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ōngyōng

中庸


拼音zhōng yōng
注音ㄓㄨㄥ ㄩㄥ

中庸

词语解释

中庸[ zhōng yōng ]

⒈  儒家的道德标准,待人接物不偏不倚,调和折中。

中庸之为德也,甚至矣乎!——《论语·雍也》

the golden mean (of the Confucian school);

⒉  见“四书”

The Doctrine of the Mean;

⒊  德才平常;中材。

材能不及中庸。——汉·贾谊《过秦论》

mediare;

引证解释

⒈  儒家的政治、哲学思想。主张待人、处事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

《论语·雍也》:“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
何晏 集解:“庸,常也,中和可常行之道。”
唐 柳宗元 《祭吕衡州温文》:“洎乎获友君子,乃知适於中庸,削去邪杂,显陈直正。”
明 姚士麟 《见只编》卷中:“但恐违中庸,行怪不可率。”
李大钊 《民彝与政治》:“判其曲直,辨其诚伪,校其得失,衡其是非,必可修一中庸之道。”

⒉  指平庸、妥协、保守、不求上进。

鲁迅 《华盖集·通讯》:“惰性表现的形式不一,而最普通的,第一是听天任命,第二就是中庸。”

⒊  中等;平常。

《荀子·王制》:“元恶不待教而诛,中庸民不待政而化。”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教子》:“上智不教而成,下愚虽教无益;中庸之人,不教不知也。”
唐 刘知几 《史通·品藻》:“上智、中庸等差有叙。”

⒋  指中等、平庸的人。

《文选·贾谊<过秦论>》:“材能不及中庸。”
李善 注:“言不及中等庸人也。”
《晋书·高光传论》:“下士竞而文,中庸静而质。”
清 俞樾 《茶香室续钞·三阶》:“言人有三等,贤、愚、中庸。”

国语辞典

中庸[ zhōng yōng ]

⒈  待人处事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

《论语·雍也》:「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
《礼记·中庸》:「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

⒉  才德平凡,指一般常人。

《文选·贾谊·过秦论》:「材能不及中庸,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

⒊  礼记篇名。相传为子思所作,阐述中庸之道。宋朱熹将其从礼记中抽出,与《大学》、《论语》、《孟子》合为四书。

⒋  流行语。中间很臃肿。

如:「人到中年,身材也中庸起来。」

英语the Doctrine of the Mean, one of the Four Books 四書|四书[Si4 shu1], golden mean (Confucianism)​, (literary)​ (of person)​ mediocre, ordinary

德语Mäßigung (S)​, moderat (Adj)​

法语Zhong Yong

分字解释


※ "中庸"的意思解释、中庸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汉斯昆认为,各大宗教的共同点就在于六种观念,即关注人类的安宁,无条件地确认最基本的人性原则,遵行中庸之道,信奉"金律",确立一种道德榜样,期待意义和目的。

2.不尊德性,则学问从而不道;不致广大,则精微无所立其诚;不极高明,则择乎中庸失时措之宜矣。

3.倘若逾越分寸,时尚就绝对没有放纵无度而不自食其果的事!一切要合乎中庸之道。

4.中国人讲究中庸之道,触及的问题过于透彻就没有品尝的口感与深远的意味,表面上虽然不痛不痒,不动声色,却能直指心灵深处。

5.草原人其实是运用了草原辩证法的高手,还特别精通草原的"中庸之道".不像汉人喜欢走极端,鼓吹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草原人善于把草原上的各种矛盾,平衡控制在"一举两得"之内。

6.对少年儿童只注重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忽略了对他们的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培养,认为只要读好书就行了,从而使少儿从小就养成按部就班思维定势,恪守中庸之道桎梏着少儿活跃的思维。

7.十二、在处世态度方面,主观、武断而不留余地,自我中心,固执己见等都不符合中庸之道。

8.不经过战斗的舍弃是虚伪的,不经劫难磨炼的超脱是轻佻的,逃避现实的明哲是卑怯的;中庸,苟且,小智小慧,是我们的致命伤。

9.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10.桃成蹊的环境很中庸,不会太安静也不会太喧闹,音乐不痛不痒,灯光不明不暗,这样的环境可以给我最大的自由,我认为这是最适合我写作的美丽新世界。


AI解释


词语“中庸”的意思:

中庸,是儒家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指的是不偏不倚、折中调和的处世原则。它强调在道德、行为和思想上保持适度,避免过与不及。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中庸”的解释为:“中,正也;庸,常也。不偏不倚,常行其正道也。”

出处:

“中庸”一词最早出现在《论语·雍也》中,孔子说:“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

同义词:

中正、中和、适度、平衡、调和

反义词:

极端、偏颇、过分、不足

相关词语:

中道、中行、中规中矩、中肯、中肯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中庸之道的网络故事有很多,其中一个著名的例子是“中庸之道救狗命”。故事讲述了一个老人在河边看到一只狗掉入水中,老人没有直接下水救狗,而是找到一根长树枝伸过去,让狗抓住树枝后将其拉上岸。这个故事体现了中庸之道,既救了狗,又避免了不必要的危险。

用这个词语造句:

在生活中,我们应当秉持中庸之道,不偏不倚地处理人际关系,这样才能和谐相处,避免矛盾和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