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ūzuǎn

修纂


拼音xiū zuǎn
注音ㄒ一ㄡ ㄗㄨㄢˇ

修纂

词语解释

修纂[ xiū zuǎn ]

⒈  编写。

修纂历书。

compile;

引证解释

⒈  编撰;编写。

宋 曾巩 《英宗实录院申请》:“乞下尚书司封,疾速检借 嘉祐 八年四月至 治平 四年正月八日已前,中书除改百官官位姓名勑黄,照证修纂。”
明 叶盛 《水东日记·南都人物之盛》:“志勤修纂,如学士 周公。”
陈天华 《警世钟》:“到了 乾隆 年间,修纂国史,把投降他的官员,如 洪承畴 等,尽列在《贰臣传》中。”

分字解释


※ "修纂"的意思解释、修纂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AI解释


词语“修纂”的意思:

“修纂”是一个汉语词汇,指修订、编纂书籍或文献。主要用来描述对古籍、史书等进行编辑、整理、增删和校对的工作。

康熙字典解释:

在《康熙字典》中,“修”字条下有“编纂”之意,“纂”字条下有“编纂,编辑”之意。因此,“修纂”在《康熙字典》中的解释是编纂、修订。

出处:

“修纂”一词的出处较早,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献编纂的实践。在《史记》、《汉书》等古代史书中,就有关于编纂书籍的记载。

同义词:

编纂、编修、修订、整理、校订等。

反义词:

删减、简化、省略等。

相关词语:

史书、文献、古籍、编纂者、校对员等。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关于“修纂”的网络故事或典故不多,但可以联想到古代文人学者们对古籍的整理与编纂。例如,明代学者杨慎编纂《艺林伐山》的过程,他花费了数十年的时间,对古籍进行整理和编纂,最终完成这部巨著。

用这个词语造句:

为了使这部古籍能够更好地传承下去,学者们决定对它进行一次全面的修纂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