意设计课程教学中的跨学移植方法有图似创意法、图式创意法、图释创意法。

3.1图似创意法一跨学科移植汉语言文化学的字符形态

(1)打散字符。汉字是“方块字”、“象形字”,能引发观者无限联想,产生无穷意象。西方学者庞德,认为汉字以鲜活的意象来传达复杂抽象的情感和思想,其实汉字意象不一定局限于完整的字形,其中每一笔画都有神奇的意象,每一笔画都有美妙的创意。(2)重构字符。运用同质重构、异质重构和综合重构等技巧,将字符形态重构,可以丰富视觉表现,将可视性与可读性融为一体。重构汉字图形犹如能工巧匠雕琢玉石,要发现原料的“俏色”,准确巧妙、充分完整地利用俏色进行图形创意,才称得上高手,才叫得上绝活。(3)图似创意法案例分析。移植汉语言文化学中的字符形态,不仅可以打散字符,还可以进行重构局部笔画和重构全部笔画的异质重构,也可以运用同质重构和综合重构的设计技巧进行图形创意设计,是跨学科移植模式“图似”的应用范畴。

图似汉语言字符的设计实例很多,如将“水”字的脊柱竖钩用拐弯的水管重构,不仅水字的整体认读毫无破坏,而且节约用水的概念传达也毫不费力,创意点就在于竖钩和水管图似。再如免税店的英文首字母组成中文的“免”字,字母的笔画形状设计成用英文扁头笔书写的形状,含意之深,令观者回味无尽。“喜气满堂”的茶壶用“喜”字做壶盖,“气”字下笔划做把手,“满”字三点水做壶嘴,“壶”字下部结构做壶底。整体组合巧妙自然,若不仔细推敲,不易辨识,一旦解读,则妙趣横生。

3.2图式创意法一跨学科移植汉语言文化学的表意模式

(1)造字法的表意模式。汉字兼具实用性和艺术性,可以说是一项开天辟地的图形设计体系,感受先民们造字时心智苦旅的历程,跨学科移植汉字造字法的表意模式进行图形设计是有实效的创意途径。(2)用字法的表意模式。在汉语言文化学中,汉字的表意性使汉字成为图形设计中精粹的传世明珠,用字法的表意模式体现中华民族善于概括具体形象,突出特征,符合常理这三点表意模式,可以移植这些概念层面的用字法表意模式进行图形创意设计。(3)图式创意法案例分析。移植汉语言文化学中的多点视角、抽象万象、以少胜多、综合表意、形声并茂、均衡审美造字表意模式;移植汉语言文化学中转注、假借等用字表意模式,进行图形创意设计,是跨学科移植模式“图式”的应用范畴。

图式造字表意模式的设计实例很多,如多点视角的表意模式运用择优法和组合法进行图形创意设计,拆除了观察者与被观察者之间无形的幕墙,强调可居可游的独特视觉观察方式。用抽象的表意模式设计标识图形,虽然同样是方格,不同的排列组合能代表室内设计公司、银行、建设公司等不同的运营机构。还有运用综合表意模式创造的中国植物图形的典范,宝相花,集百花之美态与一体,是极为成功的一种视图形创意设计实例。同时形声字的形声并茂表意模式在标识设计中屡见不鲜,如工商银行标志图形中形旁是铜钱的外形,声旁是工字,传达信息简明独特。

图式用字表意模式的设计实例也不少,转注是指有意义关联的汉字用统一部首的表意模式,如五环就是各届奥运会标志统一的部首;再如企业Vi就是应用同一个商标图形的多元化统一化的视觉系统。使用同一个造型元素,在表现手法和处理技巧上有所区别的标志,指不同运用机构,却又表示同一基本概念,就是图式“意旨略同,义可互受”的用字表意模式。中国传统图形创意借“蝙蝠”寓意“福气”,蝙蝠和寿字组合,构成五福捧寿的创意图形就是图式“假借”的用字表意模式。

3.3图释创意法一跨学科移植汉语言文化学的审美内涵

(1)对联的审美内涵。对联是最具中国特色的语言游戏,是从中国这块丰沃文化土壤中诞生出来的精灵。对联讲究“对”与“联”,其中对称、虚实统一、尚象的审美观念与哲学道义,对图形创意设计的触通颇多。(2)谜语的审美内涵。谜语散发着婉转,神秘的视觉心里美,猜谜的玄机妙处,像禅语―样,往往智慧洋溢,处处机锋毕现。移植汉语言文化中含蓄婉转的审美内涵进行图形创意设计,能产生无数的意义空间,扩展空阔无垠的视觉世界。(3)回文的审美内涵。在汉语言文化学中有―种语言游戏叫做回文,其概念是指把同的词汇或句子,在下文中调换位置或颠倒过来,产生首尾回环的情趣。图释回文高妙的审美游戏心理,能把民族珍宝发挥到妙处,进行独特新颖的图形创意设计。(4)图释创意去案例分析。移植对联的虚实统一、尚象、对称,谜语的含蓄,回文的首尾生生不息,进行图形创意设计,是跨学科移植模式“图释”的应用范畴。

图释对联审美内涵的设计实例很多,如正负空间转换统一的标识设计就是阴阳对立,虚实统一哲学审美观最巧妙的图释。中国银行标志设计断开中字的一竖,图形是中字又非中字,是铜钱又非铜钱,以断强续,以分成合,以静表动,流动的张力空间带来似与不似的审美体验,传达中国银行事业顺畅,流通无阻的精神理念,是图释尚象审美内涵的妙悟。

