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数字化城镇管理十篇数字化城镇管理十篇

数字化城镇管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02:04

数字化城镇管理篇1

关键词:数字化工程;信息技术;城镇城市规划管理;应用

中图分类号:K826.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数字化工程在现代城镇城市规划管理中的应用,对传统规划理念、模式以及城市规划编制方法和手段等都造成了严重的冲击。由于传统体制下的城镇城市规划管理过程中的数据收集、分析整理以及应用等方面的不足,很难适应当前城镇城市规划发展之要求。所以在当前城镇城市规划管理过程中,应将各部门、各领域的数字化信息,经计算机网络处理实现了最大限度的应用,将会为城镇城市信息化的建设提供保证。

1、城镇城市规划管理中的主要信息技术

从实践来看,当前城镇城市规划管理过程中所用到的主要信息技术有网络技术、“3S技术”(即GpS、遥感和GiS技术)、野外测量技术以及CaD和虚拟现实等方面的技术。其中,网络技术改变了城镇城市规划管理中建设、规划、管理等方面的信息反馈模式。近年来,随着现代通信技术、电视数字化以及计算机网络化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网络传输速度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这为信息的动态、静态交流提供了方便,特别是交互式双向信息数据的传输,甚至可以跨越空间、时间上的限制。对于GpS、遥感以及野外测量技术而言,其所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城镇城市规划管理中的空间地理信息采集与分析研究。目前来看,卫星遥感图像能够达到的精度以分米、厘米级计,通过无人驾驶的GpS小型飞机装载着数字化CCD像机,可直接获取所需的高精度的城镇城市规划信息,并以此为基础制作影像图、矢量图等。

信息技术中的GiS、CaD技术,经常用于解决地理空间中的相关数字模型问题,通过GiS、CaD技术的应用,可构造一个与实际地理空间类似的虚拟信息空间;同时还可以采用数字模型对地理空间的过程和现象进行仿真和模拟,然后预测之。通过GiS技术的应用,可建立一套城镇城市空间数据库、专题数据库,比如人口数量变化、交通条件以及地下管理线的布设等等,从而提高城镇城市规划管理的质量与效率。

2、数字化工程在城镇城市规划管理中的应用体现

第一,工程项目建设选址中的应用。数字化系统及信息技术的应用,可帮助城镇城市规划管理部门准确地选择工程项目拟建设地点,并且通过对拟选地址相关信息数据的统计、分析,可对不同方案进行对比,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的方案。

第二,对旧城改造提供客观的参考依据。在城镇城市规划管理中,尤其是旧城改造、旧城拆迁时,数字化工程及信息技术的应用,可对城镇城市中的不同区域内信息(其中包括拆迁人数、拆迁面积以及相关纠纷问题等)进行全面的统计,同时还可以对因拆迁活动而造成的经济损失、新建投资等,进行准确的估算和分析。在旧城拆迁过程中,利用数字化工程可有效地统计待拆范围内容人数、户数以及需要重建的面积和区域内其他单位应改造面积等,这对旧城改造提供了一个非常可观、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第三,在市政道路规划建设中的应用。首先,道路拓宽工程建设过程中,采用数字化工程及相关信息技术,可对道路拓宽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各种影响问题和区域进行预先判定,同时还可以对道路拓宽时所需要改造的面积、拆迁用地面积以及单位改造用地面积等进行全面的分析研究,对单位因拆迁而造成的经济损失等进行客观的估算。其次,对道路结构进行有效的分析。通过应用数字化工程,可提供比较全面的市政道路发生断面的结构信息,对路面结构、地下管线以及红线的位置和标高进行准确的计算,从而帮助确定道路断面位置,显示断面结构图等。

第四,管线管理及其分析研究。首先是给水管线。通过数字化工程的应用,可对给水阀门大小、位置以及应用效果等进行模拟和选择,对可能造成影响的管线及其影响范围内的局面数量进行计算,以此给可能受到影响的住户、单位发函,并且绘制数据、图件等。其次是排水管线。数字化工程在排水管线中的应用功能与给水管线非常的相似,主要是通过对阀门、闸门进行合理的模拟与选择,计算影响程度和范围,同时还可以绘制、打印图纸和文件资料。

第五,数字化工程的辅助管理功能。从实践来看,数字化工程在城镇城市规划管理过程中的应用,可在较大程度上对公共事业、房产经营管理等产生一定的影响,同时还可以提供动态的监控效果,并且通过信息技术和计算机办公自动化(oa)技术的应用,可在很大程度上有效减少城镇规划管理工作中的不正之风。城镇城市规划管理过程中,应用数字化工程及信息技术,可以及时为政府决策部门提供非常可观、准确的决策参考依据,帮助政府部门从传统的经验化、定性化决策方式,逐渐转向现在的科学化、定量化决策方式,从而为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有效的保障。同时,数字化工程可及时发现和总结城镇城市规划建设过程中的各种违章建筑、违法拆除现象,及时将相关信息有效地反馈给规划管理部门,以便于能够及时的做出处理意见。

结语:总而言之,数字化工程及信息技术在城镇城市规划管理过程中的应用,不仅可以有效地理清城镇城市规划管部门之间的复杂关系,而且还能有效地避免各自为政、基础地理空间数据标准不一致以及重复建库现象的出现,对于促进城镇城市地理空间数据资源的有效共享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未来数字化工程将向着更高的方向发展,在城镇城市规划管理中应用将扩展到统一数据信息标准、将变静态的信息资源变为网络资源以及将信息流数字、将业务流标准化,从而为城镇城市规划管理工作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栾连成;数字化工程在城市规划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14).

[2]温庆月;浅谈城市规划的数字化[J];西部大开发·中旬刊;2011(10).

[3]廖智聪;浅议数字化城市规划信息系统的设计[J];科技风;2011(02).

数字化城镇管理篇2

根据我市“数字城管”建设进程安排,为确保“数字城管”高效运行,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城市管理,推动城市和谐发展,决定在我镇建立“数字城管”二级平台(市数字城管监督指挥中心崇福分中心),按照省政府办公厅《关于积极推进“数字城管”工作的实施意见》、《崇福镇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实施方案》文件精神,结合我镇实际,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数字城管”信息技术优势,创新城市管理手段,提高城市管理效率;进一步理顺城市管理体制机制,加强部门联动,推动城市管理由被动管理型向主动服务型转变,由粗放定性型向集约定量型转变,实现第一时间发现问题、第一时间处置问题、第一时间解决问题,提升城市管理效率,改善城市环境,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二、组织架构

(一)“数字城管”工作领导小组和市数字城管监督指挥中心崇福分中心

在镇委、镇政府的领导下,统一协调全镇“数字城管”工作,及时研究解决“数字城管”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制定“数字城管”的有关制度、规范、标准。

(二)市数字城管监督指挥中心崇福分中心

负责全镇“数字城管”系统建设和管理的具体工作;根据城市管理责任单位各自职能及“数字城管”事件、部件的属性、处置标准,负责对采集到的信息进行分类登记处理,统一进行受理(立案)、校核信息并监督评价处置工作;负责对城市管理部件信息数据库的适时维护和更新管理;负责向对应的问题处置责任单位派遣任务,对交办的城市管理事、部件处理落实情况进行跟踪督查、接受任务处理反馈、检查结案,对问题落实情况进行汇总、统计和综合评定;协调处理涉及多个单位的城市管理工作,指导督促城市管理相关部门、专业机构开展城市管理工作。

(三)问题处置责任单位及职责

1.镇属部门及相关单位经济区管委会、国土所、派出所、交警中队、城管执法中队、工商分局、环保中队、供电营业厅、电信支局、邮政支局、移动公司区域中心、联通公司区域中心、水务集团营业所、污水处理厂、城乡规划站、基础设施局、绿化办(中山公园)、农经中心、房管所、交管站、汽车站卫生办、环卫所、民政办、人防办、广电站、中山社区、崇德社区、语溪社区、港华燃气(崇福)、新都热电厂。责任单位将根据“数字城管”工作进展情况,逐步增加。

2.具体职责:

国土所:负责违法占地行为的处理,储备土地围墙的维护等城市事件的整改工作。

派出所:负责公安井盖、公安监控探头、电子显示屏、公安警示牌、治安岗亭、消防设施等城市事件、部件问题的整改或监管工作。

交警中队:负责对交警井盖、交警监控探头、控制箱、占道(行车道)停车、交通信号灯、交通护栏、出租车站牌、临时停靠点、交警标志牌、公共停车场(位)、交警岗亭等涉及交通秩序的城市事件、部件问题的整改或监管工作。

城管执法中队:负责辖区内涉及无证经营摊点、越门经营、违法设置户外广告、乱搭乱建、抛洒滴漏、无证消纳渣土、人行道违章停车、乱堆物料、损毁绿化、建筑施工噪音、建设工地、工地出入口等城市事件、部件问题的整改或执法管理工作。

工商分局:负责有店无照经营户和无需取得许可证的无照经营户、废品收购等相关城市事件、部件问题的整改或处罚工作。

基础设施局:负责涉及本单位的雨水井盖、雨水箅子、污水井盖、跨河桥、水域护栏、水域设施、道路市政、人防工事、公房地下室等各类基础设施的事件、部件问题的整改工作。

环保中队:负责涉及噪音显示屏、污水口监测站、工业废弃物和大气、水体、噪声污染等城市事件、部件问题的整改或监管工作。

供电营业所:负责电力井盖、电力设施(变压器、输电塔)、电力交接箱、电力标示牌、路灯设施等城市事件、部件问题的整改工作。

电信支局、移动公司区域中心、联通公司区域中心:负责涉及本单位通讯井盖、网络井盖、通讯立杆、通讯交接箱、电话亭、标示牌等城市事件、部件问题的整改和管理工作。

邮政支局:负责邮筒(箱)、报刊亭、信息亭等城市事件、部件问题的整改工作。

水务集团营业所及污水厂:负责其运行管理范围的供水设施(含上水井盖、自来水管破裂)和污水设施(含污水井盖和污水管道破裂)、消防供水设施等城市事件、部件问题的整改和管理工作。

