椅榻


拼音yǐ tà
注音一ˇ ㄊㄚˋ

椅榻

词语解释

椅榻[ yǐ tà ]

⒈  古代的坐卧具。

引证解释

⒈  古代的坐卧具。

《新五代史·晋臣传·景延广》:“延广 所进器服、鞍马、茶牀、椅榻皆裹金银,饰以龙凤。”

分字解释


※ "椅榻"的意思解释、椅榻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AI解释


词语“椅榻”:

意思:椅榻是古代家具的一种,指供人坐卧的家具。通常椅是带靠背的坐具,而榻是长方形的坐具,没有靠背。

康熙字典解释:

椅,竹木所制,可坐者。

榻,长几也,坐卧之具。

出处:椅榻的使用在我国历史悠久,早在战国时期就有关于椅子的记载。

同义词:坐具、家具、交椅、胡床等。

反义词:无固定反义词,但可从使用角度理解为“站立物”如桌子、凳子等。

相关词语:交椅、扶手椅、软榻、坐垫、茶几等。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相传古代有一位叫鲁班的人,他设计了一种椅子,叫做“鲁班椅”,因其独特的设计和实用性能而广受欢迎。此外,椅榻在古代诗词中也有许多描写,如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有“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中的“王孙”即指古代贵族子弟,常以椅子代指其身份。

造句:在古代,椅榻是家庭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家具,无论是读书写字还是休闲娱乐,椅榻都陪伴着人们度过美好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