图释谜语审美内涵的设计实例也不少,如红酒宣传招贴中通过酒杯不同位置的摆设造成空间错位,在灯光下,酒杯精致曲线尽显,在不经意间勾勒出优美的女性身体。图释谜语的审美内涵,用合蓄的图形和意境,带给观者无限遐想的空间。

图释回文审美内涵的设计实例很多,如用连笔设计的日本ntt电信标志,没有断开,没有终点,精简的图形把沟通的理念传达得精准到位。再如中国联合通信有限公司的标志,用中国结回绕的造型,代表中国现代化通信网络广阔通畅。999皮炎平的宣传招贴中的九个字横看可读成“快止痒”、“止痒快”、“痒快止”;纵看可读成“快止痒”、“止痒快”、“痒快止”,最后点睛之笔“横竖都快”,一语双关,简明生动,意味丰富。

汉语言文学教学设计篇7

一、评价指标来源

当前,一些地区将汉语言水平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双语教师的唯一硬性指标,而忽略了教师的学科知识和职业能力的提升,导致一些教师虽然在汉语的听、说、读、写方面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但在专业知识与教学语言的规范性方面依然较为薄弱,教育教学能力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提高。扎洛与央倩卓玛通过实地调研与数据分析指出,双语教师授课内容与自身专业不对口的问题严重,造成双语教师对教材中的知识似懂非懂,弄不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只好照本宣科,拿着教科书读[1]。可见,数学双语教师的培养质量已严重制约了数学双语教学的发展。为了构建更为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满足双语教师培训的需求,同时达到“以评促培”的实效性,评价指标的选取需要考虑高中数学双语教师的教学任务和能力需求。

1.双语教学任务

《朗文语言教学及应用语言学辞典》对“双语教学”的解释是:“theuseofasecondorforeignlanguageinschoolfortheteachingofcontentsubject.”杨淑芹、马新英认为,双语教学指的是用少数民族母语和汉语两种语言作为教学媒介语言,通过学习专业学科知识达到掌握专业学科知识和增强汉语能力的双重教学目的,少数民族双语教师承担着双重教学任务:学科教学和汉语言教学[2]。根据天津师范大学所承担的新疆少数民族双语骨干教师培训项目的实践背景,高中数学双语教学,是指在民族地区高中学校以“国家通用语言授课为主,加授民族语文课程”模式下进行的数学教学。要求教师一方面承担数学专业知识的教学任务,另一方面要承担汉语言的教学任务,这就对教师专业学科知识和汉语言水平提出了评价要求。

2.高中数学的特点与要求

高中数学有其自身的特点,在教学时不仅要注意汉语口语的表达,更需要注重专业术语的表达;不仅要注重数学知识的讲授,更需注重数学能力的培养。

(1)语言特点

数学语言是数学知识的载体,也是数学思维的工具。数学语言包括数学概念、术语、符号、公式、图形等多方面的内容,可以系统地分为: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和图式语言。它具有简练、严密、精确、理想化和通用性五个特点。掌握数学语言是学习数学知识的基础,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前提。高中数学双语教师培训应加强对规范使用数学语言的评价,以便在高中数学双语教学中促进汉语口语与教学语言的融合,不断提高双语教学质量。

(2)思维特点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与初中阶段相比,高中阶段的数学课程难度逐步加深,对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逻辑分析能力和归纳推理能力的要求也不断提高。此外,高中数学教材中增加了数学知识应用和研究性学习的篇幅,力图通过空间想象、直觉猜想、归纳推理、符号表示、演绎证明和模式构建等,综合应用数学知识,提升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高中数学教学要着重发展学生的理性思维,首先要提升双语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使其通过培训夯实学科知识基础,理解并掌握数学的思想和方法。

3.双语教学能力需求

双语教学能力是指教师从事双语教学活动所应具备的能力,除了包含一般教学能力外,还需兼顾“双语教学”的特殊性,是教学能力与语言能力的有机融合。国际上,从对双语教师资格认证的要求可以看出,所达成共识的双语教学能力包括:双语表达能力、双语理论、目的语的历史文化、双语教学设计能力、双语教学技巧和现代教学技术等[3]。在我国,杨淑芹认为,双语教学能力主要包括:双语表达能力、双语教学设计能力、双语教学实施能力、双语教学评价能力[4]。吐尔地・买买提认为合格的双语教师除了达到一般学科教师的教学能力要求外,还必须具备以下几种能力:处理双语和双语基础知识的能力;学习双语和学科知识的能力;双语课堂教学内容整合能力;双语表达能力;营造双语教学环境的能力[5]。

综上所述,高中数学双语教师无论是从完成当前的双语教学任务,还是从日后发展的潜在需求,其在培训过程中必须加强对汉语言文化的理解、对高中数学专业知识的掌握、对高中数学教学理念的内化以及对课堂教学的设计与把控。鉴于国内外的研究,以及在短期集中培训后评价的可行性分析,选取汉语教学语言表达、高中数学专业知识掌握和高中数学汉语教学能力作为一级指标(见表1)。

二、评价指标解析

1.教学语言表达

语言是教学的媒介,在双语教学能力中占有基础性地位。汉语教学语言表达指标主要考核教师在日常汉语的听、说、读、写的基础上规范使用数学语言进行授课的能力。双语教学并非汉语与学科教学的嫁接,而是要使汉语融合到学科教学之中。要在双语授课中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除了要掌握正确的语音、语调、语法等汉语基础知识,还要能够使用规范、简洁、准确、逻辑严密的数学语言讲述知识、表达思想。这就需要教师了解汉族文化,掌握数学知识,选择恰当的意译进行民族语与汉语的翻译,而不是机械式的直接对译。

