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汉语词典曳兵之计曳兵之计的意思
bīngzhī

曳兵之计


拼音yè bīng zhī jì
注音一ㄝˋ ㄅ一ㄥ ㄓ ㄐ一ˋ

成语解释 曳兵之计

繁体曳兵之計

曳兵之计

词语解释

曳兵之计[ yè bīng zhī jì ]

⒈  谓佯败而逃,把敌人引入埋伏圏。

引证解释

⒈  谓佯败而逃,把敌人引入埋伏圏。

郭希仁 《从戎纪略》:“伯英 进兵甚猛,谨防中敌曳兵之计。”

分字解释


※ "曳兵之计"的意思解释、曳兵之计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AI解释


词语“曳兵之计”的意思:

“曳兵之计”是一个古代汉语成语,指的是假装撤退或退却的计谋,用以迷惑敌人,使其放松警惕,然后趁机发动攻击或进行其他军事行动。

康熙字典解释:

在康熙字典中,“曳”字有拖着走的意思,“兵”指军队,“之”是助词,“计”指计谋。所以“曳兵之计”在康熙字典中的解释可能是指用假装撤退的方式来迷惑敌人。

出处:

“曳兵之计”的出处可以追溯到《孙子兵法·虚实篇》中的原句:“故能虚张声势,示以曳兵之计,以诱敌深入,然后乘其不备而取胜。”这里的“曳兵之计”就是用来形容用虚假的撤退来引诱敌人的策略。

同义词:

假装撤退、诱敌退兵、虚张声势

反义词:

正面交锋、正面进攻、直捣黄龙

相关词语:

兵法、谋略、战术、诱敌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曳兵之计”在网络上有许多现代的改编和故事,其中一个典型的故事是关于诸葛亮使用这一计谋的故事。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曾用“空城计”和“曳兵之计”等策略,以智取胜。

造句:

为了迷惑敌人,我军采用了曳兵之计,故意在战场上撤退,诱使敌人深入,然后趁机发动了猛烈的反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