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讳

词语解释
正讳[ zhèng huì ]
⒈ 指人的正名。
引证解释
⒈ 指人的正名。
引《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十回:“裁缝道:‘ 曾中堂 叫 曾国藩,不叫 涤生。’他听了,登时暴跳如雷起来,大喝道:‘你可反了!提了 曾中堂 的正讳叫起来!你知道这两个字,除了皇帝,谁敢提在口里!’”
陈垣 《史讳举例·避讳辞官例》:“有避正讳,有避嫌名。避正讳者, 唐 宋 定制;避嫌名者,当时风尚也。”
分字解释
※ "正讳"的意思解释、正讳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AI解释
词语“正讳”的意思:
“正讳”是指对皇帝或尊长的名字中避讳的音节,即不能直接使用或书写这些音节,以示尊敬。在中国古代,这种避讳制度非常严格,不仅限于皇帝的名字,还包括祖先的名字等。
康熙字典解释:
在《康熙字典》中,“正讳”可能被解释为对尊长名字的避讳,即避免使用或提及这些名字中的某些字或音节。
出处:
“正讳”这个词语的出处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避讳制度,具体出处没有明确的文献记载,但它在《礼记》、《仪礼》等古代礼书中有所体现。
同义词:
避讳
禁讳
避忌
反义词:
无讳
不避讳
相关词语:
避讳法
避讳制度
避讳条例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由于“正讳”是古代的避讳制度,与网络故事或典故关联性不强,但可以提及一个历史故事。例如,明朝时期,著名文学家冯梦龙编写《警世通言》时,因为要避讳皇帝的名字,不得不将“正德”年号改为“正德皇帝”,并在书中多次提及。
用这个词语造句:
在古代,文人墨客在创作诗词时,必须严格遵守正讳,不能直接提及皇帝的名字,否则可能会招致麻烦。例如,李白在写诗时,为了避免触犯正讳,将“皇帝”二字改为“龙帝”。
相关词语
- zhèng qì正气
- zhèng zhèng正正
- méi zhèng tiáo没正条
- zhí yán zhèng lùn直言正论
- fāng zhèng方正
- yī běn zhèng jīng一本正经
- bù zhèng zhī fēng不正之风
- pī zhèng fǔ劈正斧
- tiān zhèng jié天正节
- lì zhèng力正
- dà zhèng大正
- zhèng diǎn正点
- zhí yán zhèng jiàn直言正谏
- zhèng shuō正说
- yǐn huì隐讳
- zhǔn zhèng准正
- lì zhèng立正
- zhōu zhēng周正
- guāng míng zhèng dà光明正大
- zhèng xiàng正像
- diào zhèng调正
- jiǎn zhèng guān检正官
- zhèng diàn正殿
- zhèng zōng正宗
- yìng zhèng qì硬正气
- táng huáng zhèng dà堂皇正大
- zhèng zhuàn正传
- zhèng zhōng正中
- xiū zhèng修正
- ā zhèng阿正
- zhěng zhèng整正
- zhèng yì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