目前对民族教师的汉语能力考核主要依据mHK(中国少数民族汉语水平等级考试)考试成绩。mHK考试主要针对母语非汉语的人进入中国的大专院校学习而设计,是一种不分种族,不分年龄,不分专业的普适性语言培训标准。而双语教师培训工作的目的是培养熟练使用汉语授课的高中数学教师,特别需要提高其专业口语表达能力。因而所构建的评价指标对于汉语教学语言表达能力的评价采用的是mHK考试成绩与模拟授课(现场授课或者双语培训教师的上课视频等)考核相结合的方式。

汉语教学语言表达能力占总分的30%,其中mHK考试等级占10%,教学口语表达占20%。根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少数民族学前和中小学双语教育发展规划(2010―2020年)》:母语非汉语的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应当达到中国少数民族汉语水平等级考试(mHK)相应标准,高中汉语课程教师应当达到三级甲等及以上等级,同时本民族语言文字也应当达到相应水平。在评价指标体系中以mHK三级甲等作为合格标准,对不同的mHK等级,所得分数也相应不同。

2.数学专业知识掌握

高中数学专业知识掌握,主要包括高中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如基本概念、法则、公式等),高中数学基本思想与方法的理解(如函数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等),高中数学教学文本的掌握(包括教材、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等)。扎实的学科知识是对教师最基本的要求,是引领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石。熟练掌握高中数学课程的基本知识,清楚了解知识结构框架,有助于双语教师提升业务水平,提高教学效率。

本部分内容占总分的30%。对高中数学专业知识掌握能力,可依据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标准进行命题,通过笔试成绩测试学科教学知识掌握水平。

3.数学汉语教学能力

(1)高中数学汉语教学设计

高中数学汉语教学设计是为了汉语教学的顺利实施而对教学流程所做的设计,包括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学结构的组织等。高中数学双语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反映了教师对新课标课程理念的理解、对教材内在逻辑的分析和重难点的把握。教师应结合新课标理念有机选择多种教学方法,注重学生创新意识、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以及对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掌握。

本部分内容占总分的20%,主要考查双语教师对教学目标的设计是否界定明确、教材的处理是否合理、选取的教学方法是否恰当、教学流程是否合乎逻辑,以及板书书写是否条理清晰、重点突出。评价方法主要采用教学文书(教案、教学设计等)的考评与模拟授课考核相结合的方式。

(2)数学汉语教学实施

高中数学汉语教学实施能力是保证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果和汉语教学任务顺利完成的重要能力,包括:汉语呈现知识的能力、把握汉语切换时机的能力、汉语课堂教学组织能力等。要求高中数学教师首先应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充分理解新课标理念,在此基础上根据教学内容,合理创设情境,开展教学活动。教学过程应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学生提供多样课程,适应其个性选择,有效地组织多种多样的教学活动;设立“数学探究”“数学建模”等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倡导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

本部分内容占总分的20%,汉语教学实施主要依据模拟授课(现场授课或者授课视频等)情况,由考评专家给出成绩。

基金项目:国家和自治区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新疆双语教师培训指标体系研究(2012-XJJG-215)

参考文献:

[1]扎洛,央倩卓玛.制约少数民族双语数学教育质量的主因分析[J].数学教育学报,2013,22(6):20-22.

[2]杨淑芹,马新英.少数民族双语教师课堂教学能力评价标准建构[J].中国教育学刊,2010(7):67.

[3]杨淑芹,于影丽.新疆中小学少数民族教师双语教学能力评价方案建构研究[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2(4):64.

[4]杨淑芹,孟凡丽.试析双语教师教学能力的构成[J].贵州民族研究,2009,29(4):154.

汉语言文学教学设计篇8

【关键词】道歉言语行为;道歉策略;汉语教材

一、汉语道歉言语行为的特点

道歉是一种重要的言语行为,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是言语交际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不同文化之间的情景因素和社会规范存在差异,所以语言使用规则自然因社会和文化的不同而存有差异。一般而言,中国人的道歉言语行为总体情况而言,直接道歉策略是中国人最常使用的。解释策略位居其次。认可策略位居第三位。再次为补偿策略。解释策略、认可策略、补偿策略常常作为辅助道歉言语行为出现,作为中心言语行为出现的几率相对较少。关心策略、承诺策略、补偿策略、转移道歉话题,使用频率均较低。修饰语部分的强势语与称呼语使用频率明显高于感叹词。要求被惩罚的策略是最不常用的。在社会因素方面,当社会权势不平衡时,人们倾向于更多地选择解释策略,较少使用要求得到惩罚策略。在社会距离方面,汉语母语者选择使用认可策略的频率还是低于解释策略。在交际双方较为熟悉时,除了直接道歉以外,人们也常使用补偿策略。①

二、对汉语教材道歉言语行为的分析

本文所分析的对外汉语教材是:

北大版新一代对外汉语教材・口语教程系列

a《初级汉语口语(1、2)》(第二版)戴桂英、刘立新、李海燕编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7月第二版2007年12月第9次印刷

B《中级汉语口语(1、2、提高篇)》(第二版)刘德联、刘晓雨编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3月第二版2007年11月第9次印刷

C《高级汉语口语(1)》(第二版)刘元满、任雪梅、金舒年编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4月第二版2007年11月第4次印刷

