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ōngjié

忠节


拼音zhōng jié
注音ㄓㄨㄥ ㄐ一ㄝˊ

繁体忠節

忠节

词语解释

忠节[ zhōng jié ]

⒈  忠贞的节操。

⒉  忠贞而有节操。

⒊  指忠贞有节操的人。

引证解释

⒈  忠贞的节操。

《汉书·元后传》:“王氏 爵位日盛,唯 音 为修整,数諫正,有忠节。”
晋 潘岳 《杨荆州诔》:“忠节克明,茂绩维嘉。”
昭槤 《啸亭杂录·孔王祠》引 清 永珹 《孔王祠》诗:“素帛全忠节,丹忱报亶聪。”
炉魂 《对于张之洞死后之湖南人》:“夫 楚 号雄区,人多忠节。”

⒉  忠贞而有节操。 《后汉书·周荣传》:“出为 潁川 太守,坐法,当下狱。

和帝 思 荣 忠节,左转 共 令。”

⒊  指忠贞有节操的人。

汉 赵晔 《吴越春秋·阖闾内传》:“愿王更隐抚忠节,勿为谗口能谤褻。”
宋 文天祥 《平原》诗:“崎嶇坎坷不得志,出入四朝老忠节。”

国语辞典

忠节[ zhōng jié ]

⒈  忠贞而有节操。

《后汉书·卷四五·周荣传》:「出为颍川太守,坐法,当下狱。和帝思荣忠节,左转共令。」

⒉  忠贞而有节操的人。

汉·赵晔《吴越春秋·阖闾内传》:「愿王更隐抚忠节,勿为谗口能谤亵。」

分字解释


※ "忠节"的意思解释、忠节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AI解释


词语“忠节”的意思:

“忠节”是一个汉语词汇,通常指忠诚和节操。在古代,它特指臣子对君主的忠诚以及对国家、民族的忠诚,以及坚守道德原则和节操。

康熙字典解释:

在《康熙字典》中,“忠节”并没有作为一个独立的条目出现,但可以理解为“忠”和“节”两个字的组合解释。“忠”指忠诚、尽心,而“节”指节操、操守。

出处:

“忠节”作为一个词语,没有特定的出处,它是由“忠”和“节”两个词组合而成的,分别有各自的历史出处。例如,“忠”字最早见于《诗经》,而“节”字则源于《尚书》。

同义词:

忠诚、忠贞、节操、贞节等。

反义词:

背叛、不忠、失节、无行等。

相关词语:

忠臣、节烈、忠勇、节操等。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岳飞精忠报国”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忠节故事。岳飞是南宋时期的抗金名将,他一生忠于国家,誓死保卫宋朝,最终被奸臣秦桧所害,成为中国历史上忠节的典范。

用这个词语造句:

他为了国家的利益,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展现出了崇高的忠节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