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ángguān

洋关


拼音yáng guān
注音一ㄤˊ ㄍㄨㄢ

繁体洋關

洋关

词语解释

洋关[ yáng guān ]

⒈  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在通商口岸设立的海关。后为帝国主义国家所控制。

引证解释

⒈  鸦片战争后, 清 政府在通商口岸设立的海关。后为帝国主义国家所控制。

清 薛福成 《洋货加税免厘议》:“餉源偏重於洋关,动为外人所牵制,挠我自主之权。”
《廿载繁华梦》第二六回:“自鸦片拨归洋关,已少了一宗进款。”

国语辞典

洋关[ yáng guān ]

⒈  旧时海关为外国人所管理,故称为「洋关」。

《文明小史·第二五回》:「这人还算懂得道理的,你没有看见那次洋关上的签子手吗?戴著奴隶帽子,穿著奴隶衣服,对著自己同类,气昂昂的打开他行李。」

分字解释


※ "洋关"的意思解释、洋关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AI解释


词语“洋关”的意思:

“洋关”是指旧时对外贸易的关税,特指海关对进口货物的征税关卡。在清朝时期,由于对外贸易的管理较为严格,海关的设置和税收成为国家财政的重要来源之一。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对“洋关”的解释可能不会出现,因为“洋关”并非古代汉语中的常用词汇,而是随着历史发展而产生的新词。如果需要,可以根据“洋”和“关”的释义来推测,“洋”通常指外国或外国的事物,“关”指关卡、关口,因此“洋关”可能解释为对外国货物征收关税的关卡。

出处:

“洋关”这个词语的出现与清朝对外贸易的关税制度有关,具体出处可能难以追溯。

同义词:

海关、关税、税关

反义词:

免税、免税区

相关词语:

关税税率、进出口、通商口岸、贸易壁垒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由于“洋关”与历史和贸易有关,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可能涉及中国近代史上的关税谈判、贸易争端等。

网络故事或典故示例:

在19世纪末,中国与西方国家进行关税谈判,其中一次谈判被称为“马关条约”谈判。在这场谈判中,中国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其中包括关于洋关的协定。这个故事反映了当时中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弱势地位。

造句: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我国对洋关的税收政策进行了多次调整,以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