D《中级汉语听和说》北京语言大学编

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1999年1月第2版2006年1月第15次印刷

e《汉语口语速成(基础篇)》马箭飞主编李德钧、成文编著

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0年5月第1版2006年7月第10次印刷

F《实用汉语课本(1、2、3、4)》刘等编

商务出版社1981年5月第1版2006年5月第21次印刷

G《实用汉语会话系列教材1、2、3、4》杨庆蕙主编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1月第2次印刷

以上教材共计16本,我们选择了其中交际参与者发生冒犯行为时表示道歉的言语行为的语料加以分析。

(一)道歉言语行为所使用策略分析

从上表可见,这几类教材中,道歉策略的使用情况存在着不均衡的现象。具体来说,直接道歉策略的使用频率最高,这与调查汉语母语者的使用情况是一致的,但其频率的总数却高于调查结果高出近10个百分点;其次,解释策略与认可策略虽位居第二、三位,与调查所得结果一致,但其比率仍略高于实际交际情况下的百分比。同样的情况也存在于强势语、显性道歉语、转移话题、感叹语等道歉策略的使用中。最明显的不均衡现象是,上述教材中并未出现减轻责任、补偿、承诺、关心、要求得到惩罚、称呼语等道歉策略的使用,而这几种策略在真实的交际情境中却占有重要的作用。

(二)交际参与者的社会权势分析

从上表可见,以上教材在展现道歉言语行为的课文中,道歉言语交际行为的参与者的社会关系过于单一,仅限于发生在同学、朋友、师生、陌生人之间。而分布到各本教材中,语境单一的情况更为严重,有的教材在整本书中交际的参与者仅为朋友之间的关系。相应的,交际参与者的社会权势关系就不能在丰富的社会关系中得到充分的体现。

(三)交际参与者的社会距离分析

限于教材中为道歉言语行为所设计的语境过于单一,对具有不同社会距离的交际参与者应该如何实施道歉言语行为不能给予充分的诠释。如上表所示,在交际参与者的社会距离的设置方面,不是所有的教材都能设计得很平衡,有的教材在交际参与者为不熟悉关系方面的设计竟为零。

三、与汉语母语者道歉言语行为的比较

第一,与实际的交际情况相比,教材中出现的道歉策略是有限的,而且也过于单一。各道歉策略出现的频率和实际情况下汉语母语者的使用频率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甚至是缺失。

第二,上述教材中,对道歉言语交际的语境的设计过于单调。在教材中出现的道歉言语行为的交际参与者的关系也很有限,多数为同学关系。在双方社会权势方面尤其缺少致歉者的社会地位高于受歉者这种情况,在双方社会距离的远近方面,缺少的是双方关系较为疏远的情况。

四、对教材及教学的启示

(一)关于教材

美国学者牟岭(2008)[1]认为,在对外汉语教学领域,教材质量是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对教材质量的考核有两个要点,一为真实性,也就是是否与现实交际中的真实情况相符合;二为针对性,即该教材是否是针对一些要点而编写的。

上面的对比分析,使我们很容易的发现教材中的关于道歉言语行为的语料与现实中人们的交际活动是存在一些差异的,这对教材的编写来说是一块“硬伤”。在教材设计中应该补充缺失的道歉策略。类似的“硬伤”是在今后的教材编写过程中应该极力避免的。

为了优化教材,有必要强化一下对教材针对性的认识。现有教材基本都是没有国别、语种针对性的通用式,尽管都有生词和注释的翻译,但是单凭译文“远远无法对付国别、民族、文化、心理等差异所造成的特殊性”。②

从上面的对比分析中,可发现目前一些通用型教材对文化差异的重视还不够,很难将对文化的阐释做得“到位”就道歉言语行为而言,教材的设计应该突出汉语母语者在选择道歉策略上的特点,比如,汉语母语者除了常使用直接道歉策略以外,他们比日语母语者更常使用补偿策略。

(二)关于教学

道歉言语行为的理解与运用涉及多方面的因素。除了文化方面的原因外,交际双方的受教育程度、性格、在社会上所扮演的角色,以及言语交际发生的具体环境等都会影响具体的言语行为。

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重视不同点,了解学生受母语的影响,并针对母语与目标语的差异,做出适当的解释。对交际策略、交际文化的讲解方法,也应针对不同程度的学习者有所不同。对于初级二语学习者,教师的讲解不宜过深,而应重在使学生体会不同策略的内涵及其所达到的交际效果。之后,再给出具体的情景让学生进行实际练习就尤为重要了。总之,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学习语言不能不注意文化因素,而且还应注意目的语文化与母语文化的对比。对于像道歉这样的言语交际不可以简单的操练代之,更不可“无视”这类常见的语言交际行为。

参考文献

[1]牟岭.准确界定学习者特点――对外汉语教材编写的关键[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08,(2):3-5.