城乡规划办:城市建设过程中建设工地、工地出入口等城市管理事件、部件的整改和管理工作。

绿化办(中山公园):负责古树名木、行道树、护树设施、花架花钵、绿地构面、雕塑、街头座椅、喷泉等城市管理事件、部件的整改和管理工作。

房管所:负责公房维护、维修等城市管理事件、部件的整改和管理工作。

农经中心:民用水井、涉及本单位的跨河桥、水域护栏、水域设施、河道等城市管理事件、部件的整改和管理工作。

交管站:涉及交通信号亭、交通护栏、标志、标牌、标线、减速带、示警桩等公共交通城市事件、部件问题的整改工作和涉及本单位的跨河桥、水域护栏、水域设施及河道相关的城市事件、部件问题的整改或监管工作。

汽车站:负责公交站点、公交站牌、公交候车亭、公交始末站等城市事件、部件问题的整改或监管工作。

卫生办、环卫所:负责道路清扫、道路保洁等环境卫生及各类环卫基础设施的事件、部件问题的整改和管理工作。

民政办:负责涉及城市地名牌、路名牌、门牌等城市事件、部件问题的整改工作。

广电站:负责涉及本单位电视井盖、网络井盖、有线电视立杆、通讯交接箱、标示牌等城市事件、部件问题的整改和管理工作。

新都热电厂:负责热管管道、热管井盖等城市事件、部件问题的整改或监管工作。

港华天然气:负责天然气管道、天然气井盖等城市事件、部件问题的整改或监管工作。

中山社区、崇德社区、语溪社区等其他相关责任单位:负责涉及本单位城市事件、部件问题的整改和管理工作。

各问题处置责任单位还应完成数字城管监督指挥中心交办的涉及本单位管理职责的其他工作。

三、运行机制

(一)“数字城管”的总目标

努力“建设宜居城镇、构建和谐崇福”,提高城市管理水平,营造良好的生活、居住和工作环境,提升城镇综合竞争力。

(二)“数字城管”的基本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资源整合、综合协调、分工合作、责任到位、监督有力、运转高效、主体唯一、回路闭合为基本原则。

(三)“数字城管”的总要求

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发现问题全面、迅捷;

第一时间处置问题:立案、指挥、处置问题及时、有力;

第一时间解决问题:处置结果复核周密、完整。

(四)“数字城管”的对象

本意见所称“数字城管”对象是指城市管理的部件(含地下管网,下同)、事件(含公用事业服务事项,下同)。

部件:指监控控制道路区域及周边范围内具有明确产权人或管理维护单位的公用设施、道路交通、市容环卫、园林绿化、房屋土地等纳入数字城市管理的相关设施。

事件:指人为或自然因素导致城市管理部件发生改变或者破坏而引起的城市管理现象,主要涉及市容市貌、宣传广告、街面秩序、建筑施工等城市管理事件。

(五)崇福“数字城管”的运行环节

1.信息受理:城市管理信息采集以委托专业机构采集为主,政府监管和市民群众举报为辅。根据信息收集巡查网格划分,由信息采集员按责任巡查网格进行动态巡查,对发现的问题运用信息采集器实时上报市监督指挥中心,使发现的问题迅速纳入数字城管监督指挥分中心系统流程并快速流转。

2.案卷建立:市数字城管监督指挥中心崇福分中心将接收到的上报信息,即时登记并根据事件、部件属性进行分类立案并通过系统流程进行派遣。

3.任务派遣:市数字城管监督指挥中心崇福分中心根据区域直接向各对应的责任区域派遣。

4.任务分派:市数字城管监督指挥中心崇福分中心根据城市事件、部件处置标准和时限,直接向各对应的问题处置责任单位派遣。对职责不清等原因无法直接派遣的,予以协调解决。

5.任务处理:各问题处置责任单位应根据市数字城管监督指挥中心崇福分中心的指令,按标准在规定期限内对部件进行维护或对事件进行处置。

6.处理反馈:各问题处置责任单位完成工作任务处置后在规定的办理时间内将工作任务完成和复核请求信息反馈给崇福分中心,崇福分中心及时对反馈案件进行校核。

7.核查结案:市数字城管监督指挥中心崇福分中心在接收到责任单位上报的任务完成和复核请求信息后,发送指令给专业采集人员,由采集人员及时对工作任务的办理情况进行现场核实,并把核实信息报送到市数字城管监督指挥崇福分中心,由市数字城管监督指挥崇福分中心完成工作任务归档、销案等流程,符合结案标准则完成系统流程进行结案,否则重新进入系统流程进行二次抄告。

8.综合评价:通过数字城管,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监督评价体系,对各单位的工作过程、工作绩效进行综合评价。一是通过手机定位技术及采集信息的有效率,对信息采集员的履职情况进行监督,对信息采集公司进行考核评价;二是结合问题及时解决率,对各问题处置责任单位的工作绩效进行监督考核评价。

(六)“数字城管”的运行时间安排

1、从2013年1月1日起,在镇区开展“数字城管”试运行。

2、2013年4月1日起,正式运行;待条件成熟后,逐步在其他街道、镇推广。

四、问题处置

(一)城市管理的事件、部件责任明确的,各责任单位应根据城市管理工作的要求,及时处置。

(二)城市管理的事件、部件责任不清可作为无责任主体单独立项归类,相关单位和部门必须按“属地管理、责随权走、责任主体唯一”的原则落实责任。

(三)对“数字城管”实施过程中发生的非常规问题,如突发事件、自然灾害引起的问题需及时处置,但却无法及时分清责任主体的按“先解决问题后落实经费”和“分清责任”的原则处置:

1.政策原因形成的问题或辖区之间边界不明确的问题,数字城管崇福分中心监督指挥、相关责任单位应先行协调解决,情况复杂的由镇数字城管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协调后分清责任主体,落实责任;

2.市政公用基础设施运行应急处置,数字城管监督指挥崇福分中心、相关责任单位应先行实施,情况复杂的由镇数字城管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协调后分清责任主体,落实责任;

3.产权、责任属市直派出部门的问题,通过镇数字城管网络派发到相关单位,派遣后不整改或推诿的,由数字城管监督指挥崇福分中心进行督办,市直派出部门的问题处置率将纳入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目标考核;

4.因难以查处的违法行为引起的问题,由镇数字城管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与相关责任单位协调处理。

5.需落实(追缴)的资金,事后能明确责任主体的,应由责任主体落实;确属无责任主体的,镇财政每年应落实一定的预处理资金,作为“代整治”经费,事先予以拨付。

五、保障措施

(一)人员保障。各问题处置责任单位要指定专门的“数字城管”工作分管领导和专(兼)职受理人员,配备专门的工作电脑并连接政务电子专网。指定的受理人员要熟悉电脑操作,并熟悉本单位涉及城市管理方面的业务知识,各单位要加大对人员的教育培训力度,增强责任意识,强化效能监管。

(二)制度保障。镇数字城管工作领导小组和办公室要制订和完善“数字城管”工作目标考核制度、数字城管事件、部件管理规范、信息采集员工作规范、“数字城管”操作流程规范等相关一系列配套制度和规范。

(三)资金保障。财政部门要把数字城管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确保数字城管系统正常运行和数字城管系统、数据的及时更新和维护,并为数字城管责任单位处置城市管理问题提供经费保障。

六、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实施“数字城管”是现代信息技术在城市建设管理领域的应用推广,是数字城市、电子政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管理现代化的客观趋势。各问题处置责任单位要统一思想,高度重视,以解决问题为立足点,制定实施方案和保障措施,按照“科学、严格、精细、长效”的要求,切实加强“数字城管”工作的领导,确保“数字城管”工作的顺利实施。

(二)形成合力。各问题处置责任单位要立足“数字城管”问题的解决率等标准和要求,参与、理解、配合和支持此项工作的开展,加强沟通联系,主动协作配合,顾全大局,整合资源,形成合力,提高效率。

(三)强化管理。各问题处置责任单位要着眼长远、立足长效,尽快健全本部门“数字城管”工作网络体系,确保组织严密、操作规范。认真、仔细、慎重地处置好每一个案卷,负责、灵活、高姿态地对待责职交叉问题,严肃、及时地处置好应急问题。对突发事件应按照“急事急办、特事特办”的原则,采取应急措施,以最快的速度予以解决,并将处理结果及时上报。

(四)明确专人。要“定人、定岗、定责、定时”,落实专人负责数字城管的接处、办理工作、工作时间与监督指挥中心同步。同时,要加强对工作人员业务技能的培养,积极安排工作人员参加城市管理行业主管部门组织的数字城管业务培训,使其尽快熟悉“数字城管”的处理流程,提高相关工作技能。

数字化城镇管理篇3

【关键字】数字化测绘技术城镇地籍测量应用

一、简述数字化测绘技术与城镇地籍测量的关系

在我国,由于经济发展迅速,城镇的建设规模和速度不断地增加,为了能够更好地了解城镇土地的权属、位置、面积、用途、经济价值以及各个城镇相互之间的关系,所以我国开展了关于城镇地籍测量的工作。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测绘技术不再以传统技术为主,越来越多的高新测绘技术不断被开发出来和投入到使用当中,以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城镇地籍测量中的应用为例,该技术的发展十分迅速,它摆脱了传统测绘技术主要以手工绘制为主,测绘所获得的信息不再是单一的图形信息,测绘所显示的资料更加丰富,准确度更高,而且在编辑修改方面也十分的便捷,方便了人们对所需数据的掌握和查询。

数字化测绘技术主要是将测绘、地籍管理和城市管理等学科进行了合理的联系和融合,在原有的测绘基础上形成了一种全新的全解析且由专业软件绘图的新型测绘技术,通过在实践中对该技术的调查显示,数字化测绘技术能够有效地提高地籍测量的工作效率,测量所绘制出的成图的精确度更高,这种技术更适合录入电子档案进行保存,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我国城镇的发展需求。

