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āocān

朝参


拼音zhāo cān
注音ㄓㄠ ㄘㄢ

繁体朝參

朝参

词语解释

朝参[ zhāo cān ]

⒈  佛教语。谓寺院中的早课、晨参。

引证解释

⒈  佛教语。谓寺院中的早课、晨参。

《百丈清规》卷八引 宋 杨亿 《<古清规>序》:“闔院大众,朝参夕聚。”

⒉  古代百官上朝参拜君主。

唐 杜甫 《重过何氏》诗之四:“颇怪朝参懒,应耽野趣长。”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二:“先君言,旧制,朝参,拜舞而已, 政和 以后,增以喏。”
明 薛蕙 《送周子贤按贵州》诗:“安危廷諍地,迟子促朝参。”
清 王韬 《淞滨琐话·煨芋梦》:“朝参倒持手版, 蕙香 顾之一笑, 王母 谓其情动於中,故罚至此,俾执贱役。”

分字解释


※ "朝参"的意思解释、朝参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作为中国渡江入朝参战的志愿军第一支班级部队,全班共七人在班长李啸天的带领下,昂首阔步地跨过了鸭绿江,跑上了河岸。


AI解释


词语“朝参”的意思:

“朝参”是一个汉语词汇,指的是古代官员在早晨参加朝廷的朝会,即朝见皇帝,汇报政务或请示事项。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朝参”的解释为:朝见皇帝,参加朝会。

出处:

“朝参”一词的出处可以追溯到古代,特别是在明清两代,朝参是官员日常职责的一部分。

同义词:

朝见

朝谒

朝会

反义词:

不朝

潜逃

不臣

相关词语:

朝政

朝纲

朝仪

朝拜

朝觐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在网络上,有关“朝参”的故事或典故并不常见,但可以想象,古代官员的朝参经历可能被一些小说、戏剧或影视作品所描绘,成为反映当时官场文化和宫廷政治的一个侧面。

用这个词语造句:

明朝时,李大人每日清晨都要准时到皇宫参加朝参,向皇帝汇报政务,并聆听圣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