[2]自李泉.论对外汉语教材的针对性[J].世界汉语教学.2004,(2):50

汉语言文学教学设计篇9

研究结果与讨论

我们把汉语教育技术期刊论文的统计结果放在国内和国外大背景下做个比较,可以从中了解到汉语教育技术研究的相对状况。与同期国内外教育技术期刊论文数量和年度走势的对比分析与国内外教育技术期刊论文数量的对比分析国内教育技术论文数量为国外同期教育技术论文数量的7倍,至于国内教育技术研究是否真的产生了远多于国外教育技术研究的成果,魏顺平(2010)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汉语教育技术论文数量少,也是可以理解的。一方面,它只是某个学科中的某个领域;另一方面,相较于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语法研究、教学研究、习得研究等,教育技术研究相对薄弱。汉语教育技术相关论文的期刊类别分布,汉语教育技术相关在语言学及语言教学类期刊上的论文最多瑏瑥,其次是教育技术类。这从侧面表明,汉语教学工作者更多地是从汉语教学的需要和应用出发来讨论教育技术的相关问题。同时,也在探讨教育技术的过程中,以汉语教学的实际应用进行说明和论述。与国内外期刊论文数量年度走势的对比分析下图是2005至2011年间,汉语教育技术、国内教育技术和国外教育技术论文数量年度走势图为便于观察年度走势,即曲线的斜率,此处我们把汉语教育技术论文数量放大100倍。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如下三个特点:(1)汉语教育技术发展与国内外教育技术发展走势一样,均呈总体上升态势;(2)汉语教育技术与国内外教育技术发展走势一样,在近期均呈走低状态,进入反思或审视阶段;(3)汉语教育技术发展状况相较于国内和国外走势(从曲线别点上看),更接近于国外。与同期国内外教育技术领域研究内容的对比分析《敏感词数据表》中的敏感词代表了近年来汉语教育技术研究的各项内容。通过对敏感词的统计分析可以看出汉语教育技术研究的高频范畴,与世界教育技术研究内容进行对比可以看出研究内容趋于一致的方面、不一致的方面和研究欠缺的方面。汉语教育技术研究的高频范畴及特点《敏感词数据表》中的敏感词频率信息可以显示出汉语教育技术的研究内容受关注程度的全貌。频率越高,受关注程度越高。为了相对集中地反映这期间汉语教育技术的研究特点,我们对敏感词按类别(范畴)进行由高到低排列后总结为如下两点:1)技术应用紧密围绕“语料库”、“多媒体”和“网络”,相关论文数量最多者为语料库,其次是多媒体,再次是网络。样本期刊论文反映出的相关研究细目报告如下:(1)“语料库”的相关研究包括的语料(数据、资源)类型有汉语母语语料库、中介语语料库、多语语料库、动态作文语料库、学习者口语语料库、学习者语音语料库、错字别字数据库、教材语料库和教学用字库、词库等教学资源,涉及的研究内容有语料库(数据库、资源库)的建设、加工、工具研发和应用等。这是语言教学中教育技术研究和应用的一大特色。(2)“多媒体”的相关研究涉及超媒体中的图片、视频媒体的应用瑏瑦,可视化、概念图,编码,多媒体教材和练习,多媒体课件设计、多媒体资源建设、利用和开发,多媒体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有效性,多媒体环境等。(3)“网络”的相关研究包括网络教学/学习环境,网络文化环境,网络虚拟社会,网站建设、网络课程,网络教师培训,网络教学设计、原则,网络平台需求、功能、开发等。2)“汉语知识教学”相关论文数量与“汉语技能教学”相关论文数量相比,前者多于后者。样本期刊论文反映出的相关研究细目报告如下:(1)信息技术支持的“汉语知识教学”相关研究包括汉字、语音、词汇、语法和中国文化教学等;(2)信息技术支持的“汉语技能教学”相关研究包括口语、听力、视听说、视听、阅读、写作教学等。