二、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

数字化测绘技术主要通过数字测图系统对城镇的地籍进行测绘,该技术是通过系统内各设备的运行和各个流程的实施,从而实现对数据的处理和控制。数字测图系统的核心是计算机,采集数据的工具主要有电子速测仪、数字摄影测量仪、GpS、数字化仪等,它们的主要作用是对地形的数字空间数据进行采集、输入、绘图、输出和管理。常用的数字测绘技术在城镇地籍测量中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数据的采集方法

通过利用传感器和其它待测设备,用来模拟和数字被测单元中自动采集信息的过程就叫做数据采集。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地籍测量的应用中,对于数据的采集,常用的方式是通过对所要测量地点的阳台角、房屋拐角、围墙拐点等地物的数据进行测量,也可以采用测量地形点的方式来对其他的地物进行测量。

无论是对于界址点还是地形点的测量,通常情况下在采点时,都会把性质不同的点制作成与之相对应的地物代码,这样有利于技术人员的操作和记忆。在实地打点测量的时候,要对测量区域的地物进行有顺序测量,这样做是为了数据之间的相互转换,减少散点的存在可以提高测绘人员的工作效率和编图的精准度。

(二)对原图进行数字化处理

对原图进行数字化处理的技术主要是针对一些偏远山区或经济欠发达地区,它具有简捷而迅速的特点,在测绘工程中能够充分利用现有的设备、设施以及原有的地形图,然后再结合先进的技术重新绘制出符合标准的地形图,能够快速的满足测绘需要。

原图数字化测图的工作方式主要是手扶跟踪数字化和扫描矢量化。这两种技术中经常选用扫描矢量化技术,这是因为它的精度效率比手扶跟踪数字化的方式更高。但是这种技术中存在的缺陷主要反映在它的精密度和准确度上,因此有时它在成图上反映出来的地貌特点同实际情况相比不一定准确。这就需要测绘人员采取补测、修测等方法对之前设定的坐标进行调整和校正,从而提高数据的精密度,这样才能对测绘出的数据进行准确的利用。

(三)利用航测技术绘制数字成图

所谓的航测技术就是运用航空设备在空中摄取地面的影像,通常意义上讲就是航拍。这是一种通过外业判读、内业建立模型和计算机处理技术而直接获得数字地形图的方式,它主要应用于大面积城镇的地籍的测量。使用航测技术可以有效地减少人员的工作量,方便地籍测量,测绘人员在室内就能够完成大部分的地籍测量任务。因此,由于该技术具有速度快、成本低、精度高、不受气候和季节影响等优势,所以它适用于对处于空旷地带和气候多变地区的城镇进行地籍测量。

三、例析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广西南宁地籍测量中的应用

以广西南宁的地籍测绘为例,在测绘实施前首要要对测绘地区的具体情况进行了解,例如当地的经纬度、降水量、地形特点、气候特征、测绘总面积等常规数据进行统计。主要流程的表现形式如下:

在进行测绘时首先要制定广西南宁的坐标,一般情况下地籍测量平面坐标采用的是国家1980西安坐标系,高程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保证基本控制点的密度处于正常的范围,就需要按逐级控制的原则在南宁市土地调查大地基础控制测量GpSC、D级点的基础上布设GpSe级点,然后在GpSe级点的基础上加密布设了GpS一、二级导线。

在基本的所需数据统计完成以后,利用microstation软件编辑数据文件,结合二次开发的工具软件来绘制地籍图。然后把microstation生成的图形文件引入mapGiS后,再加入地籍要素,就可以建立专门的地籍信息管理系统。

四、总结

数字化测绘技术的应用,能够克服恶劣的环境条件等各种因素的制约,缩短测绘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制作出高精度的现代化测绘图,为城镇地籍的测量提供了便利。

参考文献

[1]汤廖文.数字化测绘技术及其在城镇地籍测量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06:19-20.

[2]靳海亮,吴庆忠,金继读.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城镇地籍测量中的应用[J].现代测绘,2003,06:24-26.

数字化城镇管理篇4

资源枯竭城市建成“智慧城镇”

发展智能的、新型的城镇战略,目前已被提升至国家战略层面,在党的十报告中,明确指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同步发展。”

有数据显示,目前全国范围内,已经建成或正在建设的智慧城市数量已经超过400个,而在近期,旨在建立起更大范围,纳入两万余中小城市(镇)的智慧城镇试点项目也在2013年年初正式启动,辽源是其中的榜样。

辽源是一个资源枯竭型城市,是全国首批12个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城市之一。据悉,吉林移动将在5年内为“数字辽源”建设投入10亿元。辽源与吉林移动在实施“数字城市”、“基础网络”、“信息兴业”、“信息兴农”、“信息兴教”等5大工程方面开始了深度合作。

目前辽源市成立了由市长任组长、常务副市长任副组长,市政府办、工信局、公用事业局、公安局、住建局、卫生局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任成员的“数字辽源”建设领导小组。通过踏访、调研、收集资料,组织编制了《“数字辽源”建设项目总体规划方案》。方案清晰地勾勒出了“数字辽源”的基本思路,即夯实基础信息网络体系,打造“数字辽源”云计算中心(信息资源管理中心、数据中心)与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构建辽源市“公共服务云”、“社会管理云”、“行政办公云”三大应用体系,规划建设数字城市集成平台、政府热线、数字城管、数字医疗、监督指挥系统等38个基础应用项目,力争到2015年,初步完成“数字辽源”建设,并达到国内同类城市先进水平。

2011年7月9日,随着iBm云计算中心的启动实施,“数字辽源”建设又站在了一个全新的起点上,辐射东北地区,扩散到全国,数字辽源正在向智慧城市迈进。据负责iBm辽源云技术中心运营服务的软通动力集团辽源子公司总经理吴江介绍,目前,通过辽源市场已经将东北三省和内蒙古地区业务签订和应用服务都转移到了辽源市。辽源已经成为了上述地区云计算服务的领头羊,带动相关产业的飞速发展,辽源在云计算方面的区域核心地位越来越明显。

据数字辽源工作委员会信息化主任刘翠介绍,围绕智慧城市建设的目标体系,辽源重点打造三个应用服务平台:

构建产业链协同服务平台,以商务应用、行业应用、企业应用为核心,加快建设智能工业园区。大力发展战略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电子商务、物流集散、企业协理、云计算应用等信息服务业,带动软件产业园建设,加快信息产业发展。

构建政务信息化应用平台,加强政务信息化应用平台建设,扩大网上政务服务范围,重点建设网上审批、网上投诉、官方微博、政府公共服务呼叫中心等系统。

构建城市智能管理平台,依托东北云计算中心和应用软件基础平台,整合和分配城市管理资源,深化政府各职能部门在管理和业务等方面的信息化应用,实现对城市的科学、精细、长效管理。

14个项目率先应用

据孙德录介绍,“数字辽源”重点规划的38个基础应用项目中,数字工商、平安城市、数字交通出租车监控管理平台已经上线运行,数字医疗完成了系统框架与功能建设,数字城管和应急指挥系统于2012年8月末全面完成系统建设工作,其他项目也将陆续上线运行。截至目前,已经完成投资9.7亿元。

“市民一卡通系统、民生账单、政府公共信息呼叫中心系统、数字药监、数字社区、数字旅游、数字教育等28项是2012年到2015年数字辽源重点建设项目。”孙德录介绍说,市民将来看病不用再做重复检查,拍张图片上传就能完成城市管理,地下管线、地上建筑全部三维呈现,数字防控让城市“四门落锁”,市民幸福感、安全感极大提升。

数字医疗电子健康档案系统基于全市卫生医疗服务需求搭建了全方位覆盖、全过程监控、信息化支撑的新型卫生医疗服务模式。逐步实现以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为重点的统一高效、互联互通的医疗卫生信息系统,为全市卫生管理、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医疗协同提供全方位信息服务。目前,已完成全市(包括县区)53家医疗服务机构纸质档案的收集归类和汇总整理工作,建档数量806349份,建档率达70%,2012年8月已经上线运行。实现了以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为重点的统一高效、互联互通的医疗卫生信息系统,为全市卫生管理和广大市民享有便捷高效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提供技术支撑和高效服务。

在城市管理上,辽源数字城管上线后,整个城市的部件和事件都可能通过信息化的手段进行管理。对水井盖、路灯、护栏、广告牌等建立档案,划分网格,按照网格化进行管理;政府与百姓之间搭建一个互动平台,发生问题时能立即发现,及时解决。再如数字安监,可对城市的矿山、高危企业、加油站、危险源进行监控,起到提前预警的作用。

数字化城镇管理篇5

关键词:地籍测量;宗地测量;数字化地籍测量;测图流程

中图分类号:p2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引言

地籍是指土地中应纳税的土地面积、土壤质量以及纳税额度的记录,其反映的是土地的档案情况。地籍对于国家经济的发展的至关重要,地籍测量实现的是权属明确条件下的地形测量,给出的结果为土地备案登记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依据,本文以城镇地籍测量的基本研究内容,对其进行了一定的分析,这一研究对于地籍备案管理有一定的意义。

2城镇地籍测量的分析

以下将从实用性、资料应用性等方面具体分析城镇的地籍测量。

2.1地籍测量的方法

在城镇地籍测量中需要应用图解法与部分解析法的某一种或2种的结合,具体来说对于城镇中如新区等规划整齐的地方应用测算接线的方法就能比较好的实现的测量,对于人口相对密集的一些老城区则最好应用图解法,依据实际测量的数据形成地籍图。即测量方法应用的当中应结合界址与成本等相关因素应用合理的方法。

2.2宗地的测量标定

宗地是指界址线围出的地段,在土地管理局中通常会因为时间过长或标记点图中难以辨认时,需要及时的完成界址点的恢复,实际测量中应进行以下处理:对界标物没有变化,只是界址点无法辨认的,应重新进行界标进行地籍测量;对界标物发生变化,标记也破坏的,在新增地物的基础上,重新测量标定且应基本达到原先一致的结果。宗地是事关个人利益的关键问题,实际的地籍备案测量中必须仔细测量,不能有丝毫马虎。

