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éi

贼义


拼音zéi yì
注音ㄗㄟˊ 一ˋ

繁体賊義

贼义

词语解释

贼义[ zéi yì ]

⒈  毁弃道义。

引证解释

⒈  毁弃道义。

《孟子·梁惠王下》:“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
三国 魏 曹植 《籍田说》:“富而慢,贵而骄,残仁贼义,甘财悦色,亦君子之蝎乎?”
明 何心隐 《原学原讲》:“且 杨 之所不为天下利者,非故不为以贼义也,亦非故贼义以无君於天下而不为天下利也。”

分字解释


※ "贼义"的意思解释、贼义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AI解释


词语“贼义”的意思:

“贼义”一词由“贼”和“义”两个字组成,“贼”通常指侵害、损害,而“义”指道义、正义。因此,“贼义”合起来的意思是损害正义或违反道德原则的行为。

康熙字典解释:

在康熙字典中,“贼”字有多种解释,其中之一是“害也”,而“义”的解释是“宜也,善也”。因此,“贼义”在字典中的解释可能指的是有害于善或道德原则的行为。

出处:

“贼义”这个词的具体出处不太明确,但在古代文献中可能会出现,指的是某些违背道义的行为。

同义词:

违背道义

背叛正义

剥夺公道

反义词:

维护正义

遵守道义

伸张正义

相关词语:

正义感

道德败坏

道德沦丧

道义观念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贼义”这个词语可能来源于一些描述人物行为违背道义的故事或典故。例如,某个历史上的贪官污吏或恶势力头目为了自己的私利,背叛了正义和道义,这种行为可能会被描述为“贼义”。

造句:

在那个黑暗的时代,一些当权者为了个人利益,不断地贼义行凶,使得社会风气日益败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