研究内容趋于一致的方面1)包含的研究层面和类型一致从总体情况看,近年来的汉语教育技术研究包括了三类:理论研究(如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学习策略、自主学习、认知策略、教学环境)、相关技术研究(如多媒体、语音识别、计算机模拟、语料库)和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如计算机辅助教学、网络课程、教学和学习资源)。这一结果表明:汉语教育技术的发展在总体上是全面的、积极的,从研究层次和类型来看,与世界教育技术研究是一致的。另外,世界教育技术研究表明,教育技术研究与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密切相关,呈现出以技术为特征相继变化的发展历程(电视技术计算机技术多媒体和网络技术)。我们的考察结果表明,汉语教学的发展也呈现出同样的格局,并且汉语教育技术还受到一些专门技术发展水平的影响,如汉语语音分析技术、汉语语料库技术等,这些技术的最新发展和应用都被积极引入到了汉语教学中。2)紧随新技术创新出教学新方法关于聊天工具和博客在教学中的应用是目前教育技术讨论和关心的热点问题。在汉语教学中,它的交互性对语言教学无疑是有意义的,符合现代教育倡导的合作学习原则。它通过自发地、积极主动地进行任务或功能教学,开展相互交流,以共同感兴趣的话题驱动,促进学生以文字或语音的形式练习汉语说与写,也在文字或语音的输入过程中习得汉语。此外,过去人们固有认识中不适合于成人学习的游戏软件或游戏方式也受到关注。事实上,正是在现代教育技术发展和应用过程中不断涌现出了一些新课题,寓教于乐又一次成为教育领域研究的热点,探讨如何促进“生活体验、乐趣与学习的目的和手段相结合”等问题(祝智庭等,2010),学者们提出游戏化学习(game-basedlearning)及教育游戏(educationgames)。教育游戏研究可以把传统的游戏软件提高到一个更有利于学习的角度去认识。值得一提的是,汉语教育技术领域出现了利用新技术、新方法创新汉语教学和学习的报告。涉及三种形式:第一,研究汉语教学中如何运用多种网络聊天形式开展教学的问题,如何敏、张屹(2008)(利用邮件、网络论坛),袁伟、刘娜娜(2010)(利用聊天工具)。第二,研究应用博客、微博,乃至有声博客开展汉语教学的问题,如陈育焕等(2009)(利用有声博客)。第三,研究运用教育游戏开展汉语教学的问题,如蔡莉、刘芳妤(2011)。因此,可以说汉语教育技术在应用新技术创新教学方面,合着时代的脉搏走在形式和方法的前沿。研究内容不一致但有其合理性的方面1)多媒体技术受关注程度未呈现下降趋势国外教育技术研究在有关技术方面的研究的变化趋势显示,课件(courseware)和超媒体(hypermedia)的关注呈下降趋势;有关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的变化趋势显示,多媒体教学(multimediainstruction)呈下降趋势。魏顺平(2010)认为,“这应该是受当前网络技术普及的影响,课件和超媒体是单机环境下用来呈现学习内容、开展个别化学习的媒体”;“这同样应该是网络技术普及应用的影响”。但是,我们对《敏感词数据表》的分析表明,近年来汉语教育技术研究中多媒体技术受关注程度未呈现下降趋势,而是受到持续性的关注(敏感词“多媒体”的年度频率未见明显降低,其频率也没有被“网络”的频率所超越)。我们认为,这是学科特点使然。“多媒体”这一敏感词在汉语教学论文中的使用频率较高、年度受关注程度较高,显然有其合理的一面。因为汉语计算机辅助教学离不开多媒体技术的支持,各种媒体技术在汉语知识和言语技能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以汉字教学为例,汉字是形、音、义的结合体,汉字的读音需要声音媒体支持,汉字的笔顺书写作为动作技能的教学理应用动画或影像技术支持,汉字的义项和构词等用法信息离不开文字技术的支持。这些既是汉语教学的客观需要,也是由汉语和汉字本身的特性决定的。“多媒体”受到持续关注,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汉语教育技术研究始终脚踏实地,更多地着眼于学科应用的具体问题,而不是单纯地空谈教育技术。2)网络技术受重视程度未呈现明显增长趋势国外教育技术的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应用,网络课程得到了更多的关注,internet、信息技术、网络课程和虚拟教室等与网络技术密切相关的研究内容均呈上升趋势”,“internet/网络课程等与网络技术密切相关的研究内容均呈上升趋势”(魏顺平,2010),“基于网络的教育技术研究是当前主要研究内容”(祝智庭等,2010)。但我们对敏感词“网络”(及相关)的考察结果并非如此,而是总体变化不大,按年度在较少的数量间略微波动。分析其中的原因,有三个。一方面,在我们所考察的样本期刊上发表汉语教育技术相关论文的作者大多数为国内学者,他们的教学任务和关注的研究问题主要是针对成人的课堂面授,讨论的内容主要是教育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且绝大部分为“1+0”模式,而非“1+n”模式瑏瑧;另一方面,在中国学习汉语的留学生身处优越的目的语(汉语)环境,他们课外利用目的语的社会环境学习远比现在还不甚理想的网络教学或远程辅导的效果更优;第三,由于网络教学受当前技术条件的限制(如面向外国人的汉语语音识别技术、人机对话)和理论研究的限制(如自主语言学习研究),目前尚不能很好地解决听、说这两个语言技能教学的主要问题,或者说效果不理想所致。当然,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网络数字环境和生态环境的构建定将为汉语教学提供全方位的支持与服务,也将迎来汉语网络学习的新局面。

在汉语教学中,由于该项研究与教师们的实际工作密切相关,因此历年来与课程有关的汉语教育技术的应用研究始终受到关注。但遗憾的是,真正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technologyintegration)为指导思想和理念,深入研究信息技术与汉语课程整合的论文相对匮乏。也就是说,如果我们仔细考察汉语教育技术的相关论文后就会发现,大多数只是就教学中具体应用问题有感而发的教学体会或经验,这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终极目标尚有距离,今后应开展更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如从理论上探讨媒体形式与汉语知识和言语技能的相关效应(如什么类型的汉语知识适合或需要用什么样的媒体或它们的组合形式来表现?什么样的汉语技能适合或需要用什么样的媒体或它们的组合形式开展训练?);根据paivio(1990)双编码理论,言语能力、言语习惯与偏好、表象能力与偏好间是有一定关系的,那么不同认知风格的学习者对学习材料的结构、内容、呈现方式是有一定偏好的,应研究如何根据学生的认知风格并从汉语学习的角度出发,立足学生自身特点,以信息技术为教学手段来组织教学;从整合的特点、作用和方法等出发进行研究,结合汉语教学的特点和实际需要,逐步形成切实可用的整合操作策略,真正体现aeCt,04瑏瑨提出的创新宗旨。2)关于教育技术支持下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instructionaldesign)是近年来国外教育技术研究中受关注的重点或热点(魏顺平,2010;祝智庭等,2010),反映出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核心内容。但是,从《敏感词数据表》的年度分析来看,“教学设计”并非实际研究中的重点或热点,也没有被历年来的汉语教学研究所关注。当前,汉语教学中的教育技术应用已经走过了探索和试验阶段,逐渐趋于成熟。或者说,技术因素已经成为教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不再是依附于教学的一种附属品或点缀,也不是游离于教学之外可有可无的调味品。例如,当前大多数情况下的教学和学习环境是在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汉语教师备课离不开信息技术,汉语教学和学习资源是数字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离不开信息技术。当信息技术已经潜移默化地全方位融入汉语教学之时,教学设计必然与传统的教学理论和教学观念有所不同。脱离教学设计的技术应用,片面强调技术的应用价值的思潮,不仅难以在教学中真正发挥作用,也违背了教育技术的宗旨。因此,重视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广泛地开展教育技术支持下的汉语教学设计研究,把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有机地结合起来,尤其要注重对教学和学习环境的设计与开发,努力实现教学设计与技术应用的深度整合,对汉语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越来越多的人和组织将会认识到教学设计师这一职位和角色的价值、作用和需求。(桑新民,2009)3)关于应用教育技术的教学有效性和教学实验国外教育技术研究显示,教学有效性(instructionaleffectiveness)是历年关注的重点,它表明教育技术的各项工作最终要落实到对教学效果的改进上(魏顺平,2010)。我们通过对《敏感词数据表》年度使用频率的分析发现,在汉语教育技术研究中这个问题已开始得到重视,表现为汉语教师在应用教育技术的同时,能够自觉地对教学效果进行审视的倾向。这种观念可以帮助我们及时发现问题,并寻求解决和改进的方案。然而,关注和重视程度的提高并不能代表研究的深入和研究成果达到了一定的水平。从近年来汉语教育技术的相关论文来看,对技术影响下的教学效果问题,谈及的多,付诸实际研究的少;在付诸实际的实验研究当中,严格意义上的实验研究并不多。其中的原因,首先是由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者这个群体的特殊性决定的,他们的学习动机、学习背景的复杂性导致实验研究有一定的难度。这方面的研究应加紧开展。因为基于信息技术,特别是多媒体和语料库技术的语言习得实验研究,可以回答双编码教学是否有助于语言习得的问题,可以揭示基于图形和语言双编码输入条件下的第二语言习得过程和机制。其研究结果可以为建立外国人汉语学习模型而开展计算机模拟,最终为设计出智能化的汉语Cai创造条件并奠定坚实的基础。教学有效性问题应该用系统的方法去思考和解决,它与很多因素相关,如学习成绩、教学管理的有效性、课程评价、教学质量、教学创新、教材评估、教师和教学方法等。郑艳群(2012)指出,对汉语教学而言,应该更加重视对语言微教学环节和微技能教学的研究和把握,汉语教学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必将更好地揭示汉语学习规律,指导和管理汉语教学。