2.3地籍测量结果的应用

地籍测量的结果就是获得标有地权等因素的地形图,地籍图的实现是在较大的投入基础上才能实现完成的,实际当应用应从一下几方面考虑:应用地籍图实现新征拨、批租用的土地测算;在地价评估中可为其提供准确的地块面积,获得更正确的地价结果;在土地变更中,利用地籍图可减少勘测时间,降低成本;可以为社会提供有偿的图件资料作为其开发应用的参考。从这些应用中可以看出,地籍测量结果需要进行慎重保管,不能随意更改且同时还应进行及时的更新处理,为土地备案提供最新的依据。

3数字化城镇地籍测量

3.1数字地籍测量

数字地籍测量属于数字测绘技术在地籍测量中扩展,即应用全解析、计算机辅助测量的方法实现了计算机技术的融入。数字地籍测量应用了硬、软件技术对各地籍信息数据进行了采集、录入、绘图、输出、管理,形成了较为全面的地籍测量结果,同时其还实现了图形数据库的备份,为地籍管理提供了又一便捷的方式。

3.2数字化地籍测图的优点

数字化测图技术具有工作量小、自动化程度高的优点:采集的数据会自动进行录入备份,无需经过传统测图的各道繁琐工序;测量结果精确程度高,传统测图过程中会出现如视距、方向等人为误差的影响,而数字化地籍测量中就无需考虑这些误差能获得更精确的测量结果;数字化测量无需考虑测量比例的问题,这样其对于很多小比例的测量信息的处理会更全面,且信息量更加丰富;数据传递更方便,应用计算机数据信息存储的优势是传统测图数据储存无法相比的;应用数字化测图的结果更新操作显然更好,更新只需应用代码形式的替代就能形成测图结果的变化。这些优点使得数字化地籍测量必将取代传统测量。

3.3数字化城镇地籍测量

数字化地籍测量可应用原图数字化、地面数字测图、航测数字测图等方法实现。这三种较为领先的数字测量方式都实现了一体化的数字成图的结果。城市数字化测绘通常需要进行以下流程:地籍测图预备阶段——实现城镇地籍调查、地区划分、布点控制等;地籍控制处理阶段——实现城镇地籍的具体细则方面的测量,完成地籍测量控制网;地籍具体测量阶段——应用如GpS、RtK等技术,完成测图绘制,实现清晰的草图地貌绘制;地籍图形成处理阶段——应用计算机把以下阶段数据图形进行处理,生产地籍图后,再进行图形编辑完成地貌进一步完善编辑。在实现上述地籍图后还需要进行相关的面积汇总、图标生产、建立地籍系统等工作,就能实现整个基础的地籍备案处理。

4小结

本文对城镇地籍测量的基本概念、宗地测定、地籍图等进行了描述,另外分析了当前的数字化地籍测量的技术优势、实现过程,在实际应用中还需依据具体的地形地貌城镇规模等特点,结合更多的相关技术才能完成更全面的地籍图。

参考文献:

[1]邹岩.地籍测量的技术与方法[J].中国房地产业.2011(02)

[2]贾峻峰.地籍测量基本方法研究[J].科技资讯.2009(02)

[3]吴玲芝.地籍测量实施方法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09(15)

数字化城镇管理篇6

关键词:城镇土地;分等、定级、估价;信息系统

abstract:urbanlandclassificationandgradingsystemisbasedonGiSShiXianJimanagementdepartmentoflandandresourcesforthedevelopmentofinformationsystem.thesystemwithmapGiSasaplatformtoVisualBasiclanguagefordevelopment,modulardevelopmentwayofdevelopment,hastheurbanlandclassificationandgrading,thefunctionoftheappraisal,canrealizetheurbanlandclassificationandgradingandevaluatingupdates.

Keywords:townland;Classification,gradation,appraisal;informationsystem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城镇土地分等定级估价是对城镇土地质量的综合评价,为调控土地市场,合理有效的管理城镇土地资源,全面掌握城镇土地质量及利用状况,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促进土地使用制度改革,有偿出让、转让国有土地使用权,国家要求各地2-3年进行一次城镇土地基准地价更新工作。为了更快、更准确的完成此项工作,实现城镇土地分等定级估价成果的系统管理,快速查询,实时更新以及宗地评估的自动化,设计开发城镇土地分等定级估价信息系统。

一、系统开发的目的和依据

(一)开发目的

城镇土地分等定级估价信息系统应具备城镇土地分等计算,土地定级图形编辑、空间分析,以及估价资料输入、基准地价评估、宗地地价计算等整体功能,以及工作成果的管理、存储、查询、分析、计算和更新等功能。

(二)技术依据

以《城镇土地分等定级规程》(GB/t18507-2001)、《城镇土地估价规程》(GB/t18508-2001)为专业技术依据。

三、系统总体设计

围绕着开发目的,遵循结构化设计的原则进行系统总体设计,整个内容包括系统结构设计,系统功能模块设计和计算机软、硬件设备设计等。

(一)系统结构设计

城镇土地分等定级估价信息系统辅助开展土地分等定级估价的单位,服务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包括两个方面的功能:一是运用该系统开展城镇土地分等定级估价工作;二是对成果的汇总、管理和应用。

(二)功能模块设计

根据工作的需要,系统功能模块包括分等、定级、基准地价评估三大主要模块,在此基础上扩展宗地地价评估、查询分析和系统管理模块。

四、系统功能

根据系统总体设计时确定的各功能模块,明确各模块的功能,依据各模块将要实现的目标与用户对象的不同,设定系统的功能结构。

(一)城镇土地分等功能

采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法,依据选定的因素与确定的权重,应用位序标准化方法对原始调查指标进行处理,并计算评价对象综合分值,依据综合分值的高低与分布规律,采用频率曲线法初步划分城镇土地等别。利用聚类分析与基准地价进行验证,主因素平衡法与均值方差法调整,最终确定城镇土地等。设计功能要求能够应用该模块完成选定区域的城镇土地分等工作,从分等区域选定、因素体系确定、因素权重计算模型、综合分值计算、最终结果输出等一整套的城镇土地分等功能。

(二)城镇土地定级功能

采用因素综合评定法,计算确定土地级别;主要通过对图形数据的空间分析来实现。设计功能要求能够应用该模块完成划定范围的城镇土地定级工作,从图形编辑、因素体系及权重确定、空间分析、划分级别、结果输出等一整套的城镇土地定级功能,其资料与成果同查询分析功能联动,为其提供数据基础。

(三)城镇土地估价功能

采用收益还原法、成本逼近法、剩余法等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地价,确定城镇不同级别不同用途的基准地价。设计功能要求能够应用该模块完成划定范围的城镇土地基准地价评估工作,从资料输入、样点地价计算、级别基准地价确定、贬值宗地修正体系、结果输出等一整套的城镇土地估价功能,其资料与成果同查询分析功能联动,为其提供数据基础。

(四)宗地地价评估功能

将宗地地价修正体系以关系型数据库的形式存储,通过标志土地级别与用途的字段,使基准地价信息、宗地地价修正体系以及对应图形的属性信息关联在一起。依据GiS平台的空间分析功能,自动判断宗地所处位置的基准地价,并提取备用,结合专业评估人员对宗地条件的判定与描述,经内置地价计算公式完成宗地地价的自动计算。同时可以进行宗地评估报告与宗地评估技术报告的编辑,估价师可选用固定的规范格式或者自行编辑,并打印输出文字报告。

(五)成果查询分析功能

1、信息查询

(1)基本情况查询

按城镇名称显示城镇的基本资料,包括城镇规划的报告、图件,城镇基本情况,视频资料等。

(2)城镇土地等别信息查询

可以按照城镇名称查询城镇土地等别以及各因素的指标及分值,调入城镇土地等别图;也可通过等别选择城镇,察看不同等别城镇的分布情况。

(3)土地级别与地价信息查询

可按照行政名称调入城镇土地级别与基准地价图,察看土地级别分布与地价信息,并可通过更新图形库进行系统更新。可同时选择多个行政区域,显示土地级别与地价信息。既可以实现从属性数据到空间定位,也可以从空间定位逆向查询相关属性信息。

(4)文字报告查询

可以按照行政辖区名称调用文字数据,浏览城镇土地分等定级估价的工作报告、技术报告以及附件,从中提取相关信息。

(5)定级因素图查询

按行政区域名称调用相应的定级因素图,展示定级的实现过程,明确各定级因素的具体分布位置与影响范围、各区域的作用分值。通过下拉菜单选择不同的定级因素图,可重新选择定级因素,刷新图层。

2、逻辑分析

可通过选择行政区域名称、用地类型、土地级别等要素,显示即定要素的级别与地价信息。可进行城镇内部同用途、不同级别间的地价比较分析,体现其变动关系;城镇内部同级别不同用途间的地价比较分析;城镇内部定级估价成果的新旧比较,体现其级别面积的增减、级别基准地价的升降;城镇之间同类型同级别地价比较分析、城镇之间平均地价水平分析;并可以按照查询条件进行筛选显示。

以上各类逻辑分析具备不同的表达方式,可分别显示各种逻辑关系的曲线变动图、2D直方图、饼图、3D动态比较图、阶梯图等,通过简单的选取操作即可实现。

(六)系统管理功能

包括系统功能扩展、成果数据管理、系统帮助和系统维护管理。

1、系统功能扩展

随系统的升级,逐步完善各功能模块,扩展功能,随需求的发展,逐步进行改进。

2、成果数据管理

(1)对应用该系统完成分等定级估价工作的,直接将成果添加到成果库中,实现成果的存储与查询分析,并可以更换成果,保证城镇分等定级估价的现势性。

(2)采用其他系统完成的分等定级估价成果,可以通过数据转换,添加到成果库中,并可在查询分析中应用,实现对各地成果的汇总。

3、系统帮助

提供系统各个功能的应用方法说明,指导用户快速掌握系统的各项功能。

4、系统维护管理

包括进行系统权限设置,工作路径设置、修改等功能。

五、系统数据库设计

(一)系统数据库类型

从数据形式上本系统数据库包括空间数据库和属性数据库。采用目前较为成熟的GiS数据库结构模式进行构建。为了减少冗余,提高数据的检索速度,采用空间数据库和属性数据库分开管理的模式,依据关键字段进行绑定,科学检索,从而实现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的动态链接和高效整合。

