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īngbīng

兴兵


拼音xīng bīng
注音ㄒ一ㄥ ㄅ一ㄥ

繁体興兵


兴兵

词语解释

兴兵[ xīng bīng ]

⒈  调动军队打仗。

兴兵讨伐。

start war; send an army;

引证解释

⒈  起兵。

《战国策·东周策》:“颜率 至 齐,谓 齐王 曰:‘夫 秦 之为无道也,欲兴兵临 周 而求九鼎。’”
《后汉书·伏隆传》:“宗室兴兵,除乱诛 莽。”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上:“文王 在时,天下三分,已有其二。若到 武王 伐 商 之时, 文王 若在,或者不致兴兵。”

国语辞典

兴兵[ xīng bīng ]

⒈  发兵征讨。

《战国策·东周策》:「欲兴兵临周,而求九鼎。」
《三国演义·第七回》:「令进兵取冀州,约以夹攻,瓒必兴兵。」

兴师 出兵

分字解释


※ "兴兵"的意思解释、兴兵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历史上千奇百怪的战争藉口层出不穷,但因一家糕饼店的损失而兴兵征伐一个国家,真是合理的藉口吗?

2.今愚仁叔三战三北,现在被逼枉死城内,闻老仁侄兵多将广,速于兴兵前来,一则报老仁侄不共戴天之仇,二则救愚仁叔旦夕必毙之命,岂非两全。

3.监军沮授上前说道,主公,这几年来讨伐公孙瓒,连年兴兵,百姓疲惫不堪,仓库无有积蓄粮草,赋役十分沉重。

4.此时各地诸侯霸主,皆欲以讨伐之名一统天下,但一山自有一山高,群雄皆怕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若兴兵讨伐,则让后人捡了便宜,故都不动声色,但却暗流汹涌。

5.一百十八、不违背农时,不在疾病流行时兴兵作战,为的是爱护自己的民众;不乘敌人国丧时去进攻它,也不趁敌国灾荒时去进攻它,为的是爱护敌国的民众;不在冬夏两季兴师,为的是爱护双方的民众。

6.蒿里行,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AI解释


词语“兴兵”的意思:

“兴兵”指的是发动军队,进行战争或军事行动。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兴”字有“兴起,发动”之意,“兵”字指“军队”。因此,“兴兵”在字典中的解释是:发动军队,出兵。

出处:

“兴兵”这个词语的出处较早,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献。《史记》等史书中多次出现“兴兵”一词,用来描述古代战争的发动。

同义词:

发兵

出兵

动兵

起兵

反义词:

停战

退兵

讲和

相关词语:

战争

军事行动

军事力量

军事部署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兴兵”一词在历史故事和典故中常常与战争、征服等主题相关。例如,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六出祁山”就是指他多次兴兵北伐曹魏的故事。

用这个词语造句:

1. 为了保卫国家主权,我国政府不得不兴兵讨伐入侵的外敌。

2. 在那个动荡的年代,许多志士仁人纷纷兴兵起义,寻求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