余论:汉语教学叙词研究与学科建设

汉语言文学教学设计篇10

摘要:来华留学生的汉语言本科学历教育,近年来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办学规模和办学质量逐步提高。作为国內开设汉语言本科专业较早的院校,大连外国语学院在汉语言本科专业建设方面做了有意义的实践探索,完善教学管理制度,课程设置与人才市场需求紧密结合,重视实践教学,建设高素质的师资队伍等等,使大连外国语学院的汉语言专业教育更加规范,更加符合国际人才市场的需求。 

关键词:留学生;汉语言专业;建设 

 

进入新世纪后,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的增强,世界范围强劲的“汉语热”迅速升温,来华学习汉语的留学生人数激增,相应地,接受学历教育的留学生所占比例也越来越大,汉语言本科专业发展十分迅速。在整个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地位已经举足轻重。 

大连外国语学院汉语言本科专业1994年正式招生,是国内较早开设汉语言专业的院校之一。笔者有幸从汉语言本科专业建立之初就一直参与教学与管理,对汉语言本科专业建设给予了极大的关注与思索,本文试从管理制度、学制、课程设置、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等方面对大连外国语学院汉语言本科建设的实践与探索加以梳理,以期为进一步推动留学生汉语言学历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稍尽绵薄。 

 

一、逐步完善教学管理制度 

 

在汉语言专业设立之初,大连外国语学院就初步制定了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明确了汉语言专业的培养目标、学制、课程设置等。1998年重新修订,正式编印成册,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规范,从而保证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1995年开始逐步制定教学管理条例,几经实践与修改,于1999年正式颁布<本科教学管理条例》,2004年,经重新修订,更趋完善。条例中对招生对象与培养目标、课程、出勤与考核、论文与答辩、毕业资格及学位授予等方面都做了详尽的规定。还制定了其他一系列相应的管理细则,如《汉语言本科专业毕业论文规范》、《本科学生实习管理规定》、《评卷和成绩登录细则》《教师考试命题的要求与规定》、《教师备课环节的要求与规定》等等,使教学、教务管理有章可循,做到规范、有序、高效。 

留学生数量变化大,学生学习基础与知识结构不尽相同,而且学习需求呈多元化状态,这就给教学管理带来了很大困难。针对这种情况,大连外国语学院采用学年制与学分制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学年制是通过一定的教学计划,在规定的时间内,学生学完规定的课程及其教学环节,达到人才培养的预期目标和要求,计划性强,管理单一,但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及自由选择。学分制是将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及其教学环节,以学分的形式进行量化,学生的学习不受时间的限制,而是以完成在一定范围内规定的学分量为手段,学分制弥补了学年制的局限性,但管理复杂。学年制与学分制相结合的教学制度汲取了学年制的优点,也汲取了学分制的长处,在一定程度上给学生选课的自由,适应留学生教育的特殊性。 

实行部分弹性学制,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统一与灵活相结合。例如,已达到汉语水平考试3级者,经过分班考试和课程认定,可插入二年级学习;已达到汉语水平考试6级者,经过分班考试和课程认定,可插入三年级学习。根据所修学分,可提前或延期毕业,延期毕业不能超过2年。但这种管理模式仍为过程管理,对学生的修业年限还有限制,因而应逐步推行学分制,在弹性学制等方面完善教学管理体制。 

 

二、课程设置适应培养人才的需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以及加入世贸组织,国际社会对既具有较高水平的汉语综合应用能力又懂得一门专业的复合型人才需求日益扩大。另外,根据(《外国入学习与使用汉语情况调查研究报告》(高彦德、李国强,1993)的调查分析,“外国入学习汉语的目的”一项,排序第一位的是“为了解中国”,“从事外交外贸工作”与“从事翻译工作(导游或文秘等)”分占第二位与第三位,可以发现,他们学习汉语的目的具有明显的倾向性,即以汉语作为职业工具。 