1、空间数据库

系统空间数据库是以矢量图件的形式存在,以分图层的方式管理,包括:

(1)县区的区域位置图,以及各评估地的原始资料图件。

(2)各县区的工作底图、土地级别与基准地价图、调查样点分布图,按照行政区划名称分别存储。

(3)通过GiS的空间分析功能,缓冲分析与加权叠加出的定级因素作用分值图。

2、属性数据库

系统属性数据库包括:

(1)各县区所有地图要素属性信息;

(2)定级估价的调查资料,有样点租赁资料、房屋买卖资料、土地开发资料以及与定级估价有关的各类数据资料。

(3)定级估价成果中的土地级别、基准地价、定级因素作用分值、宗地地价修正系数、宗地地价修正系数说明、土地面积等数据。

3、数据格式

从数据格式上分,数据库又可分为图件数据库、统计数据库、文本数据库。

(1)图件数据库包括城镇土地级别与基准地价图、定级因素分值图、样点分布图等图件;

(2)统计数据库包括城镇基准地价、宗地地价修正系数、级别面积等数据;

(3)文本数据库包括定级估价文字报告、宗地评估报告、宗地评估技术报告等文字材料。

(二)数据库管理模式

为减少数据冗余,提高索引速度,数据文件采用目录树形式进行管理,按照行政体系分别存储相关数据。空间数据、属性数据、文本数据按照各自的行政名称归类存储。

(三)数据库结构

数据库的结构设计决定了数据之间的调用及接口关系,清晰的逻辑调用关系和统一的数据接口格式有利于数据的组织管理调用。

1、空间数据库

空间数据库是以矢量图件的形式存在的,以分图层的形式管理,包括点、线、面等图层。图层数据量较大,不仅包括原有的地物信息,还几乎包括了所有定级估价涉及的内容,如定级因素点位、定级因素作用分值面、估价样点分布、定级估价范围界、土地级别信息等。

2、属性数据库

系统采用关系型数据库来存储数据,特点是清晰明了,数据的更新维护方便,通过索引能优化数据库,建立快速的查询浏览。

参考文献:

全国土地估价师资格考试委员会编.土地估价理论与方法[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4.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编.城市土地价格调查与动态监测(1999-2001年度)[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4.6.

数字化城镇管理篇7

【关键字】城镇地籍数据库、苍穹、管理系统

一、引言

目前的地籍调查所形成的成果信息,尽管对加强城区土地管理、建立健全城市日常地籍管理制度,为领导决策提供了科学、翔实的基础数据,发挥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由于传统、落后的地籍管理作业方式,已无法适应新的形势和要求,难以处理大数据量、变化快的文字、数据和图件信息资料。首先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建设的速度日益加快,城区面积不断扩大,特别是部分房屋的拆迁、道路的拓宽改造、重点项目的建设等,使土地权属、面积、宗地形状不断发生转移和变化;其次是土地市场交易日益活跃,变更量愈来愈大,需要我们加大管理力度,提高服务质量,及时变更,规范市场行为;再次是由于历史原因,很多历史遗留问题没有及时解决,加之过去土地登记、资料更新没有及时跟上,使得城区土地权属纠纷不断发生;第四是城市土地用途多,产权产籍管理复杂,随着现代化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尤其对城市土地资源、土地权属资料的分类管理,手工查询、统计地籍资料工作十分困难,难以适应现代城市发展的需要。显而易见,旧的地籍管理模式,已不能满足大量的文字、数据、图件信息资料的处理和日益繁重的日常地籍管理工作的需要,以现代计算机技术与信息应用技术为主要管理手段,处理各种地籍信息,提高地籍管理工作效率,加强地籍信息资料的处理与分析,成为可能,同时也为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提供有效的支持。城镇地籍管理信息系统,以GiS平台为基础,包括土地权属、土地登记、土地利用、基础地理、影像等信息,满足矢量、栅格以及与之关联的属性数据管理,提供数据输入、编辑处理、查询、统计、汇总、制图、输出、更新等功能,将在今后地籍管理工作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本文以苍穹城镇地籍管理信息系统为平台,介绍城镇地籍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过程及功能应用。

二、城镇地籍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

城镇地籍管理信息系统是在城镇地籍调查和测绘成果的基础上,用于县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对城镇地籍数据成果、地籍宗地变更及日常土地登记的管理系统。系统主要分为四个部分:数据获取、数据管理、数据应用、数据展现,提供了一整套数据采集、数据编辑、数据检查整理、数据入库、成果汇总、数据变更的专业土地管理流程。系统通过数据库及接口其他专项管理系统及政务办公系统一起共享数据资料,在国土资源系统内建立协同办公的模式,同时提供了B/S与C/S相结合的系统架构,为土地登记工作提供了完善的解决思路,并可以在此基础上构建基于国土资源系统的电子政务系统。

(一)数据获取

数据获取在系统中指数据源的读取,包括GpS、全站仪等外业采集数据、aRCGiS、mapGiS、CaD、VCt等格式数据以及遥感影像、栅格等数据导入和转换为苍穹系统下的文件格式―SHp文件。

系统中可以通过不同格式外业数据的导入在平台下进行编辑处理,形成入库的分层文件,但实际多数导入的是不同测图软件已形成的异构数据,要想以不同格式的数据作为数据基础建立信息系统,必须对矢量图型进行加工处理,异构数据通过软件转换功能形成标准交换格式SHp文件。

(二)数据管理

数据管理中主要包括数据整理、数据存储管理、系统管理。其中数据整理中提供了数据编辑、检查、处理、入库、空间分析等功能;数据存储管理中提供了主体数据库与元数据库管理;系统管理中提供了图层控制、符号库管理、流程表单定制、权限管理、数据检查模板定制、数据处理模板定制、数据字典等功能。

1、数据转换的处理

对转换后的SHp数据进行检查,转换后的文件数据层和相关属性存在与要求不符的情况,需使用苍穹“地籍数据处理工具”创建转换模版,将数据重新分层后的数据进行处理。很多符号在转换出后不能直接被利用的,而是用相应符号进行表示,从数据表面看一般是正确的,但往往看似正确的面并不是一个完整的整体,而是由一段段的线组成的,而这些地形要素在地籍数据管理中,其数据表示必须是一个独立的符号。因此将这些线段进行批量修改,并删除多余的线条,形成满足建库要求的数据。

2、地籍数据的处理

(1)图形闭合、地物属性完整性处理

宗地图按系统的要求必须进行闭合处理。建筑房屋除个别特殊情况外都按闭合处理。地籍信息系统中除界址线信息之外,各种地表上的地物也是系统需要管理的重要信息,特别是建筑房屋,它是地籍信息系统中进行建筑占地分析、建筑面积、容积率、建筑密度分析的重要的基础数据。

(2)数据的拓扑检查

使用苍穹数据处理工具(KQtools)中的拓扑检查功能对街坊图形数据进行入库检查,对不完整或有错误的数据,利用系统提供的图形编辑功能进行修改。图形数据检查主要针对图形的各层数据,因为对数据检查项目可以自定义,所以错误提示的类型根据设置的不同也各有不同。主要的错误类型有:

宗地层:图形不能相交、重叠、自相交、共点、重点、未封闭;

房屋层:不能相交、重叠、自相交、少交点、共点、重点、互相悬挂;

街坊层:不能相交、重叠、自相交、少交点、共点、重点、互相悬挂;。

点状地物、地貌层:不能重叠、点数多于1;

线状地物:不能相交、重叠、自相交、少交点、共点、重点、互相悬挂、采集方向是否正确;

线状地貌:不能相交、重叠、自相交、少交点、共点、重点、互相悬挂;

面状地物、地貌:图形错误:不能相交、重叠、自相交、少交点、共点、重点、互相悬挂;

3、属性录入及完善

属性数据的录入,一般的做法是根据城镇地籍数据库标准和权属调查资料,制作excel属性录入模板或定制一个属性录入界面,完成权属调查和土地登记信息档案资料的属性录入,属性的完善主要是按照城镇地籍数据库标准针对必需图层中必需属性值的完善,主要图层包括:宗地、房屋、街坊、地形、地貌、分幅信息、测量控制点、高程注记点、地类图斑。

4、数据入库

先创建数据库,再进行管理区和行政区字典的设置,生成分幅信息,然后按以下顺序进行分层入库:

(1)标准图分幅信息文件入库。

(2)行政界线(街坊线)入库。

(3)街坊图形数据入库。

(4)宗地属性资料导入(包括申请书、调查表、土地证书)。

(5)城区控制点数据入库。

以上各步中,标准分幅信息数据,最好在街坊数据入库后做,这样可提取建库范围自动生成标准图幅。宗地属性资料导入利用北京苍穹公司图文一体化业务架构平台,通过提取宗地上的属性信息,将属性信息导入到属性业务库中的申请书、调查表、土地证书。

5、数据库维护和管理

系统提供了各图层、数据结构、数据字典等的维护和管理功能,并可以对元数据进行编辑、查询、统计,同时具有严格的用户管理与权限控制系统,能够根据不同的权限对用户进行分级,灵活定制不同用户的数据浏览范围和操作权限,能够实现数据库的备份和恢复。

6、影像库管理

对图像进行配准处理,能对各种格式的图像进行转换;导入、调阅不同年度的影像数据,并进行对比浏览,同时可以和地籍数据进行套合浏览。

7、业务库管理

建立业务库,与图形库和影像库相连接,通过业务协作架构模块中流程定制、表单定制、权限(角色)定制、报表定制以及查询定制等功能可以灵活搭建适用于不同要求的地籍业务办公系统,前台为工作流程,图形作为后台支持,为审批中管理人员提供了简易的图形浏览器,实现带图审批、作业,非常方便。

