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zān jī
注音ㄗㄢ ㄐ一
词语“簪笄”:
意思:簪笄是古代汉族女子用来束发或固定发髻的簪子,通常是用金、银、玉等贵重金属制成,形状有圆形、方形、花形等。笄,古代女子成年的标志,指女子束发用的簪子,特指女子十五岁成年礼时使用的簪子。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簪”字条解释:“簪,笄也。女子束发用,以金、银、玉等为之。笄,女子笄发之饰,以金、银、玉为之。”
出处:
“簪笄”一词的出处较早,可以追溯到《诗经》等古代文献。如《诗经·卫风·硕人》中有“硕人其颀,衣锦褧衣。簪珥金钩,翠翘珠珰。”的描述。
同义词:
簪、簪子、簪花、笄子、笄簪
反义词:
无特定反义词,但可相对的词有“发簪”、“发饰”
相关词语:
发簪、发饰、发髻、发簪子、簪花、簪珥、翠翘、珠珰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簪笄之约”是指古代女子成年后,由父母为其举行“笄礼”,以簪笄为证,象征成年。这个故事在古代文学和民间传说中较为常见。
造句:
在那个古老的年代,女子到了十五岁,便会举行笄礼,母亲为她戴上精美的簪笄,以示她已长大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