因此大连外国语学院将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在以汉语为主修、以专业方向为辅修的复合型人才上。目前大连外国语学院汉语言专业分设中国文化与国际经贸两个方向。在课程设置方面,我们注重加强专业方向建设,适应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需要。课程设置总体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一、二年级,为基础教学阶段。进行严格的语言教学,全面提高学生的语言技能;第二阶段:三、四年级,为提高阶段。在继续进行语言教学的同时侧重专业方向教育,实行专业分流,学习系统的专业知识。如大连外国语学院汉语言专业经贸方向自1994年创办以来,在培养过程中,除了着重汉语能力以外,还要掌握较系统的经济贸易知识,使学生毕业以后能够从事中外经济贸易交流及相关工作,因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 

由于课程的设置与市场的需求及学生的需求紧密结合,能够满足学生学成后就职的需求,大连外国语学院汉语言本科专业学生毕业后,除少部分继续攻读硕士研究生外,大部分学生都找到与汉语相关的工作,有的回国从事汉语教学工作,有的从事中外贸易方面的工作,有的留在中国开公司、办工厂,为增进中外文化交流、促进中外经济贸易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三、建立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是在一定理论指导下,通过引导学习者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教学活动。学习者在完全真实的环境中理解与体验学到的知识和理论,对所学的知识和理论进行实际运用,对自己的能力进行锻炼。大连外国语学院在多年教学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和学生情况,建立了相对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 

 

1 根据教学和实际的需要,在本科的选修课中开设《计算机基础》课 

讲授内容是计算机操作系统和文字处理等常用软件的使用。授课方式为老师讲课和学生上机同时进行。电子商务是近几年来新兴的一门学科,但是它的发展速度很快。学院为此新增了《电子商务》。这门课首先讲授理论知识,两个月后由老师带学生上机操作。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由于重视实践教学,并能根据实际对实践内容进行不断的更新,在教学实践中,严格管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 在四年级上学期安排学生进行实习 

实习是本科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几年的试验和改革,大连外国语学院的实习工作已经步入了规范化的轨道。组成由院长领导的实习指导小组负责实习的具体工作。《本科教学管理条例》规定了实习目的、实习方式、实习要求和实习成绩评定等细则,使实习工作有章可循。 

本科学生的实习定于四年级上学期,在开学一个月以后。实习时间(包括撰写实习报告时间)为三周。国际经贸和中国文化两个专业倾向的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不同,所以实习内容和方式也不同。国际经贸方向的学生去公司(或工厂)实地工作。这 些公司大多从事加工贸易,有工厂和进出口部门,生产销售体系比较健全,便于学生在短时间内了解熟悉企业的经营和管理情况。学生实习两周,撰写实习报告一周。中国文化方向的学生由本校统一选择实习地点进行语言实践,考察当地的民俗文化。学校为学生选择了西安作为实习地。西安是中国六大古都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丰厚。学生通过参观半坡遗址、兵马俑、历史博物馆等景点。对中国文化增进了解。学生实习一周,撰写实习报告两周。 

 

3 实践教学效果及评价 

《计算机基础》和《电子商务》这两门课由于贴近生活实际,深得学生喜爱,选择这两门课程的学生比较多。学院为学生准备了电脑教室,学生随时可以上机操练。由于准备充分,实习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第一,实习效果好。按照教学计划,结合专业的培养目标,严格要求学生,达到了预期的效果。由于在选择实习单位上由学校把关,学生能在实习中综合运用国际经贸知识和汉语语言知识,实习过后普遍反映有收获。在实习过程中,学生找到了不足和欠缺之处,回学校后,学习积极性普遍提高。实习报告的撰写,为四年级下学期的毕业论文写作打下了基础。 

第二,实习内容充实。以国际经贸方向为例,实习单位多为外商投资的出口加工企业。学校在和实习单位洽谈时,要求单位安排学生到进出口、营销、财务、生产等多个部门见习。全面了解公司经营管理的知识。近些年来,随着it业的发展,学校也开始把学生介绍到计算机软件开发的公司实习,使他们了解最新的知识和信息。 

第三,实行全程监控,保证实习质量。在学生实习前、实习中和实习结束后进行严格的管理,保证了实习的质量。实习前通过和实习单位沟通,把学校的意图及时传递给实习单位,保证实习单位与学校配合,顺利完成实习任务。在实习过程中,派专人去实习单位检查,使实习单位和学生都感到一定的压力,认真对待实习任务。实习结束后,及时总结,找出不足,为下一年的实习做好准备,积累经验。 

 

四、建设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极为重要,没有一支科研教学过硬的教师队伍,就不可能有一流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一个知识丰富、品格美好的教师能够使教与学双方沟通,使学生对教师产生理解与信任的情感,从而“亲其师,信其道”。作为一门跨学科的,涉及语言、文化、经济等诸多方面的汉语言本科专业教育,需要高素质的教师。同时教学对象的特殊性,也要求教师增强自身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大连外国语学院十分注重对教师业务素质、职业道德修养及敬业精神的培养。每个学年,学院都要组成专门小组对每位教师从德、能、勤、绩几个方面进行全面考核,作为教师聘任和晋升的重要依据。多年以来,大连外国语学院教师以敬业、团结、奉献的师德风范,严谨、务实、创新的治学和育人精神,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汉语言专业的优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