(三)数据应用和数据展现

主要通过系统的统计分析、查询检索、数据变更、土地登记、图件输出、数据交换、历史管理等功能模块来实现数据的应用和展现。系统采用B/S和C/S相结合的模式,数据分析应用、数据维护等模块使用C/S模式,对外信息服务模块使用B/S结构部署在内部的工作网上。

三、城镇地籍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

城镇地籍管理系统建成后,主要通过以下的功能应用来实现日常业务需要。

(1)办公管理

城镇地籍管理系统以《土地登记办法》为基础,多采用窗口式办公体系,流程化操作;即所有外部来文都通过窗口收件,然后按不同业务,通过网络传输给不同的业务人员,业务人员按系统的流程办完件后,传到局长室审批,然后移交到信息中心进行图形和表格的输出,最后把办件结果通过窗口发给用户。系统涵盖国家登记办法所有登记类型:初始登记、设定登记、变更登记、抵押登记、租赁登记、他项权利登记、注销登记、查封登记。每种登记类型都有对应的流程设定,每个人业务分工不同、权限不同,每一宗事件的办理都由所涉及的业务人员协作完成。

(2)地籍图形管理

城镇地籍管理系统的主要特点之一是图形和属性之间的紧密联系,地形地籍图形管理功能较强,可以对地形地籍数据进行日常更新,同时具备符合土地系统的解析图形编辑方法及其历史管理功能,使图形与属性数据历史信息能够共同管理。

(3)查询

查询是日常管理工作中使用最为频繁的操作,系统提供快捷、方便、灵活多样的查询方式;如流程查询、图属互查、综合条件查询、历史查询、模糊查询、办件进度查询监督等。

(4)统计

统计功能包括分类面积汇总、审批信息汇总、城镇地籍办件汇总、宗地汇总、界址信息汇总等。能够快速、灵活、准确、直观地为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建设规划部门、用地单位、决策机构和社会各界提供所需的各种信息。

(5)分析

通过空间缓冲分析、宗地分析、拆迁综合分析、专题分析、三维时态分析等功能应用,为决策者提供准确的数据基础。

(6)图表输出

各种图、表、卡、证的打印输出功能应用,可以方便地打印土地登记申请书、地籍调查表、土地登记审批表、土地登记卡、土地证书等;实现各类图形输出,如分幅图、宗地图、任意区域图、拉框出图、专题图等;实现界址输出,根据用户输入的街道号、街坊号、地号,系统会自动输出界址点坐标册。

四、结束语

在当前国土资源信息化向纵深发展的过程中,作为国土电子政务系统中的核心业务之一的城镇地籍管理系统的建设和应用起到了先锋作用,为国土电子政务的综合实现开创了局面。通过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和网络化管理所实现的地籍管理流程化应用,实现了地籍审批业务流程、数据库综合管理,以其建设应用的实践验证了国土资源业务流程信息化管理的可行性,可以充分推动国土电子政务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纵深开展。今后,可以通过数据仓库,实现异构数据的共同管理;通过办公自动化和业务审批流程信息化、国土资源信息一张图工程,使国土资源各个业务办公流程实现网络化管理,促进国土资源信息化管理,提高国土资源公共服务的整体效率和公信力。

【参考文献】

1、《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tD/t1014-2007)

2、《城镇地籍数据标准》(tD/t1015-2007)

3、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技术规范.2007

数字化城镇管理篇8

我市以建设现代宜居城市为目标、开展“四治”“五进”“十创”活动为载体,“整脏、治乱”,镇环境面貌发生了较大变化,取得阶段性成果。但清洁工程整体发展不平衡,城中村、小街巷和部分老居民区脏乱问题依然严重,各项保障机制和监督管理制度没有真正落实到位。各级各部门一定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加强组织领导,统筹协调、各尽其责,坚定推进乡镇清洁工程。要实行“一把手”负责制,细化任务,严格考核评议,严格责任追究。继续深入开展“四治、五进、十创”工作,加强垃圾收运、卫生填埋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大舆论宣传力度,切实把乡镇清洁工程各项制度落到实处,使我市乡镇清洁工程再上新台阶。

二、乡镇清洁工程长效机制建设的目标任务

(一)实现四个目标

1.清洁工程常态化。制度健全、经费落实、管理到位、容貌整洁、秩序井然。

2.清洁内容标准化。有长远规划、有近期目标、有整治标准。

3.清洁作业规范化。各项清洁作业有操作规程、有检查制度、有考核细则。

4.清洁管理数字化。提升乡镇清洁工程科技含量和科学管理水平。

(二)建立健全八项保障机制

1.组织保障机制。各级政府和市直相关部门要在乡镇管理体制改革中加强对乡镇清洁工程的组织领导,健全街办、乡镇、社区、农村清洁工程管理机构,保证编制、人员、经费落实。组建落实村庄、社区、单位、楼院、市场、河道、进出口通道等区域清扫保洁队伍,城中村和无物业管理小区按每300-500人、农村按每500人配备1名清扫保洁人员;每1000人配备1台垃圾收运车辆;每个市场配备2名保洁人员;进出口通道及乡镇道路每1.5公里配备1名清扫保洁垃圾收集人员。年达到清洁作业队伍全覆盖。

2.投入保障机制。市、县(市、区)财政要将乡镇清洁工程和数字城管经费纳入年度财政预算,并逐年增加,确保环卫基础设施建设资金,设备更新购置经费和日常运行经费,城中村、农村、无物业管理社区、楼院、河道、进出口通道等公共服务区域清扫保洁及垃圾清运经费得到落实。对农村、河道、无物业管理楼院清扫保洁人员给予适当补助。将乡镇清洁工程与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从新农村建设资金中切出一定比例,用于农村村容整治。

3.法制保障机制。启动《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办法》修订和数字城管立法工作,依据国家最新颁布的《乡镇容貌标准》制定出台我市《乡镇清洁容貌标准》,明确清洁农村、社区、楼院、河道、出入口通道等整治标准。继续加大“车辆乱停、摊点乱摆、广告乱贴、工地乱象”整治执法力度;制定不文明施工、绿化浇水冲泥上路、混凝土罐车运输抛撒、沿街门店门前责任制不落实、游商小贩乱摆乱卖、早摊、夜市、烧烤点占道经营、门店装修乱堆建筑垃圾、废品回收站脏乱、垃圾中转站管护不到位、司乘人员乱扔垃圾杂物等“十个源头治理标准”,为乡镇清洁工程提供法制保障。

4.技术保障机制。完善技术保障机制、提升清洁工程科技含量,数字城管在扩面基础上提质。按照“提高档次,完善标准,增强考核性和可操作性”要求,加强对区级平台的考核和信息采集单位、采集人员的管理。继续推进数字城管二期工程建设,完善评价模型,提高信息采集、案卷批转、协调指挥、数据分析水平。整合乡镇管理基础资料和业务数据网络平台,实现基础数据信息资源共享。

5.规划引导机制。编制乡镇清洁工程中长期发展规划。严格按照“三同时”要求,把垃圾处理设施、公厕、集(农)贸市场、废品回收站、停车场等项目建设作为重点内容,纳入全市乡镇建设总体规划。根据“节能减排”要求和相关“绿色标准”,研究制定我市公厕、集(农)贸市场、废品回收点改建和垃圾资源化、减量化收运处理新工艺、新技术。

6.作业管理机制。按照专业化、社会化、市场化要求,深化环卫作业与管理体制改革。扩大专业管理覆盖面,推行各种形式的专业化接管、接运、接扫。强化门前和区域责任制度监管和落实,推行社会化清雪除冰。按照市场化购买公共服务方式,推行清扫保洁、垃圾收运市场化改革。按照重心下移原则,健全管理体系,加强所站建设,强化基础管理。

数字化城镇管理篇9

对策建议调研报告

城市管理工作是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物质文明、生态文明的重要载体,是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城市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为切实提升我县城市品位,增强城市竞争力,XX县人大常委会高度关注我县城市功能和基础设施建设,深入县城管委、县城管局、县住建局、县交警大队、XX镇、XX镇实地调查城市规划及管理工作情况,通过召开座谈会、听取汇报和走访等形式对我县城市管理工作进行了深入调研。

一、城市管理现状及主要做法

我县紧紧围绕“美丽XX·幸福家园”环境综合整治动,结合当前市委、市政府在全市开展城市建管“三看”活动,高效有序推进,切实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狠抓城市管理各项工作。

(一)基本情况

XX县城区面积X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X万,主要分布在XX,主要分为老城区、新城区、工业园区、XX四大块。主要街道X条,总长度X千米;背街小巷X条。县城区共有垃圾分类箱X个,流动垃圾筒X个,公厕X处,渣土处置X处,路灯X盏,县城保洁面积X万平方米,绿化面积X万平方米。

(二)主要做法

1.环卫市场化全覆盖。一是城区主次街道环卫市场化。由专业物业保洁公司对新老城区和工业园区环境卫生作业服务;二是背街小巷环卫市场化。两个城关镇小街小巷环境卫生全部实现外包,提高了小街小巷环境卫生工作质量;三是各乡镇集镇环卫市场化。全县各乡镇集镇于今年全部实行了外包,提升了乡镇集镇农村环境卫生保洁质量。

2.控违巡查全覆盖。一是利用无人机对违建进行侦查拍摄,充分运用航拍先进科技手段,对违建采取“零容忍”。二是建立了控违定期约谈机制,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和县纪委定期对乡镇控违进行约谈,做到严格控制、露头就查,始终以高压态势全力控违。

3.厕所革命全覆盖。根据市政府有关文件要求,我县制定了《XX县“厕所革命”三年行动实施方案》,现正在组织实施。今年我县将厕所革命纳入民生实事之一,在城区和乡镇将新建10所公厕。

4.开展了治脏治超治限“清洁”行动。为改变我县建筑砂石运输乱倒乱倾、洒漏污染现象,由城管、交警、公路等部门抽调人员组成专项联合执法队伍,每周定期与不定期在县城区设卡定点,严查运输车辆乱倒乱倾、运输砂石未覆盖行为,切实做到治脏不留死角、治超不留情面、治差不遗余力。

5.设立了非机动车等待区。为进一步缓解城区道路拥堵现象,有效解决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抢行占道问题,提高右转车辆通车率,我县在城区各主要路段交叉路口设置“非机动车等待区”。即在人行道前划出面积约10㎡的等待区域,专供非机动车等待红灯使用,采取红绿灯变灯时非机动车先行,机动车随后的方式,最大限度地避免机非混行现象,不影响右拐机动车通行,有效提高了道路通行效率。

6.严厉查处了“五车”。由县交通畅通工程指挥部牵头,组建了县城“五车执法队”,从交警、城管、交通等单位抽调骨干人员,在全县范围内查处“五车”。

7.开展了酒、毒驾查处专项行动。通过不定期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对酒(毒)危险驾驶等交通违法集中整治行动,预防和遏制重特大交通事故的发生,最大程度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8.

