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丁

词语解释
壮丁[ zhuàng dīng ]
⒈ 年壮的男子。指服劳役的民丁或到达当兵年龄的人。
英able-bodied man (subject to conscription);
引证解释
⒈ 旧时称达到服劳役年龄的青壮年男子。犹言丁壮。
引宋 苏辙 《论衙前及诸役人不便札子》:“元佑 差役勑:人户差役,除耆长、户长、壮丁须正身充役,其餘公人如愿顾人充代者,并许任便。”
《宋史·食货志上六》:“朝廷审定民役,差募兼行,斟酌补除,极为详备……其五曰:壮丁皆按户版簿名次实轮充役,半年而更。”
⒉ 旧时称达到服兵役年龄的青壮年男子。亦指由民籍转入军籍者。
引《宋史·兵志五》:“治平 二年, 广南西路 安抚司集 左、右 两江四十五溪洞知州、洞将,各占隣迭为救应,仍籍壮丁,补校长,给以旗号。”
明 陶宗仪 《辍耕录·纪隆平》:“乡村农夫,离父母,弃妻子,投充壮丁,生不习兵而驱之死地,以故乌合瓦解,卒无成功。”
清 林昌彝 《守御四策》:“今宜札飭沿海州县,按所属陆路四乡大小村庄,查明每村共有壮丁若干,作为民勇。”
邹韬奋 《关于征兵的问题》:“他有一天被一个县长请去吃饭,看见警察抓进三个面无人色的贫苦农民。他问县长这抓来的是什么?县长答说这是抽来的壮丁。”
国语辞典
壮丁[ zhuàng dīng ]
⒈ 年龄已达可服劳役的壮年男子。也作「丁壮」。
引《宋史·卷一七八·食货志上六》:「壮丁皆按户版簿名次实轮充役,半年而更。」
《五代史平话·晋史·卷上》:「得马二千三百三十六疋,壮丁五千八百八十一人,拨隶范延光军下调发。」
反衰翁
⒉ 泛称男子。
例如:「他家又添了一个壮丁。」
分字解释
※ "壮丁"的意思解释、壮丁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二百十四、美俄闹兵荒给罪犯发道德豁免证上街抓壮丁。
2.旧社会抓壮丁,闹得村村鸡犬不宁。
3.他的“杀手锏”就是动不动拉人“抽壮丁”,不管是小商贩、老裁缝还是舞女、医生都要“敲竹杠”,甚至连住在阁楼底下的小皮匠也不放过。
4.*裁*制:你有两只奶牛.政府全部牵走,然后把你拉去做壮丁.
5., 1941在家务农时被抓壮丁入伍,被编入中国远征军第五军奔赴滇缅印战场,成了一名炮兵。
6.霍天原本的估计还太过保守,此时遥看荒原劲头,万马奔腾,仿若潮水般向这边弥漫而来,显然,壮丁们缺乏警觉,午夜的篝火引起了这批凶残暴卒的觊觎。
7.旧社会抓壮丁,闹得村村鸡犬不宁。
AI解释
词语“壮丁”的意思:
“壮丁”是指年轻力壮的男子,通常指可以服兵役或从事体力劳动的成年男子。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并没有直接收录“壮丁”这个词语,但根据其字面意思,可以理解为“强壮的丁男”,即强壮的成年男子。
出处:
“壮丁”这个词语并没有明确的出处,但可以推测其起源于古代,与兵役、劳动等社会现象有关。
同义词:
丁男
壮士
壮年男子
壮劳
反义词:
老弱
妇孺
幼稚
相关词语:
兵役
劳动
服役
壮志
壮举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关于“壮丁”的网络故事或典故比较少见,但可以参考以下例子:
故事:某村庄面临兵役征召,村里年轻力壮的男子纷纷报名参军,被称为“壮丁”。他们勇敢地奔赴战场,为国家立下赫赫战功。
典故:古代战争中,壮丁是军队的主要力量。许多壮丁在战场上英勇奋战,成为了民族英雄。
用这个词语造句:
我国古代,壮丁是国家的栋梁之才,他们在战场上英勇杀敌,保卫家园。
相关词语
- èr dīng二丁
- dīng xiāng丁香
- zhuàng jié壮节
- dīng xiāng hé丁香核
- dīng shēn qián丁身钱
- dīng líng丁玲
- dīng xiāng hè丁香褐
- dīng dōng丁东
- dīng dīng丁丁
- dīng xiāng tóu丁香头
- dīng xiāng shì丁香柿
- bǔ dīng补丁
- zhuàng nián壮年
- dīng yī mǎo èr丁一卯二
- dīng xiāng zhú丁香竹
- dīng xiāng jié丁香结
- liáo dōng dīng辽东丁
- páo dīng jiě niú庖丁解牛
- fù shé shì shǒu,zhuàng shì jiě wàn蝮蛇螫手,壮士解腕
- shì dīng适丁
- tàn dīng探丁
- zhuó zhuàng茁壮
- dīng diǎn er丁点儿
- dīng líng丁令
- zhuàng yáng壮阳
- zhuàng kuò壮阔
- zhuàng yì壮毅
- zhuàng zhì壮志
- zhuàng xīn壮心
- dīng niáng shí suǒ丁娘十索
- xū dīng圩丁
- zhuā dīng抓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