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ùxiǎng

助饷


拼音zhù xiǎng
注音ㄓㄨˋ ㄒ一ㄤˇ

繁体助餉

助饷

词语解释

助饷[ zhù xiǎng ]

⒈  明末为筹措镇压农民起义的军费而加派的赋银。

⒉  捐钱以补充军费。

引证解释

⒈  明 末为筹措镇压农民起义的军费而加派的赋银。

《明史·食货志二》:“崇禎 三年,军兴,兵部尚书 梁廷栋 请增田赋……后五年,总督 卢象昇 请加宦户田赋十之一,民粮十两以上同之。既而概徵每两一钱,名曰助餉。”

⒉  捐钱以补充军费。

清 李渔 《风筝误·请兵》:“将官们都是京营小校,因为助餉有功,不次陞来的。”

分字解释


※ "助饷"的意思解释、助饷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AI解释


词语“助饷”的意思:

“助饷”是一个汉语词汇,指的是帮助提供军饷,即帮助供应军队的粮食和钱财。

康熙字典解释:

在《康熙字典》中,“助饷”并没有专门的解释,但根据上下文推测,其含义应为帮助提供军饷。

出处:

“助饷”这个词语的出处不明确,它可能出现在古代文学作品、历史文献或军事书籍中。

同义词:

援助、资助、捐助、支援、赞助

反义词:

克扣、拖欠、剥夺、剥削、剥夺

相关词语:

军饷、粮饷、军费、资助、援助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关于“助饷”的网络故事或典故并不多见,但可以联想到一些古代将领或英雄在困境中依靠民众的资助来维持军队的故事。

造句:

在抗日战争时期,全国各地的民众纷纷捐钱捐物,助饷前线,为国家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