建立了“路长、社长制”三级城市管理机制。对县城城区18条主次干道、13个社区的道路路面、市政设施、市容市貌、交通秩序、绿化管理和环境卫生全面实施“路长”管理。由县领导担任一级路长、社长,牵头单位责任人担任二级路长、社长,相关责任单位责任人担任三级路长、社长,同时各路段制定了路长制管理方案,明确了各级路长和单位的工作任务和工作责任,实行了分级管理、网格管理、责任管理的机制。

9.

开展了“蓝天保卫战”。一是开展了餐饮油烟专项整治。城管局、市监局、环保局等单位组成了联合执法组,重点整治居民住宅楼下餐饮店、中央环保督察餐饮油烟污染投诉等市民群众反映强烈、油烟污染较严重的问题。二是开展了夜市烧烤占道摊点整治。成立了烧烤摊点夜间巡查小组,加强对县城区主要路段的巡查监管力度,通过地毯式普查建立烧烤台账,劝导店铺进店经营必须使用环保炉具、安装油烟净化设备,确保油烟排放达标。三是开展了扬尘污染专项整治。投入2台道路洗扫车用于城区主干道道路洗扫,为进一步控制扬尘,加大了主干道洒水力度;对污染严重和洒漏较多的重要路段道路,采取反复冲洗。此外,2辆洒水车每天不定时地多次在城区主次干道洒水、喷雾、降尘,保证我县pm2.5等环保指标数据保持稳定并持续改善。

10.

推进了数字城管指挥中心平台使用。我县数字城管指挥中心平台增加了专职信息采集人员,配置了“数字城管”信息采集设备,实行了网格化管理,对全县城区各主次干道的占道经营、流动摊点、垃圾广告、市政设施、环境卫生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信息采集,并及时反馈至责任大队进行整改落实。通过信息收集、案卷建立、任务派遣、任务处理、处理反馈、核查结案和综合评价等七个环节,逐步实现了城市管理的数字化和全覆盖。数字城管平台的运行使我县实现了城市管理问题处理从“被动应对”到“主动作为”的转变。

二、城市管理工作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近年来,随着我县城市框架迅速扩展,城市人口迅速增长,城市管理工作任务越来越重,要求越来越高,压力越来越大,城市管理工作的弊端逐步显现,甚至还存在一些瓶颈性问题。

(一)城市管理体制不顺畅

城市管理工作中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很多工作需要多部门协调配合,但由于职能交叉,加上体制和法律规定不统一,部门扯皮推诿现象时有发生,直接影响工作合力,部门不能协调配合,就会出现管理不到位,形成死角,另外,社区、居委会的积极性没有充分发挥,出现了无人问津的管理盲区,如城中村,楼盘小区,居民区的脏、乱、差问题。

(二)城市管理措施上存在薄弱环节

在精细化管理上还存在一定差距。“脏”

的问题还不同程度地存在。如个别路段、居民小区、农贸市场内果皮纸屑、白色垃圾还随处可见;城中村、河道等处垃圾死角还一定程度地存在。“乱”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治。如占道经营、店外经营、市场外经营、乱设夜市摊点等现象存在反弹,部分路段存在非机动车辆、经营摊位乱摆乱放等现象;“差”的问题还解决得不彻底。有些地方整治不细,有些地方管理标准不高,群众时有投诉。

(三)城市基础设施不完善,功能布局有待优化

随着我县经济水平的提高和城市化的发展,现有的城市基础设施已经满足不了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停车场、农贸市场、公厕、垃圾中转站、地下排水管道等基础设施不足,难以实现城市内部协调发展。

同时城市建设开发中,缺少必要的交通影响评价。多年来,在制定、实施城市发展规划时,没有充分考虑交通因素,特别是对大型建筑和商贸市场的规划、建设,没有按照交通安全管理设施应当与道路基础设施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投入使用的建设要求进行必要的交通影响评价,造成区域性、局部性的交通拥堵。

(四)市民文明素养有待提高

城市人口中既有农村进城的移民和外来农民工、又有城市自生的下岗职工、城郊失地农民,还有相当部分的弱势群体,他们生存于城市底层和边缘,没有固定收入,基本依靠摆摊设点等收入来维持生活,他们的愿望主要是好好地生存,生活习惯、行为举止与“文明”二字很难搭上架,素质与文明城市所必须具备的社会公德、卫生意识、环境意识相差甚远,从整体上降低了城市文明指数。

三、提升和创新城市管理工作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为解决好这些城市管理问题,提升我县城市管理水平,实现城市管理强起来的目标,建议如下:

(一)建立“大城管”管理格局

1.推进城市管理规范化。进一步明确城镇管理各职能部门的职责权限,解决和避免职能交叉、推诿扯皮等问题。建立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协调解决城市管理重难点问题,构建“城区指挥协调、部门合力参与、街道统筹落实”的工作大格局。以社区内之事社区为主体,城管局参与和协助,各社区管理好本社区之事。通过打造样板社区、样板路、样板街、样板物业住宅小区、样板农贸市场,发挥各乡镇、各单位的作用,齐抓共管。用好用活社区和物业的作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人大助力城管部门督促检查,电视舆论紧密跟进。

2.推进城市管理法治化。出台《“门前三包”奖惩办法》、《农贸市场失信惩戒管理办法》、《城管工作人员绩效量化考评办法》、《各类城管案件执法流程和处置处罚标准》等文件,确保城管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成立一个城管巡回法庭,创新工作方法,主要受理涉及“两违”、市容市貌管理方面的非诉行政强制执行案件,通过开辟绿色通道和“审执一站式”模式,实现“快立--快审--快执”,树立法律权威。建立一个失信惩戒制度,建立“商铺管理数据库”,把商铺经营户、农贸市场开办方和经营户的诚信记录制成电子台帐并录入数据库,实行“一次失信、处处受限”的失信惩戒管理。

3.推进城市管理精细化。一是以“工作群”实行网格化。按照“条块结合,无缝对接,界限清晰”将辖区以社区(村)为基本单位分成若干个网格,并组建相应的“工作群”,依托“综治巡逻”的形式实行网格管理。二是以“挣工分”量化考核。城管队伍绩效考评分为队容风纪和案件评分两部分。三是以在“大数据”优化决策。四是以“千里眼”强化监督。

4.推进城市管理信息化。利用公安交警天网平台和现有简易数字城管,在县综管办建立智慧数字化城管监督、监控平台,对城市管理中存在车辆乱停乱放、市容市貌、市政设施破损、下水管网管理等方面结合城市管理考核“三令制”进行监督督导。

(二)完善功能配套

进一步加大城市建设管理投入力度,确保基础设施配套。县人民政府要继续加大对城市建设管理的投入力度。要着力完善城市管理配套公共设施,不断增强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努力解决好各种基础设施不配套、不完善的问题。

(三)提升城市综合管理水平

进一步加强对职能部门行政执法人员的教育,树立执法就是服务的理念,牢记初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要求每位城管执法者做到公正、公平、文明执法,管好城市是目的,这一原则必须坚守,和蔼的态度,循循善诱的交流是工作方法,做群众工作要练就一张婆婆嘴,凭一张三寸不烂之舌,将理由说尽讲透。城管工作非小事,要求城管人员事先要做好艰苦细致的调研,充分正视被执法人的实际诉求,曲经通幽,设法照顾,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变堵为疏,堵疏结合,化解社会矛盾,这就是执政为民,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素质需要。

数字化城镇管理篇10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区委三届六次党代会精神,全面树立服务中心、服务发展理念,以建设“最美湖湾新城”为目标,以实施城市管理“网格化”、“数字化”、“属地化”为导向,以城市管理绩效考评为抓手,进一步调优体制机制、强化整治攻坚、实施重点项目、提升综合管护,全面加强城市管理工作,努力提升城市管理对区域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着力打造强富美高、宜居宜业的“湖湾新城”。

二、目标任务

(一)“三化”指标:全面落实“网格化”、“数字化”、“属地化”管理模式,全面提升网格人员“在岗率”、第三方信息采集问题“办结率”、“整改巩固率”以及“市容问题增减率”(简称“四率”)。

(二)综治指标:大力开展城市区域“四整”工作,完成9个市容热点难点整治;拆除违法建设2万平方米,完成市、区下达的各项综合整治任务。

(三)改造指标:完成9条背街小巷改造整治、9条道路街景改造维护、9个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小区建设、15座公厕改造(其中区管公厕5座、镇街管公厕10座);完成111万平方米新增城镇公共绿地;完成500个新增公共停车泊位任务。

(四)创优指标:积极开展省、市“城市管理示范社区”创建工作,完成27个区“村庄、社区环境长效管理示范社区”创建任务,力争城市管理绩效考评位于全市前列。

三、重点工作

(一)调优体制机制,全面实施“三化”模式

全面实施城市管理“网格化”、“数字化”、“属地化”新模式。

一是提升网格管理实效。进一步推进城市管理重心下移,健全完善“区、镇(街道)、村(社区)、网格单元”四级城市管理体系,严格按照城市管理“网格化”工作要求,全面落实社区网格管理人员,切实加强对网格人员“在岗率”的考核通报。

二是优化“数字城管”运行。进一步优化完善区、镇(街道)两级“数字城管”平台建设,稳步实现与市“数字城管”平台的有序对接。充分依托“数字城管”统计评价系统,加强对第三方信息采集问题“办结率”、“整改巩固率”以及“市容问题增减率”的考核通报;适当增配“数字城管”移动终端设备,提高一线城管队员、执法人员、社区网格管理人员等的移动终端配备率和使用频率;结合实际需要,在重要点位适当增设监控探头,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对现有监控资源进行联网共享,强化“数字城管”全方位循环监控能力。

三是配强属地管理力量。积极探索推进行政执法权下移,调整完善区城管执法大队人员配置,结合实际需要向各镇、开发区、街道增派执法人员,充实基层执法力量,强化基层执法能力。进一步配齐配强城管协管员队伍,各镇、开发区、街道要结合实际情况,按照区委、区政府提出的“不少于40人”的标准,全面落实属地管理力量,并向辖区各村(社区)派驻1-2名城管协管员,强化基层自主巡查整治能力。切实加强各级城管执法队伍、协管员队伍的教育、管理、考核,继续举办全区城管队伍封闭式集训,落实全区城管队伍纪律检查和工作业绩考核,执法队员考核成绩与工作岗位挂钩、协管员考核成绩与收入挂钩,逐年淘汰不合格协管员,不断加强城管队伍规范化管理,提升城管队伍作风效能。

(二)强化整治攻坚,有效遏制市容顽症

围绕“整治、整洁、整理、整改”的“四整”工作要求,集中精力、突出重点,大力开展各类市容环境综合整治行动。

一是开展市容热点难点整治。以各镇(街道)为主体,强化区级执法管理力量的统筹配合,按照“每周2-3次”的频率,对辖区内各类市容热点难点问题开展常态化整治。针对辖区内9个问题突出地段(区域),有针对性地制定专项整治方案,以“根治”为目标,明确相关整治、规范、疏导措施,细化相关方法、步骤,并联合相关职能部门,切实加大各类突击整治、联合整治的频率和强度,全面落实整治后的长效管理措施,确保各类市容顽症问题得到有效遏制。

二是开展违法建设整治。健全违建管控网络,坚持违建周报制度,强化属地单位的违建巡查和防控责任,加强同社区、物业等部门的沟通配合,做好违建防控宣传工作;建立前期审批与后期监管的联动机制,完善重大违建问题协调处置机制,切实加强规划、国土、城管、住建、消防、公安等部门与各镇(街道)之间的工作配合,加大违建监管力度;继续保持违建整治的高压态势,全面遏制新增违建,逐步消减历史违建,重点整治别墅区违建、非住宅违建。

三是开展违章偷倒整治。加大对违章偷倒问题的整治查处力度,加强与公安、交警、交通等部门的联动配合,定期开展车辆临检、伏击整治,借助路网监控实施偷倒追责,对查获的偷倒车辆一律从严处罚,切实遏制违章偷倒的嚣张势头。强化源头管控,推进住宅小区装潢垃圾临时堆放点建设,全面实行装潢垃圾统一收集转运、运输企业统一资质准入、运输车辆统一备案监管等制度,不断规范装潢垃圾收运管理工作。明确清运队伍,落实清运经费,对道路沿线各类无主垃圾、暴露垃圾开展集中清理,并全面排查、整治各类废弃道口,统一设立路边挡土墙,改造提升空置围挡,确保各主次干道沿线干净整洁、协调美观。

四是开展道板违停、毁绿违停整治。严控主次干道特别是严管路段的道板违停、毁绿违停问题,加强日常管理、整治和查处;对辖区内违停问题突出路段,联合交警、交通等部门,集中时间、集中力量,开展专项整治,确保道路交通秩序和市容环境秩序。

(三)实施重点项目,继续增添城市亮点

一是实施道路包装出新和背街小巷改造。结合道路实际情况,对辖区9条主次干道、9条背街小巷,有针对性地实施店招、立面、市政、绿化、亮化等多方面的改造维护,提升道路景观。同时,对近年来所有的已改造道路、背街小巷进行“回头看”,落实后续管护措施,全面维护改造成果。

二是实施公厕改造提升。对15座公厕实施改造提升,其中区管公厕5座、镇(街道)管公厕10座,通过更新公厕破损设施,落实公厕保洁管理,切实改善公厕设施环境。

三是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对辖区内9个住宅小区,实施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工作。

四是实施新改建项目广告规划论证。规范重点道路、城市综合体等窗口区域的户外广告设置,全面落实新建、改建项目户外广告方案编制论证,完善全区户外广告设置总体规划。

五是新增公共停车泊位。利用政府性公共资源,合理设置公共停车泊位,有效缓解部分地段停车难、停车乱问题,年内新增公共停车泊位500个,做好对已设置公共停车泊位的规范管理工作。

六是推进村庄、社区环境长效管理。继续开展村庄、社区环境长效管理考核,加强村容村貌、社区环境卫生等常态化管理,确保完成27个“村庄、社区环境长效管理示范社区”创建任务,积极开展省、市“城市管理示范社区”创建工作。

(四)提升综合管护,不断优化道路风貌

按照“市、区管理主次干道、镇(街道)管理辖区非主次干道”的原则,分类加强各级城市道路环卫、市政、绿化综合管护工作,切实加强和规范街景亮化管理。

一是加强环境卫生管理。提升区管招标道路环卫作业质量,加大镇(街道)环卫经费投入,确保背街小巷环卫专业化保洁全覆盖。加强生活垃圾机械化收集后续管理,做好垃圾收集桶清洗、消杀、维护等工作。完善建筑装潢垃圾“集中堆放、统一收运、规范监管”的收运处置模式,确保建筑装潢垃圾临时堆放点布点到位并规范运营。

二是加强市政道桥管理。加强各级城市道路、桥梁的巡查监管工作,及时修复各类破损市政设施,结合实际对辖区部分重点道路实施大中修工程,落实镇(街道)管护道路市政养护专业队伍;按照“六年一次”的标准,落实桥梁结构监测制度,全面排查整改存在安全隐患的城市桥梁,全面清理桥洞占用问题;加强管护作业设备更新,提高管护作业机械化水平;加强防汛防台、防雪抗冻等应急物资、设备储备,提高城市道路应急处置能力。

三是加强城市绿化管理。加强各级城市道路绿化管养工作,提升区管道路绿化品质,落实镇(街道)管护道路绿化养护专业队伍;继续增加城市绿化总量,确保完成新增公共绿地111万平方米;提升老新村、自然村、安置房小区等绿化管理水平,结合实际有针对性地实施旧住宅区树木阳光修剪、空秃地补绿以及小游园、垂直绿化、生态停车场等改造建设工程;完成市级园林式单位(居住区)创建任务。

四是加强街景亮化管理。规范亮化设置预审工作,对主次干道两侧、窗口区域等亮化实行设置前方案预审指导,合理统筹辖区内各类城市亮化的设置规模和设计风格;继续加强城市亮化管理维护工作,按照“谁建设、谁负责”的原则,落实日常管护责任,大力推广亮化设施维护管理专业外包,确保日常亮灯率90%以上,重要节日亮灯率100%。

(五)坚持依法行政,着力提升服务效能

严格按照法定职权及流程,做好21项城市管理行政许可、232项行政处罚、11项行政强制等工作,规范燃气行业监管。

一是规范行政许可。加强区行政审批中心城管窗口规范化建设,优化城市管理行政许可服务,落实重大项目审批联合会审机制,继续推行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风险点监督,加强对已审批项目的事后跟踪监管工作。继续做好22条试点道路门头店招许可规范工作,确保许可率、规范率达标。

二是规范行政执法。严格按照法定职权及流程,认真做好工作。规范办案流程和文书制作,加强执法人员法制培训、业务培训,定期开展案件评查活动,实行行政执法案件终身负责制和纠错问责制;建立健全案卷审核机制,完善“网上办案云平台”系统,落实一般程序处罚案件分级案审制度和行政处罚月报等制度;加大法制人才培育力度,健全城市管理法律咨询服务网络,依法开展维权、应诉工作。

三是规范燃气监管。建立健全燃气行业安全监管制度,加强对持证燃气供应企业的监督管理,定期开展燃气安全检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杜绝燃气供应企业发生重特大安全责任事故;依法严肃查处非法经营瓶装燃气、倒灌燃气和其他违法、违规使用燃气的违法行为;积极开展燃气安全宣传教育工作;强化燃气应急救援能力。

四、工作要求

(一)强化组织领导。要进一步加强对城市管理工作的重视和支持,准确把握城市管理工作在新形势下的目标任务,努力增强城市管理工作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力。要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加强区城管委及其办公室的高位统筹,加大工作指导和推进力度;加强区相关职能部门的协作配合,强化对各类市容问题的联动整治和协调处置;落实各镇(街道)、村(社区)属地管理责任,加强对基层城市管理工作的指导联系,形成工作合力,不断把辖区内城市管理工作推向深入。

(二)强化经费保障。要进一步加大对城市管理的经费投入力度。区财政在保障区级项目投入的基础上,继续设立城市管理重点工作专项经费,对列入年度实施的道路包装出新、背街小巷改造、公厕改造等实事工程类项目,按照改造经费总额的30%进行补贴;对城市管理绩效考评工作以及上年度完成的重点项目适度安排长效管理经费;执法管理装备、环卫、市政、绿化作业装备提升适当安排引导资金;对“数字化城管”、村(社区)“网格化”管理以及村庄、社区环境长效管理等安排专项扶持资金;对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建筑装潢垃圾集中收运处置等落实引导及补贴资金。各镇、开发区、街道要在财政预算中设立专项专户,足额保障城市管理人员经费、日常工作经费、装备更新经费及年度重点工作经费,并根据城市管理工作实际,形成稳定增长机制,确保城市管理工作高效有力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